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6-18

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8篇)

篇1: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我区的‚扫黄‛‚打非‛工作,在区委和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和市委领导关于‚扫黄‛‚打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并按照市‚扫黄办‛的总体部署,联系**的实际,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法,在强化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重点开展了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口袋本‛图书、有害卡通画册和游戏软件;规范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经营秩序;依法取缔游商和出版物零售店挡摊点;查处盗印、盗版教材和教学辅导读物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具有赌博功能的游戏机等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的表扬和肯定。

为了落实工作责任制,有效开展我区的‚扫黄‛‚打非‛工作,区‚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建立了以文化稽查队为主要力量,区公安治安支队,各镇派出所,公安道口为重点,工商、城管、青保办等部门配合的区‚扫黄‛‚打非‛工作网络,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确保‚扫黄‛‚打非‛工作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由于各部门的认真工作、积极配合,编制了一张‚扫黄‛‚打非‛工作的坚固网,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区文化稽查队,承担了我区‚扫黄‛‚打非‛的主要任务,他们在做好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集中开展了‚扫黄‛‚打非‛工作,工作积极、成效显著,今年在市总队考核评比中荣获‚综合一等奖‛;文化稽查队队长兼‚扫黄办‛副主任***同志被评为‚2003--2004上海市‘扫黄’‘打非’工作先进个人‛。

2005的‚扫黄‛‚打非‛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组长刘云山同志在2005年1月21日第十八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要求,抓住政治性非法出版物、非法报刊和暴力恐怖、淫秽色情出版物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海关、道口、车站、繁华商业街区、印刷复制业、地下批发窝点等这些‚关口‛‚窗口‛‚源头‛三个重要环节的监管,努力提高‚扫黄‛‚打非‛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执法、加强监管,标本兼治、务求实效,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当前,我区的‚扫黄‛‚打非‛工作任务仍比较艰巨,盗版音像制品、非法书刊、淫秽光盘在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游商地摊往往在傍晚和晚上在集镇的闹市区出来活动,向路人兜售;在一些镇的小商品市场、商品展销会上公开销售盗版甚至黄色音像制品的现象还存在(这些摊位当地有关部门收了摊位费);在游戏机房、城镇的小杂货店、棋牌室、城乡交接处等地设置赌博游戏机进行赌博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草台班子‛搭台演出的现象在一些城镇还经常出现等等。

为了更好的完成全国、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布置的任务,做好各项工作,望区各‚扫黄‛‚打非‛成员单位,在区委区府及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司其责、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尽心尽力的完成2005年我区的‚扫黄‛‚打非‛的各项任务。为此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1、根据目前在文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镇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地做好本

地区的‚扫黄‛‚打非‛工作。各镇、街道要指定部门、派专人负责本地区的‚扫黄‛‚打非‛工作。派出所、市容办、工商、青保等部门积极配合。

2、各镇、街道派出所、城管等部门负责本地区地摊、展销会、集贸市场等场所无证音像、书刊摊点的日常监管工作,一旦发现,及时收缴,并把收缴的非法音像、图书等物品及时移交区‚扫黄办‛。

3、各镇派出所要积极‚寻线索、找源头、端窝点‛,取缔非法音像、图书窝点。发现情况,及时与区‚扫黄办‛或文化稽查队联系,并采取联合行动。

4、市容、城管、路政等有关部门严格把好摊位的审批关,未经区文化主管部门许可不得同意音像、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在展销会、沿街等场所设摊。(此现象较严重,问题在于有关部门收取了摊位费,未按法规到文化主管部门办理手续,因而给执法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5、各镇派出所认真负责查处本地区设置在小杂货点、棋牌室、台球室等场所内的赌博游戏机,并把收缴的情况,及时与区‚扫黄办‛联系。配合文化部门,加强对游戏机经营场所的监管,规范文化市场。

6、对未经许可的各类搭台演出,所在地政府要高度重视,杜绝其演出。镇派出所要按照《社会治安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第一时间内加以劝阻、制止、取缔,有难度的及时向区‚扫黄办‛或文化稽查队联系。

7、各镇青保办、派出所等部门,对本地区的‚网吧‛、游戏机经营场所要加强日常监管,经常上门看看,发现不健康内容、赌博和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场所的要及时劝阻、制止,问题严重的,可告知区‚扫

黄办‛或区文化稽查队,并经常沟通信息。

8、各镇、街道按照区‚扫黄办‛的要求,及时做好每阶段及年终的‚扫黄‛‚打非‛总结工作。

9、各镇、街道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扫黄‛‚打非‛工作要列入每年的综合治理考核工作中,并把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镇和街道的党委和政府。

10、区‚扫黄办‛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召开镇、街道及有关职能部门‚扫黄‛‚打非‛工作负责人会议,并把有关情况及时向区领导小组回报。

2005年2月23日

篇2: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高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水平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狠抓落实,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要努力构建高效、权威、运作有力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区法建领导小组正副组长要按照安排,分工联系1-2个口长单位,加强指导,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口长单位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线负责,分片包干:区委政法委要负责抓好政法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和公正司法工作;区农工办要负责抓好乡镇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区法制办要负责抓好区级机关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区教育局要负责抓好各中小学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区民政局要负责抓好街道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区卫生局要负责抓好卫生系统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区经贸局要负责抓好工业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区财办要负责抓好商业企业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要抓好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做好面向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区法建办要加强指导,善于发现典型,推广先进典型,用以指导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完善,切实解决好普法所需办公场所和经费,征订必要的普法资料,以保证普法工作顺利进行。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1.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主讲人,坚持每年举办1-2期高质量的法制讲座。要分层次规定领导干部学法必读篇目,遵循精学、管用的原则,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点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制讲座、任职前法律知识培训等制度,使学法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要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监督考核制度,把学法实绩作为衡量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到为官先学法,为政会用法,切实把法律素质、用法实绩纳入干部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2.继续抓好行政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中宣部、人事部、司法部对国家公务员学法专门作出了安排部署,规定每人每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制定好并认真实施学习计划,为依法行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进一步抓好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用法。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播放录像、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征文、模拟法庭、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及参观和旁听法院公开审判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要通过“法律进万家、依法治家”等活动,使家长为学生作出表率,普遍建立常设性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要编写一套质量较高的适合青少年学生使用的法制教育教材或读本,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要健全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要利用正反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到监狱劳教场所参观座谈,进行警示教育。

4.突出抓好我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学习内容要突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税法等与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方法上要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30小时。法建办要会同宣传部、经贸局、财办、工商分局、国税局、地税局共同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学法的督促和指导,并建立健全考试考核制度。

5.着力抓好广大农民的学法用法。农村的普法教育内容要特别强调学好宪法、计划生育条例、农民负担管理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合同法、税法、继承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三、普治并举,以治促普,全面推进依法治理

1.抓好街道社区依法治理。要建立起“民政局牵头督促,街道组织引导实施,法建办指导检查,社区内各单位密切配合,居民群众参与”的街道社区依法治理运行机制。结合“法进社区”工作,把重点放在解决居民关注的重点、关键性问题上。要抓住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要依法及时化解各种纠纷和矛盾。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抓好依法建制,制订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同时要依法规范社区管理事务,建立社区社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完善社区公开“明白墙”和举报电话、举报箱,居委会干部全部亮牌上岗,使基层民主制度落到实处。

2.抓好依法治乡镇。由区农工办牵头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和督促,涉农与支农部门参加,抓好依法治乡试点,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广泛宣传、规范运作,努力实现村级民主选举;二是建章立制,以制治村,积极开展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三是完善机制,落实责任,不断强化村级民主监督。

3.抓好依法治校。由区教育局牵头,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宪法》、《国旗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特别要做好我区中小学简明法律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和法制观念。

4.抓好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由区委政(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法委和区法制办牵头组织,一是制订完善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二是建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司法、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置执法行为于社会各界群众监督之下;三是建立完善错案、执法过错追究赔偿制度,促使司法、执法人员学法用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四是继续坚持人大对“一府两院”执法工作监督制度,把执法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5.抓好依法治企。分别由区经贸局、财办牵头组织,要按照《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规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要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四、完善机制,严格考核,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

篇3: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专项本身具有紧迫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从紧迫性方面来说, “十一五”已经过半, 全国水体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已经到了关键攻坚阶段。水专项如果不能及时启动, 就不能在“十一五”减排攻坚中提供支撑。所以, 水专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实施单位要抓紧组织推进重大专项的实施, 以确保水专项示范工程与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及水体治理规划在进度上能很好地衔接起来, 充分发挥专项研究成果对重点流域治污和水质改善的科技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另一方面, 水专项本身具有时效性, 要直接为水体污染物减排、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重大瓶颈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当前要加快推进水专项的启动实施工作, 该启动的项目应尽快启动, 该招标的招标, 该落实的落实, 该上财政投资计划的抓紧上。根据我对形势的判断, 近期国家要出台以扩大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 关键要在绿色环保产业方面加大投资, 增加绿色G D P的份额。我们要抓住机遇, 尽快推出水专项重点项目, 别叫发改委、财政部失望。

第二、加快落实系统、科学的水污染治理观

水专项的总体方案和治污思路、项目安排与以往不同。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 由于以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水体污染具有广泛性、流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没有认识到水生态本身是一个活的、复杂的系统, 流域水系统各个单元和治污项目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协同的关系, 以至于许多水污染治理项目成效低下, 有的反而增加了水污染严重程度。所以, 要从总体的、全系统方面来对水污染控制的技术体系、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进行集成创新, 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系统、科学的污染治理观, 确保示范区内水污染物减排和水生态修复等目标的实现, 以此来证明水专项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 水专项属于国家级创新系统, 必须由官、学、研、企各方面机构组成有机的网络体系。这些机构对创新活动的参与和支持以及相互影响将促进水专项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由此可见, 水专项实施不仅要考虑技术创新的学术因素, 还必须研究落实制度、组织、社会参与、政治等因素。水专项的概念框架必须是符合水生态特点的系统论, 其所主导的方法就应是复杂科学方法, 绝对不能重走单一工程治理的老路。

第三、加快推进协同治水和产学研相结合

篇4: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孙清云指出,成立省高教工作领导小组,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强对高等教育工作领导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省高教工作领导小组担负的主要任务和重大责任,用好这一平台,统筹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力量,以建设高教强省为标准衡量检验工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作风,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孙清云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个根本任务,研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以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重点,全面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使党在高校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高校的党群、干群和师生关系更加密切,高校校园更加和谐。要高度重视维护高校稳定,加强维稳形势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建设,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省高校大局稳定。

孙清云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职尽责,根据工作分工,扎实搞好调研,摸清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要认真研究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为目标,每年都为高校办几件实事。要边干边总结,不断完善工作规则,群策群力,出谋划策,使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顺畅、高效、务实,为推动我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朱静芝在会议结束时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深入学习会议精神,认真执行省高教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明确的各项制度,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开拓创新,切实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共同为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陜西省委副秘书长杨志刚,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力军等参加会议。会上,杨希文就《陕西省高教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作简要说明,领导小组各成员围绕《工作规则》进行了讨论。

篇5: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同志传达了全市双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我区去年双拥工作的情况,部署了今年双拥工作;同志也作了很好的讲话,我表示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双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

双拥工作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团结和动员广大军民为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一项重要工作。双拥工作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双拥工作,有利于调动广大军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发展,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挥军地双方的优势,把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为改革开放和实现富裕小康的目标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对于增强我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实践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不断提高双拥工作的整体水平。

创建双拥模范城是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途径,已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各级各部门要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工作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双拥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方向、丰富内容、注重实效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做好双拥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利用各种会议,在大的场合进行双拥工作宣传,并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双拥工作深入人心,广大市民积极参予。要积极支持共建活动,特别是宣传、文化、教育、民政等部门要以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广大市民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双拥工作广泛深入民心;要在良好的共建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共建活动的质量,不断增进军政军民的密切关系;同时,要对开展共建活动取得卓有成效的单位进行大力宣扬,及时表彰,营造良好的双拥氛围。各镇(场)、街道、区直各单位要认真对照检查,及时调整和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机构,把双拥工作纳入班子会议的议事日程。各级双拥工作领导机构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双拥工作的三大职能,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双拥活动,特别是区双拥办要加强对全区双拥工作的检查督促,推动我区双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积极做好预防和妥善处理军民纠纷工作,自觉维护军政军民团结。

近年来,我区通过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军地双方融洽。但要注意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军地双方相互交往合作的领域、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扩大,由此有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军地双方要做到经常互通情况,增进了解,地方工作在涉及部队利益时,应先征求部队意见;部队遇到重大活动时,也要及时通报当地政府;军地双方要相互体谅,从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决不能因此而影响军政军民关系。

四、落实政策,确保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去做好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责任制,落实好各项政策,切实把双拥工作落到实处。下来,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各单位会议后回去要迅速召开双拥工作会议,对照创建双拥模范城的六条标准和八个方面要求,检查落实自身双拥工作情况,特别是对存在问题和没落实的有关事项要逐一排查,找出原因,及时落实,争取以良好的成绩迎接省、市对我区创建双拥模仿城活动的检查验收工作。

2、要保证双拥保障金的到位。区双拥保障金的缺额部分要及时补上,各镇、街道要设立保障金专户,保障金不得少于万元。

3、区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要办1-2件双拥工作实事,完成情况要报区双拥办,并将此内容作为年终考核领导政绩的一个方面来落实。

4、要进一步落实义务兵家属、烈属、在乡伤残军人的优抚政策,严格按照创建双拥模范城的六条标准和八个方面要求做好工作,使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当地群众的人均收入同步提高。

5、继续实行退役士兵的有偿转移安置办法,搞好退伍安置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积极缴纳退役士兵有偿安置的保障金,对去年仍未缴纳保障金的单位财政部门要继续追缴,对无正当理由拒交保障金的单位要追究领导责任,确保城镇退役士兵有偿安置保障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人,切实维护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

6、双拥管理部门要注重解决好优抚对象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三难”问

题。对在乡的重点优抚对象要迅续办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财政预算,争取在三月底将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行列,各镇(场)、办事处要积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篇6: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年度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加大力度,迅速把我市年度工作综合考核深入扎实地开展起来。刚才,大家对年度工作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年度工作综合考核评分办法进行了审议,就改进和加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根据市委的总体安排部署,我就做好2006年的综合考核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年度工作综合考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2004年开始,市委为了公正有效地评价市直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建立争先创优的驱动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工作进行年度考核的意见》,对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的年度工作分项进行量化考核,对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排名末位的给予通报批评。两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激发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把全市上下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了干事业、讲奉献上来,出现了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做一流贡献的良好局面。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新问题,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年度综合考核工作也存在着不适应的地方。有些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责任不够具体,考核指标的体系设计还不够完善科学,等等。围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教材考核评介试行办法》,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体系科学、标准统一、注重实效、综合评价为了公正有效地评价市直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建立争先创优的驱动机制,制定并下发了《*市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实施意见》,对考核方式进行了大的调整,首次对县(市、区)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对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分组分类考核,目的就是要体现奖罚分明,真正形成一个主动加压、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今年的考核体系中充实了一些新的内容,总体指标设计比较合理,科学,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在新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做好今年的综合考核工作,对于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建立争先创优的驱动机制;对于激发各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工作氛围;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宏观驾驭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将起来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考核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承担着组织、协调、管理和实施考核的具体职责,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进行强化,通过共同努力,确保把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的年度工作考准、考实,考出真正水平,考出新的干劲。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扎实履行好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做好年度综合考核工作,要求高,任务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实施意见》确定的指导思想、考核原则,认真学习和研究各项考核指标,抓紧制定各自所承担的共性指标考核内容、考核细则及年度工作综合考核目标责任书。对于共性指标,要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性;考核细则要按照便于考核、利于考准的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既要防止因大而化之而造成的操作难问题,又要防止因过细过全而有可能造成的以偏概全、主次不分的问题。对于业务指标,要深入下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把情况摸准摸实,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就一此重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重点基础上、重点工作等任务进行量化分解,确保指标任务分解的真实性、科学性和竞争性。对于突破性指标,既要注意收集各地各单位自行开展的创新性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也要注意将市委、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年初下达的突破性工作任务纳入考核细则中,既看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情况,又看工作推进、任务完成情况。对于评价体系中干部群众认可度、领导评价信任度、单位形象改观度三个指标,也要予以定性量化分解,将抽象的表述变为具体的考核内容。在具体考核指标和内容的设定上,要充分借鉴以往我们的成功做法和外地的好经验,让干部群众广泛地参与进来,进一步提高年度综合考核的民主参与度。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力求更准确、更客观地对每一个县(市、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乡镇的年度工作作出公正的评议。同时,考核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互之间要加强协调、加强沟通,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反馈,推进综合考核工作均衡进展。

三、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年度工作综合考核水平

篇7: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与编制十一五计划更好地衔接,国务院决定,将原定于2003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推迟,与计划在2005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工业普查和2006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会于去年12月25日专题召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座谈,会上曾培炎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搞好这次普查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看,第一次经济普查是国家调整全国周期性普查制度后的首次普查,是国务院安排部署的一项政治工作任务,归并后的经济普查,项目有所精减,频率有所减少,周期更加合理。同时,普查覆盖面更全,普查数据与编制五年计划衔接更加紧密,资料的可用性进一步提高,对加速国民经济发展,调整优化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经济普查,有利于为党委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制约,对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经济普查,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市情,发挥市力,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制定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整个GDp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中规模以上的部分,统计工作做得比较好,决策需要的数据比较准确,但对第三产业的统计,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需要,有些数据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通过这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市的“家底”,全面掌握我市二、三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益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发展状况,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同时,这次普查将个体工商户的样本量扩大到样本总体的30%进行抽样调查,充分掌握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对于研究制定我市民营经济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开展经济普查,有利于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主体数量日益增加。政府、企业和普通百姓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对统计信息、统计数据的需求迅速增长。认真搞好这次经济普查,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信息,逐步完善各行各业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合理引导企业调整投资与经营决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合理消费与择业,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开展经济普查,有利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建设。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将统计工作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将完善统计体制作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经济普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种统计基础数据,特别是弥补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统计资料缺口,提高国民经济的核算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为今后做好周期性的普查和经常性的抽样调查打下基础;有利于减轻普查过频带来的负担,提高资料的可用性和可比性,促进统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社会共享。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把经济普查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统一思想,提高对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按照统一部署要求,认真负责地开展好普查工作。

二、强化措施,确保质量,扎扎实实做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各项工作

经济普查工作涉及部门多,面广,指标体系复杂,且涉及普查单位切身利益和经济关系,普查对象层面多杂,任务十分艰巨,加之这次普查是第一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必须按照国务院“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要求,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在具体操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的数据是经济普查的核心,也是党委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普查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来开展。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在方案的设计、人员的培训、清查摸底、调查登记、普查审核、数据录入、数据处理、质量验收、开发应用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普查资料真实可靠。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实事求是和不重不漏的原则及时上报普查数据,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切实保障普查机构、统计部门依法独立行使普查资料的搜集权、审定权和报告权,对普查中发现有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以及伪造、篡改普查数据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各普查机构要增强时间观念,安排好工作进度,按照倒计时的方法,制定好工作计划,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保证普查工作的高效率。各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要严格按照普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总之,对全市整个普查工作,应该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普查质量,即确保单位数(普查对象)不重不漏,确保普查数据准确无误;二是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三是确保普查质量在全省有一席之位,争创先进单位。

第二,周密设计,科学制定普查方案。市经济普查办公室要认真总结过去普查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订既符合国家要求、又适合我市市情的经济普查办法。在制定普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不同情况,把普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足,注意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重大问题及时向普查领导小组报告。在普查指标设置上,既要坚持“少而精”,不搞“大而全”,同时又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使普查成果既能满足宏观决策的需要,也能满足微观管理甚至企业经营的需要。要把各个阶段、各个相关机构的目标、任务、措施制定好、落实好,充分考虑资料的可取性,增强普查的可操作性。

第三,明确责任,切实抓好普查关键环节。要保证高质量的完成这次普查任务,必须认真抓好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突出抓好普查人员的选调、普查业务的培训、调查单位的清查摸底、普查登记、数据处理等各个关键环节,保证各项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建立质量控制责任制,根据工作分工,各负其责,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确保工作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第四,统筹兼顾,切实搞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普查的目的在于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在于为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得好不好,是衡量经济普查工作是否取得全面成功的重要标志。在过去普查中,往往重视前期工作、轻视后期工作,重普查登记、轻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影响了普查成果的应用。要充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普查资料的加工时间,当年普查当年出成果,及时为社会各界提供普查信息资料。要突出“精品”意识,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坚持开发层次创新,开发手段创新,开发方式创新,上下联姻,优势互补,结合当地实际,搞好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服务。

三、加强领导,保障投入,确保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次经济普查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是以往历次普查所没有的。因此,各成员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责任制的要求,密切协调、统筹安排、形成合力。

第一,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由市统计局牵头具体负责实施好全市的经济普查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现确定统计局抽干部25人,市工商局、市计划发展局、市经贸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局各抽1名有一定统计专业知识的同志到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办公。市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如工商局、粮食局、供销社、建设局、交通局、民政局、广播电视局、卫生局、商贸协会、文化局等10个单位,均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落实专班从事普查工作,同时各成员单位还应落实一名业务联络员,并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办也要切实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经济普查办公室,镇长(主任)亲自挂帅,配备业务精干、作风过硬、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把经济普查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迅速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办公室工作人员。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经济普查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组织责任,主动关心支持普查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对普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参加普查工作的同志,既要压担子,又要关心爱护,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其它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普查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负责本系统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二,完善各项普查工作制度。各地和各部门的经济普查机构,承担着执行、组织和实施经济普查的艰巨任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完善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普查、规范普查。这次经济普查选聘普查员和指导员的要求要高于以往其他普查,业务培训工作力度也要更大。普查员必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最好要选懂统计会议业务的同志担任。广大普查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业务,把握政策,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严格执行《统计法》和《普查办法》,做到不漏登、不重登、不错登,确保源头数据的高质量。

第三,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这次经济普查集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普查于一体,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非常重要。各部门特别是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在抽调人员、组织宣传、清查登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对普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各成员单位要按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普查工作并协作全市普查工作,负责对口乡镇办经济普查全过程的指导、督办、检查工作,同时还要搞好全市性的普查工作。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由各级普查机构具体负责;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由宣传部门负责协调;普查经费的落实由财政负责协调;机关和事业单位名录工作由人事部门负责协调,涉及经贸、建筑、房地产、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录、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录、组织机构代码等方面的工作分别由经贸、外经外贸、建设、民政、工商、税务、民经等部门负责协调。统计局要负责全市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划,精心组织和实施各个阶段普查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指导全市经济普查的宣传工作;负责全市经济普查的物资准备、业务技术准备,普查员指导员、普查员的选调、培训工作;负责制定各阶段质量控制的质量验收方案;负责处理经济普查中遇到的一般问题以及业务技术方面疑难问题的解答;负责经济普查数据处理、质量评估、汇总上报、数据建立以及资料开发运用;负责以发布经济普查数据公报和对外提供;负责印编、出版普查数据资料;负责全市经济普查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工作。同时,各部门要做好本系统经济普查的摸底、登记、审核等工作,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各乡镇办、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普查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动各部门单位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参与和支持普查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普查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重点加强对私营、个体的宣传,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查的有关要求及重要意义,宣传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彻底解决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愿据实申报营业收入等问题,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五,落实普查经费和办公条件。经费是开展普查的重要保障。按照普查规定要求,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分级负担。为此,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已下发了专门文件。财政部门要根据普查的进度要求按时拨付经费,绝不能因经费问题而延误普查工作进程,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办和各单位也要确保普查各项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各普查机构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实事求是地提报预算,尽可能降低普查成本,提高普查效益。

篇8:在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 也是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极为重要的一年。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 对当前国际国内和我省经济形势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总体来讲, 明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同时, 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仍然很多。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结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 2010年我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 继续按照“1234567”的财政工作思路, 加大收入组织力度, 优化支出结构, 突出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 加大对经济发展、“三农”、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2010年,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过程中, 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化危为机的重要抓手, 更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在继续支持保增长的同时, 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 重点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大力扶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发展后劲。二是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和根本动力。要在继续支持投资合理增长、促进出口稳定发展的同时, 把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落实中央引导消费和扩大内需的一系列财税政策,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既是财政部门服务社会、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 也是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 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四是要把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根据2010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支出需要, 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初步安排1 597.93亿元, 增长15%,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初步安排851.33亿元, 增长16%, 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74.77亿元。2010年, 全省财政支出安排1 455.78亿元, 比上年预算同口径增长20.07%。

下面, 我就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力组织收入, 努力完成收入任务

今年我们初步确定15%的增长目标, 与全国和目前了解到的兄弟省市财政增长指标相比, 这一目标十分积极, 但经过努力, 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省委、省政府确定这样的增长目标, 是在深入分析省内外经济形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慎重决策的。从有利因素看, 一是我省经济增长势头向好;二是国家政策环境有利;三是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四是资源类产品价格逐步回升。这些都为我省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 全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一定要坚定信心, 要继续坚持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把各种有利因素加快转化为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确保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2010年, 要更加突出“加强税源监控”和“提高收入质量”两个重点, 处理好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营造宽松财税环境的关系, 既要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应收尽收, 保持财政收入的合理、稳定增长;又要立足全局, 着眼长远, 注重涵养税源, 增强发展后劲。

(二)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最大限度地筹措资金。要继续按照“八个一块”的思路, 积极“盘活存量”, 不断“扩大增量”, 突出“整合增效”, 强化“撬动引导”,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手段, 全力筹集建设资金。今年省上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共安排资金31.34亿元, 就是要保持支持发展力度不减。各市县也要做好切实资金筹措安排工作, 继续保持并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突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如果说去年保增长主要任务是保产能, 今年则是要在调结构当中保增长, 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在支持提升纺织等传统产业、壮大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同时, 将支持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研究支持政策, 加大投入力度, 改进投入方式, 着力支持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 着力支持大型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新型洁净产品等环保产业, 着力支持文化、旅游、物流、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逐渐使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13115”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研究与发展、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扩大和促进消费。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政策, 加快“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促进激活消费市场。四是用足用活政策。要全面落实好中央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 尽快制定第二批拟取消的省级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现有财税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要发挥政府采购功能, 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五是注重发挥协同效应。要主动与业务主管部门对接, 加强与部门的协调配合, 积极研究支持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使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 形成合力, 发挥协同效应。

(三)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2010年, 重点要在“三保、三完善”上下功夫。“三保”:就是要确保已纳入规划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的民生八大工程“提标、扩面、新增”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项“改革”的资金需求。2010年, 全省各级财政计划投入民生八大工程资金321亿元, 比2009年计划投资增加68.75亿元, 其中省本级投入69.74亿元。重点是落实好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等政策;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农村育龄妇女免费体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蛋奶工程”等民生项目的实施;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改革。“三完善”:一是完善民生八大工程工作机制, 全面推进“三个对接”、“三个落实”;二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专款整合力度, 集中用于支持民生八大工程。同时, 积极利用担保、贴息、奖励等方式, 撬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 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是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 要积极探索, 在控制好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盘活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同时, 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投入, 实行租售并举, 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三是完善“民生八大工程”规划, 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下一步实施民生工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 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积极向财政部反映我省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遗留问题, 加快资金拨付, 加强资金监管, 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四) 围绕推进“三化”, 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 要继续把县域发展作为财政支持的一个重点, 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只能加大不得减弱。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20条财税政策, 特别是各市区, 要切实把省上支持县域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抓手, 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农业产业化方面, 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七大工程”, 继续支持稳粮、优果、兴牧、扩菜。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 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等, 给予重点支持。在创新支持方式上, 要通过建立涉农企业贷款贴息联动机制, 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融资方式, 拓宽“一卡 (折) 通”功能等, 有效调动信贷资本、社会资本, 提高财政支持效果。在县域工业化方面, 要围绕县域工业园区建设, 支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大集团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 促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在城镇化方面, 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支持重点镇建设相结合, 加大财政对重点镇建设支持力度紧密结合起来, 并将财政用于城镇教育、文化、体育方面的资金与“百镇建设”资金相结合, 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镇完善功能, 加快发展。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去年我们检查时发现, 个别地市还存在着截留中、省对县区资金的问题, 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五) 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财政支出盘子越来越大, 安排好、管理好、使用好财政资金, 责任重大。为此, 要重点在以下15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在完善预算体系上下功夫。要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 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上下功夫。当前预算管理还存在着预算编制较粗、年初到位率低、预算约束力不强等问题, 2010年, 要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 对办公经费、邮电费、车辆运行费、办公场所修缮费等费用进行跟踪测算,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定员定额标准, 细化预算编制, 全面实施项目库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三是在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上下功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自开展以来, 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集中支付有效的监督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 要将省级所有垂直管理的基层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扩大中省专项资金动态监控范围, 将省级财政集散账户拨付到市县财政专户的资金及基础教育资金、扶贫资金、再就业担保资金、水库移民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等专项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 确保资金安全。四是在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上下功夫。2010年, 要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 提高采购效率。加大电子化采购力度, 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将所有省级部门的政府采购事项纳入电子化采购范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推动所有招投标活动均在标准化评标室进行, 实现“阳光采购”。五是在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上下功夫。这方面主要是推广应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 对非税收入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将国家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六是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下功夫。要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处置不规范等问题, 建立健全资产配置相关规章制度, 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 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七是在推进专项资金整合上下功夫。按照规划整合、项目整合、板块整合的思路, 整合存量与增量、预算内与预算外、中央与地方、财政与社会、国内与国外等各方面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继续加大省级专项资金整合的同时, 积极指导基层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 对上级专款统筹安排, 捆绑使用, 大力推进资金整合;对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力度大、整合效果好的地区予以奖励, 扩大整合范围, 提升整合效果。八是在加快支出进度上下功夫。今年, 我们要着力抓好“四挂钩”机制的贯彻落实, 严格按照办法要求, 将资金向支出进度快、资金使用效益高的部门和市区倾斜,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九是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上下功夫。各级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严格控制公务购车和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会议费用和出国 (境) 经费, 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 严肃财经纪律, 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十是在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上下功夫。继续扩大财政省管县范围, 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和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财政管理体制,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 强化乡镇财政对各项财政资金的监管, 切实保障各项涉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十一是在推进财政与金融有效融合上下功夫。今后, 对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 原则上都要和信贷资金、资本市场结合起来, 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 引导带动信贷、社会资本投入,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完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 加大对中小企业、涉农企业等贷款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的激励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担保补偿机制, 实施企业融资奖励政策, 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加快发展。十二是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上下功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依据, 是财政经济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量化指标体系管理转换的重要依据。2010年, 要认真总结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科技资金绩效评价试点经验, 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旅游促销资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安全生产资金、免费开放博物馆资金等12项财政资金纳入评价范围, 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十三是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上下功夫。各市区财政部门在资金筹集过程中, 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创新, 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 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另一方面, 又要坚持适度原则, 切不可超出地方财力可承受的范围, 防止引发政府债务风险。要把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政府性债务由财政统一归口管理并实行“下管一级”, 进一步摸清债务底数, 掌握债务运行情况, 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十四是在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上下功夫。今年重点是围绕“四加快一考核”, 推进金财工程建设。要加快省、市、县、乡四级财政网络建设, 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加快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 实现网上缴税, 提高入库效率;加快应用软件系统的推广使用和支撑平台建设,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建设, 实现财政资金全过程监控;按照“分解任务、量化打分、综合考核、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市县的考核力度, 调动市县加快金财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五是在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上下功夫。以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涉农资金、民生资金等的监督检查为重点, 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 探索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 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监督管理运行体制, 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六)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财政机关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赞美老师的励志诗句名言 关于老师的句子下一篇:雾霾来了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