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七年级上

2024-06-18

历史试卷七年级上(通用6篇)

篇1:历史试卷七年级上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能否直立行走

3、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4、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制的“水”是指()

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 5.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6、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7、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通行的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洮、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商朝

B、西周C、秦朝

D、西汉

1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12、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春秋》

D、《尚书》

1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D、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14、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5、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养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16、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7、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

A、纺织业

B、制陶业

C、冶铁业

D、青铜制造业

18、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9、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

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0、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1、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①贪图享乐

②统治残暴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④治国有方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在哪个战役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23、商朝的建立者是()

A、禹

B、汤

C、盘庚

D、纣

24、公元前221年,结束战国诸侯纷争,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A 齐国

B、楚国

C、晋国

D、秦国

2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6.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

27.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28.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2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30.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二、列举题:(16分)

1、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2分)

2、列举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4分)

三、材料题:(共24分)

1、识图回答问题:(8分)

(A)上图1是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

______原始居民屋复原图.(B)图1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___,图2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句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2)、对此人应如何评价?(2分)

(3)、你对他的哪些名言感受最深?(至少两句,请说明理由)(2分)

3、阅读这段史料:(8)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

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2分)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DB

6-10DBAAC

11-15BABCA 16-20CDCCD

21-25ADBDB 26-30BBDBD

二、列举题

1、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不限顺序)齐燕秦楚赵魏韩。(不限顺序)

2、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三、材料题

1、(A)半坡

河姆渡

(B)粟

水稻

2、(1)孔子

春秋末年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略 3

1)、北魏孝文帝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分)(3)迁都洛阳(1分);穿汉服(1分);改用汉姓(1分);同汉族通婚(1分);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2)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期中复习(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 B.200万年 C.170万年 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说话 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工具 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

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象尊 D.牛尊 6.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A.桀 B.汤 C.纣 D.厉王

7.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9.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10.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商、西周 C.夏朝 D.西周 1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12.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A.葵丘会盟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13.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14.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15.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它出现于商朝

16.20世纪50年代,世纪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A.老子 B.孔子 C.屈原 D.孙子)(17.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18.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创办私学 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提出“仁”的学说

1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韩非子

20.秦始皇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采纳了谁的建议()A.李斯 B.吕不韦 C.韩非 D.赵高

21.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 B.修筑万里长城 C.焚书坑儒 D.把全国划分为36郡

2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C.秦统治者的暴政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23.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24.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B.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C.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 D.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论从史出 2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2)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7.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商 齐桓公 “有功于民” 周 晋文公 牧野之战 齐 李冰 尊王攘夷 晋 汤 城濮大捷 秦 武王 都江堰

(2)公元前2070年 秦孝公 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1046年 项羽 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年 陈胜、吴广起义 大泽乡 公元前221年 武王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 禹 商鞅变法 公元前207年 嬴政 西周建立

三、指点江山

28.历史上常常是“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根据提示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1)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在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经济方面

(3)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实行 汉武帝实行

(4)在军事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

29.(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有何意义?

(3)它为什么能够成功?

(4)你从商鞅身上学习到什么?

30.强大一时的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C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C 23.D 24.D 25.C

二、26.(1)孔子。

(2)教师应“因材施教”;学生学习态度应谦虚、老实,学习还应经常复习。27.(1)反映了东汉末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流徙。(2)军阀混战。

三、28.(1)建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让地方定期向中央推荐人才

(2)实行郡县制 打击地方豪富,颁布“推恩令” 把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3)“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扩展疆域 征匈奴,解除对汉朝的威胁 29.(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改革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措施得当;商鞅坚持改革的精神。(4)富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3)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嫘祖 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9.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0.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1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13.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15.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1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18.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

B.生产工艺

C.原材料

D.生产者 1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21.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22.“传说”和“史实” 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23.公元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24.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26.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________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大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过了1700多年,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______________朝建立了。

27.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8.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汉武帝。29.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30.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32.今天的汉字是从______________发展而来的,而这种文字诞生于______________代。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这个朝代开始的。四.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33.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5分)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1)文中的“卫鞅”指谁?(1分)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1分)

(3)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3分)34.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5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2分)(3)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1分)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1分)35.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2分)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36.如何评价秦始皇?(10分)

37.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D

6、C

7、C

8、C

9、C

10、B

11、A

12、B

13、D

14、A

15、B

16、B

17、A

18、C

19、A 20、D 二.判断题

21、√

22、√

23、×

24、√

25、× 三.填空题

26、黄帝

27、都江堰

28、秦始皇

29、张仲景

王羲之 30、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31、祖冲之

32、甲骨文

商 四.材料题

33、(1)商鞅(1分)

(2)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1分)(3)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1分)(二者有其一,即可得1分);秦孝公的信任、重用(1分)。

34、(1)统一中国(1分)。

(2)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1分)。赤壁之战中,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学生如从重视人才,听从建议与否方面分析,亦可得1分)(3)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分)(4)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35、(1)北魏孝文帝(2分)。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分)(3)迁都洛阳(1分);穿汉服(1分);改用汉姓(1分);同汉族通婚(1分); 五.问答题

39、秦始皇原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221年称始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分);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分);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1分)。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1分)。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2分)。(结束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疆域各2分,残暴统治2分,最后总评2分。)

4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确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但在分裂的同时,局部地区的统一仍然存在,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2分),各民族人民接触频繁,民族融合的进程加快(2分),江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开发(2分),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2分)。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历史的停滞、倒退是不正确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2分)。(明确观点得2分,理由每条2分,参考答案之外,如果言之有理,言必有据亦可得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0分)

篇2:历史试卷七年级上

(3)材料中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是谁?(4分)(4)材料中的这条路线必须要经过今天的新疆地区,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来管理该地区?(2分)

(5)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什么样的历史作用?(2分)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

篇3:历史试卷七年级上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命题)

试题难易分布情况:容易题88分,占73.3%;中档题21分,占17.5%;难题11分,占9.2%。比例约为7∶2∶1。参照哈尔滨市考试试题难易程度比例的要求,本试卷设置非常合理。

二、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由此表可看出此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占80%以上,题型全面,覆盖面较广。其中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作文各部分分值比为25∶8∶37∶50,比例合理。

三、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及最高的4道题分析

1. 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

(1)第14小题丢分原因是学生还没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知识不熟悉,平时的训练少。特别是这种说明文语言分析类型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不易答准。

(2)第15题仍然是考核课外的说明文知识,原因大体同14题。

(3)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程度,这方面并没有超出范围,可是本题属于贬义词褒用的灵活题型。

(4)第21题是一道课内阅读题,本题答案是文本中表明主旨的句子,学生似乎能理解,可是找出的句子不够精练。

(5)第22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法。但出题者用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平时训练少,学生遇到这种题有些措手不及。

2. 通过率最高的4道题。

(1)第2题考查字形,题比较简单,都是课内的。但本题本来有两个错别字,结果试卷只显示来一个,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

(2)第8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也是课内的,因为平时训练多,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 第12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是此题简单, 二是练过多遍, 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

(4) 第20题是课内阅读, 比较浅显。这类问题比较贴近生活, 学生感兴趣。

四、各层次成绩统计

分析:本次考试及格率较高,但高分段的学生太少,特别是四班的高分率较低。

五、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第6题:听着你的嘱咐,我体会到了温暖;,;想着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下辈子希望你还做我的父亲。(要求:仿写句子,要求与前后两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此题是从歌词中节选出的,既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组织语言时更强调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本题的亮点就是渗透了情感教育。

第22题:(《散步》)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和借鉴,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此题颇具创意,如果学生读不懂文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学生理解了课文但不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也说不出来。所以此题不单单考查一个知识点,还是一个综合型题。此题先说出写作手法再让学生举例子进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提醒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这一要求。

六、学年前10名、后10名学生成绩状况分析(略)及提高对策

前10名提高对策:要求他们夯实基本功,提高字词方面答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扩大他们课外阅读量,积累美文。提高答题能力和速度。

后10名提高对策:强化基础训练,把重点放在记忆的扎实性和书写的工整性及准确性上,在教学中体现一定的梯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其学习能力。

七、今后的教学措施及对策

1. 注重基础字词的积累。

利用课内外,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古诗词背诵训练,使学生克服笔误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课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并组织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多做阅读训练,尽量每天做一个课外阅读,并养成认真阅读、反思错误的好习惯。

4. 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保证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赏读佳作,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积累好的写作素材。

5. 对学年前50名学生给予关注。

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使他们稳扎稳打,逐渐缩小与学科最高分的距离。

6.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1.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2.充分体现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际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所编的语文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会动口又学会动笔,既要分析又要表达,既要重视课内知识,又要注重课外阅读。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积累运用、阅读分析、作文三大块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8℅;中等题26℅;难题16℅。

知识覆盖率:初中语文知识点约4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30多个,占80℅。重要的知识点基本覆盖,这些重点知识是:字的音、形、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名著的基本知识,仿写,语言的综合运用,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文言文字词积累,翻译句子,内容的理解,现代文的阅读,作文。

2.各板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突出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中学生学习语文不但要积累词汇,运用词语和句子,更要提高写作等综合能力。不但要会写会说,还要具备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兼具课外阅读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试题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

2.注重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强调理解和词汇积累;选取的文言文材料,难度适当,有积累价值。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外,要求文质兼美,篇幅在500字左右。选材于课外的,考点在课内。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课内文言文考查如下所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亡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不筑,必将有盗;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文中的父亲每次的想法都与他人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注:(1)、(2)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3)、(4)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

现代文阅读考查如下所示: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 (7) 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注: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不但易于理解,可读性强,又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1)、(2)题考查的知识点不但突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突出教材的知识点。

3.作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1999年开始,各地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语文改革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题的命制采取了不设审题障碍、不限制文体的做法。几年来,作文题的命题更为科学,越来越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命题形式更加强调表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以下作文题目: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两个文题任选其一,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两个文体都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选取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文题的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来了。作为探究性试题是对原有的考试形式的一种挑战,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这对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语文的“探究”题如何编制呢?“课程标准”中“探究”一词是这样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考虑让学生探索什么,怎样探寻,最后可获得什么结果。可见,编制这种试题应遵循三大原则:有问题可发现,有问题可探究,有问题可得结论。

有问题可发现。即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应当是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步的,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结论总结出来填在横线上,即是本题的答案。此题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的空间。

编制此问题遵循三大原则。首先给学生创设了解题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例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注:此题源于课内阅读例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父亲指导主人公爬下悬崖,使主人公脱险的经过。父亲没有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往下爬。不但教会孩子的方法,也交给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这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探讨。

探究题不同于以往一般试题,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放飞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同时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矫正教学。对于此题的回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检测了学生的认知情况;既是对知识的探寻,又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2.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3: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其中有200名学生参与调查。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问题。(3分)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注:本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调查统计就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写出结论。即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说话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却使试题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同时,这道题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你还能举出类似“狼与鹿生死相依”现象的例子吗?请用文字叙述下来。

注:本课选自课外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耳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 500只左右猛增到3 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为了拯救洛耶耳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变得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注:本题是在阅读中设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题目的设计有新意,对于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开放性试题就是指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的试题。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例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昼短夜长;,;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在结构上进行限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但考查其积累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彰显个性。

例6:第 (3) 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出男孩的“一番思考”的内容来。不超过100字。(3分)

注:此题为课外阅读,内容是写一个小男孩为妹妹勇敢献血的故事,表现男孩的无私无畏。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

总之,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试题中,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以写作为例。写作题将会更贴近当代生活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在写作题的设计中不主张设置审题障碍,不会限制体裁(诗歌、戏剧除外,体裁不限),在写作内容上和写作体裁上给考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立意新颖,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要富有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选题写作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上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皆有可能,后三种的可能性较大。

例7: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本次作文不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关注学生平时对语文的积累和运用,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创新的空间。

注: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的出题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此命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继续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基础性、应用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之,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学科的命题思路应顺应时代,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真正使考试成为评价语言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篇4:巧上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试卷评讲课必须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充分准备。每次考试后,教师必须对试卷进行认真批阅、仔细分析。通过试卷批阅,分析统计出具体错题量及具体问题所在。与高一、高二阶段的考试相比,我觉得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练习应在学生做错的题目上下工夫,设计几道与试题内容、题型相关的备用题,以便在评讲时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标。

第二,总体小结。上课开始,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次练习的意图、考试的范围、试卷的基本特点、试题的难易度、班级平均分以及本班与其他班级相比所处的位置,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坐标,认识试题与高考试题之间的联系,强调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在本卷中的落实情况,使学生对本卷有个明确的认识。

第三,重点评讲。每次考试题目较多,每题都仔细评讲是不可能的。我的做法是,在课前将试卷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先将错题找出并订正。评讲时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错因分析。评讲时,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要集中力量评讲,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如在选择题的解答中,常见的错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审题粗心大意、忽视审题干和选择方向,对题干的内涵不能准确把握等;②对于历史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③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准确、不到位;④解题方法不当等。

(2)注意整体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联系。评讲时,要通过对一道题的讲解,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注意整体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联系。切忌就题论题,力争通过试卷的评讲,既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对学生有启发,让学生有新思考和新收获,使试卷评讲课起到归纳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系统的作用。如一次考试中考查了热点问题——农业问题,但题目主要侧重于考查农业发展的表现。那么,在评讲该试题时应注意对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评价进行复习等,甚至可联系中国近现代的有关知识评讲。

(3)举一反三,总结规律。一般来说,考查点是相对稳定的,但命题者会在设计题目的条件及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考生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此考试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评讲试卷时,每道题按原题讲完后,最好把原题进行变化,即对某个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引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还要善于将试卷分类,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

第四,提出要求。每次试卷评讲结束,教师均应进行小结,明确提出要求及改进方向。以巩固评讲效果。在平时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建立了错题集。每次试卷评讲后,让学生把试题出错的原因、正确答案和类似题型作详细整理,以进一步巩固评讲效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试卷评讲的形式

试卷评讲一般可采取教师评讲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搬上屏幕的功能,更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感和紧张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能将试题的正确答案完整而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结合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谈谈你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看法。解题时,大多数学生注意到了关键词“结合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但令许多学生头痛的是不知道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来建构起“趋势”与“看法”之间的联系。为此,我在课件制作时给出了这样的參考答案:角度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角度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角度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当然,运用多媒体评讲试卷要避免喧宾夺主,不应过于花哨,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订正、自主归纳错误原因等,也可以将一些比较分散的简单问题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不管学生,教师要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完成具体的目标。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把它当作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试卷评讲方法,立足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失误,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篇5:历史试卷七年级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热播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说道:“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因此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你知道南方人能吃上米饭与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有关吗?()A.元谋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以源远流长的舜文化著称。晚清小说家刘鹗《老残游记》就记有:“次日六点钟起,先到南门内看了舜井,又出南门,到历山脚下,看看相传大舜昔日耕田的地方”。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4.史学上有“左图右史“之说,小明同学利用地图(如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5.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A.秦始皇陵 B.中山陵 C.大禹陵 D.黄帝陵

6.西周初年的国家有 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 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7.如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 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

A.王景治理的黄河 C.大禹治理的河流

B.贾思勰治理的黄河 D.李冰修筑的都江堰 8.你知道成语“一言九鼎”的由来吗?相传禹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个巨鼎,后以“九鼎”喻分量之重。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大盂尊 B.四羊方尊 C.铜象尊 D.司母戊鼎

9.有一天,小军同学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了他。此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1.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 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12.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13.公元前 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4.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15.《史记•蒙恬列传》中有“筑(),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A.都江堰 B.郑国渠 C.长城 D.灵渠

16.“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下列选项是电影《大秦帝国》中的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A.老百姓正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买东西 B.秦始皇向各地颁发书写小篆字体的圣旨 C.王宫里的餐桌上摆放着葡萄等水果 D.秦始皇下令修建灵渠

17.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B.筒车 C.铁农具 D.牛耕 都江堰.“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19.古代史上,有过许多著名的战役。决定了秦王朝兴败的两场著名战役是()①长平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城濮之战。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该诗“将相本无种”引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指出上述材料所说的历史人物是谁?有什么历史地位?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冉求,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做敢为,但不够稳重。他怕仲由冒失,就叮嘱仲由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二中的行为反映了他的什么教育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从材料三的主张中,请选择一条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感想。

材料四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材料三中“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秦朝时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危害?

22.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1 材料一反映出管仲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公元前 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的变法成功了没有?请说明理由。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周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中的秦王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 如图

据材料三指出秦朝推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体现的哪一学派的思想?

材料四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 ”

──《史记》 烧来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说文系传》

依据材料试分别概述该皇帝的功过得失。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 .元谋人生活在今云南省境内,生活时代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地区;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 故选 .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人能吃上米饭主要与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故选 .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舜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在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选 .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五霸.

【解答】观察图片中的“燕、齐、鲁、宋、晋”“周”可知,这是东周时期的春秋五霸的示意图,体现了春秋时期的争霸斗争. 故选 .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先河,在铸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起了奠基作用.后人尊他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答】据“西周初年的国家有 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 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可知,通过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国家越来越少,国家趋向统一. 故选 .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都江堰.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和右边示意图中的组成部分可知这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它经受了 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 故选 .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司母戊鼎.

【解答】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故选 . 9.【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故选 .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五霸.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选 .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

【解答】孔子是大教育家,有着卓越的教育思想与成就;孔子是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论语》一书里.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在国外的教汉语的课堂取名为“孔子课堂”,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 所. 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的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应该是《论语》. 故选 .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解答】本题要求回答的是秦秋战国时期的在学术和思想领域的成就. 属于政治领域,属于经济领域,只有 属于学术和思想领域. 故选 .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应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解答】依据题干的关键信息“公元前 年、咸阳”可以推断李有为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是隋朝隋炀帝创立的,带①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

14.【答案】D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秦朝采取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解答】毛泽东提到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他建造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在他实行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实行的郡县制,到现在还存在着“县”的行政区域划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管理制度.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员的制度.故答案选 . 1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长城.

【解答】据题干的关键词“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可知,这里所说的是长城.秦朝为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故选 .

1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通西域后的外来.

【解答】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开始传入中原,汉朝的铸铁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因而葡萄等水果是在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传过来的,不可能在秦朝出现. 故选 .

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牛耕的使用.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故选 .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考查远古北京人叙述错误的选项,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会使用天然火;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 .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决定秦王朝兴败的战役.

【解答】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 6 年秦赵之间爆发了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争──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 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故选 .

2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公元前 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因而“将相本无种”引用的历史典故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 故选 .

21.【答案】 1 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因材施教”;“仁”.;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不懂的问题不能装懂,要请教老师或周边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谦虚好学等.;焚书坑儒.危害: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

【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与其历史地位.;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思想的核心.;本题考查的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感想.;本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及危害. 【解答】 1 认真观察图片可知材料一中人物是孔子;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二中中孔子根据冉求、仲由的性格特点进行不同教育的行为反映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映了孔子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从这两方面说明一下感想,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四 “书籍被烧残”,可知“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秦朝时的焚书坑儒.这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是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

22.【答案】 1 为齐桓公称霸奠定基础.;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成功了.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解析】 1 本题考查管仲改革.;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影响.

【解答】 1 据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从中可以获取到:管仲改革为齐桓公称霸奠定基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据材料“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是对商鞅变法的描述.材料二中的“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反映的内容是建立县制.材料二中的“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反映的内容是奖励生产.;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就是因为立了军功而获田产的.;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由于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23.【答案】 1 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完成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主张.;得: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失:焚书坑儒,赋税劳役沉重,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长城等. 【解析】 1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秦朝的最大贡献.;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统治的认识.

篇6: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进化而来的。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古猿 2.元谋人发现于我国的()。

A.陕西省 B.浙江省 C.北京市 D.云南省 3.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A.交流 B.劳动 C.语言 D.运动

4.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是()。A.山顶洞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5.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辽河流域 D.珠江流域

6.第一个采取“禅让”办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A.黄帝 B.尧 C.舜 D.禹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建立的。A.启 B.禹 C.舜 D.尧

8.西周初年,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9.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0.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A.秦穆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11.经过(),东方六国再也没有力量抵抗秦国的进攻。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2.我国最迟在()已使用牛耕。

A.夏朝末年 B.西周末年 C.春秋末年 D.战国末年

13.下列哪一水利工程,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

国()

A.郑国渠 B.灵渠 C.白渠 D.都江堰 14.()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老子 B.墨子 C.庄子 D.孔子

1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6.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A.韩非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7.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发动了()。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战争 D.黄巾军起义

18.秦灭亡后,()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楚汉战争”。

A.项羽和刘邦 B.吴广和陈胜 C.武王和纣王 D.黄帝和蚩尤

19.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他就是汉高祖。

A.项羽 B.陈胜 C.刘邦 D.嬴政 20.秦统一中国是在()

A.前221年 B.前230年C.前317年D.前226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化石是。2.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不能制造和使用。

3.的体质特征已经和现代人没多大区别了。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之一。5.原始居民,已经处于阶级社会的边缘。

6.和 被后代尊称为中华文明之祖。7.因治水有功,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8.中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时期。9.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0.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后人称之为“ ”。11.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秦国蜀守。12.在中国封建时代被尊为圣人。

13.秦朝时期修建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

三、连线搭配(每线1分,共6分)。学派 代表人物 相关著作

儒家 墨子 《道德经》 道家 孔子 《墨子》 墨家 老子 《论语》

四、列举题(每题4分,共12分)

1、列举出商周时期两件著名的青铜器。

2、分别列举出春秋五霸。

3、列举出战国七雄。

五、材料分析(共4分)。

材料: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学说,并宣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道德观念。请回答: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言论收在哪一本书中?

上一篇:谈谈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教育论文下一篇:五年级下册少先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