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

2024-06-11

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共6篇)

篇1: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

刑事(公诉)案件庭审操作规程

开庭时间: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

开庭地点:XXXX人民法院(或XXXX)审判庭。是否公开审理: 旁听人数: 审判长: 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 书记员:

书记员:现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审理刑事案件程序司法解释的规定,查明公诉人、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

公诉人: 被害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法定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 被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辩护人: 证人: 鉴定人:

书记员:为维护法庭秩序,保障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现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审理刑事案件程序司法解释的规定,宣布法庭纪律:

(一)到庭的所有人员,一律听从审判长统一指挥,遵守法庭秩序;

(二)不准喧哗、不准鼓掌、不准吸烟、不准乱窜、不准呼口号、不准插话或当庭发言,有意见可在闭庭后提出;

(三)未经允许,不准录音、录像和摄影,不准进入审判区,关闭移动电话;

(四)被法庭问话的人在回答问题时,应自动起立讲话,答完自动坐下;

(五)法警有权制止不遵守法庭秩序的行为,对不听制止的可以强行带出法庭;

(六)为表示对国家法制的尊重,有审判人员入庭、宣判、退庭时,公诉人、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应当自动起立,其余旁听人员一律保持肃静。

书记员:请值庭法警入庭执行职务。

书记员:请审判长、合议庭成员入庭,全体人员起立(在合议庭成员入席后宣布)请坐。

书记员:报告审判长,被告人已提到候审室,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及有关诉讼参与人已全部通知到庭。庭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请审判长开庭。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XXXX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依法公开审理XXX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XXX一案(或依法审理XXX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XXX一案,因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第一款的规定,本案不公开审理)。这是第一审普通程序刑事公诉案件。

现在,宣布开庭。

本庭审理本案,适用新刑事(公诉)审判方式。新刑事(公诉)审判方式,是指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规范下,突出控、辩职能的诉讼主体地位,围绕被告人有罪无罪、重罪轻罪及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等案件事实证据、争执焦点、罪责过错和适用法律等问题,在法官指导下,通过控、辩抗争及当事人诉讼言词对抗,实行“当庭陈述”、“当庭举证”、“当庭质证”、“当庭辩论”、“当庭调解”、“当庭裁判”,当庭解决刑事诉讼争的审判活动的方式。希望公诉人、辩护人、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按照新刑事(公诉)审判方式的庭审规则,积极协助本庭审理案件。

审判长:提被告人

到庭。(共同犯罪的其他被告人,略)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下面查明被告人身份。

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籍贯、职业、文化程序、工作单位、住址)

审判长:是否曾受到过法律处分(何种处分、什么时间处分的?)被告人:

审判长:是否被采取强制措施(何种强制措施、采取强制措施的时间?)被告人:

审判长:是否已收到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收到的日期? 被告人:(共同犯罪略)

审判长:是否收到民事起诉状(指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收到的日期?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诉讼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职务。)(附带民事诉讼共同被告人略)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本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本案由慈利县人民法院审判员

(或人民陪审员)

组成合议庭,由

担任审判长。由本院书记员

担任法庭记录。

XXX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

出庭支持公诉;XXXX律师事务所律师XXX出庭为被告人XXX辩护或由人民法院指定XXX律师事务所律师XXX为被告人XXX辩护(共同犯罪略);法定代理人XXX及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XXX律师事务所律师为被告人XXX代理诉讼;证人XXX、XXX,鉴定人XXX、XXX,翻译XXX等到庭参加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以下诉讼权利:

(一)被告人除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外,有为自己进行辩护的权利;

(二)被害人、被告人有提出证据、申请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人等发问的权利;

(三)在法庭质证过程中,被害人、被告人经审判长许可有向证人、鉴定人等发问的权利;

(四)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结束后,有作最后陈述的权利。

(五)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诉讼过程中,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

(六)在判决宣告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有同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起诉的权利;

(七)认为法庭记录有差错,有申请补正的权利;

(八)如不服一审判决,被告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有依法提出上诉的权利;刑事诉讼被害人有申请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权利。

以上诉讼权利,当事人听清楚了吗? 被告人: 被害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二十九条、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刑事诉讼当事人、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在庭审过程中,除享有以上诉讼权利外,对审判人员、检察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有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五)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对以上申请回避的理由,你们听清了吗?是否申请回避? 被告人:

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 被害人:

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法定代理人: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第一百五十五条、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还应当履行以下诉讼义务:

(一)应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二)应当如实陈述、回答发问;

(三)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应就自己主张或反驳的事实当庭兴趣证;

(四)不得领先证据、隐匿证据或毁灭证据;

(五)应当依法履行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或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协议。以上诉讼义务,是否听清了? 被告人:

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 被害人:

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法定代理人: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或旁听群众,应当遵守法庭秩序。审判长对违反法庭秩序的人,予以警告制止。对不听制止的,可以强行带出法庭;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因此诉讼参与人不得扰乱诉讼秩序。你们听清楚了没有?

被告人:

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 被害人:

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法定代理人:

审判长:法庭准备阶段结束,开始法庭调查。

主审法官:现在,进行当庭陈述(包括讯问和发问,下同)。当庭陈述,首先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宣读起诉书;然后,由当事人进行陈述;公诉人、审判人员履行控、审职能,讯问被告人,询问当事人,当事人发问。

当事人当庭陈述,应当遵循下列规则:

(一)应遵循民主、平等、完整、自愿的原则进行当庭陈述;

(二)陈述应依照被告人、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顺序进行;

(三)陈述应当围绕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即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及诉讼请求和主张、答辩和理由、争执焦点等与案件有直接联系的内容进行;对与案件无关的陈述,审判长制止时,应即停止;

(四)在第一次陈述后,发现有遗漏的可以补充陈述;

(五)陈述的事实应客观、真实、完整、有序,一方陈述时,对方不得打断发言;

(六)讯问。公诉人就起诉书中所指控的犯罪事实,逐一讯问被告人;

(七)发问。经审判长准许,依下列顺序向被告人发问: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可以进行补充性发问;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发问;被告人的辩护人及法定代理人,可以就起诉的某一具体问题发问;

(八)法官为查清案件事实,必要时可讯问被告人。下面,由当事人依序陈述: 被告人: 被害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公诉人(讯问被告人): 被告人:

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向被告人发问): 被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向被告人发问): 被告人:

辩护人(或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向被告人发问): 被告人:

主审法官:当事人陈述有遗漏的,可以补充陈述。被告人: 被害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

(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的各个被告人,应按上述当庭陈述包括讯问、发问分别进行,下同。)

主审法官:被告人XXX,你应就下列问题,逐一回答法庭的讯问: 被告人:

主审法官:当庭陈述结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和其它有关法律规定,公诉人应当就指控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当庭举证,辩护人应当就被告人无罪的事实当庭举证,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应当就自己的主张和请求、反驳和理由当庭举证,依法承担举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当庭举证,公诉人、辩护人及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当庭举证应遵循民主、平等、完整、自愿的原则;

(二)当庭举证依照公诉人、辩护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顺序进行;

(三)当庭举证应围绕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及附带民事诉讼请求和主张、反驳和理由、争执焦点等与案件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和范围进行;

(四)当庭举证应当客观、真实、合法,不得举伪证,如举不出证据,将可能承担对已诉讼不利的后果;

(五)在举证过程中,首先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辩认,再宣读有关证据。证据由举证方出示、宣读后,交由值庭法警转送对方审验,一方不得抢夺、撕毁对方所举的证据材料;

(六)双方证人根据某方举证需要,由法庭传唤到庭作证;

(七)在庭审中,合议庭认为双方证据有矛盾、对证据有疑问或经辩护人、当事人申请合议庭同意的,应当休庭调查核实证据,等再次开庭时由法庭宣读、出示。

现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核实双方提供的证人身份:

公诉方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住址)。辩护方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住址)。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证人应根据法庭的要求,就自己所的事实出庭作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力,对国家法律的尊重。在作证明应客观、公正地提供证言;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发问,但应明确、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回答各方发问,如有意歪曲事实真相,提供虚假证明,将要承担法律责任。证人XXX听清楚了吗?

证人: 审判长:请证人依法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字后暂时退庭,听候法庭传唤。审判长:现在,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核实鉴定人身份; 鉴定人:(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

审判长: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鉴定人就应当如实提供鉴定意见,如作虚假鉴定,将要承担法律责任。听清楚了吗?

鉴定人:

审判长:请鉴定人暂时退庭,听候法庭传唤。主审法官:下面,由当事人依序举证。公诉人: 辩护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主审法官:下面,宣读由法庭调查核实的证据:

主审法官:现在,开始当庭质证。首先由控、辩双方及当事人之间进行质证、认证;然后,由合议庭认定证据的证明效力。

当庭质证,应当遵循下列规则进行:

(一)应当遵循民主、平等、完整、自愿的原则进行当庭质证;

(二)凡是证据材料,一律要经过当庭质证;

(三)书证要宣读内容,物证要当庭展示,视听资料要当庭播放,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要当庭宣读;并由出示一方就所出示的证据来源泉、内容、特征等作必要的说明;

(四)当事人任何一方举出的证据材料,可以互相审验、对质、排疑、确认;

(五)当庭质证,采取逐一质证的方式进行;

(六)控、辩双方及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有疑问量,经审判长准许,可向鉴定人、勘验人发问,但不得引供、诱供、威胁或损豁证人的人格尊严;

(七)控、辩以方及当事人对证人证言有疑义时,经审判长准许可以向证人发问;

(八)当庭质证按照辩护人、被告人、或法定代理人,公诉人、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

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顺序进行;

(九)质证应围绕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等事实及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的范围进行。

(十)质证时不得对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使用人身攻击性语言;

(十一)控、辩双方及当事人之间应对各种证据材料的证明效力进行辩论和反驳;

(十二)控、辩双方及当事人对证据材料进行审验、质疑、辩驳必须当庭明示是承认或否认的态度。

(十三)主审法官认为有必要时,可以直接分别向证人、鉴定人发问。之后,宣布其退庭。

(十四)合议庭在控、辩双方及当事人质证、认证的基础上,当庭认证。下面,开始质证:

辩护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公诉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主审法官:传公诉人方证人XXX出庭作证(向证人发问见证人出庭作证笔录规范,下同)。

公诉人方证人:(其他证人,略)主审法官:传辩护人方证人XXX出庭作证(向证人发问见证人出庭作证笔录规范,下同)。公诉人方证人:(其他证人,略)

主审法官:传辩护人方证人XXX出庭作证。辩护人方证人:(其他证人,略)

主审法官:传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方证人出庭作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方证人:(其他证人,略)

主审法官:传鉴定人出庭提供鉴定意见,并接受发问。鉴定人:

(诉讼参加人各方分别向鉴定人发问,略,下同)。鉴定人:

主审法官:下面,对法庭调查核实的证据表明态度。公诉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法定代理人): 审判长:经征求合议庭成员的意见,对经过当庭质证的下列控辨双方及当事人所举之证、法庭调查核实之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证据的法律效力进行确认:

公诉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方的:

辩护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方的: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法定代理人)方的: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法定代理人)方的: 证人出庭作证的:

法院依职权调查核实的:

以及XX鉴定结论和XX勘验笔录等证据,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其证明效力予以认定。

审判长:刚才,在法庭指导下,对全面证据材料逐一进行了质证、认证和合议庭对证明效力的确认。公诉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辩护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否有申请调取新的证据、要求新的证人到庭、重新调查、鉴定、勘验的请求。

公诉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法定代理人):

审判长:法庭调查阶段结束。进入法庭辩论阶段。

主审当官:现在,进行当庭辩论。控、辩双方及当事人当庭辩论应遵循下列辩论规则:

(一)应当遵循民主、平等、完整、自愿的原则进行当庭辩论;

(二)当庭辩论依照公诉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被告人、辩护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顺序进行;

(三)当庭辩论应围绕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轻罪、所犯何罪、如何处刑及 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等案件事实证据、是非责任和适用法律建议等具体问题进行;

(四)当庭辩论,可分为对等辩论发方、对等反复辩论发方和自由辩论发言三个阶段。对等辩论发言,即按照本辩论规则规定之顺序依序进行辩论发言;对等反复辩论发言,即当头一轮辩论发言结束后,对该辩论而未辩的事项,可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对待辩论发言;自由辩论发言,即经过前几轮辩论发言后,可进行自由辩论,可以直接互相提问,互相辩驳;

(五)在辩论如,如果又提出新的证据,则要重新质证,然后再行辩论;

(六)对与案件无关或多次重复意见,审判长将予以制止。现在,开始依序辩论发言。公诉人:

被害人(法定代理人): 被告人(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对等反复辩论发言、自由辩论发言,略)

主审法官:法庭认真听取了控、辩双方及当事人就案件事实、争执焦点、罪错责、适用法律建议等问题所发表的辩论意见。双方是否还有新的辩论意见?

公诉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审判长:法庭辩论结束。现在,由被告人作最后陈述。被告人: 审判长:在法庭指导下,经过控、辩双言及当事人“当庭陈述”、“当庭举证”、“当庭辩论”和法官“听述”、“听证”、“听辩”,本庭认为本案事实基本清楚,罪责过错、是非责任已明确。现在,由本审判长进行庭审小结:

审判长:根据有关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法律规定,现在由法庭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主持调解。调解应当本着合法、自愿的原则进行,即当事人对法庭提出的调解建议,可以接受,可以不接受;也可以自行提出新的调解建议,进行协商。如一方不同意调解或双言分歧太大,不能达成协议,法庭不再进行调解,将依法同刑事部分一并作出判决。双方当事人是否同意调解?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审判长:鉴于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意见,本庭根据本案事实、双方责任和法律规定,进行当庭调解:

(调解不成立或调解成立,均接休庭评议页)

审判长:刚才,法庭在双方表示同意调解的基础上,依法进行了调解,经双方当事人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审判长:本庭认为,在庭审过程中,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经法庭主持,达成了调解协议。协议内容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本庭予以确认,待双方签字(盖章)后即发生法律效力,望双方当事人自觉遵守、履行。请双方当事人表示态度。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审判长:现在,由双方当事人、代理人在调解协议(庭审)笔录上签字(或盖章)。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签名(盖章)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签名(盖章)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签名(盖章)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诉讼代理人签名(盖章)

(调解不成接用此页,连同刑事部分一并评议,一同判决;调解成立也接用此页,就刑事部分进行评议,当庭判决)

审判长:由于附带民事诉讼XXX方当事人XXX不同意调解(或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庭审活动将进入下一程序,即由合议庭对本案(或刑事部分)进行评议。合议庭在评议时,将充分考虑控、辩双方及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

现在,宣布休庭。······

(合议庭当庭进行评议,形成裁判决议;需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即应进行讨论,开成裁判决议,以便当庭宣告裁判结果。)

······

书记员:请大家坐好!

请公诉人、诉讼参加人入庭。

请审判长、主审法官、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审判长:传被告人XXX到庭。

(共同犯罪的其他被告人,略)

审判长:现在,XXX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宣布继续开庭。由XXX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XXX一案,经控、辩双方及当事人“当庭陈述”、“当庭举证”、“当庭质证”、“当庭辩论”等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阶段和法官“听述”、“听证”、“听辩”后,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认真评议,(简要概述公诉人指控被告人的罪行、辩护人的意见、法庭查明认定的有罪、无罪、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案件事实、判决的理由和适用的法律等)

判决如下:(全体起立)XXX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本判决书之日起十日内(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如另行审理的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及副本,上诉于XXX人民法院。本案判决书五日内送达。

审判长XXX

审判(或人民陪审员)XX、XXX XXX年X月X日 书记员XXX

审判长:把被告人XX押回XX看守所。(共同犯罪的其他被告人,略)审判长:现在,宣布闭庭。

书记员:请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退庭。

篇2: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

出庭前的准备工作

一、案件受理后,辩护律师应当及时与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联系,出示律师执业证,提交如下法律手续:

(一)律师事务所函;

(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二、辩护律师在阅卷、会见被告人后,应为出庭辩护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一)是否申请回避;

(二)是否申请不公开开庭审理: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被告人要求不公开审理的,辩护人应向人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

(三)整理被告人(包括其近亲属)提供的证据,决定是否自行调查取证;

(三)是否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四)是否申请证人、鉴定人、人民警察、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五)是否申请排除非法证据;

(六)确定辩护思路及辩护观点,草拟辩护方案,辩护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发问提纲(包括发问被告人、同案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等); 2.质证提纲(对公诉方证据发表质证意见); 3.举证提纲(依证据目录进行); 4.辩护意见及答辩提纲。

三、辩护律师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的,应将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进行复制,并制作证据目录清单,列明证据名称、来源、拟证事实、页数,一式三份,于开庭前五日前或者在庭前会议时提供给人民法院,证据材料原件在开庭质证后提交法院。

四、辩护律师在收到开庭决定通知后,应当再会见被告人,及时将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的姓名、证据情况、辩护思路、辩护观点等情况与被告人进行沟通,询问是否有需要申请回避等事宜,并将庭审流程及注意事项告知被告人。委托人是被告人的近亲属的,也可以跟委托人进行沟通。

当辩护律师的辩护思路、辩护观点与被告人、委托人的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尊重被告人的意见或者解除委托,由被告人另请他人辩护。

当两位辩护律师的意见不一致时,沟通时应当尊重被告人的意见。

五、辩护律师接到开庭通知书后应按时出庭,因下列情形之一不能出庭的,应及时与人民法院联系,申请延期开庭:

(一)发现重大证据线索,需进一步调查取证或申请新的证人出庭作证的;

(二)所收到的通知开庭日期与已经收到的其他案件开庭日期冲突的;

(三)具有其他无法准时参加开庭的合理原因的;

(四)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的情形。

六、辩护律师申请延期开庭,未获批准,又确实不能出庭的,应当与委托人进行协商,妥善解决。

七、辩护律师在开庭前三日内才收到出庭通知的,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更改开庭日期,人民法院不同意更改开庭日期的,辩护律师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八、辩护律师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的,应制作上述人员名单,注明身份、住址、通信方式等,并说明拟证明的事实,在开庭五日前提交人民法院。

庭前会议

1、在确定庭前会议的时间后,辩护律师应当分别制作以下材料,一式三份,在庭前会议时提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一份:

(一)辩护律师拟当庭宣读出示的证据目录清单;

(二)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相关侦查人员、有专门知识的人等出庭作证的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以及拟证事实等;

(三)如有需要进行排除的非法证据,应当单列目录,并附辩护律师认为应当排除的理由、线索及相应的证据。

如果审判人员没有召开庭前会议,辩护律师可以将上述材料在开庭五日前提交人民法院。

2、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辩护律师应及时与审判人员沟通,建议审判人员召开庭前会议:

(一)对案件管辖有异议的(包括侦查、审查起诉的管辖);

(二)需要申请有关人员回避的;

(三)需要申请调取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己收集,但未随案移送的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的;

(四)提供新证据的;

(五)对出庭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名单有异议的;

(六)需要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

(七)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八)案情重大复杂及社会影响重大的。

3、审判人员确定召开庭前会议后,辩护律师根据情况可与被告人及审判人员就被告人是否参加庭前会议进行沟通。

4、在庭前会议中,辩护律师除对本规范第一百四十三条的内容与承办法官、公诉人进行沟通外,还可以就以下内容进行必要的沟通:

(一)向审判人员、公诉人介绍自己的基本辩护思路,必要时可以事先提交举证提纲;

(二)控辩双方可以通过庭前会议进行质证的有关证据、意见;

(三)庭审可能持续的时间;

(四)是否可能当庭宣判;

(五)被告人、辩护人可能就案件程序、证据瑕疵、起诉书表述失误等方面所提出的质疑意见;

(六)与审判相关的其他问题。

5、辩护律师通过参加庭前会议,了解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的争议及不同意见,解决有关程序问题,为参加法庭审理做好准备,并根据庭前会议相应的修改辩护方案,完善质证和举证提纲。

6、开庭前辩护律师应向法庭了解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情况。如发现有未予通知或未通知到的情况,应及时与法庭协商解决。

如确有必要,辩护律师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法院院长签发证人强制出庭令

一审辩护

1、辩护律师在办理下列公诉案件时,建议被告人要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向被告人说明,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被告人,罪行较轻的,人民法院可以从宽或者免除处罚。建议被告人与被害人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除外。

2、被害人死亡的,被告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和解。近亲属多人的,达成和解协议,应当经处于同一继承顺序的所有近亲属同意。

3、被害人系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与被告人和解。

4、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办理可以和解的刑事案件,应当建议被告人及其近亲属与被害方达成和解,由人民法院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5、刑事案件的和解,应当自愿、合法。辩护律师如发现以前的和解,不具有自愿性、合法性,可申请人民法院认定原和解无效,并争取与对方当事人重新达成和解,由人民法院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6、在和解协议签订前,辩护律师应查看和解协议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真诚悔罪;

(二)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涉及赔偿损失的,应当写明赔偿的数额、方式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撤回附带民事诉讼;

(三)被害人自愿和解,请求或者同意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罚。对和解协议中的赔偿损失内容,双方当事人要求保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7、对于在审判阶段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辩护律师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案件,辩护律师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免予刑事处罚的建议。

8、在法庭调查过程中,辩护律师应认真听取公诉人、审判长对被告人的讯问以及其他辩护人对被告人的发问,作好相应记录,及时调整发问提纲及辩护思路。

9、公诉人或者其他辩护人对被告人的讯问、发问的方式、内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辩护律师应当提出反对或质疑意见:

(一)明显与本案无关的;

(二)重复讯问被告人的;

(三)明显具有诱导性或威胁、引诱被告人的,而且被告人无法正面回答的;

(四)明显对被告人进行人身侮辱的;

(五)阻止被告人辩解的;

(六)其它辩护律师认为根据有关法律,应当提出反对或质疑的情况。

10、辩护律师在公诉人讯问、被害人及其代理律师发问被告人后,经法官许可,可向被告人发问。辩护律师向被告人发问时,应当表明自己的身份。

11、辩护律师向被告人发问时,应当围绕本案的基本事实进行。同时应尽量避免与公诉人、其他辩护人已经问过的内容重复。如果认为被告人已经回答过的问题非常重要,确有必要再次发问的,应当变换、调整发问的角度。

12、公诉人向法庭出示移送证据以外的证据的,辩护律师应当向法庭提出当庭审查证据,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经过当庭查看证据,确信该证据不会影响自己的辩护思路的,可以当庭提出质证意见;

(二)经过当庭查看证据,对该证据存在疑问或者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辩护思路的,应当向法庭提出申请休庭。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审查证据,对该证据做必要的准备。

13、公诉人通知移送材料以外的证人、鉴定人出庭的,辩护律师应当向法庭提出意见,并要求休庭作必要的辩护准备。

14、对公诉人宣读的未出庭证人的书面证言,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该证人不能出庭作证的原因及对本案的影响;

(二)该证人证言的形式和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三)本节规范的其他内容。

如辩护律师认为确有必要对该证人证言进行当庭质证的,应当向法庭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或者要求通过视频语音通信等技术手段对该证人证言进行质证,或者建议法庭对该证人证言不予采信。

15、对出庭的证人,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发问、质证:

(一)该证人与案件事实的关系;

(二)该证人与被告人、被害人的关系;

(三)该证言的内容与其他证据的关系;

(四)该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环境、条件和精神状态;

(五)该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和表达力;

(六)该证人的年龄以及生理上、精神上是否有缺陷;

(七)该证人的证言是否与以前的证言有矛盾。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证人证言的客观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16、对公诉人宣读的鉴定意见,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质证:

(一)鉴定人不能出庭的原因及对本案的影响;

(二)鉴定机构、鉴定人的资质;

(三)鉴定意见的形式和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四)本规范规定的其他相关方面。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鉴定意见的可信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必要时,辩护律师有权申请法庭通知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或者建议法庭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或者要求法庭延期审理,申请人民法院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17、对出庭的鉴定人和鉴定意见,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发问、质证:

(一)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定资质;

(二)鉴定人是否具有该专业知识;

(三)鉴定人是否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

(四)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与相关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等记载的内容是否相符,检材是否充足、可靠;

(五)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是否注明提起鉴定的事由、鉴定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要求、鉴定过程、鉴定方法、鉴定日期等相关内容,是否由鉴定机构加盖司法鉴定专用章并由鉴定人签名、盖章;

(六)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

(七)鉴定的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

(八)鉴定意见是否明确;

(九)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有无关联;

(十)鉴定意见与勘验、检查笔录及相关照片等其他证据是否存在矛盾;

(十一)鉴定意见是否依法及时告知被告人,被告人及辩护律师对鉴定意见有无异议。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鉴定意见的客观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18、如果辩护律师认为应该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支持辩护律师观点,应当向法庭提出申请,得到允许后,由有专门知识的人提出观点,对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进行辩论。

19、对公诉人出示的书证,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该书证的来源是否合法、是否为原件、是否经过辨认鉴定;在保管复制的过程中是否符合程序规定;

(二)该书证的真伪:书证在收集、保管、鉴定过程中是否受损或者改变,更改的迹象是否有合理可信的解释;

(三)该书证与本案的联系;

(四)该书证与其他证据的联系;

(五)该书证的内容及所要证明的问题;

(六)取得该书证的程序是否合法。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书证的可采纳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20、对公诉人出示的物证,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取得该物证的程序是否合法;

(二)该物证的真伪;

(三)该物证与本案的联系;

(四)该物证与其他证据的联系;

(五)该物证要证明的问题;

(六)在勘验、检查、搜查过程中提取、扣押的该物证,是否附有笔录、扣押清单,是否证明其合法来源;

(七)对与案件事实可能有关联的血迹、体液、毛发、人体组织、指纹、足迹、字迹等生物样本、痕迹和物品,在提取的过程中是否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物证的客观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21、对公诉人提供并播放的视听资料,辩护律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是否附有提取过程的的笔录、扣押清单等,是否能证明来源合法;

(二)是否为原件;是复制件的,是否附有无法调取原件的原因、复制件制作过程和原件存放地点的说明,制作人、原视听资料持有人、见证人是否签名或者盖章;

(三)制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威胁、引诱当事人等违反法律、有关规定的情形;

(四)是否写明制作人、持有人的身份,制作的时间、地点、条件和方法;

(五)内容和制作过程是否真实,有无剪辑、增加、删改等情形;

(六)内容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辩护律师在视听资料播放后,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质证如发现该材料不真实,或者与本案没有关系,或者其内容不是被告人自愿所为等,应提出要求重新鉴定或者不予采信的建议及理由,控辩双方可以就此展开辩论,辩护律师有权要求法庭调查核实。

22、对公诉人提出的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电子数据材料,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是否随原始存储介质移送;在原始存储介质无法封存、不便移动或者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保管、处理、返还时,提取、复制电子数据是否由二人以上进行,是否足以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有无提取、复制过程及原始存储介质存放地点的文字说明和签名;

(二)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技术规范;经勘验、检查、搜查等侦查活动收集的电子数据,是否附有笔录、清单,并经侦查人员、电子数据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没有持有人签名的,是否注明原因;远程调取境外或者异地的电子数据的,是否注明相关情况;对电子数据的规格、类别、文件格式等注明是否清楚;

(三)电子数据内容是否真实,有无删除、修改、增加等情形;

(四)电子数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

(五)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电子数据是否全面收集。辩护律师在电子数据展示后,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质证如发现该材料不真实,或者与本案没有关系,或者有相反的证据表明该数据为伪造等,应提出要求重新鉴定或检验的建议和理由,或者建议法庭不予采信,控辩双方可以就此展开辩论,辩护律师有权要求法庭调查核实。

23、对公诉人出示、宣读的勘验、检查等笔录,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勘验、检查是否依法进行,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勘验、检查人员和见证人是否签名或者盖章;

(二)勘验、检查笔录是否记录了提起勘验、检查的事由,勘验、检查的时间、地点,在场人员、现场方位、周围环境等,现场的物品、人身、尸体等的位置、特征等情况,以及勘验、检查、搜查的过程;文字记录与实物或者绘图、照片、录像是否相符;现场、物品、痕迹等是否伪造、有无破坏;人身特征、伤害情况、生理状态有无伪装或者变化等;

(三)补充进行勘验、检查的,是否说明了再次勘验、检查的原由,前后勘验、检查的情况是否矛盾。

辩护律师在质证后,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质证,如发现该材料不真实,或者与本案没有关系,或者其内容涉及程序性违法,应要求法庭传唤笔录的制作人出庭说明情况,如果拒不出庭,可提出不予采信的建议和理由。

24、对公诉人出示、宣读的侦查实验笔录,辩护律师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审查实验的过程、方法,笔录对侦查条件、经过、结果的记录是否准确,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二)审查侦查实验所依据的条件与案件发生时的客观条件是否一致;

(三)审查侦查实验笔录记录侦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实、情况是否客观。辩护律师如发现侦查实验的条件与事件发生时的条件有明显差异,或者侦查实验不具有科学性,或者实验笔录与相关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证据存在矛盾,应提出该侦查实验笔录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5、对公诉人出示、宣读的辨认笔录,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辨认是否是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

(二)辨认前是否让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的;

(三)辨认活动是否个别进行的;

(四)辨认对象是否混杂在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对象中,或者供辨认的对象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五)辨认中是否给辨认人明显暗示或者明显有指认嫌疑的;

(六)是否存在违反有关规定、不能确定辨认笔录真实性的其他情形。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辨认笔录的客观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或者建议法庭不予采信。

26、在公诉人举证完毕后,辩护律师应该向法庭申请对本方证据进行举证,得到允许后按照提交给法庭的证据目录清单进行举证。公诉人在质证时提出不同意见的,辩护律师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27、在法庭调查活动过程中,辩护律师发现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没有向人民法院移交的,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向人民检察院调取其收集的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

28、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辩护律师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书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29、案件每项事实的举证、质证完毕后,辩护律师可以发表综合性的质证意见。

30、在法庭调查活动中,有不符合法律规定或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的,辩护律师可依法提出建议或异议。

31、在控诉方发表控诉意见后,辩护律师在审判长许可后发表辩护意见,辩护意见应针对控诉方的指控,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二)定罪是否正确、适用法律是否适当;

(三)诉讼程序是否合法;

(四)是否有法定、酌定的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

(五)对案件的定罪、量刑发表意见和理由。

32、为被告人做无罪辩护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被告人不在作案现场或者没有作案时间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二)控诉方指控的证据,证明不是被告人所为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三)控诉方指控的证据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四)控诉方或辩护方提供的证据,能证明属于下述情况,依据法律应当认定被告人无罪: 1.被告人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2.被告人行为系合法行为; 3.被告人没有实施控诉方指控的犯罪行为。

(五)其它依法认定被告人无罪的情况。

33、为被告人做从轻辩护的,辩护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告人犯罪的主观恶性较小;

(二)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

(三)具有自首、立功等从轻情节;

(四)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

(五)被告人身体状况不佳不宜羁押及家庭需要照顾;

(六)适用缓刑无社会危险性及已落实监管的;

(七)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

(八)未成年人、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孕妇、精神病人不能判处死刑;

(九)未成年人、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精神病人、聋哑人的从轻、减轻处罚。

34、在庭审过程中发现审判程序违法,辩护律师应当向法庭指出并要求予以纠正。当庭没有被采纳的,休庭后应及时提交书面意见。

35、辩护律师提出对未成年被告人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等量刑建议的,应当充分搜集有关未成年被告人能够获得监护、帮教以及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的书面材料,并提交法庭。

36、休庭后,辩护律师应就当庭出示、宣读的证据及时与法庭办理交接手续。

37、休庭后,辩护律师应尽快整理、完善辩护意见,并提交法庭。

38、一审判决后,在上诉期限内,辩护律师可根据情况回访被告人,听取其对判决书是否认可及是否上诉的意见,并给予法律帮助,告知其上诉“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的规定。

39、一审判决书送达辩护人后,辩护律师应保存好法律文书等相应材料,及时结案并整理相应的材料归档,交律师事务所存档。

简易程序案件的辩护

1、辩护律师担任公诉案件、自诉案件被告人的辩护人,如果有可能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向被告人阐明关于简易程序的法律规定,并征求被告人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2、辩护律师对于受理辩护的下列案件:(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

如果人民法院没有适用简易程序,辩护律师应当书面向人民法院请求适用简易程序。

3、辩护律师对于受理辩护的下列案件,如果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辩护律师应当书面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请求转为普通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的;

(二)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三)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

(五)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

(六)被告人认罪但经审查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

(七)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其他情形。

4、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大多数是属于可以和解的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受理案件后应当建议被告人及其近亲属与被害方达成和解,以争取得到法院的从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5、和解协议的具体操作,见本规范第三节第一百四十八条至第一百五十三条。

6、庭审的准备、辩护,同本规范本章第一、三节。

7、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辩护律师可以与公诉人互相质证,申请法庭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经法庭许可,可以互相进行辩论。应当主要围绕罪名、量刑以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在确认被告人庭前收到起诉书并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后, 辩护律师律师应当用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发表质证意见、辩护意见。

8、辩护律师在办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形的,应当建议法庭中止审理,转为普通程序:

(一)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

(二)被告人可能不负刑事责任的;

(三)被告人当庭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

(四)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五)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情形。

9、鉴于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件,有可能是当庭宣判,因此,辩护律师应当尽量在开庭前,提出辩护意见与合议庭沟通,并向人民法院提交辩护词初稿。对辩护意见有修改的,应在庭审结束后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修改后的辩护意见。

二审辩护

1、被告人的辩护人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但是,应当以被告人作为上诉人。

2、为了尽快了解案情,二审新受理案件的辩护律师,如果一审辩护人是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向本所一审辩护律师了解案件有关情况,请求提供有关材料,一审律师应当予以协助。如果是本所以外的律师,向一审辩护律师了解案情、复印卷宗,须持律师调查专用介绍信、委托书、律师执业证,向一审律师请求提供相关材料。

3、辩护律师接受委托后,应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的要求,可协助或代其书写上诉状。

4、二审辩护律师应当告知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没有抗诉的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刑罚。

5、二审辩护律师的辩护主要应当针对一审判决书(裁定书)所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非法证据是否排除、从轻减轻是否认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

6、二审案件不开庭审理的,辩护律师应向法庭提交书面辩护意见,可以提供新的证据。

7、二审的辩护律师,如果发现有对被告人(上诉人)有利的证据或线索,应当进行调查或申请二审人民法院调查。

8、辩护律师有新证据的,或者认为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向二审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要求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9、二审决定开庭的案件,辩护律师认为需要举行庭前会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建议举行庭前会议。

10、二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的案件,庭审的准备、辩护,同前述。

11、对于法律规定可以和解的案件,二审辩护律师应当尽量促成和解,或者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积极退赃、退赔,力求获得从轻处罚。

死刑复核案件的辩护

1、辩护律师承办死刑复核案件,应当另行办理委托手续。并尽快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庭室取得联系。

2、辩护律师承办死刑复核案件,应当向当事人说明存在不能会见被告人、无法阅卷、辩护意见不被采纳等风险,并应当要求当事人自行提供相关的案件材料。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存在不通知律师的情况。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希望见被告人的,建议其向原一审人民法院请求许可。

3、在死刑复核期间,辩护律师可以约见被告人的近亲属及其他人了解案件情况。

4、辩护律师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应当认真审阅卷宗材料,并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被告人的年龄、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是否系怀孕的妇女、是否是年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二)原判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三)犯罪情节、后果及危害程度;

(四)原判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属于不需要立即执行的情形;

(五)有无法定、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六)诉讼程序是否合法;

(七)其他应当审查的情况。

5、在死刑复核期间,辩护律师应当向合议庭提交书面辩护意见。约见合议庭成员听取口头辩护意见,律师在充分陈述辩护意见后,也应当及时向合议庭提交书面辩护意见。

6、能够会见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在会见被告人时,除与被告人核实相关事实、证据外,应当:

(一)告知其如有检举、揭发重大案件,有立功表现的,有从轻处罚的可能,并询问其有无检举、揭发。如有检举、揭发的情形,应当及时形成书面材料,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调查核实;

(二)了解被告人在看守所的生活情况,询问是否向家属留言等,并进行人性化的安慰。

1、在死刑复核期间,辩护律师如果发现新的或者遗漏的法定或者酌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证据,应当及时形成书面材料,连同证据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供,并申请最高人民法院调查核实。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应当及时将相关情况告知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相关的书面材料: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审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未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篇3: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

关键词:刑事庭审,监督,规范化

一、检察机关刑事庭审监督的合法性

刑事案件庭审监督规范化的前提是庭审监督的合法性, 因此, 本文拟先从庭审监督的合法性谈起。对于检察机关是否具有庭审、审判监督权, 不同法系、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文化、法律传统, 有着不同的规定。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

在英美法系国家, 公诉人代表公共利益追究犯罪, 是诉讼的一方当事人, 行使的是行政权中的追诉权, 法官是诉讼中的裁判者, 是绝对的权威, 公诉人无权对法官的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并且基于“禁止双重危险”理论, 禁止检察官对法院的裁判提出不服的上诉、抗诉。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

德国有学者认为检察官不是当事人, 并且强调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而在法国, 有学者指出, 检察机关是诉讼当事人。在这两个国家, 检察机关虽然有权对法院的未生效和生效裁判实施上诉以及非常上诉、抗告 (相当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抗诉) , 但仅仅是诉讼一方享有的程序上的诉讼权利, 被告人同样享有此项权利, 因此, 公诉人的这种权利并不被视为法律监督。在日本, 检察官 (公诉人) 在刑事诉讼中是代表国家的当事人, 没有检察机关享有审判监督权的规定。

(三) 我国法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明确规定,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这充分表明在我国, 除侦查、诉讼职能以外, 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 诉讼监督权能否得以有效行使也决定了检察职能的完善与否。

但是有人认为, 庭审中公诉权与监督权集于公诉人一身会制约审判监督职能的有效行使。他们认为, 控、监两项职能不是相容而是互相排斥, 二者目的不一致必然导致职能行使过程中的互相牵制;公诉人出庭的根本职责是指控犯罪, 这样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监督职能服务于控诉职能的情况;控检职能合一有悖法理, 将本应超然于控辩双方的监督职能与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控诉职能集于一身, 必然会破坏控辩所需要的公平基础, 等等。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 实际上, 公诉人在法庭上指控犯罪与监督法庭庭审根本不想冲突。首先, 两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公诉人指控犯罪是代表国家对犯罪分子提出控告, 其目的是打击犯罪、惩罚罪犯,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样, 公诉人对庭审活动进行监督也是为了监督审判人员依法审理案件, 监督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法庭行为, 以防止违反法律的程序问题、实体问题的出现, 从而促使案件得到公正判决。其次, 公诉人监督法官庭审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在公诉案件法庭上, 根据法律规定, 有资格亲历法庭的, 除了被告人, 就是检察官和最终作出判决的法官, 被告人不可能代表国家监督法律的实施, 法官自己监督自己无疑形同虚设, 其他不出席法庭的主体更不可能监督法律的实施, 因此公诉人因其在提起公诉前即对案件进行了审查, 并且出席法庭 (部分简易程序案件除外) , 其才是最有资格也最有条件对整个庭审进行监督的主体。

二、刑事庭审监督的内容

既然检察机关对庭审活动进行监督是合法的、合理的, 那其就有权监督庭审中的一切法律问题, 包括程序上的和实体上。程序问题包括法庭组成人员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法庭审理案件是否违反法定程序、是否侵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法庭审理时对有关程序问题所作的决定是否违反法律规定等等。实体上的问题包括合议庭不采纳公诉人当庭出示的庭审前收集的有效证据、合议庭采信自行收集的证据但未经庭审质证即作为裁判依据等等, 当然庭审过程中的违法问题主要是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刑事庭审监督的规范化问题

(一) 必要性。

从目前的检察工作情况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并未充分发挥, 以刑事庭审监督为例, 由于缺乏系统的监督体制和规范的操作程式, 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在实际运作中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甚至监督缺位。为了使案件能够得到公正审判, 检察机关理应在履行监督职责方面实现规范化。

(二) 规范化监督的制度保证。

既然法律赋予了检察机关的庭审监督职能, 那么, 检察人员应如何有效的行使这一职能呢?本文认为, 首先应从立法方面进行完善, 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 强化监督力度, 使该项职能得到最佳程度的发挥。“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审判监督也一样, 有效的监督需要规范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 试想如果没有完整的、系列的监督程序规范加以约束, 监督的方式必定五花八门, 监督的力度也必定参差不齐, 监督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具体到刑事案件庭审的监督, 对于庭审中审判人员违反法律的行为, 检察人员对其认定以及提出纠正违法意见的决定权、方式等均应以司法细则的形式加以规定, 具体应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公诉人出庭时发现违法行为的。

对于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时发现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时, 公诉人应区别违法的行为性质和严重程度, 在认定上应慎重, 注意监督内容的正确性及监督方式的尺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庭审中审判人员作出的部分违反程序法的行为时, 检察人员应当庭提出纠正意见并提出休庭, 比如, 如果出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合议庭组成人员只有一名或两名时, 检察人员应立即口头提出纠正违法意见, 并提出休庭, 待按照法律规定组成合法的合议庭后, 方能提请恢复法庭审理, 并且庭后还应提出书面的纠正违法意见书。当然, 监督法庭审理不仅仅包括监督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 还包括监督其他出庭人员在庭审上的行为, 如对辩护律师的出庭行为进行监督, 如果辩护人有诱导性发问、诱导被告人翻供以及出现其他刑诉法禁止的行为时, 公诉人应及时监督, 要求合议庭予以制止。另外, 对于庭审中出现的其他违法但不至于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行为, 比如:法官未按规定着法袍、法官在庭审过程中接听手机等, 公诉人不必提出休庭, 可以继续法庭审理, 但在庭审结束后, 公诉人应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提出纠正意见, 要求审判人员自觉遵守庭审规定, 维护庭审秩序, 以维护法庭的威严, 增加庭审的社会效果。当然对于庭审监督, 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比如纠正违法意见书的提出时效、意见不被同级法院接受后的补救措施, 如:是否可以层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发出二级纠正违法意见书建议上级法院督促下级法院纠正违法行为、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于下级院的纠正违法意见是否正确在认定后应予以支持或撤消等等, 这些都需要有明文规定。

2.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庭审监督问题。

我国刑诉法第175条规定,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 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但有人认为, 简易程序案件的审判监督更为重要, 要解决简易程序的审判监督问题, 就要对不出庭的条件作出明确解释, 限制不出庭的案件, 要求检察人员尽量出庭。对于此观点, 笔者不能苟同。从检察工作实际看,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逐年增加, 但从事审查起诉部门的人员增加有限, 加之检察工作的日益规范, 检察人员的工作量逐年增加、工作压力愈来愈大, 因此要求检察人员尽量出庭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无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还是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加强庭审监督都是应该的。但如何监督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本文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应对简易程序案件的庭审笔录进行审查监督, 通过监督法院简易程序案件的庭审笔录, 看其庭审过程中及其反映出的庭前活动是否存在问题, 对发现的违法情况进行监督。对此, 可能有人会存在顾虑, 担心法院在庭审实际中存在问题、但庭审笔录不如实记录的情况, 对此, 检察人员应当在审查起诉提审犯罪嫌疑人时对其阐述清楚检察人员的身份及其职责, 讲明检察人员不仅担负提起公诉的职责, 而且还有监督案件审理、案件判决结果的职责, 要求犯罪嫌疑人配合检察机关的工作, 在法庭审理后, 认真阅读庭审笔录, 对于真实记录法庭庭审过程的笔录才签字, 否则只有法庭书记员更改笔录后才签字,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犯罪嫌疑人的最终判决是公正的, 否则的话, 公诉人会对其案件提起抗诉, 有可能会加重判决的罪行, 由此督促犯罪嫌疑人对庭审笔录签字的谨慎性;同时, 检察机关可以尝试查看法院的庭审监控录像, 通过查看录像, 看是否有违法行为存在, 当然这需要与法院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需要法院的配合协助, 并且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落实。二是对于简易程序案件的判决, 因简易程序案件最终的量刑幅度比较大, 且许多案件存在是否适用缓刑的问题, 这关系到被告人的人身自由, 因此应认真审查, 加大监督的力度, 结合审查起诉阶段的审结报告, 看判决书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 对于部分重点事实或可能存在争议的事实的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是否有漏认、漏判的事实, 证据采信是否无误, 程序是否合法, 只有充分认识到对简易程序案件进行监督的重要性, 并认真审查判决书, 才能弥补法庭庭审监督, 而对于事实认定不清、量刑不准的要及时提出纠正违法或者抗诉的意见。

3.对影响判决的问题的监督。

刑事抗诉是彰显刑事公诉法律监督属性最典型和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对法院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手段。具体到庭审监督中的问题, 需要提起抗诉的, 本文认为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有刑事诉讼法第三章第二十八条、二十九条规定的回避事宜, 如果审判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以及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 造成裁判错误或者量刑畸轻畸重的, 检察人员应提起抗诉。 (2) 合议庭不采纳公诉人当庭出示的庭审前收集的有效证据, 导致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不充分, 或者致使据以定案的证据间矛盾无法排除, 或者导致裁判结论与据以定案的证据间缺乏必然联系的, 这样必然影响到判决的公正性, 因此检察人员应对此提起抗诉。 (3) 合议庭采信自行收集的证据, 未经庭审质证即作为裁判依据, 致使裁判错误的。依据我国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据以定案的证据必须经过质证, 符合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等特征才能予以采信, 如果庭审后, 合议庭认为公诉人庭前及当庭出示的证据不够完善, 而自行收集证据, 但是没有经过公诉人、被告人质证, 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采信该证据, 致使判决错误的, 检察人员应提起抗诉。

(三) 规范化监督的内在保障。

1.提高业务素质, 拓宽监督视野。有效的行使审判监督职责是与高度的法学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分不开的, 因此, 不断提高检察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庭审监督能力是有效行使该项职能的内在保障。首先, 检察人员应熟练掌握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款, 包括检法两家的实施细则及司法解释, 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对于庭审中出现的违法问题能够准确的做出判断, 大胆的提出异议, 在庭审中提出的纠正意见应有理有据, 切实做到以理服人。其次, 公诉人应将公诉职责与监督职责统一起来, 不断的加强出庭公诉能力, 包括庭审中的讯问、举证方法及应变能力, 在整个审查起诉过程中自身应严格依法办案, 丰富的出庭经验是有效监督的前提基础, 而庭审监督又是出庭公诉的应有之意,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 才能使被告人在受到惩罚的同时, 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

2.提高政治素质, 敢于监督。既然检察人员在庭审中兼具公诉人和法律监督者的双重身份, 这就要求出庭的公诉人不仅要有精通的业务知识, 而且应具有较高的执法修养和政治素质, 正人先需正己, 如果公诉人尚有违反法律的行为, 那么又何谈监督别人呢?因此, 只有公诉人严格执法了, 才不会对庭审中出现的违法情况视而不见、见而不监。但是, 长期的司法实践合作, 使得大多数的检法两院关系不错, 这种和谐关系是把双刃剑, 在促进检察院、法院工作的同时, 却在一定意义上阻碍检察人员对审判人员的法律行为的监督, 有的检察人员可能碍于情面, 不好意思或不愿意对审判人员在庭审过程中出现的违法问题进行监督、纠正, 对于庭审中出现的不至于影响判决结果的违法行为作降级处理, 应发书面纠正意见的只予以口头提出甚至不提出, 这无疑使法律监督的力度、规范程度大打折扣, 不利于法庭审理和公正判决的做出。因此, 公诉人应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法庭审理, 以法律为准绳, 不断研究、探讨监督的方式和手段, 提高监督的时效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M].1996

[2].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M].1999, 5

[3].贺桂华.对审判监督程序制度存在问题剖析及完善意见[J].河北法学, 2003, 4

篇4:行政案件的庭审

关键词:行政诉讼;庭前准备;法庭调查

行政诉讼的本质是通过诉讼方式来解决行政争议,进而维护和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障和发展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秩序,化解行政管理相對人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行政诉讼的价值在于:①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②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自由,包括关于人身权的自由,关于财产权的自由,关于行为权的自由;四、秩序,包括实体秩序和程序秩序。《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合法性审查原则,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依法裁判不调解原则。要充分、全面地实现行政诉讼的价值,在《行政诉讼法》三大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搞好行政案件的庭审至关重要。笔者试就行政案件的庭审(包括向前延伸的庭前准备环节和向后延伸的庭后工作环节)谈一些浅见。

行政案件的庭审可以分为庭前准备、法庭调查与辩论、评述与宣判、庭后工作四个大的环节。

一、庭前准备环节

庭前准备环节是为开庭审理作好准备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明确举证责任,庭前证据交换,明确争议的焦点,合议庭成员了解案情并明确分工。

在向原告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的同时送达《举证通知书》,载明以下内容:①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应由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如在行政不作为案件中应举证证明提出申请的事实,在行政赔偿案件中应举证证明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及权利的被侵害与具体行政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等。为了充分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监督和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应当告知原告可以提供证据、依据反驳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及适用的法律依据,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②举证的期限。超过举证期限不得再补充举证,有正当理由的除外。③举证不能或举证不充分将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在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的同时送达《举证通知书》,载明以下内容:①被告应当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②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③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将承担败诉的后果。

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包括申请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和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向第三人送达《起诉状》副本,《答辩状》副本的同时送达《举证通知书》,载明以下内容:①第三人可以提供证据、依据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②举证的期限。超过举证期限不得再补充举证,有正当理由的除外。③举证不能或举证不充分的法律后果。

在原告、被告、第三人举证的基础上,合议庭组织召开预备庭:①告知各方当事人不得在正式开庭时提出预备庭期间未提出的证据,有正当理由的除外。②各方当事人互相交换证据。③询问各方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的诉讼主张、证据、依据是否有异议。④归纳出各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作为开庭审理的重点。开庭审理时应以预备庭期间提出的证据为举证、质证、认定的对象;围绕争议的焦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

强化合议庭的职能。现行模式的庭前准备环节:往往是主审人积极介入相关的工作,合议庭成员不介入,直到开庭审理时才介入。要强化合议庭的职能,必须要求合议庭所有成员从庭前准备环节就同时介入:①主持召开预备庭。②阅读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依据,全面了解案情。③根据案情及争议的焦点,明确合议庭成员在庭审过程中的分工。

二、法庭调查与辩论环节

法庭调查与辩论环节是行政案件庭审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全面的审查。

(1)对于行政作为案件,首先由被告陈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然后由原告陈述请求及理由,被告进行答辩,然后由第三人陈述诉讼主张,再根据举证责任的分担进入举证、质证、认证。对于行政不作为案件,首先由原告陈述诉讼请求和理由,然后由被告进行答辩,然后由第三人陈述诉讼主张,再根据举证责任的分担进入举证、质证、认证。

(2)对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应按以下顺序进行:①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职权或者超越职权。没有相应的职权或者超越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需审查其他内容即可认定不具备合法性。②是否违反法定程序。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需审查其他内容即可认定不具有合法性。③主要证据是否确实充分。④定性及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⑤是否滥用职权或者显失公正。

(3)在举证、质证过程中,可以组织各方当事人对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和证据证明的事实,证明的效力以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影响进行小型的辩论。

(4)对证据证明的内容明确、充分,各方当事人无争议或争议较小的,可以一证一质一认,对证据证明的内容不充分,各方当事人争议较大,需要与其他证据互相配合、互相印证的,可以多证多质一认。在诉讼中,法官应明确阐述确认的证据证明了什么事实,并进行充分的说理。既要立论——说明确认什么,为什么予以确认的道理;又要驳论——说明不确认什么,为什么不予确认的道理。通过充分的说理,清晰、详尽地展示证据在法官心中得到确认或不予确认的思维过程。同时还应加大当庭认证的力度,除了证据疑难、复杂,必须休庭评议的外,都应当当庭认证。这样既强化了庭审功能,提高了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又体现了公正与效率。

(5)合议庭应组织、引导各方当事人在质证的小辩论和认证确认的证据、事实的基础上,围绕争议的焦点,就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全面、充分地进行综合辩论。第一轮辩论结束后,应当归纳出各方当事人意见一致的内容和有争议的内容,同时提出应当在辩论中辩明而各方当事人均未提及的内容,引导各方当事人在下一轮辩论中补充发表意见,如比循环至无新的意见发表为止。

nlc202309031551

(6)经过举证、质证、认证和辩论,对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具有合法性的,合议庭可以进行一定的协调工作。这里的协调并不违反依法裁判不调解原则。调解是以处分权为前提,而协调并不要求任何一方处分自己的职权或权利。协调是通过合议庭的工作,使被告认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促使被告主动改变其违法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及时地救济或恢复原告的合法权益,从而使行政爭议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三、评议与宣判环节

评述与宣判环节是审判职能的集中体现,是整个庭审活动的高潮。高质量的评述和宣判,会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充分说明裁判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公正性。评述应阐明以下内容:

本案的事实、证据、依据,要注意避免与认证说理的过多重复而造成庭审时间的拖延、效率的降低。

各方当事人在辩论中争议的内容的评析,对各方当事人的意见是否采纳及理由,各方当事人的诉讼主张是否成立及理由。要总结各方当事人的观点,引导各方当事人充分衡量争议所依据的事实,理解相关的法律依据规定,以事实和法律依据为基础阐述理由。

详尽地阐明裁判结论赖以形成的逻辑推理过程和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理由。

评述应当规范、全面、详尽,向各方当事人及旁听群众充分说明裁判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公正性。

四、庭后工作环节

庭后工作环节是庭审的向后的必要延伸,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维护裁判的权威性,扩大行政审判的社会效果。

(1)告知各方当事人相关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后果(如裁判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法律后果,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等),确保裁判的权威性和生效后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履行、执行。

(2)对于在庭审中发现的被告的较为普遍、严重的问题或不足,依法提出司法建议,促使被告建章立制,规范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扩大行政审判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必新、梁凤云.《最高人民法院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

[2]梁凤云.《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批复答复释解与应用.诉讼程序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3]江必新、梁凤云.《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4]董治良.《中国行政审判研究》.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丛书.第2辑.法律出版社,2014年出版.

作者简介:

黄志勇(1972.06~),男,现任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历任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刑一庭庭长、大英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篇5:律师事务所民事案件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民事诉讼代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所律师代理民事诉讼实践,制定本业务规程。

第二条 本业务规范适用于我所受薪律师及律师助理。

第三条 律师担任民事诉讼代理人,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秉公办案,仗义执言。

第二章 收 案

第四条 收案应具备以下条件:

1、接受原告的委托,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2、接受被告与第三人的委托,应当在人民法院送达起诉状副本后办理委托手续;

3、律师接受委托之后应当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一式两份,一份由委托人保管一份附卷;

4、律师接受委托之后应当签订《授权委托书》一式两份,一份交给人民法院一份附卷;

第五条 收案程序

1、律师应当向当事人问明案件的基本情况,分析事实和证据的可信程度,明确该案是否符合收案条件。

2、对符合收案条件的,按〈〈收案登记制度〉〉办理。

第六条 收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委托人是被告的,应审查受理案件法院是否有管辖权,如无管辖权,则建议不作实质性答辩,并在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

2、律师作为原告或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代理人,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代其提出财产保全及先予执行的申请。

3、律师作为被申请人的代理人审查以下事项:

(1)财产保全是否限于请求的范围;

(2)申请人是否提供了担保;

(3)保全裁定是应申请人申请做出,还是人民法院依职权做出;

(4)申请人的申请是否错误;

(5)被申请人是否愿意提供担保并申请法院解除保全;

(6)是否申请复议。

若被申请人愿意提供担保,律师可代写解除财产保全申请书。

在被申请人提供了足够和有效担保后,法院仍不解除保全措施时,律师可依据当事人要求向法院领导或上级法院提出异议。

第七条 委托人为法人的,双方所签委托代理合同还须由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并加盖法人单位印章。

第八条 承办律师应及时与委托人面谈,掌握案件的基本情况,做好“会见当事人谈话笔录”附卷。

第九条 律师在接受委托时,应当收取诉讼证据复印件、复制件,同时该对原件,并将原件及时交还委托人妥善保管;收取原件的,应当办理移交手续;

第四章 阅 卷

第十条 承办律师凭律师执业证和委托代理手续到人民法院查阅卷宗。阅卷一般应在法院进行;遇有特殊情况需将卷宗携出法院,应经法院有关人员同意。

第十一条 阅卷要认真细致,弄清当事人起诉或答辩的事实,诉讼请求或辩驳、反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法律政策的规定,重点分析判断证据及来源是否合法、确实、充分。

第十二条 阅卷应作好记录。记录要能反映出案件的基本情况,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可信的重点摘录。摘录材料要注明卷号、页码,摘录卷内材料不应断章取意,要保持其联贯性、完整性,不改变原意。

第五章 调 查

第十三条 通过阅卷和向委托人了解之后,承办律师认为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并经委托人提供证据和有关情况仍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还应亲自进行调查。调查前要拟好调查提纲。

第十四条 调查应持律师事务所《调查专用证明》,一般由两人进行,如系一人调查,应有一名与本案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在场;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的,应请其监护人在场。

第十五条 调查要作好记录。调查笔录要与被调查人陈述内容相一致,经被调查人阅读或对其宣读证人认为无误后,由调查人、记录人、被调查人和在场人签字盖章。如摘录其单位保存的有关资料,则应注明资料名称和卷、期、页码,并请该单位审核加盖印章。

第十六条 律师调查收集证据应当全面、客观、合法、及时。

第十七条 律师收集书证、物证应收集原件、原物。收集原件、原物有困难的,可以复制、照相,或者收集副本、节录本,但对复制件、照片、副本、节录本应附证词或说明。视听材料的收集,应明确其来源。

第十八条 律师因故不能及时调查、收集证据的,应向人民法院说明情况并申请延期提交该证据。

第十九条 有关单位书写的证言材料,应由单位负责人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单位印章。

第二十条 律师在向对方当事人及证人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的规定,录音、录象可不用征得被录音者的同意。

第二十一条 律师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同意调查收集证据时,律师可以申请共同参加。

第二十二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形下,律师应及时告知委托人或代理其向公证机关或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第二十三条 律师对调查、收集的证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1、证据的来源;

2、证据的形成和制作;

3、证据形成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4、证据的种类;

5、证据的内容和形式;

6、证据要证明的事实;

7、证据间的关系;

8、证据提供者的基本情况;

9、证据提供者与本案或本案当事人的关系;

10、证据的合法性和客观性。

第二十四条 整理和提交证据

1、律师应将当事人提供和自己调查、收集的证据进行归类整理、编号,编制证据目录并说明要证明的事实;

2、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律师尽量留存复印件,原件交由当事人自己保管;

3、律师向法院提交证据,可以一次性提交,也可以根据诉讼进度分批提交。除起诉或答辩时提交的基本证据外,其他证据一般应在开庭前提交,至迟在开庭时提交。少数证据在开庭后才取得的,可申请法院给予一定的提交证据宽限期。

4、律师在开庭前向法院提交证据,一般可提交复印件,但开庭时必须出示原件。不能出示原件的,应说明理由。

法院收取证据原件时,律师可要求法院或承办法官或书记员出具收据。

5、律师需告知当事人,所有要提交法院的证据必须经律师审查,当事人不得自作主张,除非在委托律师前已提交。

第六章 代理意见的形成

第二十五条 承办律师查明案情之后,对于一般案件和自己有把握的问题,可以自主写出代理词。

第二十六条 承办律师基本查明案情之后,对较复杂的案件,其代理意见应报主任审查。

第二十七条 对重大疑难案件,应按《议案制度》进行集体讨论,确定代理词的基本观点。

第七章 出庭前的准备

第二十八条 承办律师接到法院的出庭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准备:

1、拟出向证人等发问提纲;

2、就对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可能对代理词反驳的问题,拟出答辩提纲;

3、准备好拟在法庭上宣读、出示和引用的证据;

4、进一步熟悉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政策。

第二十九条 没有特殊约定,承办律师与委托人共同出庭;代理离婚案件,必须由委托人共同出庭。委托人出庭的,应当告知其出庭及回答法庭和对方代理人提问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十条 开庭前,律师知道合议庭组成名单,可告知当事人,并征求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及有无相应证据。

第三十一条 律师接到开庭通知书后应按时出庭,如因故不能出庭,应及时与法院联系,争取延期开庭。

第八章参加法庭审理活动

第三十二第 审判长在核对当事人及代理人身份时,律师有权对对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提出异议。

第三十三条 法庭调查开始后,律师应当依照法庭顺序发言。

1、代理原告的,可代为口头陈述事实或者宣读起诉状,讲明具体诉讼请求和理由;根据案情代理原告变更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2、代理被告的,可代其陈述或者答辩,针对原告的陈述提出确认与否的答辩意见或依法提出反驳。

3、代理第三人的,可代其陈述或者答辩,针对原、被告的陈述提出承认或者否认的答辩意见,或提出独立的诉讼主张。

第三十四条 审判长归纳争议焦点或法庭调查重点后,律师有权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第三十五条 律师出示证据,应当简要说明该证据可以证明的事实。对方出示证据的,代理委托人质证,有异议的,阐明异议理由和根据。

第三十六条 经审判长许可,律师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及其他当事人发问,律师应就与本案有关的问题发问,发问受到审判长制止时,律师应尊重法庭的决定,改变问题或发问方式。

第三十七条 针对其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威逼性、诱导性发问和与本案无关的发问,律师有权提出反对意见。反对意见被法庭驳回后,应尊重法庭意见。

第三十八条 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律师有权申请重新鉴定、勘验,要求补充证据,必要时可以申请延期审理。

第三十九条 每一案件事实的全部证据出示完毕后,代理律师可以发表综合性意见。对于有矛盾的证据、程序违法的证据及其它不具备证明力的证据,应建议法庭不予采信。

第四十条 在法庭辩论过程中,律师发现案件某些事实未查清的,可以申请恢复法庭调查。

第四十一条 在庭审过程中,发现审判程序上严重违法,律师应当指出,并要求立即纠正,以维护当事人和律师本人的诉讼权利。

第四十二条 当法庭辩论终结,审判长征询委托人最后意见时,可以对全案进行小结,明确律师的观点和委托人的主张。

第四十三条 律师代为签收调解书,应有委托人的书面授权,否则,不能签收。

第四十四条 休庭后,律师应认真阅读法庭笔录,如有遗漏或差错,应当申请补正。

第四十五条 休庭后,律师应尽快整理代理词,正本送交法院,副本由律师附卷。

第九章 法院宣判后的工作

第四十六条 代理一审诉讼活动的,如法院做出的裁判合理合法,律师应说服委托人服判,当事人坚持上诉的,律师一般不再接受其委托;如法院的裁判不当,律师应向委托人讲清楚文书的不合法不合理部分,当事人是否上诉由其自己决定。如果委托人决定上诉,并继续委托律师代理的,原承办律师可继续担任其代理人,参加二审诉讼活动,并另办委托手续。

第四十七条 律师代理二审诉讼的,人民法院做出的裁判合理合法,应说服委托人服判,按判决书或裁定书的要求执行;如果二审法院的裁判违法或显失公正的,可告诉委托人按民事诉讼的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如果委托人继续委托律师代理的,原承办律师可继续担任其代理人,代理委托人进行再审或抗诉的申请,但应另办委托手续。

第四十八条 结案后,承办律师应按律师业务立卷归档要求,及时整卷归档。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律师接受非诉讼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调解、仲裁活动,均可参照本业务规程的有关规定代理。

篇6: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

关于办理诉讼案件的操作规程

为了理顺关系,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特订立本关于办理诉讼案件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本操作规程)。

一、登记立案

登记立案由内勤负责。所有诉讼案件均应当登记(负责登记立案的内勤在收到诉讼案件之日起2天内,在立案登记薄(附后)上登记立案,将案件主要内容填入《诉讼案件情况登记表》(附后)后,并将案件卷宗交法务部负责人审阅。

二、指定承办人

指定承办人由法务部负责人进行。法务部负责人在收到内勤交给的案件和《诉讼案件情况登记表》之日起1—2日内,确定案件承办人,提出对案件的处理思路、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在法务部处理意见栏上载明。然后移交内勤转所指定的承办人办理。

三、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由承办人进行。承办人在收到法务部负责人交办的案件后,应当认真阅卷,充分考虑法务部负责人提出的对案件的处理思路、意见、建议和要求,认真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起草民事答辩状一式3份以上;二是拟定书面出庭代理词;三是对原告提供的证据提出反驳意见,同时收集必要的抗辩证据及证明内容并装订3份以上;四是收集摘录与本案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或有关佐证资料备考本。

此项工作,承办人在收到案件之日起5—7日内完成。完成后,即向法务部负责人报告并将案卷交法务部负责人审阅。

四、研究对策,确定办案思路

研究对策,确定办案思路由法务部负责人或与承办人或召集法务部全体人员共同研究进行。法务部负责人在收到承办人认为已经完成了开庭前准备工作的案件报和案件后,应当认真阅卷并对其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就绪作出明确态度。对认为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的即返还给承办人办理;对认为准备工作的资料需要继续修改、补充的告知承办人继续准备;对认为需要研究的,及时提交法务部集体讨论。此项工作在2天内完成,特殊情况例外。

五、出庭处理

出庭处理由承办人进行。承办人在收到法务部或负责人认可的开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的案件后,应当再次认真阅卷,反复查核资料和证据,进一步熟悉案情。并根据法务部负责人或法务部集体讨论的意见作好开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在庭审中,要善于临场发挥,依法据理力争,尽力维护本公司的合法权益。

庭审结束后,如发现新情况和需要继续做好准备的,要尽快向法务部负责人报告,及时研究对策。

六、结案整理

结案整理由承办人进行。案件经过开庭后,承办人应当将庭审相关情况和案件审结时间、方式、一审(二审)判决或调处结果、执行情况等如实填入《诉讼案件情况登记表》或备忘录。

对办结的案件,承办人要在法院结案日(或收到结案依据日)起5-10日内,整理好案卷内的全部诉讼文书、材料、证据等资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卷宗页码,清楚地填写案件资料目录,然后交法务部负责人对结案案件进行检查验收。

七、检查归档

检查、归档,案件质量检查由法务部负责人进行;案件归档由内勤进行。承办人将办结的案件交法务部负责人对办案质量进行验收。法务部负责人在收到承办人交给的办结案件后,应当就办结案件的资料是否齐全、思路是否正确、工作是否到位、成效是否明显、结案方式方法是否正确等进行检查验收。对经检查验收认为是合格的,移交内勤装订归档;对不合格,应当扣分,并责成承办人补充或修正,然后再次验收直到合格时止。

内勤收到经法务部负责人检查验收合格的案件,要认真整理案卷,检查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资料,然后编号装订成民事诉讼案件卷宗,最后归入民事诉讼案件档案。

八、说明

1、对本公司属原告地位的案件,其办案思路、起诉状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应当在立案前由法务部负责人指定专人进行或由法务部共同研究拟定。其余按本操作规程执行。

2、本操作规程所指诉讼案件,包括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仲裁而起诉的民事案件,案件性质和诉讼程序发生了变化,应当重新立案。对不服一审判决后经过二审立案程序和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是本诉案件的继续,不再另行立案。

3、诉讼案件进入二审和执行程序的,其操作情况应当详细填入《诉讼案件情况登记表》,该表可以下拉增加栏目,使之填写完整。

4、对案件承办人按照本操作规程办理民事诉讼案件的优劣表现,拟列入年终个人奖惩考核内容。

5、本操作规程,自

上一篇:电梯井内脚手架施工方案下一篇:新版GMP“文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