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制教育讲座

2024-06-11

校园法制教育讲座(通用8篇)

篇1:校园法制教育讲座

法制讲座进校园

——下夹河学校举行青少年普法法制报告会

5月8日,新宾县关工委法制进校园宣传小组来到下夹河学校,把法律知识送到学生身边。

全校700余名师生聆听了法制报告会。下夹河学校校长赵晓主持会议,县五老报告团作了《从小学法守法 长大治国齐家》主题法制报告。

县关工委各位领导以案说法,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学生们学会明辨是非,规范自己的行为。

校长赵晓要求:全校各班要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一步学习讨论此次法制报告会要点,四年级以上每个学生写一篇《法制报告会听后感想》,交学校德育处。全体学生和教师要认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当守法公民,各自为完成学习、教学任务和“法治校园”建设而努力奋斗!

篇2:校园法制教育讲座

1、七年级学生A在小卖部看见有同学B偷拿零食得逞,自己也去偷拿被捉

2、八年级学生A在厕所将尿无意撒在同学B身上,B一个月后心里突然不舒服,邀约另外班上的两名同学C和D到A所在班上将A打伤

3、九年级学生A突发奇想并随口一说想打人,其好友B伙同校外学生C将同班一同学D打伤,A见是闹大有上前劝架,D伤势不重

4、七年级学生A品性不好,常在班上指使弱小同学帮其打饭、买零食、做作业、替其做清洁,同学们敢怒不敢言,同学们极其害怕有不敢告诉老师,其影响恶劣,后被转校

5、七年级同学A在校偷自行车并拿到校外卖掉

6、九年级学生A在网吧碰见另外班上学生B,玩游戏期间,A嫌B电脑音量大,A不经B同意将B电脑关掉,事后两个月,B心理不舒服,找校外两名学生将学生A打伤

7、九年级学生A帮校外学生筹钱,像认识的同学满处借钱,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不等,但不还,变相擂肥

篇3:研究生校园讲座现状及规划研究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 有很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来参与讲座, 同时研究生的教育层次和培养目标更需要讲座来辅助教学。自2005年起中国研究生在校数量突破了100万人, 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壮大, 研究生的校园讲座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 基于讲座对研究生的重要作用以及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发展, 需要分析讲座开展现状, 规划好讲座活动, 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生的讲座开展现状的分析

为了探讨目前校园讲座的实际开展情况, 在此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主要调查研究生目前讲座的开展状况和对未来的讲座需求。

1.调查方法和指标设计。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样本总体为所在学院研究生。在指标设计方面, 除了学生基本信息中的“性别”和“是否就业”两个指标外其他具体指标的设置如下:总体指标分为两项:指标一为讲座开展的现状, 指标二为研究生对未来讲座的需求。其中指标一包括了:“毕业后的发展意向”、“对讲座的满意程度”、“导师是否指导讲座”三个具体指标。指标二包括了:“最希望增加哪类讲座人员”、“最希望增加哪类讲座”两个具体的指标。

2.调查结论。

调查随机抽取了所在学院118名研究生统计相应的数据。样本中有男生94, 女生24名。其中有24名学生参加过工作。通过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的调查结论: (1) 讲座开展现状:毕业后的发展意向这一指标反映, 大多数研究生选择了直接就业 (106名, 89.8%) , 而选择出国和攻读博士的仅分别占到4. 2%和5.1%;讲座的满意度方面, 94.9%的研究生的基本认可目前的讲座开展现状, 但是选择很满意的只有18.6%, 因此有必要通过努力进一步提高讲座的满意度;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方面, 只有24.6%的导师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和听取讲座。 (2) 对未来讲座的需求:在对报告讲座人员需求方面, 研究生普遍希望国外学术人员 (38.1%) 、企业管理 (19.5%) 和企业技术人员 (28.0%) 多提供讲座;在讲座内容的需求方面, 多数研究生 (44.1%) 希望多提供学术类的讲座, 不过艺术文化类、成才就业类还是分别占到了26.3%, 24.6%。

3.调查结论分析。

根据调查样表的结果以及实际工作中讲座开展状况, 对目前研究生讲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 研究生的学习层次、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给讲座规划带来新的挑战。

首先, 研究生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社会阅历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般知识性的介绍和质量不高的讲座, 很难吸引他们参与;其次, 科技不断的进步, 学科前沿不断的发展, 科技动向越来越来难把握, 给讲座内容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次, 研究生规模扩大后, 学生的发展需求日趋多样, 研究生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学术型研究人才, 但是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 越来越多本科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学生, 或者是社会上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人员, 都选择了读研这条道路, 使得学生群体的需求日趋多样性。研究生也更多的关注讲座对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工作机会的把握以及人生的职业发展有没有实际的帮助。

(2) 研究生讲座的内容需求应以学术性为主, 参与主体需要进一步丰富。

虽然很多同学在今后的发展方向方面选择了直接就业, 但是在讲座内容的需求方面, 绝大多数研究生选择了学术性讲座, 这是由研究生的就业的层次和目标所决定的。但是, 在保证学术类讲座数量和质量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了艺术文化类和就业指导类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在讲座参与主体的丰富方面。高校对讲座人员聘请主要集中在校内人员当中, 缺少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国外高层次学术人员。在讲座中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 并且讲座规划中学科专业教师参与度较低, 无论是学术讲座还是成才就业指导类, 都需要专业教师 (教育学方面或者学科专业方面教师) 来进行规划指导, 但是现实中学科专业人员的参与度往往不高。

二、研究生校园讲座规划的具体思路

根据前述讲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划研究生校园讲座。

1.建立讲座的分层次运行模式, 适时地开展校园讲座需求调查。首先, 学校应当按照层次统筹安排讲座, 避免重复讲座带来的资源浪费或者需求盲区的产生。对于全校普遍参与的讲座, 诸如社会、文化方面的讲座。应当由学校统筹安排, 聘请优秀的讲座人员, 合理的安排时间、场次, 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培养健全的人格。而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讲座。则应交给各相关学院或者学术团体独立完成。其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研究生对于讲座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研究生是讲座的重要参与者, 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是讲座成功举行的关键, 因此在保证学校主导讲座规划的同时, 也需要加大对研究生讲座需求的调查。调查可以是系统的分发问卷, 也可以是针对个体的深度访谈。

2.强化专业学术性讲座与学生未来发展实际的联系, 提高学校专业人员的参与度。首先, 根据目前研究生的主要发展意向和对讲座内容需求, 要多让专业学术讲座联系研究生未来的实际工作, 多吸引企业和社会各阶层人员以及国外高层次学术人才来开展讲座, 让研究生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和专业发展前沿来进行个人学习和研究。其次, 导师对于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所需的知识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因此需要加强导师和研究生的沟通, 让导师多指导研究生选择和听取讲座, 更好的发挥讲座的实际效果。再次, 要咨询各个专业的专家老师, 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效的规讲座, 咨询和学校就业有关的用人单位, 根据社会的需求开展讲座。

三、结语

校园讲座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生的讲座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通过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指出了具体规划的思路, 让讲座充分发挥对研究生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不断地结合研究生培养的新形势, 从讲座的具体内容方面更有针对性地对讲座规划进行研究。

摘要:结合问卷调查和实际工作对目前研究生校园讲座现状进行了探讨, 最后基于现状给出了研究生校园讲座规划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校园讲座,规划

参考文献

[1]刘朔, 陆根书, 席酉民等.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基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状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 :46-47.

篇4:校园法制教育讲座

讲座采用检察官与学生互动式,主要围绕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趋势、学习法律常识的必要性、犯罪案件类型、以及如何规避违法犯罪行为对青少年的侵害四方面开展,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向同学们讲述违法犯罪行为及不良习惯的巨大危害。在讲座中回答了分部学生的提问,该院检察官还向学校和学生赠送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书籍和资料,公布了该院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救助热线电话。

法制讲座进校园活动是固原市原州区检察院针对原州区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特点重点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一项重大举措。在该院组织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中,发现在校学生案件具有以暴力性和侵财性犯罪为主,形式上具有突发性和盲目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特点。通过法制讲座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达到有效遏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发案率的目的。

篇5:法制教育进校园讲座讲稿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进行交流,面对这么多年轻而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面孔,与大家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真的非常荣幸。不足之处还请多提宝贵意见。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同学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并且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知道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天我想通过几个案例和大家来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讨刑法这一块的几个问题,如刑事责任年龄和几种常见的犯罪,遇到犯罪的侵害时如何应对,以及常见的校园伤害;二是青少年远离毒品的问题,三是注意网络安全的问题。

首先和同学们探讨刑法的几个问题。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三位中学生放假时在同学家的四楼的窗前玩耍、打闹,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从四楼摔下,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流,在这里我给同学们出三个思考题:(1)第一步应该怎么做;(2)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犯罪;(3)如果甲构成犯罪,犯什么罪。答案应是(1)尽快送附近医院或是拔打120急救电话,治疗 伤者,同时报警。(2)如果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且甲的年龄已满16周岁,这样甲的这种行为构成犯罪,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235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乙因此死亡,则甲违反了《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案例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受害人的伤势,如果是轻伤,则是自诉案件,也是适用刑法。再次就要考虑的是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第14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在这个案件中,如果学生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犯罪。因为他是过失伤害,而不是故意伤害,但是学生甲的监护人,家长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14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从小就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惯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 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定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

有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脾气比较暴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冷静,喜欢动用武力去解决问题,比如在食堂排队打饭的时候,在球场打球的时候,遇到言语不合就要打人,甚至动刀子等等这是很危险的。刑法中规定了故意伤害罪,是指采用暴力殴打、用刀具器械砍刺等方法,故意侵害他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他人轻伤、重伤等。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里要讲到一个伤势的问题,如果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了轻伤、重伤,且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话,这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果造成他人轻微伤,也是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接受治安处罚的。

还有寻衅滋事罪。所谓的寻衅滋事罪,是指:在主观方面为故意,犯罪动机是为了逞强争霸,显示威风;有的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报复社会;有的是为了开心取乐,寻求精神刺激,获取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在客观上表现为: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取乐,或者殴打他人致伤);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多次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结伙、持械追逐、拦截他人,或者 追逐、拦截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多次强拿硬要,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强拿、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一般是指造成商店、饭店、舞厅、影剧院等场所的营业不能正常进行,交通堵塞,公私财产受教育到损失等)。有上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校园比较常见的还有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是指以暴力胁迫、恐吓要挟的手段,使他人产生心理上的恐惧而交出财物或者财产上的利益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何应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呢?首先要我们在平时树立自我防卫的意识。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 责任。”

通过平时的法律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同时同学们要增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侵害校园的犯罪行为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侵害的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

其次提高自我防卫能力的方法:

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要及时报告。一旦你自己或者同学遇到被不法分子侵害,以及同学中有什么不良的动向,要及时向学校老师或者政教处报告,让老师介入处理;

三、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

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案例,被告人刘某年仅16周岁,中学缀学的学生,刘某缀学后,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但父母不给钱,于是他就想到向同学下手敲钱,一天,他在学校操场玩时,看见原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我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你。”方某很怕,将自已身上仅有的5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60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方某 带他到方某父亲那骗借了30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50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片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从这样的案件发生和发展看,一方面,施害者对违法和犯罪认识不清,另一方面,被害人也不懂得合法与违法犯罪的界限,不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至于三番五次的被抢劫。从这些案件可以看出未同学们懂得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对规范自已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必须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自己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哪些行为构成违法与犯罪,也就是要使自己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同时,知道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校园内有人向你要钱要物怎么办?向你施加威胁的可能有本校的学生,也可能有校外混进来的社会青年。他让你给钱,给他烟,或是你的其它物品,不然就说要打你,甚至还可能说以后见一次打一次,他敢在学校内做这种事情就不怕老师吗,就不怕学校处理他吗?是不是胆子太大了。我看,并不是他胆子大,而是他利用你胆小怕事,他觉得你不敢对抗他,不敢声张告诉老师,给了钱、物、免得以后受欺 负,其实他心里虚得很。

对此事如何解决呢?如果在校内,(1)应该大声拒绝,不行,我凭什么给你!要正气压住邪气;(2)看看自己视野中有没有老师和正义感的同学、同时大声呼喊,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此是一文不值。也用不着和他动手,如果动手一是你显得不文明,二是你也容易吃亏,如果对方人多的话,还寡不敌众。

如果在校外,时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他们都是本地的流失学生和已经毕业的人,他们相互勾结,狐假虎威专欺负软弱的同学,记住(1)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答话,(2)如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3)如果再不让我走,我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他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你们应该理直气壮地面对。

同时同学们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你们一旦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下面我们谈谈同学们在学校常见一些人身伤害事故。校园伤害比较常见的有课余伤害,运动伤害、校外活动伤害、上学或放学伤害。同学们都还很年轻,好动是天性,但往往容易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比很多同学喜欢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等,这都是非常好的爱好,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有的同学喜欢在课间休息时间在教室后面也玩个“科比”的转身动作或者在走廊上来个颠球比赛,这都是很不安全的。因为你的球很容易脱离你的控制,一不小心就飞到其他同学的头上,或者有的同学喜欢在教室里、走廊上追赶、打闹,我在中学时代就遇到过这样的伤害事故。有2个同学在走廊上追赶,追赶的速度很快,经过一个教室的窗户时,刚好一个座位靠窗的同学打开窗户,跑在前面的那个同学一下就撞在窗户上,鼻梁撞歪了,当时就血流不止,这还是幸运的情况,如果撞在眼睛上,同学们可以预见后果的。

有这样一个案例,2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上自习课的时候,相互开玩笑,康某用圆珠笔戳李某头部,李某用铅笔向康某戳去,刺中康某右眼,致原告康某右眼外伤,晶体半脱位,视网膜脱离,眼球穿通伤,经法医鉴定为七级伤残。因原被告之间赔偿协商不成,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和被告某初级中学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法庭经审理认为,李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给康某造成身体侵害,应承担主要民事赔偿责任,其后果应由监护人承担。同时李某与康某同是在校学生,康某身体受害的事实发生在学校上课期间,该学校负有对学生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由于学校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疏漏,造成原告康某、被告李某在课堂上嬉闹而致康某受伤,估学校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在这 个案件中,学校因为在履行教育管理、保护学生的职责上有一定过错,与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且事故造成了损害,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里说明一点,学校要对校园伤害事故承担过错责任。学校依法负有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如果因过错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致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民事责任。

近几年来,校园踩踏事故频发,四川省1所学校就发生拥挤踩踏事故。事发当天,学生下晚自习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不知是谁趁机大喊“鬼来了”,听到喊声,学生们都跟着大喊“鬼来了”。楼道一片漆黑,大家都争着向楼下奔跑,惟恐落在后面。突然前面有同学摔倒了,不知就里的后面同学仍跟着冲下来,并踩在倒下同学的身上,接着又有同学倒下、踩踏,现场惨叫不断,但后面的同学仍不断地向楼下奔跑,现场一片混乱,事故造成10名学生死亡,30多名学生受伤的严重后果。

那么,怎样预防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呢?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课间安全。课间不做剧烈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不骑坐楼梯扶手,不攀高爬墙,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里打球,踢球,不乱扔各种物品。

2、加强安全意识。体育活动、实验课、社会时间及其 他课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格操作规程,不能擅自行动,不得攀爬篮球架。

3、讲究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认真做好防火,防震,防触电的工作。不把火种带入校园,不在校内放鞭炮;不吸烟,不玩火,要阻止同学焚烧废弃物;不随意接触各种电器;不单独外出。

二个方面是青少年远离毒品的问题。

央视《今日说法》报道,2010年7月5日,广西灌阳县的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吸食毒品而死亡。死亡的学生名叫陈桥,14岁,读初中一年级,事发当天中午,陈桥从学校回到家中,当时他坐在客厅沙发上,陈桥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着午饭,陈桥妈妈回忆:“突然听到噗通的一声,孩子从沙发上面掉在了地上,看到他脚手都抽筋了,我马上跑出来把他扶在沙发上。”当时陈桥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家人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诊断:“吸毒过量。”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也没能留住陈桥的生命。同时灌阳县公安局民警也来到医院为陈桥做了尿检,证明他曾吸食毒品K粉,医院也认定陈桥是过量吸食K粉而导致呼吸系统衰竭,最终死亡的。事后查明,毒品来源于毒贩免费供给学生毒品,等学生吸毒上瘾后,就开始收钱。现在的趋势是毒品开始从大城市向偏远县城甚至农村里转移,吸 毒人员呈现低龄化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80%的吸毒者未满30周岁,未满18岁的占17%。

我们常见的毒品有哪些呢?有海洛因、鸦片、甲基苯丙胺即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氯胺酮即K粉等。

吸毒的危害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吸毒一口,掉入虎口”。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的身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毒品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毒品,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诱发并加剧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在调查中了解到,每个成瘾的吸毒人员一天需花费100至1000元不等的毒资。与刑事犯罪紧密相连。据有关资料显示,吸毒人员中,90%的女性有卖淫行为,男性70%以上有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犯罪行为,并且“以贩养吸”。

一个15岁的女学生,因为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父母发现后,把她带回家中关了起来,但中毒很深的她已无法安静呆在家中。一天被毒瘾搅得心烦意乱的她,为了外出寻找毒品解瘾,竟抄起菜刀将劝阻她外出的父母双双砍死。

3、吸毒不仅损害本人健康,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我国边境一带的毒品流行重灾区,吸毒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68%。

那么,怎样做才能远离毒品呢?

1、绝不吸第一口,克服盲目的好奇心理,相信毒品的厉害,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青少年,这本来不是坏事,但并非所有的好奇心都是可以“试验”的。如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我就不信它有那 么神”、“吸一口不要紧”、“我吸毒再戒毒给你看看”等心态开始吸毒,那就是将自己推进万丈深渊。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保持健康的心态,战胜逆境、挫折。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警惕身边的欺骗和诱惑。

5、不要吸烟。从吸烟到吸毒只有一步之遥,曾经有一个戒毒专家说过“吸烟者是吸毒者的预备军”。

三个方面的注意网络安全的问题。首先还是讲2个案例。某校一位同学由于上网交友不慎,在五一期间与网友约会时遭网友及同伙绑架勒索,手机及钱财被抢,还要亲友送去钱财赎身。另一个案例就是王某是一名13岁的中学生,迷上了网络游戏后,一发不可收拾,经常是连续长时间上网。在一次连续上网36个小时后,从24层的高楼跳下自杀身亡。

以上2个案例给我们2个教训,1是同学们要注意区分网络与现实的区别,避免过分沉迷于网络;2是不要向陌生的网友透露你自己的真实的个人信息,更不要与陌生网友见面。

过分沉迷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如《传奇》、《星际》 等等,容易让人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自控能力下降,医学上叫“网络成瘾症”,并且极易引发刑事犯罪。如盗窃、抢劫、绑架等等。2007年1月19日,我县平口镇就发生一起绑架杀人的恶性案件。罪犯刘磊平时好胜斗狠,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痴迷于网络游戏,父母担心他出去惹事,看管得严,给他买了台旧电脑,让他在家里上网。他一直因为家里零花钱给得少,游戏装备都不好,他一直希望买套好点的装备,打游戏时旧电脑速度慢,装备差,平日里好胜斗狠的刘磊心理失去了平衡,起了歹念,绑架了隔壁家读小学四年级年仅9岁的聂某,并且先撕票再向家属勒索,手段非常残忍。因为痴迷网络而丧心病狂,这样的案例值得大家警醒。

同学们在上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在网上留下任何你的真实信息,或者把这些信息透露给网友。这里的真实信息指的是姓名、年龄、住址、就读学校地址、班级。

2、网络上会有少数人利用聊天工具以及一些论坛散播一些无聊的、有害的公众信息以达到其个人非法目的。中学生网友在网络活动中应守法自律,不要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

3、不与网友会面或参与各种联谊活动,以免为不法分子所乘,危及自身安全;

4、有节制的上网。

关于上网安全,请同学们牢记2句话: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单独去赴约,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同学们,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在新的学期里,大家要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能正常运行。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

篇6:校园法制讲座主持词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少年儿童,如果不知法、懂法,往往会迷入歧途,走上犯罪的深渊。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当今青少年犯罪比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有的甚至十来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对于当代青少年学生来说,适当了解法律常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自觉抵制不良 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意义重大。今天,县政协委员、县交警队、县教育局等一行送法进校。这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机会十分难得,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一定要自觉遵守纪律,认真 聆听讲座。

一、下面我首先向大家介绍今天送法进校的各位嘉宾。县政协委员。。。交警队。。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警官讲课。

同学们,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警官给我们送来了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解读 了一个个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可谓是学校法制教育的一次“雪中送炭”,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思考,努力规范自己行为,积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使这次法制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同学们,今天县政协委员一行在白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二、袁校长讲话

三、主持人总结 同学们:

法律和纪律,都是一条轨道,一条能保证大家健康成长,能到达预定站点的轨 道。如果没有这条轨道的有效约束,我们可能都会“出轨”,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篇7:校园安全教育讲座报道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校园安全意识,普及安全防范知识,2011年8月21日早上8点工程学院邀请了学校保卫处处长汪润明给2010级学生做了一场关于“校园安全教育”的讲座。

王处长首先对大理市近年来各类案件进行了梳理分析,大量的案件事实表明,现今的大理市社会治安比较稳定,犯案率稳中有降,但刑事案件仍尤为突出,其中,在校大学生上当受骗的案件时有发生。接下来王处长又举一系列数字、典型案例及各种行骗手段,如:传销,利用高科技产品行骗等来给同学们警示,“天上不会掉馅饼”,“行骗无孔不入,手段多种多样”,学生在校应注意品德修养,并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提高警惕。若不慎受骗应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并深刻反思受骗原因,吸取教训。最后,他又给同学们提了在校期间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以此来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

篇8:校园法制教育讲座

关键词:校园讲座,组织设置,品牌化

自人类文明社会以来, 高等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被人们如此高度地重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收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这些都催促着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不认真思考怎么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和快速变革的重要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总任务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自此, “素质教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讲座也逐渐地成为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校园讲座——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

追根溯源, 讲座始于19世纪德国大学模式。当时, 世界公认德国的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以教授讲座为核心的讲座制有效地促进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推动了近代德国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保障了德国大学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及教授治校;有利于建设富有凝聚力的团队, 促使德国大学成为世界大学的典范。19世纪, 德国大学的讲座制因为其过于权威化, 讲座教授既要进行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 又要将成果传授给学生, 还必须指导学生进行科研, 他是讲座的全权负责人, 并且讲座制还是大学的教学、科研、财务、行政的最基层单位, 由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教授专权影响了学术民主, 压抑了学术新生力量的成长;讲座研究领域狭窄, 易形成学科壁垒 (陈六平, 2010) 。

当然, 当今时代我们的讲座, 其实是一种传播理论和观点的一种重要的讲学形式, 它不同于19世纪德国大学的讲座制。今天大学中的讲座更多的是丰富学生的视野, 对各个领域知识进行了解的教学形式, 主要类别包括:学术讲座、通识讲座、辅导讲座等。当前, 大学讲座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 还有许多比较临时的、学生非常感兴趣的, 引领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些讲座在校园中也非常的流行。

上世纪90年代, 为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95年9月中旬, 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华中科技大学 (原华中理工大学) 召开了“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 开始明确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校园讲座正是因为其形式多样、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时间安排自由等多种优势成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关于人文讲座的丛书也不断涌现, 从1996年开始, 由《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编委会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 到现在己经出版了6卷。本套书汇集了广受学生欢迎的学术讲座讲演录,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其它著名高校的优秀学术讲座, 讲座内容以人文为主体, 覆盖众多学科, 体现了学科间相互渗透、整合的新趋向。同时, 一些名为《北大讲座》《在清华听讲座》《中国学府世纪大讲堂》《牛津讲座》《剑桥讲座》《在哈佛听讲座》的系列丛书也相继出现 (徐宝兴, 2009) 。

校园讲座之所以受到学生和高等教育机构的追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讲座能够为学生提供拓宽知识视野的平台, 帮助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规避学科制的系统性弊端, 为培养“一专多能型”毕业生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对华中科技大学的调查发现, 学生喜欢学校开设的人文讲座主要是因为:

(1) 内容丰富, 遍及人文学科各个领域;

(2) 讲座场次多, 学生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3) 讲座质量高, 汇集人文社科领域一流的学者;

(4) 讲座风格多样, 不同的学者演讲的风格不同;

(5) 讲座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上座率很高;

(6) 讲座空间安排合理, 三个校区的学生都能方便去现场聆听讲座。

校园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的校园讲座目的都是帮助和促进学生“一专多能”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为了体现出讲座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讲座本身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 我们将大学讲座统称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人文教育讲座”或者“素质教育讲座”。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更是大学存在的重要作用。美国的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著的《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较详细地论述了讲座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及其开展和组织的运行机制。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的课题研究发现, 人文讲座影响学生发展的六个方面: (1) 人文讲座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2) 人文讲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 人文讲座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4) 人文讲座提高学生的社会化能力; (5) 人文讲座影响学生的态度、信念、价值观; (6) 人文讲座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 (Merrill Harmin) 博士在《教学的革命》中强调, 讲座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进取意识的重要性。欧内斯特·博耶 (Ernest L. Boyer) 提到哈佛大学的许多学术讲座都对社会公众开放, 学生和公众资源共享, 这对于从更广的范围内培养人才,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无疑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 2002) 。美国当代教育学家德里克·博克 (Derek Bok) 认为, 加强国际合作, 开展学术交流是大学传播高深知识的本质所决定的。他认为, 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里, 大学是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的最佳场所。学术讲座是学术交流中一个主要并且不可缺失的手段和方法 (Derek Bok, 1990) 。我国学者认为, 有计划、有选择地系统进行人文知识讲座, 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设人文知识讲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它能够帮助培养学生心系国家的伟大情怀, 还是学生体验和感受人文精神的良好场所 (姚国华, 1995;金子强, 1998;曹俭、张敏霞, 2005;徐宝兴, 2009) 。

二、校园讲座的设置与组织

素质教育讲座形式和内容多样, 总地来说, 一般性的讲座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听讲自愿、选择自主、来去自由, 没有考勤压力, 更无考试负担。个人主动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 在愉快心境下轻松学习, 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学习潜能, 增强学习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讲座“上座率”高低不均衡现象突出。调查发现:91%的学生认为, 凡属各专业的知名专家, 尤其是在学生群中认同度较高的主讲者的讲座, 上座率高, 甚至爆满;73%的人认为, 与社会联系密切、能反映同学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讲座, 上座率也高;相反, 78%的人认为, 主讲者既不知名, 也得不到认同, 而且是带着任务做讲座的, 上座率普遍不高, 进而出现令讲座的主办者非常尴尬的局面, 使得主讲者一没激情, 二没心情, 导致讲座的效果不理想 (郑彩莲, 2006) 。而影响讲座“上座率”的因素包含多个方面:教育形式本身存在的合理性, 即其满足学生需要的程度;学生参加讲座的态度、频率;讲座所涉及的范围及所涉及知识的难易程度;主讲老师的阅历等四个大方面 (刘敏、谢春波、郑江英, 2007) 。

素质教育讲座的影响因素非常多, 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讲座的主讲人的选择 (王华, 2008) 和学生的组织情况。一般而言, 大学中影响素质教育讲座效果的情况包括: (1) 学校对讲座的重视程度不够 (郑彩莲, 2006;王王, 2010) 。 (2) 讲座质量不高。 (3) 讲座安排过于随意, 缺少选择性和计划性 (曹俭、张敏霞, 2005;谢常青、李晓燕, 2005) 。

组织和推广宣传策略实际上是影响素质教育讲座的开展和实施效果的重要实施办法。比较成熟和完整的组织方案应该包括: (1) 课程设置 (连丁, 2006) ; (2) 课程设置评估; (3) 选定主讲人; (4) 宣传; (5) 实施; (6) 效果评估与更新 (郑彩莲, 2006) 。当然, 这六个环节是一项系统的课程性讲座开展的过程, 当然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开展, 六个环节不必都有, 也不一定严格按照顺序进行, 一切都要以帮助和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拓展提高为出发点和总目标。

有些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主张在讲座开展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 (张万会, 1992;徐宝兴, 2009) , 在组织学生参加讲座活动过程中, 应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与讲座者共同探讨, 由传统的被动式的单向“接收”, 转变为主动“探究” (邢存海, 2007;王良明, 2003) 。学习过程是在生动的实践和丰富的体验中完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情感、意志,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因而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听讲座, 认同了主讲者的观点, 有收获;不同意主讲者的观点, 另有思索, 具有批判性思维, 更是收获。

三、品牌化打造——校园讲座的策略

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开展问题的研究, 多数教育管理人员和学者比较认同将讲座品牌化 (刘献君, 2005;郑彩莲, 2006;彭未名、陈峥, 2009;王王, 2010;沈威、姜国玉, 2010等) 。为此, 打造精品人文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也可以说是讲座开展的努力方向。

素质教育讲座精品化的问题, 许多学者都曾经发表过看法, 虽然表述各有不同, 但是归纳起来主要的观点有:

(1) 对素质教育讲座进行课程化设置 (刑存海, 2007;王光明, 2005) , 借用课程运行方案, 对主讲人和学生进行要求, 优点在于保障了讲座进行的效率, 但是难以保证课程的效果。

(2) 讲座内容和主讲人的品牌化 (郑彩莲, 2006;彭未名、陈峥, 2009;王王, 2010) 。这一做法优势在于讲座便于“管理”和“控制”, 但是因为品牌主讲人难于培养, 而且多数情况下讲座的主讲人是他校、校外, 甚至国外人员, 因此可行性不强。

(3) 宣传系统化。宣传工作是讲座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性工作, 几乎所有的教育工作人员和学者都是赞同的。

(4) 讲座效果持续化。即将讲座的资料排版出集、音像资料公开、发售刊物等方式, 事实证明,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维护和扩大讲座效果的重要方案。

大学生素质教育讲座品牌打造不能以品牌化为目的, 任何校园讲座的开展都应该严格遵守育人传道的原则进行, 品牌化只能是我们工作开展到一个相当完善的阶段之后自然形成的一种衍生结果。大学在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品牌打造过程中应该注意集合实际情况安排和组织讲座的开展。比如, 北京工业大学结合自身工科强项背景, 由教务处组织主办的工程大师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多年, 并得到校内师生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在北京工业大学内部实现了品牌化。再比如,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结合学生对北京文化需求较高的特点, 组织的故宫文化系列讲座也非常受欢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生学业与职业规划系列讲座, 主讲人是林志远院长, 讲座内容紧扣学生学业、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 讲座课程顺序安排紧紧围绕学生教学课程进行程度, 在引导学生确立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同时, 帮助学生舒缓心理压力, 因此, 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欢迎;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整合学院优势, 结合学院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力量推出的的党建讲堂, 结合时代特点开展党建讲座, 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 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教育教导大学生爱国情怀的作用。当然, 这样的校内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的精品课程还有很多, 但是我们正在思索的, 也是正在着力构造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 逐步走出校园, 形成在区域高校范围、区域范围内的素质教育讲座品牌。着力建设高校品牌讲座战略联盟, 在运行上施行讲座资源联盟共享, 在学生中发行“高校品牌讲座联盟护照”, 主办方接受联盟成员高校的所有学生的听课预约, 并在课后对其进行听课认证盖章。如此, 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各校的讲座资源, 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当然, 这项工作的计划还在不断修改中。

上一篇:安徽软件行业简报第114期下一篇:第一节课老师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