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舞者阅读附答案

2024-06-16

孤独的舞者阅读附答案(精选7篇)

篇1:孤独的舞者阅读附答案

1.①渲染寂静、冷清的气氛。

②为下文蝴蝶的出场作铺垫。

③衬托出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孤独舞者的坚强。

2.①洁白、美丽、可爱等(外形)

②内心有热切的渴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心态)

③孤独地舞动着(行动)。评分:本题3分。

3.恰当。因为“美丽”指孤独的舞者轻盈、优雅的舞姿;“忧伤”指孤独的舞者旋舞过程中的孤独,无人欣赏与喝彩。

(或:恰当。因为文中说“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

4.通过对孤独的舞者的赞美,提醒、启迪、鼓舞、激励人们只要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就能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5.答案示例:

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黄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舞出忧伤的美丽,优雅的欢乐,表现对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②衬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静、清冷,衬托出孤独的舞者的坚强。

(另外可以答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用精细的笔墨描写秋天寂静清冷的环境和洁白的蝴蝶回旋飞舞的场景,用抒情的语言赞美其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议论句揭示其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格。还可以答对比,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与“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的人对比。)

篇2:孤独的舞者阅读附答案

2.仔细阅读②③段,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4.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

篇3:孤独的舞者阅读附答案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属于议论文,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初初可要提醒你们注意以下几点哦:

首先,要火眼金睛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见解和主张。大家一定要注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它应该是个完整的句子。如何找准论点呢?一般情况下,论点会藏在这些地方:标题、开头、结尾。当然,有时它也会藏在文中某一处,甚至需要你自己加以概括。比如《成功》一文中,作者在第(4)段中用“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这一公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在《学问和智慧》一文中,作者则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出了“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中心论点。

其次,要能够精准地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论据有两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则可以细分为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初初希望大家不但能找出论证方法,而且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比如《论美》一文结尾处提到“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这句话就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告诫人们要“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最后,还要学会品味思辨性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风格和其他体裁的文章稍有不同。那么,议论文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呢?初初给同学们准备了这样的词语包:准确精练、概括简明、隽永深刻、通俗易懂等。

初初相信,同学们掌握了这些要点后,一定能够轻松地开启本单元的学习之旅,感悟每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

篇4:孤独的舞者

(2)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3)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4)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洞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5)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下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于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习题

1.短文第1段在描绘秋景时用了两个精彩的比喻,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并说说这样写景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文字的具体内容。

(1)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3段划线的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矛盾吗?为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冰心的《成功的花儿》谈谈你对第4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舞者 朱以撒》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舞者

朱以撒

①飞絮时节是一棵树最浪漫的时光。我正赶上了这样的时光,在遥远的晋南,仰着脸任飞絮拂过,轻柔的、不可捉摸的、梦幻一般的,在眼前、身后。当地人说,这是一些柳树的、杨树的飞絮,每年夏初总要折腾一阵,满城皆白。

②一捧柳絮,或者杨絮,要落在哪里是难以自主的,当它离开枝条,流浪倾向就形成了。风是它的主宰,把它带到哪里,它就到哪里。风很多,风向又不一,往往就忽此忽彼没有定性。

③这条古街的两边都是老房子,成为不少电视剧的老旧背景。朝街一面都辟为店面,店面又以照相馆居多。主人弄来一大堆旧时代服装、头饰,让人一套上就成了《牡丹亭》或《白蛇传》里的人物,或者是军队里的一名气宇轩昂的将领。一对少男少女,正在照相馆主人极力怂恿下,拍一张有张生和崔莺莺意味的古装照,他们摆了好几个姿势,似乎张生和崔莺莺当年就是如此缠绵的,斜阳影里,隔花微羞,只不过今日,多了几分不管不顾我行我素。飘絮下的古街,真有几分让人疑真疑幻了,远古的、现代的、未来的、太空的、冥界的,纷纷登场,以供游人体验。这些原本擅长稼穑的农耕者,而今在家中巧设机关,制造悬念,跨越时空,已使古街不今不古。如果说农耕生活还有很多天性天趣,而如今则更多的是雕情镂意了。

④一个外乡人,在他的家乡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游移不定的场景。迎面而来,御风而行,终日无绝,就是到了夜晚,黑暗也不能使它们停歇。我看到它们轻盈地从半开的窗户中闪了进来,落在一摊水渍上,此时它们才真的飞不动了。柔和之物总是让人心中有些蓬松,想起委婉、缱绻、氤氲这些词。如果有与之相匹配的形态,也就是孤云淡月、疏影暗香、逸怀闲情了。这当然是一种向下的心思,不争的,随时的,有一些世外的气味。

⑤人太像飞絮了,前几天还在明净的南方,今天却在这里被飞絮裹挟着,是那架坚硬且刻板的航空器把我带到这里。同样是飞行,或者是非常明确的`目的,或者是漫无边际的优游。人选择了前者,使到达的线路直接、迅捷。不过,那些纡徐迟缓的趣味就没有了,曾经的西窗剪烛,折柳相赠,长亭执手,灞桥伤别,或者更近一步的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眉梢眼角风情,这些慢动作、柔动作都过去了,代之以直截了当。要我说,在这么一个旧日的土地上,也只有漫天飞舞的柳絮,和过往没有什么差别。

⑥石必村这个地方,家境转好的人家几年前已经搭盖起两层的砖楼——他们以前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富者穷者相距不远,只不过多几头牲畜多几亩地,却都一样地住在窑洞里。变化是慢慢产生的,村子的不平静气味开始浓郁,连进出的脚步也急促起来,有的人的身影在村里已经见不到了。比黄土坚硬的楼房拔地而起。每每随着一家人搬入楼房,相应的几孔窑洞就荒废了。一对老年夫妇仍然住在窑洞里,窑洞的表面已经局部鼓起、脱皮。让人惊讶的是窑洞上方竟然是一条路,汽车经过,纷纷柳絮扬起,正好是窑洞的上方。

⑦窑洞是柔软之物——这当然是与水泥高楼相比而言的——不是浇捣出来的,而是一锨一镐给挖出来的。人居于洞穴之中,任地气裹满一身,如果是夏日,它沁出凉意,而冬日却又能最充分地含纳热量,边听窑洞外北风紧,边喝酒吃肉。一个窑洞老了,面上的光泽和棱角都没了,黄土里边的韵味都出来了,很像老人皮肤上的沟壑纹路,时间把外表处理成这个样子,让我看着,想着奄忽而过的日子,想回南方老家了。这和我见过的客家土楼人家一样,里边又住人又住牲口,杂乱而又味重,脚都踩不进去。却有人住了一辈子,他们柔软的身体、柔软的心,都被外人看来不适宜的空间拥抱着,不会放弃。

⑧人间四月的晋南,开始了干燥的日子,飞絮和窑洞,都在渐渐热起来的阳光底下,动或不动。从潮湿南方来的人,在新奇中用笔把动的飞絮和不动的窑洞拢到一处说道,——它们都属于一种自然的存在状态,令人遐想。

(《人民日报》20xx年11月21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四月晋南的飞絮情景,展现了飞絮轻柔、飘忽、难有定性的特点。

B.第③段描写晋南古街日渐商业化的现状,暗示传统的农耕生活已渐行渐远,令人痛惜不已。

C.第⑤段将人与飞絮对比,人的“飞行”目的明确、直接,但却失去了旧时优游的诗意的心态。

D. 本文借物抒怀,思路开阔,今昔相接,虚实结合,表达了对当下人生存状态的感悟与思考。

8.文章结尾说“它们都属于一种自然的存在状态,令人遐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种“自然的存在状态”的理解。

9.简要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答案】7. B 8. ①动的飞絮,御风而行,谦卑无争,纡徐迟缓,不管时代变迁,仍一如旧时葆有着自己的优游之态;②不动的窑洞,是人利用自然创造的成果,让地气裹满一身,伴岁月老去,积淀出黄土里的韵味,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渐趋荒废之境。③动与不动,自主与不自主,变与不变,都昭示着物与人的自然存在状态。

篇6:孤独的舞者杂文随笔

半缕烟

大人物

今天看《开学信》,写的不是校园中的“重要人物”老师和同学,而是宿管、地下室管理员、保安干部、吹哨人、保洁阿姨…这些校园中虽小却也大的人物。与他们接触、和他们交流,一格发现此中蕴含的校园文化,不热烈但温暖。他们的人格、他们对校园的爱,让人敬佩,也让人对这个校园更加充满眷恋...

“条条大路通罗马。”工作中,实现某个需求的方式往往不是唯一的,这些不同实现方式不仅表现在代码质量上,还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就像,在 Android 系统中,总有那么一些鲜...

匡风含情

做自己的超人:积习并非难改

这是leo365日写作计划第21天的写作内容 不知不觉已开始写作计划第21天了,传说中21天养成习惯,猛然间发现已经在路上了,每天这个时候总会自觉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写东西。既然谈到习惯,就好好缕一缕习惯相关的事情,优化生活方式、改良自我行为。 首先要认清习惯的概念:习惯,...

篇7:《孤独的守望》阅读答案

2.①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描写;(2分) ②运用比拟(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想象丰富;(2分) ③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气势和感染力。

3.①写出了眼前村庄的荒凉与冷落;②与小村曾经的温暖与喜庆丰收形成强烈的对比;③充分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将消失给予高度关注;④为下文村庄真正主人的出现作有力铺垫。

4.①作者肯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希望山里人能够摆脱贫困,希望山村的发展能够融入现代文明;②对美丽山村被遗弃成为空村的荒凉景象十分痛惜;③对逃离喧嚣城市却因乡村衰落而陷入更大孤独感到迷惘。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理解分析文章标题的能力。理解分析指的是理解标题含义并分析标题与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关系;概括归纳指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以便探究标题的语境引伸义和其在结构上的作用;鉴赏评价能力指的是标题在语言、方法技巧上的表现。近几年有关标题的高考题常常围绕这几个能力点出题,考查得很细致,也很全面。解答“设这个标题的原因”这类题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标题有时就是一个名词概念或者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标题常常与文章的选材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归纳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因为标题常常就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设这个标题的原因,一定与文章的中心有关,因为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理解标题的中心义,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章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发掘出人物和事件所蕴含的哲理美,当然,有的标题本身就有点题的作用。

以本文的题目为例:首先分析其表面义:很容易从文章中得到两点:一地的庄稼守望着田野;老人孤独的守望着村庄。再进一步,村庄也在守望,守望着记忆里的一切。在最后,作者说,老人被金色笼罩着,在守护着自己的一个家,实际上已经看出作者的感情倾向——自己正从老人身上感到一种灵魂的守望,守望着这片静穆美丽,悠然安详,但却孤寂落寞的精神家园。

2.试题分析:表达特色类题目是常规考题,首先要断定是什么表达方式,一般分析的都是描写类的文字。如果是描写,就抓住几个结合来分析: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多角度结合,注意修辞方法,注意叠词的运用,注意句式的特点(长句,短句,对称句)

3.试题分析:问文字为什么这样写?其实是问它的作用。句段的作用是什么呢?先要答出文字写了什么?再分析有无对比衬托的手法,与前后文的关联(照应、伏笔、铺垫),对外部来说,有无启发读者思考的功用。

上一篇:签约仪式放策划方案下一篇:纪律作风整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