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讲坛

2024-06-13

生命讲坛(共5篇)

篇1:生命讲坛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都难用知识去弥补”。道德将改变人的一生,是永恒之美,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有些贫乏,诚信缺失、信仰缺乏、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建设“道德讲堂”就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搭建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把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诚信友爱的优秀品格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丰厚人生积淀 打造阳光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小学是学生一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力求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深厚的基础,首先是构建美好理想,形成健全人格;其次是丰富文化知识,积淀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第三是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一生奠基,“好习惯益终生”。为此,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道德讲堂活动。

活动安排及进展:

1、制定确实有效的活动方案

2、组织了庄重、振奋人心的启动仪式

3、用身边人讲身边事,郭卫华老师为全校老师主讲:《用爱育桃李 用心做教育》

4、出版校园刊物,将道德讲堂和读书活动相结合

5、党员论坛、教师演讲,引发道德思考

6、汇集智慧,让家长走进我校的道德讲堂

7、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校园道德故事为主题的文艺汇演

8、“感动寿校”道德学生评选。

9、道德讲堂与课堂教学、节日活动相结合

10、道德讲堂,提升学校整体工作 经验及收获:

一、加强领导,营造“道德讲堂”育人氛围。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此项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杨润爱校长牵头,由魏林泰副校长主抓,优秀班主任、学科教师担当核心团队成员,构建起了道德讲堂活动的网络,层层落实,确保行动有计划、有指导、有检查地持续有效开展。

(二)整合家庭、社区资源,邀请家长、派出所所长等优秀代表参与学校教育,形成育人合力。

(三)通过竞聘、观察,综合考评出新一届的大队委,大队委涵盖了各级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他们不仅是管理者,还是道德讲堂的学生团主讲者,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他们的模范行动带动全校学生,造就寿校的“最好”!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德育文化品牌,凸现德育文化特点,创建了“寿安里学校道德讲堂博客”。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着力开展德育科研工作。

二、德育科研,加强“道德讲堂”文化建设

(一)庄重、振奋的“道德讲堂”启动仪式

2015年5月26日,寿安里学校的全体老师集聚一堂,隆重举行了 “道德讲堂”启动仪式,首先全校师生面对五星红旗,唱响嘹亮的国歌,献上庄严地队礼。接着由黄飞副校长宣布启动仪式开始、黄小红、肖成全两位副校长为道德讲堂揭牌,黄培军校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同学们诠释了道德讲堂的深刻内涵,教育学生紧密联系身边实际生活用行动践行小学生道德准则,在学校做文明有礼的好学生,在家庭做孝敬懂事的好孩子,在社会做遵守公德的好少年。山西省优秀班主任、榆次区十佳道德模范郭卫华老师在教师倡议中指出:全校教师将遵照我校育人目标、落实我校办学理念,牢记我校的校风校训,形成优秀的教风学风,使我校的阳光教育理念更好第融合于道德精神之中。山西省三好学生李文娟同学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从争做文明寿校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并就本学期即将开展的“感动寿校道德好少年”的评选做了宣传动员,要求全体队员争做最棒的中队,争做最了不起的队员。

此次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我校“道德讲堂”的序幕,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师生走上“道德讲堂”的小舞台,把道德的接力棒一棒棒传下去,让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名有姓的身边好人,一件件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故事,叠加起寿安里学校这所文明之校的高度。

(二)传颂凡人道德故事,彰显道德榜样力量

春暖百花开,活力齐绽放,寿安里学校成功成功举办了 “道德讲堂”教师讲堂主题活动,从而揭开了我校“道德讲堂”教师讲堂开讲的序幕,进一步促进了我校“道德讲堂”的拓展和深化。活动中,首先由魏校长介绍了我校开展“道德讲堂”的活动安排,倡导全校学生“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倡导全校师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校将通过“我看”、“我听”、“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等形式,开展多种活动来提高这项活动的实效。接着全校教师一起高歌《公民道德歌》,嘹亮的歌声、动人的旋律、富有教育意义的歌词,润泽了每一位老师的心灵。【学校道德讲堂活动总结】学校道德讲堂活动总结。最后,由海南省教学能手、海南省优秀班主任、秀英区十佳道德模范郭卫华给全校教师做了《用爱育桃李 用心做教育》的讲座,郭老师从教20多年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她的讲座告诉大家: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勤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研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全心育人,潜心教研,在平凡的岗位上就能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老师们感慨万千,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对师德的理解,纷纷表示要以郭卫华老师为榜样,学习她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她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高尚职业道德,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每一位学生。传颂凡人道德故事,彰显道德榜样力量。通过道德讲堂活动影响人的思想,引导人的行为。从道德讲堂到道德行动,这是我校开展道德讲堂的最终目的。

(三)出版校园刊物,将道德讲堂和读书活动相结合

校园刊物是学生展现才华、交流思想的平台,也是学校进行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校园刊物的正式出版,以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校园文化,提高道德情操为目的,让校园刊物真正成为学生表达自己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健康成长的平台。

结合道德讲堂活动的有效契机,我校积极开展“了“师生共读书,书香进校园”活动,如:(1)让图书“走出”图书室。(2)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3)让每一扇墙壁飘散书香。(4)评选十佳书香班级。(5)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展示如:“美在文明 爱在礼仪”,十佳书香班级观摩活动课展示。在以上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我校出版校园刊物,积极营造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校园氛围,让校园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活动,营造了以德执教、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律和提高。

(四)党员论坛,教师演讲,引发道德思考

以 “道德讲堂”活动为契机,我校组织了党员论坛活动:“入党为了谁,从教为什么”,该论坛由校长、副校长、全校党员和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一同参加,共同聆听论坛人员的发言。入党是为了一个目标,从教是为了一份责任,带着党员的目标和教师的责任,我们上路了!一路走来,体验着教师的幸福,收获着教师的快乐,从学生那里获得一种满足、收获一份感动、收藏一份纯真。共享一份快乐。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也是只有教师才会拥有的一种财富。

在教师中举办了以“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与“学习身边优秀教师、宣传身边优秀教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用校内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感动和激励着每位教师通过活动告诉我们,道德模范和师德模范就在我们身边。

(五)汇集智慧,让家长走进道德讲堂

倾听交流、感悟提升,寿安里学校以班级开展了 “道德讲堂”家长讲座活动,讲座主要围绕如何发掘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展开。杨润爱校长给全体家长做了情真意切、深刻智慧的讲话,号召家长朋友们积极参与到学校“道德讲堂”的活动中来,做孩子的榜样,讲座后,不少家长和班主任老师进行交流,表示本次讲座很有针对性,介绍的方法很实用,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对家长很有启发。班主任老师也真诚地表示,希望与家长朋友们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们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主题活动,丰富“道德讲堂”实践内涵

(一)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校园道德故事为主题的文艺汇演 校园文化艺术节既是展示学生艺术才华、提高学生艺术品位的舞台,也是提升学生道德素质、进行道德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做一个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又具有良好的道德的人,是我校的艺术教育目标。今年我校的红五月艺术节,就是以以校园道德故事为主题,进行道德故事汇演。舞台上,一首首动情的朗诵展现的是寿安里学校那些爱岗敬业的老师无私奉献的故事,随着孩子们深情的讲述,老师们默默耕耘、辛勤工作的身影浮现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一个个生动的小品展示着孩子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和家人朋友相处中相互帮助、心灵成长的历程。节目并不复杂,却都反应了真实的校园道德故事,蕴含着朴素又纯真的情感。场下不断响起的一阵阵热烈掌声,正是观众们对精彩节目的肯定与共鸣。

(二)“感动寿校”道德学生评选

为推动我校道德大讲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在学校树立一批身边的学习榜样,让广大同学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接受激励、陶冶和锻炼,我校开展了首届“小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类型有:勤俭自强小模范、助人为乐小模范、诚实守信小模范、尊老爱亲小模范、文明有礼小模范,表彰一年来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团队和个人,展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成绩、新形象,进一步为学校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学校开展评选 “感动寿校”十件大事、十大团队、十大人物活动。

(三)道德讲堂与课堂教学、节日活动相结合

在我校,课堂教学既是道德讲堂的阵地,也是道德讲堂的延伸,每位老师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根据每月的时令特点,既注意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又抓住重大事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注重少年儿童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本学期我校以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清明节、母亲节、六一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以社会实践活动、征文竞赛、校园广播、板报、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为教育阵地,寓教于乐,着重抓好了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文明、健康地发展。并邀请我校法制副校长,来校为师生作法制讲座,课题是:守法护法,远离犯罪。通过生动的案例,教育学生知法守法,要把法律作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要遵纪守法,远离犯罪。到座的师生专心地听,认真地记,又一次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四、道德讲堂,提升学校整体工作

教育是一块圣土,教师应该在这块圣土上以生命投入,奉献青春、心血和智慧。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在道德讲堂的活动中,寿安里这片沃土上奉献之花开的烂漫而鲜艳。如:我校郭卫华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教育,一心扑在教育第一线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可以说成绩卓越,桃李芬芳。李艳萍老师用爱撒播希望、用行动铸造辉煌就在即将做手术的前几天还在教室为学生细心的批改着作业。田秀全老师潜心研究、探索钻研为寿安里学校小手球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寒来暑往数十年他利用节假日训练手球队员不计任何报酬……领导干部更是以身作则每带头深入课堂,在他们的引领之下全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正是有这样的一支队伍才铸就了寿安里学校辉煌的今天。

寿安里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各项领域做到争先创优。

教学方面 :我们本着 “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的思想,创新了“校际间校本研训” 的模式。开创了教育教学的新局面,突破了三步导学课堂教学的瓶颈,开拓了校际联盟新领域。体育方面:小小手球跃动在青青校园,散发出越来越蓬勃的生命力。全国的十一次比赛就有九块冠军的奖牌挂在了寿安里学校荣誉室的展台上。棋类也不甘示弱在全省比赛中捷报频传。

文艺方面:连续几年的校园艺术节中我校的各类比赛都名列前茅,毫不逊色。尤其是今年新的综合楼新建完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校开设了第二课堂,让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选课目录,结合自己的爱好选择兴趣小组和指导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各科小组活动丰富多彩,巩固和拓展了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艺术方面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记录了学校建设与发展,一个个众人赞誉的口碑见证着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我校将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小窗口,做好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宏伟的建筑,是由无数的石子沙粒组成的;壮丽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的工作成就的。道德建设,需要我们全校师生自觉行动起来,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使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长成参天大树,累成千仞高峰,汇成浩荡江海。

篇2:生命讲坛

秉承“建构时代常识, 享受智慧人生”, 诞生于2001年7月的《百家讲坛》一度被号称为各路专家、学者云集的“开放式大学”, 并经刘心武读红楼、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人气迅速飙升, 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评议如潮。受节目模式与收视影响, 各地方电视台争相仿效, 类似节目大量涌现。“掌掴”事件后不久, 另一著名主讲人纪连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百家讲坛》并不是严格的学术讲坛。即便如此, 从央视的《百家讲坛》到各地的类似节目仍然在坚持, 继续着文化的叙事。那么, 从《百家讲坛》的风生水起到“后讲坛时代”的诸侯纷争, 这其中的传播推力究竟在哪呢?

二、媒介逻辑:消费的盛宴

有关《百家讲坛》转向的是非曲直争说不断, 至于相关内容的“学”与“术”、“雅”与“俗”、“讲学”抑或“说书”之辩至今不休, 难成定论。实际上, 在消费时代, 以传播大众文化为要务的电视媒介也是身陷“鱼”与“熊掌”的夹缝难以自拔, 它引领的主题是消费文化而非处处阳春白雪。基于此, 从消费文化视角来审视, 自有许多合理的成分在。

(一) 后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作为一种思想风格, 后现代性以怀疑的眼光审视理性, 对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大叙事或终极性解释抱以冷视。这种多样化追求和解构模式投射在生活实践中, 便出现形形色色反叛、消解和个性化的大众化诉求:向往轻松、拒绝崇高、张扬自我。而当代社会又是物质产品极具丰富的时代, 生活节奏的加快, 经济的飞速和高度发展, “消费的盛宴”得以全方位展开。“物与物的消费无所不在地包围着我们, 使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也引发了整个社会观念、经济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本质的变化。”[1]

鲍德里亚指出, 消费社会首先是物的丰盛和商品的系列化与系统化, 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 而是受到物的包围”。与此相对应的是, 人们只是从商品的全部意义上来观照它而不从单个商品的具体用途来看待。消费社会的逻辑也随之成为人们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 而不是那种把财富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占为己有的逻辑。

在消费社会, 人们消费商品如果仅仅消费功能实用性, 就意味着要面对一种物质消费和为了物质获得而工作的虚无感。消费资本主义的活力在于它将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意义的美学消费。因之, 对使用价值的超越, 对符号意义的价值诉求日益成为消费时代的时尚方式。“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 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 人们所消费的, 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 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2]

那么, 究竟什么是消费?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 也不是一种‘丰盛’的现象学。它既不是由我们所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开的小车来定义, 也不是由视觉、味觉的物质形象和信息来定义, 而是被定义在将所有这些作为指意物 (signifying substance) 的组织之中。消费是当前所有物品、信息构成一种或多或少连接一体的话语在实际上的总和。”就是说, 消费是一种新的“语言的同等物”, 是一个组织化的话语系统。“消费, 它的有意义的用法是指一种符号操控的系统行为。”[3]

(二) 消费文化的符号指称

鲍德里亚的贡献在于明确指出消费行为是一种符号消费, 消费系统是一个置于编码之下的差异系统。不仅如此, 这一由工业化和商业化生产的大规模的差异系统是排除个性化的。他进一步指出, 这样一个消费差异系统还可以看成是一套特殊的语言系统。因为在这里, 符号差异不是固定的和排他的, 而是互相作用和互相诉求的, 并且是可以相互交换的。

所以, 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 迈克·费瑟斯通把经由大众媒介推动的文化及文化领域的叙事称为“消费文化”。他意在强调, 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其内涵是: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 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 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 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二, 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 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市场等原则一起, 运作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就电视而言, 其产品不仅具有文化属性, 不可否认, 它还兼具商业属性。它与其他商品一样, 在讲求供求关系的时候也要追求市场效应。

因之, 在消费社会中, 一切物的消费既与实用价值有关, 也与文化价值有关。文化浸染其中, 消费社会引领的是消费文化。“在文化经济中, 流通过程并非货币的周转, 而是意义和快感的传播。……在这种文化经济中, 原来的商品 (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牛仔裤) 变成了一个文本, 一种具有潜在意义的快感的话语结构, 这一话语结构形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资源。”[4]

换言之, 意义和快感的生产和消费必然要关涉文本及其符号构成。“消费, 它的有意义的用法是指一种符号操控的系统行为。”[5]也就是说, 在消费中, 物品变成了具有别样所指的符号。

这种符号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其话语符码并非言语范畴, 而是经由物品编制的符码 (object-sign) 。鲍德里亚说, 有象征意义的物品过去也有。但是, 传统的象征-物 (obje ct-s ym bol) , 比如实用工具、家具、住房等等, 作为与生活有真实联系的中介物, 它以其质态和形式清楚地显示了这种联系的痕迹:它的质感、重量及其涵义直接进入并实现在它与人类生活的内在联系之中。因为这个缘故, 它与生活的联系, 它的含义, 不是外在、武断和强制性的, 而是内在于人的生活的。在这种情况下, “物品并不被消费”。然而, 在消费中, 物品变成了符号。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人已经越来越为商品所左右, 商品的消费和信息的交流主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因为如此, 人们在符号的消费和解读中, 获得了某种意义的享受, 因为观赏性也正是消费文化的重要环节。

(三) 媒体推力

在引领消费文化的过程中, 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无形的推手。这其中, 电视因其视听效应的立体感和无与伦比的观众群, 又成为众多传播媒介中最有力的推动者。“电视并不是一个演讲堂。它是一个影像展示, 是象形媒介, 而不是语言媒介。……像《人类的进化》和《宇宙的奥秘》这样“阳春白雪”的节目, 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做成好电视节目, 也必须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不断变化的视觉图象上。”[6]电视媒体的大众化特性注定它要以吸引普罗大众的眼球为要务, 而并不是少数精英谈经论道的场所, 因为电视传播者追求的是“不观看, 勿宁死”。

《百家讲坛》的红火时, 曾引发了一场关于“学”与“术”、“雅”与“俗”的热议, 起因在于大多讲者并非所讲经典的专家, 所以内容多与心得有关, 曲解和附会乃至于硬伤时有出现, 拷问者据此指出, “当学者被打造为名明星、成为偶像, 观众变成狂热的粉丝以后, 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7]随之评说范围进一步升级, 专家学者有尖利批评, 有强烈支持,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甚而有“十博士”发公开信, 抵制于丹。但是于丹热烧得越来越旺, 不但再讲《论语》, 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讲学,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隆重地接见了她。[8]

其中的道理正在于, 要在有限的栏目空间和时间限度内探讨精深的学术问题, 原本就是一大奢想;其二, 大多数观众并不以此为目的。他们在说书式的故事中轻松了一把, 又在走马观花般的闲适气氛中“亲近”了一回经典, 而不以是否原汁原味的经典和高精尖科技为然。其主要旨趣在于借电视搭建的“桥梁”融入一种文化氛围, 通过一睹名家风采, “听”经典而享受节目营造的众多符号所带给他们的惬意。

三、电视技巧:符号叠加

如果说, 在传统的工业文明时代, 这种物质文化的消费只是低层次的“温饱型”, 那么在后现代信息社会, 人们对物质文化消费的需求就大大地提高了。后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审美的多种选择:他们不需要去花费很多的时间阅读厚厚的长篇文学名著, 只需在自己的“家庭影院”里花上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欣赏到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所提供的审美愉悦;同样, 不少从事精英文化产品———文学研究的学生也改变了过去那种沉溺于书斋中阅读经典著作的做法, 代之以观赏和研究更容易激发审美情趣的电影或电视。所有这些都表明, 在后现代社会, 人们需要“审美地”而非粗俗地实现对这些文化产品的享用和消费。而为了更为“审美地”消费这些文化产品, 人们就需要把握消费文化的审美特征。[9]

如约翰·多克所言, “后现代主义”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现代性, 也就是后工业时期, 一个信息、电脑、大众媒体、大众传播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 如果说, 在现代主义时代, 人们的审美观念主要表现在注重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实用性的话, 那么在后现代社会, 人们的审美观则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产品的包装和消费上。一句话, 他们更看重产品的符号意义而非其实用价值。现代大众媒体在符号的营造上可谓花样繁多, 其旨向就是受众的关注度!

从《百家讲坛》及其类型节目的模式可以看出, 他们在三类符号的营造上确是颇费苦心:

(一) “讲坛”的符号化与泛化

根据索绪尔的符号理论, 符号由能指 (signifier) 和所指 (s ignifie d) 构成, 能指是符号的物质载体, 是具体的事物 (符号形式) , 所指是符号的意义, 是心理上的概念 (符号内容) 。一般而言, 所谓讲坛, 其所指无非讲习学问的地方, 即如讲堂、论坛一样, 跟课堂没有多大区别。然而一旦被认为是专家、学者云集的“开放式大学”, 符号开始泛化, 其意义也就大不同了。

众所周知, 孔子三十而立之时, 开始创办平民教育, 收徒三千, 授六艺之学, 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殿堂, 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是以其聚徒讲学的地方被称为“杏坛”。封建时代的读书人, 大凡都有道德、学问的追求, 即使处于困境, 仕途不达, 亦能保持操守, 如《孟子·尽心上》所言:“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现今, 电视上开办文化普及栏目, 多少寄予了许多人的梦想。一是那些没有上过大学, 或未能进一步受教育者借此可以重温或找寻读书的乐趣;二是可以缓解如今高校扩招带来的一大问题, 课室要么人满为患要么就是师资薄弱;三是也可让不少人走出功利性教育的怪圈, 真正过一把经典瘾。如此等等。

这一符号泛化带来的另一后果当然是观众对节目的质量要求甚高, 把一堂短短的电视讲座当成实质意义的大学连续课, 有学问和道德修养的双收, 失望可想而知!

(二) 主讲人的身份神话

索绪尔的符号学说涉及更多的是符号表意的第一个层次, 即符号的明示意义。比如“玫瑰”代表“这种植物的花”。而符号表意还存在着在第二个层次, 即符号的文化意义。符号表意从第一层次向第二层次意指的过程就构成了神话。比如“玫瑰”第二次意指后具有了社会性和文化意义, 它代表“爱情”。亦即第一个符号层次中的所指构成第二符号层次的能指, 这种意指可以不断地延续下次, 意义在这种传播体系下被建构出来, 神话也在不断意指过程中产生。究其实质, 还在于文本解读者主观赋予的“而非其本身的东西”。

以《百家讲坛》为例, 其服务宗旨是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 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像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周汝昌、叶嘉莹、霍金, 这些鼎鼎大名的泰斗巨匠均位列在早期《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名单之上。然而事与愿违, 这阶段的收视率并不尽人意。后找来刘心武解读红楼、易中天细品三国、于丹漫讲《论语》, 收视率迅速上升, 进入黄金时期。大师们严谨的学术品味反而不如讲故事的高手有人气, 原因何在?

举于丹为例。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影视传媒系系主任。她还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 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作为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 她还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从这一方面看, 她应对媒体的能力以及传播的效果意识必定要比他人强不少, 因为于丹们深知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文化转换的必要性和收视期待。“文化转换成了《百家讲坛》赢得观众的不二法门:易中天讲解三国故事, 随时加入现代语言和以个性化风格, 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用“权谋”二字加以包装, 自己摇身一变成了“说书先生”;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将《聊斋》讲得“仙气十足”;北京大学副教授孔庆东则把金庸小说里的情爱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10]

论理讲, 尽管于丹们的头上光环众多, 学术造诣还是远不及前面所述的那些大师们, 其拥趸却如此多, 虽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与后现代的特性以及人们的意识诉求有关。后现代的特点就在于:众声喧哗、颠覆权威、缺乏大师、解构精英。诚如安吉拉·默克罗比所言, 后现代主义最大的优点, 也是它最使人们不安的地方, 是它开放型的结构, 它自由的、有时甚至是游戏的思想方式, 它对权威话语的破除, 对传统的兴趣、利用和颠覆。对所有约定俗成的概念, 它都提出了疑问:无论是历史, 是父权制度, 是帝国主义, 还是资本主义本身。举历史为例, 历史既然是有个人书写的, 那么历史也是主观性的产物, 不再是一堆不可辩驳的事实, 而当历史被文本化, 文学和历史的界限就此模糊。那么, 我们如何看待这样的历史和文学?

这不是大师辈出的时代, 这是一个学术明星满天飞的时代。所以, 在消费时代的偶像崇拜中, 学术明星的追随者同样被称为“粉丝”, 直接与消费挂钩;而这些粉丝们所追捧的无非是能够给他们捧上“心灵鸡汤”的专家、学者 (这也与消费对等) , 至于这些人是否大家则在其次。这些学术明星成为他们学术追求的替身, 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类型:经常曝光在聚光灯下, 与媒体亲密合作, 口若悬河上天入地。在他们眼里, 这才是其如痴如醉顶礼的“神”!

大众传播媒介成为这一造神的工具。“大众传播将文化和知识排斥在外。它绝不可能让那些真正象征性或说教性的过程发生作用, 因为那将会损害这一仪式意义所在的集体参与———这种参与只有通过一种礼拜仪式、一套被精心抽空了意义内容的符号形式编码才能得以实现。”[11]反观现实, 高校教育的功利化、管理的行政化、治学的市场化成为这一符号神话的注脚:教育质量和成果的证书化使得素质教育滑坡广为诟病;学术领域的造假愈发严重致使学术权威不再神圣;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想状况在市场现实的侵蚀下净土不再———学术贬值、大师光环黯淡, 人们追求学术明星抑或伪大师其实是千呼万唤之后的一种无奈选择, 也是消费时代人们对坍塌的神象的调侃或自嘲。

其实, 这种寄托的难以实现或渺茫的前景是人们普遍走向娱乐化道路的一大动因。受众对于传播中的形象, 愈来愈以触手可及作为衡量的标准。之所以疯狂追星, 星辰坠落之后又把目光转投他处, 失去了耐心和守望的毅力。于他们而言, 那些飞流而过的东西只不过一个擦肩而过的符号而已, 即便神话也难有永恒的生命力。所以, 卡西尔这样说:“在某种意义上说, 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他是如此地使自己包围在语言的形式、艺术的想象、神话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之中, 以致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 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人在理论领域的这种状况同样也表现在实践领域中。”[12]

(三) 经典的符号意义

如央视所宣传的那样, 《百家讲坛》“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演讲。强调学理性与实用性、权威性与前卫性并存并重, 追求学术创新, 鼓励思想个性, 强调雅俗共赏”。也就是说, 《百家讲坛》应以传播经典为要务。那么, 什么是经典呢?一句话, 所谓经典就是历经风雨而能流传久远的、充满智慧和创造能够从不同侧面启迪心智的作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就文史哲方面的经典就已数不胜数, 更别谈外国经典了。中国历来注重儒家传统, 单就四书五经就已经让人特别是当下的读书人颇为头痛, 更别说其他的了!

可以这样说, 许多人并未完整地阅读过这些作品, 有的只是片段的理解。作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环节, 经典是厚重是智慧也是学问的象征。一方面看, 《百家讲坛》推出系列讲座, 确有普及经典的意味, 而在不少人眼里, 这些经典又具有别样的符号寄托。一可以解除亲自阅读元典 (如文言文) 的苦恼, 在他人的咀嚼中品味;二也可花尽量少的时间, 实现阅读经典的愿望;同时也成为有素质有知识有品味的代名词。

这一切实际上与早几年兴起的国学热相应对。从大学开设国学试验班到现代私塾的悄然萌芽, 从“淑女学堂”的出现到孔子学院的风行, 从国学博客圈的开通到国学大师的评选等等, 都以复兴国学为口号。简而言之, 国学, 就是中国学, 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当然, 提倡重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知识、拓宽视野和提高思想认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于目今的消费社会又有另外的意味在。

时下所提倡的国学一方面在迎合了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古情结之后, 也正在走上一条商业化和庸俗化的道路, 像收费昂贵的“老板国学班”以及图书市场上泛滥的国学图书便是很好的例子, 国学似乎成了一个能够自动生财的聚宝盆, 只要能与国学挨上边的, 什么东西都在往里装。“起新局子, 拉大旗子, 不过多糟蹋人民的币而已”。[13]另外, 所谓的“国学热”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一种模仿, 在某些拥趸看来, 国学大约是跟时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与国学类普及读物热销相对应的是, 一些商战、经管、行政要略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书籍也借国学热相继推出, 《中国式管理》、《儒家管理哲学新论》、《老子管理学》、《读禅悟管理》等等, 不一而足, 将经典曲解并与世俗生活联系, 走上了功利化的道路。

四、结语

《百家讲坛》自开办以来, 历经起落也收获了辉煌。作为一档文化讲座类节目, 加之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 要求它精深确是期望过高。“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 《百家讲坛》架起了专家学者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 把教授们的小课堂变成大讲坛, 把高端的学术研究变成大众普及的文化产品, 让平日里只在象牙塔里或者少部分知识精英、文化精英中流通的高雅文化、精英文化普及开来, 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文化壁垒, 也赋予了往日躺在学者们案头的传统文化以现代生机和活力, 成为普通受众的精神食粮。”[14]

这种效应引来各地电视台争相复制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就后现代消费文化而言, 人们看重的是产品的符号象征意义, 文化产品如电视节目也不例外。后讲坛时代的多重符号营造使得经典经由电视平台, 通过主讲人的故事化加工, 从而让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如果只注重其符号的象征价值和神话意义而不同程度地脱离内容或者远离经典, 就与初衷相背离了。这也是媒体传播者需要加以警醒的:不但要有收视率也要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摘要:《百家讲坛》自诞生起, 有关其精英与大众取向的论争就一直未有停歇。随着其收视率的不断攀升, 不少地方电视台也争相仿效。至此, “讲坛”类节目呈风起云涌之势。从类型节目的结构模式和叙事风格看, 基本大同小异。从消费文化角度看, 传者的符号营造符合受众的收视诉求。“后讲坛时代”的符号消费也与社会环境、时代特点和受众心理息息相关。

关键词:后讲坛时代,消费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于德山.当代媒介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33.

[2]黄平.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M].见陈昕著.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7.

[3][5][1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纲,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8-91.

[4]约翰.费斯克.王晓玉, 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33.

[6][美]尼尔.波兹曼.吴燕莛译.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12-113.

[7]张法, 肖鹰, 陶东方等.会诊百家讲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出版说明.

[8]日本首相福田会见于丹谈论语[EB/OL].新华网, 2008-2-1.

[9]王宁.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及其审美特征[EB/OL].学术中国, 2007-8-21.

[10][14]余建清.解读百家讲坛中的文化转换现象[EB/OL].人民网-传媒频道, 2007-11-13.

[1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33-34.

篇3:道德讲坛讲什么

【主持人语】

学校的道德讲坛到底应该讲什么,怎么讲,这其中有考究。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是说教,是不许。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哲学家康德在论及“道德陶冶”的问题时主张:教导儿童应该适合切合他们的年龄。道德教育在于提醒儿童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安排,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行事。这样的道理似乎并不复杂,但在工作中究竟应当如何协调处理,却是困扰我们的实际问题。本期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和学校教师就这个话题谈谈他们的认识。崔振成老师认为,教师要走出道德困境,首要的是政府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善教师的存在环境、维护教师的各种权益、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与福利,没有“安居”则无以“乐业”,没有“安身”则无以“立命”;其次,全社会应该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包容教师,教师首先是人,那些神圣光环只能在人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获得满足之后才能被弘扬,不应该给教师难以承受之重。当下,因为种种原因,教师在某种语境中已经成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对教师地位的重塑,再美好的言辞也不会让人信服。所以,沈章明老师主张,在今天讨论德育问题时,不能拘束在壁垒森严的现代学科体系之内,要立足现实,追求动静均衡,进行有效的课程统整。马新怀老师和邱磊老师从教育实践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道德讲坛不应是简单重复母慈子孝的伦理道德,不应是克己复礼的教条规范,道德讲坛应该树立起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大旗,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我们需要的,是唤醒教育在立德扬性上的价值回归,在各种外力的搅扰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理性,尊重规律,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面朝“生命”的向度,上下求索,矢志不渝。

或许,他们的观点只是一孔之见,但或许这些论述也会为我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篇4:生命讲坛

“敢为天下先”的湖南电视湘军开办了一批湖南特色的本土文化讲坛节目, 并且取得不俗成绩。如湖南教育电视台2008年1月14日开办《湖湘讲坛》, 以“湖湘文化”为主线, 深入浅出地探究湖湘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 展现古今名人的传奇人生, 内容涉及湖南历史事件、历史名人、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符号等。

本土文化讲坛节目的出现, 不仅仅是《百家讲坛》的“地方化”, 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新的特性, 发生新的变化, 进一步推动“文化讲坛”节目发展, 也对其植根的本土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凸显本土化风格

湖南本土文化电视讲坛节目, 最明显最直观的特性就是本土烙印或者说地域烙印明显, 而这些又突出反映在节目选题内容的本土化、主讲人的本土化以及传播影响范围及受众的本土化上。

作为地方电视台, 其受众和影响范围是有限的。要打造本土化的品牌节目, 实现与央视《百家讲坛》和其他省台同类型讲坛节目的差异化竞争, 整合与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是关键。地方台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本地文化资源, 深入开发和做好自己的电视讲坛节目, 就能够形成自己的优势, 并最大限度地吸引本地受众收看。

选题内容的本土化是湖南本土文化讲坛节目存在的灵魂。本土化的选题内容给湖南本土文化讲坛节目打上自己的印记, 是实现与其他“文化讲坛”节目区分的关键。

自开播以来, 《湖湘讲堂》策划了一系列重大的具有湖湘特色的选题:如湘军系列《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晚清名将左宗棠》《风流儒将胡林翼》等;再有“解密湖南人”系列《湖南人的由来》《湖南城的由来》;还有“绝版的黄兴”系列和《湘战风云录》, 以及《破碎古长沙》系列。

从以上题材可以看出, 《湖湘讲堂》不仅讲述湖湘人物和湖湘地理历史景观, 也讲述湖湘历史事件, 甚至涉及整个湖湘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它关注和讲述的是湖湘本地的一草一木、湘人湘事, 讲的是湖南人自己生活的地方和自己的故事, 非常适合湖南本地观众口味。

同时, 《湖湘讲坛》请的主讲人中大都是湖湘本地的且对湖湘文化颇有一番研究的专家学者。如主讲《千古名仕潇湘行》的长沙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主讲《风流儒将胡林翼》的湖南大学教授胡遂;《水浒探秘》《辣评红楼》的主讲人湖南知名专栏作家“十年砍柴”等。这些主讲人的特点之一是他们从身份上与湖南就紧密联系着, 讲的时候情感也会更高涨饱满些;另外他们作为专业的学者专家, 对湖湘文化的研究比较深刻, 令人信服。

湖南本土文化讲坛节目的选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地方历史人文方面, 特别是历史人物解读。通过整理发现, 在《湖湘讲坛》的42期节目中, 关于历史人文题材的有31期, 占了七成, 而这31期中又有23期的选题是著名历史人物, 也占到了七成;虽然题材比较多样, 但从播出的选题分析, 历史人文题材仍是湖南本土文化电视讲坛节目的重点。

除了常规题材, 《湖湘讲堂》也有自己的特色创新题材。比如《湖湘讲堂》推出的本土语言系列如《鬼舞十七长沙话》, 回顾和学习原汁原味的长沙土话;本土回忆系列如《老长沙之童年往事》, 与嘉宾一同回味老长沙的生活乐趣;年度会讲系列如《甲午会讲》, 这系列是跳出演播室去采访一些研究甲午战争的权威专家和相关人物故事, 让人更加深对甲午战争的思考。

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本土特色口味的结合, 让《湖湘讲坛》在众多类似的文化讲坛中别具一格。不过《湖湘讲坛》在选题和内容上只着力于湖南历史文化和优秀历史人物, 很少有篇幅谈及其他湖湘文化形式, 也容易造成受众对湖湘文化的理解偏差, 有碍于湖湘文化真实全面的传播。

二、追求娱乐化

尽管从电视媒介的角度来讲, 传统讲座类节目形式单一的特点并不适合电视传播, 但是新兴的文化讲坛类节目将知识性与娱乐性相结合, 通过图片、字幕及影像资料等多种媒介元素的综合运用, 提高了节目的画面感和可视性, 同时巧妙地选用音乐增加可听性。

同期声、解说词、画面、字幕、图表及影视资料等是电视栏目里常见的手段。通常讲述者的话语都会以字幕的方式在电视屏幕下方出现, 这是电视栏目惯用的一种手段, 视听结合能够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屏幕文字作为辅助手段, 能够充分传达图像和声音不能传达的信息, 弥补影像和声音产生的多义性, 尤其在《湖湘讲堂》这类地方性电视文化传播类节目中, 主讲人往往带有方言口音, 加屏幕文字有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意思。解说词总是与字幕、图片、图表等伴随出现的, 或对画面的解释, 或对小说、历史等文学经典原文解读, 或将演讲者的演讲划分段落, 对上一章节的归纳、提炼观点, 或是作为下一段的开头, 设置悬念, 给读者抛出问题, 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

每一期节目的宣传片、导视都配以大量解说词, 阐述节目最悬疑、最精华部分, 起到解释补充重点内容的作用。讲话引用的原文或者重点突出的文字都要配上图片、动画加以强调。另外, 插入电视剧片段便于观众的联想记忆, 有利于加深对节目内容的理解, 像《辣评红楼》《水浒探秘》《琼瑶的爱情世界》等文学节目中就配上了大量影视资料, 让观众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印象, 产生共鸣。而音乐音响是电视栏目中最富于情感和感染力的元素, 这些元素能够带来丰富听觉享受, 渲染气氛, 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铺垫情感基调, 引人入胜。

在《百家讲坛》走精英化高端路线失败而以贴近平民风格重获新生后, 大部分文化讲坛节目都改用娱乐化的方式解读传统文化, 用戏剧化的结构演绎历史故事, 而且联系现实社会, 巧用网络热词, 让繁杂厚重的历史变得生动。而且为了应对当代受众的可读性需求, 主讲人语言也趋向于通俗个性化, 他们站在个性创新的独特视角, 对名人名著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从《湖湘讲坛》的《辣评红楼》系列中的标题就可见一斑:“老板的助理不好当”“刘姥姥傍大款的秘诀”“贾府患了大企业病”等。

《千古名仕潇湘行》系列还给辛弃疾冠以“贪财好色”的经济学家的标签, 见解虽然新奇, 但立论并不高明, 论据也不充分准确。可见, 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和吸引眼球, 一味地制造夸张的噱头和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 既是对文化和文人本身的失敬, 往往也拉低了节目的品位。

三、注重故事化叙述

故事化的叙述, 就是借用故事的悬念、冲突、情节等元素, 使叙述的内容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由于电视传播的“易逝性”, 特别是对于讲坛这类文化节目来说, 缺乏更多的电视表现元素, 观众对此难免印象模糊, 对于一些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理论深奥的文化问题, 以故事来构建节目内容可以使节目线索明朗, 人物突出而且内容独立成篇, 观众容易接受。

湖南本土文化电视讲坛节目作为文化类节目, 主要还是以传播湖湘文化知识为主要功能, 其节目较之其他较娱乐的节目略显枯燥乏味, 节目形式又像课堂教学, 略显呆板。所以, 湖南本土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采用故事化的叙述, 试图化解形式与内容上的枯燥无聊, 其中悬念成为故事化的重要元素。

在《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湖湘精神》这期节目中, 一开始在对整个历史背景做了大致简介后, 便设置了许多对于曾国藩的疑问:“一个农家子弟出身的书生, 却在风雨飘摇中力挽狂澜, 给清帝国的黄昏添上了一道耀眼的回光返照……今天, 当历史长河流淌了一百多年之后, 人们又该怎样看待他呢?”这一方面起到对节目内容梗概的预告作用, 另一方面对曾国藩的传奇性进行揭示, 在观众心里留下了疑问, 有利于观众兴趣的延续。

《绝版黄兴——永远的黄兴》通过讲述黄兴与孙中山的两次分歧、黄兴在同盟会内部排斥孙中山之际反而力挺等几个故事来体现黄兴的性格特点, 中间还不时插入充满悬念性的解说词, 增加看点。

由于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每期时长有限, 一个专题往往要播出数十集, 而主讲人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悬念, 然后在高潮处收尾, 将结果留待下期, 这种悬念性、单线条、戏剧性的方式实际上已经接近于戏剧化的结构了。

参考文献

[1]饶军.地方台电视讲坛类节目的生存策略[J].青年记者, 2012 (10) .

[2]陈小波.打造地方品牌文化讲坛[J].媒介观察, 2011 (4) .

[3]武新宏.《百家讲坛》: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J].新闻界, 2007 (1) .

篇5:政治:考场兵法讲坛

政治考卷有两类题型,即客观题和主观题,解题时,都有一定的策略或者套路可以讲究,运用得当,既可保证思路清晰,迅速果断解题,又可提高准确率。

客观题篇

【兵法一】

做选择题通常有两“招”:

1.先排除,后优选。“先排除,后优选”适用于解普通选择题(少数直选题除外)。也就是,先排除明显错误、与题干无关、对题干变相重复、主体搭配不当、指向不同的,然后对照题干的规定范围斟酌剩下的,选出最符合、最优的。

2.抓明显,找重点。“抓明显,找重点”是应对组合型选择题的常用思路。“抓明显”就是找突破口,即明显有逻辑错误和知识性错误的一定不能选;“找重点”是指对于有些题,排除明显错误项后,剩下的就要看哪一个的侧重点与题干的侧重点一致了。在实战中,一般操作流程是:先找到明显错误——排除关联——选择明显正确的——分析剩余的侧重点,然后选择与题干的要求完全一致的。

例1“民间借贷”是2011年度热门关键词。小型企业融资难催生了“地下高利贷”。近来,陆续有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事件被披露,银行信贷收紧带来的风险因素开始抬头。下列有助于弥补民间借贷带来不良影响的措施是()

A.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市场流动性,保证小型企业有充裕的资金来源

B.发展民间借贷行为,形成较为成熟的小型企业融资市场

C.规范股市等金融市场,为企业公开筹集资金创造良好的条件

D.加大财税及金融政策对小型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

【学以致用】此题如果用直选法,是很难选对的。针对当前物价上涨过快的经济形势,我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故我们应该首先排除错误选肢A。“规范股市等金融市场,为企业公开筹集资金创造良好条件”与“小型企业融资难”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只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才能公开上市筹集资金,故再排除与题干关系不大的C选肢。然后,优选剩下的B和D两个选项。B项“发展民间借贷行为”不一定会“形成较为成熟的小型企业融资市场”,从题干可知民间借贷行为需要引导和规范;加大财税及金融政策对小型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有助于解决因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造成的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困难,故排除B、D项正确。

例2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调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关键是要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从哲学上看,这一发展思路()

①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重视“优化结构”,以期实现事物的质变③主张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④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学以致用】首先,判断出明显错误的③,因为“主张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是错误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这样,就可以排除含③的C、D两个选项。剩下的A、B选项都有①项,可见①项是正确的。现在,只需要在②④两项中优选一个即可。②的侧重点是“实现事物的质变”,④的侧重点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②更符合题干“从哲学上看”这个指向。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主观题篇

一、文字材料题要“一审二划三联”

题型的特点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

【兵法二】

答题时,要直击问题的关键,体现一个“准”字;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答题的角度要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要求语言简约明了,体现一个“精”字。答题套路如下:

第一,审设问。明确三要素:①知识范围——明确考查的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生活与哲学中哪个模块的内容;②设问类型——明确是考查“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办”,然后“对症下药”;③具体要求——确定本题的答题倾向,有针对性地答题。

第二,划材料。就是要对设问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法用适当的标记划出来,以免遗忘和偏离。

第三,联系知识点。就是要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与对应的知识或原理联系起来,适当地合并文字材料中若干个相近的说法,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采用“原理+材料”的模式答题。

例3由于联合国安理会在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的草案中明确要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并且为将来的军事干预提出了条件,这超越了安理会的权限,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根本原则。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安理会成员国,投了反对票,这完全是根据中方的原则和立场自主做出的决定。

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述我国在叙利亚决议草案问题上投否决票的理由。

【学以致用】第一,该题考查的范围是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的内容。第二,该题要求“简述理由”,即属于“为什么”的题型。第三,该题针对的是“我国在叙利亚决议草案”的问题。题中关键句是“军事干预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根本原则”、“中方的原则和立场”和“自主做出的决定”,对应的知识点为:军事干预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根本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中方的原则和立场——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自主做出的决定——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在叙利亚决议草案问题上投否决票,是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也是符合叙利亚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②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叙问题上投反对票,有利于叙利亚的和平稳定,有利于中东和世界和平;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们一贯主张尊重叙人民的自主选择,反对外部对主权国家内政的干涉。③联合国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主权国家必须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叙利亚问题草案含有进一步干涉叙利亚内政的内容,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所以中国投了反对票。

二、数据图表题要“三读”

此类题目具有时效性,主要反映当年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重点,体现党和政府当前的经济政策,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文件以及每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通常以热点问题为背景,围绕国家重大经济政策编制数据图表。

【兵法三】

第一,读图表的标题(即名称),明确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第二,读图示或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对表格内容要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从比较中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相互间的差距等。

第三,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帮助。

例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今后应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注:①目前,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达到9.25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越发严重。②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上述图表(含备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学以致用】该题的主题是“我国粮食产量总量”。通过横向比较知“粮食产量总量持续增长”;通过纵向比较知各年增长幅度大小不一。通过读“注”知世界粮食安全(包括中国)形势非常严峻。

【参考答案】从2006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总量持续增长,但各年增长幅度大小不一;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粮食安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3.综合探究题要“三明”

此类题目又称探究与实践题,是以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兵法四】

第一,明确立场。依据教材、题意和自己的认识,适当表态。很多探究题要求根据题意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等。

第二,明确设问的方向。应根据设问的限定要求,确定答题所要使用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解答综合探究题虽然可以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进行解答,但不管怎样解答,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防止脱离学科知识进行不着边际的随意“探究”。

第三,明确答题指令。依据题意及指令要求,精心组织答案。

例52012年2月,福建归真堂股份有限公司因“活熊取胆”而陷入舆论的漩涡。该问题也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活熊取胆是与非”为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围绕“活熊取胆”问题最终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饲养一头黑熊取胆汁可使220头黑熊免遭猎杀,饲养黑熊取胆汁等于保护了野生熊;另一种观点认为,熊胆的功效仅为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只要敢于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就完全可以找到可替代熊胆的药品。

(1)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运用所学的辩证法的观点加以说明。

有专家指出,长期以来,动物药被西方利益集团歪曲炒作,以打压民族中药,我国养熊业如被打垮,153个含熊胆的中成药将不存在,一百多亿元的市场将拱手相让,数万工人将失业。但如果“归真堂”上市后,企业的发展规模将迅速扩大,受它折磨的熊会从400只上升到1200只。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企业经营者如何去担负社会责任?

网友“我爱熊宝宝”发起了“万人签名征集”活动,呼吁社会和政府抵制“归真堂”上市。他认为活熊取胆极其残忍,并且熊胆功能被过分夸大,并不是无可替代的“神药”。

(3)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公民和政府角度谈谈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学以致用】该题第一问就要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三个问题必须分别用辩证法、经济学、政治学(公民与政府)等知识回答。

【参考答案】(1)备选答案一: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功能。活熊取胆是以小种群保护大种群的很好的措施。

备选答案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如果我们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努力研制出人工合成熊胆等替代产品,就能很好地保护黑熊。

(2)公司经营者应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革新,做到可持续发展;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遵守市场道德,诚信经营,操守为重;经营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符合法律规范;经营者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考虑社会效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命讲坛】相关文章:

百家讲坛生命的奥秘08-03

讲坛04-22

百家讲坛05-19

大讲坛范文05-15

百家讲坛范文05-15

成功讲坛范文05-16

名师讲坛范文05-17

阅读讲坛范文05-17

校园讲坛范文05-18

讲坛活动总结04-10

上一篇:冷库库房消防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管理办法下一篇:办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