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摄影发展史

2024-06-13

商业摄影发展史(共8篇)

篇1:商业摄影发展史

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朝人使用的货币是贝类,有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到了西周,商业成了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部门。当时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国家垄断。在商业交换中,主要的货币仍然是贝,但铜也被用作交换手段。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同时也担负着货币的职能,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春秋时期著名大商人有郑国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有的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度(长短)量(容积)衡(轻重)不一的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特别是统一货币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封建王朝大都掌握铸币权,钱的形制也保持着类似“秦半两”的圆形方孔模式。两汉时期,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当时的都城长安和洛阳,以及邯郸、临淄、宛(南阳)、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长安城东、西有市,后来发展为九个市,当时官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周边有围墙。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市内的物价也由官员统一管理。

与以往不同的是,两汉又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张骞通西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再经过今天的新疆进入中亚和西亚。汉武帝之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中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唐代长安城有坊、市;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东市和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各有220行。东市肆邸千余,货物山积,商贾云集。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俗”流行。长安城的人口不下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对商品的需求,造成长安城商业的繁荣。农村集市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水陆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断增多,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市镇。

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外国商船的聚集之地。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时期商业繁荣

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两宋时期的商业繁荣是全方位的,不仅商品的种类繁多,而且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华。商业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促进了商业的继续繁荣。

(1)两宋时期商业繁荣原因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首先,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第三,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后来,官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印制和发行交子。南宋时,纸币使用的地区广、发行量也大大增加。纸币的发行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第四,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2)两宋商业繁荣表现

两宋时期商业繁荣首先表现为城市商业的繁荣。繁荣的大都会首推北宋的都城开封和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开封自五代开始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商业也空前繁荣。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反映了开封城内商业的繁华景象。南宋定都临安,全盛时期临安的人口也达百万,取代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隆,早市、夜市昼夜相连,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

商品种类增多,各种类型的集市出现。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成为重要的商品。如苏湖地区农民剩余的粮食,南方篾匠所做的竹木器都变成了商品。北宋时商品种类增多,商家注重商品的包装,还注意为自己的商品作广告。南宋时流行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苏湖地区农民剩余粮食成为重要的商品。城市中还出现了定期和不定期、专业性和节令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集市。商税收入,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两宋时期,边境贸易繁荣。北宋与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对峙。两宋在与辽、西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榷场,进行双边贸易,互通有无,获利甚丰。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政府还特别重视海外贸易。这样,海外贸易发达起来。北宋时,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有几十个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南宋时,海外贸易更加发展,外贸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

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从东欧、中亚,从非洲海岸,从日本、朝鲜,从南洋各地,都有商队来到大都。城内各种集市三十多处,居民不下十万户。国内外各种商品川流不息地汇聚于此。“百物输入之众,有如百川之不息。”据说每天仅运入城中的丝即达到千车。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元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司,严密控制对外贸易。

明清徽商与晋商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1)徽商

徽商即徽州的商人。徽州有经商传统,徽州人很团结,注重互相帮助,并且还崇尚节俭。经过几百年的经营,徽商积累起惊人的财富。徽商几乎“无货不居”,经营范围很广,但“首鱼盐”,对食盐的经营尤为重视。徽商的兴起就是从经营食盐开始的。明代食盐的生产由官府垄断。为了解决边疆守军粮饷不足的问题,明政府允许商人将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点交纳,然后给予他们贩卖食盐的权利。徽州距边防地点遥远,徽商起初在盐业的经营中不占优势。但到明中期以后,明政府将纳粮改为纳银,徽商纷纷投资盐业而暴富。徽商经营盐业积累起商业资本之后,又扩大经营范围,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行业,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民间俗谚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在海外诸国也留下他们的足迹,有“遍地徽商”之说。徽商凭借雄厚的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且插手生产领域,支配某些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获取高额利润。徽商从明初至清末兴盛了数百年,出现了拥有资产百万乃至千万以上的大富商。

(2)晋商

晋商即山西商人。他们是和徽商齐名的明清时期中国又一大商帮。他们兴起和发展的经过与徽商如出一辙。晋商的兴起也是经营盐业。晋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获取贩盐权利,经营盐业致富,成为富有大盐商。他们积累起巨额商业资本之后,逐渐扩大经营范围,贩卖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到清代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金融机构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以为官府代理钱粮。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积累,晋商的财力不断壮大,到清代时,资产达百十万者不可胜数,晋商首富亢氏的资产多达数千万两。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许多人甚至走出国门,到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去做生意。

篇2:商业摄影发展史

内容提要:

商业银行经历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从其在投资银行的分离作为起点,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它很大程度上整合了各项业务并开拓出更多的服务项目,并将其投资业务作为最主要的盈利点之一。我们从中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得到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

《格拉斯-斯蒂格勒法》 《金融现代法案》投资银行业务金融业整合1929年以前,美国政府规定发行新证券的公司必须有中介人,而银行当时不能直接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种业务只能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业附属机构(即银行控股公司)来进行。因此,许多新行业的公司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进入市场,投资银行控制了这些公司的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和承销,被称为左右市场的“货币托拉斯”。商业银行通过下设证券附属机构来进入这个市场,并向其客户提供保证金贷款。这一时期,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从事证券(主要是公司债券)业务,业务的交叉和融合使两者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当时商业银行是允许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

然而之后的美国银行业发展又曾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服务业(例如证券、保险和房地产)的分离,这是由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勒法》(GlassSteagallAct)(简称GS法案)规定的。按照《格拉斯-斯蒂格勒法》,商业银行必须出售它们的投资银行业务。法案只允许商业银行承销政府债券,不允许承销公司证券和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例如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将其投资银行业务转移到第一波士顿公司,现在是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它的该法令还禁止银行从事保险和房地产业务。同时,还禁止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从事商业银行活动,一般的投资银行业务终止了他们的存款业务,使银行免于遭受激烈竞争。然而尽管J.P.摩根终止了它的投资银行业务,并改组为一家商业银行,但是J.P.摩根的一些高级官员还是组建了摩根斯坦利,这家公司也成为目前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尽管《格拉斯-斯蒂格勒法》禁止这么做,但追求利益和金融创新刺激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绕开《格拉斯-斯蒂格勒法》的规定,相互进入彼此的传统领域。《1933年银行法(其中关于证券投资者有关条例合称GS法案)》(The National Banking Act 1933)第20条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拥有不以证券业务为主业的子公司,美国金融界称这种子公司为“条款20附属公司(section 20 subsidiaries)”(也有称“20条证券子公司”),这实际上为日后商业银行突破GS法案约束留下了政策空间。从而,在1999年《金融现代法案》颁布前,美国对GS法案有关规定做了几次修改和变通。1987年,J.P摩根、花旗银行等获准成立证券子公司,允许诸如此类的银行控股公司承销以前禁止承销的证券,此后,银行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这个法令上的漏洞允许商业银行附属机构从事承

销活动,只要承销收入没有超过附属机构收入一定的数额,这个数额开始时为10%,后来提高到25%;1989年允许可以经营企业债券;1990年又允许可以经营股票。对是否以证券业务为主的确定标准,从最初的营业收入中证券相关收入不超过5%提高到1992年的10%,1997年又提高到25%。“条款20附属公司”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企业债券、垃圾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从这一时期的发展我们就已经大致可以看出,美国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演进,基本上沿着先债务融资市场业务、后股权融资市场业务的路径逐步放松限制,直至最后允许混业经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

由于商业银行在证券和保险业务上的限制,美国银行相对于外国银行来说处于竞争劣势。随着1994年《里格——尼尔跨州银行和分支机构效率法案》刺激了银行业的合并,到1998年花旗——旅行者公司的合并,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勒法》的呼声越来越大。1999这种努力终于凑效,这就是1999年底通过,并从2000年初开始实施的、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重要的金融改革法案——“1999年格兰姆——里奇——布利雷法”,又称为“金融现代法案”(以下简称“法案”)。法案的主旨是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互相从事对方的业务,允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收购银行,允许银行承销保险和证券,以及从事房地产业务。从此最终结束了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发”对商业银行从事证券和保险批发业务的限制,使银行可以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开展银行金融业务。

可以发现,通过我们以上的叙述,我们知道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动了整个美国金融业的合并过程,因为该法案不仅仅是针对银行之间的合并,而且还涉及跨金融业务的合并。之后,像花旗和旅行者这样的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公司的合并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更多的是强强联合。银行集团不仅会变得更大,组织结构也会越来越复杂,从事金融服务业务也会越来越全面。当然,不可否认,虽然银行合并可能导致小企业贷款数额的减少,银行急速拓展新的地域市场也可能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风险。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银行合并的收益要比成本大。

从整个银行体系业务的发展来看,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美国商业银行的整个发展历程其实是其与资本市场耦合的一个历程,无可质疑,做大做强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后盈利的一个利润增长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金融自由化和利率自由化的国际环境背景下,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金融“脱媒化”(又称金融非中介化,就是资金融通可以不通过银行中介)的发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收益日趋微薄,商业银行的新增业务和利润只能依赖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题的中间业务的成长。

美国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事实上,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从国际上来看,各大投行早期业务主要是承销、交易和经纪业务,随后逐步扩展到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产品交易、股权直接投资等业务。承销业务是高端和品牌投行业务,对其他业务有带动作用,但并非多数投行的主要收

入来源。例如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投行的承销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基本在10%以内。

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往往指证券承销和证券交易两个方面。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投资银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包括兼并收购、金融衍生产品、基金管理、风险投资、顾问资讯、项目投资、租赁业务、证券托管和抵押、银行保险等等。由于过去的金融监管制度,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这些新兴的业务活动中并没有做出明确限制,以上领域实际上成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能够自由角逐的场所。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尽管目前实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管理模式,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域还是相当宽泛的。

通过前文的叙述,我们也能发现,美国商业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曾经面临类似的监管环境,分析美国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框架下如何逐步介入投资银行领域,进而实现混业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领域业务的开拓会有一些借鉴意义。我们知道,1933年GS法案通过实施,直至1999年该法的废止,美国商业银行一直在分业经营的监管框架内左突右冲,寻找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机会。一般而言,美国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参与投资银行业务:第一通过购买或合并现有投资银行,形成银行持股公司;第二通过成立独立的投资银行分支机构,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第三在商业银行内部成立投资银行业务部门。美国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业务渗透的具体策略是:积极介入法律不予限制的投资银行业务;积极寻找监管没有顾及之处,向投资银行业务渗透(例如,花旗银行通过1968年成立的单一银行控股公司——花旗公司这块招牌实现了想投资银行业务的渗透);充分利用监管放松的机会加大介入投资银行业务的力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美国的以上经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潜力也已受到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视,并纷纷推出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举措。其中工商银行的举措出台较早,于2002年4月正式发文成立了投资银行部,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已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目前国内监管框架、金融市场环境以及内外部经营约束条件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道路,形成了咨询顾问类、重组并购类、资产转让与资产证券化类、直接融资诶等四大投行业务线,投行业务收入从零起步持续跨越式增长到2006年的27.6亿元,并在重组并购、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领域初步树立了品牌。工商银行的实践表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胡张洪,刘入领;《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2.黄炜;《金融控股公司与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问题研究》

篇3:商业摄影发展史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 高速发展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旧的传统和观念不断消失, 新的事物和观念在不断产生并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角, 摄影这门年轻的艺术形式也经历着与其它视觉艺术形式相融合地变迁, 数字影像的出现和发展更大大加速了这种融合。现代摄影是科学与美学, 技术与艺术, 商业与文化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的高度融合。商业摄影包含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其中最明显具有商业性质的是产品摄影和广告摄影、人像摄影和其他需要用钱来购买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图片。

国民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直接推动了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当前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态势来看, 汽车、房地产、医药医疗器材、旅游、通讯产品等行业的发展具有长足的持续性, 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广告市场增长的基本条件。

中国广告业1996年以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两大驱动:一是追求规模经济推动了广告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二是广告主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 推动了广告业务主体加快调整步伐。其中, 近期比较典型的驱动有两个:

第一, 广告主体各领域加速整合步伐, 追求规模化生存。

1.广告公司的规模化生存

2.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

第二, 随着广告主主导地位的日趋明确, 广告公司和媒体将提供专业服务作为其核心理念和努力方向, 并进一步调整、培育核心竞争力。

广告主营销广告活动系列研究以及广告生态调查研究表明:广告市场中的广告主导由“苗头”逐渐向“主导地位”发展。随着这种“归位”的逐步完成, 广告主将发挥其处于广告业生存链条上游及其核心位置的功能, 作为广告业的“米饭班主”, 广告主将推动广告市场的盘整力度。

表现之一, 就是媒介广告经营策略的调整。

随着20年间媒介几度扩频扩版, 媒介资源偏紧的情况得到改善;而在这个过程中, 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和分化, 广告主的“媒体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倾向于综合使用多种媒体, 并且积极开发新式媒体, 改变了原本依赖四大传统媒体的局面。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媒介当年作为广告市场“老大”优势地位的日渐弱化。1996年以来, 媒介从“坐商”到“行商”, 强调客户导向和专业服务, 体现出媒体广告经营的战略调整。

表现之二, 就是广告公司的专业化生存

多数行业, 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广告主在激烈的竞争中蜕变得日益成熟, 在“拼”市场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 对广告公司的要求也日趋专业。无论是跨国广告公司还是本土广告公司都面临着被选择以及较短时间的合作等等的挑战, 这也是广告主掌握话语权的直接结果和表现。登陆中国的大部分国际广告公司都称以整合营销传播服务见长, 但随着对中国企业和市场的了解, 也会为了适应本土广告主的需求而强调其某一环节优势, 期待在某些个别领域进行合作。总之, 无论哪种“生态”, 提供专业服务是其宗旨和生存态度。

在南方广告主营销推广的诸多趋势特征中, 以下两点对广告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广告主之间更高层次的竞争需要广告主在更高的层次上创新并整合的使用媒介。首先广告本倾向于综合性使用多种媒体。一方面, 单一的、粗放式的媒介投放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变化与发展的市场以及日益成熟的消费者;另一方面, 传统媒体广告环境竞争激烈, 传播效果下降。凡事有利皆有弊, 在南方随着广告主在三大关系主体中的“归位”, 广告主营销推广方面的趋势变化直接导致其对广告公司服务需求的复杂化、多元化。

转型期代理制“终结”趋势使得广告公司的媒介代理服务受到挑战。大量的广告公司几乎不可能从媒介代理服务中获取利润, 生存艰难。目前的现状是, 很多企业加大了对媒体广告的直接投放趋势。也就是说, 广告主加强了与媒体的直接接触, 倾向于自主进行媒体投放。广告主研究表明, 广告主不通过广告代理公司而直接投放媒体的广告费用占到总媒体购买费用的43%, 将近一半, 这还是相当保守的一种估算。在媒体选择上, 广告主也越来越倾向于依据本企业人员或部门的评估判断作为主要决策标准。

而北方传统型的广告公司在精于本业的同时也相对缺乏对广告主所在行业的了解, 缺乏营销实践的经验和相应专业素养, 满足不了广告主在制定整体营销策划方面的需求, 只能提供传统的服务内容, 如创意、制作、策划、媒介计划和购买等, 所以这种广告公司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总之, 北方广告公司正在经历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

但是无论面临什么困惑,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规模化及专业化是广告公司转型过程中所务必要抵达的生存坐标。由此而引发了两个趋势:一方面, 广告公司适应广告主与广告媒介的变化, 开始国内与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全方位资源整合。中小广告公司面对强势的广告集团也发起新的合资, 从自身需要出发, 主动考察和接触合资对象。另一方面, 随着广告业务的分流, 中小规模的专业广告公司群落寻求以某一专业服务见长, 或者被广告集团收购, 寄生于其中, 或者成为广告集团的合作伙伴共同服务广告主。

推动广告资源整合的动力正是为广告主提供专业服务这样一个基本理念。为了满足广告主需求, 媒体应该纷纷树立客户服务导向, 坚持走媒体营销之路, 从单一的产品推销, 到为客户量身订做, 推出客户需要的广告时间和广告形式, 媒体的专业服务之路可圈可点。无论是从广告主需求还是媒体自身经营角度, 媒体服务创新都是广告市场中颇为重要的一项发展战略。2010年以来这一动向尤为明显:媒体的服务应当超出刊播的范围, 为广告主的市场开拓提供附加服务。除了投放指导、策略咨询等与媒体发布密切相关的服务, 某些媒体还应利于自己熟悉当地市场和当地政府的独特优势提供营销策划与市场调查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 当今商业摄影的市场背景是影像时代的“大摄影”, 即在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高度发展条件下超越原有传统摄影意义上的摄影, 这个“大摄影”的概念将有助于商业摄影者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在新的市场背景条件下学会在行业门类的“串汇”或“交集”中确立正确的方法论, 使商业摄影在地域上的差距逐渐缩短, 平衡发展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原始文化》爱德华-泰勒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广告创意法则与心理效果解码》雷雯雯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年5月版

[3]《近代中国商业摄影的发展》英国科大卫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4]《Creative and Strategy》 (美) A-杰罗姆-朱勒、邦尼-L-德鲁安尼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广告设计》李巍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篇4:摄影的发展

摄影术的发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一大进步,因为它一出现就被深深地烙上了平民化的烙印。虽然摄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有钱人的玩物,在风云变幻的广阔天地里找到它的地位和作用,它迎合了当代文明进步的主流方向。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1839年摄影术出现到现在,从来就是人类现代历史中几个最主要的工具之一。除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这几个机械化的工具之外,还包括19世纪的电力、电子通讯技术和上个世纪末的数码技术。在跨越这些平台之上,不管使用模拟的还是数字的技术等等,人类发展到今天,摄影发挥了太大的作用。包括它对空间科学和微观世界认识的贡献,以及你我他每个人身份的确认问题都离不开摄影。所以,摄影出现之后,整个的人类文明极快地加速。

摄影是一瞬决定了永久。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在于它的瞬间。照片背后的故事,瞬间以后的思考。摄影有两个选择,一是艺术性,一是纪实性。或许有些照片感到一丝的愉悦,而有的感到有着一份沉重。摄影也许有着它的多样性,就如文学中有着优美柔软的一面外,也有着饱含着力量和血泪的一面。摄影是真实映像瞬间的定格,它的这个特性就注定和其它的艺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与人物摄影、景物摄影相对,以无生命(此无生命为相对概念,比如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虾、已摘掉的瓜果等)、人为可自由移动或组合的物体为表现对象的摄影。多以工业或手工制成品、自然存在的无生命物体等为拍摄题材。在真实反映被摄体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创意构思,并结合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摄影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将拍摄对象表现成具有艺术美感的摄影作品。这就叫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在选材方面有广阔的天地,在择好素材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处理这些对象,因为被摄物体是无生命的,可以任凭摆布,多角度移动以达到创作意图。静物摄影具有两大优点:首先,它是进一步体会艺术视觉的深化过程。当一些很平常的物体被拍成引人入胜的照片时,实际上也就是深入学习观察这些物体的过程。其次,拍摄静物能获得更多的实际摄影知识。对摄影者来说,静物摄影的难处在于它的画面构成具有独到之处。当布置好被摄物体之后,必须选择拍摄角度,在用光方面发挥创造性,进而把从静物摄影中学习到的实际摄影知识、基础原理应用到日常摄影中去。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与一般的人物摄影不同:人像摄影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虽然有些人像摄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节,但它仍以表现被照者的相貌为主,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像摄影作品只交待被摄者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的情节。而人物摄影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它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而不在于以鲜明的形象去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这二者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具体描绘人物的相貌。不管是单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现场中抓拍的还是在照相室里摆拍的,不管是否带有情节,只要是以表现被摄者具体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为主的照片,都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那些主要表现人物的活动与情节,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题,被摄者的相貌并不很突出的摄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当然,从广义上来说,人像摄影拍的是人,它也属于人物摄影。 人像摄影以刻画和描绘被摄者的外貌与神态为自己的表现任务,应使人物相貌鲜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和户外人像三大类。人像摄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备”。

记录摄影

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因此,从广义上说,摄影就是记录。

艺术摄影

随着的发展,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例如:我们去照张像作身份证或留个纪念,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可是,郑景康先生给齐白石先生拍的人像,50年过去了,至今仍是世界20幅最优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别完全在于艺术性的高低。艺术摄影拍出来的效果更唯美,因为这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找准拍摄的时间、地点和角度。

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涵一直是人像摄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19世纪后半叶,英国摄影家雷兰达拍摄出了曾被预言为“摄影新时代来临了”的作品-----《人生的两条路》,在摄影还被轻视的当时,这幅作品以其劝勉性的主题和油画式的构图,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极高评价。可以这样说,雷兰达对推进摄影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从此,画意摄影也逐渐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商业摄影

商业摄影,顾名思义是指作为商业用途而开展的摄影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商业摄影,广义上就是未发布商品或者撰写故事等进行的摄影类型,这种类型在时下的摄影活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这类摄影是为商业利益而存在的,要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拍摄,比较拘束。

水墨摄影

和传统的水墨画一样,现市面上出现的水墨摄影作品,按题材,可以分为风景、花鸟和意境,对应国画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按手法和意境,可以分为抽象和具象,对应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水墨风格的摄影照片虽然免不了使用Photoshop等软件的后期加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摄影作品要尽量少的修改原照片,它考验的更多的是摄影师的构图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一张全息摄影图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现全部景物。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

二、摄影器材的发展

100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为寻求一种新的感光材料和更为方便实用的摄影方法而苦苦追求,以取代复杂、陈旧、落后的传统摄影方式。因此摄影的器材也是在不断地发展。1839年8月19日,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具有商业价值的可携式木箱照相机,直到今天照相机已经有了176年历史,此后进入1980年代数码相机开始出现,伴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迅速普及,数字时代已经来临,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冲击,应运而生的数码相机,开拓了数字影像丰富的世界。到了2000年以后,夏普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手机摄影在之后15年的发展中不断成熟,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逐步取代传统的数码相机成为了人们日常拍摄的主流设备。然而在摄影领域当中,运动摄影是传统数码相机、单反相机和智能手机无法很好驾驭的领域,于是GoPro在2006年发布了第一款数码运动相机HERO,随后运动相机这个垂直市场开始蓬勃发展,摄影进入一个更多元化的世界。

篇5:商业摄影发展史

武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商业发展

武汉文化旅游项目建成2011年国庆,沙湖畔的万达中央文化区一期楚河汉街开街,迎来了逾200万名游客的光顾,成为全国假期人流排名前三的热点区域。投资达500亿元的武汉中央文化区,是目前万达集团在全国投资额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武汉第一个主打以文化为基础,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为一体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

武汉汉街介绍

“汉街的确给武汉市民带来了惊喜。首先“楚河汉街”名字起的好,有文化底蕴;屈原、昭君、知音等五个文化广场也充满楚文化特色。不仅如此,汉街还为武汉市民带来了国际时尚消费文化,给大武汉商业氛围的营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改变了武汉的商业格局。”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学平表示。

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是目前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例如北京的798、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莫干山路;成都的宽窄巷子、锦里等等。武汉从2007年开始就可以改造汉阳造、昙华林,希望借此朝文化产业的方向发展,也许是武汉文化气氛的淡薄,也许是开发理念、运营模式方面的不成熟,又或许是政府政策支持的缺乏,武汉的文化创意产业街也一直未形成气候。

2011年,武汉中央文化区的出现又开始重拾武汉商业地产的文化之梦。无论是已建成的汉街上的省内最大书店、各大画廊及琴行,以及规划中中央文化区东端的汉秀剧场及西端的世界唯一市内电影文化公园,中北路商圈已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实验之地。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不过目前看来,主打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央文化区发展之路任道而重远。“一个新的商圈形成,至少需要5至6年的时间,长的可达10多年,一般来说,商业地产初期都不会很热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中央文化区处于武汉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新城区域,但该商圈目前尚未成熟。

此外,结合武汉市政府的发展规划,可以预见的是,传统的武昌滨江商务区将进一步发展为集商务办公、高端住宅以及商场、酒店一体的高端商务区;而中南中北商圈将主力发展总部经济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光谷商圈则侧重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以及金融外包业务的发展。

篇6: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状况

目前,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电子银行在对银行的服务支撑、业务分流与改善结构的方面起着决定作用。通过电子银行,拓宽了银行传统业务与客户的接触面,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高速公路”,让客户以最简便的方式,能7×24小时在线安全办理银行业务;

通过电子银行将银行从“加网点,加人”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转变成高科技与高效益的发展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银行日常营运成本,使人工柜面能更多地服务于高端客户,从事理财等高附加值服务;电子银行的分流能力、创新能力、新兴市场渗透能力、客户体验持续改善能力,将大大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拓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来源与负债渠道,降低经营成本。电子银行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成为银行整体服务经营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电子银行的贡献率现在一般都在50%以上。目前,如果一家银行现在其柜面业务占比还是50%以上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当中将很难立足。因此,电子银行的出现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更是一场经营理念的深刻革命。

以工商银行大庆分行为例,该行电子银行现有企业网银客户3700户,个人网银客户15万户,电话银行客户9万户,手机银行客户3万户,20xx年预计新增企业网银客户450户,个人网银客户4.5万户,手机银行客户1.7万户。

尽管工商银行大庆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规模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但整体结构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柜面业务的分流效果和客户的整体活跃程度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对全行转型与发展的价值贡献仍有待深度挖掘和提升。从电子银行的业务结构来看,20xx年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占电子银行业务总量的比例只有42%,说明能够真正分流柜面压力、创造价值的交易类业务还需要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0xx年以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因此,大型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尽快促进自身转型发展。但是,电子银行业务的对大型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在有关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和难以进行界定。我国目前尚未能够专门就电子银行业务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如数字签名法等。

法律法规上的真空,很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并且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解决。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外,各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由于对网上银行的认识时间也不长,相关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及监管措施也存在严重滞后情况,其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加强。

(二)社会认知度和目标客户群不广。近年来电子银行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在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认识深度和广度还明显不足,客户群体较为狭窄。如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中;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机构客户和公司客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城市由于优质客户少、行业结算量小,普遍发展缓慢。目前大量占用银行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低端客户仍不能或不愿接受电子银行业务,导致此项业务的强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三)信用体系存在瓶颈制约。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是阻碍电子银行发展的关键。以目前网络上盛行的B2C业务来说,无法像现实社会中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进行交易,主要采用先预付款后收货或货到付款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缺陷,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一是对于先预付款后收货方式,买方有理由担心付款以后无法收到产品或者收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二是对于货到付款方式,卖方有理由担心发货以后有可能对方以某种不合理的理由拒收,或者接受货物以后拒绝付款或只部分付款从而造成财产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三是货物及款项两清以后后续服务和维护也容易产生双方的纠纷。

(四)安全防范问题。电子银行业务涉及诸多用户的银行存款,如果安全性出了问题,电子银行的声誉将受到很大影响,并会导致客户流失,如果损失面过大,还会造成社会问题。所以安全性保障是电子银行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虽然电子银行已经采取了最新的安全加密防范措施,但是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直接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从目前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业务的.几起案例看,如何不断的提高电子银行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手段,已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策建议

电子银行以其业务功能丰富、快捷、先进、安全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对客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以其低成本、高效率而广受业内重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银行已经不再只是锦上添花之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大计。

因此,监管部门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增强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竞争也愈加激烈,但是必须在有序中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

要确保规范和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作保证。使其有关交易行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寻。除国家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必须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相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对现有各类产品从客户信息资源、内部管理系统、技术处理平台和服务功能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渠道带动产品与服务创新。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渠,是与现有的柜台服务相对应的,因此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可以获取的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依赖于银行后台的业务系统,依赖于银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以及专门为电子银行开发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但是这并不代表电子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照搬相应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在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渠道的特色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注重创新的能力和协作的精神,实现很多银行柜面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通过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通知业务,一旦客户账户余额变动即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形式等提示客户。

(三)开展业务流程综合改造和优化工作。电子银行作为一项与各专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覆盖各类客户的综合性业务,注重对跨部门、跨专业、跨系统、跨机构业务流程的梳理与整合,加快突破电子银行柜面业务办理的流程瓶颈,减少内部的冗余环节,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加强电子银行注册与银行卡和信用卡开卡流程的整合,实现一站式服务;优化柜面主机交易,加强不同交易之间的客户信息联动,取消冗余授权,减少客户密码输入次数和授权次数。在企业柜面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要实现企业证书制作、传递和发放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进一步简化企业客户的注册流程,强化风险控制。

(四)防范技术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由于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广域性,在提供给客户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使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面对原来便存在的信用风险、客户的道德风险及自身员工的内部风险,还要面对其新增的独特技术风险。从技术层面考虑,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备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再复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都需要通过人进行操作和开发,而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是否过硬,是保证电子银行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技术过硬,通过他们编制的业务程序、他们搭建的业务环境质量才高,抗风险能力才强;二是提高设备质量。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对技术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相应的设备质量要尽量达到安全运行标准。特别是当前要改善支行一级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环境和机房建设差的状况,最大限度地经得住窃密和骇客攻击的考验;

篇7: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策略

一、引言

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xx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xx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态,高净值人群将达到59万人左右,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约18万亿元。但目前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目标、资产配置和服务需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外资银行不断强势入驻,品牌效应不断加强,而我国私人银行由于现行的品种、投资方式单一,将逐步丧失本土优势。面对强敌,我国商业银行应认准形势,剖析自身,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土私人银行发展道理。

二、对策

(一)转变观念,从“收益驱动”到“收益、成长双驱动”

以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主要靠收益驱动,追求收益最大化。但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发现外资银行除了注重收益驱动,还注重成长驱动。成长驱动指私人银行不仅关注银行理财和投资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实际收益,而且通过提供间接的`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成长”。从“收益驱动”转变为“收益、成长双驱动”,那么私人银行在确保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既可以为客户提供诸如宏观、行业等方面的数据以及专家分析报告,为客户的经营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又可以通过信贷支持,帮助客户融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促进企业成长。

(二)完善私人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

私人银行客户分布广泛,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层次要求很高,业务独立性较强。因此构建一种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迫在眉睫。私人银行部门作为零售银行总部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全面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绩效。分行成立相应的私人银行中心,私人银行中心与分行其他业务相互独立,直接向总行私人银行事业部汇报工作。总行应在营销和业务上赋予分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力,以便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效率。

各分行私人银行中心配备由客户经理、投资管理团队、专家支持团队、研究团队等组成的专家队伍,采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即由一名客户经理和若干专家为一个客户服务。各团队专家隶属于各专家团队,当有客户需要提供服务时,客户经理可以从专家各团队中寻找若干专家,形成项目小组为客户提供全程私人服务。若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客户经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相应调整项目组成员。各团队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段为不同的客户经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开展差异化营销

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所以私人银行有必要对客户进行进一步细分。

(1)民营经济经营者,包括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高净值人士的主力军,他们大部分是第一代财富创造者,未来三年增长潜力最大。但是这一客户群的需求差异较大。

(2)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事务繁忙,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机敏的金融头脑;但私人时间较少,对银行及其产品较为严谨,不大喜欢冒险。

(3)专业投资者。学历高、收入高,通常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坚持不懈地跟踪市场动向,并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依赖私人银行的意见,但会重视其提供的市场信息。

私人银行细分客户类型后,应制定有针对性地营销方案。

民营经济经营者在产品组合上应以稳健增长型产品为主,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自主型,由自己管理资产,所以私人银行应定期向客户提供各类金融产品盈利状况,为客户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精力有限,他们依靠私人银行跟进市场,并需要银行提供优质的投资建议或财务规划。一些则采用全权委托的方式,请私人银行代管他们的资产。

专业投资者由于自身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并不需要复杂的投资产品,但需要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参与型,依靠良好的投资建议,需要客户经理主动识别好的投资机会。

私人银行不仅需要强调“量身定制”和激发客户参与积极性,而且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私人银行顾问与专家团队,构建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开展差异化营销,才能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招商银行搭建境外私人管理平台[OL]。http://www。caijing。com。cn/20xx—04—20/110697592。html。

[2]郑芳。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中资私人银行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3。

[3]于洋。理想的私人银行模式应该独立于商业银行之外[J]。银行家,20xx(7)。

篇8:河北省近代商业发展史浅析

1.1 河北省商业的出现

“冀”是我国河北省的简称也是古称, 因此我们将从事商业活动的河北人统称为冀商。在我国冀商出现很早, 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商品”和“商业”, 就是从远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 居住在漳河流域 (今河北省境内) 的频繁进行货物交易的商族人的“商”字所衍生出来的。冀商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商帮之一, 他们在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并书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在战国时期经商氛围最为浓厚的赵国和清末民初的商务活动活跃的“冀州帮”、“张库帮”、“高阳帮”, 就是其中的典范。

1.2 古代河北省商业发展的历史

古代的河北就是商业发达的地区。早在战乱不断的秦汉时期, 冀商就通过为各路诸侯提供发动战争所需的马匹而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 中山的张世平和苏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到了东魏、北齐时期河北的商业发展就更为繁荣, 许多冀商更是结交豪门贵族, 商业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不少冀商还步入了仕途。在我国历史上经济和政治最为鼎盛时期的隋唐, 河北的富商大贾更是比比皆是, 世代行商的家族企业已经开始初见端倪。到了明代冀商无论是在商品的经营种类上还是商业的活动范围上都不断的扩展和扩大, 贩卖的商品囊括了众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 活动的范围也从北到南涵盖了我国的广阔领域, 冀商在数量和实力上都不断的得到增强, 在我国的古代商业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2 近代河北省商业发展的脉落与特点

2.1 近代冀商发展脉落

近代的冀商更是传承了古代河北商人的衣钵, 在众多的中国商帮中, 冀商是较早出现的商帮之一。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年间, 随着当时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和顺应整个时代的发展潮流, 在当时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倡创办实业的背景下, 冀商更是超越以往历史任何年代, 更为积极活跃的出现在我国商业的每一个领域。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冀商的足迹, 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聪明的智慧以及漫长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商业运作之道, 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 也为我国民族商业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当时的冀商组成了“老呔帮”、“河北帮”、“冀州帮”、“张库帮”、“武安帮”、“高阳帮”和“天津帮”等在全国知名和有代表性的商帮, 涌现出了众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家和创造了众多的诸如“东来顺”、“全聚德”等中华餐饮老字号企业, 同时冀商几乎垄断了全国的药业和皮毛业, 冀商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在中国近代商业史里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2.2 冀商发展史中的代表

在河北近代史上涌现出来的传奇商人、商帮和中华老字号数不胜数, 为中国的近代商业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比较著名有代表性的有:

2.2.1 以乐亭人为主的冀东“老呔帮”

乐亭人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 到了近代更是他们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他们经营依托于东北并向华北和全国辐射, 从商人数超过十万, 开办的商铺和工厂过千家, 可以说是清末民初时期东北民族经济的顶梁柱。

2.2.2 安国药商

安国药商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近代中国的中医药史, 安国古时称为祁州, 早在宋代安国人就已经开始了药业的经营, 到了清代更是成为了北方最大的药材集散地, 在清末民初的鼎盛时期各种药材经销商达到近五千家, 药材成交金额更是超过二千万, 著名药店同仁堂的用药几乎都来自于此。

2.2.3 闻名遐迩的中华老字号

冀商在近代中国创造出了众多的老字号企业, 它们当中的很多由于独具特色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其品牌至今仍然让大家耳熟能详并享誉海内外。尤其是餐饮行业:如河北沧县丁德山创建的“东来顺”、冀州杨寿山创建的“全聚德”、天津“三绝”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的创始人高贵友、刘万春、范桂林也均是河北人。其它行业的老字号品牌如“金鸡鞋油”、“马应龙眼药”也都是冀商创建和发明的。

2.3 冀商发展史的特点

2.3.1 注重产品质量, 追求诚信经营

商品的品质是商业经营的基础。无论你有多么强的营销手段和能力, 劣质的产品最终都无法令消费者去接受和购买, 众多的冀商在商业经营的过程中都牢牢的把握了这一要素, 他们不断去努力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 其高品质和高质量的产品始终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和追捧。同时他们更追求经营中的诚信, 因为商业的竞争其实也是商家信誉程度的竞争, 社会道德和商业道德的缺失都不能使一个企业和商业团体长久的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冀商同我国其它一些久负盛名和成功的商家一样 (晋商、徽商等) , 始终把诚信放在经营的首要位置, 诚信是冀商在商业经营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基石。

2.3.2 把握商机、特色经营

常言说的好, “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早和准确的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是赢得商业竞争的关键, 众多冀商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都十分善于观察和洞悉所处时代的市场供求形式, 并且能果断出手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经营中获取优势地位。特色经营是冀商的又一大特点, 如何让消费者在众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选购自己的产品, 是摆在众多商家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冀商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他们不断通过差异化经营和推出有特色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让自己的商品始终能够顺畅的销售, 从而源源不断的获取经济上的收益, 冀商的发展才能够一代一代的良性循环下去。

2.3.3 多方筹措资金、拓展融资渠道

商家要想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经营, 仅仅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资金的引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我国的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上, 资金短缺问题始终困扰着众多的工商业从业者。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企业的发展就会遇到瓶颈和制约, 就无法做大做强成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百年企业。不同时期的众多的成功冀商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 千方百计的从多方面来拓展他们的融资渠道, 他们十分善于充分的去利用外部的资金来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冀商能够产生和创造出这么多的百年老店和知名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2.3.4 讲求服务质量, 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现代商业的营销理念讲求的是商家要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 还要为消费者提供热情、细致和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让他们既享受到了企业产品的高品质使用价值, 同时还在情感上满足他们的不同诉求, 从而让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产品和品牌产生忠诚度和满意度, 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选择购买自己的产品。冀商很早就认识到了这点, 例如“东来顺”和“全聚德”等百年老店, 在经营的过程中始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温馨、家庭的聚餐氛围, 通过良好周到的服务让消费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消费者当然也乐意选择他们的商品和接受他们的服务, 这些店自然是顾客络绎不绝、生意红红火火, 高质量的服务是众多的冀商长盛不衰的秘笈之一。

2.3.5 最大限度地借助宣传的力量

虽然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但这只是企业和商家对产品的自信, 只有商品广告和宣传做好了, 才能让更多的人去更为广泛和全面的认识并了解企业和商家的商品。对于广告的使用虽然说在今天已经广为人知和被商家普遍采用, 但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以前却没有多少商家知道和使用, 而冀商是较早对广告重视并使用的, 甚至有些冀商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从事广告宣传的部门来从事产品的推广工作。这种做法在那一时期极大地提升了商家商品在大众心目中的知名度, 为商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巨大的经济收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通过宣传, 提升了品牌的形象, 从而加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信任度。赢得了自己的市场, 最终满足了市场及客户的需求。

2.3.6 妥善的处理劳资问题

企业能不能健康可持续性的得到发展, 融洽的劳资关系也十分关键。在旧社会很多的商家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解决资方和雇员的矛盾, 致使罢工、消极怠工和寻衅滋事的情况屡有发生, 从而导致了企业的没落或发展停滞不前。很多的冀商对劳资关系的处理有着一套他们独特的解决方法, 例如让雇员们持有一定的企业股份或者为他们提供能够令其满意的加薪晋升制度, 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劳资问题, 为企业的发展消除了不必要的障碍。

3 河北省商业发展史的启示

我们如果仔细审视冀商在中国商业史中的发展历程, 不难看出冀商之所以能够成功并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他们十分重视通过加大对教育上的投入来更广泛的培育出商业上的人才。近代的冀商大多都出生在贫困的家庭, 社会地位卑微, 读过书受过教育的少之又少, 为此他们在现实的生活和谋生的过程中饱尝苦果, 在通过勤奋的拼搏和艰苦的创业并最终事业取得发展以后, 他们都深感掌握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方是获取商业经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商道, 因此众多的成功冀商都拿出自己很大部分的商业收益投入到兴办社会教育上来, 以此来希望他们的后代在经过科学教育获取知识后, 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能够一帆风顺, 少走错路和弯路。其中乐亭县就是冀商捐资办学的一个范例:19世纪30年代初, 乐亭的商人们在城乡各地办起了164所中小学, 到解放前全县拥有了4720名大专生和76名留学生, 解放后这里更是诞生了9位中科院院士和20多位共和国的将军, 成功的商业人士更是数不胜数, 他们其中的大多都数是在冀商兴办的这些学校中接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 才最终迈向成功的。由此可见“文商并举、培育人才”是商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的模式。

4 结语

从上世纪初至今, 经过一百多年的流金岁月, 冀商为我国的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不仅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书写了华丽秀美的篇章, 而且他们所积累和传承的众多宝贵经验, 也依旧历久常新, 直到今天对我国的商业从业者来说仍然是一笔值得参考和借鉴的财富。我们只有将冀商的商道和精神发扬光大, 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富强。

参考文献

[1]余鑫炎.简明中国商业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新疆民族团结条列学习下一篇:寂静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