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论文

2024-06-15

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论文(精选8篇)

篇1: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论文

三、大学生择业观分析

(一)三大择业亮点

1.专长比专业更关键。“专业知识把握不牢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碰到的一个普遍问题。”现在企业选人不能只看专业,更主要的是要考察其能力,看有没有培养和开发的潜能,所学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的专长是否符合公司的需要。

2.就业比择业更重要。严重的就业形势不答应大学生追求一步到位,比较聪明实际的做法,还是先找个工作,再寻找机会分步到位。因为大学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这不表示你将终生在这个岗位上就业。

3.发展比高薪更要紧。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和收入的普遍提高,个人的发展空间和前途已成为求职者关注的焦点。

(二)六种落后的择业观

1.攀比心理。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

2.盲目求高心理。部分大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已。

3。不平衡心理。部分大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正确归因,反而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

4.自卑心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

四、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注重的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继续保持在大学时代学习的好习惯、好态度、好学风、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2.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爱好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定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3.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阅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篇2: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论文

就业,是每位学生走出学校学习生活,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我们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能力、培养的素质的综合性的检验,是我们人生中要走的关键的步履之一。

我们学校的教育教育相对于一般大学的教育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就业优势。职校学生在学校经过一定阶段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提高后,由学校招生安置部门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推荐安置在国内知名大型企业或事业单位上班,就是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就业机会,也就是说学校对每个学生提供的生存和发展的平台是相同的,机会是均等的。

听老师说我院由于与许多企业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就业渠道比较畅通,经常都有用人单位来校选拔人才,应聘机会比较多,但由于不少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勤奋,专业没学好,技能没掌握,应聘考试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懂。有些公司来我校招聘的待遇条件很不错,但选去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习后,有些不合格被淘汰了,有些自己辞职了。综合素质欠佳,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差,适应社会能力不强等弱点,给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带来推荐工作的很多困难,也给学生自己和家庭带来苦恼与忧虑。所以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学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做了大量工作,每个就业机会都来之不易,每个同学都应十分珍惜。

大量的实践证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利于我们顺利就业,并在今后工作中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和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为自己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没有正确的就业观作指导,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轮船,最终会东撞西撞,迷失航程,惨重的可能会葬身大海。

一、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呢?

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自己干什么工作比较适合。没有正确地估价自己,盲目去就业,就是错误的就业观。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呢?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求我们在就业之前,应该对以下几个相关问题,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1、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既是同学们对单位的各项条件的要求,如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劳动强度的选择,也是单位对同学们所具备的条件,如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道德品行、待人接物的态度、思想觉悟水平、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等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就业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在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就业单位提出的要求,要选择基本一致的单位。切不可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在学校里,同学们必须刻苦锻炼,培养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到推荐就业时,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号入座。

2、树立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切不可追求一步登天。人生就像走路一样,要从第一步开始,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标。任何单位对招聘的员工,总是让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在工作中考察他的品行、能力、素质,根据他的表现和工作需要,逐步安排晋升并提高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这个过程,既是单位对他的了解过程,又是毕业生表现自我的过程。有的同学不了解这个过程,他们刚到单位,就想着要拿高工资,又极不乐意在实际操作中去多吃苦,这是不现实的。试问有哪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会这么冒失地把高工资岗位交给一个他并不十分了解的,还没有表现出实际能力也没有对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员工呢?就业时如果执着于这样的单方面的追求,不肯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对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3、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切不可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同学们在学校中确实从事了某个专业的学习,想找一个专业十分对口的工作去发挥才能,这是可以理解的。学校在推荐安排就业时,也尽量按专业对口去安排。但是,实际需要与我们的专业所学的往往难以做到完全吻合,丝毫不差。毕竟我们还要服从单位的实际需要才行。所以,我们在就业时,只能要求大的方向上的专业对口。努力用我们在学校中培养起来的素质去适应工作需要,做出成绩。如果所要求从事的具体工作完全跟学校所学的知识要一致无二,量身定做,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极不现实的。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以理性心态对待就业形势,不怨天尤人,不怨众多竞争对手抢饭碗。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自身学会看待社会,看待别人,又如何从社会正确对待自己。只要不过分强调自我,调整好就业心态,你就必定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定位。退一步说,即使开始定位不准,你认为找到的并不是最理想的单位,然而,只要你能认识到首份工作只是人生事业的开端,是今后发展的起点,你就必然不会过分计较,不会后悔。2.用现实眼光选择单位。找到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理想的单位当然好,但这种单位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今天选定的单位明天也许又不满意。对某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单位,实际上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成功成才。而有些同学互相攀比,总怕自己的选择吃了亏,这山还望那山高,结果是更吃亏。相反,在强手如林的单位不一定有很多的锻炼机会。对于这样的选择,有同学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实际上,凤尾虽漂亮,但只不过是装饰的部分而已,而鸡头虽不扬名,然而它确确实实能带动自身成长壮大,成为一唱天下白的雄鸡。换句话说,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特点找准位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先立业后必成事,而且很可能成大业。

3.树立自主、自立、自强思想。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如何择业信心不足,甚至有依赖思想。这反映于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说了算。对于今后都是独生子女的毕业生来说,充分征求父母意见是应该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是正常的,我们表示理解。但应该看到,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求职愿望过分理想化,不切实际,干涉甚至控制了子女的选择,造成我们的毕业生择业思想模糊,挑三拣四,举棋不定,一些同学因此丧失了许多良好机会,造成到头来选择余地越来越小,这种做法也扼杀了一些毕业生的自主性,难怪有些同学懊悔地说:“进大学选专业完全听父母的已错了一次,毕业择业又服从父母意愿,真是错上加错。”对受过高等教育多年的毕业生来说,应在征求亲属意见的基础上,保留自己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

4.找到有发展前途,适合自己个性、能力发。其他方面的条件基本符合的单位就是理想单位,选择这样的就业就是好的就业。

择业是大多数毕业生踏入社会要走的第一步。怎样走好这第一步,选择一份既切合自身实际,又称心如意的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住择业“五忌”:

1忌仓促上阵 一定要有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充分准备。思想上要有自信心;物质上,必需的证件和资料要准备好,应聘被录取后的路费、生活费等要提前准备好。

2忌眼高手低 要客观估价自己的能力,把握机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过份强调专业对口,要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先蓝领,后白领。

3忌互相攀比 你的同学或同乡找的单位或待遇比你好一些,如果你有攀比的思想就放弃现在的机会,结果你会一事无成。

4忌轻信受骗 有的同学由于自身原因,对学校推荐就业的单位不满意,就到不正规的人才市场或职介所去求职,“病急乱投医”,往往受骗上当。5忌要价过高 如果你选中了中意的单位,工资待遇上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要有长远的眼光。

三、走好人生路,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

1、要珍惜就业机会,切忌草率放弃或轻易跳槽。

篇3: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 学生就业观念中的种种错误倾向

1. 传统观念未变。

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和完善, 学校被推向了市场, 但许多学生、家长难以适应这个变化, 总认为自己是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学生, 毕业后就应政府包揽统一安排工作。

2. 没有忧患的意识。

不少学生认为, 考进了职业高中, 就是为了混个文凭, 不用刻苦学习, 苦练本领, 至于工作则是学校、家长考虑的问题。

3. 怕苦怕累思想作怪。

许多学生认为, 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 目的就是吃碗轻松饭, 学校推荐工作时, 遇到上班路途稍远些的单位或稍辛苦些的工作就不愿参加应聘。

4. 心理价位太高, 名利思想作祟。

许多学生一味追求工作单位的名气要大, 工资要高。心理价位与自身实力差距太大, 也是时下职校生就业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 加强就业有关对策的宣传, 纠正学生和家长的错误认识

1.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对职业的根本看法, 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求职方面的具体体现。职业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人们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 形成不同的择业标准。崇尚金钱的人以收入高为标准, 崇高权力的人以能“升高晋职”为标准, 贪图安逸的人以轻松为标准等。通过宣传, 使家长树立起教育学生参加市场竞争, 自主择业的新观念。

2. 加大教育力度, 引导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1) 加强艰苦奋斗教育, 树立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在毕业生推荐工作中发现, 许多毕业生总是盯着有优美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的工作, 不愿做艰苦的工作, 只看到别人拿钱, 不看别人怎样赚钱, 将职业分成三、六、九等。为此, 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只有分工不同, 无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 行行可成才”的观念, 教育学生克服等待观念和依赖思想, 树立新时代艰苦创业的思想。 (2)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择业时都想找个理想职业, 但一些同学往往抱有过分挑剔和攀比的心理:怕苦怕累, 贪图享受;过高估计自己, 挑东拣西;与同学互相攀比。结果使自己陷入“高不成, 低不就”的困境。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教育他们对客观存在的职业与主观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既不能妄自菲薄, 丧失信心, 也不能忽视自身实际, 好高骛远。 (3)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教育学生认识到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趋势;追求一时的职业“热”, 看不到自身实际都是短见的表现。每个人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和选择职业, 并做好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

3. 教育学生校正心理定位, 增强就业的危机感。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机关的裁员, 下岗转岗人员越来越多, 职校毕业生就业也更加困难, 一个岗位干一辈子的时代更是一去不复返了。面对新的就业形势,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选择职业时, 要求不要过高, 先参加工作, 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逐步积累经验, 待自身能力提高了, 再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职业学校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提高学生就业推荐成功率, 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 是十分必要的。相对来说职业学校生源差, 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不少学生进了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 感觉到前途渺茫, 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 往往产生自卑感, 缺乏自信心。显然, 职校生带着这种心理很难正确面对即将选择和从事的职业。因此,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讲历史、讲传统、讲人才市场信息、讲中外企业家发家致富的典型等, 使学生心理处于顺畅、自信、振奋的状态, 有成才欲望和创业信念, 勇于独立思考, 敢于质疑求新, 克服自负、自卑、依赖等心理, 能面对现实, 正视自己。

经过历届就业实习学生的实践考证,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就业指导中的积极作用, 是学生就业成功的有力保障。在职业学校生源市场遭受普高冲击, 连年萎缩下滑的态势下, 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拓宽就业渠道, 无疑是职业学校渡过难关, 重塑形象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教育与劳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逐步发生变化。因此, 如何增强职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提高就业率, 对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篇4: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论文

【关键词】山区 中职学生 正确 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44-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东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升级为职业学院,而西部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专层次教育还占较大比例。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山区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令学校头痛。本文所说的山区中职学生是指在山区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前程,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山区中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山区中职学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由于各种原因,山区中职学生出现就业质量不高、就业不稳定、专业对口率低的现象,造成难就业。山区中职学生的就业为何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措施方面的因素。首先,近年来高校继续扩招,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而用人单位又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其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波及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受经济发展影响,不少企业都存在经营压力,用工需求不断下降,部分企业甚至裁员。再次,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轻视技术劳动,技术型人才的价值不能从工资和晋升通道上体现出来。最后,部分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在用工上没有文凭与技术上的要求,初中及以下学历劳动者大量占据工作岗位,给中职学生就业造成很大困难。

(二)学校的因素。中职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人员,中职学生的最大资本就是专业特长。也就是说,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山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并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从而造成山区中职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一方面,由于山区中职学生来自闭塞的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造成了他们落后的就业思想。坐等分配在他们的心里仍根深蒂固。有些中职学生毕业后拒绝回到基层锻炼,导致就业成了中职学校的大难题。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知识结构单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生活阅历和知识面狭窄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生涯的规划。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学习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引导山区中职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措施

综合以上原因,山区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由社会、学校、自身等多因素造成的。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培养山区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国家完善和规范就业政策,为中职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实与支持。近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山区中职学校借助国家的政策谋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是近年来山区中职学校出现就业率下降、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中职学生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不高和工作不够稳定。这些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国家的就业政策还不够完善。对此,国家应完善和规范就业政策。首先,规范用人制度。任何用人单位不能接收未经过职业培训的人进入单位、企业工作。其次,放宽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政策,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降低中职学生的就业门槛,提高工资待遇,实行人性化管理。最后,为中职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完善就业的市场机制,优化就业环境。

(二)学校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帮助中职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山区中职学校发展基础较薄弱,设施较落后,师资配备不合理,就业体系不健全。兼之山区中职学生与社会接触少,缺乏工作经验,就业面狭窄等,造成中职学生就业十分困难。学校应把就业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认真地把学生就业作为独立的来安排,为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课。如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就业咨询、模拟招聘活动等,使中职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形势和就业政策,从而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尽快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使他们能在学校期间争分夺秒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据调查,很多山区中职学校只是在学生就业前用一两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不知所措,学生就业率不稳定。笔者曾经对中职一年级、二年级206名学生摸底,有53%以上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过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说明学校对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在调查是否有(下转第49页)(上接第44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想法时,有80%的学生有这想法,但也有20%的学生没有这种想法,他们不明白从就业到创业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需要资本的积累。因此,学校应加强这些学生的有效就业引导,使每个学生都有“时刻准备着”的就业心理,从而降低工作的不稳定性,提高中职学校的声誉,为山区中职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学生应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中职学生在整个就业的链条中,上有高校毕业生,下有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如果他们不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分析形势,就很容易落到无法就业的位置。笔者曾经对文秘班的女生进行问卷调查,90%以上的女生认为自己迷恋网吧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无聊等。这说明了现在的中职学生没有真正认识自我,自信心不足。因此,山区中职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必须对自我有深刻的认识,当一个人认识了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及自己的优缺点后,才能按照自己的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职业选择也一样。只有认识自我,才能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自己天生好动,比较粗心,就不能选择会计这一职业。有关专家认为,中职学生在选择就业之前,必须做好定位。如果定位太高,很难找到工作,定位太低,又不能很好地施展才能。如何定位?就是常说的五个W法,第一个:Who I am? 中间3个W:What will I do? Who can I do ? 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但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利于就业的职业心理。如依赖心理、自卑心理、勉强心理等。因此,中职学生必须克服这些心理,才能真正抛弃一些世俗的偏见,把握好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时间,积极主动地提高综合素质,在就业竞争面前树立自信心,充分展示自己,为自己的就业积累资本,使自己就业的道路越来越宽阔。

总之,帮助山区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解决他们就业难的问题,社会应为中职学生打造多渠道的就业环境,学校应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家长应帮助子女减少就业的压力,中职学生自身也应加强就业挫折心态的调整。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个人有效地结合,才能使山区中职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顺利地就业。

【参考文献】

[1]胡春光.试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

[2]许士海,颜新新.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2008(11)

[3]李胜格.中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1(12)

【作者简介】谢远英,女,壮族,广西昭平人,贺州市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中学一级教师。

篇5: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论文

转眼间已到大三的尽头,看着大四的毕业了,读研的读研,就业的就业,似乎这一切还离我们很远,可是这一切已经到来。择业是每个大学生所面对的人生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其知识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加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所形成的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中必会遇到诸多理想和现实不能一致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换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无论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成长与成熟,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和矛盾,这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类生存的本性就是社会生存,孤立的个人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样,脱离个人的社会亦不可想象。因此,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大学生在择业时,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2、愿望与现实的关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对人生态度、兴趣和成功的理想有充分的认识。兴趣可以弥补能力和知识的欠缺。因而,把兴趣和职业方向联系起来至关重要,千万不可因经济实惠的利益而抹杀自己的兴趣。对成功的理解是确定职业的重要砝码。“高薪水、高品位、高自由度、高个性化的工作”,这是传统的中庸的成功思想。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自我的满足和承认,才是成功的本质。

其次,要正确地对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自己最适合干的事。知识确定了专业背景,能力决定了职业素质,个性关系到发展前景,特长影响成功。尽管你对某一职业感兴趣,也拥有相应的知识,但如果你的个性和能力表明你不适合从事这项职业,固执地选择,只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3、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大学生想择业顺利,就得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并靠自己的才华和良好的素质去争得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要主动收集需求的信息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股份制的建立,行政机关机构的改革和精简及市场、效益等观念的作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选择更加注重质量、能力和素质,即发生由量向质的转化。具体表现在:(1)把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放在首位,而不是完全强调专业对口;(2)把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考察的重点;

(3)把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一定的公关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主动完善自己,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部分大学生对当代择业、就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观念上,认为上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地有了一份工作。因而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或等待学校推荐。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正确的。

4、竞争和风险的关系

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大学生应对择业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的就业观

①树立能上能下的就业思想。不要人为地认定某些职业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某些职业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打破这些职业框框,对于活跃大学生就业市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②树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全方位的就业思想。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视作基本的谋生手段,只要职业合适,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出一份光和热,行业、体制、区域都可以跨越。

③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要从一而终的职业。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

④树立创造性就业的思想。职业受市场经济左右,他不仅具有竞争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因为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顺应需求的各种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就业机遇增多。只要大学生留意观察,具有创造性,择业就业的渠道就会很广。

⑤树立竞争就业思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竞争上岗”的推广和实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大学生要树立就业竞争,上岗靠本事的思想,打破“等、靠、要”的消极的就业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饿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篇6: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论文

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讨论的焦点就是就业问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找工作后,我逐渐认识到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在“火烧眉毛,水淹颈”的时候才行动。进入大学之后,这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在认识形势、了解自己、刻苦学习、亲历社会等方面都应该下工夫。从当前形势来看,就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挑战也存在机遇。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讲,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很不稳定,这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欧债危机上。同时,全球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投资量的停滞会导致就业量增长的停滞。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高物价、高房价等问题,很可能导致企业员工工资的上升,这对用人单位来讲,就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房地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这些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当前的就业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而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打工;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导致的大量的下岗工人也面临着再就业;新毕业的大学生加上以往累积的未就业大学生也要进入就业行列。这样,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三股势力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进入市场,引起的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但是,就业应该跟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存在增长速度,那么就业就会显现出乐观的局面。从经济形势判断来讲,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对于就业大军来讲,是一个好现象。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对大学生是很有利的。

由中国就业研究所做的每季度的就业形势分析发现,从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机到现在,2008年、2009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就业形势很不好,但通过智联招聘的2900万份简历和200多万的企业调查数据看,从200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从2011年的就业形势分析来看,基本上劳动需求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总的判断,从客观数据来看,目前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

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个人认为,虽然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但也有有利的方面,我们大可不必太担心。但是我们自己必须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从各种渠道了解、分析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获得心仪的工作。在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认清当前经济形势,改变陈旧的就业观。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从长远来看,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着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必然会带动就业。但从短期来看,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变得缓慢,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这样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就会减弱,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改变。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由昔日的“天之骄子”转变为“平民百姓”,已不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我们的就业观念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上大学就一定能找到一份体面的高收入工作;在择业时,也不要只倾向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而不愿到基层乡镇、民营企业发展;更不要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而不愿主动出击。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所以中小企业、服务行业是一片很广阔的天地。更重要的是不要以为自己念了大学,就要求比大专生、中专生、高职生更高的待遇,对学历不要看得太重,它只能证明在教育上你所达到的程度,但是并不等同于你在工作上所完成 的任务、所做出的成绩,这是两个问题,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学历和实际工作联系到一起。其次、认识自己,做好定位。认识自己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1)自己的性格特点。自己是属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是否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做事是敏捷还是拖沓?是喜欢有挑战的工作还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现在,大多企业在招人时都非常强调一点:所招的人必须符合企业的文化理念。所以,在选择和规划自己今后职业之前,必须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情况以及判断力、能耐力、记忆力、创造力、理解力等水平。清晰的认识自己,是就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当然,对自己进行剖析有些困难,我们可以请求他人,如父母或咨询机构,来实实在在地摸清自己的性格。(2)自己的优缺点。作为一个即将就业的群体,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并把它们罗列出来,这样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我们就能扬长避短,努力地发挥我们的长处,而不去追求需要我们的弱点的工作。同时还要分析自己的特长,如交际能力如何、有没有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才能量力而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就业。

在进行了多方面的咨询,对自己了解清楚过后,我们就可以对自己定位,对未来做一个明确的规划。在行业、公司、岗位等方面有一个清楚的选择,对于自己毕业后、毕业5年后、毕业10年后的目标和计划,有一个详细的书面表达。

最后、多关注就业网站,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是毕业后就能分配到体面的工作,大学生是国家和企业认为的香饽饽。那样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各方面竞争都很激烈,优胜劣汰是我们的生存法则。大学生要很好的就业,就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从近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具有以下三种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①道德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②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③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那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即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善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欢迎。

除去这些,企业还注重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发展潜力。主要包括专业素养、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及优秀的个人品质等。

篇7: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极为关注并极力解决的民生问题,但就业归根结底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当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大学生唯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自身发展并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大学生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社会中,就业职位的层次分布是呈三角形的,从顶端向下,各职位层次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逐渐下降,数量逐渐增多。“供需矛盾”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分布与就业层次、薪酬水平等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GDP增长将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每年能够提供的新增职位数在600万—900万之间,而每年新增劳动力和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新增职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将向社会职位的“三角形”靠近底端的方向移动,大学毕业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已势在必行。

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

就业目标是为实现职业目标的一个准备,在现阶段,就业目标要实事求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制定一个适中的就业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面向基层就业,牢固树立基层服务意识

基层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基层还是一种意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性工作做起,都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态度。面向基层就业,是时代的召唤和国家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然的选择。

总结

总之,面对越来越难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只有学会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审时度势,脚踏实地,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又到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季,据报道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创历史之最。最近一则新闻读后让人挺心酸的。据报道,北京一名高校女生因毕业后就业不理想,选择了跳楼自尽。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当今大学生们如何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笔者认为关键是理清就业思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体表现为“一降、二升、三适应”。

一降,即降低就业期望值。在校期间都做了一个完美的“就业梦”,梦想自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一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才发现理想与现实是如此遥远。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降低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树立大众化就业观。理想就业不是非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国企才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岗位。从就业地而言,不一定非扎堆城市不可,也可以考虑乡镇甚至边远地区。从薪酬待遇而言,也不一定非要高薪不可,从低薪就业开始,先赚取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升,即提升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提升自己就职的能力。要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适岗准备;要注意培养求职技巧,求职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涉及到很多细节性问题,如言谈举止、交流沟通等,应在平时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在求职时不至于因“小”失“大”,错失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现在用人单位都希望录用一些对本单位有用之才,谁的综合能力强,谁能为用人单位带来财富和荣誉,谁就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时刻注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水平。

三适应,即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必须明白,就业严峻是相对的,机会永远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在校期间,就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社会,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在就业岗位尚未落实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各项竞聘准备;竞聘岗位时,要沉着冷静,从容面对;无论求职成败,都要自信乐观,要有越挫越勇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求,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

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们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去争取、拼搏、奋斗,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位置。

2谈谈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简要回答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

二、确立目标,规划未来。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前提下,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

五、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

六、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多方面的紧密配合与全面推进。

3当前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如何更有针对性的获得就业信息?

第一,通过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获得信息。第二,通过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获得信息。第三,通过社会各级人才市场获得信息。第四,通过新闻媒体获得信息。第五,通过社会关系网获得信息。第六,通过社会实践(或实习)过程获得信息。第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第八,通过各种类型的“人才交流会”、“供需见面会”获得信息。

4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哪些?

1.有到学校进行招聘的企业;

2.社会上有几家大的后期培训机构如北京联想的北软,也算是个中介

3网上提交简历,要慎重

4大城市会有大型的招聘会

5家中人帮助找工作

6考公务员或应聘村干部

7自己创业

5大学生自主就业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主要优惠政策有哪些?

一.政策条件 作为创业者首先要了解创业现况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谓“火焰与海水”。没有火焰般激情的创业是不可想象的,难免成为被市场经济大海吞没的“牺牲品”。而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仅靠热情创业也远远不够。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关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种机遇。从局部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是中国更快崛起的机会,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可能让我国产业发展比原来更快。既然全球的金融环境不好,国家肯定是要发展有潜力的、有核心能力的新产业,这种新方向的选择,有可能让大学生创业的新兴企业与传统产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给创业者带来了机会。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了解这些优惠政策,会让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创业的决心,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二.资金条件 进行有效的融资

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自有资金——一些大学生从低年级便开始打工,个别学生利用自己的专长可以积累一笔创业资金。

2.私人借款——大学生创业在征得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同意后,可以向他们借款进行创业。

3.合作经营——通过寻找合作者形成合伙人或股份合作,筹集创业资金。

4.银行贷款——目前国家鼓励自主创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业指导中心也有对创业贷款的担保政策,大学生创业可充分利用这些政策。

5.风险投资——这些年无数的科技、网络精英都通过风险投资开创了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将愈来愈多,覆盖面也将愈来愈广。

三.人际关系条件

人际关系条件对创业者来说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人际关系,对创业者顺利完成创业活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的人际关系条件主要是指创业者在自己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空间内,通过交往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对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有促进和影响的各种有利条件。人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其社会属性主要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个体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群体,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人发生联系。这样,创业者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这个网络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同时;作为创业者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和调动这些有利因素,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创业活动提供援助。

四.自身素质条件

创业者的自身素质条件决定了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性质和经营范围,也决定了创业者最终能否获得成功。创业者自身素质应包括其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当今社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如从事行业的技能和文化水平;其次是身体素质,创业的初期是艰难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很难做好每一件事。同样,非智力因素对创业者来说也很重要,如创业者的性格、人品和心理健康情况等等,都很重要,如创业者意志薄弱、或品质卑劣、心理不健康等,都很难成就大事。

首先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

1.积极主动——对于要创业的大学生,对人对事始终要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这种积极首先应表现在头脑上,既要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看法,又要积极提问,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其次是积极主动地行动,实现想法。

2.自信坚持——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成功》杂志上写文章说:“创业者若能抱着无比的信心,就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遇到困难时,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持前进。

3.自我激励——每个人都有各种情感,要创业就要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激励。对大学生创业者,还应进一步学会调整组织情绪,决不能以自我情绪影响或取代组织氛围。

其次应该具备充足的能力

1.学习能力——这是大学生创业者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它不仅指书本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对人和事的感知、领悟、转化、提高的能力。

2.规划能力——大学生创业者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就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制订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

3.行动能力——无论再好的思想、再完整的方案,都要执行才能看到结果,因此,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执行能力是最关键的能力之一。

4.感知能力——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商业感知能力,这必须通过大量的思考、分析和实践的积累。因此,大学生日常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了解财经、商业资讯,多分析研究商业案例。

再次了解相应的知识

1.专业知识——在确立目标后,围绕目标方向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积累和准备。

2.企业管理知识——除专业知识外,创业者还要掌握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如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等等,特别还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

3.创办企业的政策法规——现在本市对大学生创业有了诸多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应在充分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前提下,多利用政策的扶持,更好地走上创业之路。

自主创业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自主创业。

找准创业方向,跨越创业障碍,同漫漫取经路一样,创业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艰难困苦要克服,甚至有几只拦路虎在静候我们的到来。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盲目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通病。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创业是一场比尔.盖茨式的“运动”,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有了创意就能开公司,开了公司就会财源滚滚,而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其实,创业需要理智而不是冲动,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大学生创业除了要有好的技术、好的心态,千万不能视野狭窄、过于自负,而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大学生创业既要看到成功,也要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篇8: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树立,就业观

据悉, 2013年, 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 到2014年中国将有近727万毕业生走出大学, 走向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又将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样的数字不仅是对数千万待业人员的一次考验, 更是对社会就业压力的一次重要考验。对于大学生而言, 就业是一道艰难的坎,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和教育体制问题

1. 结构性矛盾, 供求错位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国家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 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 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二是人才结构失衡, 供求矛盾加大。目前,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求才难“同时并存。三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我国中东部地区广受毕业生欢迎, 而相对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西部地区或乡镇基层, 却鲜有人问津, 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

2. 选人用人, 缺少标准

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 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越是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 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而外企, 特别是500强企业, 更愿意选择大学生进企业, 从头培养。这种用人上的差异与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度关联。目前, 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 开始重视和建设企业的人才培训模式。

(二)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 不能有效地学以致用

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应届大学生就业后, 对知识的实际应用率还不足40%, 且一般需要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 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只要2-3个月。因此, 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实现良好就业的重要途径。

2. 就业准备不足, 缺少明确的就业目标

每年到了毕业时节, 学生们往往会变得十分恐慌, 虽然每天都有大量的毕业交流会、招聘会、企业宣讲会, 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他们不清楚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岗位, 不知道毕业后应该走向哪里, 只能随同学、随大流盲目地投简历、面试, 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有如“赶集”一般。与此同时, 面试成功的比例也非常低, 只有30%左右,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生准备不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学生在面试时没准备, 全凭运气, 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3. 就业理念有误区

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 指导其就业的理念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创业不如就业”;二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三是“宁要都市一张床, 不要基层、西部一套房”。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毕业时出现了能力危机, 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 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力度的加大, 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大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 已经是社会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观依然是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 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短期内, 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 当代大学生必须走出就业误区, 转变观念, 为自己找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 转变“天之骄子”的观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但不少大学生依然抱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随着中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各大高校毕业的学生数已经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中国对于大学生需求的缺口已经大大减少了, 大学生再也不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珍贵资源。当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工资不相上下, 当很多工作岗位日趋饱和, 大学生就必须改变“天之骄子”的观念, 这是树立正确就业观的第一步。事实上, 不同工作岗位只是社会分工不同, 并无高低贵贱之别, 因此大学生切记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选择工作。

(二) 不盲目追求高学历

一纸文凭的时代已经过去, 有些企业用人, 并不在乎求职者的学历有多高, 而是在乎能给企业直接带来多大效益。高学历并不等同于高就业因此, 现实中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 一入学就被预订, 刚毕业就被“疯抢”一空;而有些“211”或“985”的高校毕业生, 在求职过程中却出现屡试不中的现象, 就足以说明了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入学时就要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才能, 当能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就离精英的距离越来越近, 而真正的精英是不需为找不到工作而担心的。大学生要想把自己打造成内外兼修的精英, 就要转变那种一切向学历看齐, 要把学习的范围扩展到各个方面。

(三) 扩大自己的就业方向, 转变唯“大城市”论

现代的大学生就业的方向都是朝着东部沿海的大都市, 而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却无人问津。虽然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条件优越, 但大城市人才济济, 刚毕业的大学生, 即便是能找到某个岗位, 但在最初几年崭露头角的机会非常少。而一些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乡镇、西部地区则人才极其缺乏。大学生若自愿当村官到基层工作, 或者选择一些相对低端的岗位, 通过奋发努力, 不仅成才的周期缩短、机会更多一些, 而且在以后发展中将拥有更足的底气。二三线城市、乡镇基层或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发展平台, 大学生要勇于挑战自己, 磨练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 合理选择职位、岗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才就业的领域越来越广, 职位越来越多, 但即便如此, 公务员、事业单位仍然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 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得到所谓的“铁饭碗”, 很多人甚至对此抱有“考不上不罢休”的思想, 从而严重限制了自身的择业渠道。而不少中小企业实际上待遇并不差, 但却得不到广大毕业生的青睐。这种对优越职位的偏爱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如果大学生能够放开条件, 给自己多一些选择, 放弃一些传统的偏见, 就会改善自己的就业困境。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 就业已步入多元化的时代, 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 还是国企、民企, 只要能找到发挥自己能力、实现自己价值的岗位, 都是成才的表现。

(五) 职业规划要从学校开始做起

众所周知, 如今的高校门槛过低, 只要有经济实力的学生都可成为大学生, 而这些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素质过低, 根本不能满足产业界所需, 毕业后也是无业游民。更有些大学生以为迈入大学校门便万事大吉了, 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态度, 谈恋爱、吃喝玩乐, 浪费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更虚度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导致毕业后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所以, 当代大学生从步入大学校园那天起, 就要多一份危机感, 从大一开始就要好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 根据自己职业倾向, 结合时代特点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努力学习, 因为在这经济迅猛发展, 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当代社会, 没有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技术, 终究会被社会淘汰。

三、总结

当前很多人都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可以说,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偶然的, 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无论是大学教育培养的质量, 还是就业环境方面都还有待改进。但是追根究底, 就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以改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广大大学毕业生面对毕业就业的问题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要认真思考自己对于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断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才能, 苦练“内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大学时就制定好清晰的规划, 向西部和中小城市甚至是向农村寻找工作岗位。有道是行行出状元, 只要就业后能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 精于做事, 就一定会迎来人生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秦昊.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2 (03) .

[2]吕雷.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课外阅读, 2011 (05) .

[3]张艳.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2) .

[4]庞衍松, 金更欢.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1) .

[5]王树钰.浅析大学生就业现状[J].科技与企业, 2011 (12) .

[6]肖瑞阳, 郭欢欢, 史哲忠.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 2013 (17) .

上一篇:班主任十年总结下一篇:《我们爱科学》读书心得个人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