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2024-06-21

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精选9篇)

篇1: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浅谈企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谈到人才观,一百个企业有一百种管理人才、培养人才的理念和方式。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在经营管理和培养人才方面拥有独到的看法和经验。本文结合松下的七个用人观念,谈谈企业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首先,松下认为应该选用70分人才,因为那些最出色的人往往不能人尽其用,有时还会惹来抱怨,而且企业需要花更多的代价才能留住这些人才,反而70分的人才更容易为企业所用,更能发挥所长。结合企业的招聘工作来看,这就要求我们在招聘时,不选用过高水准的人,应该选能力和素质与招聘岗位匹配的人才。另外,定义优秀人才的标准并非仅仅是名校毕业、高学历,而是要看这个人是否具有潜力,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能否认同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常柴每年都要进行校园招聘,在选择时不妨考虑选择一些70分人才,这样的人通常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更高,更容易培养。

第二是松下认为人才不是“捡来的”,是需要培养的。现在有很多企业在用人上有个误区,认为与其花时间和财力去培养一个人才,不如用较高的薪酬吸引外部的成熟人才。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内部成长的或者是外部招聘所得的,企业都必须着力培养。前者的优势在于了解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认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方式,但是有可能墨守成规,因此培养的着重点在于知识水平、岗位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那么通过外部招聘获得的优秀人才,企业应该着重培养人才的忠诚以及对企业文化等的认同感。

第三是培养人才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说到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展开。因此,笔者认为企业首先必须具备明确的的战略目标,领导者根据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运营和有效管理,员工认同经营理念并且根据企业的战略确定自身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比如常柴近几年加大了对外合资合作的力度,通过与国外的企业合资合作提升自己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应地就需要培养更多懂技术、懂产品、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第四是训练人才重在启发独立。松下认为培养人才不应该培养只懂得服从的庸才,而是应该培养培养出具有独立完成工作、执行力强的人才。现实中,很多领导在向下属部署工作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指导下属如何去工作,甚至条条框框都规定死,不给下属独立操作的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出来的员工,通常依赖性强、工作方式机械而不灵活。笔者认为懂得用人的领导通常会将整体或部分思路传授给下属,由属下自主完成工作,并在下属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让下属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保持自己独有的特性。

第五是松下认为不景气时是培养人才的大好时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生产不足、销售停滞,大多数员工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这时,如果企业将重心放到人才的培养上,将平时因为生产经营繁忙而拖下的培训工作开展起来,正是为经济再次景气时,企业的迅速崛起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稳定军心,消除员工的恐慌,避免员工的非正常流失。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常柴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公司领导没有松懈对培训的坚持,仍然是按计划完成了全培训目标,这也为09年和10年生产经营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

第六是不可雇佣朋友。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说招聘的员工是经过熟人推荐、员工介绍等等,那在雇佣之初,就应该要让被招聘的人明白,进了企业就是企业的一员,就必须服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果违反企业的规定,企业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这样的情况在我国比较常见,人情关系总是充斥着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但我们应该坚持做到制度大于人情,奖惩分明,否则规章制度只能是形同虚设。

第七是不要挖墙脚。松下幸之助不认同主动挖别的公司的墙脚,是因为他认为从别的公

司挖过来的人,不一定优秀,有的不可信任。关于这点,不同的经营者就见仁见智了。21世纪的竞争力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力。优秀的人才总是众星捧月,被众多企业追捧。笔者认为,松下先生说的这点运用到当今社会,可以这么操作:首先是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然后对于通过猎头挖到的优秀人才,要着重培养其对企业战略和文化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松下的用人七招中也体现了日本企业用人的普遍特点,跟我国的用人情况不尽相同。但经营者可以深层次思考一下其中包含的用人哲理,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取其精华。常柴即将迎来建厂百年的辉煌时刻,人才是保证常柴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撑。希望到那时,我们能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常柴。

篇2: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 课 人:

教学目的:通过教育,使官兵弄清军营与成才的关系,成才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树立立志军营成才的科学态度,掌握成才的科学方法。

授课要点:

一、军营是培养人才的大学校;

二、本职岗位是人才成长的沃土;

三、立志成才要讲究科学方法。

授课内容:

同志们,在平时和大家的闲谈中,许多同志都表露出希望能在军营成才的渴望。在国家和军队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大家渴望能够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值得称道的.。然而,有的同志片面地认为,基层中队要么是摸爬滚打,要么是直线加方块,执勤站哨,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从事的工作难以成才。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帮助我们立足军营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军营是培养人才的大学校

军队这一特殊的集团,历来是造就人才的大学校。翻开历史长卷,凡 1 是进步的军队,历来具有很强的人才聚向效应,是民族精神精华的荟萃之地,也是人才辈出的广阔天地。在我国,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写出《孙子兵法》的军事奇才孙武,到横刀立马、驰骋沙场的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无一不是戎马征战中孕育锻造出来的一代英才,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强盛做出了杰出贡献。据统计,收录在《外国历史名人传》中的432人,有214人曾经从军征战,几乎占50%。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缔造和领导了人民解放军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一代雄才伟人;从我们这支队伍中走出来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模范,是全民族引以自豪的楷模;在军营中成长起来的神炮手赵章成、军械专家吴运铎、战士作家高玉宝等,成为各个时期优秀人才的代表。许多外国著名首脑人物,如前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法国的戴高乐、南斯拉夫的铁托、朝鲜的金日成等,军旅岁月都曾经给他们的一生以重大的影响。

众多的人才出自军队,这决不是偶然的。军队的地位、作用和军事生活的特点,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军队肩负的崇高使命,为军人奋发成才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真正的人才不是自私自利之徒、目光短浅之辈,必定胸襟开阔、目标远大,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军肩负的使命,关系着国家的尊严、荣誉、安全和利益,把军人立业、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伟大实践,又最能培养和激2 发军人“祖国利益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长期熏陶,使得军人志存高远,成为推动他们立志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即使到一时还不熟悉的领域和环境中工作,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也能够自觉地在成才的道路上拼搏进取,最终干出成绩来。

“庭院里跑不了千里马,温室中栽不出万年松”。军旅生活的艰难困苦,磨练了军人成才所需要的甘于吃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无数事实证明,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中所获得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那些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所创造出来的。军事活动是充满危险和艰辛的劳作。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要想赢得战争胜利,必须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即使在和平时期,艰苦的生活环境,紧张的教育训练,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每时每刻对军人都是一种考验。正是这样特殊的军旅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磨练着军人的勇敢顽强、刚毅坚韧、乐观向上的意志品格和创新进取意识。有了这样的意志品格,在成才路上才能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挫折所屈服,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进取精神,在顽强的拼搏中实现自己成才的夙愿。

军队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训练和紧张有序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军人的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军队的组织结构规范统一、合理精干,能够有效地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组织管理的高效化;军营中无论战术技术训练、合成训练、心理训练,还是日常生活管理,都有严密的分工和规范;整齐划

一、令行禁止、紧张有序,是部队生活最鲜明的特征。在这样的严密组织、严格纪律熔铸成的战斗集体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军人紧 3 张快速、雷厉风行、处事果断的战斗作风,而且有利于全面锻炼军人分析判断、组织指挥、管理协调等多种才能。纵观许多著名军事人才和一些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有所成就的复转军人的成长过程,正是由于经过这种军旅生活的特殊锻炼,使得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才能,从而进一步地走向成功。

二、本职岗位是人才成长的沃土

面对多彩的军营,一些同志渴望尽快成长,但又觉得在本职岗位上很难有所作为。他们在军用与民用、本职工作与军事训练等矛盾中分不清主次,理不清头绪,不是埋怨本职岗位不好,就是缺乏军事训练热情,使部队工作受损失,自己也难以成才,其实不然。俗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据新华社记者的调查,在出席全国自学成才经验交流会的106名代表中,其中立足本职成才的占90%以上。可见成才的通道就在人们的身旁。对于军人来说,立足本职成才更具特殊意义。一方面,军人必须爱军习武,准备打仗,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这是军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就从客观上给我们提出了立足本职成才的要求。另一方面,立足本职比较容易成功;立足本职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立足本职出成果快,容易产生兴趣,唤起工作热情,促使学习持之以恒;立足本职求师方便,利于解决自己弄不懂的问题;立足本职有利于做好本职工作,同担负的任务一致,能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减少工学矛盾,发挥和利用装备、器材、资料的效能,能够为你成才提供方便和条件。在我们的队伍中,许多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本职岗位上成才的:沈阳军区后勤某部4 战士小胡,当兵3年搞出5项发明,两项获国家专利,成为全军获国家专利年龄最小的士兵。他发明的减震钢轨减轻了火车的噪音;“方便香皂”不用皂盒,不怕水侵,利于野战携带;自动显示靶将使射击训练告别人工报靶的历史。某坦克团战士小王,立足坦克本职,苦钻军事技术,先后写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为首长、机关和部队讲授高科技知识讲座100多场,训练中摸索出了单人驾车行进间射击技术,填补了教材的空白,革新了坦克滑膛炮供弹机模拟训练器等器材,提高了手中武器装备的效能,被誉为“军中想大事的小兵”。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上等兵荣剑,刻苦钻研现代军事理论,先后有28篇论文在全国10多家报刊上发表。某部战士小张,立足步兵岗位,精益求精,苦练操枪本领,掌握了过硬的军事技术,多次打破军区和全军射击记录,成为“神枪手”,同时还带出了一百多名训练尖子,不仅自己3次荣立二等功,而且许多“学生”也登上了领奖台,他被破格提干,当上了连队的副指导员。

还有一些同志谈到,经济领域的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认为“从军自卑,习武无能”、“不上市场上操场难以成才”、“军队的人才回到社会上用不上”等。我想大家有这些想法是现实的,但也是非常片面的。实际上,军队许多兵种和岗位的专业,是军地通用、半通用的,只要做好本职工作,或者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稍加补充和深化,就能成为两用人才。有的文书成了美术设计师,有的炊事员成了高级厨师,在部队摸爬滚打的战士,成了公安战线的骨干,担任养猪种菜的战士,退伍后成了“养猪大王”、“菜博士”。事实证明,本职岗位是军人成才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应该坚持 5 “以军为主”的原则,克服好高鹭远和怨天尤人的情绪,热爱本职,做好本职,立足本职,走出一条成才的路来。

三、立志成才要讲究科学方法

立志成才,立足本职成才,还是站到了成才的门前,能否入门取宝,还要看有没有解决成才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我觉得基层干部、战士在成才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成才目标

成才需要自信,但仅有自信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同志在写文章或讲话时,常常引用这样一段话:“在很大程度上,你想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这段话的意思是鼓励人们要对自己自信,不要自暴自弃。但是,这句话同样也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没有条件,不讲限制,每个人想什么就成什么,想做什么就去干什么,那是绝对行不通的。自信心绝不是随心所欲,它要求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自信也不是空中楼阁,它要有丰富而坚实的基础。选择目标的正确与否是成才的重要环节,有的同志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不是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而是凭个人的兴趣;有的随大流,看见人家学什么,自己就学什么;还有的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今天学这个,明天又学那个,结果一个也没有学深学透学成。那么,怎样才能选择正确的成才目标呢?首先,要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硬去追求那些自己尚不具备条件所能达到的目标。比如,有的同志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连家信都写不好,但一起步就希冀当作家,给自己定下“一年上报纸、两年上杂志、三年出集子”的目标,整天琢磨着6 搞个短篇、中篇。像这样脱离自己实际情况的做法,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可能影响其工作,最终与成才的愿望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在确定成才目标时,实事求是的分析自己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现实基础,看看哪些是自己的优势、哪些是自己的劣势;哪些条件具备、哪些条件不具备;哪些可能实现、哪些不可能做到,力求把目标定得切合实际,而不能好高骛远。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地朝着成才目标努力。其次,要从部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工作、学习的环境所能提供的条件相吻合。既然我们讲立足军营成才,那么,在确定成才目标时,还必须从部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良好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情况一致起来。如果将来工作在步兵连队,却整天想着学开汽车;中队没有计算机,却非要在计算机的软硬件上搞出个名堂来,这种脱离客观实际的成才目标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寓于部队建设需要和所能提供的客观条件之中,在充分考虑到自己担任任务的特点、工作的环境、部队的要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确立成才目标。比如,你在中队负责种菜,就应该多学一些园艺方面的知识;你的本职工作是搞无线通信,就应多学习一些电子学方面的知识等。这样做,既有助于做好本职工作,又能够在成才的过程中进步的更快一些。

2.要合理利用时间

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有志者总是向往多占有一些劳作奋斗的时间。龚自珍曾剖百心思:“若是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屠格涅夫说,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去时间相比的了。马克思说,时间是能力要发展 7 的地盘。陶渊明曾大声疾呼:“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有的同志可能会讲:“我们也想学习,可训练、工作那么紧张,没有时间啊!”这话初听似乎有道理,可细想却不尽然。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毛泽东同志在日理万机之中,还挤出时间来看书、写作、钻研革命理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紧张的连队生活之余,千方百计地挤时间读书、学习,使他短暂的一生处处闪耀着光华。雷锋的“钉子精神”则给我们树立了充分利用时间的榜样。在我们的队伍中,有很多同志善于挤时间刻苦学习,但也有的同志不懂得“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他们一方面埋怨时间少,一方面又把大量时间花在没完没了的聊天、打扑克上。这样虚度青春,又何成才呢?我们正处于十八九岁的青春年华,要想自学成才,就要惜时如金,长计划,短安排,这样既可以督促启迪学习,又可以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益。革命前辈李大钊同志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今》。他在文章中说:“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是啊,时间不断把明天转化为今天,又把今天推到昨天,在时间序列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可以为人所用的只是今天。只有树立珍惜时光、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抓住今天,抓住现在,才能积少成多,丰富自己。否则,总是觉得不用着急,办事“慢一拍”。结果,如朱自清教授所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等我睁开眼8 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多么可惜呀!毛泽东同志在一首词中,写下了“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句子。立志成才,就不能安闲舒适地“慢慢来”,而应当争分夺秒,快马家鞭,努力向前。我们身处军营,生活是紧张的,但在“时间木板”上仍能找到“钉进钉子“的地方。只有认真地利用好现在,把握好这些点点滴滴的时间,才能有硕果累累的过去和令人羡慕的未来。

3.要勇于吃苦,锲而不舍

在成才的道路上,有些同志开始往往劲头很大,又是订计划,又是买书籍,但时间一长,热情逐渐下降。这里缺乏的就是吃苦的精神。自古英才多磨难。历史和当今的几乎所以成才者都是经受过重重困难和磨练的。有的家庭贫寒,如孙中山十五岁前穿不起鞋子,安徒生幼年以棺材当床;有的幼孤失去父母,如居里夫人、托尔斯泰是年幼丧母,范仲淹、夏衍是年幼丧父;有的所处环境恶劣,如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写了《物种起源》却被“权威”骂了祖宗,遭至围攻。当然,我们承认,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勤能补拙,勤奋和毅力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事实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军事家、艺术家,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通过勤学苦读,不耻下问,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而登上成功之巅的。作为一个有志在军营成才的革命军人,要想在军队有所建树,就要学会吃苦,锲而不舍。军营是艰苦的地方,军营中的各个岗位都是需要吃苦的。我们中队驾驶员开车需要吃苦,炊事员做饭也需要吃苦,卫生员、通信员、文书等八大员,他 9 们都要付出艰辛的劳苦,才能胜任本职,干好工作。可以说一个没有吃苦精神的人,在任何岗位上都将是一事无成的。因为,成功属于那些勇于吃苦、敢于拼搏的人,也只有具备了吃苦精神,才能不畏任何艰难困苦,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敢说:我不怕苦,我能胜任。我们要发扬拼搏精神,克服基础弱、时间紧、条件差、资料少等困难以及个人或家庭的种种挫折,锲而不舍,矢志不移。

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岁月的脚步匆匆而去。军旅有限,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愿每一位新战友都做学习的有心人,以勤奋为楫,驾起知识的航船,沿着滔滔的时间长河,开足马力,奋勇前进,早日成才。

思考讨论题

篇3: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必须要解决好权力观和地位观的问题;同时, 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还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与作风;最后, 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还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一、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 要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 当然, 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 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 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 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 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 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第三, 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 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 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 吃喝二字”, 因此贪图安逸, 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 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 “过把瘾就死”等。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 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 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 否则, 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第四, 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 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领导干部, 要经常想一想, “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如何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 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 其作用也更明显, 工作有失误, 可危害一片。因此, 作为领导干部, 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 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真正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

二、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必须解决好权力观和地位观的问题

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是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的关系。权力观是基础, 有什么样的权力观, 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和利益观。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就必须解决好权力观并进而解决好地位观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党员干部权力观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作了精辟的论述, 他说:“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必须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只有把这个问题真正搞明白了, 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必须认识到:第一, 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去夺取政权的, 革命胜利以后则要代表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第二,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 都是来自于人民的。第三, 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 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和安宁服务。一句话, 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 而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第四, 一代一代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 同时要始终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

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正确的权力观主要包括“四个必须认识到”:一是代表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二是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三是我们手中的权力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四是权力的行使必须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上述几点,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三、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与作风

以贪图享受、铺张浪费为特征的享乐主义, 是资产阶级利益观的典型表现, 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就必须同享乐主义作坚决的斗争, 就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坚决反对奢侈浪费的恶习。

艰苦奋斗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来的,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 我们党才一步步壮大起来, 最后取得了全国政权。中国革命胜利前夕,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清醒地认识到, 创业难, 守业更难。1949年3月,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主席高瞻远瞩地说:“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后的情况证明, 毛主席的这番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1951年便发生了刘青山、张子善案件。毛主席针对这个问题说:“治国就是治吏,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 贪污无度, 胡作非为, 而国家还没有什么办法治理他们, 那么天下一定会大乱, 老百姓一定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 共产党也会是这样。”今天, 我们重温毛主席的这些话, 仍旧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们党开始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又反复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他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 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 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 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 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这就告诉我们, 党员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权力, 社会环境复杂, 领导干部受到外界各种消极的东西的影响会日益增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不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就难免犯错误, 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在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上下一番功夫。一要加强思想修养, 防止享乐思想的滋生;二要注重防微杜渐, 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三要强化监督意识, 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四要发扬奉献精神, 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四、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势必要涉及到各种利益调整、利益分化、利益分配等诸多利益矛盾, 这些变革会影响到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的实现固然与自己的努力奋斗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要靠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因此, 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 这一点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领导干部手中执掌着各种权力, 在资源与利益分配中占据着有利地位, 属于强势群体, 如果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 就能形成一种放大效果, 影响和带动一片,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否则, 不仅有害于改革开放大业, 也有害于领导干部个人。

(二)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当前, 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 随着改革的深入, 一些改革措施的出台会直接触及人们的切身利益。比如,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问题, 特别是城市危旧房改造、拆迁、安置暴露出来的矛盾与问题;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失业救助等社会保障问题;下岗失业和再就业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农村中的村级财务、农民负担、农村干部作风、宅基地、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就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威信, 阻碍改革的进程。因此,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家的胸怀, 在维护人民群众长远的和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竭尽全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时解决不了的, 要向群众讲清楚。现在有的干部却目光短浅, 急功近利, 总想着在自己的任期内干出些出人头地的事, 甚至不惜劳民伤财地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实际上, 这些短期行为还是没有脱离个人利益的小圈子, 说明白些, 就是在为他自己树碑立传。为自己往上爬创造条件。人民群众对这种人是深恶痛绝的。

(三) 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党员干部必须具有全局观念, 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这是树立正确利益观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考虑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是必要的, 但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必须毫不犹豫地放弃局部利益而服从整体利益。

篇4: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存在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子女成才观和人才观仍存在陈旧的观念。

(一)“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成才观是教育的思想基础。

当前,许多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全面教育,片面理解教育的含义,把教育等同于智育,在“减负”呐喊声中忧心忡忡,担心一旦减负,孩子就会丧失上大学的机会,于是请家教、加小炉、学习上大搞满堂灌,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略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诚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家庭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更是对的,可是一些家长未能看到孩子的智能特点,不善据才选路,急功近利,不顾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一味重压,势必导致负面影响,出现高分低能的孩子,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理,造成适得其反的悲剧。据报载:厦门大学一女生,上大学前,一切生活都由母亲亲自安排,远离家门后,因恋家而半途辍学,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二)忽视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各个环节是阻碍正确成才观的病根。

现阶段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过渡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在身心发展方面处于充满矛盾的不稳定期,在身体发育、成熟等生理变化中,伴随着心理的变化,要求独立、自尊心、好胜心强,既显得懂事又表现得幼稚,易受好的影响,但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易染恶习,而且情感和意志都很外显,常常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如此孩子在成才过程中常会出现消极现象。家长若无正确的辨识观,就很难驾驭这群生机又淘气的青少年。

(三)家长溺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儿女是家长的命根子,是希望,由于现代家庭经济丰厚,使得家长对子女生活要求产生随意性,对子女奉似皇帝、宠如珍宝,孩子衣食无忧,图乐安享,小小年纪,挥金如土,不知钱财来之不易,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家长又刻意讲排场、比阔气,有的家庭年年为孩子举行生日庆礼,消费颇丰,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心态,更严重的是许多家长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自私、任性、骄纵、脆弱等不良心态缺乏应有的敏感,致使孩子在认识上把这些生活态度视为理所当然。

(四)家庭与学校沟通不足是孩子劣质成才的软环境。

有些家长对教师家访置之不理,甚至抵触,加上对孩子了解不透,甚至孩子犯错误时也无视公理,姑息迁就,把孩子的胡作非为归咎于学校教育不力,认为学校管教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孩子“不好”是学校的责任。由此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两种矛盾:一是要求孩子长大“成龙成凤”与要求孩子学些适合自己的技能,能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的观念的矛盾。二是鼓励孩子动手参加各种实际操作、学习各种实际技能与鼓励孩子考高分、考第一名观念的矛盾,这种相悖论表现了家长在新时期教育中依然存在封建性意识。

二、解决对策

(一)要正确指导家长认识和对待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是相信孩子,不要温室养花。别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行,事无巨细,一概包揽,应当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他充分的自信,让其经点风、晒点阳、受点苦。二是激励孩子,不要挫其锐气。未成熟的青少年身心是稚弱的,家长倘若对孩子弱小的行为横加指责,势必挫其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加以鼓励,增强其自信,就会更努力发奋,不断发展进步。三是磨炼孩子,不要断其恒心。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孩子做一些不太难的事,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且根据身心发展特点长期坚持让其在磨炼中增强自信心。

(二)要正确引导家长与教师的双向配合关注孩子成长。

如果家长不能理解教师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能配合教师教育运作,过高估量学生的成绩和心智,或者歪曲孩子的发展特点,一味追求升学作为成长的唯一标准,势必致使学生奋斗的固化和单纯,那么孩子的前途将是渺茫的,甚至迷失。因此,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把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成长的要求统一起来,充分认识“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要进一步帮助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应做到两个“坚持”、三个“加强”。坚持即一是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客服重智育、轻德育、美育的偏见;二是坚持物质满足和思想道德正确引导教育相结合的育儿观和成才观,克服片面重视长身体,忽视长知识、讲公理道德的错误。加强即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集体教育培养孩子协作精神和群体意识;二是加强基础道德教育。要对孩子加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孩子学会关心、交往、自理、自主,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融洽邻里关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以礼相待,以诚相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要引导家长重视言传身教,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篇5: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才能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才能充分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履行所担负的职责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权力既可造福人民,也可引发祸害。当前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对权力有着错误的看法,有的人把权力作为获利的工具,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奉行“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信条,最终走向~堕落;有的人“官本位”思想严重,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认为“权力是领导给的”,于是他们只对上司负责,不对人民负责,“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一切为了谋官、保官、升官;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专断独行,为所欲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有的人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失职渎职,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凡此种种,都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源自哪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的党章也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立党为公、掌权为民,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是党的领导干部应有的权力观。领导干部,只有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的义务,绝没有为个人捞好处的权利,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向党和人民讨价还价、谋取个人和少数人利益的筹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担负着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金融服务等重要职责,同时也拥有履行这些职责所必要的各种权力。人民银行基层支行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在上级行的领导下,要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在辖区内认真履行好基层央行的职责。基层央行行长身处执行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服务的第一线,树立正确权力观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各项金融方针、政策、措施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辖区经济金融能否平稳运行、健康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央行行长要正确看待和行使权力,把权力真正用于支持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和加强内部管理上,绝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二、正确用好基层央行行长权力,为履行基层央行职责服务

(一)正确处理干部使用和管理的关系,用好手中权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央行队伍。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好、懂业务、会管理的基层央行干部队伍是搞好基层央行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基层央行行长首先要用好人事调配权,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层干部是支行的中坚力量,在各项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好配强中层干部,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坚持杜绝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严格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人、用人,不凭个人好恶选人;要坚持因事设人,反对因人设事,防止人浮于事;要更新用人观念,不搞论资排辈,不搞迁就照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大胆把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坚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实行竞聘上岗,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一般员工的调配,也要实行双向选择,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其次,要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要加强干部的教育,促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健康成长。要加强干部管理,坚持用制度来管理人。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操作规程、行为规范等制度,使干部有规可循。对好人好事要敢于褒奖,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在全支行造就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基层央行行长在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的同时,要发挥好自身人格的示范作用,基层央行行长既是一个管理者,同时也应是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古人云:“正已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在抓好管理的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带头,做认真学习的模范、做恪尽职守、勤奋工作的模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模范、做道德建设的模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

(二)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用好手中权力,防范金融风险。县级支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基层机构,身处金融监管第一线。基层央行行长要紧紧围绕创建金融安全区这个目标,用好监管权。一是用好市场准入、退出和高管人员资格审查权。根据授权,严格按照“布局合理、竞争适度、经济效益、安全可靠”的原则,合理规划审批网点,对于布局不合理的网点坚决予以否决,做到“优生优育”。对于必须退出市场的机构要加强指导督促,确保平稳退出。要严把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关,对于违规突出、有不良表现的人员要坚决予以否决。建立高管人员任职期间动态考核和评价制度,完善高级管理人员谈话诫勉制度,,督促其更好地履行职责。二是用好业务监督权和违规违法事项查处权。要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辖区营造公平的金融竞争环境,防范因无序竞争造成的风险。三是用好金融风险、金融案件责任追究权。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大对违规违法经营行为责任人的处罚力度。通过与纪委、检察院等部门的合作,对金融案件一查到底,切实防范因~引发的金融风险。在行使金融监管权中,要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监管事项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碗水端平”,确保“廉洁敢管”。

同时,在监管过程中,要注意寓服务于监管,监管不是目的,维护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如永泰县由于历史原因,不良贷款占比高,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风险突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发挥基层央行的作用,对辖区金融机构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协调,保证全辖金融工作稳健运行。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法院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依法收贷力度,维护金融债权。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用好再贷款,壮大农信社的资金实力。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开展金融创新,提高竞争力。

(三)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加大信贷投入的关系,用好手中权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是要用好窗口指导权。结合当地实际适时制定出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及时监测反馈货币政策在辖区的实施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完善信贷投放的激励机制,调动信贷人员拓展业务的积极性。理顺贷款审批管理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行扩大对县支行的授权授信,及时满足有效信贷需求。二是要用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权。要用活、管好支农再贷款,提高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果。积极推动辖区票据业务的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利率管理,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引导辖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的同时,要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加强信用工程建设,营造信贷投入的良好外部环境。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和诚信宣传,推进“信用镇”、“信用村”建设。组织金融机构形成合力,共同打击逃废债行为。进一步发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金融债权保全中的作用。

(四)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的关系,用好手中权力,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权利与义务都是相对的,一些工作在有的人眼里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吃、拿、卡、要,捞取个人好处的“权利”,县支行行长要采取措施防止权利“变味”,服务走样。要加强结算管理、贷款卡管理等基层央行重点服务窗口部门的建设,严肃服务纪律,规范服务行为,公开操作规程和办事程序,加强社会监督,切实提供良好的服务,坚持杜绝不正之风的滋长。

(五)正确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用好手中权力,切实加强支行内部管理。基层央行行长要敢于运用管理权力,敢于履行管理职责,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管理,首先要管好“人”,加强对保卫、发行、会计等要害岗位人员的管理,加大教育力度,落实要害岗位人员行为考核制度和指定休假制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人员、资金安全;其次要管好“钱”,加强财务管理。财务是职工关心的敏感问题,如果放松管理,将会滋生不正之风,影响稳定。要针对采购、接待、维修等财务支出的重点环节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制约,规范操作,同时要发挥内审、监察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管理创新。如在新的形势下,员工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些变化,“忙闲不均”现象在县支行表现较为突出,县支行行长要积极探索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做到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不一样,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六)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规范权力运用,发挥党组集体领导作用。县支行行长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善于统一党组班子成员的意志和行动,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防止个人说了算,又要防止无人负责。要建立完善各项议事和决策的程序,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决策。决策中既要集思广益,又要有主见,善于集中,不能人云亦云,当断不断。要抓好班子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对各项工作的安排要责任落实到人。要善于协调,及时化解班子内部出现的矛盾,增进班子的团结,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增强在班子中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不懈努力

正确的权力观不是与生俱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一样,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不断加固的艰苦过程,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江泽民同志于日前向全党发出了“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的号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明事理,辨是非,知得失,识廉耻,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首先要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和立尝观点、方法,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其次要把理论学习同学习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历史文化、法律等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县支行行长要坚持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习与自身实际,与基层央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提高学习效果。

(二)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政治素质。一是要加强道德修养,保持道德的纯洁性。《左传》中讲,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立德被列为三样不朽的事业之首,可见古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就会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下丧失原则,丧失廉耻。基层央行行长要时刻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己的操守,自觉

维护权力的尊严。二是要加强党性修养,保持政治的坚定性。要经常想一想,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权力,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要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有这样一种境界,就是当官要为人民做事,做事不是为了个人当官。“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切实做到依法用权,不行使违反党纪国法的权力;廉洁用权,不行使谋私、枉法之权;按职用权,不行使超越上级或本级党组织赋予的权力;以德用权,不行使有损于集体和群众利益的权力。

(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廉洁自律。没有监督和制约,任何权力都容易产生~,这个道理是无数历史经验的总结。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正确的权力观的确立,要依靠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机制。首先,要加强党内监督。县支行行长要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不搞特殊化,积极参加党员民主评议等活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二,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可通过行长信箱、征求意见座谈会、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等形式,定期不定期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多听一听不同声音,有利于修正偏差,保证决策科学化,有利于改进领导作风,克服官僚主义。要实行行务公开,对员工关心的“难点”、“热点”、“敏感点”问题进行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三,上级行要加强对县支行“一把手”的监督,探索建立科学的考核和监督机制,规范权力的运行。

篇6: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资源就成为当今社会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继中国首届人才发展论坛开幕以来,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引发人们的重视,各级各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来发现和重用人才。

要想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的前途更加辉煌,我们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一要有人才危机感。诸葛亮最大的悲剧就是不注重人才的培养,“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以致于丧失蜀国江山;刘邦据说是个无赖,却能君临天下,现在的美国横行世界,都是因为他们拥有天下最好的人才。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二要树立凭实绩衡量人才的观念。要把实绩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的执政资源来自于人民群众。是不是好干部,要人民群众认可。要使用那些人民满意、群众高兴、百姓支持的好干部。在用人上注重扩大民主,充分尊重民意,重视群众公论、避免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践行宗旨、密切

联系群众的良好导向和风气。

篇7: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作为一般干部,同样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一是要心晴、宽容和合作。心晴,就是心似晴天。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心情不阳光,幸福是无从谈起的。轻者,逃避无为、愤世嫉俗;重者,损人害世,行尸走肉。在这个‚心晴‛里面,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宽容之心。人与人交往是生存之必须之基本,但也往往是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由于意见不合、利益不同、性格不符、臭味不投等种种原因,产生了矛盾、产生了隔阂、产生了误会、产生了怨气,甚至留下了心结,导致心情不美丽,像是下了一场雨淋湿了热腾的心情。

这个时候,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对方是错的、是无理取闹的、是险恶用心的;自己是对的、是有理有据的、是被误解的,那么就一定会不开心。但是如果能有一颗宽容的心,而且足够宽容,容得下别人犯错,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就会觉得两个人之间的纠纷就如‚芝麻‛大小,不值得一提;就会主动和解,化解心结;心情必定晴空万里。有的人就会说了,明明就是对方错了啊,难道还要我主动和解,除非他(她)跟我道歉,我才会与其和好。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他(她)就是死活不道歉呢?他(她)也认为自

己是对的呢?怎么办?两个人就这样一辈子不来往,甚至水火不容、冲个鱼死网破?一对比,一定会发现,宽容、谅解、主动和好是最佳选择。

当有了宽容之心之后,与人合作那会很愉快,合作中的磕磕碰碰被宽容之心化解,合作起来就会如鱼得水般顺畅。在合作中,会发现别人很多优点长处,而且基于‚团结就是力量‛的不变真理,攻坚克难也轻松了许多,很多一个人做不了、做不到的事,也就做成功了。

二是要学习、决心和成就。不学习,智商就是‚零‛,‚天才‛只是一个传说,就算很有‚天分‛,也要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天才‛。学习的途径千千万,通过社会、书本、电脑、‚三人行‛中的老师都可以学到知识;学习的内容也是万万千,好的、坏的;高尚的、庸俗的;文明的、变态的内容都有。而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积极向上、提升能力的知识,才是正确的。

有了知识,掌握了本领,还要有决心。面对困难,我自己也是,有时候会畏缩,会逃避,因为想想要解决这个困难难度很大,即便努力了还不一定能成功。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坚强的、绝对的决心是不行的。只有一鼓作气、抛开面子、视死如归的决心,才能拿下‚据点‛,达到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决心,做成功了事情,成就感就随之而来了,幸福感就‚照单全收‛了。

三是严纪、控欲和三思。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都应当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单位的纪律。为什么不说守法,因为守法是针对一般老百姓的,党员干部就应当严纪,因为违反了纪律就要受到处分,哪里还要等到你违法。严格遵守纪律,就必然立于天地之间而不倒。

要说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我认为不会很夸张。确实现实中,充满了各种诱惑,也会引起人们的各种欲望。有欲望是正常的,甚至可以作为奋斗的理由。但是要能够控制欲望,而不能让欲望泛滥。正如‚放纵的权利和对金钱的贪婪可以把人送进‘坟墓’‛,因此需要有的欲望应当是正确的、合理的、道德纪律允许的。

篇8: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当今中学生的现状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国家的未来,是我们的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脱离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然而目前中学生的现状让人非常失望,甚至是让人非常痛心的。经过长期深入的观察和调查,我总结了学生扭曲版八耻八荣:“以我行我素为荣,以服从师长为耻;以恶意搞怪为荣,以老实本分为耻;以抄袭作弊为荣,以遵规守纪为耻;以能搞对象为荣,以没有对象为耻;以能打善斗为荣,以大度忍让为耻;以奢侈浪费为荣,以艰苦朴素为耻;以好逸恶劳为荣,以吃苦耐劳为耻;以欺瞒师长为荣,以实事求是为耻”。以上现象在中学生中不能说普遍存在,但其占有一定的比例,并有形成气候和蔓延的趋势。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接班人,如果他们扭曲了自己的荣辱观,歪曲了自己的心灵,当然就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想而知我们的国家会走向何处。

由于学生错误的荣辱观导致中学校园出现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一)部分学生性格偏激、思维畸形,经常出现打架骂人的现象,甚至在校内形成一股“黑恶势力”;(二)学生对老师、家长有抵触心理,更谈不到尊重老师或与老师交朋友,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打骂教师的现象;(三)部分学生早恋,公开场合偶有不雅动作,旁若无人。

二、当今中学教育的现状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除了来自社会、影视、网络和家庭的不利影响外,很大程度也反映出教育工作的片面性,一味地、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在高中学习中根本体现不出“先成人,再成才”的办学理念。其教育的核心只有一个———“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从高考出发”,教育成败的评判标准也只有一个———“高考的结果,上段的人数”。学校的一切都是为高考服务,与高考无关的事基本不做。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阶段。是学生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如果只是一味地抓升学率,完全忽视德育教育,学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不能明辨是非,即使高考考得再好,我们的教育也是失败的。

我有一点体会,80后参加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人较80前参加工作的同志在工作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就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责任心较差,自私自利。对于本职工作显得非常被动,没有主人翁意识,缺乏融入工作的精神,尊敬老同志的意识匮乏,没有主动帮助同事的意识。(二)不服从管理,我行我素。总是以自我为核心,认为听从他人的安排是懦弱的表现。上班时间干私事、迟到、早退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和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们教育工作的失败,也在提醒我们改变教育观念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三、端正学生的荣辱观

部分学生之所以有扭曲的荣辱观,在于教育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有抓升学质量这一只手,而应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为了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主要应作好两项工作:(1)开好一个班会;(2)弘扬一股正气。

(一)开好一个班会。

班会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唯一阵地,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用好。为了逐一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班会工作我一般作如下安排:

(班会一)主题:欣赏“程门立雪”。谈体会(以情景剧形式给出)、找差距、目的;由此既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师者的尊敬,对知识的渴求,又培养学生敢于吃苦、肯于吃苦的优良品质。

(班会二)主题:如果我是老师,如果我是家长。让学生深入地换位思考,体会老师和家长的艰辛,体会他们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无私奉献精神(邀请部分家长和全体任课教师)。目的之一,拉近家长、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目的之二,培养学生的博爱意识,促使学懂得凡事不能以自我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尊重家长、尊敬老师。

(班会三)主题:拿什么回报你,爱我们的老师。目的之一,巩固结合班会一、二的效果,由班干部发起并组织,在广大学生中营造尊师、爱师的良好风气;目的之二,学生带着感恩的心投入学习,短期效应提高效率、提高成绩,从长期看学生步入社会也不会忘记恩师,不会忘记帮助过、关爱过他的每一个人。

(班会四)主题:感恩———用我们的行动回报父母。让学生认识到“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之美德,做人之根本。通过班会,学生自发提出两个口号:(1)不与父母顶嘴;(2)每天至少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目的之一,改善部分家庭家长与孩子的紧张关系,让学生看到自身的错误思想、不良行为;目的之二,能够常怀一颗善心,孝敬自己的父母、回报自己的父母,尊敬每一个老人、善待每一个老人。

(班会五)主题:今天,我为班集体贡献了什么,我帮同学做了什么。目的之一,让学生通过班会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意识到他(她)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集体,感受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目的之二,进一步改变我行我素、自我为核心的观念,让学生逐步建立“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

(班会六)主题:早恋———我得到?我失去!(以小品的形式给出)目的:让广大学生认识到早恋的害处,必须与之划清界线,我可能对异性产生了好感但绝不能跨过应有的正常关系,早恋虽然不可耻但绝不可为。

(班会七)主题:宽容———是一种美德(以情景剧“当学生发生矛盾时”给出)。目的之一,化“干戈为玉帛”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法,让我们用一颗理智的心、宽容的心善待每一个人;目的之二,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改变崇尚打斗、鄙视宽容的错误观念。

(班会八)主题:做人的根本———诚信(以小品形式给出)。目的之一,牢固一个意识———抄袭、作弊、撒谎是可耻的,教育学生“诚信”是你在学生中树立自身正面形象之根本;目的之二,将诚信的观念牢固在学生心中,让他们清楚这也是将来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什么职业要想做得成功、做得更好、做得长久就必须诚实守信。

(班会九)主题:唱响生命主旋律———惜时勤奋,报效祖国。目的之一,教育学生惜时、勤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目的之二,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二)弘扬一股正气。

为了将德育教育长期化,巩固班会的成果,我做了两件事:(1)每次班会之后,都作好后续工作,利用黑板报展示学生形成的共识,时刻提醒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做什么,什么又是我们不该做的。(2)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大力表彰好人好事,定期评选“遵规守纪星,卫生先进星,乐于助人星,学习优秀星”,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班级风采中展出,从而弘扬正气,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

篇9: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关键词:创新 潜质 创造欲 人才 专才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171-01

钱学森生前的数次拷问引起了国人对我国教育制度和人才观念深入的思考。堂堂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至今无人问津诺贝尔奖,这是民族的悲哀,也是国家的隐痛。这里面除了制度层面的原因,观念的陈旧和狭隘也是重要因素。

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學都是国际一流知名大学,向来以招生严格著称,但哈佛大学却爽快地接收了一位善于推销饼干的女生。哈大认为该女孩有发展潜质,不是那种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牛津大学却顽拒了一位“品学兼优”的苏格兰女生。该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全A,符合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但教授面试后却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婉绝了她的入学申请。

笔者从刊物上看到上述消息,内心触动很大。我们眼中倍受器重的优秀生,牛津却不怎么看重;我们眼中称不上的人才哈佛却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此差距,根源在哪儿?在观念。哈佛和牛津凸显了相同的教育理念,即都对创造潜质高度看重,而不搞分数至上那一套。一个人能否创造,不取决于他是否具有高学历,最根本的是看他是否具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欲望、创造的动机,是否痴迷于他所热衷的事业。北京市通州区有个以制造机器人而远近闻名的人—吴玉禄。他先后制造出了28个“机器人儿子”,他的这些“机器人儿子”有的能跳舞、有的能拉车、有的还能给客人点烟、端茶倒水,简直“无所不能”。很难想象,这些高难度的机械竟出自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之手。他带着他的这些“儿子们”应邀参加了多种比赛、展览,曾获得过“最聪明的农民发明之星”、“最佳创意奖”等荣誉。中国的研究生、博士生、高学历者可不谓不多,可他们为什么没有去创造一些“高智商”的机器?难道他们掌握的知识还不如一个农民多吗?显然不是,问题是他们在“高分至上”的选拔机制下,一步步丢掉了好奇心、失去了创造欲。学历与创造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牛顿和爱因斯坦,经典力学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为人类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两位巨匠。可翻开他们早期的历史,我们却诧异地发现,他们在小学、中学时成绩很是平平,还经常受到校长的责备和同学们的嘲笑。但牛顿好奇心强、喜欢钻研问题,对自然现象和新鲜事物非常着迷,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最难能可贵的潜质。这种潜质终究成就了一代巨人。爱因斯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曾是公认的笨小孩,父母对他也未抱多大希望。“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不会有什么出息!”这是校长对他的评价。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没出息的笨孩子,竟然创立了“相对论”,成了近代物理学的典基人。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

“匈牙利”—— 一个人口不足1000万的小国,竟然出现了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追究他们的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确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学校教育中。例如: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和根据自己的需要免学或增修某些课程的权利,平等地参与学校生活,有充分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自由地发表对学校、教师、学校团体及他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有全部课时之后的休息权等。他们的学生不会把学习当作负担,他们喜欢学校生活。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不会扼杀孩子们的天性,有助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以生为本”,可现实中哪一所学校、哪一个地方能象匈牙利那样真正做到了呢?正如钱老所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钱老的肺腑之言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选拔机制总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周周练,月月结,期中考,期末测,成绩优秀是英雄好汉,成绩糟糕是狗熊笨蛋。多少学生的好奇心被扼杀、多少学生的兴趣被磨掉、多少学生的自信被考无,多少学生的自尊被考尽。分数只代表一个人曾达到的水准,而与创造性没有必然的联系。牛津、哈佛深谙此道,而我们却长期陷入分数的泥潭。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老师成了分数的导演,招考成了分数的门槛。“为分数而生,为分数而活”,如此现实,何谈创造?

胡明根先生主编的《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曾记载了题目为“两份报告”的案例。在报告中,美国小学生体现出了“天无我大”的自信和对创造的强烈渴望。这却是我们眼中近乎于失控的课堂中培养出来的。而美国对中国教育的考察报告体现的却是中国教育观念的陈旧,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对学生动手能力、发问精神和自由支配时间权力的剥夺。“模块式”、“标准件式”的教育让一个个充满想象力、个性鲜明的孩子一步步被磨去了棱角,变成了“听话”的“解题机器”。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样样精通的全才,却极可能成为某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专才。我们的孩子就像潜质各不相同的小动物。教育的任务是如何让它们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如何让野免成为跑场冠军;让丑小鸭成为泳坛健将;让袋鼠打破跳跃吉尼斯,而不是让他们既学习跑步,又学习游泳,还要学会跳跃,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无谓的训练中,结果是我们在哪一个领域也见不到像样的冠军。人才就这样在被认为最勤奋的培育中扼杀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要靠千千万万的创新型人才。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出现创新人才的国度是个令人悲哀的国度。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转变教育观念,把自主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另类、鼓励冒尖,看重标新立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有你的绝活、我有我的高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氛围,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质;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改革招考体制,把高校打造成各类人才的汇集地,而不是高分者的天堂。当把人才不再看成全才,当把专才看成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分数不再成为专才发展的桎梏时,相信必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涌现。

参考文献

[1] 王峰.哈佛,青睐卖饼干的女孩[J].基础教育,2004(12).

[2] 李国文.吴玉禄.我的机器人无所不能[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7(1).

[3] 胡明根.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Z].2004.

上一篇:语文初二试题下一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