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培训小结

2024-06-13

研修班培训小结(共8篇)

篇1:研修班培训小结

培训小结

 新芳小学 郭玉娟

一年的研修培训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参加了许多活动:杭州的“千课万人”累并快乐着;上海华东师范之行,参观了名校,学习了理论,眼界开阔了,知识增长了;宜兴市内各种示范课的开展,对我的教学有了极大的帮助,思考如下几点:

一、对自身的要求应该更加明确。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口语自然流利,语音语调正确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模仿力很强,小学阶段是形成正确语音语调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学生的发音。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自己在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学校每周都会有一次少年宫的英语口语课,这对我来说是个好机会,为孩子们铺设口语交际平台的同时,我也从和学生们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

二、对自己的课堂应该更加完善。

通过研修,通过学习,听讲座,听课以及听课老师的评论,我从中汲取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对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活动设计、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设计与规划,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有了一些较为全面较深入的理解。多数时间里,课堂教学不该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 1 一些具体的事情,学习不是整齐划一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同样的事情,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我也深感压力重重,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地努力,继续深入学习才能扩展知识,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全新的新课标下的实际教学工作。这次的研修培训,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三、拓展教材,活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是一线老师还是教研老师的课,都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把所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人物结合起来,学生倍感亲切,实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

总之,英语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有着共同的本质:育人。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永远充满活力和情趣。

篇2:研修班培训小结

长兴县第二小学吴国英 在全员教师90课时的培训启动初,我有幸参加了长兴进修学校举办的第一届小学数学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的教学展示、专家评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专家的指导、引领。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再到现场的教学观摩与实践操作。这一次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本次活动主要针对教师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设置课程,如:如何备课说课;如何有效教学;如何撰写案例;提高教师的解题能力等课程,开展了为期12天的培训。主要分了3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各有收获。

第一阶段是专家和教学名师的讲座和交流。他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地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听了那么多专家同行的讲座,记了厚厚的笔记,回到家细细品味、慢慢消化。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让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如杨海荣教研员与丁杭缨校长的精彩讲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案例分析》和《基于学生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与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了“思考”对一名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反思不仅能让我们认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还能让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教学中要对自己的课堂预设进行分析思考;教学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思考。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才有进步与提高。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也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这些特级教师身上独特的魅力与光环后的艰辛。再如吴慧婷老师的《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结构》、韩孔亮老师的《数与代数、解决问题教学建议》以及章炳良老师的《空间与图形》,他们生动的讲解、细致的阐述、典型的案例,带领着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从宏观上重新审视和解读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在梳理和反思中基本功得到提升。

第二阶段是备课说课。我们共60位学员,每15人分为一组,分成4大组,每组确定一块知识领域进行备课、说课及上课。每组有3位导师全程指导。我参与的是“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在确定内容:三上《可能性》后全组成员各自备课并逐一说课。组员们巧妙的构思、特色的教学在说课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种形式让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

第三阶段是上课评课。在说课的基础上我们每组推选出6堂课进行赛课,课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教学中经历的困惑、感受进行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和评课这种形式实实在在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且每个人的评课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导师的点评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团体的智慧打磨出的金点子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最后每一大组推出两堂精品课作为展示并进行课堂教学比武。在这期间,每一位老师都做好了

随时应战的准备,谁都不敢懈怠。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幸运的是我还参与的教学比武的最后角逐,用我个人的课堂展示了我们第一小组的集体智慧。最终以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给我们小组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课堂教学得了一等奖,但我对《可能性》这节课的教学设想还没有结束。在我的课堂上还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与困惑。省特级教师范新林老师的点评给了我很多想法与帮助。诊断课堂教学的好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尴尬的一面,平静的背后学生又学会了多少?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更深层次地关注学生的生成问题。什么时候要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到底要怎么活动才最有效?他都结合我们学元的课堂一一阐述。让人听了言简意赅、清楚明了。“想象也是一种操作。有事想象操作更利于动手操作”他的这些点评让我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在这紧张而忙碌的12天中,我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与技能,更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特别是确定我上展示课后,短短的时间里要伤处一堂精彩的课来,我犯难了。可在我疑惑的时候组员们积极讨论、毫无保留地为我出谋划策;导师更是放弃休息时间,坐在我的身旁细心指导。在我千头万绪、手忙脚乱的时候,组员们总在我身边帮忙做课件,帮忙分学具,帮忙印作业纸。导师也忙前忙后给我鼓劲打气。感觉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给了我十足的动力与勇气。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

己肩负的责任。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们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

篇3:研修班培训小结

1 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的构成

“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由线下研修和网络研修两大板块组成。其中线下研修分为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网络研修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原则上网络研修不少于80学时。培训主体由高等学校(机构),区县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以及远程机构(高等学校)三方共同承担。三方相互独立,分工明确。高等学校主要负责项目总体设计与牵头实施,重点负责理论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和总结提升阶段的工作,审核项目县(区)制定的“影子教师”跟岗活动内容和远程培训机构制定的网络研修课程及网上网下活动计划,并按区县要求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项目区县顶岗实习支教。远程培训机构(或高等学校)负责建立教师工作坊,提供适切的网络研修课程和网上网下活动计划,协同高等学校和项目区县实施网络研修活动。区县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制定“影子教师”跟岗活动内容和返岗培训实践安排,实施参训学员影子跟岗和返岗实践,安排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配合高等学校、远程机构监督和指导学员网络研修。三者也相互配合,围绕“全面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乡村教师培训团队”这一目标,进行通力合作。

2 网络研修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而开展的有组织、有引领的教师自主研修活动的新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教师常规教研与培训的增容、延伸与发展[2]21。新常态下的网络研修问题主要体现在研修内容,平台的管理与对学员的辅导以及对学员的评价三个方面。

(1)网络研修与线下研修内容的一致性问题

按照“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总体目标是提升本学科教师骨干培训者的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学和培训活动组织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为促进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3]75。与之配套的培训课程也被划分为“培训政策与理念”(10%),学科教学前沿(40%)和“学科教师培训”(50%)三大维度,培训政策、培训理念、学科理论、学科教学、学科教改、方案研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组织、方式方法以及效果考核等10个模块。那么,与之配套的网络研修课程设置也应该与这个要求保持一致。参与项目网络研修的远程机构由公开招标选出,这确保选出的机构具有实施“国培计划”的资源和能力,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其不足之处在于网络平台的设计理念与课程内容是既定的,不能按照培训项目的总体需求进行增减,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研修的效果。这种缺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上研修内容与线下学习内容步调不一致。该网络研修平台共提供课程42门,其中与教师职业道德、个人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16门(38.1%),与课堂教学与学习理论相关的课程15门(35.7%),与英语学科教学相关的课程11门(26.8%),没有与“培训政策与理念”以及“英语学科教师培训”两个维度相关的课程。可见独立的远程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还是有自身的不足,他们懂技术,但不一定了解学员的需求。二是该平台限制了辅导教师以及学员资源上传的功能。资源创建与流动是有效进行网络研修的基础,引领与互动是成功开展网络研修的关键[2]24。这一设计短板限制一方面限制了辅导教师根据线下培训实际和学员需求对线上网络课程进行完善与补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专家与学员间,学员与学员间的优质资源共享,不利于生成性资源的建设与流动。

(2)网络研修的辅导与管理问题

网络研修要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网络研修体系,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专家跟进指导,同伴交流、及时反馈和分享成果,促进教师常态化学习。为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该网络研修平台为该“国培”英语项目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和英语学科辅导教师,全程参与学员网络学习过程的始终。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对整个平台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并解决参训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如网络故障、硬件损坏以及与学员登录平台和学习相关的技术问题。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学员的学习进行评价,如发布学习任务、组织学员研讨、批改学员作业、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等。二者分工明确,却又相互合作。这种人员配备方式确保了网络研修的顺利开展,但也有自身的不足,即辅导教师不懂技术,技术人员缺乏学科知识。再加上学员与技术人员间缺乏直接的沟通渠道,从而导致很多时候,辅导教师成了沟通技术人员与学员的桥梁。学员将问题反映给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再将问题反映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处理后将结果告知辅导教师,再由辅导教师转发给参训学员。在一来一回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时间的耽搁和误解,进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在对学员学习的督促方面,该平台没有短信群发功能,不能将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及时地传达到每个学员,从而导致部分学员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3)网络研修的评价方式问题

该网络研修平台共设置了统计查询、课程学习、研修作业、资源分享、研修日志、论坛研讨、同伴协作、公告、简报、E优资源站、助教V课程等11个模块,其中与学员学习相关的有课程学习、研修作业、论坛研讨以及研修日志等四个模块。其考核方案也围绕四个模块展开,并对每个模块中学员需要完成的任务都进行了量化,以便对学员进行最后的考核。考核方案规定学员网络研修总成绩为100分,其中课程学习板块占40分,研修日志、论坛研讨和研修作业三个板块各占20分。在课程学习方面,学员累计学习时长大于或等于750分钟,即可获得满分40分。在研修日志方面,学员需要结合培训过程中所思所得提交研修日志5篇,每篇4分;在论坛研讨方面,则要求学员在论坛中发布不少于5个主题帖及不少于10个回复帖。研修作业方面,提交1篇作业,并根据作业完成的质量获取相应的分数。量化了的考核方式为评价学员的学习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但过于量化导致学员片面最求完成任务,而忽略了任务完成的质量,如有的学员的回复贴只有寥寥数语,有的甚至只有一个简单的“赞”或“顶”。除研修质量方面的问题外,这种量化了的考核方案更注重的是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从而导致某些学员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降低了网络研修的学习效果。

3 解决办法

2015年是国培实施改革的第一年,各方的协同合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但我们可以从项目的设计与规划,网络研修平台的管理以及调整考核方案来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整个项目的有效推进。

(1)整体设计与规划学习内容

各项目在进行设计与规划时,应统筹兼顾,整合各方资源,紧紧围绕提高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这一目标,从整体上对项目进行规划,突出培训目标的整体性,培训内容的一致性和培训过程的连续性。将集中研究阶段的理论课程内容与“影子跟岗”、“返岗实践”阶段的实践相结合,提升参训学员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教学与培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线下培训内容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对学员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提升。将学员自学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区县教师发展中心以及远程机构雄厚的师资力量,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与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将置换培训与学生顶岗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解决学员参训后留下的师资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网络学习内容的设计上应该与线下培训内容保持一致,从而作为对线下学习的完善与补充。具体而言,就是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既体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培训政策法规,也体现学科教学前沿知识以及学科培训知识。二是在平台的设计上体现灵活性,给辅导教师和参训学员留下可操作的空间,开放用户资源上传功能,实现辅导教师与学员间以及学员与学员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建立优质的本土生成性资源,从而提升培训的效果。

(2)完善网络平台管理与学习辅导

教师在既是资源和知识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网络研修社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研修活动设计,辅导教师对活动的引领和指导等人工干预活动来提高参训学员网络研修活动效率和效果[4]48。因为那些真正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网络研修学习共同体都是有引领、有管理、有评价的。网络研修社区管理与指导团队是网络研修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重要力量。要提升网络研修效果,首先要对管理和辅导团队进行面对面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和教师专业化水平[2]23-27。此外,还要打通学员与技术人员,学员与辅导教师,辅导教师与技术人员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直接沟通的渠道,让管理团队的理念以及教师的指导能够直达每个学员,学员所反映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避免中间环节,提高网络平台服务的效率。

(3)完善网络研修评价机制

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活动的评估应采用真实性评估,即注重参训学员参与研修活动的行为,评价的结果要能够反映学员教学和研修行为能力的发展状况,从而分析学员网络研修的实际效果[4]45。相对于研修结果,网络研修评价更重要,因为它关注的是教师研修的全过程,通过跟踪与诊断,为管理和组织工作提供适时的、必要的决策依据以及前瞻性指导[2]26。因此,对学员网络研修活动的考核要采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数量,也要注重观察学员的学习过程,如研修日志的质量,论坛研讨的参与度,研修作业完成的质量等,从而形成常态化的评价机制,提升网络研修的效果。

4 结束语

2015年是“国培”实施改革的第一年,也是三方协同申报,共同实施的第一年,高等学校、市县教师发展中心以及远程机构间的沟通与合作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这种新常态模式的推行,三者间协同并进,合作实施的渠道与方式将更加完善,三方在项目的设计与规划、项目的实施以及绩效考评方面的协同将更加娴熟,“国培”的效果也将逐步提高。

摘要:高等学校、区县教师发展中心以及远程机构三方协同申报、共同实施的国培新模式给参与各方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常态的培训模式下,网络研修在学习内容上与线下研修存在不一致,在管理与评价体制上也存在问题。我们可以从统一设计与规划、加强平台管理与辅导以及转变评价方式等方面来提升网络研修效率。

关键词:国培,网络研修,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34/201509/t20150906_205502.html

[2]马立,郁晓华,祝智庭.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21-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4:研修班培训小结

【关键词】双元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

大力展职业教育,是世界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在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和扶持职业教育,已成为其人才战略、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世界各国的科技竞争愈演愈烈。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职业工人、高技能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不仅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而且有效弥补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足。据统计,德国60%的年轻人在“双元制”体系中接受职业培训。这些学徒逐渐成长为工业、手工业等各行业的专业人才。

一、职教模式的典范----双元制

所谓“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操作。“双元制”教育将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能够接触生产第一线、学习实用技能,从而能大大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

在吉森大学,Prof. Armin Bohnet经济学院教授先为我们介绍了中德关系,告诉我们中德关系非常友好,并着重介绍了德国的教育体系:小学4年制,6岁入学。学生一般情况下在小学后进行第一次分流,学生可以选择进入文理中学或实科中学。文理中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实验中学学生到职业院校就读。多数学生在一开始升入中学时,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毕业后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进行第二次分流,进入全时制或者部分时间制的职业院校就读。在德国的职业院校中,主要以双元制为主。接受双元制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文理中学或实验中学的毕业证书,然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同时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在学习过程中,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职业基础教育,集中学习文化课和职业基础课,学生要从职业类别中(经济、技术、社会工作或服务三个领域为主)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第二学年转入所选定的职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第三学年则向特定职业(专业)深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具有双层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同时,也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为其提供培训的企业和学习专业理论、文化知识的职业学校。其在企业接受培训和在学校进行学习的时间比一般为4:1,目的是要通过加大培训时间的比例,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

另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双元”特性还体现在两种不同的法律依据和两个不同的主管单位上:企业的职业培训作为经济方面的事务由联邦政府主管,主要遵守联邦政府颁布《联邦职业教育法》。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则由各州来管理,受到州颁布的学校法的约束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行会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促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职业教育,拓宽学渠道,增加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教育经费,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职的就业率,使职业院校备受重视,促进了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

近几年,德国的高等教育也引入“双元制”教育理念,形成双元制大学。莱茵美茵应用科技大学,Prof. Fechter工程系主任告诉我们,这种模式把高等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完成实践部分的学习。按照规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每3个月会轮换一次。进入双元制大学学习的学生需要拥有普通高中毕业证书或者定向专业高中毕业证书,并且要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企业先是对学生进行面试筛选,然后与合格学生签订3年培训合同。学生从签约企业获得培训工资。經过3年学习通过毕业考试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这种大学培养模式相比德国普通高等院校,具有学制短、实践性强、专业性高的特点。近几年,德国双元制大学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德国双元制大学的入学人数每年以15%的比例增加,2011年入学人数达到61000人,占德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6%。同时,双元制大学所开设课程种类也逐渐增加。2011年,课程总数达929门,涵盖经济、工程、信息技术等众多专业领域。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欧盟以及企业、工会、行业协会、私立机构等共同承担,其中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较大部分开支。

二、用高标准的师资队伍来实施“双元制”

在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是作为所在州政府的公职人员即公务员来对待的,所以教师的地位高、收入高、工作稳定。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都要求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校任教资格等基本条件外,学校还对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硬性要求,规定他们必须有不少于5年的职业实践经验,且其中至少有3年必须在高校领域以外获得。另外,德国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一个特点是兼职教师数量很大,大量聘用兼职教师一是可以节约经费开支,二是聘用在各个行业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授课,可将最新发展技术教给学生。三是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作,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专职教师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授课之余,教师们也会进行科研活动,科研项目大多来源于企业等产业一线机构,学生们也有机会进入项目小组参与研究。在科研资金方面,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促”模式,这也在客观上保障了学校在科研上的应用导向。

当教师就某项科研项目向国家申请资金时,需证明该课题有企业参与和部分出资,以表明有企业对相关项目有兴趣。这就促进了科研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科研成果更好、更快地被投入实际应用。

三、用严格的教育评价系统来保障教育质量

在“双元制”模式下,学生毕业也须通过两类考试:一类是企业的技能考试, 德国工商协会(IHK)或手工业协会(HWK)通过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制定职业技能的标准,参与学生的评价,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必须参加德国工商协会(IHK)或手工业协会(HWK)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才拥有职业上岗的资格证,从而确保了全德职业教育的质量。另一类是职业学校的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 包括笔试和口试,有职业院校实施。学生通过考试后, 获得的证书也是两类: 一类是由行业协会颁发的通过相应职业培训和结业的技能证书。另一类就是由职业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除此之外,学生还须参加中期考试,主要目的是通过考查学徒工的培训成绩来检查企业培训计划的落实程度。没有中期考试成绩者不得参加结业考试。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都是按全国统一要求在统一时间内进行。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发给结业证书。考试一般安排4~6个小时。如考试通不过, 学生就不能从事所学行业的工作, 须来年再参加一次考试。这种教考分离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统一的管理机制, 使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

总之,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大获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在德国有广泛社会基础和优良传统。在德国,获得职业培训证书的年轻人与获得其他学位证书的同龄人相比毫不逊色。技术人才在德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厚的工资收入。企业也认为,合格的技能比文凭更重要。 二是德国联邦政府“亲手”抓职业教育。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主要由各联邦州政府分管,但只有职业教育是惟一例外,由联邦政府直接领导和协调。三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本身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240-241.

[2]高育奇.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21).

篇5:研修班培训小结

塔集中学

杨立东

[摘要] 这次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之后,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关键词]骨干教师

研修

小结

金湖县物理、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高温酷暑中圆满结束了。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但是我还是尽力绞尽脑汁,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想所获能表达出来。

这次听了倪娟、张援等八位专家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对我来说,既有了教学思想的感悟,又有了教学理念的提升。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副校长张发新老师以《追寻“基于智慧生成的课堂教学”》为题从学校、课程、课堂、专业四个层面阐述了新时期的教师如何去打造智慧型课堂;特级教师徐洪俊更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量的教学案例以《做一名智慧型的化学教师》为题,阐明了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与学的关系。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篇6: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培训小结

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培训高度重视,部署开展校本研修,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以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通过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白要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就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上新的台阶。明白一节微课是否设计得好并实施教学效果好,要选择的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不允许有文学、语言的知识性错误或者误导性描述,使它符合学生学情,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

使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巧妙化解教学的难点,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各种类型,盐溶液的三个守恒关系等,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诠释,保证知识点的重、难点顺利突破。

化学实验型微课,特别适用于时间比较长的实验探究。例如:肥皂的制取、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乙烯的催熟、海水提盐、海带中碘元素的测定等,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微课,除了在课堂上播放分析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打开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总结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为素材录制的微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正误操作都会呈现,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效果好。

篇7:研修班培训小结

大同中心小学

胡怀桂

繁忙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研修学习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月时间。这次远程信息技术提升培训给我的感觉是新鲜的:通过网络,就能聆听专家的讲授,就可以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学习,有压力,更有收获。简单的说,累并快乐着。现在静下心来,好好的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和管理,为了下一段更好的学习和提高。

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信息技术对我们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对信息技术使用的不足。作为一名农村的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是在当今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更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础。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次学习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非浅。国培,不是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是理论和实践对接的内化。本次培训给我的感受很深,就像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帮你化解教学过程中困惑、烦恼。

通过此次网上培训,我深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反思可以看到自己的提升,也可以及时地发现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改进策略,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以图解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将知识可视化,使人能够更直观地感知到知识的存在形式与联系。作为一名老师,深切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利性。借助信息技术,本人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关影片、歌曲,让学生欣赏原声英美电影,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教育现实的淘汰。

训视频中的一些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从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平常上课,考虑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课,争取考出理想的成绩,对于学生长期全面的发展考虑得并不周全。本次远程培训学习,专家们的讲座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改变工作方式,谋求共同发展。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个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在这次国培中专家、辅导员也让我很感动。在我们这些农村的学校,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教师工作任务又非常繁重,一边抓教育教学工作,一边抓教师远程培训学习辅导,我深深感受到辅导老师们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每位学员的作业他都要认真的评判,给出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大家都只知道培训期间的简报都做得又快又好,可以想象在我们都休息的时候,辅导老师还在做着简报、公告等。最让我感动的是,连我们提的问题辅导老师都要一一解答。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那应该没什么,但是我知道,辅导老师肯定不止回答一个人的。还有就是还要看我们的培训感言等,反正我能感受到辅导老师整天都在网上辅导着我们。

作为校级管理员以实效工作精神及时观察学员的学情并反馈,每天将学情张贴在校园,让学员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学情与其他学员情况比较,此次研修,我既是管理员又是一名学员。通过学员身份参加研修我收获相当大,让我的业务水平等到提升,如:录屏软件的使用,可以秒杀一切视频采集,编辑软件,在制作微课更是技高一筹!

篇8:农村校本研修与网络培训的衔接

校本研修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农村学校也不例外。但农村教师工作量大, 且往往身兼数职, 信息相对闭塞, 校本培训“无优质资源、无专业引领”, 所以农村教师很难真正自觉、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校本研修中来。而各种教师集中培训, 受时间、场地、资金诸多限制, 覆盖面不广,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国培、省培计划的不断推进, 高端、自主、丰富的网络远程培训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推开了一扇门, 迎来了一片天。就目前来看, “分段指导、全程监控”的网络远程培训方式, 有力保证了教师网上学习的时间与质量, 避免了教师培训中的走过场现象。不过, 在现实中,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看专家视频课程时有触动、网上交流时很激动、回到教学教研实践中时却一动不动。

为什么会出现断层现象呢?原因就在于, 学校没有把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有效衔接起来。如果能依托网络优质课程和专家资源, 为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支持, 创新培训载体, 丰富培训内容, 拓展培训领域, 就能提高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层次, 增加其实效性。

二、怎样衔接

1. 在网络培训的“准备阶段”

首先, 学校制定校本研修相关制度, 明确网络培训学习要求, 了解老师能否在学校、在自己家、在朋友家用上电脑, 没有电脑的应确保其每周有时间上网吧学习;再按学科报名, 组成网络培训学习小组 (有的学校一个学科只有一至两名专任教师, 可以与片区其他学校的本学科教师组成共同研修体) ;然后, 网络培训小组组长确定好时间、地点, 网络培训学员每周在校集中研讨一次。

2. 在网络培训的“学思阶段”

网络学习开班后, 网络学习小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作为学员, 要在校本研修过程中, 将自己或同伴发现的教育教学问题、自己的教案、听课笔记、教研活动记录、反思札记等及时上传到个人空间, 分享课程专家、网络辅导教师推荐的优秀作业、教学资源, 并在专题论坛中参与讨论“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观课议课, 如何发现教学中的关键事件”等热点问题, 在网络班级学员中的你争我论中汲取营养, 提炼思想。二是作为学校教师, 在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交流日中, 将网络培训中展开专题讨论的核心问题、热点问题以及课程专家、辅导教师、其他学员在此问题上的意见或建议, 邀请未参加网络培训的老师分享、交流, 一起读书再修炼。当然, 如果未参培老师有不同的想法或其他的难处, 网络学习小组的教师则将其再次与专家、导师沟通。这样, 在提升网络学员的同时“以点带面”、推动学科组全体老师前行。特别是, 某些网络培训项目中安排了专家视频答疑环节, 学校可组织本学科全体老师一起参与互动。这样, 一来二往, 既提高了网络培训的实效, 实现了资源共享, 又解决了校本研修主题随意、研究肤浅的难题。

3. 在网络培训的“知行阶段”

一般来说, 网络培训对接了理论与实践, 安排了实践研修时间, 实现知行合一。而校本研修也正是行动研究、行动学习。这个时间段内, 学校可组织以下几种研修活动: (1) 课例移植。网络培训中往往以学科课例为载体, 学校组织本学科老师亲历课堂教学改进的全过程:观摩典型课例 (集中或分散) —了解专家报告及课例分析—选择相同或相关课例—网络培训学员独立备课—查阅相关文献集体备课—上课观课—评议反思连环改进—归纳小结。如此移植, 避免了农村校本课例研修的形式化、低效化。 (2) 课题研究。以网络培训学员为主建立研究共同体, 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 选择网络论坛中与本校实际紧密相关的典型问题为研究课题, 实践、研究, 再实践, 再研究, 有困惑的时候向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求助, 提高农村教师的研究能力。 (3) 校际联合。校际联合研修是新形势下校本研修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学校要求网络培训小组联系自己网络班级中的邻近学员, 每期进行一次网下集中研讨, 取长补短, 以强带弱。这样, 通过互教互学、成果展示, 彼此赞赏, 学员获得了心灵的愉悦, 加速成为学科合格或骨干教师。有条件的话还可联系课程专家、网络培训辅导老师参与, 网上网下大联动, 构成“大校本”研修环境。

4. 总结评优阶段

学校根据校本研修评价制度, 结合网络课程专家、辅导老师的评价, 总结经验, 明白问题, 进行全面总结, 并将总结上传至网络平台, 为网络培训的改进提供参考。另外, 校长、学科教研组、网络培训小组、网络培训学员和未参加培训老师, 一起召开座谈会、沙龙, 交流各自的真实体验, 消除培训倦怠心理, 增加研究成就感。评优时, 既要注重网络学员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表现, 又要关注学科组老师、网络学员在校本研修中体现的价值。如:学校以网络培训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 设立“学习型团队”“共享快乐奖”;以本学科老师为单位, 设立“研究型学科组”“精诚合作奖”;以学员、老师在学习和研修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资源, 设立“单项成果奖”“学习型教师”等。

三、衔接要注意什么

(1) 校本研修与网络培训的衔接, 并不是简单相加。校本研修不可能包罗网络培训中的所有信息, 网络培训也不可能解决校本研修中的一切问题,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 使网络培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使校本研修实践研究深化网络培训。

(2) 校本研修要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的网络论坛典型专题进行攻坚, 做“力行”的培训, 不一味谈论理念。

(3) 建立长效学习机制, 校本研修常态化, 与网络培训衔接长期化, 适时跟踪、记录、监测教师研修进程, 逐步使零碎的研修活动变成一个系统的工作体系, 确保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研修中得到提高。

上一篇:反邪教警示记录下一篇:练习太极拳可以塑造完美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