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2024-06-1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通用14篇)

篇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易专业的您制作简历时参考

美好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课堂内外拓展的广博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我更了解社会;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真诚渴望,我能为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更多自我鉴定范文,见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国际经济贸易简历自我签定范文(二)

本人系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为人正直、亲和、谦虚,乐于帮助他人,认真学习,尤其喜欢研究经济现象,由于我大学的主修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有较深的认识,对进出口业务流程也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四年时间的学习,熟悉国际贸易进出口理论与实务、货物运输与代理、商务谈判与建立业务关系等工作;能从事基本的外语交流与翻译工作 国际经济贸易个人自我鉴定范文(三)

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通过学业学习,社会实践,工作来不断地充实自我,为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思想上,积极进取,不时地对自己作检讨,找出不足之处,进而不断改善,力求做到最好。在学习上,认真序号每一门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优秀,并取得专业奖学金。在日常生活里,我为人正直善良,有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帮助他人,与同学相处融洽,交友面广,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改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个人简历自我鉴定范文(四)

本人思想积极向上,性格开朗,生活作风严谨,责任心强,办事沉稳,执着,能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校期间,始终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目的,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上刻苦,努力。

学习之余,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组织建设当中,对工作热情负责,具有良好的组织策划能力,和同学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能使我在将来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生个人简历自我鉴定范文(五)

大家好,我是王忠书。就读于重庆科创学院,工商管理系,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在校期间一直担任班内团支书职务,负责召开班内团日活动和给入党同志出具团组织意见等工作,有很强的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本人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校内优秀团员称号,优秀班干部称号,三好学生称号。

社团活动方面,本人在学生会中担任过学习部副部长职务,曾经组织第二届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活动中体现了很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关于社会实践方面,本人于2008年9月-12月在重庆凯恩国际家具城做会计,得到领导的好评;另外,从2004年9月-2006年7月,本人一直在学校财会信息中心勤工俭学,参与实验室组建工作,和日常的网络维护工作。

回顾大学四年,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正式踏入社会,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在学习上,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对OFFICE办公软件和其它流行软件能熟练操作,并在因特网上开辟了自己个人空间.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

我迎接未来新挑战.在工作上,不但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并以此为荣!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石我未来目标.且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良禽择木而栖,士为伯乐而荣”,勤奋的我将以不怕输的韧劲融入社会.愿借您的慧眼,开拓我人生旅程

篇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具有优秀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规定。同时我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专业学习方面,我学习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胜任外向型经济工作和适应国际竞争的专门人才。通过四年学习,我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电子商务、会计学、财政与税收等专业课程。

其中四门学位课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同时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学业平均成绩超过75分即将取得xx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本人学习态度端正,由于大学的授课和高中时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在课下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而我也非常喜欢去图书馆学习,迄今为止大学阶段已看课外书籍一百多本。

大学以前,一般学生都是死读书的典范,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也在不断地成熟。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地在图书馆好好看基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改变人思想的地方。本人还注重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每逢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完成实践报告。

在综合能力方面,本人大学四年来一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尽管有时候会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更累一些,但我自己对此很是满意。毕竟在这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做人与处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的爱好也比较广泛,对体育方面都比较感兴趣。曾代表班级参加校首届体育知识竞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课余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的爱好是踢足球。在去年的校首届足球联赛中,我作为主力参加了国贸专业队,并在六场比赛中打入了五球,其中包括联赛首球和决赛第一球,最终我们专业夺得了冠军。

在操行品德方面,各方面表现也很出色。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的时间观念也比较强,约好的时间总会提前到达。小时候的生活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自理自立的能力。我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有思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收获了很多。以上就是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一个自我鉴定。我自信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面对挑战,不断实现自我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是xx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xx级学生,大学生活是美好而精彩的,在这期间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不但努力学习书本知道,掌握好专业基础,而且乐于参加各种活动,使自己得到比较综合的锻炼,以下就是个人鉴定。

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而知不足”是我大学期间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除了必修课之外,我还坚持自学了office、flash、微观经济学,并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和国际贸易专业相关书籍,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学习之余,我还不忘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与社交活动。在思想行为方面,我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

作为一名xxxx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在经历了几年的大学磨练之后,我相信我有能力接受社会对我的考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不断努力,把大学的作风运用到其中,再次创造我的人生另一高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三)

大学的三年,是一段漫长的蜕变期,刚刚步入大学,可能更多的是憧憬和期望,但是在毕业之际,我想带走的更多是全副武装的“技能”。

在思想上,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以一名有优秀的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学会奉献,努力服务师生们,深刻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如今我已是个中共预备党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党员”这个特殊的身份会给我带来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工作上,我积极组织班级的团日活动以及学院的部门活动,一来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二来我确确实实感受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在学习上,我摒弃了埋头苦读的死记硬背,尝试着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另外也喜欢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人际交往上,我待人友善,乐于主动帮助他人,尊重他人是我对人处事的第一要诀。经过三年的历练,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人际交往也是一种技能,也因此花了很多精力在这上面。

此外,我深知工作中将面临一系列的竞争压力和困难,除了必要的技能,我时常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保证自己的身体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篇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在国际结算教学内容上,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既能完成理论教学,又能与实践结合,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学内容作调整。表1是现在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来看,共15 章,48 课时,除去复习考试练习等,每章讲述内容不到三课时。如此少的课时,又必须完成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重点突出。有些学校还开设有《外贸单证》课程,因此笔者建议将单据概述、运输单据以及保险单据这三章放到 《外贸单证》课程中讲述,这样就避免了课程间的重复性。

国际结算课程主要针对在国际贸易中的单据处理和货款的结算问题,主要培养在国际贸易中处理单证的人员,因此在教学中要调整内容,主要从就业的要求出发,调查当前外贸岗位对实操人员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对课程内容做相应调整。例如,可以把课程内容调整为课程认知、国际结算中的票据、国际结算的方式、国际结算的单据四大模块。

二、增加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陷,建议增加十个课时的实验教学,如图1 所示,以信用证为例,由教师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个账号,学生以银行身份参与到信用证整个流通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模拟汇付、托收等业务流程。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直观地掌握国际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票据这一章时,学生可以在软件上自行制作票据。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信用证,信用证还有审单任务,学生能直观地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自己的操作能力。

三、理论教学以学生为主导

以汇票为例,老师在讲解完汇票的基本知识后,可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4—6 个人,每人进行角色扮演。可以从网上找到一张汇票票样,如图2 所示,然后分别扮演存款人、收款人或承兑行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开票、背书、承兑等过程。每组可以自己编一个能体现整个汇票流程的案例,然后做成PPT,下次课到讲台上讲解。这样在搜集资料和角色扮演中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练习了实务。

再以信用证为例,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分成不同角色,例如受益人、申请人、开证行、议付行、通知行等等,每个个体都需要处理不同的任务,但还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一个过程结束后,还可以角色轮换,从而换位思考。例如银行的人体会办业务人的困难,而申请人可以了解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采取的措施。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与时俱进增加新内容

从表1 中可以看到,传统的银行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占了三章,新的结算方式保函占了一章,而贸易融资作为今年来新兴的结算方式在最后两章福费廷和国际保理中有所体现,但还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随着银行与保险合作不断加强,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应运而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当前已成为商业银行争做的新业务。纵观国际结算的各类教材,对这一种新的国际结算项下的贸易融资方式在内容设置中还没有反映,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丰富出口信用保险下各种贸易融资方式的概念、作用以及运作方式等。

五、改革考试方式

现在国际结算课程采用传统考核方式,即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的比例过高,且是闭卷考试,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既然课上教学以学生为主导,而且很多章节都需要学生分组做作业,笔者认为可以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比重至50%,其中考勤占10%,分组作业占40%。这样也可以提高平时学生作业热情。同时期末改闭卷为开卷,占50%,主要出一些应用性题目,避免最后突击硬背现象。

另外,还建议把考核内容中的理论和实验部分分开考核,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还应该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将学生在课上角色扮演的表现、双语教学中的表现以及上机操作中的表现都纳入考核范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形成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

六、开展双语教学

国际结算课程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连,且课程中的很多票据都是英文制作,因此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既可以准确把握最新动态,又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但现实中存在诸多困难,如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另外也要树立正确理念。双语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而不是为了学习英语,双语只是辅助手段。教材是学生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势在必行。提到双语,一般第一反应是用国外原版教材,但目前市面上的原版教材比较脱离我国实际情况,而国内双语教材又普遍缺乏,因此应结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教学内容本土化,根据国际贸易与结算相关惯例、规则的修订,借鉴国外原版教材,撰写符合内地水平和语言习惯的外文版教材。

七、积极改进出现问题

1、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为在课程中要加入大量角色扮演,要求学生间有团队协作能力,但有的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什么都不做,靠其他成员,有的沟通能力弱,无法与其他成员共事,所以经常出现一次作业是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的现象。

2、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尽管已经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仍然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为了获取一个分数而完成,缺乏创新意识。碰到问题后往往不是首先和其他组员进行协商或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分析,而是直接依赖授课教师,独立性有待提高。

3、教学案例的实时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国际结算这门课程需要与时俱进,与国际惯例结合较紧密。在案例教学中,如何选取典型的经典案例是一个大的挑战。既要案例有代表性,与授课内容相呼应,同时又要有时效性。在授课过程中,虽然教师积极选取本地优秀企业的真实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析讨论,但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因此仍然需要搜集一些综合性的案例,既有实用性,又要有趣味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教师应及时充实最新的国际结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说到底,教学方法依靠教师。作为国际结算老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平时授课中要随时关注行业动态,最好能有企业亲身实习经验,对国际惯例和规则出现变更时要及时充电学习,努力成为能够精通外贸方面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篇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关键词】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毕业生 就业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38;F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2-01

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国贸相关的公司企业,而这些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也成为了社会、政府以及各大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改善策略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

1.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大量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应届就业率属于中上游的水平,而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难得出其发展前景也大大优于其他大部分的专业。而且该专业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大部分的毕业生其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让人适宜的,同时所获得的薪资同比各行业来说可居于中等水平。同时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虽然集中在经济的领域中,但其工作分布仍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外企,国企还是事务所,这些都能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其就业状况非常乐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大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类岗位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着诸多问题。

(1)毕业生自身存在问题

虽然毕业生都经过了几年大学生活的洗礼,受到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院校老师的培育,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他们自身已经具备了应对就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首先是毕业生对自身的认知问题,对于绝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在大的教育背景下,他们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乃至就业,并没有充分了解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也对未来就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得他们得过且过,不能提早或及时的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使得其把握不住机会或者没有能力去赢得机会。而有的毕业生则是对自身的认知过高,无论是自身能力还是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都被国语美好化,造成了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也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产生。除此之外,毕业生对自身专业的特点并不能深刻理解,从而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亦不能培养发展自身的优势,使自身陷入了就业难的困局当中。

(2)高等院校教学存在问题

除了毕业生自身的问题外,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育方式仍是在课本之上的教学指导,只把所谓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也就是说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太少。实践出真知,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学校基于自身的考虑,顾虑学生的安全不能让学生随意外出实习,也因资金费用等原因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改善的问题。

(3)社会经济状况导致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都很大,而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危机导致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这也意味着很多人失业,重新走入了求职就业的大军当中。近年来高校扩招已成普遍现象,尤其是国贸专业成为了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使得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机会也就相应减少。

2.改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策略

(1)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及自身水平

为了能有好的就业机会,自身能力优秀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因此要想改变就业现状,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首先,毕业生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才能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发展前景;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学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这也意味着其岗位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之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有非常清楚的定位,这也意味着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制定合理的规划;最后,就是毕业生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国贸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很具有特色,需要毕业生去把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只有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就业保证。

(2)高效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式

学校的良好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必须基于专业的特点重点教学,针对专业技能设置课程,因材施教,把握住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观念,让学生能在更多的实践机会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设心理辅导课程,在保证学生优秀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保证其拥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而且对于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外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学校还应针对该专业的这个特色,加强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外语功底,有更大的就业机会。

(3)社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萧条的状况已逐渐改善,尤其是国内局势的发展非常令人欣喜,国贸领域的日益复苏也为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生机。而且很多国贸企业现在也都亟待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众多国贸公司企业都在主动出击,到各大高校内应聘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也为众多的国贸专业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总结

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的现状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就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毕业生们更应把握住现今的局势变化,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为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做出努力。学校和社会也要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为国贸专业毕业生们的就业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郑金彪,张玫,王芳等.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12):186-187.

[2]丁思颖,喻蓓佳.北京市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商,2015,(9):27.

篇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本人觉得自己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做事有始有终;比较能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畏艰难也要将工作尽力做好;敢于求实创新,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造能力;爱岗敬业,能和工作伙伴和谐相处,并且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强的团队意识,为了公司的利益共同努力工作;有较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面对失败和挫折能够较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自我感觉是一个比较坚强的人;生活上较提倡节俭,热爱参与集体活动,热爱生活。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得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老师和同学,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四年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自信经过了生活的磨练和自我的修养,我已是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我坚信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能做得更好。

更多自我鉴定范文,见大学生简历网

篇6: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但同时出现的一种矛盾的现象是部分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不景气,很多该专业毕业生从事与国际贸易根本没有关系的工作,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根据笔者的实践工作和教学工作经验,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在课程体系上未能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和更新,从而使本科生培养工作暴露出许多弊端。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结构过于专和窄,即专业主干课方向偏专,专业选修课过窄。

在专业主干课方面,大多数高校专业主干课基本为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跨国经营与投资等课程,专业课程过分偏重于国际贸易领域,国际 经济领域的课程偏少;在专业选修课方面,专业选修课的面过窄,选修课程不仅数量少,而且涉及的课程也主要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缺乏区域性研究课程,也缺乏培 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人际交往与中外文化风俗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的余地小,缩小了学生的知识视角,削弱了该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工作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内容交叉现象也较严重,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1.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务”。

过于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务课程,一些重要的实务性专业课程开设不足,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通过对用人单位实际调查显示,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操作业务,在从事进出口业务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不仅能有效缩短与用人单位的 “磨合期”,较快进入角色,而且能提高工作的自信心,降低工作压力,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 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在专业深度开发课程和实战操作课 程上还相对薄弱,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式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步演变为目前的大众化教育。除了极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外,其它高校 培养的都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从事的是实践性很强的具体工作,即

使有部分学生继续攻读学位,但今后能够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也非常少。然而很 多高校忽视这一事实,在确定学生培养目标时,不从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结构、学生素质出发,目标贪大、求高,培养方案照抄、照搬重点高校。其结果是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课程比重小。片面强调专业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1.3课程设置中对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培养形式相对单一而缺乏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潜力的发挥。

创造性能力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中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和训练来实现。具体包括专业实习、学年论文、学期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 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开放的空间,动态的场景和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是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源 泉。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其中业务拓展 能力是核心和关键。要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使学生形成上述创新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训练并从中探索其规律 性。这就需要在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环节入手,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授,更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教练。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由于建立课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对口外贸企业实习困难 比较大,因此在培养计划中千方百计地压缩、减少甚至取消校外实习,有些学校则完全用课堂模拟代替校外实习,而缺乏实战训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和提高。[论-文-网]

2.适应市场需要,重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2.1调整课程体系,形成符合不同人才培育目标要求的课程结构。

不仅要强调“基本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三位一体,而且每一版快中的每门课程均要根据其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进行整合,强 调各门课的相互协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体现在广和深 两方面。广的方面,要做到课程涵盖的内容能够满足国际贸易发展对经贸人才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经济贸易知识,而且要了解外部商业环境和投资环境的 相关知识(其中包括相应的法律、政治环境)。比如,可开设“国际贸易文化”、“国际商务环境”等课程。深的方面,要做到不仅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掌握国际 经济与贸易理论的由来与演变,跟踪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与规则的最新变化,而且要注 重针对性的深度的区域研究。如,关于美国这一区域的研究,应了解美国经济、政治,美国文学,美国建筑等。因为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获胜,必须熟悉他国的 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情况。

2.2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提高实务性专业课课程比重,突出专业特色。

在长期过分强调“厚基础”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多数高等院校的实务性专业课开设严重不足。认为学生只要有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基础,专业课特别是操作性较 强的实务课便可有可无,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干中学”就可以厚积薄发,发挥后发优势。殊不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高效的企业要求学生能迅速“上 手”进入角色,发挥科班毕业生的特长,而根本不会负担毕业生长期适应和在职培训的高额成本。由于目前的课程体系中,财经类各专业所开设的经济学基础课相差 寥寥,专业基础课也区别甚微,而惟一能区别学生专业特色的实务性专业课严重不足,必然导致各个专业都没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其直接后果就是毕业生择业困 难,或在工作中由于专业方面的“短腿”

而影响职业发展。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要有完善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必须有一定数量体现专业特色的实务性专 业课程。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实务课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和就业形势的需要。就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实践发展和外向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必需开设的实务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进出口单证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运输与保险、进出口商品包装、国 际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合理的课程结构应该是经济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务性专业课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的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3:2:1的关 系。

2.3加大对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力度,改变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方式,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开阔视野,对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进行改革创新2.3.1积极改进和完善进出口模拟操作训练,配备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青年教师指导学生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仿真国际贸易环境中体会贸易全过 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2.3.2完善并强化国贸专业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组织和执行力度,巩固课外专业实习基地,保障学生能按照教学计划进入对口涉外企事业单位实习和训练,通过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传、帮、带,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要求

2.3.3科学设置学期大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创新实践环节。配备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掌握研究手段和调研方法,加强学生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和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2.3.4细化实践教学环节全过程,做到分段实施,循序渐进。

篇7: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章 来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个人简历

姓名

罗xx

出生年月

1988-06-0

4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健康状况

良好

学号

200813332

3学 历

大专

身高

158CM

政治面貌

团员

民族

汉族

籍 贯

湖南省

电子邮件

228601@qq.com

QQ号码

9082n

1联系电话

150x8377

手机

***

通信地址

湖南xx国贸三班

邮编

4111000

教育背景

2001年9月—2004年7 隆回东兴中学

2004年9月—2008年7 隆回一中

2008年9月—2011年7 湖南女子学院

主修课程:报关实务、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单证制作、国际商贸英语函电、外贸口语、经济法、出口贸易模拟操作、会计基础、跨国公司管理、英语水平: 英语四级

计算机水平: 省计算机一级

能力特长

本人擅于交际,有较好的人脉;工作吃苦耐劳,具有很好的管理能力。

就业意向

销售岗位、业务代表、办公文员、管理团队

获奖情况1、2008--2009年获优秀学生干部2、2009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二级乙等 3、2009年5月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4、2009—2010的优秀团员称号

社会实践经历

大学期间担任过新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区域经理,在规定的期间完成签订的合同量,我在做区域经理期间学到特别多的东西,因为要开辟各大高校的市场,要亲自下到所负责的高校去招校园代理,在跟校园代理签约,其中的艰辛不是一言两语说得清的。通过这件事我迅速的成长,面对陌生人不再害怕,毕竟要管理一个团队,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面对200人的会场做演讲可以轻松自如。

对于销售这方面的事有比较多的经验,曾经在超市做过促销员,“胆大心细脸皮厚”是我的座右铭。

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组织,深受老师的信赖。大二做过一学期的家教,无论是小孩还是家长都非常满意,不愿让我走,还是前途重要。我的职业规划是30岁做到管理层,我相信能够实现。

备注

个人自传:诚实做人,忠实做事是我的人生准则,“天道酬勤”是我的信念,“自强不息”是我的追求。复合型知识结构使我能胜任社会上的多种工作。我不求流光溢彩,但求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不期望有丰富的物质待遇,只希望用我的智慧,热忱和努力来实现我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在莘莘学子中,我并非最好,但我拥有不懈奋斗的意念,愈战愈强的精神和忠实肯干的作风,这才是最重要的。

ww w.Y k j.CoM文

篇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众所周知, 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既掌握现代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 又具备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些年来,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不断加深。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专业+英语”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素质的主要标准。在这种形势背景下, 双语教学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走进大学的课堂。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这类与国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 就更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但从目前来看, 国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不尽理想。本文以如何促进国贸专业双语教学为主题展开探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双语教学在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 所以国贸专业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理想

国贸专业开展的双语教学必然与本专业有关。但是学生对所授课程的相关英语词汇却不怎么了解, 在不熟悉、不理解专业词汇的情况下开展双语教学, 必然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而且, 由于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不强, 在课堂上也存在听不懂教师讲授内容的情况。

2、教材方面存在一些欠缺

在进行双语教学时, 一般院校的做法都是选取比较有名的、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英文原版书籍做教材。虽然外国的教材在各方面都做得比较优秀, 但是这些教材是按照外国人的思维编写的, 我国国贸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能力欠缺的情况下, 很难理解这些教材的内容, 从而导致双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3、语言环境方面有所欠缺

据有关调查显示, 教师在双语教学课堂上几乎是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但是学生却很少运用英语进行思考, 更不用提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教师也很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双语环境, 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开展双语教学

1、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接触专业术语

国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 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 要对国贸专业本科四年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等做出整体规划, 在专业课中让学生逐步接触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养成用英语学习本专业课程的习惯,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其次,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先不要让学生接触难度较深的外国教材, 否则会让学生对双语教学产生畏惧心理,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轻重缓急, 并突出专业化。

2、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 合理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国贸专业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与学生要进行互动,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 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上课之初, 可以举出一个国贸例子, 然后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将该案例分配给各小组进行讨论, 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分析, 最后让各小组派出代表用英语回答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环境,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

3、优化国贸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 需要一只英语功底深厚、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教师。然而, 目前大部分国贸专业双语教师都缺乏系统、长期的英语培训, 他们的双语教学方式不够先进, 双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直接不利于双语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 高校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双语教师进行学习, 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去其他有名院校进行进修, 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外贸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另外, 学校还可以将教师送到外贸公司去进行实践, 促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顺利组织教学。

四、结语

虽然国贸专业在开展双语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但是高校与教师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进行双语学习的重任, 为社会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 又懂英语的综合性国贸专业人才。高校必须从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综合入手, 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不断加深。在这种形势背景下, 双语教学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走进大学的课堂。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这类与国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 就更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但从目前来看, 国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不尽理想。本文先揭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再探讨解决策略,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学.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S2期

[2]曹兰.高职院校经贸类课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年03期

篇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应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应该遵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更多地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可是从当前我国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实际看,特色并不明显。本文选择《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就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此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和模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1.教材老化,致使教学内容不能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全接轨

在国内有影响的教材有两个版本:一是以对外经贸大学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的“北派”,“北派”的特点是重理论;二是以上海外贸学院编写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为代表的“南派”,南派的特点是重实践。但即使是以实践为主的教材也不免是纸上谈兵,而且多年来内容变化不大。长期以来很多院校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这些自编教材多半是以上述两个教材为蓝本,内容上大同小异,教材跟着教材走,而不是跟着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走。比如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文件规定信用证一经开立,即为不可撤销信用证,删除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文件中可撤销信用证的概念,但是如今高校使用的教科书中还依然出现“根据信用证是否可撤销,信用证可分为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的文字。

2. 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即“理论+实务”的“双师”型教师。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系统的,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教师的讲授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对该课程进行形象透彻的讲解,从而使课程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有过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实践案例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3.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机会了解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业务操作具体事项。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所以这种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既不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1.紧跟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实践者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如果教师不能将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和前沿内容渗透于教学当中,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自从接受的那一刻就已经落后了。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教材具有滞后性,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应及时补充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如WTO的最新进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最新运用等。教师必须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跟踪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才能将国际贸易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

2.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初是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提出的,但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双师型”教师都必不可少。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应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践的教师。因此,专业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学校还要适当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去。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遵循授课实践化的原则,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以任务或项目、能力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合理采用如下教学方式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外贸实际业务。

一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模拟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障碍,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二是利用外贸软件模拟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是利用国际贸易软件在校园网络上完成国际贸易过程的一种实训的方式。模拟教学模块主要由交易准备阶段、交易磋商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履行合同阶段四部分组成。通过软件模拟教学使学生对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国际贸易有初步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

三是学校应想尽各种方法,建立几个比较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基地实习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训练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参与业务操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能力的训练。学生在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全部过程,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

(2)改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制作PPT课件、拍摄专门教学片、制作网络课堂,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另外可以定期聘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作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和实习,开拓学生的视野。

(3)改革双语教学。鉴于英语应用能力在外贸业务中的突出地位,可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中英文双语教学试点。在对全部模块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模块内容用英语授课,特别加大对合同条款的英语例句解释、对贸易惯例原文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新的全球贸易形势、新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都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懈地改革,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服务。

篇10: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012届毕业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要求:

1.每人限选一题,相互不得重题,但是可以自行拟定题目;

2.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学号、姓名、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地址、论文题号及论文题目等项目填写清楚,具体格式见附表1(EXCEL格式);

3.论文选题结束后,请班长将选题结果发送至以下电子邮箱:

tiejian0709@sina.com

一、WTO问题研究

1.WTO框架下农产品“黄箱政策”与江苏出口农产品保护研究

2.如何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3.WTO的保障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4.WTO框架中的环境与贸易问题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问题研究

5.苏北地区吸收外资差异化研究

6.江苏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区位、方式)选择

7.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

8.政府招商的努力程度与吸收外资规模的关系研究

9.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10.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理论创新

11.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

12.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问题

13.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

14.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以××地区为例的实证分析

15.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16.国际投资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17.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18.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19.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中国某(产业、地区)利用外资战略对策探讨

21.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

22.我国企业 FDI 的区位选择分析

23.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经验探讨

24.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

25.徐州招商引资环境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6.关于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7.外商直接投资在苏北地区的实证分析

28.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或苏北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29.江苏省的出口结构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分析

30.我国引进FDI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FDI对我国贸易的效应分析

32.我国引进FDI的技术效应分析

3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34.我国引进FDI带来的产业风险分析

35.优化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方法探讨

36.徐州市(或外地)外商投资环境研究

37.徐州市(或江苏省等)吸引国际投资的策略探析

38.跨国公司的中国化运营策略研究

39.XX市利用外资情况调查与分析

40.江苏省FDI的就业效应分析

41.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

42.跨国公司进入的股权方式

43.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产业集群导向

44.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45.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

46.我国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7.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48.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产业转移

49.内部贸易在跨国公司资本运营中的作用及其负面影响

50.欧盟跨国并购反垄断审查及其启示

51.我国外资适度规模的测算:基于“双缺口模型”的实证研究

三、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52.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53.开放经济条件下江苏省(或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54.经济全球化下提高苏北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55.国际竞争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56.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思考——以某一企业为例

57.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运作平台框架体系分析

58.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策略研究

59.企业扩张的动因分析

60.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路径、策略研究

四、国家及地区外贸的现实问题研究

61.徐州市(或其他)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62.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63.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

64.中国外贸依存度演变研究

65.SA8000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研究

66.“绿色壁垒”对江苏省纺织品出口影响研究

67.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实证研究

68.徐州市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研究

69.关于我国倾销与反倾销问题的案例研究

70.浅析我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

71.关于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72.对外贸易对苏北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73.对外贸易与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74.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5.国际竞争格局中的我国反倾销对策选择

76.国际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77.XX市对外贸易情况调查与分析

78.中国与欧盟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79.SA8000对江苏省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81.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82.对外经济贸易对徐州经济开发区发展贡献度实证分析

83.徐州市外贸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

84.徐州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分析与调整对策

85.徐州市私营外贸企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86.徐州六县外贸发展不平衡原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87.徐工集团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88.中、俄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89.中、韩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90.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国求解

91.关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新趋势思考

92.中外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分析

93.长三角外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4.外贸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95.国际反倾销规则贸易保护主义因素分析

96.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对策研究

97.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98.加快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探索

99.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100.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的困境分析

101.试论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模式 102.环境壁垒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103.国际贸易的技术标准发展趋势与中国现状及对策

104.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105.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106.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及策略分析

107.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108.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109.利用产业内贸易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

110.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111.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我国对策

11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与对策

113.国际贸易溢出效应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114.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研究

115.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

116.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

117.贸易自由化趋势下的农产品贸易保护

118.APEC实现自由贸易安排的路径思考及我国的策略选择119.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20.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大贸易救济措施比较分析121.我国服务业引资环境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122.服务企业全球营销战略内部驱动因素研究

123.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124.我国棉花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125.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我国对策

126.人力资本、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五、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

127..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综述

128..我国劳务出口研究

129..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

130.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协调机制研究

131.普雷维什中心外围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132.论环境规制下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六、世界经济问题

133.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134.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的研究

13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某地为例

136.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研究

13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南北合作

138.国外(欧美日)产业政策比较分析

139.中外经济体制分析

140.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141.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42.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前景

143.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及经济影响研究 14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FDI的影响

七、国际商务与谈判研究

145.外贸合同的签订技巧浅析

146.国际商务谈判策略探讨

147.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调查与分析

八、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

148.网商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49.WTO框架下企业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研究

150.现代企业供应链价值流分析

151.沃尔玛(或家乐福等)在中国的配送体系与效用分析 152.徐州零售业竞争态势与发展策略研究

153.电子商务发展与国际贸易方式变革研究

15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及实务的影响

九、其他经济贸易与金融问题研究

155.我国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156.苏北地区如何借鉴苏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 157.我心目中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

158.徐州海关如何利用管理创新服务于地方经济

159.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宏观构想

160.全球化交易所公司化改革趋势

161.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62.国债期货研究

163.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164.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165.融资融券制度的可行性及其影响

166.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167.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障碍及对策研究

篇1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整理点击数:2626更新时间:2007-10-15

★★★ 【字体:小 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能力

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业务方面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有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

②英语熟练,能够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及资料,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商务写作、数学、计

算机等方面的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

③了解本专业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实际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篇1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干什么

毕业后主要在贸易、互联网、交通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贸易/进出口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交通/运输/物流

4.新能源

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服装/纺织/皮革

篇1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是个老牌专业, 其前身叫“国际贸易”, 1 9 9 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新的专业目录, 将国际贸易专业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世纪末, 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入世预期带来的外贸人才需求增加, 该专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规模扩充。许多高校在这个时期纷纷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保守估计, 目前该专业每年培养毕业生人数超过3万名。

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们长期调查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很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并未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二是尽管就业难, 可是那些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仍能较顺利地找到工作。这些现象说明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有矛盾, 二是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仍需提高。从学科大类划分, 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学, 其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重点突出经济学, 而管理与法律比较薄弱或不被重视。专业口径过窄, 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规格, 学生个性不能被充分张扬, 造成人才“克隆”。另外, 扩招也导致了教育资源无法及时跟进, 也容易造成培养质量下滑。

目前, 教育部正在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压力迫使许多招生单位重新审视自身实力, 努力发挥特长, 以差异化竞争策略重塑专业特色, 从而能够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对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解及误区

什么是办学特色?目前我们能在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当中找到解释:“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 本校特有的, 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 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该方案将特色列为评估一级指标来考察。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从这个解释来看, “特色”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长期积淀出来的稳定的东西;二是要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特色要被社会认可。特色可不拘泥于形式, 只要满足上述条件的教学要素, 都应属于特色范畴。专业特色是学校特色的一部分, 与特色的性质一样, 专业特色也是多维的, 只要在某一方面具备上述三个条件, 就应被视为专业特色。

根据各自优势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的思路是正确的, 特色是可能总结提炼, 并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强化, 管理者可以集中资源促成特色鲜明化和更有社会影响力。但是, 在认识和具体做法上存在一些偏差, 片面地追求专业差异有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对专业特色的含义理解不清, 指导思想不明确现象比较普遍, 尤其一些典型的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把特色定位与特色本身混淆。二是把专业特色等于人才培养特色。三是简单模仿名校。四是过分追求差异。五是对特色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曲解。六是重宣传、轻建设。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

专业特色建设中的规律和原则却不可违背。实践才刚开始, 许多规律在等着我们揭示。下面是我们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首先要明确特色定位。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办于1993年, 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 依托学校理工特色, 已有较独特的优势。我们历经三年的调研, 在学校发展规划和特色建设的框架下, 结合相关专业优势, 把原来初具雏形的传统加以优化, 定位了专业特色。围绕定位, 我们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在科研方向和团队支持上、人才引进上、资金分配上都进行了优化配置。在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软件方面, 我们采取了如下新举措:

第一, 教学理念上体现尊重规律, 尊重个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尊重年青一代的心理特征, 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尊重每位学生个性, 避免人才“克隆”。

第二, 教学计划上扩大选修课范围和比重,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优良条件。设选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可按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自助式学习。课程可不拘专业范围, 允许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外专业课。可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 把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课程引入教学。

第三,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实习, 如果制度上必须要求像课程一样集中在一段时间, 实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再如, 毕业论文一般都安排在毕业的最后学期, 学生因为找工作就会影响论文。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改集中时间为分散时间, 这样的制度创新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空间, 非常值得尝试。

第四, 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理论与实践统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应用性极强。实践教学很重要但落实困难。我们是两手抓, 一手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与专业贸易公司签订协议, 供学生全真的实践平台, 另一手是搞好专业仿真实践平台建设, 近年建成了专业仿真实验室、贸易谈判室、外贸仿真操作室, 配备多套实习软件。切实解决了实践的难题, 收效显著。

第五, 以社团为平台, 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围绕专业支持学生自发组织社团, 作为学习交流, 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社团由专业老师指导, 学校给予大力支持, 邀请名家讲座, 给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空间。

摘要:打造专业特色是高校取得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对专业特色的理解, 认为专业特色建设要在合理定位前提下配置教育资源, 软硬件并重。

篇1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73-02

Thinking 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Yuan Lingling

Abstract It is the tasks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to train future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s. However, the curr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doesn’t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ized talented person’s demand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trad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trade and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advic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Author’s address Economic School,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101149

1 前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北京物资学院较早开设的专业之一,2004年该专业就被列为校级重点专业建设规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肩负着培养未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对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形成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线的培养体系。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际操作

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尤其是国际间货物的买卖,其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要求商务人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多年来,国际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没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2.2 对学生外语能力培养注重不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涉外人才,而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已成为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但是,在专业培养中,对外语重视不够。外语课程设置少,并且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中文授课,学生很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与操作。特别是学生缺乏练习口语的环境。

2.3 实训基地建设没有落实到位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教育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有能够满足技能训练要求的场所。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建设,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但是,很难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等提供集中实训环节。

2.4 缺乏双师型教师

目前,从事国际贸易教学的教师大部分由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进入教育领域,他们具备较高的学历,但是普遍缺乏外贸企业的工作经历,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操作、国际惯例、法律法规的理解还停留在课本上,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需要。由于物资学院没有出台对实验教学优惠的政策,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学、科研工作量考核等因素影响,任课教师与实践接触的机会少。

2.5 教学计划没有考虑职业能力

目前本科教学依然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更没有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也只是通过模拟软件,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主要流程,没有体现国际贸易专门人才技能要求。建立适应职业技能要求的教学体系,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议的重要任务之一。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建议

3.1 确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以往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实践教学,因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结合其他院校的经验,确立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国际结算模拟、外贸单证课、国际贸易运输模拟、报关模拟和报检模拟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完备的实验课体系。

3.2 将职业技能纳入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进出口报关、涉外贸易、国际结算、外贸单证、涉外商务代理、英语翻译等国际商务业务,具体就业岗位包括单证员、报关员、外销员、外贸跟单员、报检员、国际货代员、国际结算员和外语翻译员,而这些岗位大部分需要职业资格证书。帮助学生毕业时获得一种专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未来就业有极大益处。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中,考虑到学生获取证书的考试要求,增加相应的课程。针对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的现状,在调整教学计划时,增加商品归类基础和报关员考试辅导两门选修课。

3.3 注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对于外贸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会运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书写传真、信函等。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专业英语、外贸口语、外贸英语函电和外贸英语谈判等课程,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外贸专业人才。同时,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操作的习惯。

3.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实验队伍的结构与素质。实验教学发展趋势是多学科渗透、资源共享,进行综合技能实践,因此,建立科研开发的核心基地,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实验队伍尤为重要。

通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外贸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时聘请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企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3.5 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当前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校外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教学改革的重点,使教学内容与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更好地相适应。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增强实战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明扬.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46-247.

[2]卢仁祥.上海电机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构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44-245.

[3]李晓美.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经济管理者,2012(2):373.

上一篇:最新2013年城管局科长述职报告下一篇:制定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