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2024-06-17

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精选6篇)

篇1: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摘要]本文在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概念界定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教师技能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教师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教师技能的建议。

[关键词]高师 学前教育专业 教师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35-01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由于幼儿园所面对的都是懵懂无知的儿童,因此,对于幼儿教师来讲,怎么教远远要比教什么重要得多。这也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师技能,这样未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是指,就读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了今后从事和胜任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能力”[1]。这些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口语表达、书写、组织教学、班级管理四部分能力。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高师要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音乐、美术、舞蹈、写字、教师礼仪与口语训练、学前卫生等课程,还为学生提供走进幼儿园的见习、实习的机会。这些课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培养下,学生可以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熏陶和训练,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样也面临着就业压力的问题。我们常说就业难,难就业,这个“难”,多数情况不是指就业机会少,而是指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岗位之间有差距。如幼儿园愿意招收有班级管理能力的学生作为幼儿园老师,可是我们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上,忽视了教师技能的训练。因此,通过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的建议

(一)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的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很多类似英语四、六级这样的等级考试上面,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接受教师技能训练。因此,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首先要改革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体现教育整体性原则的情况下,高师院校要合理安排专业理论教学与教师技能训练的学时。在设置专业理论课程时,一方面要拓宽专业理论课程的门类,不能总是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三门基础学科。另一方面,将内容有重复的专业理论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开设,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学时浪费。比如,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和教育政策与法规两门课程,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开设。在设置教师技能训练课程时,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实践学时,比如三笔字训练、普通话演讲这样需要学生多加练习的实践课程。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是有着很强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都缺乏在幼儿园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学团队对于培养应用型的准幼儿园教师,就难免出现手高眼低、教师教学技能差的情况。因此,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培养高素质的准学前教师的先决条件。

高师院校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吸收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来,弥补专业教师缺乏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的缺陷。如高师院校聘请幼儿园的园长或优秀教师,为学生讲授幼儿园班级管理这样的教师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这样,就可以保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具有实际的教学经验。

(三)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认识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近几年,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来越不被学生所重视。其原因由于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与准备考研、找工作、写论文的时间相冲突,所以学生们以一种应付的心理对待见习和实习。

因此,高师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安排,可以把一次见习和实习变成多次见习和实习。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教育见习和实习对于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幼儿园教师这个岗位的重要作用。考研也好、写论文也罢,学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工作而服务,所以,不要把教育见习、实习当做是可有可无甚至是浪费时间的事情,而应该把到教育机构见习和实习看做是自己学习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最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路万昌.浅析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7).责任编辑:杨柳

篇2: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对教师口语技能重视不够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均不够重视,导致了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上的不科学、不合理。比如课时不足,课程名称随意改动,教材不具有实用性等问题。学校随意地削减课程,导致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很多毕业生在幼儿园面试时都不能用标准、得体的语言来进行自我介绍,这样的口语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

(二)课堂教学无自身特色,方法陈旧、低效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高师类学校缺乏专职任课的口语教师,很多口语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又多为兼职授课,教学任务繁重,导致课堂教学都比较沉闷,老师上课缺乏热情。另外,很多教师老师不了解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情况,课堂教学不具有针对性,不能紧扣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课堂中的示例也完全与学前教育脱节。

(三)课外延伸与训练不够

日常口语训练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少有学生主动在课余进行口语技能训练,而学校也很少通过口语类活动的组织来推动学生的课余训练。学生实习和见习是口语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但从调查了解的结果来看,部分学校没有在见习、实习时对学生提出观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口语技能运用情况。

(四)考核标准不统一,训练成果未得到巩固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所以多采用期末一次随意的口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很少用统一的试卷进行笔试,因为是口试,所以任教这门学科的不同老师就有了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这样的考核不会考虑学前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存在与专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课程方案,突出职业口语训练

要想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教师口语技能,必须保证一定的课时,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普通话是基础,应该在学生进校后一年级就开始开设;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课程建议三年制的学生在二年级开设,五年制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开设。普通话训练课程建议一周开设1一2节,开设一年时间。学生进入到二年级(三年制)或三年级(五年制)时,应该开始开设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课程,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课程建议每周开设2节,开足一年时间。

(二)注重实践性,构建高效幼儿教师口语课堂

坚持动态语言教学的原则,课堂上教师应该讲为辅,练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领悟、感受,进而掌握口语技能。利用课外开展丰富的口语实践活动的原则,组建相关的学生社团,通过比赛或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口语技能的兴趣与热情,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自觉的通过活动进行教师口语技能的课后练习,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教师口语技能训练的良性循环。

(三)充分利用活动、实践,激发学生学练兴趣

1.通过大量的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加深和巩固。在课堂教了朗诵的技巧后,可以设计举行朗诵比赛。在学习了讲故事的技巧后,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

2.通过见习揣摩教师口语技能。见习前学校要认真选好见习幼儿园,制定好见习计划,特别是对教师口语技能,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3.通过实习提高教师口语技能。实习要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上第一堂课时,要尽可能安排指导老师去听,及时指出口语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下次课改正。

(四)更新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方式是教学的杠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给学生的学习评定成绩,还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指挥棒。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化,评价的时间要全程化,理论知识的考试可以用笔试的方式进行,其他的可以用口试的方式进行,有的可以是单个进行考试,有时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情境模拟的考试。比如,在进行一般口语交际技能教学时,可以在期初定出阶段考试的内容:态势语的设计与表演、听话能力考核、说话能力考核,通过这几项进行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素质考核。另外,要形成学习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对其他同学平时的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

(五)提高教师口语课教师的素质,打造专业团队

篇3: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是指,就读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了今后从事和胜任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能力”[1]。这些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口语表达、书写、组织教学、班级管理四部分能力。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高师要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音乐、美术、舞蹈、写字、教师礼仪与口语训练、学前卫生等课程,还为学生提供走进幼儿园的见习、实习的机会。这些课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培养下,学生可以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熏陶和训练,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样也面临着就业压力的问题。我们常说就业难,难就业,这个“难”,多数情况不是指就业机会少,而是指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岗位之间有差距。如幼儿园愿意招收有班级管理能力的学生作为幼儿园老师,可是我们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上,忽视了教师技能的训练。因此,通过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的建议

(一)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的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很多类似英语四、六级这样的等级考试上面,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接受教师技能训练。因此,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首先要改革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体现教育整体性原则的情况下,高师院校要合理安排专业理论教学与教师技能训练的学时。在设置专业理论课程时,一方面要拓宽专业理论课程的门类,不能总是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三门基础学科。另一方面,将内容有重复的专业理论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开设,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学时浪费。比如,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和教育政策与法规两门课程,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开设。在设置教师技能训练课程时,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实践学时,比如三笔字训练、普通话演讲这样需要学生多加练习的实践课程。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是有着很强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都缺乏在幼儿园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学团队对于培养应用型的准幼儿园教师,就难免出现手高眼低、教师教学技能差的情况。因此,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培养高素质的准学前教师的先决条件。

高师院校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吸收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来,弥补专业教师缺乏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的缺陷。如高师院校聘请幼儿园的园长或优秀教师,为学生讲授幼儿园班级管理这样的教师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这样,就可以保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具有实际的教学经验。

(三)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认识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近几年,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来越不被学生所重视。其原因由于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与准备考研、找工作、写论文的时间相冲突,所以学生们以一种应付的心理对待见习和实习。

因此,高师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安排,可以把一次见习和实习变成多次见习和实习。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教育见习和实习对于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幼儿园教师这个岗位的重要作用。考研也好、写论文也罢,学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工作而服务,所以,不要把教育见习、实习当做是可有可无甚至是浪费时间的事情,而应该把到教育机构见习和实习看做是自己学习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最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篇4: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关键词:内心听觉音准节奏视唱旋律性和声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无论其创作、表演、欣赏、研究都与听觉有直接的关系。对于从事音乐专业的人而言,拥有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人的音乐听觉是有差别的,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听觉,只能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而训练中如何培养内心听觉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谓“内心听觉”是指人在潜意识中形成的音乐回忆或想象,以我的理解,它应类似是一种条件反射,它通过长期的训练在人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音乐印象,我们以这种印象来指导音乐创作和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视唱的训练上,这种训练虽然对于学生的识谱能力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它比较枯燥,在长期的训练中其单一性和不确定的音程关系让学生很难把握音准,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而内心听觉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调性局限,能让学生较准的把握音高关系。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音准

这个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音高和音准,让学生充分明确音程音响效果,并在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并能准确听辨和唱出音程。

1.基础训练

包括唱调式音阶(大小调式,民族调式)上下行;音程模进(二至五度自然音程);音程构唱(主音、导音到各级);和弦及转位(调式各级和弦原位及转位);和弦解决(属七、导七和弦原位、转位及解决);三全音。这些内容应该包含在每课时的训练中。

2.构唱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要求打破原来的音名概念,单纯构唱音程,如:给定一个音e,要求以根音为基础向上构唱大三度#g(不唱音名,用“啦”代表),依次训练二至八度音程,让学生打破只能听白键的禁锢,当他们熟练掌握音程的关系后,再尝试给标准音判断给定音的音高,根据给定音和音程关系推断下一个音。

3.旋律跟唱

当学生有一定音程基础之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此项训练了,这种训练可以是无节奏性的,给定五至八个音,让学生首先哼出旋律,再试着根据给定的标准音判断给定旋律的音高音名。这种训练可以为学生旋律听写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节奏

培养学生音乐的内心听觉,光有良好的音准概念显然是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周为音乐不光是有旋律,还有节奏、调性、和声等等音乐要素。这里再说一下节奏的训练。

在我看来,节奏训练有看谱练习、节奏模仿、节奏听写三个主要的训练方式。

1.看谱练习

学生应该先熟悉一些基本的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为例,其组合有一拍一个音,一拍两个音,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一拍前后附点,一拍四个音等,其中特殊的节奏组合还有三连音沏分音等等。先把这些节奏列举出来。让学生一个个熟悉,直到能准确掌握为止。这是准备工作,当这些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之后,就可以拿一些节奏(一开始可以短一点,比如8小节以内)来让学生练习。这些练习可以先是集体的。熟悉后再到个别的,这样有助于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也可以拿一些乐谱。让学生先打节奏,再唱旋律,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把音高和节奏统一起来,深化学生的节奏感。

2.节奏模仿

这个内容需要互动来完成。这种互动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具体的方法是由教师或者学生用钢琴或者拍打的方式把节奏打出来,学生来复述这个节奏,并且说出它的拍子和节奏类型。通过互动的节奏练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节奏记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枯燥的理论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即兴创编节奏型。需要注意的是每次不要太长,以学生可以记住并且自己能复述下来为标准。

3.节奏听写

这是节奏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节奏训练基础之后方可进行。这个训练一般由教师以钢琴敲出节奏(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节),学生用笔将节奏在乐谱本上反映出来(每条节奏弹四到五遍,中间留出约半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写作),这是节奏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初学时学生有可能不太适应,所以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耐心,并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复练习的原则。

上述只是节奏学习必然经过的三个阶段。在这些训练当中,教师可以适量穿插一些其他的训练方法,比如二声部的节奏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国外的一些节奏训练方法(如沃尔夫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协调协作能力和对节奏把握的准确度。

三、视唱

这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流畅的唱出熟悉的曲调,而且对于生谱也要有良好的即兴演唱能力。培养学生视唱的内心听觉,首先要学生具有明确的音高概念,其次是具有稳定的调性感觉。再就是要有熟练的看谱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

前两个内容我在开始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作表述,对于看谱能力的培养,我主张让学生做到“四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口到”。怎么讲呢?简单说就是眼睛要看的快,唱上一个音的时候看下一个音,同时心里应该作出相应的反应,把下个音的音高和节奏快速的想到,再通过嘴巴唱出来。当然,手里的拍子一定不能省,应该匀速从容的从开始一直持续到结束。

以上几种训练方便都是旋律性内心听觉培养的途径。在学生具有了一定视唱练耳基础之后(一般这个训练在高师的二年级进行,这也是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第二个学年)。就可以进行和声性内心听觉的培养了。它的训练也包括三个内容:

1.无调性和弦听辨

在和声性内心听觉培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和弦的听辨。这也是训练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它包括三和弦以及七和弦的原位和转位和弦的模唱训练。听辨和弦的基础是首先要把这个和弦的每个音由低到高哼唱出来,只有正确的哼唱出和弦音,才能准确判断出和弦的性质和音高。在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先听原位和弦。教师弹奏出和弦之后,学生集体哼唱出和弦的音高,再根据音高关系判断和弦的性质。如果不能准确唱出音高,教师可以将和弦分解弹奏,让学生跟唱。能够准确判断出原位和弦之后,再进行转位和弦的听辨。

2.调内和弦连接

以标准音为基础,给定任意调,在调内进行和弦弹奏连接,学生判断出和弦的级数。这个训练也可以先是原位和弦,再慢慢过到转位和弦。作为引导者,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和弦的关键音,这个关键音就是和弦的根音。只有听出根音,才可以准确判断出调内和弦的级数

3.简单的二声部听写

这个训练对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但是也不是不能突破炭键在于让学生能清晰的把两个声部区分开来。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听写出旋律声部,再根据和声的音程关系写出低音声部,这样准确率会高的多。

篇5: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学习新知识离不开记忆,知识具有严格的系统性,学习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是循序渐进的;思考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贮存的知识和经验做基础,任何思维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离不开记忆,记忆能力强,就可以在头脑中建起一个贮存库一“智慧的仓库”,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知识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在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学中,记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5+2专转本考试制度实施以后。记忆的重要性和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对教育学课来说,五年级主要针对专转本考试来进行复习,有着诸多需要记忆的内容,繁杂冗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烦恼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有“记得快也忘得也快”或者下了很大功夫背书却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的感觉。在记忆方面不同程度的打击致使学生在以后遇到记忆性的问题时更是望而却步,心生畏难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记忆力,提高教育学的学习效果呢? 明确记忆目标

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记它,也才能深刻地记住它,这是成功改进记忆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某章知识之前,要知道本章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要学习它什么,弄清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就是记忆目标,有了明确目标就能背得快,记得牢。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必然是被动地突击强背,这样得来的东西记忆不可能持久,也不会成为有用的财富。

确定学习目标关键是安排好学习进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要学会将学习目标分解成长期和近期目标,比如教师讲解某章内容时介绍了九个知识点,学生每天复习三个知识点;某章共三节内容,每天要完成复习一节内容的任务,如此由少积多,一个个的实现,一个个地跨越,就能激发积极性,增强自信,提高记忆速度。做好课堂笔记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曾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学习成绩最差。教育学一节课的知识容量是很大的,学生做好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注意力,有助于理解学习内容,有助于复习和记忆所学知识。

记笔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提纲笔记、图表笔记等。提纲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使用大小标题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

记笔记只完成了做笔记的第一步,课后要及时梳理笔记,增减内容,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还应根据笔记组织复习,使知识系统化,以此巩固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所学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理解的东西往往记起来比较迅速和牢固,这是因为它与过去掌握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对有意义材料。学生首先应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材料的意义。所谓材料的意义,指的就是各种联系,包括材料本身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材料和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以及材料和其它材料之间的联系等。比如教师素质这一章,要理解教师劳动本身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等,通过理解,将知识系统化,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到知识的体系之中,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就更容易记忆。重视课后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是记忆中不可避免的过程,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即在记忆的初期遗忘得多,以后遗忘速度明显下降。有效的策略就是及时而经常地复习。

(1)掌握好复习的时间。遗忘规律告诉我们,第一天遗忘最多,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遗忘得越来越少。因此,每天有复习,即当天课程一定要复习一次:每周有小结,即每周对本周所学的课程要有个小结性复习:每章有总结,即每学完一个章节要进行总结性复习;期中及期末则进行大复习。

(2)掌握好重复强化的次数。这里所说的强化一次,要求将所记忆的内容全部记下来才算强化了一次。因此复习一次不一定记下来了。可能要复习几次才能记下来,这才算强化了一次。

(3)多种形式复习。机械、单调地重复会使复习变得枯燥无味,并引起大脑神经的疲劳,大大影响复习的效果,因此一定要采取多种复习形式。如复习教育功能时,进行前后知识对比,找出教育功能、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等之间的异同点:复习教学八大原则时可以用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找例证,加深理解:复习教育法知识点时可以做习题来理解相关的法律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区别不同概念所指的范畴:复习时不需要边背边写全文,只写重点词汇和关键词即可:也可以自问自答或同学间相互提问来复习。过度学习

很多同学记忆的一般习惯是,当能够完全背诵后就停止记忆。但心理学家发现。如果在完全能够背诵后,再增加一定时间和背诵次数,记忆效果会大大改善。心理学实验还发现,如果在刚好记住了就不再学习,即达到100%的学习程度,其记忆保持的效果最差:如果达到150%的学习程度,记忆保持的效果就很好。因此,运用过度学习是一个最佳的省力的记忆方法,你只需要再花一些时间,多记一半的内容,效果就可以大大提升。采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一个人记忆得如何,与掌握正确方法有密切关系。记忆的多少、快慢,则决定于具体的记忆方法。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正确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对培养和训练记忆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联想记忆法。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有一个共同的“学”字;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可以联想成“现在的世界属于未来的我们”;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6”和“义”组成“六一儿童节”。

(2)串联记忆法。就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例如,班集体的特点有目标性、民主性、纪律性、组织性,四个词第一个“目、民、纪、组”连在一起就是“牧民祭祖”。

(3)化简记忆法。就是将较繁杂的内容化成简单的内容来记。如课外活动的作用共有四个长句,记忆时抓四个关键词,即主体精神、个性、交往能力、责任感。

(4)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卡尔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可以想成“咖啡”;布鲁纳提出“发现法”可以组成“步伐”,伐是发和法的共同的谐音,以区别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5)尝试回忆法。一遍一遍地读并不是有效的记忆策略。盖茨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学习时将80%的时间用于试图回忆的记忆效果最好。换句话说,就是在背记的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复述、默写、同学问互相提问等方式。这种方法能看到自己进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发现问题,进而抓住重难点,因为使得复习更有效。

总之,心理学对记忆的大量研究成果,对学生在教育学学习中策略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只要合理地使用这些策略,必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6: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一、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的意义

弹唱课程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它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理论知识, 熟练地掌握多种音乐技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 或学前音乐教育, 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教学中, 音乐教师面对接受基础音乐教育的学前儿童或中小学生时, 一边用甜美的歌喉演唱所教的歌曲, 一边娴熟地弹奏钢琴, 这种弹唱自如、声情并茂的“范唱”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智能, 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感和崇拜之情, 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试想一名在“教唱”时不是弹的伴奏出问题就是唱的不好的音乐教师怎能给学生美的启迪、美的享受?所以,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的培养, 应视为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弹唱技能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一直沿袭着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造成一些高师音乐院校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单项技能培养, 使一些学生产生偏科的现象。如, 喜欢钢琴演奏的学生就把时间和精力放到钢琴学习上;喜欢声乐演唱的学生就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演唱学习上……这种学习结果最终导致主修钢琴或主修声乐的学生边弹边唱技能都极差。2012年3月, 笔者对广西部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数据来看, 60%的学生只能对自己的主修课程进行有把握的展示 (或是演唱, 或是演奏) , 但要让这些学生展示边弹边唱两者兼并技能, 却不仅辅修的专业技能表现不了, 就连平时很有把握的主修专业技能也受到无法协调的影响;30%的学生勉强可以较完整的弹唱一首平时练熟悉的曲目, 但伴奏的和弦又过于简单, 对于音乐的表现力也不够;只有10%的学生可达到理想的状态, 做到将和弦的编配、歌曲的演唱、钢琴的弹奏三者完整、协调、自如的展示出来。以上调查足已证明,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三、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弹唱技能综合素质的途径

(一) 弹唱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 强调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过程中。”1弹唱既然是一种集声乐演唱、钢琴即兴伴奏、和声知识、音乐素养等为一体的综合运用能力, 那么学生在学习弹唱的过程中便可通过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审美经历, 在伴奏的不断创新和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比如在弹唱艺术歌曲时, 我们首先要了解何为艺术歌曲。“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品种, 属于严肃音乐范畴, 曲作家根据歌词的意境, 情感和风格, 精心谱写出音乐旋律, 并配有烘托、渲染歌曲旋律内容的钢琴伴奏或乐队伴奏, 与歌词融为一体, 尽善尽美地塑造出完美的音乐形象。艺术歌曲的篇幅小、容量大、深入浅出, 用奔放严谨的月似和精炼娴熟的手法, 反应人民群众的生活, 揭示深刻的主题, 给人以美的享受。”2而这种在弹唱作品之前对作品的理解与关注, 正是对个人审美经历的一种丰富, 也必然使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有所提高。

(二) 帮助学生认识弹唱技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摇篮的高师音乐教育, 弹唱这一实用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它全面、有效地提升了基础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 切实可行地提高了音乐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那么, 在教学中, 我们究竟怎样去帮助学生认识弹唱技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呢?

1.帮助学生认识弹唱技能的实用性作用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虽然很多中小学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 但在一些没有条件购买高档教学设备的学校里, 弹唱技能所需要的教学器材就要相对简单许多, 可以是一架破旧的二手钢琴, 可以是一台几十年前的脚踏风琴, 更可以是一台只需抱在身上就能随处演奏的手风琴, 再加上一名具有弹唱技能的音乐老师, 就可以让那些没机会接受更好音乐教育的孩子们更全面、更直接地了解音乐、热爱音乐并创造音乐, 只要通过老师演唱和演奏就能给孩子造就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

2.帮助学生认识弹唱技能的示范性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众对于音乐形式的多样化也有了新的要求, 合唱艺术这种易普及又充满凝聚力的音乐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中小学的音乐实践课中, 就常常开展合唱课或合唱比赛, 在合唱排练的过程中, 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演唱进行逐字逐句的练习, 如果老师具备弹唱的能力, 在节奏复杂的地方、在音准出现偏差的时候、在分声部的练习中老师就能给予直接的示范和有针对性的练习, 如《童年的金钥匙》这首歌曲, 在第九小节就出现的两个声部的演唱, 没有音乐基础的孩子很难一开始就能把两个声部做到完美的融合, 通常都会出现低声部跟着高声部跑的情况, 老师若能在这个时候边伴奏边演唱带着低声部的孩子进行分声部的练习, 待练好后再与高声部融合, 时间久了就会对这种情况有很大的改善。而且, 在对作品的诠释与理解中, 老师若拥有弹唱技能就能在孩子演唱的过程中, 通过自已弹唱时的情感表达对孩子情绪的把握有所感染和提示。

(三) 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弹唱技能需要的综合音乐素质

弹唱是一门集声乐、钢琴、和声编配等多门课程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课程, 他要求学生不仅仅只是单一地掌握其中一门课程, 而是在拥有各门基础技能的同时, 将演唱、演奏、理论知识融为一体, 这对于学生是巨大的挑战, 是更高的要求, 对于培养综合型音乐人才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1.弹唱对识谱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弹唱能力, 要求学生眼快、手灵, 不仅要有较好的演唱、演奏水平, 对于试唱识谱的能力也是有所要求的, 只有具备良好的识谱能力, 才能达到手、眼、口的统一, 才能更流畅、更投入地进行演唱和演奏。

2.弹唱对演唱能力的提高

在演奏的同时, 要把唱也兼顾,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必须有良好的演唱功底, 才能将歌曲完整的演绎, 而这样的功底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就能练就的, 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和不断的练习, 才能让眼睛、手指、嘴巴各显其职, 更好地配合。弹唱技能对演唱功底的这一要求也恰好帮助学生在练就这一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其演唱水平。

3.弹唱对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即兴伴奏本身就是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 在即兴的弹唱中没有固定的模式, 全靠演绎者即兴的创作、演唱、演奏, 本质上就是在不断的求新求异, 在很大的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留给学生更广泛的创新空间, 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弹奏技巧的基础上, 提高即兴伴奏的水平, 从而更正确地、熟练地为歌曲伴奏或者弹唱, 以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工作。”3

结语

弹唱是一门将多种音乐理论和各项音乐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的一项综合能力, 它本身就与声乐、钢琴、和声、视唱练耳、作品分析、音乐欣赏、复调等理论课程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弹奏技巧、扎实的演唱功底和和声理论基础, 还要求具有快速的识谱能力、扎实的演唱水平和良好的伴奏基础。这要求音乐教育专业老师和学生不仅仅只注重各学科专业技能的培养, 更应强调“一专多能”的教育理念, 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将各学科有效地联系起来, 重视各门课程的内在联系, 做到既能弹得好, 也能唱地好, 更能弹唱自如的示范好。由此可见,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向学生传授弹唱歌曲的知识, 使学生从认识到实践上对弹唱都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这样才能切实加强学生弹唱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弹唱方面有长足的进展,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 而弹唱这一实用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全面、有效地提升了基础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 切实可行地提高了音乐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是培养综合性音乐人才的必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弹唱能力

参考文献

[1].伍晓萍;“聆听、表现、创造”审美活动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06期.

[2].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上册 (理论篇;[M];人民音乐出版社.第66页.

[3].陈沂;新世纪高师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王远;高师音乐教育要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J];《中国音乐》;2005年第01期

[2]寸晓玲;高师钢琴自弹自唱教学中的“连带学习”[J];民族音乐;2009年第04期

上一篇:人生情感感悟的句子下一篇:校园节约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