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立的造句

2024-06-12

词语站立的造句(精选15篇)

篇1:词语站立的造句

有关词语站立的造句

1. 芙蓉鸟睡觉的姿态很美。它站立着,一只脚蜷起,像金鸡独立,眼睛闭得很紧。

2. 我站立在高高的山峰上,望着山下的美景。

3. 我站立在山顶上,观望着山下的美景!

4. 我站立在学校门口。

5. 他站立在马路中间,指挥交通。

6. 感冒发烧两天之后,总觉得头重脚轻站立不稳。

7. 路旁的梧桐树无精打采地站立在那,没有一丝风,树叶纹丝不动,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

8. 人们三五成群地站立着。

9. 他们站立在她的墓的周围向她默哀。

10. 没有叶子的树干,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垂头丧气的站立在两旁。

11. 军训时同学们在站立的时候应该做到纹丝不动。

12. 他站立的树枝突然折断了。

13. 当他们站立起来踏上林荫小路穿出树林子的时候,她一蹦一跳地走在前面。

14. 我站起来,脚跟站立不稳,只觉得天旋地转,身子不由自主地转着,好像脚下踩了个陀螺。

15. 一色的梧桐树,像威武的哨兵站立在街道的两旁,像是守卫着城市,又像特意为行人遮挡阳光。

16. 我的眼前是一排排挺拔而整齐的`松树,它们英姿勃发地站立在山岗上,仿佛是大蜚山的忠诚卫士。

17. 看那果园里啊,鲜红的西红柿一排一排站立。

18.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像一个士兵一样在校园门前站立着。

19. 仙鹤站立时总是高高竖起身体,伸直脖子四下张望,常常站立许久。

20. 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并非因为他不曾遭过挫折,而是因他能人挫折中站立起来。

21. 那少女踮起脚尖站立着。

22. 矮子头缩在肩膀下面,脸上展开了一个可怕的苦笑,他站立起来。

23. 杉木,就像一个不畏困难的刚强的青年人,挺直了腰杆,站立在风中。

24. 鸟儿们懒洋洋的站立在树上,唱着歌曲。

25. 你们卓立地站立着,好比雄伟的希腊雕像。

篇2:词语站立的造句

笔直地站着,可以说 (矗立).

恭敬地站着,可以说 (肃立).

长时间地站着,可以说 (伫立 ).

坚定不动摇地站着,可以说 (屹立).

狂傲的`站着,可以说(傲立)

篇3:以站立的姿态阅读

对语文阅读教学指向的思考缘于笔者的一节高三复习课, 教学内容是《咬文嚼字》上的文章《“始作俑者”辩诬》。作者认为, 孔子“对以木偶陪葬极其不满, 甚至顿足捶胸地诅咒发明这种东西的人断子绝孙”, 是因为他不了解“活人殉葬在前, 以俑代之在后, 俑是一项革命性的变革”。文章主要列举了四条论据:1) “商代人殉制度就已盛行”;2)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以贵族子车氏的三个儿子以及其余一百七十七人集体殉葬, 《诗经·秦风·黄鸟》反映的正是这一幕悲剧”;3) 战国时代的《墨子·节葬下》中有“天子杀殉, 众者数百, 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 众者数十, 寡者数人”的记载;4) 秦始皇“以兵马俑代替了大批的杀殉”。这是一篇观点、论据、论证都有明显错误的文章, 但作者旁征博引, 文中涉及了大量的文学、文化常识与古汉语知识, 作为教师, 却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辩证成语“始作俑者”, 复习已有知识, 培养他们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治学品质和方法, 点拨指导辩驳论文的一般写法, 提高他们清楚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一节课, 师生共同努力, 调动已有知识, 证明了作者观点的错误和论证的荒谬, 为孔子洗清了冤屈。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由六个环节组成。一是“导入”, 请学生思考:“我们阅读别人的文章是为了得到什么?”二是“交流”, 交流阅读短文《“始作俑者”辩诬》后的收获。这两个环节的实施, 如课前所料, 真实地暴露了目前阅读教学的流弊:学生阅读仅停留在读懂和欣赏的层面上, 养成了一味学习和盲目颂扬的思维定式。三是“质疑”, 为了启发学生质疑, 笔者请他们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并概括文章的主要论据, 进而提出问题:如果孔子错了, 为何先前那么多皓首穷经的研究者没有发现呢?这不合乎生活常理。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进入重要的第四环节, 指导学生“求证”:1) 以已有知识, 从孔子与《尚书》、孔子与《诗经》、孔子与《左传》 (秦穆公人殉之事较早见于《左传》, 《左传》乃解孔子《春秋》之作) 、孔子与“墨子”等关系入手, 证明孔子不会不知。2) 查找资料, 结合孟子、朱熹等人的相关文字揣摩分析孔子为何对“始作俑者”深恶痛绝。3) 证明了文中另外两处常识错误。仅证明作者的错误是不够的, 还要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 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的冤屈。于是过渡到第五环节“表达”:写一篇驳斥《“始作俑者”辩诬》的文章, 课上拟个标题表达交流, 课后写成文章传阅交流。第六环节是“小结”, 借用孟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胡适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亚里士多德 (“我爱我师, 我更爱真理”) 的名言与学生共勉。这样,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指导学生在质疑后如何小心求证、如何清楚表达 (口头的和书面的) , 学生收获颇丰, 教师也有效地实现了预期目标。阅读文章, 筛选有效信息为我所用, 品味、学习文章“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 是目前阅读教学的两大内容。这些都没错, 但我们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解是不是也太狭隘了点?语文应该包涵“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 但更应该包涵语言文字中传达的“思想的魅力”!帕斯卡曾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思维之花是世上最美的花朵, 质疑思辨要远比一味接受更有价值, 让大脑生成思想要远比生成诗意和浪漫重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在质疑思辨的基础上清楚地表达 (包括口头和书面) 自己看法的品质和能力, 才应是语文阅读教学弥足珍贵的真谛, 因为这种品质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始作俑者”辩诬》一文, 如果从“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的角度看, 可以算是一篇好文章, 但遗憾的是, 这罂粟花般鲜艳的背后隐藏的是毒人的“鸦片”——混淆了视听, 颠倒了黑白。我们是要把它当作靶子击倒, 而不是如一般课堂上对待教材文本那样顶礼膜拜式地赞美。想起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任职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专员时说过的一段话:“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 就是说, 使各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 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 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文史哲应该没办法彻底分家吧?如果我们语文还只是“躲进小楼成一统”, 孤芳自赏, 连关系最密切、最亲近的邻居亲朋也互不往来, 以致眼界狭隘、思想枯萎、学生厌弃, 那就不要奇怪语文教学为何多年来苦苦挣扎却依然步履维艰了, 不要感慨我们为何培养不出“能想会干的创造性人才”了, 也不要抱怨我们的学生为何十几年接受语文教育而最终绝大部分人成为了崇拜别人、迷失自我、思维定式、只会跟着喝彩的看客了。笔者以为,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败。

二、教师应打破“文本崇拜”思维

怎样才能走出这种尴尬?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首先教师应该在清楚语文阅读教学指向的前提下, 改变思想认识。阅读其实是多重“对话”, 其中主要就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对话是思想的交流, 其前提是“平等”。作为教师, 不可视文本为真理、视作者为神圣, 匍匐在文本与作者面前, 跪着阅读, 跪着聆听。应该打破唯权威是崇、唯教材是尊、唯教参是从的世俗观念, 多点定性, 学会观察;多点眼光, 学会“拿来”;多点质疑, 学会思辨。很欣赏商友敬先生的观点:“如果没有独立评说的空间,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最窝囊的职业, 教书就是受罪。”只有破除了迷信, 教师才有可能进行个性解读, 独立评说, 才有可能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品质和能力, 引导学生一起享受语文阅读的乐趣。

千古名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几乎所有的教材、教参都把重点难点定位在“讽谏艺术”上, 但笔者以为, 不管教师在课上如何天花乱坠地分析、品味“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 学生也只能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 那不痛不痒的“譬喻”二字很快就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缥缈起来。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能再挖得深点、问得多些, 便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邹忌能从比美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我们为何不能?因为他有正确的思考方法, 因为他是齐之相国。是相国就一定能想得到吗?不一定, 可见他有一种全身心投入的主人翁精神。如此说来, 邹忌岂不是伟人了吗?不, 他还有丑陋的一面, 为了私利排挤田忌, 差点断送了齐国的前程。人无完人, 我们应该辩证地评价人物, 正如狄德罗所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伟大与渺小的复合物, 这不是责难人, 而是为人下定义。”这样教学, 对学生的启迪应该会大一些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又一篇经典课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逼上梁山的林冲便成了逆来顺受的窝囊废的代名词, 这几乎是所有教材、教参的共同认识。如果我们不人云亦云, 能用心读读《水浒传》七到十一回所写的林冲的故事, 就会有更多发现。他是不够好汉, 五岳楼、白虎节堂、野猪林等好几次都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 被人一欺再欺。不过, 我们也会发现他的“不出手”都有原因 (或是碍于情面, 或是眷恋亲情, 或是同情弱小) , 会发现他还有几次被我们忽视的“出手”。被诬定罪后, 他“出手”休了自己的爱妻, 让她另寻一个好人家;在野猪林, 他“出手”阻止了鲁达, 不让鲁达打杀两个公人, 说“非干他两个事, ……你若打杀他两个, 也是冤屈”;到了沧州, 他“出手”拒绝了李小二的报答, “我是罪囚, 恐怕玷污你夫妻两个”……这就是林冲, 他心里不是只有他自己, 相反常常替别人着想;他的每一次“出手”与“不出手”都与一个“情”字有关, 爱情、亲情、友情、人情, 他有万丈豪情, 又有千般柔肠。多情未必非豪杰, 能爱能恨, 这才是英雄本色!如此解读, 是不是有一种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全新感觉?对培养、提高学生辩证思考、全面评价的能力是不是大有裨益?

三、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走出“文本崇拜”“作者崇拜”的误区, 能进行个性解读、独立评说, 是语文课健全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阅读教学理想目标的重要条件。但我们也要谨防自己站直了的同时使学生跪得更深, 再套一个“崇拜教师”的枷锁。古人说“教学相长”, 其内涵不应该只是在学问上, 更应有教者与学者在做人上的共同砥砺, 共同进步。教师和学生其实是一对合作者, 前者是后者做学问做人的参照物。只要我们做到了合理定位, 尊重学生, 珍视其个性化的感悟体验, 能够科学引导、平等交流, 就会在课堂上看到朵朵盛开的思维之花, 获得赏心悦目的愉悦。

赏析柳永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我们由“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佳人, 联想到了温庭筠《望江南》里的江楼独倚、“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的思妇。可喜的是, 学生由此又想到去比较两位女子的“视力”, 一个“误几回”, 一个“皆不是”, 得出“视力”不同但感伤一样的有趣结论, 令人耳目一新。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是学生让笔者意识到了我们多少年来一直习惯于对廉、蔺的赞美而冷落了同样优秀的赵惠文王, 意识到了对太史公作此列传之良苦用心的认识是多么肤浅。赵王宽宏大量, 他极有气度地赦免了想畏罪叛国的缪贤;赵王任人唯才, 他打破常规提拔维护了国家尊严的蔺相如;赵王知人爱人、处事得当, 他聪明糊涂两相宜, 听凭真诚爱国的廉、蔺二人自行解决其矛盾, 而不是横加干涉强行调解。赵王是个英明的领导, 君臣同心, 带领赵国走向了强大。至于读者欣赏的廉、蔺和解情节, “廉蔺交欢”“负荆请罪”“将相和”三种概括哪一个更恰当, 至今还没有人谈到。学生在熟悉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及《史记·赵世家》全文的基础上作出了精彩的分析:“将相和”最好。将相团结, 赵国强大;将相失和, 赵国衰亡。借为人物作传以“通古今之变”, 探究家国兴亡的规律, 正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初衷之一。而另两个分析则有较大的局限, “廉蔺交欢”是从私人感情的角度表现二人不计前嫌的优秀品质, “负荆请罪”是重在表现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和以国家为重的精神。我们应该向赵惠文王、太史公致敬, 同时也应该赞赏这些敢思考、会思考的学生。他们没有停留在“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欣赏的层面上, 而是展现了优秀的思维品质, 这, 正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追求的。

不过, 笔者想强调说明, 我们所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向——“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质疑思辨的基础上清楚地表达 (包括口头和书面) 自己看法的品质和能力”, 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个性解读、质疑思辨。但是, 个性解读不是自以为是, 质疑思辨更不是妄加否定, 它们是读者在认真研读、潜心挖掘文本的基础上积极思考, 与文本及作者之间的平等交流。盲目崇拜, 缺乏平等的对话, 是“伪阅读”;一味拒绝, 大加抨击, 也是“伪阅读”。放弃了阅读中思考的权利, 由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真正的阅读中, 文本与作者是师生的“朋友”, 而不是“敌人”;学生是教师的“朋友”, 而不是“敌人”。阅读教学, 就是几个“朋友”间多层面、多维度的交流碰撞中达到思想的融合, 实现认识的飞跃和能力的提高。

张中行先生曾说, 英国的课本上讲拿破仑是被英国打败的, 德国教材上则说是被德国打败的。有人问罗素, 我们的孩子应该相信谁呢?罗素的回答出人意料:让英国的孩子读德国的教材, 让德国的学生看英国的课本。罗素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教育就是让人学会怀疑, 让人学会独立思考。什么时候, 我们做教师的能让我们的学生既破除了对教师的迷信又破除了对课本的迷信, 学习之, 借鉴之, 反思之, 批判之, 语文课就真的充满生机与活力了。笔者有个提议, 语文教材应该可以考虑选入一些如《“始作俑者”辩诬》类不十全十美的文章, 也好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添一抹色彩, 让我们的教师换一种思维, 让我们的学生得以健全发展。

篇4:词语站立的造句

一、 联系生活事例,理解“做工”

1. 双手会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看图。(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小朋友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指名说。教师随机点评:小朋友用自己能干的双手,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小朋友的手在电脑键盘上上下飞舞,多灵活啊;灵巧的双手翻动书页,一本精彩的图书一页页看完了;双手拍皮球,一下一下又一下,小皮球蹦得多欢啊……)

2.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的手也特别能干,谁来说说你的手能干什么?

3. 我们小朋友的手都这么能干,大人的手就更了不起啦,大人的手能干什么呀?

4. 是呀,像这样用手来做事情就叫“做工”。(板书:做工)

二、 唤醒生活体验,理解“思考”

1. 我们的双手在做工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又在干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思考)

2. 什么叫“思考”呢?

3. 思考就是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比如说,你在画画的时候,大脑会想;你在做手工的时候,大脑会想。你还在什么时候,思考过什么问题呢?

4. (指导朗读)原来我们的双手和大脑有这么大的作用,怪不得是人的两个宝呢!谁来读好这句话?让大家都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三、 引入生活实践,理解“创造”

过渡:双手和大脑本领这么大,那该怎样用好它们呢?一起读。(出示句子: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1. 光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同样,光用脑不动手,事情也办不成。只有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 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都是用手又用脑,完成自己的工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一起来看——(PPT出示厨师、建筑工人、医生、农民、裁缝等职业的工作场景)

谁来用这样的句式夸夸他们,你可以看着图说,也可以说说自己想到的。(PPT出示句式: 用手又用脑,会 。)

3.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也都是善于用手又用脑的,是不是呀?

老师课前发给大家一张白纸,要大家用手又用脑,想办法把它变成一样作品。快拿出来让大家看看,你都把它变成了什么?你这个是什么呀?你是怎么做出来的?(你可以说,我用手又用脑,会怎么样?)

4. 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也用纸做出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想看看吗?(课件出示相关剪纸、折纸、绘画等作品)

5. 你们看,一张小小的白纸,经过我们用手又用脑,居然变成了这么多精彩的作品,这些本来没有的东西被我们做了出来,这就叫——创造。(板书:创造)

6. 小朋友现在是小创造,大人可有大创造!你们看:(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并描述)蛟龙号潜水艇深入大海,神舟七号飞入了太空,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第一的高塔,在高铁铁轨上,运行的火车速度都已经超出了飞机起飞时的速度。这些呀,都是人们用手又用脑才创造出来的,所以说,只有——(引读: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评析】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更应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早就指出: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也是最宽阔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但是,这里的‘词’不是机械的符号,不是冷冰冰的概念,不是‘不动的’‘死的行装’,‘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维果茨基语)因此,词语教学最大的忌讳便是机械识记,机械操练,唯有建立词语与学生精神领域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唯有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起来,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生命的一部分。

《人有两个宝》系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是根据陶行知先生《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全文共六行三句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其中,“做工”“思考”和“创造”是本课的关键词语。如何让这些词语在儿童的心灵世界里鲜活站立?本课设计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 唤醒经验,还原词语丰富的画面性。

词语不是一个静止的符号,词语总是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画面紧紧相连。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原词语丰富的画面性,能一下子拉近词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原本平面、静止的文字迅速变得熟悉、可亲起来。本课例中对“做工”一词的教学,让学生借助画面及生活回忆,说说小朋友、自己以及大人的手分别能干些什么,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无痕地将“做工”一词具象化,既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做工”的词义,又让学生对“双手”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

2. 唤醒体验,还原词语切己的情感性。

“词语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是对词语具有情感性这一特点的生动描述。词语的学习如果只是以词解词,让学生记住一个与己无关的概念,那么这个词语在学生心中一定是了无生机的,它只是心灵之树旁一片枯萎的叶子,心理机器旁一个孤零零的生了锈的零件。但如果能将词语与学生的体验勾连,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说词语、运用词语,那么这个词语的生命力马上就被激活了。上述课例中,对“思考”一词的教学处理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什么叫“思考”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并没有满足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对了,思考就是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比如说,你在画画的时候,大脑会想 ;你在做手工的时候,大脑会想 。你还在什么时候思考过什么问题呢?”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思考和表达交流中,“思考”的体验被一遍遍唤醒和强化,“思考”一词也带着学生各自切己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进入了学生的心灵词汇库。

3. 动手实践,还原词语活跃的思维性。

“创造”一词对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是空洞而抽象的。如何架设词语与学生思维之间的桥梁,让理性抽象的词语依然能在学生心头绽放生动、形象的花朵?本课教学中第三板块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看着PPT场景,让学生用“ 用手又用脑,会 。”的句式夸夸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这里的说和夸是为“创造”蓄势;“我们小朋友也是善于用手又用脑的”,让学生将各自的白纸做成各种作品,并展示和描述自己的成果,是让学生亲历并彰显“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欣赏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剪纸、折纸或绘画作品,是对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拓展与提升;最后,由小朋友的小创造到大人的大创造,由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到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创造图片展示和深情描述,则将“创造”的内涵进一步引向深入。在学生的一声声惊叹中,学生的双眼与心灵都被点亮了。“创造”一词,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灵,而且经久难忘!

(盛冯慧,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教师;

篇5:仔细的词语造句

1. 我仔细的写作业。

2. 她仔细的将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

3. 试卷做完后,我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4. 我每天晚上仔细的完成老师留的作业。

5. 在期末考试,我仔细的做试卷上的题。

6. 我认真仔细的完成了寒假作业。

7. 我仔细的观察蚂蚁搬家。

8. 我仔细的阅读这篇课文。

9. 她很仔细的把地扫干净了。

10. 我仔细的帮妈妈把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

11. 我仔细的把要送爸爸的礼物包装起来。

12. 我仔细的做着书上每一道练习题。

13. 他为晚会仔细的打扮了一番。

14. 他仔细的说明了自己的计划。

15. 她对着镜子用挑剔的眼光久久地、仔细的`审视着自己。

16. 我仔细的把每一题都写的很好。

17. 我仔细的将家里打扫干净等着父母回来。

18. 放学后,小明在家里仔细的做作业。

19. 妈妈仔细的寻找着她的身份证。

20. 我仔细的思考着这道题。

21. 爸爸在仔细的研究岩石。

22. 我正在仔细的检查作业。

23. 我仔细的观察每一个事物。

24. 他总是仔细的完成每一件事。

25. 我仔细的数着人生,认真地生活。

26. 小猫仔细的观察着鱼缸里的小鱼。

27. 小明都是很仔细的写作业。

28. 今天,我很仔细的读《语文新天地》,口算也做得很仔细。

29. 我仔细的照镜子,发现我的鼻子上有红点。

30. 我很仔细的观察蚂蚁。

31. 我做完作业,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篇6:墓道的词语造句

【注音】: mu dao

墓道解释

篇7:词语赶忙的造句

1 郁金香的颜色很多,红得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五彩缤纷。它们好像一个个披着睌礼服,赶忙去参加舞会的小公主,美极了!

2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我们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了,我赶忙拿起相机进行拍照,老伴将速写板支起写生,孙子却钻进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丛里追扑那翩翩起舞的蝴蝶。

3 讨厌的“臭大姐”,竟这样旁若无人,莫非想破坏我的.实验?我伸出手指重重地弹了它一下。谁知没有弹开,却惹怒了这位“臭大姐”,它立刻放出一股臭味,熏得我赶忙捂着鼻子跑回屋。

4 你的敌人和朋友携手合作,才能伤你的心。敌人大诽谤你,朋友赶忙传给你听。

5 春雨姑娘走过草地,看见小草宝宝们正在嬉戏。头上渗出一滴滴汗珠。春雨姑娘赶忙下下春雨,就像花洒一样在给小草们洗了个热水澡。

6 他们赶忙把工作做完,然后动身到县城去.

7 他赶忙为自己的失礼行为道歉。

8 一听双方语带歉意,经理赶忙顺水推舟,扮起和事佬来。

9 看见排长回来了,大家赶忙迎上去.

10 他抬手甩了出去,然后赶忙把头紧紧的抱了个密不透风。

11 他赶忙便说:“莎菲,我不可以等你病好些就教你吗?

12 她赶忙走到马车那边去,看见马躺在那里.

13 我们赶忙走下雪地,我扶着她,叫了辆出租车。

14 她现在还记得少数几件事,便赶忙以权威的口气吩咐百里茜去做.

15 一路上并没有赶忙的表现,但是他归心似箭,四天之后,他已坐在去泽尼斯的火车上。

16 接着赶忙补充,不过我并不在乎,而且我揍了他们.

17 他们赶忙去迎他,急切地问,“找到了吗?”。

18 易查博赶忙追出来,那小偷也拚命逃。

19 嗯,如果我们要动身的话,你得赶忙决定了,是不是?

20 不要赶忙,我可以等你方便的时候再说。

21 波克听她的声音急了,便赶忙走出去,留下思嘉单独跟杰拉尔德坐在房里

22 两个勇敢的小姐妹赶忙上前拦住受惊的羊群.

23 他一眼看到她便红了脸,赶忙把那张画从墙上撕了下来。

24 在我们就座之前,她赶忙把每把椅子掸干净.

25 我把它推开,赶忙拉过一张桌子作挡箭牌。

26 两个英雄小姐妹赶忙上前拦住受惊的羊群.

27 看到一张张忍饥挨饿的孩子们的照片,许多人赶忙捐钱。

28 他赶忙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立刻跟了玛丽就走.

29 当他听说他们要向我们订一大批货物时,他赶忙到那里去,抢先自己拿到订单。

30 有的潇洒地走出去,显得胸有成竹;有的慢慢腾腾的站了起来,眼睛还盯着试卷;有的急三火四的加紧动作,赶忙再添上几笔。

31 他们一下子跳起来,赶忙朝镇子方向的岸边跑去.

32 他摔下来时,惊恐的邻居们赶忙冲过去救他。

篇8:站立着的骄傲

然后我们失去了光;然后我们失去了理想;然后我们丢掉了信仰。

最后我们抱住自己啜泣, 望着自己, 陷入迷惘。

只是, 我们还不能说放弃。

纵使众叛亲离, 纵使孤单一人在世界的角落残喘, 纵然这世界, 有诸般的不公平。

站在万人中央, 听遍尘世喧嚣, 却发现那些背景已与自己无关, 那些声音, 亦与自己无关。沾染了一些别人的热闹, 更衬托出自己的形单影只。后来, 我终于明白, 那便是孤单。

有些恨, 是建立在爱而不得之上的;而爱, 又是有理由背叛这个世界的。

不属于你的, 终是得不到的。也许尽头是深海, 也许回忆为尘埃, 经历过多少孤单, 向来无人陪伴。又怎样, 又能怎样, 你可曾见过暗暮的黄昏?夕阳染红整个天际, 那种悲壮的美丽, 美不胜收, 却又只能看着它逝去。

我以为我会死, 我以为我会崩溃, 可是千帆过尽, 一切平息, 才蓦然醒悟。失望到极致, 还可以是坚强。

山不转水转, 你不来我走, 你看, 我们都是活在俗世里的人, 没有人会一直等在原地, 没有人会忘却那最令人欣慰也是最残忍的三个字———会过去。

若把一切还原到最初来看, 一切的一切, 本就不必如此按照意愿前行, 是我们把一切看得太过美满, 才在纷杂的人海里迷失。直到那时, 我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 有些风景, 已在时光荏苒中铭刻于心。

这个世界冰天雪地不是我们的错, 一个人行走亦不是我们的错, 但起码到那个时候, 我们可以再把自己抱紧一点, 再站起来跑一个圈, 起码, 可以对着镜子撑出一个笑, 藉以温暖一下自己, 不是么?

每次伤心难过, 都总归有个去处。像受伤的野兽总归有个自己的去处。然而有时候, 我却只想一个人待着, 并能清楚地听到, 有风, 从我心中穿堂而过。

如同置身于深海之中, 冰凉, 孤独, 黑暗, 惧怕, 困惑, 绝望。

但我相信, 再阴暗的环境, 再不入眼的杂草, 也有着开花的权力———这便是倾覆我一生, 最后还站立着的骄傲。

是灾难, 我承担;是福分, 我笑纳。

篇9:词语洋芋的造句

1、现在的我喜欢吃洋芋。

2、19,传教士张道惠夫人将洋芋引入石门坎。

3、有些人不喜欢吃比萨,他们把它归类为一种垃圾食物,和油腻的薯条、洋芋片以及汉堡包一样。

4、这里的大多数村民主要以吃洋芋、豆子和种在地势较高地区的一些其他的谷物为生。

5、只要在煮之前,去掉一个洋芋一边的皮,就可以很快的煮熟了。

6、你可以通过从你的膳食中减去一罐啤酒、30片洋芋片和一包奥利奥奶油夹心巧克力饼干来减掉500卡路里一天。

7、这是我们的菜单。今日特餐是零年式石斑鱼附水煮洋芋。

8、我通常在热油里炒洋芋,同时放点洋葱。

9、当煎洋芋片的锅子著火时,他很有魄力用一块湿布盖住它。

10、不过,这可不是人们很熟悉的那种烤洋芋的香味。

11、哇,明白啦,是洋芋花!

12、我记起洋芋在初夏开花盛夏结果,可眼前这么一大片洋芋花连成一片,这么壮观的.场面,我倒确实没见过。

13、塔拉的餐桌上有苹果、洋芋、花生和牛奶,但连这样简单的食品也从来是不够的。

14、你有没有炸洋芋片可以吃?

15、什锦生菜、鲔鱼、黑橄榄、珍珠洋芋、四季豆、鳀鱼、蛋。佐主厨特制油酱。

16、为洋芋淀粉的改性开发利用和制备高吸水性保水材料提供工艺依据。

17、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洋芋、蚕豆为主,兼播玉米。

18、牛肉,培根,起司,洋葱,生菜,番茄,俄式酸黄瓜,洋芋片或土豆角。

19、你可以选择烤洋芋、薯条或炒饭。

20、简介适用包装物:花生、糖、豆类、瓜子、茶叶、糖果、山楂饼、爆米花、洋芋片、水饺、卫生冰块等颗粒状、片状物。

21、我好奇地问正在锄草的农夫这是什么花,他瞪大奇怪的眼睛,不屑的反问:“你没吃过洋芋啊?”

22、我乾脆加买洋芋片一包去换免费火鸡一只。

23、为了感谢人民解放军的恩情,磨坝村上族社一位藏族老阿妈,特意给解放军送来了自家的腊肉和洋芋。

24、吃洋芋片是很容易发胖的。

25、我们已经有洋芋片、沾酱、中式小吃之类的东西。那你带一些较精致的东西来吗?

26、本文介绍以脱水洋芋(又称土豆、马铃薯)片为原料,采用现代挤压膨化技术及传统油炸工艺生产方便小吃食品。

27、属于滇西北横断山区特有分布(D—H)。高山砾石灌丛植被地带较常见。流域内主要分布于南尧东村五社洋芋厂白头山一带。

28、促使胸部丰满的食物,除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外,还有富含淀粉类的南瓜、洋芋、番薯和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绿色蔬菜、柑橘类水果等。

29、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多久,我想像要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家最后终于在沙发上腐烂了,只剩下沙发上的洋芋片碎片是我待过的证据。

篇10:兜风的词语造句

【注音】: dou feng

兜风解释

篇11:守成的词语造句

2、但是他的思想始终跳不出儒家德性优先的理论旨趣,守成复古意识很强。

3、实践充分证明:传统并不是守成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4、教学直接受到既有教学实践理性的特征和水平的限制而倾向于稳定守成。

5、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巨擘马修?阿诺德一向被视为文化守成的代表;但同时他又是绝对主张变革的。

6、由于这种“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的文化只具社会静力结构,缺乏社会动力机制,终于导致古代文明的`停滞。

7、它看似守成,实则具有别具一格的理想,是一种“乌托邦”的神话和色彩的梦。

篇12:荞麦的词语造句

【注音】: qiao mai

荞麦解释

篇13:补偿的词语造句

【注音】: bu chang

补偿解释

篇14:诗剧的词语造句

2、诗剧肯定了生命活力对于人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人的.情欲的巨大力量,肯定了人之躯体的物质性。

3、这导致了小莎士比亚对于诗剧的喜好。莎士比亚读过文法黉舍。

4、《钦契》是雪菜的五幕诗剧。

5、这部诗剧体现了雪莱朴素的和谐思想,在雪莱所勾勒的未来理想世界里,人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因此我加倍爱念那部诗剧。

7、第一章归纳了有色种族女孩在其生活的社会中所遭受的痛苦,并通过配舞诗剧的表现形式得以释放。

篇15:词语普通的造句

1.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2. 水是最普通的溶剂。

3. 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要努力做不普通的事,为社会服务,为家庭付出。

4. 普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他们的权益往往被忽视。

5. 这个游戏很普通,一点也不特别。

6. 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但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

7. 海,是平凡的,是普通的,但海又是那么富有气魄,有着一种神韵而又有着与世无争的感觉。

8.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乌黑的头发,黑里透黄的脸庞,一双结实的手。

9. 聪明的人经营健康,明白的人储存健康,普通的人不懂健康,糊涂的人忽视健康。

10. 老师是世界上最高尚的职业,也是祖国花园里的辛勤园丁。老师,您真伟大!虽然我的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在我的心中她最美!

11. 生命力同人性一样普通;但是,生命力也和人性一样有时是相当于天才的……

12. 月季是美丽的!也是普通的!而它却不因它的普通而放弃在自然界里释放它的芬芳!它让人们在平淡中记住了它的妩媚。

13. 商场不应把名牌与普通产品等量齐观。

14.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15. 成功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分别不在于两者精力或知识上之悬殊,而是在意愿上的差异。

16. 他是位普通的男人。

17. 史密斯是一个很普通的英国姓。

18. 标准的普通话如同清泉一般从她嘴里淙淙而出。

19. 他是个极普通的男孩,中等个儿,身材偏瘦,大眼睛,大嘴巴,浓浓的`眉毛,剃了一个平头,有点男子汉的气概。

20. 读书,看似是很普通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的心灵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21. 普通的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而伟大的人在不断创造。

22. 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纯朴,谦虚而寡言。从他脸上纵横的皱纹和善良的眼睛看,旧日的贫穷痛苦曾经压弯他的腰。

23.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他一米七八的中等身材,一头粗而硬的寸板短发,额头上刻着几道抬头纹。

24. 因为俺不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一直都不说普通话。

25.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就好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如果在茫茫人海中渺小的无法找到,但在我的心目中她又是那么的伟大。

26. 油菜花是一种普通的花,我喜欢它的朴素自然纯洁与高尚。我忽然想到了自己,应该发扬油菜花的精神,默默地成长,默默地奉献。

27. “劳动是创新的动力,智慧是文明的象征”,劳动创造了智慧,是普通的真理,无法否认。

28. 一双烔烔有神的眼睛,一个小巧玲珑的鼻子,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巴,一头乌黑亮丽的平发,一双大大的耳朵。这就是他普普通通的脸。

29. 它是一棵普通的树,但它的生命却是很顽强的。

30. 用这些股份交换普通厂商的股份。

31. 我只不过是普通士兵。

上一篇:学生上好书法课心得体会下一篇:以乐为法,以乐治国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