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追求什么?

2024-06-18

人的一生追求什么?(共16篇)

篇1:人的一生追求什么?

每日名言

无奈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每一次我都会欣然接受,一笑而过。

每日自励

我安然面对和接受人生的沉浮

篇2:人的一生追求什么?

第一个小偷在道路的转弯处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农夫四处环顾了一下,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

这时第二个小偷走到农夫面前,问他在找什么,农夫说他丢了一只山羊。小偷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向这片树林里走去了,现在还能抓住他。”农夫恳求小偷帮他牵着驴,自己去追山羊。第二个小偷趁机把驴牵走了。

农夫从树林里回来一看,驴子也不见了,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说:“人家让我把一口袋金子送到城里去,实在是太累了,我在池塘边坐着休息,睡着了,睡梦中把那口袋推到水里去了。”农夫问他为什么不下去把口袋捞上来。那人说:“我怕水,因为我不会游泳,谁要把这一口袋金子捞上来。我就送他二十锭金子。”

农夫大喜,心想:“正因为别人偷走了我的山羊和驴子,上帝才赐给我幸福。”于是,他脱下衣服,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原来是第三个小偷把他的衣服偷走了。

这就是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

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满又忙碌呢!

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在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墨西哥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

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

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 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然后呢?

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

墨西哥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感言:

篇3:企业发展如同人的一生

面对抉择

在人的一生当中,第一件事是出生,就是你落在谁家里,落在哪儿,是兵荒马乱呢,还是太平盛世。这件事已经决定了你后来的很多故事。

第二件事就是学习。上学这件事大概会确定你的价值观。你是在宗教学校上学呢?还是在一个部队学校上学,还是在一个中国社会上学,还是在洋人世界上学,从此形成你的价值观。

第三件事就是恋爱、出来上班、结婚、娶媳妇。这件事就决定你的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上班有同事,恋爱有对象,结婚有丈母娘、婆婆这一堆复杂的事,也就是人生的展开就决定了你找什么样的朋友和谁在一起。

等到中年以后才发现原来很多事没想明白,想做一次调整,这叫转型。又开始了后边的事情。当然,最后还有进八宝山的故事。整个人生最后一件事是怎么样处理死亡。

企业发展同样面临这些事情。从小企业长大就相当于一个小孩怎么样长大一样。第一件事是你的出生。比如我跟周总,我们落在哪儿,这件事已经没法选择,他做互联网,我做房地产,我注定了不可能做互联网。这就相当于你注定了是在什么样的家庭。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没征求意见的时候出生的。实际上你选择在哪里,这件事就选择了你未来的人生。

我们选择一个企业做什么和一开始在哪儿做,有非常多的偶然性。但是,我们会有一个分杈,这个分杈是有概率的。是家境好的成功率高,还是家境坏的成功率高?总体来看是家境中等偏下的成功率高。家境特别好的,他的成功很显着、很耀眼,但多数是不感动人,是有很多别的帮助。家境中下的人,现在能数得上的,中国几百个企业家多数是家境中等偏下的。当你的出生没办法选择的时候,你的基因中有很多因素决定你成功或不成功。

很多家境特别好的人成功概率很低,我们在海南经常讲我们牛的是自己,别人牛的是爹,爹不牛的时候怎么办?我们以前出门的时候老是碰到爹牛的人,我们就想问当你爹不牛的时候怎么办?我们是在这个前提下选择的。所以我说第一个起点,虽然我不一样,但我们的未来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靠别人活不下去

当我们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在学习和蓄势价值观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走什么样的路,有时候会迷茫。比如做房地产,是做好人呢?还是做和权力勾结的人呢?是做市场呢?还是做权力?很奇怪,房地产一开始永远是这样的选择。你是靠二大爷拿地呢?还是靠举手拍卖拿地。在房地产行业当中,现在活下来的都不是靠二大爷,都是好人。

这个好人是个什么概念呢?在我们早期做企业的时候,好人这个事非常简单,东北话说讲究,你得尊敬人家。同时,做事不能够欺诈。在海南当时有一句话,海南乱的时候,有的时候是以老板为客户,老板就是你的客户,以银行贷款即收入,以调账为经营。过去那个时候没有还账的概念。在海南,好人就是要还贷。另外就是要制造产品,真正为客户、为社会创造点儿什么。在海南这样的情况下,在房地产领域做好人,就是做市场,创造产品。这个事其实非常简单。

在小公司的时候,人容易学坏。因为什么?困难太多,每一个困难可能都是学坏的理由。每一次增长都可能有一个堕落的机会。但是,你能不能挺得住。从房地产行业来说,非常有意思。到目前为止生存下来的都是走市场路线、走产品和服务路线的,同时不走所谓权贵路线,不去找他二大爷。凡是走权贵的,然后靠政府,就是灰色交易的,这些房地产公司反而需要长大。可能在一个项目上赚钱了,接着就会被拿下去。做房地产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事叫做从哪里拿到钱又从哪里还回去。你从地上拿到的,最后土地出了事又还回去。

人生在这个阶段,也就是在小企业快速成长的阶段有很多突破瓶颈,遇到很多诱惑的时候,怎么样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学好。我们自己的公司,当然我们也是面临这些选择,我们就选择好人、好事、好钱,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反正一句话,我们就是做比较笨的人。因为比较笨的人往往竞争少,聪明的人竞争太多。

当别人都去做一个非常投机的机会,不去做产品,而是在中间倒腾的时候,看似很容易,但竞争的也多。你吭哧吭哧做一件事很慢的时候,竞争者很少。聪明的人都是不断移动的,只有笨的人才是在一个点上不动,是执着的人。在这个阶段,执着,而且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以好人的心态做这件事情,很容易就活过来了。

上市制约因素:风险偏好

从房地产公司来说,到了出嫁阶段,上市不上市,房地产公司就出现很多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家公司都在选择,特别是到了上市以后,房地产企业面临商业模式的选择,面临着最终怎么样持续成长的选择。就像人生到了中年以后仍然有很多选择。在这个地方选择,以房地产公司为例,我发现有几个制约快速成长的因素。第一个因素解决风险偏好。增长和风险偏好有很大关系。

在房地产行业当中,增长快的多数属于风险偏好较大的。风险偏好是什么呢?就是负债率比较高。我们从早期创业,到中间经过了很多困难,也差点儿垮了,又收拾好了。

我们从1993—1995年发展的非常快,青春期什么都敢干。到了1996年以后,几乎出现了很多崩溃性的问题。然后就慢慢的变卖资产、还债再收拾,倒腾倒腾,再让它慢慢活过来。整个公司的风险偏好比较低,所有的股东,包括我,都已经苦不堪言,不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风险偏好多了,我们就做一些服务性的。房地产的下游是开发,中游是服务,上游是金融。我们就在中下游做很多事情,这样属于低负债的业务,高负债业务做得很少,给人的感觉成长很慢。但你在其他领域很领先。

小公司也好,大公司也好,在增长的时候跟治理结构有关系。房地产企业总体来看,股权比较集中的企业,就是独裁专断的老板,增长的比较快。然后公司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相对来说决策风险偏好比较低。风险偏好也和股权的集中度有关。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公司,当年上市前负债率是300%—700%,但是这个老板就是独断,非常敢于赌博,最后就是一把赌过去了,今天成为非常耀眼的一个明星。有一些公司的治理相对比较分散,不大容易集中起来做高风险的业务,增长比别人要慢。

从公司治理来说,一般股权集中超过50%的私人公司愿意做冒险的事。现在应该理解万科为什么不行贿呢?其实他完全没有行贿的动机和利益基础。王石的股份连0.1%都不到,连0.01都没有。他怎么样行贿呢?行贿以后,挣钱给股东了,坐牢是他自己,他能这么傻吗?他再傻也不能傻到这个程度。治理结构到这个程度了,股权分散到这样,一般经理人就不愿意行贿,行贿以后个人没好处。

为解决问题而创新

还有一件事,就是你公司所在行业面临的挑战,你怎么回应这个挑战,也就是创新的压力。在中国目前的房地产行业中,总体来说创新的压力不像互联网这么大。因为我们80%的时间和80%的行为都在人造空间里完成,房地产的使命是创造有价值的人造空间。如果人不改变这种状况,也就是说不改变人在人造空间里生存发展,我们这个行业就不会消失。

我们总是要研究,研究在空间里怎么样提高租金回报,这就是创新。最后我们发现在空间里的租金回报和人的行为还有关系。总体来说,站着不如坐着挣钱,坐着不如躺着挣钱。当你让一个人在写字楼里始终站着的时候挣不着什么钱,但坐着挣钱,比如吃饭、开会,都可以挣钱。站着最不挣钱,百货公司里的人都拎个包站着,都不买。为什么躺着挣钱呢?比如纤体、美容、Spa,躺着挣钱。

另外,八宝山告别厅也是躺着,45分钟收2000元,50来平米,一年可以收700万租金。我们怎么样让人进到这个空间里坐下来、躺下来,就能有回报。这都得创新。实际上在房地产领域,看似不敏感,但这些积累的微小的创新活动都跟公司长久的生命有很大的关系。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大的战略创新。这个创新就和互联网有关。互联网时代,我们作为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我们也非常关注。我们也在想一个问题,它对我们创新的意义究竟是在两条腿基础上再长出一条腿,还是制造一个新动物。

马云总在跟我们讲互联网是1个新动物。我就在想,我们如果是传统企业,弄点儿互联网,就相当于长出第3条腿,前2条腿怎么协调?就相当于传统百货又弄了一个网站,这就叫长出第3条腿,往往协调性反而不好。我们已经是老动物了,怎么做成新动物?马云讲得很彻底,我就是要杀掉百货公司,我就是新的。你们是百货公司,又要保旧的,又要做新的,等于是左手养大的东西杀右手,下不了狠心。

后来我们在5年前做了决定,第一是在传统领域也长出第3条腿,在客户服务、服务界面、内部管理等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做立体城市这个模式,跟传统的房地产完全断开,是另外一组人,另外一组思维,也是为了消灭传统房地产的商业模式。传统房地产是纵向模式,和很多传统商业模式一样是从产品设计研发一直到售后服务,这是纵向的模式。

但是,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个平台模式是横向模式。现在很多巨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平台模式。我们就尝试在房地产行业,在城市化过程中建立一个房地产的平台模式,最终可能使我们传统的纵向模式的房地产企业依附于它。我们今天要在淘宝上开店,我是纵向的,就是开店的,但我放在它上面开,它是横向模式。

结构关乎生死

其实企业无所谓大小,只在好坏。我们一直讲一句话,结构关乎生死,规模只在乎体面。一个公司的结构决定你是生是死,大小是个面子问题。走到哪儿,后面100个小弟和3个小弟,100个小弟的大哥就牛逼。你要给小弟出粮,出粮就是发工资,负担也很重。也可能你是贷款当大哥。你这个大哥就没有意义。我只有3个小弟,但我们是自己家挣的钱。我们更重视结构,财务结构、业务结构、人员结构,而不在乎短期的阶段性规模。

我们作为一个小企业,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我们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价值观,你是做好人,还是做一般的平庸的人。好人也分普通好人和杰出好人。你可以选,也可以选择做个稀里糊涂的人,还可以选择偶尔干小坏事的人,也可以选择成为两院院士,要么坐牢,要么到医院,你都可以选择。

这个阶段,对小企业成长很重要。选择完了以后,你要上市不上市,资本结构,这也是个选择。再到最后,可能要选择否定自己,重新创新,然后让公司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然后再出发。

篇4:人的一生都听到些什么

10岁的人生,要听父母的训诫。虽然很多儿女都嫌父母太唠叨了。一般小儿女并不喜欢听到唠叨的声音,其实父母的唠叨声里,蕴藏了多少的爱心与希望!

20岁的人生,要听朋友的谈话。20岁的青年人,不喜欢听父母的话,开口闭口都说“我朋友说的”、“我朋友告诉我的”。这时候朋友非常重要,但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0岁的人生,要听情人的诉说。三十而立之年,父母的话不容易引起认同,朋友的意见也不容易相互影响,这时只有听恋爱中的情人诉说,力量最大。但是,因为力量最大,更应该谨慎,自己要知道何去何从。对前途的成败,人生的苦乐,都不能儿戏,不能草率决定。

40岁的人生,要听社会的建议。人生到了40岁,依孔子所说,已经是“不惑”之龄,但现代人生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到了40岁还是要听社会人士的建議。孔子“十五志于学”,现在的人,有的到了三四十岁,才晓得立志学习,所以大学里,老硕士、老博士为数很多。

50岁的人生,要听妻儿的抱怨。50岁的人生,想让妻儿高唱“丈夫真伟大”、“爸爸真伟大”并不容易。多数的丈夫都是听妻儿的抱怨,嫌所赚的钱不够多,不能买汽车洋房,所以50岁的男人,真的很难做。

60岁的人生,要听大众的批评。孔子说,60岁的人生,应该是“耳顺”的年龄。而现在的60岁,人生正好要听社会大众给予自己的批评。每天打开电视,臧否天下人物者,都是中老年人士。政治家、企业家这个年龄都要受社会大众的公评,所批评的内容,除了才华、能力以外,道德更为重要。

70岁的人生,要听自己的主张。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说“人生七十才开始”。管他古来稀,管他刚开始,总之今日高龄化的社会里,70岁以上的老人愈来愈多。70岁的人生,在社会里奋斗了五六十年,对社会的认知,对自己的了解,都有一定的程度,这个时候应该听听自己的主张。70岁的人,还要把经验传承,把自己的主张诉说给人听,所谓“退而不休”,是其时也。

篇5: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但我们应该知道成功有很多种定义,有些人终生都在追求名利,他们的生活难得快乐。有些人毕生都在灯红酒绿,他们生活的也难免幸福。还有更多的人都在平淡充实,日复一日的生活和工作中度过一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或许我们一生真正追求的就是按照自己最舒适的方式享受生活。享受生活里的无奈与惊喜,酸甜苦辣,平淡与寂寞。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我想追求的就是几个境界和一点属于自己快乐地空间。站在时间的起点,我们能珍惜自己的过去,满足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站在生活的起点,明了成功不会造就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寂寞不能冲淡你。站在精神的起点,我们要足以克服一时不快,着重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权利,关切他人的不幸而专注于拯救和安慰。站在灵魂的起点,我们能以无憾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宽厚之心向下看,以坦然之心向上看。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我想我们的一生就像一场不知方向的旅途。起点与终点早早就已经在那里了,我们在拼命追赶时,都应该放慢脚步,给自己留一点空间,欣赏一下沿途的美景。这美景也许是你的父母,你的妻儿,你的朋友,你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篇6:人的一生追求的六大平衡

1,身体健康的平衡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身体的健康是我们生命之轮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我们生命的长度,生活再精彩,如果太短,总归是有缺憾的。瞬间的灿烂、幸福总是迷惑了很多不重视生命长度的人。如果可以选择,为什么不选永恒的灿烂与幸福呢? 2,事业与理财的平衡

财务的自由,是我们生命之轮当中必须快速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快速达到财务自由,才能脱离物质的束缚。多数人总被事业与理财所累,要么赚不到钱达不到财务自由的境界,要么赚太多钱,被钱所累。事业与理财的平衡决定了生命的自由程度。3,家庭与天伦的平衡

家庭与天伦的平衡,是生命之轮中幸福感觉的来源。亲情与爱情构成幸福感觉的所有要素。在所有的人的生命之轮中,其实每个人都从来不缺少这两样东西。只是多数人忘了感恩、忘了珍惜。要达到家庭与天伦的平衡,要懂得感恩、珍惜与理解。家庭与天伦的平衡决定了生命的幸福质量。4,精神和道德的平衡

精神与道德的平衡,是生命之轮中心灵安定的来源。做个有尊严的人,做个有道德、有良心的人就能达到精神和道德的平衡。5,社交与文化的平衡

社交与文化的平衡,是生命之轮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人的一生必定在以下的几个交际圈中生活:

一:血缘交际圈(家庭、亲戚)

二:地缘交际圈(邻居)

三:组织交际圈(同事、同学)

四:业余交际圈(朋友)

五:舆论交际圈(你的fans、和关注你的人)要想达到社交与文化的平衡。需要全面认知自己在不同交际圈里的角色,遵守角色的行为规范,并且注意角色的交换,塑造好你的实际角色。(做个好老公、好父亲、好儿子、好的领导、好的员工、好的朋友、好的模范。这么多的角色,都要修炼好)

6,心智与教育的平衡

心智与教育的平衡是个人圆满的来源。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自我圆满才会感觉生命的圆满。

只有以上六个方面都达到平衡,我们的生命才会感到充实、圆满、幸福和快乐。任何一个单向的成功,其他的缺陷都不足以达成圆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有钱却不快乐的原因,有钱只是达成了6分之一的圆满,只有16.66%的圆满。只有6个方面完全的整合,才能达到我们一个平衡式的人生。

篇7:人一生在追求什么作文

哲学家说:“虚荣是人的自然中最基本最朴素的性质,人依虚荣而生存。”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人人都爱面子,人人都要好看。还有人为了好看去整形,割自己的肉,削自己的骨。也不说他们是对还是错,反正他们自己喜欢,现在的整形技术也是相当一流。不过人整过容之后,自己原有的东西就被破坏了,就好像带了一个面具,反正好看的东西人就会喜欢。学界多是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美,内心的美,那才是真正的美丽。多数人是跟随潮流,别人整容,自己也去整一个。许多职业也是需要一个好的形象,样子不好看,没人搭理。许多人说那也是迫于无奈,谁叫自己不是天生丽质,整容可以给人带来成功,更能愉悦自己的.心情,何乐而不为。也有一些整容失败的,那就得再去多整几次,直到满意为止。其实人活着不止一张脸,还有许多内在的东西,那样活着才算真实。外表的美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太在意也没多大意思,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顾,那样就成了“不要脸了”。

篇8:人的一生能做些什么?

一个人从懂事开始,只要不是白痴,在这件事上,都会有少年的烦恼,成年的迷茫,老年的无奈。

我曾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美国一位普通警察,他在20出头时干警察这一行。接手的第一个案件是一个奸杀案。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豆蔻年华,被歹徒奸杀,可是就是破不了案。大家都失去了破案的信心。但他总忘不了那小女孩天真无邪的脸。痛苦折磨着他,他常常觉得,那张天真的脸在怨艾他,那歹徒邪恶的脸在嘲讽他。

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破案生涯。

他什么事情都不干,为那案件,他成年走街串巷 。他的同僚与上司都以为他是白痴。他成了这一案件里孤独的长跑者。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70多岁的时候,他终于将这歹徒绳之以法。有人问他,你一生就做了这一件事,你觉得值不值?

他说,我觉得很值。我使那些歹徒知道什么是法律的尊严。一个人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不算白活了。

他的話耐人寻味。世上的事林林总总,尘世的诱惑斑驳陆离。可能你能干很多事,那也要看机遇与能力。如果你别无选择,那你就认真地做好一件事。

以前,一个母亲说,我这一生,什么都没干,就拉扯大几个孩子;一个农民说,我什么都不会干,就种了一辈子地。

其实,他们都是成功者,因为他们终其一生,干好了一件事,也就值了。

日本有一位三轮车工,他一辈子蹬三轮车。进入二十一世纪,他也已古稀之年了。路上跑的,都是现代化的轿车,可他依然踽踽独行于长街小巷,他与他的车成了全日本的惟一。人们都对他报以敬意。

在一些人看来,他生活得卑微而默默无闻,但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且一辈子做下去,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做一个平庸的凡人,这也许就是充实而自信的人生。

篇9:人的一生在等待什么心情日记

人的一生在等待什么呢?我们谁也讲不清楚,就知道一直等待着,等待人等待事,其实没有人不是一直在等待,女人等待那个爱自己的可以给自己幸福的人,男人等待的是事业成功,一个家。小时侯等待着快快长大,读书时等待考一个好的学校,以后有一份好工作,小时侯老是说等我长大要做什么什么,梦想是对的,但是只是一个梦,醒了就什么都不是想得那么美好。

等待其实也是一本书,永远也读不完,也是我们要学的东西,一生的等待有很多很多。雨什么时候下?风什么时候起?还是在等,你几时来,你几时走,还是等,等待希望的未到来之前是等待,当它到来以后还是等待,因为那时又有一个新的希望了。但是有些希望的不会到来,于是生命在不断等待中还有失望。不过不会彻底失望的,因为人的一生当中不止一个希望,也不是一个得等待。

等待得太久,也不免令人灰心。世界真的昏暗了吗?那为什么有阳光、蓝天和白云?风景的自欺,心情的自欺?自然,不自然?迷惑,清醒?轻松,沉重?飘,飞?浮,沉?解释不清又何必解释?不如不说,只等默默走过,走过岁月,走过时空,走过许许多多,不说,用心地等。

篇10:一生追求作文

现实主义画派高手毕加索,童年的美术作品便可和大伙儿拉斐尔相较,但他却花一生追求完美少年儿童性格怎么画;优秀的考古工作者,耗尽一生去表述小孙子随便鉴别的希腊文字。

这种他人来看头昏脑涨的傻子个人行为,她们做,由于我们喜爱。

毕加索热爱美术绘画,假如他像拉斐尔一般画圣象,惊天之作《格尔尼卡》又如何问世?琅琅喜爱电子琴,假如他与许多小孩子一般考个十级就完毕,全球琴坛又怎会出现位我国高手——姚贝娜喜爱歌曲,假如她仅限于唱军旅歌曲,又怎会出现春夜里一首《天耀中华》的震撼?

因为热爱,因此追求完美。

因为热爱,因此固执追求完美。

毕加索期盼像小孩那样随意做画,考古工作者鉴别铜镜文本。可循她们的一生,那是由于,追求完美就需要固执。

滴水穿石,可镂金鼎素来是固执者的总体目标。以《如给我三天光明》而出名的海伦凯勒,她抚摩盲文而爬满厚茧的两手,是她对爱的固执追求完美。历史时间手游大作《史记》的创作者诸葛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时代,承受宫刑还依然苟且偷生写文,那人体的破缺,信念的坚定不移,是他对爱的追求完美。

世界性图书奖“节杖奖”的获得者牛汉,在遭到成千上万坎坷以后,依然坦坦荡荡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办事,这些诗文和短文,是他对爱的追求完美。看一下现如今这社会发展吧,喧闹复杂,大家在追逐快节奏生活的与此同时,忘记了去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想寻找穷尽一生追求完美某事的人,很难太难。

乃至连青少年儿童的崇拜偶像也转换跨平台。前一秒爱她爱的死去活来,下一秒又被另一个他吸引住目光。

写到这儿,环顾四周,是多少伏案疾书的莘莘学子,或许最后的事业有成并不是每个人一生的总体目标,但大家不肯或心甘情愿用了十几年去追求完美它。

你无需为毕加索感慨,为老考古工作者担忧,我坚信,就算在她们性命的最后一秒,心里全部的并不是害怕反而是令人满意。我也一样,一直喜爱和执着着自身觉得的对的事情。

篇11:追求王位的一生

在这个漫漫暑假中,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读完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狼王梦》。读后,我深受感动。

《狼王梦》这本小说,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母狼紫岚在一个狂风骤雨的夜晚诞下了五只狼崽,四只公狼崽,一只母狼崽。但有一只公狼仔由于紫岚的疏忽,死于暴风雨中。紫岚她一直有一个愿望,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正是因为这个愿望是。紫岚死去丈夫黑桑的心愿。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它一次次失败,三只小公狼也相继死去。最后,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女儿所产的老孙身上。孙的安全,他与一只想吃掉自己狼孙的金雕一起同归于尽了。 读完了《狼王梦》这本小说,我深受感动。我被母狼紫岚身上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打动。紫岚它为了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紫岚它在一次次失败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在一次次失败后,继续站起来,继续去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紫岚它在每一次失败后,它的一只心爱的狼崽也将会离开,它的心里会是多么的痛苦,难过,自责啊!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坚持下去。 这时,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有没有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呢?答案是:没有。记得我小时候学习过舞蹈,后来因为学习舞蹈很辛苦,我便放弃了。

读完《狼王梦》这本书,我很感动。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困难面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

篇12:自由,一生的追求

【关键词】《陆犯焉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海外华人作家的小说创作在中国文坛所占份额越来越重, 已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创作力量。严歌苓,这位多产的华裔美籍作家,其诸多作品已被拍成影视剧,如《少女小渔》, 《小姨多鹤》,《一个女人让的史诗》,《金陵十三钗》等,这些作品,给读者展现出历史大变局中的女性命运问题,而严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却与以往作品不同,她将关注的视野投放到了男性身上。在这本长篇小说中,作者以自己的祖父为人物原型,为读者展现出在二十世纪这样一种悠远辽阔的历史背景下,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及其一生不变的追求。

一、禁锢的自由

小说讲述了出身上海大户人家的陆焉识,人聪慧而倜傥且讨人喜欢并且精通多种语言,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然而这位才学出众的知识分子,其一生都离自由甚远,阻碍他获得这种自由状态的首先来自他的家庭。来自他的继母冯仪芳对他的“柔情”式的操纵。这一点,早在父亲蹬腿后陆焉识把继母留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父亲不幸去世,陆焉识把恩娘冯仪芳留了下来,因为他被恩娘令人吃不消的“哭相”给彻底征服了:“她哭是不出声的,眼睛鼻头也不会红得可憎;她直直地坐在那儿,眼眶离像是有两把断了线的透明珠子,掉下来不是一颗颗的,是成串地掉,又急又快,一眨眼把面前的八仙桌面就落满了。”(31)陆焉识,一个十四岁的纯情少年,怎禁得住这样的哭泣,“他绝不会让人把恩娘退回娘家;他已经大了,不久就是陆家当家的男人,该他来赚钞票养活恩娘了。”(32)少年的善良和单纯让恩娘的后半生有了依托,但却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羁绊。

尽管家庭与恩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扼杀了陆焉识这个知识分子的自由,但20世纪的中国,真正扼杀他自由的,实际上是无所不在的社会政治。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特别强调群体意识的政治化国度,陆焉识这位推崇自由理念的个人主义者遭到覆灭行的打击,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具体地说,非常“自我”的陆焉识遭到群体政治伏击是他从留学回国后开始的。在抗战前夕的1936年,不谙人情世故,又对政治一无所知的陆焉识,由于自己的宽厚与单纯,自己的两篇文章被莫名地卷入凌博士与大卫.韦两个阵营的冲突中。“焉识莫名地讨厌自己:他做了别人要他做的人,一个是凌博士要他做的陆焉识,一个是大卫.韦要他做的陆焉识。他身不由己。一不留心,他失去了最后的自由。”在抗战时期陆焉识经历了两年的牢狱生活;建国后,仍然坚持自己顽固的自由理念的陆焉识,在政治运动中被抓,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二十五年的牢狱生活。从此自由离他是如此遥远。

二、追寻自由

陆焉识,这个知识分子文人,尽管深受家庭以及政治上的不自由,但却从没有停止过追寻自由。这一点,无论是在早年留学期间,还是在抗战期间,抑或是在解放初,甚至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抓捕关押之后,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留学期间,陆焉识之所以要跑到美国留学,正是为了追求自由的缘故。因为“那个跟冯婉喻结婚的是另一个陆焉识,没有自由,不配享受恋爱,正因为此他才逃亡万里,他眼下的自由可供他三生开销......”(40)由于对自由如此的渴望,因此,等到他结束留学生活要回国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如丧考妣的痛切感受“他眼睛一次次地潮湿,不是哭他的望达,是哭他的自由。他跟谁都没有说过,他多么爱自由。从小到大,像所以中国人均的长子长孙一样,像所以中国读书人家的男孩子一样,他从来就没有过足够的自由。" (45) 抗戰期间,陆焉识依然在追寻他的自由。他之所以会在抗战期间,在重庆与韩念痕相识相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自由”他怕自己爱念痕其实是假,爱自己的自由是真:他是没有公开地爱自己的自由的。他从小到大,大事情自己从来没做过主,只有跟念痕的恋爱是自由自主的。“不只这样,他在抗战期间被铺入狱,也是因为他维护自由权利的缘故。“陆教授还因为别的原因做了人们的热门话题。除了在学生中蛊惑自由主义,民主主义,陆教授好不按照教育部审定的教案教学,而是按照自己脑子带来的课本上课。学校的秘密特务吧焉识举报了上去。”既然已经被举报,一般人们都会收敛自己的言行,但陆焉识他不仅把警告置若罔闻,而且还写了文章尖锐地揭露了这种警告,为此,他给自己置换来的是长达两年之久的牢狱之灾。

接下来便是建国初期,由于与早在1936年就已成为中国地下党的大卫.韦素来交恶,因此,大卫.韦便写文章质问像陆焉识这种反感共产主义的教授是否有资格教育新社会的大学生。对这样的质问,陆焉识以信件的形式给以了答复。“说知识分子的生命在于接受知识、分析知识、传播知识、甚至怀疑知识、否定知识,在他接受和分析的时候,他不该受到是非的仲裁。知识分子还应该享有最后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甚至在锒铛入狱后,陆焉识也还是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自由理念。“犯人里也有一帮一伙的,但老几不如任何伙。在美国,在上海他都不入伙,宁可吃不入伙的亏,兜着不入伙的后果,现在会入这些乌合之众的伙吗?。。。。。。老几还剩下什么?就心里最后那点自由了。"

经过漫长的牢狱生涯后,陆焉识在”文革“结束被平反昭雪后,由于一直向往追求自由,他已经无法回归到正常意义的自身,他在现实生活中已无法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最好的人生选择就是再度远离尘世的喧嚣。于是,在某一天,他的孩子们发现他失踪了:“......我猜想是邓指的小儿子给了他启发,让他意识到,草地大的随处都是自由。”(415)

无论身处美国华盛顿州,还是回国后;无论是做为留学生,还是大学教授;无论是囚徒,还是昭雪释放,陆焉识的身上处处展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在那个时代,自由对他是奢侈的,但也是他永远要寻求的,为此他付出了他一生的代价,让读者也不禁对这位悲惨文人的永恒追求而惊叹。

【参考文献】

篇13:一次宣誓 一生追求

“七一”是党的生日。这一天,又将有一些同志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这一天,有更多的同志会想起自己面对党旗宣誓的难忘一刻。无论是老党员还是新党员,入党的这一天,都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意味着:一次庄严的宣誓,一生不懈的追求。对老百姓来说,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抽象概念。他们对党的认识是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同党员的工作态度、思想作风、道德情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没有特殊利益,不谋求特殊利益,她的根本宗旨只有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一个最鲜明的标志。对党员来说,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也不是一个抽象口号。入党没有个人利益,却有着一份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追求,因而党员的理想信念必然要通过美好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实在的行动体现出来。党应该由先进分子组成,党员应该是模范和榜样。这是从入党那天起就应该牢固树立的意识。曾和一位新入党的年轻同志交谈入党前后思想的变化。他说,面对党旗宣誓也许仅仅有几分钟,但是从这一刻起,一切都与往日有了不同。人们将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自己也必须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岗位,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道路,但只要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共同信念。对夏明翰来说,就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对黄继光来说,就是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对雷锋来说,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对王进喜来说,就是“只要拿下大油田,宁可少活20年”;对焦裕禄来说,就是“心里装着兰考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对郑培民来说,就是“万事民为先”;对任长霞来说,就是除暴安良;对常香玉来说,就是“戏比天大”;对王顺友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有无数党的杰出人物和优秀儿女为国捐躯、为民奉献。在他们看来,共产党人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而是一种用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凝聚起来的深沉力量。党员是一种责任,面对困难,不能退缩;党员是一种担当,面对风险,挺身而上;党员是一种品格,面对名利,不能争抢;党员是一种境界,在奉献中体会快乐。在党员队伍中,广为人知的先进模范人物毕竟很少很少,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在普通岗位上、平凡工作中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他们也许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教师、学生,人们很难在社会舞台的显眼之处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他们实践自己的入党誓词是认真的、郑重的、坚持不懈的。广大群众正是从这些平凡党员的平凡工作中体会党的先进性,具体而直观地感受党的形象。对绝大多数党员来说,面对党旗宣誓只有一次,但这是须用一生的奋斗践行的庄严承诺。加入党组织需要努力,党员先进性需要保持,而后者对新老党员来说更加难能可贵。愿我们的党员经常回忆起自己入党时的神圣体验,经常重温面对党旗宣誓的光荣时刻,检视自己,提醒自己,激励自己,自觉担负起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篇14:爸爸一生的追求随笔

爸爸离开我们已经度三个多月了,每每看到爸爸留下来的那些作品,想到他常对我们说的“你来啦,吃了没有?”、“冰箱里有好吃的。”、“我做了米粉肉你带点回去”那一直不被我们当回事的话语,想到那些曾经不在意的父爱今生永不再有,我心里是那样的痛,泪水不时充满眼眶,我突然感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多么的无奈!

面对病痛爸爸是坚强的。记得当爸爸被发现胰头肿大,怀疑是恶性肿瘤时,他一直坚信自己身体没病,并拒绝吃药。尽管到最后的几个月,他茶饭不思,夜里起床会头晕,但始终没有告诉我们,也没有呻吟过一次,一切生活都在自理。直到2月17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九),他虽然呼吸费力,说话困难,但还是只想到医院开点甘草片。 在急诊室里面对呼吸衰竭、严重的肺炎他还在说“能不能春节后再来住院?”即使在最后他仍然想到的是早已订好的年三十全家人的团聚和初三跟妈妈结婚纪念日的活动。

住院的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202月18日),爸爸一直想回家,我安慰爸爸说等你好一点我们就接你回去,当时我一直在想也许过几天爸爸会奇迹般地好起来,谁曾想这竟是他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天。

爸爸是爱我们的,他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到最后我问他“输液后是不是好一点了?”他说“是”,而此时的爸爸已是瘦骨嶙峋,两眼灰蒙蒙要吃力地辨认来看他的人。大年三十的夜晚,窗外爆竹声声,医院里不时传来春晚节目的热闹,这晚爸爸试图坐起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他心里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事要做,有太多未完成的著作要写,他真不愿就这样 永远 倒下去…,可弥留之际爸爸到最后也没交代我们什么。大年初一(年2月19日)天下起了小雪,下午1点40时,爸爸告别了他终生追求的艺术、告别了热恋的故土和依依难舍的亲人,踏着茫茫白露,走出了喧嚣的尘世;从他那至死都不曾闭上的眼里,我看到了爸爸是带着怎样的牵挂和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的人世。

爸爸一生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而呕心沥血,不懈追求着艺术的完美,并为此而笔耕不辍。小的时候我印象里的爸爸多才多艺,会拉小提琴、二胡,家里的书桌、书架堆满了书和爸爸的手稿,家里还有一个大画架,爸爸有时也会在画架前画画。从我记事起,爸爸就是在书桌前不停的在写,小时候我会爬到爸爸腿上去抢爸爸的笔,然后去摸爸爸右手食指上因写字而磨出的.厚厚的老茧;直到爸爸走后,在收拾爸爸遗物时,看到爸爸保留下来的上千幅绘画作品,十几部书稿,才渐渐的对爸爸的一生有所了解。

爸爸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五年制)曾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随后在科学出版社任编辑,1978年至退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改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爸爸一生辛勤创作,早年多在外写生绘画,随后在科学出版社忙于编辑及科普读物的编写等工作;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改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到最后,他一直从事教学和工艺美术史的研究与教材编写工作,爸爸从未因工作的频繁调动而抱怨过,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他一生编写的所有著作如下:

1.《艺术论纲》(即〈艺术概论〉),40多万字,彩图16页、单色图32-48页;

2.《中国工艺美术史纲》;50-60万字,彩图16页、单色图300页;

3.《中国工艺美术通史》;共四卷,约180余万字,彩图46页、单色图900页;

4.《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已出版);

此著出版后的7年间,曾由考古文博界松开推荐为该系统史学唯一的“最佳图书”,并连续加印了7次,总计发行约2万册;专著如此大受欢迎好评,实属罕见。

5.《佛光神采》共40余万字,分“汉区佛光”与“藏传佛光”彩图16页、单色图600页;副标题:中国佛教工艺美术巡礼;

6.《中华神龙》共20万字左右,彩图32页、单色图320页;(已出版)

7.《中外美术名作赏析》两卷,每卷20-30万字左右,彩图16-32页、单色图600页;(待整理加工)

8.《绘画教程》20-30万字,彩图32-64页、单色图600幅;(待整理加工)

9.《胡照华绘画选集》共10万字左右,彩图64页、单色图96页;(待整理加工)

10.《学艺春秋》共30万字左右,彩图64页、单色图96页;(待整理加工)

11.《东方曙光》-史前中华工艺美术 20余万字左右,彩图32页、单色图64页;

12.《19-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50余万字左右,彩图32-64页、单色图34页;

13.《奇特的新星》(人造卫星)30余万字,彩图8-16页、单色图100页;(科普读物已出版)

14.《农村致富之窗》40余万字,彩图16-32页、单色图100页;(科普读物已出版)

15.《世界飞机博览》40余万字,彩图16页、单色图30页。(科普读物已出版)

(未注明为有文图原稿,待出版)

爸爸在他专著教材简介的最后写到:尚有两部艺术史论专著,三部中级科普图书编著尚待出版,今后若我健康允许,在作画之余,尚拟完成原有初稿的世界美术部分。

爸爸就是这样,直到他走的前一天,仍是在书桌前写作,仍是在给出版社打电话,谈论出版的事。

爸爸,您对生活一向简朴,在单位淡泊名利,可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却终生执着追求,看到您留下了这么多宝贵财富,看到您用一生的心血写的书稿,您的坚强、乐观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令我们尊敬、佩服,我们因有您这样的爸爸而深感骄傲和自豪,爸爸您放心吧,您未完成的事我们一定努力完成!

篇15:人的一生诗歌

愈是遗憾

愈是放任

愈是灾难

一脸沧桑

入了冷眼

“你”

“你看你?”

无奈

傲然

你的格局

悄然又变

无数暗流

潜在身边

此起彼伏

待你厚颜

不经意时

赫然狂澜

在在意时

弥漫苍天

直到精力

慢慢耗完

直到有天

不能叫板

直到苍天

迅雷哗然

车呢

房呢

儿女呢

一张白卷

两人依旧

直面叫板

儿女依旧

悄然对干

只不过也

烙着沧桑

一脸微笑

势力退减

就这样

一代一代

看着

依旧是天

依旧是山

河水哗啦啦

呐喊

祖辈的遗憾

缠绵

篇16:叶莺:一生追求激情

不断描绘新鲜的生活色彩

一生追求激情的叶莺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鲜艳的色彩在她的举手投足间,无论是初见还是深交,你都能清晰地体会出其中的智慧、性感和力度。

一对旅行时常戴的翡翠耳环,食指上一个硕大的水晶戒指似曾相识(那是叶莺在公开演说时常带的),一串红色的珠链挂在脖子上。感受她的优雅、真诚和美感。不敢去问她的年龄,年龄对于她来说,是绝对保密的。1948年叶莺和父亲去了台湾,屈指算来,她已经是“老大不小”的人了。可皱纹不会摧毁她的意志,对美的追求在她身上生生不息。

色彩勾勒出她行径的轨迹,一路像是铺满华丽的钻石:1979年,作为美国NBC的首席华人记者采访过访美的邓小平;1995年,成为美国政府派到中国的第一位女外交官;1998年,作为柯达亚太区副总裁,完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中国合资项目———感光行业全行业合资。

———巧言雄辩的记者职业。没有多少人能像叶莺一样脱口秀,也很少有人像她一样对生活表现出执着的追求,甚至一副挑战的勇气,锋芒毕露。这个当年台湾“国立大学”英国文学系的高材生,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把自己的才华触角伸展到了美国,她作为美国NBC难得的女记者,采访了众多政界要员、社会名流,其中包括第一次访美的邓小平。而她的得意之作则是采访林海峰,那个令亚洲人疯狂的日本九段围棋高手。其实叶莺根本不懂围棋,但几天时间临时抱佛脚的现学现用之下,她的提问已非常专业,竟让林海峰误以为她是业余棋手,甚至要跟她“杀”一盘。采访后,她完全看透了林海峰这盘棋。

———纵横天下的外交生涯。黄埔军校出身的父亲给叶莺最大的影响就是对政治的天然敏感,她的靓丽的外貌、出口成章的雄辩天才和表演欲,不做外交官似乎有些可惜。她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她有17年的外交生涯,先后任职于缅甸,中国的广州、香港和北京。就像做记者已经游刃有余一样,她的外交生涯也一帆风顺,她的那辆车牌为“使0004”的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专用车能让她自如地出入中央各大机构。她对会说中国话的美国人说中国话,对会说英语的中国人说英语,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与她沟通和交流,是位名副其实的亲善使节。

———长袖善舞的商界旅程。叶莺在做美国驻华外交官时,精明的跨国公司巨头们充分感受到这位东方女性的才华、魅力与高超的外交手段,自然也看到了叶莺可能为他们事业的扩张所带来的无限商机。许多美国在华商务机构都希望她能够下海加盟,携手合作。这个时候,柯达在她的生命中出现了。叶莺说,“从个人感情来说,我非常爱慕、崇拜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有人说为什么乔治·伊士曼终生未娶,我说因为那个时候叶莺还没有诞生。”叶莺的加盟是柯达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的事实证明,叶莺成了柯达中国战略的发动机,她使柯达与中国感光企业长达3年、陷入尴尬的合作谈判恢复了生机,抚平了双方的分歧和疲惫,最终促成柯达以不同的方式跟中国感光行业全面合作,与中国达成12亿美元的“98协议”,加速了柯达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创造了独特的双赢模式。“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叶莺的公关之道。五个部委、六个省、十个市、数万影像业店主,在7年时间里,叶莺将他们一一“摆平”,其细节也许永远是个谜。2002年底,叶莺水到渠成、当之无愧地升任柯达全球副总裁,这是迄今为止华人女性在世界500强企业里担任的最高职位。2005年11月,叶莺又升任柯达亚太区业务拓展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并继续担任柯达全球副总裁。

张扬个性的执着和坚守

见过叶莺的人都不免惊叹:这个美丽的女人可以随时随地把身处的环境变为表演的舞台,而且她一定是左右场面的主角,对场面有绝对的控制力,甚至是接受记者的被动采访,她也占据主导位置。做记者,她是美国新闻界的名记;做外交官,她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做企业家,她是美国跨国公司第一位华人全球副总裁。个性张扬的叶莺游刃于这三个互不搭界的职业中间,将其演绎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要有噱头,人家才会记得你。”这是叶莺的名言,或许也是她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个性所在。“不是我故意要有个性。我是一个执着的人,我从来不会因为外面的水太热或太冷,就变软或变硬,我从来不愿意失去自我,否则就白活一辈子。”

叶莺的父亲是满族人,母亲是汉族人,她传承着满汉两个民族的血脉,既有游牧民族豪爽豁达的个性,又有农耕民族细腻丰厚的情感。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后裔,100多年前,她的祖先惨然地面对一个东方帝国灿烂文明的衰落,一个向西方列强俯首称臣的屈辱历史的开始。100多年后,造化真是捉弄人,作为一个加入美国国籍的华人,叶莺以双重身份努力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一座“桥梁”,用另一种方式促使中国的开放和美国的友善,不免让人唏嘘感叹。有人说,能担当如此重任的只有叶莺,因为她是叶莺,她美丽、性感、智慧,有着无限充沛的精力和想象力。即使在柯达这样的优秀的团体中,叶莺的个人光芒也是无法淹没的。一句話,她的身上充满着征服人的无穷魅力,这个魅力不光是女人天生的脂粉气,更是她咄咄逼人的睿智和权谋。

“我的裙子很短,我的鞋跟很高,我的衣着色彩艳丽。我不会改变自己。”这是叶莺的口头禅,从外表到内涵,叶莺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色彩。

叶莺的人生哲学是:“不要在乎人家说什么,要在乎自己做的是什么,做得好不好,不要去说你的竞争对手的坏话,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人生很短,如果不趁着自己还有这个精力,和这样的激情的时候,去追求你要追求的事情,你可能就错过了这个点。所以,如果你心里有一个梦,有一种激情,不要让它在你的心里拖累,勇敢地去做一个重要的选择。”

叶莺不失时机地站到人生的每一个兴奋点上,并且当她达到一个辉煌的高峰时,又出人意外地激流勇退,淡出舞台,像蝴蝶一样展翅飞翔,去寻觅新的花丛。要一个漂亮且风光无限的女记者放弃这个职业,即便从一个女人安于现状的本性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她正如日中天,但叶莺放弃了,而且非常爽快。而头上即便有令人眩晕的外交官光环,也依然没能捆绑住叶莺的心。1997年,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叶莺走进了柯达公司的大门。

从中国台湾到新加坡到美国再回到中国,从记者到外交官再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副总裁,人生的每一出大戏都在风口浪尖、都惹人关注,不是每个女性都能承受这样的精彩,成功的背后是艰辛和历练。叶莺像一池深深的水,那里面蕴含着智慧、力量和别人永远琢磨不透的魔力。

温柔是叶莺难得的一面,她总是快人快语,才气逼人。她虽然穿的是高跟鞋,走起路来却是脚下生风,给人一种威严。

可她也是性情中人,有着细腻的感情世界。她对爱情也有独到的见解,她说“爱情无论对于男人或女人,都是生命中非常重要,非常美好的。爱情对于我,先是爱自己,自己爱自己,找回自己,然后才能在爱情当中找到适当的位置。”

她对现代畸形的爱情观念深恶痛绝,特别是对那部炒作得非常火红的电影《XX》颇有微词,戏里每个人都在不健康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个男人像个人样,没有一个女人是正常的。她认为夫妻之间应当相互信任,而这部电影却误导人们互相猜疑,老婆翻丈夫的手机,丈夫盯梢老婆的行踪,这样的行为与其说是夫妻,不如说是商业伙伴,充满狡诈。叶莺认为这些人不懂得爱,首先是自己不爱自己,没有自尊,所以同样不懂得爱对方。生活得乱七八糟的,信任感、道德观念全毁掉了,精神不健康就等于生活不健康,这是非常悲哀的。

纳尔科也不是她人生最后一朵玫瑰

叶莺是个永远进取、永不自满的女人。前几年,她每年都会去不同的大学念书,去接受一些摄影方面的技术培训,还有财经方面的知识,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她都在那里培训过。叶莺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在银行里有一个账户,你老是不向里存钱而总是提款,这个账户很快就会空的。自强不息的意思,讲得通俗点就是你要不断地在你的知识库里有所投入。”

叶莺虽然已经不再年轻,相当一段时间里,她的实际年龄曾经是个谜,但她身段曼妙,活力四射。柯达的彩色世界并不是追求新鲜的叶莺的职业终点,她表示:“柯达不是我夏日最后的一朵玫瑰”。

2007年是柯达转型期的重要一年。转型很痛苦,可以用“柔肠寸断”来形容。从2003年宣布转型开始,柯达在全球花了约23亿美元巨资并购了6家数码印刷巨头,包括对克里奥、柯达保丽光、柯达万印、柯达商业影像、柯达NexPress、柯达安凯等印刷业内品牌的重组。目前柯达销售的70%来自于数码,柯达将成为从胶片为主转行为数码为主的新兴公司。

柯达的成功转型,叶莺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如果说,2003年以前,柯达对叶莺来讲是艳丽玫瑰与浪漫激情,现在的柯达对叶莺来讲就是狂风暴雨和黎明前的黑暗,叶莺无可避免地被卷进“数码风暴”之中。

叶莺是位与时间赛跑的女人。有时候一天只睡了两小时。她痛恨睡觉。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刚从美国回到北京就去了上海,停留两天又去了厦门,几个小时后又回到北京,接受采访后当晚还要赶回上海的班机,太紧张了。“在飞机上,我追赶着太阳。”叶莺骄傲自豪地说。

如今叶莺离开她曾服务12年之久的柯达,就任纳尔科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

叶莺透露,在考慮离开柯达时,她面临很多去向的选择。“有的是利字当头,有的是名字当头。有一个联合国下属机构的工作机会,可总部在欧洲,我考虑了很久。尽管欧洲的生活很吸引人,可我还是舍不得中国。”

叶莺表示,她的“所好”是随时代变迁和社会需要而转移的。“我现在从骨子里知道中国必须要面对如何保护自然生态,如何重视绿色经济,如何为下一代留下一些资源建立更好的明天。这绝对不是谎言和狂言。我有这样的激情、热情和痴情。”

加入柯达之时,叶莺曾坦言,柯达不是自己生涯的“最后一朵玫瑰”。对于加盟纳尔科,她亦做出相同的回答。叶莺说:“波神送我看斜阳,浪里露宿又何妨。我已经进入生命的秋天,就算是在风里浪里露宿又何妨。如果能对社会做任何的贡献,不要谈最后一站。”

上一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案例下一篇:感恩心态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