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2024-06-18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共10篇)

篇1: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乌丹第二小学乌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以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教师根据《标准》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准备笔记本,记下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也会积累不少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我经常统计,对语言积累本以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以评比激发兴趣。促进积累的深入开展,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措施。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仅仅做到这些还很不够。因为我单单从数量上看,就会感到心满意足,然而细看,质量却不尽人意。原因是大多数学生都是迫于教师的压力,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敷衍应付。有些学生虽然乐于积累,却不善于积累。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呢?我认为,应首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然后再交给他适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再加以应用。

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我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就常常使用了比较、想象、情感朗读等赏析方法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比较法可以省略原句原段中的某些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也可以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课外读物《敬重卑微》中有这么一句话: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删掉“想不到”、“竟”、两个“如此”后,与原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想不到”、“竟”、两个“如此”这几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蚂蚁的生活完全出乎作者的意料,简直想不到蚂蚁的生活是那样的滋润,那样的有秩序、有意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的学习中,我在课前让孩子们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了解认识雷锋。课中,我让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泥泞、足迹、荆棘、汗滴、露珠。”好的短语“蒙蒙的细雨,晶莹的露珠……”课后我又让孩子们把搜集到的有关雷锋的名言警句,毛主席的题词,等积累在摘抄本上。学生在积累中学到了知识,理解了雷锋的精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这段时,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和音韵的美。

其次,在一定时间内展示学生的积累成果,或朗诵、或交流。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积累语言的动机,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也增加了他们的信息量。

二、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

(一)背诵法。“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所以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须在阅读时进行准确的感知和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不懂课文不能背诵课文。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总是十分重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背诵方法。在指导阅读《雪花》时,它篇幅短小,文采丰富,富有吸引力,采用提纲背诵的方法进行背诵。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或全文的段落提纲,然后按提纲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诗歌,有的人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则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当然,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选用哪种方法。

此外,还应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应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二)摘记法。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上网、看电视或与人交谈时,把自己从中学到的优美词汇或语句摘记在本子上,也可以用文摘卡片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对摘记的优美词句,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也可以对优美词句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再创作。

(三)剪贴法。剪剪贴贴,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札记本上,不管怎么贴都可以。旁边还可以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录。

三、鼓励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言

学生的语言积累多了,并不一定他的语言能力就加强了,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

(一)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我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但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时,常常出现堆砌词藻的现象,对学生作文中堆砌的词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删除,哪些应替换,我予以悉心指导。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

(二)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我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我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在语文活动课上,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在国庆期间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同学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实现资源共享。

经过以下形式的长期训练,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课内课外的阅读量大大增多了,行为文明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意愿,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取得较好的课外阅读效果。

篇2: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许厝小学一(2)班许志强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小学语文教学是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场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思维的发展,以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丰富语言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积累,从一点一滴做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词语教学是语言积累的桥梁

字词是构成丰富语言文字最小的基本单位。要让学生积累语言,首先从字抓起,从词语教学做起。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库存。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有一个固定的栏目“日积月累”,这个栏目系统编排了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内容,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语汇,鼓励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背,但不会运用,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调查,原来学生不理解其中的含义。怎么能谈的上运用呢?于是在教学中我有意理解词句的意思,感情语言的美,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尝试运用,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运用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通过不懈努力,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话语中、文章里经常妙语连珠,语言和文章越来越生动,有趣了。我知道,这是我在课堂上有趣讲解和有效训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去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

二、阅读教学是语言积累的天地

《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听说读写等基本功中最基础的一项。它对于直接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具

有十分积极的科学指导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小学阶段,重视阅读教学尤为重要。每一篇课文中总有新的词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我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感情,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记在读写笔记上,并熟读成诵、融会贯通。长期坚持,强化了学生对语汇的记忆储存,日积月累,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不仅如此,我还开辟阅读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大量优秀的课外书籍,阅读报章杂志,让学生广泛涉猎,吸取养料。此外,还创办了班级“图书角”,摆放了许多优秀书籍、儿童读物、佳作名篇等,让学生每周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或摘录到优美语言,开展读书评赛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的质量,也验证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的教学理念。更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语言,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古诗教学是语言积累的扩充

古诗是我国古文化财富的结晶,它是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在古诗词中,进行语言积累,既是弘扬祖国语言文字,又是锻炼学生联想和高度概括语言的再次学习。《暮江吟》这首诗,作者以明快的语言,吟诵了夜暮时江上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古诗中吟诵江上景物的诗篇很多,也很美。教学时,我补充了同一作者的同类作品《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对于补充的古诗,低年级学生只要求读读背背,而中高年级要求除读背之外再理解一些重点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通过扩充,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这一组古诗的共同美,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并在反复的诵读、领悟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接受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作文教学是语言积累的归宿

语言积累的目的是为学生的习作服务。常言道:“厚积薄发”,唯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习作时才能文思如涌,解决“无米之炊”。作文教学是把学生积累的语言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书面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学生的语言“积攒箱”打开让学生合理使用。疏通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习作中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写起作文来思维活跃。如在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时,我先出示一些名言警句请学生欣赏:“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初步感知后,我再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通过欣赏感悟,对警句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写作欲望。问我这些警句能不能在习作中用到。我及时地作出了肯定的答复,学生迫不急待马上动笔,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这些警句。使他们的习作向深层发展,为创新思维、乐于习作打下基础。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各种处世道理,积累了语言,懂得了从小努力学习的重要性,还更好地提高了习作水平。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从小接触人文观点、处世原则、社会道德,既是德育渗透,又是丰富语言的积累运用。使学生充分享受习作的乐趣,做到意到笔随、学有所悟、学用所用,让习作成为他们心灵的港湾,成为倾诉表达的乐园。

篇3:培养学生怎样积累语言

一、名言佳句的利用

一篇优秀的作文, 讲究谋篇布局, 而开头和结尾是其关键部分。可学生在作文时常碰到“开头难, 尾难收”的难题。我班的学生的作文就是如此, 往往是中间部分叙述得非常好, 就是在开头和结尾上的点睛之笔令人不敢苟同。于是我决定让学生记住一些名言佳句, 告诉学生这样可以先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起点高, 有文采 (当然不是唯一的方法) 。可光让学生死记硬背, 过不了两天, 学生会因收不到效果而放弃。于是我利用课前3分钟, 由于学生资料有限, 我只好亲自去找一些名言佳句, 让他们在课前写好, 在上课3分钟跟他们解释这些句子什么意思, 可以用在什么情境下。逐渐地学生便会应用名言佳句了, 而且越来越熟练, 最后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

二、作文书、教材的利用 (主要是作文书)

选修课的设置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无论在学习的方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对传统的语文学习有所突破。选修课的开发, 既涉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理论问题, 也涉及选题、教材、实施、考核等具体的实践问题, 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 都是新事物。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事物, 我们在一线工作的教师, 既兴奋又迷惘, 甚至无所适从。笔者以为, 上好选修课要做到“两忌三要”。

一忌选修课上成语文知识专题课。长期以来, 高中语文教学受到“高考指挥棒”的严重影响, “‘但求好分数, 考上好大学’成了师生的共识”。选修课一开设, 老师们就迅速地翻阅各种教辅、习题集, 编写与教材同步的“学案”。学习《唐诗宋词》, 就把一首首诗词变成一道道的诗词鉴赏题;学习《中国古典小说选读》, 课堂就成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各种特殊句式”的大汇总。

二忌选修课上成以人文为中心的文化课。选修教材的每一模块, 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有的老师采用大学授课的方式, 在课堂上, 大量地讲解文学鉴赏理论, 无休止地补充文学史知识, 高中语文选修成了专业文学赏鉴理论课, 成了文学史课!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的关系是现实教育活动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特别是选修教材的教学如何应对高考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那选修课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提高成绩呢?

一要突出个性化。选修课要将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学习个性化了, 多样化了, 主动性起来了, 有了探究与合作, 这个选修课就到家了。因此, 选修课在教学上的核心问题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问题。例如在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 学生主动把

经过一学期名言佳句的积累, 很多学生除了记住我抄的句子外, 还开始自己主动去找, 去积累名言佳句。于是这种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后, 我又决定利用学生有限的资源 (教本、作文书) , 强调在教材中、作文书中积累语言。教本分析较透彻, 学生理解后大部分佳句佳词都能记住了, 只是对于在作文书中找出佳词佳句积累, 他们又为难了。他们只知道读故事情节, 并且很快就忘了。于是我在讲课外书的阅读短文时, 增加了一个训练项目“在文中找出好的地方”。在我的指导下, 学生找出了好的动词、形容词、富有哲理的句子等, 并逐渐会利用自己手中作文书了。

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让学生在听中积累语言

每个人身边总有一些人表达能力强的, 教学中强调学生平时多听, 多记, 记住同学、朋友、师长说的一些好的词语、句子, 并养成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生活在现实中, 每天都跟周围的人、事、物接触, 每天都接受到众多的语言信息, 尤其是老百姓的口头语言, 都是语言中的精华, 是我们平常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如俗语、歇后语、谚语。另外当今传播媒介也丰富多彩, 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 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 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 认识人物的个性, 知道事物的善恶, 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会有再听的欲望。我充分利用电视, 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 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讲解、赏析, 让学生获得活生生的语言文字。

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

要做到“两忌”“三要”

◇钟儒成

“杜十娘”的形象与“琵琶女”“刘兰芝”乃至现实社会中诸多悲剧女性的形象作对比, 学生在认真阅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畅所欲言, 热烈讨论,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悲剧的产生与社会制度无关, 每个人的命运要靠自己去把握。这一结论与教参上的“抨击黑暗的封建制度”这一主题大相径庭, 但却更深刻新颖, 技高一筹, 显示出学生独到的见解。

二要把握好难度和深度。高中不同于大学, 高中学生的语文选修是初步的接触、了解和学习, 不是高校中文专业专门化、深入地研究, 要防止类同于大学课程, 不宜深挖、深究。教学要量力而行, 对教材的内容要做适度取舍。由于模块学习短时间、小容量、快节奏、多板块、个性化, 不宜对学习做很高要求, 不能贪多求深, 不能求专求难, 有了一些涉猎, 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顾及其他内容即可, 要以学习实效为重。

篇4: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 数学语言 途径 信息载体

中国分类号:G623.5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得到理解、掌握、合作与运用,各种定义、法则、公式、性质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提供机会,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运用数学语言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才走出无拘无束的幼儿园生活,他们生性活泼,喜欢表现自己,发言特别积极,在教学中若能善于引导,将能发掘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要经常创造富有童趣的情境,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趣味化,使教学富有感染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使学生有话可说。但是到了高年級,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们就明显发生了变化,上课不太愿意开口了,甚至不愿发言,基本上是教师自问自答,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一明显的变化与教师的以下几个方面有直接的关系:1、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心答案和教学性的词语,当学生只说了内容的一部分时,教师自己就会帮学生完成学生完全知道的标准答案。这就在不知不觉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表达的积极性,剥夺了学生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直接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2、指答缺乏艺术。指名的范围仅限在某几个学生身上,一堂课成了教师和几个学生的表演,其他学生都成了旁观者和局外人。3、很多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是,问了一个问题,然后自己来回答,有时,学生开始了一个教师知道是错误的答案,然后马上被教师打断,并代为说出正确的回答,有极少数教师还会训斥几句。

二、营造和谐环境,让学生“敢”表达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高年级的学生不愿意表达的根源是担心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因此,教师应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法,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这样,不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适当有效引导,让学生“会”表达

由数学思维或数学行为到数学语言的表达需要进行再加工,学生能否会对思维或活动进行再加工是能否进行口头表达的关键所在。如何进行引导呢?高年级数学的操作过程和解题步骤相对比较复杂,要使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这些过程和步骤,教师必须提供适当有效的指引。比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学生操作完毕后让学生说说画圆的过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时首先量什么,然后定什么,最后怎么画?”,先给学生一个框框让他去补充,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关联词进行表达,学生有了“首先、然后、最后”指引后,就知道如何地分三步来表达画圆的过程了。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采用各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授新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且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3、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通过总结,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了解数学语言的特点,懂得数学语言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性,并知道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晓娜.教师的教学提问与教学应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篇5:浅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体会语言的魅力ず河锸鞘澜缟献罡挥斜硐至Φ挠镅灾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常用的方法如下。ィㄒ唬┯镅远态分析法ビ械挠么试炀淇此破胀ǎ却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单*读一读、想一想是难以体会其中奥妙的。这时就须用比较的方法(一是省略原句原段中的某些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二是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联系实际还原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ィǘ)想象法ザ砸饩秤琶赖木涠位蛉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具体方法有图文对照想象,联系实际想象,拓展延伸想象等。ィㄈ)感情朗读法ビ械奈恼掠醚劭矗不一定能充分体会它语言的艺术美,而只要读一读则可比较细致地体会,如节奏美、音韵美等,连意境美、思想美也可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二、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中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づ嘌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必须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训练学生掌握语言的方法。ィㄒ唬┦於脸伤蟹íケ匦虢谈学生熟读成诵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基本方法如下。                                                                                                                                    1.主导词背诵法。这适于背诵某一段或几段。以段落中的重点词为主导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2.提纲背诵法。这适宜背全文或篇幅较长的段落。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或全文的段落提纲,然后按提纲熟读成诵。3.手抄与背诵结合法。有的人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因此不妨让学生试试,这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此外,还应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应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ィǘ)摘记法ザ杂琶来示溆φ记在本子上(有条件的可用读书卡片),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

(三)归类法ザ哉记的优美词句,一个阶段要做一次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

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成为一种爱好。

三、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强积累语言的乐趣(一)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ザ匝生摘记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常犯的毛病是堆砌词句,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指导,而不是指责和嘲讽。否则,学生就有可能从此失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对学生作文中堆砌的词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删除,哪些应替换,教师应予以悉心指导。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可用红笔标出并加以赏析,增强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乐趣。ィǘ)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ピ谟镂幕疃课上,可用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乐趣对学生积累的语言,可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积累语言的乐趣。交流的方法如下。

(一)园地交流法ピ谘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ィǘ)手抄报交流法グ选坝琶来示涔采臀觥弊魑手抄报的内容,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ィㄈ)读书笔记交流法フ馐亲罟惴阂彩亲钗有效的方法,同学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曹庄小学  祁建华

[浅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篇6:怎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俗语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成事,也可以败事。电话、呼机、手机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普及后,人们逐渐摆脱了纸笔的束缚,而语言这门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可塑造的。从生理发育研究证明,4岁以前是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对他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启发孩子敢说、想说、乐意说。孩子天生性情各异,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寡言。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首先应找出其原因,然后再加以引导。一般地说,这类孩子有的是胆小,在生人面前说话容易紧张,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脸红心跳,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多说、敢说,并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有的孩子因患有多动症,存在思维障碍,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严重 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训导,并尽量多给孩子创造条件,使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孩子因患抽动症,由于不自主的眨眼、摇头、点头、扭脖子等动作怕别人嘲笑而深感自卑,不愿抛头露面,也不敢在人前讲话,对这样的孩子,除了积极地对其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外,还要对其语言、行为等异常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就要父母充分发挥亲情的优势,多与孩子谈心、交流,同时,丰富孩子的生活,使孩子有说话的材料和兴趣。如春天、秋天带孩子郊游,观赏春华秋实的景色,冬天带孩子观雪景、打雪仗、堆雪人,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等等。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就可使孩子想说、爱说,尤其是有话可说。

(2)让孩子多读、多看、多背,促进语言发展。课本中大量的文章都是语言优美、逻辑性强、句子精练的好文章,其中诗词更是语言的最精华部分。因此,朗读课文、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使一些名言警句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就可为孩子的语言发展和口头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3)要为孩子创设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家庭的熏陶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尽量做到:一是自己的言谈不俗气;二是用词恰当,多使用成语;三是诱导孩子与家长多交谈,尽管大人说话用的词汇孩子当时不一定全懂,但如长时间使用,孩子也必能悟出其中涵义,再经过慢慢模仿、运用,就能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4)正确、合理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好奇心强,常常会提出各种问题。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热情,认真,恰如其分地回答,既使孩子探索真理的愿望得到满足,又克服其语言上的障碍,使其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5)用多种方式锻炼孩子说话能力。儿童时期,是求知欲最强、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采取多种方式,锻炼其说话能力。如给孩子讲故事、童话、寓言;或让孩子自己先阅读这类书刊,然后再讲述出来。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加强其记忆力和思维力。还可让孩子看图说话,或带孩子到户外去观察事物,并把观察到的事物表述出来;也可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其解答等等。如能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篇7:浅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境、热情鼓励着手激发学生说话兴趣,首先严格正音,规范学生语言,结合课文中的好句子和典型句式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收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 兴趣 鼓励 训练 说话 表达 合作

二年级开学初,数学老师就指出我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我猛然惊醒,这的确是我在一年级教学中忽略了的一个问题。想想我的语文课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说话吞吞吐吐,畏首畏尾;造句时句子说不通或干瘪贫乏;回答问题啰嗦、词不达意、表述不清„„听课时,总觉得别人班上的孩子怎么那么能干,能说会道的,我自己班上的学生怎么就不会说呢?原来是自己没有重视说话训练,没有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因此从二年级上期开始,我开始重视和努力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总结了学生存在的问题,我想,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1、学生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

2、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重视引导学生发展语言;

3、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缺乏语言表达的指导。

4、没有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兴趣。

发现了问题,我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平时我也努力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这学期开始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下就谈谈自己的实践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各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创色情境。

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在进行说话训练中,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多表扬,多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让学生大胆地积极主动地说。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采取:自言自语,同桌互相说,小组轮流说,全班交流等形式。

1、看图说话

经常进行看图说话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教学《观猴》这幅图看图写话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想象是什么时间?有哪些人(2)孩子们在干什么?(3)猴山上的猴子们在干什么?(4)他们玩得怎么样?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在脑中组织语言,用完整的话叙述清楚内容,在叙述中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清了自己的意思。孩子们说到:星期一,老师带着同学们到动物园玩。他们来到猴山,看见猴子们玩得真开心啊。有的抢到一个桃子,爬到高高的猴山顶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的用尾巴挂住假山的一角,晃来晃去荡秋千玩,还有的把香蕉顶在额头上玩,还扭着腰逗我们玩呢。在课堂上及时将说的话写下来,老师由扶到放,学生由说到写,化难为易。

2、课前演讲

这学期开展了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每天语文课前轮流安排一个学生演讲。可以是寓言笑话、成语故事,也可以朗诵课文或精彩片段,也可以是告诉同学们一件事等,学生们很喜欢,总是说怎么还没有轮到我呢。教师教学生演讲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学生讲了之后请一两个学生评价。老师利用这课前三分钟,既培养了学生喜欢讲的兴趣,还进行了学生说话姿势的训练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表演课文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通过表演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利用语文课本来表演课文,可以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在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学生自己课前做了狐狸、小松鼠、小猴子小兔子的头饰准备表演,大家很期待上语文课,学了生字词语和课文后,小组积极讨论、表演,然后上台表演,表演后请同学评价。孩子们把学到的词语、句式等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口头语言实践中,还把自己对课文中角色的理解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热情鼓励。

1、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学贵有思,思起于疑。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应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说、敢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从培育问题入手,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让其他学生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思维,敢想、敢说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统一发展。《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课题一揭示,学生就质疑,教师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争着问:“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我画什么来表现秋天呢?”“谁画出秋天的图画呢?”还有如19课“蓝色的树叶”,学生争着提问题:“蓝色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有蓝色的树叶吗?”“是什么树长出了蓝色的树叶呢”等等问题。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跟人讨论,角色不断交换的交际能力。

2、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

开始写话教学以后,我经常将学生写的好句子或片段读给大家听,或者让学生读给其他同学听,相互指出对方的优点、缺点,教师随时抽查和及时指导。开始写日记之后,就利用讲评作业的时间,将学生文章中的精彩篇章、段落找出来品读。有时是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不仅欣赏朗读,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且从中学到别人的长处,更重要的是这本身就是一种表扬和肯定。其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讲评中一位平时学习后进的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李懿轩很喜欢跑步,他跑得比我快,我很难过,他就耐心地教我跑步,我觉得有朋友真好!”讲评中,当他看到同学们对这段话比较欣赏,听到老师感情真挚的朗读时十分激动,从此他喜欢上了写话了,态度端正了,写话水平也大幅度提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写话能力在进步,口头表达能力也在进步,学起语文来,也是兴趣盎然。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说话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说话能力也普遍提高,不仅语音清晰,说话明白、得体,语言也更加丰富。

3、鼓励学生有条不紊地表达。

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专心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动脑筋思考,然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使学生有发言的兴趣,我总是以欣赏鼓励为主,使学生不再畏惧发言。对于表达不清楚的,耐心引导,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回答错了或者不完整的也委婉指出,细心呵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鼓励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讨论交流的气氛,还可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使他们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说话训练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说话训练过程中都要善于引导学生理顺思维。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学大纲对说话教学作了明确规定,如:说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自然,说话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用语文明,得体;叙述时要内容具体,有条理,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感情,发表意见,观点要清楚,有一定说服力等。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教会学生说话的方法。

(一)规范语言

1、严格正音。

学生出现语音错误、语音缺陷,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语音正确标准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我在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师生间语言交流等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视正音训练。

2、梳理语序

说话不清,言之无序,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语序,按序表达,以养成学生说时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的好习惯。坚持进行这种严格的说话训练,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二)反复训练

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精心设计训练,让学生练习说、练习写,逐步熟练、掌握,最终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语言能力。

1、运用课文中的精彩的词语、句子进行说写训练。

如18课《称赞》学了之后,我请学生称赞班上的同学,仿照文中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学生会说:“易晓涛,你真能干,你的发言一个比一次有进步!”“曾浩洋,你真能干,你跳绳一次比一次跳得多!”“张婷艺,你真聪明,你的画越来越好了!”„„又如学了19课《蓝色的树叶》后,学生仿照句子说一说。“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学生发言很积极。“你把橡皮擦借给我用一用行吗?你现在可以把的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你把书借给我看一看行吗?你现在可以把你的书借给我了吧。”„„还有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用“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说话等等,像这样的训练还有很多。扎扎实实进行学习和训练,积累了学生的词汇,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2、运用了课文中精巧的立意构思进行说些训练。

如学了《纸船和风筝》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真诚地和朋友交往,让学生明白了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时,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学了《从现在开始》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尊重同学、老师和亲人朋友,学生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在教学《我选我》这课时,我在课堂上就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班上选班干部时会不会自己选自己,为什么会选自己。孩子们热情很高,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会自己选自己,因为我要向王宁学习,学习他的自信和勇敢”。有的说“我要选我自己,因为我有能力当好老师的小帮手,为班级服务才是热爱集体的表现”„„还有的学生也很诚实地说:“我不会选我自己,因为我的学习还很差,不能给大家做好榜样。我要努力学习,等我成绩好了,有时间为班级服务了,我一定会选我自己的”。

3、联系生活,拓宽说话语境。

俗话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除了教材中的口语训练资源,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更是无穷无尽,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关于秋天的美景的课文,我在教学课文之后,及时布置学生观察秋天,并且捡拾秋天中的落叶和花瓣来做树叶粘贴画,孩子们取名叫“秋天的图画”,当学生利用周末跟家长一起完成了树叶贴画,我大吃一惊,孩子们贴得太好了。于是我利用一节语文课进行了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的教学。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树叶贴画,一边介绍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我再及时进行指导,指导孩子们说话以“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看,它来了„„”这句话开头。学生的问题主要是描述时没有条理,说话不完整,还有就是用词不是很贴切,我都及时予以纠正。为了解决没有条理的问题,我告诉学生说两点:如第一点说清楚“秋天来到果园,果园里的景色”,第二点说秋天来到田野,田野的景色。或者可以说秋天来了,天上的景色,地上的景色„„总之,学生说话的条理在每次的训练中都予以指导和强调,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作文是有很大好处的。

(三)、指导合作

自从开始打造卓越课堂,我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展语言、培养表达能力。

1、小组讨论。以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只是几个爱说的孩子,现在的共同体就很好了。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自读课文教学中,当问题提出后,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并准备发言,这样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都会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这也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然后,从每一小组中抽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方式,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好,这种方式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

2、因材施教。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的。现代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习,或是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效果,而只能决定他将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掌握该项内容。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并进行适当的教学,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因此,我始终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因为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热心去鼓励,用诚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帮助。只有这样——尊重他们,才能变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积极学习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如学习《识字5》,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搜集有关团结协作的谚语和同学交流?你能把你搜集的谚语讲给学生听吗? 这两个问题难度不同,既有复述型的(适合中等生和学困生)、又有理解型提问(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就有利于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3、合作提高。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找到许多的口语训练素材。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出示了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另外的黄山奇石,请学生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的写法进行说话。孩子们很感兴趣,先在小组里说,组员们互相补充,然后选了几个代表到台上说,下面的孩子们补充。我觉得这次训练非常好,大家有图可依,有文可仿照,所以说了一段话。我评价说他们非常了不起。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我也进行了说话指导。除了文中说的几种植物妈妈,我还用课件出示了柳树妈妈、棉花妈妈、太阳花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请小组学生合作,仿照课文自己来编儿歌。大家先看图,然后试着编几句,渐渐地,大家不再害怕,都大胆起来试着说,最后,在全班孩子的努力下,编了好几段呢。如:

柳树妈妈有办法,它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凤仙花妈妈有办法,它给孩子穿上一件容易破的衣裳,只要小朋友用手一碰,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总之,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扎扎实实训练,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参考文献:

篇8: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只有掌握大量的词语,才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才能在作文中不断出现新颖的词语,使文章显得更有灵气。

例如:我们学过表示手的动作的词有:打、抓、拉、扯、扶、拖、抢、拔、举、揉、推、摇、揿、捏、掏、挖、捧、摘、接、捉、拴、抹、揩、拍、按、抽、抛等等。如果我们能够精确地区别出它们的不同含义,并熟练地掌握,那么,写作文时词语就有充分的挑选余地,把各种动作细致而恰当地描绘出来。我的一个学生在《挂瓶》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描写医生打针的一瞬间工夫:“医生叫我捋起袖子。他拿来浅黄色橡皮管,先用手掌轻轻地拍打了两下我的小手臂,接着用管子紧紧绑着靠近肘关节的地方,我看见我白皙的皮肤底层青筋勃起。然后,只见医生用带有药水的棉花在我的手臂上擦了几下。我就他马上要用针刺进我的静脉了。我急忙转过脸去,可又条件反射般地立即回过头来——我咬紧牙关,注视着医生的动作。说时迟,那时快,医生一下子就把针扎了进去。一丝血刚流进输液管,立即又流了回去。这时,医生用左手按住针头,右手迅速地解开橡皮管,然后用透明胶布将针头固定住。”(此文曾在《作文新圃》发表过。)这段话里,小作者分别用了“拿、拍打、绑、擦、扎、按住、解开、固定”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医生打针的一瞬间动作,描绘得活灵活现。如果小作者词语储备贫乏,就无法做到这一步。

二、多读课外书,精读名篇佳作

一切古今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形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著,可以学习和丰富我们的词汇,了解各种句式和修辞方法,掌握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对小学生来说,还有一个值得重要一提的资源学习库是我们的语文课本。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筛选的好作品。熟悉课文中的精彩妙笔,获得丰富的词语,写起文章来,优美的语言就会像泉水般涌出来。请看一位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了课文之后的仿写文:[别小看它哦,习作就是这样起步的]

三、要多写多改,加强语言训练

学习语文是为了写好文章,但并不是等“完全学好了”再去写,而是要边学边写,边写边学。沈虹野说:“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强调“做”,是因为习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它需要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虽然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但主要得靠自己练。学游泳,不下水练习,学不会;学唱歌,不经常练习,唱不好;同样,习作文,不坚持练笔,也写不好。许多大作家、大诗人都非常重视语言训练。训练的方法就是多写多改,不断锤炼。大家读过王安石的有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初写为“到”字,后改为“过”字,再改为“入”字,又改为“满”字,一直改了十来个,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这个字改得好,不仅有气势,而且有色彩。用一“绿”字就形象地表现出了江南春早的景色。可见多写多改,对训练语言是极为重要的。

四、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积累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以为农民或者小孩这些在你看来没什么文化的人说话肯定没有水平。如果你能够虚心地向人家学习,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生活中人们的语言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活泼动人。比如,我们作文时常用到的“很”字:“很黑”“很快”“很直”“很香”……在人们的口语中,却有更生动、更形象、更简练的表达:“漆黑”“飞快”“笔直”“喷香”等等。

当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我们不都懂得“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吗?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行动起来,注重语言积累,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9:浅谈低年级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

一、多听是语言积累的先导

刚刚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听故事比看课外书有兴趣。倾听记忆效果要比自读效果要好。我采取中故事为语言积累的先导。

首先,我选择了一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悍的文章配上乐曲,灌制成磁带,让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听,比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等。其次,随时遇到好文章就讲给学生听,有时订阅的《小学生阅读报》或者《好孩子》上有好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读给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的讲述,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在讲述中遇到的新词就随讲随解,听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语言,启迪了智慧,培养了兴趣。第三,变教师讲为学生讲互听互评,每次课前专门抽一些时间给学生讲故事,或朗读自选文章。

二、多读是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首先是为学生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少儿版四大名著,科普类百科全书等等。其次是经常和家长沟通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通过反馈单来检查,这一举动取得多数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多背是对语言积累的巩固

丹麦语言学家斯培森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

低年级学生记忆力好,多读多背,能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所以我布置家庭作业中读和背的量稍多一些,那么背什么呢?

1.背教材中的课文。

2.背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或只要求读的小儿歌,也主张学生快速记忆下来,如节气歌、气象谚语、农业谚语等。

3.背精美诗文。如情境表演《赠汪伦》、表演唱《春晓》……

4.背名言警句,名人名言给人启迪,激人奋进,每天黑板上都会有两条名言,学生仅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就可记在心中,比如关于读书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等等。

5.背成语,定期让学生背成语,哪怕是一日积累四个成语。生字扩词时鼓励学生搜集成语。

背诵法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1)每日背一句。低年级学生可由老师选择一些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2)每周背一诗。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地同桌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

四、多说是语言积累的运用

布置学生说日记,将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感兴趣的,说一说,并且可以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说日记,使学生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后来让学生试着写日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时间久了,孩子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写的语句也渐渐通顺了。我们班的魏芃、王希如、窦宏伟在说日记这一方面做的就非常不错,由刚开始的不知道如何完整表达到渐渐将语句说流利,再到现在的日记也写的很优美。

五、多渠道拓宽语言积累的空间

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勤于动笔,好动笔墨,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积累语言的自觉性。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记是对读过的、背过的语言材料进一步地加深巩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做好不同形式的摘记工作,这样既积累语言,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还较少,而且遗忘性强,因此低年纪学生可摘录一些常用的词语或成语,便于理解记忆,最好采用书画结合的方法,直观形象。还有每天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可以主动的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当天所学的课文中选择有个最喜欢的词语,造一句完整的句子。此外,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的赋有想象力,特别喜欢交朋友,同时又特别的喜欢告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室里开辟一块“心灵诉说墙”,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跟同学老师说的,都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到“心灵诉说墙”上面去。如果发现有新颖的词语,创新的句式,教师可以过分关注,激发学生用词的积极性。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积累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积累写几句或一段话。

总之,通过悉心地指导,认真地钻研,我既帮助学生积累

篇10: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城郊乡中心小学邢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对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场变革,教育理念也需随之更换。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人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 “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深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味的教学氛围。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二、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 “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

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 “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 “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整堂课学生是在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新知的,探究的味道十分浓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课堂上看上去好象有些“乱”,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三、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

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点,老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1.留足思维的时空。

创新总是和自主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 “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以及曲线转化为近似直线的过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推出圆的面积,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们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已学过的面积公式,求出圆的面积。显然,为学生提供自由地看、想、说、做的条件,可促进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为主动活泼,也就促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2.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 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

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上一篇:会计员的个人简历下一篇:2023年放射科诊断组工作总结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