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2024-06-14

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共6篇)

篇1: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加入时间:2008-1-9 16:45:10

点击:1442

南法治〔2008〕1号

2007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之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年初,结合我市实际,南平市依法治市办对深化依法治市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研究制定了《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确定了今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落实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转发的《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全市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为重点,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根据“五五”普法的新要求,结合实际展开了系列工作部署:

(一)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方面及时调整完善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如:松溪县及时召开了县普法教育与依法治县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了2007年普法工作目标和任务;建阳市对13个乡镇(街道)调整充实了依法治镇(乡、街道)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年延平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预算从3万元增至5万元,达到人均0.1元的标准,为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党风廉政教育和法制宣传业务知识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9月南平市司法局、南平市依法治市办在市委党校举办了“第二期普法骨干培训班”。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等各县(市、区)纷纷举办了 “五五”普法骨干培训班。9月20日,由省司法厅组织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当好基层司法所长”事迹报告会在南平市法院礼堂举行,来自全省基层司法战线的“全国模范司法所”、“全省模范司法所”和“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的6名优秀司法所所长为全市150余名司法行政干部和乡镇司法所主任做了生动的报告。

(三)加强对社会法制宣传队伍的指导。为使法制宣传工作更好地适应“五五”普法的需要,南平市依法治市办广泛吸收市直各部委办局及其他组织的法律专业人才,重新调整了由法学专家、学者、政法干部、法律工作者组成的普法宣讲团,下发了《关于调整组建南平市法制教育宣讲团成员的通知》,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的作用,促进普法讲师团和法制宣传志愿者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四)加强对“五五”普法工作的阶段性督查。为了更好地促进“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的开展,全市对“五五”普法启动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阶段检查,形式包括:组织自查、检查和指导、总结报送。如:6月,延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为期15天的全区普法依法治区工作视察。重点检查区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关于深入开展依法治区工作的决议》、“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援助等的落实情况;9月,政和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 “五五”普法工作检查组。对全县10多家单位的“五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同月,武夷山市人大召开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实施情况汇报;11月21日,省巡视组一行6人在调研组组长、省监察厅正厅级监察专员李国周的带领下,对我市司法行政工作进行详实、认真的调研,并对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一)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针对普法对象的接受心理和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在继续运用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咨询等传统形式开展法制教育的同时,还及时开辟新闻媒体、电视、网络、竞赛、各类书法摄影等法制宣传新阵地。南平市依法治市办积极组织参加了由省法宣办与省工商局共同举办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网络有奖竞赛活动,并被授予“组织奖”;武夷山市星村镇开展保护九曲溪生态环境宣传活动,利用法制宣传车,巡回各行政村进行全天广播宣传,并组织村两委、村民小组长挨家挨户分发相关宣传资料;邵武市以普法宣传、法律服务为核心,全力打造军地联手、配合协作、纵横成网、联动服务的立体涉军维权平台,积极开展为驻军、当地军人军属及退伍军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建阳市设立乡镇、社区“12315”服务点,全市13个乡镇(街道)、215个村(社区)以及51个商场超市经营网点共279个“12315”服务站点已全部正式挂牌运行,实时有效地解决农村和社区消费者投诉难、申诉难、维权难等问题;光泽县国税局、地税局在开展税法宣传咨询活动中,通过通信部门群发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宣传短信,并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主题征文活动。

(二)部署“12·4”全国法制宣传。为了做好今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工作,南平市依法治市办与市人大常委会提前对宣传活动的项目和内容作了详尽的安排,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07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通知》,并提出了具体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宣传方案,对全市工作进行部署。从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一个月时间,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联动、广泛参与,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开展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法制宣传活动的热潮。一是12月4日上午,南平市依法治市办在商业城激情广场举办了“法在身边——2007年南平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大型公益主题活动”,活动中文艺演出节目内容将法律知识寓于其中,让观众达到了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目的。此外,还举办了全市大型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25家市直有关单位参加了宣传活动,各单位围绕“平安南平”、“五五普法”等活动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业法宣传。活动现场场面宏大、气氛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当天共分发各类法律知识读本、宣传资料近万份,100多块宣传图板,有数千名群众参加了此次活动,南平电视台、闽北日报对当天的宣传活动进行了及时报道,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在南平市依法治市办的统一部署下,各县(市、区)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全市上下营造出了浓浓的法制宣传的氛围。延平区紧紧抓住“12·4”全国法制宣传日这一有利契机,组织延平区人大办、区委宣传部等15家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咨询活动。武夷山市在法制宣传现场还悬挂法制灯谜和安全挂图,吸引了许多群众驻足观看,同时还深入各乡镇、街道、农茶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邵武市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展出了数百幅法制宣传图片,热情解答群众关心的信访、婚姻等法律问题,并向过往群众分发宣传资料;建阳市先后开展了“法律服务你”大型法律咨询和宣传活动,各乡镇也在“12·4”期间通过组织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制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建瓯市委宣传部、司法、妇联、质检等18家单位联合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法制宣传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派发相关的宣传资料,在法制宣传活动期间还开展法制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浦城县将交通事故、贪污受贿案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向群众展示,并向现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50多人次;政和县采用法律法规书籍、宣传单、展板等宣传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咨询,为“五五”普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三)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了“加强地方性法规”、“物权法学习”等宣传工作,并开展了打击防范虚假信息诈骗专项法制宣传月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地方性法规学习宣传活动。为加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的宣传教育,推动地方性法规的贯彻实施,南平市依法治市办转发了《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司法厅省法宣办关于加强地方性法规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各地、各部门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的高度,联系“五五”普法工作的实际,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普及地方性法规活动,积极推进地方性法规的贯彻实施;二是组织开展对《物权法》的学习宣传活动。配合今年10月1日《物权法》的正式施行。南平市下发了《市委宣传部、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关于加强物权法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做好《物权法》的学习宣传,为物权法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7月,南平市律师协会和南平市中级法院特邀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尹田教授,为全市律师、法官、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共340余人举行了为期2天的《物权法》讲授。另外,南平市依法治市办还编印四期《物权法》基础知识解读,下发各村(居)张贴;三是组织开展打击防范虚假信息诈骗专项法制宣传月活动。从今年4月20日开始到5月20日,各地、各部门把打击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的宣传教育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进行安排部署。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开展打击整治犯罪专项活动以来的进展情况和重要战果,积极营造专项斗争的强大声势。从4月底至6月中旬,全市公安、司法、电信、银行、邮政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合力推进该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开通“南平普法网”站。为了加快我市普法信息化建设进程,南平普法网站于9月1日正式开通。整个网站共设置了法治要闻、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工作指导、普法课堂、经验交流、资料中心、司法考试、司法行政、法律服务10大基本模块和公告栏、依法治市简报、法治视频、图片新闻、十个县(市、区)链接窗口等9个小模块。基本实现了各项工作的统一调度和政令信息及时传递的功能。“南平普法网”的建立大大加强了法制网络宣传力度,丰富了我市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增强法制宣传的社会效果,截止目前网站点击数已超过1万。

(五)组织法治文化建设征文和廉政法律知识比赛。为深入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积极探索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南平市依法治市办转发了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征集法治文化建设研究论文的通知》,积极开展征集法治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活动,紧密联系我市实际,深入研究探讨了法治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南平市依法治市办积极组织全市参与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廉政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选送了3名拥有厚实法律专业基础的年轻干部参赛,还特别成立知识竞赛活动组委会,负责具体组织和协调本次竞赛活动。

三、突出重点,立足创新,推动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一)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的文件精神,南平市依法治市办联合中共南平市委组织部、中共南平市委宣传部、南平市司法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并以中宣部、司法部编写的“五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和《“五五”普法学习问答》为基本教材,建立了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确定每月学法日,制定学法计划,建立学法笔记和学法档案,定期组织检查、考试、考评;其二,坚持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和法制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在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把法律知识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干部法律知识培训。还重点加强对国家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举办专题培训班。在今年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考核和考试的检查工作中,我市无论是在组织考试的参考率上,还是理念教育资料整理归类,建立台帐上都取得了省厅检查组的好评;其三,在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有效增强了领导干部学法意识,提高了干部学法的自觉性。

(二)加强企事业单位依法治理。积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活动和 “一学三讲”主题教育,3月,南平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学习内容与安排。组织法学专家、学者、政法干部、法律工作者组成的普法宣讲团,深入各县(市、区),各类企业进行宪法、合同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今年,各县(市、区)纷纷将拟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列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如:政和县司法局、劳动保障局、工会于10月19日联合举办《劳动合同法》培训班。政和县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会员单位、有关企事业单位主管领导、企管部门负责人及机关人员近60人参加培训班。

(三)注重青少年法制教育。今年10月,南平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南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知荣明辱,与法同行,共建共享和谐青春”为主题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列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普法内容的重点。发挥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动员志愿者、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结合基层安全创建和“法律进社区”活动,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联动,努力营造社区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今年公安部特别开展 “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宣传进校园”活动,向广大学生揭露虚假信息诈骗的伎俩和危害,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7月,建瓯市文化稽查大队对全市43家网吧实行分时间段监督抽查,查处4家违规网吧,并对业主进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限期违规业主进行整改。邵武市实验小学依托家庭、社区、村居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其“红盾维权站”被评为福建省12315消费维权工作先进服务点。8月,延平区四鹤街道进贤社区举办“与法同行健康成长”知识讲座活动,辖区内的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及外来人口子女57人听取了讲座。9月,延平区召开2007年下半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等14个单位参加。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延平区法院以“倾听青少年心声,维护青少年成长”为出发点,在南平工业技术学校全力打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基地。政和县检察院也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途径,组成“回访帮教小组”,对近几年来7名刑满释放和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进行回访帮教,并指派2名干警任中小学综治副校长。

(四)提升农民的法律素质。

1、深入宣传宪法和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如:建瓯市在东峰镇莲花坪工业园区这一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进行了有计划的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活动,切实抓紧抓好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南平市总工会采取五项举措贯彻《劳动合同法》,充分发挥工会文化宫、俱乐部、宣传栏、职工学校、农民工学校等宣传教育阵地。利用向农民工送电影、全国总工会开展《劳动合同法》知识竞赛活动的契机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以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农村“两委”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今年延平区全面推广“村聘法律顾问”制度,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推行此项制度,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在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依法治村、提高群众法律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此外,还积极组织普法宣讲骨干到大横、樟湖、峡阳等乡镇为新任的村“两委”干部巡回上法制宣传课。

3、全市电台、电视台、农村广播网积极开辟普法专栏,广泛宣传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和县利用全县农村普遍建立的“村村通”网络优势,选择一些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真实典型案例,制作成通俗易懂的专题片在县电视台的“„五五‟普法之窗”栏目中播放;南平市妇联在培养新型女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能,积极采取“六个一”(一堂课、一本书、一张盘、一张表、一张网、一个台)措施,圆满完成2万名新型女农民的培训任务。目前全市已逐步建立健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机构网络,共成立妇女援助站35家、乡镇(街道)妇女法律援助机构74家、9支巾帼法律志愿者队伍,培养女人民调解员1147人、女人民陪审员47名,还设立了32条维权热线。

(五)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活动方案,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展览、文艺活动、现场咨询等活动,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开办法制讲座、进行法律咨询等形式扎实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使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各类人群,满足不同对象的学法需求。一方面强化项目运作。根据省厅对“法律六进”一系列的具体要求,各地、各部门紧扣“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把省、市关于普法依法治理的决策部署在各自的工作层面加以贯彻落实。结合“法律六进”不同阶段工作要求,找准融入中心工作的结合点,认真设计活动载体,科学谋划工作举措,使“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各类人群。做到主题鲜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常年不断。另一方面加强工作指导。根据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各自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注重调查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标准,加强政策性的指导,有效地促使“法律六进”活动成为引导全民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素质,推动中心工作发展的有效载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普法态势。

四、大力推进依法治理,积极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继续完善和落实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建设“平安南平”,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达标活动,严格落实民主法治村的九条标准和民主法治社区的十条标准,确保工作质量。年初,南平市司法局、市民政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全市共确立20个试点社区。8月,延平区在梅山街道召开了“民主法治社区”经验交流现场会,与会人员参观了“民主法治社区”市级示范点文宣社区。在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同时,我们还从三个方面深化依法治村工作。一是深化农村普法教育,采取法律知识培训,村聘法律顾问等形式。南平市、区司法局牵头组织法律工作者在大横召开村聘法律顾问座谈会,交流介绍依法治村的经验方法;二是加大了法制下乡宣传活动的力度。南平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委农办、市司法局等15家市直部门和顺昌县有关部门200多名干部前往顺昌县建西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此后,浦城县、松溪县等县(市、区)也都纷纷展开了法制下乡宣传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为配合新型女农培训工程,南平市司法局率先行动,向全市1622个建制村妇代会主任各赠送一本由市司法局和市文明办联合编著的《农民身边的法律顾问》读本;三是以民主法治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按照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的要求和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了依法治村章程,对村民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矛盾调解、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涉及村级事务的方方面面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依法治村工作健康发展。今年延平区莱舟镇游地村被授予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区荣誉称号。9月,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处长朱乘舟、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副调研员林厚裕一行在南平市司法局副局长封亚平的陪同下,深入政和县石屯镇考核第三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单位——西津村。

五、依法履行职能、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实现公正与效率 各司法机关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公正司法的根本标准,坚持围绕“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方针和“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开展工作。一是强化基础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南平市中级法院提出“公正、清明、和谐、高尚”的院风,全面推进法院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不断加强班子建设,举办了第六届院长论坛,以司法和谐为主题,进一步提高院长的思考和理论能力。为全面客观了解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情况,市中院对10个县(市、区)法院的领导班子进行全面综合考察,深入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南平市检察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提高检察院队伍综合素质,在“八学”做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以案析理导学,引导广大干警把法治理念自觉融入到执法过程中;南平市公安局根据《南平市公安机关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工作方案》的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层执法办案单位负责人培训、法制民警和法制员培训、各项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等多层面、多方位、多警种的法制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民警执法为民意识,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思想,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五个专题的要求指导执法实践。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南平市法院深化司法改革,构建用人、管理、监督、服务、后勤保障五大形象等活动,通过教育整顿、法律培训、岗位练兵、培育“知名法官、优秀检察官”、打造“精品铁案工程”等形式,提高了司法队伍的整体机制,强化“大立案、精审判、重监督、强执行”工作思路,以办公自动化为依托,实现了审判和执行等环节的自动管理和控制,实现对法官业绩的科学动态管理。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出台了审务、检务十项公开制度,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方便了当事人诉讼,扩大了司法服务范围,得到了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南平市公安局制定出台《南平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细化标准》、《关于进一步明确法制部门和法制员工作职责的通知》、《加强全市执法工作的若干要求》等规范性文件,将已结、未结、复议、劳教等案件纳入考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案件执法质量考评的标准,明晰了台帐标准。三是推出积极举措,提高司法效率。今年全市检察机关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百日会战”,加大对重特大案件提前介入,加快案件流转速度,保证公安一线的打击力度。浦城县法院也采取四条措施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严打”方针,突出打击重点,稳、准、狠的打击各类黑恶势力犯罪,严格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严格依法办案,确保案件质量。加强与政法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涉黑恶势力犯罪的重大犯罪案件,法院适时提前介入,及时解决事实和证据问题;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以“打盗抢、追逃犯、挖团伙、多破案”为目标的“百日侦破会战”专项行动,旨在严打恶性暴力犯罪,深挖打击团伙犯罪,重点街面现行犯罪。

六、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以《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为契机,结合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建立“法治、责任、阳光、服务”政府为目标,重点抓了“四个环节”。一是规范行政行为。全市各行政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认真开展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分解行政执法职权、确定行政执法责任工作。建阳市结合“作风建设”活动,组织了公、检、法、司等各家领导召开了政法系统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政法部门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问题。7月,延平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专题会议,集中听取一府二院落实“两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执法检查的情况汇报;二是完善依法行政机制。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执法目标责任制、执法公示承诺制、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考核评议制,确保了严格执法、为民执法。5月,南平市检察机关把协助国税系统开展预防宣传教育月活动作为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契机,加强联系,协助国税系统精心策划和部署,全市共召开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联席会议11场次。结合查办案件的情况,分析税务人员在行使过程中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诱因,以规范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为重点提出检察建议13条,并帮助建立相关的监督措施;三是强化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各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制定了《政务公开实施办法》,明确公开原则、内容、形式和程序,通过建立“福建南平”网站、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防止权力滥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狠抓执法监督。进一步明确了行政过错行为追究的范围、方式、程序,通过列举方式,对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及履行其他职责过程中违法和不当行为进行界定,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和影响大小,分别给予责任追究。

2007年,我市依法治市工作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司法机关实施,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实现依法治市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我市的普法工作将在普法、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为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为建设“平安南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中山市2004年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2004年,我市依法治市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的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中山市2004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和我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的要求和部署,各方紧密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真抓实干,讲求实效,进一步推进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普法教育、法律服务、法律监督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法治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市委在依法治市工作中坚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市级领导班子换届后及时健全并充实了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市委2004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各镇(区)党委也制订了本年度依法治镇(区)工作要点,保证了依法治市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市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执政,执政为民。一是切实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调整和完善了镇(区)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了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选派部分领导干部赴国内外高校培训,办好处科级干部、党员高级知识分子、镇村(社区)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年培训各级各类干部8481人。二是贯彻落实“两个条例”,抓好对市直部门、镇区、村三级“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建立起领导挂职、规范管理、联系专责等工作措施和机制。三是创新党风廉政教育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规范权力行为、防范滥用权力入手,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相关制度改革,使教育、制度和监督三者并重,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

二、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一)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许可法的核心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加强对全市有关部门和各镇区贯彻行政许可法工作的领导。4月1日,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贯彻行政许可法工作会议,市政府正副市长、正副秘书长全部出席了会议,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部署。二是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行政许可法。三是认真做好行政许可清理工作。市政府成立了清理行政许可规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清理行政许可规定工作方案》,对现行255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第一批废止的16件和修改的16件文件均已公布。四是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共对225个行政许可实施机构和执法队伍主体资格进行了清理。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广东省行政执法证》的审核、报批及发证工作,全年共办理证件984个,其中新领证件677个,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持证上岗。五是加强执法队伍培训。1月举办了全市行政许可法培训班,4月举办了全市行政许可法专题辅导报告会,全市各部门、各镇区的领导和法制干部10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学习。六是加大改革力度,推行“窗口式办公”,实行联合审批,开通行政审批服务网上在线。七是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9月召开了全市行政许可法实施情况报告会暨政府法制干部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分析了我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情况和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推进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全省依

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会的精神,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纲要》是全面建设新型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我市认真组织学习,大力宣传,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落实《纲要》的基本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重点,做好五年规划和年度安排。市政府分管领导在《中山日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要求全市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实施《纲要》,增强法治意识,全面推行依法行政。6月,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会议中山分会场上,陈根楷市长提出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目标是要率先基本建立法治政府,构筑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的文明法治社会环境。12月,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会,传达贯彻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总结了近年我市依法行政工作,表彰了一批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

(三)完善了政府规制。

市政府制订并组织实施市政府年度规范性文件计划,优先抓好完善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就业体制改革以及开展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等方面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制订工作。市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31件,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出台前都广泛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四)加大综合执法工作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面履行城管综合执法职能,加大执法力度,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地段、旅游景点、“窗口”地带、公共场所、主要马路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城市“牛皮癣”,使城区乱涂写乱张贴广告的现象得到控制,并有效整治了城区流动摊档、烧烤档、占道经营的大排档等阻塞交通、污染环境的问题。全年共查处各类城管违法案件80200宗,办结79950宗。其中,查处流动摊档、占道经营违法案件50321宗,办结50045宗。加强对违章户外广告招牌的整治,清拆种类广告招牌、横幅广告13145条(块)。为维护城市整体规划,多次开展大型的统一清拆违章建筑行动,查处违法建设案件2185宗,办结1517宗。开展对违章养犬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擅自在禁养区内养狗的行为,捕杀违章犬1879只。通过加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改善了城市环境。

(五)发挥法制机构作用,促进依法行政。

市政府重视发挥法制部门的作用,严把法制关。市法制局在市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前认真审核,全年共审核规范性文件56件,把关出台31件,对出台时机不成熟或无必要出台的,不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确保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质量,确保政府严格依法办事。

三、加强社会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建设诚信中山

(一)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建设诚信中山。

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对我市社会信用建设工作作出全面的部署。制定了《中山市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社会信用制度建设10项相关制度,积极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窗口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人事局、妇联、团市委等还制定和向社会公布了诚信公约。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央文明委《关于联合开展“共铸诚信”活动通知》精神,建章立制,引导市民规范行为。大力宣传诚信,结合“诚信·维权3·15”、企业商家“诚信加盟”、“做诚信市民”万人签名、“诚信中山论坛”、“守合同重信用”、“消费者信得过经营单位”、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及质量月宣传等以诚信为主题的专项活动,利用新闻媒体和电子屏幕、互联网、工交车公益广告等多管齐下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二)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一是坚持不懈地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着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对此紧抓不懈。年内安徽阜阳市劣质奶粉和广州市白云区散装白酒中毒事件相继曝光后,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在市整规办的牵头组织下,市经贸、工商、质监、卫生、公安、安监以及酒类专卖办、屠宰办各部门快速联动,分别对全市24个镇区的奶粉市场、散装白酒市场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清查,有效地堵截了劣质奶粉、白酒流入市场。进一步加强了生猪屠宰管理,举办了4期屠宰技术人员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操作。各肉联厂统一对病猪、死猪作无害化处理,检疫员全程监督,使全市肉联厂病猪、死猪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杜绝了病猪、死猪肉品流向市场。各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坚决取缔和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联合执法组出动120次,查获各种违规案件80宗,没收违规肉品13000多公斤,罚款21000多元,有力地打击了私宰生猪违法现象,维护了生猪肉品市场秩序。

二是大力开展灯饰市场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我市成立了市质量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组织了121家企业专门召开了灯饰灯具产品标识标志整顿工作会议,开办了6期灯具产品新标准和质量知识培训班,实行现场指导,以整治质量和开展3C认证为手段,对国家、省、市产品抽检不合格的60多家企业分类督促整改,有力保证了灯饰市场产品质量的提高,保证了第三届“灯博会”的顺利召开,维护了古镇“灯饰之都”的形象。

三是大力开展对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市文化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音像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检查无证经营音像摊档78次,清理无证音像摊100多档,收缴非法音像15万多盘,有效地堵塞了非法音像零售渠道。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查处“黑网吧”30多家,坚决取缔和有效遏制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违法行动,净化网吧环境。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试点现场工作会议(佛山)后,我市积极推广佛山经验,建立健全伤亡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对不能实现目标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行政问责。先后组织了3次全市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5次大型的专项督查活动,有力地促进各项政令和措施的落实。继续抓好全市安全主任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培训安全主任1万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6500名。同时,加强了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契机,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的整治力度,严查交通违法违章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我市始终把“严打”作为维护大局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各级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各种突出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大力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不断组织实施专项严打活动,切实增强严打实效。全年全市共立刑事案件17548宗破6986宗。

一是大力加强侦破命案工作。公安机关坚定“命案必破”信念,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强化破案攻坚工作,成功侦破了一批命案,抓获了一批杀人犯罪嫌疑人。全年全市共立命案139宗破117宗,破案率为84.17%,立案数和破案绝对数分别比上年上升3.73%和58.11%,破案率比上年上升近29%。

二是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线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打击效果。年内,积极配合省公安厅开展粤港澳三地警方联合行动和“旭日行动”,全力侦破了三乡以付克林、付克武、沈艳龙为首的组织、强迫妇女卖淫、故意伤害他人、敲诈勒索黑恶团伙,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声威。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两抢”、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打击力度。针对“两抢”、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极为猖獗的严峻形势,公安机关从保护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高度出发,先后开展了打击色诱抢劫犯罪、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打击街头犯罪百日行动、冬季攻势等多个专项行动。全年破抢劫案件961宗、抢夺案件748宗、盗窃案件3360宗,取得了较好的打击效果。

四是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紧紧围绕“禁毒03工程”、“遏制毒源专项行动”、“夏季风暴”专项行动和“扫毒行动”。全市全年共侦破各类毒品案件249宗,抓获犯罪嫌疑人346人,通过开展各项禁毒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了各类毒品犯罪。

五是积极开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全年全市共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线索348宗,立案178宗,破113宗,涉案总价值117516万元,为国家、集体及人民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7254万元。六是严厉打击海上走私犯罪活动。年内先后组织开展了8次打击走私专项行动,共查获走私案件201宗。不断加大边防执勤力度,改进查缉手段,建立完善反走私联合机制,初步形成了“海上抓、岸上堵、陆上防”的反走私整体格局。

同时,公检法密切配合严厉打击了利用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犯罪,打掉了一大批色情网站,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环境。

四、司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

(一)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判刑事、行政、民商事等各类案件。全年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5368件,办结22683件,结案率为89.4%,同比分别增长2.9%、4.3%和1.3%,未结案件同比减少7.8%,解决诉讼标的金额111亿元。

第一,深入开展“严打”斗争,依法惩罚各类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年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2907件,审结2902件,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6%,结案率为99.8%。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3569名罪犯中,被判处五年以上至死刑的693人。第二,全面加强民商事、行政审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为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司法理念,进一步加强民商事、行政审判工作,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秩序。全年共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14604件,审结13135件,同比分别下降0.5%和增长0.4%,结案率为89.9%,解决诉讼标的金额92.2亿元。受理行政案件91件,审结86件,同比分别减少3.2%和8.5%,结案率为94.5%。第三,大力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努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全年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7727件,执结6528件,同比分别增长2.4%和4.5%,执结率为84.4%,执结标的金额18.8亿元。一是积极为金融机构追收不良贷款,依法维护金融秩序安全;二是积极促进企业改制重组,妥善处理烂尾楼,盘活国有资产;三是及时清理拖欠工人工资案件,依法维护工人合法权益;四是妥善处理涉农权益执行案件,依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五是依法开展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工作和清理旧存案件。第四,进一步强化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一是完善了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审判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对案件质量与效率的监督管理;三是进一步加强了案件的调解工作,提高案件的服判息诉率。

(二)市两级检察院认真履行检察职责。全年检察机关共受理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各类刑事案件3008宗4503人,批准逮捕2901宗4309人,受理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2965宗4442人,提起公诉2860宗4245人。

第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犯罪及其他各种刑事犯罪,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定。第二,进一步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力度。今年检察机关受理贪污贿赂案件线索9件,立案侦查27件27人,其中大要案26件,为国家挽回损失2600多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人权案件的检察工作,共受理渎职侵权案件线索25件,初查16件,立案5件5人。此外,把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当作重要工作来抓,指导和督促有关单位制定预防机制,落实防范措施,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大预防网络的建设。加大对重点工程的预防力度,先后介入江中高速公路等8项投资总额在100亿以上的重点工程,推进了同步预防体系。加强对国土、财政、供电等重点行业的职务犯罪预防,与有关部门在市委党校建立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并利用短信形式,定期向全市各副处级以上单位领导和各镇区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意识。第三,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0宗14人,追捕16人,追诉7人,不批准逮捕193人,改变公安机关定性119宗197人。审查不服法院已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申诉175件,决定立案审查71件,依法提请省检察院抗诉或建议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21件,提出检察建议26件。加强与监管场所和办案部门的联系,防止超期羁押。今年共发出《案件即将到期提示书》190多份,依法纠正办案机关超期羁押24人次,加强了对刑罚执行工作的监督。

五、加大普法力度,为依法治市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大力开展依法治市和宪法的宣传工作。年内,我市十分重视对依法治市工作和宪法的宣传,市委宣传部专门成立了依法治市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市各种新闻媒体进行法治宣传。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等单位联合邀请专家、教授为处级干部、科级干部等开办了宪法讲座。《中山日报》发表依法治市工作的新闻报道及图片150多篇幅。中山电台播发相关稿件90多篇,中山电视台在依法治市宣传中报道稿件26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全面开展“送法下乡”系列活动。市妇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在4至5月联合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讲座咨询、派发学习资料等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全市24个镇区15300多名妇女接受了教育。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等单位与广东移动中山分公司联合于9月至12月开展了大型“送法下乡”系列活动。编印派发《中山市农村干部群众常用法律知识手册》、《中山市劳务工常用法律知识手册》20多万份;编辑出版3期共30万份《中山普法》报;“送法下乡”普法讲师团到镇、村、企业、学校举办法制讲座70多场,受教育群众7万多人次;4支法制电影放映队到镇区农村放映近500场法制电影;在《中山日报》刊出《普法专版》;开展法律知识短信息有奖活动;市依法治市办、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千里行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了《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普法工作。民营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市把民营企业普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与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维权委员会法律顾问处联合举办了“中山市个协、私协会员法律知识竞赛”活动,8月25日和9月26日,《人民日报》分别在《立法与执法》专栏做了文字和图片的专题报道。

(四)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大力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3月,市司法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召开了“中山市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暨法制副校长表彰大会”,总结了工作的经验,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目前我市376所中小学学校共配备360名来自公安、司法行政、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员担任的法制副校长或校外辅导员。上半年,市司法局专门成立了律师法制讲师团和家庭教育讲师团,到各中小学校向老师、学生、家长讲授法律知识、家庭教育知识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两个讲师团共为学生和家长们上法制课140场,约有14.6万人次接受了法制教育。

(五)加强日常性、定期性的普法工作力度。中山电视台、电台、中山日报等媒体开辟专门的普法专题栏目,开展日常性普法宣传工作。各镇(区)充分利用电视媒体,扩大普法宣传教育覆盖面。如石岐区《法律知多点》、大涌《学法园地》、古镇《周六学法》等电视栏目,长期定时播出,取得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我市抓住新法的颁布实施契机,如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等实施前后,利用各种媒体、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此外,在“3·8”国际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专题日子,市司法局都组织相应普法讲师团,到不同的镇(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维权知识、禁毒知识等宣传,收到较好效果。

六、进一步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法律服务进村(社区)。各律师所与各镇(区)司法所继续加强合作,支持配合村级法律服务室的工作,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进村(社区),化解民间纠纷,疏导基层矛盾,减少了不稳定因素。

二是健全和完善市、镇两级法律援助网络,积极探索行业、村级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拓宽了援助案件的受理渠道。市法援中心全年共代理法援案件386宗,民事、刑事分别为75宗和311宗,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增幅,接待群众来访近7800人次,“12348”热线电话接受咨询3000人次。这些工作,使全市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得到帮助,从中受益。三是做好公证工作。公证部门注重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先后拓展了私人借款、还款协议经济合同公证以及土地使用权、政府采购招标、涉外商品房买卖和抵押贷款等公证业务,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案件22909宗。积极开展司法鉴定机构核准登记试点工作,核准登记了法医临床等4个专业8家司法鉴定所及78名司法鉴定人。

七、加强基层依法治理,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健全机构,进一步深化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首先,健全基层法治机构。市依法治市办协同各镇(区)党委健全了各镇(区)依法治镇(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使各镇(区)及时根据实际制定本年度依法治镇(区)工作要点。其次,各执法部门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努力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文明执法。推行一条龙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做到“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完善责任追究制等配套制度,使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全面推进镇(区)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各镇(区)按照《中山市乡镇政务公开检查监督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继续开展“两公开一监督”活动。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健全对公开的检查和监督制度。通过设立公布栏、意见箱、投诉电话、电脑触摸屏、大型电子公告屏幕、健全民主监督小组等形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进一步完善了以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市总工会积极采取措施,依法建立新的工会组织,努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今年新建工会535家。以镇村(社区)工联会为载体,全面组建村(社区)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不断完善和健全村(社区)一级由工会代表、企业以及职工代表组成的三方协调机制,目前,全市已组建100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已正常开展工作。

(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镇(区)开展严厉打击扫除黄赌毒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查处黄赌毒案件3403宗8053人,其中卖淫嫖娼案件273宗657人,赌博案件831宗4590人,毒品违法案件2160宗2550人。各镇(区)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和“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各镇(区)群防群治,各镇、村、居委会、厂企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外来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整治校园周边治安,净化环境。通过建立多方位联防、多警种联动的打防控一体化格局,针对两抢一盗、毒品、伤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违法犯罪,加强打击力度,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五)依法治理基层突出问题。

年内,我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着力化解突出矛盾,妥善解决突出问题。其中,认真抓好信访工作,建立处理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及预警机制,落实领导接访、下访的包案责任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从9月份起全市分派6个农村工作督导组分片常驻各镇(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以农村征地、财务管理、干部作风、历史土地权属纠纷、外嫁女、代耕农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协调和督促镇(区)全面排查和解决。各镇(区)党委、政府(办事处)高度重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依法治理,有效维护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六)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试点工作得到省检查组肯定。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市依法治市办协同市司法局、市民政局一起,确定在古镇镇七坊村、沙溪镇龙瑞村和南区竹秀园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试点。该试点工作得到了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专项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检查验收后,省司法厅和民政厅授予我市这三条试点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称号。

八、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2004年,我市的监督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了监督方式,取得了各种监督的实效,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依法治市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人大监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审议“一府两院”年度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视察、开展执法检查等形式对“一府两院”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年内,审议了市检察院关于检察官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市政府关于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等,组织开展了对职业病防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对我市“禁毒03工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及市政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教师法审议意见的情况进行检查,积极配合并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来我市开展的对土地管理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推动了有关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加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通过提前介入、监督预算执行、延伸监督范围等方式,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市人大常委会还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企业排污治理情况,就进一步保护五桂山环境资源开展调研,向市政府提出重视五桂山自然生态保护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监督,8月,专门组成6个调研组,深入基层就农产品卫生安全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就此问题与市政府组成人员进行了专题座谈。针对部分农村出嫁女权益维护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于10月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贯彻情况座谈会,并到6个镇(区)检查执行情况,促进农村出嫁女问题的解决。

(二)民主监督。市政协和民主党派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一是积极做好政协提案收集、督办工作,实施民主监督。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以来,共征集提案217件,其中138件经政府承办单位共同努力,已全部办理和答复,使政协委员的提案发挥了较好效果。二是通过视察民情,进行民主监督。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农”问题、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问题进行重点视察,推动有关部门重视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三是积极向有关司法部门和执法单位推荐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社会监督员,使政协委员在反映社情民意,实施民主监督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三)行政监督。市监察局加强了对土地管理法贯彻情况的检查,开展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和土地征用款兑现情况的专项执法监察。通过专项监察和跟进督促,使我市从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期间征用农民集体土地共拖欠的征地款4763.95万元全部得以兑现。此外,加强了对招标投标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有形要素市场的运作。行政许可法生效后,市监察局积极推进效能监察工作。主动深入到市质监、劳动、规划等部门开展调研,并对市地税、工商、邮政、电信等单位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对市文化艺术中心土建工程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对安全生产法规政令加大监察力度,严肃查处重大责任事故。严肃纪律,强化廉政监察,对全市2002年以来新提拔和新调整工作岗位的党政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中任现职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个人经商或在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任职情况进行了登记、核查,并清理消除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现象,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公费出国(境)行为。大力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一年来,市监察局共查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5件,结案23件,处分监察对象24人。此外,深化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抓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开展纠正医药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督促落实农民和企业“减负”工作。市审计局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38个,完成审计调查项目5个共38个单位,查出违规行为涉及金额87319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42263万元,已缴财政3283万元。市法制局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全年承办行政复议案件46件,督促行政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依法办事。

(四)社会舆论监督。市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积极跟踪采访,报道了大量打假、维权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督促有关部门纠正违法现象。市消委会认真履行职责,大力开展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全年,市消委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276宗,解决5171宗,接待来访来电咨询36798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7万多元,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2004年,我市的依法治市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镇区和部门对依法治市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督力度还不够大;一些群体性事件没能消除在萌芽状态等。这些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篇2: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2007上半年,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城市公用事业行业管理年活动,积极探索“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干分离”的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办事公开,优化我市投资发展环境和群众办事环境,促进城市公用事业协调发展。

一、开展行业管理年活动成效明显

今年我局在公用系统全面开展公用事业行业管理年活动,按照有利于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在市政、环卫、园林、公交、供排水五大行业建立健全岗位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管理效能,完善公共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加和谐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强化行业管理,着重日常监管

市政处制定了市政行业管理考评办法和管理人员工作职责,针对九峰索桥桥面乱摆摊设点现象展开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每天上午7时至晚上10时派员巡查,经过整治,有效杜绝桥面摆摊设点现象,恢复了九峰索桥的整洁、畅通。市环卫处实行“定员、定岗、定段、定责”管理,合理调整清扫保洁时段,弥补了中午12时至13时30分之间路段无人保洁的空档,确保街面每日4大扫,全日保洁,沿街店面、单位每日二次上门收集垃圾;在市区环境卫生大整治期间,与相关单位紧密配合、协调联动,确保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市园林处着力提高园林绿化档次,加强对公园、广场、绿化带、绿地的管理,实行全日保洁,白色垃圾、废弃物随时清理,做到无明显垃圾、无卫生死角。市九峰山管理处、玉屏山公园管理处强化景区游客安全和防火安全,修建防护栏杆,平整步游道,组织消防演练,定期检查园内设施,完善各类安全防范预案。市公交公司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形成人人讲管理、人人参与管理的工作格局。市供排水公司充分利用网站、公示栏、简报等加大宣传造势,严格考核制定,窗口服务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周到、热情。

(二)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进一步加强

市政工程。完成路、灯、沟等市政设施维护76.5万元,维修车行道1728平方米、人行道1250平方米,维修路灯线路20条、25公里,更换路灯1750盏;完成市政专项工程建设项目36万元,主要有:市区江滨路外侧九峰索桥至马坑路口段五个排水口封堵(拍门)工程和延平区法院大楼边侧道路改造;办理破路手续14项,破路修复6.5万元,修复车行道210平方米、人行道1100平方米。

环卫工作。投资1.4万元完成军分区公厕改造;投资6.58万元,购置垃圾桶100个,集装箱2个;完成安丰垃圾转运站主体工程,预计8月份可投入使用;清运处理生活垃圾4.5万吨、粪便32吨。

园林绿化。市区补植行道树339株、地被植物3.6万袋;美化街景摆放盆花

5.7万盆。九峰公园对夜景设施进行全面维护,更新线路2000米,更换灯具100多个;对部分云墙、道路、挡墙进行维护,及时清理枯树、枯枝,消除安全隐患;对动物园定期消毒,为猫科动物注射疫苗,做好动物防疫。玉屏山公园完成30亩的毛竹林改造和高位水池施工图设计,部分完成公园南大门、公厕、小卖部等工程。

城市公交。投资600万元,新增大容量城市空调车19辆;投资22万元,新建安检地沟一个;投资3.8万元,改造26路线站点。

城市供水。完成朱熹路DN500管网1.32万米、DN200管网1320米铺设;完成安丰水厂7万吨技改的絮凝沉淀池底工程;大横供水组团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八仙泵站建设,完成蓝线办理及环境评估、总平面布置图设计,规划用地红线手续正在办理;夏道水厂高位水池、316国道两座提升泵站、新建水厂高位水池等,正在办理蓝线。

(三)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坚持每季度一次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制度,分析、研究、部署阶段性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通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明确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年初制定《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及评分目标管理责任书》,结合开展创建“平安单位”、“平安行业”活动,抓规范管理,重源头治理,落实防范措施。

二、积极探索公用事业单位改革

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全面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竞争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根据市政府提出深化公用事业改革的要求,我局于5月14日至17日,由局长带队,组织各行业分管领导、机关管理科、人秘科负责同志,以及各事业单位行政主管分别到龙岩、泉州、石狮、晋江、厦门等地考察学习公用事业改革先进经验。6月7日再次组织人员到三明市考察学习。经充分酝酿,从南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市公用事业不同行业特点,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干分离”的公用事业单位改革,促使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目前,已基本完成公用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的改革方案。

三、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优化两个环境

紧紧围绕“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这一要求,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并将机关效能建设与开展行业管理年紧密结合,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两个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是工作效率和职工服务意识提高。今年以来,我局着力在落实服务企业承诺制,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上抓落实,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重在讲效率、求质量。市政处作为110联动单位,在处理市区江滨路、中山路、梅峰路等路段几起油污泄漏事件上,能做到反应迅速,处理得当,在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很快将油污清理干净,赢得辖区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群众的赞赏好评。

二是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办事公开更加规范。系统各单位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办事公开制度健全,公开程序完整,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印刷品、公开栏等信息公开方式,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公开透明的办事环境。对内公开栏做到每月一更新,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督查。年初,我局按照机关效能建设要求,制定了《公用系统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规定》,使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局效能办工作人员日常加强对机关科室、各基层单位的督查,规范人员去向牌、桌牌、胸牌,机关工作人员对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不断加强。

四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上级批办件及信访件。上半年承办区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共22件,办结率100%;办理上级批办件,转办件、信访件、来访等22件,按照办理时限及时办结。对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逐项落实整改,坚持能办的立即办,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协调工作。五是服务经济发展,完成一项招商引资任务。按照市里创业竞赛招商引资任务,进一步在公用系统内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上半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一项,项目实际投资100万元,注册资金100万元。

四、扎实抓好党建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按照市建设局《2007年党建工作责任书》,我局以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为目标,把党建工作与公用事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把力量凝聚到落实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上。有计划培养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年初,根据各支部上报,择优对10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

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风气,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努力实现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二是构建惩防体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市建设局2007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目标的要求,认真分解,逐级签订《公用系统2007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加强党风党纪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通过学习中央领导人讲话、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观看电教片等,加大各单位的宣传力度。

三是坚持两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我局在抓好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同时,大力加强公用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与以“树诚信为民形象,建城乡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竞赛活动,着重在自来水、公交、环卫三个行业开展文明示范窗口活动。同时,结合在公用系统开展“‘三比三赛’服务绿色腹地建设年”活动,提高行业作风建设,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文明行业建设,为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创造良好的服务条件和发展环境。

篇3: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关键词:消毒,医疗机构,卫生检测

为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有效控制和降低院内交叉感染 ,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们于2007—2010年对南平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了消毒质量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监测的场所为南平市各级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产房、普通病房、门诊治疗室、供应室等重点科室;监测的项目为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使用中消毒剂等菌落总数及致病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每年进行1次。

1.2 方法及依据

按照 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和GB 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2],进行采样、监测及评价。空气在消毒后、医疗活动前,将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 min采样,再置于36 ℃温箱中培养48 h。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用无菌棉拭子涂抹采样,物体表面在消毒后4 h内,医务人员手在从事医疗活动前。医疗器械在消毒灭菌处理后,在存放有效期内进行采样。使用中消毒液在更换前用无菌吸管消毒液1 ml,加入9 ml含相应中和剂试管内送检。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检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环境类别Ⅰ类卫生标准:空气≤10 CFU/m3,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5 CFU/cm2;Ⅱ类卫生标准:,空气≤200 CFU/m3,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5 CFU/cm2;Ⅲ类卫生标准:空气≤500 CFU/m3,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10 CFU/cm2;Ⅳ类卫生标准: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15 CFU/cm2;以上标准同时均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菌。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 CFU/ml,致病菌不得检出。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无菌;接触黏膜的医疗器械≤20 CFU/(g或100 cm2);接触皮肤的医疗器械≤200 CFU/(g或100 cm2),致病菌不得检出。高压后的生物指示管应为阴性。

2 结果

2.1 2007—2010年监测结果比较

2007—2010年监测医疗机构共79家,4年中分别为22、21、17、19家。检测各类样品总合格率为87.80%, 2007—2010年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0.25%、93.38% 、83.07%、82.30%。合格率有下降的趋势(趋势χ2=44.78,P< 0.01)。4年中检测出不合格样品266份。其中空气、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4.73%、75.97%、90.55%;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存在问题较少,合格率分别为96.18%、96.34%、98.25%。见表1。

2.2 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比较

南平市2007—2010年间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3.30%、85.95%、90.66%。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P< 0.01)。一级医院的消毒质量合格率高,二级医院的消毒质量合格率低。见表2。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3 讨论

医疗机构环境复杂,空气、物体表面、诊疗器具、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等中均可能存在大量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因此消毒灭菌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3]。消毒灭菌监测是评价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4年消毒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检测项目不合格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空气、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这3个方面。环境空气合格率较低的原因与个别医院布局不合理、空气流通不畅、医务人员日常消毒隔离意识淡薄有关。医疗器械合格率低主要是我国医疗器械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使用率越来越高,消毒监控应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作为一种接触皮肤黏膜或进入人体的无菌组织、器官的仪器,如果消毒不彻底,则会成为造成医院疾病交叉感染和医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此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由手传播,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4]。手部合格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医护人员洗手普遍不规范、不认真。洗手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病原菌传播的关键环节,洗手成为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最简单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5]。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有压力蒸汽灭菌不合格的现象,虽然数量极少,但要引起高度注意,这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大隐患,与一些医疗机构的操作人员对消毒技术掌握不熟练,如不经排放冷气或冷气未排尽就升压,物品装放不规范,超期造成再污染有关。南平市2007-2010年样品总合格率分别为90.25%、93.38% 、83.07%、82.30%。合格率有下降的趋势与现在医疗机构医疗活动逐年增多,一些配套的设施和人员消毒培训跟不上有关。

南平市的各级医疗机构中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存在差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加强规范化管理,严格消毒措施上存在明显的差别。高级别医院消毒监测质量不如一级医院,这主要是一级医院诊疗活动较少,手术室少,患者数量较少、医疗器械不多。二级医院对消毒工作仍需加大重视,消毒管理制度上仍需进一步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应进一步重视消毒工作,健全消毒制度,完善消毒设施。医院应加强《传染病防治法 》、《消毒管理方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贯彻落实,确保消毒灭菌质量[6]。医院要对全院工作人员加强医院感染及消毒知识的普及教育考核,增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努力改进消毒设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

[2]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S].

[3]李月梅.口腔器械灭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z1):104.

[4]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78-80.

[5]牟云青.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5):79-80.

篇4: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落实“双轮”驱动战略。2011年该行信贷支农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在确保信贷业务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围绕粮油产业链条做强传统业务。优化贷款投向,大力发展水利和新农村建设贷款业务,今年支持重点要放在伊通河治理上。积极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今年要集中精力做好土地整合,双辽辽东新区等的新农村贷款项目;中间业务收入增幅100%以上,达到60万元;国际业务结算量增长20%。同时,利用农发行的系统优势,全面推广使用网银和非现金结算业务,积极为企业销售粮食提供信息、信贷和结算服务。

强化风险防控,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信贷基础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严格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加强贷款监测,对风险度高的客户增加监测频次,做到风险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置。全力清收不良贷款,保持工作强度不动摇,年度内不良贷款余额要实现大幅下降,努力实现新增贷款“无逾期、无欠息、无不良”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以经营绩效考评为手段、以专项考评为补充的绩效考评体系,全面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营利润不少于2亿元。

篇5: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2007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思路的汇报

2007年,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全力抓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市法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现将我市2007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07年我市依法行政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1.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工作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主抓。《纲要》出台后,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和部门成立以主要负责人担纲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把贯彻落实《纲要》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年初,市政府召开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深入总结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并就2007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2.统筹抓好依法行政的规划工作。组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衢州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讨论通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规划》对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作了总体部署,对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整理成8大类32项,分解到市政府各部门,并对应各部门职能,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各自任务。其中,市政府法制办牵头负责3大类5项工作,参与其它27项工作。2007年8月31日,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2006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2008年前需要完成的5大类14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年初,我市制定下发《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将市政府主要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市政府法制办专门印发了考核内容和评分细则,分为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制定规范性文件、落实行政监督责任、落实依法行政保障措施及附加分等七个方面33项标准。根据工作安排,近期市政府法制办将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

(二)完善监督机制,切实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1.健全决策监督机制。出台《关于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规定》,按照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程序和规则,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做到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制度。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和责任追究,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2.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备案格式(试行)》等一批规范制度建设的文件。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科学编制。依据年初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申报通知,对部门上报的56个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项目进行了审核,确定26项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和报备制度,进一步规范报送程序和格式,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及时清理不符合形势的政策文件。今年共收到部门报备各类文件172件,市政府报备衢州市规范性文件25件,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文件22件。

3.加强复议应诉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复议法,依法受理各类行政复议申请,按照重依据、重证据、重程序的原则,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坚决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健全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建立《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细则)》,健全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行政复议调解工作。加强复议机构队伍建设,市法制办升格为正科级单位,行政编制增至4名,内设行政复议科,法制办现有工作人员增至3名。今年来,市政府依法受理各类行政复议申请12件,涉及规划建设、国土、劳动、计生等方面,现已审结的有8件,均维持,其中经法制办协调处理的有5件;应诉案件5件,已审结4件,其中当事人撤回诉讼1件,当事人变更诉讼主体1件,维持2件;市政府裁决案件1件。

4.拓展行政监督渠道。一是完善市长信箱、对话平台等办理系统,对市民投诉事项和反映的问题,市政府领导都直接答复或指示相关单位限时答复,使其及时得到解决。二是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两提高一降

低”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活动的通知》,对行政低效、行政失效等问题,由市效能办督促进行整改。三是发挥审计、监察的专门监督作用,制定出台《审计结果公告发布办法》,切实保证执法活动的廉洁和公正。

(三)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1.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浙江省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

步梳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主体、执法岗位、执法职责、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配套制度及工作机制,包括案卷质量评查、执法评议考核、执法监督检查和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

2.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根据年初计划安排,市政府法制办于6月份对工商、质监、交通等6个部门就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推行政务公开、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四项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听取部门工作汇报,查阅相关资料,核查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实地察看政务公开栏建设,特别是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公示等情况,及时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3.努力探索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年初以来,市规建、工商、公安、交通、卫生和有关街道成立联合整治工作组,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采取规劝、责令整改、现场拆除等手段,相继开展了整治城区乱搭乱建和落地空调外机联合执法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联合执法行动,我市在组织领导、宣传教育、调查摸底、规范执法、协调配合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年初,我市转发了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项目清理意见书(样表)的通知》,按照“谁主管、谁清理”的原则,以再次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设定依据、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为重点,组织部门在“四项清理”的基础上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再清理。共清理出行政许可项目实施主体59个,其中包括市政府及其37个部门和21个乡镇、街道;清理出行政许可项目351项,比2004年减少81项,其中3个部门各增1项,15个部门减少84项,进一步提高了许可项目的精确度。

2.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行政服务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改进和创新。建立了窗口式服务制、并联审批制等11项相关制度,通过例会、协调会议等制度对各部门及其窗口进行协调管理,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实行“办事五公开”和“五制”办理制,方便群众办事;开展群众对窗口办事满意度测评工作和窗口星级评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全国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2006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继续把广大群众最为关心、最想了解、实施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事项和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特别是各类规范性文件、城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审批实施、政府采购、征地拆迁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情况,及时在网上公布,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4.促进社会保障就业工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规模继续扩大,以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和农村五项社会保障机制为重点的新型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到今年末,我市有2.37万城镇职工参加社会保险,3448名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生活保障,6997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44.1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663名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实现集中供养,4972户8535人享受低保。

(五)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以信访工作十项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信访评估制度》、《办理群众来信工作规则》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细则》等信访制度;继续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领导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信访格局,使许多信访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疑难信访问题集中治理活动,使一批群众反映的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一步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处置、督办和考核机制。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行动态管理,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月报制度和季度汇总制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有效提高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注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建立完善长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六)加强培训宣传,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1.加强学习培训。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和领导干部学法登记制度,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依据。年初,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专题学习《纲要》及我市依法行政五年规划,进一步促进了《纲要》的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有序推进,2006年共培训学员147名,其中通过考试的有98名,为提升法制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供了人力支持。

2.广泛宣传教育。为深入宣传贯彻国务院《纲要》,按照上级部署,我市启动了依法行政宣传月工作。由法制办牵头,组织市政府18个重点执法部门通过制作依法行政宣传横幅、编排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在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区)广泛开展《纲要》学习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咨询200余人次,收到市民各类意见、建议20多条,积极营造了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与《纲要》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一是学习、宣传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有的政府部门领导对贯彻落实《纲要》的认识不到位;二是少数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还不强,口头上讲法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轻法制、或不讲法制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差距较大;四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行政执法监督不力,行政执法检查形式化,行政执法责任缺乏刚性措施保证,过错责任追究尚未落实到位。五是基层依法行政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高。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没有真正把依法办事落实到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去,行政执法水平不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将面临更新的挑战,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努力提升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1.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根据省办安排,继续做好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后续工作。认真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纳入政府及其部门绩效评估工作,逐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2.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确保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合法、科学,具有可操作性,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抓好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审批项目,从源头上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审批问题的产生。切实纠正在行政执法工作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

3.继续抓好培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理论和执法业务的培训,切实转变执法理念,使之正确把握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关系,提高执法水平,全面理解“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诚实守信、高效便民、程序正当、权责统一”深刻内涵,树立服务观念,促进效能建设,服务于发展。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调离执法岗位,依法取消其执法资格。

4.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审查等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切实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认真开展执法检查,高度重视依法行政考核检查,抓好考核检查成果的运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5.加强法制机构建设。进一步充实政府法制机构人员力量,部门有法制科的要充实人员,没有法制科的要确定专人从事法制工作。法制办对全市法制机构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凡是落实不到位的,督促其落实到位。探索在重点乡镇建立法制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

(二)创新方法,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找准切入点,打好法制工作基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政府法制工作队伍。要在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部门一把手为组长的落实机构,探索建立以法制办、监察局、人事局为主的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和对违法案件的处理。高标准严要求的配备法制工作队伍,制定法制工作人员素质培训计划,逐步实现人员专业化,办公自动化,办事程序化,处事高效化的目标。

2.寻找落脚点,解决依法行政难点问题。从执法证管理入手,严格实行证件年审和缴销制度,探索解决管人难题;严格执行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制度,探索解决管单位难题;从处理案件入手,探索解决管事难题。

3.寻找根本点,发挥参谋、监督、助手作用。加强政府决策调研,探索思考政府职能转变及体制改革等前沿问题,为领导出谋献策;严格执行错案追究制度,强化法制监督职能;探索解决政府及部门工作中的行政执法问题,发挥助手作用,为政府工作分忧。

(三)健全制度,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

1.探索建立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现代公共服务制度、部门职能争议协调制度、公共财政保障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制度。

2.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方面的专家论证制度、听取意见制度、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规范性文件方面的专家咨询制度、成本效益分析制度和定期评估制度。

3.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案卷评查、执法主体资格、行政复议、信访、定期报告和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等制度。

(四)强化宣传,营造依法行政浓厚氛围

1.建设公众宣传阵地,探索在市广播电台或信息网开办常年法律咨询、每周一评等栏目,大力宣传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方针政策和综合性法律法规。

2.建设领导干部宣传培训阵地,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对全市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轮训。

3.建设公众网点宣传阵地,以写标语、挂横幅、出板报、巡回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营造舆论氛围。

篇6:2007年南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04号 【发布日期】2007-05-24 【生效日期】2007-05-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2007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闽政办[2007]10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2007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已经2007年5月23日省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实施。实施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请径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反映。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福建省2007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07年我省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把握“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认真组织实施《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具体要求:一要在政府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基本准则,持续落实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二要以行政管理体制重点改革为突破点,继续优化政府职能体系,着重强化基层依法行政工作;三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协调,与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相结合,在推进依法行政中提高机关效能;四要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探索行政问责为抓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权责协调统一的责任制度,提高效率。

一、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城乡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继续加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监测、预测工作,重点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研分析,及时提供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省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标本兼治,完善市场管理,强化社会监管,继续围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继续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省经贸委、工商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的同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推行政府投资公示制度和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度,建立严格有效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服务,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靠行政手段搞垄断性服务的问题。加快发展一批优势行业、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支持发展真正意义的中介机构,使政府与中介机构真正分离(省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制定经济鉴证类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机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提供鉴证、监督、咨询等社会化服务方面的作用(省财政厅、监察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六)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行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由政府监管部门、各类授信机构、用人单位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共同参加的市场联防机制,推行五类失信惩戒机制。健全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和征信机构,整合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实现联合征信。规范并制定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大力培育信用产品,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扩大个人信用体系覆盖面(省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七)健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与和谐社区建设(省民政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八)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有关措施,逐步将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险,推动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以煤炭、建筑等行业为重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加快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鼓励农民工自愿参保,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省劳动保障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九)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省建设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对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基金的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披露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省建设厅、劳动保障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乡低保工作规程,促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农村五保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继续推进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扩面工作。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高救灾应急处置能力(省民政厅、财政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贡献奖励制度,继续开展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和推动各地建立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家庭新型合作医疗补助制度(省人口计生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一)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全面推行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省编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全面清理和登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在部分省属事业单位开展“核定基数”管理的试点。重新修订部分事业单位编制核定标准,积极开展省属事业单位下放中心城市管理的工作(省编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三)坚持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年内公布省直单位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并做好与国家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衔接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下放行政审批权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回顾检查(省法制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编办、效能办等有关部门配合)。

(十四)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制定出台行政服务中心的相关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和规范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省效能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五)推进网上审批,加快审批流程的改革和创新。年内,省直单位全部实现网上审批。研究建设省级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逐步实现省级相关部门的网上并联审批。继续完善设区市网上审批建设(省发展改革委、数字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六)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把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改造、优化和完善业务流程,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快捷、有效地发挥服务功能(省政府办公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七)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并与编制职权目录及权力运行流程图的要求结合起来,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做准备(省监察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八)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改进绩效评估方式方法,促进作风转变,努力提高政府绩效(省效能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九)健全行政问责有关制度,明确行政问责的主体及权力权限,规范行政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规范行政问责的事由和情形,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问责程序,并把行政问责与行政法制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省监察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机制

(二十)继续总结实行行政决策听证、专家论证制度的经验,完善行政决策论证程序。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省政府重大决策规则(省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一)继续对行政决策以及重要的领导批示件进行督查,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落实情况跟踪反馈制度,建立决策后评估机制,随时掌握决策的执行情况,收集社会各方面的评价,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反映的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决策事项(省效能办、省政府督查室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三、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二十二)认真实施2007年政府立法计划,突出立法重点,提高立法质量(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立法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制度,对政府立法中涉及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和措施,进行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分析(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四)试行省政府规章实施后评估制度,有重点地对规章执行效果进行分析(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五)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和审查办法,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程序,保证规范性文件质量。扎实开展规范性文件管理示范县工作并总结经验(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六)开展省政府规章清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部署,对省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

(二十七)继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理顺和整合相关部门执法职能,提高执法效能(省法制办、编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八)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实施意见,完成行政执法职权分解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九)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从制度上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加强监督(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进一步总结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行政指导工作的经验并研究推广(省法制办牵头,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制定《福建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对确定行政执法责任作出规定(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加大对违法行政执法行为的追究力度(省监察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五、健全社会矛盾防范、化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三十一)研究制定《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并抓好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相关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省信访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二)继续完善预防、排查、调处、预警、信息报送等制度,形成规范有序、切实有效的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重点加强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挂牌督办机制的建设。加大排查调处力度,重点排查农村土地征收、城镇房屋拆迁、山林权权属、海域使用补偿、企业改制、矿山滩涂纠纷等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问题(省信访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三)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商和裁决机制,妥善处理征地中的矛盾(省国土资源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六、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三十四)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省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五)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保障政令畅通(省监察厅、审计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六)加大效能督查力度,认真解决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不勤、不公、不廉的问题,增强各级行政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省监察厅、效能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七)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规范行政复议办案程序,逐步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八)继续开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要对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省监察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九)继续开展行政执法资格认证工作,举行一次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七、进一步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

(四十)健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完善定期报告和督导制度(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十一)继续开展依法行政学习、培训工作。组织本省政府依法行政讲座,重点学习《物权法》(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继续组织地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研讨班(省人事厅、法制办配合有关部门)。

(四十二)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新出台的、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做好《物权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在《福建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组织省级新闻媒体联合采访报道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省司法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八、进一步推进基层依法行政

(四十三)继续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对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情况,加强调查研究,找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领导,并提出措施加以解决,切实提高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总结开展基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试点经验,并加以推广(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十四)加强基层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研究提出进一步整合相关力量,健全法制工作机构和充实队伍的方案(省编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上一篇:铁路公安职能介绍下一篇:在作风纪律整顿暨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党课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