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集体土地确权

2024-06-16

河南省集体土地确权(精选6篇)

篇1:河南省集体土地确权

1、是什么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范围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五个方面确权,它涉及面广、影响大,对农民的利益会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中央2010年l号文件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的重大决策。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于 2011 年联合下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为全国各地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该项工作意义深远,时间紧,难度大,地方政府和农村工作者任务艰巨。

2011年11月,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司长朱留华就《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回答记者提问。

2、为什么

但农地复杂的产权状况,也引发了确权登记工作中的不少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矛盾问题,必须在理论与实务上加强预测研判和制度流程设计,才能确保登记工作如期完成。

农村集体土地的主体不明确,农民对其经营的土地没有所有权、缺乏归属感,导致侵犯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现象时常发生,通过还权赋能,最终促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建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前提,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地管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梳理、分析,发现只调查不发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手里没有法律能准确掌握宗地权属变化情况,无法保持地籍管理的现势性和动态化;三是由于没有履行登记发证程序,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征收、供应时缺乏法律凭证,造成重征或漏征,直接影响了国家、农民集体和用地人的合法权益。情况清楚后,局领导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中央 1 号文件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使大家认识到开展登记发证工作既是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需要,又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管地、实现土地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在权属清晰、地界清楚的前提下,不仅不会增加征地难度,而且还会减少纠纷、提高效率、促进社会稳定。因此,在开展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并要求一定要将证书发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手中,将此项工作列入局重点督办,督察室定期通报进度情况。

3、现状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已有10 年之久,截至2011年,只完成70%。之所以进展缓慢,有多方面原因。从现实层面讲,农民的权利意识不够充分,不能积极配合登记发证,导致工作受阻;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不够重视,经费、技术等支持不到位,致使登记工作十分被动。从政策层面讲,理顺集体土地产权归属过程中,遇到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难解纠纷,成为土地确权登记难以突破的瓶颈。即使是已颁证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大部分也只确权登记到行政村农民集体一级,没有确认到每一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因此,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依据中发〔2010〕1 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力争到2012 年底把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做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

4、问题

由于目前林业部门、草原部门都有各自的法律依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落实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面覆盖,不可避免地会与林地、草地登记发证有效衔接存在管理上的协调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一点,土地证书与林权证在内的其他证书的关系,应当是“身份证”与“工作证”的关系,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应当包括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

政府、集体和农民三方利益诉求的矛盾协调问题。

农地确权登记是一项政府、集体和农民都期待的土地新政,一经推出就有强大的行政推动力和群众需求。相对于2006、2008年的“增减挂钩”政策试点,此番确权登记范围更爪力度更大,农地确权登记后的流转收益分配是地方政府极为看重的;村集体与地方政府同利相求,在这一轮的确权登记、土地流转中也想挣得更多的集体收益;农民则渴望在确权登记中有更长久、更稳定的承包权和使用权,希望地房权证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收益。当前,确权登记工作在流转收益分配机制未明确的情况下己经全面展开,埋下了三方利益后期纷争的根子,在强大的政府公权力面前,村集体和农民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很有可能使这一轮的确权登记工作变成地方政府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

针对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实际情形,我认为开展农村集体土

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可能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农村农民对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义作用认识不足,他们参与支持这一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造成仅由国土部门技术人员单干的局面,使必要的数据、材料、情况等搞不清摸不准,从而影响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2、各级国土部门及乡、镇、村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人员队伍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达不到优质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的要求,从而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

3、除国土资源管理业务部门外的县、乡、镇、村各级及其他单位部门对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任务责任意识和工作机制不明确,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到位,造成只有国土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乡、村东奔西走,势单力孤。从而影响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高效快速的开展。

4、在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尽管工作人员会充分利用二调和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数据以及卫星航拍监测图片等材料情况。但因实际情况在不断变化,而且有些深层的历史性的情况和问题,或已存的较隐避的情况和问题,被忽视、被遗漏、没有去触及和妥善解决,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5、在工作中,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界址问题的确定,是最为重要的关键性环节,也是最易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影响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权属利益的问题,存在权属纠纷的土地不妥善解决,不仅无法确权登记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和

5、对策及建议

健全土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机制。

农地流转收益分配问题是农地确权流转的核心和关键,关系到国家、集体和农民三方经济利益。笔者建议,根据《宪法》和《物权法》相关规定,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在农地流转中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应该是:首先,地方政府不应直接参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地方政府作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主体的另一方,凭借公权力从土地流转中直接获取收益没有法理依据,只能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对流转收益进行合理征税,通过征收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相关费用等方式,对流转收益进行合理调整。

其次,农民集体主要参与建设用地初次流转的收益分配。

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初次流转中,农民集体以丧失部分所有权功能为代价换取

利益;在土地使用权的再次流转中,因为农民集体不再是交易一方,只是作为用地所有者置身流转,不应再参与二次流转的收益分配。

再次,农民参与集体建设用地每次流转的收益分配。

从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性质看,农民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实际享用者。当农民集体作为收益分配的主体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收益应主要用于对原承包农户的补偿、土地资源的保护甲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本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成员的社会保障;当土地二次流转或多次流转,农民个体收益分配主体地位也不能动摇,必须在政策上予以保护。

要妥善解决这些可能产生的问题或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保障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优质高效的推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任务。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广泛宣传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和支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并允许其流转,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特别让农民认识到:开展这一工作的核心是把农民的权利还给农民,让农民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土地权益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二、扎实做好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技术力量准备工作。一是对担负这一工作的国土部门和乡(镇)、村干部认真开展技术培训,使之熟练掌握确权登记发证的政策要求和技术知识,能很好的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采取公开招标方式(以县为单位),招标落实有资质的调查测量技术队伍,全面担负起调查测量、填表、制图、建资料数据库等技术工作。三是在做好技术准备工作的同时,县、乡(镇)、村各级对开展工作的必需经费筹措到位,做到随支随拨,不因必要经费欠缺阻碍工作。

三、强化责任,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形成县、乡(镇)、村和相关单位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大格局,消除仅由国土业务部门单干的倾向。县、乡(镇)各级制定《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及相关单位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及奖评究责措施办法。使之对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目标要求,有任务,有压力,从而更好的加大整体推进力度。

四、建立和实行工作督查和复查核验机制。成立由县、乡(镇)、村干部和国土部门技术人员联合组成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督查复查组,负责做好跟踪督查和复查核验工作。对在第一遍工作程序中的确权、登记等工作及时跟踪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对基本完成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以村为单位,督查组逐村、逐宗土地、逐宗表格材料和图纸,全面开展复查核验工作,发现存在问题的彻底整改纠

正,确保全程工作质量。

篇2:河南省集体土地确权

1.1GNSSRTK的测量要求

基准站在选择过程中应该注重设置关键点,保证GNSS天线15°以上无大片障碍区阻挡卫星信号,这样能够保证基准站周边地区没有阻碍物,同时还要远离微波站等电磁波辐射源。针对基准站架设的问题主要考虑已知点与未知点两个方面。根据架设地点实际情况制定灵活措施,避免基准站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基准站架设未知的选定工作一般都是经过细致测量之后在未知点上进行架设。同时在移动站作业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环境问题,避免周边有树林或者高压线等。卫星要保证五颗前提下进行,这样才能够使移动站顺利进行工作。由于GNSSRTK的稳定性和精度随移动站到基准站距离的增大而降低,为了保证精度,在测量时应缩小作业半径,通常小于5km。由于GNSSRTK获得的是WGS-84坐标,需要转换为国家坐标系。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测量面积较大,一般使用布尔莎七参数。求取七参数时控制点应以能覆盖整个测区为原则,最好均匀分布。GNSSRTK测量农村集体土地的时候应该在法律规范下对农民享受的权利进行维护。对非法占有土地的人进行处罚。同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发证工作在法律上应该保护农民根本利益,通过有效措施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分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使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要依法进行土地确认,保证农民权益不受到侵害同时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可以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状况,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可以有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防止乱占滥用耕地,有助于保护基本农田,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产权制度的确立。GNSSRTK在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1.2GNSSRTK在所有权界址点测绘中的应用

此次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GNSS-RTK测量界址点时,施测方法及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利用GNSS-RTK碎部点采集方式,直接采集界址点,其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2)利用GNSS-RTK,每个界址点都采集两次数据,测完一次后需要重新初始化,再进行第二次测量,两次测量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大于±5cm,否则应查明原因,剔除超限点,重新测量。

(3)对村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可采用间接方法求得,可使用内插、外插、距离交会、直角推算等方法。距离丈量应使用检核过的钢尺丈量两次取中数。用直角推算法时,严禁用短边推算长边;用距离交会时,条件边不少于3边。

1.3GNSSRTK精度检核及分析

由于每个界址点均独立观测两次,统计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位置较差,来检核GNSSRTK的精度。随机选择均匀分布的260个界址点,两次测量平面坐标较差统计,按照同精度观测方法求取GNSSRTK界址点测量的中误差为±3.2cm。可以看出,GNSSRTK测量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2提高GPSRTK测量精度的措施

篇3:河南省集体土地确权

关键词:3S,GIS,RS,GPS,土地确权,土地资源调查

0 引言

“3S”是指遥感 (Remote Sensing, RS)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 与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的简称。“3S”集成是指将RS、GPS、GIS三者进行一体化组合, 形成对地观测、空间定位与空间分析的完整体系结构。其中, GPS能够实时、快捷、高精度地获取目标精确的位置信息;RS能够全天候、大范围、快捷便利地提供多尺度、多频率的目标信息;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 是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1]。“3S”集成技术能够使三者间优势互补, 广泛地应用于灾害预警及救援、基础设施建设、移动导航、精准农业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

“3S”集成的目的是对现实世界或者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刻画、模拟和分析, 本质是对地理空间对象的地学特征进行空间描述与表达, 包括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及从比特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两个转换过程, 这两个转换过程是通过对空间对象的定位、地学信息的获取以及空间分析等功能的综合集成来实现的[2]。

三者的结合具体表现为四种形式:RS和GIS集成;RS和GPS集成;GPS和GIS集成;RS, GPS和GIS集成[3]。

1“3S”技术的应用情况

在国外, “3S”技术应用逐渐向多领域发展。其中, GPS技术涉及航天、卫星、现代通信等新技术, 多应用在交通、石油、地质、测绘、环境等领域;RS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 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 综合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 多应用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处理和现代通信等领域, 在资源、环境、气象、防震减灾、工程测量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4];GIS涉及计算机、空间技术、现代地理和测绘以及管理等领域, 综合了地理空间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空间数据和其他各种数据的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传输的技术, 构建了信息决策系统, GIS技术多应用在市政工程、移动通信、规划管理、交通调度等部门。如今, 许多国家将“3S”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民用测量及军用测量方面, 例如, 在海湾战争中, 美国利用卫星的遥感摄影技术和GPS定位技术为军事行动提供帮助;瑞典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德国应用“3S”技术进行农作物的生产管理。

我国“3S”技术应用已进入民用和商业化阶段。其中, 测绘部门利用GPS做高等级控制网, 城市管理部门利用GPS进行地籍数据采集, 工程建设部门利用GPS进行工程放样;RS技术应用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应用于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考古等调查和测绘、环境监测、规划管理等方面;GIS技术应用到了测绘、国土资源部门及各大、中城市的城市建设系统。例如:新疆测绘局利用卫星照片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公路选线;西汉高速公路在秦岭隧道段利用卫星照片选线;国土资源等部门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中国科学院应用“3S”技术建立了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仿真平台[5]。

2 RS与GPS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要有两种确权工作模式:一是实地指界定界并实测拐点坐标, 由拐点的坐标连线形成权属界线;二是依据实地调查位置在工作底图上标定权属界线。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 主要采取第二种工作模式。

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主要利用1:5000正射影像, 套合土地变更调查后形成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 (省、市、县、乡镇行政界线以及村权属界线, 图斑线、地类) , 按1:5000比例尺出图制作成权属调查工作底图, 在此基础上进行权属调查、界址点采集, 然后经内业上图、编辑、裁切, 编制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和宗地图, 利用GIS软件进行权属资料建库、分类面积统计和汇总。

2.1 遥感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表景观的综合影像, 它客观、全面地记录了地表物体的多种特征的原理, 研究地表物体的成像规律和影像特征, 识别地面相应物体的性质、位置和大小等要素, 并对各种地类影像进行解译, 是解决智能土地分类的基础。

2.1.1 正确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1) 同一地表物体的遥感影像特征受当时拍摄的气象、季节及地表物体 (主要指农作物、植物、水系等) 的变化而不尽相同。因此, 仅仅依靠室内对变化的地类进行解译预判, 不可能全面正确的反映客观地表物体。必须对调查区进行现场踏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 建立各地类的代表性影像解译标志。

(2) 选择地类齐全、具有代表性的乡镇, 进行影像解译试点。

2.1.2 地类影像解译

(1) 地类影像解译判读技术人员必须备土地利用调查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 又熟练掌握应用计算机系统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技术。在解译之前, 解译人员首先要到调查区的田间地头了解、掌握各地类的分布、变化特点和规律。这样对提高内业影像解译的正确率大有帮助。

(2) 从地类影像解译开始, 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进行。包括矢量化、赋属性值、各要素分层、元数据归档等。这样一步到位, 既可减少后期建库阶段的扫描、矢量化等大量重复工作, 又能提高数据精度和缩短工作周期。

2.2 GP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

目前, 手持GPS接收机操作起来十分简便快捷。在土地调查中己显示出常规测量定位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2.2.1 GPS数据的采集

在此次土地调查中采用的遥感影像, 在城乡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可以直接判读图斑的界线、权属的界址点和线状地物的位置等地物地貌, 但是在环境因素变化比较大, 特别是新增地物非常多的情况下, 比如一些直辖市的县级区范围, 这时利用遥感图像判读比较困难, 这就需要GPS技术进行准确定位;利用原有比较明显的参照物, 采用GPS差分定位技术, 对新增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开发区等进行定位。

2.2.2 GPS数据与MAPgis数据的转换

GPS测量的数据可以导出点坐标数值的文本文件 (*.txt) , 其中第一列为X值, 其X数值的前两位为带号, 再转成mapgis文件时不需要输入, 利用mapgis软件自带的插件投影变换—投影转换, 将文本文件的点坐标数据输入mapgis软件中, 最终形成mapgis格式 (.wt.wl.wp) 的数据

外业调查中需要注意:属同一农民集体拥有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集体土地 (含该集体的建设用地、宅基地) 划分为一宗地;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等面状国有或其他集体土地分割的, 原则上应分别划分宗地。对线状地物 (参照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规定, 实地宽度小于20米) 狭窄、图上难以准确反映其实地状况的, 也可不单独分宗, 但在调查时应界定线状地物的归属 (国有、乡镇属集体、村属集体) , 并在宗地面积汇总时相应扣除其面积;对于农村宅基地各小组交叉分布难以准确划分界线时, 可按历史习惯划分宗地权属界线, 而不必细分等。

3 基于GIS平台信息系统的建设

利用野外实地权属调查获取的各类信息, 进行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并输入到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结合土地登记发证工作, 在此基础上建立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信息、宅基地使用权信息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信息为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

3.1 数据入库流程图

数据库建设的流程图 (图2)

将数据转换为管理系统要求的数据格式, 处理好拓扑关系, 设置好坐标投影, 进行系统调试及试运行, 进一步检查数据及入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建立完整的地籍信息管理数据库。

3.2 入库前数据检

(1) 图形数据的检查:包括要素分层的正确性检查、要素的完整性检查、精度检查、几何位置接边检查;线状要素的悬挂点、伪结点检查, 孤立的点、线要素合理性检查, 线回折、硬折角检查;面状要素标识点及面拓扑检查, 冗余的碎片多边形检查等。

(2) 属性数据的检查:包括属性表及属性字段的正确性检查, 属性字段顺序检查, 各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 属性接边检查等。

(3)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对应连接关系检查:检查图层中各要素与对应的属性项的表达是否一致等。

3.3 数据转换

内业数据建库时首先必须对获取的空间矢量数据进行转换、分层、编辑等处理。在数据转换前对野外数据进行严格的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检查, 然后通过建库软件相应的接口或第三方软件导入野外数据的交换格式文件和宗地地块数据文件, 将数据转换成建库软件内部的数据格式, 同时对转换后的数据建立空间拓扑关系, 消除存在的错误, 做到空间、属性数据的无损转换。

3.4 属性录入

所有地形、地物、地籍要素的属性填写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规定的填写规则进行编辑。属性录入在野外编辑软件中直接录入, 地籍调查表、宗地属性、共有使用权人按填写说明的要求填写。对于野外编辑软件不能录入或不能转入的各种属性数据, 人工在地籍管理系统中进行补录。

3.5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省、市、县三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功能包括地籍信息数据的入库与管理、登记与发证, 实现地籍信息数据的统计、汇总和分析。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网的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 实现土地登记资料网上查询统计, 实时更新, 动态管理,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4 结语

随着3S技术的发展和土地调查工作的广泛开展, 如何更全面、更有效地利用3S技术辅助土地调查规划设计, 提高土地调查工作质量逐渐成为了相关从业者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结合3S技术, 为准确发现环境变化和土地资源变更, 提供实时、快速、准确的区域空间位置, 及时地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更新, 建立多数据来源、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的智能化土地利用数据库;以便解决复杂的土地管理或规划问题,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树文, 杨亮洁, 程耀东.“3S”集成技术在地图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 2007, 5 (6) :48-50.

[2]徐卫, 张艳玲.关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数据精度与质量探讨[J].吉林地质, 2004, 23 (3) :98-101.

[3]朱小韦, 禄丰年, 鲁欣宇.“3S”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J].太原科技, 2009 (6) :83-85.

[4]吉祖稳, 胡春宏, 曾庆华, 等.运用遥感卫星照片分析黄河河口近期演变[J].泥沙研究, 1994 (3) :12-22.

篇4: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中图分类号】D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64-01

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存在的问题

1.1 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关系

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中,村与村之间都签订了《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为这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有些地方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平台,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调查,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取而代之。现在有几种情况值得警醒:一是编技术方案时,用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建库方案代替确权登记发证建库方案;二是直接提取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行政村数据层,打印成图后作为这次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宗地图,不到实地复核。其实两个数据库是有很大区别的。

其一,从时效性讲,农村土地调查的数据是标准时点数据,已报国务院备案,一成不变,是各行各业所需的土地数据重要的基础平台。确权登记发证的数据是动态的,以发证的时间为准,且所有权的范围面积年年都有变化,所形成的各项成果,是今后依法管地、科学管地的重要基础。

其二,从内容与工作环节上讲,农村土地调查是以地籍调查为主,而地籍调查只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环节),而申请、权属审核、公告、注册登记、颁发土地权利证书等,是这次确权登记发证的重中之重,其成果必须纳入数据库中。

1.2 关于一村一证与一宗一证的问题

少数地方还在坚持一村一证。受这种观念的支配,在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时,不是按宗地填写土地登记簿,而是按行政村填写。实际上行政村面积大于等于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由于填写不规范,导致土地所有权面积不准确。还有的不是按“权利人”填写土地归户卡,而是按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填写。诸如此类的问题要予以澄清。

(一)一村一证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少行政村是由多宗地组成的。《土地登记办法》第二章第五条规定:“土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宗地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空间。”一村一证不能等同或替代一宗一证。

(二)按宗地填写土地登记簿。土地登记簿首页的地号,就是地籍调查中的地籍编号,即宗地的编号(见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登记表格〉(试行)的通知》,附件5土地登记表格使用及填写说明)。

(三)按“权利人”填写土地归户卡。《土地登记办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根据土地登记簿的相关内容”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

(四)实行属地登记原则。《土地登记办法》第三条规定:土地登记实行属地登记原则。申请人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依法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跨县级行政区域使用的土地,应当报土地所跨区域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分别办理土地登记。

1.3关于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对应关系问题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定义:地籍区,即在县级行政区内,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结合明显线状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行政村、街坊为基础将地籍区再划分为若干个地籍子区。

(一)地籍区+地籍子区——乡(镇)+行政村——街道办事处+街坊(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12位阿拉伯数字)

(二)在二次土地调查中,有些行政村编入201、202图斑,造成城镇土地调查的边界与农村土地调查图斑范围线有部分重复。这次如何处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或保持原状,或将行政村部分划出来再编代码。在编制地籍区的代码时,应首先保证与城区内街道界线的一致,便于城区已有地籍调查资料的转换无损衔接。

(三)201、202图斑的土地不全部是国有土地或建设用地,相当一部分是集体土地或耕地、林地等。

1.4 关于测量坐标与图解精度不一致的处理问题

采用解析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般界址点点位中误差可以保证±5cm的测量精度,所有权测量采用解析法的主要测量对象是有变化的界址线。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要充分利用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二次土地调查的界址点坐标主要获取手段是采用图解法,图解精度取决于正射影像图(DOM)的平面精度。根据实际检测结果来看,我省DOM的精度一般在10米左右,最大的达到37米。两个不同尺度获取的界址点坐标成果,具体到某一宗地,可能只有少量的几个点是采用解析法获取的坐标,其余点采用图解坐标,两者不能很好地匹配。

解析点可根据以下情况加以利用,一是在影像模糊的地区,应尽量选用解析点。二是如果影像清晰,展绘的解析界址点与明显影像之间的矢差以最大值10米作为标准,小于标准的直接利用,大于标准的,可以采用图解坐标计算宗地面积。由于解析法获取的坐标,精度远远高于图解点,但因计算的面积与实际面积有较大的误差,在整理宗地界址点成果表时必须将该解析点进行整理备案,供日后在精细化地籍管理时使用。

2 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的对策

2.1 充分认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二是国土资源部纳入重点工作专题推进;三是省政府和省厅专门进行部署;四是政府要把其列为全市重点项目。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抓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不折不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2 全力打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攻坚战

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任务。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三方面难题:一是资金保障问题;二是领导保障问题;三是林、农权属矛盾问题。要采取集中决战、倒排时间、跟踪督办等措施,加快工作进度,全力完成好此项工作。要积极争取,确保经费落实;要规范运作,确保成果质量;要主动协调,按时完成任务。

2.3 强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明确县(市)区政府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明确由本行政区政府领导对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负总责,发挥主导作用。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具体承办单位,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和请示,争取理解、支持和配合。二是要坚持“7个到位”标准。要以“政府重视是否到位、宣传发动是否到位、部署安排是否到位、政策细化是否到位、经费落实是否到位、质量标准是否到位、督促指导是否到位”的“七个到位”为评判标准,对上做好汇报和争取工作,横向抓好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协调,对下理顺工作机制、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按计划有序、稳步、顺利推进。三是要强化工作力量。四是要加强督查考核。

3 结束语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认识,集中精力,扎实工作。当前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头绪繁杂,要求各乡镇政府、各部门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这项工作按照时间进度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篇5:浅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蔡桂香

(永安市贡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福建 永安366011)

摘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目的在于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既是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基础需要,更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就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相关问题以及手段进行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土地所有权;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土地资产与资源的管理越来越严格,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能够确定土地的所有权,为资源使用与管理提供方便。但是由于很多人对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纠纷,或者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忽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等,影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手段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1.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意义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宗地权属、面积、位置等进行勘察,了解土地的利用情况,全面的掌握土地利用信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第二,通过实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能够明确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确认农民的土地权利,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在发生土地权属纠纷的情况下更好的化解矛盾,并能够完善农村地籍档案建设工作,促进基层土地的科学管理。第三,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稳定开展,依法确认农民的土地权益,能够推动产权明晰,形成分配合理、权能明确、流转顺利的土地产权制度,从而为土地的征迁等工作奠定理想的基础,是建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基础前提,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土地统一配置管理,最终实现统筹城乡的必要条件。2.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是关系到广大农村所有的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家庭的重要任务,很多土地权属是历史性的遗留问题,部分可能已定已结,不同的地区形势各有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不配合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农

民对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该项工作的热情较低;第二则是土地权属的纠纷,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址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工作进度的影响也较大。土地权属之间的争议,主要表现村庄与村庄之间“插花地”的争议,有的“插花地”地处偏远长期无人耕作,发生争议的情况非常多见,加上作业单位可能与土地档案管理部门的资料及工作底图不一致,导致权属争议无法解决。除此之外,权属纠纷不解决会导致确权登记程序无法进行,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三数据被遗漏,尽管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需要充分利用调查资料、数据以及航拍图片的信息,但是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导致隐蔽的问题被忽视,影响工作质量。

3.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

3.1构建农村土地权属仲裁组织

由国土部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以及住建规划部门和公检法部门共同监督,构建农村土地权属仲裁机构,专门处理构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中出现的权属争议问题,确保纠纷能够得到妥善的化解,切实维护每一位农民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基础。

3.2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宣传力度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每一位农民都有权利且有义务了解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及其重要性。现阶段,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开展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讲解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性,让农民认识到工作核心是强化了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让农民自己承担监督管理工作、维护土地的权益,从而激发大众的工作热情。

3.3充分利用地籍管理资料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各级的土地管理部门编制大量的地籍管理资料,这些资料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依据,实践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这类资料并结合实情予以完善和充实。例如《土地权属界限协议书》可以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确定的依据,如果需要增设界址,应当按照原有的界限及走向,在各方代表的现场监督下进行设置,作为原有的补充。对于已经办理过等级的国有土地,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可以直接登记确认土地权属界

限。

3.4加强与土地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必须加强与土地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发生权属争议的情况下必须以土地管理部门作为主体,在国土所的指导下进行协商与处理。发生地物与地貌变化的情况下应当及时上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查阅地籍资料与管理记录。作业期间,作业单位需定时向农业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反馈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工作中的问题等。

土地是国家与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更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做好土地的控制、确定土地所有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措施,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则是推进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必要措施。本文就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重要性、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发现做好这项工作较为复杂,实践过程中需要各方的协调和参与,在遇到棘手的问题之后应当充分利用各项资料以及法律保护农民的权益,这样才能促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顺利完成。参考文献:

篇6: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探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关监管部门逐渐开始对土地实行数字化管理,同时对地基资料的数据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在开展地籍测绘工作时,务必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全面性。本文阐述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意义和地籍测绘中所用到的技术方法,并对土地确权地籍测量时如何应用测绘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地分析,从而有助于地籍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测绘新技术;运用

随着国民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土地监管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土地的管理工作要做到精细化、科学化。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政策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反复测量、核实,在保证地籍数据精准、全面的同时,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工作中,有关单位一定要运用先进的地籍测绘技术,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有效解决土地确权的归属问题,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土地确权登记的重大意义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举措的意义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够促使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的稳定和完善,保障党的农村基本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准确地说,国家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确权,弄清农民承包土地的位置和面积,重新确定土地承包关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为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提供有效的依据。

(2)可以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并登记之后,国家会按照《物权法》的规定,给农民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证书,作为城乡统一过程中不动产的凭证,而且也使农民土地财产权得到依法保护和有效落实。

(3)能够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国家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举措,一方面对耕地进行了保护,使全国人民不用为吃饭问题担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登记的数据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对土地进行规范流转,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

2.地籍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基本方法

2.1地籍碎部测量

(1)地面测量方法。作为一种高科技测量仪器,全站仪在进行地面测量时可以对不同碎部点产生的数据做到相对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包括水平角、高度角、斜距等,而且在自动记载相关数据时,可以借助掌上电脑或者外业电子手簿,实现对界址点三维坐标的精准计算。

(2)摄影测量方法。地籍测绘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如果想要获取目标物的准确方位,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测制底片和航摄像片。现实测绘工作中,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可以精确目标物的点位坐标,但是如果遇到界址点较多、地面通视条件不好的情况,就可以进行摄影测量,因为在不利条件下用摄影测量出来的结果精准度往往非常高。不过目前来看,工作人员在进行地籍测绘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航测法。

2.2地籍控制测量

所谓地籍控制测量,实际上是指工作人员按照界址点、地籍图的精确要求,对空间区域、测试区域中存在的控制点的数量和等级情况进行视测。调查发现,有关部门之前就已经对很多城市进行了测绘工作,并创建了城市控制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有控制区域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各方面的需求,加之部分原有控制点遭受了巨大破损,所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解决办法是,利用GPS定位技术对现有城市控制网加以强化和完善。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就是以原有城市控制网为依据,在进行新一轮的地籍测量时,至少选取两个控制点与原有控制点进行联测。

3.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

(1)GPS外业控制测量。要想提升测图的精准度,除了对基准点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和选择之外,还应该有效引入测试区域中其他的控制点。事实证明,采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外业控制测量后,计算测量数据而得出的数值往往并不精准,由此可见,我们无法通过数据计算的方式提升检验数值的精确度。举个例子,假如反复测量的50个控制点中,有26个是已知的,那么在经过反复测量之后不难发现,先后测量的数据之间往往存在正负2.31cm的误差。所以在开展测量工作时,有关人员应该进行多次测量、反复核实,最好将全站仪应用到导线复测的环节,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足够精准。

(2)使用遥感摄影影像图进行归属权的调查。跟传统的线划图相比,利用具有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图测绘技术绘制出来的成像底图不仅信息量十分丰富,而且能够将数据直观地显现出来。同时,它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成像底图上对所属宗地进行编号、划分,从而大大提高相关数据处理的共组效率,保证数据整合之后的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和完整。除此之外,遥感影像图测绘技术也可以检查相关的数字线划图,甚至能够实现像底图到线画图的转化,并以此为依据,在业内进行整体检查,只要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完善外业的工作。鉴于遥感摄影图测绘图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将其应用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可以对农村土地中的建筑的归属权进行实时调查。

(3)全站仪数字化细节测量。在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农村住房复杂的情况,这个时候要想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测绘结果,单纯依靠GPS定位技术很难做到,而引入全站仪数字化技术可以解决测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为了确保测绘工作中能够采集到完整的信息,全站仪数字化细节测量要求测绘人员一定要选择视野开阔的场地建站。总之,全站仪数字化细节测量技术既能完善测量工作中的细节部分,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绘工作中,相关人员经常结合使用GPS测量技术和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技术,以确保确权登记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上级主管部门、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4)3S技术一体化运用。测绘工作者经常会提到3S技术,3S技术到底是什么呢?其实,3S技术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由于综合运用高科技进行测绘,所以对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分析、传播以及应用可以同步实现。尽管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和完善3S技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GPS全球定位系统虽然在确定目标物的坐标时时间很短,但受技术缺陷的制约,无法完善对相关的地理属性的表述;RS遥感系统虽然可以采集、整合测量空间的`平面信息,但光谱波段会成为测量过程中的障碍;GIS地理信息系统虽然能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检索、分类及综合分析,但获取和存储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鉴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工作的严谨性,测绘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该明确3S技术中各系统的优缺点,发挥优势,规避缺陷,从而全面、有效完成土地信息的采集、管理、分析,为日后的综合运用提供依据。

(5)内业成图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野外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然后根据这些内容绘制图件,最终呈现出数据精准的地籍图的过程。业内成图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通过多种格式,在不同的端口之间对数字化图片进行传入和输出,方便部分GIS软件读取。全站仪技术与先进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让地籍测绘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信息更加精准和全面,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测绘中常见的问题,

4.结论

地籍测绘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确定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依据,其测得的数据信息以及绘制图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而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会不断涌现出新型的测绘技术,使地籍测绘的工作日趋完善、测量数据更加精准,为确定土地所有权提供数据支持,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土地纠纷问题。

参考文献:

[1]石水源.浅谈测绘新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3):159-160.

[2]石梁.试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J].环球人文地理,(10).

[3]秦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J].大陆桥视野,2016(4):72.

[4]张殿强,李倩倩.解析测绘新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以山东省齐河县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3).

[5]陈绍旗,石磊.CORS系统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价值工程,(27):237-238.

[6]贾海光.浅析现代测绘中新技术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5(4):75-76.

上一篇:国学心得1000字作文下一篇:项目策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