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练习题

2024-06-14

小学四年级科学练习题(共8篇)

篇1:小学四年级科学练习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

一、填空题1.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的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_________;二是要有_________;2.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可分为_________岩.________岩和________岩三类。

4.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_________,像_________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流传播等。

6.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________起来的电压是3V,两节电池________起来的电压又是1.5V。7.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水。8.植物的雄蕊产生的_________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

9.像青蛙.鸡这样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__动物,像猫.兔这样繁殖的动物叫动物。

10.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硬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鸡蛋就是母鸡产的卵,它能发育成新的生命。()2.电路开关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导体材料。()3.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4.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铁丝是否通电时,只要检测一次就足够了。()

6.野葡萄一般是通过动物传播种子的。()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8.油菜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完全花。()9.人体和大地都是为导电的。()10.鱼的营养很丰富,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

三、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

2.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则该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 3.随风飘动进行传播种子的是()。A.栗子B.蒲公英C.苍耳 4.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A.断路B.短路C.通路 5.下列植物中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是()。A.鸡蛋B.胡萝卜C.肥肉 6.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A.胚根B.胚芽C.子叶 7.化石一般存在于()中。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8.下列物体可用来接通电路的是()。A.塑料尺B.纸板C.细铁丝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 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10.在下列几种连接中,使小灯泡特别亮的是()。A.两节电池并联B.两节电池串联C.两个灯泡串联

(2)简要说说植物有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4分)

(3)举例说说储存食物一般有哪几种方法?(5分)

篇2:小学四年级科学练习题

1.熟话说:。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2.我国古代私人办的学校,一般只有一位私塾老师。学习人数、年龄、所学内容和学习年限都没有规定。学习内容一般分为两级,一是以识字、习字为主,读《三字经》、《百家姓》等;二是以学经为主,读“四书”“五经”。采用个别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并不完全一样。学生不听话,教室可以用戒尺打手心。

3.我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度过的。我喜欢教室里的图书角、黑板报。我想为教室设立“开心箱”和“艺术角”

4.当我们受到委屈、有困难的时候,老师会耐心地开导我们,会帮助我们,老师和我们一样,也有生气、苦恼的时候,也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关心,让我们来做老师的“开心果”。我的方法是:给老师讲个笑话,对老师做个鬼脸

5.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6.能害怕,要积极动脑,如果是集体劳动,大家要分工合作。劳动结束后注意整理好用具。劳动可以使我们心灵手巧,劳动可以使我们有爱心,劳动可以使我们懂得节约,劳动可以使我们获得成功体验,劳动可以使我们增强信心。

7.列宁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8.在我们国家,凡是属于供大家使用,为大家服务的设施就是公用设施。比如:公用电话、邮政信箱、交通指示牌、农用灌溉渠、抵御洪水的大堤等等,它们都是国家公共财产的一部分。

9.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地二十五条规定:凡是故意损毁或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的;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用设施的,上不够刑事处罚的;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处以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10.垃圾没人管,报告环卫局;水渠遭到破坏,向水利局报告;电缆被人挖了,向电信局反映。

11.级行政单位,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直辖市是指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大城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特别行政区是指实行高度自治的,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的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

12.那颗北极星,位置在正北。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北方,另一端指向南方。

13.万平方千米,从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相距约5000千米,从最北段到最南端约5500千米,人口约为13亿。我知道的中国之最有最长的河:长江,长6300公里;最大的城市:重庆市,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中国现存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篇3:小学四年级科学练习题

“e课堂”核心的作用在于转变教学方式, 不仅拓展课堂的广度和课堂的参与度,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更重要的是拓展课堂的深度。2012年的基础教育地平线报告中提到“富有挑战性的主动学习将成为课堂教学新的重点”、“教育范式正包括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写作学习的模式转型”等一系列未来教育的趋势。在近期 (12个月) 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程序、平板电脑是新技术。然而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这些都是属于硬件技术工具, 他们可以把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真正让学生对知识达到深度理解, 同时, 能力得到发展。信息提供并不是硬件学具进入课堂的最核心价值, 转变学生课堂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是核心追求。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展了“e学习”的探索实验研究, “e学习”创设了人手一台Ipad的“一对一”的e课堂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试验,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结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为例作详细的论述。

《食物的消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 (上)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中的第三课。在前面单元中学生了解了食物中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的基础上,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初步了解消化过程,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视对消化器官的保护, 同时, 为后继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将这节课的内容放在了e课堂环境中进行设计, 学生利用Ipad平板电脑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构建科学概念,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可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good notes软件, 了解学生的先验知识

课上由一首《饮食健康歌》引入到关于饮食的内容上来, 然后根据科学研究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测, 启发学生思考并猜测: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去了哪里?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是怎样旅行的?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地方?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食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先验知识, 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流程。学生思考以后利用good notes软件 , 在空白的 人体图上 边思考边 画出自己 的想法。good notes软件里面可以导入教师预先准备的人体空白图, 然后可以选择各种画笔和各种颜色进行画图, 如果画错了还可以选择橡皮擦进行擦除。画完以后, 利用无线网络、苹果电脑、Air service软件搭建的无线投影平台, 让学生把自己画的食物的旅行图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食物旅行图。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的同时暂不去做知识层面上的评价, 避免教师直接讲解的枯燥, 而是在后面留给学生自学纠正的机会, 由于知识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的, 而是他们自己通过自学方式主动获得建构的, 这样做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如图1) 。

二、巧用学习资源包, 自主学习构建科学概念

1.利用学习资料包进行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概念的过程,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和组织引导者, 因此, 课堂的教学结构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地位, 学生为主体地位”。在第一个模块中教师了解了学生掌握的先前知识经验后, 也就是让学生汇报完自己认为的食物旅行图以后, 教师随机抛出问题:哪一张旅行图才是正确的呢? 这时候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吸引学生继续往下学, 此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除了问老师还有很多, 尤其是可以靠自己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文献资料、做科学实验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资料包 (放在360云盘中) , 里面含有一段高清版食物在人体旅行中的视频, 让学生自主点击观看学习, 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暂停、播放、回看等操作来自定步调, 自己去学习关于食物在人体中消化过程的相关知识。

2.反思中主动构建知识概念

学习完视频以后, 学生再返回good notes继续修改自己的人体图, 这个过程学生经历了自学——反思——纠错的过程, 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其实就是完成了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脑海里原有的知识结构大厦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发生改变, 学生修改人体图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重构修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科学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 而是学生利用Ipad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包自主学习、自主建构, 不断完善重构修改脑海里原有的知识概念,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学完毕, 修改完自己先前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 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利用无线投影汇报, 并且这个时候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再完整清晰地梳理总结一下刚才学生自学所得的知识。

三、妙用小游戏进行知识的巩固

传统环境下巩固新知的环节往往都是以纸上作业的方式或者口头检测的方式来进行的, 这种方式一来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二来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被教师点到。然而在e课堂环境下, 笔者用PPT设计制作了一个类似于选择题的“互动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果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就会给学生奖励性的反馈, 如果选择错误也会给学生一个反馈。学生自己利用WPS软件自由玩游戏, 游戏会及时给学生做出恰当的反馈和评价,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检测自己是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而且游戏的形式用来巩固知识比传统环境下用作业的形式更为有趣生动, 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形式, 他们可以边玩边学。

四、丰富的拓展材料,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 求

教育的本质应回归到“以人为本”,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应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转变传统课堂上线性的知识传递过程到自己能自定学习步调去学习, 笔者安排了一个拓展阅读的小环节, 准备了4-5篇关于肝脏、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阅读小材料, 材料是PDF格式的, 里面还有大量的丰富可读性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选择2-3篇在good notes中打开并阅读, 边读可以边用各种笔进行圈点勾画, 读完以后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通过阅读学习到的消化器官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默读、朗读等) , 然后边阅读边用笔圈点勾画, 最后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于每个学生阅读的文章内容都有所不同, 所以,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最后教师点选几个学生进行反馈, 因为最后的拓展材料并不是课标规定必须掌握的内容, 但是, 所选择的内容是和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拓展开来的, 笔者想要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迁移。

正是由于前面读了很多关于消化器官的资料, 最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和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学生们都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所说大部分都是刚刚从拓展小阅读里面学到的知识, 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大输入, 所以, 在后面需要输出的时候学生就有话可说了。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其实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对所自学的内容进行内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学的科学小知识, 这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总结

本节课是笔者在“e课堂”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深度融合实践层面上的尝试和探索。当然, 反思整节课还有可改进的地方, 比如:课堂上还可以融入一些教学平台进行后台数据的搜集, 这样就能让教师第一时间通过数据分析课堂的教学情况, 从而更为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 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地推动“e学习”的研究, 还需要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课堂模式, 除了一线教师可以做实践层面上的探索之外, 还需要高校研究专家给予理论层面的深入指导, 教育局等有关教育部门给予各个层面的支持, 要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角度来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实验班级, 进行小规模长期深入的跟踪研究。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结合, 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的开展, 才可能真正地去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方式。

摘要:《201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培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是在e学习的环境下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深度融合, 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这课进行实践层面的探索, 旨在培养小学科学“e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e课堂,自主学习,小学科学

参考文献

[1]徐靖程.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内容——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1) :26.

[2]陈新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1) :59-60.

[3]刑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有效整合.[DB/OL].http://kg.ftedu.gov.cn/show.aspx?id=8585&cid=47

篇4:小学四年级科学练习题

一、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课长期以来被定位为“教的补充”和“教的强化”,因此,出现了“练习课教学不用备课”的误区,表现如下:

1.练习课=作业课

许多教师认为,练习练习,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练,练完便就题论题,很少有知识拓展和学法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整堂课完全是在“教练习”。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多以计算为主,因此,大量的独立计算任务使课堂气氛更压抑。

2.练习课无层次性

首先,练习未分层。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直接按教材编排顺序给学生布置练习,因此,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出现先练竖式计算,后练文字题,再练竖式计算的情况,让学生觉得重复无序。

其次,学生未分层。学生是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练习课中对他们“一视同仁”,则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课轻松化,而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仍旧一无所获。

3.练习课形式单一

单一的形式使得练习课枯燥无味,在课堂中,如果学生自始至终仅依照教材和练习册独立完成其中的练习,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得不到重视,学生便会对练习课毫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4.忽略小结的重要性

在练习课中,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多写多算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忽略了小结的重要性。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练习课中,学生一堂课下来一直在计算,期间或最后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其总结和归纳方法,导致学生为练而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1.练习课应体现“用练习教”的理念

练习课应该围绕练习目标组织内容,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设计,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其中,练习的设计应当精练、得当,过多或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效率;过少的练习不足以使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练习课上,教师不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后就题论题,完全不理会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拓展。

2.练习课要突出层次性

首先,练习分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练习分层。例如:“数的运算”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竖式题目开始,再到简单的文字题,最后到开放题。

其次,学生分层。观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课内外作业,将学生动态分层,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分层,教师在练习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层,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掌握基础,或巩固知识,或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偶尔也可以“用B级人做A级事”,以激励其奋发进取。

3.练习方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四年级“数的认识”枯燥的练习内容,教师应对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寻找丰富的素材,合理组织,使练习课生动有趣。

在重视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对练习的方式作出一些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并非都必须以书面化的形式“算”,读数、口算、估算等练习都可以让学生口头练习,更能训练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及思维能力。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当做“大人”,幼稚的教学设计只会让他们更反感。但争强好胜仍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设计练习,比正确率和速度。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和合作练习。

4.重视小结的作用

在练习分层的情况下,课堂中的小结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在运算中,不能让学生盲目不停地演算,在一类或一层题演算结束后,教师应当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另外,小结的重点是总结由例及类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一类问题得到解决后,组织学生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能更好地巩固和强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课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感。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从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琳.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与代数”内容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10).

作者简介:严剑波(1984—),男,汉族,云南省嵩明县人,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大石板小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篇5: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2. 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3. 温室效应的危害?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4. 酸雨的危害?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基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5. 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

6. 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

7. 固体液体气体的主要性质是什么?

8.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体积的物体叫固体,有一定的体积,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没有一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叫做气体。

9. 怎样区别固体液体气体?

10. 说说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具体方法?

11. (冰)和(蒸汽)是不同状态的水。

12. 这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13. 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4. 冰化成水时的质量(不变)。水沸腾后水的质量会(减少)。

15. 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6. 冰在(C)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C以下)结成冰。水在(C)水开始沸腾。

17.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18. 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

19.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20. 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篇6:小学四年级科学练习题

一、填空:

1、地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天体),地球上的人和物体都在与地球共同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东边)的时区先迎来黎明。

4、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体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5、当我们坐车时时候,看到车外的景物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6、认为地球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等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地心说)。

7、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8、目前我国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9、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15°)。地球自转的证据是(傅科摆),并会产生(偏转)现象。

10、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当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第二天上午通过电视观看到开幕式直播。

(√)

2、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3、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哥白尼。

(√)

4、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5、虽然我们感觉地球是平稳的,但是地球却是在不停地自转。(√)6、“地心说” 的观点是错误的。

(√)

7、现在人类可以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观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8、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称为恒星周年视差。

三、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字母)。

1、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正确的解释是。(C)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B)小时。

A、1B、2C、33、傅科摆可以证明(C)。

A地球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公转C地球自转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B)A年B 天C小时

5、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B)。A北京B上海 C乌鲁木齐

6、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A)。A猫头鹰B大雁迁徙C小草枯萎

篇7:《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题

四年级 班 姓名: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部分重点,原题号未变)

一、学识渊博的我会填

1.像蚂蚁、蜜蜂、蝴蝶这样的动物,它们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凡是具有这些特点的动物都是昆虫。蜘蛛、蝎子长着8条腿,蜈蚣、蚰蜒的腿就更多了,所以不是昆虫。

2.鱼水生,一般身体表面有 鳞片,用 鳍 运动,用 鳃 呼吸。

3.鸡、鸭、鹅等家禽和鸽子、喜鹊、鸵鸟、企鹅都属于鸟。鸟一般身体表面有 羽毛,有喙,卵生。鸟不一定会飞,企鹅生活在南极,是不会飞但是会游泳的鸟。

4.马、牛、羊、猫、狗等家畜及兔、虎、狼、豹、猴子、鲸、海豚、海狮、海象、蝙蝠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一般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二、聪明智慧的我是小法官

5.蜗牛、蝗虫和蚂蚁是同一类动物。(×)

6.鸵鸟虽然不会飞,但它有羽毛有喙用卵繁殖后代,所也是鸟。(√)

7.蝙蝠有翅膀、会飞是鸟。(×)

8.所有的鸟都能在空中飞翔,企鹅不会飞,所以不是鸟。(×)

9.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10.娃娃鱼、鳄鱼都属于鱼。(×)

11.鲸、鲨鱼都是鱼。(×)

12.生存环境变化和繁殖力下降、适应力减退是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13.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主要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育。(√)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部分重点)

一、学识渊博的我知道

1.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参照物就是假定为 静止的物体。事实上,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东西,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2000米空中伸手抓住脸旁的子弹,以 地面 为参照物,子弹速度很快,但是以飞机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顺手可以抓住。

3.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 发生了变化。

4.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来描述。

5.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大小来表示。速度实际上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距离。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小时、米/秒。两个同学赛跑,距离相同比时间,时间少 的快;时间相同比距离,距离长的快;时间和距离均不相同时通过计算速度(距离除以时间)来比较快慢。

6.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 运动状态的变化。

7.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 力。

8.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 运动 的物体具有 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9.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产生声音)、转动等。

10.锯木头的运动按照运动路线属于直线运动,按照运动形式是平动。

11.各种运动形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简单运动有一种运动形式,而复杂的运动往往包含多种运动形式。我观察到运动的自行车包含的运动形式有平动(自行车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形式)、振动(车座)、转动(车轮)、摆动(车把)。

二、聪明智慧的我是小法官

1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14.纸风车不再用力吹时会停止转动,所以运动状态改变可以不施加力。(×)15.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主要是看他动不动。(×)

三、明德乐学的我能正确选择

16.夜晚,我们可以欣赏到月亮在云中穿行的美景,这时的参照物是(A)。

A云B月亮C人

17.坐在汽车上看到两边的树木(B),说明汽车在前行。

A向前移动B向后移动C静止不动

1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是以(A)为参照物判断出“山在走”的。A竹排B青山 C江水

19.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A)。

A不同B相同C不知道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部分重点)

1.在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用电器是小灯泡时也可以说是控制灯泡的亮灭。电路是断路时灯泡是不会发光的。

2.电是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发电厂发电的方式很多,有太阳能发电、风力 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 等。

3.容易 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铜、铝、铁、大地、人体、不纯净的水、湿木头等; 不容易 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纸、塑料、玻璃、橡胶、毛线、干木头、干燥的空气等。空气在常温下不容易导电也是绝缘体。

4.人体是 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伤害,这就是触电。触电造成人员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触电时间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部位等因素有关。

5.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先切断电源 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在保证救护者自身安全的同时,必须首先设法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然后进行抢救工作。

二、当好小法官

6.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成为一个闭合的电路时,灯泡才会发光。(√)

7.所有的电池都有两个极,正极和负极。(√)

8.干电池外面包的纸和塑料膜具有防潮和保护作用。(√)

9.干电池的外皮、外面的包装纸塑料膜都是绝缘体。(√)

10.干电池的电可以一直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11.电的来源有两种:来源于电池,来源于发电厂(√)。

12.生活中的用电,大多来自发电厂。(√)

13.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空气都是导体。(√)

14.绝缘体是绝对不会导电的。(×)

15.因为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16.生活中的水是纯净的,因此是绝缘体。(×)

17.钳子的把手上安装橡胶套,是为了隔热防滑。(×)

18.灯泡上有灰尘,小华用湿布擦灯泡。(×)

19.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层破损时,应该自己修理。(×)

20.不管高压电还是低压电,不直接碰到是绝不会触电的。(×)

21.安全用电要防范本来不应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绝缘的,由于绝缘破损而导了电。(√)

22.使用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一定要接地,这样即使漏电造成金属外壳有电,电流也会流入地面不致人体触电。(√)

23.雷雨天时,绝对不能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27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先关掉电源,然后用干木棍把电线挑开。(√)

24.触电的急救方法有切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棒拨开电线、进行人工呼吸等。(√)

三、火眼金睛选一选

25.下列事情中哪一项用不到电?(D)

A.用电饭锅做饭 B.打电话C.上网发邮件 D.用煤气做饭

26.以下不是利用电工作的是(D)

A.冰箱 B.电灯 C.电话 D.拖拉机

27.以下是用电让物体运动的是(A)

A.电梯 B.电灯 C.电话D.拖拉机

28.下面哪些电器用的电不是发电厂来的?(A)

A.手电筒发光 B.电视 C.洗衣机 D.电脑

29.接到电路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B)

A.纸条 B.铁钉 C.橡皮D.塑料直尺

30.下列是绝缘体的是(C)A.碳棒 B.铁钉C.玻璃D.铜片

31.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该(C)。A.赶紧去拉他B.赶快拨打110 C.拉开电闸,断开电源

32.电气着火了,首先应该(B)A.赶紧用水灭火B.拉开电闸,断开电源 C.用灭火器灭火

第四单元《消化与呼吸》(部分重点)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脂肪白纸上会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

3、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

为什么把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模拟人的体温是37度)。

滴入碘酒后无唾液的试管中颜色变(蓝),有唾液的试管中颜色(不变)。原因是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食物的消化一是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研碎;二是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人体内不断地被消化、吸收,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通过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被排出体外。

5、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可以帮助消化。胃可以研磨和分解食物,吸收食物中的水和无机盐等。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了。大肠主要吸收多余的水、无机盐等。

6、用注射器通过长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入空气,石灰水(不)变颜色。用嘴通过长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

7、人体吸进空气后,在体内消耗了部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反应后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

1、音叉不发出声音时(不振动),敲击后发出声音,发出声音时音叉(振动),放入水中会激起水花。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何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让物体停止振动)

3、敲击鼓面,蜡烛的火焰会(随之跳动);声音太大了,震得耳朵疼;这些现象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4、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5、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用的力大,声音就(强);用的力小,声音就(弱);物体振动快,声音(高),物体振动(慢),声音低。

第六单元《太阳地球月球》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亚里士多德是地球概念的奠基者。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平均半径6371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3.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

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

像月亮这样围绕行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属于卫星。

4.太阳很大,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太阳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5.太阳与地球相比太大了!但是太阳距地球1.5亿千米,太远了,光也要走8分多钟(1.5亿千米除以光速30万千米每秒)才照射到地球表面,所以看上去并不大,甚至看上去太阳和月亮差不多大。因为月亮距地球只有38.4万千米,太阳距地球1.5亿千米,这就是我们在看东西时“远小近大”的道理。我可以拿一个圆盘子在不同远近距离上去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看东西时确实存在“远小近大”现象。

6.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更是高达1500万℃。太阳结构可分内三区外三层,从内向外依次是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7.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天气的变化,登月的宇航员只有通过无线电才能通话。

8.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月球上的环形山多是陨石撞击而成。月球上没有生物。

9.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的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10.2004年,中国启动嫦娥探月工程,计划分“绕、落、回”三步走,2020年12月已经初步完成三步走任务。2013年嫦娥三号携带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登月。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12月17日1:59分,在闯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面,降落在我国内蒙古。

11.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看上去月亮有时圆,有时缺。

12.月相规律: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面积越来越大;

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面积越来越小。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每月的九月初三月相形状是一样的。每天晚上月相形状是不变的,变动的只是位置,月亮越来越向西移动。

14.从初一到月底,月亮每天升起的越来越晚。比如天刚黑下来时我们就观察月亮位置,看到初五初六时在夜空的西边,十一十二时在夜空的东边,十五十六时正好从东方升起,十九二十需要等到快睡觉了才看到刚刚升起来。

第七单元《技术与生活》复习题

1.科学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2.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3.小台灯的五个部分是灯泡、灯罩、支架、底座、开关,其设计科学依据是:一个完整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部分。

4.建筑技术产品中的木拱廊桥是一种古老且结构独特的桥梁。木拱廊桥是用一根根木棍搭建而成,整座桥不用钉铆,完全利用自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建起来。虽然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

5.我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采用了全钢网立体编织结构,大大节省了钢材。

6.手机、电脑、马路上的红绿灯及监控设备都是通信技术产品。

7.汽车、飞机、轮船、高铁、输油输气管道都是运输技术产品。

篇8:小学四年级科学练习题

某教师在上《摆》一课时,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计划, 进行“摆线长短与摆的快慢”的对比实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摆线长短, 测试摆的快慢, 摆线长短分别是10 cm, 20 cm, 30 cm。其中有一个小组在完成前面两次实验后, 由于时间关系, 并没有实际测量而是根据猜测把最后一组实验数据记了上去, 并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长则慢, 短则快。

【案例二】

同是上《摆》一课的教学中, 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实验, 要求只改变摆线长短, 计算出10 s摆摆动的次数, 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整理实验数据时有一组数据与其他组是完全相反的, 但是教师却有意忽视这组数据, 顺利得出实验结论。

从以上案例及平时对比实验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由于教师设计的实验记录单不合适、小组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数据不准确;有的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有意无意忽略一些“异常数据”, 甚至刻意掩盖;有的学生缺少处理异常数据的能力……这些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及运用数据进行解释预测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在我们对事物及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时, 数据会使我们思路更清晰, 结果更精确。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运用数据来解释相关的问题、现象, 这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提高科学探究效率。现具体结合《摆》的课例分析, 谈谈小学科学对比实验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

一、实验数据收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对比实验中学生需要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 对实验要求高, 实验前, 教师要创设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 了解每一组收集数据的情况, 特别是数据有异常的小组。除此之外, 教师更要关注提供给学生进行数据收集的“有结构材料”。“有结构材料”是指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精心选择、设计为学生探究活动所提供教学材料的有机组合。例如《摆》一课中, 要研究“摆长、摆重、摆角”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 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不可能全部做完这些对比实验, 只能有目的选择材料完成其中一组条件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 然后听取其他组的汇报, 使得该课的对比实验探究有一定局限性。因此, 教师对实验器材进行改良, 在原有方座支架上固定一根铁棍, 在铁棍一端安装好刻度盘, 在合适位置钻孔, 穿线固定, 在线上绑上磁石, 制成便于且有效调节重量的摆重, 这样方便操作的“摆的研究实验器材”轻松地把“摆绳、摆重、摆角”三要素都考虑在内,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条件控制更精确, 实验数据将更准确、有效。

在准备有结构材料过程中, 教师要熟悉教材, 只有吃透教材, 才能更好地优化材料结构。例如《摆》一课中, 教师理清了教材中横向和纵向联系, 选择出具有结构性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对每个单元的材料清单进行删减, 剔除一些不便操作的材料, 增加一些容易准备且有典型性的材料。例如本课中我们利用增减磁石控制摆重, 便于操作 ( 如图1 所示) 。

二、实验数据的获取要真实有效

正确规范的操作, 实验中细节的考量, 将保证对比实验中数据收集的真实有效,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及时记录数据的习惯, 使学生逐渐学会记录实验数据, 例如, 可以引导学生用实验记录单记录实验过程中观测结果、实验数据等, 把每次测得的数据填在相应的表格或图表中, 使原本无序、杂乱的数据变得有序。由于对比实验只改变某个特定条件, 从收集到的数据中找出某种事物或某个量在这个特定条件发生改变时的变化规律, 因此优化实验记录单显得尤为重要, 它将便于学生通过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 更养成学生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如《摆》一课中, 书本上的实验记录单如下:

这张记录单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对比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及各组实验数据等内容, 但是对于刚接触对比实验的四年级学生而言, 这样的表格要求填写的内容太多, 不够简洁, 不易于学生的书写及数据的记录。基于学情分析, 教师对教材中的实验记录单进行优化, 设计了更符合孩子探究水平、便于整理实验数据的记录单 ( 见表1 ~ 3) 。

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并明确本课对比实验要点的基础上, 3 份实验记录单清楚展现了学生进行3 个对比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较之原来的实验记录单更方便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这3 份研究摆摆动快慢实验记录表先是研究摆重、摆长相同, 摆角不同时, 在相同的时间内摆摆动次数是否相同;然后研究当摆长、摆角相同, 摆重不同时, 在相同的时间内摆摆动次数是否相同;最后只改变摆线长短, 研究摆摆动快慢是否相同。从整个实验过程来看, 实验安排的顺序也有难易之分。优化实验记录单时可以考虑对比实验中各个需要改变条件的变化顺序, 有利于学生展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 也更便于学生实验操作及数据的收集整理。

三、实验数据的分析要客观有效

1. 用直观化的形式处理数据

对比实验中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分析, 才能发现其中的联系及规律。《摆》一课以往是用表格收集各组数据, 学生借助数据发现单一变化规律, 但没有对别组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 缺乏大数据的意识。某位教师执教时借助展板展示各组实验数据 ( 如图2 所示) , 通过“观察这些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组数据, 学生对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很快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无关, 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当摆重相同时, 观察这些数据, 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发现了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2. 用质疑的态度处理“可疑”数据

探究改变摆长影响摆摆快慢实验后, 学生继续进行改变摆重重量对摆快慢影响的实验操作, 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 见表4) 。

教师让学生观察哪些数据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时使用, 哪些数据“可疑”。为了便于发现, 教师让学生算出两列数据的差。学生很快发现第七组数据有问题, 因为其他组的两组数据差别在0.3 s之内, 而第七组相差1.14 s, 第七小组把测量的3 次数据拿出来, 发现挂一个钩码3 次测量时间分别是11.22 s, 13.54 s, 12.95 s, 在同一条件下测量的数据差别较大, 所以一致认为第七组数据不可信, 要剔除。学生对第八组数据也产生了疑问, 因为其余七组数据都是在11 秒和12秒之间, 但第八组数据是13 s和14 s之间。通过第八组和其他组实验装置的对比, 发现第八组的摆长比其他组的摆长长, 所以摆动时间也比其他组要多一些, 这组数据是可以考虑的。

当“可疑数据”出现时, 能正确对待的教师比较少, 往往教师更关注“正常”数据, 从“正常”数据中总结出本课结论, 但如果数据本身有问题, 那依靠数据得出的结论也不正确。因此当数据出现错误或偏差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数据, 排除可疑数据, 指导和纠正错误的实验方法, 甚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找到影响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四、结束语

上一篇:民族团结教育月实施方案下一篇:置业顾问薪酬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