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审批

2024-06-17

环评审批(精选6篇)

篇1:环评审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一、办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

二、办理条件:

1.项目选址符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抵触。

2.各类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4.符合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的要求。5.项目的建设不引起污染投诉。

三、办理程序:

网上申报→预受理→窗口受理→审查(包括现场踏勘)→审批经办人拟制审批意见→审核人审核(包括处务会议讨论、联席会议讨论)→签发人核准签发(包括局重点项目集体审批会议审查)→窗口取件。

四、审批时限:

1.环境影响登记表: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

2.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

3.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

五、收费标准:不收费。

六、报批需提交的材料:

1.建设单位申请报批项目环评文件的申请书。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一式3份。(报告书电子版光盘)

(1)工业项目及重点工程项目的环评文件,需提供项目所在区环保部门的初审意见。

(2)报告书(表)技术评估意见。

3.建设单位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通过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他形式征求的有关单位、专家或公众的意见。

4.规划部门对项目选址、场地使用功能的证明文件(属部队场地的,要有相应使用功能的部队后勤部对外经营许可证和部队土地权属证明;属农村用地的,应提交农村经济发展用地证明)。

5.国家规定需要审批、备案的,应提供有关部门的立项文件或备案证明;需要核准的,在申请书上说明依据文件(或提供核准部门证明)。

6.三产(包括:餐饮、商业、娱乐业、汽车维修、加油、加气站等)服务业类项目,应提交工商部门对项目的核名核准通知书。

7.房地产开发项目应提供规划部门的批复意见、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图和有污染源的楼层的平面布置图。

8.属租用场地的项目,应提交出租和承租双方已签署的租用合同或意向书。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俗称“环评台帐表”)。

10.凡委托申请的应提交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的委托书(一式2份)。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名称、权限、委托事项(申报、领取批文等)及委托期限。

11.其他部门意见:

项目建设地点在市政集水范围内,必须提供市政部门排水方案咨询答复。

注:1.凡提供的资料是复印件的,应在复印件上加注“该复印件与原件相同”的字样,并加盖建设单位的公章,必要时需加盖发文机关的公章加以确认。

2.环评单位需到窗口办理资质及印章备案手续。

(环评文件报批申请书范本)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

广州市环保局:

我单位拟于×××××(地点)建设××项目(项目名称)。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我单位已经【委托×××××(环评单位名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填报了环境影响登记表】。现呈报贵局,请予审批。

附件: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

2.××××

××××

×××(申请单位名称)

年月日

申请单位(人)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注:凡提供的资料是复印件的,应在复印件上加注“该复印件与原件相同”的字,并加盖建设单位的公章,必要时需加盖发文机关的公章加以确认。

联系电话:020-38920928 传真电话:020-38920930

办公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利路61号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6楼广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许可事项统一受理窗口。

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四上午9:00~12:00,下午13:00~17:00 ;星期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0~15:00

办事网址: 投诉电话:83203215 投诉处理时限:15个工作日

篇2:环评审批

1。申请人提出环保行政许可事项;

2。受理申请,审查报件资料是否齐全、合法。现场踏查项目位置,如不符合 要求,退回申请人补正,并一次告知补正内容;

3。A,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环评文件的初审意见或直 接审批(限时7个工作日);

B,建设单位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市环保局审批(限时5个工作日);

4。建设单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试生产三个月内,提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请报告(表、登记卡),附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报告(一式两份);

5。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并在承诺的期限内予以批复时限:报告书10个工作日,报告表7个工作日。

环境保护审批制度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范围根据国家规定,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改项目。

2、审批程序

(1)与有关审批部门联合踏勘项目现场。

(2)建设单位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3)审批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审批意见。

3、审批要件(需要材料)

(1)建设单位提出环保审批申请。

(2)立项批准文件。

(3)规划选址意见书。

(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审批时限《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在正式受理后,分别在30日、15日和7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5、法规依据

篇3:关于我国环评审批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政府生态治理,环评审批,腐败问题

1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自上而下的环境监管仍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然而,这种 “行政主导”的治理模式就使得环境保护的成效在极大程度上受环境行政机关权力运行的影响。当前,各地方环保部门主要通过环评审批和环境监察两种形式发挥其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服务、调控、 管理和监督职能。但是近几年来,环保领域的腐败案件在全国各地频发,地方环保利益链也逐渐显现,其中,环评审批环节成为了腐败案件的“高发地带”。本文从环评审批的腐败形式和危害、环评审批改革的思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落实行政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具有现实可操作的参考建议。

1.1政府治理现代化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中全会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探索与改革的新方向,这一转变不仅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突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求。因此,政府治理现代化实质就是要求政府转变治理理念,进而科学有效地履行自身职能。

“治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全球化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逐渐被广泛地运用于各国政治与行政发展的研究之中。 治理,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讲,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中国各方面所面临的难题和问题,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并化解矛盾,以确保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顺利完成。就我国目前政治体系而言,要认识到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仍是政府治理,政府治理现代化是目前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1.2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建立系统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具体要求,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生态关切。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政府治理中生态建设维度的重要目标,是政府治理现代化中重要的子系统之一,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体性变迁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生态治理能力和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又是政府部门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指要在政府环保部门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容、方式和体系方面实现现代化,即摒弃传统落后、旧式腐败的治理模式,探寻高效、透明、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治理体系。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供合格的环境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保护环境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近年来我国也已开始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调控和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有大量的问题逐渐凸显,环评审批过程中的腐败就是政府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重大困境,也是本文着力去破解的难题。

2我国环评审批中的腐败问题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各级环保部门的行政地位和执法权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2008年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后,在强化了治理权力的同时, 审批权和监察权都大大增强,使得环保部门成为了腐败的“高发地带”,而在诸多环节中,环评审批的腐败最引人注目。

所谓环评审批,就是指环保部门对拟建项目进行环评和审批的两个环节。环评,指专业的环评机构依据专业的环评技术导则和标准,针对拟建项目进行的考察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过程;审批,就是在审批机构接收到环评报告之后,对相关项目进行评审的过程,一般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由环评科直接处理,而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因此,环评审批作为各级环保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涉及相关利益最多的过程,就成为了出现腐败违法现象最多的环节。

环评审批腐败,就是指环保部门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是以环境评估权和项目审批权的运用超出社会制度、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为前提,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对社会环境造成损害的行为。具体来讲,就是部分企业为了使得自己的项目能顺利通过环评和审批,为官员和审批专家提供“好处费”的做法。 当官员和专家收取“好处费”之后,就不得不为环评不合格的企业弄虚作假,同时还将对审批过程中偷排漏排、除污不合格的企业免除或减轻处罚力度。正是由于环保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缺乏监督,甚至可以随意调整“执法宽松度”,从而导致了其行政权力的失控,才使得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滋生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观念,权力寻租、以权换钱,从而侵害国家、社会的利益。

在某些地方,以环评审批为手段的环保腐败极其猖獗。全国环保腐败案件近年来也明显增加:如2012年,江苏南通曝出系列环保窝案,共计30余官员落马;同年4月,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督查三处原处长李学智被指控索贿;2013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环保局原局长袁绍东因收受东莞两家公司老板的贿赂共870万元, 被广州市中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2014年1月,福建环保厅原副厅长王国长因收受巨额贿赂,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环保局原局长陈柏和因涉嫌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被刑事拘留,其“分分钟可以搞垮一间厂”的说法引发社会热议。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环保系统人数总体呈增长趋势,2012年处分人数较2008年增长30.2%,2013年同比增长60.4%,环保领域腐败蔓延状况可谓触目惊心。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政府不断加大节能环保资金投入。据析, 近年来中央财政资金中节能环保支出的比重显著增大,2014年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1 803.9亿元,今年中央财政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增至2 109.09亿元。国家的政策保障与资金投入使得原本被视为“清水衙门”的环保部门地位攀升。但与此同时,在社会各界聚焦下,环保领域存在的一些“痼疾”,特别是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涉嫌贪污、受贿或挪用公款的腐败案件逐渐浮出水面,频频被媒体曝光。

3我国环评审批的改革问题

3.1环评审批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所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加深,政府的行政审批工作也需不断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要求。但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依然颇具计划经济特征,存在明显的缺点,如各种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事项过于繁琐;审批级别设置过高,环节多;审批的时效性不强,效率低;审批人为设限的现象普遍,滥用审批权力,腐败现象常见等。

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作为行政审批的具体内容之一,其“环节繁琐”“权力滥用”“权力寻租”的缺陷,不仅使国家保护环境的行政手段力度打折,也严重阻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业,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把环评审批的职权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危害了国民的健康。因此,推进环评审批改革,不仅能提高环境治理的质量,起到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更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的具体体现。要努力做到把环保部门该管的事管好,市场能办好的事全部交给市场办,环保部门不该管的事坚决还政于市场和社会。

3.2我国环评审批改革的现状分析

2013年底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旨在下放部分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同时还配套印发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旨在促进环评政府信息公开、 强化环评事中事后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显示,环境保护部总共下放25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主要是基础设施类和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后,将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已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着力推进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的要求而提出。文件对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三公开” 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提出公开环评报告书(表)全本、公开政府承诺文件、公开批准和不予批准环评文件的全文、公开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的要求。有利于环保部门在项目审查过程中更充分地征求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坚持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要求强化环评过程的监管,确保放而不乱。文件针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弄虚作假等环评违法行为,全面提出了加大环评监管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如强调要加强对环评机构、 技术评估单位、从业人员监管,以规范从业行为;强调要在时间上、 质量上保证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的环境可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最优性、环境标准的可达性、环境风险的可控性和公众参与有效性得到充分论证,防止片面强调服务和效率,人为缩减审批时限;要加强公众参与的程序合法性、形式有效性、对象代表性、结果真实性的环评监管,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3.3关于推进环评审批改革的几点建议

3.3.1制定正、负面清单,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

各地方环保部门可通过制定环评项目正、负面清单来提高环评审批的效率,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环评项目正、负面清单,就是指环保部门依据地方建设特征将环境影响小,或基本不存在环境风险的部分工程,如民生工程、市政工程等,列入正面清单;将重污染工程,如电镀印染等,列入负面清单。列入正面清单的项目在办理项目环评时,可直接在环保部门服务窗口进行申报,若资料审核无误,可立即办理许可手续。而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环保部门将不再审批其环评文件。

3.3.2建立环评信息网络查询平台,推进透明环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着力推进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的要求,环保部门应搭建环评信息网络查询平台,将全国环评信息以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进行公开,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事项外,其他项目的环评信息都可以通过信息查询平台进行查询,同时,还应该通过公布所有环评机构的基本情况,加强社会对环评官员、技术人员的监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鼓励公众、社会组织对环评机构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对环保部门工作状况进行监督。

3.3.3完善环评审批监督制度,强化环评事后监管

近年来,环保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对建设项目实行了环境评价制度,但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问题仍然严重,未能实行全过程监管,造成一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投入运营后,又因环境问题引发很多社会矛盾。因此,完善环评审批监督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竣工环保验收和事后运营环节的监管就显得尤为迫切。对施工期环保措施未落实、未按要求开展环境监理、建成运营后环境要求不达标的建设项目要及时调查取证或处罚;对未达到环评批复要求、公众意见集中强烈的建设项目,在整改到位之前一律不予通过环保验收。

3.3.4有区别地选择专家参与评审

篇4:环评审批

意见表示,环保部现行30项行政审批职能中涉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项目20项。国家核安全局将对其中的部分职能进行合并和下放。其中,将单列的“可能造成跨省界环境影响的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试验审批”并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作为后者的1个子项;将有关放射性物品运输的3项行政许可合并为1项。

国家核安全局还将除军队医院外的医疗使用的Ⅰ类放射源单位、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用放射性药物(自用)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颁发权限下放至省级环保部门。

此外,国家核安全局还将对一些行政审批项目延长有效期,如: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证书的有效期由3年延至4年。

国家核安全局称,优化后,核与辐射行政审批项目由20项减至17项。

就核与辐射信息公开范围,国家核安全局表示,除免予公开和属于国家保密范围的核与辐射安全信息不予公开外,其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均属公开范畴。

意见要求,实时公布全国自动站辐射监测数据;及时发布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等公众十分关注的文件。

同时,还将扩大群众参与,提高公众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等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国家核安全局称,将研究制定核设施在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等安全许可证审批过程中公众参与办法,确定公众参与的范围、机制和程序;建立核与辐射安全领域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结果的核查办法。

篇5:环评审批是否应该前置

我国环境压力日益增加,人们的环境权益受到的侵犯和威胁,进而危及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严峻的环境危机促使人们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始检讨与反思和评判。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人类对于此种评判所作出的制度安排,它为我国阻止环境恶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环境评价制度的概念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的规定,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法律制度。

(二)环境评价制度的目标与功能

环境评价制度的目标和功能是什么?从最早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中,我们可以知悉其立法目的,即阐明国家的总政策是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努力预防或消除对环境和生物圈的损害,增进人类的健康和福利;加深认识国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即要求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统一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环评制度是保证完成环境保护各项生态指标的重要方式,是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三)处理环保审批与工商登记的衔接问题

应当是全面正确理解现行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工商注册登记时对环评审批是否要尽注意义务应该是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而不是由某个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所确定的。因此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对现行法律法规,尤其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第二款存在的不同理解请示有权部门进行解释,进一步明确相关条款的真正含义,在工商注册登记的环评审批前置问题上取得一致的看法。

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协商采取措施提醒项目建设者自觉遵守法律,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前主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一是环保部门编印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友情提醒,请工商部门在受理企业注册登记时向企业发放。二是工商部门在企业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后及时将有关信息提供环保部门环保部门提前介入,对选址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或污染严重依法不能获得环保批准的建设项目及时通报工商部门。三是对已经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其主要生产“经营#项目未获环保审批$由环保部门向工商部门发函,在企业年检时给与支持。四是环保部门进一步严格执法,用足用好法律赋予的各种处罚,限期治理等法律手段以及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绿色信贷、融资环保核查等综合手段,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树立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威,对依法应当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的企业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法院、供电、供水等部门的支持,坚决予以停产。

(四)环保前置审批的法律依据

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建成验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立项阶段包括初步选址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定址立项阶段。二是建设阶段!包括项目设计施工建设。三是竣工验收阶段包括项目竣工试运行和验收。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建设全过程负有审议、批建、监督和管理的责任。环保部门介入监管的关键是在立项阶段,尤其是立项前期的初步选址与项目建议书阶段,没有立项前期的有力监管,就不可能保证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环评报告的报审!违章建设项目就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由此可见进行环保审批是法定的义务。

国务院第370号令《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对于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经许可审批的涉及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经营活动,许可审批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进行许可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凭许可审批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其他批准文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核发营业执照。《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在建设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过程中,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其他各有关审批机关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或投产使用,有关银行不予贷款。”由此可见,环保审批具备前置的依据。

(五)环评前置审批不前置的弊端

环评审批不作为工商注册登记的前置条件,所造成的不利后果,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根本无法解决。1.增加了环保执法成本

目前环保部门接到投诉后!对未批先建项目唯一能做的是作出处罚、责令停产,限期补办审批手续,但如果建设单位不肯自觉履行,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从限期改正作出处罚决定到强制执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其成本相当大。客观上增加了环保执法成本。

2.损害了政府的威信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守环保审批规定,未经环保审批受到处罚固然也是自食其果,但从建设服务型政府!从真心实意地为建设单位服务的角度考虑!也需要提醒或审查环保问题。有些企业有意无意地逃过环保审批拿到了营业执照,最后出了污染事故推给政府去处理,这大大损害了政府的威信。3.增加了经营者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建设单位往往把领到营业执照作为可以合法开业经营的唯一条件" 既使没有进行环保前置审批而发放了工商营业执照、业主就会建厂房购设备、一旦事后环保审批没有通过、要求经营者停业整改或另外重新选址,势必给经营者造成经济损失。

4.加大了环保部门的监管难度

目前在环保部门受理的环境扰民投诉中!有一部分就是没有经过环评审批、但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在工商部门领到营业执照后、经营者一般不会主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这就给环保部门从源头把关增加了难度,环保部门在处理此类投拆时,往往因为业主不配合缺乏现场执法强制性措施等因素,在依法处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六)环保前置审批不能落实到位的原因

1.现行法律对违法审批责任追究的可操作性不强现行法律对违反环保前置审批的法律责任规定得比较原则、通常情况下无人追究越权审批者的责任,即便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追究责任,也多遮遮掩掩,不愿公开,在对违法审批的责任追究上常常以轻描淡写式的处分息事宁人,在对违法审批责任人的行政问责上,虽然也有开除这一项严厉的处分措施,但较开除为轻的处分措施!还包括了批评教育、诫勉谈话、书面检查、警告等,异常丰富,的各类形式,以致于行政问责基本上都在这些处分中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2.地方保护压力重重!严格执法举步维艰

目前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扩大投资规模#提升经济总量%是各级政府的首要工作,也是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于是或多或少地造成了许多无视环保急功近利问题的产生,在这种经济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对环境实施依法监管的环保部门往往束手无策,形成了想管也管不了,去管也管不好的被动局面。因为环保部门不仅要面对经济发展大局和政府要速度、企业要效益、职工要吃饭的重重压力,还要应付众多的为企业求情以及

领导的批条,所以近几年来除了重污染项目要求环保前置审批外!其他一般的项目基本上都没有按要求进行环评。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协管机制不键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由计划管理和行业控制,转为了由市场自主调节,绝大多数建设项目!尤其是小型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环节被取消或者被简化,使得环保部门通过项目主管部门在行政审批阶段同步实施环境控制的作用基本丧失此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从

年起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取消了除拆船危险废物经营和进口固体废物经营

个行业之外的其他一切企业注册登记的环保审批前置条件,使得建设项目环境协管机制再次受到重创,也使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上更加孤立无援,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实现对建设项目的有效环境管理!彻底制止未批先建不批强建的违法行为难上加难。

(五)法律冲突与矛盾

在环评制度是否前置的问题上发生了法律之间冲突的问题。例如不同部门对个体餐馆是否属建设项目就有不同的解释。2006年国务院法制办做出了《关于环保评价许可是否颁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前置条件问题的复函》(国法秘函[2006]403号)认为:“公民个人租赁住宅楼开办个体餐馆的,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第三款关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中的‘建设项目’,因此不需要在工商注册登记前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工商部门的执法者认为,这个复函说明个体餐馆的工商注册不需要环评审批前置。2009年环保部做出了《关于公民租赁住宅楼开办个体餐馆应当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复函》(环办函〔2009〕1220号)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具体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公布。我部(原国家环保总局)据此于1999年、2008年先后制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废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13](2008年10月1日工商注册登记是企业市场准入的大门起施行),均将餐饮场所纳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因此,公民个人租赁住宅楼开办个体餐馆应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部门的执法者认为,该复函对建设项目分类的解释有效,说明餐饮场所工商注册前应该前置环评审批。

首先,环办函〔2009〕1220号解释有效,国法秘函[2006]403号解释无效。虽然从解释的效力等级看,似乎环保部的解释效力等级不及国务院法制办。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因此,在建设项目的分类认定这一问题上,环办函〔2009〕1220号解释应属有权解释,而国法秘函[2006]403号解释则是无权解释。

其次,国务院法制办国法秘函[2006]403号虽然对个体餐饮是否属于建设项目的解释与环保部环办函〔2009〕1220号相悖,但是该解释隐含着深一层含意,那就是因为个体餐饮不属建设项目,个体餐饮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前不需要环评审批,而其它属于建设项目的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前是需要办理环评审批的。

篇6:环评报告审批申请参考格式

关于申请审批 环境

影响报告书(表)的请示

张掖市环境保护局:

我单位 建设项目,委托 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完成送审版后,经过 的环境保护技术审查,又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报批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章及有关规定,现将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批版)报送你局,请予审批。

我单位报送的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批版)相关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内容,同意向社会全本公开。

盖章

上一篇:液压技术现状与趋势下一篇:婚礼主持人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