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

2024-06-13

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

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生字、词语,并学会运用成语造句。

2、复习再现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品质,升华主题。

3、体会课文是通过___等描写方法体现___的写作手法。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受到___教育,产生___的情感。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愉快地结束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今天我们就上一节单元总结课,把你的收获与大家交流,相信你们一定能获得快乐!

二、巩固单元生字词语

1、进行“词语盘点”。

师:我们把本单元会认的字做成了词语卡片,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读一读。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词语找出来,考考大家。(也可以考一名同学。)

2、写、认、读并运用生字(1)读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会认的生字学得不错。请大家看看本单元的田字格生字,你会读吗?能组一个词吗?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并组词。(2)写生字

师: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些字难写? 并找出这些生字的形近字对照着比一比写一写。

(3)找错字

师:现在我们做个游戏,叫做心有灵犀,老师把你们作业中爱写错的字也找了出来,请你猜一猜,老师都找了哪些字?看谁和老师最心有灵犀?

根据学生猜测出示相应的生字:____。并让学生伸出手来把正确的写一写。(4)找本单元出现的多音字

师:给下面的字拼出不同的音节,并组出相应的词语。(5)复习本单元好词(四字词语)

师:老师要加大难度来考你们,谁能用本单元你喜欢的四字词语说一句话?(生造句)

三、回顾整组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的词语学得不错,下面我们 “回顾整组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提示自由读书、整理,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

1、整理本单元

(1)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板书。(2)本单元精读课文是?略读课文是?

2、选择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讲给大家听。

3、哪一个故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把让你感动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4、这正是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表达方法,谁能说说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能够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四、拓展训练

篇2: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习。

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故地

篇3: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五年多的英语学习经验, 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上能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在心理方面, 六年级的学生情感已经日益丰富, 他们所关注的不仅仅局限于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上, 而是越来越多的关注周围的生活甚至是社会热点话题, 也更在意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如在课堂短剧创编时, 学生就想到了校园足球和雾霾问题, 并将这些“时髦”的因素加入到表演之中。英语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做事情, 在做事情中学习, 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也正是这些来自成功的快乐, 激励着学生不断尝试、不断挑战, 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区现行英语教材———冀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 (2012版) , 每册书共有四个单元, 每单元6课, 每一个单元结束后都有review这一课, 对这一单元知识进行总结, 包括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以及针对所考察的知识点给出对应的练习题。练习题包括听力和书写两部分, 听力考察了学生对“三会”单词或重点句型的掌握, 书写部分的单词题通常考察学生对“四会”单词的书写情况。但无论什么样的题型, 都在强调语言知识的运用,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最后通过星级来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也是本版本教材的一个亮点。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努力程度, 进而明确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综合课改的要求,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使用教材的特色, 笔者在单元复习课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 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复习课风格。

一、多样导入, 激发兴趣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笔者想“一课之计在于初”, 也就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是否有效的关键点。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便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有了想去展现自己的动力, 也就有信心去学习、去表达自己。经过实践发现:微视频、小笑话、谜语、图片、声音、有互动的热身活动都是很好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在六年级上册Unit 2复习课中, 笔者用学生的照片来导入复习的主题, 那些照片都是平时上课或者活动中抓拍的学生精彩瞬间, 有他们放风筝的, 有堆雪人的, 还有儿童节时大家的合影……当孩子们看到这些照片时, 他们特别地兴奋, 从来不知道老师拍下了他们那么快乐地时刻。通过对照片提问了“What are you doing?What's the season?”进而引出了复习的主题———季节。笔者想这节课不仅仅是本单元知识的复习, 更是这些珍贵照片留给他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全面复习, 重点操练

在复习课中, 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较多, 知识点之间也不一定都是相关联的, 这就需要老师首先创设一个情境, 再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复习。如果只是单纯的语言句型练习, 学生学完后没有整体概念, 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复习课依旧需要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把语言操练放在情境中。在大的情境下, 笔者会将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分为“三会” (学生听够听懂、会说、会运用) 和“四会” (要求能够听懂、会说、会写、会运用) 两部分。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习惯了利用单词卡片, 因此“小老师”也效仿教师的样子利用单词卡片带着学生进行单词的复习。尽管“小老师”只是做了教师该做的工作, 但“生生”互动的效果与乐趣远远超过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虽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 但六年级的一些学生已经能够担负起复习任务, 在老师的培养下和平时的锻炼中他们都是出色的“小老师”。“小老师”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可以让学生读单词、拼单词比赛、横排抢答、造句、接龙等, 通过各种形式完成复习任务。可以说孩子们就是老师平时教学的“镜子”, 可有时候又会超越老师。

重点句子是复习的重中之重。通常第一遍都是简单的朗读, 让学生对本单元重点有个整体的印象, 然后才是各种形式的朗读, 如分组读、抢答读、pair work、接龙问答等。接龙问答, 能够提高学生对功能句型的运用能力, 他们可以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答语。偶尔会有“小老师”问问汉语意思笔者也不会阻止, 因为的确发现有学生读单词句子都很棒, 就是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 Pair Work这个小环节也是针对本单元的“重中之重”而经常采取的复习形式。通过这个1分钟的练习, 3~4组同学的展示, 进一步复习巩固。当然, 为了培养孩子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笔者也会针对他们的对话提出问题。

三、书写检测, 归纳总结

课标指出:“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容又是英语学习的手段, 听和说是理解的技能, 读写是表达的技能。”小学生英语课堂以听说为主, 主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针对六年级的学生, 书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书写检测这个环节中, 主要是针对“四会”单词和重点句型出一些练习题。如, 看图补单词、选词填空、根据问题选答语、选句子补全对话等。大多数孩子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个别学生需要课后指导。自从班级里配备了电子白板, 学生们就越来越喜欢到白板上书写, 每次都是争先恐后。在这个环节笔者也不需要他们举手请求, 自己主动到上面写就行了。

通常笔者调用蓝色笔让他们书写, 我们在check answers环节用红笔改正, 字母占格和首字母是常见的问题。当然总结单词的记忆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我们利用自然拼读法学习和记忆单词, 但有的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有学生说她是这样记忆“onion”这个词的:把“i”看成是圆葱的心, “i”的两侧都是“on”, 也就是将圆葱的心包围。这样的记忆又形象又有效, 笔者也鼓励学生多多分享单词的记忆方法。

四、小组展示, 学以致用

小组的展示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这个环节孩子们就要利用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子进行小组合作的展示。常见的形式有情景剧的创编、课文总结成chant、song形式、对话的接龙互动、课外知识的拓展等,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在冀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1 review这一课中, 孩子们利用所学打电话用语给“习大大”打电话, 邀请“习大大”来我们学校观看足球比赛, 因为我们学校的足球队在秦皇岛市小有名气, 有的小组请求“习大大”治理一下雾霾问题, 有的小组在去超市途中车坏了, 还遇到了妖怪……孩子们在整个观看短剧中都笑声不断。笔者也会针对短剧提问一些问题。这些短剧的展示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也是检测孩子对所学单词和重点句子的运用的有效手段。针对本单元主题进行拓展, 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如在上面的复习课中, 笔者给孩子们的一个课外知识是“您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请稍后再拨……”笔者给孩子们的只是单纯的句子, 没想到孩子们在表演时加上了很多的情节。配音也是常见的一种拓展形式。在孩子们能力基础上, 找一个相关的1~3分钟小视频进行配音, 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上面的课中, 笔者在“英语趣配音”这个软件上下载的“What could I say?”的小视频, 学生自己练习, 课上展示。这些展示任务通常会在上课的前两天告诉学生, 然后他们自己写剧本自己找材料练习。为了展示自己组的特色, 孩子们对自己小组的排练都不愿意提前展示在大家面前的, 都想在课上给大家一个惊喜。

五、总结拓展, 扬长避短

当然, 教师和学生对小组展示的评价也是复习课的重要内容。笔者对学生的要求是说具体的评价, 而不是一句简单的good, great, wonderful。一定要具体说说哪里好, 学生在这评价过程中也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 他们不仅能够正确地找出一些小组表演过程中的语法错误, 而且对于学生们自己找出的错误, 他们往往更能虚心接受, 并且印象深刻。最后笔者再进行总结, 评出最佳表演组、最多语言组、最佳拓展组等。六年级的学生正向青春期发展, 他们很在意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所以, 让学生去评价有时要比教师的评价更有效。笔者认为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孩子们准备了好几天就为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赞许。课堂评价只是对学生评价的一部分, 课下的家长评价、终结性评价同样重要。我们应将几种评价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促进学生身心更好的发展。

摘要:冀教版小学英语复习课是对某一单元甚至是整本书知识点的总结,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组再现, 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只有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运用语言,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针对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 (2012版) 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复习课风格:导入—复习—检测—运用—总结。在这个复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听、说、读、写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国际视野也得到了开拓。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始终坚持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兴趣,课改,教材特点,学生为本,语言运用,合理评价

参考文献

[1]英语辅导报 (小学教师版) , 2014, (937) .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伯克利.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4]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生本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5]杜娟.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小学英语[M].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篇4: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模式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62-01

新课程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培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尊重学生的主体角色,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定义

所谓的单元主题教学其实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二、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极有可能会导致教学时间被浪费,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更有可能会限制学生独立创造意识。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具体优势如下:

1、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把课文的听说读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便达到以读促写,以听促进读的目的,坚决避免课堂的单一性。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更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可以让师生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太过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学习的接受者,严重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教师也应该从课堂控制者转换成指导者与引导者。相关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究,终于发现单元主题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也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特别是,该模式中的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更适合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从教师的一个例子想出更多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连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在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选择一篇精读课文或者具有探究价值的课文。

三、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措施

在应用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应该注重课文中某一个主题单元的核心思想,训练重点,主要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只有对课文的某一个主题单元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方能让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发挥出作用。本文主要以人教版第六册第七组为例,探究单元主题式备课法的具体措施如下:

1、有效的结合某一单元课文内容,找到相同点

单元的课文内容必有其联系。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孤立地设计某个单元或者某篇的教材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的大纲要求和阶段教学的总目标,找到课文中的相同点。只有找到相同之处,方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三维目标以及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语文知识是相通的,还可以更好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譬如:该组中的四篇课文分别是:《李时珍》《爱迪生》《飞机遇险的时候》《千里跃进大别山》,这四篇无论是写李时珍采药的辛苦,还是写爱迪生发明灯泡中的辛酸都没有离开一个字“坚持”,通过先描写李时珍和爱迪生,最后衬托出千里跃进大别山和飞机遇险的时候的“坚持”。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该组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以便设计出更具有创新性又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从课文整体出发,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都设计出详细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学环节并没有发挥出作用。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部分教师的教案都是应付检查,并没有有效的应用在教学中。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教师一定要结合每组教学内容的课堂目标、重难点内容以及共同特点,从课文整体出发,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以此来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内容过程中知晓更多的文化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外获取知识,如:进行单元教学后,推荐与本单元共通的文学性较强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阅读。

结束语:综上所述,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师旧有的教学观念,而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地使用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以便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洪江.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 段 颖.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文学文本的“母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篇5: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

4老师领进门

教材简析:

《老师领进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文中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作者曾是我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清新朴实。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2语言委婉,含义深刻,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达效果。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语文课所特有的体会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的特点。抓住课文关键的语句自主探究,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手段,在读中感知课文,读中想象感悟,读中探究思考,读中习得语感,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让学生的学习走向充分的个性化。.教学目标: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正确读写并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能用‚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写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句的方法。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初步感悟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悟老师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感受作者尊重老师,爱老师的感情。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刘绍棠,学生搜集赞美老师的语句。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一、谈话揭题:

1你还记得那些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2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读课题)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 3刘绍棠简介:

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有社会主义‚田园牧歌‛之美誉。后遭波折,益增其华,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余部,就是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大家想像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过渡:他是不是就是你们想象中的老师呢?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大门呢?请同学们来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提醒读好儿化音。

三、再读课文、边思边读

1.默读思考: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他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2.交流:

(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口才好、文笔好;桃李满门的;善讲故事的;谦虚的;很有教学方法。(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板书:文学创作之门

(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创作之门。)

四、课堂作业。完成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感悟体验田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崇高的境界以及作者对小学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2.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中关键语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的内涵.3.培养学生精读深思的习惯,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愉悦。

4.通过‚读写拓展‛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渡: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他不仅口才好,而且文笔也好,是他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

1默读3-7节,思考:文章用一件什么事例来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板书:小诗编成故事

2齐读小诗

听老师讲故事(老师范读故事)

3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交流后小结: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

过渡:这么动听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4书上哪些句子写出‚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1)齐读第6节(出示句子)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2)理解第六节句子

句子中围绕哪个词来写:‘入迷’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入迷?

在文中找出与它相联系的句子、词语、(娓娓动听)还有哪些词语描写我入迷的样字?(3)展开想象

出示句子: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我好象看见……又好像听见……还好像……

5、还有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用曲线划出(1)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2)理解句子:我在……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启发解决:会从上千个故事中学到些什么?是老师刻意教的吗?)

小结:在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那么多。正如杜甫诗《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情朗读(高兴、感激之情)

二、学习8,9节

1过渡: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田老师影响培育了我,使我开了窍,使我受益四十年,‚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过渡:老师虽然不认为学生成才是自己的功劳,可作为学生怎么会忘记老师恩情呢?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 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3.请齐读8、9节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小结:

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难怪一位知名作家在阔别老师40年以后,还能像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行礼。让我们满怀感念师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

四、拓展训练(选择其中的一至二题试一试)

1、同学们,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吗?你想对深深地关心着你,帮助过你的老师说说你的心里话。

2、从幼儿园到现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老师,带着感激之情写一写你与老师之间的一段往事.、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可以读一读。鲁迅《藤野先生》 ***《我的老师徐特立》

贾志敏《全在不经意之中》

5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如果我们珍惜时间,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师生共同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顺文章,大体了解文章内容。一 导入

板书课题,猜猜文章的重点会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 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二交流预习情况。

1指名领读生字、生词,集体正音。2指名读课文,疏通语句。

3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4质疑问难,提出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困惑。二学习书写本课生字。

赛、奔是指导的重点:‚赛‛上中下结构,中部稍宽,撇和捺要写舒展,下面的‚贝‛较窄长。

‚奔‛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要把下面的部分遮盖住,中间的‚十‛包藏在里面,写小些。学生练习书写。

三课后作业。读课文,并找出你没有读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将收集的关于惜时的格言警句、谚语诗词等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相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一研读课文

1教师和学生交流,导入新课的学习。2师生读课文,老师读(1——4)自然段,指名3位同学接着读完。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

3请同学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4课文的哪些段落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5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爸爸的话:

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安慰孩子;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自己体会读,然后再指名读。

学生在此基础上,回想父亲和自己说话的神态、语气练习读,反馈。

6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种表现对不对?

7重点学习第八自然段:

指名读第8段,体会这一段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跑赢了时间以后高兴的心情)

指导朗读:A有的——有的——有的—— B狂奔——喘着气(联系生活经历体会)应该怎样读?

8语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

9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同学一定也是感慨颇多,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10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揽镜 流沙河

偶然揽镜瞧一瞧,啊,我怎么老了!

我也知道人会变老的,不过总以为老期遥遥。

从前我看见老者佝背驼腰,觉得他们自来就是这样老;

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我心里觉得好笑。

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他们也会笑我唠叨。

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生命的烛光别无谓消耗。

11你们能送给老师几句话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

1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你还会说——

二 小练笔

篇6: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再见了,亲人》和《金色的鱼钩》,认识了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志愿军战士和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老班长。今天我们将要认识的是在和平年代的一位说平凡又不平凡的村党支部书记——老汉,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6课《桥》。教师板书课题——桥

师:仔细看这个“桥”字,好好感受一下,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 生:桥(速度快)

师:慢点,这样读才有味道!生:桥

师:古朴无华,这一定是座古老的桥吧。生:桥(柔和地)

师:水波不兴啊!想必是座江南小桥。生:桥!(自豪地)

师:这么有感情,一定是座气势宏伟的大桥!

同学们,你们看,仅一个简简单单的“桥”字,当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去读它的时候,立刻会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其实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时,文中的人物就会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

二、检查反馈,感知文意。

师:看到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

1、为什么课文要以“桥”为题?

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想想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件出示:咆哮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三、感受洪水的肆虐

师:现在我们一同走进黎明前的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文中有许多句子描写了这场洪水,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并把它画下来,认真读读。生找句子(课件出示)

1、黎明前,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你从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生:雨下得很大。

师:由此你想到了哪些形容雨的词语。生:倾盆大雨、大雨滂沱等。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师:慢点,这样才够味道。

师:泼得再快点,倒得再猛些!读!一齐来。

2、山洪水咆哮着,像受惊的野马,从山谷中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师:你从这个句子中感受了什么? 生:洪水来得十分凶猛。师:怎么体会到的。

生:咆哮、狂奔、势不可当。

师:洪水越来越快,应该怎么读? 生:语速越来越快

师:一齐学着他的样子读这个句子。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你喜欢这样的舞蹈吗?为什么?这跟下句中哪个词语呼应?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现在你感觉到什么? 生:害怕、惊慌。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这两句。

三、深读课文,感悟老汉的品质

读了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洪水在慢慢地——上升,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村民都有逃生的——念头,都有逃生的——欲望。请同学们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写村民的句子找出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一下当时村民的逃生的情形。

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乱哄哄

师:同学们,同样是在洪水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 生:老汉

师:找到句子了吗 站着 不说话 盯着 像一座山

发现了吗?这是两组截然不同的词语。分别写出了在这场洪水中村民和老汉的不同表现,你能说说吗?

生:村民惊慌失措,而老汉沉着镇定,从容不迫。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不说话、盯着读出了老汉的镇定。师 :加上这些词语进去说说

生:在这场洪水中,村民惊慌失措,而老汉却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村民,显得十分镇定、从容不迫。

师:能抓住关键词语来说,但还不够具体,你能说说。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目光在告诉人们什么吗?

生:大家一定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慌张是想不出好办法的。师:你能把这些都加进去说吗?

生:在这场洪水中,村民惊慌失措,而老汉却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村民,显得十分镇定、从容不迫。他的目光仿佛在告诉人们:“大家一定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慌张是想不出好办法的。”

师:现在老师要送给他两个掌声,第一是他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二他不仅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加自己的思考,这叫会读书。刚才我们在对比中感受了老汉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现在我们一起在对比中读读(请看大屏幕)

左边的同学读写村民的词语,右边的读写老汉的词语。生:(左)你拥我挤 师:快点儿,再来—— 生:站着 师:稳点 生:站着

生:疯了似的

师:好像还很理智哦 生:疯了似的 生:不说话 生:跌跌撞撞 生:盯着

师:目光透着威严,再读—— 生:盯着 生:(再读)

生:乱哄哄

生:像一座山

师:像山一样镇定,全班读——

师:老汉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使纷乱的村民安静下来。在洪水中响起了老汉的声音。

(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儿? 生: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

师:用句号不行吗?用感叹号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桥窄意味着什么? 生:情况很严重,如果村民挤上去,势必桥倒人亡。师: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叹号。师:排成一队,不要挤!能不能挤? 生:绝对不能挤,一挤桥就会塌,只有排成一队,才能使村民有序过桥。师: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叹号。师:党员为什么要排在后边?

生:党员要为人民服务。老汉作为书记,严格要求党员一定要留在后边。师:有没有商量的余地? 生:没有。

师:能不能留情面? 生:不能。

师: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叹号。

师:老汉真的就这么有威信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就在老汉有序组织村民撤离的时候,另外一个画面出现了,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是谁? 生:老汉

师:这是谁? 生:小伙子

师:老汉在做什么? 生:揪出一个小伙子

(课件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我感觉到老汉十分生气 怎么体会到的?

那你把老汉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其实老汉揪的小伙子就是他的儿子 老汉不知道这是他的儿子吗 知道

要知道揪在这边就意味着就是——死,放了他就有生的希望。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同学们,这位老汉难道真的不爱他的亲骨肉吗? 爱他的亲骨肉 你从哪儿读到了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又是吼又是推,这样凶巴巴的样子,还酸有情吗? 没时间多说了!太危险了!

必须争分夺秒了,才可以让儿子脱离危险。是啊,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了,你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是啊,木桥已经在发抖,在痛苦的呻吟,你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洪水马上要把他们给吞没了,你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吼,这一推,你读出了什么? 对儿子的爱

哦?我就不明白了,老汉为什么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因为他要求党员都应该排在后面,小伙子是党员,所以应该这样 同学们你们现在体会到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啊? 不徇私情(板书)

篇7: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

主题: 珍爱我们的家园

一、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意图,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2.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的主旨。3.个性品读,交流感悟,让学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4.辨析讨论,品味语言,对科学小品文有较完整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方法:

以文字信息为媒,以品读交流为主,以导向生活结束,从而入情入境。展开想象,积累语言,指导行动。

教学准备:

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6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为了生存,保护地球。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2.理解“渺小”和“贡献”的词义,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4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教学反思: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中国国情设例,再设悬念,激发兴趣。

2.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共鸣。3.跳读课文,探究关键内容,在对比中加深印象,深化认识。4.回顾全文,分析写法,体会效果,指导自己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方法:

对比中阅读,交流中碰撞,合作中探究,联想中拓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事 例

人类(罗斯福)护鹿——屠狼——鹿增——林毁——鹿亡

道理--------尊 重 自然规律

教学反思: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2.探究神圣,理解感情,引发共鸣。3.领略神圣,品读语段,感悟想象。4.深化神圣,联系生活,引导行为。5.回味神圣,配乐诵读,升华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情感,并懂得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读读、品品、议议,说说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

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学反思:

16*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探究奇迹是什么。2.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3.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农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① 阅读,勾画。② 同桌交流。③ 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习作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

习作四 作文教案

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回顾

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单元总结 多音字

一叶扁piān舟 供gōng品 困难nán 无数shù

降jiàng临 模mó仿 血xiě液

扁biǎn平

提供gòng 灾难nàn 数shǔ不清

投降xiáng

模mú样 血xuè管

倒dào影 参chēn天 卷juǎn过 睡jiào觉

倒dǎo下 人参shēn 试卷juàn 觉jué得

形近字

晶(晶莹)莹(晶莹)蔼(和蔼)资(资源)矿(矿产)赐(恩赐)滥(滥用)

品(品味)荧(荧光)竭(竭力)姿(姿色)旷(旷课)碣(踢球)监(监视)

胁(威胁)睹(目睹)堵(堵住)悼(悼念)骏(骏马)竣(竣工)眷(眷恋)

协(协作)赌(赌博)诸(诸位)掉(掉队)俊(俊俏)峻(险峻)券(证券)

近义词

灾难──灾祸

庄严──庄重

晶莹──晶亮

慷慨──大方

贡献──奉献

璀璨──灿烂

渺小──微小

和蔼──和气

天际──天边

沉寂──沉静

透亮──明亮

恩赐──赏赐

威胁──威吓

清晰──清楚

节制──控制

肆虐──残虐

盘踞──占据

恭敬──尊敬

劲挺──挺拔

险恶──凶险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交错──交织、交叉 遨游──漫游

枯竭──枯干、干涸

纹痕──纹路、痕迹

反义词

清晰──模糊

消失──出现

浪费──节约

减少──增加

交叉──平行

灵活──呆板

节制──滥用

精心──马虎

凶猛──温顺

荡漾──平静

恭敬──粗暴

渺小──巨大

慷慨──吝啬

节制──放纵

保护──破坏

恩赐──吝惜

枯竭──丰富

有限──无限 词语搭配

生命垂危的老人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那样的美丽壮观 白色的纹痕 雄奇的气势

绿色的波浪 粼粼的波光 参天的杨柳 命运的选择 浓密丛林中的薄雾 闪闪发光的松针生命的归宿 上帝的恩赐 严重的威胁 特殊的葬礼永流不息的河水 雨后清风的气息

温暖的怀抱 了不起的奇迹 绿风荡漾的小院 水雾飘飘洒洒 水声震耳欲聋 提出设想

不加节制地开采 慷慨地提供 不顾后果地滥用 精心地保护 不紧不慢地说 建造基地

造福子孙后代 滋润心田 解除干渴 一叶扁舟 一处沙滩 一片耕地 一座山脉 一根松针 一条大瀑布 一块绿洲 一个家园一座水电站 一个倒影 一口呼吸 一声叹息 一排三间房 一台电视机 一层层的梯

必背内容 * 日积月累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这是1999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意思是: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类只有一次生命。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只希望留存这方寸之地,给子子孙孙以耕种之用。意味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好现今的土地。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 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塘的安妮》读来引人入胜,这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许多文学作品都动情地歌颂了人的美好心灵。例如,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篆蒂》。

篇8:小学语文单元小结课教案模式

一年多来, 我们经过扎实、有效地实验活动, 已经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应高中数学课堂的单元小结课教学方法, 设计出了三种教学方案, 表现了复习的不同思考.

方案一: “梳理知识+ 定向训练”教学法 ( 传统小结法)

过程:教师梳理知识, 并进行题型归类训练

特点: 利用课本资源, 突出教师对知识的整合, 属于教师主控型, 容易操作、容易控制, 导向性好, 外在效率高, 学生与教师都比较适应, 教师展示的空间大, 教学效果的预见性好.

缺点: 学生的自主性、潜力的发挥有限, 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方案二: “纠错、反思”教学法

过程: 教师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纠错、反思的复习

特点: 属于教师主控型, 资源从学生中来, 问题针对性好, 教师发挥空间大, 操控性好, 三维目标容易外在实现, 堵漏增分的效果明显. 要求教师的观察积累, 收集学生的错误资源, 分析这种错误的利用价值, 把这种价值“最大化”.

缺点: 受题目的局限, 拓展空间有限, 不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方案三: “交流生成式”教学法

过程: 确定问题—分组生成—交流点评—反馈资源—形成个人小结.

特点: 属于学生主体型, 知识形成信息量大, 可以互相借鉴, 是信息时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互相切磋中增强集体凝聚力及合作意识, 提高了梳理整合知识的能力, 同时为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做好“时间储蓄”. 增加了老师的资源, 能改善单一的评价, 学生的自主性、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缺点: 教师不太容易操控, 学生入门要有一个过程.

方案三能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合作交流的能力. 下面以“概率小结”为例, 谈一谈方案三具体做法:

二、“交流生成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环节一: 确定问题: 提前两天预留小结提纲

1. 请将本章的概念、知识、方法进行梳理, 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2. 本章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3. 学习本章知识的过程中有哪些易错点? 请搜集相关题目.

4. 你学习本章有什么体会? 还存在怎样的问题?

提纲内容主要以知识与方法、数学思想、易错点、反思与总结等四个方面来设置. 要求各小组必须作第一题, 再选作一题. 而预留小结提纲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做调整, 如《三角函数》这一章, 我们给学生预留了这样一组提纲: 本章的核心概念、知识和方法有哪些? 请你给梳理一下, 说明你选择它们作为“核心”的理由; 按你的理解, 表述一下本章与学过的上一册书的联系有哪些? 你认为本章最需要记忆的东西有哪些, 怎样记住它们、你有什么招儿? 如果让你选择10个例题作为本章最重要的例题, 你会选什么? 为什么? ( 可以从课本、练习册中选, 也可以自己编) ; 本部分内容高考怎样考? 请搜集近两年课改区的高考题并分析考点.

设置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梳理, 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环节二:分组生成

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由小组长负责合作协商, 形成自己小组的小结报告, 交老师批阅. 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小组生成与个人生成相互结合.

设置意图: 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增强集体凝聚力, 提高合作意识.

环节三: 反思与总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得、方法提炼、应试技巧等进行“再思考”, 全体同学各抒己见, 畅谈自己的感受. 如“概率小结”课同学们谈到的体会: “薄与厚”学习方法; “堵漏增分”的应试技巧、“团结合作”的学习理念; “开拓创新”的学习精神; “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成曦小组探究感言: 翱翔于神秘的数学世界中, 我们合作, 我们探索, 我们总结, 我们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享受数学世界的魅力, 我们热爱探索, 热爱这一门学科.

设置意图: 在再思考再反思的过程中, 提升思维层次, 发展创新能力.

环节四: “集体智慧+ 个性思考”生成自己的“本章小结” ( 课后做) .

设置意图: 再反思, 再总结, 再提高.

三、实施感受

一年来, 通过单元小结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 学生学习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整体掌握也有明显的增进.

1.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对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了切身体会,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出现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2. 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创新、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合作交流, 教师传授的不再只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智慧, 尤其推进了实践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3.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分组生成”小结报告的过程中, 学生在分组讨论、意见综合等过程中增强的合作意识.

上一篇:温情议论文下一篇:致全体离退休教师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