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2024-06-12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篇1:《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课中的一个特点。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习活 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整节课中,从开头的“获取信息,到学习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捕捉分析点,自己去获取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过程中只起到引导、总结、启发进一步思考的作用。这就比由老师去将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要好得多。在语文课上,一些结论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了、经历了就有所得,有收获。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仅在课外学习中得以体现(如:小组搜寻海洋资料、介绍海洋资源),而且在课堂也真正得以体现。学习说明语言时两组句子的对比,在分析中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方法。 本课还设计了多次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主要在于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取长补短,从中感悟、理解、提高。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感染、互相吸纳,营造了浓烈的读书氛围。?

篇2:《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诚然,本节课学生的活动面如果能更广些,让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自己的能量,那么本节课所带来的效应会更大,更喜人。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

“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是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对人本管理成果的乐观预见。而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为人师者的幸福与自豪,为了让语文课堂恒久的绽放出这样迷人的光彩,我会继续用执著去耕耘,用热爱来注解,用师者的智慧与才情去打造出一节节更精彩的语文课。

篇3:智能粮仓的采集终端的设计与应用

1 智能粮库监控系统

智能粮库监控系统是基于ZigBee和LabVIEW的粮仓温湿度监控系统,由无线传输模块ZigBee和主控模块,以及数据显示、分析、记录的上位机LabVIEW界面组成。利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再利用ZigBee无线数据发送模块将温湿度数据发送给接收模块,接收模块接受数据后通过串口传给LabVIEW上位机,由LabVIEW上位机对各监测点的温湿度值进行显示、分析与处理,控制模块再根据接收的指令对降温除湿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使粮仓达到适温适湿的目的。

1.1 智控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

智能粮库监控系统结构是由采集终端温湿传感器采集数据,经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到数据,通过路由器、协调器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经过对数据处理,在经过协调器、路由器将控制指令传到降温除湿设备。系统结构框架如图1-1所示。

智能粮库监控系统主控工作流程,设备及端口初始化,采集温湿度,无线传输,逻辑判断,结束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主控工作流程如图1-2所示。

1.2 智控系统功能需求

在功能需求上,智能粮库监控系统要实现对粮库的各个主要位置进行温湿度的实时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信息传送到上位机并在界面上显示出来。经过查询资料、咨询和分析,智能粮仓温湿度监控系统主要应该具有以下功能模块:

1.2.1 上位机模块部分,主要要求如下:

(1)由LabVIEW显示部分和计算机组成

(2)负责数据信息的显示、分析、处理。

1.2.2 无线传输模块,主要要求如下:

(1)由ZigBee无线节点构成;

(2)分别有协调器节点,路由器节点,终端节点;

(3)协调器节点:负责网络的搭建和组织,初始化网络信息;

(4)路由节点:负责提供路由信息,数据融合与转发;

(5)终端节点:负责将采集的数据信息收送。

1.2.3 控制模块,主要要求如下:

主要负责控制降温除湿设备工作。

1.3 智控系统软件开发

智能粮库监控系统软件是运用一种用图标代替文本行创建应用程序的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传统文本编程语言根据语句和指令的先后顺序决定程序执行顺序,而LabVIEW则采用数据流编程方式,程序框图中节点之间的数据流向决定了VI及函数的执行顺序。

VI指虚拟仪器,是LabVIEW的程序模块。它还内置了便于应用TCP/IP、ActiveX等软件标准的库函数。这是一个功能强大且灵活的软件。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虚拟仪器,其图形化的界面使得编程及使用过程都生动有趣。本系统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一个数据信息显示、分析和处理的智能粮库管理的客户端,LabVIEW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处理能力,同时在数据分析、处理和显示等方面与传统仪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利用网蜂科技的Zigbee CC2530开发模块进行开发的,无需改变底层程序,只要在应用层等来编写需要实现功能的代码。利用ZigBee开发模块进行硬件开发的特点有短距离、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高容量、能自组网进行无线网络通信。

2 采集终端的设计

2.1 温湿度一体数字传感器

DATA用于微处理器与DHT11之间的通讯和同步,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通讯时间4ms左右,数据分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具体格式在下面说明,当前小数部分用于以后扩展,现读出为零.操作流程如下: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为40bit,高位先出。数据格式: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8bit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8bit校验和。数据传送正确时校验和数据等于“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8bit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所得结果的末8位。

用户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从模式下,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转换到低速模式。

2.2 ZigBee技术

ZigBee是IEEE 802.15.4协议的代名词。根据这个协议规定的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ZigBee名称来源于蜜蜂的舞蹈,蜂群通过跳ZigZag形状的舞蹈交换信息,蜂群里的蜜蜂众多,身材纤细,所需食物不多。这正是ZigBee的主要特点:简单的结构、灵活的网络、极低的功耗、极低的成本和数量不等的网络成员。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ZigBee的最大特点就是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短时延、高容量、自组网、多种组网方式和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

ZigBee具体有三种网络拓扑结构,分别为星型网、树状网和网状网三种。

2.3 ZigBee开发模块

WeBee CC2530核心板的功能特点:

体积小(3.6*2.7cm),重量轻,引出全部IO口,标准2.54排针接口。可直接应用在万用板或自制PCB上。模块使用2.4G全向天线,可靠传输距离达250米。自动重连距离高达110米。

WeBee功能底板,如图2-1所示。

功能特点:

(1)底板尺寸:7*5cm。

(2)串口通讯:自带USB转串口功能(PL-2303),方便笔记本用户。

(3)供电方式:方口USB、DC2.1电源座(5V)。7号锂电池(3.7V)。

(4)功能接口:Debug接口,兼容T1标准仿真工具,引出所有IO口,常用的串口引脚以及5V/3.3V引脚。

(5)功能按键:1个复位,2个普通按键。

(6) LED指示灯:电源指示灯、组网指示灯和普通LED。

(7)模块支持:支持WeBee CC2530核心板。

2.4 CC DEBUGGER仿真器

如图2-2所示。

功能特点:

(1)小尺寸4.7*2.3 cm,标准USB接口,直接使用。

(2)支持IAR在线调试下载和SmartRF STUDI07packet sniffer协议分析功能。

(3)支持TI zigbee系列芯片,如:CC111x/CC243x/CC253x/CC251x。

(4)预留USB bootloader更新接口,允许用户自行更新USB bootloader。

2.5 数据通信程序设计

利用VISA和ZigBee实现通信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初始化串口,设置串口的通信参数与ZigBee模块的串口参数一致;

(2)向ZigBee发送模块节点查询指令;

(3)延时一定时间,等待ZigBee执行命令,并返回相应的字符串;

(4)从串口中读出ZigBee的返回的字符串,并提取出节点地址;

(5)对该节点地址发送的检测数据进行识别,每隔一个扫描周期,按照上一步返回的各个节点地址,对检测数据进行识别;

(6)延时一定时间,等待ZigBee执行命令,并返回相应的字符串;

(7)从串口中读出ZigBee返回该节点的温度或湿度数据包,并提取出温湿度值。

3 智能粮库监控系统的应用

基于ZigBee和LabView的智能粮仓温湿度监控系统,主要针对粮仓中温度和湿度的监控,采用新型一体化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对温度和湿度进行采集,实现了一种数据无线传输途径和智控降温除湿设备的基于ZigBee的树状网络,该系统具有硬件简单化、成本较低、编程方便、通信可靠性高等特点,实现了通信双方非接触式的数据信息传送。

由于采用ZigBee无线传输方式,免去了有线布线方式的较多不利之处,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使操作员更加容易实时监测到各个粮仓内的状态情况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控制及措施;同时LabView还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功能强大、性能好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吕治安.ZigBee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许毅,李文锋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1).

篇4:海洋——未来的粮仓

是的,海洋里不能种水稻和小麦,但是,海洋中的鱼和贝类却能够为人类提供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蛋白食物。

大家知道,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是生命的基础。现在人类消耗的蛋白质中,由海洋提供的不过5%~10%。令人焦虑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中的鱼类有不少品种已经出现枯竭。用一句民间的话来说,现在人类把黄鱼的孙子都吃得差不多了。要使海洋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海鲜产量至少要比现在增加10倍才行。美国某海洋饲养场的实验表明,大幅度地提高鱼产量是完全可能的。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贝类,有了贝类就有小鱼乃至大鱼……海洋的总面积比陆地要大一倍多,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渔场,大抵都在近海。这是因为,藻类生长需要阳光和硅、磷等化合物,这些条件只有接近陆地的近海才具备。调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丰富,只是它们浮不到温暖的表面层来。因此,只有少数范围不大的海域,那儿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自动上升到表面层,从而使这些海域海藻丛生,鱼群密集,成为不可多得的渔场。

海洋学家们从这些海域受到了启发,他们利用回升流的原理,在那些光照强烈的海区,用人工方法把深海水抽到表面层,而后在那儿培植海藻,再用海藻饲养贝类,并用加工后的贝类饲养龙虾。令人惊喜的是,这一系列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有关专家乐观地指出,海洋粮仓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产量最高的陆地农作物每公顷的年产量折合成蛋白质计算,只有0.71吨。而科学试验同样面积的海水饲养产量最高可达27.8吨,具有商业竞争能力的产量也有16.7吨。

当然,从科学实验到实际生产将会面临许许多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从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抽水需要相当数量的电力。这么庞大的电力从何而来?显然,在当今条件下,这些能源需要量还无法满足。

不过,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了窍门:他们准备利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表面层和深海的水温差来发电。这就是所谓的海水温差发电。这样,设计的海洋饲养场将和海水温差发电站联合在一起。

据有关科学家计算,由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光照强烈,在这一海区,可供发电的温水多达6250万亿立方米。如果人们每次用1%的温水发电,再抽同样数量的深海水用于冷却,将这一电力用于饲养,每年可得各类海鲜7.5亿吨,它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类消耗的鱼、肉总量的4倍。

通过这些简单的计算,不难看出,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完全可行的。

用电脑技术来模拟农作物生长,被称作“虚拟农场”。结合农业信息系统、作物模拟、虚拟现实技术,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农场,根据农场的位置、土地面积、气候、市场和经济条件,虚拟种植各种作物,这样可以计算不同作物种植结构的产量、收益和风险,为实际农场管理提供最优决策模式。

在计算机屏幕上,我们可以看着猕猴桃蔓渐渐萌出、抽芽、生长,叶子展开、花朵绽放、结出果实。一年的生长历程就这样被浓缩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用计算机对植物的生长和构造进行三维模拟,可以改变作物的栽培方式,还可显示出未来作物具有哪些性状。用模拟技术可以研究水果的味道是怎样因生长位置不同而各异的,寻找既能对付害虫又不危害环境的办法。

篇5:《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1.掌握文中运用的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重点)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重点)

3.充分认识海洋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究环境问题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是人类“未来的大矿场”,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是人类“未来的大药房”,是人类“未来的大建材基地”,是人类“未来的栖身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

二、自主预习

1.《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该套丛书是由著名科学家,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先生担任总主编,21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担任编委,是非常经典的少年科普读物,为无数好奇的少年打开了一扇瑰丽的科学世界大门,伴随他们初步感知了科学的奥秘。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海藻(zǎo) 磷虾(lín) 危言耸听(sǒnɡ)

浒苔(hǔtái)鹧鸪(zhèɡū)

3.理解词义。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极限:最高的限度。

潜力:潜在的力量。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明确:海藻食品,提供蛋白;浮游生物,加工食品;远洋鱼。

(2)读完本文,你能依据内容为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吗?

明确:一、(1-2自然段)说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二、(3-6自然段)阐释海洋可能成为粮仓的原因。

三、(7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明确:本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

(二)说明方法探究

你能说出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有何作用?

1.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明确:用了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2.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明确: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举出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凸显出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

3.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明确: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说明远洋、深海还有可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三)语言探究

分析下面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明确:“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明确:“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四、板书设计

海洋是未来

的粮仓人类危机资源短缺总

海洋潜力加工海藻

浮游生物

远洋鱼虾分

人类未来大海粮仓总

五、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海洋可谓人类的另一个粮仓,海洋中有着丰富的、可供人们食用的动植物资源,包括鱼、虾、蟹、贝、珍珠和藻类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鱼肉确定为人类21世纪最佳动物蛋白质来源,称世界56%的人口摄入的动物蛋白质中,至少有20%来自鱼类。其中一些品种的鱼、虾、蟹和贝类向来是人们饭桌上的“贵族”。

(1)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海洋可谓人类的另一个粮仓,海洋中有着丰富的、可供人们食用的动植物资源。

(2)重返海洋,你觉得人类还能做些什么?

示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矿物资源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侯晓旭

篇6:《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目标导学】:

1.知识储备: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②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③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能力培养: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自学前线说明文的能力,能分析课文结构层次。

3.情感体验: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学习重点】:①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②分析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拔

【自主学习】

1、注音:

妥()善鹧()鸪()石莼()浒()苔()捕()捞鳞()虾

2、解释下列成语

生死存亡:.

危言耸听:.

不言而喻:.

3、理清文章层次: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1-2)

<二>(3-6)

<三>(7)

4、学生疑惑。

(1)

(2)

【问题探究】

1、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3、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4、第二部分的结构是什么?

5、人类生存正面临怎样的危机?怎样解决这些危机?

6、为什么海洋能成为未来的粮仓?

7、海洋除了能做我们的粮仓外,还能给我们提供哪些资源?

8、海洋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大海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但是,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样对待海洋?

【教后反思】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

tuǒzhègūchúnhǔtáibǔlín

妥善鹧鸪石莼浒苔捕捞鳞虾

2、解释下列成语

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也比喻局势危急,已到最后关头。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3、理清文章层次:

明确: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1-2)说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二>(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粮仓的原因。

<三>(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问题探究:

1、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明确: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

③远洋鱼虾,潜力巨大。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明确:作者从藻类、浮游生物、鱼虾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3、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4、第二部分的结构是什么?

明确:先3总后分456。

5、人类生存正面临怎样的危机?怎样解决这些危机?

人类生存面临的严重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耕地不足。解决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

6为什么海洋能成为未来的粮仓?

海洋中有丰富的海藻,浮游生物、鱼虾及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7、海洋除了能做我们的粮仓外,还能给我们提供哪些资源?

海洋还是我们的大药房,大能源库,大矿场,大建材基地……

8、海洋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大海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但是,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样对待海洋?

海洋不是填埋垃圾的无底洞,不是接纳污水和工业废物的污水坑,应该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使海洋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必须增强海洋意识,保护海洋,使它不受污染,也不能过度开发,残酷捕捞,应该呼吁人们保护和拯救海洋。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侯晓旭

篇7: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

提问:跟标题意思相同或意义相近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一句?

讨论,明确:第二段最后一句中“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继续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说明文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师小结:作者从现实问题入手,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写。

2. 环节二。探讨: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1)海藻(2)浮游生物(3)鱼虾

(4)深海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潜力巨大

3. 环节三。文章的说明结构是哪一种?

讨论,明确:先总说,后分说,最后总结。

四. 精读课文。

1. 环节一。探讨:文章3、4、6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1) 第三段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量丰富

(2)第四段

A.“人们比较熟悉的…………浒苔等”(练习二第1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作用:确凿、条理充分在说明海藻种类繁多。

B.“它们在人工在精心养殖下…………同类营养物。”(练习二第2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在人工精心养殖下,海藻的产量不断翻新,增长潜力巨大。

(3)第六段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我们还可以开辟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产量很高。

师小结。

2. 环节二。

说明文是客观、科学地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所以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细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讨论,明确:(结合练习三):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最” :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之一” :准确说明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止一种。

(提示解题方法:这个词去掉与否意义上有什么异同,两相比较体会作用)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尽管还有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 :表明近海鱼虾的捕捞快到极限,但不是极限,说明准确,客观。

五. 课堂小结

1. 说明的主要内容

2. 说明的结构

3. 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 说明语言的准确

六. 布置作业

1. 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其意思 : 言 听:

2. 完成练习二和练习三

3. 写一篇说明事理的短文

附板书

海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蛋白

质含量丰富

强调大海是

浮游生物也丰富 人类未来的

大海完全有可能成 粮仓 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远洋深海的鱼虾年产量很高 (总结全文)

(总) 深海远洋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海

洋生物,潜力巨大

(分)

篇8:海洋——未来的粮仓

是的,海洋里不能种水稻和小麦,但是海洋中的鱼和贝类却能够为人类提供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蛋白食物。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贝类,有了贝类就有小鱼乃至大鱼……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渔场,大抵都在近海。这是因为,藻生长需要阳光和硅、磷等化合物,这些条件只有接近陆地的近海才具备。海洋调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丰富,只是它们浮不到温暖的表面层。因此,只有少数范围不大的海域,那儿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自动上升到表面层,从而使这些海域海藻丛生,鱼群密集,成为不可多得的渔场。

海洋学家们从这些海域受到了启发,他们利用回升流的原理,在那些光照强烈的海区,用人工方法把深海水抽到表面层,而后在那儿培植海藻,再用海藻饲养贝类,并把加工后的贝类用来饲养龙虾。令人惊喜的是这一系列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有关专家乐观地指出,海洋粮仓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产量最高的陆地农作物每公顷的年产量折合成蛋白质计算,只有0.71吨。而科学试验同样面积的海水饲养产量最高可达27.8吨,具有商业竞争能力的产量也有16.7吨。

当然,从科学实验到实际生产将会面临许许多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从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抽水需要相当数量的电力。这么庞大的电力从何而来?显然,在当今条件下,这些能源需要量还无法满足。

不过,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了窍门:他们准备利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表面层和深海的水温差来发电。这就是所谓的海水温差发电。这就是说,设计的海洋饲养场将和海水温差发电站联合在一起。

据有关科学家计算,由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光照强烈,在这一海区,可供发电的温水多达6250万亿立方米。如果人们每次用1%的温水发电,再抽同样数量的深海水用于冷却,将这一电力用于饲养,每年可得各类海鲜7.5亿吨。它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类消耗的鱼、肉总量的4倍。

通过这些简单的计算,不难看出,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完全可行的。

(选自2009年10月15日《青少年科普周刊》)

阅读训练

1.本文以问句开头,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是怎样把大海变成粮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五段中出现了三个数据,这些数据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的语言首先要准确,请从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海洋正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威胁,请运用本文所告诉我们的知识,拟一条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的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1、基础知识(1)略

2、感知课文

(1)D 理由:海洋资源是巨大的,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可以是无限制的。相反,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海洋的开发应是有节制的,应“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

(2)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因为大海里有—— ①海藻类食物。海藻类中有多种类别的可食用藻类。数量大,品种多,增产潜力大,而且许多海藻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类所需的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丰富的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是人类熟悉的食物,远洋渔业还有待开发,潜力巨大。

(3)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效地说明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分类别。如介绍可食用的藻类,作用:将“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按“褐藻类”“红藻类”“绿藻类”分类进行说明,突出藻类种类之多。举例子,如,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如,“……提高了2000多倍……”“……1公斤顷……可获得20吨蛋白质……”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用列数字的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藻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最后拿1公斤水面上生产的藻类与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的价值。又如,介绍南极的磷虾一节,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突出其产量高、资源丰富等等。

3、语言品读

譬如:副词在说明文语言中重要作用。

①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②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① “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②“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4、拓展延伸

明确:

问题1.还有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盐、氧化镁等矿产资源,潮汐、水波水能资源等等。

问题2.赤潮、石油泄漏、白色垃圾等。

篇10: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

1. 继续学习总分的说明结构。

2. 进一步学习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一. 引入新课

讨论:什么是粮食?

二. 初读课文

读了文章,你知道粮食的含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

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粮食的含义

广义的粮食:能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环节一。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明确: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提示,点拨:这就是文章的标题。由此可见,说明文可以什么为标题?讨论,明确:可以说明的内容或对象为标题)

提问:跟标题意思相同或意义相近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一句?

讨论,明确:第二段最后一句中“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继续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说明文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师小结:作者从现实问题入手,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写。

2.环节二。探讨: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1)海藻(2)浮游生物(3)鱼虾

(4)深海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潜力巨大

3.环节三。文章的说明结构是哪一种?

讨论,明确:先总说,后分说,最后总结

四. 精读课文。

1.环节一。探讨:文章3、4、6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1)第三段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量丰富

(2)第四段

A.“人们比较熟悉的…………浒苔等”(练习二第1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作用:确凿、条理充分在说明海藻种类繁多。

B.“它们在人工在精心养殖下…………同类营养物。”(练习二第2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在人工精心养殖下,海藻的产量不断翻新,增长潜力巨大。

(3)第六段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我们还可以开辟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产量很高。

师小结。

2.环节二。

说明文是客观、科学地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所以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细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讨论,明确:(结合练习三):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最” :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之一” :准确说明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止一种。

(提示解题方法:这个词去掉与否意义上有什么异同,两相比较体会作用)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尽管还有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 :表明近海鱼虾的捕捞快到极限,但不是极限,说明准确,客观。

五. 课堂小结

1. 说明的主要内容

2. 说明的结构

3. 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 说明语言的准确

六. 布置作业

1.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其意思 : 言 听:

2.完成练习二和练习三

3.写一篇说明事理的短文

附板书

海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蛋白

质含量丰富

强调大海是

浮游生物也丰富 人类未来的大海完全有可能成 粮仓 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远洋深海的鱼虾年产量很高(总结全文)

(总)深海远洋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海

洋生物,潜力巨大

(分)

篇11: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反思总结

在学生们对海洋世界的美妙神奇赞叹的同时,我又补充了关于海洋资源的更深广的信息资料,作为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把课文的思想内涵拓宽了、提升了,放飞学生的思维,进行想象训练:还可以把大海比喻成人类未来的什么呢?学生们又立即投入到信息碰撞与融合中,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有的同学说:“海洋是人类的大药房,因为之前看到的影像片中,海马都是人类的药源,所以可以说他是个大药房。”还有的同学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大油库,可以到海洋里开采石油”。“海洋还可以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还可以是大建材基地,也可以是大矿场”......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又一次彰显了开阔的思维,善思的品质,灵动的智慧,而我在这里也巧妙的点拨到,海洋处处都是宝,看来我们真的应该与大海和谐相处,因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不仅需要丰衣足食,还需要蓝天和碧海,并由衷的为学生们的奇思构想送上了掌声。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收获到的不仅仅有知识,还有鼓励与信心,还有幸福的体验,更有思想的启迪。

不足之处:学生读得少了些,板书设计还需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改正自己的不足,虚心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争取把语文课上得更出色。

篇12:《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12.(3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13.(3分)因为未来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很可能满足不了人类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远洋和深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食物的生物资源,人类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篇1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这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自读课。这是一篇短小浅显,但却涉及有重大意义问题的事理说明文。本文以科学而乐观的态度、简洁而流畅的语言对人类担心的粮食问题做了充分的推测,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

教学本文可扩充阅读量,让学生阅读有关海洋资源,海洋经济的科普文章,充分了解相关资源信息,认识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增强海洋意识。

同时,本文层次分明,结构有序,是学生仿写事理说明文的范例。

讲授此文,可以安排一课时。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积累科学知识。理清文章的结构。

2、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其中,前两个目标是教学的重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并创作简易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认识世界的态度,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概括地说,是“问题导入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具体地说,以“吃饭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直接过渡到怎样走出困境,那就是“下海”,从而引出本课主题。接着学生自主略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内容,挖掘学生个体独立的理解和思考。然后采取合作的态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研讨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角度来精读课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指导。

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最后就本文提及的的重大问题拓展延伸,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练习流利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环保观念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教师对做得较好的学生应予以鼓励、表扬。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从网络,图书馆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蓝色的海洋背景画面。

1、教师导入: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至今仍然困扰着人类的现代问题。(课件上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谈看后的感想。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得出“人口剧增,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的结论。”)

那么,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人类怎样摆脱面临危机、走出困境,解决吃饭压力呢?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推广改良种子,提高粮食产量;到别的星球上去开发种植……)

总之,肯定学生的发言,科学家们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认为“上天”“入地”、“下海”、是三大出路。那么哪条路投资少,收益大,发展前景最为广阔呢?

带着这个问题,大家看一组图片。(课件上展示海藻,鱼虾等)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潜力最大的是海洋,人类未来的希望在海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人类的故乡——大海。(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带着课件上出示的问题默读课文,梳理相关信息、独立思考作答。 [课件展示问题]: (1)人类生存正面临怎样的危机?怎样解决这些危机?

(2)为什么海洋能成为未来的粮仓?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开篇,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解答。设置此问题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第二个问题涉及全文的主体内容,所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及时地用课件辅助教学。(课件展示)。

参考:

(1)人类生存面临的严重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耕地不足。解决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

(2)海洋中有丰富的海藻,浮游生物、鱼虾及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1、再读课文,[课件展示问题]:

(1)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其中,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感知本文条理清晰,事理明确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用课件的形式总结归纳。

参考:

(1)、文章1、2两端从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说起,提出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文章3---6段以先总后分的方式,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7段总结前文的说明,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逻辑顺序阐释事理,使按照“总起——具体阐释(先总后分)——总结的结构进行的。这样是文章条理清晰,事理明确。”(完成板书)

(2)看课件。

最后,让学生简单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关注环保:

课件展示问题:

1、海洋除了能做我们的粮仓外,还能给我们提供哪些资源?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出海洋还是我们的大药房,大能源库,大矿场,大建材基地……教师及时予以鼓励、肯定。)

2、海洋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大海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但是,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样对待海洋?(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生活事例自由发言,发表看法,教师要鼓励创新及个性化的思考)。

参考: 海洋不是填埋垃圾的无底洞,不是接纳污水和工业废物的污水坑,应该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使海洋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必须增强海洋意识,保护海洋,使它不受污染,也不能过度开发,残酷捕捞,应该呼吁人们保护和拯救海洋。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最后,学生齐声说出: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

1、 把你搜集的有关海洋的资料进行整理,模仿课文的组材方法,写一篇事理说明文:《保护我们未来的希望——海洋》

篇14:《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B剧增:剧烈的增加

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

D生态平衡: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

“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哪些方面说明这个问题的。

说说下列语句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想想有什么作用。

①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②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可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4

下划线的字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5

本文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6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维度B 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海马为什么是父亲生的

①温暖的海底,尤其是浅海区域,分外光明灿烂。那里有胜过陆地森林草原的海底植物,有嬉游其间形形色色的动物。生长在海底的红、白珊瑚,像庭园里栽培着的花木;附生在岩礁间的红、绿海葵,如同庭园里种植的花草。这个碧水莹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人们把它比作“水晶宫”,真是十分恰当。

②生活在“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要算是海马了。这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奇特鱼类,其头形似马头,故称它为“海马”。海马尾部很长,由多节组成,并能灵活曲伸,用尾弹跳。它的背鳍像一面锦扇,经常摇动着维持平衡,做直立游泳,动作优美活泼。

③海马不仅相貌特殊,繁殖习性也很特别。当繁殖季节到来时,雄海马的体侧腹壁向体中央线方向发生皱褶,慢慢地合成宽大的“育儿袋”。雌海马就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雌海马无育儿袋),卵总数在百粒上下,就在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这期间,育儿袋里会产生浓密的血管网层,和胚胎血管网取得密切联系,以供应胚胎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等到幼海马发育完成,雄海马就开始“分娩”了。④海马的繁殖方法为什么这样特别呢? ⑤因为浅海情况十分复杂而凶险。尤其是到了春夏两季,各种海生动物都要由深海或远洋洄

游到浅海里来,进行一年一度的交配和繁殖。一向寂静的浅海区,这时就分外热闹。同时,弱肉强食的“种间斗争”,也就特别火热起来了。成年动物会大批遭到伤亡,幼小动物更难逃脱,尤其是刚产下的大批动物卵子,简直成为动物互相争食的佳肴了。例如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因此,动物的保种斗争,也就一代比一代加强了。

⑥海马是浅海的老住户,保卵适应当然比其他动物更要巧妙些。不仅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且它们由卵生演进到类似胎生的地步,这样,就容易保证全部的卵都发育成小海马。

文章第①段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

海马是“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它“奇”在哪里? 9

第⑤段举“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的例子,与介绍海马有什么关系? 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维度C 探究应用

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说明事理的短文,要求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维度A 1 B 2 首先说明是因为陆地上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此大海才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广义的粮食,如藻类,提炼浮游生物,和鱼虾等食物。3 ①举例子 分类别

②列数字 4 不行,这些字是为了说明一种程度或趋势,显得更加准确,一旦去掉的话,会意思不准确。5 举例子,列数字 6 海洋中的鱼虾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且有着巨大的潜力。

维度B 7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海马的介绍。8不仅相貌特殊,繁殖习性也很特别。9说明海马的繁殖环境十分复杂而凶险。(或说明海马生活在弱肉强食的“种间斗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10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容易保证全部的卵子都发育成小海马。维度C 略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同步达纲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栖息(qī)

鳞虾(líng)

B.开辟(bì)

潜力(qián)

.维生素(wēi)

捕捞(bǔ)

D.浒苔(hǔ tái)

鹧鸪(zhè gū)

二、下列形近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A.虑:深思熟虑

虚:谦虚

B.资:资本

姿:姿势

C.鳞:波光鳞鳞

嶙:嶙峋

D.维:维护

惟:惟一

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海洋被污染,森林被砍伐,人类在不断地索取,也在不断地破坏。也许有一天,当我们面对着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失去了我们的生存所需时,我们——至高无上的人类才会意识到自己都做了什么。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盲目的幻想。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对我们来说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的迫近更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们必须为自己敲响警钟。

1.生死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目疮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危言耸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并说明理由

A.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对海洋的研究开发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B.海洋能提供给我们的藻类、浮游生物、鱼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物。

C.深海和远洋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和开发我们还会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

D.海洋中有大量可待开发的资源,只要人类能无限地开发利用,无限地进行捕捞,就不用担心地球上会缺少人类所需的食物。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解释说明加粗的词在句中所起到的作用

1.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他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1.本段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文中加粗词具体指代的内容。

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解释它的作用。

①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生物和环境

(一)①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叫做生物圈。②如果把地球比做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③人们把这个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生物圈。

(二)①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②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③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⑤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为无害的物质。⑥这些过程都叫做天然自净作用。⑦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三)①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②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③火山的爆发会使大气增加二氧化碳。④病虫害和各种流行疾病,也都属于这一类。

(四)①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②这个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工业生产中排出来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水俣(yǔ)病、红潮、伦敦烟雾……都是由于“三废”破坏了天然自净循环而造成的。④此外,城市的烟尘、噪声、垃圾。放射性物质等等,也都危害着人们的健康。1.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地球表面层有能够维持生物生命的空气、水、土壤,所以人类只生活在像果皮相对于果实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

B.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

C.天然净化作用就是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的不断地循环。

D.在生物圈中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不间断。

2.第二段中加粗的“这样的循环”指代的是____________(请填写句子序号)3.“如地震会使局部地区增加氢气,会使地壳被破坏,有害人体的元素进入水的循环系统。”这个例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应放回到第____________段的第____________句与第____________句之间。

4.请根据文意解释“原生环境问题”中的“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中的“次生”的语意。

原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分析了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两大类原因,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简明的文字说说怎样才能保持天然自净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D(A.鳞虾:līn;B.开辟:pì;C.维生素:wéi)

二、C(鳞:鱼鳞;粼:波光粼粼)

三、1.生死攸关:关系到生死 2.满目疮痍:看上去满眼都是创伤

3.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害怕 4.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

四、D;理由:海洋资源是巨大的,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可以是无限制的。相反,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海洋的开发应是有节制的,应“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

五、1.去掉加粗的词,句意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成了“资源短缺的表现,是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这和实际的情况是不符的。资源短缺的表现有很多方面,“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只是其中之一;而“土地资源”包括“可耕土地资源”,二者的含义并不相同。加粗的词,使句意的表述更加准确。2.参看“重点语句分析3”

六、1.藻类作为食物,种类多,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

2.它们:前面提到的各种藻类;这: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3.①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具体说明藻类在人工培育下增产的潜力十分巨大。②说明方法:作比较,作用:突出藻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七、1.C,“同生命密韧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的不断地循环”只是生物圈中循环的一种,而“天热净化作用”包含的内容更广泛,二者并不能等同。2.第①②③句。

3.第三段第②句和第③句之间。

4.原生: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次生: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

上一篇: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教案下一篇:望江村党支部2012庆祝建党91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