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2024-06-15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精选8篇)

篇1: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时代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会计的主要计量属性,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公允价值的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就我国使用情况来看,2月,新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得以颁布和落实,至此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其内容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进一步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进而能够促进我国会计工作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理论研究;运用;现状;对策;研究

一、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理论基础分析

充分理解、掌握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对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价值的提高,不必要风险和损失的降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笔者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内涵、实质等理论基础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内涵

1946年3月,公允价值由美国专业人士在会计理论界上首次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时至今日,美国依旧是公允价值研究成果最多的国家,在美国,公允价值被冠有公平、公正、正直的含义,而我国也对其赋予了允当和公正的内涵,目前,公允价值以决策的有用观为根本,主要由现值计量决定,以提升现值技术,提升现值计量可靠性,促进会计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为终极目标。

(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实质

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含义中可以推断,公允价值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的是现值,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指的是公平交易的市场针对资产或者负债价值的确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实质还体现在信息的可以取得性,参与者的自愿参与性,以及公平性。

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优势

据调查,相比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有着一定的优势和长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从资产负债层面来看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各个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如何更加准确的计量会计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失误是当前业界人士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而传统历史成本所反应的“过去的价值”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工作的需求,而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使用,能够利用“现实价值”使得上述担忧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使得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更加科学准确。

(二)从信息者的使用需求层面来看

传统的历史成本反应的是历史信息,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现在的信息,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要求,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进而有助于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从金融风险层面来看

到目前为止,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唯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使用对于金融工具的量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衍生物,所以,公允价值的使用能够很好的预测金融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以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中主要是运用历史成本来进行计量,19后,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相关制度法规的颁布和落实,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我国得以正式应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公允价值使用的必要性日渐突出,时至今日,我国会计准则中一直在使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依旧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存在被企业滥用、伪造财务报告、粉饰利润等现象,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不足是密不可分的,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从环境层面来看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公平公正的客观环境,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国有产权设计到的相关问题,市场发育也处在初级阶段,人民币汇率没有形成自由浮动的局面,再加之日益繁杂和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导致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很难形成公平公正的氛围,所以说,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环境亟待改善。

(二)从计量层面来看

现阶段,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市场法、类似项目法和估价技术法等来实现的,而真实准确的对资产和债务的公允价值进行估量和计算是企业一直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受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不断改变的市场要素的影响,使得很多资产的公允价值都很难准确的获得,进而大大降低了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有的价值和绩效。

(三)从操作性层面来看

虽然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规定了一定的确定方法,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高,或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够高,使其不能准确的对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估量和计算,价格不能反应价值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随意操作公司利润等问题,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所以说,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亟待优化和完善。

四、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以及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得,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关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上述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企业首先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使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其次,要鼓励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既有的公允价值处理方法,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绩效;此外,要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

(二)优化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市场条件的优化和客观环境的完善对于上述问题和困难的解决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企业首先要严厉打击行业垄断的现象,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其次,要加大对各级市场的扶持力度,使得公允价值的的外部条件得到不断的优化,进而有效的扩大了其使用范围,为客观市场价格的确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完善既有的监督控制机制

监督控制机制的完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又一重要举措,所以,首先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得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实现有机结合和统一;其次,要发展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验证机构,创建上市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树立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竞争意识,加强市场监督的力度;此外,要加强审计力度,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使得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绩效得以稳步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了提高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就需要使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愿意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业界人士的关心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冉琪铃,刘源.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与应用的思考[J].中小企业与科技,

[2]屈利平.浅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篇2: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浅谈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重要特征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作 者:周洪元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刊 名:中等职业教育英文刊名:ZHONGDENG ZHIYE JIAOYU年,卷(期):“”(8)分类号:G71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运用

篇3: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信息,经营管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并已于2007年1月1日在境内上市公司首先实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顺应了我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属性特征

公允价值一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 的定义是:“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 能够将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有序的市场中, 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B、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大体一致。

公允价值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在计量属性上,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合。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 具有公平性和复合性两个特点。

(一) 公允价值的公平性特点。

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平性特点建立在自愿、熟悉情况、不关联等因素基础之上, 因此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特点。会计学偏重于实务, 注重可操作性, 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 公允价值的公平性特点是会计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现。

(二) 公允价值的复合性特点。

公允价值的复合性特点即公允价值本身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并列, 公允价值本身不能直接用于具体的会计计量。换言之, 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可变现净值计量。类似的表述如:“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复合型的计量属性。可以涵盖其他几个计量属性。即公允价值可以表现为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多种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这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 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 新准则体系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那么, 公允价值的应用到底会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纳税义务产生何种影响呢?下面本文就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展开剖析。

(一)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

在新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一方面会对房地产类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短期内会对企业的账面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从长远来看, 还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投资性房地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 一般情况下,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远大于成本价。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如果改用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数倍溢价将在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 巨大的利润将显现出来。这将极大地改变企业的财务信息, 可能导致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应用对金融工具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以股票市场为例, 以前企业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确认股票的短期投资收益, 账面上只能用成本确认投资价值, 无法显示出市值的实际变化。这样尽管符合谨慎性原则, 却并不能充分反映证券投资的实际价值, 也抑制了企业投资证券的积极性。而按照新准则规定, 交易性证券的投资必须在期末按交易所公布的市价计算证券价值, 变动部分计入损益。这就意味着, 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 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 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 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

(二)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会影响公司的实际运营, 但会在较多方面影响公司的财务信息, 进而对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影响。一直以来, “投资性房地产”以历史成本入账, 其账面价值往往低于公允价值, 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因采用公允价值对房地产计价将引起利润上升, 可能增加企业的所得税。对于这部分利润的所得税纳税义务, 税务主管部门还未明确具体的处理方法。因此, 对某些公司来说仍有可能选用历史成本计价模式进行纳税筹划。在金融工具市场, 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会产生利得或损失, 同时也将影响当期损益。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证券投资, 期末按公允价值入账, 账面盈利或亏损就要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下金融工具产生损益的纳税义务, 目前的税法体系还未进行明确的规定。对于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这部分利得或损失, 不是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根据我国税法一贯的立法原则应该不会确认这部分损益, 而是要求企业在年终汇算清缴中作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行纳税调整, 在递延税款中进行列示。

(三)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 引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取代历史成本模式记账的行为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 在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第一年, 地产公司将会采取追溯调整的方式对公司财务进行调整, 从而使企业的上年度净资产值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有利于提高相关公司的规模。同时, 对于投资性地产上市公司来说, 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意味着要每年重估地产价值, 并以市值反映其账面价值, 这为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的时机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当企业选择以成本计价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价时, 无论何时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其他资产均不会产生转换损益。但是, 当企业选择以公允计价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价时, 不同的时机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企业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处于一个比较好的上升通道时, 则企业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反之, 当市场价格处于一个下降通道时应选择尽快将其转换为其他资产, 从而避免转换损失。另外,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就会带来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波动。这其实是对此类公司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若经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大幅波动意味着风险的加大。因此, 公司管理者为了稳定经营业绩, 必然会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来管理风险, 由此可能导致对其他金融产品的需求剧增。

三、当前企业应谨慎运用公允价值

新准则中引用公允价值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更符合会计发展的要求, 更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但是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就目前而言, 尽管我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我国市场仍处于早期的发育阶段, 很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有时难以取得, 或者不能可靠计量。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应谨慎运用。

(一) 公允价值应用的非主导性。

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计量时, 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可见, 新准则仍是站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 只有当历史成本明显不合理的时候才考虑采用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方式。因此, 历史成本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公允价值的应用具有非主导性。

(二) 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主观性。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的报价、或最近市场的报价、或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这些都需要有主观判断, 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因此, 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持谨慎态度仍是最优选择。

(三)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主要是我国没有西方国家发达的交易市场, 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在此情况下, 现值计量常常被用于估计其公允价值。但是, 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 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

鉴于以上公允价值在计量中的非主导性、判断的主观性和实际操作难度大等缺点,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谨慎运用。

参考文献

[1]鲍明娟.公允价值与会计计量.会计之友, 2005.4.

[2]财政部.新《企业会计准则》, 2007.

篇4:关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而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那么公允价值是否“公允”,会不会再次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呢?

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会导致滥用。一方面,公允价值反映现时价值,与决策确实比较相关,但其可靠性的取得难以确保,而且公允价值增值的收益并无相应的现金流;另一方面,历史成本计价也并未被否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在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中就明确指出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有关具体准则中,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都有明确规定的限制条件。

就拿投资性房地产来说,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准则指南明确规定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此外,为了避免利用准则变更操纵利润,准则指南也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出租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能确认为变更当期的收益。可见,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只有在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基础上才能够使用公允价值,并不是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

再比如,公允价值在非货币交易中的运用,新准则规定了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商业实质是指,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新准则还规定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

篇5: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一、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分析

由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相当零散,将其重新梳理,将直接或间接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表述统计在内,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有21项之多,但在实际运用新会计准则时会发现,公允价值在实务操纵中有一定的难度。

(一)公允价值中公允的价值难以确定

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有两条:存在活跃市场的,以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对于第一条,假设存在活跃市场,活跃市场中的交易是否具有参照价值还要考虑被计量资产或负债与参照物的相似程度、该项交易发生的实际环境、是否有附加条款等。但是我国目前的活跃要素市场很不完善,因此,并不是公允价值计算的数据来源都有充分保障。第二条要求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难度更大。先来看《金融工具列报》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确定公允价值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全部或部分直接参考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采用估值技术等。采用估值技术的,应当按照各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分别表露相关估值假设,包括提前还款率、预计信用损失率、利率或折现率等。那么这里的预计信用损失率、利率或折现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正确预计,如何进行“考虑”,取决于企业会计职员的职业判定,因此,占有很大的主观因素,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公允价值的有些相关规定模糊不清

由于新准则在21个项目上都涉及到公允价值的应用,导致新准则在有关规定的语言表述上不正确,或者是没有明确说明,从而形成歧义,造成实务应用的分辨难度加大,不同的会计职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金融资产的分类,固然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转换作出了严格的限定,但是公司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纵金融资产的分类,从而决定其计量基础。再如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具有贸易实质”的换进资产的`进账价值时,换进资产的本钱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应的税费组成,但当有确凿证据表明换进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时,也可以由换进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应的税费来确定。这里的“相关税费”,新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是换进资产发生的相关税费还是换出资产发生的相关税费。另外,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定零散地分散在21项准则中,缺乏系统性,也不利于会计职员的培训、理解和把握。

(三)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和利润波动性增加

采用历史本钱计量,要素的实际现值无法在报表中反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要素的实际现值和市场是密切联系的。特别是金融资产,其价值与资本市场的波动联系更加密切。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我国资本市场的起伏非常剧烈、利率汇率升降风险加大,这样的联系会导致公司期末报表的大幅波动,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波动性也随之增加。

二、我国逐步推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对策

(一)逐步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计量不同于历史本钱计量,它依靠于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经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是一个客观现实,但不能由于这个客观现实就放弃刚刚重新引进的公允价值。固然不能做到一步到位,但可以做到逐步完善,逐步和国际靠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规范市场环境,就必须强化法律法规和规范,使市场发展规范化、运作制度化。首先,政府要不断完善刑法、公司法、税收法规、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关的法律法规,给企业高层治理职员和会计职员一道高压线,给他们想滥用公允价值以足够的震慑。其次,注册会计师协会及成员要加强行业自律,对于自己受托出具的审计报告要发表恰当的意见,对其真实性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再次,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公允价值计量各项资产或负债的种别标准,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和定时按既定途径收集数据的制度,避免会计职员随意的职业判定和领导的任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稳定性。最后,我国要消除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大力创新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使资本市场尽量集中,逐步健全成熟的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一级二级资本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取得做好市场保证。

(二)探索确立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王洪章在某论坛上表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在对虚拟经济充分衡量的同时,忽视了人在计量方法上的随意性,使虚拟经济的无穷扩张或目前的萎缩与人的私心同在,并且使这种负面作用成为可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会议上也以为,目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是分歧适的,需要改进。实在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争论焦点就是公允的价值如何确定。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在确定负债和资产的公允价值时,需要确定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发生。假如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事项已经发生,符合确定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就以交易双方自愿交换的实际的交易价格计量。假如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事项没有发生,就需要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公允价值的估计方法有市场法(一级估价)、本钱法(二级估价)和收益法(三级估价)。我国采用了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做法,一般情况下,要求企业优先选用一级估价,只有在一级估价所依据的信息无法正确取得的情况下,才答应企业依次进行二级估价、三级估价。

纵观整个新会计准则体系,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关具体准则有21项之多,涉及面广,分布零散,有些界定不清,有些含糊晦涩。这给会计职员的学习理解和实际操纵带来困难。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有关规定加以梳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细节题目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在定性和定量上给予明确的标准,规范实务操纵,减少会计职员的猜测和主观臆断,并应鉴戒美国颁布SFAS157的做法,逐步形成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体系。

(三)尝试引进全面收益表

我国会计计量虽引进公允价值,但年末编制的却仍然是传统的按照历史本钱计量模式的利润表。为了反映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防止人为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也可以鉴戒国际会计委员会和美英的做法,建议也引进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编制的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概念和传统收益相比,实现了会计收益观念的两大转变――“财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收益计量从‘收进/用度观’到‘资产/负债观’,它不仅揭示了收益所引起企业财富变动的性质,而且还夸大了收益的来源,表现形式多元化。

现阶段,我国完全引进全面收益表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过渡来确认当前利润表中未包含的不正常的关联交易损益、持有利得或损失、或其他会计准则规定不得确认的损益。引进全面收益表有两重意义:其一,体现了企业财富变化必须尽可能在财务报表表内反映的公允价值计量理念;其二,作为企业外部的投资者,能通过期末净收益与全面收益两个不同收益的比较并结合企业的现金流量,更加深进地了解企业当期经营业绩的实质,以便在资本市场中进行相对公道的操纵,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并减少某些利益团体的会计信息操纵动机。据此,笔者建议在全面收益表中反映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和会计政策变更等项目实现的累计影响,以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四)强化对上市公司、会计审计职员和市场的监管

公允价值计量被一部分人以为是用来操纵利润的工具,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现实中确实有些企业滥用了公允价值,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假如上市公司治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职员失往职业道德为虎作伥、证券市场监管失灵,无论你使用什么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均会有机可乘,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再好的准则也无能为力。因此,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最好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仍然是监管。

1.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监管部分应逐步完善公司治理规章制度,强化公司治理。中国上市公司虚假重组、假账、虚假承诺等事件时有发生,监管部分为了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更加趋于完善,相继出台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行为准则》等公司治理文件,加强了上市公司信息表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这些举措,从形式上很好地明确了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础。

强化信息表露,进步运作透明度。强有力的信息表露制度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市场监视的最基本保障,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有效制度,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和潜伏投资者都有权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司的真实信息。通过强制性的信息表露,虚假信息表露的上市公司就会被揭穿而为市场所淘汰。

加大处罚力度,清理违规行为。为使上市公司的诚信行为得以很好地规范,有必要加大处罚力度,使违规者对违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像国美电器黄光裕操纵市场事件,有一件查处一件,法办一件,尽量杜尽其他公司以身试法。

努力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我国应该鉴戒国际经验,加速市场化监管体系建设。把上市公司放在集政府、市场、公众、新闻媒体等监管力于一体的社会监管体系之下,充分发挥社会监管体系在整个证券市场的作用,实行全方位的多元监管,尽早发现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题目。

2.进步会计审计职员素质

我国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对会计职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现阶段会计职员的知识结构失衡,业务素质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会计准则引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利大于弊,但是很多上市公司会计职员并没有对有些会计事项进行正确的认定和处理,有些是打擦边球,似是而非,分辨不清,间接地造成了利润操纵。有些是会计准则的技术难度超出了国内会计职员的知识结构和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职员的水平,在执行上大打折扣。有些是会计准则本身为会计职员的职业判定留下了很大空间,导致会计职员在具体执行时有意或者无意“错判”、“误判”。就公允价值的确定而言,采用现行市价就要求会计职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并进行适当、公道的汇总。这就要求会计职员要把握估价技术,精通数学、熟悉理财知识,具备综合分析判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杜尽操纵利润现象。

适应公允价值计量的需要,我国还要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审计制度,加大监视力度,督促企业做好公允价值的计量和表露工作;应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进手,加大对企业和资产评估机构的监视力度。因此,要加大对各级审计职员的培训,使其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能做到“审得出来、说得明白、写得清楚”。

固然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实施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优越性,所以我国必须提倡坚持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中注协加强行业自律、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逐步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通过探索确立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来解决公允价值的公允题目;通过尝试引进全面收益表来减少利益团体的会计信息操纵动机;通过强化对上市公司、会计审计职员和市场的监管来解决会计职员在计量方法上的随意性题目,杜尽随意调节资产、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现象;随着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会由上市公司逐步顺利地推广到其他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 邱壑.易纲:应重新审阅公允价值会计实施市场环境[N].第一财经日报,-4-17-A6.

[2] 培菊,刘庆相,饶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运用及对策[J].贸易会计,(01):9-11.

[3] 正泉.公允价值不是“估估而已”[N].中国证券报,-3-10.

篇6: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

摘 要:指出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其必要性,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分析了当前实施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建议及对策公允价值的涵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5号中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交易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2.1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会计目标的本质体现。公允价值由于综合考虑了各种市场因素,因此能够提供相关性更强的信息。

2.2 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双方在无干扰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同意就会有一个价值。因此会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按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计量,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2.3 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近年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模式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模式的角度看,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国际发展方向。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公允价值的运用

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3.1 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后续计量、减值测试等都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长期以来,金融工具虽然得到广泛运用,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却无法使其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反映,这就无法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造成投资者抵御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新会计准则发布后,用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将有利于将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入表内并进行披露,从而提供有利于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

3.2 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3.3 在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账面价值,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根据准则的规定,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付出的资产、发生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以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同时,母公司还应当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其中包括的因企业合并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应当以公允价值列示。但是在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并存,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可靠,并且在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实现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的过渡。

3.4 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关于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为:债权人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收金额现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具体分为四种情况:第一,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存在的差额,也可产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也可产生损益。采用新准则以后,发生债务重组将会影响当期损益而不是权益。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后,资产计价更加合理和科学。

3.5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如果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如果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如果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无论换出资产是以上哪一种或那几种,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是交换的损益。新会计准则推行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可靠性差是其致命弱点,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价值的信息既要可靠又要相关已经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如何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是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按照新准则的定义,在已发生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格;若没发生交易,则需对其进行评估,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在实际中,不同的交易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交易价格,从而使公允价值表现为某一时点、某一地点的交易价格,时过境迁,在未来某一时期将很难验证这一特定时点价格的客观性。相对于具有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以实际交换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将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2 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公允价值实际是资产风险的量化,公允价值的推行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资产种类繁多,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不同,加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不具备甚至缺少公允价值赖以存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从而造成了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缺乏活跃市场的资产交易价格的判断条件等问题。在实际中,不少财务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不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一大阻碍。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建议

4.1 规范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而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活跃市场还会受到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不但会使公允价值难以达到公允,而且有可能使其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是公允价值运用的关键。

4.2 规范公允价值运用的法治环境

完善法制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惩罚机制,尽力避免给那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者留下操纵的空隙;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国家监督机构,证监会、国家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会计舞弊的监督,除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以外,还要充分调动稽查力量,一旦发现舞弊现象,一定严惩不怠。

4.3 规范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和其他领域广泛运用,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同时也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公允价值的审计业务提较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和估计,尤其是现在我国会计标准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尚未形成具体的规范,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也加大了审计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进行科学测试;同时需要对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这些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推广与应用。另外,由于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即使是同一种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也要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所以,在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J].会计研究,2006.[3]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

[4]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

[5]许芳,伍光磊.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应用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8.

篇7: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浅议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作者:殷兴友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3期

第一,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和披露。2005年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多种金融工具,如权证及其创设制度、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产品、新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债券远期交易等。随着其后各种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使其在金融企业内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及减值等问题变得不可回避。由于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具有短期在市场中价值变化比较大的属性,所以用历史成本等其他方法计量是不能正确反映市场价值的,而用公允价值计量则能更好地反映其市场价值。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7条第1款、第8条第1款、第30条、第32条、第40条规定都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减值等都是以公允价值为标准的,其实质是要求对交易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样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满足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篇8: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思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运用

一、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必然性

1、物价变动现实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环境日趋复杂, 竞争、风险加剧, 某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了很大变动, 这就向历史成本提出了挑战。通货膨胀时期, 币值剧烈变动, 使各个时期的以历史成本表现的货币购买力失去了可比性。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 如果现按历史成本原则编制企业会计报表, 势必影响会计报表的相关性、真实性、客观性。这样,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有用性与公允性。

2、使用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 其目的在于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 会计信息的作用愈发凸显, 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烈呼吁充分披露对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信贷等决策有用的信息。然而, 传统会计模式通常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价值。

3、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

目前, 跨国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 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需要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以使资本的供给方能够了解其财务状况, 也便于国际证券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管。新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 减少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公司对原有财务报告按国际惯例调整的工作量, 降低了筹资成本, 提高了证券市场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

1、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二章“债务人的会计处理”规定,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 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券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 (或者实收资本) ,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 (或者实收资本) 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 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债务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第三章“债权人的会计处理”规定,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债权人应当对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债务重组采用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 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债务重组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的, 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重组债权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

2、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二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中, 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 其中一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将金融负债分为两类, 其中一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第四章“金融工具确认”规定, 企业回购金融负债一部分的, 应当在回购日按照继续确认部分和终止确认部分的相对公允价值, 将该金融负债整体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第五章“金融工具计量”规定,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公允价值应用最全面、最充分的准则。

三、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1、公允价值的使用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或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但由于我国的要素市场还不成熟, 公允价值往往难以取得, 需要一定的主管判断, 既然有主管判断, 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管意志的影响。目前, 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缺陷, 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参差不齐, 一些高管人员道德缺失, 公允价值的运用很可能成为他们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在2000年以前, 我国曾在几个具体准则中短暂地使用过公允价值的概念, 但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 2001年财政部重新修订了具体会计准则, 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 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又将公允价值的概念重新提出, 并使其运用范围更为广泛, 但这种运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这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运用的非主导性和苛刻的限制条件两方面。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比如在非货币交易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 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 即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只有在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 才能够采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方式。

2、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确定公允价值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基于相关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要考虑估价技术。在已经发生的现金交易中, 计量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相对比较容易, 如果交易不是强迫的或清算的, 交易资产或负债在交易中的金额可看作公允价值。如果交易双方不是在平等的条件下或其他情况导致了交易金额不公允, 则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应当根据其他方法估计确定。比如市价法, 这种方法强调采用计量当日活跃市场中相同项目资产或负债的市价作为该项目的市场价格。但如果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标价, 则可以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等。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关键在于确定未来现金流量和与风险相当的利率, 但这些因素往往又很难确定, 所以在计量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专下一篇:红楼梦81回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