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思考

2024-06-15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思考(精选8篇)

篇1: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思考

所谓“本地化”,就是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基层县级党校层次为例,县级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要从县域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干部教育培训的各方面要围绕县域的实情(县情)开展教育,实现县域发展对干部人才的需求目标,满足县域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需求。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实施“本地化”教育开展的理论基础,是各级党校开展工作的理论原则和基础,必须坚持。

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实施措施。

一、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规划和计划要“本地化”。其一,制定总体培训计划具有本地化的理念,考虑县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从学员需求出发考虑计划。其二,确定的培训对象要从各部门、乡镇中挑选一些想干事、能干事、有培养前途,并且有志于发展和扎根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来参加培训。其三,确定每期培训课题,要针对学员的来源,适应学员的需求,确定培训专题,这样才有针对性。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调研要注重“本地化”。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考察点要首先考察县域范围内较为典型有代表意义,能帮助学员提高和学习的地方。二是选择与本县域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相当的地方作为考察调研地点,不能使调研考察流于形式。

三、党校教师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有“本地化”的理念。教师在教育培训中的认识问题至关重要,不但思想上,而且更要在实际教育教学、培训轮训工作中注重“本地化。

1、教学理念要“本地化”。教师平时思考问题和看书看报,时刻要围绕“本地化”的内容,看到有借鉴启发作用的材料,要学会比较和使用及思考。

2、教育培训内容的“本地化”。由于县级党校教师看到和获取得的信息更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教师选择课题时,以此为依据和材料,提炼出符合实际的讲课稿,保证自己的讲课内容更富有实际效应。这样也不会出现以空对空。帮助学员分析问题也更有针对性。

3、教育培训的方法手段要“本地化”。也就是说,方法要可行,手段要科学高效。只要是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都可尝试。因为我们党从创办党校起至今,对党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一直十分明确,就是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努力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员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虽然对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确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潜力方面尚显不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难免存在距离;在理论教育的表现形式和传授手段上尚显呆板单调。而案例教学能弥补和克服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存在的不足,案例选择上要注重选择一些与我们县情相关或相近的有借鉴作用的案例。

4、科研工作的“本地化”。党校的教师是理论工作者,担负着理论宣传的重要职责。所以,开展科研工作是教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搞好教学工作也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是选题要从县域情况出发。只有经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找准问题。而这个“实际”就是本县的县情。

二是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尽可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将课题分解细化成与党校或县情一致的研究途径。

三是研究成果要追求体现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要求。

四是研究成果的考核激励机制标准要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大小来衡量。更注重鼓励教师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围绕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重点、弱点、难点”,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提供更多更好的有用素材。这样的调研报告即使上不了省级刊物,如能引起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并采用的,仍应作为重点奖励鼓励的对象。

四、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要“本地化”。学员学期结束要进行考核,一般要有一个调研文章(报告),如果学员的调研报告没有上报刊,但能为县域发展提出切合可行的意见的,也应在考核中给以充分的肯定。

五、干部教育培训和使用相结合中注重“本地化”。培训后能将所学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用于指导实践工作,有效地促进实际工作并有所成就。

篇2: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思考

改革创新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不竭动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这对新时代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校作为承载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主阵地,就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基层群众对干部队伍新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探索党校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需求出发,科学地设置培训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实现提升理论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相一致,吸取理论知识与提高工作能力相一致,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知识本位”转向到“能力本位”。

一是主体班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干部,按照“按需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以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如科级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特理论、十九大精神、领导艺术和外出考察为主,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目的、开阔思路,提高其科学决策和谋划发展的能力。青干班以执行力、心理调适为主,以期达到提高他们调查研究能力和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村干部班以基本理论和实地考察为主,提高其执行政策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强村的能力。

二是采取“菜单式”培训。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缺什么部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科学拟定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如在青干班培训的内容设置上,突出四大板块,一是基础理论及综合素质培训;二是军事训练;三是县情教育;四是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近几年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实践,这些培训内容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已成为县委党校的金字招牌。

三是主题突出的专题业务培训。协助有关部门加大业务培训力度,针对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需求,对不同岗位的干部,分类开展专题业务培训,以帮助干部提高业务素质和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

四是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自主开发干部教育培训课题,让广大干部进一步了解县情。近几年来,我校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自主开发教育培训课题,使培训课题更接“地气”,让梁山人说梁山的话,讲梁山的事。其中,《梁山县历史沿革》、《梁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现状》、《机关干部如何主动积极与媒体打交道》、《如何应对群体性上访事件》、《如何在征地拆迁工作中锻炼培养干部》等课题深受广大受训学员的欢迎,分别被安排进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中,进一步丰富了干部培训内容,增强了干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增效为目标,创新培训方式

教育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适应,才能有效促进教育培训的效果。应坚持问题导向,以学员为主题,探索与培训理念、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方式。

一是要充分利用互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现场体验式等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充分利用市委党校自主开发的培训专题,如领导力,执行力、和谐团队、学习型组织等,结合县委党校不同层次培训班的重点引入课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二是建立党校的师资信息库,定期邀请省市委党校、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学者来传经送宝,不断提升党校干部培训教育的影响力。此外还可根据培训任务需要,选聘一批能干会讲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成功企业家、优秀专业人士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不断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是采取异地培训形式,发挥参观考察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鲜活的培训资源为我所用、为我所学,提高培训效果。根据干部培训的需要并结合党校条件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每年的青干班都到梁山县的独山战斗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这种培训形式可以借用“外脑”,用活生生的典型来启迪思路,开阔视野,增强党性,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三、以制度为保障,创新组织管理

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对干部的培训学习要有慎密的科学规划,确保每位领导干部能在不同时期参加一定时间的脱产学习。

一是组织点名调训。就是在各部门、各单位摸底推荐的基础上,由县委组织部综合考虑干部工作表现、发展潜力以及培训经历等情况,确定参训人员。被“点”到的干部,要求所在单位必须根据培训日程安排,对干部工作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干部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这种办法改变了以往在干部培训中学习与工作存在的矛盾,不仅保证了学员学习的出勤率,而且也保证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二是规范学习考核制度。要求凡进入党校学习的培训班学员,实行一人一档,里面装有学员登记表、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个人总结和班委会鉴定。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撰写心得体会情况及总评档次。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行干部学分制管理,将培训与个人竞争上岗、任职、考评等挂钩,并记入个人档案。同时要通过在全县范围内树立好学、勤学的标兵和榜样,对他们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以营造一种想学习、爱学习,学习有出路、学习有奔头的观念,带动和引导大家积极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对党校教育培训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目标,基层党校人更应该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

篇3: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思考

关键词:财政干部,业务提高,教育培训

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基础, 随着财政职能转变和财政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 对财政干部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 破解财政干部教育培训难题, 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财政干部队伍,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课题。

一、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

(一)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财政系统人员年龄总体偏大, 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较少, 大专和本科全日制学历的干部不多, 大部分人员为中专和在职教育学历。近年来, 城固县财政局因工作需要将一批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业务骨干调整至局机关及局属单位工作, 导致部分财政所呈现出人员老化、能力弱化、业务断层现象。

(二) 在职培训成效不显

多年来, 县财政局组织的各类培训片面注重了对业务岗位人员的专题培训, 忽略了对全体干部职工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系统培训, 导致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形成干部业务素质两级分化局面。

(三) 主动学习观念不强

少数干部思想因循陈旧, 不善于学习, 对新的财税管理体制、政策及电脑系统操作等知识一知半解, 缺乏胜任岗位工作能力, 习惯于沿用旧体制、老模式和老办法办事, 工作循规蹈矩没有新思路, 难有新突破。

(四) 学习业务氛围不浓

由于职业上的“保险箱”, 工作上的“大锅饭”, 薪酬上的“平均餐”, 职位上的“太平官”, 不同程度地存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思想, 缺乏学习进取精神和拼搏斗志, 对此县局缺乏刚性约束。

上述问题的存在, 严重制约了财政改革发展进程, 尤其在财政“两基”建设达标迎验中, 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弱势充分暴露。当前财政系统从总体上看人员富足, 满编甚至超编, 不可能大规模分配新人。要完成日益艰巨的工作任务, 唯有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再提高。

二、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主要做法

针对财政队伍建设的“短板”现状, 财政局党组将2014年定为财政系统“业务提高年”, 扎实开展五项活动, 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履职能力不强、工作效能不高和服务水平不优等问题。

(一) 在财政所集中开展“培训竞技”活动

一是上下联动, 全员参与。局党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制定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抽调机关科室及局属单位50多名政策理论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成立7个培训辅导组和2个督导组深入18个财政所, 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财政所242名在岗工作人员进行全员现场辅导和督导。二是自编教材, 集中培训。各科室及局属单位紧密结合财政所工作实际, 从各自职能出发, 配合培训中心整理编印《2014年财政所业务专题辅导培训资料》一书, 系统干部职工人手一本, 由局领导分片带队到各财政所进行“面对面”零距离辅导。三是严格考评, 以奖促学。在全员努力学习的浓厚氛围下, 考试采取“一所两签”方式随机抽取1名所领导、2名一般干部共77人参试, 测试分笔试和上机操作两部分, 在严密命题、严格监考、严判分值情况下, 分48岁上下两个年龄段, 各按20%比例确定了16名综合成绩优秀同志, 在全系统大会上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测试成绩进行通报公示, 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岗位技能的热情。四是巩固成效, 深化提高。为进一步巩固财政所业务专题辅导培训成效, 深化提高基层财政干部业务软件操作技能。县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中又举办4期业务软件重点辅导培训, 使每个同志都能熟练胜任业务工作。

(二) 开展“讲坛磋技”活动

围绕县上“四年、四县”要求, 局党组总结经验、凝练措施, 提出“人要精神、物要整洁、事要清楚、工作创一流”的财政工作总目标, 尝试开设“科长讲坛”, 举办以“科长讲业务、大家共学习”为主题的岗位大练兵活动29场次, 参加培训学习达2 000余人次, 目前已延伸至局机关副科长、局属单位股长及一般同志。通过政策解读、流程演示、实例剖析、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 为干部职工学习“练兵”、交流互补提供了平台, 创新之举已在全县范围推广。

(三) 对新上岗工作人员开展“辅导强技”活动

为了使新同志能够尽快融入适应财政岗位需要, 县局从公务员行为规范、财政基础知识、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公文规范化处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及业务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专题讲解和测试, 提高了新同志胜任岗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 对拟提拔干部开展“任前测技”活动

为积极回应全县财政系统“业务提高年”要求,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在严格执行有关选任程序基础上, 新增加考试环节。测试主要涉及财政理论知识和业务软件操作系统、实用电脑文档处理技能等内容,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分笔试和上机操作两部分。通过考试形式, 既全面客观了解拟提拔干部对财政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 又激发了全体财政干部学习财政业务知识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管理水平和依法理财的能力。

(五) 对局机关科室人员开展“以考促技”活动

为在全系统再次掀起学习热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以考促学”方式对局机关干部进行全员普及测试, 同时对涉及资金拨付经办科室的全体人员进行第二轮专业提高考试, 并及时张榜公示成绩, 激发了财政干部新一轮学习财政业务知识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管理水平和依法理财的能力。

三、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几点启示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前财政促改革、求发展、保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解决好财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谋求财政工作的新发展, 必须与时俱进地持之以恒坚持教育培训。

(一) 创新方式, 让财政干部“愿意来学”

1、“因需施教”。

针对各个层面财政干部的知识需求和岗位特点,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开设计算机办公自动化、专项资金管理、惠农资金补贴、国有资产管理、预算执行系统操作等短训班, 体现出培训的针对性、导向性和适用性, 提高财政干部积极参加培训的内在热情。

2、“讲学互动”。

单位、科室选派政策理论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授课, 多选择面对现实、贴近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的内容, 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寓教于乐的形式, 运用多媒体投影等先进的教学课件增强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交流, 及时答疑解惑, 切实解决老师在讲台泛泛而谈, 学员在下面昏昏欲睡的现象。

3、“内外并举”。

既要有课堂的理论灌输, 又要有室外的观摩考察。例如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档案规范化管理等单项工作, 都有做得比较好的典型示范点, 可以组织涉及此项工作的单位领导及业务人员到实地学习借鉴, 通过看现场、翻资料、听介绍, 取人之长拓展工作思路, 更好地促进工作。

(二) 完善制度, 让财政干部“必须来学”

进一步完善制度, 增强刚性约束, 形成财政干部全员参与的“大教育、大培训”格局。

1、制定严格的轮训制度。

相关科室、单位要配合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紧密结合财政业务特点、职工实际需要及改革发展要求, 科学制定《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当年工作计划, 对全体财政干部分层、分批组织轮训, 针对不同类别岗位量身定制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周期, 通过强制性的培训, 做到干部受教育培训的全覆盖。

2、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

发挥“以考促学”指挥棒作用, 坚持业务理论与上机操作两种形式检测学习成效, 通过公开、公平地严密组织命题、监考、阅卷等考评工作, 客观公正地对每名参学干部做出准确评价。同时实行“教”与“学”双向考评模式, 学员也要依据老师的授课准备、传授方式、实际成效做出客观评价, 记入个人工作档案, 作为考核评优、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3、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对优秀授课老师及积极参与教育培训、考试成绩突出且工作实绩显著的干部在考核评优时予以倾斜并优先选拔任用。对无故不参加教育培训、考评未达到岗位规定要求的局机关或局属单位干部要离岗到财政所工作锻炼, 科所领导不精通业务、考试不过关要坚决腾位子, 经补考仍不及格者作待岗处理, 增强教育培训的刚性约束力, 提高干部自觉认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狠抓关键, 让财政干部“学有所得”

1、组织领导。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党组其他领导为副组长、局属单位及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财政系统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放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日常工作要发挥领导小组的“总揽”作用, 突出培训中心的主体地位, 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培训中心牵头负责、相关单位科室协作配合、广大干部踊跃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为长期、系统地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拓展内涵。

在培训内容上,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 确定不同的培训项目, 制定实用的培训内容, 实现“供”与“需”的完美结合。例如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培训, 要有针对性地将文档编辑、电子表格运算, QQ上文件接传、电子邮件收发等列入学习重点, 切实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在培训形式上, 不但要让本局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上台讲课, 还要针对学员关注的难点问题,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 有重点地选派干部赴外地考察培训, 同时争取邀请省市财政部门的行家里手和财经院校专家前来举办“面对面”讲座, 拓展学员理财视野。在培训方法上, 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 授课教师“以学员为中心”, 推行以学员为主体的常见业务情景模拟、实务分析、互动研讨、QQ群操作演练等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财政内外网资源、投影仪等科技手段, 提高学习成效。在培训层次上, 除要求全员参与专题短训外, 针对系统本专科层次人员比例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中青年干部求知欲望强烈却难以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可通过内引外联专业院校利用本县财政教育培训阵地资源, 定期在家举办财税、会计、审计、投资评审等专业的成人在职教育, 提高学历层次, 对此单位要给腾出时间, 提供宽松环境, 提高学费报销比例, 鼓励其参与的积极性。在培训时间上, 遵循财政工作季节性规律, 尽可能选择业务量相对空闲的月份进行, 做到接受培训与业务工作相得益彰、两不失误。

3、健全机制。

篇4: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思考

【关键词】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而基层党校承担了大量基层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如何抓好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一、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济源市委党校按照市委“用5年时间在全市广大干部中实施干部培训工程”的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全市党员干部“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格局。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培训师资队伍。首先,加大全员培训的力度。通过鼓励学历深造、业务进修、岗位培训、专题调研、课题研究、业务交流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其次,实行听评课制度。每个专题课正式上课之前都要在内部先试讲,对每一个专题课进行修改完善,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再次,鼓励教改。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教学方法,鼓励学员参与,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最后,健全奖励制度。每年评选出明星教师、优秀教师和优质课、精品课,并进行奖励,在教师中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

(二)拓展干部培训方式

党校各种培训班次都坚持行之有效的“三结合”原则,即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研讨实际问题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努力实现从灌输式到启发式的转变,从讲授式到研讨式的转变,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一是“请进来”,请领导和教授专家讲课。一方面按照择优入库、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市委党校干部培训师资库;另一方面建立了市委、市政府、局委镇办领导到党校讲课制度,并长期坚持。二是“走出去”,组织外出考察上经验课。通过实地调研,让干部们在感受差距中增长知识、拓展思路,从而激发广大干部投身本职工作的热情。三是“研究式”,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依据济源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选准案例,开展案例式教学,师生共同就某个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充分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三)创新培训管理模式

近年来,党校积极探索学员自我管理教育新模式,在学员中广泛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管理模式。一是探索管理新体系。即以学员为中心,把培养学员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主体意识作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能力与素质相统一,约束、考评、激励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二是学习任务菜单制。积极推行以个性化需求为内容的“菜单化选学”,坚持开展“学员论坛”、评选优秀学员等活动。三是建立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在小组讨论、全班研讨和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学员支部和班委会的作用,积极倡导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二、对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目前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地位正经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校外各种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的挑战,培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培训机构开始经受优胜劣汰法则的洗礼;二是来自受训干部的挑战,信息时代干部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对培训内容的要求更高;三是来自社会的挑战,当前培训项目开始运用市场机制,公开招标,干部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机构、内容和时间已经在实践中推行。面对新形势,基层党校必须以新的视野、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提升干部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时代性、新颖性、开放性,从而形成适应新形势的培训新格局。

(一)更新课程设置,使参训干部能力有新提高

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是党校教学的永恒主题,促进参训干部能力提高是党校教学的不懈追求。第一,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当前,应当突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课地位。第二,突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基层党校的培训内容不但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背景,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且更要贴近省、市实际,做到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增强针对性和前瞻性。第三,以干部需求为导向,突出层次性。要认真对待和研究各班次学员的特点、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和个性化需求,分类别、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坚持与时俱进,拓宽办学新思路

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每年固定地举办各种各样短期的培训班,其传播面和影响力有限,要最大化地发挥党校意识形态传播和干部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必须拓宽党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途径,使其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先,基层党校要充分发挥师资优势,走出校门,进行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讲,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其次,要充分利用党校网络,为各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创造一些辅助条件;再次,要结合实际,不断思考党校函授教育的转型问题,探索同国民教育院校合作办学,开办硕士研究生班,开辟干部教育新渠道。

(三)加大调研力度,以科研促教学

作为基层党校,科研工作要注重应用性、地方性、现实性,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围绕市委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加大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按照“科研(调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的原则,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积极探索教学科研一体化,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同时,根据形势变化,设定不同班次不同的调研课题,让参训干部集中精力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意识和能力。

(四)善于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推进党校事业和干部培训事业的新发展,必须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尽可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首先,积极整合校内资源。一方面,有效整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三支队伍,合力服务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开展需求调研、开设学员论坛、组织课题研究等方式,充分挖掘、整合学员资源。其次,整合社会资源。坚持把课堂教学、异地培训、外出考察、本地调研、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为党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党校工作新局面

篇5: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思考

进入新时代,做好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就要在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把握学员培训需求、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上下功夫。要重塑教育培训理念,提升教师授业能力,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体系,强化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培训理念

为适应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执政素质和领导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转变培训理念,蹚出一条适应转型发展的干部培训新路子。要把以往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研究式、案例式、互动式和模拟式等形式相结合的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员在学习培训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在课程设置上,要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能满足学员共性需求,又能满足学员个体需求。在教学师资上,要“请进来”“走出去”,与上级党校、著名高校、兄弟院校等联合办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二、全方位全要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全面贯彻“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理念,提高党校教师“党校姓党”政治意识,开展教学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培训,督促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加强社会调研,营造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气氛,提高教师调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组织开发精品课程,不断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提升基层党校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

建立师资库,制定专兼职教师一体发展的教师制度,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完善理论学习和教学能力考核激励机制,邀请政府部门和相关专技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员讲解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邀请上级党校或者高校的权威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开展前沿知识专题讲座,弥补本校教师授课专业性不足的欠缺。

党校要在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上出彩见效,不仅在课堂上要学懂弄通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还要积极整合校外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使党校的教学资源能够最大化地和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很好衔接,让学员通过走近革命遗址感悟红色文化,达到洗涤心灵陶冶情操坚定立场的教育培训效果。

三、建立健全培训联动机制提高学员培训效果

进入新时代,基层党校在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员学得好不好,不仅能体现个人能力和政治素养,还能反映党校培训工作效果。

组织部是干部培训的主管部门,在干部调训、大力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开展干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全程介入培训,第一时间掌握培训情况,为培训提出宝贵改进意见,同时还要及时反馈培训信息,对在党校正在培训的、已经培训过的学员进行后期跟踪调研,总结好工作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做好干部培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员所在单位对学员培训的情况要全程进行监督过问,不能放之任之,要和党校、组织部门随时沟通,了解培训情况,以便针对学员提出相应的培训意见,为提拔任用提供依据。作为负责培训工作的党校,则要将学员的培训现状和最终培训成绩及时反馈给组织部门和学员所在单位,以便把学员在校情况作为选用依据。

所以,将培训活动与工作需求相结合应成为党校干部培训的主导思想,也是新时代对党校干部培训活动的要求。组织部门、党校及学员所在单位三方要充分重视党校培训工作,通过综合评价多种信息挑选合适的培训人员参加培训,并且严格管理,端正学员的培训态度,从源头上把好培训学员的质量关。要注重对培训结果的应用,将干部学员在党校培训的成绩作为组织考核重要内容,并且与职业晋升相挂钩,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参与党校培训的积极性。

四、与时俱进建立干部培训信息化服务平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层党校,也要因时而动,及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进一步拓宽干部培训渠道,把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使学员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更具前沿性和权威性的培训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大大开阔学员视野。

为满足部分学员对自我能力素质的认知,可以利用大数据,开发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自我检测系统,让广大干部学员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知识欠缺和能力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同时,还要满足教师教学科研需求,进一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大数据索引系统,帮助教师获得海量科研资料。

篇6:治理基层党员干部打牌赌博的思考

在领导干部、嗜赌如命的干部和经商或是企业老板身上。其特点是隐蔽性强,具有剌激性和暴利性。二是在公众场合赌博。不分上、下班时间,只要工作不忙,经常性地到当地茶馆、老年协会等公众场合打牌赌博,主要是一般党员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鱼目混杂,这种情况往往赌博经额较小。其特点是具有投机性。三是三三两两的集结在一起匿藏在私人家里打牌,这些点往往比较固定,参与的人数也较多,占到了打牌人数的60%以上。其特点是随机性大,不易被查处。四是党员干部趁下乡时间,在群众家中打牌。往往是打牌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多。其特点是娱乐性较强。五是“打业务牌”。在赌博活动中“打业务牌”占一定比例,其特点是具有一定行政权的公职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进行打牌赌博,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一种“默契”,是一种滋生腐败的潜意识在作祟。

其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分析起来,主要有:一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归咎于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习惯。普遍党员干部群众从小就在长辈身边耳濡目染,打牌在头脑里扎下了根。再就是受周围、朋友同事的影响,逐渐沾染并有“瘾”。二是农村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极为缺乏,没有体育场所等供人们娱乐的设施,精神文化领域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比较形式化和空洞,不受人们所接受,没有注入人们思想中。三是社会经济不发达,家庭生活不优越,导致一些没有权利,在工作上捞不到好处的党员干部想从打牌赌博中赢取利益,并越陷越深,有的甚至赌出去了家产,又赌公款,负债累累,弄得身败名裂。四是教育的力度不大。在现行体制下,很大部分党员干部们认为,他们是一般干部,当官也无望,没有腐败的本钱,没有必要学习,反腐败与他们无关。于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产生了偏差,淡化了理想信念和法制观念。五是查处不力。在农村基层,一般情况下,公安政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参与打牌赌博的现象,往往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要抓的要查的都是与抓赌人过不去的,加之,处理时往往不了了之,导致打牌赌博风屡禁不止。

篇7: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思考

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日前,XX镇党委对全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XX镇村级“两委”班子共有60人,其中有党员55人,群众5人。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的有19人,占32%;41岁至50岁的有37人,占61%;51岁以上的4人,占7%。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8%;高中、中专文化程度36人,占60%;初中及以下19人,占32%。从发挥作用情况看,XX镇农村基层干部面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重大难题和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平衡债务、劳动力转移等巨大压力,能够较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表现出了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绝大多数基层干部都体现出了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战斗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特点。

二、对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它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关系着基层党的先进性。XX镇现有党员859人,其中农村党员就有605人,占到70%以上,而村干部又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由于村干部的特质,决定了绝大部分干部首先是农民,其次才是干 部的双重身份。因工作生活、文化传统、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的相对薄弱,村干部的党性观念、理论素养、政策水平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队伍尤其是党员队伍党的先进性的整体发挥,因此,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二,它是党和政府决策指示的最终承载者,直接影响着农村政策的落实。村干部是农村政策的直接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政策落实上有时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往往在部分农村干部中,存在着,当国家政策和他个人或当地利益相一致时,他能动用各种办法,把政策效力发挥到最大,如一旦发生冲突,有的就会打着从实际出发的旗号,把政策束之高阁,变成版面挂在墙上,讲在嘴上,而具体落实却在遥遥无期的“过程”中,表现为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有的甚至来回变通,推诿搪塞等,使得上级的政策、决策、要求得不到一以贯通等现象。因此,必须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政策的推动器。

第三,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直接主导着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而村干部则是农村发展的主导。有什么样的村干部,就有什么样的村风村貌和发展氛围。村干部的干部地位,决定了他们是全村的“代言人”,政府决策要靠他们去推动,为民办实事要靠他们去落实,农民遇到矛盾和困难也要靠他们去协调处理。由于他们中绝大部分本身就是农民,决定了他 们与农民愿望天然相通,最知道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农民的真正拥护与欢迎,他们也自然地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真实具体地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既是农民信得过的“父母官”,又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干部不断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给村里带来建设的气氛、创新的氛围、发展的活力。而且,一个精明的村干部,总能有一些新思路、新信息、新技术,并用亲身示范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搞得村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一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有许多新工作要做,有的马上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有的要农民暂时做出贡献和牺牲,当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也需要村干部自觉顾全大局,带头奉献,当好榜样,做好示范,同时,还要靠他们积极做好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把潜存在农村的生产力激发出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力量。

三、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1、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以往“两委”班子换届中,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不能继续留任,而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又忙于赚钱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致使部分村未能实现正常的新老交替,村干部队伍结构方面产生搭配不优的问题。另外,从村干部文化结构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共有5人,占总人数的8%,文化层次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基层干部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2、年轻干部素质不高。少数村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够,很少从政治上 观察农村新形势,关注农业现状,考虑农民问题。有的年轻干部在复杂多变情况下缺乏明辨能力,有的群众观念淡薄,对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较重,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干部关系。

3、中年干部功底不够深。调查显示,年龄大一点的干部阅历比较多,年龄轻一点的干部相对而言文化程度高一点,而处于二者中间的中年干部大都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认为学不学与搞好工作关系不大,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由于不重视理论学习,造成了理论功底浅,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不够,领悟不透,贯彻不力,工作缺乏思路。

4、部分干部开拓意识不够强。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有的存在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有的凭经验办事,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的缺乏对事物本质及其特殊情况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识薄弱,习惯于用老办法、土政策管理村务。

5、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够实。少数村干部作风飘浮,存在工作办法不科学、实干精神不强,对自己要不严,政治觉悟不高等问题,在群众中威望不高。

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突出重点“抓”,解决“不能配强”的问题。支部书记是村支部的核心,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村书记就是一面旗臶,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是农村稳定的基石。因此支部书记的配备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把关,抓住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实行村支部书记“三荐两推一选”和 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以及符合条件“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做到村级班子的优化配臵,同时对一些薄弱村采取下派、挂职等办法选拔配强村书记。

2、加大力度“育”,解决“不能干事”的问题。应采取多种办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轮训、分段培训的制度,形成以市、区党校教育为基础,农广校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的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继续教育制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村干部自觉、主动接受继续教育。三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机制,鼓励村干部创办科技示范基地或进行技术承包,既让村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又为农民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四是要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镇党委明确专人定期抓好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储备大批人才。

3、健全制度“促”,解决“不会干事”的问题。一是要明确工作职责,对村级组织分工、村干部工作职责、程序、考核、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将“调整经济结构,服务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管理村级事务,维护农村稳定”五项内容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的重要工作职责。二是要健全民主管理,健全和完善民主议事、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特别是要健全一整套财务管理制度,村组财务、收支凭证除“一支笔”审批签字外,统一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字方能入帐,确保村级财务及时公开、规范入账。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办事行为,以次推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 管理和民主监督。

4、保障待遇“留”,解决“不愿干事”的问题。改善村干部工资结构,按照责任状、业绩、贡献确定村干部的收入分配,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分配机制。同时,要继续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使村干部离职后有一定的基本养老待遇,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篇8: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思考

1 充分认识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

(1) 党历来高度重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毛泽东和邓小平将干部教育作为重要战略问题, 并根据革命、建设阶段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同时造就了一大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干部队伍, 带领广大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胜利和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成就。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越深入, 越要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 要坚持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

(2)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企业改革中, 领导干部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加快推进首都环卫事业新的发展, 北京环卫集团 (简称集团) 正按照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战略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发展战略, 着力打造环卫设施投融资建设、设施运营、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四大业务板块。这需要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教育, 建设一支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3) 破解企业人才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集团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变化, 集团面临高级经营管理才、高级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缺失, 核心人才整体性缺乏;有些干部出现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 “知识恐慌”等问题;近年来, 由于集团发展壮大, 一大批年轻人走向领导岗位,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 迫切需要增强其党性修养, 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岗位履职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加强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 以教育培训为手段破解人才瓶颈问题。

2 正确认识当前企业干部教育培训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建设“四好型领导班子”为目标,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 取得显著成效。

(1) 抓好切入点, 明确培训目标。重组之初, 集团党委围绕着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干部队伍现状, 制订干部培训规划, 明确培训教育目标:增强干部加快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忧患意识, 开拓干部引领发展的新思路;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干部队伍把握大局、统筹协调、推动发展的能力。

(2) 抓好着力点, 突出培训对象。集团党委分类制订培训计划, 明确培训目标和方式:领导班子通过专题培训班、在线学习、外出考察等, 增强了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全员脱产培训, 提升党性修养和执行力;坚持每年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全员脱产培训, 学习岗位必备业务知识, 增强其岗位履职能力。

(3) 抓好落脚点, 增强培训实效。集团牢固抓好“三个课堂”教育:固定课堂, 与北京市国资委党校合作, 运用高校资源增强干部把握规律、驾驭局面的能力;异地课堂, 有计划组织领导人员赴上海、深圳等国内先进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实践课堂, 通过公开竞聘、设置助理岗位等方式, 使中青年干部在岗位实践中练本领、长才干。

(4) 干部培训教育存在问题。近年来, 集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领导人员培训理念滞后、培训内容教育单一、培训机制活力不足、学习自觉不强, 还存在“灌输式、应急式”培训教育现象等。因此, 需要进一步创新培训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内容方式, 增强培训教育效果

3 坚持改革创新, 切实增强干部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 集团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强优化升级发展战略, 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1) 要创新干部培训教育理念。要确定“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理念, 按照企业战略需求和干部成长要求开展培训, 充分尊重干部的主体地位, 把企业战略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相结合, 激发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能力先导”, 将培训教育重点放在综合素质和岗位履职能力的提高上。

(2) 创新干部培训教育内容。要创新培训内容, 使政治理论培训更加生动、有效, 更具有吸引力, 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着眼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级各类干部岗位必备知识培训, 重点开展好现代企业管理、环境工程等履职必备的专业知识, 着力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3)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 增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电化教育, 进一步拓展培训的空间和载体, 可采取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模拟式等培训方式, 增强干部培训的效果和吸引力。

(4) 创新干部培训教育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 逐步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前提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 建立干部培训的需求调查、预测和分析工作机制, 增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干部培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机制, 通过学习效果评估、履职情况调查等, 分析研究培训教育效果, 为改进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运普.略论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J].法制与社会, 2006 (16) .

上一篇:主体施工员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学历史教学叙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