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2024-06-15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精选6篇)

篇1: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苏州大学 运动生理学 课程试卷(B)

一、选择题(每题1分×10)

1、下述关于运动生理学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B:属应用生理学 C:研究对象主要是人 D:其研究限于实验室内

2、下列哪一因素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A:肌红蛋白多 B:其支配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快 C:有氧氧化强 D:肌纤维直径细而长

3、机体摄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过程为()A.气体交换 B.组织呼吸 C.外呼吸 D.呼吸

4、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的是()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5、心力贮备包括()A.心率贮备、心舒期贮备 B.心率贮备、收缩期贮备 C.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 D.收缩期贮备、心舒期贮备

6、肌肉收缩过程中其直接能量来源是()A.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TP

7、用于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的供能系统是()A.磷酸原系统 B.乳酸能系统 C.有氧氧化系统 D.B+C

8、运动员听枪声起跑是()A.负反馈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前馈反射

9、当体育课的教学强调纠正学生动作细节时,说明运动技能已发展到()A:泛化过程 B:分化过程 C:巩固过程 D:自动化过程

10、“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A:开始 B:进行 C:结束 D:以上均不是

二、填空题(每格1分×23)

1、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下列三种、和自身调节。

2、反射活动可分为 和。

3、外呼吸包括 和。

4、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数为 女子为。

5、血液中运输氧的物质是。

6、心输出量等于 乘以。

7、需氧量和吸氧量之差为。

8、运动时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是、和有氧氧化。

9、形成运动技能泛化阶段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的 尚未建立,兴奋和抑制都趋于 状态。

10、“极点”是某些运动项目在 阶段中产生的,而“第二次呼吸”的出现,则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的。、11、发展磷酸原系统能力,重复跑的距离宜,一般在 时间内完成。

12、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第 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

13、“乳酸阈”强度的训练,能最有效地发展。

三、判断题(每题1分×10)

1、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通常其理化性质总是不变的,故称稳态。()

2、肌梭的适宜刺激是梭外肌受到被动拉长。()

3、动脉血中PO2的变化,比血液中H+浓度的变化更能显著地影响呼吸。()

4、在三中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的氧热价最高。()

5、激素可加速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不能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6、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越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就越快。(7、性激素时由性腺细胞所分泌的。()

8、超负荷原则是指超过本人负荷的能力。()

9、全面身体训练的内容、手段要全面,不应受到专项特点的限制。(10、女子的肌肉力量为男子的50%左右。()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6)

1、间歇训练法

2、视力

3、心泵功能贮备

4、等长收缩

5、排泄

6、运动性疲劳

五、简答题:(每题5分×3)

1、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2、如何确定中学体育负荷阈?)))

3、简述真假稳定状态的概念及不同点。

六、问答题:(每题15分×2)

1、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做法。

2、阐述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苏州大学 运动生理学 试卷

(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10)

1、D

2、B

3、D

4、B

5、C

6、D

7、A

8、B

9、B

10、C

二、填空题(每格1分×23)

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3、肺通气、肺换气4、12—15g/100ml,女11—14g/100ml

5、血红蛋白

6、每搏量、心率

7、氧亏

8、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

9、内抑制、扩散

10、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1

1、短、7-8秒 1

2、一、条件反射

13、有氧耐力

三、判断题(每题1分×10)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错

10、错

四、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6)

1、间歇训练:每次(组)练习之间都有严格的间歇时间,用积极休息的方式进行休息。在机体机能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的练习。

2、视力:视力是指视觉器官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

3、心泵功能贮备: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4、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周阻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并不发生变化。

5、排泄:生理学上将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尾产物、多余的水分与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毒物等,经血液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

6、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

五、简答题(每题5分×3)

1、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肌肉作舒缩活动时,静脉受到间歇性挤压,使静脉血流加速回心。但若肌肉长时间维持紧张状态,静脉持续受压,静脉回心血量则减少。(1分)(2)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力量大,排空完全,回流增多。(1分)(3)重力和体位:平卧位到直立位时心脏水平以上部位血液回流加快,以下部位回流困难。(1分)(4)呼吸运动:吸气时,有利于外周静脉血回流;反之,在呼气时,静脉回流至右心的血量也会相应减少。(1分)(5)静脉管壁的舒缩活动:静脉管壁含有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静脉血回心。(1分)2、如何确定中学体育负荷阈? 答:(1)心搏峰理论:运动生理学将博出量达峰值的心率水平称为心博峰,心率为110――130次/分(2分)(2)最佳心率范围理论:将心输出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心率称为最佳心率范围,心率为(110―120)――(170―180)次/分;(2分)(3)中学体育教学适宜生理负荷:心率为120-1140次/分。(1分)

3、简述真假稳定状态的概念及不同点。

答: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吸氧量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种状态称真稳定状态。(1分)如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本人最高水平,但仍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此状态你假稳定状态。前者乳酸产生少,运动持续时间长;后者运动强度大,乳酸不断积累,运动不能持续长时间。(2分)

五、问答题(每题15分×2)

1、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做法? 答:

(一):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2分)(2)提高氧运输系统各环节的功能。(2分)

(3)体温适当升高可提高酶系统活性;血液温度升高可引起有利于肌肉的氧供应。(2分)(4)肌肉温度升高,收缩速度加快,降低粘滞性,增强弹性防止运动损伤。(2分)(5)增加皮肤血流量和加强体温的调节。(2分)

(二):准备活动做法:

一般性准备活动:慢跑,徒手操、拉韧带和游戏。(1分)专门性性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一致的练习。(1分)时间:30分钟左右,(1分)强度:45%最大吸氧量,(1分)与正式练习间隔时间:5—8分钟。(1分)

2、阐述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答:

(一).从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来看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相对分为四个阶段:(1)泛化阶段:学生对动作内在规律不理解,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容易扩散、分化抑制尚未建立。教学中,要强化正确示范动作,要精讲动作要领,练习中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指出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3分)

(2)分化阶段:学生对动作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理解,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在时间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纠正错误动作,使动作做得更准确。(3分)

(3)巩固阶段:学生此时已建成巩固的动力定型,某些环节可以出现自动化,故教师要进—步指导技术理论的学习,提高和巩固动作质量,避免消退抑制的出现。(2分)(4)自动化阶段:学生已达熟练技巧程度,某套动作可以在无意识与下意识状态下完成,因此做出错误动作自己不易觉察到。故教师仍然需要经常检查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情况。(2分)

(二).影响因素:

(1)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1分)(1)各感觉机能间的相互作用(1分)(3)两套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1分)(4)分化抑制的发展(5)消除防御性反射(1分)(6)运动技能间的相互作用(1分)

篇2: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一、运动生理学

1简答(10分*3)

(1)试从生理学角度分析800米全速跑后为什么不能完全静止休息?

(2)试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才能获得最大力量”?

(3)运动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作用?

2.论述

(1)试述骨骼肌与心肌的生理学差异?(15分)

(2)试分析运动训练与运动疲劳之间的关系?(15分)

篇3:我校生理学计算机试题库建立初探

目前, 生理学主要采用笔试的考试方式, 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也可评价医学生学习水平、知识掌握情况及教师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试题库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有些科研单位和高校率先建成计算机试题库, 利用试题库和相应试卷生成系统, 可按指定命题要求自动生成高质量的试卷。我校生理教研室也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了生理学试题库。

1 生理学计算机试题库的建立

1.1 计算机试题库建立的意义

全国各大院校在改革考试方式、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例如:不少学校采用教考分离方法, 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 或组织校内交叉命题, 或聘请外校优秀教师命题, 或组织全省统一命题等。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使教师自觉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组织教学, 使其注重教学研究, 改进教学方法, 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医学生角度分析, 可以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努力学习并掌握课程基本及重点内容。但实践表明, 这些举措在提高命题质量和效率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究其原因在于命题者对试题的取舍取决于其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个人理解, 对试题难度的把握也取决于个人估计, 较难准确把握课程考试目的。

此外, 由于生理学课程偏重机能性知识, 与医学生之前所学的形态学课程有很大差异, 且知识点繁多, 导致医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 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生理学试题库, 对于提高命题质量, 促使教学质量评估科学化、规范化,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计算机试题库建立的具体方法

1.2.1 确定知识点

生理学作为基础课程, 要求医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多, 若要进行全面考核, 必须抓住重点, 即根据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命题。因此, 计算机试题库依据生理学教学大纲, 以章节为主线, 抓住重点, 避免出题重复。若涉及跨章节问题, 则另外确定知识点。

1.2.2 确定题型及难度系数

生理学考试题型较多, 包括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其中前5项为客观题, 主要考查医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简答题和论述题则考查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各题难易程度的确定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为此, 本教研室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讨论,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进行难度评定。

1.2.3 选择题目入库

计算机试题库所选题目主要来源于本教研室自编试题集和各版本的生理学习题集, 题目依各知识点、题型、难易度录入。

2 生理学计算机试题库的应用

生理学计算机试题库于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在2008级康复医学专业甲、乙本科班期末考试中试用, 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包括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7种题型。阅卷结束后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1 考试成绩分布的统计分析

康复医学专业共118名学生, 生理学考试成绩最高分89分, 平均分62分, 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 (见图1) 。

2.2 考试难度、区分度分析

一般情况下, 难度系数在0.3以下为容易题, 0.3~0.7为中等题, 0.7以上为难题。由于难度与区分度有关, 难度系数越接近0.5, 区分度越高。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生理学期末试题难度系数为0.621, 区分度为0.317, 说明难度适中, 能有效、客观地反映医学生实际水平。

2.3 考试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试题的可靠性程度, 若试题题量大、覆盖面广, 评分客观、统一, 信度就较高。信度的最高值为1, 表示考试结果完全可靠;最低值为0, 表示考试结果不可靠。而本试题的信度为0.842。

3 生理学计算机试题库应用展望

目前, 教研室建立的生理学计算机试题库仅在一个班试用, 还需大范围试用, 以检验其效果。另外, 在计算机试题库建立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确定知识点, 这样命题时才不会偏离大纲, 且能使教师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精神, 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随着学科的发展, 教师需不断更新知识, 计算机试题库也需不断更新。

篇4:太极拳运动的解剖生理学

究其运动技能形成的机制来讲,则是一种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性条件反射。传统武术一直凭借前辈的经验拳论而研究继承,解剖生理学基础相对薄弱,不利于科学深入地研究。今天,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就其有关解剖生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作如下交流,以期达到了解、普及之目的,更好地为传统功夫研究者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一、基本面和基本轴

躯体运动是一种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骨骼肌收缩为动力的随意运动。也就是说,运动环节是在肌力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轴在某一面内进行骨杠杆运动的。

1基本面

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垂直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平面。

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垂直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平面。

水平面:沿于地面平行方向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

2基本轴

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额状面垂直的轴。

额状轴:呈左右方向,并与矢状面垂直的轴。

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提示:

(1)人体大部分关节的运动都属于转动性质,但由于关节面的形态通常不是规则几何形,因而在关节运动时往往不止一个转动轴,而是有许多瞬间相互更替的转动轴,即“中间轴”。具有两个基本轴以上的关节运动同时具有中间轴。

(2)运动生物力学中提到的关节轴,一般不是指准确的几何轴,而是指运动的自由度。

太极拳以“圆运动”为其特点之一。这种圆运动是在立体空间而不是在平面上进行的运动。譬如,推手时,双方的粘着点,不断旋转,在躯干的带动下,绕着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做旋转运动,它是平动与转动相结合的空间螺旋运动。充分体现出太极拳以“触之则旋转自如”的运劲特征。再如,洪式太极拳手法中的“划圈”动作,也无不蕴藏着公转与自转中的轴运动。“划圈”就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手运行的轨迹是公转;同时,手与小臂在轨道上运行时还要顺逆方向不停地旋转,这种旋转好比地球的自转。可见,“划圈”动作是上肢环节围绕相应关节基本轴的复合轴运动。

二、关节运动链

1概念

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的几个部位(环节)通过关节连接而组成的一个复合运动链。

在太极拳运动中,单个环节的活动很少,大多数情况是运动链的各个环节或全身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某一动作的。

2分类

(1)闭合运动链(closed kinematicchain,CKC)

概念:指运动时肢体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物体上形成闭合状态,末端无游离的环节。(例如,在做太极拳的马步、弓步等动作,或练习洪式太极拳腰裆劲的基本功拔井绳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运动特点:一个关节的运动总会引起另一些关节的运动。

(2)开放运动链(open kinematicchain,OKC)

概念:指运动时肢体远端呈游离状态。(比如,太极拳膝法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伸屈的运动方式。)

运动特点:

a若其中某一关节固定时,其余关节仍可产生运动。(如臂在肩关节处固定时,仍可在肘关节及腕关节处同时产生运动,或单独发生运动。)

b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如太极拳技法中的鞭打动作。

闭链运动与开链运动对同一肌肉所产生的作用不同。通常情况下,闭链运动是肌肉在远固定下工作完成,而开链运动是肌肉在近固定下工作完成。

(3)闭合运动链与开放运动链之间的转换

a闭合运动链在某处解开时,则转变为开放运动链。

b当游离末端一旦有支撑点或握点时,将由开放运动链转为闭合运动链。

3关节活动的顺序性

(1)大关节和小关节

人体四肢由近端至远端,各关节所配置的肌肉是由强到弱,即肌肉生理横断面逐个减小。因此,把所配置的肌肉生理横断面大的关节称为大关节,反之称为小关节。

(2)关节活动的顺序性

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大小关节依次进行活动。

(3)关节活动顺序性的原理

大关节运动时,所产生的力量较大,因此它能首先克服阻力而产生活动。而小关节的力量较小,只有当阻力减少到它能产生活动时,肌肉才能由等长收缩变为向心收缩使关节产生活动。所以,在整体活动时,尽管配置大小肌群的关节同时用力,但其结果还是表现为大关节带动小关节的活动规律。这一活动顺序是自然形成的。

(4)关节活动顺序性的意义

使动作产生更大的力量,或获得更大的运动速度。

三、肌肉工作的协调机制

关节运动链的协调运动是由参与运动的骨骼肌交替收缩与放松来完成的。对抗肌的放松能力和使原动肌在紧张之后及时转为放松的神经灵活性是协调性的关键。所谓协调就是该收缩的肌肉收缩,该放松的肌肉放松。

1肌肉工作问的协作关系

人体的运动即使是简单的运动,也都是由许多肌肉共同参与、互相协作才能完成。根据肌肉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可把它们分为:

原动肌: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

对抗肌:位于原动肌对侧,并适当放松和拉长的肌群。

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骨的肌群。

中和肌:抵消原动肌无关功能的肌群。

2肌肉活动的神经支配

支配肌肉活动的传导系分为:

锥体系: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以外的运动。

肌肉活动的神经支配原理告诉我们,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是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进行的,当原动肌收缩用力时,对抗肌即应处于放松状态;肌肉一次收缩结束后,在下次收缩前应有一个放松过程。

3肌肉放松的作用

(1)改善动作的协调性

运动过程中的有关刺激会使人产生较重的心理负荷,必须让心理不断有放松调节的机会,才能更好地调控肌肉运动。对初学者来说,肌肉放松能提高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使动作轻松自如,具有良好的节奏感,从而加快动作的学习过程。

(2)增长肌肉力量,促进肌肉发展

肌肉力量来源于完成动作时各肌群收缩的合力,各肌群之间的协调性如何则是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对抗肌不能放松,原动肌的力量就会被对抗肌抵消一部分甚至全部。若肌肉只是一味地紧张收缩,不能很好地放松舒张,则对肌肉的刺激就不易达到较深层次,也就不能有效发挥人体的运动潜能。

(3)减缓疲劳,避免运动损伤

紧张收缩的肌肉压迫肌肉中的血管,影响血液流动。肌肉一旦放松,则会大大改善血液循环条件,使血液流动比肌紧张时提高十倍多,降低血乳酸含量,对减缓疲劳和避免运动损伤有重要作用。

太极理法,高居当世;出神入化,理精法密。

篇5: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一、试述影响力量的生理学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简述目前研究进展。(15)

二、比较分析短时大强度运动疲劳和长时间运动疲劳的生理学特点,并简述目前研究进展。

(15)

三、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阅读的文献,试述体育锻炼的适宜负荷生理学基础及目前研究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20)

四、人体肺的通气阻力主要包括哪些?分别论述它们影响肺通气量的生理机制。(15)

五、体内有哪些激素可影响糖的代谢,它们是如何作用的?(15)

篇6: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体温    2.基础代谢    3.温热性出汗4.行为性体温调节    5.体温调定点    6.蒸发散热7.能量代谢    8.食物的热价    9.食物的氧热价10.呼吸商    11.非蛋白呼吸商    12.基础代谢率

二、填空题

1.体温通常是指_____。

2.相对恒定的体温是进行_____代谢和维持_____的重要条件。

3.在体温的常测部位中,以_____温最高,_____温最低。

4.常温下,安静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

5.人体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和_____。

6.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_____。

7.蒸发散热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8.出汗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来源:考试大

9.出汗是反射性活动,其基本中枢位于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

10.小汗腺受_____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_____纤维。

11.不显汗与汗腺分泌无关,它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

12.致热原能使下丘脑的“调定点”水平_____。

13.醛固酮能_____汗腺导管对nacl的重吸收。

14.外周温度感受器一部分在_____,另一部分在_____。

15.体温调节的整合中枢位于_____。

16.当下丘脑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时,体温调定点_____。

17.女子体温在排卵后期_____,这种变动可能与血中_____水平变化有关。

三、判断题

1.基础代谢率是人体正常情况下的最低代谢率。(    )

2.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

3.正常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处于经常的波动之中,这是因为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不断发生变化。(    )

4.环境温度很低时,人体不存在蒸发散热。(    )

5.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散热就成了散热的唯一方式。(    )

6.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室温20℃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有辐射。(    )

7.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表温度可随之发生相应的波动。(    )

8.小汗腺受交感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胆碱能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

9.女子体温在排卵前升高,在排卵后降低,故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

10.体温的稳定全靠机体产生热量来维持。(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来源:考试大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人体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

a.上午8~10时    b.下午3~4时

c.清晨2~6时     d.夜间10~12时

3.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

a.行经期     b.排卵前     c.排卵后     d.排卵日

4.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

a.36.0℃~37.4℃    b.36.7℃~37.7℃

c.36.9℃~37.9℃    d.37.5℃~37.6℃

5.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环境温度      b.进食

c.精神、情绪    d.肌肉活动

6.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

a.肝脏     b.脑     c.心脏     d.肌肉

7.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来源:考试大

a.辐射        b.传导和对流

c.发汗蒸发    d.不显性发汗

8.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9.给高热病人作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是(    )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10.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较多的部位在(    )

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b.下丘脑后部

c.大脑皮层运动区       d.脑干网状结构

11.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    )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后部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12.人体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刺激的主要感受器是(    )

a.中枢冷敏神经元    b.皮肤热感受器

c.中枢热敏神经元    d.皮肤冷感受器来源:考试大

13.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是(    )

a.降低              b.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变

14.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高的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混和食物

15.当下丘脑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是(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16.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

a.二磷酸腺苷     b.三磷酸腺苷

c.磷酸肌酸       d.葡萄糖来源:考试大

17.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来衡量,下述哪项不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a.体重        b.环境温度

c.蒸发散热    d.精神紧张程度

18.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的基础条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空腹                   b.无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

c.环境温度18~25℃      d.深睡状态

19.下列哪个部位不存在中枢温度感受器(    )

a.po/ah    b.小脑     c.中脑     d.下丘脑

20.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

a.糖尿病            b.红细胞增多症

c.阿狄森综合征      d.甲状腺功能亢进

★ 护士资格考试答案

★ 护士资格考试试题

★ 小学试题库

★ 护士资格考试报名注意事项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

★ 河北石家庄护士资格考试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注意事项

★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试题

★ 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小学毕业典礼的讲话下一篇:考研二战去哪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