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4-06-14

《迟到》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7篇)

篇1:《迟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迟到>>一课时教学设计

张志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学习小“金钥匙”。

2、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外阅读,导入新课

师配乐出示《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引出作者林海音。作者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迟到》也出自她的笔下。读课题:迟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3页,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音读正确、读流利。生:读课文,划词语。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老师也特别留心地听了一下,觉得这些词的字音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扎辫子,懒惰,一抡,混合,撩起,耻笑,铁栅门,玉簪花)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示我们都知道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抓住主要人物,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生: 师:从××同学的话中,我们知道父亲一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 生:(自由说)打我。师:另一件事„„

生:(自由说)送夹袄和铜板。.

师:认真观察父亲的动作并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两幅图的内容。(板书:打和送)师:从这一打一送中,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师:读了课文,文中的爸爸究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中有那么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到以后,勾画下来。

生:“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师:好!找到这句话的孩子,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师:哪位同学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生:严

师:(板书)还有怎样的印象? 生:疼

师:好,(板书)很会概括,我们看一看“疼”给它换一个说法,什么意思? 生(齐答):爱

师:非常好。来让我们把两个词语读一读 生:疼、严

师:我们把这两个字放到句子当中去读一读.生(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师:这里有两句话,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生(男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

生(女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师:亮眼睛们有没有发现两个句子的不同呢?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两个“很严”。

师:多了这么一部分,那作者告诉我们很严,重叠出几次,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反复地说很严,是想告诉我们? 生:父亲他对我非常的严格

师:非常的严,能把你理解到的读一读吗?

三、细读课文 感悟品味

(一)体会父亲的严

师:父亲管教我有多严呢?继续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地方具体写呢?找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出示阅读提示)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完成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互相交流 师:谁能把你在学习中的发现告诉我们?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6自然段,“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我挨打了。” 师:你找到了这部分,你从哪些词语或哪些话最能表现出父亲对我很严呢? 生:瞪着

师:一个眼神“瞪”,让你感受到父亲很严厉,非常好。他留意到了父亲的眼神——瞪,我们看看父亲就这样瞪着我说了什么,你来读。生: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老师给你个建议,如果你在读这番话的时候瞪大眼睛,像父亲那样,会更有感情,谁想那样来读一读?

生: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你读出了文字,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背后人物的神情,非常好。请全班的男同学,带着这样瞪大了眼睛的神情,读一读爸爸说的话。生(齐读):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怎么可以逃学?起!师:爸爸的一个眼神,一番训斥都是在告诉我们,他对我的管教? 生(齐答):很严,很严很严。

师:很严啊!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表现爸爸的管教严? 生:爸气极了,„„,我挨打了。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父亲管得很严的? 生:拖起来

师:你为什么特意留意到这个“拖”字?

生:因为“拖”字表现了爸爸的动作非常的大,力量也大。师: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抄起

师:你是怎么想的,“抄”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

师:还有那个词让你感受到父亲很严? 生:一抡

师:你能把“抡”这个动作比划比划吗?怎么做的?(师示范动作)师:就这样,就这么一抡,抡得越?生(齐答):高 师:打得就越?生(齐答):痛 师:就会发出?生(齐答):咻咻的声音

师:想想看藤鞭子在空中有声音了,打得会多狠啊,那这段话该怎么读,才能表现爸爸管得严呢?

生自由读后,请一生示范读,并点评,另一生再读,生齐读

师:爸爸打得多狠啊,(出示)爸把我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生齐读

师:我感到多疼啊,(出示)那一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生齐读。

师:打在女儿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上,对待女儿的错误,他不姑息,不纵容,所以作者才会说,父亲对我的管教? 生(齐答):很严,很严很严。师:严中透着„„ 生齐答:爱 师板书

(二)感受父亲的爱

师: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文中刚才那个挨打的小女孩,爸爸早上狠狠的打了你,现在你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一样,来到学校。老师要求孩子们: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想想看,你是不是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生:我此时感到非常的内疚,因为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我想逃学,爸爸才打我的,我却让爸爸伤心了。

师:你刚才有一个形容“你”心情的词语用得特别好,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内疚

师:谁能像她这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生:懊悔 生:难受 生:自责 生:遗憾

师:现在,“我”的心里就充满着自责、懊悔、遗憾,让我们带着这样复杂的6 心情,读一读第15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听到这„„” 生(齐读)

师:就在这个时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又出现了,爸爸来送什么?谁来读一读? 生:我走出了教室„„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师:爸来到学校,说什么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父亲什么都没说,他只做了几个平常的举动,谁能找出表示父亲动作的词。

生:表示父亲动作的词有:“打开、拿出来、递给、看着、拿出”

师:这些动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天天都在上演,透过这几个普通的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父爱。

师:(板书“爱”)是啊,这动作中饱含着父亲的爱。这一切,小海音明白吗? 生:明白了。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生:齐读。

四、拓展整合,升华主题 师:小海音明白了吗?

生:(自由说)明白了。

师:小海音明白了,他用实际行动告诉父亲,我真的明白了。同学们,大家深入地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生:因为父亲打了她一顿。

师:的确,父亲打了她一顿,透过这顿打,小海音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父亲的爱,给女儿送东西是爱,打也是一种爱。师:正是因为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小海音再也没有迟到,她勇敢地面对错误,许多年过去了,当他回忆起迟到这件事,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曾经饱含深情地写下一段文字:

引入《爸爸的花儿落了》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师:伴着爸爸严厉的责罚和绵绵的爱意,小海音长大了,她也从迟到这件事深深领悟了爸爸的严与爱,你们呢? 引入“自我反省”的环节。(写一写)

教学反思: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文本的内容朴实语言通俗易懂,所阐述的道理与亲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文本没有什么难度。然而在向学生传递文本表面知识信息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即——不仅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并改正错误,更应该由此让学生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文中对父亲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很凝练。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怒打“我”;二是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送钱。这两件事很鲜明地刻画了一个严厉又慈爱的父亲形象。我要求学生看着文中插图,提问:在作者眼里,这是个怎样的父亲?孩子们紧抓文章第一自然段也就是中心段展开,两个字即可概括父8 亲的形象:严,疼,那本节课主要体会父亲的严,严中有爱。课堂的学习在同学们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在整个设计中,我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写勾画重点、做好批注、自我反省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不足之处: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加入一个学生交流讨论,小组合作的形式,另外体会父亲的疼放在了二课时,对文中“我”的心理活动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更能体会“我”犯错的原因,犯错时的心情,挨打时的心情以及父亲给我送花夹袄和铜板来时我的心情,后来等待上学的每一个早晨的心情还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想象。

篇2:《迟到》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目标:

1、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体验归咎于别人与改正自我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2、能结合生活经验积极参与讨论,懂得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男孩玩偶一个、图片、准时卡

活动过程:

一、你会迟到吗?

1、“你知道什么是迟到吗?”

2、“你们上幼儿园会迟到吗?为什么会迟到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有时会迟到,有的小朋友经常会迟到,(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有的是因为感冒了去看医生所以迟到了,有的是因为吃早点慢迟到了,还有的是因为各种各样其它的原因迟到了。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经常会迟到,我们听听他的理由。

二、不是我的错。

1、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他的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嘟嘟的错呢?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该怎么说”。

(1)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2)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不是我的错,是妈妈骑车太慢)

(3)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4)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都笑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嘟嘟讲的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难为情了,所以涨红了脸)

三、究竟是谁的错?

1、讨论: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

小结:上学经常迟到,是因为嘟嘟起得晚、动作慢,不是爸爸妈妈不好、闹钟不好。

2、你想对嘟嘟说些什么?

老师对嘟嘟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3、嘟嘟听了老师的话他会怎么做呢?(早早就起来,很快就准备好)

他这样做了以后,还会再迟到吗?

四、怎样才能不迟到。

1、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室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嘟嘟不迟到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高高兴兴坐在位置上,抬起头,挺这胸,看这老师)

2、我们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地开始意义天的学习呢?(请幼儿与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

(1)教师出示准时卡“这是什么?”“表示了什么意思?”

(2)怎样才能得到这张准时卡呢?(将准时卡奖励给说的好的幼儿)

请幼儿说说具体的做法(起得早、动作快……)以及正确的态度(不要都说成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4、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社会活动《总是迟到的嘟嘟》,故事是幼儿接触的最多而且也是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总是迟到的嘟嘟”内容比较简单,孩子对于故事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在活动中利用提问,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逐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是幼儿很快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孩子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活动最后,我请每天都能早早来幼儿园的孩子说说,怎么才能不迟到,大家纷纷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而那些经常迟到的孩子,他们也说了自己的决心,并且要请爸爸妈妈一起监督他们养成这个好习惯。

大班的孩子处在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要为上小学打好基础的,而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于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总是迟到的嘟嘟》这个故事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更能领会到故事的意义,也更能帮助孩子找到并且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开始增强准时上学的意识。解决迟到现象,不仅要从种种具体问题入手,更要从认识和态度这一根本问题入手。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某个具体问题往往是幼儿容易产生的想法。很多次我问孩子为什么会迟到,孩子就会告诉我是妈妈或爸爸的事耽误的,理由说的一大堆,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家长反映孩子吃饭慢,穿衣服磨磨蹭蹭,刷牙都要半个小时。因此,在上课时,我抓住认识和态度这一关键,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真正使幼儿体会到: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篇3:《迟到》教学设计

(1) 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 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 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 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 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 诵读课文, 在情感体验中感悟课文中心, 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和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3) 通过学习, 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认识到改正错误和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

(2) 教师和学生查阅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自己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 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今天, 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 , 大家齐读课题:迟到。

2. 自主阅读, 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 重点检查字音。

(2) 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 整体感知:读了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 (1) 主要内容; (2) 所写事情; (3) 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 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 提出不懂的问题。

(5) 评价, 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细读探究, 解疑品读

(1) 细读解疑。 (1) 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 要求组长组织学习, 并做好记录, 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 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时, 教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狠? (1) 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 打得狠。 (2) 打的声音:“咻咻”。 (3) 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4) 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 红肿的, 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这些词可看出父亲打得的确狠, 出乎人的预料。

(2) 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作者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3) 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

直接原因: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 还不想上学了, 父母在反复催促后, “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 父亲实在气极了, 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 “我”就“天天”迟到, 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 “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 后来“我”再也不迟到了,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 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 (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部分时再回顾, 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

(4) 课文读到这里, 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请大家再读课文, 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 抓住关键的字词, 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5) 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6) 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 引导学生读一读父亲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 想象回答。“正在静默的当儿, 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 我急忙睁开眼, 向教室窗外看去”, 结果怎样? (3) 感情朗读, 体会伟大的父爱。从父亲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 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情吗?学生自由选择人物, 朗读有关语句, 展示自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7) 读课文, 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查阅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 体会父亲对“我”的严厉和疼爱, 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8) 让“我”发生那么大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4. 总结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不过, “可怕的不是错误, 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在学习生活中, 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 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5. 布置作业

篇4:《迟到》教学片段及教学心得

一、初读课文,激发需求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从文中读懂的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第三自然段中,父亲为什么不叫醒“我”,反而让“我”睡到那么迟?

2:父亲从不许“我”乘车上学,为什么这次让“我”乘车去了呢?

3:父亲为什么之前对“我”如此之严,而后来又这么宠爱“我”呢?

4:作者为什么连用三个“很严”呢?

二、聚焦阅读,感悟形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父亲”这个形象有强烈兴趣,那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等会儿联系具体的语句、段落来交流。(生默读课文,思考)

1:我不是很喜欢文中的父亲。因为他对孩子太凶了,特别是课文中第十一、十二自然段,使我想起以前我爸爸打我的情形,心里就很不舒服。

(教师表示理解,并肯定他善于抓住重点段,同时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接着请另一位同学发言。)

2:我觉得这一段中的动词用得特别好,尤其是那个“抄”字,体现了爸爸气急败坏时,随便抓起东西打“我”的真实情景。

(教师肯定抓住重点词是品味、想象人物内心的好方法;对学生感受到的文章的“真实”进行引导,提升对生动描写的认识,体会关键词的表情达意作用。鼓励继续发言。)

3:父亲是很严,但“严师出高徒”,父亲是为“我”好才这样严的。你看最后一段写道:“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门的一个学生”,这就是父亲的“严”产生的力量。

4:我有不同看法。我觉得更是父亲之后送来的包袱使“我”产生愧悔,所以才改正了错误。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在“严”和“疼”之间体味深沉而浓烈的父爱。)

三、反复细读,领悟精彩

师:通过学习,你们已经成了林海音的知音。下面请你以林海音好友的身份,和林海音聊聊:在描写父亲的形象上,什么方面写得最精彩?请反复诵读课文,互相启发启发。

1:通过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课文对父亲动作的描写是最精彩的。我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到第十八自然段,这当中有父亲生气时的“拖、抄、抡”和送包袱时的“拿、递、看着”两组动词,表现了不同的情感,把父亲的形象写得很真实。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组动词动、静态的不同,朗读课文,感受风雨声中愤怒父亲的行动和雨后教室外无声的充满慈爱的动作,感悟动词表情达意的作用。)

2:我认为最精彩的要算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了。我觉得“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中满是父亲不容抗拒的语气,“快起!快起!”“起!”这几个句子最生动。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句子的特点,发现这里所有的句子都没有主语,引导学生认识非主谓句及其特点;进而通过比较主谓句(给这些句子加上主语“你”)和非主谓句的不同,了解其在表达情感上的特殊功能;最后分角色朗读这一片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3:本文的精彩处处可见。我觉得不管是刚才大家找到的动词,或者是父亲的语言,都很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我发现,作者对天气的描写,也是在衬托父亲的这种“严”。

(教师启发全班学生到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懂父亲的“严”,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四、激发新需,拓展阅读

师:大家已经读懂了父亲,那么对“我”,对其他人物,或者对这篇课文的其他方面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如:作者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文中的“我”后来怎样了?这篇文章的结尾会不会太平淡,怎么写到送花给韩老师?……在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问题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把视线投向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投向同题材的相关文学作品,努力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问题的相关内容、答案。

【教学心得】

初步阅读提取简单信息之后产生的疑惑,很“真”,它发自学生内心深处,很“活”,既有指向内容陈述层面的,也有指向语言表达层面的。这种需求源于学生个体最内在的渴望,是阅读行为的原动力,也是最强的动力。其丰富性和真切性为阅读活动的展开打好了底色,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自主向上的光彩。在学生傾诉完各自的阅读困惑后,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我引导学生将阅读关注点逐步聚焦在“父亲”这个人物形象上。留出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到文本的世界中去探索,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创设自由汇报的平台,让学生们展示、交流和印证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看到学生智慧的火花四处进射。我的任务是适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亮点,顺学施教,从关键词的品读,到重点段落的感悟,直面人物的特点,将“教”语文的任务巧妙地“嵌”入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过程之中。接着,我又安排了学生与作家虚拟对话的环节,着力引导学生指向语言形式的阅读及学习,使学生的阅读需求更上一层楼,引导学生从感性发现上升到理性思考,实现了从“得意”到“得言”的美丽转身。

最后,我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其他人物上,延伸到文本以外,使之产生新的阅读需求,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发展。

篇5:迟到教学反思

在执教《迟到》时我主要抓住“严厉而慈爱”来组织教学。学生能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体会,这时有个孩子的回答不一般,她抓住英子当时的表现“顿时眼泪流出来??”也看出爸爸的严厉。这个孩子的思维很有特点,很有个性,这是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能引起我们的思维火花。我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并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接下来品读父亲的语言,提示不仅要注意语言的特点,还要抓住标点体会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慈爱”这一点学生主要是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爸爸没说什么,父亲不像母亲,不怎么会表达爱,对我的爱是默默的。”在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孩子们给课文补白,一是英子被打后哭着上学去了,坐在家里的父亲内心会想些什么,会是怎样的心情;二是父女两在这时会说些什么;学生的补充很精彩,有一定的深度。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对父爱的理解。

这一课表现的另一主题“知错能改”,在教学时贯穿的不是很多,而是引用的作者林海音自己的一段话,让学生读后谈谈这篇文章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大部分学生能涉及到改错,然后我应用了一些名言强调知错改错的重要性。对于一篇课文同时表现这两个主题,我认为在组织教学时还不到位。篇二:《迟到》教学反思 《迟到》教学反思 说教材----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说设计----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说目标----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说过程----教学环节

一、回忆文本,理清文脉 一(1)总写:父亲对我既疼又严

二(2--18)分写:父亲打我,给我送夹袄、铜板父爱深沉 三(19)总述:我改掉了迟到的毛病

二、融入文本,感悟父爱

1.自读课文2—13自然段,划出表现父亲严厉的语句,交流自己的体会。

(重点理解:父亲不是一开始就打小海音的,是盛怒之下动手的//猜想这么做:父亲是不想让小海音错上加错,不容忍小海音犯错//动词更恰当更充分地体现出了父亲当时很生气)2.自读课文14—18自然段,划出表现父亲疼爱的语句,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理解:父亲给我送来了夹袄,是因为记起天下着雨,怕我冷//父亲给我两个铜板,是因为我没有吃早饭,怕我饿//父亲没有说什么,是因为父亲的憨厚无言)3.教师补充

从“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这句话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从哪儿看出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读出19自然段的那种理解和快乐来。

三、解读文本,给我启迪

补充句子:父爱(如山,如海,如春天,如阳光,如春雨„„)欣赏不同人严重的父爱(幻灯片出示)

四、作业超市

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说反思----教后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指导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例如:在教学开始我设计了速读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不断品读文章,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迟到本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导入时我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特别是本节课上课时有个别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迟到了,我迅速结合本堂课的情况要求学生针对此事发表意见,学生都有比较深刻与独特的感受,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找“父亲为什么打我?”的原因时,我要求在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在教学挨打的段落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理解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同时又让学生做了做这些动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在指导朗读时学生读的是有声有色。没有轮到的还不断地唏嘘、叹息。这样的阅读指导不但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做动作中自己体会,同时积累词语句子,以及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还有哪些句子体现到父亲打得狠”“挨打后我的心情什么样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时实际说一说自己挨过打吗,自己挨打后的心情怎样?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特征。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下,学生的阅读更是精彩不断,让人过耳不忘。原来,学生阅读时不是读不好,而是看你有没有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作品展开对话。我引导学生在学完体现父爱的部分后写下了父亲与女儿的心灵对话,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及时地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写的训练,同时加深学生了学生读父爱的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对作者的疼爱时,我渗透了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观全文,认识到回忆写法的好处。-3-篇三:迟到教学反思

迟到教学反思

篇一:迟到>教学反思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文本的内容朴实,语言通俗易懂,所阐述的道理与亲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文本没有什么难度,然而在向学生传递文本表面知识信息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即—— 不仅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并改正错误,更应该由此让学生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因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 在自读中整体感知,在探究中品读感悟” 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点拨方法,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力求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本节课的优点: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直奔重点句“ 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 疼爱、很严” 引导学生展开探究:(1)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严厉和疼爱?(2)在父亲严厉的管教和疼爱下,小海音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并通过有层次、有重点、有个性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注意运用语言激励,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情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深入。于是,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一下几个情境:①“我挨打了!”假如你就是小海音,你心里会怎么想; ③父亲为海音送衣与钱时,从他无声的动作中,你仿佛听到父亲在说什么?④看到父亲担忧疼爱的神情,听到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情感的升华、为对爱的领悟作铺垫。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的严厉时出示金钥匙,让学生明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虽然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体来看比较满意,但仍然有一些缺憾。由于顾及到完成教学任务,怕时间不够用,在课文重点句段体验品读上有所欠缺。如,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语言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此处欠缺的是学生的理性分析比较多,情感的真正投入不够,老师指导朗读不到位,导致语言品味与感情朗读脱节,语言品味与情感共鸣脱节。此外,由于本学期才开始实施高效课堂,本人对高效课堂的理念和

教学模式领悟得还不够深刻,在实施教学时存在有很多不足,恳请领导和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篇二:迟到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教学的>收获

学习《迟到》,我直奔重点句教学“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组织学生展开学习。

1、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读出父亲打我打得很狠,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

我注重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教学,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我让学生从文中画出父亲出手狠的词语。有的学生画出(拖起来、倒转来拿、一轮、咻咻)这是从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我让学生打开书读“我走出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朗读父亲动作的词体会到,这里没有父亲的语言,但从父亲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无言的父爱、深沉的父爱。学生读的很动情。

2、通过课堂练习感受父亲的疼爱

学生的情感已经随着小作者的情感在变化,在上升,在表达练习中渐渐让学生感受父亲的狠是爱的深。

小练笔:“面对着父亲,我想说——”

学生深情的朗读渲染了整个课堂的气氛。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

虽然我对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比较满意,但本节课还有一些缺憾。由于顾及到完成教学任务怕时间不够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

篇三:迟到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指导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例如:在教学开始我设计了速读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不断品读文章,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迟到本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导入时我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特别是本节课上课时有个别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迟到了,我迅速结合本堂课的情况要求学生

针对此事发表意见,学生都有比较深刻与独特的感受,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找“父亲为什么打我?”的原因时,我要求在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在教学挨打的段落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理解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同时又让学生做了做这些动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在指导朗读时学生读的是有声有色。没有轮到的还不断地唏嘘、叹息。这样的阅读指导不但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做动作中自己体会,同时积累词语句子,以及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还有哪些句子体现到父亲打得狠”“挨打后我的心情什么样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时实际说一说自己挨过打吗,自己挨打后的心情怎样?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特征。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下,学生的阅读更是精彩不断,让人过耳不忘。原来,学生阅读时不是读不好,而是看你有没有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作品展开对话。我引导学生在学完体现父爱的部分后写下了父亲与女儿的心灵对话,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及时地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写的训练,同时加深学生了学生读父爱的理解。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对作者的疼爱时,我渗透了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观全文,认识到回忆写法的好处。篇四:迟到教学反思修改

《迟到》教学反思

刘晓英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教学中,我紧抓“竟”和“居然”两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品味。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等阅读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并为后文体会“严中有爱”作铺垫。在父亲打“我”后又到学校为“我”送东西,学生感悟到了父亲的严和疼都是浓浓的爱。此时,我要求学生看着文中插图,提问:“同学们,平时我们也会犯一点小错误,也会受到父母的责骂,也许你现在还怀恨在心,今天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这时让学生们展开了小组的讨论,一个个畅所欲言,说的生动、感人,说出了心理话,并做及时的评价。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次拓展训练中,我感受到了学生真正从文中受到了感染、受到了教育,把自己的心灵融入了故事中,感动了、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话。我想,如果不是在这中氛围下,学生是很难做到这点的,新课程要求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大胆创新、张扬个性,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弯下腰、学会倾听,抓住契机,适时点拨引导,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常引导学生以我的“路线”走下去,没有给学生施展、创新的机会。我想,这点应该改一改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那时,他们定会还你个惊喜!篇五:《迟到》教学反思

《迟到》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教学的收获 学习《迟到》,我直奔重点句教学“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组织学生展开学习。

1、通过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

根据重点句学习作者回忆部分内容,我注重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教学,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我让学生从文中画出父亲出手狠的词语。有的学生画出(拖起来、倒转来拿、一轮、咻咻)这是从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有的学生画出(从床头打到床尾)这是从打的过程的词语可以看出打得厉害。还有的学生画出(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这是从打的程度的词语可以看出打得的确狠。父亲出手这么狠,小海音一定伤心、委屈、怨恨。那么谈谈你们的观点该不该打?说理由。这是给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机会。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都是围绕该打来说的。这个说;“作者面对爸妈的催促无动于衷,还找借口,爸爸气极了才打”。那个说:“父亲打孩子是因为孩子懒惰,上学迟到,孩子从小就要管教,如果现在不管,将来长大了难改,就更不好管了。”另一个说 “父亲打了以后作者冒雨上学,文中的“我”有了那一次的挨打,才永远长了记性,再也不迟到了而且没天早到”。但是班级有名的小机灵鬼于冬雨的回答确实与众不同。“我说父亲不该打,打孩子太重了,也太狠了,将来女儿会记恨他的,父亲 应该好好给女儿讲道理。”

于冬雨的理由让大家感到意外,虽然我在备课时已经预想到不该打的理由,但是于冬雨说的“将来女儿会记恨他的”这一点确实让我没想到。于是,我让学生打开书读“我走出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画出父亲动作的词体会到,这里没有父亲的语言,但从父亲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无言的父爱、深沉的父爱。

2、通过课堂练习感受父亲的疼爱 这时学生的情感已经随着小作者的情感在变化,在上升。我趁机出示“课堂表达我能行”在表达练习中渐渐让学生感受父亲的狠最终是为了爱的深。表达一:“此时此刻,我就是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我想说————” 张东伟诚恳地说:“ 爸爸我错了,你的管教是为了我好,我会记住你的话,再也不迟到了” 说得真好!我带头鼓起掌来,给予评价。“一个人如果出了错

要正确面对,不要一错再错,只要改了就是好样的。” 最后他还说了一句赞美父亲的话,让大家挺佩服的。这节课,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很是认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表达二:“这是一位————的父亲”。学生很快说出:“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

表达三:“父亲除了送夹袄和铜钱,他还送给了我从()到()的变化。学生自然说出从迟到到早到的变化。

3、通过课堂小测感悟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我利用课堂阅读小测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课文中心,学习写作方法。

(1)《迟到》一文用(回忆)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2)学习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父亲的严与爱我,再分述回忆部分写父亲打我又给我送夹袄,最后总写我的转变。兼顾首尾的写法,抓开头的“有一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与结尾的“后来怎么样了,我已不记得” 体会文章插叙的写法及作用是突出父亲的严与爱。(3)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下面比比看谁的笔下生花,写写自己与林海音类似的经历或者自己面对错误的事例。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

虽然我对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比较满意,但本节课仍然有一些缺憾。由于顾及到完成教学 任务怕时间不够用,在课文重点句段体验品读上欠缺。如,让学生读小海音挨打后带着伤痕去上学的一段。为了让学生能读好,我这样说:“此时此刻,我就是那个挨父亲打的小海音,我伤心、委屈、怨恨。读——”当时就觉得学生读得还是缺少情感。现在想起来可能老师的导语不够激情,没有给学生创造进入读的情境,这是缺憾一。

篇6:《迟到》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优点: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直奔重点句“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1)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严厉和疼爱?

(2)在父亲严厉的管教和疼爱下,小海音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并通过有层次、有重点、有个性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注意运用语言激励,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情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深入。于是,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情境:

①“我挨打了!”假如你就是小海音,你心里会怎么想;

③父亲为海音送衣与钱时,从他无声的动作中,你仿佛听到父亲在说什么?

④看到父亲担忧疼爱的神情,听到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情感的升华、为对爱的领悟作铺垫。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的严厉时出示金钥匙,让学生明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

篇7:迟到教学反思

本文以朴实细腻的描述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上学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透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在课堂上我以“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主要抓住以下三个问题:(1)父亲到底怎样疼爱女儿,又怎样严格要求女儿?(2)父亲打我后,为什么又来到学校送夹袄和两个铜板?(3)由此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位好父亲?引导学生边读边划,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它们的情感。学生能够找出相关语句且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课堂的学习在同学们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慈爱这一点我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我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仅是严厉,那个性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贴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透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个性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于是我又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在谈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时,学生们都各抒已见、用心发言,都能谈到如何正确对待错误,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上一篇:学习股票投资学的体会下一篇:诗歌《我不会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