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中学创建太极特色学校总结

2024-06-18

第四中学创建太极特色学校总结(共8篇)

篇1:第四中学创建太极特色学校总结

太极特色展新韵

——第四中学创建太极特色学校总结

第四中学在狠抓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注重打造学校特色,增大校园内涵,以特色创建为窗口,展现校园文化,体现精神面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校委会多次酝酿、研讨,结合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制定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特色创建方案。对这一方案,全体教干、班主任、体育教师都参与了审议,最终一致认为本方案现实可行,且具有前瞻性。

【太极特色的内涵】太极文化创建的内容是很广泛而又具体的。太极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重德育、讲中庸的儒家思想;有吐纳导引的健身医术;有源头久远的太极理论;有强身健体的太极拳法;有自成一家、颇具特色的太极功理论。目前老百姓的健身意识逐步增强,社会全面健身健身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各具特色,太极拳以它的简单实用、健身效果明显,深受各阶层人们的喜爱。权威资料显示,全球太极拳爱好者的数量近三亿。泗洪县有太极协会,不少市民晨练的时候都打太极拳,有不少地方都有集体表演,总之我校的太极特色有相当的社会基础,为众多的家长所接受,为多数学生所喜爱。

【取得成效】我校太极文化气氛浓郁,在县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多数学校和学生家长都知道四中学生学练太极拳。现太极协会也积极与我校联系,以便共同推广太极拳。在中国·泗洪螃蟹节的开幕仪式上我校800名学生参加表演,不仅展现了四中特色,也体现了泗洪人民的精神面貌。我校在县中小学开幕式上的表演,深得领导和同行的赞誉,不少学校也争相效仿。

【现有状况】经过两年的大力推广,逐步完善,目前我校的太极特色创建已初现规模,打下了厚实的功底,形成了浓郁的氛围。全体学生能熟练的演练陈式48式太极拳,为了使太极特色走向深入,我校又新增杨氏24式太极拳。在教授太极拳的同时注重太极氛围的营造,在运动场南墙和北墙喷塑了太极文化,使180多米的太极文化墙使整个校园的太极特色跃然眼帘,学校每年都举行两次太极拳比赛,分集体个人两种形式,对于比赛集体和个人给予称号和物质奖励。为了让学生了解太极的基本理论,我校太极工作小组成员到太极拳发祥地陈家沟进行考察学习,计划编写四中太极拳校本教材,目前前期准备工作业已完毕,即将刊印。教材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教材中有太极四大金刚之一王西安大师与其他太极名家与我校编写组成员的合影,太极名家题字,太极的流源,基本的功理功法等等。

【积极影响】我校的太极特色创建已经有两年多,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入的。

首先通过对太极拳的学习,增强了体质,太极拳对人的身心健康的益处早已为人所知,学生每天大课间的演练对于锻炼身体,放松身心是有很大益处的。

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不少动作比较复杂,需要反复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要领。要想熟练的演练一套拳,起码要下一个月的功夫,这一过程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有利于锻造学生的吃苦精神。每一动作要求到位准确,也培养的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太极比赛要求集体参与,对于养成学生集体荣誉感也有一定的帮助。

太极文化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太极思想和理论,窥探了古代医学、导引、气功的奥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文化,传承了传统的太极思想文化。太极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学生通过学习太极拳,领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

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不偏不倚,这来源与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这一思想体现在平时与人的交往中就近似于和谐理论。学校要求学生与同学相处,不要冲动,要平心静气,方能达到人际关系融洽,有益自己,有益班级,有益学校。

太极拳是内家拳法,重内在修为,这也来源于儒家的重内在品德修养,孟子有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学校以此教育学生不要过于在意吃穿,而要注重内在的品德养成和知识能力的培养,注重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使自己德业并举。

【推进措施】

1.为使太极特色创建顺利进行,学校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王杰校长任组长,全面领导。主管体、艺、卫的副校长杨军负责具体筹划工作,学校有太极功底的几位教师为小组成员协助杨军校长开展工作。包括编写教材和筹划太极文化墙,营造太极文化氛围等,体育组和班主任为执行组员。

2.聘请太极拳嫡系传人为太极拳教练,亲授学生,保证了太极拳传授的质量,在教授中各班级体育教师要参与监督和学习,一是保证太极教学的高效开展,而是为以后太极的教学打下基础。

3.体育教师要学会学生演练的太极套路,做到动作准确、规范、到位,学校体、艺、卫处负责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并给予物质奖励,对于不合格者要求其限期学会。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太极过程中,教科室负责监督,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使太极教学做到一丝不苟。

4.编写校本教材,由正规出版社审核出版,学生人手一本,便于学习和传承。教材内容应涉及太极拳的发展、流源,对太极的理论,基本功理功法要有介绍。整个教材对于学生的太极拳练习,太极原理的理解要有所帮助,以有利于传承为主。

5.购置太极服,着装统一,以使演练整齐富有美感。服装颜色、样式要体现太极拳的古朴。集体演练要有音乐伴奏,选用古曲,以便与古老的太极拳的韵味相和谐,具体操作由体、艺、卫负责。

6.加强培训,提升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太极拳演练和理论水平。利用集体备课和业余时间体育老师讨论、交流演练心得,取长补短。邀请知名太极教练老指导太极拳教学,利用假期派教师到太极拳发祥地去学习。

7.设立四中太极拳研究会,对太极拳有浓厚兴趣的师生均可参与,研究会每学期活动不低于四次,主要是研讨太极理论,通过看视屏和与名家面对面交流来理解太极技艺。

8.比赛制度化,原则上每学年一次,形式为个人集体两种。比赛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各班级选派至少3名选手参与比赛。比赛形式要隆重,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比赛来营造氛围,带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9.每天的大课间要集体演练太极套路,要按照音乐节奏整齐演练,班主任要到队督促。早晨和下午课间活动,各班级可以到制定的区域练习。

10.每年力争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内外学校开一次太极观摩会,发放资料,全面展示我校的太极特色创建成果。

11.不断归纳、总结“太极精神”,使它成为促成学风、班风、教风和校风建设的育人手段,使太极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健体、养性的作用,培养“勤学、合作、敢拼、创新”的师生风貌,带动学校工作迈上新台阶。

12.经费及时到位。每学年学校依据现有财力投入一定经费,用于购置服装,组织各类培训及比赛。

太极拳特色创建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支持,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相信在全体四中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太极特色一定会蜚声县内外,成为第四中学乃至泗洪亮丽的窗口。

第四中学

联系人杨军

电话*** 4

篇2:第四中学创建太极特色学校总结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尊敬的肃州区教育局:

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彰显新形势下民办教育的办学特色,根据《肃州区中小学特色学校评估标准(试行)》(肃教字〔2011〕33号附件)以及肃州区特色学校评选条件要求,我校积极开展创建肃州区特色学校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酒泉育英中学于1991年经酒泉地区教委报请酒泉行政公署研究批准成立,是甘肃省最早的民办学校。学校现有独立的校园校舍,占地20亩,建筑面积7100多平方米,有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各一栋,配套设施齐全,有配套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3个),舞蹈排练厅(2个),美术教室(2个),声乐教室(2个),阅览室和配套的体育运动设施,总资产1000多万元。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1人,其中一线教学人员,62人,艺术体育专职教师12,占教师总数19.35%,文化教学班21个,艺体特长班9个,在校高中学生1236人,其中艺体生近480人,占比达40%以上。

二、学校特色

一、更新观念,走特色办学之路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实施纲要》,近年来,伴随着艺术特色教育的手段不断创新,德育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层面不断拓展,使学校特色教育氛围更加浓烈,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校自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开展以来,充分利用本校的人才和智力资源,致力于从人文的角度实

页 第 1

践“经典引领,文化立校”,努力落实“和而不同”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特长,形成学校特色,走出了一条艺术办学特色的教改新路。学校领导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潜力,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向,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经过不断努力,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4年以来学校有上近百篇在市、区艺术类比赛中获奖,为酒泉育英中学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确立教师的人本地位

我校学校在学期工作计划中都能认真部署艺术教育工作,并成立了由校长、团委书记、艺术教研组长和艺术类老师等组成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健全了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了艺术教育工作扎实开展。

艺术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育思路、教育艺术及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一是做好对艺术教师的校本培训。利用每周一早作为艺术教师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科研活动,有时还聆听专家的讲课,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及业务知识。二是积极选派艺术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我校每年都有教师参加的市、区各级文艺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敬业、专业、乐业的教师队伍。

三、加大投入,创设优雅的育人环境

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十分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

页 第 2

审美教育。2014,在学校政教处的倡议下弘扬“弟子规”国学校园文化,各班设置“弟子规”主题文化墙;形成“感恩”为主的行为文化;丰富“《国学》”校本课程,晨诵午读暮省,形成育英中学特有书香特色。

为确保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落实,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专门建立了艺术教室,舞蹈排练厅两间,美术教室三间,声乐教室两间,均为为艺术老师配备了各类专用器材,每年的艺术经费投入,确保了艺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阅览室一间,并建立完善了配套的体育运动设施供学生使用。可以让育英学子在这里尽情放飞思绪,任意地展示自我,素描色彩在笔下流出、民族现代通过舞动释放、民俗流行借助歌声传递,让想像插上翅膀,让情感驻足心灵。

四、抓课堂及“体艺2+1”,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制订和完善了艺术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制定学校美术特色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各年级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确保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务处和艺术教研组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师结合课改,努力钻研教材,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评课的质量,真正做到教学过程的细化,努力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把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艺术教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活动中,积极实施“2+1”项目,促进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我校除了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以外,还强势推进大课间操活动,督促学生走向操场。上午主要是激情跑操,下午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球类比赛、社团展示等。

页 第 3

我校还认真做好体育艺术 “2+1”项目的认定工作,学校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多个评价小组,根据学校实际,由学校在学期末安排时间进行评价,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同学们向老师的激情汇报,更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创新国学教育活动,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引导学生从传统经典文化中寻求滋养,为学生自主和谐发展打下根基,使他们成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新时代中学生。

举行“育英骄子”引领活动,用“骄子”的精神引领和激励我校学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全面发展,“育英骄子”颁奖晚会,成立育英骄子联谊会,延续骄子精神,加强骄子之间联系与交流,促进骄子综合素质提升,让骄子永葆先进性。

开展“明天会更好”系列文艺活动,使学生在平等、和谐、快乐、祥和的氛围中,提升自信,张扬个性,感受快乐,分享喜悦,体验成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才华。

开设“育英讲堂”,邀请教育专家、成功人士、进步青年、优秀学子、学生家长做客“育英讲堂”,挖掘他们人生经历中的优秀事迹和心灵感悟,对我校学生开展具有贴近性、实效性的情商教育,提高学生认识自我,调节自我,驾驭自我,激励自我,改变自我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追求上进的内在驱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更加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制定更加清晰的人生规划。

页 第 4

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与整合,学校围绕艺术类课程这一核心,努力构建了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的活动课,逐步形成了高中艺术类校本课程的结构,为学生营造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高中生基础素质的综合提高;更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取得的荣誉

办学20年来,学校在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先后被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甘肃省成人教育协会授予“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社会组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中共酒泉市委、市政府授予“酒泉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肃州区委、肃州区政府授予的“全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肃州区教育局授予的“民办教育机构优秀单位”和“肃州区民办教育2011年年检优秀办学单位”等光荣称号,2012年被酒泉民间组织管理局评为“AAAAA社会组织”。我校的舞蹈生参加2016精准扶贫晚会、代表区团委参加的区直机关工委建党95周年晚会、代表肃州区参加的全市文艺调研晚会,这些外出的演出得到了市区领导、政府各部门和社会人士的高度评价;2016年4月我校在区教育系统组织的男子教工篮球比赛中荣获城市中学男子组一等奖,2016年5月酒泉市委宣传部、广电局组织的“我的中国梦才艺大赛”集体荣获优秀组织奖,有28位专业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舞蹈节目“红色英雄”更是荣获大赛金奖,2016年7月被肃州区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召开的酒泉市第32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我校被授予“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页 第 5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由于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数量多,在校时间长,原有艺术专任教师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艺术教育需要,需要学校投入相当精力培养一批专职和兼职艺术教师。

我校属于社会力量办学,办学资金有限,各类功能室设备老旧,今后将加大对艺术功能室资金投入,更新设备,改善教学环境。现有的艺术科研课题数量较少,学校要设立更多的艺术科研课题,促进艺术教育更为科学深入发展。

酒泉育英中学艺术教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正在全面健康发展,校领导和老师都能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抓好、抓实艺术教育工作,将艺术教育工作摆上了重要的位置,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要在发现不足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完善我们的工作。可以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酒泉育英中学这块沃土上的艺术教育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酒泉育英中学 二○一六年十二月八日

篇3:第四中学创建太极特色学校总结

一、重新设计校园精神环境

校园精神环境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 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它一般包括学校理念、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丰县民族中学原有精神环境的设计缺乏特色, 难以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需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学校对精神环境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和补充, 逐渐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

1. 提炼学校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 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 是学校精神环境的灵魂。丰县民族中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 县域内的少数民族学生多到本校就读。学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合作, 和睦相处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 学校提出了“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和”指和睦, 团结。要求师生以亲和的心灵凝聚你我, 以有效的交往加深情感, 以亲密的交往加大团结的密度。团结是校园和谐稳定之基, 是校园文化和谐进取的血脉, 是深厚的思想传统, 引导师生凝心聚力执着发展。“美”寓意各个民族均有美的价值标准, 唯有平和谦虚才能识得他族之美, 摒除隔阂, 以达“美人之美”境界。各民族学生要欣赏民族文化之美, 包容他民族文化之美, 欣赏自己创造之美, 包容他人创造之美, 实现美美融合, 实现大同之美。全校师生以和美与共, 满园大同为导向, 让团结融于心, 让宽容致于行, 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进而解读他人之美, 以达包容“他美”的境界。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学校还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进行了修改, 使之更加切合学校实际, 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

2. 凝练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 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丰县民族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团结竞进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团结竞进”指学校各民族师生团结一心, 同心协力, 相互携手, 致力向前,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建校以来以强烈的进取精神不断进行办学方略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 学校师生以自信自强求进取, 以自立自主求发展, 不断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学校先后通过江苏省规范化学校、江苏省三星级学校的验收, 现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争创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宏伟目标。

3. 丰富发展校训内涵

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 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 它能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 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丰县民族中学校训是:“修德善己身博学济天下”, 这是对学校原校训“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一种升华, 体现出学校全员重视品德修养而完善自我, 由小及大体现师生博学立世以济天下的情怀, 其中主要蕴含了学校地域特色———帝王 (刘邦) 之乡, 善修己德, 胸怀天下。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 修师德、立师品, 做美德的典范。学生涵养美德当始于点滴之处, 不弃小诚, 不废小礼, 明辨是非, 守护真理, 让德育根植于生活世界的肥沃土壤, 为其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博学”, 即广泛地猎取, 以达到学识丰富、知识渊博的境界。民族中学, 自需广博之学问。帝王之乡, 自要培养兼济天下之人才, 以天下为担当, 为全民族的发展而奋斗。“博学济天下”要求师生广博学问, 博采众长, 以知识为智慧源泉, 以实践为智慧力量, 以创新为智慧梦想, 积跬步以至千里, 成就经天纬地之才华。

礼之用, 和为贵, 德高之人必重和, 人人皆有美德, 自然成和之境。人因博而智, 智慧通达, 方可兼济天下。所以“修德善己身博学济天下”的校训与“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 是志之所在, 道之所存, 体现了学校办学之特色, 也实现了师生自我成长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契合。

4. 重新定义学校“三风”

“三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 是指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 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学校原有的“三风”是:团结勤奋, 文明求实 (校风) ;严谨求精, 敬业爱生 (教风) ;勤学善思, 守纪尊师 (学风) 。同质化、形式化严重, 缺乏特色和个性, 在师生中的认同度低, 感召力不强。

学校结合“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形成了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新校风是“尚宽和风, 扬鸿鹄志”。“宽和风”是对和文化的继承和倡导, 是民族文化一家亲的重要展现, 也是对学校原有校风“团结”文化的一种延续和承接。“鸿鹄志”, 则体现对地域文化名人刘邦远大志向的推崇, 启迪学生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也体现出对原有校风“文明”“求实”的一种倡导。新教风是“博爱于心, 业精于勤”, 是对原有教风“严谨、求精、敬业、爱生”的一种文化继承。学校重点将爱、精、勤融为一体, 一是重在体现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 教师要对各民族学生投注博爱情怀;二是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方面精益求精, 既能体现原有教风中“求精”的思想, 也能展现出学校原有校风“勤奋”的提倡。新学风为“乐群尚美, 广学养慧”。“乐群”要求学生乐于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以实现快乐成长。“尚美”是指学校注重引导学生要以和乐为美, 滋养美德, 言行蕴美, 文明有礼。“广学”要求学生要广开阅读, 博观约取, 广开智慧, 以学为径坚实文化知识基础, 致力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养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持久地学习, 逐渐积累学习智慧, 做人智慧, 做事智慧, 从而成为学识深广的现代人。

二、建设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基础, 是学校精神环境的载体, 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教育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活动场所等。丰县民族中学创建后, 将学校物质环境建设目标定位为“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特色文化氛围”的学校, 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 每一处走廊都传递信息, 每一块砖石、每一株草木都蕴含文化元素。为此, 学校通过新建和改造的方式, 结合学校主题文化, 对校园物质环境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布置。

1. 新建特色校园建筑

首先, 新建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校门。校门不单是师生进出的大门, 还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学校特色的的主要展示窗口。丰县民族中学原有校门由四根方方直直的水泥柱子加两扇沉重的铁门再加左右两边各一扇狭小的偏门构成, 校牌就挂在中间一根柱子上。新建校门左边一根大理石柱子, 上边分成四个镂空的小柱子托举穹庐形的伊斯兰图腾, 右边大理石墙面用汉字和回文书写校名, 中间电动伸缩门, 校门两旁刻有民族团结浮雕, 新建校门较原校门宽敞、漂亮, 融现代与传统于一体, 文化气息浓厚。

其次, 改造校园围墙。学校围墙原为封闭式围墙, 缺乏与外界的沟通, 更缺乏文化内涵。学校打破原有封闭式的围墙, 建立栅栏式围墙, 围墙四周建56根“民族团结柱”, 柱子模仿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民族团结柱”的造型, 分为柱头、柱身、柱础三个部分。“民族团结柱”上端为金色的莲花瓣和卷草纹图案, 柱底是金色的莲花瓣底座, 但颜色以学校主题色暗红、白色、绿色为主。正面刻画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图案, 背面是本民族的简介和代表性的图腾, 例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等。“民族团结柱”的排列从校门开始, 校门东部第一根是汉族柱、西边第一根是回族柱, 突出学校以汉族、回族学生为主。“民族团结柱”不仅能让师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概况, 而且还表明学校有这一民族的师生, 这就提醒师生要特别注意了解这一民族的风俗习惯, 以便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们和谐相处。特色鲜明的校园围墙和学校周边的民族文化风情园、少数民族村居、清真寺、民族大厦等有效融为一体, 显得自然、和谐、得体。

再次, 学校还多方筹资兴建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科技楼、少数民族展室、少数民族餐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场地等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场所。学校还将教学区以民族政策、民族文化为主题, 生活区以民族风俗习惯为主题, 活动区以民族体育运动为主题。校园各区充分利用墙壁、走廊、宣传橱窗等宣传各自的文化主题。学校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各区布置的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互相呼应, 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校园环境, 使人一进校门, 即能处处感受到民族特色, 时时接受民族教育。

2. 倾情打造人文景观———民族苑

民族苑是学校倾情打造的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整个民族苑轮廓按照中国地形布置, 因势造山造水。其间又分若干区域, 区域数量根据学校有多少民族就布置多少区域, 每个区域建有本民族特色的微型建筑, 种有富有民族特征的花卉和植物。民族苑入口处, 建有一个民族团结誓词碑, 中间地带建有一个民族团结雕塑, 其间以曲折的小路连接四方。师生课余时间进入民族苑, 在领略不同民族风情的同时, 亦能很好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3. 借助外脑, 设计学校标志

学校邀请山东大学有关专家帮助设计、制作学校标志, 包括校徽、校旗、校服、信封、信纸、网站设计、学校宣传册、校办刊物等教学办公用品和公关展示物品, 要求既注重时代性又要突出学校特色。新校徽以学校建筑———伊斯兰特色为主题设计元素, 同时融入民族服饰及学校办学之特色, 例如, 多彩的民族服饰展示出各民族学生和和乐乐一家亲的融洽氛围;书本形式是对师生具备广博学问之表征, 也内蕴学校融多民族思想办学之特色;绿地是对学校作为绿色学校的凸显。整个校徽以绿色为基调, 寓意师生充满青春活力, 也寓意学校历久积蕴, 更显风华正茂。

由于长期坚持民族特色的办学之路, 重视发挥环境育人之功效, 学校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逐渐增强, 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 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先进单位、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等。丰县民族中学现已成为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向往的殿堂, 成长的乐园, 成才的摇篮。

摘要:当前, 特色办学已成为中小学办学的新追求, 建设特色学校需要营造特色的环境作为彰显其特色的重要载体。丰县民族中学多年来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 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 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 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 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篇4:第四中学创建太极特色学校总结

——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材料

沙湾一中始建于1957年,校园占地25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现有两个教学区,116个教学班,6800余名在校生,541名教职员工。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能力,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一流示范高中,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明确办学思路,找准特色发展的切入点

2000年始,随着沙湾县高中教育的基本普及,我校的在校生由2000年的2200人迅速增至2012年的6800人,住校生人数达到5000人,成为全疆高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和生源的变化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作为普及高中教育的县级中学,不能把眼光仅盯在能升入大学的一批学生身上,而必须从全体学生着眼,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使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为此,学校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办学思路,把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最高办学目标,努力让进入沙湾一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享受终生难忘的优质高中教育。通过十余年的工作实践,学校的这一办学思路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

三、实施三化工程,扣准常规管理的结合点

健全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近年来,学校健全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重大决策均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决

议,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依章进行,按规运作;实施由校长室聘任中层干部和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三级聘任制度,增强了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形成客观、公正、激励性的教师评价方案;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鼓励全体教师人人争优;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坚定不移地实施校务公开,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均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学校的依法办学和教师的依法执教,有效激发了学校内部活力,增强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凝心聚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求真求实,提高教学行为的规范化。学校树立了“抓常规就是抓根本,抓常规就是抓队伍,抓常规就是抓质量,抓常规就是抓效率”的管理理念,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从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两个方面紧抓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通过推门听课,开学、期中和期末的教学检查,加强教师教学行为的检查和督促,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沙湾一中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师“六要”,即:“备课要明、上课要清、作业要精、辅导要勤、评价要慎、反思要深”,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确保每一教学环节和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促使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成绩分析、学生满意度测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建立教师的多元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职工岗位聘任的依据。

我们建立和完善以分管校长为领导、教研室具体组织、各教研组和备课组具体实施的教研工作体系,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校内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常规教研活动;建立各教研组周例会制度,每周利用半天进行教研活动;强化集体备课“五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标准。教研例会和“五定”备课,将我校教研工作落到了实处,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了团结奋进的教研氛围。

内外结合,力求学生管理的精细化。在学生常规管理上,学校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主题班会、法制教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养成文明、礼貌和高雅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通过文明班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模范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的热情;积极拓展学生管理的渠道,走“内外结合”的路子,与塔城路社区、乌鲁木齐西路社区建立社区共建单位,与驻县某部建立军民共建单位,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这些措施使学生的常规管理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细化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使他们自觉养成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习惯,树立沙湾一中学生举止得体,行为文明的良好形象。

二、立足四个培养,选准学生成才的落脚点

一是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德育工作优势,积极发挥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的示范作用,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扎实开展重大事件纪念日、伟人领袖诞辰日、民族团结教育月等专题教育活动;开展感恩教育、法制教育报告会、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不断加强德育工作,使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爱国爱校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崇尚科学意识明显提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显著增强。

二是开展特长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学校十分重视发挥艺体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扎实开展特长教育。在开设音乐、舞蹈、美术、跆拳道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自2006年起在每个年级开设一个体育特长班、一个艺术特长班,大力开展特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学校每年都有百余人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体育、艺术类院校,并在自治区中学生篮球、田径、跆拳道、啦啦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篮球)

学校。

三是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每年组织开展为期45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为学生参与率最高、辐射面最广的文化盛会;组织开展春季田径运动会、迎新生文艺晚会、欢送毕业生晚会、百姓乐大舞台专场汇报演出、走进军营大型慰问演出,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将每年11月确定为读书月,培养了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是开展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健康身心。2004年起,学校从新疆师范大学引进2名心理学专业教师,扎实开展“五个一”工程,即每周开设一节心理辅导课、每月举办一次心理讲座,每学期开展一次心理调查,每个年级配备一名心理学专业教师,每班订一份心理健康刊物,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走特色发展之路,创一流示范高中,一中人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走出了串串足迹,取得了骄人成绩。目前,沙湾县第一中学已连续十年保持高考上线率在91%以上,连续6年开办7个自治区高中汉语“宏志班”,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七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获得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自治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等二十余项自治区级荣誉称号。

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

篇5:中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汇报材料

xx省xx中学坐落在革命摇篮、朱毛会师圣地xx市xx镇的xx河畔,在xx精神的培育下,在改革雨露的滋润下,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学校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前进。

xx中学的前身是1840年由xx、xx、xx三县客籍人集资建造的xx书院,这是当时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1928年,毛泽东、朱德井冈会师后,在xx书院成立了红军军官教导队,负责培训革命武装干部,实际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所“红军学校”。

xx中学坚持“规范十特色”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办学宗旨;坚持“教书育人,以德育人,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因地制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办学思路,要求全校师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让校园的“净”转化成学生心灵的“净”,力求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巩固德育基础的同时,坚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加强团队一体化建设,建设立体互动的德育网络,打造适应初、高中学生实际的德育模式。

厚实立体的育人体系——德育基础

1、健全机制,监督落实

学校根据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学校德育常规》、《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制度》、《先进班级的争创制度》、《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以校长、书记为组长,政教主任、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所有班主任为组员。另外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形成了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强有力的德育网络,负责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

2、夯实基础,拓宽渠道

学校在硬件上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在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完善,校园信息化已基本实现。校园电视、广播、局域网、团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和家长学校等德育阵地完备且充分利用,逐渐形成了德育网络,在硬件上有效地拓宽了德育工作的渠道。

此外,学校团队下设的多个社团均与校外媒体、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长期联系,并聘请部分心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近几年,逐渐开辟了xx革命烈士陵园、xx书院、纪念馆、朱毛会师广场、xx敬老院等一系列德育基地,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践行德育工作,实现德育目标。

3、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学校是育人的“净土”,孩子成长的“乐园”。我校结

合教学实际,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如:在逸夫楼前建立名人雕塑园,初中部教学区打造《弟子规》、《三字经》宣传栏等。

不仅如此,我校还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达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共识,落实每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学校德育立足课堂,依靠各学科教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资源、采取融合、引申、扩展的方法,寓德育内容于学科教学之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4、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加强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每次家长学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创意、有反馈、有实效。每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年级组召开家长会议,进行家长学校活动。每学期开展面向全体家长的观摩活动,既向家长反馈学生课堂情况,也虚心接受家长们的管理建议。定期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来校,为家长们系统讲授教育科学知识、家庭教育的正确原则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成立家长接待室,推行行政接访制度。家长接待室每周日下午学生返校时开放,由一位学校行政负责接待家长,面对面交流学校教育方面的话题。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加强家校信息交流,设置“班级快讯”、“老师寄语”、“家长留言”等栏目,每周交流一次。老师们经常采用家访、电话、书信、短

信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努力,共同营造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光亮夺目的育人名片——德育特色

1、打造“雷锋班”,传递雷锋精神

xx省xx中学八年级(1)班在“学雷锋·争雷锋”主题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荣获xx市“雷锋班”称号。

XX年的一天,xx镇养老院孤寡老人的生活引起了xx省xx中学肖友才校长的关注和牵挂,决定在学校成立“雷锋班”,让学生们加入到这场爱心活动当中去,并将这爱心接力棒永久的传下去。

xx中学有个雷锋班,助人为乐、默默无闻,八年中风雨无阻,照顾xx镇养老院的老人们。xx中学有支雷锋团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八年中无怨无悔,走街道、进社区、参加义务劳动。xx中学有扇雷锋窗口,八年来不停地传递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树立时代新风。

XX级的初二(1)班是学校的第四届雷锋班,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到养老院清扫卫生、锄草等。帮老人们洗衣服,梳头,给老人们读书、读报,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说给老人听。有的同学甚至给老人们唱歌、跳舞。“雷锋班”的成立使学

生们对养老院老人的爱心扶助由自发到自觉,由不定期到定期,由个人到组织。从此,雷锋班改变了老人们的生活,使老人们的生活在黑暗与孤独之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的温情。

本届“雷锋班”共44人,自发组成7个小组,每天都有一个小组深入学校前的街道和社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池,进行义务劳动。他们还从身边小事做起,走出学校,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走上街头,宣传环保。走进社区,为弱势群体捐款,为灾区捐物。助人为乐,扶危济贫,善心相助的优秀品德正通过点滴小事渗透到学生们的心灵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xx省xx中学“雷锋班”的接力棒每隔两年交接一次,迄今已有4届同学成为雷锋班的一员。8年来,变换的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不变的是服务的热情和不息的爱心。

2、借助“红歌故事会”,宣传xx精神

xx省xx中学荣获20xx视像中国远程教育项目“优秀项目学校”奖。

xx中学于20xx年年初加入了“视像中国”远程教育项目。该项目成立于XX年,由香港中文大学讯息工程系黄宝财教授发起,现由XX市七宝中学“视像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心负责日常推广。该项目能组织各地学校以远程实时互动的形式开展教学交流、专题学习及文化交流等活动,具有

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点。项目的发展已经遍及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xx、山东等多个内地省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有学校参与其中,在促动跨区域协作学习及异地教育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校结合xx“历史红、山林好”这一特色,开发了《红绿井冈》网络拓展课程。此课程分为“红歌故事会”和“绿色家园”上、下两部分。

“红歌故事会”按照“五个一”的环节设计,即一首红歌、一个故事、一份感悟、一种精神和一次实践。课程共分12讲,从欣赏、演唱有关xx著名的12首红色歌曲入手,讲述红歌背后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内涵,传承“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xx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绿色家园”共有10讲,从挖掘xx宝贵的绿色资源入手,着重探讨xx优美的自然景观及珍稀特有物种的形成条件,推广xx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的成功经验,增强学生的生态自然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以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我校开发的“红歌故事会”课程现已被深圳XX区沙河

小学选为20xx年网络拓展课程,每周星期五下午定时开讲。20xx年9月27日,我校黄海波老师在利用网络视频为该校学生上了第一堂课——《喜迎红军上井冈》,这是我校自加入“视像中国”远程教育项目以来开展的首堂远程教育课,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借助“视像中国”网络平台,向外界推广我校的校本网络课程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走进xx,了解xx,热爱xx,从而达到不出校门就能对外宣传xx精神的效果。

3、重视礼仪养成教育,传承文明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对人的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于是,我校将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政教处、各年级组主抓。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滴抓起,做细做实每一件事务,注重其深度和力度,讲求实效,形成了一支懂礼仪、知礼仪的文明群体!

(1)在礼仪意识培养方面,做好“三个字”(“早”、“小”、“活”)

a、从“早”抓起。

礼仪教育要从七年级新生入学抓起。首先教育学生见到老师如何问好,见到同学先微笑,见到老师问声好。课堂上懂礼貌,发言举手莫忘掉。下课后,不打闹,上下楼梯不抢道。在家庭要知礼,对待长辈讲孝道。来客人,要谦让,礼

貌用语放口上。从小增强同学们的礼仪意识,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b、牢记一个“小”字。

抓礼仪教育,牢记一个“小”字,做到从日常小事抓起,从生活的小处抓起。比如说一天中:到校先做好清洁卫生,课桌上下的摆放,及时交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按质按量做好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课前做好保洁,饭前便后勤洗手,睡前要洗脚,起床后做好洗漱和摆放,室内要整洁和卫生。进入老师办公室,先报告经允许后再进入等等。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算懂礼仪。

c、突出一个“活”字。

进行礼仪教育要做到一个“活”字。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室内黑板报、讲座、集会等都是培养学生礼仪意识的重要途径。安排好各种形式的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使礼仪意识和教育在孩子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2)在礼仪养成教育方面,说好“三句话”、做好“三件事”

践行以“养好习惯,做文明人”的德育教育活动为主线,说好“三句话”、做好“三件事”。这是我校向学生进行礼仪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他们知礼仪、懂

礼仪,付诸礼仪行为,养成礼仪习惯,为他们终生成长和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礼仪行为基础。为此:

a、教会学生说好“三句话”。

第一句话:见面要说:“早上好!”、“您好。”让学生美好的一天从一句亲切的问候开始。

第二句话:道歉要说:“对不起!”、“请原谅!”让学生体验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得以修善。

第三句话:致谢要说:“谢谢你!”、“给您添麻烦了!”让学生体验到一天是在关爱和友谊中度过的。

b、教会学生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爱护环境,你丢我捡。优美的环境是靠人来创造的,也要靠人来保护。“你丢我捡”就是用实际行动保护和创造优美的环境,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第二件事,遵守秩序,你挤我让。良好的公共秩序,要靠大家来维护。“你挤我让”就是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共秩序,从小培养学生公共观念。

第三件事,和谐谦让,你好我学。和谐是一个学校良性发展的基石和保障,谦让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你好我学”就是用实际行动认识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从小培养学生的公关能力。

骄人成绩属于过去,德育征途任重道远。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通过全体

篇6:九潭中学创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九潭中学创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特色学校创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九潭中学秉承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开拓创新,始终坚持“三个面向”,依法治校,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建立了良好育人环境和教学秩序,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化教改,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契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培养“两全一长”的新一代(“两全”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一长”指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六以”(以过硬的师资教育人,以文明的校风培养人,以科学的管理规范人,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以先进的理念转变人,以完善的设备开拓人)。具体表现为:

1、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无论是办学的质量、特色、效益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好成绩。

2、学校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务实的管理理念,强化落实力、执行力,追求高效、实效的管理目标,使学校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3、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随着教师队伍建设和全员育人思想落实的逐步深入,教职工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家长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4、家长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由于在家长服务、学生服务、教育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提升了教育服务水平,学 生和家长的投诉率为零,满意度不断提升。

5、学校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二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教育评价进一步提升。

二、特色发展情况

(一)做法

1、目标和实施步骤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具有务实性和前瞻性的大工程,它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进行。在经过特色理论、特色意识建设之后,再把特色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办特色学校需经过三个具体实施步骤:一是挖掘自身优势,确定特色项目;二是整体着眼,精心设计,处理好特色项目与学校全局工作的关系;三是定期评估,不断反馈,使学校特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我校特色学校建设目标为:第一阶段是“挖掘期”(2012-2013学年)。在特色学校建设总体思想的指导下,选定带动学校整体特色发展的突破口。目前我校已确定体育特色创建、国学教育、书香校园作为本校特色项目,并有所发展,成为了学校的闪光点和特色学校的生长点乃至于发展点。本阶段将继续将这三个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充分挖掘其特长、优势和潜能所在,使其系统、科学的发展。第二阶段是“拓展期”(2013-2014学年)。本阶段将拓展学校特色建设项目,通过实践探索,适时调整,有所扬弃,使学校工作在整体上、全方位都反映出学校独有的办学特色。第三阶段是“巩固期”(2014-2015 学年)。将特色项目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大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以科研来带动特色教育建设的持续深入开展;制定并改善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特色体系,让特色体系成为学校办学的支架,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学校发展发挥助动作用;推出一大批特色办学成果,总结出高价值的特色办学经验,从根本上达成特色学校建设目标。

2、实施措施和保障机制

(1)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办学特色建设活动。

组 长:陈满湘

副组长:曾雄标、黄进忠

成 员:班子成员、各年级组长、科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2)加强办学特色建设过程管理。学校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首先确定或调整办学特色的发展方向,着手成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把办学特色构想真正地落到实处。办学特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实施过程,有健全的组织保障,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学校在制定办学特色建设分层次的阶段目标,研究建设方法和途径的同时,面向全体师生公开实施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建设活动。

(3)打造有利于办学特色建设的教师队伍。办学特色来源于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办学特色建设任务,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完成。把办学特色的理念内化 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使之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鲜明的办学特色才有可能形成。

3、构建有利于办学特色建设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办学特色的评价机制,是确保办学特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特长教师、特长生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创特色中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发教师、学生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经费保障。学校要在不同阶段,根据学校特色建设需要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使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亮点

主要体现在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

第一阶段(2012-2013学年):推进体育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学生踢毽子、教师练太极拳等体育特色项目,师生参与率达100%。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开展月竞赛活动,隔月学校将按照阳光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具体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创建学校特色内容之一,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推进国学教育,以学习《弟子规》为抓手。组织全校教师观看有关《弟子规》的讲座,率先学习领会国学精髓对教育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全校园文化,将有关《弟子规》的宣传材料上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发《弟子规》校本课程(小读本),使《弟子规》进入课堂,保证学习时间,全体学生学习并努 力践行。通过各门学科,将学习力行《弟子规》渗透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语文、思想品德与社会等学科要在教案中体现《弟子规》教学的思想与内容。推进书香校园活动。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好班级读书会(间周一次,要有记载);每学期举行一次书画作品展览;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览、一次手抄报展览、一次故事会比赛和一次“我的读书故事”、“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随笔征文。广播站坚持每天一诗(一词)播放。

第二阶段是(2013-2014学年):继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开足开齐体育课 坚定不移的执行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突出特色建设 学校着重加强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特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把活动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全面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弟子规》等国学精髓。教师、学生及家长全员学习力行《弟子规》。教师率先垂范,践行《弟子规》,提高师德水准和业务水平。学生及家长方面由德育处主抓,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普及,从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科学文化各方面,提升学 生综合素质。力争让他们做到仪表端庄、言行规范、礼貌诚信、孝亲尊师、友爱同学、积极进取、成绩优异。家长全力配合,既教育学生,又重塑自我,将《弟子规》的学习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营造“书声朗朗,书香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牢固树立“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积极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阅读型年级组、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家庭的建设;积极编印校本教材,将打造书香校园与创建特色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建设书香校园课题实验。

第三阶段是(2014-2015学年):深入推进体育特色创建。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继续深入推进国学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深入推进书香校园活动。形成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广大师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形成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构建成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健全人格的形 成。

(三)特色建设成效

九潭中学历来注重办学特色建设,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在体育特色创建、国学教育、书香校园等特色建设方面不断发展进步。近几年来,我校大力开展了学生踢毽子、教师练太极拳等体育特色项目;推进国学教育,以学习《弟子规》为抓手,开发《弟子规》校本课程(小读本),使《弟子规》进入课堂;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班级合理利用有限空间规范图书角建设(学生推荐好书供全班学生共同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多种多样的特色活动、比赛让特色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对先进个人与学生的定期表彰奖励,使师生得到特色教育的熏陶,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弘扬了他们的个性,促进了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展望未来

特色学校的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校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我校实际的特色创建新路子!

篇7:第四中学创建太极特色学校总结

就是这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校,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 已由一所条件很差, 不引人注意的学校, 蜕变为一所教育设施齐备、师资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规范、办学业绩突出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农村初级中学, 已被忠县人民政府纳入后乡片区重点学校的发展规划。现学校占地35亩, 在校学生600余人, 13个教学班, 教职工72人, 学历达标100%。新建的教学大楼、女生宿舍楼、食堂, 改建的男生宿舍, 操场硬化工程, 极大地改善了学习生活条件和学校外观;多媒体教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电脑语音室、校园广播系统……使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 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搞好学校工作, 使学校具有竞争力与吸引力, 就必须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办出自己的特色。以校长汪真权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并付诸于行动。学校遵循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思想,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以情感和制度相结合, 充分挖掘师生潜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 在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面大胆尝试。学生管理抓注重成人与成才的结合、常规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校内管理与校外监督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这些管理理念的注入和管理措施的实施, 体现了学校“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 又充分尊重学生, 以发展的眼光来管理学生, 培养既有远大理想又有真才实学的接班人。

人们常说“追求卓越”, 这句话落实到一所农村学校就是在办学活动中不同凡响, 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彰显特色。该校以“卓越课堂”活动为契机, 实践“三变五让七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做法, 就值得推崇与提倡。学校在“质量兴校、质量立校”理念指引下, 努力实践“三变五让七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扎实开展“卓越课堂”活动。一是严格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管理, 增强师生双边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向40分钟要质量。二是落实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教学“六认真”过程、教学质量督导, 坚持落实“月测”、“月结”制度。三是以“卓越课堂”为主题, 开展校内赛课活动, 并评出优胜者, 予以奖励表彰, 提高教师钻研业务、搞好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四是邀请校外同行和专家到校开展新课改专题讲座, 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开拓广大教职工的视野。五是聘请专家对学校教师的教研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到目前教研课题已成功结题三个, 课题《开发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课程研究》已成功开题。六是逐步完善“数字校园”硬件建设, 分组、分批开展操作培训, 目前这些设施已正常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七是完成了六大功能室的建设, 落实了管理制度, 确定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八是以“卓越课堂”为契机的教学改革模式已初见成效, 在2013年初中毕业考试中, 学校有84名同学被重庆市级重点中学——拔山中学录取, 其中有3人被拔山中学“清北班”录取, 在全县同级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都知道, 拔山初中的师生员工们在这个占据“龙脉”, 负重“爬山”的地方, 付出了怎样艰苦的劳动!学校支部委员、副校长、政治教师王升双侧股骨头坏死, 仍凭借其坚强的意志带病坚持工作, 勇挑重担, 为学校领导班子分忧;为加强留守儿童管理, 保证学生安全, 学校行政、班主任经常坚持在学生寝室陪宿;不少老师起早贪黑, 抓紧时间备课, 批改作业, 钻研业务, 顾不上料理家事, 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中……学校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就是教师辛劳和奉献的最好的证明。该校用优异的成绩, 获得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县学校综合考评一等奖, 2012年获得县学校综合考评第二名, 学校还先后获得县“五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先进团组织”、“教研月先进学校”、“县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国家级集体优秀奖、“学语文杯”国家级优秀组织奖、“校园文化建设合格学校”、“全国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学校分别考取重点高中79人、95人、75人、101人。

篇8:第四中学创建太极特色学校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县局重抓特色提升内涵推动桐梓教育纵深发展的精神,大力推进深程改革,积极引导学校发挥优势,建个性化、特色化得内涵发展之路。根据我校的教师普遍爱好音乐,又专业音乐教师,而且优秀的老师在省市县所举行的歌唱比赛中荣获优异的成绩。根据音乐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并可直接参与的群众性艺术形式,音乐振奋人心 催人奋进表达情感促进交流的特点。经广泛针求教师意见,并通过校务会研究决定以“悠悠笛子,快乐人生”为特色的音乐特色学校,为保证音乐特色学校的有序进行并取得实效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局创建特色学校为契机,以教研深改为引导,以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学校生活全面发展为根本。按照管理又特色、教学有特色、文化有特色、学校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创立“丰富加出色的文化”建设“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加特色”的学生。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的学生喜爱、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农村初中。

二、组织机构

组长:梁永强

副组长:李大江梁波阮雪颖

成员:蔡勇宋明亮梁健张其林刘越凯李照明周婷张珊宝李小燕狐山

三、工作目标:

1、培养学校音乐兴趣及音乐审美能力。

2、全体学生能识简谱,特长班学生能识五线谱。

3、通过合唱训练增强合作能力,培养积极主义感和荣誉感。

4、通过舞蹈形体训练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形态协调优美。

5、让全体学生能演奏简单曲子,特长班学生能演奏歌曲。

四、具体措施

1、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课程,任课教师专业化

上一篇: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GUI的设计与开发下一篇:建立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