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24-06-13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精选8篇)

篇1: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药材公司薪酬核算制度设计

一、选题背景介绍

我所实习的单位是省药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大型国内药材供销。公司自1955年5月1日成立以来,一直从事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生产、流通、科研以及全省中药行业的管理工作。2001年归并到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成为集团公司全资子企业,公司现有一定规模的零售药店5家,四个批发经营部门。省药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职工队伍素质优良,有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86%,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4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8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37人,执业药师11人。公司是GSP认证企业,是经国家批准的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进出口贸易有一定的基础;是政府授权甘草、罂粟壳的定点经营单位。公司在省内建有中药材生产基地,利用东北黑龙江盛产防风、黄柏、龙胆、苍术、五味子、刺五加、平贝母、苦参等地道药材和山参、田鸡油、鹿茸等珍贵资源,在地产药材和贵细药的经营上具有优势并占有一定的市场。

由于我本人所在的公司属于以销售类为主行业的公司。公司创业初期,公司领导致力于市场开拓和扩大销量,公司几个员工大多为领导自己的亲朋好友,综合素质并不是很理想。在公司发展的最初几年里,公司组织机构一直比较简单,管理工作根据经营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灵活处理,没有建立起严密稳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也并没有开展过实质性的绩效考评工作。随着公司经营规模迅速扩展,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公司不得不设立人事管理专员岗位,该岗位一直处在一个“管理档案”,“工资核算”“职工应付职工薪酬”等事务职能阶段,而且公司管理一直比较松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的沉淀和流失。公司领导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意识到薪酬核算的重要性,公司需要配有全套的体制制度。但是我公司现行引进制定的职工薪酬核算内容包括效益绩效指标和核心职责完成情况两部分,绩效指标是由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连个指标构成的。而现行的经营业绩指标就是根据公司年销售收入,利税额,销售收入增长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公司,评价停留在财务业绩评价阶段,而财务指标运用得也比较少,而且原有职工薪酬核算体系还存在些问题,例如生产管理的整体不是很突出、制度实行效果不理想,员工的积极参与性也不高。所以根据公司情况我选择了职工薪酬核算制度设计这个题。

二、研究现状

薪酬核算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当时公司成立较为仓促,准备工作不是很充分,在管理机制特别是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存有余地。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虽然知道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但是没有认识到重要性,没有能从管理部门的高度建立有效管理体系。并且公司的权责界定、部门之间的权责界定,各个岗位之间的权责界定也不是很明确。考核是形式上的,没规范明确的考核制度,考核人无法进行有效考核,考核

只是摆设很难起作用,制度虽然算是完善但是没有建立监督和及时考核,使得形同虚设了。另外沿用传统的绩效评估手段,还缺乏针对性和公平性。最重要的是考核过于形式化,不能充分的与薪酬核算结合,未能充分发挥考核的约束与激励作用。考核对工资奖金影响很小,只要级别相同,工资收入基本差别不大。由于考核没有和个人责任薪酬核算密切联系,因此工作还是靠个人自觉,核算制度没有发挥其功效。公司的工资水平合理,相比整个市场和同行业的薪酬状况具有吸引力,公司的薪酬才具备竞争力,才能吸收优秀的人才。但如果公司薪酬较市场水平明显偏低,一方面会造成人员严重流失,不利于公司内部的稳定。那些教育水平较高,素质相对较好的员工如果得不到可以期望的更高薪酬,则很容易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跳槽到其他公司;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其结果是公司不断招聘新雇员以满足运作需求的同时,老雇员又不断离职的恶性循环,这对人力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根据公司原有的情况和公司现行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现行的薪酬核算制度,对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员工成绩、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三方面着重入手设计的薪酬核算管理体系,从考核和激励员工重视绩效两种方式;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从而找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企业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总之整改职工薪酬核算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设计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1、研究目的为公司的员工提供了系统的薪酬核算管理政策及程序,使员工在本地的薪酬核算系统中得到公平的对待,为吸引并保留合格的人才,公司将在与同行业企业或劳动力市场的普遍薪酬范围内保持竞争力的同时,给予员工与市场基本相符的薪酬。新的薪酬核算制度体系通过从员工成绩,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实施,使得公司进一步建立薪酬核算体系;各个岗位之间权责岗位界定分工明确;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使考核与员工积极性充分与薪酬相结合,发挥约束与激励作用,刺激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发挥自身能力,积极推进工作,进一步改善公司整体薪酬核算体制。

2、研究意义

设计这套新的职工薪酬核算体系,对企业和员工产生了重要的意义。规范了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增强人员工作的有效性;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做到了合理配置人员;帮助员工发现不足,改进工作,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进行薪酬和人员变动管理。通过对从业员工能力发挥度、对业绩贡献度加以把握,使责、权、效、利相统一,根据市场的竞争情况,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工作效率,使企业效益目标达到最大化。

3、研究方法

设计中采用了,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比较分析法。

通过调查法,在实习单位经过实际调查得出基本资料,并与有关人员咨询学习后初步建立了设计的基本思想。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法,对原有体系找出不足,并根据不足和实际情况来设计职工薪酬核算制度。

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比新的薪酬设计方法与企业现有的评价方法,从而设计出更完善的职工薪酬核算体系。

四、设计提纲

第1章 企业概况

1.1省药材公司自然状况

1.2 省药材公司管理概况

1.3省药材公司薪酬核算管理现状

第2章省药材公司薪酬核算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

2.1设计原则

2.2设计目的2.3设计意义

2.4设计内容

第3章 省药材公司薪酬制度的具体设计

3.1省药材公司薪酬制度的具体设计

3.1.1基本工资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1.2固定津贴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1.3职务津贴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2间接薪酬制度设计

3.2.1员工福利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2.2 五险一金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3薪酬的计算

3.3.1基本工资的计算

3.3.2固定津贴的计算

3.3.3职务津贴的计算

3.3.4员工福利的计算

3.3.5五险一金的计算

3.4职工薪酬核算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设计

3.4.1凭证设计

3.4.2账簿设计

3.4.3账务处理

七、参 考 文 献

[1] 陈毅,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

[2] 葛家澍, 中级财务会计学(下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4] 张涛,平衡计分卡:一种评价企业绩效的有效方法.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

[5] 文新三 张涛著,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6]《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文—雇员福利》2006年

[7]《薪酬管理入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

[8]《企业财会实务》新华出版社2007年

[9]《企业会计实用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工资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5年

[11]《薪酬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劳动统计新编》宋长青2006年

[13]《劳动工资文件资料汇编》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

[14] 李柏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技巧 》会计月刊.[15] 张玮《中小企业核算制度面临的问题.经济学动态》2004年

[16] 罗云《经济学研究与应用.经济科学前沿》2007年

[17] 陈琦伟《公司金融核算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18]《企业会计准则应用解释》哈尔滨会计学会2004年

[19] RobertFS.High-speed biologists search for gold in

proteins.Science, 2001, 294(5549):2074-2082.[20] Chee-Cheng Chen, Ching-Chow Yang.Cost-Effectiveness Bas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Suppliers and Operations.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 2002(10)

篇2: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使变动成本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首先应关注变动成本法的实质及其利弊和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探索出变动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和管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其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将变动成本法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变动成本法应有的作用。

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及科学虽得到迅猛发展,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加之由于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出口大幅下降,而内需始终不足,企业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关注成本这条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在这种国内外大环境下,谁拥有了成本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在当前情势下产品销售的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使得固定成本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以及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的需要了。因为现行的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产品成本,所以,对制造费用不管它是固定性的还是变动性的都应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却是从成本性态分析出发计算产品成本,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克服了全部成本法的许多不足之处,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它认为只有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才构成产品的真正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必要的、现实的选择。变动成本法是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方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其显著的优势。它既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又是损益的计算方法,因而它更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国外研究: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N•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得以迅速传播。但由于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未被美国税务当局认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企业的管理当局要求会计人员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于是变动成本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到 20 世纪 60 年代,变动成本法在美、日、英等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现在已经普及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国内研究: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已被引进我国。当时,国家在机床工具行业、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不少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对变动成本法的使用进行试点,从而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道路。1993年,我国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为了做到尽可能与国际惯例协调、接轨,在成本计算方面,把过去那种将销售及管理费用都包括在产品成本内的“特大型”的全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即计算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这样与西方现行的财务会计做法基本上一致,从而为变动成本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把一些典型企业如海尔的先进成本管理经验向各大中型企业推广。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在推广和应用变动成本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它仍以理论的形式停留在书本上,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应用还是很少,大多数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然实行全部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成本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愈来愈不适应,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论文主要采用主要应用比较分析法,对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变动成本法进行了评价。

2、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阅览室各期刊报纸、院图书馆、网上数据库和社会、企业实际案例。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杨鉴淞《管理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6.P47-59

[2]龚曼君《管理会计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P43-63

[3]李劲,胡文君.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意义与作用.《科技创业月刊》.,11.P65-66.

[4]孙林.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运用.《企业导报》.(7).P86-87.

[5]聂超颖.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和决策应用.《消费导刊》.,12.P141.

[6]孙金莉.变动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6.P189-191.

[7]王勇.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湖南包装》.2005,1.P14-18.

[8]翟春凤,赵磊.变动成本法利弊辨析.《中国乡镇企业计》.2007,8.P44-P45.

[9]逢远东.浅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4.P78-79.

[10]廖晓莉.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商场现代化》.2008,27.P65.

[11]陈桂娜,张家喆.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8.P375-376.

[12]颜廷生.变动成本法在现行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探讨.《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2.P103.

[13]黄宝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会计之友》.2005,1.P16-17.

五、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六周至第七周 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 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 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 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篇3: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人才市场是会计人才供给方与需求方达到供需要求的场所,它能准确地反映会计人才供需求总量和结构。据近期国内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企业界对会计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辩能力8%。另认为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知识分别是:企业管理52%、中文写作42%、财务管理40%、电子计算机40%、外语30%、生产管理12%。而且还认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当是:财税金融60%、财务管理50%、计算机和外语50%、企业管理52%。

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的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高智能应用型会计人才。而我国本科会计毕业生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比较,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与缺陷:一是本科会计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上岗适应期较长,无法及时满足用人单位迫切的上岗需要和适应会计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高速发展。二是本科会计毕业生适应面较窄,综合素质较弱,不利于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三是本科会计毕业生缺乏系统、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法律学习。这些现状为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敲响了警钟,迫使重新审视现存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体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只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课程体系,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现阶段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弊端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源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课程,二是大家公认的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三是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增设的课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是为会计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1. 课程整体结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现阶段会计专业课比重畸高、课程内容划分过细,设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税收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大都是专业必修课或是专业限选课,占有本科阶段65%左右的课时。而相关学科知识如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的基础课较少,现行会计教育中过于重视专业教育,有着较重的功利导向,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和会计法规教育课程,课程设置严重不足,这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和“一专多用”的多样性需求,也与国家教委将会计学放在管理类学科中的精神有所违背。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趋向缩小,联系日益紧密,而现行的一种专才教育的模式造成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真正掌握会计的精髓。

2. 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重复现象严重

目前,会计专业主要课程之间的重复是不争的事实。如财务会计学课程设置为《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从形式上看似乎较规范,但实际上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难以把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及责任成本会计方面有重复;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货币时间价值、存货管理、长期投资决策、杠杆理论及资本成本以及资金需要量预测、财务预算等方面有重复税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在各种税金会计处理等方面也有重复;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及报表的编制方面重复。应当说,由于各门课程有其自身的完整体系,重复现象在所难免。但是,在整体的统筹规划上应对这一问题给予考虑。会计专业课程间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至少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专业课占用大量课时,相应挤占了基础课和相关知识课的教学时数,导致学生只懂会计的业务技术,其他基础和相关知识知之不多,发展潜力小,很难打下“厚基础”;二是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的重复教育,会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大量时间花在课堂学习上,加重了课业负担,自学时间难以保证,有悖于“高素质、重能力”的要求;三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可供传播的信息和知识日益膨胀,教学内容重复,导致信息重复传播,信息传播效率低,同时也挤占了其它有用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渠道和时间,与“宽口径”的要求不相适应。

3. 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素质培育

理论知识传授可通过课堂来完成,而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实现。目前,会计学课程教材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很少篇幅去阐述或启发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面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如何做出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大多数院校会计学课程体系中,实验课不作为主干课程设置,实验课时很少,并且几乎没有与现实相结合的最新实验教材。毕业实习环节,也主要是作一些表面文章。在实践中,“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要求却未得到充分体现,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使“重能力、高素质”如同空中楼阁。

现阶段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使得会计教育重记忆轻思辨,重技能轻思考,学生职业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轻薄,无法适应会计实务不断发展的需要,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三、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1. 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精深的、专业性的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们终生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这一观念是美国会计课程体系的设计、改革以及完善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我国课程体系优化值得借鉴的地方。

(1)树立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改变过去以教育专家和高校教师为主的课程编制方法,邀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到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中去。在对各个不同的会计及相关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应能够掌握的知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教材的选用上,结合本校实际针对性的选用一些财政部会计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这些教材内容新颖,囊括了近年来一系列新法规、新制度,内容规范,权威性强。这些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国内专家、业内精英,有些是我国财经法规的制订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2)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核心。在美国,职业界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一定渠道反映到教育界当中,教育界把职业界的需求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以使会计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这种职业界和教育界互动的良好机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必须加强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设置会计课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必须在会计教育部门和会计人才需求方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将会计职业界的变化传导到教育界,并成为会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使学校的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的需要。

2. 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优化要以“培养能力,强化社会需求”为思路。新的课程体系要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学科基础、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了使培养的会计人才具备“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特点,本文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见下图)

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课程的设置和调整,必须有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界良好的互动才可有效实施。会计职业界把社会需求通过相关渠道传递给会计教育界,会计教育界要适时调整和完善培养目标。高校要遵循会计培养目标和结合社会需求,从高校实际出发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随着社会需求动态的调整,结合高校的实际灵活的实施。每个模块下的课程如何设置,开设哪些课程,哪些课程作为必修课,哪些课程作为选修课,高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本文是对每个模块的功能和课程开设做了简单概括(表1所示)。除了上述课程之外,学校还可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增加全球经济环境课程,使学生们了解国内国际经济中关键因素变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及价格水平的影响;增设生产经营管理课程,使学生们掌握包括规划、组织及控制生产过程的经营管理活动;增设企业组织结构理论、企业政策等课程,使学生们获得更广泛的商业管理知识;增设国际会计比较、国际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会计专题讲座等课程,为将来更好地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庆兰.新会计准则引发的会计专业教学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2]孙文,谭静.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设置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3]魏素艳.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财会月刊,2005,(5).

篇4: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

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大学本科生在完成文献调研(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文献综述的撰写)后写成的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是开题者对毕业论文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主要说明选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本科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末或者第八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二、开题报告的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没有硕博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严格,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小于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大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开题,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骤、流程和解决科研课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者可以通过开题报告把对课题的认识和想法加以整理、概括、提炼,并通过开题报告的答辩明晰解决课题的思路,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方法,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解决的方案更加切实可行。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选题研究内容、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由于开题报告主要体现论文的构思和写作的大致思路,因而篇幅不必过长,一般以2000字左右为宜,但要侧重把计划研究课题的题目、研究的大致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说清楚。

1.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历史背景,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现实应用中存在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性。要写得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这一部分内容的写法与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大致相同,但更加精炼。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总结三部分。

3.选题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主要介绍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基本基础理论以及研究内容的确定。重点写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对解决问题的一些假想或构思,可以问句的形式进行陈述。

4.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涉及研究中需要的一些基础理论,包括收集的文献中的一些论点或论据;“研究方法”一般指归纳、分析、证明、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开题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构思。

5.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应以文献综述部分所引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以创新性强、可信度高、科学性强的核心期刊文献为主,且一般要引用新文献,这些文献相对来说容易反映选题的研究最新进展和争论焦点。参考文献格式的写法可参照一般正式发表的学术期刊上的格式来写。

调研计划中,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因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周期偏短,在这一部分一般不提倡难度较大的调研方案。相反,一些电子文献的查找、简单的实验或就某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四、开题报告的答辩

关于开题报告的答辩,研究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由于每个教师指导的本科生较多,同时其要求没有研究生的标准高,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间较短,一般是陈述10分钟,然后评委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约10—20分钟。因此,文献综述部分宜精炼,不能为求全面而掩盖了综述的重点;同时,应该把报告陈述的重点放在拟研究的内容或关键问题上,并在陈述时对拟研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阐述,尽量解释内容的含义,以及自己对此的观点或打算着手解决的构思,使人容易明白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评委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认真思考,对不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明确表示不懂,不能糊弄评委。要认识答辩的目的,答辩不是为了蒙混过关,而是通过答辩,从评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中明白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受到启发。

五、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讲,学生在写开题报告时,往往只是知道开题报告要填写的表格及需要填写的内容,但难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所以,在写作中仍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献综述部分力求精练

简要介绍选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切忌长篇大论。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很多同学常常是将文献综述的内容直接粘贴到开题报告中来,冲淡了开题报告的主题。正如前面所述,开题报告的重点应放在陈述拟研究的内容上而不是陈述文献综述。因此,这一部分的写作其实是单独文献综述的“综述”,即浓缩或提炼。另外,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一些叙述的术语表达。例如,许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作如下的叙述:“本文主要对……问题进行了……研究”。须知,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形成之前就要写的,而文章还没有形成,因此建议改成“本选题主要对……问题进行……研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在写作中要简短醒目,叙述清楚

很多学生在写作此部分时,常常叙述得很多,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也成了其研究的关键问题。有同学在写作时,把一些概念的定义也作为研究关键问题,给人一个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关键问题的感觉。关键问题一般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这部分要把关键问题和选题用到的基础理论分清楚。

3.关于开题答辩进行中的问题

为了使评委能对开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开题时最好能用幻灯片进行演示。在演示时,应重点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边展示边口头阐述,以便评委能对方案的可行性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4.关于开题答辩之后的问题

这一部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很多学生只重视开题答辩之前和进行过程中的准备工作,而对开题答辩之后的工作则极不重视,把开题报告当成了一种“期末考试”,答辩完毕后就不再考虑开题报告的问题了。实际上,开题答辩是对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能否如期进行的一个初步检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评委往往会提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认识,帮助同学们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答辩完毕后,应该根据答辩情况,再次修改开题报告,有时甚至可能要重新选题,并且将答辩时的一些思想贯彻到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总之,一份较好的开题报告,不能仅仅停留在开题报告的一张表格上,不仅要把开题报告的表格内容填好,同时要重视开题报告进行中和答辩后的问题,在答辩完毕后还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这一过程的工作,开题报告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也为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篇5:会计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及作用

一、选题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信息的高速传递,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为各个单位提供了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会计的核算工作和管理者及投资者的决策工作。它促进了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了会计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会计核算、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目前,在我国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近两年及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角正逐步由大中型企业转变为数量庞大、IT基础建设相对较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因此,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二、相关文献综述

张健在《中国农业会计》中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在向合理化、最优化发展,电子商务走进了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的运用尤为重要。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化、竞争十分激烈的中国,中小型企业只有及时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才能在现代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引进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谭旭《论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一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元素,其信息化进程更是刻不容缓的。在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为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做好了准备。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面临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重压力,如何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受规模有限、体制建设不完善、管理基础薄弱、信息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多半停留在核算电算化的阶段,远远落后于国内大型企业,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李玉芝在《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进行分析时指出,在中小型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会计工作中一种新型应用方法,是适应当前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它首先不仅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的会计信息;其次还能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和会计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三、研究的基本目标和框架

基本目标: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作用、成因以及研究意义,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整理,为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一个健全和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框架:

1.引言:引述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2.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3.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4.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5.关于中小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

6.结论:对整篇论文做出一个概括,总结出选题的意义。

四、研究的可行性与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研究的可行性:

在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和研究,使企业认清如何正确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的核算和管理,并能结合实际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使其能够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步骤如下:

1.选题2.大量阅读、查阅文献资料3.确立论点、选定材料编写写作提纲4.撰写初稿5.修改定稿

主要问题:

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欠缺、会计人员知识的不全面;会计电算化制度的不完善、内部控制的不健全。

解决方法:

1.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适合的会计信息系统。

2.企业领导者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3.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教育及再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篇6: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的选题,一 是促使本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提高本人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通过论方答辩等途径,让社会认同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讯速向广大读者传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意义

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用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又能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三、主要研究内容:

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效率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从认识财务风险,经营者经营心态,企业资金有效运用三方面入手。通过正确了解认识财务风险的内容,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积极培养人才力量来规避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说白了,就是要里外结合,可管理性的对待财务风险。

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诊断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明确意识认识财务风险的重要意义。?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即在了解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可行有效高效的经营策略,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做到企业内部分工明确,目标一致,规章制度完善。即要求在管理决策中力求“精”, 防犯“做大做空”片面盲目。强调理性投资建设,有助于高校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决策。

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要求管理人员有全面的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资金有效的利用,不只重视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失去长远收益。

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就是要求企业不仅重视硬件设施,还应重视人才。对重点部门和重要财务管理上应有相应人才,并在更换管理层时有足够重视,尽量做到宁缺毋滥。 实验设计:收集并整理2至3个典型而翔实的案例,对论文中的论点加以充分有力的论证。如下:

案例一: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的生产和销售保健品的民营企业,1994年才组建,只用了两年,即其年销额就猛涨到了80亿元,到,公司总资产为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0。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就因一个危机事件走向了灭亡―――三株集团在一起消费者病故的法律纠纷中一审司败诉。于是从1998年4月开始,其销售收入猛然从原来的年销售80亿元,下跌到1000万元,随后出现全面亏损,工厂全面停产。

案例二:德隆集团一度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德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神话。然而神话的破灭却比神话的制造更为迅猛和突然。以20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驾马车”

股票连续跌停为导火索,德隆资金链条崩断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后,公安、司法、监管机关对德隆涉嫌操纵股市,非法融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展开调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扩张奇迹的资本巨人颓然倒下。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阅读有关书籍及杂志,如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等。

2、进行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当前实际;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实自身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

二、方法及措施

1、9月18日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209月19日―10月28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完成筛选文献资料、确定翻译的外文文献。

3、年9月19日―9月23日:辅导开题报告,就选题明确写作的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写作进度,并经由指导老师审阅通过。

4、2011年9月24日―9月30日: 形成毕业论文写作初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2011年10月8日―10月1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

6、2011年10月15日―10月28日: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1年10月29日―11月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1,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1年11月5日―11月11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2,交指导教师批阅。

9、2011年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论文正稿。

10、2011年11月19日―11月23日: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作好答辩准备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11、2011年11月24日―11月27日前:完成导师评语、评审意见、答辩评语及成绩评定、汇总上报等工作。

签名:

篇7: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对京剧的音乐性研究

2.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京剧艺术号称“唐三千宋八百”.从1983年央视春节晚会首次举办以来,央视春晚逐渐发展成向全世界展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窗口。京剧在首届春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京剧在春晚节目中呈现出:时间与比例减少,剧目选择范围狭窄,演唱演员与演出方式的固定性、程式性体现不完善等发展趋向,体现了京剧在央视春晚的地位不容乐观。梅葆玖先生认为振兴京剧应在细节和实处着手。他说:“我不反对歌舞类节目多一些,以迎合80后、90后的观众。但在民族的大节日、大晚会上,就应该给国家最传统、最正规的节目一个展示的机会,哪怕在黄金时段唱10分钟也好啊”.

3.选题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研究现状是对本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即文献综述。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找出与本论题密切关联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如论文、期刊文章、专著等进行总结、评述,其目的是让研究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和明确本论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找出已有研究成果对当下研究的启迪和指导。

由此看来,文献综述是确保论题具有可行性和实际研究意义的前提,是论文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障。

要做好文献综述,不仅需要注意搜集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更要把握其中的“综”与“述”的关系。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是对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记“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的记录,缺乏对资料的判断、筛选和大胆评论。需要明确的是:“综”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层次的归纳整理,“述”是对归纳整理的文献进行大胆、深入的评述。“综”是“述”的前提,“述”是在“综”基础上的提升。“述”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忌无话找话,流于形式。

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在继承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陈述研究者计划从哪些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展开研究,具体步骤是什么。

当研究者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把握,并通过文献综述明确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那么,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将在论题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清晰、具体的展现出来。

从形式上来说,开题报告中拟研究的内容是研究问题的具体化,而论文提纲是研究内容最为直观的陈述方式。“撰写提纲是作者思路定型的过程,是作者对全文的`总设计,是作者思路外部形态的一种体现。”[3]89通常情况下,论文提纲包含:标题与副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与所用的材料。提纲的常见形式有:简略提纲和详细提纲。在开题报告的“拟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中,建议以详细提纲的形式进行陈述。内容详实的论文提纲有助于研究者明确思路、贯通文脉;有助于开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全面了解研究者的思路,并提出合理建议。

5.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创新点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含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内容上看,创新性的音乐论文应该是在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对某些旧观念的否定,并提出新的见解,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展,并能把一些分散的材料进行系统化处理,用新的观点、新的见解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3]35简单说来,创新点的陈述突出的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研究者用什么方法,从什么切入点,或使用什么论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硕士或博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对创新性的要求较低。特别是结论的创新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较难,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论据等某一个方面的创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可以实现的。

研究的重点、难点是与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者在明确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人对论题的认识和把握,找到个人思路中的重点、难点,并进行详细的陈述。

6.研究进程安排。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位论文,研究进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时间上明确论文工作的整体安排,促进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有足够的投入,以确保学位论文顺利完成。

7.主要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陈明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篇8: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关键词:审计模拟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

随着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虽然各大财经类高校已普遍重视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的研究开发与实施,但未能重视对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探讨,更不用说投入足够的资金、人力进行开发研究与实施了。因此,探讨关于会计学专业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如何设计得巧妙合理,如何组织得高质高效就显得十分重要,其意义在于:第一,对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在明确教学目标、梳理和规范教学体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第二,对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审计学课程是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先导课程,后者的教学需要在前者理论知识良好掌握的前提之下,对理论知识进行模拟实践与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审计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完成本科学习任务。本文主要从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环节的设计与教学的组织管理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课程性质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能够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资料,运用审计的原则和方法,亲自进行审计程序和步骤,进而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理解所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该课程主要是对审计实务工作中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审计计划、实施、报告的整个过程开展模拟操作,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模拟操作审计业务,从而间接接触实际、认识实践,进而提高审计实务工作能力。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教学成败的首要难点。从审计教学的实践来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规划在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应按照规定程序收集、整理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所需资料,力求设计与安排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学模块,使之符合经济业务的真实性、逻辑性、全面性。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知识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等特点对教学资料的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材仍然较少,教学内容相对简单,难以适应审计实务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组织与管理。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组织方面往往缺乏创新性。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往往将自己的观点、做法直接灌输给学生,将实习过程简单化,整个模拟实验的过程相当于一次理论课的教学,学生盲目被动地编制最终需要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材料,在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创新性。

因此,教师需要:第一,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安排代表典型经济业务的、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实验内容。第二,对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使之符合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规律,以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三、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环节的设计

(一)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

第一,按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充实,能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第二,综合性实验比例达100%,注重利用科研成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能进行开放式教学。第三,课程组织与安排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寒暑期的相关实习(比如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社会调查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尽早熟悉社会实际会计、审计实务工作打下基础,更为毕业之前要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做好选题方向及论据搜集等铺垫。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工作、审计技术与方法、风险评估与应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薪酬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求。

教师在筛选了难度深浅适宜的实验内容之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逻辑体系清晰、符合教学规律的实验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以下四种思路:第一,按审计流程设计。可分为: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等3个环节。第二,按经济业务循环设计。可分为:筹资与投资、购货与付款、生产与仓储、销售与收款、货币资金等5个环节。第三,按开展实验的项目内容设计。可分为: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工作、审计技术与方法的运用、风险评估与应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生产与薪酬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终结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的撰写。第四,按开展实验的形式设计。可分为:按案例分析(实训)、独立实验、综合实验等不同形式。

四、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梳理,分析得出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环节设置以及组织安排。第二,通过分析总结同行以往承担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经验,对授课教师们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吸取优秀的实验教学经验。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

1. 分组开展实验。

将学生按3—5人组为一组,将全部学生划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每一实验小组可以推选出一名“固定”的组长,也可以由组内成员按实验项目的不同“轮流”当选组长,以负责实验组任务的合理分工及实验内容的按时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实验项目相关理论,布置了实验任务之后,各小组开始进行小组讨论部分及实验项目组织实施部分。实验组组长此时承担了本组开展实验的组织任务,将需要完成的任务与组内成员一起做好实验资料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任务的划分、进度的把控,最终实现组内实验任务的及时完成和成果递交。

2. 个人开展实验。

由每一位同学独立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内容,并以个人为单位递交实验成果。这种方式使得每一位学生没有可以“搭便车”的机会,在教师讲授实验相关理论并布置了当次实验任务后,完全由个人主动搜集实验资料相关信息,充分回顾所学审计理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厘清思路,最终完成实验任务,递交每次实验成果。

(三)课后对学生的意见搜集与教学经验总结。

1. 课后对学生的意见搜集。

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通过积极观察实验效果,搜集学生对本实验课程的意见,在师生教学互动的同时,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可在本课程的全部实验结束且学生已递交所有的实验成果之后,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该报告至少包括以下要素:实验时间、实验目的与意义、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对本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实验收获及心得。再如,可以请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填写一份表格(见表1)来搜集学生对本实验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

第一,需要从实验内容及环节的设计方面、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来积极总结分析。第二,由于审计模拟实验会分若干项目进行开展,会因教学内容的安排及环节设计不同而分为若干阶段,因此,教学经验的总结应该在每一阶段实验完成之后及时总结,以便下一阶段实验项目开展时收效更好。第三,在每一轮次的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全部实验项目完成之后,将本轮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经验体会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积极与同行“交流切磋”,开展教学研讨,撰写教学论文。

五、结束语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专业技术难度、且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讲授难度大,对于会计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实验环节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精心规划教学内容,合理而巧妙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组织学生按实验教师预设的思路完成实验内容的同时,探究如何做到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模拟实践锻炼中主动探索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自觉对先前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协作能力,进而有益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能够使审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环节设计与组织更为合理,实验效果更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审计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吕珺,池玉莲,杨元贵,何玉岭.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6,(04).

上一篇:拔河比赛开始了作文下一篇:2024年二季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