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会计专业开题报告

2024-06-22

本科会计专业开题报告(通用6篇)

篇1:本科会计专业开题报告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药材公司薪酬核算制度设计

一、选题背景介绍

我所实习的单位是省药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大型国内药材供销。公司自1955年5月1日成立以来,一直从事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生产、流通、科研以及全省中药行业的管理工作。2001年归并到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成为集团公司全资子企业,公司现有一定规模的零售药店5家,四个批发经营部门。省药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职工队伍素质优良,有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86%,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4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8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37人,执业药师11人。公司是GSP认证企业,是经国家批准的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进出口贸易有一定的基础;是政府授权甘草、罂粟壳的定点经营单位。公司在省内建有中药材生产基地,利用东北黑龙江盛产防风、黄柏、龙胆、苍术、五味子、刺五加、平贝母、苦参等地道药材和山参、田鸡油、鹿茸等珍贵资源,在地产药材和贵细药的经营上具有优势并占有一定的市场。

由于我本人所在的公司属于以销售类为主行业的公司。公司创业初期,公司领导致力于市场开拓和扩大销量,公司几个员工大多为领导自己的亲朋好友,综合素质并不是很理想。在公司发展的最初几年里,公司组织机构一直比较简单,管理工作根据经营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灵活处理,没有建立起严密稳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也并没有开展过实质性的绩效考评工作。随着公司经营规模迅速扩展,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公司不得不设立人事管理专员岗位,该岗位一直处在一个“管理档案”,“工资核算”“职工应付职工薪酬”等事务职能阶段,而且公司管理一直比较松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的沉淀和流失。公司领导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意识到薪酬核算的重要性,公司需要配有全套的体制制度。但是我公司现行引进制定的职工薪酬核算内容包括效益绩效指标和核心职责完成情况两部分,绩效指标是由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连个指标构成的。而现行的经营业绩指标就是根据公司年销售收入,利税额,销售收入增长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公司,评价停留在财务业绩评价阶段,而财务指标运用得也比较少,而且原有职工薪酬核算体系还存在些问题,例如生产管理的整体不是很突出、制度实行效果不理想,员工的积极参与性也不高。所以根据公司情况我选择了职工薪酬核算制度设计这个题。

二、研究现状

薪酬核算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当时公司成立较为仓促,准备工作不是很充分,在管理机制特别是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存有余地。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虽然知道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但是没有认识到重要性,没有能从管理部门的高度建立有效管理体系。并且公司的权责界定、部门之间的权责界定,各个岗位之间的权责界定也不是很明确。考核是形式上的,没规范明确的考核制度,考核人无法进行有效考核,考核

只是摆设很难起作用,制度虽然算是完善但是没有建立监督和及时考核,使得形同虚设了。另外沿用传统的绩效评估手段,还缺乏针对性和公平性。最重要的是考核过于形式化,不能充分的与薪酬核算结合,未能充分发挥考核的约束与激励作用。考核对工资奖金影响很小,只要级别相同,工资收入基本差别不大。由于考核没有和个人责任薪酬核算密切联系,因此工作还是靠个人自觉,核算制度没有发挥其功效。公司的工资水平合理,相比整个市场和同行业的薪酬状况具有吸引力,公司的薪酬才具备竞争力,才能吸收优秀的人才。但如果公司薪酬较市场水平明显偏低,一方面会造成人员严重流失,不利于公司内部的稳定。那些教育水平较高,素质相对较好的员工如果得不到可以期望的更高薪酬,则很容易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跳槽到其他公司;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其结果是公司不断招聘新雇员以满足运作需求的同时,老雇员又不断离职的恶性循环,这对人力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根据公司原有的情况和公司现行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现行的薪酬核算制度,对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员工成绩、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三方面着重入手设计的薪酬核算管理体系,从考核和激励员工重视绩效两种方式;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从而找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企业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总之整改职工薪酬核算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设计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1、研究目的为公司的员工提供了系统的薪酬核算管理政策及程序,使员工在本地的薪酬核算系统中得到公平的对待,为吸引并保留合格的人才,公司将在与同行业企业或劳动力市场的普遍薪酬范围内保持竞争力的同时,给予员工与市场基本相符的薪酬。新的薪酬核算制度体系通过从员工成绩,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实施,使得公司进一步建立薪酬核算体系;各个岗位之间权责岗位界定分工明确;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使考核与员工积极性充分与薪酬相结合,发挥约束与激励作用,刺激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发挥自身能力,积极推进工作,进一步改善公司整体薪酬核算体制。

2、研究意义

设计这套新的职工薪酬核算体系,对企业和员工产生了重要的意义。规范了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增强人员工作的有效性;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做到了合理配置人员;帮助员工发现不足,改进工作,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进行薪酬和人员变动管理。通过对从业员工能力发挥度、对业绩贡献度加以把握,使责、权、效、利相统一,根据市场的竞争情况,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工作效率,使企业效益目标达到最大化。

3、研究方法

设计中采用了,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比较分析法。

通过调查法,在实习单位经过实际调查得出基本资料,并与有关人员咨询学习后初步建立了设计的基本思想。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法,对原有体系找出不足,并根据不足和实际情况来设计职工薪酬核算制度。

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比新的薪酬设计方法与企业现有的评价方法,从而设计出更完善的职工薪酬核算体系。

四、设计提纲

第1章 企业概况

1.1省药材公司自然状况

1.2 省药材公司管理概况

1.3省药材公司薪酬核算管理现状

第2章省药材公司薪酬核算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

2.1设计原则

2.2设计目的2.3设计意义

2.4设计内容

第3章 省药材公司薪酬制度的具体设计

3.1省药材公司薪酬制度的具体设计

3.1.1基本工资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1.2固定津贴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1.3职务津贴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2间接薪酬制度设计

3.2.1员工福利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2.2 五险一金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3.3薪酬的计算

3.3.1基本工资的计算

3.3.2固定津贴的计算

3.3.3职务津贴的计算

3.3.4员工福利的计算

3.3.5五险一金的计算

3.4职工薪酬核算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设计

3.4.1凭证设计

3.4.2账簿设计

3.4.3账务处理

七、参 考 文 献

[1] 陈毅,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

[2] 葛家澍, 中级财务会计学(下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4] 张涛,平衡计分卡:一种评价企业绩效的有效方法.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

[5] 文新三 张涛著,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6]《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文—雇员福利》2006年

[7]《薪酬管理入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

[8]《企业财会实务》新华出版社2007年

[9]《企业会计实用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工资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5年

[11]《薪酬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劳动统计新编》宋长青2006年

[13]《劳动工资文件资料汇编》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

[14] 李柏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技巧 》会计月刊.[15] 张玮《中小企业核算制度面临的问题.经济学动态》2004年

[16] 罗云《经济学研究与应用.经济科学前沿》2007年

[17] 陈琦伟《公司金融核算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18]《企业会计准则应用解释》哈尔滨会计学会2004年

[19] RobertFS.High-speed biologists search for gold in

proteins.Science, 2001, 294(5549):2074-2082.[20] Chee-Cheng Chen, Ching-Chow Yang.Cost-Effectiveness Bas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Suppliers and Operations.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 2002(10)

篇2:本科会计专业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使变动成本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首先应关注变动成本法的实质及其利弊和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探索出变动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和管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其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将变动成本法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变动成本法应有的作用。

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及科学虽得到迅猛发展,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加之由于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出口大幅下降,而内需始终不足,企业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关注成本这条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在这种国内外大环境下,谁拥有了成本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在当前情势下产品销售的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使得固定成本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以及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的需要了。因为现行的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产品成本,所以,对制造费用不管它是固定性的还是变动性的都应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却是从成本性态分析出发计算产品成本,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克服了全部成本法的许多不足之处,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它认为只有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才构成产品的真正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必要的、现实的选择。变动成本法是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方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其显著的优势。它既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又是损益的计算方法,因而它更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国外研究: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N•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得以迅速传播。但由于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未被美国税务当局认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企业的管理当局要求会计人员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于是变动成本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到 20 世纪 60 年代,变动成本法在美、日、英等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现在已经普及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国内研究: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已被引进我国。当时,国家在机床工具行业、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不少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对变动成本法的使用进行试点,从而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道路。1993年,我国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为了做到尽可能与国际惯例协调、接轨,在成本计算方面,把过去那种将销售及管理费用都包括在产品成本内的“特大型”的全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即计算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这样与西方现行的财务会计做法基本上一致,从而为变动成本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把一些典型企业如海尔的先进成本管理经验向各大中型企业推广。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在推广和应用变动成本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它仍以理论的形式停留在书本上,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应用还是很少,大多数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然实行全部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成本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愈来愈不适应,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论文主要采用主要应用比较分析法,对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变动成本法进行了评价。

2、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阅览室各期刊报纸、院图书馆、网上数据库和社会、企业实际案例。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杨鉴淞《管理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6.P47-59

[2]龚曼君《管理会计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P43-63

[3]李劲,胡文君.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意义与作用.《科技创业月刊》.,11.P65-66.

[4]孙林.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运用.《企业导报》.(7).P86-87.

[5]聂超颖.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和决策应用.《消费导刊》.,12.P141.

[6]孙金莉.变动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6.P189-191.

[7]王勇.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湖南包装》.2005,1.P14-18.

[8]翟春凤,赵磊.变动成本法利弊辨析.《中国乡镇企业计》.2007,8.P44-P45.

[9]逢远东.浅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4.P78-79.

[10]廖晓莉.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商场现代化》.2008,27.P65.

[11]陈桂娜,张家喆.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8.P375-376.

[12]颜廷生.变动成本法在现行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探讨.《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2.P103.

[13]黄宝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会计之友》.2005,1.P16-17.

五、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六周至第七周 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 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 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 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篇3:中澳会计类专业本科教育比较

(一) 中澳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目前, 我国各高校会计专业高等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比较统一, 以几所211综合大学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例 (见表1) , 几乎无不涵盖以培养具备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有较高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大部分的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但也有部分大学制定的本科培养目标是希望毕业生能成为集科研、应用、教学为一体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样的培养目标与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短短的4年相比较, 似乎是有一定难度。近年来, 很多高校也在不断调整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开始强调毕业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的知识结构。与之相比, 在澳大利亚, 高等教育具备很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每一所高校在自身的使命、教育目标、教学科研模式、教育计划的范围和内容上都具有较大自主性。但从几所澳大利亚五星级大学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来看 (见表2) , 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呈现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共识, 那就是除了注重会计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外, 还要求培养对象对市场及宏观经济形势、动态有很好的洞察力, 以便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整体管理和控制。然而, 这种洞察力的培养, 需要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作铺垫, 而这些知识不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就可以教授的。同时, 澳洲的会计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 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融入国际化进程的能力是作为澳洲本科毕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这在几乎每一所澳洲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都有体现。在比较了我国和澳大利亚高校的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后, 不难看出, 相对我国高校要求毕业生具备能力和素质比较单一的情况, 澳大利亚高校在其会计类专业的描述中体现出了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多样性和全面性。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外, 更多地强调了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融入国际化进程的能力, 这样更加有利于毕业生长期的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

(二) 中澳会计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板块:普通共同课, 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 一般涉及文史哲、数学、语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这些课程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其综合素质;专业共同课, 是某一专业的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其作用是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技术, 发展他们的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包括西方经济学、经济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及货币银行学等;专业课, 指高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 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学、于专业选修课, 主要学生能达到学分要求, 课程选择上的限制是很少的。除了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之外, 与我国强调会计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澳大利亚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对现实经济环境的模拟和提高学生经济环境中非结构化决策能力的培养。

审计学、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税法及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然而, 澳大利亚在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为例, 其会计专业本科只有两门必修课,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他课程, 例如财务报表分析、高阶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公司治理、公司法等都是属注:资料分别来源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官方网站http://sydney.edu.au/business/currentstudents/undergraduate/curriculum_information/majors/acc ounting、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asb.unsw.edu.au/schools/accounting/aboutaccounting/Pages/default.aspx、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bcom.unimelb.edu.au/bachelor/majors/accountin g.html、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官方网站http://monash.edu/pubs/handbooks/courses/0169.html, 2011 (8) 。

(三) 中澳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教学方法比较

我国会计类专业本科教学主要是以课堂讲授和课后答疑、辅导, 结合实验实践进行的, 大部分的教学是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但是随着高校扩招, 几乎每一所高校都有会计专业, 使当前的会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边是高校毕业生“难就业”, 一边是企业“求贤难”, “两难”之间, 暴露了教育与市场的脱节, 反映了目前人才结构的失衡。因此, 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现有课程中广泛引入实验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 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动性。然而, 我国会计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会计专业的手工模拟实验室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与企业的手工做账完全一致, 但缺少多样性、灵活性的业务模拟, 很多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强, 学习效果不理想。澳大利亚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就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有四种:讲座 (Lecture) 、课程辅导 (Tutorial) 、研讨会 (Workshop) 和实验室练习 (Laboratory) 。这些教学方法的组织都会有课程负责人事先安排, 并在课程开始就会以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和课表的形式通知授课教师及学生。讲座一般是授课教师围绕一个主题, 进行简要的讲解, 充分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一般而言, 在讲座中教师会就某一个话题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演讲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或是小组演讲 (Group Presentation) 。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大量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以加深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这种引导式教学的思路和国内授课教师直接将知识以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相比,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又能提高学习效果。课程辅导是与讲座紧密相连的教学环节, 一般安排在讲座之后, 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在这一阶段, 教师会先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 主要的目的在于复习及检查学生对讲座内容掌握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参加讨论的程度进行打分, 并计入学生的综合成绩。课程辅导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能够直接及时地反映教学效果和检查教学质量,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及教师的教学压力。研讨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和辩论, 或是教师给出一些经典案例或是新近发生的案例, 要求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在这个基础上, 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和知识。实验室练习与国内的实验实践环节比较相似, 都是为学生提供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机会。不过实验室的运用数据和模拟的业务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 使学生能够巩固多方面的知识, 效果比较理想。同时, 在澳大利亚高校里, 负责实验教学的是由专任的教师负责, 这样既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又大大减轻了任课老师的教学压力。

二、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改进建议

(一) 顺应会计国际化趋势, 重新定位会计类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 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前提下, 要使学生具备融入国际化进程及适应环境急剧变化的素质, 作为对会计本科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调控及评价作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势必要进行重新定位。考虑到我国会计专业高等教育的特点, 制定培养目标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市场需求出发, 以全新的战略发展视角来重新定位会计类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一名合格的会计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外, 还应重视批判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融入国际化进程的能力也是必须的。最后, 作为一名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 结合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 优化会计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会计类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重心是在财务会计类专业, 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自主性较低, 这对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会计类人才是不够的。澳大利亚的课程设置是值得我国参考借鉴的, 除了少量的必备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之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来选择课程。同时, 在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 注重对现实经济环境的模拟和提高学生经济环境中非结构化决策能力的培养的课程是必须的。个人的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毕业生具备职业适应性并能在职业生涯中得到长期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 增加一些强化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道德培养的课程值得提倡。

(三) 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的会计类专业本科教学主要是以课堂讲授和课后答疑、辅导, 结合实验实践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课堂讲授占到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课时, 由于安排的教学任务内容比较多, 教师很少会安排与学生的互动及其他形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节, 相对来说, 知识只是单方面从教师传递给学生。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课后答疑和辅导是学生在学习上有问题了才去参加, 但学生并没有办法自己检测学习的效果, 全面发现问题, 这样, 很多课后答疑和辅导不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甚至形同虚设。在课堂讲授和课后答疑、辅导的教学环节, 缺乏师生之间的直接沟通, 没有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对于教学质量的自我检测不够, 学生也没有途径来了解学习效果。因此, 丰富教学方法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丰富教学方法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时有效地检测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澳大利亚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在课堂中弱化教师的角色, 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教师只需要提纲挈领地把知识勾勒出来, 学生应该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参与及课后复习将所学知识丰富起来, 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这些目的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演讲 (Presentation) 、小组讨论 (Group Discussion) 、论文写作 (Assignment) 、报告写作 (Report) 、在线练习 (Online Test) 、课堂测验 (In-class Quiz) 、辩论 (Debate) 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依据不同的课程进行安排和应用,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

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大学本科生在完成文献调研(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文献综述的撰写)后写成的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是开题者对毕业论文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主要说明选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本科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末或者第八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二、开题报告的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没有硕博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严格,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小于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大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开题,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骤、流程和解决科研课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者可以通过开题报告把对课题的认识和想法加以整理、概括、提炼,并通过开题报告的答辩明晰解决课题的思路,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方法,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解决的方案更加切实可行。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选题研究内容、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由于开题报告主要体现论文的构思和写作的大致思路,因而篇幅不必过长,一般以2000字左右为宜,但要侧重把计划研究课题的题目、研究的大致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说清楚。

1.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历史背景,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现实应用中存在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性。要写得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这一部分内容的写法与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大致相同,但更加精炼。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总结三部分。

3.选题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主要介绍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基本基础理论以及研究内容的确定。重点写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对解决问题的一些假想或构思,可以问句的形式进行陈述。

4.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涉及研究中需要的一些基础理论,包括收集的文献中的一些论点或论据;“研究方法”一般指归纳、分析、证明、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开题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构思。

5.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应以文献综述部分所引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以创新性强、可信度高、科学性强的核心期刊文献为主,且一般要引用新文献,这些文献相对来说容易反映选题的研究最新进展和争论焦点。参考文献格式的写法可参照一般正式发表的学术期刊上的格式来写。

调研计划中,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因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周期偏短,在这一部分一般不提倡难度较大的调研方案。相反,一些电子文献的查找、简单的实验或就某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四、开题报告的答辩

关于开题报告的答辩,研究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由于每个教师指导的本科生较多,同时其要求没有研究生的标准高,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间较短,一般是陈述10分钟,然后评委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约10—20分钟。因此,文献综述部分宜精炼,不能为求全面而掩盖了综述的重点;同时,应该把报告陈述的重点放在拟研究的内容或关键问题上,并在陈述时对拟研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阐述,尽量解释内容的含义,以及自己对此的观点或打算着手解决的构思,使人容易明白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评委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认真思考,对不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明确表示不懂,不能糊弄评委。要认识答辩的目的,答辩不是为了蒙混过关,而是通过答辩,从评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中明白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受到启发。

五、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讲,学生在写开题报告时,往往只是知道开题报告要填写的表格及需要填写的内容,但难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所以,在写作中仍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献综述部分力求精练

简要介绍选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切忌长篇大论。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很多同学常常是将文献综述的内容直接粘贴到开题报告中来,冲淡了开题报告的主题。正如前面所述,开题报告的重点应放在陈述拟研究的内容上而不是陈述文献综述。因此,这一部分的写作其实是单独文献综述的“综述”,即浓缩或提炼。另外,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一些叙述的术语表达。例如,许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作如下的叙述:“本文主要对……问题进行了……研究”。须知,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形成之前就要写的,而文章还没有形成,因此建议改成“本选题主要对……问题进行……研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在写作中要简短醒目,叙述清楚

很多学生在写作此部分时,常常叙述得很多,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也成了其研究的关键问题。有同学在写作时,把一些概念的定义也作为研究关键问题,给人一个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关键问题的感觉。关键问题一般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这部分要把关键问题和选题用到的基础理论分清楚。

3.关于开题答辩进行中的问题

为了使评委能对开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开题时最好能用幻灯片进行演示。在演示时,应重点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边展示边口头阐述,以便评委能对方案的可行性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4.关于开题答辩之后的问题

这一部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很多学生只重视开题答辩之前和进行过程中的准备工作,而对开题答辩之后的工作则极不重视,把开题报告当成了一种“期末考试”,答辩完毕后就不再考虑开题报告的问题了。实际上,开题答辩是对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能否如期进行的一个初步检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评委往往会提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认识,帮助同学们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答辩完毕后,应该根据答辩情况,再次修改开题报告,有时甚至可能要重新选题,并且将答辩时的一些思想贯彻到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总之,一份较好的开题报告,不能仅仅停留在开题报告的一张表格上,不仅要把开题报告的表格内容填好,同时要重视开题报告进行中和答辩后的问题,在答辩完毕后还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这一过程的工作,开题报告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也为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篇5:会计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及作用

一、选题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信息的高速传递,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为各个单位提供了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会计的核算工作和管理者及投资者的决策工作。它促进了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了会计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会计核算、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目前,在我国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近两年及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角正逐步由大中型企业转变为数量庞大、IT基础建设相对较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因此,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二、相关文献综述

张健在《中国农业会计》中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在向合理化、最优化发展,电子商务走进了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的运用尤为重要。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化、竞争十分激烈的中国,中小型企业只有及时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才能在现代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引进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谭旭《论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一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元素,其信息化进程更是刻不容缓的。在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为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做好了准备。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面临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重压力,如何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受规模有限、体制建设不完善、管理基础薄弱、信息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多半停留在核算电算化的阶段,远远落后于国内大型企业,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李玉芝在《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进行分析时指出,在中小型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会计工作中一种新型应用方法,是适应当前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它首先不仅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的会计信息;其次还能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和会计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三、研究的基本目标和框架

基本目标: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作用、成因以及研究意义,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整理,为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一个健全和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框架:

1.引言:引述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2.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3.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4.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5.关于中小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

6.结论:对整篇论文做出一个概括,总结出选题的意义。

四、研究的可行性与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研究的可行性:

在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和研究,使企业认清如何正确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的核算和管理,并能结合实际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使其能够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步骤如下:

1.选题2.大量阅读、查阅文献资料3.确立论点、选定材料编写写作提纲4.撰写初稿5.修改定稿

主要问题:

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欠缺、会计人员知识的不全面;会计电算化制度的不完善、内部控制的不健全。

解决方法:

1.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适合的会计信息系统。

2.企业领导者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3.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教育及再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篇6: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课题的来源

高科技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企业产品寿命周期,为了公允的反映企业资产状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今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热点。2月 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出台,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但在实务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人就我国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粗浅的讨论。本课题是自选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使得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各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为此,我国从“四项减值准备”的出台,到升格为“八项减值准备”,再到20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将计提资产减值范围扩大到除现金资产之外的几乎所有资产项目,可以说,我国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正逐步走向完善。为使企业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财务状况,规范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行为,使广大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三、国内外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与存在问题

1、国内发展情况

1993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加大,经营困难、破产倒闭日益频繁,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实际上总有一部分收不回来。根据谨慎性原则,在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时,我国的会计制度中第一次明确地接受资产减值的观念,允许所有企业针对应收账款这一流动资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这是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端。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企业会计报表报告的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日益严重,很多企业存在高估资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决策判断。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的价值,降低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我国在19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将计提减值的范围由1项资产扩大到4项资产(分别是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到20的《企业会计制度》再次将计提减值的范围由4项资产扩大到8项资产(分别是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无形资产),至此计提减值的范围已覆盖会计报表中主要资产项目,资产减值计提幅度也从由政府严格限制逐步过渡到由企业根据相关标准自行判断,满足了企业自身发展和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2006年我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新准则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内容,并引入了“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概念,将计提资产减值范围扩大到除现金资产之外的几乎所有资产项目,标志着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正向国际化的道路迈进。

2、国外发展情况

资产减值的会计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13世纪至15世纪的意大利城邦产生了较完备的复式簿记系统,这可以被看作是资产减值会计思想的雏形。

20世纪初,随着人们对固定资产折旧会计认识的逐步深入,有关学者开始对资本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进行研究。到了30年代,在一些学术刊物上开始有了探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的文章,人们开始了对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的探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为了应对环境变化给企业及会计实务带来的新问题,资产减值会计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

80年代开始至今,人们对长期资产减值的认识逐步深入,对资产减值会计的规范逐渐从特殊行业转向了一般行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年6月发布了《IAS36资产减值》, 3月,IASB发布了有关改进现有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份征求意见稿, 提出了对 IAS36中关于资产减值内部指标和使用价值确定作几项主要变动的建议。3月, IASB 发布了修订后的 IAS36,并根据对 年 3 月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建议做了修改, 并于1月1日生效。

3、存在问题

(1)资产减值确认的问题。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资产组的概念,使资产减值的计提有了更具体的标准。但资产组的判断是一个理论上简单但在实务操作上很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而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灵活多变,特点各不相同,在确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就增加了执行难度。

(2)资产减值计量的复杂性。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技术含量最高、操作最为困难的一项规范,其实施依赖于会计的职业判断,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

(3)资产计提后转回的问题。虽然新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能转回”,但这仅仅规范的是长期资产,对存货、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等排除在其适用范围外,使企业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与计提时,缺乏统一协调,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也意味着仍然存在着通过减值准备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四、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通过对新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浅显的`意见,使企业能更加合理真实公允地反交易事项带来的经济实质。对企业资产减值的计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希望能够引发人们对新准则更加深入的思考。

2、研究内容

(1)资产减值的概述,主要包括资产减值的确认范围、判断标准、计量方法

(2)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即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和资产处置时的会计处理

(3)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4)对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主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意见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分析新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2、针对新准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五、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在系统分析探讨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个人建议。

六、具体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人民出版社.2007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资产减值会计[M]. 大连出版社. .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M].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8

[5]范敏. 浅析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J].会计之友. 2008.(09)

[6]赵小明. 处置资产时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2008.(21)

[7]方桂英.对资产减值准备在我国会计领域的探讨[J].消费导刊 ,2008(12)

[8]张红玲.浅析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9]刑俊生.浅析执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8)

[10] 张帆、罗廷博.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7)

[11]杨素云.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8(18)

[12]邵庆瑞、巫珊玲.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变化与实施中的问题[J].财经论丛,2008,(01)

[13]冯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会计政策[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金未.相关性与真实性的博弈——资产减值会计现状、矛盾及其走向[N].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05)

[15]马妍.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问题的思考[N].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16]刘亮.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J]. 财务与审计.2008.(09)

[17]曾繁 苏万贵.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论坛.2008.(02)

[18]肖练、梁贵森. 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8,(09).

[19]程仲鸣、王海兵. 准则变化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8.(05)

工作计划进程表

20XX年10月下旬 查阅相关资料,斟酌课题,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及兴趣初步确定毕业论文研究课题。

20XX年10月下旬—10月31日 根据所选课题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20XX年11月1日—11月15日 查阅相关资料,初步拟定论文提纲。

20XX年11月16日—12月 撰写开题报告,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12月—20XX年2月 深入调研,搜集和整理有关论文写作的相关资料,开始撰写初稿。

20XX年3月 将初稿提交指导老师审阅,根据指导意见对论文进行检查并完成修改工作。

20XX年4月 撰写中期报告,完成中期报告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5月 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再次提交指导老师审阅,根据指导意见对论文进行全面检查并完成修改工作,修改完成后定稿。

20XX年5月下旬 校对、打印论文并提交给指导老师

上一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爱农村老人 切实解决其“老有所养”问题)下一篇:少年宫跳绳活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