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2024-06-18

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共6篇)

篇1: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1、一般项目面向哪些学校申报?

——2010年2月中国教育统计网(和 http://)上述高校系统外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但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

2、一般项目是否实行限额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实行限额申报,但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

3、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面向哪些省市普通高等学校? ——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资助范围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十二个省(区、市)的普通高等学校。

4、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如何申报?

——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不单独组织申报,申请评审书、申报时间、申报条件、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其他一般项目相同,只是在评审结果中单独划线,面向西部与边疆地区高校择优确定。西部与边疆地区高校教师在申报时,可选择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其中一类进行申报。

5、已申报2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者能作为负责人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吗?

——可以申报。但获得2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者不再重复立项。

6、项目申请者是否可以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再申报项目? ——每个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者限报一个项目,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另外一个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7、副教授/副研究员可以申报规划基金项目吗? ——可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两种。

8、需要同时拥有中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才可以申报青年项目吗?

——不需要。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凡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无论是否具有博士学位,均可申报青年项目。青年项目课题组成员没有年龄及专业技术职务限制。

9、博士后能否申报一般项目?

——所在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出具同意申报并承诺进行管理的证明,可以申报。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高校者,经双方学校同意可变更项目管理单位。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非高校的则项目不能转出,由原申报单位承担项目管理与监督责任。

10、在内地高校工作的外籍教师和港澳台教师是否可以申报?

——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出具该教师在编在岗的人事证明,发传真至010-58803011,经审核同意后可以申报。如果申请人没有身份证,请学校社科(科研)处联系系统管理员索要专门的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

11、申报自筹经费项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等证明材料复印件,同时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栏。校内资助的项目不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到帐科研经费不得低于7万元。

12、项目申报的学科门类与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是否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本项目申报学科门类以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为基础,共分为24个学科门类。

其中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标中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逻辑学”是国标中的“哲学”二级学科;“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分别是国标中“文学”的两部分;“心理学”不包括国标中的“医学心理学”二级学科;“国际问题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为国标之外为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而专门设立的申报门类。

1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如何填报学科范围?

——要按照“靠近优先”的原则,根据选题方向和研究重点,填报最为相关或最为接近的二级、三级学科。

14、体育学在本次申报时,应该选择哪个学科? ——体育学中涉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项目等可按相同或相近的学科申报,如涉及体育经济问题的按经济学申报,涉及体育教育问题的按教育学申报等。

15、《申请评审表》中研究类别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与发展三类,如何理解实验与发展?是否等同于综合研究或其他研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项目研究类型的分类标准,项目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实验与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除了个别学科的特定领域如艺术学的乐器方向等外,一般来说没有对应的实验发展活动。综上,在研究类别的选择上应结合项目主攻方向进行确定,原则上多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6、一般项目资助经费中是否包含研究成果的出版资助? ——一般项目资助经费中不包含研究成果的出版资助。

17、《申请评审书》B表“资料准备情况”应如何表述?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表述。一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概括式表述;二用清单的方式进行罗列式表述。

18、《申请评审书》B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

——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19、项目申报通知有关内容与项目管理办法不一致时以哪个为准? ——基于现阶段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形势需要,为更好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管理办法的部分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因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以项目申报通知规定为准。项目申报通知未涉及内容,执行项目管理办法。

篇2: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申报常见问题释疑

1.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评审周期安排是怎样的?

——2017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定于2017年1月5日启动网上申报,2017年3月5日结束网上申报,3月10日截止纸质材料报送;计划于4月完成材料审核并组织评审。

2.一般项目面向哪些学校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都可以申报(普通高校名单)。上述高校系统外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但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

3.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西藏、新疆项目面向哪些省市普通高等学校?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资助范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广西、海南十一个省(区、市),以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上述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新疆、西藏项目专门资助新疆与西藏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

4.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如何申报?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不单独组织申报,申请评审书、申报时间、申报条件、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其他一般项目相同,只是在评审结果中单独划线,面向西部和边疆地区、新疆西藏地区高校择优确定。西部和边疆地区、新疆、西藏地区高校教师在申报时,统一按照《关于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和申报办法申报。

5.一般项目有申报指南吗?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设申报指南,申请者应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学术前沿,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自行拟定研究课题。

6.一般项目是否实行限额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实行限额申报,但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未经申报单位审核并统一报送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7.连续申报一般项目是否有限制?

——连续2年(本次指2015、2016年)申请一般项目(含专项任务项目)未获资助的申请人,暂停1年一般项目申请资格,即2015、2016年连续两次申请项目未获资助,暂停2017年申请资格。

8.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人能否作为负责人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

——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含专项任务项目)。同一申请者以不同题目、不同内容也不能同时两边申报。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同时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但在教育部一般项目批准立项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视为在研项目,将取消教育部立项资格。

9.对同时申报2017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者如何处理?

——查实同一申请者同时申报2017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我部将取消其此次申报资格。

10.正在办理教育部一般项目结项的项目负责人能否申报2017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

——2016年12月31日前,在研的教育部一般项目报送结项材料(以邮戳时间为准),符合结项条件的可申报2017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

11.项目申请者是否可以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申报?

——每个申请者限报1个项目,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

12.副教授/副研究员及其他系列副高级职称可以申报规划基金项目吗?

——可以。高级职称包括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

13.是否需要同时具有中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才可以申报青年基金项目?

——不需要。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凡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无论是否具有博士学位,均可申报青年基金项目。

14.对课题组成员的年龄、职称、职务、国籍等有限制吗?

——没有限制。课题组成员为中国公民的,证件号一栏应填写身份证号;外籍人士,可填写其台胞证号、港澳通行证号或护照号等。

15.博士后能否申报一般项目?

——所在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出具同意申报并承诺进行管理的证明,可以申报。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高校者,经双方学校同意可变更项目管理单位。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非高校的则项目不能转出,由原申报单位承担项目管理与监督责任。

16.在内地普通高校工作的外籍教师和港澳台教师是否可以申报?

——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出具该教师在编在岗的人事证明,发传真至010-58803011,经审核同意后可以申报。如申请人没有身份证,请学校社科(科研)处联系系统管理员索要专门的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

17.项目申报的学科门类与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是否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本项目申报学科门类以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为基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作了部分调整,共分为25个学科门类。

其中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标中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逻辑学”是国标中的“哲学”二级学科;“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分别是国标中“文学”的两部分;“心理学”不包括国标中的“医学心理学”二级学科;“体育学”不包括国标中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武术理论与方法”二级学科;“国际问题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为国标之外为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而专门设立的申报门类。

1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如何填报学科范围?

——要按照“靠近优先”的原则,根据选题方向和研究重点,填报最为相关或最为接近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三级学科。以自然科学为主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19.《申请评审书》中研究类别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与发展三类,如何理解实验与发展?是否等同于综合研究或其他研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项目研究类型的分类标准,项目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实验与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除了个别学科的特定领域如艺术学的乐器方向等外,一般来说没有对应的实验发展活动。综上,在研究类别的选择上应结合项目主攻方向进行确定,原则上多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0.《申请评审书》A表:申请者承担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是否包括作为项目参与者参加的研究项目?

——不包括,应填写申请者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21.《申请评审书》B表“资料准备情况”应如何表述?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表述。一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概括式表述;二用清单的方式进行罗列式表述。

22.《申请评审书》B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承担课题的名称?

——为保证评审专家能够充分了解申请课题的研究基础,同时保证评审的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的课题名称,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23.一般项目资助经费多少?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根据2017年《申报通知》规定,规划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8万元。

24.今年经费预算填报要求有何新变化?

——项目经费执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严格规范的预决算管理,项目申请者应在资助限额内,根据实际需求准确测算总经费预算,列明预算细目,同时还要列出分年度经费预算。研究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用由项目依托学校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核定,统筹管理使用。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直接费用预算。直接费用计算公式为:直接费用=资助总额-资助总额×间接费用相应核定比例。

项目资金需要转拨协作单位的,应在预算中单独列示,并对外协单位资质、承担的研究任务、外拨资金额度等进行说明。间接费用外拨金额由项目依托学校和合作研究单位协商确定,但学校间接费用和外拨间接费用之和不得超过该项目核定的间接费用总额。

项目批准立项后,将按照审核通过的分年度预算进行拨款。

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项目预算,后期确需调剂的,应当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履行单位内部调整审批程序,并通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中后期管理系统报教育部备案。

25.申报自筹经费项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等证明材料复印件(文字说明类证明材料无效),同时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栏。校内资助的项目不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到帐科研经费不得低于8万元。

26.一般项目研究周期是多长时间?

——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1-2年。申请延期一次最多不得超过1年,一个项目申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2次。

27.项目申报通知有关内容与项目管理办法不一致时以哪个为准?

——基于现阶段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形势需要,为更好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管理办法的部分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因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以项目申报通知规定为准。项目申报通知未涉及内容,执行项目管理办法。

28.教育部在审核各高校申请的项目时重点审核哪些内容?

——重点审核以下内容:(1)申请者所在学校是否是规定申报范围内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纸质《申请评审书》封面是否加盖申请者所在学校公章、封底是否加盖科研管理部门公章及申请者本人签字,课题组成员是否签字。(3)填报的项目类别、学科门类、研究方向及其他申请书内容是否齐全、正确。(4)申请者本人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包括申报规划基金项目的专业技术职务是否符合规定,申报青年基金项目的年龄是否超龄,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是否有到款证明,申请者是否有在研的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5)申请者是否同时申报2个及以上项目。(6)上报的纸质《申请评审书》与网上上传的电子版是否一致。(7)《申请评审书》B表是否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

审核完成后将在网上公示申报情况,对于不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将一律予以撤销。

29.项目批准立项后是否可以变更项目管理单位或调整课题组成员?

——可以。变更后的项目管理单位必须是普通高校,变更申请必须由新旧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同意并签章,经批准同意后将项目转入新工作单位。

30.重要事项变更申请如何办理?

——办理项目延期、变更管理单位、调整课题组成员以及其他变更事项,申请者必须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32.各类专项任务项目通知什么时候下发?

篇3: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本文试图通过对《结项办法》颁布以后教育部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结项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鉴定结项的效果,得出一些启示,以进一步完善结项工作。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由于各个项目结项时间有长有短,即使同一年同一批次批准立项的课题,其结项时间也有可能相差数年,所以一般很难按自然年份选取数据。但是从2008年8月开始,教育部社科司对03年(含)以前超期未结项的1563项一般项目开展了项目清理工作,截止2009年7月,96年-03年之间立项的课题除一部分撤项,少部分延期外,已全部结项。同时,这批项目的结项时间全部在《结项办法》颁布以后,符合本文的题设要求,所以我们选取这部分数据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另外,07年以后,各地各高校按照《结项办法》在每年3月和9月集中报送结项材料,这部分结项数据(05-07年立项课题结项情况)可以作为另一个整体,供本文分析使用。

所有数据均从负责一般项目鉴定和结项受理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管理中心”直接获取。

二、一般项目结项情况分析

1. 鉴定结项实施情况

鉴定结项方式的首次提出,是在06年《项目管理办法》第六章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一般项目最终成果鉴定工作由依托学校组织…”,但是,由于不够细化、组织实施程序不统一等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鉴定结项工作还是在07年《结项办法》颁布以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

在2008年8月的项目集中清理中,共有594项课题符合结项要求,其中214项为鉴定结项(通讯鉴定和会议鉴定),占36.03%;而在已受理的115项05-07年批准立项的课题中,有12项为鉴定结项,占10.43%。从比例上看,鉴定结项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进一步比较发现,部属高校申请鉴定结项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地方高校。

在08年项目清理中的214项中,有179项,在05-07年结项的12项课题中,有11项由部属学校鉴定结项。

造成这种明显偏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部属高校项目总量大

2、项目负责人通过学校申请结项较易

由表中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的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华中地区的湖北、湖南;华南地区的海南、广西;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西藏;西北地区的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没有申请鉴定结项。这对于部分省的立项数量来看是不大合理的。

2、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在鉴定结项中发挥的作用

第一章第三条第二款明确指出,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工作,地方高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由各单位社科研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从2007年11月底到2008年12月初,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受理的与结项相关的教育部一般项目共计465项,其中,申请结项而未获批准的3项,撤项35项,申请延期43项,批准结项384项。

图一 2008年北师大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受理结项相关项目情况

在批准结项的项目中,免于鉴定288项,占75%,鉴定结项96项,占25%。由教育部直属高校找专家鉴定的项目95项,占所有鉴定结项的98.95%,由省教育厅找专家鉴定的1项,占所有鉴定结项的1.05%。

从这个情况来看,目前教育部一般项目中的鉴定结项工作几乎完全由直属高校承担,收回省教育厅的相关权力似乎对地方高校开展鉴定结项工作影响不大。

三、结论

篇4: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1.2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评审 周期安排是怎样的?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定于 2018 年 1 月 23 日启动 网上申报,2018 年 3 月 12 日结束网上申报,3 月 16 日截止纸质 材料报送;计划于 4-5 月完成材料审核并组织评审。

2.一般项目面向哪些学校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都可以 申报。上述高校系统外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但可作 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

3.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西藏、新疆项目面向哪些省(区、市)普通高等学校?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资助范围:重庆、四川、贵州、云 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广西、海南十一个省(区、市),以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 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上述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新疆、西藏项目专门资助新疆与西藏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

4.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如何申报?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不单独组织申 报,申请评审书、申报时间、申报条件、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 一般项目相同,只是在评审结果中单独划线,面向西部和边疆地 区、新疆与西藏地区高校择优确定。西部和边疆地区、新疆与西 藏地区高校教师在申报时,统一按照《教育部社科司关于 2018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申 报。

5.一般项目有申报指南吗?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设申报指南,申请者应围绕本次项目申报的指导思想,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 学术特长,自行拟定研究课题。申请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申报课题要体现 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 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和学科建设需要,体现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 学术创新价值;应用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聚焦全 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体现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决策参考价值。

6.一般项目是否实行限额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实行限额申 报,但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未经申报单位审 核并统一报送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7.连续申报一般项目是否有限制? ——连续 2 年(本次指 2016、2017 年)申请一般项目(含 专项任务项目)未获资助的申请人,暂停 1 年一般项目申请资格,即 2016、2017 年连续两次申请项目未获资助,暂停 2018 年申请 资格。

8.20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 2018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的申请人能否作为负责人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 ——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的负责人 同不能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含专项任务项目)。同一申请 3 者以不同题目、不同内容也不能同时两边申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同时申报教育部 一般项目,但在教育部一般项目批准立项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者视为在研项目,将取消教育部立项资格。

9.对同时申报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者如何处理? ——查实同一申请者同时申报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我部将取消其此次申报资格。

10.正在办理教育部一般项目结项的项目负责人能否申报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 ——2017 年 12 月 31 日前,在研的教育部一般项目报送结 项材料(以邮戳时间为准),符合结项条件的可申报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

11.项目申请者是否可以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申 报? ——每个申请者限报 1 个项目,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 他项目的申报。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 为违规申报。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 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

12.副教授/副研究员及其他系列副高级职称可以申报规划 基金项目吗? ——可以。高级职称包括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

13.是否需要同时具有中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才可以申报青 年基金项目? ——不需要。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凡年龄不超过 40 周岁(1978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无论是否具有博士学位,4 均可申报青年基金项目。

14.对课题组成员的年龄、职称、职务、国籍等有限制吗? ——没有限制。证件号一栏请填写身份证号、台胞证号、港 澳通行证号、护照号等有效证件号码。

15.博士后能否申报一般项目? ——所在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出具同意申报并承诺进行管理 的证明,可以申报。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高校者,经双方学校同意 可变更项目管理单位。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非高校的则项目不能转 出,由原申报单位承担项目管理与监督责任。

16.在内地普通高校工作的外籍教师和港澳台教师是否可 以申报? ——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出具该教师在编在岗的人事证 明,发传真至 010-58803011,经审核同意后,索要专门的申请 评审书电子文档。

17.项目申报的学科门类包括哪些? ——本次项目申报学科门类以 2009 年国标《学科分类与代 码》为基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作了部分调整,共分为 25 个 学科门类。其中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标中 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逻辑学”是国 标中的“哲学”二级学科;“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分别是 国标中“文学”的两部分;“心理学”不包括国标中的“医学心 理学”二级学科;“体育学”不包括国标中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 物化学”、“运动训练学”、“武术理论与方法”二级学科;“国 际问题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5 为国标之外为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而专门设立的申报门类。

1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如何填报学科范围? ——要按照“靠近优先”的原则,根据选题方向和研究重点,填报最为相关或最为接近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三级学科。以 自然科学为主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19.《申请评审书》中研究类别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实验与发展三类,如何理解实验与发展?是否等同于综合研究或 其他研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项目研究类型的分类标准,项目分 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 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 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 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 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 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 利为主。实验与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 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 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 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验与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 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 6 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除了个别学科的特定领域如艺术 学的乐器方向等外,一般来说没有对应的实验与发展活动。综上,在研究类别的选择上应结合项目主攻方向进行确定,原则上多为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0.《申请评审书》A 表:申请者承担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 情况以及完成情况,是否包括作为项目参与者参加的研究项目? ——不包括,应填写申请者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省级以上社 科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21.《申请评审书》B 表“资料准备情况”应如何表述?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表述。一用描述 性的语言进行概括式表述;二用清单的方式进行罗列式表述。

22.《申请评审书》B 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 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承担课题的名称? ——为保证评审专家能够充分了解申请课题的研究基础,同 时保证评审的公正,《申请评审书》B 表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 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的课题名称,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23.一般项目资助经费多少?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根据 2018 年《申报通知》 规定,规划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 10 万元,青年基金 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 8 万元。

24.经费预算填报有何要求? ——项目经费执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 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17 号)(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 法》),实行严格规范的预决算管理,项目申请者应在资助限额 内,根据实际需求准确测算总经费预算,列明预算细目,同时还 7 要列出分经费预算。研究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 用,间接费用由项目依托学校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 规定核定,统筹管理使用。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科 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直接费用预算。直接费用计算公式为: 直接费用=资助总额-资助总额×间接费用相应核定比例。项目资金需要转拨协作单位的,应在预算中单独列示,并对 外协单位资质、承担的研究任务、外拨资金额度等进行说明。间 接费用外拨金额由项目依托学校和合作研究单位协商确定,但学 校间接费用和外拨间接费用之和不得超过该项目核定的间接费 用总额。项目批准立项后,将按照审核通过的分预算进行拨款。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项目预算,后期确需调剂的,应 当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履行单位内部调整审批程 序,并通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中后期管理系 统报教育部备案。

25.申报自筹经费项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 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等证明材料复印件(文字说明类 证明材料无效),同时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 栏。校内资助的项目不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申报自筹经费项目 的到账科研经费不得低于 8 万元。

26.一般项目研究周期是多长时间? ——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 3 年,特殊情况可 申请延期 1-2 年。申请延期一次最多不得超过 1 年,一个项目申 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 2 次。

27.项目申报通知有关内容与项目管理办法不一致时以哪 8 个为准? ——基于现阶段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形势需要,为更好推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管理办法的部 分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因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以项目申报 通知规定为准。项目申报通知未涉及内容,执行项目管理办法。

28.教育部在审核各高校申请的项目时重点审核哪些内 容? ——重点审核以下内容:(1)申请者所在学校是否是规定 申报范围内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纸质《申请评审书》封 面是否加盖申请者所在学校公章、封底是否加盖科研管理部门公 章及申请者本人签字,课题组成员是否签字。(3)填报的项目 类别、学科门类、研究方向及其他申请书内容是否齐全、正确。(4)申请者本人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包括申报规划基金项目的 专业技术职务是否符合规定,申报青年基金项目的年龄是否超 龄,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是否有到款证明,申请者是否有在研的 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5)申请者是否同时申报 2 个及以上项目。(6)上报的纸质《申请 评审书》与网上上传的电子版是否一致。(7)《申请评审书》B 表是否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审核完成后将在网上公示申报情况,对于不符合申报条件和 要求的将一律予以撤销。

29.项目批准立项后是否可以变更项目管理单位或调整课 题组成员? ——可以。变更后的项目管理单位必须是普通高校,变更申 请必须由新旧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同意并签章,经批准同意后将项 目转入新工作单位。

篇5: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一、资助额度

本专项一般项目公开招标,每项资助经费10万元左右,申报须参照指南(见附件)。

二、研究周期及成果形式

研究周期原则为2年,特殊项目经批准可延长1年;最终成果应为专著、研究报告、论文。

三、申报范围及申报条件

1.本专项限全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申报,每校限报2项。申请者应为上述高校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编在岗教师,鼓励各高校联合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研究。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1个项目。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专项: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10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等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申报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四、申报办法和申报程序

本专项以高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具体申报办法和程序如下:

1.本专项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已启用2013年新版本,以前版本无效。

2.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以下简称社科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

3.12月12日开始受理项目网上申报。申请者可登录社科网申报系统下载《申请评审书》,按申报系统提示说明及《申请评审书》填表要求用计算机填写、打印,并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申报系统上传《申请评审书》的电子文档。

4.2012年已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2012年的账号、密码登录系统,并及时核对单位信息,尤其是重新核实本单位计划内财务拨款账户等信息;未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请于12月21日前登录申报系统,登记单位信息、设定登录密码,打印“开通账号申请表”并加盖管理部门公章,传真至010-58803011。待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申报系统进行操作。

有关项目申报系统及技术问题请咨询社科网。联系电话:010-62510667,手机:***、***,电子信箱:。

5.本次项目网络申报截止日期为2013年1月11日,申报单位须在此之前对本单位所申报的材料进行在线审核确认,并于2013年1月18日前报送以下纸质材料:

(1)在线打印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申报一览表》(以下简称《申报一览表》)1份并加盖公章。

(2)《申请评审书》纸质件1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签字并加盖公章。为方便审核,《申请评审书》的编排顺序须与《申报一览表》的打印顺序一致。

(3)本单位计划内财务拨款账户并加盖公章(如拨款账户有变更,须及时通知以下联系人)。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中国工程院一局教育工作办公室,邮编

100088。联系人:韩巨龙、刘玮,联系电话:010-59300233,59300333,***;传真:010-59300224;电子信箱:。请来电确认材料接收情况,接收纸质材料截止时间为1月18日(以邮戳为准),逾期不再受理。

五、其他要求

1.各申报单位网上提交的《申请评审书》和签字盖章的纸质件数量与内容要确保一致,否则不予受理。各单位纸质《申请评审书》要按照《申报一览表》顺序排序,以便核对。

2.本次项目评审采取匿名方式。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不得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否则作废。

3.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4.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

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般项目指南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

篇6: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sinoss.net)”下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等有关材料,按照相关要求填写。其中,申报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的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填写《申请评审书》第3页“申请者本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栏时,改为填写个人工作实绩。

2.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本校申报材料,根据相关要求择优统一报送。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

1、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2、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

3、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上一篇:档案工作人员应当下一篇:事业说明会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