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2024-06-15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精选8篇)

篇1: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唐钢信息自动化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开发完善了一套集系统管理、设备档案管理、点检管理、检修管理、缺陷管理、事故管理、预案管理为一体的专业设备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企业线上设备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专业管理平台;设备管理

1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信息化专业管理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企业管理中。随着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传统设备管理方式中针对现场设备的记录易丢失,查找起来不方便等弊端逐渐呈现出来,为了顺应当今企业的发展,信息化的专业设备管理平台正应用到企业的现场管理中。针对以上传统现场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依托信息化技术,完善了一套专门针对现场设备管理的系统,该系统集系统管理、设备档案、点检管理、检修管理、缺陷管理、事故管理、预案管理为一体,极大地方便了管理人员对现场设备的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可随时查阅现场设备、及时掌握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及针对现场关键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等,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管理效率,实现了企业线上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2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1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管理是现场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设备档案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着现场设备、备品备件、计划上报等方方面面,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需要设备档案中相应设备的型号参数,根据说明书进行。为了防止备品备件缺失对生产造成影响,需要根据设备档案的型号参数进行备品备件的上报,做到有计划的管理。对于备品备件的存放,为了防止存放地点的杂烂无章,我们可以根据设备档案中相应设备的应用位置,将备品备件进行规律的分类存放,做到有规律可循,在现场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找到相应的备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传统管理模式中,无论是纸版的`手写还是后来电子版的存储,都易造成设备档案的丢失,档案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使用专业设备管理平台之后,将准确的设备档案导入系统,之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更换,并对设备档案及时更新,以后的现场维修、计划上报、备品备件的管理都可以根据平台中的设备档案管理进行,避免了因找不到设备型号造成处理以上情况的延误。

2.2点检管理

在使用信息化专业管理平台之前,对于现场设备没有一个规范的点检标准,对于各个区域的现场设备点检没有规律,重点设备点检的频率相对多一点,对于那些相对不重要或者是使用频率本来就很低的区域的现场设备就去的次数频率低一点,有些问题发现的可能就没那么及时。使用该管理平台后,针对每个职工制定了点检路线,既不会对职工造成单日工作量的过于繁重,也不会出现漏检的现象,并及时上传点检结果,便于管理人员了解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在问题的上报以及查询过程中方便了职工,也便于管理,规范了职工的点巡检过程,同时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效率。现场设备情况的传递也直接决定着现场管理的水平,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后,每个职工将自身负责区域的现场设备传至信息化管理平台上,便于其他职工随时随地查阅设备信息,区域点检人员不上班的情况下,同样能掌握该区域的设备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2.3检修管理

在设备管理中,设备保养维修信息至关重要,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反映出设备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劣化趋势。以前这些工作均需要记录大量的纸质版资料,每台设备建立一套设备卡片,发生维护保养、检修时找出对应卡片逐项填写,而且总结经验时翻阅资料太多,浪费时间。而使用专业管理平台之后,依托该平台,通过制定维检修作业标准,对现场关键设备制定相应的作业标准,方便职工查询并按其操作,这样就缩短了设备故障的处理时间,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对于日常检修和周期性维修保养的设备,没有一个规范的记录,这就可能造成以前记录的丢失,周期性维修保养时间记录的不准确,依托该专业管理平台,做到的周期性维修保养设备的有计划进行,并在维修之后对维修后设备的技术参数、维修时间做到准确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2.4缺陷管理和事故管理

对于现场设备的缺陷,也是现场设备管理的一个难点,职工在负责区域点检的过程中发现缺陷,由于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对于缺陷的识别不能做到准确,现在依托该设备管理平台,职工通过点检发现现场问题,现场拍照及时上报至该平台,通过管理人员作出识别,对缺陷的轻重可作出准确的定位,并及时处理,方便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查阅。针对事故管理,现场一旦出现事故,无论事故大小必须及时上报,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现场状况,并作出相应的指示,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事故的扩大化。

2.5预案管理

根据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对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时作出相应的安全预案,这就使职工在维检修设备时可能出现疏忽安全操作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现依托该专业管理平台制定现场关键设备的安全预案,并定期进行安全预案演练,在一次次的演练中加深岗位职工的对安全操作步骤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红霞,梁工谦.设备管理信息化应用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04).

[2]吴刚.炼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建议[J].当代化工,2017(01).

[3]吕现传,古锋,张惠民.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煤矿安全,(10).

[4]胡邦喜.标准体系数据库建设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J].中国设备工程,2016(12).

篇2: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文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纸质和电子混合档案向全数字化档案转变、从人工档案管理为主向自动档案管理为主转变、从单一部门档案管理向跨部门、跨专业、跨地域档案管理转变。

一、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的背景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实现电网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创建“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将其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国家电网公司与紫光电子档案事业部合作开展“国家电网公司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在国家电网公司公司总部、华中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等网省公司试点成功。目前,国家电网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已成功嵌入国家电网公司协同办公系统,福建省电力公司随即也全面推广应用,厦门电业局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辖区内唯一的特区供电企业,在福建省电力系统内率先深化应用该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厦门电业局档案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系统率先晋升为“国家一级”,连续3年获得省公司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连续6年获得厦门市档案先进集体称号。截至底,共有综合档案室1个,二级综合档案室17个,共有文书、科技、会计档案近30万卷(件),机读目录12万余条,照片档案4000余张,及音频、视频档案200多份。

篇3: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一、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统

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统有三大支撑系统, 收费系统、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另外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 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从最初的人工计费方式到现在正在发展的不停车收费系统 (ETC) , 其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出发站发标识纸卡, 目的站根据车辆运行区段里程, 人工计算收费标准, 这种最简单的收费方式从高速公路发展之初就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车流量, 效率低下, 出错率高, 极易作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人工计费收费方式很快被淘汰。磁卡的使用实现了半自动化收费, 行驶里程和应收费额均由收费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和计算, 这大大提高了收费工作效率, 减少收费出错率, 并从一定程度上杜绝减少了营私舞弊现象。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也使得收费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高速公路系统做为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动脉, 适应现代化运输任务的需要, 从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上都亟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联网收费技术、不停车计费系统这些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和技术手段正在得到逐步推广和发展。

(二) 监控系统。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完成对收费全过程的监督监控, 收费监控系统能够实时地监视和记录收费道口的车辆行驶情况, 收费人员的收费过程。收费监控系统可以杜绝收费人员的作弊现象, 监督收费服务质量, 也为解决同车辆司乘人员的纠纷提供相应依据, 同时监控系统还可以监视收费广场的意外和紧急事件, 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 另外收费监控系统还是高速公路信息发布的一个采集点, 本路段的天气情况、路况等信息都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发布和传递。

(三) 通信系统。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自摒弃人工收费方式开始起, 高速公路通信专网建设就得到快速发展, 这也是高速公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迫切需求。光纤通信技术、IC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使得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显现了基本的框架模型, 联网收费、监控联网、内部通信联网、企业内网建设, 使得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 办公系统。

随着高速公路内网建设的完善, 办公自动化的条件已经具备, 应用需求也日益强烈。考勤管理、后勤内务管理、财务管理等等都已实现计算机管理, 下一步就是要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于是办公自动化系统成为一个新的建设方向, 信息化程度必须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二、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内容和作用

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领域,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催生了众多的智能化交通应用系统, 如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系统、高速公路路况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气象与监测系统、高速紧急事故救援系统等等。在这些独立的系统中, 信息既有共有的特征, 也有其独特的侧重, 而完善高速公路管理, 这些信息无一例外地都需要汇总到综合分析系统, 因此集成化众多的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 建设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有如下多个智能化系统: (1) 收费站办公业务自动化; (2) “一卡通”、不停车收费系统; (3) 联网计费拆分业务系统; (4) 收费全程实时监控系统; (5) 路况监控系统; (6) 公路通信网络系统; (7) 公路紧急救援系统。以上各个系统既运行独立, 同时又密不可分, 在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关联, 需要协调运行, 才能保证高速公路这条交通大动脉的顺畅运转。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就是要在这些若干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协调高速公路运输管理高效顺畅运行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这个信息化平台, 能实现对各智能化子系统的监督指挥;各子系统间能够同时接受指挥命令, 协调运行, 并能给相关子系统发布预警以及求助信息, 例如若某收费站点出现车辆拥堵或者收费故障, 信息会快速反馈到路况监控系统, 路况监控系统会及时做出车辆分流调整;通过这个信息化平台, 可以和相关业务系统如公安、银行、高速救护等密切协作, 实现高速公路服务的快速高效;通过这个信息化平台, 还可以给社会单位提供延伸服务, 如路况、天气甚至上路车辆信息的查询服务。

高速公路信息化平台就是要把高速公路运行系统集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 不仅减少了各子系统建设的部分重复投资, 更重要的是把各子系统运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信息高效共享, 资源高效利用, 从而保证高速公路高效快速的目的, 同时信息化系统对社会的外延服务, 也会带来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宜以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集成其他智能化控制系统, 统一界面、统一数据、统一指令。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是整个高速公路业务应用系统的枢纽, 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将其数据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既定格式传输给数据中心, 各应用系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从数据中心获取授权的所需信息。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速公路统一数据中心及综合应用平台, 各应用业务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统一登录, 登录后便可获得授权的操作界面, 其中对本岗位业务有操作权限, 而对相关业务只能查询或者发布, 如收费监控岗位人员可以对收费岗亭内的违规通过系统操作予以制止和警告, 而对收费广场的意外紧急拥堵处理, 则需通过发布信息到高速路况监控系统去分流车辆, 做到各司其职, 统一、快速、高效。

信息化平台推荐采用完全基于WEB的集成技术, 其界面使得工作人员便于操作和易于接受, 从技术上讲, 采用web标准如HTML, JavaScript, Activex, JAVA等, 更易于实现集成。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功能构架图如下:

四、结语

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 必然带动各行业信息化的进程,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也将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发展起来, 并在今后的运行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高速公路交通大动脉的顺畅运行起到保证作用, 并创造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际辉.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公路运输文摘, 2002, 3

[2].欧阳新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想[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9, 6

篇4: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关键词】信息平台;组套

0.引言

为了能够给批量性航空产品的生产准备、技术准备、生产指挥和管理提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组套管理信息平台这种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

在哈飞集团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有哈飞工业公司特色的生产技术准备管理模式,让信息流更畅通、更有价值、更全面,缩短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时间,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效果,从而缩短生产周期,满足加工周期的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和各项管理费用,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与管理涉及到公司相关部门(如:财审部、人力资源部等)及相关生产单位的生产计划、生产组织、工时定额、产品定额、定员、产品定价等方面工作的管理。组套管理信息平台是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利用这个平台,可以权衡公司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同时为制定公司年度科研生产计划提供依据,指导生产。

1.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

一份合理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参考设计人员详细的设计信息;需要生产准备、技术准备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各生产单位生产能力的保障,更需要后台数据库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因此合理编制和使用组套管理平台的意义,对于目前公司承揽批量性的飞机生产任务来说,举足轻重。

比如,*项目组套管理平台的建立,就是一改哈飞集团原来组套单的形式,在现有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下,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以满足各类人员所需。

*项目组套管理平台就像一个数据库,存储了各类信息,包括生产计划、财务核算、技术准备、人力资源等的信息需求(表略)。

*项目主翼部分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片段):

为此,组套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建立统一共享的设计、工艺、生产能力、计划管理、物料管理、销售和成本等数据;产品结构管理,建立和维护各类(设计、制造、成本)物料清单等;工程数据的日期和系列号两种有效性模式保证满足航空工业的特殊需求;工程更改等要求。同时严格的工程更改处理完全保证ISO9001的需求。对工程更改引起的管理数据(工艺、工装、工时、成本、提前期)、计划和各级订单的变化,需对库存和在制品进行处理等给予及时地提示。

此外,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决策支持。从AEPCS和其它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提取综合信息,按决策者的需求建立概念主题,采用OLAP技术进行决策信息的查询、报告、分类为企业高层决策及监督企业运行提供数据。

2.应用组套管理信息平台注意事项

在引进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的过程中须充分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

2.1转变企业观念

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整套新的管理思想。企业在准备采用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之前,应充分认识到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的实施会不可避免地冲击企业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作风和习惯、程序和方法,以及责权关系和体制结构等。企业在实施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时,必须同时推进管理观念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企业成功实施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最关键的因素。

2.2技术更新与管理咨询并重

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IT工程,更是一個管理改造工程。既需要精通软件产品开发的技术专家,也需要精通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务的管理咨询专家。软件开发商注重的是技术解决方案,而管理咨询专家注重的是管理解决方案,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推动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在企业的成功应用。

2.3明确工作需求,确定实施重点

从整体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分析企业同一流企业之间的差异,找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弄清这些影响因素能否通过组套管理信息平台得到解决,企业通过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在市场上建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既要考虑企业今后长远发展,又要分析找出近期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企业可以通过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解决的问题,应分清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制定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2.4选准软件和厂商

根据企业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组套管理信息平台软件,充分利用软件厂商和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主要应用于产品制造业,山东电力引进软件系统,在充分考虑集团公司本身行业特点的同时,应深入分析山东电力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类型,企业的组织形式对软件的要求,使软件能本地化或企业化(国外MRPⅡ/ERP软件商品主要包括:SSA-BPCS,SAP-R/3,BAAN,JDE ERPX,CA-MANMAN/X,Forth-shift,TCM-EMS,Oracle Cooperative Application等。我国自行开发的国产化MRPⅡ/ERP产品主要有利玛 CAMPS、开思/ERP、并捷EMIS、金航联AEPCS、北极星Nstar等)。

2.5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组套管理信息平台是"一把手"工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要在组织上加以落实,即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计划的优先级、系统总体方案,确定企业管理改革方案,资源的合理配置,重大问题决策及政策的制定,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项目小组具体负责系统的实施。该小组应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各主要业务部门的业务骨干、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外部的专业咨询顾问组成。

2.6改革旧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按照组套管理信息平台思想进行企业结构调整、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和企业文化的更新。应当充分认识改革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与艰难性。

此外,加强人员培训,宣传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系统,落实项目资金并保证及时到位等对于组套管理信息平台的实施都十分重要。实践证明,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从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方式的变革,应用组套管理信息平台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哈飞工业工程制造部.制造管理系统的职能新解-教材090804.

篇5: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关键词]

教育均衡;学区建设;信息化

学区管理模式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在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本区域内学校地理位置的分布和学校的不同层次,将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学校划分为不同的“片区”,通过深度整合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让片区内的学校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及共同发展的教育联合体,从而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学区管理模式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优质教育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在学区管理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发挥着先导性作用。搭建学区建设信息化支撑平台,可以使学区内一系列教学在该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和交流。广州市越秀区的实践表明,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搭建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促进学区内资源的共享

在学区建设中,越秀区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将区辖内学校划分为10个小学学区和初中学区,每个学区由一个名校牵头带动。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学校被划分在同一个学区内,共享各种资源,共同发展。

在“构建学区管理模式”项目启动初期,学区建设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学区模式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将搭建学区信息化管理平台纳入学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经费投入,依托现有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完善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了学区内资源的共享。

学区内资源共享包括信息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学区平台分配学区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师三级用户账号,学区主任助理为学区管理员,每位教师拥有平台使用权限,每级用户有明确的管理和操作权限。学区管理员分配学校管理员权限,添加名师工作室、网上备课组,发布学区工作计划、通知、学区研究新闻;学校管理员负责发布学校开展学区研究新闻,登记学校的设备设施及其使用情况,设置学校的优秀课程、网上备课组等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信息;学校、教师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各学区最新工作动态,增进学校彼此间的了解,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平台的使用促使资源共享量达37842条,教师在学区平台上开设骨干教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的数量达到1087个,公开课数量达1946节,学校进行设备、场地资源的共享,设备设施借用率达83%。学区平台促进了区域硬件设施、教师人力资源、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和使用。

二、借助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学区教师网上集体备课

传统的教师集体备课一般是由两位以上的教师就同一课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利用教材、讲义、文稿进行的备课交流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师集体备课采取的是面对面的围桌而论的备课方式,由于这种备课方式会受到所在处所空间、各位参与教师集中时间难于统一、参与人数有限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慢慢地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使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学区内的教师可以进行跨校、跨学科的网上集体备课,利用学区平台,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事宜进行集体交流讨论。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加入网上集体备课组,可以上传与备课相关的教案、课件、题卷、视频等资源进行共享与交流。这种新型的网上教师集体备课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人数等诸多限制,极大地促进了备课教师的交流,使备课过程变得更为便捷与高效。同时,网上集体备课具有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快捷性,可以做到一知百知,使教师间的信息沟通更为流畅,让备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与所备课程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无形中使备课教师间形成了一种虚拟学习共同体,让所有参与备课的教师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所有参与交流的备课教师在网上的交流留言、上传的教案、教学反思和课件资源等在网上都有备份,这使网上集体备课在无形中建立了共享的网上教学资源库。通过不断的网上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库总量在不断增大,弥补了由区教育局统一购买教学资源存在的品种单

一、与最新教学课程标准脱节等不足。对经常开展活动、资源较多、交流活跃的备课组,学区平台首页会以总积分排名由高到低顺序显示,鼓励优秀备课组。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对提高青年教师水平和质量、分享优秀的教学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学区平台已建立网上集体备课组3332个,其中60%以上交流讨论活跃,备课资源丰富。

三、使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促进学区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学校通过学区平台发布相关新闻信息,公开学校硬件设施资源信息,进行教师网上经验交流和跨校跨学科集体备课,实际上使学区内强校与弱校之间形成了一种定期的交流,强校对弱校起到了一定的帮扶支教作用,使学区内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得以传播、推广,带动薄弱学校的成长,也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这项原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变得更为简单。学区内各校在各项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促动、共同进步,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学区内各学校间还可以采取课题合作等方式,对同一个课题进行网上合作,共同研究,共同交流。一个学校申请到某个课题后,可在学区平台上设置该课题的相关信息及研究情况,其他学校可以申请加入该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上传到平台供大家分享。这样,在网上课题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校际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使各课题参与学校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高和进步。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中学还将课题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实践,成立实验班,经过一年的探索研究,某实验班班级成绩从入学摸底考年级第六名进步到年级第三名,效果很明显。四 利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对各学区、校长的考核与综合评价

学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引入相应的平台积分机制,制订积分规则,开展构建学区管理模式绩效评估。平台采用实名制管理,及时记录学区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师的操作,并根据积分规则自动对登录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区进行积分。由于在学区平台上任何一个交流活动及资源共享过程都会被记录并以积分的形式保存下来,区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资源共享量的多少、积分上排名的前后以及共享效果等对学校参与学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资源共享量的多少和效果,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适当给予经费补偿。

在计算资源共享量时,学区平台根据不同类型共享资源的稀缺程度、共享成本大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作用强弱和资源公共性程度,为不同类型的资源设置了不同的权重。如: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是稀缺资源,对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具有最高的权重;而网络课程资源共享的成本较低,其所占权重也相应较小。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如实客观地记录各学校的积分情况,为考核评价提供依据。区教育局把学区作为—个考核单元,定期对其学区管理工作、学区资源、学区交流和成效进行督导评估,并把资源共享程度及学区管理水平与学校和校长的综合评价挂钩,促使其共同发展。

四、借助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学区内校际间的远程教学共享

在教育投入中,越秀区政府重视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与更新,为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设备保障。在学区建设过程中,越秀区充分借助这个优势,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现代远程教学设备与现有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进行整合,并纳入学区平台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供学校和教师使用。

通过学区平台首页的链接,不同学校的教师即可进入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向学区内其他学校的教师发起远程视频教学申请,经该平台管理员核准后,双方即可在约定时间内进行远程视频教学,共享优质教学课。教室现场采用专业的教学课例智能录播设备。从多种角度和方向将现场授课教师上课的详细过程和每一音视细节完整地录下来,自动生成一个完整的视频教学课例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上,并通过配套的视频发布系统,公布在教育城域网上供学区内各学校相关学科教师点击播放。通过这个手段,学区内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的学校同样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教学的方式共享到学区内名校的优秀教师的课程资源。

为提高利用学区平台进行远程视频教学的效果,真正达到优质教学共享之目的,区教育发展中心派出相关学科教研员在学区平台上听课和评课,定期组织讨论,评出不同学段各门学科的优秀远程教学课程,并颁发获奖证书。学区平台则自动根据获奖情况以积分形式对获奖教师和所在学校进行反馈,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优质教学课例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可供学校教师研究和观摩的课例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区内校际间可自由共享教师资源。在学生层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可共享到其他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教师层面,不同学校相同学科教师在相互交流后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缩小教学差距,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六、运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应用培训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教师全面掌握有关信息技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面的教育信息化,也才有可能在学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应用培训就变得十分必要。越秀区运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开设对区属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两个功能子系统。区属学校教师登录学区平台后,不必更换账号和密码,便可进入该系统。其中,区教师培训网子系统负责提供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并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和培训管理;区教育研究网子系统负责提供区教研员与学校教师互动沟通、各种教研信息的发布以及教研资源的下载。

学区建设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网上集体备课、网上交流、网上教与学等学区平台的各种操作功能。自学区平台使用以来,越秀区一直重视对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培训纳入每个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当中。教研培训部门利用学区平台培训子系统,提供多种网上培训课程,采取区统一组织培训、校本培训、教师自学等多种形式,对全区的骨干教师、网管人员进行多重信息化应用培训,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化应用技术,熟练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区研究。利用学区平台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应用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推动了学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6: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铁路信息系统配置管理技术平台及应用

基于配置管理技术的.铁路信息系统管理技术平台,提出适用于该平台的软硬件部署和安全策略,并使用专业配置管理工具IBM Rational ClearCase和ClearQuest实现配置管理软硬件平台和配置管理关键技术,以实现软件流程改进为目标,帮助铁科院电子所建立项目度量体系,为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等领域打好基础,以稳步提升整个软件企业的能力成熟度.

作 者:李健民 汪健雄 佘振国 王增军 李东东  作者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 名:中国铁路  PKU英文刊名:CHINESE RAILWAYS 年,卷(期): “”(11) 分类号:U2 关键词:铁路信息系统   CMMI   配置管理   软件管理   铁科院电子所  

篇7: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今年以来,我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积极推进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应用,针对流动人口变动等特征,加强PADIS和SCPIP平台的应用,以信息引导流动人口动态化的服务与管理,做到信息的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真正实现了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双向信息的互换与通报。

一、组织培训。区对各乡镇、街道计生办配备的流动人口管理专(兼)职人员进行了三重培训。一是计算机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参训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满足平台信息的录入、登记、协查与反馈操作要求;二是人口统计学培训。通过培训,达到参训人员熟悉和掌握一般的人口数理统计知识,学会制作报表、审核报表与逻辑分析,正确填报平台所需的《全员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表》;三是交流技巧培训。通过培训,传授参训人员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中的人际交流技巧,指导村(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在信息采集中人际交流的技巧,尊重并保护流动人口的隐私,维护流动人口权益。

二、注重实效。为了注重平台应用的实效,我们采取了强化平台应用时效性的具体措施。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区根据户籍地与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工作职责要求,依据乡镇和街道镇以及村、居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中不同的工作任务,明确规范了工作职责,这是做好平台应用的前提。二是及时采集信息。按照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采集定人包干,一站式管理。各地严格做到信息采集每个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及时地掌握流入与流出人口变动情况,认真填写好流入(出)人口情况登记表,并将信息录入到平台中,这是做好平台应用的保证。三按时接收反馈。区结合各街镇流管人员日常工作的安际情况,根据平台的工作任务,要求各街道乡镇流管人员每周的一、三、五作为平台信息的处理时间,对平台待办事宜工作任务的等级(紧急、急、一般),分别按照轻重缓急进行信息的处理,这是做好平台应用的关键。

三、通报考核。为了强化各地平台的应用工作,区采取了两项措施,保障了平台的正常应用。一是及时通报。区对各乡镇、街道每月平台应用情况进行通报,通报的主要内容是:平台用户情况、现居住地登记新增流动人口信息情况、户籍地登记新增流动人口信息情况、户籍地核实现居住地登记新增流动人口信息情况、现居住地核实户籍地登记新增流动人口信息情况、避孕节育与一孩生育通报等。二是将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列入“月积分,季评比”考核制度中,将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加大分值权重,使乡镇街道真正将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抓实抓好。目前全区共提交查询信息 条,户籍信息 条,现居住地信息 条,户籍地馈信息 条,现居住地反馈信息 条,反馈率 %。

为了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的完善和落实,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作用,近日,我区又对11个乡镇和6个街道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建设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翔实的检查和指导。

通过检查,进一步发现基层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方重视不够;二是管理职责不够落实;三是信息平台操作人员流动大;四是业务水平不过关,导致协查和通报信息发送太少。

针对上述问题,计生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提出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工作,是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地要切实加强对信息平台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指定专人负责平台工作,明确责任,严格执行交换平台运行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操作程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交换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这个载体,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具体任务

各乡镇、街道社区要确定专人每天查看一次平台信息,对提交查询和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和反馈,并及时深入村社、社区做好入户调查核实工作,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将核实情况,在平台上及时反馈或提交。

三、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录入。

对流入人员身份证与婚育证明核对查验时,要逐项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登记。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要及时建档,录入登记到管理平台,录入系统的人员必填项必须填写齐全,对于流动人员信息不完整或无法查找的要及时到公安机关进行核查,确实无法核实准确信息或无法查到此人的在备注栏内注明,信息反馈的时间自接收信息一个工作日内必须向对方提交。

四、规范信息安全运行、更新、上报及反馈接收。

1、实行专人、专机上网的同时,严禁擅自更改密码或使用其它用户密码直接向平台提交查询反馈信息。

2、全员流动人口SCPIP数据随时更新补充,按照省、市要求每月21日之前必须上传更新数据,每月25号前向区人口计生局流管股办上报备份数据。

3、区人口计生局流管股要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监管工作,督促乡镇,街道充分运用流动人口PADIS、SCPIP平台对流动人口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婚育证明、孕环检、证件协作办理、流出、流入等基本信息进行交流和通报,并及时反馈和接收信息,杜绝反馈不实或不及时等现象。

五、加大对信息提交、查询、反馈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考核。区人口计生局流管股要对信息交换平台工作情况进行随时检查,指导乡镇、街道做好信息反馈和信息提交、查询工作,对上报数据实行乡镇、街道报月报表、区人口计生局季度分析通报,对提交信息及时率、准确率高、反馈核实信息数量多且反馈核实率高的乡镇、社区予以通报表杨,对弄虚作假或交换反馈信息不及时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计生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强化督促检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

区人口计生局流管股要从信息采集、录入、核查、反馈、接收、应用等方面,制定严格的信息管理规范,确保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全面、及时、准确。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控督查,对长期不提交流入查询信息和不按时提交流出反馈信息及接收信息的不但要给予通报批评,特殊纳入年终考核扣分,每通报一次,在年终考核中扣3分,依次累计至年终考核时,按流动人口管理所设臵总分值,直至扣完为止。

篇8: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作为一个承担全校数学、物理和物理实验和工程制图等公共课程, 并有2个专业的二级院系也应该依托学校的信息化公共平台, 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 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学院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 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 为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1 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思路

1.1 科学、全面的规划网站

首先本学院的平台是建立在学校信息化平台基础上的, 所以在网站设计之初对学校网站的技术、接口、应用软件和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的平台, 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本学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将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 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 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 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 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发布出去, 能够对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更多的用户。

其次, 充分了解学院的现状和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的确定规划, 而不是根据技术来定规划。在规划时让学院各部门都参与其中, 提出需求和合理建议, 实现了管理和技术相结合, 保证规划符合学院的需要, 符合学院发展的需要。

1.2 系统易用、易维护、易扩充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易用、易维护、易扩充的性能, 整个框架结构全部采用动态页面显示, 管理人员只需要登陆后台就可以轻松对网站顶部导航、左侧导航以及右侧主体页面分栏进行相关设置和布局, 所有的页面内容都是通过后台应用程序由管理人员录入的, 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删除和调整导航设置, 完全实现了动态化, 不再是原有的静态页面的超级链接。跟之前的学院网站相比, 充分体现了动态交互功能, 便于学院管理人员使用。另外, 在色彩搭配上坚持清爽明朗的设计风格, 与校园网相协调, 色彩搭配避免花哨, 以免造成华而不实的感觉。构图设计上遵循简洁、实用的风格, 重点突出要表现的主题, 版面设计层次分明, 安排得当, 能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编排和美工设计上, 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网页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提高站点的美观性;又要采用CSS技术, 精确控制每一个页面元素, 突出其准确性;同时充分发挥ASP的动态页面效果, 体现网站的互动性。

2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结构及设计实现

2.1 总体结构设计

从整体结构来看, 分为前台服务和后台管理两大模块, 前台服务主要是通过网页程序来实现页面的显示输出, 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浏览相应版面的网页内容;后台管理模块则连接数据库并为前台程序提供数据服务, 包括各类导航的设置、动态数据的更新, 网页的上传和下载等功能, 网站管理员负责维护整个网站系统的前后台程序。下图为其层次结构图:

其中后台管理模块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发布系统, 涉及到对各级管理员的增加、删除、修改等设置操作;各个导航、栏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以及对各级栏目下具体信息的发布、修改等相关操作。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也是本次开发的一个重点, 也是对传统选题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它改变了以往的原始手工选题方式, 采用网上选题极大地便捷了学生和指导老师, 让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随地通过因特网进行出题和选题, 学生可以在线选题, 了解有关论文的信息, 教师可以在线进行论文信息输入、论文信息查询等操作, 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建立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网站, 实现了信息交互、在线教学视频、虚拟实验在线演示、课件下载、新闻信息发布和管理等功能, 将教学模式从单一变为分层次、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网站教学内容丰富、实验资料齐全, 不受地域时间限制, 学生可方便地通过访问网站进行实验的预习和复习, 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通过展示一些在线的虚拟实验, 突破了实验教学课堂、课时的限制, 实现了实验教学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方面最大程度的开放, 也给经典的物理实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计算机随时方便地模拟实验的全过程。

2.2 基本实现技术

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 B/S) 的三层结构, 逻辑上由3部分组成: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客户端浏览器, 其中数据库服务器集中存储数据, 提供高效的数据查询服务;WEB服务器集中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为用户提供准确有效的WEB服务;客户端浏览器可选择任意支持Vbscript、Javascript和CSS2.0的浏览器。本网站采用Microsoft Access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在Web服务器端用一组动态和静态的HTML页面构成应用程序, 静态HTML页面用Dreamweaver等可视化网页制作工具设计, 并用Flash做动画;动态页面采用ASP技术实现, ASP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技术, 用于建立动态、交互的Web应用程序, 具有使用简单、网络平台易于搭建和内置对象丰富等优势。

2.3 数据库设计及访问

根据网站的应用需求分析, 该平台的使用不仅是为了更有效的进行教学的常规管理, 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促进老师利用先进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 由于涉及内容较多, 加之其完全动态化的实现效果。因此要建立的数据表众多, 后台数据库共建立了23张表, 在毕业设计选题的子模块中也建立了7张表, 在此给出一小部分表的定义, 类似的, 可以定义其他数据表以及它们之间的约束关系。

管理员基本信息表:CREATE TABLE AdministratorTable (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PassportId char int, Name char (20) , NickName char (20) , Sex char (2) , Email char (30) , Status int, CreatedBy int, CreatedTime datetime, ReviseBy int, RevisedTime dateTime) 。

学生选题表:CREATE TABLE SelectTable (student_id char (10) NOT NULL PRIMARY KEY, topic1_id char (8) , topic2_id char (8) , topic3_id char (8) , topic4_id char (8) , Selecttime datetime, selstatus int) 。

数据库建立好之后, 只有通过ODBC或面向数据库的对象组件技术将网页与数据库相连接, 才能获得数据并对其进行相关处理, 返回给浏览器进行显示输出。本系统使用的是ADO访问数据库技术, 其ASP编程实现如下:

2.4 网站安全性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基于Web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这些应用为用户提供了大量信息和有效服务的同时, 也承受着大量的安全威胁。所以, 在网站系统建设和维护中, 网站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网站的安全性在技术上取决于网站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计两方面, 由于我们的平台是挂在学校的服务器上的, 在次主要考虑软件设计方面的安全策略-用户身份论证技术。该方法能使网站方便灵活地对用户进行功能服务和操作的授权, 通过对用户不同角色的设置, 可以确定其使用权限, 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查看相关的信息和进行相应的操作, 这样就保证了服务和信息的安全。本网站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角色设置:

3 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的效果

3.1 提高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 提高了学院管理层面的办公自动化水平, 加快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 使服务性功能进一步突出, 使许多日常管理工作更为快捷, 提高工作效率, 形成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比如原来学院的通知、教学安排、学生的许多信息都要通过各部门层层传达, 既浪费人力、物力, 耽搁时间, 又容易出错, 现在都能在网站首页实现, 既清楚明了, 实现无纸化办公, 又能培养教师使用现代化工具的能力和习惯, 慢慢真真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再比如: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管理, 原来利用手工管理非常麻烦, 毕业论文选目的公布、选择, 都要让学生进行集中, 题要经过几上几下, 学生每一轮选题, 管理人员就要统计比对, 非常麻烦, 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和教师的矛盾。通过网站建设完全改变了现状。

3.2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 我们培养了三方面的队伍, 首先是信息化教师队伍, 网站设计的一个重要模块是精品课程、多媒体教学以及远程教学, 这就要求学院必须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使教师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 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 使他们能更好利用这些能力搞活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其次是管理队伍建设, 以前教育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的机会不多, 所以水平也比较低, 管理效率也比较低, 现在要求参与教育管理的人员通过岗前培训、内部交流、送出去培训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是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指定专门老师进行维护, 教师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3.3 促进了课程建设和多媒体课件的建设, 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信息化资源建设不是随随便便的堆积, 应用必须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 所以通过设置的“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远程教学”等栏目对学院承担的课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建设改革, 根据现状进一步开展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工作, 促进网络、电子课件、多媒体设备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不断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运用, 辅助教学手段的丰富使得课堂不再是老师单纯的板书和讲授, 整个授课过程更具生动性、互动性和启发性, 课堂技术含量和知识量都大幅提高, 教学质量进步明显。

3.4 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了培养人才的素质

高数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使得教育更为灵活, 学生学习更为自主。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其信息素养与自身创新能力, 比如:“物理中心”、“教学资源”、“毕业设计”选项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自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姜芳.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构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 :30-33.

[2]杨玉强, 董悦, 易锋.信息化教学及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0 (2) :175-180.

上一篇: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赏析下一篇: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