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弘扬美德倡议书

2024-06-17

关于弘扬美德倡议书(精选8篇)

篇1:关于弘扬美德倡议书

全市少年朋友们: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资源。道德是真、善、美;道德是仁、义、礼;道德是孝、信、廉。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传承中华美德,争做美德少年”既是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的责任。在此,我们倡议:

一、做坚毅勤勉、自立自强的好少年。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号召, 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志存高远,不畏困难,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打好扎实的科学文化功底,练成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二、做心怀感恩、孝老敬亲的好少年。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兄弟姐妹,不任性、不骄纵、不盲目攀比。信守家庭美德,崇尚勤俭节约,讲究邻里和睦,做感恩亲情的好孩子。

三、做诚实守信、文明守礼的好少年。我们要遵纪守法、信守承诺,做讲诚信、重品行的好榜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文明上网、文明出行,使文明礼仪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四、做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好少年。我们要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少年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美德,争做美德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篇2:关于弘扬美德倡议书

二、弘扬家庭美德,做廉洁家庭的建设者。要发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让诱惑有可乘之机。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做到不以谋私,不舞弊,不收不义之财,不拿非分之礼,用实际行动把好家门,拒绝各种诱惑。

三、筑牢家庭“防线”,做廉洁家庭的守护者。家庭是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督促亲人是对家庭的幸福负责。家庭成员之间要常吹家庭“廉政风”,念好家庭“廉政经”,算清家庭“廉政账”,守住家中的“廉政门”。帮助党员干部自觉抵住诱惑,坚持党性,将不正之风拒之于门外。

篇3:读写结合弘扬美德

一、“品”课文, 多探究, 彰显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赞扬“人间道德美”的课文有很多, 如有诚实、守信的《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不能失信》等文章;有维护尊严, 赢得别人的尊敬的《尊严》等文章;有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 讲究实在的《万年牢》等文章;有遇事要将心比心, 多为别人想想的《将心比心》等文章;有弘扬人间真情, 无私奉献的道德美的《搭石》等文章。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 结尾为什么写“我”“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呢?1.父亲严守规定, 要“我”放回鲈鱼。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 充分体现了父亲严守规定, 是个诚实、正直的人。2.保持清醒头脑, 做诚实正直的人。作者写在34年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具有诱惑力和招引人, 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谋取不道德的财物等。“我”在34年中, 想起父亲要“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的事, 想起父亲告诫的话, 父亲这种坚持原则, 遵守制度的高尚品德, 激励“我”在人生的旅途中,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抵制各种诱惑, 不贪图私利, 做一个诚实、正直、堂堂正正的人。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文章题目, 认真品读课文, 探究“启示”, 理解课文内容, 撰写读后小练笔:写一写你看见的“诚实、守信”的人。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 深化认识, 培养诚实、正直的美德, 提高写作水平。

二、“守”信用, 巧对比, 凸显道德高尚

当今社会上有许多诚实守信、可歌可泣的故事, 涌现出成千上万的道德模范, 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不已, 如有帮人购买彩票, 中大奖后打电话通知买彩票人的;有老板 (哥哥) 出车祸, 弟弟兑现农民工的工钱的;有贫困子女无钱上学, 慈善人无私捐款圆大学梦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也有很多, 能有效地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文, 讲述了“我”的父亲“面临一个道德难题”的动人的故事, 反映出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课文是怎样赞美道德的“四高尚”呢?1.赞美母亲的话语, 突出“诚实守信”高尚。文章一开头交代了“我”家里贫困, 生活拮据。用母亲常安慰家里人的一句话来显示母亲高尚道德, 为下文父亲通知库伯来领奖埋下伏笔。2.“我”与父亲对比, 彰显父亲高尚。当得知父亲幸运地获得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 巧用“我”多么高兴与父亲“神情严肃”“看不出喜悦”进行对比, 彰显父亲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3.通知获奖者库伯, 突出道德高尚。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 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 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这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精神世界。4.理解道德选择, 深受教育铭记高尚。“我”长大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 对父亲“诚实守信”道德选择, 是一大笔精神财富, 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让“我”深受教育, 一辈子铭记父亲“诚实守信”高尚道德。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 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然后让学生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人的事迹和“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 进行课堂小练笔, 在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同时, 提高习作能力。

三、“颂”古诗, 深理解, 抒发友爱真情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珍惜朋友情, 挥笔写出一首首赞美友情的诗歌, 感人肺腑。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都是千古传颂, 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 表达出诗人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无限依恋朋友的深厚感情。诗人用“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传神地写出三月的扬州繁花似锦的景象, 诗人伫立江边, 目送友人孟浩然乘舟愈行愈远, 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体现了送别朋友时诗人的真实感情。《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友人元二将要赴西北边疆, 诗人王维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 其深厚的情谊, 不言可知。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感悟古诗的内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让学生把诵读古诗、理解古诗和改写古诗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古诗的能力, 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持”尊严, 讲诚实, 赢得别人尊敬

吴英恺曾经说过:“做人要光明磊落, 治学要严肃认真, 创业要艰苦奋斗, 办事要一秉大公。”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 不能虚假, 要踏实地工作,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事业才能成功, 才能赢得别人尊敬。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一文是叙述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课文是怎样描写哈默尊重自己, 赢得别人尊敬的呢?1.巧用对比, 弘扬自尊自强品格。当一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而这个年轻人却要求先干完活, 再吃饭。通过对比, 突出年轻人自尊自强的高尚品德。2.描写言行举止, 突出年轻人自尊人格。课文生动描写年轻人的外貌、神态;他在穷困潦倒, 流亡之际, 仍坚持自己的尊严。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 他要求镇长杰克逊大叔让“我”先干活, 当听到“没有”时, 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喉结上下动了动”等这一连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年轻人自尊自强的高尚品格, 也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和高度评价。3.“尊严”可贵, 赢得了别人的尊敬。杰克逊大叔不仅夸奖年轻人自尊自强的品格, 而且留下他在庄园里干活。两年后, 杰克逊大叔把女儿许配给他, 并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20多年后, 哈默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由此可见, 只要自尊自强, 就有“尊严”, 就能赢得别人的尊敬。教学时要让学生以题析文, 品读课文, 理解“尊严”的内涵, 并通过交流互动和课堂小练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潜移默化地受到自尊自强的教育。

五、“赞”奉献, 献爱心, 弘扬真情美德

篇4:弘扬中华美德弘扬正能量

从2013年开始,北戏根据首都文明办组织编写的《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秉承“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将中华传统美德以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排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参加演出的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以满腔的热情,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集中表达了爱国奉献、助人为乐、敬业守法、爱护环境、孝悌礼让、英勇斗争等优良中华美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了观看演出的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014年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北戏从《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中精选了12个古代、近代和当代故事,创排演出了京剧专场、评剧专场和综艺专场三台剧目。京剧专场包括京剧《荀灌娘》《苏武牧羊》《赤桑镇》《草原小姐妹》;评剧专场包括《孔融让梨》《雷锋》《一杯茶》《长霞》;综艺专场包括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话剧《希望》《北京欢迎你》和舞剧《八女投江》。

2015年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精选了《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中5个美德故事和一个当代美德故事,创排演出了京剧《花木兰》、评剧《刘胡兰》、河北梆子《岳母刺字》、话剧《汉子》、音乐剧《洪战辉带妹求学》、舞剧《昭君出塞》。

2016年将继续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三辑5个新剧目,以京剧、评剧、昆曲、话剧、音乐剧的5种不同的剧种形式呈现给大家。

迄今为止,《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总共演出了百余场,观众人数超过3万,已经成为首都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舞台剧。

用艺术的形式弘扬美德

2012年,首都文明办出版了《中华美德故事》丛书,旨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中华美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013年6月,当时首都文明办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同志,到北戏进行工作调研时指出,北戏要用少儿戏剧场这样一个平台,打造一个面对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基地,在演出的内容上有所选择,在演出中弘扬正能量、弘扬传统的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北戏的艺术教育资源,结合中华美德的主题,通过舞台艺术,将中华美德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来少儿戏剧场观看演出的小观众受到既有德育又有美育的教育。

《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的创排,得到了首都文明办特别是滕盛萍主任的坚强领导和全方位支持,学院各系部师生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创排,反复修改,历时9个月。 2014年3月20日,滕盛萍主任和陈冬局长亲临现场审查,对节目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进一步加工修改要求,指示北戏以少儿戏剧场为主阵地,辐射社会演出阵地,进学校、进社区巡演,面向全市青少年儿童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传统艺术。滕盛萍主任观看演出后指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要建设好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载体塑造“精神之魂”。本场《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和推广就是很好的载体,将美德和国粹京剧等艺术形式结合更是一个创新举措。她还强调了演出“走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性,希望《中华美德故事汇》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处长常建军悉心指导《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他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既有深入郊区小学校、社区的巡演,也有在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专业剧院的演出。加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列后,还有到天津市的交流演出,累计超过3万多中小学生现场观看了演出,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与此同时,中央、市属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可以说,《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已经成为推动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靓丽品牌。

常建军处长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与土壤,《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正是用不同表演艺术形式立德树人的载体,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的创新探索。北戏具有综合艺术门类教育资源以及少儿戏剧场平台,鼓励和激发老师在教学之余,发扬工匠精神,积极开展“《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品牌剧”创作、排练、演出以及巡演,不断提升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的观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艺术欣赏水平,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nlc202309082306

发挥北戏对于社会美育和德育的教育功能

从2013年开始《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开始,北戏每年都为此创排大量的原创剧目。这对北戏各系部都是一种挑战和实践的机会。作为北戏的院长及《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总策划刘侗院长,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刘院长说:“谈到《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首先要感谢首都文明办一直以来,对我们学院建设的关怀和支持。他们本着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结合我们学校少儿戏剧场的特点,选择了我们做实践的平台。这一系列的创排、演出、巡演一直遵从的原则就是,从《中华美德故事》丛书中挑选剧目进行编创。让孩子演出给孩子看。将纸面上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小观众,震撼孩子们心灵的同时,得到美德美育的教育。北戏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发挥了学校对于社会美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

“在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之前,我们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创作经验。这几年,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校排戏和剧团剧院排戏是不同的。剧团剧院排一出戏可以长久地做下去,学校则不相同。因为学生在学校只有几年时间,每年教师要面对新的学生重新排演。一拨孩子长大了,毕业了,下一拨到来就要重新排演。比如创排京剧《少年马连良》是2012年10月份排出来的,之后又经过了2次大的修改。从2012年到今年4年时间,已经是第4拨孩子排演过这一剧目了。对学校来说,排戏除了服务社会、丰富艺术创作的剧目,最重要的是用剧目来训练学生、培养学生。《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创排锻炼了教师也改变了学生。从剧本的创作、舞台排练、舞台安排、舞美灯光的配合,让孩子们在舞台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得到更大的锻炼。这一系列剧的编排、演出,都是在保证正常教学之外的课外时间进行的,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刘院长认为,创排剧目要坚持规范和身心健康两原则。他说:“我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目的创排过程中,一直要求必须坚持两个收获——一是在艺术手段上,创排的剧目必须是规范的,要对正规教学有帮助,要非常规范地运用艺术手段。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基本功练扎实,不仅仅是学会,更需要有所提高。这是教学的收获,提高了基本功。另一方面,因为剧目出自《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这些故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主题,可以让孩子们在非常健康的排戏过程中成长,通过排戏得到了美德的教育,收获了身心的健康。”

弘扬正能量,弘扬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起来简单,但是要做到结合美育进行创作并非易事。美德故事经过艺术创作后应该得到更好的诠释,要让小观众能够真正受益,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对此,刘院长说:“对美德故事的创编,从戏剧舞台的角度出发,要赋予这些故事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演绎,从而提升整体剧目的高度。从内心世界来诠释它们,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要将深刻的主题、鲜明的思想进行好的包装,升华它的意义,让大家爱看。这也是我们创排这一系列节目应该主张的教学和创作的思想——创新很重要。一味地传承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未必能传承下去。在传承中结合时代、观众的需要,不断创新,这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

正是因为北戏创排的《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将经典的美德故事赋予了创新的艺术手法,让所有剧目更贴近当今时代的发展,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才使这一系列剧目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团结合作 集体意识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和演出,对于北戏来说是一件需要学院各系部共同完成的项目。它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后勤等所有人员,是一件全院配合的大型项目。我们采访了这一项目的制作人、北戏演艺中心业务部主任廖维。

记者:为什么说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对于北戏原创剧目有推动作用?

廖维:《中华美德故事汇》给我们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创作的平台,不仅在艺术教育上得到了能力的锻炼,对他们进行艺术创作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学校在2013年各系部创排完成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的剧目之后,后续进行了很多原创剧目的创作。

北戏的每一个系部都参加了《中华美德故事汇》小型剧目的创排,虽然每个剧目只有20分钟,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们的创作、打磨、编排、演出,为更大型剧目的创排打下了基础。北戏这几年创排的京剧《南海子》、舞剧《夕照》、话剧《少年、少年》,都是在《中华美德故事汇》小剧目的创作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提高。《中华美德故事汇》具有实验性,它短小,但是也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来打磨。可以说它是一个基础,促进了后面那些大型原创剧目的创作完成,它累积了经验。这些大型原创剧目都是北戏教师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小剧目创作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剧目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的。例如舞剧《夕照》就是在《中华美德故事汇》中创排《八女投江》的基础上推进的。《夕照》的服装和人物造型设计等等全部都由我们学校的教师完成,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与肯定。《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创排将所有的专业系部结合起来,几乎调动了学校的全部资源,它的创排、演出成功激发和锻炼了教师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

记者: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和演出工作中难点是什么?

廖维:《中华美德故事汇》创排最大的难点是北戏师生创作能力的不足。这种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老师们在剧目创作上缺乏经验;二是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不是演员,我们在自己的学生中择优选择演员,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演音乐剧、舞剧和话剧等等,要想完全地呈现导演和编剧的创意很难。加上表演需要综合各方面素质,这对学生来讲非常难。所以我们在剧目进行创作时,一方面综合调动全院之力,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剧目创作。同时,也邀请专业的创作人员进行协助,以保证演出创排的高品质。其实正是因为这些难点的存在,教育、锻炼和激发了本校老师的创作潜能,也极大地培养了本校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能力,彰显了艺术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经过《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使很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nlc202309082306

演出中,学校安排由我们部门组织、协调《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演出,这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老师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就有了工作之间的磨合和集体团队意识的锻炼。除了以各系部为主体进行主创和排练之外,还有幕后工作的团队。比如说排演场的老师、图书信息中心的老师、音响灯光老师、摄影宣传老师、后勤服务老师,包括安保老师等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舞美系、舞美队的师生们,他们一直在幕后默默奉献,每一个剧目都离不开他们。所有舞美系灯光和化妆等专业的学生都在演出中得到了锻炼。比如在我们巡演工作中,刚开始会有一些欠缺和疏漏。在演出了十几场之后,这些学生都知道该做哪些工作,师哥师姐会自发地指点、帮助师弟师妹。学生们通过演出得到了专业、职业上的锻炼。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因为涉及不同系部,目前在少儿戏剧场的演出剧目中演员和服务人员是最多的,以第二辑的演出为例,演职人员接近400人。每个剧目都涉及不同系部自己的一套班子,演员一多,化妆的、舞美的、服务的人员也跟着就多了。演出的时候化妆在后台是无法完成的,就需要利用舞美系的教室,包括时间的安排也相应要长。化妆班只有将近20个孩子,要化200多人的妆,还要负责抢换服装。在工作的组织上难度很大,涉及各个部门的协调。还有在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少儿戏剧场每周末都有演出。这台节目只有在上一台节目结束之后才能进景装台,所以只有周一到周五能进行排演。一台节目,5到6个剧目都需要走台合光,而且不同艺术门类的要求不一样,需要有很明确的分工。比如舞剧我们安排的时间就会多一些,因为舞剧的光会比较难,它的合光要求比较高,其他剧目安排的时间就必然要少一点。但为了保证艺术水准,最少要保证多少时间进剧场,这就需要磨合、调整和协调。因为不同剧目涉及不同的系部,所以必须要全员调动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每一个剧目在舞台上呈现的质量。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不断地总结经验,希望将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你认为排演《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意义是什么?

廖维:这个项目是有延续性的,从2013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4年了。

《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对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在艺术教育之外,有了创作的空间。孩子们跟着创作排练,了解了创作是怎么一回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创排的过程中,都知道了打磨一个精品的不易。也了解了团队之间、部门之间需要不断磨合,体会了我们学校职业教育实践的理念。在演出和创作实践中,让学生更早地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和创作人。参加过创编、演出的学生和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差别是很大的。

对学校来说,《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巡演扩大了北戏的社会影响力,对北京市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来说,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来讲述中华美德故事,而不是通过书本说教式的方式,对于同样是孩子的观众来说,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和更鲜明的教育、鼓舞、激励作用。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篇5:关于弘扬传统美德倡议书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次我校开展争当“美德少年”主题活动,全校同学都要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争当“美德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我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我们争当祖国的好少年,要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前进;我们争当祖国的好少年,要品德优良,尊老爱幼,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争当祖国的好少年,要学习雷锋精神,牢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亘古不变的真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挽起友谊的双手向着未来,勇敢登攀;我们争当文明好少年,要勤奋学习,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好好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要知道,丰富的知识才是我们翱翔的翅膀;我们争当文明好少年,还要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在家帮妈妈做家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果大人不在家,要自己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我们争当文明好少年,更要遵守中学生守则,时时刻刻记住,我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讲文明,长大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争当祖国的好少年,要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用充沛的精力把祖国建设的重任,扛在双肩。

同学们,真正能做到文明好少年,是很难的,可又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件事,就一定能成为文明少年!同学们,行为成就美德,从现在起为自己订立一个目标。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荣明耻,从我做起”“美德少年”活动中,更加全面地发展。

篇6:弘扬美德倡议书

“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在全镇深入开展“民风纯政风清乡风远党风红”主题实践活动的今天,镇党委特向全镇广大村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传承优良传统,争扬孝德之风

我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秉持的“孝德”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甚至被遗忘。面对孝文化的断层危机,弘扬孝道文化必然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强烈呼唤。

面对新形势,我们广大村民要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传承孝德传统、争扬孝德之风,让孝行天下、德泽万代。

二、孝亲起于自身,敬老见于小事

事亲行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它不需要伟大作为和豪情壮志,它需要的是坚持,我们可以用平凡演绎孝德。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工作细节做起。

因此,我们广大村民要加强孝德修养,切实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交流孝德传承的经验和做法,对身边发生的“孝敬长辈”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努力践行:为父母洗一次脚、敬一杯茶、梳一次头,点点滴滴见真情;为父母披一件衣、铺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送一句问候,字字句句显孝心。在孝敬父母的同时,我们也要关爱身边的老人,特别是孤赛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让老人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三、传播文明礼仪,规范基本言行

我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学习、传播“文明礼仪”,是我们每一位村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通过“小手拉大手”,弘扬正能量,让孝道等文明之花开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我们全体村民一定要努力学习文明礼仪、传播文明礼仪,积极践行文明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加强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使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友善、融治,使我镇的孝道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广大村民们: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以真心敬老,以热心爱老,以实际行动助老。敬老不以事小而不为,助老不以事难而不为,从孝敬父母和长辈做起。让我们用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和谐乃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7:弘扬美德倡议书

倡议书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资源。道德是真、善、美;道德是仁、义、礼;道德是孝、信、廉。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弘扬中华美德 争做五好少年”既是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的责任。在此,我们倡议:

01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做一个孝老感恩的少年。做到孝敬老人,尊敬师长,体贴父母,知恩报恩。记住他们的生日,关心他们的身体,在家中主动分担家务,不盲目攀比,做到勤俭节约,奋发学习,积极向上,感谢父母、老师的悉心照料、培养。

02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做一个坚毅勤勉、自立自强的好少年。我们要响应提出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号召, 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志存高远,不畏困难,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打好扎实的科学文化功底,练成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03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争做一个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少年。同学们在生活上要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不盲目攀比,比吃比穿;要节约每一颗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寸布,每一碗饭。真正做到生活节俭不浪费。

04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少年。做到忠诚老实,信守承诺,不说谎,不做假,讲信用,讲信誉,重品行,做表率,忠实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05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少年。关心集体,乐于合作,培养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伸出我们的双手,为集体争荣誉,为他人献爱心,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为幸福,设身处地多为他人考虑一点、奉献一点,真情实意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尽心尽力去扶贫帮困、尊老爱幼、热衷公益,共同建设我们温馨和谐的家园。

篇8:弘扬中华美德 弘扬正能量

北戏不负众望、精雕细琢,从选材、创作、排练到舞美、后期,参与排演的师生人数近300人,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教师人才队伍。在日益物质化的现代社会,中华传统美德愈发显示出其超越时空的价值内涵,对相关故事的挖掘整理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总导演李青:

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我们的学生在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大型比赛、创作演出活动中,身心都得到了成长。音乐令孩子人格高尚,舞蹈令孩子美丽健康,戏剧表演使孩子情感丰富。艺术院校的孩子特别有灵性。

《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旨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些灿若繁星的故事带给我们主创人员许多思考和感动。我相信,在孩子们今后的艺术道路中,这些经历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现代社会物质至上、娱乐至死,我们缺失了太多精神层面的追求。第一辑中我们排演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这两个花季少女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差一点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是许多现代人难以想象的,集体主义被个人主义所替换。社会现实更需要我们大力宣传道德模范,为我们的下一代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们的剧目都是孩子演、孩子看,教育意义与社会意义兼具。这些小剧目并不是刻板地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带给孩子们思考和感动,如春风化雨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时代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纯洁正直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首都文明办和北京市文化局对我们的创作大力支持,我作为一名北戏老师心里非常高兴。在《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汇》巡演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观看后真实的感动,这些让我们倍感欣慰。

每一辑演出参与的工作人员都有近300人,不光锻炼了学生也锻炼了老师。中华美德故事的排演与平常授课大不相同,并非依据课本和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教授,任务来了,一切从零开始。因为这些剧目基本上是没有参照的,要把它有血有肉地表现出来实属不易。在创排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困难和辛劳,但大家都是兴致高昂,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便是一脉相承的道德力量。如今,能够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出一份力,给大家提供精神上的食粮,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

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在舞台上越来越成熟。演出中最难的部分就是京剧现代戏,很多孩子之前没接触过,甚至老师对现代戏也不是很熟悉,需要一点点摸索、磨合。对音乐系来说,声乐和演奏是专业,但却没学过音乐剧表演,这段时间内,孩子们要达到登台表演的水平相当不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将中华美德故事原封不动地搬到舞台上不能称之为艺术。这个加工提炼的过程考验了主创人员的水准,既要真实感人,又不能枯燥平淡。创作就是痛并快乐着。

中华美德故事在北京区县的巡演过程中,中小学生反响热烈,我们还意外地收获了一些生源。北戏资源丰富,设立了京剧系、地方戏曲系、舞蹈系、音乐系、舞美系等,还有马上就要成立的曲艺系,给这些孩子提供了多种选择。通过观看我们的节目,孩子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很多学生前来咨询,打算毕业后就报考北戏,还有好几所学校希望成为我们学校的生源基地。

首都文明办对我们的支持是非常大的,这项任务的实施单位首先想到北戏,是对我们学院的信任。我们也全力以赴,不辜负文明办的期望,拿出最优秀的作品回馈社会。在刘侗院长的带领下,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师生共同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增加了许多实践的机会。我们用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就是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整个过程是愉快而值得的。我们对即将推出的第三辑充满信心。

音乐系主任祝真伟: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我们音乐系之所以选择《洪战辉带妹求学》这个题材,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如今,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责任感和独立意识相对较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当我们看到《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丛书中《洪战辉带妹求学》的时候,立刻被这个勇于承担家庭重担的大男孩打动了。

洪战辉从12岁就担当起照顾妹妹和患病父亲的重任,为求学和照顾家人,一直打零工维持学业和生计。考入湖南怀化学院后,为了不让河南老家的妹妹辍学,他将妹妹接到怀化读小学,这期间一直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学费。这个题材对我们的孩子有非常好的教育和引导意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将一页小故事扩展成一出20多分钟的音乐剧,着实是一个挑战。确立选题后,我们组建了一个创作组进行研讨,着手把人物形象更鲜明地凸显出来。由翟璐老师执笔创作剧本,刘侗院长亲自把关,主创人员投入了大量心血,光是剧本就修改了不下5次。经过不断的打磨,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虽然年轻但成熟稳重坚毅的哥哥。纵然家庭贫寒,但有了哥哥无微不至的呵护,可以说妹妹还是一个很幸运的孩子。

最大的困难无疑是小演员的表演。我们音乐系不是音乐剧系,学习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在演唱方面没有太大问题,但在表演方面有一定的缺陷。饰演洪战辉的男孩是一个大二学生,长相老成憨厚,气质符合,唱功也不错。洪战辉妹妹这个角色也至关重要,有很多唱段。如果选年级高唱功好的,年龄又不符合,因为她只是个五六年级的孩子;如果选初一的孩子,她又不会声乐,因为声乐课在高一才开设。最终,我们选定一个声乐专业高一的女孩,她个子比较小巧。在排演过程中,男孩女孩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好几次都觉得扛不住了,觉得力不从心。在总导演李青老师和专业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两个孩子慢慢找到了感觉。

nlc202309081334

从剧本创作到推向舞台,历经半年,仍在不断修改打磨,旨在戏剧冲突中彰显人物思想性格。在研讨会上,专家对选题、剧本、作曲和孩子表演是非常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哥哥因为打工辛苦导致营养不良,昏倒时下场太突然,建议我们增加一段合唱。在5月的演出里,作曲徐辉老师又设计了一段合唱,特别优美抒情,增加了剧目的感染力。

我们创排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让北戏师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其二,在北京的18个区县进行巡演,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

音乐系教师徐辉:

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变化

我们系里老师第一次看到《洪战辉带妹求学》这个题材的时候就被打动了。刘侗院长亲自把关,剧本几经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我负责音乐部分,读完剧本之后,我深受感动。作曲的过程中,我自己唱完旋律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被主人公的坚韧无私所震撼。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句:“我感谢上苍把你赐给我,我感谢爸爸把你带回家,我用米汤把你喂养大。”充分表达了没有血缘关系但已超越一切的兄妹感情。

我在钢琴上完成创作,整整一个暑假都沉浸其中,把自己想象成洪战辉,体会他的感受。音乐创作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谱曲的过程中,需要反复跟编剧翟璐老师沟通、调整。

整个创作基调是温暖人心的,现在有很多留守儿童,但他们并没有被社会所遗忘,还是有很多人在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排了这出戏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参演的孩子们也在成长,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变化。现在的孩子不会有太多危机意识,物质条件优越,很少能够有吃苦奋斗的。通过这部戏,他们了解到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自身变得越来越谦逊,懂得珍惜。从孩子们的生活细节上也能看出来,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铺张浪费了。

可以说,排演《洪战辉带妹求学》这出戏是对孩子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开设了很多拓展课程,比如台词课、表演课、形体课,音乐系的孩子不仅能唱还能演。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优势——从舞蹈系请来老师上形体课,从影视表演系请来老师教台词,资源共享,互帮互助。

许多小观众看了我们的戏之后感动得直流眼泪,对他们心灵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也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在进步,中华传统美德不能丢,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为弘扬真善美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影视表演系主任张怡:

以正能量为载体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中,我们影视表演系结合两个当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创排了话剧《希望》和《北京欢迎你》。取自真实故事,稍作艺术加工。《希望》说的是房山女法官厉莉为生病儿童捐献骨髓的事迹。《北京欢迎你》讲述的是东直门指路老人的故事,亮点是把北京评书融入话剧之中,说书人将各个段落串联起来。这两个作品今年都进行了复排录像。

总的来说,影视表演系更适合表现现代题材。然而,具体操作起来仍然存在不小的难度。把先进事迹素材转化成艺术作品需要进行大量的梳理,增加艺术元素。有时候,一个事件在生活中的冲击力非常大,但放到舞台上,真的达到入心入耳打动观众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次,文明办建议我们将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金汉勇斗歹徒的事迹做成话剧。在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危机的当下,这种富有正义感、不畏强暴的精神难能可贵。

我们的主创人员前去人艺与主人公见面,金汉说自己这样做并没有想太多。也正是这种未经思考的直觉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但如果把见义勇为的事迹直接搬上舞台还是太过单薄,打斗一下就过去了,无法充分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何才能将人物铺垫好?他在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这都是我们艺术创作中需要填充的内容,因为他迈出这一步是一个必然,而不是偶然。

刘侗院长带领导演杨和编剧翟璐进行了数次修改,希望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突破口,使故事不落俗套。这个故事不像第一辑的作品有着比较清晰的结构线,如果单纯按照事件发展来安排剧情,生活中具有的震撼力反而在舞台上失去了效果。

经过反复探讨,我们最终找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于同一个时间点来展现几方当事人行进的线索。这一天的某一刻,切换表现歹徒、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小两口的生活动态,包括行为和内心。特殊的角度极大地提高了这部作品的可看性,观众有了强烈的带入感。《汉子》也因此收获了诸多好评。

国家教委对职院的教学中提到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孩子们在校期间通过排练、巡演,不断行走舞台,具备了良好的职业能力,对于未来的就业大有裨益。而剧目的选取则成为他们成长的一个载体,这些载体恰恰是充满正能量的事物。这一切,对他们的思想和社会行为规范均有很好的促进。

舞蹈系主任田石杰

舞蹈系教师孙殿东(作曲、编曲):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我们选择了比较适合舞蹈的剧目《昭君出塞》。在排练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排练此剧和我们系排演的另一部舞剧《夕照》时间冲突。在老师和学生的安排上非常紧张。《夕照》共有100多位师生参与,与此同时,要分出一部分人员和精力去完成中华美德项目。《夕照》是国家艺术基金的大项目,我们一个系部在完成如此大型演出的同时,还调动一部分师生创排《昭君出塞》,足见学院对《中华美德故事汇》的重视程度。因为舞蹈系男生较少,《昭君出塞》特意从京剧系借了11个男孩。女演员则主要是大一和大三的学生。

与第一辑的《八女投江》相比,除了此次排练《昭君出塞》作曲没变,其他编导老师换了一个团队。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活动,尽可能多地锻炼系里的老师,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在锻炼学生的同时,老师的业务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挑选学生演员的理念也是如此,《八女投江》与《昭君出塞》的演员也不尽相同,通过不同的剧目、不同的人物刻画让更多的学生走向舞台。

nlc202309081334

在音乐创作上,按照编导提出的大致框架,孙殿东老师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发挥,并与编导的想法一点点碰撞。孙老师为舞蹈系弹过15年钢琴伴奏,像他这样既懂作曲又懂舞蹈的人才少之又少。他对舞蹈有着深刻的理解,舞蹈演员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触发他的灵感。创作《八女投江》时,主创人员亲自前往黑龙江采风。而《昭君出塞》的(音乐)创作时间相对紧张,仅仅用时1个月。曲风定位古典,以琵琶为主乐器,配合宏大的管弦乐队和打击乐来凸显凄美的气氛和主人公坚强的人格。

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过程中,师生均获益匪浅。刘侗院长对实践类活动格外重视,希望孩子多上台多锻炼。舞蹈系的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再多的基本功都是不够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舞美系主任黄元培

舞美系教师高一博:

坚持写实风格,考虑巡演因素

我们面对的观众群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舞美设计上采用写实风格,目的是让小观众直观地接受我们讲述的故事。《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沿用第一辑写实的风格,除此之外,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参加巡演,因此要特别考虑到装台和运输。第二辑美德故事6个剧目包括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舞蹈、音乐剧、话剧,这就涉及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地毯。在一些综合节目中一般不需要地毯,但京剧演员在做一些武打动作时容易受伤,地毯必不可少。然而,使用地毯的话问题又出现了——切换,上一个节目结束以后,马上就要铺地毯,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需要动用大量人力。而且,舞台上的布景要尽量减少,于是我们设计时尽量多做一些软景,上吊杆。

每逢遇到大型演出,舞美系师生都是全部出动、全力以赴。6个剧目的演员上百人,光化妆就得二三十人。我们老师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问题,舞台切换时所有的灯都需要关掉,容易磕碰,安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有些场景比较复杂,舞美系学生需要反复磨炼,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巡演时遇到的困难更多一些,因为校园的演出场所大多并不具备剧场条件,要么是会议室,要么是小报告厅,灯光达不到标准要求,只好采用LED视频素材。舞美简约,效果难免打折扣,我们要适应各种环境,保证演员调度准确无误。

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是一件双赢的事,我们带着戏去做中华美德的宣传,在制作当中,我们也教育了自己,教育了学生。灯光的学生也需要参与卷地毯、搬布景这些装置的活儿,尽管不是专业所及,但大家仍然认真对待,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舞美的工作辛苦,早来晚走,学生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编剧翟璐:

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

作品:评剧《孔融让梨》《刘胡兰》

话剧《汉子》

音乐剧《洪战辉带妹求学》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有着自身的特点。因为演员与观众都是未成年人,因此每出戏需要短小精悍,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左右。

越是短小的剧目在创作上就越难把控。不像大戏,有充分的时间可以进行细节的扩展,将内心世界架构起来。短小的剧目从哪个角度入手,能将主题和意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往往比较困难。比如评剧《孔融让梨》,表现正能量的艺术创作,要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角度要新,要有跟别的戏不一样的地方。在创作上,我们决定从小事出发,从小处着手,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比如话剧《汉子》。主角人物的事迹报道在媒体中已经非常详尽,再对见义勇为这件事进行编剧就没有新意,所以我们从主角的内心成长出发,从小事表现人物的成长,效果非常好。再比如评剧《刘胡兰》,我们根据院校学生和面对的小观众的特点,剧本要让孩子能理解、能接受。考虑到刘胡兰这个人物本身也是孩子,决定将剧本的着墨之处集中在刘胡兰的母女情、邻居和战友情、革命情三个角度来表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是院校,演员都是学生。我们排戏和社会上的院团排戏不同。每出戏的剧本都是几经修改,与各系部协调,在剧本中加大了群众演员的戏份。比如音乐剧《洪战辉带妹求学》,通过一出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孩子们的舞台实践经验。这对学生的教学,以及对今后的就业都会有帮助。

《中华美德故事汇》的系列演出,对学生、对教师,特别是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

影视表演系教师杨:

通过艺术实践加强自身修为

《汉子》是《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中唯一一部不是从《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丛书中选择的剧目。它发生在2014年,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金汉是北京人艺的演员,一个80后的阳光大男孩。他见义勇为的行为在电视上报道过多次,他也被授予了北京市见义勇为证书、奖章。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常常被人们视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金汉的英勇行为值得宣传。在首都精神文明办和北京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我们将他的事迹编进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中。

艺术离生活越近,难度越大,创作空间越狭小。对于如何表现金汉的故事,我们从创作的角度颇费了一番功夫。金汉的事迹在媒体上循环播放,大家耳熟能详。我们最后决定,将金汉勇斗歹徒这段在戏中一带而过,将重点放在叙述金汉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下意识的行为正是反映了一个人从小生长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和自身的素质。围绕这件事,我们展现了事件发生前他的成长环境,重点放在事件发生以后他是如何救赎和感化犯人的。对金汉和两个歹徒来说,这件事本身都是人生的一次转化过程。

排这出戏对于学生和我们来说都是一场心灵的体验过程。我们的学生未来也都将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演同行做的事,特别有积极向上的作用。一方面感到非常骄傲,另一方面可以激励自己向英雄学习。这样的排练、演出,在艺术实践方面提高的同时,也受到了正能量的鼓舞、加强了对自身修为的思考。

地方戏曲系主任马惠民:

让中华美德深入人心

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第一辑的时候,我们排了4出评剧——《任长霞》《孔融让梨》《雷锋》《一杯茶》,都是非常经典的美德故事。第二辑我们排了评剧《刘胡兰》。

《刘胡兰》这一题材,排过各种剧种,其中歌剧《刘胡兰》更是影响了一代人。我们排这出戏,在剧目的选择和编剧上不仅仅要考虑剧情,也要考虑整个系部的情况。目前,学院的评剧班有中专、高职两个部分,女生比较强势,因为这个时间段多数男生嗓子正在倒仓期。《刘胡兰》非常适合我们的学生演出。导演沈金伟为了全剧更加的丰满,增加了群众场面,烘托气氛,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舞台实践的锻炼。

在这出戏的编剧上,立意要新,要区别其他剧本。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剧目进行适当的修改。我们的主演姚斌演唱功底深厚。为了突出她的优势,在唱腔方面,我们特别找了中国评剧院的著名作曲家黄兆龙,根据她的声音特点进行了改编。

《刘胡兰》的演出非常成功。群演、舞台上大的调度、灯光的运用,音乐上强势的衬托,让整场演出非常感人,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受到了专家的认可,并得到了首都文明办和文化局领导的肯定和鼓励。

我们学院承办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是首都文明办和文化局领导对我们北戏的首肯和信任。从另一个角度说,我认为,北戏也非常适合做这件事。现在社会上的院团注重市场化,传统戏剧出人出戏都很难。我们学院每个系部都有专家进行把关,对人才进行科学的培养,对剧目改编、演出有着整体的把握。《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让我们在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同时也能充实北京演出市场。我们的演出和北京的中小学、高校都有对接,这样的演出对从小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华美德行为深入人心具有延伸意义和良好的宣传效果。

北戏副院长许翠:将剧目融入教学

在挑选剧目上,我们从思想性、艺术性出发,结合京剧行当与教学计划进行挑选。第一辑的时候我们选的是《荀灌娘》《赤桑镇》《苏武牧羊》《草原英雄小姐妹》。第二辑我们选的是《花木兰》。选择的剧目都是行当比较全的戏,对学生们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原剧本比较长,我们对剧本进行重组,进行压缩。重组的工作就是将精华留下。

这些戏不仅呈现了京剧的精髓,而且还能与我们的教学结合得很好,唱念做打、四功五法都在里面,既宣传了美德,又对教学有促进作用。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上一篇:施工设备进场计划表下一篇:湘潭市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