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2024-06-11

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共12篇)

篇1: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工作管理,真正落实“为在校贫困大学生服务”的工作性质,提高参加勤工助学同学的诚信和爱岗敬业意识,完善组织工作的不足,确保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学生委员会勤工助学部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1.本部门在宣传工作期间,将推行积极主动全新战略,每个学期开始与各个商家进行沟通与交流,发放致商家的一封信以及相关工作联系资料,践行勤工助学部门的工作宗旨,并定期回访各个商家,及时反馈商家的咨询,力求为商家解决急需用人问题和为在校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2.在每学年开学期间,本部门将在学校食堂设置征集点,对于有意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发放报名表,并建立QQ群,定期进行岗前培训,储备一批能吃苦耐劳高素质的勤工同学,以备商家急需用人等情况。

3.需要勤工助学的学生通过校学生会勤工助学部的宣传,了解此次工作的各项内容、要求和职责,自愿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工作。

4.参与者所提供的个人信息.材料证明.有关证件.等均真实准确,不得伪造,借用他人的证件来冒充。

5.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服从校学生会勤工助学部和有关用工单位的管理,严格遵守校纪校规。

6.参加勤工助学工作期间,辞职需要提前一周向用人单位和部门提出申请,经用人单位以及校学生会勤工助学部批准方可停止工作。否则,无故的旷工缺席将记入勤工助学诚信档案。

7.进行勤工助学工作期间,与用人单位发生权利与义务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纠纷时,要通过合法渠道维权,双方尽力调节矛盾,达成公识。

8.在参加勤工组学工作过程中,若用人单位对勤工助学的同学工作不满意,本部门将与用人单位和勤工同学三方进行协商,以实现用人单位与勤工同学双方利益最大化。

9.若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是订立口头协议,参与者必须权衡利

弊,慎重考虑后才做出决定,并对由此产生的一切权责问题承担责任。

10.凡是涉及到校外勤工助学工作的,同时,此份工作并非本部门推荐而发生的问题,一切问题由参与者自己负责。

11.在进行勤工助学工作期间,将执行勤工助学的工作考核制度,严格考查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情况。在学期末,本部门将给用人单位发放勤工助学岗位工作考核表,请用人单位对本学期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进行各个方面的考核(如: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等)

12.在通过勤工助学工作考勤的优秀同学,本部门将以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委员会的名义给予证明,以此鼓励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3.受用学生每天要按时工作,不得无故矿工,如果需要请假,可以与用工单位协商。

14.在录用期间要注意个人修养和个人素质,不可懒懒散散,要对从事的工作有热情,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不明白之处就询问用工处的负责人。

15.用工过程中如有下列情形者,我们将通过用工单位予以辞退:

(1)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者;

(2)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无视本部门条例,多次劝导不加改正的;

(3)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引起相关单位和消费者不满意者;

(4)因工作的失误给用工单位,本部门和学校团体造成严重影响者;

(5)工作期间因病事假累计超过十天者;

(6)经过本部门的考核,被评定为不合格者;

16.本部门对录用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的考评,工作人员两人一组定期回访用人单位(可用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形式)。并将考察结果记入相关的文件中,写明回访人员的姓名,以便核实情况。

本部门属于非营利性学生组织,只负责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联系工作单位和勤工同学,其他有手续与本部门无关。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如违反以上条款,我们将有权取消其一年内接受本部门安排的其他岗位的权力。

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委员勤工助学部制

篇2: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

一、总则

为把勤工助学部建设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克服生活困难、更好地完成学业的高效、积极向上的组织而奋斗!

二、宗旨、帮助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为他们的生活、学习创造条件,帮助其完成大学的学业。

2、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劳动观念,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3、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对信息学院的各项工作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促进学校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项目设立及人员的产生办法

1、勤工助学项目的设立及指标的划拨

勤工助学项目的设立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向社会提供促销、销售、服务等项目。如果用人单位或个人需要我们提供服务,在划拨指标的时候,我们将本着公平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在各系选择勤工助学人员。

2、勤工助学人员的产生

由于我们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

有勤工助学的机会。因此,对勤工助学人员的选拔应有严格的程序。

(1)勤工助学学生的基本条件

(2)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各种规章制度;

(3)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努力;

(4)办事认真,工作责任心强;

(5)家庭贫困;

(6)生活勤俭、节约。

四、管理办法

1、勤工俭学学生的工作时间主要安排在双休日、寒暑假和部分课外活动

时间,不得与正常上课时间冲突。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安排或立即停止参加勤工助学。

(1)受警告、严重警告、受记过、留校察看处分者,一律不允许参

加校内勤工助学;

(2)日常生活铺张浪费者;

(3)不服从学校勤工助学安排者;

(4)不遵守劳动纪律,用人单位反映表现不好者;

(5)私自调换岗位者。

3、用人单位的职责

开设勤工助学项目的单位,应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制

度,对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考勤考核记录作为领取报

酬的依据之一,在领取勤工助学经费时,一并交给勤工助学部。为了确保

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的人身安全,用人单位必须与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签

定安全合同,勤工助学部将对此项工作进行监督。

4、勤工助学经费的领取

参加勤工助学同学的工资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参加的同学不可

以直接向用人单位领取工资,由勤工助学部统一领取定时发放。

5、勤工助学部档案负责人要对每一次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并且总结

入档。

五、勤工助学人员基本职责

1、勤工助学人员应牢固树立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

2、热爱所分配的工作,工作责任心强,任劳任怨;

3、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应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严格遵守所在工

作岗位的工作纪律和岗位要求;

4、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因病、因事无法工作,应事先向用人单位请假,并征得同意。不能擅自缺勤和私自更换岗位;

5、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应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不得影响自身的学习。

六、勤工助学部工作人员的职责

1、每周召开勤工助学同学会议,及时沟通。(每周日中午12:30电子工程学院2-108)

2、按时参加校勤工助学部召开的相关会议,不得无故缺席,如有特殊情

况须事先向部长请假。

3、要准确掌握各系的贫困生情况,并总结入档;

4、要积极为贫困生服务,与用人单位沟通,寻求工作岗位;

5、要负责监督用人单位,保证参加勤工俭学同学的安全;

6、负责向用人单位领取工资并且及时向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发放工

资。

校团委勤工助学部

篇3: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必要性,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 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对教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立足地方, 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这使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 同时也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 而提高办学质量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升学院师资队伍质量。

2. 增强高职院校科学研究能力对教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高职体系正在逐渐建立, 作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科研能力必不可少, 而在“产学研”这一教育模式中, 研的环节至关重要, 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

3. 提高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对教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提供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依托区域经济的繁荣来发展自身, 区域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高职院校的支持。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其服务功能的保证。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要提升自身实力并积极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 就必须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培养培训成为了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来源单一, 学历层次不高, 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高职院校任课教师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 新入职的高职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生甚至是本科毕业生, 缺乏到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授, 忽视自身实践指导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以至于并不能很好地胜任高职院校侧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

2. 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足, 比例偏低。

云南省35所高职高专院校, 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的比例, 只有1所院校达到了80%, 11所达到50%, 有8所院校仅仅达到20%, 说明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不平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任课教师数量不足, 导致生师比过大, 任课教师的工作任务量偏大, 进而很难有时间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 更不用说到企业第一线锻炼和提高了。

3. 培训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不健全, 虽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 但目前还没有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高职院校关于教师培养培训的工作主要依靠学校自身组织完成, 没有统一的培养培训基地, 也缺乏统一的培养培训目标。

三、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构建分析

1. 职教教师定期赴企业锻炼制度。

职业教育对技术的时效性要求很高,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保持知识的前沿性, 赴企业锻炼是最有效、最便捷的学习方式。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 是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教师定期到企业第一线工作学习, 能够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了解新的科学、新的技术、新的工艺, 不断地更新和提升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以适应本行业发展需求和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在教师深入企业的学习和与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过程中, 能够让本地的企业更加了解学校的状况、专业设置情况和学生的情况, 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和企业的招新工作。[1]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赴企业锻炼制度规定, 每年, 带队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到企业第一线锻炼三到四个月, 通过轮换带队教师, 锻炼学院的任课教师。

2. 设置教师激励奖励制度。

针对高职教师学历不高的现状, 学院通过制定关于教师提升学历的奖励条例和各类科研奖励, 加强了学院教师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达到提升学院教师的自身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目的。

3. 加大“双师素质”教师的引进力度。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因此大力引进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和外聘教师来充实学院教师队伍, 学院任课教师师资库现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近500人, 这项举措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途径之一, 此举既能弥补专业课程教师数量的不足, 又能保证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进兼职教师可以把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践实训环节, 从而带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迅速更新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转变教学方法,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同时, 通过兼职教师与学院内教师的交流, 还能为学院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为专业调整提供有效的信息。

4. 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开展任课教师培训会。

校内培养教师的成本低, 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培养任课教师。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前和学期末都要组织全院任课教师进行集中的业务培训, 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双师素质”标准培养任课教师。

5. 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

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云南省职业鉴定考试阅卷中心、云南省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口试中心、云南省ATA考试中心、云南省实训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云南省劳务输出培训中心等机构。任课教师通过参与鉴定站工作, 从中提高了专业业务的熟练程度。

6. 指导或者参与各类实践技能竞赛。

职业技术学院在各科教研室的组织下, 任课教师通过指导和参与各类实践技能竞赛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职业技术学院的口号是“以赛带练, 以赛促教”, 把竞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7. 实施“产学研”合作式教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实行“产学研”合作式教育, 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在于将教学、生产与新科学、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起来。高职“产学研”合作式教育主要采取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开展教学活动、学校面向企业开展在职培训以及校企合作进行科技开发等多种形式。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 力图使教师的实践动手技能、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目前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云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中心等四个科研机构, 充分保证了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这些科研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全部由职业技术学院的任课教师担任, 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途径, 可以造就一批学术精湛、学识渊博的“双师型”教师[2]。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育, 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是实现其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才能更进一步地提升整个院校的综合实力即教学、科研、服务能力, 建立并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惠志东.“做实”职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工作[J].教育与职业, 2012, (4) ‘:30.

篇4: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入住“雨花”快三年的时间,对“雨花”的印象由最初的新奇变为亲切。藏族同学的豪爽,傣族女生的温婉、男生的柔情,拉祜同学的善良内敛,佤族同学的奔放豪迈……无一不让我好奇欢喜,并想融入其中。一时间,“雨花”成了调色板,不同民族的同学带着不同的色彩而来,在调色板上调出最绚丽的颜色。

云南是少数民族大省,据统计,有52个少数民族聚居在此。而云南民族大学,作为全省唯一一所民族类综合性院校,吸纳了36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自1951年创校至今,学校一直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和谐团结的同学关系,为云南各地、州及全国各地输送少数民族干部及人才,60年来风雨兼程,从未改变。

自2010年起,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民族风情文化周,其中包括“文化长廊”“影视民族”“民族文艺”“民族讲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系列活动。每到风情周,其他学校的同学,社会上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都会纷纷赶来,出席这样一场少数民族文化盛宴。各族同学身着盛装,用多种形式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更激发了大家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民大之美,美在民族融合,美在对外交流,美在生生不息。

除独具民族特色外,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也是民大的一大亮点。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是我国西南川、渝、黔、滇四省市高校中获教育部批准开办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最多且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是“中国非通用语言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依照“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民大改革创新,致力于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和图书资料等建设。成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开设了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柬埔寨语、马来西亚语等多个本科专业,拥有一个亚非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学院正在积极筹办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乌尔都语等本科专业。学院还在各对象国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如泰国清迈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缅甸仰光外国语大学、老挝人民大学、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等。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用人单位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旅游、法律、外交、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把学生培养成面向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专业人才是学院努力的目标。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学院针对对象国的具体情况,设置特色课程,如各语种经贸课、旅游课、外事课、军政缅语、军政与科技越语、泰国王室用语等课程,深受同学的欢迎与喜爱。每年举办的“东南亚文化节”得到了各国驻昆总领事馆的支持。文化节上,各语种同学与东南亚留学生一同展示异域风情、文化特色,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我爱这样的校园,在这里,各民族同学亲如一家,共同学习、生活、成长,为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而努力。我爱这样的校园,传承保护着本土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粹,吸收着东南亚等国家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在这里荟萃成花,美丽绽放。

篇5:大学学生会勤工部管理条例

一、机构设置

勤工部下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二名,干事四名,并与生活部一起管理各班生活委员。

二、工作内容

1、协助校资助管理中心做好本学院的助学贷款工作;

2、建立并管理本学院的家庭困难学生数据库;

3、做好本学院的勤工助学工作;

4、做好本学院的助困类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选工作;

5、配合学院做好贫困生管理工作,密切关注贫困生的各方面情况,并及时向学院报告情况;

6、配合团委学生会其他部门做好其他工作。

三、工作要求

1、落实元党委,团委和学工组的指导思想;

2、按时按质做好部门各项工作,不推脱工作,不推卸责任;

3、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耐心仔细,积极主动,讲礼貌,语气平和;

4、服从安排,有团队精神;

5、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要保证学习。

四、工作职责

(一)部长

1、认真听取学院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门工作作出设想和规划;

2、制订部门整体工作计划,对日常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3、组织、协调各成员的工作;

4、负责对每次活动的总结,评定;

5、与资助管理中心和其他学院勤工部保持联系;

6、负责组织安排部门工作;

7、负责对副部、干事,以及各班生活委员的审核,评定及推优;

8、及时下达学校、学院的工作任务;

9、与团委学生会其他部门沟通联系,配合做好其他工作。

(二)副部长

1、协调部长开展部门工作;

2、协助部长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起草部门各种工作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

3、管理部门干事,与干事做好沟通工作;

4、执行部长安排的任务;

5、协助部长做好干事及各班生活委员的考核工作;

6、与各班生活委员沟通,及时了解学院各班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生活、思想状况;

7、协助部长做好其他工作。

(三)干事

1、配合部长、副部长做好部门工作,2、向部长副部长反映意见何建议;

3、关注并报告班级动态。

(四)生活委员

1、配合勤工部做好班级的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助学金评比工作;

2、关注班级贫困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情况,发祥情况及时向勤工部反映;

3、配合学生会对勤工部部长和副部进行考核评定。

五、考核制度

1、工作认真出色,学习成绩优秀者,推荐参与各种先进评比;

2、有各种严重违纪行为的,勒令其辞职;

4、不按要求做事,不团结,以权谋私等,不参与评比先进;

5、一学期内有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及格者,取消其职务;

6、不能胜任部门工作者,可辞去其职务或建议其自动辞职;

7、个人素养和道德底下者,取消其职务;

8、出言不逊,造成不良影响者,取消去评优资格。

9、有其他不良情况者,视情况决定。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勤工部

篇6:大学勤工助学部个人工作计划

二.前期筹备

1. 校内宣传:与宣传部合作通过海报、校园广播、校报进行;

2. 与校方联系:各学校义教活动的负责人要及时与校方沟通了解工作中的各种变化,以便更好地调整工作计划;

3. 培训:将已挑选出的义教同学集中,对他们进行初步的培训,并签订协议书。

三.提供助学岗位 , 将已挑选出的义教同学集中,对他们进行初步的培训,并签订协议书。

1. 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的报道等形式展示;

2. 与文艺部合作在义教学校举行文艺会演,展示义教成果。

3.本部分也是本部门的工作重点。本部门会尽力联系相关

的工作单位,本着安全的原则为同学提供尽可能多的短期兼职工作。 争取到更多的助学岗位为贫困生服务。与校学生会联系,可以扩大我们 的活动范围。

4.可以成立我们自己系的家教安排中心,可以借助广播台.电视台或者贴些广告。家教中心 可以 辅导中小学的数学,英语,物理,等方面的题目,不用让贫困生自己去找家教活动。既能保障出去辅导同学的安全,也可以很好的监督工资的发放,还能让家长放心。让我们的勤工助学部成为一个纽带,服务于家长和同学。

5.可以把学校或学校外的小时工的工作统计起来,安排贫困生去做,可以更好的监督工资发放问题。

四.组织活动。

1,向师哥师姐们低价回收旧的参考书,把这些参考书低价出售给需要帮助的同学。

2,冬天快来了,可以组织贫困生去自主创业,去曲阜的批发市场批发冬天的手套,围脖,袜子,等,利用课余时间去推销,来争取自己的生活费。

五.总结

1.整理义教老师的听课笔记并存档;

2.整理相关的工作资料和新闻报道等;

篇7: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目录:

1.举办单位

2.活动背景

3.活动名称

4.活动时间与地点

5.活动目的6.活动章程

7.活动结束

8.活动意义

一. 举办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勤工俭学协会(简称:勤协),创立于2012年

6月,勤协是由在校对经济活动感兴趣和希望在大学期

间锻炼经商能力的同学自愿组成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学

生群众组织。

协会旨在尽全力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平

台;为每一位协会成员服务的精神;为每一位在经济上

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让每一个成员

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品质。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强化其竞争意识,为今后能更好地容入社会

打下基础。协会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

精神。秉承“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为在校

大学生寻找勤工俭学岗位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二. 活动背景

1.在校园内部,在校学生均处于四月中旬,临近五一小长假的情况下,学生大都有着浓厚的假期和周末兼职兴趣和强烈的兼职预期,外加假期经济的影响下,各大商家,企业,卖场急需五一促销等短期职员,校园需要一个有效的值得信任的平台来联系学生和商家,以更好的服务于同学们。2.但是同时社会上各种兼职招聘信息十分庞杂,难免泥沙俱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被坑骗,兼职信息与实际工

作相差甚远的情况,导致很多同学出现了对兼职心向往之,实不敢之的状况。3.而勤协自始至终坚持亲自求证,核实企业招聘信息,实地走访工作岗位,必要时组织协会成员亲自带队参与,大大保证了本协会兼职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降低了同学们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勤协自第一届校园兼职招聘会成功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校园兼职招聘会,获得了广泛好评,赢得了广大学生的信任,成为了校园内兼职招聘信息发布,岗位求证,公益服务,学生-企业双向联系的第一平台,因此,本协会有责任也有义务继续本着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举办兼职招聘会,方便于广大同学。

三. 活动名称:

云南财经大学勤工俭学协会第八届校园兼职招聘会

四. 活动时间与地点

活动时间:2014年4月23号(周三)10:30-17:30

活动地点:云南财经大学南院荟华广场

五. 活动目的1.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安全可靠,便利满意的兼职信息发布平台。

2.增强协会影响力,提高协会知名度。

3.加强协会成员合作与交流,提高协会凝聚力,组织能力,协

调能力。

六. 活动章程

1.9:30成员到场,清点人数,分配工作。

2.9:40-10:30搭建活动场地,完成活动装饰,宣传条幅。

3.10:30-17:30宣传兼职招聘工作情况,解答兼职招聘问题,登记兼职信息。

4.17:30-18:00拆卸,归还活动道具(桌,椅,遮阳蓬,条幅,宣传册。)

七. 活动结束

择日召开活动总结大会,总结活动举办情况,分析经验得失,同时对活动中表现积极突出的同学进行奖励,并为下一步的工作作出规划。

八. 活动意义

1.增强了协会的影响力,提高了协会在校园的知名度,得到了更高程度上的认可。

2.进一步促进了协会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协会的融洽度和凝聚力。

3.加深了协会成员对就业求职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对于成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目标有重要作用。

4.为协会积累了更多的举办大型活动的成功经验,促进了协会的成熟和发展。

5.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好的勤工俭学途径,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勤工俭学协会组织部

篇8: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2008 年11 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首次较为详细地规定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以及人员的组织实施等。在实际工作中,当前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多以“民族理论与政策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开展,任课老师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等,主要内容包括宪法和法律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教育、民族工作、少数民族伦理道德中爱国主义教育等。而基于民族院校学科结构、历史渊源及学生群体的特点,民族院校的民族理论知识与政策的学术讲座、学生民族类社团及丰富多彩的民族类校园文化活动等,也在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的调查及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普遍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意识较强(王静芳,2011);(2)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一定了解;(3)普遍关注民族地区,尤其是本民族的发展,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但是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教育的目标不够清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团结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育目标是成功的前提。但是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仅仅考虑到了其中一个方面,仅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实际需要,而没有认识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在进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时,只有考虑到社会与学生自身的需要,才能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导向价值。

二是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教育模式,方法单一。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也直接证明,教学过程中,选择教育模式和方法存在的问题较多。绝大多数的民族院校在教育大学生民族团结时,使用的还是以往的手段,比如讲座、进行报告、黑板报以及宣传栏等手段。这些手段起到的作用更多是理论的教育和引导,而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从而使民族团结教育固化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作用则较少。

2 民族院校将社会实践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的实践成果

在过去的五年中,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利用寒暑假开展组织+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分赴迪庆藏族自治州、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鲁甸县等6 个民族聚居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有形”方式与“无形”方式相结合取得一定效果,大力开拓实践育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开展民族文化调研,关注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自2009 年以来,学院三下乡团队逐渐形成项目化、长效化模式,通过组建学院团队或个人参与,在寒暑假组织各民族学生分赴各地开展以“民族文化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族大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对各民族文化进行调研,可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各民族的特点,更好地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了解民族的现状和历史,这样能够消除民族偏见,不断增加学生对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感情。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主动积极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与此同时,社会还应该重视社会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了解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激发其活力。

(2)走访民族地区村寨,了解民族基层政府建设和运行状况。基于学院的学科特点,在每年的社会实践工作中,学院都将民族基层政府管理调研作为社会实践的重点之一。如三下乡团队中的赴双江小分队进行的多民族自治地区基层政府管理模式调研、赴鲁甸县小分队进行的回、汉族留守老人儿童状况调研、赴鲁布革小分队进行的民族地区旅游业与村镇社区协同发展调研等。同时依托每年寒暑假社会实践,以个人形式开展的各类民族地区村镇调研也在省内外各个民族地区进行。通过学生自身参与到调研中让大学生学习、理解国家相关民族政策,切实体会民族地区的实际变化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民族情感,让大学生更加重视民族团结和稳定,给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好送“文化、科技、卫生”到民族地区活动。志愿服务在民族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起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做出了民族学子贡献,提升了民族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双重作用。在过去的社会实践工作中,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将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常态化项目,如赴迪庆小分队开展的禁毒宣传活动;赴双江小分队开展的劳动保护法、务工防盗防骗宣传活动、亚热带地区常见传染病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赴鲁甸小分队结合当地防震减灾知识匮乏开展的地震科学知识及防震减灾宣传等。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民情和国情之后,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感受到不同地区间的不平衡,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参与到祖国建设中去的热情激发出来。

(4)“实践归来话成就”,重视实践成果普及,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假期时,学生可以深入地参与到民族调研以及实践中去,能够通过学生的眼光来对各个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民族文化系数进行观察和记录。“实践归来话成就”,社会实践结束后学生的实践成果以图片展、调研报告、纪录片以及分享会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能够给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提供一定的载体,这样能够丰富民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

3 民族院校将社会实践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的思考

在社会实践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工作中摸索出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实践通常在寒暑假进行,时间固定在短短的两个月间,没有形成民族团结教育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的长效机制。第二,受专业限制,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全方面覆盖志愿服务所需内容,很多同学所学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在实践的过程中,负责三下乡的教师基本上是辅导员或者团干,很少有专业教师参与到三下乡中去,这也导致了三下乡的过程中,专业指导欠缺,尤其是基层亟需科技、卫生知识,非专业学生所学知识很难充分运用到当地的社会服务中。第三,缺乏有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当前民族院校的社会实践和许多高校一样,重视定性评价,而没有认识到过程靠谱的重要性,重视成绩的总结,而没有做好纠错和考评;重视少数学生的评优,轻视了对大多数参与者的考评;重视展示实践成果,而没有认识到经验积累和巩固的重要性。没有制定合理完善的考评机制,这也给学生的创造性和热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第四,每年学校立项给予经费支持的社会实践团队非常有限,而其余以个人及自发组织的团队开展的社会实践受经费所限,活动的规模、内容受到很大限制,同样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发展,社会各界和学校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实践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3.1 打造“部门联动”的工作模式,为社会实践搭建

(1)学院必须不断增加经费的投入,给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更多的扶持和补贴。(2)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学生工作处、学校团委、各学院团委、学工办等相关单位要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参与,做好社会实践及社会调研工作,同时应将社会实践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所在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3.2 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多维工作模式,开创民族院校社会实践的新局面

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多维工作模式,即将社会实践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相结合,与关注民族政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与关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相结合,与民族地区文化知识传播、志愿服务相结合,与学生关注点相结合,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相结合,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开创民族团结教育与社会实践联动的多维工作模式。

3.3 打造“组队下乡—下乡实践—实践分享”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1)将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合理运用进去,通过博客、QQ、微信以及微博等手段进行网络宣传;通过刊物、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海报以及标语横幅等手段来在校内推广。(2)在上民族团结课程时,将图片展、纪录片等引入进去,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享受到下乡的成果,更好地体会其感受。

参考文献

[1]王静芳.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李亮靓.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蒙运芳.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广西民族研究,2010(4).

篇9:云南民族大学排名

2013云南高校综合排名

省排名全国排名院校类型总分181云南大学综合18.522109昆明理工大学理工14.473207云南师范大学师范7.724268云南农业大学农林5.275285昆明医科大学医药4.726334云南财经大学财经3.917376云南民族大学民族3.178422西南林业大学林业2.779462大理学院综合2.33

来源:云南高校排名

文章来源:高考gaokao.

云南民族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民族类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共4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云南民族大学非通用语种群(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5个语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专业可以说是云南民族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最好专业的详细列表:

篇10:校学生会勤工助学部规章制度

2、全体例会至少提前10分钟到场,到场后需保持安静,勿大声喧哗或到处走动,按部门座位安排就坐。全体例会迟到者扣10分(以通知时间为标准),事假、病假、缺席的处理同上。

3、每学期参加校学生会活动少于3次者,扣15分(整个学期学校活动少于3次的,以1次为标准);每学期校学生会活动从未参加者,自动递交辞呈;部门活动不参加者,一次扣三分,扣完为止(中途参加的只算半次参加)。

4、策划书、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等,迟交扣2分,不交者扣10分,发现抄袭、雷同策划扣5分(抄袭部分达到70%为标准、雷同部分达到30%为标准)。

5、每学期考试挂科者,自动递交辞呈;受到学校处罚者,视情节扣5-10分或自动递交辞呈;受到校团委表彰的一次加5-10分,院系表彰除外。

6、优秀策划加5分(由部长及副部裁决),批准实施的策划加15分。凡参加过校学生会活动者,例如:表演、演讲、主持等,一次加5-10分,参赛获奖另加10分,院系活动除外。

7、找到兼职并实施的,一次加5-10分。

篇11: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关键词:大学精神,团结,进步

大学的精神文化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内隐文化,反映了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也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在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不少大学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例如,北京大学以“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闻名,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传世。云南民族大学的办学历程,是云南各族儿女在民族大家庭中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历程。“团结,进步”的精神,反映了云南民族大学独特的气质。

一、云南建立民族院校的特殊性

新中国成立初的云南,新社会的建设工作既与全国及其他少数民族聚集区在大局上有共性的方面,又在民族构成、发展差异和边疆地域等社会地理特征上存在着自身明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民族众多,经过后来的民族识别确定为25个少数民族,还有为数不少的民族支系,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各民族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不同,社会历史发展特点不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上,云南的民族问题及宗教问题、对外关系问题往往互相牵连,加上长期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民族心理隔阂很深。这就使社会关系中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甚至宗教矛盾和新中国成立初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帝国主义的敌我矛盾异常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云南社会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复杂局面。二是不仅云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全国,省内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差距也异常明显。当时的云南,20多个民族同时分别处在原始公社制和从原始公社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地主制等社会经济形态中,边疆地区的独龙、布朗、基诺、景颇、傈僳、怒、佤、德昂等族,以及部分拉祜、苗、瑶等民族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在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方面,1949年云南省各级各类在校生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1.2%左右,文盲率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盲率则更高,一些民族还处在结绳记事的文化蒙昧状态。历代被视为“瘴疠之区”的云南,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猖獗,缺医少药的少数民族地区,治病只能祈求于鬼神。三是云南的边疆地域特征也与全国其他边疆地区不同而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或人烟稀少,或部分民族跨境而居的。首先,4千多公里的云南边境沿线存在着“三多”现象:边境县份多、边境民族和跨境民族多、接壤邻国多。云南有26个边境县,大多数少数民族分布于占全省面积四分之三的国境边沿一线和广大山区,有13个民族跨境而居,与缅甸、老挝、越南诸国毗邻接壤。其次,存在民族观念和宗教观念的跨境认同现象,极易因价值观念引发行动上的“跨境摇摆”行为。再次,1949年末撤退到西南的国民党残部退入缅甸国境,使中缅边界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对敌斗争的前沿,对敌斗争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当时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边疆,疏通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对敌斗争,巩固边防;开展新政权建设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推进民主改革;发展生产,开展经济工作,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培养大批民族干部和民族工作者,而能历史性地承担这一需求的就是建立一所新型的民族院校。

1951年8月1日,云南民族学院宣告成立,云南省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兼任院长。周保中院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筹办民族学院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毛主席的具体指示和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使之顺利、更有效地推行。因此,各族的学员在院中要树立团结、友爱、互助、互让,躬行实践和艰苦朴素的风气,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各民族人民服务。”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宋任穷在讲话中说:“民族学院是贯彻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各族学员完成学习回去后,要努力为各民族人民服务,建设我们各民族人民幸福美好的大家庭。”

二、团结中的进步

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落后,文盲比率很高,有的民族还在靠结绳刻木记事、数豆计数。社会形态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领主社会、封建地主制社会,社会发育程度比内地落后一至几个世纪。在学院招收的第一期学员685人中,包含40多个民族(当时民族识别工作尚未进行,根据学员自报的民族称谓统计),不懂汉语或略懂汉语的学员占30%,初中文化水平学员占17.4%,高小文化水平学员占17.9%,初小文化水平学员占15.8%,文盲半文盲学员占35.4%。学员中大多第一次走出深山峡谷到昆明,由于生活不习惯,语言不通,对城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不适应,有的学员或闹回家,或处处心存戒备,学校发的衣服不敢穿、发的用具不敢用。针对这些情况,学校领导和教师与学员同学习、同生活、同劳动、同娱乐,不但细致地做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耐心地教学员生活常识。教师手把手地教学员折叠被子,甚至教学员刷牙、系鞋带。很多学员到了学校后才第一次理发、洗澡,第一次看病、打针。首次发生活补助费时,教师教学员认识票面,怎样用钱。每到节假日,教师带学员上街购物、游览。晚上教职工轮班到学员宿舍查铺。在领导和教职工无微不至的关心下,许多学员消除了戒备,安心学习。

针对学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等情况,学校实施“三结合”(教师和学生结合,课堂和课外结合,个人苦学和小组互助结合),“四并举”(会读、会写、会听、会用并举),“五原则”(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方法。在教师和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学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知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些文盲半文盲学员经过刻苦学习已能读书看报,自己给亲人写信。“三结合”让师生在团结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为了做好民族上层的团结教育工作,1952 年7 月,根据云南省委指示增办了民族上层训练班,专门招收各民族上层人物(王子、头人、土司、山官等)。训练班的学员经过学习提高了政治觉悟,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毕业后不少人在当地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这些上层人物利用与本民族人民群众天然联系的优势,积极协助当地党和政府,疏通民族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发挥了汉族干部不能替代的作用。

1953 年以后,内地民族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边疆地区随着民族关系的改善、社会秩序的稳定,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各民族人民迫切要求民主改革。民族工作者马曜同志根据在德宏等少数民族村寨实地调查的结果,向省委建议:以景颇族为代表的九个少数民族,由于土地占有不集中,阶级分化不明显,不应当把土地改革当做一个革命运动阶段来进行,可以不重分土地,不划阶级,而是在国家的帮助下,通过发展经济文化,采取互助合作方式逐步完成某些环节的民主改革任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该建议被省委采纳,并经中央批准施行。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云南民族学院的教学组织调整为三个部一个直属班。第一部专门培训协商土改区的干部(哈尼、傣、拉祜、藏、阿昌等民族);第二部专门培训直接过渡区干的部(傈僳、佤、景颇、布朗、怒、独龙等民族);第三部专门培训在边疆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和内地较先进民族的干部(彝、白、回、壮、纳西等民族);直属班仍培训民族上层人物。直接过渡的主要成绩:第一,彻底废除了部落酋长的山官制度;第二,淘汰了阻碍生产发展的原始部落残余;第三,提高了科学文化水平;第四,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之后以马曜为代表的一批云南民族工作者,深入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并陆续编写了20 多个民族史志稿,直接为少数民族编写史志,这在历史上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体现了民族平等,增强了民族团结,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几十种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学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到一起,这在云南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神圣的使命,共同的目标,把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各族学员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一人有困难,大家来帮助;一人生病,大家齐关心。各族学员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好风气。成千上万的云南各少数民族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就这样培养出来了,他们成了“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边疆建设者。“团结”不仅仅是泛指意义上的团结,而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且涵盖了一种团体精神、合作精神。“进步”也不仅仅是学员、学校本身的进步,而由来自各地区学员的进步带动其家乡的进步,带动整个云南社会的进步。“因为团结,所以进步。”毋庸置疑,民族院校的建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是祖国各民族团结友爱大家庭的缩影,也是宣传贯彻民族政策的重要阵地;民族院校的建立为民族地区的建设发展进步起到了不容置疑的推动作用。弹指一挥间,60 多年过去了,云南民族大学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成长、发展壮大,由一所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学校,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所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博士、硕士、本科、成人教育、外国留学生等多层次的综合性大学。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的象征。“团结进步”精神的发扬光大,将给云南民族大学带来更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云南民族大学55年[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2]云南民族大学60年[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篇12: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9-10月, 在云南省昆明市及云南各地区、自治州的一些地方院校共5所大学 (包括滇东北、滇中、滇东南的大学) , 随机选取一些班级, 发放问卷1 000份。获得有效问卷761份, 其中非贫困学生为437, 贫困生324人 (家庭月平均经济收入低于200元左右) , 贫困生中女生189名, 男生135名;一年级101人, 二年级98人, 三年级123人, 四年级2人;文科133人, 理科183人, 其他8人;来源于农村的贫困生302人, 城市的贫困生22人;少数民族学生116人, 包括哈尼族、彝族、壮族、白族、回族、傈僳族、苗族、傣族、瑶族、纳西族、藏族等, 少数民族女生66人, 男生50人。

1.2 方法

采用王登峰[1]编制的在国内影响较大的“自我和谐量表”。该量表共35题, 每个条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1~5个等级评分。该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 自我的灵活性概念的刻板和僵化, 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 各分量表的得分为所包含项目的分值相加。总分为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 再与其他2个分量表得分相加为总分[1]。经对大学生测试, 该量表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和预测效度, 可以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工具。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自我和谐情况

表1表明, 高分组 (得分≥103, 即表现出不和谐) 学生比例高达22.22% (72/324) , 低分组 (得分≤74, 表现出较为和谐) 学生比例仅为10.18% (33/324) 。

2.2 贫困生与非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状态比较

表1表明, 贫困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与总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贫困生自我刻板性程度比非贫困生高, 自我灵活性也比非贫困生差,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3 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比较

男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低于女生, 刻板性高于女生, 灵活性比女生好,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 不同生源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状态比较

城乡贫困生比较, 自我和谐的3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于四年级人数太少, 以一~三年级的贫困生自我和谐状态的3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587, 1.150, 2.564, P值均>0.05) 。

3 讨论

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 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 即一种“不和谐”的状态, 个体为了维持其自我概念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 并因而为心理障碍的出现提供了基础[1]。这种自我不协调是导致强化防御、焦虑不安、自我混乱, 甚至人格障碍的一种方式[11]。各种自我之间不能协调一致, 将导致自我概念难以形成, 自我形象不能确立, 从而给个体的内心带来冲突、不安、痛苦和焦虑, 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12]。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贫困大学生较多, 大部分贫困生的自我和谐状态较好, 但自我不和谐的人数也高达22.22%, 其自我和谐程度显著比非贫困生差, 主要表现为自我和谐的核心维度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显著高于非贫困生, 这与陈秋莉等[13]对内地贫困生的研究一致。自我的灵活性水平也低于非贫困生但差异不显著, 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多倾向于对自我能力和情感作出负性评价, 无能感增强, 容易否定和排斥自我, 表现出了解决问题, 对矛盾的调节能力不如非贫困生强, 更多的刻板性与僵化。自我灵活性反映的是个体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自我灵活性低的个体, 思考问题时往往具有片面性, 容易一叶障目[14]。本次调查贫困生绝大部分是来自于边疆山区农村家庭, 由于地域的局限, 他们以前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 对外界的世界了解较少, 生活较单一, 经历的事件相对较简单, 价值观单一, 在生活中他们往往采取简单、刻板的方式解决问题。很多贫困大学生把进入大学看成是改变自身环境、命运的机会, 有较高的理想自我, 容易出现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进入大学后,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多样化的学习, 以及多元的价值评价, 变化大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个体由于对自己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而易造成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较大的差距, 形成内心的冲突。当矛盾出现, 他们还采取以前简单、刻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经验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不平衡时, 他们缺乏有效应付环境的经验, 不知变通, 就会对自我有较深的怀疑, 缺乏自信心,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也不能灵活性去协调一致, 表现为刻板性、僵化, 防御机能增强, 出现消极的回避应对, 或产生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 陷入了一种不和谐的状态。贫困大学女生比男生表现出稍高的自我不和谐,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比男生高, 自我的灵活性也比男生差,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边疆女贫困生不仅大部分来自农村, 而且少数民族女生占女贫困生的34.92%, 少数民族女生在生活中社会地位低于男性, 还有一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 他们在面对一些事件时更容易自卑与封闭, 他们会比男生倾向于负面的评价自己, 回避矛盾, 解决问题缺乏灵活性等。有研究提到, 女性的自卑心理表现出超概括化或泛化性的特点, 使她们对周围更为敏感也就更易封闭自我, 导致自我和谐性、灵活性较差[15]。笔者近期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过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非贫困生低, 贫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抑郁、人际关系敏感 、焦虑等[16], 而这些因素恰好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正相关[2], 由此可说明造成他们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不同的贫困生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所以在性别、年级、不同来源等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性别、年级、不同来源并不对自我和谐构成较大的影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勤工助学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是几本05-29

云南现代民族05-02

云南民族村05-10

云南少数民族婚俗07-25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04-22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05-30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05-14

云南民族旅游文化作业06-22

云南少数民族教育论文04-17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07-25

上一篇:观《走近毛泽东》心得下一篇:店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