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感觉作文300字

2024-06-17

开学的感觉作文300字(精选7篇)

篇1:开学的感觉作文300字

【作文一】

开学,一个新鲜的字眼,一个全新的开端,一个新的起点……开学了,师生们又欢聚在一起。瞧,同学们打打闹闹,多愉快。

篇2:开学的感觉作文300字

前年的一个晚上,我正在细细品尝恐怖小说,“尝”完后,我独自一人躺在床上,不由自主地想起恐怖小说里的内容,越想越害怕,冷汗直往上冒,我赶紧拿了被子盖住自己,再热我也要忍着。不知过了多久,我就是不能睡着,因为实在是太热了,可是那风扇是放在另外一个房间,可是那个房间没有开灯,一片漆黑,我实在不敢进去拿风扇。我太热了!可是看着那个一片漆黑的房间,鼓起的勇气又降了下去,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咬咬牙,决定挑战自我,拿电风扇去!

我像个贼似的偷偷摸摸地起来了,轻轻走着,左看一眼,右看一眼,生怕什么东西会爬在我的身上,或者出现什么东西在我面前。好不容易进了房门,我一瞥眼看见了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女鬼”,我顿时吓得脸发青,“啊!”一声尖叫,爸爸被我吵醒了,赶紧跑了过来,我直喊:“有鬼啊!有鬼啊!”爸爸疑惑地看了看我,向阳台走去,打开灯,原来是一件吊在阳台上的一条红色的裙子罢了!哎,真是虚惊一场,害我吓了一身冷汗。最后,我只好乖乖地把风扇拿回了自己的.房间。我想:我都这么大了,胆子还是太小了,这回竟害得大家连觉都睡不好。我给自己壮了壮胆,打开电风扇,收起棉被,安安心心地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平安夜。

篇3:让作文多些“想妈妈的感觉”

第一部分:忆, 擦亮五个名字的圣洁之光。

教师请学生在最干净的一张稿纸上写下自己最爱的五个人的名字, 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情绪高涨, 课堂上暖意融融。

第二部分:划, 体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教师让学生在五个名字中划去一个, 并陈述理由, 且以自己的语言渲染气氛, 逐步调动学生的情感。接着, 再划去第二个, 第三个……直至最后一个。学生的情绪陷入低谷。

第三部分:写, 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

教师请学生把课堂上发生的一切都用文字记录下来, 时间为15分钟。写后, 请学生诵读自己的习作, 教师进行引领点评, 其他学生作适当修改。

第四部分:悟, 点亮习焉不察的成长之思。

教师请学生根据课堂发生的这一幕, 为自己写的文字起一个题目, 在题目中表现“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整个设计浑然天成, 课堂一起一伏, 张弛有度。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 极富感染力, 点评引导循循善诱, 从容自如, 很好地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课堂上, 教师掌控自如, 学生回答精彩,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最后提升主题亦是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这样的课, 是一顿视觉大餐, 带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课, 亦是一顿思维大餐, 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其一:什么是作文

这堂课曾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 并展开争辩。其中一位网友这样说:“这位老师真是够‘狠’的, 为了一篇作文, 就要让六年级的孩子体会一次‘生离死别’。而且, 还是让尚且年幼、纯洁的孩子亲手用笔‘做掉’自己的亲人。结果正如教师所设想的那样, 仅用15分钟, 一篇篇感人的文章挥笔而出, 可是读着这些只能算是问号与感叹号叠加的所谓文章, 实在如鲠在喉。”我不知道别人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但于我来说, 的确如此。这样的课堂, 不缺激情, 却少了一股温情;读着澎湃, 却少了一些回味。这不禁让我想起那篇小文章《妈妈回来了》:前段时间, 妈妈去杭州学习, 去了好长时间, 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 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 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 因为妈妈回来了, 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 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我很想她, 想妈妈的感觉, 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文章很简短, 很质朴, 可是那一句“想妈妈的感觉, 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们不管用多么生动的语言都不能写出小孩子内心这种最真实的感受:想哭的感觉。于是, 我就想问:究竟什么是作文?

以我肤浅的理解来说, 我认为作文就是抒写生活, 反映生活;抒写自我, 表达需要。所以,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 是生活的缩影。那么, 在小学, 我们为什么要开设作文课呢?为什么要进行作文教学呢?在我这个一线教师看来, 原因有两点:一是小学生对日常生活视而不见, 不知如何观察;二是小学生有时想写, 想要表达, 却无从着手。这样看来, 我们要教给学生有序地观察, 有序地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再回过头来看王老师的这堂作文课, 是以“生命意识”立意的, 他想通过深度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言语诉求, 从而让学生想写并乐写。这样的本意是好的, 但我认为, 难道我们教师非得通过这种逼迫的方式唤醒学生沉睡的语言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立意新颖高超吗?并非如此。比如朱自清的《背影》, 平平实实, 却自有一番温情在;比如那个获得冰心作文一等奖的7岁小童写的“想妈妈的感觉, 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最为朴实的语言, 却表达了最为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 只觉得心里暖暖的, 柔柔的, 没有澎湃的激情, 却感人异常。

其二:作文课该承载什么

王老师的课无疑是精彩的, 课堂无疑是诱人的。然而,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 面对十二三岁的小学生, 我们的课堂有必要承载这样的生命之重吗?我觉得没有必要。面对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 我们应更多地给予他们灿烂的阳光, 温暖的亲情, 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 而没有必要用这样“残酷”的方式让他们经历情感的大起大落。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 总是讲究立意, 立意高远、深刻, 分数就高。写老师, 必定要写到“兢兢业业”的园丁精神;写妈妈, 必定要写到“无私”的母爱;写山水, 必定要感叹“祖国的美丽富饶”……如此一来, 学生们的作文便多了共性, 少了个性, 因为太有“个性”的文章往往得不了高分, 立意不高的文章总是因为“没有深度”而招致“棒杀”。这是否扭曲了作文教学的本意?《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总目标中对“习作”的目标描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如此看来, 在小学阶段, 我们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怎样写”, 而不是过多地去思考作文课该承载什么, 否则, 目标不明, 也就难免南辕北辙了。

其三:作文内容该如何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 仅从作文角度来说, 给予学生的东西的确很少, 如果作为一节思想品德教育课, 面对的若是高中、大学的学生, 我相信给予他们的东西会更多。在这节课上, 学生的确沉浸其中, 有了情感的体验, 但却没有挖掘生活的源泉。王老师让学生想想亲人的音容笑貌, 想想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原本可以打开学生的记忆之匣, 那些温馨的、感人的小细节原本可以进驻学生心间, 充实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体验, 可惜也只是匆匆带过。除此之外, 就是在点评作文的过程当中, 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引导, “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了一些语言的运用, 整堂课中更多的是情感的渲染。然而, 我们为什么要拼命追求作文语言与情节的“生动感人”, 而忽视作为作文血肉的点滴生活呢?不一定大喜大悲才能写出好文章, 唯有对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都能予以自由、自然表达, 才是好文章。否则, 何来《背影》?何来“想妈妈的感觉”?

篇4:培育学生作文的“新感觉”

我在分析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着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新感觉”,捕捉“新感觉”,积累“新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表达能力,打下扎实的作文基础,几年来,尝到了甜头。

一、“爱心”是找到感觉的“阳光”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有阳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有阳光,才会呈现万紫千红,多姿多彩。世界才会显得那样令人神往,那样风光迷人。如果把“爱心”比作阳光的话,那么你感觉下的事物也会出现形态各异,光芒四射。

引导学生找感觉,我从培养“爱心”入手,使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动人的事迹,美好的情景。如:学校发动全体师生向残疾人献爱心的活动中,我就抓住时机,向学生宣传社会各届人士向残疾人献爱心的典型事例,以及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动人事迹,让这些“事例”、“事迹”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对残疾人倾注爱心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对大自然中各种美好景物,我也经常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有时让他们观察校园里的花、盆景、树木等。花儿开放时艳丽的色彩,醉人的芳香,盆景那独特的造型,树木旺盛的生命力。有时我携学生来到广阔的大自然中,欣赏它的美,感受它的博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花、草、树木、青山、绿水的“爱心”。有了这一份“爱心”,孩子们的心和自然中生物的心“搭”在一起,时时可以相互“交谈”。

当然让学生“爱心”起动的途径是很多的,如: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品赏优美、动听的音乐;挂出赏心悦目、韵味无穷的名家名画、书法佳作,指导学生欣赏,体会作者的心灵花火,在琴键上、笔墨中绽放。其中蕴藏着的“美”,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艺术品的强烈的美感,“爱”之心同时博动。

二、“思考”是捕捉新感觉的“钥匙”

学生有了内容丰富的感觉,教师应及时地启发、正确地诱导他们去“思考”,使感觉向更广阔、更深刻的方向发展,使先前产生的感觉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这一朵朵“花”,就是一个个新鲜的感觉。

例如:当学生观察小溪流以后,对“小溪流”泛着白花花、清亮亮的、流动的水,已感觉到溪流非常活泼、非常可爱。我就及时地启发学生思考:小溪如果没有干涸,他可能停止流动吗?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不会,它还是日夜不停地奔走。”我继续点拨,小溪流的这种不知疲倦的精神,在你周围的人群中,可有像它这样的品格?学生思维的闸门顿时打开了,有的说像下岗找工作的妈妈,总是不怕挫折,不怕劳累;有的说像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教育我们,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经过这么一推究,对溪流就有了“新感觉”。

当然,每个人对事物的思考角度,思考方法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有的同学喜欢在物与物之间,思考他们的相同或区别;有的喜欢将人类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寄托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有的则喜欢思考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却也能从中阐述自己的别样的理解等等。不管怎样,我常对学生说:只要你用心去感觉、用心去思考,“新感觉”的花朵随时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三、“随笔”是积累新感觉的“绿色通道”

同学们的新感觉一旦被“发掘”,我们决不孰视无睹,应该毫不吝啬地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表扬的话语如冠冕般戴到他们头上。当他们的情趣被激起,我们适当地引导他们表达这种感觉,先用口头表述,紧接着采用书面表达。否则,新感觉将会如昙花一现,一去不复返。

如何将这种新鲜的“感觉”,长久地储备,使之成为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仅仅做到零散的表达,这一步还是不够的。我要求学生人人都有一本小小的笔记本,随时把新鲜的感觉记录下来,这是别具一格的“随笔”。“随笔”不停地记录自己头脑中随时冒出的思想或情感火花。同学们一天可以写一篇,也可以写多篇,倘若没什么感觉,当然也不强求;看下边的这些“随笔”,不得不让我为他们鼓掌:陈金超,《大山的孩子》:妈妈告诉我,大山的孩子是那蹦蹦跳跳的,朝我们走来的溪流。胡丽君,《风的颜色》: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吹绿了田野,吹绿了山坡……冬天的风是白色的,吹白了屋顶,吹白了江河。何惠,《红叉叉》:发下考后的试卷,上边有一个个红叉叉。它可不是我的朋友,我汗毛根根竖起。发下的作业本,上边有一个个红叉叉。它可不是我的朋友,我的脸比它更红。又该发本子了,红叉叉不会再来。我不会有这样的朋友,我深信!而日记通常记录自己一天中做过的有意义的事,学生必须每天记,今天实在没什么可写,就记录一下从早到晚的行程。显然,让学生写“随笔”比日记更轻松、更有兴趣,“随笔”可以说是一吐为快,日记有时则带有一点任务、负担。

篇5:感觉的作文300字

在大自然界里,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敌人。小鸟,它的敌人是飞机,因为它可能会被飞机给困在引擎里,而且也可能会被它吹走,所以鸟最怕飞机。

害怕的感觉有很多种,象是有人不敢看鬼片。不过,我很喜欢看恐怖片或是玩刺激的游乐设施,所以我是天不怕、地不怕,只怕作文写不完。因为老师一直给我们看影片,害我没时间写作文。

但仔细想想,我还害怕没带功课回家,因为那会让妈妈火冒三丈,而且她还会把我打得落花流水。那时的妈妈就好像一只喷火龙一样的残暴,所以我都不敢不带回家功课。

恐怖在我心中,是一种害怕的感觉,我不喜欢它,真希望能够不要再见到害怕的那种感觉。因为它会让我吓得发抖,所以我不喜欢它。

篇6:感觉的作文300字

还记得外婆第一次给喝我这个汤,我才五岁吧。两只小脚不停的跟在外婆后面,走哪跟哪,跟着外婆把炖汤的过程走了一遍。我爬上我的小餐桌,迫不及待的小嘴嘟起来,眼睛里散发着闪亮的光芒!

终于,外婆把汤端在我的面前,我用勺子搅了搅,发现不就是青菜和豆腐嘛,我不喜欢吃青菜和豆腐,眼里的光芒慢慢消失,激动的心慢慢放下。外婆看到我不吃了,脸凑过来看着我失落的表情,笑着说:“琪琪怎么不吃啊?你不吃外婆要吃!”说完外婆拿起碗,咕噜咕噜的喝下去了,脸上充满着满溢的笑容,“好好喝哦!琪琪真的`不要试一下?”看着外婆那么享受的表情,我心动了,用勺子绕起一点汤,斯——,嗯!好鲜啊!好好喝,不一会,那碗汤已经被我消灭了,缠着外婆说还要,外婆说我真是一个小馋猫!

每年过年过节回老家,必不少喝的就是外婆煮的青菜豆腐汤,那是外婆的味道!

可外婆不久前离开的我们,我再也见不到外婆了,再也喝不到外婆煮的青菜豆腐汤了。几次我都特别想喝青菜豆腐汤,妈妈也试着去做,但那不再是外婆的味道了……

篇7:感觉的作文300字

因为,我也被别人那样真诚地赞美。说真的,我当时很激动,也很紧张,因为不知道别人会怎样评价你,总是默默地想:在他们的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

当我站在台上时,吴鹏宇拉着我的衣袖,真诚地赞美我时,我有点紧张。可是,仍然故作轻松地望着他,期待他每说的一句话。没有害羞,因为我觉得勇敢地接受别人的赞美,要比羞涩不敢面对要好。

他说的一字一句,我都深深地记在心里,奇怪的是,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微妙,也很高兴,被别人夸赞的感觉,真好!

第二环节了。我站在舞台底下,看着在上面站着的王鑫怡,她粉红的笑脸笑成一朵花。我握着她的手,真诚地说:“你是个大方的女孩……”虽然很想笑,但是我知道被别人赞美其实很开心,我也严肃起来。

上一篇:小兵张嘎读书心得体会800字下一篇:2017南通中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