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2024-06-12

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精选14篇)

篇1: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几年前看过类似的假设,但是对中国的抗战史不了解,所以无从去分析,今天刚好看完抗日战争部分,就试着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需要回顾抗战之前国内的形式,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国破家亡用在此时最恰当不过;另一方面中国陷入对政府的不信任,军阀割剧的混乱局面。而这时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那就是孙中山,他不为名利,只为能重夺江山,所以我们看他北伐胜利之后把权利拱手让给他人,他不是妥协,只是不像众人贪图名利权势,但是他对当时情况的估计不足,酿成了他的民主共和的理想的破灭。

并且在孙中山身同还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他虽然在19建立中华民国,并担任中华民国总统,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虚位,因为孙中山并没有实际的权利(比如没有军队,所以后来他在广州创始了黄埔军校),他没有办法改变当时军阀割剧的场面,所以孙中山实际上在国内的威信远远不够。并且他与各军阀是很难联合的,因为各军阀所怀的目的基本上只有一个,就是权利之争,孙中山与他们的目标不一致,不可能走到一起,更不用说他的三民主义触动了军阀们的利益。

而与孙中山同心一意的只有------------------,这就有了后来孙中山建议的国共合作,但是合作还没有展开,孙中山突然病故,对------------------一直怀有意见的蒋介石露出水面,他自始至终都在抵致------------------,第二次国共合作是蒋迫于百姓坚决联合抗日的声威,才迫不已表示愿意与共合作,但实际上来看,所谓合作基本上没有实现,正如书中所说的,蒋当时其实很矛盾,一面担心亡国,一面又担心与共合作,让------------------抢了权位,所以蒋的抗日显得很心不在焉,损失惨重,不但在之前失了东北三省,后又华北五省被占领,继而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等纷纷失陷,此时,中国除了国民政府西迁的重庆,四川部分,基本上都被日本侵占,正在日本感到胜利在望之时,苏美英突然插足(苏有一阵因为苏德签订的协定,退出了对中国的援助),日本嚣张的气馅迅速息灭。

所以综观起来,同盟国的出现才真正扭转了中国即将亡国的局面。但是如果没有苏美英的加盟,中国胜算的机率有多大?首先,关于政权的问题国共两党存在很大分歧,这主要是在此前双方都过份的强调了国共的敌我身份,所以在这种前提之下谈合作非常困难,这就给后来的联合的失败埋下了隐因,------------------的军队当时被整编为“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所以蒋完全是为了缓和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才勉强答应合作抗敌,对------------------一直很防备。

所以联合是不成行的,那么国共仅凭一己之力能完胜吗?首先------------------方面不具备这个实力,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与国民党相比差距甚远,尤其后来苏突然停止向共方提供武器等装备,中国必然走投无路。而国民党方面,在物质上面在兵员上面都比较充足,然而它的致命就在于虽然建立了统一的政府,军阀割剧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在国民党的内部,分歧一直很大,所以这对于各地方的相互使用是弊大于利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蒋一直执与日妥协的态度,很像当年的袁世凯,为了维持自己的权位,可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也可以坐视不管中国的土地一块接着一块被沦陷,所以蒋根本就没有怀抱救国的愿望,所以蒋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靠一己之力是很难对付日军的。

篇2: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随着我慢慢长大和对历史的深入学习与了解,我终于明白了抗日战争这一具有历史伟大意义的神圣战争对世界带来的影响。七八十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名抗战的序幕,历时八年的铮铮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烧起的战火。

遥想当年,祖国那积贫积弱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了我国的大好河山,置我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一边是战争狂人的阴森狞笑,一边是国土沦丧、血流成河。处处燃烧着战火,人民家破人亡。在南京大屠杀时,敌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和投降的中国军人进行了残忍的屠杀,致使三十多万同胞含冤而死。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就是铭记历史,铭记惨遭日寇屠杀的中国人民,铭记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战士,铭记参加抗战,为战争做出贡献的爱国人士,海外华侨、国际友人。铭记他们的浴血奋战,铭记他们的智慧与聪明,铭记他们的大公无私,铭记他们的深深爱国情。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未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

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史实和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篇3: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国家级新闻事件及重大庆典仪式的电视转播, 是一项技术庞杂的系统工程。此次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就是如此。投入设备量大、参与人员多、技术要求复杂。技术上高度重视, 方案制定要在确保政治导向和节目内容安全、播出安全的前提下, “安全可靠、利于节目、力求创新”, 体现中央电视台在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

所谓安全可靠, 即以安全播出为本, 确保转播可靠安全。

所谓利于节目, 即以服务节目为线, 合理配置技术资源。

所谓力求创新, 即以努力创新为点, 大胆采用先进技术。

为了高水准地完成纪念活动的电视直播任务, 在确立技术方案之前, 确定了以下技术要求:

借鉴国庆60 周年庆典活动直播的成功经验, 现场转播系统前方采用多个分系统, 多路回传, 后方演播室 (E03) 最终合成的方案;

前方分系统互有分工, 但重要机位交叉备份;

大胆采用先进技术, 制作手段上积极创新和突破;

根据节目需求订购、引进、定制、改装大量特种转播设备;

大型国家庆典中全部采用高清16:9 画面构图方式 (包括时政镜头) 。

一现场转播方案构成

为了确保直播工作的万无一失, 台内技术系统借鉴了国庆60 周年电视转播的成功经验, 充分体现10 年来的电视技术发展, 创新引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 积极应对节目部门提出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纵深的转播制作需求, 为直播增光添彩。纪念活动直播系统分为现场转播系统和台内直播系统两部分, 本文主要对现场转播系统进行介绍。

1. 现场转播系统概况

根据活动覆盖区域及节目流程, 现场转播系统由6 个分系统组成, 共设置89 个机位, 使用2 辆高清转播车、1套高清EFP、48 套微波传输设备以及以直升机航拍、天鹰座索道、超长悬臂和大跨度陀螺减震拍摄装置等为代表性的多类型特种设备。此外, 每个系统均配备了专业的动力供电系统及相应的传输、通讯系统。

2. 现场转播系统布局及分工

现场转播系统, 覆盖了东起电视台新址、西至大会堂的长安街沿线, 南起天安门广场南侧, 北至中山公园北门的区域, 覆盖地面、城楼、空中及装备方队, 具体分为六个分系统, 各分系统布局如图2 所示。

A系统:负责拍摄阅兵仪式分列式活动;

B系统:负责拍摄午门至端门的各国领导人欢迎仪式 (迎接外宾、合影) 、城楼观看仪式及领导人演讲;

C系统:负责拍摄分列式、升旗仪式及礼炮阵地活动;

D系统:负责拍摄东长安街沿线阅兵队伍行进和跟踪转播首长检阅盛况;

E系统:负责拍摄制高点全景画面、拍摄空中装备方队检阅盛况;

F系统:负责提供受阅装备上的特殊角度拍摄画面。

A、B、C三大系统的输出通过光缆、微波形成主备通路送到中央电视台新址E03演播室, 参与综合信号制作。D系统通过光缆及微波链路回到演播室, 由单独的系统进行制作后再进入综合信号制作系统, E、F系统信号直接进入综合系统, 参与综合信号制作。信号流程图如图3 所示。

二分系统功能和配置

1. A系统

A系统采用中央电视台的CCTV-HD A2高清转播车, 停靠在天安门城楼西与西观礼台之间, 负责拍摄阅兵仪式分列式活动, 讯道共计16 个, 主要机位架设在在金水桥中心地带和东西观礼台一带, 机位布置如图4 所示。

为了更好地展现分列式及装备方队, A系统除了配备常规的机位, 还采用低角度电动轨道遥控拍摄系统 (A2) 、各类型摇臂 (15米伸缩摇臂、20 米长摇臂、10 米摇臂) 、超长悬臂和大跨度陀螺减震拍摄装置 (A10) 、二维有线传输索道摄像机系统 (A13 央视研发的天鹰座索道系统) 、摄像机减震器 (Easyrig) 等多类型特种设备, 以丰富的角度、生动的镜头充分体现了阅兵分列式活动通过天安门城楼前的场景。

同时在天安门城楼上东、西侧分别架设A11/A12 机位, 配置长焦镜头, 一方面可作为A系统城楼上的制高点实现该系统完整的镜头组接, 另一方面, 在B系统出现系统级崩溃时, 可代替B系统支持天安门城楼上时政镜头的拍摄, 实现了A系统对B系统的备份。

现场转播配置如下:

索尼1580R摄像机13 台, 索尼P1 摄像机3 台;

高清86 倍镜头2 只, 60 倍镜头1 只, 高清40 倍镜头5 只, 高清22 倍镜头2 只, 高清广角镜头5 只, 高清防抖镜头1 只;

帧同步器4 台;

低角度电动轨道遥控拍摄系统1 套, 配套防抖镜头和P1 摄像机;

15米伸缩摇臂1套;

20米长摇臂1套;

超长悬臂和大跨度陀螺减震拍摄装置1 套, 配套P1摄像机、40 倍镜头;

二维有线传输索道摄像机系统 (天鹰座索道系统) 1套, 配套P1 摄像机和广角镜头;

10 米带轮摇臂1 套;

摄像机减震器Easyrig 1套。

摄像机配置如表1。

2. B系统

B系统使用高清EFP系统, 搭建在天安门城楼的上北墙西挑檐下, 主要负责时政活动的直播, 包括拍摄午门至端门的各国领导人欢迎仪式 (迎接外宾、合影) 、城楼观看仪式及领导人演讲等。

与国庆60 年周年转播不同的是, B系统机位覆盖范围从金水桥直到中山公园北门, 包括了天安门城楼、端门南、北广场、西筒子河等区域, 除了承担天安门城楼上方的时政活动以外, 还涵盖了午门至端门南广场的外事活动, 机位布置如图5。

根据节目需求, 方案设计摄像机点位共22 个, 考虑到尽可能简化系统规模, 只使用了16 台基站、18 台摄像机, 完成了所有点位的机位覆盖, 在方案设计、摄像机基站机头复用、设备兼容性匹配、人员安排和配合方面, 做了大胆尝试。采用中央电视台最新集成的8 讯高清箱载转播系统, 并在8 讯道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系统扩展, 将四套设备型号不尽相同的系统整合适配成为一套18 讯道超大型转播系统, 充分利用了中央电视台现有资源, 最大程度挖掘设备潜力。

由于城楼上空间受限, 为了尽可能减少摄像机对领导人活动的影响, 尽可能使用轻型化、简约化的摄像机及配置。首次使用轻型摇臂配微型摄像机 (B5) 取代传统的摇臂, 实现了摇臂系统首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参与时政直播节目拍摄。端门南、北广场的活动, 之前没有相应的转播经验, 根据活动安排及安保要求, 反复测试不同的机位设置, 力争全面呈现。同时B6/B7/B8 机位, 配置箱式镜头, 架设在金水桥主桥和东西桥窝之间, 除了给出城楼上领导人的活动画面外, 还实现了B系统对A系统的备份。

现场转播配置如下:

松下3500摄像机18套, CCU16台;

摇臂3只, 斯坦尼康1套;

高清100 倍镜头2 只、高清86 倍镜头1 只、高清40 倍镜头2 只、广角镜头7 只;

帧同步器3台;

摄像机配置如表2。

3. C系统

C系统采用中央电视台B4 高清转播车, 整体系统停靠于长安街南侧东临时观礼台南侧, 共架设14 个机位, 负责拍摄分列式、升旗仪式、礼炮阵地活动及广场放飞活动等, 机位布置如图6。

C系统的跨度也非常大, 要全程呈现国旗护卫队从纪念碑到国旗杆的行进过程, 还要覆盖天安门广场最南端的礼炮阵地, 同时兼顾飞行编队和广场放飞活动。为了能够提高摄像机使用效率, 也设计了复用方案, 比如C9/C10 机位:在纪念活动的开始, 主要承担礼炮阵地的拍摄, 一旦任务完成, 需马上调度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 拍摄飞行梯队及抗日战争浮雕。通过这种调度实现了设备复用, 增加有效机位的目的。

现场转播配置如下:

索尼2580 摄像机13 台;

高清60 倍镜头2 只, 高清75 倍镜头1 只、高清40倍镜头1 只, 高清广角镜头5 只;

摄像机减震器2套、10米摇臂1套;

有线Go Pro摄像机2套;

帧同步器4 台;

音频远程光端机箱2个。

摄像机配置如表3。

4. D系统

D系统由跟随首长阅兵车的两辆新闻采访车 (图8) 的3 个机位、长安街阅兵沿线自东红墙至阅兵折返点沿线的10 个ENG机位, 及崇文门至折返点的一个二维有线索道摄像系统组成, 负责跟踪转播领导人阅兵盛况, 机位布置如图7。

现场转播配置如下:

松下AJ-HPX3000MC摄录一体机13 台;

二维有线传输摄像机系统 (XDMOTION) 1 套;

摄像机配置如表4。

两辆拍摄检阅车的新闻采访车上摄像机D1、D2、D3, 采用2G (2 发4 收) 、7G (2 发4 收) 微波设备传送信号;其中1 号新闻采访车上D1 使用2G传送, D2 使用7G传送, 2 号新闻采访车D3 使用2G和7G传送, 微波接收设在两处:人民大会堂楼顶和社科院楼顶, 接收后通过光缆回台。为确保传送安全, 在一号新闻采访车上为D1 备2G发机设备一套。信号使用以社科院为主, 人民大会堂为辅。

阅兵沿线的其他10 个固定机位信号直接通过光缆传回新址主控机房。

篇4: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反思

中国抗战在二战史上应有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和德国是两大罪魁祸首,中国和苏联是两个受害最重的国家。因为亚洲主战场在中国,欧洲主战场在苏联。中国和苏联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最大。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占二战军民伤亡人数9000万中的40%),是二次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其次是苏联伤亡2700万人)。中国的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5600亿美元。

但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二战认知上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首先表现在国际社会对于德国法西斯的认识,远远超过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举一个例子,在二战中,希特勒杀害了600万犹太人。以色列将1月27日定为“大屠杀纪念日”,2005年联合国又将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确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而日本侵略军在进攻南京的一次战役中,就屠杀30万中国军民。然而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的人不多。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中日联合声明》中写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但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篡改为“进入”中国,把“侵略”改为“进入”,就是妄图否认对中国的侵略,否认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这一掩盖和歪曲历史事实的卑劣行径,激起了中国特别是南京人民的强烈愤慨。许多人写信上访要求政府就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编史、立碑、建馆,以纪念死者,教育后人。南京市政府在江苏省政府支持下,于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的1985年在江东门建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后才有一系列反映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出现,其中美籍华人张纯如1998年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使西方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2005年出版了张宪文等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2014年作家何建明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等。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也相继上映,如《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

我国2014年确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通过纪念活动,就是要让世界更多的人知道日军制造的法西斯暴行,唤起人们不忘落后挨打的历史,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其次,“欧洲中心主义”还表现在世界各国出版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书很多,它们主要是宣传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对亚洲中国抗日战争一笔带过,有的虽亦提到中国的抗日战争,却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英国人写了一本《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其副题是:“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在谈论对二战胜利的贡献时,往往只强调西方国家的作用,欧洲战场强调英美的作用,大力宣传开辟第二战场的作用,高调纪念诺曼地登陆作战。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强调美国两颗原子弹的作用,根本不把中国14年艰苦抗战的作用放在眼里。欧洲的第二战场只是起到了加快希特勒德国投降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苏联长期卫国战争对德国侵略军的毁灭性的打击。同样在亚洲,美国两颗原子弹也只是加快了日本的投降,中国长达14年抗战对日军的牵制、打击、消耗,牵制日本百万陆军,使其不能向北进攻苏联,也推迟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有力地配合盟军的作战,这个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再次,二战史的“欧洲中心主义”,还表现在对二战起点的界定上。中国是同盟国中首个与轴心国交战的大国。西方不承认1937年中国卢沟桥抗战是二战的开始,而认为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才是二战的开始。上海唐培吉教授认为,二次大战以1937年的中日战争为起点,欧洲战争为二战的进一步展开,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是二战全面激战的高潮。这个说法较为符合历史事实。

应该说,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德国、日本的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共同战斗的结果。但中国、苏联的突出贡献是不能抹煞的。通过纪念活动,我们要向国际社会传递信息,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欧洲北非战场是二战中平行的两大战场,中国在二战史上的重要地位应该确定。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性的二战话语构建,打破西方社会对二战论述的话语垄断。

从中华民族整体来对待抗日战争

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先是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歌曲至今唱起来仍使人热血沸腾。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国共两党都认识到中日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所以才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但国共阶级矛盾仍然存在,国民党要共产党抗日,但又不允许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发展,不允许八路军、新四军创建抗日根据地。陈毅曾说过:共产党救国有份,抗战要有地。八路军、新四军不发展怎么能战胜敌人,不建立抗日根据地怎么能生存?一个要发展,一个不让发展,这样就发生摩擦。这种摩擦,对抗日来说,是一种内耗。但这种内耗主要是国民党挑起的,皖南事变不说,从半塔保卫战、郭村保卫战到黄桥战役,哪一次不是国民党军首先进攻新四军,新四军才实行自卫反击的?更何况共产党的反击是有理、有节的。历史证明,两个政治主张不同的政党在面对共同的民族敌人时,是能够合作的。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过去国共两党出版的有关抗战历史书籍,多从本党角度看问题,各有片面性。国民党只写正面战场的几大战役,根本不承认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攻击八路军、新四军“游而不击”,“不打日军,专打友军”,“借抗战之名,行发展自己势力之实”。而共产党方面的史书则突出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等,对正面战场的作用肯定不够,对国民党军在抗战中的功绩评价不足。

nlc202309042136

近年来,大陆党史、军史和其他媒体,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作了实事求是的肯定,对为国牺牲的国民党抗日将领作了广泛宣传,对国军广大官兵浴血奋战的精神大力赞扬,国民党抗战老兵身份得到尊重并列入优抚对象。电影《血战台儿庄》《长沙保卫战》《铁血昆仑关》《喋血孤城》,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等影视剧都是反映国民党军抗战的,这就是证明。这是认识上的进步,也是历史的进步。但这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倒退,有人拿国民党抗战中打了多少次大仗来说事,拿国民党击毙多少多少日军将领说事,以此否定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功绩。殊不知这是不能类比的,抗战初期国民党有军队200万,共产党军队只有5.6万人,国民党军队比共产党军队多30倍。再说国民党掌握着国家资源还有国外的支援。蒋介石对外代表中国政府领导抗战,国民党军队打了不少大仗,歼灭了大量日军,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大半个中国是国民党丢的,让日军占领了中国26个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就连国民党政府也不得不迁到中国腹地重庆,这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而共产党是最早主张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就发表了抗日“宣言”),最早实施抗日(组织东北抗日武装),最早对日宣战(1932年4月15日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比国民党1941年11月对日宣战早了9年多)。当国民党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时,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前6年的局部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才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全面抗战、人民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配合等指导抗战的正确理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15块抗日根据地,牵制了50%的在华日军,对付几乎全部伪军。毛泽东1941年5月25日在一篇文章中就说:“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习近平主席2014年说:“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中国是二战中唯一伪军数量超过外国侵略军的国家,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伪军中有62%是国民党执行“曲线救国”路线,国军倒戈投敌的。更可耻的是国民党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20位中央委员,58位旅参谋长以上高级将领投敌。这给抗日战争增加了不少困难。在这方面国民党是难辞其咎的。

总之,中国的抗日战争,没有正面战场的大量歼敌,就没有敌后战场的大发展;相反,没有敌后战场的长期坚持,牵制大量日伪军,正面战场会输得更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贡献。从全民族抗战高度来看问题,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日本并非无条件投降

二次大战的战败国是德国和日本。说是无条件投降,德国做到了,承认了,道歉了,德国领导人向被迫害屠杀的犹太人下跪了。在德国的勃兰登堡与波茨坦广场之间,修建了2711块水泥碑组成的犹太纪念碑,纪念在二战期间被屠杀的数百万犹太人。柏林的民众反思历史,反思战争,珍爱和平,已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呼声。因此德国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尊重。

而日本不是,首先日本并不是无条件投降,他的投降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保留日本天皇体制。在日本,天皇制奉为不可改变的政治模式,奉为至尊至荣的国家体制。天皇获罪就意味着日本精神的灭亡,日本的武士道也就没有了崇拜的偶像了。那些侵略战争的战犯是为天皇献身的“仁人志士”,所以要在“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保留了天皇制,这就保留了日本国体和皇国史观,还保留了一批战争罪犯。每年8月15日我们称之为日本投降日,而日本天皇发表的“诏书”,他不叫投降,他称是“终战日”。“诏书”没有承认日本战败,也没有提到“投降”二字。“诏书”宣称“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把发动侵略战争说成是“为求自存”和“东亚之安定”。是你日本侵占中国广大领土,是你偷袭美国珍珠港,并不是别人威胁你日本的生存,怎么说是“为求自存”?日军铁蹄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城廓为墟,将战火燃遍东亚,这就是“东亚之安定”?“诏书”只提宣战于美英二国,对侵略中国的事实不置一词。也就是说日本只承认败于美英,而不承认败于中国。“诏书”辩称:“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对中国主权的野蛮侵犯,对中国领土的强行占领,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屠杀,这不是日本向外扩张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这明明是推卸天皇在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罪责。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对日本投降,条件放得很宽,清算很不彻底,东京审判放过了“731”部队人体实验、使用细菌和化学武器、强征“慰安妇”等大量战争罪行。裕仁天皇“诏书”反而强调“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而不提南京的大屠杀,重庆的大轰炸,中国各地的万人坑。

今天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獗,安倍至今不承认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这跟日本天皇“诏书”留下的“伏笔”是有密切关系的。最近安倍在美国的讲话,就不提“慰安妇”问题,也不提“道歉”。日本作为二战中对亚洲各国人民的加害者,他不承担责任,反而以挨了两颗原子弹,要各国领导人到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地参观,企图在世人面前把自己装扮成战争的受害者。安倍为什么不到南京来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再说日本为什么会挨两颗原子弹?如果日本接受《开罗宣言》,早日投降,本可不挨两颗原子弹的。

受到原子弹的惩罚,这是咎由自取!

中国没有完全享受战胜国的待遇

我们常说抗日战争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总的方面来看这是不错的。但中国作为战胜国,并没有完全享受战胜国的待遇。有的文章说二战结束,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二战结束后,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都不完整。应该归还中国的领土没有完全归还中国。《开罗宣言》规定日本非法占领的台湾、澎湖群岛交还中国。钓鱼岛也是甲午战争后,与台湾一起被日军占领的。二战结束后,钓鱼岛也应与台湾一样交还中国,但美国成了钓鱼岛的托管国。1971年美国出于政治原因将钓鱼岛交给了日本。如今钓鱼岛成了中日之间一个难解的结。这是美国给中日之间插进的一个楔子。此外,当时香港(1997年才回归)、澳门(1999年才回归)也没有归还中国。这能叫“领土完整”吗?

我们知道,二战结束,得利最大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苏联。美国独占日本和德国一部分。苏联占领东德,确定了有利于苏联的苏波边界,把外高加索和波罗的海几个小国纳入苏联版图。

为了要拉苏联对日参战,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协定中牺牲中国的利益,答应苏联的条件是维持外蒙古(157万平方公里原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及邻近岛屿、千岛群岛交予苏联。这就使中国损失了外蒙古和东北大片土地,此外,苏联要求大连港国际化,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等(1955年才归还中国)。这能算中国“主权完整”吗?说的是国际公平正义,实际上是大国之间交易与力量平衡。中国的胜利是打了折扣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国想利用日本牵制苏联,一是国民党急于对付共产党。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想利用日本牵制苏联,所以并不想彻底清算日本。国民党因垄断了对日军的受降权,接收了128万日军的武器装备,接收伪军100多万人,其中大部编为国民党军。这128万日军的装备是很可观的。其中有步骑枪68万余支,手枪6万余支,轻重机枪近3万挺,主要火炮1.2万门,坦克383辆,装甲车151辆,卡车1.5万余辆,飞机1068架,舰艇船舶1400艘,其他还有大量弹药。实力大大增强,蒋介石这时一心想对付共产党,准备内战,无心追究日本的其他问题。

当前日本首相安倍不承认开罗宣言,不承认侵略,试图挑战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我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展现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捍卫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只有把我们的经济建设搞好,把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我们珍爱和平,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 (责任编辑 李赞庭)

篇5: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英雄不朽

1945年9月3日,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的完全胜利,和平的光芒普照着满目疮痍的大地,滋润着万事万物。70年后,2015年9月3日,经历了重重考验的我们,国富民强、经济文化繁荣。

虽然和平是当今世界、当代社会的主题,但是战争的阴影一直存在在世界各国人民脑海里,更是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中华民族。

9月3日上午,我怀着敬畏之心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实况。“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天安门广场前进。“咚——咚—— 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

可是过去的战争,任然像是一把抵着我们脊梁骨的刺刀,一直逼着我们时刻昂起头骨、挺直腰骨、挺起胸膛,也告诫着我们勿忘耻辱、铭记英雄!

是那些无畏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捍卫了和平!

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想必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陌生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这不是随口编造的歌词,而是真实的故事。日军轰炸了长城,妄图从缺口处突破,但是我们的将士却用血肉之躯,堵住被轰炸后的缺口,铸成新的长城。

有些人,死了,却仍然活着!这些英雄浴血奋战、不畏牺牲,他们虽然死去,但是永垂不朽。而那些在残酷战场上的存货下来的幸运老兵,如今他们却已经是耄耋老人,在此,向他们置于最高的敬意与尊敬。

因为了他们的浴血奋战的精神与不畏牺牲的勇气,才有一代又一代的和平,以及现在的国家昌盛、民族繁荣!

曾经,在开国大典上,我们的飞机不够,只能来回飞两遍。但是,现在,在70周年大会上,我们的飞机只要飞一遍,而且要多少架有多少架!这些代表了什么?

沿海城市一座又一座的崛起,先富带动后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霓虹满目!这又代表了什么?

„„

因为这些英雄!

经历过战争的一代正在慢慢老去、死去,新生一代也在逐渐成长,但是,战争,曾经烙印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中的中国,难些满目疮痍的伤痕正在被逐渐抹去,但是过去的苦痛依旧历历在目。

曾经八路军的足迹随着战争遍布大江南北,一个不经意的山头可能埋葬着无数的尸骨残骸,但如今也可能早已经化作一抔黄土,漫天扬尘„„但是也有一座座无字碑,矗立在那一座座坟头,无声叹息着„„

勿忘国耻!曾经有人问过,为什么70 周年办的如此盛大?因为再过十年,那些任然存活于世的抗战老兵可能少之又少,我们只能去缅怀英雄!

篇6: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作文

今年秋天9月3日,盛世龙腾,中华锦绣。当中国在新世纪一次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每一个炎黄子孙,又有谁不感到骄傲自豪呢?但在 75年前,是谁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扞卫了和平?是谁用鲜血换来我们安居乐业的呢?又是谁为抗日作出伟大贡献了呢?他们是抗战胜利的阅兵,是祖国的`骄傲。从 “任人宰割”到“站起来”,都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此,让我们真诚地感激革命先烈并牢记他们,扑向枪眼的黄继光、手拿炸药包的董存瑞、宁死不屈的刘胡兰、以一敌百的狼牙山五壮士、少年参军的张嘎……他们把中华民族的脊梁挺直了,揭开了日本人可恶的嘴脸,傲然直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抗日英雄烈士们的滴滴鲜血,凝聚成威武不屈的抗日精神,我们应该传承。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打开记忆的大门,历史再一次停留在那一次次哨烟战火中,可恶的日本人一直想把我们中国变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他们趁我们民族危机时攻打我们。血雨腥风,艾红遍野的惨烈悲壮的画面。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伟大的母亲上所犯下的暴行,是像用刀割在我们心中的,即使愈合,也无法弥补那道伤疤。泣血声声的申诉,揭露日寇罪恶的嘴脸!75年前,一场持续八年的民族解放战争落下帷幕,中国人民终于迎来自强的曙光。八年饱受日寇欺踏,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但华夏儿女深知,我们也用八年时间踏出了一条胜利之路。但那次是场心痛的旅程,决不能答应历史重演!决不能容许倭寇再狂妄!

你曾记得,丧尽天良的日寇在南京大屠杀的恶行吗?你曾想起,灭绝人性的日寇对我国东北同胞的活体实验吗?你曾忆起,日本人对祖**亲的耻辱吗?记得,永远记得。那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那是个不堪回首的日子,是一个愤怒得令人无法忘记的时刻。

伴随着“东方红,太阳升……”的音乐,民族终于富强起了。也从“东亚病夫”从得到几枚闪闪发光的奖牌而举世闻名了。日夜不停息地进步和繁荣,已成了一只雄鸡,而滥杀无辜的日本却还是一只弱小的虫儿。当然,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为一种能量。它像一个看不见的火花,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

篇7: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征文优秀

时间回到_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攻陷了 北京,分区占领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 作,犯下了 滔天罪行。而世界名园圆明园被烧毁,里面的财产被洗劫一空,其详数永恒不 能查清。

其实,侵略中国的哪里止一个?日本只是一个代表。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但长期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一直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经过长期的打算,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 “九一八”事变,侵略了 我国东北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 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此过程中,日本侵略者犯下了 滔天罪行,给中国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

虽然中国经历了 这些风风雨雨,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 屈服,而外国侵略者们,有 一部分正在忏悔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赋予中国人民安慰。但还是有 些侵略者却丝毫不 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给中国人民又带来了 一阵心痛。我们纪念历史,并不 是一味着宣泄仇恨,更不 是为了 反攻倒算,而是期望我们的国家 民族和每一位国民,要有 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居安思危来催已奋进!

篇8: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1937年7月8曰, 中共 中央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呼吁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号召全国人民 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长期对日本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卢沟桥事变后,这一次,蒋介石并没有 像以往一样妥协退让,而是毅然选择了 抵抗。7月16日,蒋介石邀集各界人士158人在 庐山举行谈话会,讨论“应战宣言”。该[宣言]坚定地声称:“假如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 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是,对于这份宣言应否发表,众议不 一。蒋介石自己也犹豫不 定,7月16日日记云:“此宣言发表,其影响究为利为害?”到7月19日,蒋介石决定排除阻力,公开发表“应战宣言”。日记云:“人人以为可危,阻不 欲发,我则以为转危为安,独在 此举,但当一意应战,核发战斗序列,不 当再作回旋之想矣。”为了 减少这份[宣言]的冲击力,他将之改称为“谈话”。

庐山谈话的措辞空前激烈,但是,蒋介石并没有 下决心关闭“和平解决”的大门,所以同时表示:“在 和平根本无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期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战事的解决。”此后,随着日本军事行动的扩展,蒋介石的抗战决心逐渐坚定。27日,日军全面进攻北平就近的通州等地,蒋介石日记云:“遭必不 能免战之祸,当一意作战,勿再作避战之想。”开始积极部署抗战军事事宜。

抗战八年,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军队坚守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相互策应。无论是在 抗战前线或敌人后方,无论在 根据地游击区还是沦陷区,各民族和各阶层人民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御侮一致抗敌,最终取得了 最后胜利。

篇9: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当整齐划一的军队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城楼的时候,当意气风发的战士铿锵有力地高喊“为人民服务”的时候,当银鹰展翅般的飞机在蔚蓝的天空呼啸而过的时候,当一门门礼炮鸣响了气吞山河的世纪之声的时候……我的心已被庄严的阅兵式紧紧相连,陷入了无限的遐思…… 铭

站在历史长河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再回首那一段被战火践踏的面目全非的历史,那一段祖国命悬一线岌岌可危的历史,那一段无数炎黄子孙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抗争的历史,那一段气贯长河,英雄辈出的历史……远离了战火与灾难,在和平环境之下的我们,更应该将这段历史牢牢地印在心中。阅兵伊始,习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之前迎接各国外宾,与大家礼貌地握手、合影,展现了大国的风范。来访的许多国家,在七十多年以前的那样一场世界大战之中,都与中国并肩作战,在反法西斯的同一条战线之上,为着世界和平的梦想,共同奋斗,终于拨开乌云,重见曙光。今天,一个值得全世界永久怀念的日子。它见证了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反对暴权的强大力量!更需要铭记的,是二战带给世界的惨痛代价!我们可以从浩劫中重新站起,淡化悲哀,重头再来,但绝不能将它遗忘,更不能重蹈覆辙,它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才是人类的福祉!

阅兵式的现场,还请来了许多老兵。伴随着国歌的奏响,国旗的升起,他们无不放声高歌,有的甚至热泪纵横,这曾是他们用鲜血保卫的颜色!战争与岁月,夺去了他们的青春蓬勃,却夺不去他们对祖国炙热的赤子之情。是他们,见证了那一场人类历史最为惨痛的浩劫;是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战争故事,用言语道不完。他们,以及那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友,是那段可歌可泣的卫国战争的缩影,是永不磨灭的历史最有力的旁证!珍

阅兵式伴随着习主席的慷慨陈词拉开帷幕。在这段陈词中,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裁军30万的宣布。30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怎么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转念又想,这不正是对这个纪念日,以及对和平的一种敬重之情吗?裁军,不在于数量上的多少,而在于这样一份珍视和平之心。从战火之中走出的中国,曾经是满目苍夷,百废待兴;而如今一个崭新的中国正走在改革开放的明媚阳光下,走在和平共处的正道之上,昂首阔步地向着世界走来!是和平的力量,才让中国焕然一新,迸发出勃勃生机!没有一个人会忘怀,战争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痛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是强大了,但中国绝对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苦痛加于其他国家之上!我们也绝对不会轻易吹响战争的号角,而是秉持着友好和平的信念,去用温暖与帮助去改变这个世界。相信终有一天,象征和平的白鸽,会将幸福与发展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宣

阅兵正式开始!一名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昂首阔步,瞪圆双眼,一副与侵略者誓不罢休的英雄气概!人民英雄纪念碑,熠熠生辉,从下走过的,是中国世世代代继往开来,不遗余力的英雄儿女,始终秉持着保卫祖国,不惧牺牲的坚定信念!此时的我,不由得从心底涌出一份厚重的感念,汇聚成无比崇敬的万语千言,却又不知道要从何说起,就把这沉默,当作对他们最大的尊敬!

他们,在烈日的照耀下。在蓝天的映衬下,在鲜红的国旗下,在伟岸的天安门城楼下,一位位钢铁战士,庄严宣誓!岁月有痕,誓言无声!

但我仿佛听得见他们的心声……

我们珍视和平,但我们同样不惧战争!我们应该要有天空一样广阔的胸怀,平等友好地对待曾经伤害过我们的国家;但我们的眼中也决容不下一粒沙子,誓死捍卫国家的主权!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面对外来的侵略,我们不能做沉默的羔羊,而应该继承那祖祖辈辈以来的勇气与血性,用我们不屈的信念与力量,向那些企图侵略的人宣誓:国家主权,寸土不让!在男儿气概的不断澎湃之间,阅兵式也进入了尾声。展

我长吁了一口气,回头再看那段艰辛历程,我似乎看到了希冀,看到了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

篇10: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抗日初年,东三省,铁蹄踏遍。人道是,寇奴行窃,顾何颜面。

抢掠烧杀填欲念,鸡鸣狗盗难遮掩。忘祖宗,嗜血沈阳城,狼心显。

白山雪,黑水涧,黎庶恨,兵戎见。救神州 血染赤旗利剑。

篇11: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观后感

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关于抗战的书籍,深受感动。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日本侵略者在用炮弹轰炸我们的阵营时,我们却只能拿着大刀往前冲,以命抵命,这需要多大的牺牲精神啊!革命先烈们还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周围环境的影响发明了地道战、游击战,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每当我在电视荧屏中或小说里看到老百姓和八路军联合一起把鬼子一举歼灭时我很是激动:啊!我们打跑鬼子啦!我们胜利啦!心中为他们喝彩。回想那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老百姓和八路军一起挖地道,一起打掩护,看着老百姓给八路军给八路军送饭送菜送棉被,热情款款招待他们,我不禁为之动容。军人守护国家,而国家更是军人坚实的护盾!

通过这些我知道了七十二年以前的壮烈史诗。那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那奋勇拼搏的热血精神;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各种磨难在万千敌对中艰难地站了起来,没有因困难而低头而屈服!

我特别敬佩那些坚贞不屈、坚守自己职责的人。不论敌人用多么残酷的手段他们也绝不背叛共产党!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为了祖国牺牲自己,为了人民牺牲家人,为了革命奉献出宝贵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光大。这种无私伟大奉献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祖国抚育了我们,我们也要报效祖国。保护家园,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微不足道,但聚少成多!

前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一句感谢不足以回报他们那么多的无私奉献,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后辈们记住:民族的长城是用我们革命先烈的血和肉筑成的!

篇12: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20世纪30年代,战争的幽灵在世界各个角落流窜——在非洲,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在欧洲,除支持佛朗哥集团挑起西班牙内战,德国还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在亚洲,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中国东北,直至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签订《慕尼黑协定》后,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高喊:“从今以后,整整一代的和平有了保证”。美国奉行“中立”立场,面对日本称霸野心,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安抚日本,称美国将“走一半的路去迎合日本政府”。然而,绥靖“中立”非但没能换来哪怕短暂的和平,反而使法西斯的气焰愈发嚣张。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在东方,面对悬殊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血肉之躯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最终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

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作出表率,并直接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国抗战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日军精锐部队,在战略上有力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当之无愧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不仅为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而且为世界和平正义而战。中华儿女与各国人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尽管自身异常困难,但中国仍然尽最大努力为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和民族提供支援;苏联战场上,毛岸英、唐铎等许多中国热血青年战斗在一线;诺曼底登陆战伊始,中国工程师叶绍荫带领团队研究突破了真空管技术,解决了盟军地对空通信故障,保证飞机掩护配合作战……

积贫积弱的中国如何能够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依靠的是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觉悟和团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忍不拔、英勇顽强的全民族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感动着、震撼着每一位与之切身接触过的西方人士:埃德加·斯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一种独特的力量,他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白求恩满怀激情地说,“我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参加过西班牙战争,然而中国军队这种勇敢的精神,我在世界上还未曾发现过”;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罗斯·特里尔感叹,不管物质条件如何艰苦,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他们正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崭新的世界。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极大振奋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各国注入了战胜邪恶力量的信心。面对德军疯狂进攻,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效法中国”,称赞“中国人民之奇异实力”,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提出“以中国为榜样”。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篇13: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这75周年,日本是否承认历史?除了村山富市的道歉,还有没有日本人道歉过?日本甚至还隐瞒罪行:二战时日本只同美、英交过战,并未向亚太地区各国发动过侵略战争;他们还竟然企图抹杀历史事实,说“慰安妇是个光荣职业”,说“慰安妇”是自愿的。他们不但拒绝向中国及其他受害国谢罪和赔偿,而且肆意在教育方面篡改历史;最近又频频滋事,对我钓鱼岛虎视眈眈,并妄图染指台海,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严重挑衅中国主权和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极端事件……难道一个投降就真的好了吗?

如果不是我们的国家舍命与日本的军队抵抗,我们也过不上今天这样安逸、舒适,没有战争的生活。

篇14:观《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感

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政治上的胜利,也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且还是精神的胜利,因此也是文化的胜利。文化的核心是精神。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最优质的文明。中华文明的青春期在先秦。那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活得神采飞扬,有滋有味。男人特别阳刚,女人特别妩媚。百家争鸣,思想茂盛。不料,一个叫嬴政的男人毅然斩断了中华文化的脐带,于是他以后的男人们都渐渐雌化了。秦代留给我们最坏的遗产是,把思想的对错交给权力评判。汉武帝走得更远。他真的把一个最优秀的中国男人阉割了。这一道深深的刀口,是中国历史特殊的符号,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自那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至明清时情况更为恶化。龚自珍用“万马齐喑”形容中国明清之际的社会,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他还说,今日中国,朝廷中见不到有才华的官员,街头见不到有才华的小偷,民间连有才华的强盗都没有。

中国人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千载以降,无论他们的身体呈现何种形态,灵魂都永远跪着。他们如蝼蚁般卑微地生活着。他们只会匍匐,无论在皇权面前,还是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这一状况到中日甲午战争时达到了巅峰。日军进攻辽东,清军有5万人,日军比清军少,不到10天,辽东全线溃败。旅顺要塞,固若金汤,清军只守了一天,日俄战争中俄军守了近一年。日本军医检查清军伤口后提交的报告中写道:“从清兵的创口来看,射入口大抵在背后,自前面中弹者极少。”显然这是逃走时中弹的。南京大屠杀时,十几个日本兵押解上万名俘虏去屠杀,竟无一人反抗,连逃跑都不敢。如果有人带个头,用脚踩也把日本人踩成肉饼了,可这个人永不出现。甲午战争后,甚至连清朝的属国朝鲜也做起了瓜分中国的美梦。朝鲜《独立新闻》18发表文章称:“但愿朝鲜也能打败清国,占领辽东和满洲,获得8亿元赔偿。朝鲜人应下大决心,争取数十年后占领辽东和满洲。”

中华文明有一个特点:中华民族一旦遭遇外侮,就会迸射出自强之光。中国总是在接近谷底时获得重生。甲午一役,中华民族走到了悬崖边。一个人只有站在悬崖边才会真正坚强起来。一个民族也一样。断了退路才有出路。最惨痛的沉沦造就了最辉煌的崛起。中国被日本打败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批中国有识之士源源不断涌入日本,开始了向日本学习的过程。两千年来,一直是日本学习中国,什么都学,用过去的话说叫“唐化”,用现在的话说叫“全盘中化”。看看京都和奈良的建筑,给人一种宁静、沉稳的感觉。连房屋的颜色都以灰色调为主。那是唐朝的基调。日本人学中国太凶,以至于认为自己成了中国。1875年中日两国进行谈判时,中方代表要求日本称清国为“中华”,日本坚决不答应,说:如果称你们为“华”,那我们不成“夷”了?谈判因此差点破裂。

对华战争的鼓吹者福泽谕吉在甲午当年撰文《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和他同一时期的植村正久则称:“要把日清战争作为精神问题”,“这是新旧两种精神的冲突”。甲午以来,日本人看中国的眼光变了,说话的口气也异样了。中国当日本的老师两千年。日本当中国的老师近百年。今天我们的语言甚至都受日本影响极大。像“干部、路线、社会、民主”这些最常用的名词都来自日本。这些名词占了现代汉语社会名词的75%。如果删掉这些名词,很难写出一篇现代文件。不过,我认为这是日本对中国的反哺。

更重要的是,这批远赴东洋的志士在那里初识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先生让他们的精神为之焕然一新。他们当中最杰出的代表是秋瑾、陈天华、周恩来和鲁迅。有人说,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换在两个女人手中完成,一个是秋瑾,一个是慈禧。1920__年7月,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她喟叹:“忍看眼底无馀子(男人),大好河山少主人。”而一年后,这片河山的真正主人慈禧也撒手人寰。陈天华则在写出了《猛回头》这篇呼唤中国人精神的檄文之后蹈海自尽。陈天华求死,是“恐同胞之不见听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以一己之死,求国家兴隆,中国不灭。在这些辛亥革命党人身上,依稀可见日本武士的影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他到日本原本是学医的。在选择拯救中国人的精神还是拯救中国人的肉体上,他毫不犹豫地挑了前者。不过我认为他仍然是一个医生,他想的是如何医治一个国家的病。世界上,有些人专门留下脚印,有些人专门研究脚印。鲁迅就是专门研究脚印的。我觉得他说过的一句话可以成为他全部著作的概括:“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鲁迅常常提到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最差的地方是什么?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病根?三个问题都指向精神层面。鲁迅看到,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信仰正是有些人的信仰。毛泽东是激赏鲁迅的。他常常称鲁迅是“我们的鲁总司令”。他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拿枪,一支拿笔。拿枪的军队总司令是朱德,拿笔的军队总司令是鲁迅。毛泽东和鲁迅在精神上绝对是相通的。

上一篇:成立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下一篇:关于“手拉手”的征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