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低保政策法规

2024-06-18

城乡低保政策法规(精选6篇)

篇1:城乡低保政策法规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城市低保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继颁布了实施办法,对城市居民低保中的若干问题作出了规定。

一、城市低保的对象、机构和资金来源

(一)对象

1、对象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2、条件

(1)必须是城市居民。

(2)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和扶(抚)养关系、户口在一起并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具体有:夫妻;父母与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包括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继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双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其他经县级及其以上民政部门的认定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3)必须是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

3、具体的讲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人员:

(1)“三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2)失业人员---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3)在职人员、下岗人员、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工资或领取基本生活费或领取退休金后,家庭人均收入度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其他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家庭人员收入

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 还包括:抚养费或者扶养费

不包括:抚恤金、补助金赡养费、二、城市低保标准确定的依据

(一)一般标准----低保条例规定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北京是人均580元每月,洪湖是人均350元每人)

(二)具体标准-----由各地县级以上政府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

(三)标准的确定方法

1、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不接受低保核查人员入户调查的;

2、近期购买冰箱、空调、数码相机、计算机、摄像机等高档非生活必需品;家中有小汽车、非经营性机动车辆的家庭;

3、家庭成员有移动通讯工具,并正在使用的;家庭有高价值收藏或投资有价证券行为的;家庭有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馈赠、礼金支出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累计达1000元以上的; 4、3年内购买商品房、建房、高标准装修住房或家庭有2套(含2套)以上住房的;

5、一年内家庭在本地连续居住时间不满6个月或间断居住时间不满8个月的;

6、家庭一年内平均月用电量超过50度的、水费一年内月平均超过15吨的,家用电话费支出超过30元的。

7、家庭饲养高级宠物的;经常在营业性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因吸毒、赌博、嫖娼行为而造成生活困难,且未改正的;

8、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入私立高收费学校就读的;

9、外地来本地就读的在校学生和外来打工人员;

10、家庭实际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

11、在法定就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1年内2次(含2次)以上拒绝介绍就业的;

12、拒绝履行低保管理审批机关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

13、在就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因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造成生活困难的;

14、家庭成员买断工龄后,扣除养老保险所需资金剩余部分超过5000元的;

15、家庭成员主动放弃合法收入或合法赡养、抚养、扶养人有能力履行赡养、抚养、扶养义务而没有履行,从而导致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16、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收入难以核定的;

17、威胁、恐吓、打骂低保管理人员或故意无理取闹、干扰低保管理审批机关正常工作的;

18、家庭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领取2份(含2份)以上保障金的

19、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因上述原因或不履行有关规定,被停止保障未满6个月的; 20、其它经低保管理审批机关认定不能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

(二)城市低保办事机构

1、全国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工作机关-------民政部----民政部负责全国城市低保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2、本行政区的具体管理监督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是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保管理工作。

3、管理审批机关------县级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负责城市低保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4、日常管理、服务机关-----居委会根据审批机关的委托承担城市低保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三)城市低保的资金来源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有三个方面:

1、列入财政预算,纳入专项资金------即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2、专项补助-----即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专项补助。

3、捐赠、资助----即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三、城市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申请---审批---发放

1、申请----包括三个步骤

(1)提出申请----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2)出具材料----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3)填表---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

2、审批----包括以下内容:

(1)初审---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政府初审,并签署初审意见。(2)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对初审进行审批。

(3)时限---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4)未批准的处理---对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管理审批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发放

1)方式

(1)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一般原则(2)实物发放-----必要时可以采取。

(3)社会化发放----提倡通过金融系统发放。2)差别待遇

(1)全额享受----对“三无人员”批准全额享受。

(2)差额享受----对其他保障对象均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四、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

(一)监督复核机制

1、调查核实机制----管理审批机关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的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

2、内部监督机制----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的形式以户为单位公布批准享受低保待遇的居民名单,接受群众的监督。

3、变更机制----享受低保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告知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低保金的手续。

4、核查机制----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

5、相关部门监督机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监督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行政处罚措施 分为两类处罚:

一是对审批工作人员的处罚-----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移送司法机关。二是对低保对象的处罚-----批评教育、警告、追回冒领款物、罚款。

第二节 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为了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经过实践探索,国务院于2007年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该同志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该《通知》制定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细则。

一、农村低保的对象、保障标准和资金来源

(一)农村低保的对象

一般来说,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均可申请低保。但我国农村低保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保障因疾病、、生存条件恶劣等生活常年困难的群众。残疾、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

(二)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确立和依据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三)农村低保的资金来源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筹集以地方为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保障对象人数等提出资金需求,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列入预算。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在我国,农村低保的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市财政承担50%,镇(街道)财政承担50%,其中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

二、农村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1、个人申请 :申请人为户籍在本辖区内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

2、公布申报人名单:由村委会张榜公布申请人名单,听取群众意见。

3、村委会入户调查 :对公示无意见的对象,村委会要专门进行上

门审查。

4、填写审批表:村委会对初审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 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由申请人本人亲自填写

5、取证 :对规定需要的的各种证明材料不齐备的,在此环节补充。

6、乡镇审核:通过入户调查后,排除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

7、公布准保人名单:公布二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名单。

8、县民政局(低保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入户抽查:接乡镇上报材料后,组织工作组入户抽查。

9、县民政局(低保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审批:调查核实后,在“审批表中”签署审批意见。

10、公布低保户名单:公布农村低保户名单。

11、发证:第三榜公布后,无异议的,由县民政局填写“低保领取证”,并发给低保对象。

12、兑现:兑现低保金,在发证时通知低保对象领取低保金时间、方式

三、农村低保的动态管理和办事机构

坚持低保原则,严格执行低保政策,进一步规范“三级审批、两级公示

坚持保障困难群众的最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动态管理、分类施保的原则

对照低保标准,依据家庭人均月收入,合理确定月补金额

篇2:城乡低保政策法规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城乡低保”),是政府对城乡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城乡低保严格实行差额发放,家庭月补助金为保障标准乘以家庭人口数与月收入总和之差。2014年我县城市低保标准统一为330元/人.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统一为165元/人.月。

申请城乡低保救助的条件

持有本县非农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330元,可以申请城市低保救助。持有本县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165元,可以申请农村低保救助。家庭成员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扶、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扶、抚)养费。

不符合城乡低保救助条件的情况

(一)人均家庭收入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二)家庭拥有或长期使用小轿车、面包车、经营性大中型运输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和收割机等中型以上农机具的;

(三)城市居民对象拥有两套以上(含两套)住宅(每套均在50平方米以上),非拆迁原因在三年内购买商品房以及对住宅进行高标准装修的;农村居民家庭成员中有一次性付款或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及自建面积住房的;

(四)家庭有商业门面、住房出租和私营项目,经营收入较稳定,且家庭月收入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五)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扶养人有足够的赡养、扶养、抚养能力,却把家中老人或病残人员等单独分户出来低保的;

(六)隐瞒、虚报户籍、人员、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情况,家庭住址填写不详细或与实际不符的;

(七)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高收费私立、贵族学校就读的;子女自费出国留学的;饲养名贵动物的、购买贵重首饰、高档音响、柜式空调、液晶电脑等高档非生活消费品,进行股票、基金、期货、外汇、权证交易等高风险投资的;农村居民家庭购置使用电脑、空调和电冰箱的;

(八)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经就业服务机构3次介绍就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

(九)拒绝接受工作人员或有关部门入户调查、核实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的,无理取闹、殴打工作人员的;

(十)因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通过教育仍不改正的;

(十一)已享受农村五保或孤儿待遇的;

(十二)县级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个人申请:申请城乡低保待遇的家庭,由申请人(户主)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以下证明;

1、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申请书和家庭成员收入、财产状况证明;

3、残疾证、疾病症断书、授权委托书等其它相关材料。

乡镇审核: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社区、村(居)委员会,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通过100%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等方式进行审查、明主评议、核实、公示后签署意见,并附申请对象的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民主评议情况等相关材料,报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民政部门审批:县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经审核、审批、公示确定符合条件的,发放低保证,由县财政委托金融部门发放低保存折和低保金。

享受“低保”对象的义务

家庭收入发生变化时及时报告,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保障金手续。定期接受审查复核(如不接受核查,按自动放弃对象)。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应积极参加就业和再就业,无正当理由3次拒绝推荐或中途放弃就业的不予享受低保。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社区、村(居)委会公益性活动或年累计2次不按规定参加公益性劳动的取消保障待遇。申请低保的对象必须签订《申请城乡低保诚信承诺书》及《授权核查委托书》。

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一、救助范围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残疾和青少年可申请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1、具有本县户口;

2、无劳动能力。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持有《中华人和国残疾人证》的二级以上残疾人、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但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视为无劳动能力。

3、无生活来源。虽然有土地承包经营收入集体经营分配收入或者其他收人生活扶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

二、救助标准

由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政策及我县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统一确定。2014年我县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220元/人.月,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330元/人.月。

三、申报程序

本人申请

村居委会评议、公示

乡镇审核

县民政局审批

临时生活救助政策

一、救助范围

具有本县户籍的常住居民,除最低生活保障和其它专项社会救助外,因临时、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家庭,可申请临时生活救助。我县临时救助标准最高限额为1000元/人。

二、申请材料

申请享受临时救助的,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如实填报《祁东县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申请审批表》,并出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低保证或家庭成员收入证明、致贫原因及证明材料、理赔、受助情况材料、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三、申报程序

本人申请

村居委会调查、评议、公示

乡镇审核、公示

县民政局审批、公示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救助对象为我县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百岁老人及其他特别困难家庭。

医疗救助的内容

城乡医疗救助包括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五种方式。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享受城乡医疗救助

(一)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人为安全事故造成残疾的;

(二)酗酒、自杀、自残及违法犯罪造成伤病的;

(三)已享受国家免费治疗等相关优惠政策的;

(四)已享受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的;

(五)因镶牙、美容整容、矫形、配镜、保健、康复及不孕不育症等发生的医疗费用;

(六)其他不属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

资助参合参保

(一)资助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

(二)资助标准:按当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及城市低保对象个人缴费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全额资助。

门诊医疗救助

一、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

对患特殊慢性病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乡低保对象,每年由县城乡救助管理机关核发40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证》,用于门诊和购药。

二、符合门诊救助条件的特殊慢性病的病种:

肺结核全监化疗、帕金森氏综合症、高血压IIII期以上(有心脑、肾、眼并发症)、糖尿病(合并感染者或有心脑、肾、眼、神经并发症)、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三、特大疾病定额门诊救助 对患有恶性肿瘤等特大疾病,因经济困难和治疗效果等因素影响,没有住院治疗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乡低保对象,每年由县城乡医疗救助机关核发80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证》,用于门诊和购药。

四、符合定额门诊救助条件的特大疾病:

恶性肿瘤、白血病、肝硬化晚期伴腹水、再生性障碍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及肾移植后抗排斥治疗等。

五、特大疾病病种鉴定以县合管办、医保中心认定的为准:

《门诊医疗救助卡》不取现,限额之内的金额指标不结转下。内享受过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之中任何一种形式的医疗救助(援助),不再纳入该种类型的门诊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每年只能享受一种门诊医疗救助,不得重复享受。住院医疗救助标准

(一)对农村五保户、城镇低保对象中“三无人员”在本县范围内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实行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额减免:转诊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的,按自负费用的30%给予救助。

(二)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低保对象患病在乡级和县级医疗救助定点机构住院的,在规定的可报销(补偿)费用范围内获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减免及其他政策性补助后剩余自负的住院费用,在乡镇医疗机构治疗住院救助按自负费用70%比例救助,在县级医疗机构治疗住院救助按自负费用50%比例救助。救助对象转诊到县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按自负费用的20%比例实施救助。

(三)住院救助单次救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500元,年内多次住院的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5000元。

申请临时医疗救助条件

(一)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大型外科手术自负医疗费用在20000元以上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之外的低收入家庭人员。

(二)虽经住院医疗救助,但自负医疗费用仍在20000元以上的医疗救助对象。

(三)临时医疗救助由乡镇社会救助工作站进行审核,报县社会救助管理局审批发放,临时医疗救助最高限额1000元。每年申请临时医疗救助的救助对象只能享受一次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

慈善医疗救助是医疗救助的补充。县慈善总会从慈善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慈善医疗救助。

对农村百岁老人的医疗救助,参照农村低保对象医疗救助规定执行。对城市百岁老人的医疗救助,参照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规定执行。

医疗救助申报程序

本人申请

篇3:县以下城乡低保管理关键控制点

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控制

城乡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主要来自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捐赠和资助等等。目前就执行情况看, 中央及省市低保资金基本能够保证足额到位, 然而对于财力本来就紧缺的一些县级政府来说, 不断增长的低保资金配套对其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而导致了一些县级财政在无力承担情况下不予配套、不足额配套或进行“虚配套”的情形出现。另外, 县级政府对于吸收社会力量捐赠的关注度不够, 不注重引导和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社会个人或企业进行捐助, 导致每年在该渠道筹集低保资金上几乎很少或基本没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城乡低保资金的形成, 使得低保资金规模受到一定限制, 影响了低保制度实施效果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

对于县级政府在财政配套上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县级政府要站在保民生、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角度, 不断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科学测算, 将每年本级政府应承担的低保资金配套足额打入政府预算, 并及时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县级人大应积极发挥对财政的监督职能, 加大对低保资金监督力度, 实施预算—执行—结果—效率全程监控, 特别是在年初预算编制、年终预算调整时要严格把关, 对于确实存在低保“虚配套”资金的, 年终时要严禁做任何调整, 专款专用, 另外对于年终预算资金剩余部分可首先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对于社会捐助不力的现象, 县级政府应本着“以服务换支持”理念, 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扩大公益事业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关注低保对象的生活、生产问题, 鼓励和引导对低保对象的结对帮扶, 积极推行低保资金管理公开化, 透明化, 接受社会监督, 让社会力量感觉到做的自愿, 也做的心安。

二、城乡低保资金管理控制

城乡低保资金的专项管理控制主要环节及关键点在于财务核算控制, 收支执行控制和资金结余控制等方面。

首先, 县级政府必须按照规定对城乡低保资金进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 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对于已经实施低保资金“一卡通”发放业务的县级政府, 财政部门应该指定专人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逐笔核算, 定期对账。严格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对于核算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如低保对象信息变更, 存折丢失等现象而导致低保资金无法发放到位的现象, 要建立备查账薄, 详细记录短发及补发情况, 真正做到账务清, 底子明, 对于暂未实行低保资金“一卡通”发放的县, 财政专户和代理发放账户的资金核算业务应由财政和民政部门分别承担。特别是对代理发放账户的核算, 应及时掌握其资金的进出及结余情况。然而现实中, 有些县级部门重视不够, 存在相互推诿现象, 而使得对代理发放账户的账务核算和资金的动态管理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金的完整性及有效使用。

其次, 是对资金收支方面的控制。县级政府财政部门既要站在保民生、促稳定的角度及时调度下拨低保资金, 又要严格资金审批拨付程序, 确保资金安全。一是要对民政部门按期提供的动态发放明细进行认真核查、深入分析。针对数据量大的可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或统计抽样的办法进行分析比对, 以达到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变动, 发放档次的调整及补助金额的变化等情况, 做好发放前的再次监督, 把好资金分配的最后一道关口。二是要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相关制度要求, 严格资金审核审批程序。做到资金安排有计划, 资金审核有依据, 资金划拨有批件, 确保计划合理、依据完整、程序合法。

最后, 是关于资金结余方面的控制。在中央及省级逐年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力度的大背景下, 在地方政府严格发放对象及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较低的情况下, 低保资金在社会化发放之后部分县可能存在较大资金结余。一些部门为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消化矛盾, 便模糊政策规定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甚至违规出台土政策, 以“整合”和“打捆”名义使用低保资金, 这些都严重违反专项资金的管理规定。笔者认为对于短期的暂时性资金结余, 可采用短期定存的方式以达到资金的增值效益, 对于长期性的累计结余, 应该对处于生活困难中的“边缘群众”, 或因临时性、突发性灾难、灾害而导致家庭迅速陷入困难的群众及时进行统计筛选, 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群众及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 达到“应保尽保、应保速保”的效果, 从而以这种合理的方式消化资金结余, 也使低保资金以正确的渠道发挥效益。

三、代理结算银行运行控制

目前, 为整合资金发放渠道, 简化发放程序, 减少发放环节, 降低发放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维护低保对象权益, 县级政府对于城乡低保资金基本都采用“管钱不管事, 管事不见钱, 银行来结算”的社会化发放模式。从总体情况看, 有效解决了挤占挪用、发放不及时、顶名冒领等老大难问题, 受到群众的好评。但在运行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一些管理环节薄弱、控制设计运行不到位的问题。一是财政、银行、民政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 三方信息脱节, 导致发放中存在资金滞留、无法兑现的情况。特别是在实施“一卡通”发放工作中, 部分低保对象代发卡 (折) 丢失或信息变更后, 自行到银行办理补卡手续却不能及时向财政、民政部门进行告知, 代发银行也缺少沟通机制, 导致财政仍旧按照原来的卡号 (折号) 进行结算发放, 从而造成资金滞留银行, 无法及时发放到补助对象手中。二是代发银行考虑到成本问题, 只为低保对象办理银行卡而不提供存折或流水账本。群众平时无法获知政府补助的具体信息。使得群众对补助期间、发放金额、发放项目等详细情况搞不清楚。三是由于低保资金涉及面广, 发放资金零散, 使得代发银行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资金在银行一般仅做短暂停留, 就会被低保对象取出或用于开支, 因此对于代理银行来说存在投入、运行成本高、效益性低等特点, 导致其参与该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四是代发银行对工作要求不严, 低层分支机构或储蓄所部分工作人员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态度生硬的问题。笔者曾经在走访低保群众过程中, 发现代理银行工作不细致, 随意性大, 对低保存折摘要栏就补助项目不予注释或甚者采用“工资”、“待遇”等乱注释, 搞的群众摸不着头脑。另外, 部分低层银行工作人员服务不周到, 缺乏耐心, 致使部分低保群众在办理业务过程被冷落, 无辜受挫, 使得这条“阳光通道”并不阳光。

针对代理结算银行运行方面的控制, 一是县级政府在选择代理银行时, 要站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角度。考虑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服务功能的强弱、服务设施是否齐备, 网点分布是否全面等等。选择时可以做一些调查, 听取民众意见、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来选择代理银行。二是政府相关部门要与代理银行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明确责任分工,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资源共享。对群众个人信息数据变更、出错、更新等情况履行相互实时告知义务, 减少资金运行过程的出错率。三是实施考核激励措施。对于代理银行在服务期内的各项服务可以定期进行考核, 公开投诉热线, 根据其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投诉状况进行考核, 并根据考核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对投诉率高, 服务质量差的代理银行, 可采取提前终止合同, 停止政府其他服务业务等措施。

四、城乡低保“业务”控制

低保对象“业务”控制, 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控制、资格准入控制, 公示制度控制和退出机制控制。

对于政策宣传控制。一方面政策普及要有广度, 要求相关部门要把政策普及到街道、社区、居民小区、镇、村、队等角角落落。另一方面要做到政策宣传有深度, 要让群众深入了解国家低保政策的相关规定, 明确申请、申报程序。相关部门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发放宣传册、公示栏等方式来进行政策宣传和解读。让群众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使符合条件的群众能够知晓审批条件、申请程序等等, 从而及时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宣传, 使群众认识到低保资金是处于最低生活线以下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 是救命钱, 特别是对于生活并不困难而通过不当渠道还在领取低保资金的人, 要让其认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对于资格准入控制。即是对低保对象的认定控制。即要做到“应保尽保”, 更要达到“不符不保”的目的。县级政府要积极协调工商、税务、房管、金融、车管等部门和申请对象聘任单位, 认真审查、核实其财产状况, 收入水平。特别是要有效利用省级建立的信息平台, 监控低保对象财产收入变动情况, 对其资格进行实时认定。另外对低保对象可实施分级管理, 分类对待。对生活基本无来源, 长期处于困难阶段, 暂时不可能超越低保线的群众, 可按年进行复核认定;对于生活有一定来源, 但不是很稳定的群众, 应适当提高复核频率, 可按季度进行复核;对于因偶发性事件导致生活临时困难, 处于低保边缘的群众, 通过努力随时可能超越低保线的群众, 可做重点复核, 复核频率可按月进行。

对于公示制度的控制。公示制度是低保政策接受社会监督和提高低保透明度, 实施“阳光低保”的有力保证, 是有效打击“人情保、关系保”的最有力措施, 能够使不符合低保条件而领取低保金的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目前公示制度基本都有实施, 且大多采用公示栏公示的方式, 但还存在公示不到位, 走过场现象。对于城市低保, 大部分仅是在街道办、社区进行公示, 对于农村低保最多公示到村一级甚至仅在镇上公示。城市居民有时好几年都不去办事处和社区办事, 根本不了解辖区低保对象情况。农村小分队群众有时对低保对象是全然不知, 根本起不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达不到公示的效果。因此, 在公示制度上的控制一是对公示方式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公示模式, 可利用网络、县级电视台等多种平台实施多元化公示。二是将公示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居民小区, 楼栋、小分队, 实施辖区公示范围的全覆盖。三是公示信息要详细, 具体要包括享受人员姓名、收入状况、享受低保类别和享受低保原因等等。四是要设立政府网站、电子邮件、信箱、电话等完善的举报平台, 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确保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公信。

对于退出机制控制。县级政府要着力加强低保动态管理, 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机制。一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核对工作, 深入开展入户调查、强化民主评议、严格审核和公示制度。对通过生活改变和就业条件的改善已不具备领取低保资格的, 而主动退保的群众, 可以给予更多的精神上的奖励或者适当考虑给予其他与低保配套的政策享受。二是对于已不符合低保条件, 还继续享受低保, 存在“瞒报”现象的, 要严厉予以批评教育, 必要时对其行为进行公示。三是对于压根就不符合低保条件而享受低保的“伪低保户”, 一经查处, 要严肃处理, 追回低保资金, 停止其享受的一切低保配套政策, 同时进行全县公开公示, 必要时将此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信息,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处理, 提高其违规成本, 真正达到“应退尽退, 应退必退”的目的。

五、城乡低保工作绩效评价控制

县级政府对低保工作的管理情况应实施定期绩效考评机制。明确城乡低保资金管理的使命、目标、关键因素。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明确评价主体, 评价客体, 并设置合理评价指标,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实施系统的评价方法, 建立严厉的奖惩措施, 以确保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全面性、重要性和客观性要求, 切实发挥城乡低保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具体来说, 一是要确定绩效评价的实施者, 即确定评价主体, 考虑到业绩评价必须独立、客观、公正, 因此县级人大部门担此责任义不容辞, 并可抽调纪检、审计、组织等部门专业技术骨干予以配合, 组成城乡低保业绩评价小组, 定期开展业绩考评工作。二是确定评价客体, 即选择评价的对象。对于评价对象的确定要结合低保资金筹集、资金管理、代理发放、事务管理的全过程。把涉及相关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具体的管理人员纳入绩效考评的对象, 即对部门业绩和个人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三是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针对评价对象的工作性质、特征因素等, 设置与目标相关、均衡互补、目标一致、系统性、可操作性的KIP (关键业绩指标) 评价指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如对资金管理部门的业绩评价可设置资金筹集规模、资金拨付量、预算到位率、预决算差异率等财务指标及职工专业技能、文化程度、服务水平等非财务指标;对代理机构和相关人员的业绩评价可设置业务处理量、群众投诉率等定量指标, 也可设置群众满意度等定性指标;对于事务管理部门和人员的业绩评价可设置低保对象服务数量, 入户调查次数等绝对指标和保障率、伪保率等相对指标。四是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即预先设定合理的目标值, 它是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 是对各部门和人员业绩进行判断的尺度。评价小组可选择历史标准、预算标准、外部标准等科学制定与本县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五是实施系统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当有利于评价证据获取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在实施业绩评价的过程中, 评价小组要根据相关的评价内容和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 综合运用账薄查询、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广泛收集业绩评价工作相关资料, 可靠反应评价对象实际情况。六是建立严厉的奖惩措施。即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 以达到评价的目的。对于业绩评价表现突出的部门、人员和事迹要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工作奖励等等, 在城乡低保管理中存在重视不足、工作消极、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特别是对存在挤占挪用、变相套取城乡低保资金等严重违规行为要严肃予以处理, 真正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财政部会计司.

[3]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2014年第649号令.

篇4:西部地区低保制度城乡统筹的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农村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个人素质的制约,部分农村人口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的境地,特别是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农村贫困的程度还相当严重。根据自治区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全区年人均收入低于绝对贫困线683元的农村人口仍然徘徊在23万左右。对于这部分人口,开发式扶贫的边际效益几乎为零,而由政府提供制度性和长期性的社会救助成为他们脱离困境的唯一途径。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因遭受自然灾害及其他经济、社会风险而造成生活困难,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按照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掣肘和传统观念限制,低保制度在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违背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也违背了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公平的本意。因此,基于政府的视角,研究如何统筹和完善宁夏城乡低保体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社会救助城乡统筹的现实依据

首先,从社会保障的层次来看,社会福利的层次最高,承担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责任。社会保险的层次次之,承担着防范特定社会风险的职责。社会救助居于最低的层次,承担着“兜底”的责任。目前,在城乡社会保障二元分割的背景下,要对社会保障进行城乡统筹,可能的做法有两种:降低城市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将其与农村拉平。或者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赶上城市的待遇水平。由于社会保障刚性增长的特征,前者可能遭遇到城市居民的反对。而后者的做法能够赢得农村居民的支持,但如果操之过急,很可能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局面。所以,可行的策略就是按照社会保障的层次属性,从居于最低层次的社会救助入手,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高救助的标准。这不仅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统筹工作,而且也不引起过多的阻力。

其次,从统筹成本来看,社会救助城乡统筹成本最低。由于社会救助遵循选择性的救助原则,仅仅是对那些遭遇各种风险的个体给予救助,因此,其耗费的救助资金要远远低于社会保险项目。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救助比例来看,无论是城市,抑或是农村,社会救助对象占全体国民的比例不足10%。救助的待遇水平也仅仅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以宁夏为例,2012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265元,农村仅为每人每月145.8元。而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非全部按照标准发放,除过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其他的救助对象均实行补差救助,这更进一步地降低了社会救助的成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低保制度城乡统筹的现状

1.政策实施。从2009年起,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紧急救济制度、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专项制度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全面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2011年初,在既有社会救助的基础上,灵武市出台了《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统一政策、统一制度对城乡发放救助资金。其中,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农村低保户按照城市低保标准发放,实行差额补助。最低保障线标准确定为每人每月240元,并将农村低保对象分为A、B、C三种类型,进行分类施保,实行动态管理。高龄津贴方面,农村高龄津贴按照城市高龄津贴标准发放:80—89周岁月发放标准300元;90—99周岁月发放标准400元;100岁以上月发放标准500元。五保供养方面,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农村散居五保户、城市散居“三无”对象,月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300元。城乡供暖补助,每年每户统一按300标准补助。针对优抚对象,城乡烈属年发放标准8730元,因公牺牲军属年发放标准7820元,病故军人遗属年发放标准7360元。

2.政策实施结果。一是大幅度提高了农村社会救助的待遇标准。灵武市按照“城乡并轨,同城一体,同城对接”的目标,就高不就低,农村的补助标准看齐城市执行。比如高龄津贴,以前农村高龄老人每人每月75元,城市高龄老人每人每月230元,现在全部统一到每人每月300元。仅此一项,就有1400名高龄老人受益。二是扩大社会救助对象的覆盖面。2009年,灵武市扩大了享受低保的范围,享受低保的人数从2008年的6200人扩大到2009年的7200人。2010年,将企业下岗职工、失地拆迁户和大病返贫的人员纳入统筹范围,城市低保覆盖人口从5200人扩大到6300人。2011年,享受低保的城乡总人口超过1.2万。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立法落后。目前,低保制度建立的依据基本还是“条例”、“决定”、“文件”,甚至“通知”等,这说明立法的层次还比较低,不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持久性。因此,需要加强低保方面的立法,让基层政府的创新实践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样才能让源源不断的低保创新的实践造福于民。

二是低保制度缺乏合理标准。对于什么样的家庭或者个人该被救助,该得到多少救助,目前缺乏一个合理的标准。救助标准太低,达不到保障最低生活的目的;救助标准太高,则会产生“养懒汉”的现象。现行政策是地方政府自行确定救助标准,由于各个政府的行政能力不一样就容易造成各地社会救助实施效果的差异性,不符合社会救助的公平原则。

三是低保体制落后。低保救助体系建设是一个需要很多政府部门和组织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统一、协调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目前社会救助的各项制度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分头实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比较差,这样就会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委、相互扯皮的情况,从而导致社会救助政策难以落实。此外,目前在低保方面的人力配置相对较少,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因人力缺乏而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制度实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宁夏低保制度城乡统筹的基本路径

(一)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困难群众,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的一项制度设计。自宁夏实施该制度以来,对遏制城乡贫困规模,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这项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分别加以改进。第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社会救助部门应该通过大样本的家计调查,辅之于科学合理的精算,科学合理地确定。而不是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第二,准确地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目前最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依据家庭收入来确定低保对象。但是,在我国很难掌握家庭收入的状况,这也就为低保对象的确定带来了困难。所以,需要建立严格的低保对象审核机制,并认真实施,以此减少错报和漏报现象的发生。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物价上涨比较普遍,因此,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及时提高低保对象的待遇水平就显得尤为必要。第四,建立最低生活保障退出机制。低保是为了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但是“困难”是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享受低保的群体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要及时让那些不再困难的群众退出低保,同时也要让那些困难的群众及时享受到低保。

篇5:城乡低保政策指南

一、问:怎样申请城乡低保待遇?

答:申请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由户主或者其代理人以户主的名义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也可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城乡低保的家庭,居住地和户口要一致。因拆迁安臵等特殊情况造成户口暂时无法迁移的,凭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在居住地申请。已享受低保的家庭,因居住地发生变化造成人户分离的,应在三个月内将户口迁至居住地,并按规定重新申请。

二、问:申请城乡低保有哪些审批程序?

答:⑴本人申请。⑵居民(村民)委员会调查核实申请材料和家庭收入。⑶组织听证(民主评议),张榜公示评议结果(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建议保障金额等)。⑷街道、乡镇复核、初审。⑸区民政局审批。⑹张榜公示享受低保的人员名单和保障金额。

三、申请城乡低保应提供哪些材料?

答:申请城乡低保应提供下列材料:

⑴申请书;⑵与原件核对后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户口与居住地不一致的,应出具暂住证或居住地户口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⑶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就业年龄(男18—60周岁、女18—50周岁)内,有劳动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应提供下岗失业证明和参加就业培训证明;⑷家庭成员中有拆迁安臵或征地农转非人员的,须提供由区县(自治县)土地房管部门出具的拆迁安臵或农转非的时间、安臵补偿费等有效证明材料;⑸残疾人应提供与原件核对后的残疾证复印件;⑹缴纳社会保险的,应提供与原件核对后的缴纳社会保险凭证复印件;⑺有在校学生的家庭,应提供子女就读学校证明;⑻非农业户口的应提供就业和收入证明;农业户口的,应提供家庭承包土地亩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复印件)和种植、养殖等情况。⑼夫妻离异的,应提供与原件核对后的离婚证、离婚协议、离婚判决书或调解书复印件;⑽因患严重疾病失去(或暂时失去)劳动能力的,应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诊断报告;⑾房屋属自有产权的,应出具与原件核对后的产权证复印件;属租房居住的,应出具与原件核对后的租房协议复印件;属借住亲友房屋的,应出具与原件核对后的产权证复印件和产权人证明;⑿提供申请前2个月家庭水电燃料费、通讯费或物业管理服务费缴费凭据;⒀其它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四、问:核定家庭人口有哪些特殊规定?

答:1.在校就读的学生,纳入其家庭人口计算。2.在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内服刑、劳动教养的人员不纳入其申报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人口计算。3.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倍以内的已成年且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或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可与其父母、兄弟姐妹分户计算。

五、问: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和计算方法有哪些?

答:⑴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及其他劳动所得。按申请人提供的由用人单位劳资部门出具的工资收入及相关证明计算;不能提供证明或所提供证明低于务工地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⑵养老金、基本生活费、遗属抚恤金、精简退职职工定期定量救济金、失业保险金、商业保险金。按申请人实际所得计算。

⑶从政府或企事业单位领取的一次性安臵费、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经参

1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证实,申请对象家庭成员中已参加(续)养老、医疗保险的,应扣除参(续)保人员从参(续)保之月至达到法定领取养老保险年龄期间应缴纳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按以个人身份参保当年的缴费标准计算),以及其家庭实际支付的重大疾病支出和因灾支出等必要开支后(不能提供支付证明的不予扣除),结余部份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月分摊计算该成员收入,计完为止。

⑷从事工商经营服务活动的收入,参照当地同行业收入情况计算。从事农业生产的申请对象家庭收入,按当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的一般收入情况计算。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按相关规定据实计算。

⑸财产租赁、转让或变卖收入,按租赁、转让或变卖协议(合同、票据)计算;不能提供租赁、转让或变卖协议(合同、票据)或租赁、转让、变卖协议(合同、票据)价明显偏低的,按当地同类财产的市场租赁、转让或变卖价格计算;投资收入,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红利收入,博彩及其他偶得收入,按实际收入计算。

⑹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有裁决、判决、协议的,按照裁决、判决、协议计算;协议对财产分割和赡养、抚养、扶养负担明显不合理的,视为放弃法定赡养、抚养、扶养费,不得享受低保。没有裁决、判决、协议的,可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月总收入的20%-30%计算;实际得到的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照实际得到的数额计算。继承的遗产和接收的赠与收入,按实际所得计算。⑺)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六、问:哪些人不能享受城乡低保?

答:⑴3年内修建自有住房、购买商品房(不含因灾重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房屋)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家庭有2套(含)以上住房,且人均拥有建筑面积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住房保障标准3倍的。⑵申请对象家庭月水电燃料费、通讯费或物业管理服务费分别占住所地居民人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定比例以上的。⑶半年内家庭购买非基本生活必需品费用为当地居民人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倍(含)以上的。⑷家庭拥有或使用机动车辆、船舶、工程机械(残疾人代步车除外)及拥有大型农机具的。⑸家庭成员中有择校就读、出国留学的。⑹雇用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⑺有证券投资或其他较大金额交易行为的。⑻放弃法定赡养、抚养、扶养费及其他合法收入的。⑼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

七、问:对城乡低保实行怎样管理?

答: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根据家庭成员就业能力和收入状况,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A类家庭: 即“三无”人员和有重病、重残人员且家庭成员收入基本无变化的家庭。B类家庭:即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相对稳定的家庭。C类家庭:即在法定就业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或灵活就业,收入可变性大的家庭。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根据《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明确的家庭收入以年为周期进行复核的规定,纳入A类家庭管理。

对A类家庭每年复核一次;对B类家庭每半年复核一次;对C类家庭每季度复核一次。

低保家庭应在复核期限到期前一个月提出续保申请,无特殊情况未提出续保申请的,视为自动退出低保。

重庆市万州区民政局印制

篇6:关于城乡低保若干政策问题的说明

城乡低保工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事关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城乡低保对象清查工作,是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低保工作由粗放型向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重要方式,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为做好此次清查工作,各地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分类清退问题

此次清查,涉及到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对象,情况和背景复杂,处理不好,容易造成集体上访,影响到社会稳定。各地在清查时,要依法依规,甄别不同情况,逐步予以清退。

一是对于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制定的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从XX年全省启动办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目前,全省5.8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均已纳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各地民政局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政策衔接。对领取养老金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保障标准的人员,要清退出低保范围;对领取养老金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的家庭,要按 户施保。

二是对于改制企业困难人员。要按照低保政策法规严格审核,区别对待,对其家庭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要将其家庭纳入低保范围,按户施保。对于其家庭收入高于当地保障标准的边缘户,享受低保待遇最多不能超过18个月。要通过劳动就业、就业培训,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予以逐步清退。

三是对于福利事业单位集中供养人员。对于供养标准高于当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的福利事业单位集中供养人员、分散五保户,要清退出低保范围。对于供养标准低于当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的福利事业单位集中供养人员、分散五保户,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增加供养经费,并随着供养标准的提高,逐步将这些人员清退出低保范围。

二、低保金代领问题

低保金代领问题,是低保金发放的重要方面,是确保城乡低保对象及时足额领取低保金的重要环节。各地在清查时,要切实做好低保金存折和低保金代领证的核查工作。要建立低保金代领管理制度,避免低保金代领过程中个别人骗保及舞弊现象发生。

1.低保家庭户主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准由他人代领;

2.低保家庭户主确实不能亲自领取,由户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家庭其他人员或亲属代领。经县和街道民政部门入户核实后,发给代领证。每年验证的一次。

3.低保家庭及其亲属不能亲自领取的,由户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和街道民政部门入户核实后,由街道指派工作人员带领取,发给代领证。每季验证一次。

4.严肃纪律,强化监督。各县民政局要加强对低保金存折和低保金代领证的发放工作,要将低保金存折和低保金代领证发放到户,不得截留、私存、冒领。对于管理疏漏造成贪污、冒领、挪用保障资金行为的,要追究相关责任;对情节较重的,要移送司法机关。

三、人户分离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有关规定,凡在街道、派出所范围内,本人常住地与常住户口不一致,按户口管理规定必须迁移而未迁移的,即为人户分离。近年来,人户分离困难家庭在申请低保时遇时,因户籍地民政部门无法入户调查核实其家庭收入状况,而无法进行审批。为切实解决人户分离困难家庭无法办理低保问题,按照《吉林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批评议办法》和有关规定,采取“双重管理制度”,即申请、审批和资金发放由户籍地民政部门负责。入户调查、收入核对、公示和日常管理由居住地民政部门负责。具体申请审批程序按以下规定:

申请。申请人向户籍所属街道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签署《诚信承诺书》并提供相关要件。

建立申请档案。户籍地街道收齐相关要件建立申请档案后,在3个工作日内将其申请档案上交到户籍地县民政局。

入户调查和审核。

1.对于人户在同一县的。县民政局收到其申请档案后,组织其现居住地街道、社区按照《吉林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批评议办法》规定的“三级联审”程序调查和审核,并在其现居住地进行公示。

2.对于人户不在同一县的。由户籍地县民政局将其《申请表》及档案函寄到其现居住地的县民政局,委托现居住地的县民政局按照《吉林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批评议办法》规定的“三级联审”程序调查和审核,并在其现居住地进行公示。并将其档案和核查比对信息证明函寄回其户籍地民政局。

审批。户籍地民政局对人口分离家庭按照当地保障标准进行审批。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由户籍地民政局发放低保证和低保金存折。将其档案返回户籍所属街道,由其将审批信息录入省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对不符合条件的,发放《不予保障通知书》。

日常管理。对于审批后的人户分离低保家庭,由户籍地县民政局委托现居民地县的民政局对其进行日常管理。

四、按人保问题

各地在清查时,要坚持按户保的原则,但对一些特殊性 的家庭,从人性化操作的要求出发,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实际困难,可对这部分低收入家庭成员按人保障,独立发放低保证和低保金存折,建立单户的低保档案。仅其本人可以享受针对低保对象的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其他家庭成员不能享受。

老人养精神病人家庭。对于父母年龄在60岁以上,其家庭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需要强制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老人养精神病人家庭。其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倍以内的家庭,可将精神病人单独纳入低保,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重病家庭。对于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保障标准1倍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其家庭中有经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认定,患以下重症的病人:癌症;肾功能衰竭;心脏病;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重症肝病;糖尿病;类风湿疾病;白血病;红斑狼疮及其他特殊病需要常年进行治疗的,可将重病患者单独纳入低保,并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残疾子女赡养老人家庭。残疾人与父母共同生活,其父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无收入,残疾子女有收入,其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1倍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可将其父母单独纳入低保,享受全额低保待遇。

五、农转非问题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和《吉林省实施〈城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二款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转非家庭,申请低保时,申请人向户籍所属街道提申请,填写《申请表》、签署《诚信承诺书》并提供相关要件。按照《吉林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批评议办法》办理。

申请人要提供原居住地政府负责农业土地承包的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其家庭是否承包土地的书面材料。

尚未退出承包地的农转非家庭,将上年土地收入计算在家庭收入中。

六、个别离异家庭申请低保问题

对于申请人在夫妻离婚时,无生活来源一方自愿放弃家庭财产,又主动承担完全抚养子女义务,离婚后仍与对方共同生活,但对方有生活来源的。其申请低保时,其家庭收入核算时,将对方收入计算到家庭收入中。主要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十九条规定 “ 离婚时,夫妻 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四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

七、对于同一家庭同时具有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申请低保问题

由其家庭成员按户口性质分别向其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城市低保或农村低保申请。补助水平按城乡低保分别补助。其档案分别录入城乡低保信息系统。

家庭收入核算,按家庭全体成员总收入计算家庭人均收入。户籍为农业人口的家庭成员要提供农业户口地政府负责农业土地承包的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其家庭是否承包 土地的书面材料。农业收入应比照其户籍所在地农民上一年人均收入计算。

八、特殊家庭收入计算方法的问题

上一篇:浅谈先行组织者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下一篇: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