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6-10

2017年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6篇)

篇1:2017年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文创中心项目总论 1.1 文创中心项目基本情况 1.1.1 文创中心项目名称 1.1.2 文创中心项目选址 1.1.3 文创中心项目承担单位 1.1.4 文创中心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文创中心项目建设期限 1.1.8 文创中心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文创中心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文创中心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文创中心项目提出理由 2.2 文创中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文创中心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文创中心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文创中心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文创中心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文创中心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文创中心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文创中心发展现状 4.1.2我国文创中心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文创中心项目定位分析 4.4.1 文创中心项目整体目标 4.4.2 文创中心项目服务群体 4.4.3 文创中心项目辐射商圈 4.5 文创中心项目SWOT分析 4.5.1 文创中心项目优势-S 4.4.2 文创中心项目劣势-W 4.4.3 文创中心项目机会-O 4.4.4 文创中心项目威胁-T

第五章 文创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文创中心项目发展思路 5.2.2 文创中心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文创中心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文创中心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文创中心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文创中心项目结论 14.2 文创中心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文创中心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文创中心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创中心项目建议书 文创中心项目申请报告 文创中心资金申请报告 文创中心节能评估报告 文创中心市场研究报告 文创中心项目商业计划书

文创中心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文创中心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文创中心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 文创中心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篇2:2017年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总论 1.1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基本情况 1.1.1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名称 1.1.2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选址 1.1.3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承担单位 1.1.4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期限 1.1.8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提出理由 2.2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4.1.2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定位分析 4.4.1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整体目标 4.4.2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服务群体 4.4.3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辐射商圈 4.5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SWOT分析 4.5.1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优势-S 4.4.2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劣势-W 4.4.3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机会-O 4.4.4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威胁-T

第五章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发展思路 5.2.2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结论 14.2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议书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申请报告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资金申请报告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节能评估报告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市场研究报告 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商业计划书

篇3:2017年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川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 气候复杂多变, 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以山地为主要特色, 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 自然灾害频繁, 因此, 建设一座集灾情预防、应急处置、科普宣传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减灾中心已是迫在眉睫。

2 设计目标、原则和理念

(1) 建筑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充分考虑项目自身的特点, 合理功能分区, 满足项目功能性需求。

(2) 建筑规划设计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当地的基本规定, 严格坚持三个必保, 即:限额设计, 确保投资总额不突破;优化设计, 确保设计质量高标准;限时设计, 确保建设进度不拖期。

3 工程概况及平面布置

四川省减灾中心建设项目用地位于成都武侯区红牌楼片区。该项目净建设用地呈不规则多边形, 长约128m, 宽约114m, 净用地约11343.00㎡, 合17.01亩。用地现状基本平坦, 南临黄忠大道, 东临城市规划道路, 北临南干渠, 西侧紧邻在建的住宅小区。

本次设计包括1#楼 (综合业务楼) 、2#楼 (门卫) 、3#楼 (门卫) 等建筑以及地下消防水池、地下油罐等配套设施。

根据用地范围及规划要求, 将1#楼 (综合业务楼) 合理布置在用地中部。东南侧临市政道路交叉口设计集中绿化空间, 既合理利用用地地形, 同时也能对外展示减灾中心的形象和绿化层次。用地主出入口由黄忠大道引入, 消防出入口由用地东侧市政规划道路引入。根据用地范围及退线要求, 尽量将综合业务楼往北移动, 留出南侧大面积的入口广场, 同时抬高建筑室内地坪标高, 留出足够应急空间, 同时展现市政建筑的大气、庄严的建筑形象。

4 建筑设计

四川省减灾中心综合业务楼地上8层, 地下2层, 建筑高41.25米 (室外地面到女儿墙顶的高度) , 由于本建筑为指挥类建筑, 因此为一类高层。建筑使用性质为省级减灾救灾综合指挥平台, 其功能含应急救助指挥中心、宣传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救灾物资产品研发中心、日常业务用房、辅助用房及配套设施等。

(1) 应急救助指挥中心。应急救助指挥中心位于建筑的1-3层, 建筑主要功能用房包括应急救助指挥大厅、应急救助指挥中心机房、灾情会商室、应急救助指挥中心办公室、值班室、文档资料库、电子数据库、数据整理转化室、灾情信息发布室、保安及运行监控室消防值班室及相应的门厅、休息厅、交通联系、疏散、卫生间等空间及设施。以上功能性房间是在发生突发自然灾害时领导和相关指挥人员掌握现场情况、发布指令和实时指挥决策的主要场所, 也是电子数据的保存场所, 同时是提供信息共享平台的场所。

(2) 宣传培训中心。宣传培训中心位于建筑的2-3层, 主要功能用房包括培训教室、培训中心办公室及相应的交通联系、疏散、卫生间、休息厅等空间及设施。其功能是承担社会减灾宣传和减灾救灾知识普及工作, 组织实施减灾救灾有关培训规划与项目开发等工作, 协助开展全省减灾救灾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3) 学术交流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建筑的3层, 主要功能用房包括学术报告厅、学术交流室、专家办公室、会议室、学术交流中心办公室及相应的交通联系、疏散、卫生、休息厅等空间及设施。

学术报告厅可提供150人至200人学术交流、会议使用。内设同声传译、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视机、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设施。兼为省减灾委全体会议及培训中心全体学员会议使用。

(4) 救灾物资产品研发中心。救灾物资产品研发中心位于建筑的4-8层, 主要功能用房包括救灾装备、技术、工具和救灾生活类专用物资产品研发室及相应的交通联系、疏散、卫生间等空间及设施。

救灾物资产品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各样的救灾用品进行研发, 对救灾设备的储存和运输做好相应的联系工作。

(5) 日常业务用房。日常业务用房位于建筑的4-5层, 主要功能用房包括日常业务办公室、会议室及相应的交通联系、疏散、卫生等空间及设施。

(6) 为保障上述各使用功能需建设的各类“辅助用房”还有门厅、厨房餐厅、保安及运行监控室、消防值班室、车库及车行道、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房、水泵房、室外生活消防水池、空调机房、风机房、锅炉房、动力站、管理用房及相应的交通联系、疏散、卫生等空间及设施 (地下车库位于建筑的负一层和负二层) 。

根据规划限高要求 (建筑高度不超过42.1米) , 建筑的剖面设计如下:

一层层高为4.80米;二~三层层高为6.0米;四至八层层高均为3.9米;屋面女儿墙高为0.6米;地下一层层高为4.5米;地下二层层高为4.2米;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45米。建筑地面总高为41.25米。

5 预期的社会效果

四川省减灾中心的建立能够及时对四川整个地区的自然灾害进行有效地监测, 对获取的高质量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对存在的隐患发出预警, 把减灾指令发送到相应的灾害地区, 布置当地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减灾中心的建立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摘要:四川省减灾中心建设项目属国家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事业发展重要项目之一, 是国家四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中省级减灾中心建设的示范工程, 是四川省综合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技术支持和辅助决策的重要平台, 是实现国家和四川省防灾减灾阶段性目标的重大工程, 省减灾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提供一个信息完全共享、反应迅速的省级指挥应急平台。

关键词:减灾中心,应急指挥平台,信息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吴新雄.实施综合减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安全区[J].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3 (4) :1-3.

[2]傅敏宁, 邹武杰, 周国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防灾减灾对策初探[J].江西科学, 2004, 22 (1) :52-54.

篇4:2017年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总论 1.1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基本情况 1.1.1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名称 1.1.2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选址 1.1.3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承担单位 1.1.4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建设期限 1.1.8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提出理由 2.2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发展现状 4.1.2我国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定位分析 4.4.1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整体目标 4.4.2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服务群体 4.4.3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辐射商圈 4.5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SWOT分析 4.5.1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优势-S 4.4.2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劣势-W 4.4.3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机会-O 4.4.4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威胁-T

第五章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发展思路 5.2.2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结论 14.2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建议书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申请报告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资金申请报告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节能评估报告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市场研究报告 物流仓储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商业计划书

篇5:2017年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建议书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申请报告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总 论

1.1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概况 1.1.1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4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建设地点

1.2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设计目标

1.3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资金筹措

1.5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6可行性研究依据 1.7研究范围

第二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建设背景 2.1宏观形势 2.1.1地理、历史 2.1.2交通 2.2宏观经济运行

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2.3人均生产总值

2.2.4人口变化

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 2.3.1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3.1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市场分析 3.1.1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市场近况 3.1.2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 市场总结 3.1.5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机会分析

3.2项目市场定位

3.3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的SWOT分析

3.3.1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优势(STRENGTH)

3.3.2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劣势(WEAKNESS)

3.3.3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机会(OPPORTUNIES)

3.3.4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 3.4.1营销主题 3.4.2广告创意 3.4.3营销策略 3.4.4宣传推广策略 3.4.5促销策略

第四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区建设条件 4.1市区域概况 4.2区域文化特色 4.3区域人居环境 4.4区域交通网络 4.5基础条件

4.5.1.自然及气候条件 4.5.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条件

第五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 5.1.1设计依据 5.1.2规划设计构思

5.1.3指导原则 5.1.4规划目标

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 5.2.1总平面布置 5.2.2道路及景观设计 5.2.3竖向设计 5.2.4技术指标 5.3建筑单体设计 5.3.1平面设计 5.3.2立面设计 5.4结构设计 5.4.1工程概况 5.4.2设计依据 5.4.3基础设计 5.4.4结构选型

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5.4.6主要结构材料 5.5公用辅助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暖通工程 5.5.3电气工程 5.5.4燃气工程

5.5.5人防设计 5.5.6无障碍设计

第六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施工期污染源 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6.3.1大气污染源分析 6.3.2水污染源分析 6.3.3环境保护措施 6.4公众参与

第七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卫生防疫 7.2消防

7.2.1消防给水系统 7.2.2防排烟系统 7.2.3电气消防

第八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8.1节能 8.1.1设计依据

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 8.1.3节能技术措施 8.2节水 8.2.1水环境

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 8.2.3节水器具应用 8.3太阳能利用

第九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 9.1项目组织管理 9.1.1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9.1.2人力资源配置 9.2物业管理 9.2.1物业服务内容 9.2.2物业服务标准 9.3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1.1估算依据

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10.1.3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3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一章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工程招标方案 11.1 总则.2 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1.3 招标内容

第十二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效益分析

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2.2.1 成本费用估算 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 12.3 财务效益分析 12.3.1项目损益分析 12.3.2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4盈亏平衡分析 12.5敏感性分析 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三章 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项目结论与建议

篇6:2017年文创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北路, 总建筑面积113800m2, 地下四层, 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版, 本工程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按7度烈度进行抗震设计设防。本工程首层以上共分四栋塔楼, 其中T1栋:31层, T2栋:35层, T3栋:35层, T4栋:36层, T1栋塔楼天面标高107.55米, T2栋塔楼天面标高120.10m, T3栋塔楼天面标高120.10m, T4栋塔楼天面标高123.40m。T1栋自下而上为地下车库、商务中心、会所、办公室, T2、3、4栋自下而上为地下车库、住宅。地下四层底板面标高-15.650m (负一~负四层层高分别为5.5m、3.3m、3.3m、3.5m) , T1栋首层层高5.65m, 二层层高为6.5m, 其它各层高3.3m, 建筑平面接近矩形。T2、T3、T4栋首层层高8.5m, 其它住宅层高3.3m, 建筑平面接近工字型。

各栋塔楼高宽比T1:4.27, T2:4.58, T3:4.69, T4:5.55。根据建筑平面使用功能和立面的需要, 本工程塔楼采用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为了使建筑空间能够灵活分隔, 疏散楼梯、电梯及各设备管井布置在平面中部的核心筒内, 筒体剪力墙贯通建筑物全高。

本工程地下室结构不设缝, 在首层以上设置防震缝, T1、T2、T3、T4在首层以上为四个独立结构单元。

2 超限的类型和程度

房屋高度T1为107.55m (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 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JGJ3-2002) 表4.1.2-1规定的A级高度部分框支剪力墙最大适用高度100m的7.55%, 未超出B级高度的120m, T2、T3结构高度120.10m, 超过A级高度20.1%, 超过B级高度0.08%, T4结构高度123.40m, 超过A级高度23.4%, 超过B级高度2.83%。T1栋属B级, T2、T3、T4栋属超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

根据《高层建筑砼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JGJ3-2002) 及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砼技术规程》 (JGJ3-2002) 补充规定, 本工程体形规则性的判断如下:

扭转规则性:本工程各栋塔楼以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的比值均小于0.85。在考虑偶然偏心的地震作用下, T1、T2、T3、T4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2小于1.4。属于扭转不规则Ⅱ类。

T1、T2、T3凹凸规则满足规范要求, T4不满足规范要求。

楼板局部连续性:T1栋标准层核心筒处有效楼板宽度小于典型楼板宽度50%, 属楼板局部不连续。

侧向刚度规则性:本工程各栋塔楼其本层刚度与上层抗侧刚度比大于70%, 以及本层刚度与上三层平均抗侧刚度比大于80%,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年版表3.4.2-2的要求, 判断为侧向刚度规则。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本工程各栋塔楼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为不规则。

楼层承载力的突变:本工程各栋层间受剪承载力与上一楼层受剪承载力之比等于或大于80%, 楼层承载力的突变为规则。

3 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第3.0.2条和第3.0.3条, 本工程属丙类建筑, 丙类建筑按本地区7度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计及采取抗震措施。

地震动参数的选取:

场地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如图1:

本工程场地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表设计地震反应谱 (即地震影响系数α (T) ) 采用以下形式:

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公式αmax=0.084 (0.08规范) , γ=0.9 (0.9规范) 。

在本工程的结构自振周期:

T1栋为:T1=3.6203, 安评报告值α=0.01620, 规范值α=0.01579;

T2栋为:T1=3.6183, 安评报告值α=0.01670, 规范值α=0.01582;

T3栋为:T1=3.9834, 安评报告值α=0.01556, 规范值α=0.01522;

T4栋为:T1=4.1812, 安评报告值α=0.01523, 规范值α=0.01490。

经比较, 多遇地震作用时, 《安评报告》提供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计算的地震作用大于规范值, 按《安评报告》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而罕遇地震作用时, 规范反应谱计算的地震作用大于《安评报告》的值, 则按规范反应谱进行抗震设计。

所以, 在输入总信息时, 在多遇地震作用时本工程各栋塔楼全楼的地震力放大系数作相应调整, T1栋地震力放大系数取1.09, T2栋地震力放大系数取1.1, T3栋地震力放大系数取1.15, T4栋地震力放大系数取1.1。

计算参数取值如下: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别:Ⅱ类;

场地特征周期:0.35秒。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 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详见表2。

4 基础设计概况

基础类型和基础埋深:本工程微风化岩埋深为13~21m, 由于地下室底板在高层范围下岩土大部分为微风化岩层, 所以高层部分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柱下单独基础 (个别联合基础) , 所有天然基础基底要求挖至稳定的微风化岩下200mm, 当基础下微风化岩埋深较深时, 采用桩墩形式挖至微风化岩面下200mm。本场地的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600Kpa。低层部分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柱下单独基础 (个别桩墩基础) , 天然基础的基础持力层以不低于中风化岩为准, 基础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低层部分地下室底板采用抗浮锚杆抗浮。

5 结构布置和选型

结构类型: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地面以上建筑物:T1外轮廓近似矩形, 其余T2、T3、T4近似工字型。剪力墙均匀布置, 整幢大楼的竖向交通和设备管井布置形成剪力墙核心筒, 核心筒贯通建筑物全高。除核心筒和局部剪力墙直接落地外, 其余剪力墙均由转换梁托换, 以框支柱支承。

塔楼的抗侧力构件:为一般剪力墙、核心筒剪力墙、框支框架。

楼盖的整体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整体性良好。

楼盖布置:塔楼板厚一般为120mm, 核心筒内楼板厚度150mm, 首层地下室顶板为嵌固层楼板厚为180mm, 转换层楼板厚为20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梁、柱、剪力墙的截面详结构专业初步设计图纸。

钢筋混凝土结构:塔楼竖向构件的砼强度等级C30~C70, 梁、板砼强度等级C30~C40 (转换层为C50) , Φ10及以上钢筋的强度等级为HRB335和HRB400, Φ10以下钢筋的强度等级为HRB235。

塔楼标准层主要框架梁为200×650, 300×600等, 次梁200×500, 200×400。

框架柱:地下室低层部分框架柱截面为700×700;高层塔楼框支柱截面为1000×1000~1100×1600。

剪力墙 (包括核芯筒剪力墙) :地下4层~3层墙厚200~450mm, 3层以上200~300mm。

6 抗震等级

地下二层、地下三层及地下四层, 剪力墙、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一层及以上各层, 普通框架、普通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框支框架由负一层至转换层抗震等级为特一级。

7 计算结果及分析

7.1 分析方法

本工程属于复杂高层建筑, 分别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写的PKPM系列SATWE和PMSAP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分析, 同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地震波采用SATWE程序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 并采用PUSHOVER&EPDA软件对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

7.2 计算方法及参数

⑴结构重要性系数:1.0;

⑵考虑平扭藕连的扭转效应和偶然偏心效应, 并考虑了双向地震作用;

⑶周期折减系数0.90, 计算振型数15~18, 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大于90%;

⑷上部结构计算的嵌固部位在首层;

⑸基本风压采用0.6KN/㎡ (承载力计算) , 计算位移时考虑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5KN/㎡, 风荷载体型系数1.4, 地面粗糙度类别D类;

⑹采用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方法进行补充分析, 由《广州创意中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地震波中选取一条人工波和RH4TG035, RH3TG035波, 用SATWE程序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计算时结构阻尼比0.05, 场地地面最大加速度0.35gal, 持续时间30s;

⑺连梁刚度折减系数:T2、T3取0.6, T1、T4取0.7,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1.8, 梁扭折减系数0.4, 框架梁端弯矩调整系数取0.85;

⑻地震力调整系数T1、T2、T4为1.1, T3为1.15。

7.3 计算结果 (略)

结论:两个程序的计算结果接近, 没有出现原则性冲突或矛盾的结果, 达到相互验证目的。

8 针对超限情况采取主要措施

8.1 高度超限

⑴针对本工程T1、T2、T3、T4栋结构总高度超高, 设计时底部加强区的墙、柱采用比抗震等级更严格的构造措施, 适当加大剪力墙墙身分布钢筋的配筋率至0.4%, 提高边缘构件和柱的纵向最小钢筋配筋率至1.6%和配箍特征值按规范增大15%, 对框支柱转换梁的计算及构造措施按高规 (JGJ3-2002) 第4.9.2有关要求执行, 框支柱增加芯柱等措施。

⑵按照场地中震不屈服进行校核设计。

8.2 平面不规则

针对T4存在的凹凸不规则 (以及T1的楼板局部不连续) 在采用PKPM计算时对局部位置指定为弹性楼板分析, 板厚不少于130mm (180mm) , 板双层双向钢筋布置, 楼板最小配筋率取0.25%。

8.3 竖向不规则

T1塔楼转换层位于结构的第二层, 且为框支柱、次梁转换层, 受力复杂, 但落地剪力墙与相邻框支柱的距离满足补充规定的小于12m。转换层处的上部与下部的等效侧向刚度比满足规范小于1.3的要求。

T2、T3、T4转换层位于结构的第一层, 转换层的上部与下部的等效剪切刚度比γ不大于2, 满足规范的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时, 对转换层部分单独进行有限元分析, 并按应力校核钢筋, 转换层楼板厚度为200mm, 板筋双层双向贯通布置, 楼板的最小配筋率为0.3%。

转换层计算时地震剪力乘以1.15的放大系数, 在抗震构造方面, 采取适当加大剪力墙墙身分布钢筋配筋率至0.35%, 提高边缘构件和柱的纵向最小钢筋配筋率至1.6%和配箍特征值按规范增大15%。

8.4 其它措施

⑴结构构件取包络设计原则。分别采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分析程序, 并考虑楼板的实际刚度和平扭耦连影响, 对两种程序计算的结果加以判断和采用;按《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提供的场地人工地震波和两组实际强震记录做弹性时程分析, 结构构件设计时取包络内力。

⑵墙厚与肢长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和第4.9.2条中要求进行设计, 抗震等级为特一级, 轴压比按0.4控制, 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配筋率不小于1.6%, 配箍特征值不小于0.25。

⑶对于转换梁上剪力墙布置与梁中线不重合的梁采取加大箍筋及抗扭纵筋等构造措施。

9 结论

上一篇:初一语文专项辅导计划下一篇: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