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2024-06-17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共8篇)

篇1: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信教育技术观念,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朝着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高等学校就业工作者要树立现代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在就业指导中大力应用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促进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境

首先,高校扩招后给高校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尤其使就业指导工作矛盾特别突出。学生数量剧增、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就业指导人员、经费、场地等软硬件严重不足,同时,一些学校还有就业工作的“马太”效应就业工作做的越好,领导就越重视;反之,就业工作做的越不好,领导就越不重视。教育部部长周济于1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的招生计划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475万人,研究生招生37万人”。同时,预计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38万人,比增长27.71。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复杂的、长期的和艰巨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及其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它是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进入到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推进了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朝着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信息化阶段。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和特点

1.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改革,推动了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的革新,建构了新型就业工作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声像并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就业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IN丁ERNE丁巨大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共同具备的人机交互能力,为创建以“学”为中心的新型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技术上的支持为就业指导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成为认知的主体。

2.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就业指导形式和手段,构造各种环境,提高就业指导效率和质量。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依据黑板和讲台,进行课堂教学,而现在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和网络平台,就业指导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纬度展开。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可以增大就业指导信息量,提高效率,减少课时,而不象传统的手段费时又费力。 3.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点。当前是信息化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点。通过Interne七可以连接到世界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广泛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提高就业指导信息量。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就业信息网,可以将就业政策、择业技能、心理教育、招聘信息等放在校园网上,进行网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网络环境的学习可以实现对信息的个别化,交互性、综合性的组织、反馈与管理,从而使个别化就业指导成为现实。而且在网络技术下培养人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通过网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信息获取、选择、加工能力更为突出,有较强的网络生存能力。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朝着信息化方向全面发展,培养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施措施

1.转变观念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的前提。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就业指导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一流的信息技术设备并不一定能产生一流的工作效率和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是真正能起到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的作用,首要的、最迫切的还是思想和观念的变革,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

2.加强培训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的关键。

首先,应对指导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的培训,比如对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的使用,学会正确操作这些设备,并能进行简单故障排除,这样让他们对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有一个感性的、基本的认识,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现代化教学环境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的优点,这样为进一步的培训工作打下基础。

其次,对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学会制作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不仅要会正确的操作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应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学会制作质量精良的网络及多媒体就业指导课件。最后要加强资源开发,推动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集中群体智慧,开发优秀的网络课件,研制具有学校或行业特色的教学软件和电教教材。

3.领导支持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的保障。

领导重视、支持是全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保证,领导的支持包括经费支持,决策支持,为指导教师配备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设施设备,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必由之路,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另外,指导教师要积极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全面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高校扩招不是制约就业的关键,制度改革更不是限制就业的枷锁。问题在于就业指导从方法上没有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和规律,方式上没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当前高等教育中已经飞越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越来越大,如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必然选择。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已不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了,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在浩瀚的信息中寻找知识和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更好地择业、就业和创业的目的。

篇2: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尤其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河,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以每年6O~70万的速度递增,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新的形势,国家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遗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正在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强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着眼于工作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就业指导起步晚,起点低

新中围成立后,我国实行“统包统配”的大学生就业制度。至l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改革就业体制。从1985年开始,国家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分步骤、分层次的改革。首先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院校避行了试点工作,取消了大学生的分配制度,实施了“双向选择.如主择、”的就业方针。到2000年,所有毕业生均取消派遣证,统一签发就业报到证。发达国家的佐就、波指导最早可以追溯到l9世纪末的欧美国家。他们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以“市场就业制度”或“自由出就业制度”为基础的。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拜了场化”就业实践才十多年,所以起步相对较晚,起点也比较低。

(二)就业指导内容单一,更新缓慢

当前,大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以传授就业基本知识为主,内容单一,多为几本教材中的就业形势介绍、就妲政策及规定解释、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方法指导及求职技巧培训等。而且现有的几本国内就业指导教材内容大同小,更新速度缓慢

(三)就业指导蔓诈队伍缺乏专业化、职业化

目前,高校中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学生工作者,即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各分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生辅导员等。由于这些老师大多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加之其他行政工作繁忙,因此他们往往只能忙于应付招聘信息的收集、发布、派遣等事物性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难以胜任日趋激烈的专业化、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就业指导工作。

(四)就业指导方式简单,载体滞后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作由于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一般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通过讲座、咨询、报告会或者集中上课的形式进行的。这种方式缺少了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环节,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束能很好地开发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因此造成就业指导的载体相对滞后。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它是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在将来,教学都是教育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有好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的教学设备是教科书、教室、粉笔和黑板,教学手段主要是说教,教学评价方式也不外乎主考与应考。因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缺陷。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曾在教育界引起强烈的反响,给教育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洗札,同时也对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就业指导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

(一)对就业指导内容的影响

1.就业指导内容集约化现代教育技术使就业指导信息的载体从书本、刊物和报纸转移到存储量极大的磁、电场形态,从而轻易地实现了信息的集约化。光盘能提供声、图、文并茂的,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的信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成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就业指导内容综合化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尤其是联网之后,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实现了共享,使得就业指导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在数量上已大大超过了学校教育所提供的信息就业指导内容已不再是单一的文字符号,而是多种媒体融于一体。比如:可以将大量共享的就业信息挂在就业网站上,让学生随意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就业信息;也可以直接播放面试情景,增强就业指导的直观性。

3.教学内容模块化计算机联网及其丰富的就业指导内容,为学生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就业信息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块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其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选择不同的就业指导课程,也可以选择同一课程的不同单元。课程单元是课程的最小模块,每个单元规定了相应的学分。

(二)对就业指导模式的影响

1.就业指导形态从班组制走向个别制古代社会的个别化教学形态因其效率低下而被近代社会的班级授课制替代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将会用个别化的就业指导形态取代班级就业指导形态但是,适应信息社会的个别化就业指导不同于古代社会的个别就业指导它不是师徒的直接交流,而是学生在“人一机”对话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接受指导。

2.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更能体现因材施教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就业指导软件和网站等,可以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就业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要,随机提取资料进行学习;还可以根据教学霄要和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修改就业指导内容,变动程软件,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也会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决定下一步出题的难度。当学生做错了题目时,计算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有控制地校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原则。

3.教师、学生的角色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发生较大的转型计算机进入校门后,教师在教室前面的传统位置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垄断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督促者和组织者。多媒体和同络教学虽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但可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将他们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个别指导。这样,激师不再是课堂知识的主要源泉,成为了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辅导者}学生的学习形式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接受信息,由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了。

(三)对教育终端评价的影响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电脑被用于就业指导的各个环节,靛业指导终端评价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的优越性,对教学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等敦李评价,教师也将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教学的其他环节,这是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三、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转变观念,把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领导重视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保证。在学校领导的扶持下,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决策支持,能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成功的就业指导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转变观念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能否成功应用的前提。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就业指导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

(二)拓宽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要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就要不断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这包括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有机地将就业指导内容渗透到教学、学生管理等学校各个环节中,并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三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任务繁重的形势下,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十分重要由于目前的就业指导教师的来源和组成卜分复杂,专业化程度不高,所以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职业和专业培训迫在眉睫。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培训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顺利实施的关键。学校应对指导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以及资源开发、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应对指导教师进行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此外,还需加强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各高校应根据毕业生的人数,按不低于1;500的比例来配备就业指导人员,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四)改革就业指导模式,创新就业指导方式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就业指导教学方法,应利用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方式,以增强就业指导效果。如,可以将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咨询答疑、模拟招聘、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结合起来,或者为大学生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网站,给大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并设立专门的电子邮箱、QQ群,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五)完善就业指导工作评价体系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保证指导质量。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必须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之与学生的培养质量挂钩。要通过完善就业指导考核评价,促进各院系加强有关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和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等,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数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以高质量的就业教学创造学生的高就业率。

篇3: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图书馆工作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和特征

何谓教育技术,简单地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按照1994年美国AECT新定义,教育技术是指“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涵义包括三方面:一是“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二是“教育技术”涉及的不仅仅是电视、电影、计算机等现代教育媒体,而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所有可操作的要素,它包括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基本要素有教学人员、教学媒体、教学设施、教学活动等。三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是用系统方法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总起来说,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体现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技术。其显著的特征是技术的综合化和多媒体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教育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

传统的教育信息,其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有序的,而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各种媒体信息,为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造了条件,更有利于调动人的智慧和潜能。

其二,信号处理数字化。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能迅速实时地处理图、文、声、像。图、文、声、像能在计算机上运行,这得归功于信号处理数字化和数字压缩技术。

其三,信息储存光盘化。

光盘具有成本低、信息量大、检索速度快等特点,且携带方便,易保存,已成为现代化教材体系中重要的信息资源。

其四,信息传输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使教学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网络教学、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新的教育形式奠定了基础。

其五,教学过程智能化。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的功能,毋须教师亲临授课,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

其六,学习资源系列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现代教学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现代教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使人们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有效地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保障。

二、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21世纪需要怎样的新型人才呢?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教育的四大支柱”。

1. 学会认知

学会认知即学会如何学习。当今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各领域中知识相互渗透,综合运用的趋势不断加强,指望在大学中能准备好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必须强调让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自己去获取和更新知识,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这样才能在进入社会以后,通过不断学习学到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知识爆炸”时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2. 学会做事

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承担风险和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3. 学会共同生活

要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误解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4. 学会生存

使学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包括想象、思考、分析、判断、言语表达、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这四大支柱的实质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和高尚道德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对这两方面教育目标(培养创新能力与高尚道德)的实现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它可以使教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使包括教师、学生、教辅人员等在内的人力资源和包括校舍、仪器、设备、教学媒体等在内的物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运用,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三、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教育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改变了以前传统教育的面貌,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资料的收集、组织、管理、建设、开发和利用显得愈加重要,这些也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

如今高校图书馆的收藏对象是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网络化信息资源等各种数字化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传统纸本文献。面对着电子信息资源数量和品种的剧烈增多和日渐复杂化,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及各种新工具、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传统的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图书馆工作人员除具备传统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外,必须熟悉计算机知识、网络通讯知识、多媒体技术知识,要具备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组织、控制和提供利用的能力,以及对网上信息资源的识别、组织和筛选能力,能够对各种形式(软盘、光盘、磁带、联机)和各种类型(书目、数值、事实、图像、多媒体)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适用性评估、转换和进行深层开发、加工,以便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和新的服务内容。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要求教学科研信息资料具有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作为图书资料加工的专业部门,信息资源的深加工将是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新课题。为了配合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在以下几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转变,许多教师都希望能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使自己的授课更加丰富、精彩。但由于平时忙于教学、科研,精力有限,能将课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用于教学的并不多。如果高校图书馆成立一个“综合技术室”,专门承接教师需要制作的课件,这将大大增进教学的优化速度。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来制作“幻灯片”供教学使用,也可以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更加生动。我们还可以利用Dreamweaver和方正奥思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远程教育。

2. 在线翻译

随着Internet信息服务的迅速发展,机器翻译尤其是在线翻译成为热点。在线翻译不同于离线全文翻译,它实时地对浏览器屏幕内容进行翻译,要求系统具有获取窗口信息、快速分析版面、并具有极快的查找单词、词组速度和翻译速度以及更高水准的语法翻译体系和屏幕还原能力,Internet的网民期待将来的浏览器能够把查询引擎、信息检索、推送、自动摘要、自动翻译等功能集成为一体。近年来,随着Internet信息服务的普及,我国信息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实用化网上翻译工具,“通译”、“译王”、“四利通方”等功能不等的在线翻译软件。机器翻译中某些技术相对简单和成熟的应用,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有效地提高翻译速度和翻译效率。

3. 新书发布

广大读者历来很关心到馆的新书情况,如果能将到馆的新书及时发布到网上,一定会受到师生欢迎。我们可将图书馆分编好的新书按学科分类,每本书用PowerPoint做一个新书介绍幻灯片,并将同一学科的幻灯片集合起来,每月定期发布到网上。我们也可用Dreamweaver来制作“新书介绍”网页,通过创建一个左右框架网页,左侧设置图书的主题,右侧输入相关图书的内容介绍,然后将设置的主题与右侧详细介绍链接起来,最后切换到主页编辑窗口即可。

4. 充分利用Intemet网上信息,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

Intemet给教育带来了新的信息资源和新的教育方式,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资源是跨时空限制的知识宝库,是一种多媒体信息传递系统,也是永远开放的信息资料库。21世纪将出现Intemet交互式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虚拟教学、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因此,掌握互联网信息获取、查询技术是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Internet网上信息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检索方法各不相同,而且不太稳定,地址变动比较大,加之语言上的障碍,用户使用起来不很方便。因而人们需要开发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和建立网上教育信息数据库,并开发基于Internet的信息检索系统和教育信息资源导航库。高校图书馆应配合做好网上已有信息的搜索和导航工作,将Internet上有关教育信息以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方便师生查找所需的信息。

5. 专业化网上信息服务

针对学校重点科研方向和重大课题,可建立专门的专业网站,定期动态报道专业化信息资源的更新情况及学术动态,并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与科研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

6. 多媒体检索

高校图书馆应当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文献检索课教育质量,教会学生检索知识信息的检索途径、检索方法、检索策略以及国内外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建立网上文献检索教室。网上文献检索教室可将各类课件放在服务器上,学生在远方通过网络调用课件,进入虚拟教室学习。学习内容包括:(1)使网上用户了解文献检索的作用与意义;(2)系统介绍开展文献检索时所需的具体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和检索策略;(3)介绍国内外著名光盘数据库和网上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及检索技巧。介绍各种搜索引擎的查询和检索方式时,可以把该种搜索工具的“帮助”页用简单明确的方式介绍给读者,并把“帮助”页上未涉及到的,自己摸索出来的检索技巧和特殊规则加以介绍。学生可调用服务器上的大量检索实习题,通过自我实习,检测该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尚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户群开办各类型讲座,加强对学生网络检索能力的培训,向用户介绍网络环境下信息利用与交流的方式方法,例如:开设“现代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培训班或“电子信息资源检索”专题讲座。其内容包括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下载及文献处理方法等。

7. 利用教育技术测度知识服务

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测量指标主要有图书利用率、图书流通率、信息服务效果、图书保障率、读者拒借率、读者满意率、读者人次统计等。

现代图书馆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指导和实现高校图书馆电子化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知识服务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从图书的保管者转变成为服务本位的信息提供者;知识信息的获取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图书馆馆藏资源从本馆收藏到无边界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从按时提供到及时提供、从馆内处理到外包处理、从区域服务到国际服务。对图书馆的信息用户而言,从“我们到图书馆去”变为“图书馆来到我们中间”。

总之,高校图书馆工作应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思想、理念、技术手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图书馆工作的内涵,开创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高校图书馆馆员应以三大信息处理技术(音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目标,尽快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张建伟.教育技术理论导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邱力军等.信息技术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4: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 优势 劣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33-0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的所获得经验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取得的紧密关系,在开展就业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伴随着许多劣势。因此怎样进一步提高这项工作成绩,都应是我们应该进行认真思考的。

1 负责就业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各项优势资源

1.1 辅导员所占有的独特身份

现在各大高校的辅导员多数是由年轻富有活力的教师担任,他们在社会阅历、校园阅历等等都和现在的在校的学生相似,甚至有着和学生一样的专业、学习背景,上述各项都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了指导和指引作用,此外他们还可以凭借朋友的角色优势,更易帮助在学生求职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上的困难,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1.2 辅导员在工作中所占据的针对性和普遍性

现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不仅包含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还涉及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学生大学生活的各各方面。因此关注就业问题也就成了高校辅导员日常的工作的一部分,在学生平时的交流中不断的加深学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让学生们在毕业季之前就可以了解社会的方方面。平常的就业指导课多加一些社会实践的例子和自主創业的事迹,并且主动宣传假期学生打工实习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脱离一旦毕业就失业的严重社会问题。

2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提高的部分

2.1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专业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辅导员在实际的操作中用到十分专业的就业知识,但是现在的辅导员只是注重了学生的管理,根本不能充分的掌握甚至了解学生的就业基本知识。这就造成了辅导员在就业的指导工作的出力不讨好不如不出力的现象,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务必要现在的高校辅导员不断的加深自己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学习和总结、研究,这些短板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话,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的就业方向,甚至让学生在选择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都会产生错误,因此我说现在大学辅导员在就业方向毫无工作思路可言。

2.2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工作职责不明确

当前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地将就业工作划入到辅导员的职责范围以内,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遇到什么问题找不到负责人,这样在很大程度生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更是加重了学校在处理学生的就业工作的难度。更何况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我们也不能单方面的考虑学生管理者的责任,要想提高改善这些方面,真的很需要现在的教育主管部门在不断的加大完善毕业生的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更应该体谅辅导员的工作的繁重性和艰难性,把就业指导工作划归辅导员负责的同时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投资力度以增强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凡事都要有工作准则,就业指导工作也不例外,出台详细的指导说明和工作说明我想也是势在必行。

2.3 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严重影响就业指导组的质量

现在的大学辅导员在学校里是最繁忙的工作人员,教室、宿舍、食堂哪里没有辅导员的身影?联络教师、安排课程、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哪个不是辅导员负责落实?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哪一项不是划给辅导员的责任?这还仅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奖助学的评选、社团管理、团学问题,试问这么多的工作,还有什么时间去了解社会的需求,还有什么时间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3 关于大学辅导员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高校辅导员不仅扮演者辅导员的角色,更重要还扮演着就业工作者的角色

统一了思想认识,有了行动的指南,还要有战斗的武器,才能产生战斗力。所以,就业部门还要采取各种培训活动,增强辅导员就业工作的知识技能,从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当代大学生求职择业的方法、技巧、素质和能力培养来武装好辅导员。这样,辅导员才能应用自如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3.2 完善就业工作制度,统筹指导安排

当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只是配合就业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辅导工作,当然辅导员的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在这点上也就需要负责就业的有关部门在统筹安排和合理化开展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加大完善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一样的,就业计划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划不清责任和义务,这样会严重影响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上的热情,不然会使这项工作陷入被动。

3.3 大学辅导员的活力是无限的,我们要积极的发挥辅导员的工作能动性

像现在我们充分利用的公共邮箱、飞信、QQ群等形式,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位学生。当然在现实的工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我们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本着为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在实际工作中突出的辅导员,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予以表扬表彰,同样作为教职员工的晋升和加薪的标准。

3.4 开展创造性的就业工作首先就要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不遵循社会的需求盲目的开辟专业,再加上盲目的指导更会加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在现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加快适应的步伐,时刻走在社会的最前沿。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指导学生认清就业的机遇和正确的面对社会压力。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完善了就业指导工作,才是创造性的工作。

3.5 不要盲目的以追求就业率而忽略了就业质量,这样就是去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本质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要求就业质量而丢掉了学生的就业率,这样就会是绝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就业机会。我们要适度的把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系,只有就业率提高了才能不断的提高就业质量,只有在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才能稳定学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现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辅导员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时候,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奖励,更要在教职员工的晋升等问题中体现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辅导员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邹青.发挥辅导员优势完善就业指导体系[J].中外健康文摘,2011(18):428-429.

[2]林超.浅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73-74.

篇5: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在理念、机构、教材、工作形式、学生社团活动、资源共享六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OF POLICE AND JUSTICE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G473.8 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创新   发展  

★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 关于电视台的广告现状与发展

★ 高校图书馆工作与教育发展

★ 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现状与发展的论文

★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我国污水处理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 科技发展现状心得体会

★ 校友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6: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贫困生问题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社会问题,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贫困生的问题,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贫困生家庭、个人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资助体系。目前,大多民办高校在贫困生资助方面形式单一,如:奖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还有近几年出现的助学金,但大部分同学主要还是依靠银行的商业贷款.来缓解燃眉之急。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担心将来的还款风险,不太愿意贷款给学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商业贷款,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贷款无门、欠钱上学的情况。就把包袱转嫁给无国家财政拨款的民办学校了,长此以往,欠费学生数量增多,必将影响高校教学的正常运转。各民办高校一定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本校的资助制度体系,探索新形势下的贫困生帮扶新模式。

3.2注重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深入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校方,自新生进校起,就要建立详细的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建立一套完整的贫困生在校期间信息库,同时,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为帮扶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其次,要注意提高贫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眼前的贫困是暂时的,明白国家、社会、学校在帮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要让他们知道只有坚定信念,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实践,才能真正改变他们贫困的现状。再次,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向,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培训与辅导活动,增强他们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经济脱贫”之前做到“心理脱贫”。

3.3帮助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社会不会以为其是贫困生而降低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的选拔标准,因此,高校在对贫困生帮扶时除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给自己合理定位以外,更要注意贫困生能力的培训.主要是个人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如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生涯决策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等等。学校要为这些学生多提供和创造时间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等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增加社会竞争力。

3.4加强贫困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保障解决“就业难”问题

要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率,除了在技能上给与帮助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之外.还要给他们提供就业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已确立自己的就业定位,顺利就业。根据贫困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消除择业恐慌心理,同时通过举行专题报告、讲座对他们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还要有争对性地为他们收集和反馈用人信息,积极地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

篇7:高校教育与就业前景分析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充分暴露。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意味着现今的中国大学生已告别了从前的优越性,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将从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着手,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据统计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0%左右;08年有所下降;09年大学生达700万左右,但工作岗位保守估计只有150万。于是国内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这对于我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巨大的危害。可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继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之后中国另一必须解决的难题。但我国每年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和巨大的劳动力适龄人口,使得这成为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首先是高校师生比失衡,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竞争力减弱。其次是学生良莠不齐,其素质与知识基础都不扎实。在为才是举的当下社会,竞争力弱的毕业生必然难以就业,就业率下降便不足为奇了。可见,大学生就业难也是我国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必然过程。

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体系应建立在市场调节的轨道上,专业设置、学生人数、课程设置等都要由市场来调节,学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我国现今的教育体系中,就业率的重要调节作用没有得到体现,高校也缺乏自主性,在专业设置上没有自主权。针对学校教育,受访的44家单位中,有26家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的22家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课程设置不合理成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制约因素,存在相关性。与此同时,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中,持“一般”或“没有什么用”的学生占到47.45%和17.38%。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成熟稳定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地减员,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现在的学校课程主要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专业实习时间,但不足以满足社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毕业生多是眼高手低,适应能力差。一些单位在聘用了大学毕业生后,不能立即使用,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种自身知识体系的缺陷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集中的社会实践加上平时学习中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使得这些国家的大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承担具体的工作。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也不够强,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许多高校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在教育公共政策方面,政策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偏差,宣传和执行的力度有待加强。调查中,“对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认识程度上,“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

2.56%,“比较了解”的也只有23.77%。这样导致学生对政府政策的预期较低,影响政策应有功能的发挥,26.10%的学生由于对相关优惠政策“缺乏信息”,他们“不赞成或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企事业单位希望直接招到有能力、有经验、有文凭的人,这对刚刚踏出社会的应届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近年来某些媒体针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不良行为无限制地夸张和放大,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认识,助长了不利于大学生及其就业的偏见。不仅如此,社会舆论维持对大学生群体的评价和期待值,对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苗头、新探求不是本着鼓励的初衷去宣传,而是带着猎奇和挑刺的眼光去看待,主客观上都不利于缓解就业难的形势。先前有指责大学生卖猪肉、擦皮鞋的报道,近来又有哈尔滨一位大学生修脚工被周围人斥以“贬值”的闹剧。

二:教育分析

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 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众所周知,企业 需要的人往往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一个仅有知识而不会动手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培养其真正上手还要安排老员工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在金融危机下,一般的企业都已停止了招纳新手,但也有些企业为了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为以后新的发展打下基础,他们储备专业对口、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而大学生没能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不具备实践能力。

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

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部分同学在问卷中反映,学校应开设更多的就业指导交流会和招聘会,以及相关指导就业课程,以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和应对就业方面的视野扩展。

学校是为产业培养人才的机构,从社会需求来看,大学的定位就是为社会提供人才。而它的顾客就是广大的用人单位,产业,和家长。家长辛辛苦苦培养自己的孩子,是要用钱买教育、买知识,为孩子的前程做投资。所以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满足学生的需要、不满足产业的需要,那就是失败的教育,就像一些公司出的产品消费者根本不需要一样,最后这样的公司是一定要关门、一定要破产的。国外权威杂志报道,中国的工科人才只有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这说明我们虽然有很大的教育规模,我们做了很大的投资,可是我们的质量不好,影响到了我们的人才市场,影响到了我们产业的发展。如果只有10%能满足国际跨国公司和外企的需要,那么对我们国内广大的国企和中小企业来说,就更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提升他们,而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完全是依赖于产业升级。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是基于加工业,今后靠这种靠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原料和对环境的破坏,我们不可能维持产业的高速发展。现在我们必须面临的是产业升级的需求,而产业升级最关键的就是取决于我们提供人才的能力,而这个人才必须是高质量的就业难解决之道:产学合作实际上是多赢的机制,一方面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能学到真才实学;学生毕业以后有非常好的归宿;对产业来说,它在教育期间介入了教育,对教育过程实施影响,使教育能够培养出他所需要的人才。只有我们的企业与大学加强合作,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大学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进行重组,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现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院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大学应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我国的大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业乃至于创新大学,创新高等教育。

大学要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大学正在寻求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和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学校应当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与全日制大学教育一样,学历继续教育应得到承认,以便形成良好的互补。一方面能形成学历教育再深造,提升个人学习目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又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满足一定的人才供需。现在国家、地方招考中有很大一部分职位限制学历,学历继续教育所颁发的毕业证不予于承认,但在进入工作单后却可以凭着学历继续教育的毕业证加工资、晋升。这样的矛盾无疑是对应考者的不公平、增加就业难度、提高就业门槛。国家、政府应该联合教育机构建立完善的、一致的政策法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篇8: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互联网时代, 微信、微博和QQ等新媒体发展迅猛,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 “数字化生存”的最先体验者, 是新媒体的主力军。[3]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信息的接受者与发布者的主要组成部分, 正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冲击。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指导, 容易引发一些思想及心理问题。同时, 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有着强大的信息传播优势, 已经成为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平台。如何运用好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 通过网络和手机等主要媒介传播信息,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出现至今,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高校均搭建相关平台, 如网页、微信公众号等,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提供高效的服务,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提高就业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 取得一定的成效。

1.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 1) 便携性和时效性。手持终端的高度智能化以及网络通信的快速化为新媒体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使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内容大大扩展, 能够方便及时地传递信息。在手机和电脑上, 学生可以通过网页、微信、微博和QQ等新媒体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和知识。

( 2) 开放性和交互性。新媒体对参与对象没有严格的限制, 无论什么学校、专业, 只要有条件和意愿, 就可以接收信息。与传统媒介相比, 新媒体背景下的学生不再是单向的信息被动接受者, 同时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以及受益者。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 传递观点, 发表言论, 参与互动。

( 3) 丰富化和多样化。由于携带信息容量的扩展, 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不断丰富, 形式也更多样化, 文字、声音、视频都可以在新媒体中传递。

新媒体扩充了学生的交际圈, 加强了朋辈教育对思想引导的作用, 拓宽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途径和互动方式。在这个平台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点对面的共性教育和信息传递, 也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个性化辅导与咨询。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实用信息得到更及时、更快捷和更广泛的传播,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 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接收和吸收, 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率。

2.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新媒体不仅进入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 还广泛应用于高校日常工作和课堂之中。当然, 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 “不同的声音”, 由新媒体带来的价值观多元化、负面信息随意流传等现象对缺乏社会经验和判断能力较低的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虚拟性是网络的显著特征, 新媒体的主要传播手段便是网络, 这不可避免地使新媒体带有虚拟性。如果没有对信息进行事先筛选, 学生将容易接收到一些虚假、诈骗等有害信息, 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网络平台具有匿名发布的功能, 这容易导致新媒体的交流群体的诚信意识有所降低。未经思考便可以发布消息且较难追踪发布者, 这使得学生的责任感有所下降。此外, 新媒体容易导致学习的碎片化。碎片化是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点之一, 手机阅读信息大都是 “快餐式”的浏览, 难以达到纸质阅读的效果, 这也给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挑战。

二、新媒体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

当前在高校中, 新媒体的应用已经崭露头角, 某些领域的运用相对成熟。在宣传工作上, 以新媒体为窗口, 向社会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和校园风采, 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在班级管理上, 组织建立班级微信群和QQ群等, 及时传达通知, 实现双向互动, 有效提高管理学生的效率; 在学生活动上, 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间的各种主题活动; 在教学上, 以慕课为平台, 提升课程质量, 拓宽学生数量。新媒体在高校日常工作中已经体现出其巨大的生命力。以新媒体为媒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有诸多益处。

1. 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

在学生的自我认知上, 新媒体可以实现线上网络职业测评、自我测评等多种智能化初步分析, 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在就业指导课程上, 制约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效果的普遍因素之一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全程化需要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人数不足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5]以新媒体为课程载体, 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利用慕课、网络课、手机视频课等形式, 可以大幅度发展上课学生人数; 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课, 可以提升课程质量。在个性化咨询上, 新媒体可实现快捷预约和线上一对一指导服务等。

2. 促进供求双方的有效沟通

在传统的就业工作中, 招聘单位与毕业生缺乏沟通与交流。除了面对面的招聘会, 新媒体能够为高校毕业生和招聘单位搭建线上的交流互通平台。招聘单位除了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渠道发布相关的岗位信息, 为学生解答薪酬待遇、岗位要求等问题, 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向求职者全方位展示公司的情况, 能够有效地减少线下招聘的成本。

3. 实现就业指导信息流通

新媒体拓宽了就业信息的传播, 丰富了就业指导信息的种类。成功的就业案例或创业案例、蕴含正确就业价值观的社会新闻舆论导向将积极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应对方式。高校以新媒体为媒介发布就业信息, 不仅服务本校学生, 还能使信息传达到其他高校。在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信息渠道的同时, 还能够加强各大高校的联系, 实现信息共享, 促进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共同进步。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功能

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针对学生参与就业而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 主要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全社会对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科学分析就业市场形势, 理性应对就业中存在的障碍,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以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2. 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

处于寻求就业阶段的毕业生,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 大多会产生焦虑、迷茫等负面情绪, 这对就业是不利的。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充分认识自我, 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对就业难度认识不足, 就业后频繁更换职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 帮助学生客观对待就业中的挑战, 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 为毕业后就业打下基础。

3.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当代大学生, 走向工作单位不仅需要充分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同时还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多个环节, 特别是在实践环节的锻炼,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增强学生对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同时在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 鼓励学生服务社会, 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增强个人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四、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1. 提高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以相关培训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实操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微信平台、QQ和微博等新媒体来搜索、获取就业政策、法律法规、招聘单位情况、招聘职位信息、招聘能力要求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信息鉴别能力, 学会甄别网络的虚假、诈骗信息, 注意结合实际考察, 全面了解招聘单位的详细信息。

2. 利用新媒体为高校搭建就业平台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 建立相关的咨询服务, 对招聘信息进行筛选, 主动向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做好微信平台, 定时更新, 将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等信息及时传达给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还可以联合各大新媒体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由专门人员开展指导工作。把校园招聘和网络招聘结合, 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就业信息, 同时做好校园招聘会的面试和应聘准备。

3. 提升就业指导人员业务水平

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 高校应建设一支专业化且具备网络技能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只有具备充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和扎实的新媒体实操能力, 才能很好地胜任如今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制订就业指导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 制订适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背景要求的就业指导工作手册, 引进吸收新媒体技术人才加入, 同时为现任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培训。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微信、微博、QQ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平台。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重大的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者在功能上有着很高的契合度。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 指出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郑擎, 张坤.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解决途径[J].大众科技, 2012, 14 (2) :149—150.

[2]谭蔚沁, 罗雪红.对高校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思考[J].昆明大学学报, 2007, (1) :91—93.

[3]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12) :72—74.

[4]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开学专业介绍范文下一篇:郑大医学院物理诊断期末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