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2024-06-09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篇1: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指导课前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利用课堂时间让个别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在学习中,继续与学生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其作用的双重性,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方法: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传统文化面面观

(导入)张岱年老先生的话引出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多媒体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陶瓷)什么瓷?——青花瓷

也许我们许多同学对青花瓷并不熟悉,但这种传统艺术品却与我们古老的文明的国度有着不解之缘,产于唐代,成熟于元朝,盛行于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巅峰,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几百年间,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传,青花瓷不但没有灰飞烟灭,却因其珍贵而成为收藏家们的挚爱,因其绘画装饰清秀素雅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选,更因其间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让某些人陶醉、歌唱„„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歌中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加上周董含糊的哼唱,一种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在这之前,请大家留意:歌词中有哪些词汇传神地描绘出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多媒体播放)《青花瓷》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讨论。师:提问并归纳总结。“素胚”“天青色”“仕女图”“牡丹”“泼墨山水画”等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首佳作。综观周董的歌,几乎每一首都在演绎着传统——民俗、古建筑、传统乐器以及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孝”都有所体现。

一言以概之,从周杰伦的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在今天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运用上述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1)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当周杰伦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他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热爱,而是一个歌唱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年轻人,一个用传统去演绎现代、创造经典的歌手,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我们通过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民族风。这就是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的体现。(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歌词中传达出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代人们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认为只有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才是“孝”。而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周杰伦在歌词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即在长辈与晚辈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当然还有关爱和陪伴。

设问:从“孝”的演变,我们可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也就是说,“孝”这种中华传统思想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即尊敬长辈,但具体内涵却因时而变――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级思想,顺应社会生活,强调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与孝顺。(3)作用的双重性

通过以上对“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

(过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展示)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特色

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张艺谋)08奥运会开幕式之困惑

设问: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学生:思考,出谋献策。

师:总结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继承,做到“移风易俗,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篇2: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二单元

第4课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第四课 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海口市第四中学 李仙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传统文化的形式和特点,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态度。

2、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剖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传统文化,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难点: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视频《黎族故事》,制作相关PPT课件。学生准备:学生分小组搜集反映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相关资料。

四、讲授新课

导入:视频《黎族故事》)

(过渡):要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首先要观传统文化 教师展示幻灯片:

(一)合作与探究——传统文化面面观

第一组:生活中有哪些传统习俗?请概括传统习俗的影响和地位。

第二组:生活中有哪些传统建筑?请概括传统建筑的影响和地位。

第三组:生活中有哪些传统文艺?请概括传统文艺的影响和地位。

第四组:生活中有哪些传统思想?请概括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地位。

教师:课前老师已经安排四个小组分别去搜集关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相关资料。下面,请第一组选一位代表上来展示。

1、传统习俗 学生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进行总结

2、传统建筑 学生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进行总结

3、传统文艺 学生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进行总结

4、传统思想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四个组同学们的精彩展示,让我们明确了传统文化的四种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从中可以归纳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那么,传统文化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42第一、二段,并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以上问题。

(二)阅读与思考——传统文化的特点

从黎苗族茅草屋,到今天海南民族博物馆,再到五指山未来市政广场的建筑设计,让我们领略到黎苗族传统民居在现代化环境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从“三月三”过去只是黎苗族群众纪念先祖、赞美生活、追求生活的传统节日,到今天已成为集商贸、旅游、文化娱乐及节日欢庆为一体的节日,而且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新时代的特色越来越浓厚,让我们感受到黎苗族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黎苗族传统文化是黎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烙印,而且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学生(略)

教师展示: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过渡)通过以上材料阅读,我们可以看出,黎苗族传统民居、三月三是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展的。那么,传统文化为什么要与时俱进呢?

(三)交流与共享——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态度

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比如,黎族织锦技术、三月

三、黎族服饰、民间体育、黎族歌舞、大年初三集体打猎全村分享、早婚、多子多福……

面对传统文化,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包袱。

请你用具体事例评析上述观点。学生:交流与分享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明白了,面对传统文化,既不能绝对地说它是财富,也不能绝对地说它是包袱。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那它就是财富。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此时,它就是包袱。

幻灯片展示: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过渡:面对传统文化具有的不同作用,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的态度 阅读与思考: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中央明确指出,要加强“四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打着传播传统文化的旗号,以实用、庸俗的功利化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大肆宣扬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东西,良莠不分,沉渣泛起。

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教师总结: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三个方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展示幻灯片小结)。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为充分展示海南黎族苗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打造“三月三”节庆文化品牌,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今年三月份省政府公示了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徽标,并在今年三月三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教师:你知道“徽标”蕴涵了黎苗族的哪些传统文化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徽标设计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展示了底蕴丰厚的黎苗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积极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教师结束语:今天,我们感受了传统文化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了解传统

文化,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课后探究:苗族姐妹节徽标设计大比拼。

篇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特点,影响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 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研讨会上的讲话

师:什么是传统文化?有何特点?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1.激趣导入,体现思想 政治课时 政性的特点;2.为后面探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做好铺垫。

传统文化的继承(板书)

[环节一]课件展示:

1.我国三大国粹的图片(略)

2.关于传统文化的观点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历史的烙印———历史性

传统文化带有自己的民族色彩———民族性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时代性

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继承性

设计意图:由感性到理性,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归纳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板书)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环节二]课件展示:

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

1传统习俗2北京故宫3张家界自然风景区4《论语》 5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6延安宝塔

A.12456 B.1234

C.23456 D.134

设计意图:1.趁热打铁,通过此题 使学生加 深对传统文化含义的理解与认识;2.一材多用,通过此题引导学生归纳出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四种表现。

二、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板书)

1.传统习俗

2.传统建筑

3.传统文艺

4.传统思想

[环节三]合作与探究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第一组:生活中你知道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请概括传统习俗的影响和地位。

第二组:生活中你知道的传统建筑有哪些?请概括传统建筑的影响和地位。

第三组:生活中你知道的传统文艺有哪些?请概括传统文艺的影响和地位。

第四组:生活中你知道的传统思想有哪些?请概括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地位。

设计意图: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使他们真 正参与到课堂中来;2.利用学生 已有的知 识与生活 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构建知识;3.利用本地 资源, 让学生到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4.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继承性四种形式的理解与认识,并归纳出四种形式各自的影响和地位。

[环节四]课件展示:北京APEC领导人特色中式服装(图片及文字略)。

问题:(1)这套中式服装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2)从这套服装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1.温故知新,加强学生 对前面所 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2.为探究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创设情境,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板书)

1.相对稳定性

2.鲜明的民族性

3.继承性

[环节五]课件展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之一———愚孝(略)。

问题:结合APEC领导人服装的设计和愚孝文化谈谈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所设置问题的探究得出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四、传统文化的影响(板书)

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到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五、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板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篇4:《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特点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89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研讨会上的讲话

师:什么是传统文化?有何特点?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1.激趣导入,体现思想政治课时政性的特点;2.为后面探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做好铺垫。

传统文化的继承(板书

[环节一]课件展示:

1.我国三大国粹的图片(略

2.关于传统文化的观点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历史的烙印——历史性

传统文化带有自己的民族色彩——民族性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时代性

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继承性

设计意图:由感性到理性,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归纳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板书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环节二]课件展示:

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

①传统习俗②北京故宫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④《论语》⑤达·芬奇《最后的晚餐》⑥延安宝塔

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

设计意图:1.趁热打铁,通过此题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含义的理解与认识;2.一材多用, 通过此题引导学生归纳出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四种表现。

二、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板书

1.传统习俗

2.传统建筑

3.传统文艺

4.传统思想

[环节三]合作与探究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第一组:生活中你知道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请概括传统习俗的影响和地位。

第二组:生活中你知道的传统建筑有哪些?请概括传统建筑的影响和地位。

第三组:生活中你知道的传统文艺有哪些?请概括传统文艺的影响和地位。

第四组:生活中你知道的传统思想有哪些?请概括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地位。

设计意图: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构建知识;3.利用本地资源,让学生到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4.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继承性四种形式的理解与认识,并归纳出四种形式各自的影响和地位。

[环节四]课件展示:北京APEC领导人特色中式服装(图片及文字略。

问题:(1这套中式服装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2从这套服装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1.温故知新,加强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2.为探究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创设情境,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板书

1.相对稳定性

2.鲜明的民族性

3.继承性

[环节五]课件展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之一——愚孝(略。

问题:结合APEC领导人服装的设计和愚孝文化谈谈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所设置问题的探究得出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四、传统文化的影响(板书

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到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五、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板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环节五]学生小结(略。

篇5: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懂得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思路:通过回顾关于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引出传统节日的由来,切入传统文化的话题。通过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绘画、传统戏曲的介绍,总结出中国核心传统思想——“和合”思想。由此思想过渡到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由此理想与当今世界的差距,引出中国当前倡导的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由中国现代版的标志联想到传统标志,引出长城,得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结论。由长城是国家的墙到城市的墙、家庭的墙、单位的墙,引出中国传统的“墙文化”。请同学分析墙文化的作用,概括出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得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通过探究孔子的观点“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教具的使用:电脑课件、黑板、粉笔。

在教具的使用中,运用对比法,中国孩子和伊拉克孩子之间的对照。

运用留空法,让学生填上适当的语句表达他们此刻的想法。

运用声音与图像的配合。

运用传统戏曲和现代歌曲的对照。

材料的使用:材料丰富但主题一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附材料:京剧《捉放曹》录音、《我的中国心》录音。相片若干。过程见课件

本课亮点:

首先,课堂结构体现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生活之树长青,它是我们一切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发祥地。生活逻辑是理论逻辑的起点,理论逻辑是生活逻辑的本质。路老师从元宵节观花灯引入新课,接着又讨论元宵的寓意,引出中国人“和美”的追求。从家庭的墙,单位的墙,到城市的墙,引出中国传统的“墙文化”。“元宵”和“墙”成了意象,它是生活的又是逻辑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

其次,教学资料的开掘基于书本,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预料。中国孩子和伊拉克孩子之间的对比,传统戏曲和现代歌曲的呼应,和谐世界和大同世界的辨别,材料的声音与图像结合,加之教师个人的艺术修养,既生发于教材之中,又溢出于教材之外。使教材这样的平面纸制媒介,自然地亲切地走入学生的心中。

篇6: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li)

主备课:黎舒兰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难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教学方法

实例教学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视频:中国传统文化欣赏 运用课件中的一个传统文化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出现了何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东西出现在什么时候,现在还有没有?是不是过去的全都要保留下来?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含义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或者运用广东五邑中医院三伏天的针灸疗法这一事例)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否有关联(只用简单提及,不涉及过多的内容,因为后面我们会有专门的知识讲解)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它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这种继承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始新的生活、发展我们时代文化的。而这种继承,就表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中。

2、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

阅读课本,指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1)传统习俗(含义、作用、一些习俗的来历)

(2)传统建筑(风格、结构独具魅力: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四合院)

(3)传统文艺(诗词歌赋的文学、吹拉弹唱的戏曲、花鸟山水的绘画等,丰富的内涵)(4)传统思想(内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大同观念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由朴素到科学的过程)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特点)

从课件中的传统文化的面面观(习俗、建筑、文艺、思想)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

1.文化的继承性。(板书出来)除此以外我们还感受出什么呢?

展示课中的图片(或者例:贵和思想,浩然正气(奥运会开幕式上“和”的变化)教材中的贵和、浩然正气等材料,总结出第二个特点 2.相对稳定性。

指导学生分析以下两则材料: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

“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去掉其思想中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鲜明的民族性。例:中国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事例。讲明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使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情结)3.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分析,并且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对传统文化不加分析的表达其促进作用或者阻碍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例如,清明开设网上拜祭;如何看待“孝”文化。或者采用课本P43的两个观点。析:“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重要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权威或传统的家族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家族关系中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亲、爱人、爱国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家族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引出第三个部分: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传统文化的意义(对民族国家、对个人)思考:传统文化对我们是财富还是包袱,运用此观点的引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从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家重视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

2.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待合理的,健康的文化,要继续保持发扬;对待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要“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板书设计:

备注

作业布置

篇7: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河源中学 曾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题的内容而设的。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即文化的传承,探讨人类文化的发展,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本课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个主题,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具体内容有: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介绍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双重作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货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1.在学习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对传统文化有了基础的认识。

2.河源是一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邑,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客家文化瑰丽多姿。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深,对自己身边的 1 传统文化容易忽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或地方文化进行介绍和挖掘,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视频介绍、情景创设、师生互动和总结、学生朗读、讲练结合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会自主学习。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

师: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当地有哪些传统文化,他们有何特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对待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又该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内容。(教师板书)(学生读,略)

(二)讲授新课(通过播放视频进入新课教学)

播放“河源客家文化介绍”的视频进入第一目题“传统文化面面观”的新课教学。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并思考问题。(板书)

问题探究一:视频中“吊灯”“舞龙狮”“祠堂”,这些分别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回归课本,并且从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引出传统文化的含义。请同学回答问题,略)

1、传统文化的含义(板书)

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总结传统文化的特点,引出传统文化的含义。学生在书上划线、标志,教师不作具体展开。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含义中,提炼传 统文化的两个特点: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问题探究二: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阅读课本P39-41,并完成导学案的表格一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问题探究:小河今年刚上大学。在新生见面会上,他想向大家介绍他的家乡——美丽的河源和客家文化。假如你是他,你会怎么介绍?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并牵引着学生围绕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方面总结。然后由老师点拨并小结传统文化的表现)(学生答,略)

(1)传统习俗的继承

①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②影响: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③地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①含义: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③地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①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基础

①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②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③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目题:传统文化在今天

师:传统文化形成于过去,流传至今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有什么样的特点,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又有什么影响呢?

合作探究: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扫墓、踏青、折柳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 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并且为大众所欢迎。既可表达我们自己对亲人的怀念,又体现了环保意识。

问题:(1)清明节在今天,它有哪些变化?(学生答、略)

(通过材料中的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引导学生总结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1)传统文化保留着基本特征

(2)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自主探究:材料二:清明扫墓,是许多海外华人不变的传统。海外华人不仅会为亲人扫墓,也会缅怀早期华人移民、祭拜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既表达了海外华侨华人对先祖的敬仰之情,也增强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感。

问题:(2)为什么海外华人也保留着扫墓的传统呢?(学生答、略)(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作用: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体现了一种民族情怀、民族凝聚力,总结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

(1)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2)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3)是维系民族生产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自主探究:材料三:每到清明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例如在墓地燃香放炮,引发山火事故;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问题:(1)传统文化在这里起着怎样的作用?(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第一课文化的双重作用考虑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1)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一层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第三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结合文化对社会、国家、民族和个人的作用来回答)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

(1)(从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角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2)(从个人的角度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教师应适当的导入第四课第二框和第五课的内容,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对该知识点补充完整)

八、课堂练习

1、(2015广东卷)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的,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A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4年安徽文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D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3、(2013广东文综)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6新课标I)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A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6新课标II)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D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九、课堂小结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其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保持基本的特征,又能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产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1)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一层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十、课外作业

习近平强调,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近年来,河源将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在全市开展“传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的活动。请思考:(1)家训是什么?(2)为什么要传扬家训,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3)如何传扬家训?

十一、教学评价

1.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学生自评为主。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等。

2.教师自我评价。本课采用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要求,也符合教学需要。就地取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容易产生共鸣。

十二、板书设计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

篇8: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性,相对稳定性,双重作用

传统文化的继承通过三部分: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在今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分析传统文化是什么, 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以及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这一课的知识目标要求: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 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课程思路较清晰, 但在设计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设置、引导太多, 课容量太大, 如何既突出重点, 又能完成课标要求, 这是本人在设计课件时思考的一个问题。

PPt1:请大家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列出你所知道的传统文化元素。每小组至少说出三个且不得重复。大家讨论热烈, 集思广益, 联想出很多传统文化元素, 比如南京的明孝陵、夫子庙、江南的山水画、风筝、京剧脸谱、北京四合院、贴倒福、贴春联、传统服饰 (唐装、旗袍) 、刺绣、剪纸、书法、浑天仪、西安的兵马俑、茶文化、古代四大发明等等。教师过渡道:“中国地大物博, 历史文化悠久, 我们发现这些传统元素都体现了本土文化, 是人们长期生活共同的积淀, 说明了它们都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象征性、代表性、传统性……” (就是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民族性来描述, 需要教师进行强调) 教师:“大家再想想为什么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至今仍活跃在艺术舞台上?说明了它的什么特征?”学生:“继承性。”教师:“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过去到现在, 新旧交融, 体现了它的相对稳定性。”通过第一张PPt, 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所感知, 归纳出它所具有的特征。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PPt2:吃饺子、贴倒福、赏月、划龙舟的四幅图片, 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哪种表现形式?学生:“是传统习俗。”教师:“有谁知道这些习俗的来源以及能够保持到现在的原因?”学生:“符合人们美好的愿望, 有吉祥如意之意。”PPt3:传统习俗的含义。PPt4:北京四合院、故宫、江南民居、夫子庙四幅图片, 分析南北建筑的特点及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学生:“北京四合院以南北为纵轴线, 讲究对称, 而且按照长幼次序住在不同的房间;江南民居一般墙围较高, 体现了私密性。屋顶呈尖形, 与南方雨水多有关系。”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南北建筑都讲究风水学说,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符合儒家思想与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所以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t5:剪纸、脸谱、书法、绘画四幅图片, 谁能谈谈你对书法、绘画的认识?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有谁能唱几句地方戏?”一位学生的几句黄梅戏《女驸马》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教师总结:“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 它们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所以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出自哪里?代表的是哪种思想?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思想?”学生:“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教师总结:“这些思想已深深融化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 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对中国社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以上便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及其地位。”

PP6:“和” (设计红色置在屏幕中间) 教师:“请大家讨论和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1:“讲天人合一, 要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学生2:“和字体现了人们要顺于天, 相信外在的神灵, 讲究君君、臣臣, 让人们服从、服务于君子的统治。”教师:“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部分也有消极的部分,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给予新的时代内涵, 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就能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就会起阻碍作用。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 它到底是财富还是包袱呢?”PPt7:传统文化是财富 (正方) , 传统文化是包袱 (反方) , 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准备, 各有30秒的正反方陈述, 然后开始自由辩论。学生辩毕。教师:“请双方各自再找出对方的合理之处。”学生作答。“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教师总结:“这节课分别从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 及对传统文化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来分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反思:7张PPt说明课件容量小、内容清晰、化抽象为形象, 同学们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许多问题在老师的追问下完成,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体现了教师的引领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另外, 问题的设置较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 并且给予一定的探讨时间,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和碰撞。最后在辩论中, 使学生深刻体会、认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更清楚完整地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但本次课堂教学还是指令式的教学活动, 严守着“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完成投影”较普遍的教学流程。如何教学形成一石三鸟甚至一石数鸟的理想效果:不仅要很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推进教学的进程, 而且要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激活学生的思维, 唤醒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提升学生思想的高度和广度, 引领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是教学给我的提示, 学会挑战, 积极引领, 也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篇9:《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教材分析】

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从传统文化看文化具有继承性。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阐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从两个方面阐述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懂得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教学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横向上学习世界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传播,从纵向上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在当今社会,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学生比较冷淡而热衷于过洋节,对于统文化了解甚少,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欣赏视频四合院、书法、绘画、舞狮子、古筝等传统文化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2.通过介绍四合院、“孝”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通过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表达对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爱戴父母、尊敬父母之情。

学生分析:当今社会,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学生比较冷淡而热衷于过洋节,对于统文化了解甚少,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创境激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传统文化欣赏:四合院、书法、绘画、舞狮子、古筝。

设问:观看录像,体会录像中有哪些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学生回答:四合院、书法、绘画、舞狮子、古筝。

教师总结: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舞狮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书法、绘画、舞狮子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问:哪位同学介绍四合院的特点?(学生发言)

现在的北京城是从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由此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设问:大家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吗?(学生讨论)

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引思明理]

以上我们从习俗、建筑、文艺、思想不同的角度,感受了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这样概括:

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探讨,可以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结论:文化具有继承性。

我们能否运用以上事例,总结出传统文化的涵义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请同学们看案例(PPT展示):

设问:连战、宋楚瑜在访问大陆期间,无论行程多么紧张,他们都去拜祭黄帝陵、去祭祖,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探讨后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再过几天是我们的什么传统节日(学生: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海峡两岸的人们都在庆祝这一节日,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始终涌动着祖国统一的认同感。在节日的这一天,人们在家里赏月吃月饼,不与父母住在一起的人要回到父母家中看望父母,即使不能回家也要打个电话,向父母问候,这是文化中“孝”的思想的表现。现在我们看看我国传统思想中“孝”的思想。

前一段时间在语文课上我们写过一篇有关忠孝的作文,有同学写有关古代的孝、现代的孝或者二者之间关系的吗?可否读读让大家一块分享你的观点。

对于古代的孝:学生读文章。多媒体展示古代孝的楷模。

(案例:古代:埋儿奉母、亲尝汤药;当代:孝子大学生张尚昀;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

教师总结并提炼观点:对于古代的孝,刚才的同学认为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例如在二十四孝中,子女对于父母的爱与关心是精华,但是他们采取的方式是不对的,是糟粕。

教师根据文章提炼观点进行总结:现代的孝是子女与父母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子女对父母的关心与爱戴。

设问:为什么子女对父母的关爱这种传统思想文化能够保留到现在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保留其基本特征,但其具体内涵却因时而变,即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特征:相对稳定性。

刚才我们分析了古代的孝与现代的孝,那么对于古代的孝,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学生回答。

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其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体验导行]

“孝子”,本是指对父母孝顺的子女,而如今有些人却说“孝子”就是父母孝顺子女。他们是否真正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孝”的精华?结合现实生活说明,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怎样孝敬父母的,能谈谈切身感受吗?

继承优良传统——我们在行动!(配有音乐《父亲》)

1.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

2.听从父母的教导和正确的意见,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

3.上学时要跟父母说再见,放学回家要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4.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地点、时间免得亲人挂念。

5.吃饭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请父母先吃,中高年级学生要为父母盛饭。

6.父母下班要为父母倒茶,请父母休息。

7.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8.父母不舒服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饭。

9.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

设问: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们能够归纳出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

应该形成哪些基本理念?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四、教学活动反思

篇10: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本框题是对第三课内容的拓展和提升,在肯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和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紧扣“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现实性主题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能力上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具有一定的认知、思辨和实践能力,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基础。

从学习心理上看,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密切联系,学生对这一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被现象所迷惑。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社会调查实践到感悟传统文化,由理解传统文化再到实践中辩证对待传统文化。

三、设计思想

本框题教学设计以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以“泉州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为引子,以学生设计 “泉州文化旅游线路”为主线,进行层层深入设问,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概括出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含义,进而探讨在现代社会继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正确的态度。

这样处理教材是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良好师生互动的课堂。针对教材内容,在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遵循“三贴近”原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更好的融入生活。从而实现由生活知识到学科知识的升华,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

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布置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活动:就泉州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工艺等收集素材,并根据收集结果设计一条能够展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风采,展现闽南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

分组合作探究,从网络、报刊以及到实地调查访问获得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指定中心发言人。

(二)课堂教学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多媒体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 播放《海峡名城泉州》城市宣传片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体验感悟

从身边事入手,让学生容易接受,感觉亲切,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展示:播放《海峡名城泉州》城市宣传片视频。

2、活动感悟突出重点 1、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表现

设问一:最近,泉州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这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泉州旅游,作为一名泉州人,为了向来宾展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展现闽南文化元素,你将如何向来宾介绍你的家乡泉州呢?

设问二:“博物馆启智之旅、戏曲文化之旅”如何展示泉州传统文化特色?

设问三: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展示“泉州文化旅游线路”探究成果:博物馆启智之旅:泉州(南建筑博物馆—泉州陶瓷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戏曲文化之旅(泉州戏曲的“五朵金花”: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让学生更充分的参与课堂,真正充当课堂的主体。从生活观察体验中来感受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明确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展示博物馆启智之旅、戏曲文化之旅图片和音相等相关资料。

展示: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传统工艺传统建筑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的特点 设问:传统文化表现的各个方面,可以共同概括出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确传统文化的特点,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统一。 展示:

传统文化特点: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含义 引导学生由传统文化的特点概括传统文化的含义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   展示:

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在今天 传统文化的作用    播放余光中《乡愁》视频,同时结合12月15日两岸实现大三通的时政材料。

设问:闽台缘博物馆很好的展现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但一弯浅浅的海峡却引起了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乡愁”是一种怎样的中华传统思想?在今天它有什么作用?

设问:有没有起消极作用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从展示的传统习俗、传统思想和生活经验中体会感悟并举例交流)

学生感悟探究思考交流(乡愁体现了期盼中华统一的思想,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乡愁”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必定成为推动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活动探究,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明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实现情感升华,突显政治学科特点。

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明确一成不变的传统思想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展示:余光中《乡愁》视频;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起促进作用;

一成不变的传统思想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3、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设问: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引导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展示: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归纳小结探究迁移

课堂小结,

课堂实例探究

引导学生课堂小结,针对知识重难点进行巩固练习。 学生小结课堂知识点,并完成巩固练习。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展示:板书设计和练习。

5、课后拓展升华践行

课后活动探究

为了更好的保护泉州的.优秀传统文化,请你以给市长一封信的形式,就保护泉州优秀传统文化从某一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建议,形成书面材料。 做到知行统一,体现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教材的使用:能灵活使用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做适当的调整,更好服务于教学,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2、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泉州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生成新的本土教学资源,围绕文化旅游线路设计主线,做到一材多用,层层剖析,为教学服务。

3、教学思路:思路清晰,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层层递进,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4、学科特点:突显政治学科特点,把时政热点与平时教学有机结合,彰显政治学科生命力。

泉州外国语中学  张敦桦

点评:

1、从学生主体地位看,从课前的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到课堂的展示、讨论、思考、交流、回答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从教师的主导作用看,从课前文化旅游线路方案的预设,到课堂教学中指导点拨,特别在对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层层深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从宏观上驾驭全课堂,从微观上放手让学生活动探究,师生互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从教学目标看,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提升学生认知、分析和应用能力,实现情感升华,从而很好的实现三维目标。

附:文化旅游线路展示

——泉州专项文化旅游线路之博物馆启智之旅:泉州南建筑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德化陶瓷博物馆。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设在市区温陵路与湖心街交叉路口。

展馆已征集从晋、唐到现代品种繁多的建筑史料的图片和实物,集中展现了泉州传统建筑精深、厚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堪的工艺技术。

展馆分二大部分:主馆布置近千幅泉州历代各种建筑类型结构的图片以及征集来的石、木、砖等雕刻构件和建筑梁架等实物和传统民居建筑模型;附馆以精美结构的古建筑洪氏宗祠作为衬托,并布展近百幅反映泉州古城风貌的照片。展馆还陆续征集历代失散的建筑图片、实物构件和部分现代建筑工艺品。

闽台缘博物馆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

闽台缘博物馆共分为四层,展厅总面积6355平方米。二楼为综合主题馆,按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来设计,分为七个部份,展示闽台两地从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按“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情。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家资料齐全、陈列考究的陶瓷专业馆。

该馆于1993年8月落成,位于德化城关醒龙桥南侧,建筑面积2318平方米,分为四个展厅。第一展厅有德化陶瓷产区发展及有关瓷都德化题词的照片;第二展厅有解放后各个时期的实物作品;第三展厅有当代名师作品;第四展厅有德化出土、征集的古瓷标本及国内、外德化古瓷器照片。

德化制瓷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对国内外陶瓷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即有陶瓷生产。唐末五代,出现了陶瓷专著,宋元之世,德化窑的青釉、青白釉、黑釉和白釉瓷,畅销海外。明代,独树一帜的象牙白瓷享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盛誉。清代,德化青花瓷器争奇斗艳,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苑进入了万花齐放的春天,继承传统工艺,发展现代科技,瓷雕、建白瓷和高白瓷被誉为瓷坛的“三朵金花”,玉白瓷、玉红瓷、朱白瓷、莹玉红、宝石黄、白云瓷、紫砂陶等新瓷种和各种颜色釉相继问世,日用瓷、陈设瓷、西洋工艺瓷等各类产品品种齐全,纷呈异彩。现馆中展出的德化有代表性的古今瓷器2867件。

想了解泉州吗?想一睹昔日东方第一大港的风采吗?让我们一起领略她浩翰的历史文化吧!

——泉州专项文化旅游线路之 “戏曲文化之旅”

曲曲笙歌曲曲妙,处处乡音处处情。

泉州是个“戏窝子”,戏曲饮誉海内外,有泉州人的地方就有戏。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曾经辉煌过的泉州戏曲,目前虽还未严重滑坡,但危机已现。“戏曲文化游”线路的推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戏曲,了解戏曲,从而推动古城戏曲文化的继续繁荣。

南音与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是泉州戏曲的“五朵金花”。

每天晚上,阵阵或清雅柔美,或明亮激昂,或悱测凄婉的南琵琶声,总会准时地从市区工人文化宫飘出,穿透夜幕,若隐若现地弥漫在古城上空,细腻、深邃的南音歌词,诉说着对故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着对人生境遇的悲喜感悟。弹唱者全神贯注,倾听者如痴如醉。

有“中国古典音乐明珠”之誉的南音,不仅仅作为一种独立的戏曲形式存在,还融入了其他戏曲的表演当中。无论是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还是以演丑戏著称的高甲戏,其音乐都与南音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梨园戏萧弦伴奏,南琵琶横弹,“泉腔”优美悦耳;高甲戏乐曲调则以“南音”为主。

泉州提线木偶戏曾出访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16至36条提线在表演者10个手指灵活的调度下,造型形象的木偶人活蹦乱跳,其生动传神、妙趣横生的动作,还有表演者抑扬顿挫的独白或唱词,引来一批又一批惊叹不已的观众。

源于闽南民间僧人道士敬修功德法事活动的打城戏,是风格独特的地方戏种。侨乡奇葩布袋戏其实就是掌中木偶戏,乡情浓郁,深受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的喜爱。泉州歌剧,情深意浓,展现一幅幅生活的画卷。

上一篇:x市地方税务局政务公开制度下一篇:梦在前方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