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岗位职责

2024-06-12

财务预算岗位职责(精选8篇)

篇1:财务预算岗位职责

财务部预算管理岗位职责

1.负责协助主任做好各部门(分公司)收入、成本和费用的预算管理,向有关

部门提供相关的报表资料。

2.负责根据生产计划部、经营部提供的生产作业计划,结合本企业的成本、费

用发生情况进行预测,便于领导及时作出正确决策,以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负责月度效益测算。每月根据生产计划部提供的生产作业计划,同时结合各

部门提供资料(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对下月的效益情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报经领导同意后,作为月度效益指标上报公司并下达各单位。

4.计划测算。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由确定的目标利润对其他各项指标进

行分解,以便能顺利实现效益目标。做好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目标,配合财务部主任下达分公司利润(成本费用控制)指标。

5.成本管理。深入基层,熟悉各分公司的生产过程和成本耗费,监督其成本费

用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合理性。协助各分公司和车间建立适合财务管理的各类台帐、报表等,督促其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完善各项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督促、配合各分公司成本员搞好车间、班组成本核算、成本考核等工作。

6.负责对外提供效益测算方面的资料,及时完成各级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7.审核由于差旅费发生的票据和各部门领导签字是否符合财务报销要求,及时

办理差旅费报销手续,加强相关管理。

8.每月末与各车间及分公司核对内部存入款情况,对于发生的未达帐项及时处

理。

9.年末整理本会计档案,并将上年会计档案移交档案管理部门。财务岗位HSE职责:

1.认真遵守HSE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各项HSE活动。

2.认真执行会计法,严格执行本岗位职责。

3.做好财务保密安全工作

任职要求

1.遵纪守法,秉公办事,团结协作,实事求是。

2.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具有两年以上财务工作经验,较为熟悉本企业的财务核算情况。

4.对企业的生产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5.具有一定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熟悉会计制度及会计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财务管理经验。

7.身体健康,能承担本岗的工作任务。

篇2:财务预算岗位职责

2、负责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配合系统替换和更新,提升财务信息处理效率和财务标准化处理程度;

3、负责组织公司年度预算的准备、编制、审核、定稿及目标分解工作;

4、负责预算控制方案的落地,流程梳理以及系统控制节点的搭建和完善;

5、负责输出月度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完善预算考核及评价体系;

6、负责建立和完善财务预测和分析模型,定期组织运营分析工作,对关键指标进行动态滚动跟踪;

篇3:财务预算岗位职责

预算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预算编制控制,事中控制是预算执行控制,事后控制是预算绩效考评控制。

一、事前控制

(一)引入作业基础预算编制方式:

作业基础预算是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运用到预算过程中,是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预算,它首先预测服务客户的需求,然后将这一预测结果用于预算期间的作业计划和预算提供这些作业所需的资源。以某高校08年机械学院的学生实习经费编制为例:

某高校08年共有6784名学生、421名教师进行实习,实习的时间为四周,该校当年编制的生产实习预算按路程的远近,路程远的学生按每人700元,教师每人1500元;路程近的按学生每人500元,教师每人1000元,总预算为326.2860万元,这是该校当年编制的预算,根据这样的预算很难通过账务上了解实习费用的支出情况,就产生有的院系有结余而有的院系资金不足,有结余的铺张浪费,资金不足的通过减少教师讲课费弥补资金的不足,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通过详细的分析了解,我们发现学生生产实习所必须的作业有学生外地实习火车及长途汽车的差旅费用、住宿费,实习工厂的实习费及付给实习单位教师的讲课费以及一些零星费用,所产生的成本驱动因素有学生人数,教师人数以及实习单位讲课教师的人数。据此我们编制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预算:

(单位:元)

作业基础预算将目标任务与资金的使用划分的更详尽,每一作业对应的资金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财务预算分析,使资金的使用效果加强,并能更大程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细化预算编制过程。

采用什么方法、什么程序编制预算,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

1. 下达目标。

预算的编制首先应由高校预算管理部门根据本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结合高校发展战略,提出下一年度的预算总目标,并将之分解下达至各责任单位。

2. 编制上报。

各责任单位根据下达的预算目标和编制政策,结合本单位自身特点以及预算的执行条件,详细编制各项预算草案,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3. 审议平衡。

预算管理部门对各责任单位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责任单位予以修正。

4. 审核批准。

预算管理部门将各责任单位调整后的预算进行汇总平衡,编制高校年度预算草案,报校长办公会审议批准。

5. 下达执行。

预算管理部门将审批通过的预算方案分发各责任单位遵照执行,直接指导预算的实施工作。

(三)预算管理部门要建立详尽的信息库。

办公经费是学校在运行过程中浪费相对严重的,因为没有详细的标准,有些学校将此经费按照固定的额度分配到每个人,势必有不同程度的浪费。以建立的详尽信息库为基准,预算管理部门可以有效的剔除各部门预算中虚报的部分,从根本上杜绝虚报、瞒报的现象。

二、事中控制

(一)各基层部门要设专职或兼职预算员,定期将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作业目标完成情况及时上报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组织专人对各部门上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将发现的问题通知各部门,并将情况上报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做到上传下达,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错误。

(二)由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采用走访各部门、检查各部门的预算支出明细账、查阅报账凭证等方法,从财务方面监督控制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发现资金使用不合理、套取资金等情况及时上报、通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上级预算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的预算执行情况公开会,公开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业目标完成情况,便于广大教职员工的监督。

三、事后控制

(一)考核评估的原则:

一是作业目标原则:预算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因此,预算考评要以完成作业目标为依据,实施财务分析;二是激励原则:激励导致努力,努力导致成绩。没有科学的激励制度,预算执行者就缺乏执行预算的积极性主动性,预算考评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三是适时及时相结合原则:预算考评应适时进行,并依据奖惩制度及时兑现。四是客观公正原则:应制定统一的考评标准,规范考评操作程序,从而保障考评的客观公正。

(二)考核评估的措施:

篇4:基于预算原则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摘要: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高校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关系到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甚至影响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结合预算原则分析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及其不利影响。

关键词:预算原则;预算管理;影响

高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是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具体表现,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是学校财务活动顺利而有效运行的关键。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多渠道、资金支出多样化的新格局下,通过科学地编制预算、监督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对全面掌握学校资金,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预算的主要原则

1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总原则

“量入以为出”的思想最早见于《礼记》,就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在高校发展的道路上,财力的有限性与各部门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无限性矛盾太大。因此,编制财务预算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得搞赤字预算。

2收入预算稳妥原则

支出预算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的,因此,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合理测算院系部门各项可能收入,收入预算编制过大或不切实际,势必影响收入预算的执行,导致无法完成年度财务计划。收入预算编制过小的话,则无法保证学校的正常经费开支,所以必须认真、详细测算,做到资料翔实可靠、数据真实准确。

3支出预算原则

(1)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原则。高校应结合自身财力,对每笔支出项目精打细算,既要着眼长远发展,又要考虑教职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既要保证重点发展项目,又要兼顾一般项目;既要讲求局部效果,又要考虑整体利益,根据轻重缓急的妥善应对,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办学效益。

(2)成本——效益原则。能否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成为高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某些支出项目,应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技术、财务、成本费用、学校发展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标准和市场行情,逐项细化和核定。

二、基于预算原则的财务预算管理

1重视预算,全面了解情况

(1)应摸底调查各院系部门的设置、人员的编制数与结构、院系学生数量和分类、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测算院系部门各项收支,包括可控制收支和不可控收支。

(2)对上年度经济运行状态和决算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哪些是预算外发生的,哪些是可以减少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哪些是本年度会发生的变化。

(3)了解学院的发展目标,包括学院的招生规模、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目标、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建设目标等,以及各个院系部门的年度发展目标。全面了解学校情况,为正确、合理、编制收入和支出奠定基础。

2全面的编制收入预算

收入预算是高校在年度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所取得的可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非偿还性资金的收入计划,是学校完成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高校有些部门利用掌握的高校资产进行出租活动,收取费用,或利用职权,自定标准,自行收费。将所收的这些款项不纳入院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私设“小金库”。为了杜绝上述情况,正确地编制收入预算,掌握可使用的资金,将各项收入应按来源预测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这样既能明确来源构成,又能分清部门的责任,同时便于考核收入的执行情况。

3合理的编制支出预算

支出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支出计划,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目前,高等学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将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及公用支出,也就是吃饭和正常维持运转经费;项目支出是指修缮、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结转自筹基建、科研等事业发展经费。

在安排各单位日常运行经费后,剩下的财力根据需要,安排各项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经费。项目支出预算在其全部经费预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项目投资的盲目性、随意性、低利用率等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学校一方面紧缩开支,节约有限资金,另一方面却因管理漏洞使大量资金白白流失。因此,应强化项目管理,进行可行性论证,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当年安排不了的项目自动滚到下一年去。项目经费由项目经费具体使用单位到其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审批,如人才培养费用由人事部门归口统一预算,教学管理经费由教学管理部门归口统一预算。各部门必须细化项目支出预算,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

4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资金来源多,财务关系复杂,使得高校预算项目更为细化,为使预算编制更加准确、稳妥,应该针对不同的预算内容采用合理的预算方法。预算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绩效预算法等。零基预算法不受历史成本条条框框的约束,对于任何一笔预算支出,都是一切以零为起点,能有效解决部门预算经费的不均衡;增量预算法是以上年实际支出数为基础,根据学校年度的财力和工作计划,在基数上进行调整,学费等固定收支项目预算可以采用这一方法;长期发展规划的预算可采用滚动预算法,可以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进而优化整体支出结构。合理确定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使财务预算编制变得规范化、科学化。

5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与考核

预算执行控制目标应与院系部门的工作目标相呼应,对预算的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加强对项目支出预算的审计监督,形成以反馈控制为主、前馈控制与现场控制为辅的控制模式,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进行。预算考核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项目投资评价三方面考虑,考核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年终决算报告出来后,对院系部门年度工作成果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奖惩制度。在收入方面,可以分析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到位,将实际收入数和预算数比较,分析收入未完成的原因,以及各项收入的开发潜力。在支出方面,分析各项支出是否控制在计划之内,比较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哪些属于合理超支,哪些属于非合理超预支,重点分析超支原因,作出考核评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对完成经济指标好的单位予以奖励,对发生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

三、预算原则的对财务管理的不利影响

第一,在“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预算中人为的压低某些项目经费及其开支标准,使用各种定额作为依据,反而会造成预算外开支增大或预算内挤占其他项目资金,使资金使用失去控制,同时降低了人员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预算资金安排上不要一味追求节约、少花钱,限制支出的分配,应当同样重视收入与效果,做到收入、支出两手抓。

篇5:财务预算专员岗位职责

2、跟进预算执行情况;

3、分析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原因,供管理层做经营决策分析;

4、协助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及细则;

5、根据财务制度,管控公司费用,并做好费用相关报告供管理层做经营决策分析;

篇6:财务预算管理岗位职责

2、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深入业务管理;

3、负责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规划、建设、推广、运维工作;

4、负责ERP-FICO模块上线后的日常维护和支持工作。

篇7:财务预算经理岗位职责

2、负责新拿项目的前期测算以及项目落地后的动态预算测算,并监督执行;

3、审核集团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报告;

4、参与投资项目的财务分析、论证和决策。跟踪分析各种财务指标,揭示潜在的经营风险并提供公司决策参考;

5、负责推行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并对各区域、项目公司上报的预算进行审核、平衡、调度;

篇8:浅析财务预算与财务风险

一、财务预算在防范风险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基础上所做出的现金流量安排, 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 它是在财务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 围绕企业战略目标, 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安排。财务预算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制度, 也是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

财务预算一方面和市场机制 (风险机制) 相对接, 另一方面和企业内部组织及运行体制相对接, 编制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可有效地预防企业在以后的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一) 财务预算能够积极防范企业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

就企业的筹资与投资活动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而言, 关键是处理好资金的结构问题。一般来说, 在企业的各项资产中, 流动资产过多, 流动性较好, 但盈利能力就会降低;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较低, 但相应的财务风险就较大。在进行财务预算时, 首先要考虑公司的业务状况来安排企业资金的使用, 并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选择, 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安排公司的财务结构。例如公司若没有最近到期的负债, 盈利状况、现金流动状况较好, 这时可以适当提高公司的负债比率, 这样在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同时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如果公司近期的负债即将到期的较多, 则要特别注意现金流动的情况, 在编制现金预算时, 减少一些可以延迟的支出, 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 推迟大的固定资产开支, 必要时还要考虑其他资产的变卖。

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 使企业保持较高盈利水平和一定的流动性。通过编制财务预算,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自有资金, 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二是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化;三是合理进行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四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五是能提高企业投资的谨慎性。

(二) 财务预算能够有效防范企业资金回收风险。

就企业的资金回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而言, 重点是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 一方面是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回收, 并保持其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在财务预算时, 要注意对应收账款时间上的安排, 以及对现金流的影响。若公司财务状况不佳, 坏账的概率很高, 现金流动状况不好, 财务预算就应当减少各项开支, 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预算管理的核心, 以达到增大现金流量为目的。

(三) 财务预算能够防范规避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 在编制财务预算时, 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 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 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 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 以期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二、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 为了有效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在财务预算过程中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来防患于未然, 将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众所周知, 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可以看出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结果, 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果把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与企业财务预算联系在一起, 可以分别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资本支出等各个环节分别进行预警, 最后汇总得出预警结果。这样可以有效甄别企业财务危机的来源, 有的放矢地消除潜在的财务危机。

(一) 建立短期预警体系,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就短期而言,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 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 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例如当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减少时, 表明公司货款回笼情况较好, 产品积压少, 公司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反之, 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少于净利润, 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由于应收账款, 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对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有很大的影响, 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失衡, 均会引起企业危机, 故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预警的警源, 只要这三个项目的增量间达到均衡, 便可避免风险。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 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 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二) 建立长期预警模型, 编制预计财务报表。

对企业而言, 在建立短期预警体系的同时, 进一步建立企业长期预警指标体系, 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体系。长期财务预警体系是由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模块构成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 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偿债能力是降低财务风险的直接保证;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公司的发展潜力反映了公司的远景。

三、企业财务预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时, 对未来环境的分析往往是假设状态, 因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始料未及的问题, 在瞬息变化的市场中, 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财务预算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 就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 确立“面向市场搞预算”的新理念, 使预算指标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企业财务预算的基础是销售预算, 只有预计的销售额确定了, 一定时期的生产预算、采购预算、各项成本与费用的预算、各种预算报表等才能最终确定下来。销售预算又是由预计的销售额和销售单价决定的, 可见整个企业预算体系的基础是对市场情况的预测与分析。因此, 企业只有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对市场可变因素的变动情况进行合理可靠的估计, 才能保证预算指标数值的准确性。所以, 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管理网络是提高预算指标数值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二) 财务预算要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相结合。

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是, 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 强化企业管理。因此必须提高财务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预算一经确定, 在企业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 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 要严格执行, 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企业的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 按“以月保季, 以季保年”的原则, 编制季、月滚动预算, 并建立每周资金调度会、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等例会制度。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 重点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 严格执行预算政策, 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 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 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紧紧围绕财务预算展开工作, 使财务预算延伸到哪里, 财务管理就渗透到哪里, 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三) 改进预算方法的选择, 使财务预算更贴近实际。

预算方法一般分为静态预算、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静态预算是根据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 不考虑预算期间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成本小, 但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重大变化时, 与实际常常脱节, 所以对于变化因素较多的财务预算不适合。为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 应合理采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弹性预算是考虑业务的变化水平, 把产品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部分, 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工作成果的好坏。滚动预算的主要特点是连续不断的保持12个月, 每过去一个月, 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后几个月的预算, 并在原来的预算期末补充一个月的预算。滚动预算不但可以保持预算的完整性、连续性, 而且由于预算的不断调整与修订, 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适用, 所以滚动预算特别适用于日常的现金预算。

(四) 与时俱进, 以信息化为支撑。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量大, 没有信息化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应不断完善财务信息系统, 开发财务预算管理相关软件, 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 同时制定统一的产品代码、材料代码以及产品定额手册, 建立企业历史数据库, 为制定企业预算目标、审核企业全面预算提供依据。

总之, 企业加强财务预算工作, 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 增强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确保经营有序地进行, 确保企业实现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冯艳.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9

[2] 、黄平.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现代商业, 2008 (32)

[3] 、孔玉生, 程素娟.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财会通讯, 2010年第3期中, 140-141

上一篇:通用汽车的管理下一篇:岗位分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