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2024-06-12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安排,x月15日至16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晓录带领由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对我县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绕城西路路口污染路面,红旗市场、原城北市场及磨子街管理,老广场整治,白玉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文君路环卫新设备展示,河舒垃圾压缩站生活垃圾压缩处理以及县汽车站的运营秩序、清洁卫生等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如镇、运管局、交警大队、住建局、城管局的工作汇报。调研有关具体情况如下。

一、城管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创新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充实管理人员,强化综合整治,不断更新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体形象有了明显提升。

(一)改革管理体制,管理责任落实到位。2013年,县政府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工作目标、相关制度,以及组织、指导、监督城市管理理等工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蓬委发〔2013〕22号),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初步形成了“大城管机制”。同时,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将城市街道分为两类,分别由县城管局和相如镇管理。明确了社区城市管理工作内容及标准,落实了经费,构建起县镇和社区共同参与城管工作的新格局。

(二)强化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得到改善。近年来,围绕解决市民关注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县委、县政府落实分管领导牵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了七项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开展摩托车、三轮车专项整治。对占用人行道、车行道、车站、广场等乱停乱放的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车主进行劝离、暂扣、拖移以及处罚,规范了其停放行为;二是开展车辆乱停乱放专项整治。采取三级巡查、两级处罚和突破难点的管理办法,有效扼制了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三是开展货车“双超”专项整治。在城区路口设置检查点,严禁超高超限货车进城损毁道路,今年以来已处罚违规行驶车主20余人/次,处罚款3550元;四是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在城区设置4个车辆免费冲洗点,对进城脏车进行免费冲洗,确保不污染城市道路。成立扬尘治理中队,专门负责巡查处罚建筑工地是否打围、是否落实“一硬三有”措施以及弃土运输车辆超高超限沿街撒漏和轮胎带泥污染街道等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处罚建筑工地4个、违规车辆35车/次,共处罚款约1.2万元;五是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成立清除队伍,专门负责清除牛皮癣小广告。聘请专业拆除队伍拆除单立柱户外广告8幅,清理大型户外广告12幅,规范店招、店牌52块;六是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采用划红线、定点蹲守、错时巡查以及劝导暂扣等多种办法,治理了城南市场、城中市场的占道经营行为;七是开展特殊行业占道污染专项整治。对城区铝合金加工、再生物资回收、煤炭和石灰以及水泥销售等进行调查摸底,实行统一搬迁,限时运输,一体化经营。对城区12家托运部规划选址,固定经营场所,确保了城区人行道畅通。

(三)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已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1个;建成河舒、罗家、兴旺3座乡镇生活垃圾压缩站,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货运停车场1座,实现了大货车定点停放;设置街面停车位1240个,摩托车、三轮车停车位208处,实现了各类车辆有序停放;建成环卫停车场1座,购置了洗扫车、洒水车、冲洗车、钩臂车,提高了街面机械化清扫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城市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近年来,虽然我县在城市管理体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大城管工作机制,但城市管理线长面广,涉及部门较多,由于职能交叉,城市管理统一协调不够,工作上存在“都管都不管”现象,相关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诿、扯皮。如户外广告管理、修(洗)车审批管理等涉及工商、运管、住建等部门;农贸市场管理涉及工商、卫生、商务和住建等部门;城区交通秩序维护、车辆乱停放、乱营运等问题涉及运管、交警和住建等部门。上述工作如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协调配合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形成死角,使城市管理整体功能难以得到最好地发挥。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规定执行不够到位。一是开发商的规划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出现随意提高容积率等违规的行为;二是规划实施过程由于受到行政干预而改变原来的规划设计;三是职能部门监管缺位,无序开发时有所生;四是详细规划出台有其滞后性,城市建设不按规划实施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规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布局、功能不能得到较好体现。五是建筑施工有关规定执行不到位。原县汽车站撤除工地不打围作业,工地裸露,建筑垃圾乱堆。绕城西路建筑工地拉运沙石卡车轮胎带泥污染路面的情况较严重。

(三)市民城管意识不强,社会支持参与度不高。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部分市民素质与文明城市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认知度和支持度、参与度不高,日常行为习惯差,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吐乱丢、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跨门占道、沿街叫卖等现象较为严重。

(四)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差,城市功能不完善。比较突出的表现,一是城区农贸市场少,布局不合理,面积窄、容量小,“三化一改”均不达标。建设路五星花园至河边半节城,仅有一个农贸市场(红旗农贸市场),且面积很小,功能不全;二是专业市场缺乏,没有专门的物流园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建材、修配加工等经营行业散乱,占道经营、环境污染严重;三是停车场地紧缺,停车位严重不足。城区车辆每年以500辆以上的速度递增,街面设置的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车辆停放需求,导致车辆乱停乱放严重,管理难度较大。

(五)城管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水平有待提高。我县县城规划区已达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6万人。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应配备70名执法人员,目前城管执法大队仅有在编人员26人,执法力量明显不足。个别城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在一些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执法方式单一,依照法律程序的现场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城管执法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城管宣传工作,增强全民参与城管意识。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将市民城市管理意识的培养纳入全县文化建设中去,纳入公民素质提升工程中去,结合依法治县工作,加强市民法制意识和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法制观念、道德意识和综合素质。在宣传方式上,要立足街道社区宣传、文明市民教育、学校常规教育,新闻媒体作用,坚持不懈地开展寓常识性、趣味性、生活性于一体的文明市民教育,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城管意识,不断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并关心、支持城市管理工作。通过单位、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积极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各项规定,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努力增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城市管理合力。县人民政府要积极探索职能部门之间双边或多边联合执法和委托执法,探索职能部门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管理职能委托与有关乡镇、街道和社区,切实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进一步加强城管机构职能和社区在管理城市中的职能,全面整合现有城管资源,着力完善城市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协调,在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报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有利于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既要注重专项整治,更要重视日常管理。切实解决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协调不力、推诿扯皮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县人民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城市建设管理的投入力度。着力完善城市管理配套公共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努力解决好相关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城区规划建设好农贸市场、专业停车场、专业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等,以实现农贸归市、商贸归区、座商归店、行商归点、车辆归位,切实解决商贸以街带市、占道经营、沿街叫卖和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

(四)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的严肃性。在执行城市规划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城市规划一经审定通过,政府要严格依法、依程序办事,不能随意改变。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不按规划实施的行为要敢于叫停,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切实解决违规建设、无序开发、乱搭乱建和工地乱象等问题。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狠抓城管队伍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要经常加强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要加强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城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履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行阳光执法、文明执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群众满意的城管执法队伍,以适应城市管理不断发展的需要。)

篇2: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规划区总体情况。县城规划区面积8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2.1万人,建有主要街道22条,总长度60.9千米。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绿地专项规划、人防工程专项规划已批准实施,公共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水系专项规划、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燃气供热专项规划即将完成,停车场专项规划、广告牌匾设置专项规划等尚未列入编制日程。

(二)交通秩序情况。全县机动车保有量68437辆,其中轿车17000余辆(县城内轿车13000余辆),沿街共有停车场6处、停车位200余个,小区内停车位1300个,占用榆山路人行道划定停车位150个,尚有1万个车位空缺,车辆只能停放在道路辅道。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县城区共有地下密闭式垃圾箱61个,流动垃圾筒86个,果皮箱31个,公厕13处,垃圾处理场1处、渣土处置场3处、路灯5000余盏,县城保洁面积15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县城内共有建成小区、家属院40余个,住户1.7万户,小区附属农贸市场(摊点群)2个,超市14个,远不能满足小区住户的生活需要。

(四)沿街商户情况。县城区内注册企业910家,个体工商户3047户,其中批发零售业1812户,住宿餐饮629户,加工制造442户,煤炭批发零售22户,洗车点33户,理发洗浴水暖安装等居民服务业1019家。沿街广告牌匾近4000块,其中每年经住建委审批的仅20余件,审批率0.5%。

(五)流动摊点总体情况。经常性占道经营484处,其中店外摆放216处,店外加工71处,流动摊点197处。按路段分,严管路段(府前街、榆山路、翠屏街、五岭路)237处,其他路段247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城管机制尚不健全。

一是城管执法与基层脱节。我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一级执法,即榆山、锦水街道办事处和所辖村(居)无相应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权,出现“条有权、难办事,块管事、没有权”的现实尴尬。两个街道办事处虽然成立执法中队,但由于城管执法局与办事处之间无管辖和领导关系,加之一些配套措施不到位,办事处和村(居)城市管理的职责仍不明确。城管执法局与相关部门职能交叉,易造成城管执法工作脱节。

二是单纯执法与管理脱节。城市管理事项实行管罚分离后,城管执法局只单纯行使处罚权,由于没有城市管理议事协调牵头机构,城管执法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又缺乏沟通衔接和监督机制,导致管理和执法难以形成合力。

三是缺乏联动机制。城管执法没有暂扣或吊销证照的权力,没有有效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效能,造成城管工作效率低,行政执法成本过高,甚至暴力抗法事件。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停车场建设滞后,行车难、停车更难的状况日益凸显。

二是专业市场缺乏。瓜菜点、洗车点、售煤点、加工点、废品回收点、建材销售点、汽车修理点、夜间大排档随处可见。

三是临街商住房面积过小,部分经营业户侵占道路增加营业面积。

(三)居民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从业人员自律意识差。目前城区流动餐饮摊点达390多个,占道经营商贩中90%是城中村农民及城镇困难家庭和失业人员,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难度。部分建筑运输业户不封闭作业,碎石、渣土沿路抛撒。部分沿街商铺店主侵占人行道乱堆乱放。

二是居民城市意识淡薄。乱吐乱扔、乱涂乱画、乱扯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经常发生,城市“牛皮癣”随处可见。

三是群众“赶集”风俗浓重。每逢集日,部分路段严重受堵。赶集过后,垃圾满地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四是部分群众交通意识淡薄,随意调头、随意停车,造成交通秩序混乱。

(四)城管队伍仍需加强。

一是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有的不注意工作方法,习惯于“以罚代管”,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影响队伍形象。

二是经费保障和装备建设还比较薄弱。办公经费比较紧张,执法车辆不足、车况较差,一些必要的执法装备也比较缺乏。

三是一线力量严重不足。目前,一线执法人员只有35名,人均管理面积近2.5平方公里,行使着市容、规划、绿化、市政、环保、公用事业、房地产管理等11个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人员少、区域大、任务重。

三、工作建议

(一)创新体制,构建“大城管”。

一是理顺城管执法体制。要推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和执法的职责和权限,在街道办事处设立城管执法分局,赋予街道办事处一定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充分发挥其城市管理主体和基础作用。参照济南市城管局、城管执法局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权限,适当将市政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与城管执法密切相关的道路挖掘、建筑垃圾处置、广告牌匾设置等行政审批权移交县城管执法局统一行使。

二是健全城管执法领导机制。建议出台《平阴县人民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和考评,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整合执法资源,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系统,提升执法效能。

三是健全城管执法考核体系。修改完善相关考核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强有力的奖惩考核机制,确保长效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科学规划,建设专业市场。

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通盘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市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城市功能问题,因势利导,在原聚集地附近建设专业市场。如在百货大楼附近的背街小巷内设立小吃一条街,由政府(办事处)制作统一样式的餐车,纳入办事处日常管理,多次不服从管理的取消其经营资格。与居民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专业市场,如建材、家具、烧烤可以适当远离县城中心。探索建设社区小型农贸市场,消除占道经营。同时,在黄河市场、财源街市场等市场的改造升级上做文章、挖潜力,转变当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积极引导和吸纳商户、居民进入市场交易,形成规模经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市场化融资,社会化参与,加大市场升级改造力度。

(三)疏堵结合,规范停车秩序。

一是加强对城区规划的综合考量,根据城区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布局,制定或完善城区停车场建设专项规划。建议新天地商务中心要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在环秀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还可考虑在合适位置建设立体停车场。

二是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单位不按规定设计地上和地下停车场的,规划建设部门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规划许可证后不配建或少配建停车场的,由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处罚。

三是加强对现有停车场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空停车场或空地的机关单位,向社会开放,提供有偿服务,使有限的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四)统一样式,提升牌匾形象。

按照依法合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制作、政府补贴、逐步规范的原则,重点规范五岭路、翠屏街道路两侧户外广告牌匾。

一是标准化。取缔移动式落地灯箱,沿街商业门头一户一匾,同一或相邻建筑户外广告上下边缘高度一致,整栋建筑广告达到“高、平、齐”。

二是亮点化。每条街道确定与建筑物风格相协调的主题颜色,新设置广告牌匾统一采用铝塑板或集成版等高档材质,并在固定位置添加“玫瑰之乡”、“阿胶之乡”图标,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三是规范化。牌匾内容只是企业注册名称,不能附带经营内容、商品图片、形象代言人及电话等内容,使用的文字、商标、拼音、外文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书写规范准确、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比例适中。

四是秩序化。临街建(构)筑物墙体及玻璃门窗内外均不得张贴经营性文字或图案。定期组织执法干警清理沿街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树木上乱挂条幅和乱写、乱画、乱贴的小广告,条件允许时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聘请专业清洗“牛皮癣”企业,对城区乱贴乱画现象进行清理。

(五)全面宣传,开展社会动员。

篇3: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小额担保贷款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困难, 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经担保机构承诺担保, 通过银行发放的一种政策性贷款, 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一项重要扶持政策。我市自2003年启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以来, 全市累计发放贷款39616.5万元, 扶持9351人成功创业, 直接带动34639人就业再就业。今年截止到11月末, 全市共发放贷款11130万元;完成计划的278%, 带动6660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其中:为866名妇女发放贷款7212万元, 占发放总额度的65%;为730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贷款3766万元, 占发放总额度的34%;为283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贷款1432万元, 占发放总额度的13%;为11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688万元;为81名农民工发放贷款406万元;为59名残疾人发放贷款30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 让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创业梦想, 达到了致富目标, 推进了社会的和谐。

二、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扎实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统一思想认识, 明确目标责任, 把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一项重要措施, 并纳入促进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强协调配合, 明确职责分工, 及时解决各方面问题。各县 (市、区) 人社部门都成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 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二) 广泛宣传引导, 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通过宣传栏、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条件、程序;二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 掌握本辖区符合发放小额贷款对象的情况, 上门讲解小额担保贷款作用和申请办法;三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街道社区设点咨询, 发放宣传材料, 解答疑点难点;几年来, 我市共发放宣传材料20多万份, 开展各种宣传活动160多场次, 在电视、广播开设宣传专栏40多次、宣传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创业者带头创业100多人次。

(三) 完善政策措施, 拓展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空间

在梳理相关政策的基础上, 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白城市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及贷款考察、评估、审批、放贷管理制度和运行程序, 形成了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 为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 开展全程服务, 有效推进创业者成功创业

一是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建立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 担保中心、经办银行联合办公, 建立审批、担保、贷款“绿色通道”, 加快了贷款发放进度。二是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各级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人员创业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街道 (乡镇)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设立服务窗口, 帮助创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工商和税务登记等手续。三是开展多元创业培训。从白城实际出发, 组织开展了各类创业培训。

三、存在问题

一是创业者能力弱, 对贷款政策不了解

调查发现, 我市创业者受教育程度较低, 大多数人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 劳动技能简单, 创业项目缺乏可行性与说服力。缺乏资金积累和有效资产, 自我筹资能力不足, 很难满足贷款条件。另外, 很多人对小额担保贷款的性质认识模糊, 对贷款政策不了解。少数人甚至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就提出贷款申请, 把小额担保贷款理解成了政府的“扶贫款”。

二是地方配套投入少, 担保基金不足

据统计, 目前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需求量较大。按规定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需要地方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给予担保。但由于地方财政相对困难, 每年注入的担保基金十分有限, 又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造成贷款规模无法扩大。比如2013年, 全市只有洮北区注入担保基金90万元、大安市注入担保基金150万元, 其他地方“零”投入。据保守估计, 每年全市约有600人因担保基金不足无法申请到贷款。

三是社会信用环境差, 担保风险大

借款人信用不佳影响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调查当中发现, 一部分借款人诚信观念淡薄, 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守成意识浓厚, 轻创业重守业, 小富即安、浅尝则止, 这种思想氛围导致全社会创业不足, 从而也就缺乏对以支持创业为目的的小额担保贷款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 加大扶持力度。今后要在认真调查和全面考察评估的基础上, 突出以拉动经济、地方民营工业、特色劳务企业和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放贷重点, 为社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拉动社会资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和完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召集人社、财政、经办银行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 通报小额担保贷款落实情况和进展情况, 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注重发挥工、团、妇等相关部门的作用, 整合创业培训资源和资金。形成举全市之力抓创业、抓就业、促发展的理念, 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资金支撑、促进创业、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的联动机制。

三是加大奖励力度, 扩宽贷款渠道。政府要针对放贷银行出台激励政策, 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 实现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支持的格局。

四是加强服务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好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 共同研究探索可行的办法举措, 切实做好资金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 简化程序, 加快发放进度, 延长贷款期限。同时, 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创业者负担。

篇4: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乃至全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呼伦贝尔市是以资源开发为主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逐步形成了以森林采伐、煤炭采掘、土地屯垦、逐水草养牧为主的资源依赖型经济,成为典型的“资源立市”型城市。长期的资源开发,使呼伦贝尔市形成为资源型城市,多数城市及城镇或“以林为主”,“以林建城”、“以林兴城”,或“以煤为主”,“以煤建城”、“以煤兴城”,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企业为主的经济格局。我们所调研的几个旗市是比较典型的资源型旗市,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森林资源型城市:即牙克石市、根河市、鄂伦春旗、扎兰屯市;二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满洲里市、鄂温克旗。

按国务院东北办对资源型城市界定的4个定量评价指标和6种特定情况的定性分析,并将1995年、2000年、2003年、2006年4个年份确定为样本年,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根河市、扎兰屯市、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旗均符合4条定量评价指标,应纳入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范围。

二、呼伦贝尔市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这些旗市乃至呼伦贝尔全市,由于森林资源萎缩和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双重压力,加之,煤炭、有色等矿产资源开采成本增加以及运输瓶颈制约,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已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滞,财政自给率下降,失业人口增加,低保人口比重高,民生艰难,全市面临着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经济新发展,改善民生的巨大压力。

(一)森林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状况

1、森林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据调查,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截至目前,森林资源已经实现了长大于消。与1997年相比,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活立木总蓄积增长了8154.63万立方米,森林蓄积增长了6468.27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增长8.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69.95%上升到75.68%,比5年前提高了5.7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638,255,081立方米增长到665,108,715立方米,增加26,853,674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增长了7.79万公顷,人工活立木总蓄积增长了342.8万立方米,年度采伐量由1998年的500万立方米逐年下降到现在的229万立方米,在实现森林面积、蓄积量双增长的同时,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大幅增加,林区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加强,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林木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和森林资源型旗市为自主实现经济转型进行了积极努力,建立了一些新型的林木深加工企业。

3、替代性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势头看好。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提出到“十一五”期末,非林非木产业产值达到84.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10%。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基本形成以人造板、浆纸、集装箱底板等产品为主的工业经济新格局,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牙克石市凤凰山滑雪场项目:建立了凤凰山北欧风情园及冰雪旅游区项目总投资13830万元,已建成3条索道、7条滑雪索道、16栋别墅、1个滑雪中心,可同时接待200人住宿,500人用餐,索道每小时运载500人,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目前正在修建能同时容纳400人的会展中心。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项目:该项目于2005年初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并成立了由自治区政府牵头的“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规划”领导小组,初步制定了《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总体开发建设规划》,项目总体开发建设规划期限为10年,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为总目标,以跨越大兴安岭、跨越大草原、跨越大森林、跨越大湿地、跨越温泉冰雪、跨越冬夏时空的“六越之旅”为总体特色,以建立国家生态旅游中心、国家休闲度假中心、国家火山科考中心、国家温泉度假中心、国际冰雪运动中心、国际会议论坛中心等“六大中心”为标志性旅游产品,5年后实现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为设计规模,打造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区。

5、冶金建材、绿色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异军突起。冶金建材、绿色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年产30万吨的绰尔铁矿、得尔布尔万年青铜矿、二道河子铅锌矿开采项目和总投资5亿元的金属冶炼厂项目正在建设中。

(二)煤炭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状况

1.接续产业情况

灵东矿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立项,2007年5月已正式开工建设。

产业升级项目:已被列为国家产业升级项目的灵泉矿年产300万吨扩能改造工程总投资16746万元,累计已完成投资9064万元,该项目计划2007年全部竣工投产。铁北矿年产3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坑口电站项目:扎煤公司与深能源合资建设的2×20万KW达赉湖热电厂,正在国家审批过程中。

大雁集团雁南矿二期工程:计划2007年开工建设120万吨生产矿,使雁南矿达到设计的300万吨产量,并计划争取开工建设大雁西部区设计能力年产600万吨的扎尼河露天矿(该井田煤质较好,埋层浅,适合露天开采)。

大雁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规划的主要项目有:大雁180万吨甲醇转120万吨二甲醚、配套2×10万千瓦电厂煤化工项目鄂温克2×60万千瓦电厂、配套2个600万吨矿井煤电一体化项目。

2.替代产业进展情况

扎煤集团全煤矸石空心砖厂项目:已投入1000余万元扩建全煤矸石空心砖厂三期工程,现已达到年产1亿块标砖规模。根据市场需求,2007年再建设煤矸石空心砖生产线2条,项目完成后,可年生产全煤矸石空心砖达到2亿块。并拟逐步启动年产5万立方米陶粒和5万立方米轻质陶粒砌块以及年产2000万块清水砖项目。项目启动后,将解决呼伦贝尔地区建筑市场对空心砖的需求,彻底消除因实心砖生产取土对土地和草原的破坏,减少因煤矸石、电厂灰渣的堆放对草原的占用和污染,对于废物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扎煤露天矿原采区旅游项目正在规划中。大雁集团的替代产业主要是马铃薯产业和建材产业,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档次。

马铃薯产业: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是大雁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金1500万元,固定资产8527万元,主要从事脱毒种薯培育和马铃薯深加工。现建有组培扩繁中心1600平方米,年产马铃薯脱毒苗200万株,试管薯500万粒;有网棚130栋,年产微型薯1500万粒;现引进和培育的有鲜食、炸条炸片、淀粉加工三大系列20多个马铃薯品种,年产脱毒种薯4万吨,鲜薯及加工用马铃薯6万吨;2004年建成1座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精淀粉加工厂,今年计划生产精淀粉8000吨。脱毒种薯已注册 “大雁合兴”牌商标,产品已销往全国10余个省区及东南亚地区、蒙古和俄罗斯;鲜薯和马铃薯精淀粉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企业拟与国内同行业知名企业合作组建中国马铃薯种薯集团。

建材产业:目前公司建有煤矸石砖厂一座,设计能力为3000万块标砖/年,同时还有新型轻质环保墙板、聚苯板、塑钢窗、彩钢瓦、墙体涂料等产品。2006年生产煤矸石空心砖1400万块、煤矸石标砖560万块、粘土标砖880万块、塑钢窗8000平方米、彩钢瓦4万平方米、聚苯7000立方米,在满足本地区需要同时,实现外销煤矸石空心砖400万块。同时,今年新引进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粘接干粉料生产线和年产3万平方米粉煤灰混凝土路面砖生产工艺,已生产出了产品。

三、呼伦贝尔市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性制约矛盾突出,缺乏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目前,呼伦贝尔市的几个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境域内大企业的体制仍然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导致企业机构臃肿,冗员负担沉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与地方管理两条线,互不隶属,企地各自为政,发展无序,社会事业重复建设问题比较严重,致使企业与地方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区域内经济资源整合,制约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因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解决好体制性的障碍。彻底解决体制、机制这一全局性根本性矛盾,积极推进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解决企业活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资源型旗市发展障碍的根本途径。

(二)经济结构单一,后续发展乏力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在经济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加工,资源产业“一业独大”,产业链条较短,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经济效益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二是经济成分单一,国有经济比重依然偏大,非公有制、民营经济规模偏小,国企改革还远没有到位,经济发展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资金和人才。

(三)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目前,大企业同时兼有生产经营和社会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的问题解决缓慢,企业仍承担着后勤服务、城管、环卫、排污、防洪、公安、消防、医疗、卫生防疫、民用供电、民用供暖、民用供水等社会职能。森工集团支付各类社会性费用达4.6亿元。扎赉诺尔矿区、大雁煤业集团两个企业此项支出1.2亿多元,沉重的社会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

森工集团现有职工21万人,失业率73.1%。全林区享受低保人员日渐增多。其中应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0万人,已经纳入“低保”的有8.5万,至今未纳入的有1.8万人,占应纳入总人数的17.5%。扎煤公司在岗职工最多时达3.5万人,目前仍有1.3万名退休职工实行自治区统筹,平均月收入671元(相当一批井下工作30余年的老工人只有500元)。

此外,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普遍单一,地方吸纳就业能力较弱,就业和再就业面临极大困难。

(五)职工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社会矛盾积聚,不稳定因素增多

据调查林区的职工收入水平赶不上农村;居住条件赶不上农村;没有耕地,生活成本高于农村;生存压力也明显高于农民。

2003年森工集团从业人员年均工资6199元,比全市从业人员年均工资低3760元;2005年森工集团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733元,比呼伦贝尔市在岗职工平均低6238。林业机关人员月均工资500元左右,林场等一线职工月均工资300元左右。林区有退休职工6.4万人,加上职工家属、遗属、一次性安置人员,总计10余万人,生活都十分困难。

据2004年市政协在走访11个林业局、22个林场,调查100户家庭中,温饱线以上的有39户(月人均收入200元), 达不到温饱线的有61户。

相当多的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并且呈现出贫困集聚和代际传递等特点,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群体性上访事件大幅增加。职工生活水准普遍很低,至少有一半职工一家数口、甚至几代人住在只有十几平米、一卧一厨的破旧平房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老矿工仍然住在日伪时期建造的、四壁透风、冬冷夏热的石头工棚里,其中相当一部分危房的墙体已经倾斜、开裂。绝大多数人家里除了一台小小的电视机没有任何家用电器和一件像样的家具。长期的收入低、就业难,导致地区不稳定现象时有发生,使涉企业的信访总量居高不下。现在上访大部分都是反映收入低、住房条件差、无钱就医、子女无钱上学和要求安置子女就业等生活困难方面的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压力。部分群众认为如果不闹点事,不采取一些极端行为,问题就没人管。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倾向,希望引起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

(六)棚户区改造问题突出,居民居住条件亟待改善

林区现有板夹泥住房4万多户(包括山上林场1.6万户),占林区总户数的40%,面积164万平方米,近13万人居住其中。这些住房大部分建于林区开发初期,平均使用都在30年以上,绝大部分都已经成为危房,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矿区, 扎赉诺尔矿区现有棚户区居民5729户,建筑面积290500平方米;大雁矿区现有棚户区居民15367户,建筑面积695760平方米。按房屋结构和破损程度划分,其中砖木结构10190户、489120平方米,土坯结构4051户、145836平方米,危房1126户、60804平方米。群众的居住差、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十分普遍,居民生活质量低下。

(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尚未建立起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呼伦贝尔市资源开发走的是重生产轻生活、重产业轻城市、重经济轻生态的发展过程,长期积累形成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资源开采产生大量的矸石、垃圾,其堆放结果,造成大量土地占用和地表生态的破坏。二是资源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造成土地利用功能的丧失或破坏。扎煤公司、大雁集团矿区采煤沉陷区总面积45.22平方公里,沉陷区内很多房屋和公共设施被破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资源开采过程中对植被、地表水、地下水有不同程度破坏,生态破坏较为严重,采煤沉陷区治理不到位。四是林区“以木取暖、以煤代木”没有解决。据调查,目前居住在林区的25万户,80万人口加上机关单位,每年需烧材约烧掉木材资源300多立方米,大于国家在2004年天保工程下达的年木材限采量。

(八)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镇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过多

1、公路交通建设严重滞后。2005年底,林区公路总里程1.5万公里,路网密度仅为1.46米/公顷。由于林区公路建设标准较低,95%以上的公路路面为沙石路面,85%以上的桥涵为木质桥涵,通行能力较差,每年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养护维修。为保护沙石路面,只能采取“晴天通行,雨天禁行”的办法,严重制约了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给排水建设落后。资源型旗市大多数居民不能享有安全饮水。牙克石市自来水供水需求管网长度为46公里。现已建成22公里,还需要扩建24公里管网,资金总缺口3006.53万元。根河市区用水人口为2.85万人,现供水3,300户,用水普及率为36%。许多地区排水设施趋于空白,没有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使居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鄂伦春自治旗自来水供水普及率仅19.26%。林区饮用未达标水人数占林业总人口的88%,饮用深水井人数仅占林业总人口的18%,由于饮用不洁水源,导致林区肝炎、痢疾等传染性疾病及胃肠、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高发。大雁矿区水源能力不足,水质差,急需建新水源。

3、污染严重,环境保护难度大。主要反映在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牙克石市:污水处理厂于2004年开工建设,设计规模为3.4万吨/日处理,总投资为9,98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5035万元,资金缺口4560万元。计划新增配套管网24.85公里,总投资4149.66万元。鄂伦春自治旗目前仅阿里河镇招商引资建成了一座污水氧化塘,污水处理率仅为26%。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几乎为零。

四、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加入振兴东北战略,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议市委、市政府与自治区相对应,尽快成立呼伦贝尔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研究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对接问题。强化振东办的联络、协调、规划职能,研究制定呼伦贝尔市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政策对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国家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机遇难得,时间紧迫,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应该尽快设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办公室”,具体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远的目标和远景规划。

(二)各资源型旗市党委、政府、企业要提高对地区和企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精神,把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作为“十一五”工作重点之一。

抓紧研究制定经济转型近期发展规划,有步骤地推进转型工作,从发展替代性产业,解决民生问题,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等方面入手,规划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途径,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落实好各项再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四个转型”:

一是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体制机制转型。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林权制度、国企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带动其他各项改革,活化、优化企业内部机制,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二是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由单一经济向复合经济转型,重点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

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向生态园林城市转型。坚持经济转型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实行税收、资本配套等措施,吸引国内外知名大财团、大企业,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投资办厂,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搞好对俄蒙经贸合作,支持鼓励更多企业、林业职工、农民到俄罗斯、蒙古从事森林采伐、农业和矿产开发。

(三)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强化企地联合,协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企地条块分割,职能重叠,各自为政,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各种矛盾交织状态。森林资源型城市行政区内绝大部分资源权隶属于林业、农垦、铁路等驻在单位,地方经济建设可用资源比较有限,在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林区畜牧业、林区矿业等接续产业发展过程中因占用林地(主要是占用森工集团的林业用地)手续繁杂,工程进度缓慢,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林区居民的社会保障、生活设施等切身利益。因此,应建立地方和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真正实现企地联手促进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应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实施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选择接续产业,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呼伦贝尔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东北区域经济圈,为此,一是促进呼伦贝尔市经济与东北区域经济的融合,利用辖区内各种条件,发展有利于高水平利用本市资源的接续产业,有选择地发展地方特色的轻工业和有地方资源基础的重工业,如煤电重化工业、机械制造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等。

二是本着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剥离社会职能、扩展发展空间的原则,鼓励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有实力的资源开发企业实施异地开发战略,在国际上和国内其它资源富集地区寻求发展机会,转移部分过剩的生产能力,减轻企业对本地资源的依赖。

三是鼓励本地资源型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四是促进产业间和企业间的联合发展,延长资源开发、加工的产业链,为资源型城市提供综合发展能力。

(五)进行重点项目扶持,促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推动新型接续替代产业壮大发展

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现有已开发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做大做强。建议国家充分发挥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政策,加大对林区、矿区现已形成,但仍然处在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对林产工业、山野菜、食用菌培植产业、特色种养殖业、旅游业、林区矿业、尾矿、废矿开发产业等经济转型项目给予政策性贷款或无偿注入资本金,提高资源型城市地区“造血”功能,培育出走困境、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建议加大项目支持,对属于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且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产业、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增即退政策;对新办企业和改制企业实行减免所得税政策,所减少的地方税收比例部分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六)把劳动就业、城市功能建设、生态环境恢复摆到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突出的位置

1、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应该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在选择项目和组织项目建设时,要优先考虑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同时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并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提供就业服务,努力使“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有一人就业。

2、通过采取优化资源产业体系、扩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创新环境和能力等措施,创造充分的就业环境。积极完善城市的综合功能,变单纯的“工矿城市”为功能健全的城市,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

3、应该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程,争取国家给予政策和项目支持。大力改善矿区和矿城生态环境,加强土地复垦、废弃物处理、开采塌陷区、矿区环境恢复等工作,加大对矿山废渣、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与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需要对城市的水环境和大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七)林区以生态扶贫移民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林区居民生活取暖烧材成为当前对森林资源的最大浪费和对生态的最大破坏。因此,从既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又提高林区职工生活水平的角度考虑,建议国家恢复“以煤代木”补贴,通过以上级财政补贴为主,森工企业补贴为辅的方式,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解决以煤代木的问题。或由呼伦贝尔市政府出面协调,从本区域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向煤炭价格昂贵的林区调度平价取暖用煤,解决林区居民“取暖贵”的问题。

同时,由于实施“天保工程”后,森工企业采伐量大量减少,产生大量富余人员。目前,除大批职工买断身份进入社会求生存外,还有大量职工下岗,仅根河市境内国有林场就已由46个撤销23个,减少了一半,林业在岗职工人数由5.6万人减少到2.6万人,下岗3万人。而滞留在林区的无业职工多数从事与林业有关的种植、养殖以及山野菜、野生浆果采摘等野外施工、作业活动,容易引发火灾,且居民区距森林较近,家火极易蔓延为山火,对森林防火构成巨大威胁。建议国家应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同时应逐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有计划地将林区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既可以减轻人口对森林生态环境和资源消耗的压力,又可以解决林区居民生活贫困的问题。

篇5:城市管理情况报告

**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区调研中心城市管理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和指导**城市建设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中心城市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市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发挥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截至2010年末,**中心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109.59公里,城镇人口27.59万人,城镇化率31%,绿化覆盖率35.7%,路灯亮灯率9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4%。201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在城市管理方面主要开展了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乱丢乱扔现象管理。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意识,使广大市民树立城市主人翁观念,切实做到自觉

—1—

爱护城市环境卫生。二是加大街道保洁和垃圾清运力度。根据《**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新建、新臵一批垃圾收集点和清运车辆。适当增加环卫人员,提高工资待遇,配强环境卫生管理队伍,着力解决脏乱差现象。三是加强施工现场和砂石料运输车辆管理。要求城区内所有施工工地必须做到封闭施工,围场作业,不得将施工材料等堆放在城市道路上,要求入城载运施工物品的车辆必须办理《车辆入城通行证》,运载砂石、渣土和粉尘物等易漏易洒物品的,必须用蓬布包扎、覆盖,做到严密封闭,避免造成城市道路的污染、损坏。四是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城区临街单位、驻隆部队、个体工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对拒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视情节给与批评教育,并要求限期整改,确保取得实效。五是加强集贸市场管理。严格要求集贸市场所有经营者必须按照划定的摊位或门店整齐摆放产品,不得出店、占道、流动经营,不得在摊位、门店以外摆放、展示、加工商品,并规范投放垃圾,保证了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规范有序。六是加强了洗车场管理。对洗车场占道经营、损坏市政设施、排污沉沙设施不合格、乱搭建、污水横流等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七是实行社区管理小区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社区对辖区内住宅小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以及小区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努力做到无暴露垃圾、污水、粪便。

—2—

八是全面实行“街长和片长负责制”。城区主要街道实行了“街长和片长负责制”,由区级领导和街道办事处领导分别挂钩1条城市街道和1个片区,负责领导、督促、检查管理责任单位开展所划分路段、片区的城市环境日常监管工作,对挂钩街道、片区市容市貌负总责。九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采取了多种形式宣传市容环卫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争取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大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卫生舆论氛围。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科学的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健全。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条块关系不协调,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城市管理跟不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二是管理的薄弱环节须进一步突破。主要表现为占道经营现象屡禁难绝,交通秩序整治存在死角,城市公共设施破坏严重等。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综合市场规划建设和功能配套不尽合理,城区公共停车场、点供应不足,车辆乱停放现象普遍存在。四是市民的文明素质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农民入住城市进程加快,城市人口结构日益复杂,特别是部分的弱势群体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多数依靠摆摊设点、摩的非法载客等的简单方式来维持生活,卫生习惯与文明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五是市、区两级沟通需进一步强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及时沟通,市、区两级单

—3—

位难免在各自履行职责中产生矛盾冲突,规划、建设、管理不够协调和统一,一定程度影响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健全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和“科学有序、协调高效”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范围清晰、责任落实、运转协调、监管到位”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按照到基层、进社区、属地化、网格化的基本思路,突出街道办事处、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强化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层、基础地位,充分发掘街道、社区、物业部门的管理潜力,落实各层面管理职责,形成立体交叉管理网络,通过疏堵结合和源头控制,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

加快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执法队伍统一执法标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处罚程序,统一上岗资格,提高文明执法水平。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信息化运作机制,推进“数字”城管。建立综合执法与市民的信息交流平台,公开执法标准,方便市民投诉,及时公布处理结果,提高政府执法的透明度,使城市管理从传统的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为主的方向转变,逐步形成“依法管理、全面覆盖、综合执法、一专多能、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城

—4—

市管理执法新体系。

(二)突出重点,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在管好主干道的同时,将进一步深化小街小巷和居民区的环境整治,调动社区、群众各方面的力量,把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方面继续做好城市主干道等重点路段的综合整治,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狠抓整治成果巩固,确保整治一片,规范管理好一片,彻底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真正做到在日常中规范,长效中管理,使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三)科学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强农、商贸市场建设。将市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之中,使之与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同时,应加快现有市场改造步伐。对那些规模小、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的市场,实施扩容、提挡改造,以提高现有场地利用效率,吸纳部分马路市场摊点。另一方面是加快规划工业园区铁件加工搬迁点,将城区加工企业统一规范入园管理;第三方面是启动停车收费管理制度,有效遏制车辆乱停乱放。第四是针对占道经营摊点中以水果和小吃比较多的现状,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环境、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要,在适当路段,利用空闲场地规划、建设一批简易

—5—

市场,使所有的水果、小吃摊点都进入指定地点经营,同时,要规范管理,使之成为一道人民满意的“风景线”。这样,既可以还路于民,满足广大群众的一时急需,又能促进进城农民及下岗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就业。

结合**中心城区面积、人口和交通情况,本着布局合理,节省用地和投资,便于营运管理和发展需要的原则,我区以5年分期付款的方式,筹措资金1043.203万元,将在**中心城区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投放点630个、垃圾桶1371只、果皮箱1028个,铁桶762只,增配中转站配套车辆131辆、填埋设备2台,新增环卫工作人员453人。通过加快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卫生现状,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和城市管理功能。

(四)加大宣传,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立足街道社区宣传、文明市民教育、学校常规教育,新闻媒体作用,坚持不懈地开展寓常识性、趣味性、生活性于一体的文明市民教育,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意识,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促使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关心和支持城市管理。

篇6: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市政府紧紧围绕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功能不断完善,为推动东营新一轮科学跨越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撑。

(一)狠抓城市运行维护,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加快供水管网建设,实施了水厂扩容升级和改造工程,供水能力实现翻番,供水质量大为提高。积极争取胜利油田增加返输气指标,引进中石油气源,年内计划新增气源30万方/日,构建起稳定可靠的多气源保障体系。实施了中心城居民室内燃气设施更新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部分城市片区供热工程、供热站搬迁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新增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中心城集中供热率达到82%。扎实做好园林绿化管养和提档升级工作,积极推广林荫路、绿道建设,东城林荫路推广率达到77.6%,建设绿道100余公里。全面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洒水及除尘作业,全市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继续保持100%,全市80%以上的生活垃圾实现焚烧处理。认真做好道路、路灯、排水等市政设施维修养护,市政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实施了市政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中心城市政消防栓改造、城区桥梁加固等公共设施升级改造系列工程,城市功能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二)严格依法行政,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宜居。加快数字城管体系建设,中心城数字化城管运行机制日益完善,构建了信息采集、任务派遣、监督评价三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受理案件30余万件,城市管理效能明显提升。落实网格化管理模式,市和XX区、开发区三方联动,组织开展了创城环境综合整治、城区清脏治乱行动,实施了胶州路等11条严管示范街创建、鲁班公寓农贸市场等中心城早夜市建设项目,累计清理积存垃圾13万方,施划停车泊位3000余个,城市“六乱”、卫生死角等问题得到明显改观。严格落实省政府扬尘治理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散流物体运输管理集中整治活动,严查建筑渣土乱堆乱弃、运输车辆遗撒、施工扬尘等违章行为。不断加大治违控乱力度,累计拆除违章建筑330余处、面积8600平方米。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明显提升。20xx年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了金湖银河、西城改造、市政道路完善、垃圾污水处理等5大类59个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民坚实的硬件保障。对温州路等16条主干道进行绿化提升,城区面貌明显改观。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筹措资金9亿元,实施了东城北、东城南、西城北三个污水处理厂、中心城生活水质提升工程、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不断加快县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实现污水处理的建制镇达到20个,提前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期间80%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任务。

二、存在问题

(一)市政公用事业保障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城区供水压力不足、管道老化,燃气安全供给水平不够高,地下燃气管线存在安全隐患,新建小区及老旧小区供热难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中心城特别是西城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完善提升任务繁重。同时,建设资金到位率偏低,影响了工程进展。

(二)市政管理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日常管理水平还需再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高,还存在盲区和“三不管”地带。目前,中心城分东城、西城和开发区三块,分别由市、XX区、开发区负责管理,加之油田负责的单位和小区,相互之间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市政设施管养标准不一,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行政执法成效还不够显著。城管执法依据不具体,手段弱化,社会认同度低,市民支持和参与度不高。公路市场、临时占道经营管理时紧时松、时好时坏,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毁绿种菜等现象屡禁不止。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良好氛围。要加强对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市级城管有关规章制度建设,借助文明城市创建、文明街、居、小区建设等平台,强化市民的法治观念,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发挥市民自治作用,积极引导市民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文明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市、区、开发区和油田要加大城市管理和运行的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对城市管理运行的投资水平,着力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要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保障能力不足、设施老化等问题,不断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公用事业服务水平,全面加快市政公用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要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数字城管体系,大力推进园林绿化、环卫保洁和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养水平。

(三)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机制,构建大城管格局。要牢固树立城市管理市区一体、“一盘棋”的思想,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切实改变目前中心城条块分割、管养标准不一的问题,在油田、开发区、XX区和市直管理区域建立大城管体系,明确各方市政管理和投资保障责任,提高中心城区市政管理一体化和资金保障水平,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中国春节的传统庆祝活动下一篇:个税改革宣传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