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

2024-06-19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精选11篇)

篇1: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

高二化学新教材《生活中的两种有机物—乙醇》

我想:一堂课,一开始要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巧妙地安排了李白的诗,用意是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探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常见有理论推导,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而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我想: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课堂上我千方百计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使化学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活、乐、动”的过程,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开拓新领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这种让他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有效地激发形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学习模式可概括为:

实验探究一定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设计,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这样才能探有所得、究有结论。于是我设计了“乙醇与水反应”的教学环节,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习惯。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以后,我再积极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有关问题,运用猜想、推理等方式设计实验,亲身进入探索情境之中。当然这个环节要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提供相关的实验条件。学生小组实验过程中,我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做适当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实验操作问题、现象理解问题以及由实验衍生出的知识问题。我要注意观察,注意提炼,适时点拨、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寻求问题准确的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出多向思维和换角度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勇于表达和勇于表现的能力。在问题讨论中养成合作探究、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引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这种饮料自古至今备受人们的喜爱,它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学名叫乙醇,那么乙醇分子的结构怎样?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投影】课题 :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板书】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师】主要目的通过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探究来进一步培养大家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大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投影】学习目标:1.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师】实验测定乙醇分子式为 C2H6O

【板书】乙醇的 分子式:C2H6O

【思考与交流】:根据分子式及各原子的价键关系试推测C2H6O可能有的结构式?(提示)C可形成4个共价键,可连4个原子或原子团,H只形成1个共价键,一个H只能连一个原子或原子团,O可形成2个共价键,一个O可连2个原子或原子团。

【投影】C2H6O的可能结构式。

HHHH

HHHH

A式B式

[理论分析] 上述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究竟哪一个是乙醇分子的结构式?

分析两式化学键类型,A式中有5个C-H键,1个C-O键,1个O-H键,有1个H原子与其他5个H原子不同,B式中有6个完全相同的C-H键,2个C-O键。A式类似于水H-O-H,B式类似于烷烃类(煤油的成分)。

联想:与金属 钠 有关

若是A式结构,应该具有与水相似的性质,如能与金属钠反应。若是B式结构,则乙醇与金属钠不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一】用所给用品进行实验,① 钠投入水中,② 钠投入煤油中,③ 钠投入乙醇中,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展示交流】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师生共同总结的结论】

①钠与水反应,钠与乙醇反应,钠与煤油不反应;

② 密度大小之比:水>钠>乙醇

③ 生成的气体是H2;

④乙醇分子中有能被钠置换的H原子,且H原子的活动性之比是:水>乙醇

【板书】乙醇分子中有能被钠置换的H原子

【师】钠与煤油不反应,说明C-H键遇到金属钠不会断裂,而钠与乙醇反应,且生成H2,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不同于C-H键的化学键,且能断裂产生H原子,所以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

【师】刚才我们通过Na与煤油、水、乙醇的反应现象推知了乙醇的结构,这样利用性质来鉴定试样中各种元素、根或官能团等的分析的方法叫定性分析法。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具

体的实验数据来推断分子的结构呢?利用具体的实验数据来测定试样中各种组分(如元素、根或官能团等)含量的方法叫定量分析法。

【板书】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投影]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789 g/cm3,又2.9ml酒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到气体557ml(标准状况下)。则1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置换出的氢原子为-----个,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

【学生活动】进行计算,推导结论。

[师] 数据处理:1 mol 乙醇与过量钠反应时收集到 H2为0.5 mol。

说明:每个乙醇分子中有1个H原子与其他5个H原子不同,【板书】每个乙醇分子中有1个H原子与其他5个H原子不同,所以

【板书】乙醇的结构式:HHH--C--C--O--HHH【思考与交流】: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对乙醇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呢? 【学生实验探究二】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实验药品和仪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仪器。

【展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阐述实验方案,展示装置图,叙述装置中每种仪器的作用,所需反应试剂的用量;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来推出了乙醇分子的结构式HH

H--C--C--O--H

HH

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知道了有-OH的存在,使乙醇具有了与烃类不同的化学性质,能与金属Na反应生成H2。决定乙醇的化学特性的原子团-OH 叫做乙醇的官能团,那么在-OH的影响下,乙醇还有什么性质,能与哪些物质反应,有待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乙醇的 分子式:C2H6O

乙醇的结构式:HH

H--C--C--O--H

HH

乙醇分子中有能被钠置换的H原子定性分析法每个乙醇分子中有1个H原子与其他5个H原子不同定量分析法

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大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能力方面则更差。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来自观察、实验和经验,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乙醇的分子结构定性分析,先进行理论推导,再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2.乙醇的分子结构定量分析,先进行数字计算,再通过具体实验得出结论。,通过“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教学,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习惯。在这个环节,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教学方法的选择: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相当感兴趣,可以说实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果说,概念原理是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就是学科的“灵魂”。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最终自己得出结论的做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自我反思:我认真听取了师傅和老师们的评课并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明确了这节课的不足,我将不断虚心学习,完善语言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争取更为长足的进步!

篇2: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

《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关键词:乙醇 结构式 钠 实验 探究

一、教学目的:

① 用简单的定性实验方法探究乙醇的正确结构式

② 培养学生大胆推测、细心求证、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

探究性实验。

三、教学工具:

实验室及相关仪器和药品

四、课题引入:

引导学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书写原则写出乙醇分子式C2H6O可能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A式: B式:

提出疑问:乙醇的结构式究竟是A式还是B式?从而引入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的课题。

五、实验探究:

1、仔细分析,大胆推测:

分析两种结构式H原子的周边环境,寻找探究结构式的最佳突破口,发现A式存在C-H、O-H; B式存在C-H。

回顾所学知识,联想H2O中存在O-H,能与钠反应;但是钠却保存在有大量C-H的液态烃类物质煤油当中。通过类比,大胆设想A式结构可与钠反应而B式结构不能与钠反应。设计实验,将钠与乙醇混合,若乙醇能与钠反应,则结构式应为A式,若不能反应,则结构式应为B式。

2、认真实验,谨慎评估: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少量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发现钠块投入无水乙醇液体后,侵没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在液体中游动。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乙醇能与钠发生反应,产生气泡,结构式应为A式。类比水与钠的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 + 2Na = 2NaOH + H2↑,《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教学设计

推测乙醇和钠反应的方程式推测为:2C2H5OH + 2Na → 2C2H5ONa + H2↑

3、深入探究,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探究产生的气体是否真的是H2?若是,则结论的可信度得到巩固;若不是,则结论尚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方法一:借助注射器做反应器利用排液法收集气体。往注射器中加入一小块钠,抽入无水乙醇,移动活塞使钠块反应完后恰好将注射器中残余的乙醇排出注射器,用滤纸擦干针尖周围的酒精,在酒精灯上点燃从注射器推出的气体。方法二:在小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和一小块钠,塞好装有导管的橡胶塞,导管末端插入肥皂水后取出吹泡,观察肥皂泡在空中迅速往上飞升的现象,用火柴点燃肥皂泡,注意气泡里气体被点燃时噗的响声。

结合两种方法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肯定无水乙醇和钠反应放出了氢气。

4、借助网络,夯实结论:

鉴于我们由钠保存在煤油中大胆推测B式结构不与钠反应没有确切的事实依据,我们可以借助网罗查询是否真的存在具有B式结构的物质,若有,查询其是否真的不与钠反应。

通过查询结果,知道具有B式结构的物质是二甲醚,其不与钠反应。最终求证推测它不与钠反应的准确性,进一步夯实乙醇结构式为A式的结论。

六、实验点评:

1.本实验成功的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大胆设想,通过简单实验严谨求证,从定性试验角度确定了乙醇的结构式为,圆满完成探究实验的课题。这无疑鼓励了我们,使我们今后在面对科学困难时,敢于大胆设想,勇于细心求证,从而养成良好地学习科学的态度。

2.与其他从定量角度确定乙醇结构式中存在的物质反应可能不完全、气体收集存在较大的误差等问题相比较,本实验巧妙的避开这些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以最佳的途径解决了探究课题。这在培养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多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开发创新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3: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

笔者通过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展开课堂教学,尝试开展探究性学习评价。

一、课堂设计(片段)

1.引入新课(略)

2.课堂探究

笔者确立探究主题,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分组上台解说方案并演示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形成多组有效的设计方案,现节选部分原始的和讨论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摘录如下。

第一组的设计方案:

[原始设计方案]在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红,再用滴管加稀盐酸,溶液褪色。

[讨论优化后的设计]在洁净的试管里取1~2mL稀氢氧化钠溶液,并在其中滴加2~3滴酚酞试剂,振荡试管,再用滴管逐滴加稀盐酸,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第二组的方案设计:

[原始设计]取氢氧化钠溶液放在试管中,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为a,再往该试管内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再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为b,若a>b,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讨论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取2~3mL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试管中,用pH计测定该溶液的pH为a,再往该试管内加入过量的盐酸,充分振荡,再用pH计测定该溶液的pH为b,若a>b且b≤7,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第三组设计方案:

[原始设计方案]取氢氧化钠溶液放在试管中,加入盐酸反应后,再转移到蒸发皿中,煮沸蒸发至晶体析出,再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讨论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取2~3mL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振荡,再转移到蒸发皿中,煮沸蒸发至晶体析出,再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第四组设计方案:

[原始设计方案]在收集有氯化氢气体的干燥的集气瓶内,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讨论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利用原子示踪法。把氢氧化钠中的氧原子16 O变成18 O,反应后测定水中是否有H218 O存在,即可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第五组设计方案:

[原始设计方案]分别用两只试管取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将盐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手感受量筒外壁是否发热。

[讨论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分别用两只100mL量筒量取20mL的一定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用温度计分别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记录数据,再将盐酸倒入装有20mL氢氧化钠溶液的量筒内,充分振荡后,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混合后溶液的温度,记录数据,比较这两个温度数据的差异,如果不同,即可确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反应。

3.课后探究

以课堂探究讨论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探究问题作为课后探究课题。

二、课堂评价与反思

1.应重视把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课堂探究过程结合起来

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合作,促进交流,上台表述设计方案,演示实验操作,以及比较前后方案设计,发现学生实验基本技能较差。比如,滴管滴加液体,振荡试管,转移液体等操作存在较大问题,另外,在表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上存在取用试剂无用量、无仪器、无操作,表述结果无现象、无结论等问题。

实验操作和文字表达能力是探究实验的基本技能,它对于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形成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案,用规范的实验操作独自完成实验验证,并能用确切的语言文字对实验结果进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利于达到提高探究实验能力的目标。

2.应重视将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评价与学生追求成就感的心理结合起来

笔者发现本次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探究兴趣浓厚,争当小组代表,台上勇于发言,台下敢于质疑,引发出高质量的探究问题,优秀的设计方案层出不穷,超出笔者课前的预想。

由于探究性实验课题的开放性决定了探究没有标准答案,探究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也是无法预期的,所以,教师应抓住学生爱表现自我,追求成就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大胆质疑,发现学生的优秀表现,要适时加以表扬,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课堂的热烈气氛。

3.在探究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设计方案的设问引导和质疑完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设计的方案都存在漏洞,只需提出一个问题就可以把学生的方案推翻,但也只需提出一些启发和引导的问题,学生就恍然大悟并独立完善设计方案。

教师有效的设问和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和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从而完善实验方案,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潜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探究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另外,还可以创设新的实验情景,形成多种猜想和假设,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改变探究教学中“不探只究”的错误观念。

4.重视课堂上学生对方案设计的质疑和猜想,拓展探究视野

课堂上,在方案评价优化环节中,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非常热烈,也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矛盾冲突中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可能这些问题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较大干扰,但对于探究性教学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篇4: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在许多教师不断教研的努力下,不断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使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的重要步骤,因而注重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教学方式。高中化学教师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更新教学方法,也是必要的。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

由于高中生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很多学校的老师急功近利,希望把更多的课时都放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只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可是实际上,这样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付诸实践,停留在脑袋里的都只会是死知识,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精华,也不利于学生在化学各项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高度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才能发挥其效力。

2.陈旧的教学方式

在很多学校的化学实验课中,实验方式未曾改变,常常使用老套陈旧的实验方式,使得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只是为了书本上的理论教学而教学,而忽略了化学教学的真正目的,缺少了化学的实践性和科学性。陈旧的化学实验教学未曾迎合新课改的要求而转变,学生就不能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培养,其掌握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为此将理论灵活运用,即使有实验,也只是对课本上的已有结论进一步证实,这样的教学如同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书本教学任务,而缺少了一定的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发展。

3.不重视探究

当下的实验教学普遍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由于紧张的实验时间,学生都忙着严格按照步骤做实验,从而没有了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的时间,所做的实验犹如仿画,只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不明白其实践学习的真正意义。学生按流程把实验做完,由于程序化的实验过程,学生根本不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东西,

让实验流于形式,缺少了进一步探索发现,缺少了思想上的进步。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把探究性学习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如何改变当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改变教师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把自己的观念重新进行改变。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迎合新课改的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提高他们各项素质作为主要目的,重新重视起实验教学,多多思考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素养的方法。在学生面前,也要明确目的与要求,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并积极思考。对学生而言,教师要做好促进者,做促进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自我思考并对此产生一定的热情。师生双方在实验中的热情,不仅让教师精心准备好一堂优秀实验课的教学,也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收获。

2.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造

以往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将实验演示一遍,接着让学生去做,这样的示范性教学只能让学生记住大体的实验方法,而原理等学生并不能记住。倘若改变以往的方法,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遇到问题时教师再来引导解决,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求学不仅会对实验过程的印象更深刻,也会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产生学习成就感。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因身临其境而更容易记住。另外,还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情况,对随堂实验进行创新改造,比如说,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实验,去自主探索,经过教师的修改后,将他们自己想到的实验进行实践,切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

3.加强对化学实验探究课的控制力

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课教室时,需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分组之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小组内制订计划,分派角色,使实验课得以有序进行,使他们做好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求得组内共赢。另外,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自发地进行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教师最好在课前就把问题提出来,这样让学生有准备的时间,从而在实践中减少问题困惑的时间,让课堂中的实践更顺利地进行,以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验来检验证实科学。化学科学也是一门不断创新的科学,因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向书本之外进行更多的科学探索研究。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应当得到改变,通过创新以往的实验方式,以及加强探究性实验的方式,来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樊光星.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9).

[2]孙芳芳.浅谈“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建立及其运用[J].科技信息,2010(25).

篇5: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

江都仙城中学强玉荣225200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3.2多样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课题要多样化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可以是同一个课题设计出不同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也可以是多全体学生分层分类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3.3主次性原则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时要辩证地处理好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性,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可以是参与者,在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3.4简易性原则

在能达到探究实验目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进行实验;实验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设计的实验方案要便于操作,易与采集实验数据和处理数据。

3.5安全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一般难度较大,学生经验不足,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3.6科学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的科学性非常强,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物理理论知识、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必相一致。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也正是增设探究性实验的宗旨。

3.7趣味性原则

实验内容除课本外,也应该选用有关日常生活、环境、能源、生产等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探究来解决与人类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借助多媒体、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长他样对新知识的探求欲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欲。

3.8创造性性原则

所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应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验性,要充分体现出创造性原则,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的去认识新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9功能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教学功能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也不在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上,而是看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是否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提高了、教师的观念是否发生了变化等,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3.10多重性原则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要符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紧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多重性原则:一是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原则等

4.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反思是探究性实验的几个重要环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质疑、辨析、实验、思索,并在探究中深入理解,综合应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实验室制取氯气为例进行分析,实施过程如下:

4.1创设问题情境

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与英、法军在比利时伊普尔对峙。黎明时分,英、法军前线战场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大群大群的士兵被熏得东倒西歪,眼睛睁不开,鼻子被刺激得喘不过气来,法军阵地一片恐怖气氛,几分种之内,长达几千米的阵地被一片恐怖所笼罩。协约国全线溃退,德军乘胜前进,向前推进了几千米,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首次毒气战。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什么毒气吗?它能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怎样来制取呢?这样,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供探索的问题情景。

4.2提出猜想与假设

制氯气的过程可能是: Cl-→Cl2Cl=Cl2要使Cl-变成Cl,必须使其失去电子,欲使其失电子必须加入得电子能力比Cl强的微粒,学生经过查找收集资料可知Mn7+、Mn4+有这个能力。KMnO4、MnO2中可能有Mn7+和Mn4+离子,但必须加入H+离子与O原子结合,游离出Mn7+和Mn4+,综合以上可知:只要有H+、Cl-、KMnO4或MnO2三种微粒却可得到氯气。也就是盐酸与MnO2反应能得到氯气。

4.3设计实验方案

要实现在实验室里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必须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还要考虑如何除去Cl2气中混有的杂质? Cl2的收集和有毒Cl2的尾气处理问题为主要任务,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展开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室制取的反应装置和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

4.4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分几个小组从试管、烧杯、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胶塞、导管和浓盐酸、稀盐酸、NaCl固体、MnO2固体、KMnO4固体、NaOH溶液,探究完成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原理、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的过程。

4.5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上述两种制取Cl2实验,结果都有Cl2生成。

即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或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4.6交流反思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①总结实验步骤如下: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缓缓加热制气、收集氯气、尾气处理、拆卸仪器,整理实验台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怎样才能得到纯净的氯气?为什么?

③实验中,收集氯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④制氯气时为何要用吸收装置?吸收原理是什么?

老师请同学们进行评价。至此,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基本完成,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从未知到结论的跨越,这个过程是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发现和掌握了“新” 的知识,这就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

5.思考:

篇6: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反思

一、目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之间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在过去的无机化学实验里,制备实验的有关内容是只要合成出产品,计算出相关数据后,那么,这个实验就完成了它的教学任务,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只是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简单地加在一起,组成无机分析化学实验的这两个实验都是相对独立的,加在一起后它们之间没有关联,使之不能综合到一起去分析实验过程,也不能更全面地探讨实验结果。

2、实验内容重复,实验结构单一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实验相对较多,而这些较多的实验中,有很多过程在无机化学实验中我们也要学习,这就造成了知识点的重复。例如,某些金属离子的鉴定方法、分析天平的使用和一些滴定操作技术的实验,它们都在各个环节重复出现,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学课时和药品,还降低了学习效率。

3、实验造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

现在的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的开销都是很大的`,很多验证性的实验,大大加剧了实验药品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学生对于实验药品的`节约没有相关意识。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仅污水灌溉就已对浅层地下水、土壤、作物造成污染和影响,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而实验室对水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国内实验室通常没有回收意识,实验废弃物一般都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人下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把实验教学变成污染环境的行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到的试剂种类很多,甚至很多种都是有毒的,如果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4、实验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考试,它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果对化学实验重视度不高,认为教好实验操作,顺利完成了实验过程,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就是完成了实验的教学,那不能了解学生对于实验的掌握程度,也不能调动学生课后钻研和思考的热情。

5、设计性实验较少,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无机化学分析实验的内容单一,多为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了解实验基础知识,学生只是简单机械的按照实验的过程进行,不能够对新知识、新发现有所了解和涉及,不能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设计性实验少,缺乏创新,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同时也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的几项改进措施

1、采用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两门课程整体教学的方法

在实验项目的选取上,不再选取那些单纯的制备实验,而是选取一些综合性实验。用分析化学的手段去解释无机化合物合成及产品检验的结论,使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将二者相结合。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之后,多设计一些无机与分析相结合的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制备并分析无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2、合理调整实验内容,避免实验内容和方法上的重复

在实验的内容上,将实验过程有重复的地方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实验,避免了实验内容和方法的重复,一次性学习到和这个实验相关的所有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技巧。对于已经涉及过的实验方法和处置手段,如果在今后的实验中出现,则采取简单略过的方式,不作过多无用的解释,争取重点、难点一次学通学会。

3、合理改善相关实验,使之更加适应绿色教学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特别重视环境的保护,提出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无机分析化学实验中,我们也要遵从这一理念,倡导绿色化学,提倡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而对于实验垃圾,要进行相应的回收处理,有毒物质也要经过无毒处理后排放。而在实验浪费问题上,我们要灌输给学生节约意识,在一些实验上,可以采取连续实验学习的新方法,避免了实验药品的无故浪费。

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方式的相关改革

考核无论在哪项实验中,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考核的结果可以直观的反应出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了能更好地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不能单纯的进行书面上的测试,还要有动手能力的考察和实验能力的考察,以及对于实验的整体过程的了解与把握。在评分上,将实验考试分为实验基本理论考试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考试,使其各占一定的评分比例。

此项改革是为了防止学生只注重考试而忽略了实验本身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的去认真对待每次实验,对于基础实验的学习很有帮助,避免了今后复杂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5、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具体实施进行检验。我国还应该增加一些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的实验,并且编入教程,这些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于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学生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开设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中,确保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三、结语

篇7: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

摘 要:探究式实验教学能够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生物实践的学习,并从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内涵出发,对高中生物实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案例分析。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从实验中提高高中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与分析

现代社会需要能够将能力应用于工作中的实用型人才,自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推动教育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落实素质教育,旨在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实验教学能够使高中生通过实际参与,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与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文章主要对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进行了分析。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内涵

1.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教师设定的问题、课本中出现的案例或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行探寻、自主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育模式,将高中生从教学的被动者转变为实践的主体,能够直接参与生物学习。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高中生在实验中发展自身的思辨能力与动手能力,其注重的是对问题的自主思考,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高中生通过探究式实验,能够对遇到的问题思路清晰化,并对实验进行思考,其中主要是对高中生生物知识了解与运用的考察,而不是简单地让高中生记忆生物知识点,能够提高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与运用能力。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定操作流程,也是某种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能力

探究式实验教学通过让高中生参与探究式实验,体现对高中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将实验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统一。在教师的指导下,高中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经验总结,从而提高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生物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科学态度及精神

科学态度及精神是高中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整体把握中形成的科学信念或习惯。这种态度是学生在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对自然真理认知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认识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精神。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是真实存在的规律,高中生在进行探究式实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自然科学的规律,也要对问题进行判断性思考。

二、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分析

1.实验教学设计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实验,其主要是对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实验难点主要是叶绿素提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动手能力,并且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使用过滤或纸层析法的方法提取或分离叶绿素。学生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

2.案例分析

教师首选需要创设实验情境,并拿出课前准备的多种植物叶子进行提问,如植物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吗?如何提取叶绿色?什么样的植物叶子适合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然后为学生讲解叶绿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原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如如何充分地将叶片中的汁液提取出来?绿叶素在碾压的过程中会被破坏吗?滤纸是否比脱脂棉的效果更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记录小组的实验成果,教师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回答,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对实验开展顺利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实验活动失败的小组给予鼓励,并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下次开展实验中能够避免问题的发生。小组可以在班级内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并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相关的认知。实验结果表明,绿色植物的叶片都能够作为实验的样本,其中叶片水分较多的植物的实验效果最佳;叶绿素的颜色除了绿色外,还有蓝绿色、黄绿色等颜色。在实验的最后,让学生对自身的实验进行评价,提高自身的批判能力,并且巩固自身在实验中所得到的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生物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让其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实验后对自身的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能够提高自身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知,并且能够加深实验学习知识的记忆,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8: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案例与反思

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 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化学教材中, 也设计了大量科学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过程, 在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形成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可以说, 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化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这对于改变化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况;对于以往过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等, 从教育理念更新到教学实际变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究

1.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学生探究, 在选择实验内容让学生探究时, 首先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实验。例如:有关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实验一般不适合学生探究, 因为氨气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比较重。

2.现象明显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探究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很多与实验有关的内容, 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学生结论, 而不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进行探究, 就会使学生丧失了许多探究的机会;丧失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采用探究式实验, 不但会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还会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实验探究的奇妙和化学学习的乐趣。

案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1:将5g氯化铵溶解在盛有5mL水的试管中, 感觉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2:将5g生石灰溶解在盛有5mL水的试管中, 感觉温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总结:1中试管温度降低, 反应吸收了热量;2中试管温度升高, 反应放出了热量。

在实验室开放的活动中, 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实验在化学中的作用。通过实验, 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还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创新意识, 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在发现现象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 通过反思实验过程, 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利用实验进行探索, 直到得出正确结论, 这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正确的知识,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对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知识, 将是一个良好的经验。

3.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时可以采用实验探究

我们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时候, 也可以采用实验探究教学的形式,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还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案例二:催化剂的概念

在以往学习催化剂的概念时, 教师通过氯酸钾在加入二氧化锰前后反应放出氧气的快慢来向学生介绍催化剂的概念, 虽然学生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 但是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 则不得而知了。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具体实验方案可参考如下:

(1) 取等质量的氯酸钾两份, 其中一份不加二氧化锰, 另一份加入二氧化锰 (要测出质量) ;加热相同的时间, 观察氧气的放出情况。

(2) 将生成物溶解、过滤、蒸发, 回收二氧化锰, 与原来的质量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催化剂的概念。

(3) 还可以用此次回收的二氧化锰 (与氯酸钾) 继续制取氧气,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4) 实验结束后, 由学生自己归纳, 得出催化剂的概念。当然概念不能要求非常精确, 只要理解其本质就可以了。

4.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也可以采用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 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化学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捕捉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探究, 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等。

案例三:怎样给水壶除水垢

(1) 查阅有关水垢的成因和成分的资料, 在此基础上初步考虑可以采取的除垢措施, 整理成参考材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2) 向家长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征求意见, 通过查阅资料和生活常识, 了解到可用食醋除去水垢。

(3) 根据收集的资料作水垢与醋酸的实验, 不但积累了相关知识, 而且通过实验牢固掌握了醋酸的酸性, 以及醋酸与碳酸酸性的相对强弱, 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学以致用。

三、对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反思

1.合理安排课堂探究内容

探究性学习是本次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学习方式之一, 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然而, 方法再好, 也并不等于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不管学习内容盲目地采取这一方式, 反而抹杀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实际上, 物质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必让学生费时间去进行实验探究, 接受性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只要用得恰当、合适。

2.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让学生“动”起来, 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结果造成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师的预设, 教学任务完不成, 课堂纪律无法控制, 学生成绩两极分化, 中下层次的学生无法通过探究提升自我水平。

3.对实验探究中表达交流的正确认识

在实验探究中, 由于学生拥有发现知识的机会, 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 而是主动的构建知识。在探究同一个问题时, 不同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不同, 是极为正常的, 因为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 在探究中的视角不同, 建构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准确的传递给他人,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认识, 在不同意见的讨论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思维。而教师则要适时给与评价,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同时也能理性地对待自己思维的不合理之处。

4.在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应当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同时应当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下, 做了相关实验探究的案例设计, 并进行课后反思, 通过实践, 提出了自己对实验探究学习的认识。

篇9: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重要性;类型;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75-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一、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意义

(一)探究性实验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高中学生正外于良好思维结构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富于想象、勇于创新、敢于批判的品质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以“重复演练”为主要手段的应试教育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正常展开。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所在。相反,探究性实验教学以“问题”、“现象”、“方法”为基本要素,以假设、实证、类比为基本研究方法,给学生造就了较大程度的自由思考、自行设计、自主实验的时空条件,为帮助学生新异思想的萌发提供了良好的情境。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学生表现出来的严谨、专注、自信和果断,是以往教学中难以见到的。由此启发我们思考:中学生的智慧潜能的很大一部分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我们再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有利时机?怎样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如何使更多的具有创造潜能的学生尽快地脱颖而出?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尽管教学中所涉及的探究性实验的内容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有差异,但实现探究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和谐统一。学生必须学会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筛选,发现提供假设和作出推理的关键素材,运用已学的规律或简单的计算推测可能的生成物。更有价值的是,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深切体验到收集课题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当课本上的现成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一部分学生自觉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超前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探究性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性化学实验以问题和矛盾入手,力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坚持自主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学生聚精会神的眼光和争持不下的讲座,我们明显察觉学生对学习化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也有所变化。调查表明,有44.2%的学生认为自己从以前实验的“旁观者”已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63.7%的学生喜欢“自行设计、自主实验”的探究性实验。由此可见,源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变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变化,往往比其他外界的新奇刺激引起的兴趣更为稳定。课堂教学从“讲、听、记、练”到“看、想、做、用”,改变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将改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心向,使学生更理性的投入学习,不断进取,努力追求自我完善。这正是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

二、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类型

(一)探究性演示实验教学。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重复验证书上的实验内容,而学生的任务就是看著教师做实验,或者最多教师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再操作一次实验过程,很少有能发挥学生主动性探索的。而探究性演示实验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创设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亲自通过实验探索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对于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学生事先并不清楚,这主要靠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与想象能力,去探索、去发现,从中创造出一些对他们自己来说是全新的现象、知识或规律。

(二)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学。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主要是学生重复验证书上的实验内容,对于实验目的、原理、仪器、装置、步骤等都已明确给出,甚至实验注意事项教师都已明确说明。而学生的任务就是“照方抓药”,再验证一次而已,远远没有发挥化学实验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然而探究性分组实验中,教师创造性的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整理分析,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情景中,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

探究性实验不仅是实验操作方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鼓励参与、强调过程、突出开放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融入,主动探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能力的一项有益的尝试,也是当前提倡的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可行的途径,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卢伟.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差异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03,(4):10-11.

[2]何志学,刘程.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职能[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20(1):113-114.

[3]杨伯盛如何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J].时代教育,2009,(1):117.

[4]何占伟浅谈化学实验重要性[J].校本教研,2011,(2):5.

篇10: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

我校生物组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寻找办法, 在时间上合理安排, 完成了课本上的很多实验, 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其中关于“渗透现象”的实验是比较典型的演示实验, 本文以该实验为例, 细述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如何选择合理的材料或替代品

我们做渗透装置时, 在材料选择上课本所要求的是玻璃纸, 但在实验室中并没有配备。我们先改用了鸡蛋膜, 结果在长颈漏斗上密封鸡蛋膜时, 发现它十分容易破裂, 难以成功, 而且由于捆扎时不能十分用力, 实验现象不明显。最后选择了大鱼鱼泡膜, 事实证明鱼泡的韧性更好, 面积更大, 在实验中现象也十分明显。

学生往往以为课本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最合理的。其实实验材料应该以“简便易取, 现象明显”为原则。比如, 做质壁分离实验, 取材时课本要求选洋葱表皮, 但在一年不同的时间段, 洋葱的质量不一样, 表皮也不一定好撕取, 可以考虑换其他材料。有些教师建议用紫鸭跖草, 它的茎、叶都是紫色, 表皮易撕取, 细胞也大, 质壁分离之间反差比较大, 区别更明显, 所以比洋葱表皮要好用。

我们还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实验用具。比如, 做细菌接种时, 没有接种环, 学生用很细的铁丝圈成顶端带小圈的结构, 形成自制的接种环, 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二、如何处理好实验时间

我们准备“渗透现象”实验时发现, 从开始实验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明显上升, 约需要15到20分钟时间。所以在课堂上演示前将实验装置各部分做好, 上课导入时只将漏斗放入烧杯中, 记下漏斗内的起始液面刻度, 在等待的时间内讲解该装置并学习相关的内容, 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等现象出来后一起观察,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课本导入部分的问题中, 提出将半透膜换成纱布会怎样, 漏斗内外浓度一样会怎样。我们最后决定同时做四组实验, 一组选择鱼泡膜密封漏斗口, 一组为纱布, 一组为塑料布, 还有一组漏斗内外为等浓度蔗糖溶液。四组实验同时进行, 结果出来后一分析, 渗透作用的两个必要条件迎刃而解。

教材上的实验时间有时候和课堂不能完全吻合, 需要做调整和事先的计划。有一些实验延时非常长, 所以开学前就要做好实验的时间规划, 提前做一些准备。

比如, 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实验很简单, 但历时需要一个月。我们上生态学第四章内容时开始做该实验, 到上生态学结构时正好可以拿来观察。再比如, 制作生态缸, 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可以提前让生物兴趣小组来准备。我校新教学楼后面有一小块荒地, 可以开辟成小的园艺地供学生进行生态和植物学方面的研究实验地, 这当然也需要适合的季节进行及时的准备工作, 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场所。

三、展示细节时可以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

准备好渗透实验装置后我们预上了一节课, 出现一些问题:整个实验装置比较小, 学生无法看清漏斗内液面的变化, 而且装置不易挪动, 也无法拿下讲台让学生观看。教师自己描述现象, 这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先让一名学生代表大家用记号笔记下实验的起始刻度, 过一段时间后再请他记下最终刻度, 以此来证明实验结果。这个方法还不能使其他学生真正关注到实验。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实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拍摄下实验装置的状态, 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 以便全班同学观察。

在经过了教学的探索过程和几度修改后, 最终我们将该课堂的实验教学过程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总之, 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及对科学的热爱。例如, 在学习“探索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学生在前一天就开始处理班级植物, 完成了实验。因为时值元旦, 学生利用该实验原理, 用不同形状的黑纸给叶片遮光, 叶片上喷碘液后出现不同的显色形状, 再将叶片压膜, 做成了漂亮的元旦贺卡, 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篇11: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乙醇结构的实验探究

一、探究实验基本概述

实验是在前人认定的科学定理和实验结果基础上,通过具体实验对其进行验证,而探究实验则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活动。在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探究实验是高中化学把教学的新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实验教学是指子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以化学实验为媒介,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探究式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简述高中化学教学开展探究实验的意义

高中化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技能,渗透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物质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是高中学科的重难点之一,其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理解困难,大大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然而探究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可观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得到实施的主要途径。通过独特的探究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并非强制,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实验则较好的体现了托尔斯泰的观点,以千变万化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中化学教学高效开展探究实验的实践方式

1.重视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目的在于借助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探究实验是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出现于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然而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是传授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因此,在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与化学探究实验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通过化学探究实验,辅助学生掌握相关化学知识理论,同时在化学知识的指导下,促使化学实验顺利进行。总之,掌握基础知识是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例如,在进行三氯化铁和硫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前,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三氯化铁和硫化钠溶液的性质、化学式等,以及两者反应可能产生什么,从而为操作实验打下基础。

2.探究实验生活化,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生活学化学知识的前提下,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化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效挖掘教材,寻找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通过实际生活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进行铝与弱碱的反应及产物的试验中,由于铝和弱碱属于不常见的物体,导致实验难度有所增加。因此,老师应寻找生活中含有铝和弱碱的物品进行实验,使得实验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的结果是既定的,化学探究实验仅需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高中化学教学中,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达到验证结果的目的。为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高效实现教学目标,老师必须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保障实验的安全性,达到实验效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必须在有效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合理推断实验效果,制定有效方案,保障实验顺利完成,达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探究液体与固体的密度的实验中,老师指出水的密度在4摄氏度时最大,而且水结成冰之后密度会随之减小。这一现象与学生原认知发生冲突,导致学生出现问题。此时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有重点、有目的,从而增加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目的。

4.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实验结果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但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应适时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老师发现错误时应及时纠正,避免学生一错再错。

例如,在进行氯水成分分析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氯水接触较少,因而对其性质以及特点了解并不牢靠,因此,在进行氯水成分分析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留意存在困难的学生,予以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从而得出氯水的成分。

5.进行有效评价,深化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

评价是诸多老师易忽略的一大环节,但其在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老师在探究实验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究实验结束并非意味着探究实验教学活动结束,对探究实验进行有效评价激发学生自觉反思,为下次探究实验提供依据。与此同时,探究实验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不断创新,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体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实现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化学知识内化为能力。

小结

本文笔者以高中化学探究实验为基础,简要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开展探究实验的意义,探究了高中化学教学高效开展探究实验的实践方式,为更好的进行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是高中学习的重难点,老师应合理利用探究实验教学,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果。因此,为高效利用探究实验教学方法,必须重视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促进探究实验顺利完成;探究实验生活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欲望;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实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深化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简言之,通过合理采用探究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流年优秀作文下一篇: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