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建设

2024-06-15

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建设(精选6篇)

篇1: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建设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残疾人状况和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2009年4月中旬,由教育就业科承担“两个体系建设”的调研,康复科协助。我科按照党组会议要求就市区乡镇残疾人有关问

题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一、市区残疾人状况及贫困的原因

**市位于宁夏中部,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素有“塞上江南”“塞上明珠”等丰富多彩的美誉。截止2008年,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8.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其中:肢体残疾2.93万人,视力残疾1.43万人,听力残疾1.69万人,言语残疾0.18万人,智力残疾0.71万人,精神残疾0.52万人,多重残疾1.43万人,分别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33%、16%、19%、2%、8 %、6%和16%。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8.9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1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7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增长12.8%。预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3亿元,可比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5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00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8.5。但在宁夏处于富裕地区的贫困群体,正如大海中的孤岛,显得尤为弱势,更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指出: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他们获取收入能力受到剥夺以及机会的丧失;低收入是导致贫困人口获取收入能力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的软弱无力、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人们收入能力丧失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此可见,导致社区弱势群体贫困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一系列的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1、转型时期企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下降,下岗残疾职工增多。一是由于我市正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十五”期间新增劳动力平均每年为1万多人。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如:我市支柱产业——**材料实验机厂,原来的技术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企业改制后,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三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对而言,农业劳动力有着廉价、吃苦的优势,给我市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四是体制性原因,国企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必然要修改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大量富余人员;五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下降。后两种为主要原因。

2、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根据**市相关资料,1993年开始实行基本养老保险、1998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初期,普及率不高,伴随着企业转制,问题不断暴露。而企业补充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普及率更低。有些残疾人农民工或土地工更是连医疗保险都没有。

3、残疾人文化程度低、缺乏专门技能、年龄较大、缺乏自立精神的人员往往会落入贫困人口的行列。这些人的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以下,没有技术专长,多数为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另外,年龄偏大,一般在40—50岁之间。贫困户家庭人口多,就业少。根据对社区贫困人口的调查,10%的低收入户平均残疾人为3.6人。农村残疾人家庭的人口比正常人家庭的人口较多,就业者负担人数较多的家庭往往都是人均收入较低、人均消费支出较少且食品消费所占比重(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低收入户,特别是残疾人是最低收入户,城乡贫困人口也就产生于他们中间。还有相当一部分因病残致贫,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二、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对策

1、政府主导

近年来,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贫困问题,早在2003年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印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随着形势的发展,2006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对低保边缘人群实施救助的通知》,对符合“年满18周岁且无劳动能力,父母已到退休年龄,且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两倍以下的重症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和其他重症病人(患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条件的人员,建立低保边缘人群救助。2004年市政府批转事残联《关于贯彻〈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八项爱心工程五年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实施以来,使我市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出资配置社区公共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保障社会

化服务供给。这已为国家社会福利政策最基本的部分,以确保弱势群体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

2、社会共建

解决贫困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主要做了:

一是“百人帮千人”活动。2006年继续实施第二轮“百人帮千人”活动,重点解决城镇人均年收入3600元以下的贫困户,由市机关中

层正职以上公务员每人扶持1户、联系2户,共有 725 名机关干部结对扶持户 725 户、联系户1450户,确保各户年增收500元,对扶持户重点是保障基本生活、改善居住条件、解决因贫困而失学就学、介绍就业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联系户重点是了解检查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二是特困职工扶贫救助制度。2007年,制订完善全市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机制实施意见,使特困职工享有与低保户同等的廉租房、大病医疗救助、水、电、暖等多方面优惠。

三是扶贫助残活动。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2003--2008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260户完成计划任务的100%。为金积镇、高闸镇、马莲渠乡和郭家桥乡70户残疾人补助32400元,扶持他们发展种养植。2008年依托宁夏**金元方虫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了**市残疾人扶贫基地,支持资金10万元,完成了虫子鸡特色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可研,督导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扶持10户残疾人从事黄粉虫和虫子鸡养殖。扶助残疾人杨晶岚开发建设清真速冻食品项目,资助了一台价值1.68万元的包饺机,完成了年产618吨清真速冻食品项目可研,在争取无偿资金扶持和新厂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将17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措资金10万元,对全市230名残疾人给予了困难救助或慰问。

四是全社会帮困助学活动。配合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扩建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设高中阶段(含普高和中职)特殊教育班和智障青少年班。协调市人大、广电局、统战部、民政局、教育局、慈善总会等单位,为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了价值4.15万元的财物,用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落实资金10万元,对36名(市区21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特困残疾学生和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了一次性补助。争取国家“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金8.05万元,资助180名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筛选推荐了99名(市区10名)残疾青少年学生纳入“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每人将获得1000元的资助。对市区8至14岁周岁三残儿童(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进行了调查摸底,为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残助学项目创造了条件。团市委认真实施“希望工程”,每个基层团支部都结对助学2-3名贫困学生,“希望工程”专户共动用资金60000元,资助残疾人贫困大学生20 人次,各基层团组织“一助一”结对助学活动共筹集资金 3 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00 人次。市妇联大力推进“春蕾助学”资助贫困残疾学生 100人次,累计结对动用20000 元。工商联“光彩事业”共筹集资金 50000 元,动用资20000元,资助残疾学生100人次。

五是劳动就业的突破。建立了**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青铜峡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举办了宁夏残疾人电焊工培训班(**班)、**市残疾人刺绣第一、二期培训班、基层康复员培训班(青铜峡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自治区残联和中残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指导各乡镇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含残疾人工作者培训)212人,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792人,分别完成计划任务的212%和281%。新增盲人按摩机构3家,全市累计达到17家。制发了《**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推进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计划每年从残疾人保障金中安排10万元,扶持残疾人首次创业和解决残疾人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六是实施各类康复项目。根据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特点,我市实施了“爱心永恒.启明行动”先后为774名白内障患者实行了康复手术。特别是在2007年开展实施了“光明行动”为101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反响强烈;做好康复治疗和用品用具的配发使用工作,为名34肢残者进行训练康复,为22人做了矫治手术,为97名肢残人装配假肢和矫形器,为520余名残疾人无偿提供了轮椅,提供盲杖30人次,免费配备助听器70例,助视器30例,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了康复。2007年开展了“百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救助活动”,落实和配套了经费,按照申报、审核等程序确定了1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两个月发放一次药品。推动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活动扎实开展。

3、部门落实

市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残联等部门作为两个体系建设的主管单位,积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实现了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每个季度对社区的低保家庭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单位了解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准确掌握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收入,并上报市民政局进行审批,从而让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困难家庭享受保障待遇,实现了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过去的相对静态管理变为相对动态管理。

二是对低保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各乡镇、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档案,把低保对象按享受金额分为全额享受对象、差额享受对象,按年龄段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对象,对可能找到工作、可能已经领取社保费、可能已经自然减员的对象分别进行分类建档,并进行追踪管理。

三是各社区对低保对象张榜公示。按季度向社会公布一次辖区内的低保人数、人员名单、家庭情况、补助金额等内容,做到低保的保障政策公开、保障资金公开、保障对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低保资金的发放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截止2008年底,全市确定残疾人低保、低救对象58000 人,共发放低保金870 万元,确定边缘对象3200 人,发放边缘资金32万元。

可以说,目前,我市的反贫困机制已经形成。新一轮就业政策得到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了提高城乡老年居民养老待遇等政策措施。推行全民医保工程,实施合作医疗全覆盖,全市残疾人参保达到100%。我市现行反贫困机制的形成,对缓解和消除残疾人贫困现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项制度措施尚处于探索建立和规范完善阶段,相互配套衔接不够紧密,因而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问题:残疾人贫困人口急需救助,政策落实仍有问题;现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起到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屏障”的作用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两个体系建设。

篇2: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

市残联

1.网络接入:

1)电子政务内网:我会通过电子政务内网实现了与上级残联纵向信息交换和市级各部门横向信息交换,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干部的远程培训工作。

2)互联网:互联网采用了电信和联通的双线接入,各为10M带宽,配置了智能均衡的策略,能够满足日常办公的需要。

2.网站建设:已建立了市残联门户网站和成都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通过各项栏目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门户网站已成为集提供残疾人政策法规、反映残疾人工作、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于一体的宣传平台和密切联系残疾人的纽带。就业信息网构起了残疾人与用工单位的桥梁,为推动我市残疾人就业和促进残保金征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3.办公系统:通过OA办公系统实现了单位各处(室)、中心及区(市)县残联的信息传输。

4.业务系统:

1)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网上申报系统:在申报期内为各单位提供上报企业基本情况和报表下载的快捷通道。

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系统:利用软件征收系统完成残保金的申报、核定、计算、统计汇总、分析查询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实现了残保金征收工作的数字化,为统一工作规

范、强化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3)成都市残疾人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省残联统一部署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入户调研、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四个步骤,将相关数据和信息输入信息平台,对残疾人基本状况、基本需求和个性化服务,提供即时、在线的数据统计和科学管理。

4)残疾人电话中转平台:(略)

5)使用中残联的业务系统:残疾人证办证系统、残疾人事业统计系统等。

6)使用市级部门的业务系统:紧急救助、公民系统等。

5.信息安全:在网络入口部署了防火墙,抵御来自互联网的威胁;在防火墙下面部署了网络行为管理设备对局域网内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为了抵御病毒和木马,在150多台终端上都安装了杀毒软件。

6.队伍建设:市残联建立了信息中心,3名专职技术人员,各区(市)县残联也至少配有一名专(兼)职技术人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市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较低、无纸化办公程度不高等方面。

1.缺乏科学有效的总体规划,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不清晰。

2.业务系统分散,自动化程度较低,存在信息“孤岛”。

3.网站未达到无障碍设计标准。

三、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前瞻性、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更涉及到人们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习惯的改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政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辅助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成为知残疾人所需、帮残疾人所盼、助残疾人所求、解残疾人所难的重要手段,成为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把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的指标体系,确保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

2.建设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对于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本,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整合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包含残

疾人基础信息系统、服务项目管理系统、社区系统、统计报表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等组成。系统应与残疾人证办证系统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真实有效。系统应含有语音和短信服务系统,解决残疾人中聋哑人和盲人无障碍交流的难题。同时,系统应满足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访问需求,方便残疾人使用。要加快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立项和需求调研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相关的前期工作。

3.就业保障金征收系统。

实现保障金征收与财政、税务、劳动等部门的接口,利用虚拟隧道技术实现与各区(市)县征收系统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4.建立成都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统一平台,并进行无障碍改造。

网站统一平台将重点突出政务公开、政民互动和在线办事的服务能力。通过网站统一平台的建设和无障碍改造,将成都市残联已有的门户网站、就业信息网,直属事业单位规划建设的网站、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高度集成、数据资源统一规划、用户信息统一管理的目标,同时,通过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技术统一性、可扩充性、稳定性,提高现有网站数据利用的方便性和实效性,使各类业务系统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数据共享,共同构成“成都市残联无障碍网站统一平台体系”。成都市残联网站统一平台的建设是我会信息化建设向集成化和无障碍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5.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我们将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战略。“走出去”,一是要到信息化建设做得很好的地区和部门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的经验;二是建立外出参加专业培训的机制。“请进来”,聘请专家教授指导我市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6.对OA办公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无纸化办公水平。

提高OA办公系统的效率,将物资申领、车辆管理等内容纳入办公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同时,将OA办公系统向智能终端延伸。

7.加强信息安全工作。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安全教育。采购新的网络安全设备,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建立数据网络备份机制。

篇3:浅谈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

一、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内涵

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指的就是通过组织开展各种面向残疾人群体、服务残疾人群体的文体、教育、娱乐、科普等活动,在残疾人中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融洽、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以提高社区残疾人素质、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社区综合文明程度的系统性工作。

(二)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特征

1. 服务对象的复杂性。

社区的残疾人群体,在人员结构上具体有复杂多样的特征,从年龄、残疾类型、残疾程度、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残疾人文化宣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受众人群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条件。

2. 工作方法的适应性。

社区本身具有的社区文化,残疾人本身又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如何将这两项内容灵活的“对接”,则是社区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工作,特别要注重社会工作方法在实际中的灵活应用。“残疾人”这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社区工作者所开展各类有关残疾人的文化活动中,其开展各项工作的方法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目标。

3. 工作内容的综合性。

社区残疾人服务工作涉及到社会保障、就业支持、康复训练、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而在举办文化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方法,使形式要求丰富多彩,提供的服务要及时到位。此外,针对于残疾群众,要更加注重安全工作,尽可能提供各类无障碍环境,为残疾人群众参与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二、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满足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作为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场所,不仅应尽量提供较为完备的康复硬件设施,更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资源,充分满足其内在心理方面的需求,成为残疾人群向往和信赖的“精神家园”。

目前,我国各个社区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知识宣传、文体活动、跨区交流等,这些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等方面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例如,重庆市九龙镇采取的“四进法”就通过多项方式来有效助推社区残疾人的文化建设。首先残疾康复知识进社区,在13个村、社区设立33块康复知识宣传栏;与社区医院联系,每年邀请医生到社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指导和服务。二是学习娱乐活动进社区。如组织残疾人演讲比赛、残疾人重庆一日游等。三是传统民间文化进社区。将九龙楹联培训引进到社区残疾人公益服务社作为特色教育课程,免费向残疾人楹联爱好者开放。四是回馈社会活动进社区。比如组织辖区有按摩技能的盲人残疾人为附近敬老院的老人免费按摩。

(二)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睦融洽

良好的残疾人文化活动能够增加残疾人与残疾人、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有助于发扬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营造残健共融的社会氛围。

例如,福建漳州华安华安县残联就在今年5月份组织了50名残疾人及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参加“残健共融”娱乐活动,让残疾人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与健全人一起进行投圈、飞镖、投篮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在展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风貌的同时,扩大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网,提高了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

(三)有利于社区凝聚力的提升

开展各类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更多有能力的残疾居民主动、自发地在体验的环境中增强他们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持续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例如,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东方路社区建立了拥有乒乓球台、健身器材、象棋、麻将等设备设施的社区活动室,并从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同时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区残联、街道残联、社区残协组织的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格调的文化活动。一方面激发了残疾人对体育运动、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较大程度加强了残疾人群体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三、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财务方面:政府主导为主、其他来源为辅

社区文化的繁荣,需要一定的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建设设施等。因此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残疾群众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此外,社区也应通过民间渠道,与个人、团体多方接触,筹集资金,以加大社区文化基础的投入,使社区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样。

(二)人员方面:加大力度培养文化队伍,提高残疾人队伍自身能力

人是活动的主体,更是组织活动的主体。有一只良好的文化宣传队伍、一支优秀的人才团队,对开展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各地区应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社区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全面发挥各个社区成员的专长,发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以“专干队伍为指导、骨干队伍为支撑、群众队伍为主体”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从长远角度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员基础。

例如,社区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青春力量。社区也可以与政府机关联系,充分利用党员进社区这项活动,将党员纳入到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为残疾人活动提供资源。

(三)因地制宜,体现自身特色

能够发掘有自身特色、体现不同主题、不同地域风情的社区残疾人文化,是社区残疾人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依托。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在借鉴其他先进社区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本社区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在上级领导正确方向的指引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社区,使这些社区的文化活动都能既注重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注重吸收外来的有益文化,而且在内容上才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提高人的素质和振兴本社区的经济相结合。

(四)加强政策制度建设,为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始终是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度指导下开展的。比如,2011年10月,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残联办公厅2012年3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所有这些文件都是目前各地社区开展残疾人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还需要更多的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持。各级政府应当从实际出发,多出台一些激励社区残疾人文化发展的政策制度或指导性文件,并将这些制度政策落实到实处,以此繁荣残疾人的社区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刘万军.再论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魅力中国,2010(03).

[2]马海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3).

[3]吴冠磊.优势视角下的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以SZ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9).

[4]奚之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篇4: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建设

她就像是一位武林高手突然被废了武功,一切的能力都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吃饭、穿衣、走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儿,对于她来说,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当然,最令她憋闷的是不能看书,不能写字,不能获取知识信息。这对于一个大学教授来说,是多么残忍多么可怕!

她要学习盲文,她要回到自己的知识领域里去!可是,这一年,她已经三十岁。因此,她只好自学。她开始“看”盲文。她用手指摸来替代眼睛看。她摸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大白菜,字母为c-ab-b-a-g-e。这7个英文字母,她用手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可是,她到底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单词的意思。当父亲告诉她答案的时候,她哭了。她为自己的笨拙而流淚。

她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被一棵“大白菜”给绊倒了。她要活下去,她要站起来,她要重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她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她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摸字,一遍遍地默记,然后,再把学会的东西背诵给父亲听。一次,父亲在听取她背诵的时候,发现盲文字块儿上满是殷红的血,拉过她的手一看,才发现她的十指都已经磨破。父亲把她的双手攥在自己的手里,禁不住号啕大哭:“女儿呀,咱不学了。爸爸可以养活你一辈子。”她没有哭。她反而笑着安慰父亲说:“爸爸,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女儿,我能行!”

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偷偷地跑出了家。父亲很着急,四处寻找。最后,父亲在她工作过的教室里找到了她。她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成功了,我已经找到板书的方法了!”

她终于重返讲台。她的板书依然是那么规范,飘逸;她的发音依然是那么准确,清晰;她的多媒体使用依然是那么丰富、绚丽;她的形象依然是那么风度翩翩,笑容可掬。一切都与生病前没有什么两样,以至于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已经双目失明。

她还以盲人的身份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并获得了哈佛MPA学位;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副主席。她,就是杨佳。

杨佳的成功正如她说的: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可以看不见道路,但不能停住前进的脚步!

【人物速写·为爱坚强】

杨佳热爱教育事业,即使眼前黑暗无光,但心中的太阳依然炙热明媚,她学习盲文也是为了重返讲台,是为了自己毕生热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爱,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坚强走下去,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坚定的双脚前行。

【人物速写·面对挫折】

挫折是人生中的必修课,遇到挫折时的勇气决定了你的学分。杨佳患病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饮食起居都要从头学起,这对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巨大打击。但她鼓足勇气,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内心慢慢变得强大,逐渐战胜自己,超越了自己,给自己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5: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建设

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残疾人联合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联合会,黑龙江垦区残疾人联合会: 201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依法开展的阶段。《条例》的实施,对于我国依法全面、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维护残疾人、老年人及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出台贯彻《条例》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是结合地方实际切实落实《条例》规定的内容、促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条例》颁布后,中国残联下发了《关于切实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通知》(残联[2012]97号),要求各地要加快推动制定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规章。目前一些省(区、市)已将制定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规章列入立法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各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地方法规、规章的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较快,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无障碍化格局基本形成。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存在全社会无障碍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建无障碍设施不规范、不系统,已建设施未进行无障碍改造,无障碍设施管理亟待加强,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农村无障碍建设较为滞后等突出问题。切实贯彻《条例》、制定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规章,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依法推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各省级残联要做好制定法规、规章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积极与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等主要负责部门沟通,共同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政府法制办汇报,抓紧启动相关工作,争取尽快列入立法计划。

二、地方法规、规章要在《条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地方法规、规章是贯彻实施《条例》的具体规定,条款内容应当更丰富具体和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在内容上,要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精神,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办转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地方残疾人保 障法实施办法中相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要注意与国家、地方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衔接配套,要借鉴国内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之有效的立法经验。特别要切实落实《条例》规定的各项内容,《条例》中已有的规定和内容不应减少,《条例》中原则性的规定要具体化,增强操作性,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残疾人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切实使地方法规、规章成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维护残疾人、老年人及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权益的重要保障。

三、营造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良好氛围

要将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地方法规、规章作为一次重要的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机遇和过程,组织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开展丰富多彩、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活动,大力向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残疾人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知识、作用,切实推动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增强残疾人的无障碍权利意识,为残疾人反映诉求、进行监督、参与无障碍建设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使社会大众充分了解无障碍,认识无障碍,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无障碍设施,更好地参与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营造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良好氛围。针对各地在制定法规、规章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 题,中国残联起草了《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规定)》(主要条款参考文本),供各地在制定法规、规章工作中参考。

附件:《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规定)》(主要条款参考文本)

中国残联 2013年8月8日4

附件

《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规定)》

(主要条款参考文本)

总则部分

1.为了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2.本条例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等进行的建设活动。

3.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负责组织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加强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建设内容,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物、城乡道路的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监管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信息交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本辖区内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实施监督。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和政策时,应当征求残疾人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意见。

充分发挥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机构及有关社会团体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采用无障碍通用设计的技术、产品及其标准,通过提供扶持资金、政府购买等措施推进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无障碍意识,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捐助和志愿服务。

社会成员应当自觉维护无障碍设施设备,遵守相关使用规定。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中做出 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无障碍设施建设部分

1.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乡、村庄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同步实施。乡、村庄道路、住宅、公共服务机构和场所等应当逐步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3.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新建的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

4.有关部门进行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时,对未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无障碍设计的,不予审查通过,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条件核实时,对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项目,不予通过规划验收。

6.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无障碍 7 设施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7.无障碍设施改造由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无障碍设施设备改造实施方案,通过财政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慈善募捐等鼓励措施,推进已建成设施设备的无障碍改造。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优先推进下列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

(一)特殊教育、康复、托养、社会福利等机构

(二)国家机关的对外服务场所;

(三)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

(四)交通运输、金融、邮政、通信、商业、旅游等公共服务场所。

9.城市主要道路、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应当按照无障碍工程建设标准配备无障碍设施;人行道交通信号设施应当逐步完善过街音响信号装臵,适应残疾人等社会成员通行的需要。

10.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设臵并标明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停车位为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专用。

11.新研制、生产、投入使用的民用航空器、客运列车、客运船舶、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应当符 合无障碍设施技术标准的要求;已有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进行无障碍升级改造,完善无障碍设备。市、县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投入使用一定数量的无障碍出租车。

12.视力残疾人可以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提供方便。

13.无障碍设施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保护,对故障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1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临时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应当按照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设臵护栏、警示标志或者信号设施,并采取必要的替代措施。临时占用期满,应当及时恢复无障碍设施的原状。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损坏、非法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有权劝阻和举报。

15.设有无障碍设施或者提供无障碍服务的公共场所,应当设臵符合国家标准的无障碍标识。无障碍标识应当规范、清晰、明显。

无障碍信息交流部分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信息交流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并采取措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重要政务信息和与残疾人、老年人相关的信息,应当创造条件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考试组织单位应当为残疾人参加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提供便利。有视力残疾人参加的,应当根据需要为其提供盲文试卷、大字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以无障碍模式制作出版文化产品。公开出版发行的影视类录像制品应当配备字幕。

5.省、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在播出电视节目时应当加配字幕,每周播放至少一次配备手语的节目。县级电视台在播出电视节目时应逐步加配字幕,逐步播放配备手语的节目。

6.省、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县级图书馆应当逐步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乡镇、村、社区应逐步配备方便视力残疾人阅览的读物、资料。

公共图书馆进行图书数字化建设,应当利用无障碍技术手段,方便残疾人等获取信息。7.残疾人组织网站应当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省、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网站、政府公益活动网站,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县级人民政府网站应当逐步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等获取信息。

8.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对从业人员进行无障碍服务技能培训。

9.在听力残疾人集中参加的公共活动中,举办单位应当提供字幕或者手语服务。

10.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时,应当逐步向有需求的听力、言语残疾人提供文字信息服务,向有需求的视力残疾人提供语音信息服务,并给予收费优惠。

电信终端设备制造商应当提供能够与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相衔接的技术、产品。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与视力、智力残疾人生命、财产安全等密切相关的日常用品信息等提示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以方便视力、智力残疾人能够清晰识别产品安全提示。

无障碍社区服务部分

1.社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应当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对不符合无障碍设施技术标准的应进行必要改造,为 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便利。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的报警、医疗急救等紧急呼叫系统。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予补助。

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应当为残疾人出入、生活起居提供便利,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

4.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以及居民委员会、住宅区业主委员选举时,应当为残疾人参加选举提供便利,并根据需要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选票。

5.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应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制定实施残疾人应急避难预案,对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培训。

法律责任部分

1.设计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设计的规范、标准设计无障碍设施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2.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施工规范、标准进行无障碍设施施工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 以下的罚款。

3.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对建设的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的,或者建设的无障碍设施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4.监理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无障碍建设设计和监理规范、标准,将不合格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5.违反本条例相关规定,未按计划进行无障碍改造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6.违反本条例相关规定,相关公共交通工具不能为残疾人使用人乘坐和使用,且公共交通工具所有权人、管理人、工作人员拒不采取无障碍设施措施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采取补救措施。

7.违反本条例相关规定,电视节目未加配字幕或者手语翻译的,由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8.违反本条例相关规定,公共图书馆未设立视力残疾人阅览室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追究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9.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未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保护和及时维修,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维修;造成使用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0.损坏、非法占用无障碍设施、标志,并影响无障碍设施使用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修复,恢复原状。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按《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款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使用人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同时承担赔偿责任。

11.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以外的机动车占用无障碍停车位,影响肢体残疾人使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相关规定,未按规定设臵无障碍停车位或设臵不规范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停车场所有权人或管理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12.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工作人员禁止导盲犬进入的,相关主管部门应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并追究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所有权人、管理人的责任。未按规定使用导盲犬的,相关主管部门应责 14 令改正。

13.无障碍环境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部分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参考本通知和文本指导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可以参考本通知和文本制定规范性文件。

篇6:残疾人联合会

根据《关于印发<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残联〔2014〕49号)的精神,为全面落实和实施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制度建设、三项调查、数据录入”三大重点工作,加强和规范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残联组织的基本制度;了解残联系统机构、人员及助残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提升残联组织的工作队伍建设水平;加大信息技术在残疾人事业的应用,开展“智慧助残”专项行动,推进残疾人业务应用平台和残疾人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残联组织重大项目安排、资金审批拨付、资产登记使用的基础管理,进一步增强基础数据管理和残联组织信息化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二、重点项目

(一)制度建设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问题整改,对照检查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通过废、立、改等方式,及时修订、制订会议、人事、财务、资产、保密及行政管理等各类规章制度。加强重大项目安排、资金审批拨付、资产登记使用监管,加强对政府专项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慈善捐助资金、各级福彩公益金和经营收入等资金使用管理,做到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

(二)三项调查

实施残疾人基本服务现状和需求专项调查、残联系统机构人员及助残社会组织专项调查、残联组织财物管理状况专项调查。

残疾人基本服务现状和需求专项调查——对全省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登记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及在数据库中登记而暂未持证的疑似残疾儿童进行调查。

残联系统机构、人员及助残社会组织专项调查——摸清区级残联机关工作人员、镇街、开发区和社区(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及各专门协会班子成员、助残志愿者底数,完善相关人员台账。同时,了解助残社会组织的总数、登记注册情况、基本信息、服务状况等情况。

残联组织财物管理状况专项调查——摸清搞实残联组织各类服务项目的基本状况,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本级财政安排的预算资金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残联组织接收慈善捐赠资金物品、企事业单位创收收入等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残联管理资产的使用情况。

(三)数据录入

将残疾人基本服务现状和需求专项调查、残联系统机构人员及助残社会组织专项调查、残联组织财物管理状况专项调查的数据录入数据库。

根据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利用专项调查信息,完善持证残疾人实名制动态数据库,定期更新动态信息,推进残疾人业务应用平台和残疾人服务平台建设,将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纳入全省实有人口信息资源库,逐步实现部门之间、上下级残联互联互通,残疾人信息共享。

三、工作安排

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制定方案、培训准备阶段(2014年7—8月)

成立“基础管理建设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认真分析我区工作状况,精心制定实施方案;

2.部署工作、落实任务阶段(2014 年8—10 月)

(1)建章立制,并公布、汇总装订成册;

(2)组织实施三项调查工作。重点是组建工作队伍、培训人员、入户调查、数据录入。

其中:残联组织财物管理状况专项调查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残联系统机构人员及助残社会组织专项调查在8月份全面展开,调查数据上报时间截止9月30日。

3.总结交流、成果问效阶段(2014 年11—12 月)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经验交流、典型宣传,及时上报工作信息和总结材料,各镇街、开发区要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要通过开展活动,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水平,提升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努力达到组织机构全、工作底数清、基础数据实、服务需求准、项目管理精、程序规范明、绩效监管严、完成任务好的建设目标。

四、工作保障

(一)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做好“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各镇街、开发区要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参与的“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工作机制。成立“基础管理建设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各项任务的具体责任人、责任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明确目标,细化工作责任,整合工作力量,发挥基层作用。研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有部署、有责任、有检查、有考核、有反馈、有成果。

(二)建立工作队伍,提高业务素质

残疾人基本服务现状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量极大、数据录入任务艰巨,需要发动各级残联组织的力量,特别是组织镇街、开发区残联的人员,采取专职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相对专业的工作队伍。认真组织相关业务的学习研讨、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对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的认识;认真分析本地、本单位、残疾人工作领域的基本工作状况,摸清找准工作重点,精心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具体措施。

(三)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质量

上一篇:铅笔字社团活动总结下一篇:表示风的声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