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原理实习报告

2024-06-15

gis原理实习报告(精选6篇)

篇1:gis原理实习报告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评语:

成绩:

批阅签字: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指导教师:班

级:学

号:姓

名:

课堂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2017—2018第二学期

批阅日期:

实验报告一

ArcGIS软件认识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地理数据是如何进行组织及基于“图层”进行显示。认识ArcMap软件,熟悉其中工具箱、菜单栏的位置及使用方法。理解图层、属性数据的含义与操作方法。

二、实验软件及系统:

ArcGIS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1.了解地理数据是如何进行组织及基于“图层”进行显示。

2.认识ArcMap图形用户界面。

3.通过浏览与地理要素关联的数据表,了解地理数据是如何与其属 性信息进行连接的。

4.掌握GIS两种基本查询操作,加深对其GIS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步骤

1.启动 ArcMap 执行菜单命令:开始→所有程序→ArcGIS→ArcMap 当出现ArcMap对话框时,点击“A new empty map”单选按钮,然后点击OK,将出现一个空白地图操作界面。

在ArcMap中进行各种操作时,操作对象是一个地图文档。一个地图文档可以包含多个数据框架,根据数据集依次形成数据框架。一个地图文档是存储在扩展名为.mxd文件中。

2.检查要素图层

执行菜单命令File→Open,打开用于练习的文件夹,打开.max文件,在ArcMap窗口的左边区域称为图层控制面板,地图显示以图层表示的几种地理要素,一个图层表示某种专题信息。图层控制面板右侧区域是地图显示区,显示的是图层控制面板中各图层的图形内容。

3.显示其他图层

显示图层中其他地图信息时,选中想要显示的信息的检查框,就会在地图显示区显示其内容。若要显示其他图层,右键点击目标图层,选择“激活”,即可显示该图层。

4.查询地理要素

在ArcMap中,通过在地图显示区点击某个要素就可以查询其属性。首先,应放大地图,这样可以更清楚地查看单个的要素,可以使用一个先前创建的书签,这个书签存储着包含某些地图信息的地理区域。

在工具栏上,点击查询按钮,在要查询的线要素上点击,即可打开其所有属性。通过在显示区内点击,可以继续查询其他的要素,点击“查询结果窗口”右上角的“X”结束查询。

5.检查其他属性信息

在浏览显示在图层列表(TOC)中某些图层的属性信息之前,要重置ArcMap地图文档的显示区域为原来的显示区域。地图显示区域可以通过地图书签来定义。地图书签是为了防止地图显示变得混乱,可以通过书签恢复到原来的显示区域和显示风格。在图层列表中,选中某个图层分项,然后右键点击,选择“打开属性表”,即可查看其属性。

6.设置并显示地图提示信息

地图提示以文本方式显示某个要素的某一属性,当保持将鼠标放在某个要素之上时,将会显示地图提示。使用地图提示是获取指定要素属性信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式。可以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设置,地图提示信息来自于数据表中的哪一个字段。在图层列表中,右键点击某个图层的名字,然后点击“属性”,在出现的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显示”选项,通过设置主显示字段来设定地图提示信息的对应字段。可以指定任一个属性字段作为地图提示字段。默认情况下,ArcGIS使用字段“Name”作为地图提示字段。可以改变为其它的字段。

7.根据属性选择要素

有时,可能需要显示满足特定条件的哪些要素。执行菜单命令“选择”→“通过属性选择”。

在属性选择对话框中,可以构造一个查询条件。通过构造表达式,可以从数据库中找出要显示的要素,选中的要素将会在属性表及地图中高亮显示。

8.使用空间关系选择地理要素

执行菜单命令“选择”→“通过位置选择”,在“位置选择”对话框中,进行一个选择操作,形成一个表达式,选中检查框“对要素进行缓冲区操作”,点“应用”按钮,再点“关闭”按钮。可在地图显示区中高亮显示符合表达式的内容。

9.退出ArcMap 执行菜单命令File→Exit 关闭 ArcMap。点击 No,如果系统提示保存修改(save changes)。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

通过本次实验,初步了解了地理数据是如何进行组织及显示的,初步了解了ArcMap软件的界面构成,例如其工具栏、菜单栏的位置及使用方法,了解地理数据是如何与其属性信息进行连接的。了解并熟悉GIS中两种基本查询操作。

ArcMap软件非常强大,功能非常多,仅仅通过一次上机实验很难理解并掌握本次实验所学功能,因此,要在课下多多上机实践操作,以加深对其理解与掌握。

上机前准备:充分

不充分

未准备 上机考勤:

全到

次 上机操作:

认真

不认真

实验计划: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全部按时完成,部分完成,基本未提交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 好 较好

差 其它:

综合评分:优

及格

不及格

实验报告二

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4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

了解建立地理数据库方法(GeoDataBase)、加载空间数据方法并进行浏览(ArcMap),掌握GeoDataBase数据库模型 2.要求

 针对焦作道路信息设计一个Geodatabase数据库  以教师提供的数据实现数据加载  实现空间数据浏览及元数据浏览

二、实验软件及系统:

ArcGIS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理解Personal 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有关概念。2.掌握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步骤

1、启动ArcCatalog 执行菜单命令,开始→所有程序→ArcGIS→ArcCatalog。

2、连接到文件夹 点击“连接到文件夹”,选择“实验二”。

3、新建数据库

右键点击连接到的文件夹,选择“新建”,点击“个人地理数据库”,新建一个个人地理数据库,命名为“焦作道路”。

4、新建要素数据集

右键点击新建的数据库,选择“新建”,点击“要素数据集”,命名为“山阳区”。按此方式新建多个要素数据集。

5、新建要素类

右键点击新建的要素数据集,选择新建,要素类。命名为“高速公路”,选择“线 要素”,点击“下一步”直至“确定”。按此方式新建多个要素类,分别命名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6、添加数据

右键点击“一级公路”,选择“加载”,加载数据。点击“下一步”,选中数据后,点击“添加”,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

通过本次实验,初步掌握了使用ArcCatalog查看与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规划,使得数据库看起来简易,数据不冗余,添加或删除数据时不会发生连带错误,因此,在本学习之外,还要对数据库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总之,创建数据库操作较为简单,但若要创建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在课下,还要多多学习数据库相关知识,以此学习创建更好的个人地理数据库。

上机前准备:充分

不充分

未准备 上机考勤:

全到

次 上机操作:

认真

不认真

实验计划: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全部按时完成,部分完成,基本未提交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 好 较好

差 其它:

综合评分:优

及格

不及格

实验报告三

图形矢量化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配准(Georeferencing)、自动矢量化(ArcScan)、手动矢量化以及基本数据编辑方法。2.要求

每位学生要掌握矢量化流程及基本数据编辑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总结,独立撰写完成实验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1)利用地理配准(Georeferencing)实现栅格图像校正;(2)利用自动矢量化(ArcScan)完成等高线提取;(3)利用图形编辑完成部分等高线的手动矢量化;(4)掌握图形编辑、属性编辑、拓扑编辑的方法。

二、实验软件及系统:

ArcGIS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影像数据地理配准。

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二)实验步骤

1、启动ArcGIS:开始→程序→ArcGIS→ArcMap。

2、点击ArcMap主菜单View→Toolbars→Georeferencing,添加“Georeferencing”工具栏。

3、把本次实验的数据增加到ArcMap中,将“Georeferencing”工具栏中的Auto Adjust前对勾取消。

4、利用Tools中的放大、缩小、Pan等工具,放大拖放地图到合适位置,读取公里网格的交点坐标。

5、在“Georeferencing”工具栏上,点击“Add Control Point”。

6、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输入X、Y坐标值。

7、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点击“Georeferencing”工具栏上的“View Link Table”按钮。

8、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总体均方差(RMS)后,在” 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Update Display”。

9、执行菜单命令“View”-“Data Frame Properties”,设定数据框属性。

10、出现Data Frame Properties对话框后,点击“General”选项,设置图像实际单位为“Meters”和显示单位为“Meters”。

11、在Data Frame Properties对话框中,点击“Coordinate System”选项,设置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的实际坐标系统。

12、点击“确定”后,更新为真实的坐标。

13、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Rectify”,对配准的影像根据设定的变换公式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图像文件。

14、加载重新采样后得到的栅格文件,并将原始的栅格文件从数据框中删除。

15、打开ArcCatalog,在指定目录下,鼠标右击,在“New”中,选择“shape file”。

16、在弹出的“Create New Shapefile”对话框中,修改文件名“Name”,设置要素类型“Feature Type”为polyline。

17、设置新建Shape文件坐标系统,在“Create New Shapefile”对话框中点击“Edit”,在弹出的“XY Coordinate System”对话框中点击“Select”,选择与校正后底图一样的坐标系统。

18、切换到ArcMap中,将新建的线要素图层,加载到包含已配准地图的数据框中,保存地图文档。

19、如果工作底图为彩色图,无需改变图例,直接数字化。

20、打开“Editer”工具栏,在“Editer”下拉菜单中执行“Start Editing”。

21、选择前面创建的要编辑的“Shape file”,设置Target图层为新创建文件。

22、将地图放大到合适的比例下,沿着线段中心跟踪一条图斑边框线,当完成段线的矢量化操作后,在图层任意一点点击鼠标右键,选择“Finish Sketch”提交。

23、当需要接着编辑上一条线段时,移动数字化根据到准备连接线段的位置,点击鼠标右键,选择“Snap To Feature”。

24、配合使用Arcmap提供的编辑快捷键完成全图。

25、确定图层处在非编辑状态,在图层列表区右键点击文件名,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属性表。

26、在弹出的属性表下部点击“Options”,选择“Add Field”,添加相应的属性列。

27、进入编辑状态,选择目标图斑,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选择“Attributes”,在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文本栏,输入属性值。

28、输入完属性值后,点击“确定”保存,完成编辑,若要保存成果,点击“文件”→“保存”。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

本次实验主要进行了地理配准,自动矢量化,手动矢量化以及基本数据编辑等操作,都是平常会经常用到的操作,因此,本次实验意义很大,平常,我们获得的地图并不是全部都会带有坐标数据,这时,就要用到地理配准的功能,在地理配准时,要适当选取多个控制点,精确选取,控制好残差的大小,如果误差较大,将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学会编辑器的使用也具有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地图处理过程中,为了使地图更加精准,更加美观。总之,学习这些重要功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不应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更要注重课下的学习,在平常勤加练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

上机前准备:充分

不充分

未准备 上机考勤:

全到

次 上机操作:

认真

不认真

实验计划: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全部按时完成,部分完成,基本未提交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 好 较好

差 其它:

综合评分:优

及格

不及格

实验报告四

选址分析与距离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4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熟悉ArcGIS栅格数据的欧氏距离制图、数据重分类等空间分析功能,能够解决类似选址等实际问题。欧氏距离根据直线距离描述每个像元与一个源(分析目标)或一组源的关系。

新学校选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选择人口密集,距离现有学校较远的地址。

二、实验软件及系统:

ArcGIS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1.加深对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熟练掌握ARCMAP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的技术方法。

3.掌握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步骤

1、启动地图文档ex12ex12.mxd,激活 data frame1。

2、鼠标双击data frame1,在弹出的“Data Frame Properties”对话框的“General”标签中将“Map Unites”和“Display Units”改为 Meters,然后点击“确定”键关闭。

3、在主菜单中选用“地理处理-环境”,进行环境设置: 工作空间-当前工作空间:ex12temp 工作空间-临时工作空间:ex12temp 输出坐标系:与输入相同 处理范围:与图层道路相同

栅格分析/像元大小/如下面的指定:50 确定返回,完成初始设置。

4、选用菜单 Customize / Extension…,加载 Spatial Analyst,在菜单 Customize / Toolbars 下勾选 Spatial Analyst,调出空间分析工具条。

5、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 Spatial Analyst Tools / Distance / 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出现 Euclidean,distance参数设置对话框:

Distance to:现有中学 下拉选择图层名,消防站为距离的参照点

Output raster:school 键盘输入栅格数据名称,存放路径为初始化设置 Maximum distance: 不限定最大的计算范围,保持空白 Output cell size:50 默认,使用初始化设置 按 OK 键,产生离开现有中学的距离分布图。

6、选点击图层名 school,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 Spatial Analysis Tools / Reclass / 重分类Reclassify…,系统出现 Reclassify 对话框,点击 Classify…按钮,出现 Classification 对话框:

Method: Equal Interval 按等间距方式分类 Classes:4 共分 4 类

按 OK 键,返回 Reclassify 对话框,栅格数据被分为 4 类,还要按分析之前 确定的要求修改分类的间距:

Old Values(原来值)New Value(修改值)0 – 500 0 500 – 1000 1 1000 – 1500 2 1500 – 2200 3 在 Output raster 中规定文件名及输出路径,这里为 R_school,按 OK 键返回,系统产生新的分类图层R_school

7、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密度分析Density – 核密度分析Kernel Density,继续设置:Input data:人口调查 选择图层名,得到人口调查样本点 Population Field:POPU 选择,该字段在“人口调查”要素属性表中

Output raster:GISex12temppopu_den 键盘输入栅格数据名称,路径按初始化设置

Output cell size:50 已经在初始化时设定,默认 Search Radius:800 计算密度时的搜寻半径

Area Units: SQUARE_MAP_UNITS 面积单位用地图单位的平方 按 OK 键,产生估计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popu_den。

8、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 Spatial Analysis Tools / Reclass /Reclassify…,出现 Reclassify 对话框,在 Input raster 下拉菜单中选择 popu_den,点击 Classify…按钮,出现Classification 对话框:Method: Equal Interval,Classes:4 按 OK 键后,返回 Reclassify 对话框,栅格数据被自动分为 4 类,再按要求 修改:

Old Values(原来值)New Value(修改值)0 – 0.005 0 0.005 – 0.01 1 0.01 – 0.02 2 0.02 – 0.03 3 在 Output raster 中指定产生栅格数据的名称及路径,这里名称为 R_popu,路径按初始设定,按 OK 键返回,系统产生新的分类图层“R_popu”。

9、鼠标右键打开 “Attribute of 土地使用”,可以看到该要素属性表有字段 LANDUSE,为每个多边形地块的规划土地使用性质,按城市规划专业习惯,土地使用分类编码的意义为:C:商业,G:绿地,M:工业,R1:一类居住,R2: 二类居住。选用菜单 ArcToolbox/转换工具Conversion Tools/ 转为栅格To Raster / Polygon to Raster…(矢量要素转换为栅格),系统出现 Polygon to Raster 参数设置对话框:

Input features:土地使用 选择图层名 Value Field:LANDUSE 选择字段名,该字段在“土地使用”要素属性表中,决定栅格单元取值

Output raster:/temp/ld_use 输入栅格数据名称,路径按初始设置 Cell assigment type:CELL_CENTER Cellsize:50 按 OK 键后,产生栅格状土地使用图层 ld_use。

10、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Spatial Analysis Tools / Reclass/Reclassify…,系统出现 Reclassify 对话框,在 Input raster 下拉菜单中选择 ld_use,在 Reclass field中下拉选择 landuse,表示对 landuse 字段进行重新赋值。注意,这里应直接修改New Values,具体操作如下:

Old Values(原来值)New Value(修改值)C(商业)1 G(绿地)0 M(工业)0 R1(一类居住)2 R2(二类居住)2 在 Output raster 中指定栅格数据名为 R_ld_use,按 OK 键,产生新的栅格图层 R_ld_use。

11、选用ArcToolbox/ Spatial Analysis Tools / 地图代数Map Algebra/栅格计算器 Raster Calculator,双击鼠标实现以下操作:“R_popu” * “R_ld_use” * “R_school”。

输出栅格:/GIS/ex12/temp/calc01,确定,产生栅格数据集calc01,ArcToolbox中选用菜单Spatial Analysis Tools/ Reclass /Reclassify…,继续设置: 输入栅格:calc01 重分类字段:Value 点击 Classify…按钮,出现 Classification 对话框: Method: Equal Interval Classes:2 按 OK 键后,返回 Reclassify 对话框,栅格数据被自动分为 2类,再按要求修改: Old Values(原来值)New Value(修改值)0 0 1 – 12 1 在 Output raster 中指定产生栅格数据的名称及路径,这里名称为 r_calcu,路径按初始设定,按 OK键返回,系统产生新的分类图层“r_calcu”。

12、选用菜单 ArcToolbox/ Spatial Analysis Tools / 地图代数Map Algebra/ Raster Calculator,出现 Raster Calculator 对话框,可供计算的图层名列在左侧图层选择框内,双击鼠标实现如下操作: “R_popu” + “R_ld_use” + “R_school” 输出栅格:/GIS/ex12/temp/calc02,确定,产生综合评价栅格数据集calc02。

13、选用ArcToolbox/ Spatial Analysis Tools / Map Algebra/ Raster Calculator,双击鼠标实现如下操作:“calc02” * “r_ccalcu”

输出栅格:/GIS/ex12/temp/calculation,确定,产生综合评价栅格calculation,调出calculation图层属性,进入Symbology,调整符号如下: 显示:Unique values Value field:value 确定,除道路、现有中学、calculation外,关闭其他图层。

14、栅格单元为整数时,自动产生栅格取值属性表,打开 Attribute of Calculation,可以看到栅格单元的汇总情况,table options/ Add Field,名称:SUM_AREA 类型:长整型 精度:8 OK,右击 SUM_AREA,选择Field Calculator,用鼠标和键盘在文本框内输入:[COUNT] *50 *50,OK返回,得到评价值的汇总结果。

15、方便下次练习使用,可以不选择保存,直接关闭退出即可。结果如图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

本次实验主要是进行新建中学的选址分析,在进行选址分析时,要考虑很多因素,恰恰反映出ArcMap软件的强大功能,在进行距离分析时,主要用到“欧式距离”,分类时用到“重分类”,分类数目与色彩搭配对于制出的图形的美观非常重要,因此,要考虑好分类数目与色彩搭配,本次实验大多数是分为四类,色彩方面主要选用较为柔和的色带。在以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不仅仅是做学校选址分析,还会接触到各种待建物的位置分析,所以,我们要在课下多多花费时间练习,学好选址分析,举一反三,掌握各种待建物的选址分析操作。

上机前准备:充分

不充分

未准备 上机考勤:

全到

次 上机操作:

认真

不认真

实验计划: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全部按时完成,部分完成,基本未提交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 好 较好

差 其它:

综合评分:优

及格

不及格

实验五 网络分析与空间查询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4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网络分析的原理;熟练掌握网络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网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空间查询方法。

1.加深对网络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2.熟练掌握ArcMap网络分析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软件及系统:

ArcGIS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1、加深对网络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熟练掌握ArcMap网络分析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步骤

1、打开ArcCatalog 在开始菜单中,点击“ArcGis”→“ ArcCatalog”

2、点击“连接到文件夹”,选中目标文件。

3、打开文件夹,点击“road.shp”,再点击“预览”,即可查看。

4、在预览中选择表,即可查看相关信息。

5、鼠标右键点击“road.shp”,选择“新建网络数据集”,点击“下一步”,直至点击“完成”。

6、打开ArcMap,打开刚刚的文件,双击“Data frame1”,在“常规”选项卡中,将“地图”与“显示”的单位改为“米”,点击“确定”,完成设置。

7、点击“自定义”→“扩展模块”,在“Network Analyst”前的框中打上对勾,点击“关闭”完成设置。

8、点击“自定义”→“工具条”,选择“Network Analyst”,调出Network Analyst工具条。

9、点击“添加数据”,选择刚刚新建的网络数据集“road-ND.nd”,点击“添加”,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是”,然后点击“确定”,完成添加。

10、在“Network Analyst工具条”上选择“新建路径”,然后点击“创建网络位置工具”,用鼠标左键选择两个点,点击“求解”,即可得到两点之间的最佳路径。

11、点击“Network Analyst窗口”,调出窗口栏,点击“点障碍”,即可添加障碍,再次点击“求解”,即可求得最新的最佳路径。

12、类似上一步,点击“线障碍”,即可添加线障碍,点击“面障碍”,即可添加面障碍,再次点击“求解”,便可得到最新的最佳路径。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

本次实验主要是做最佳路径分析,在平常的一些实践中,获得到数据后,经常会做一些分析操作,如选址分析,最佳路径分析等等,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利用ArcMap与ArcCatalog软件做最佳路径分析,做最佳路径分析时,要新建一个网络数据集,否则,将无法进行分析操作,路径分析作为分析操作的一种,有着很广泛的用途,因此,要多多练习,以熟练掌握。

上机前准备:充分

不充分

未准备 上机考勤:

全到

次 上机操作:

认真

不认真

实验计划: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全部按时完成,部分完成,基本未提交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 好 较好

差 其它:

综合评分:优

及格

不及格

实验六 DEM空间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4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加深对DEM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熟练掌握ArcMap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1.Grid及TIN的建立

2.DEM的应用:地形指标的提取、提取等高线、地形表面的阴影图、可视性分析、水文分析。

二、实验软件及系统:

ArcGIS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1.Grid及TIN的建立

2.DEM的应用:地形指标的提取、提取等高线、地形表面的阴影图、可视性分析、水文分析。

(二)、实验步骤

1、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并激活采样点层面feapt-clip1.shp。

2、执行ArcToolbox-3D Analyst Tools-Data management-TIN-Create TIN

3、在“Create TIN”对话框中,添加构造TIN的数据层,指定图层中的一个字段作为高度源(Height Source),设定三角网特征输入(Input as)方式。确定生成文件的名称及其路径,生成新的图层tin。

4、不规则三角网生成的等高线,在表面三角化中选择表面等值线,在图中出现相应的等值线。

5、在实际操作中要设置好等值线差距,在插值分析中选择反距离权重法,之后进行重分类,便可得到相应的结果。

6、在打开的3D分析的工具栏中,点击打开ArcSence,可以在上面进行三维显示,生成三维动画。

7、在属性中一定要进行在自定义表面上浮动的设置,在基本高度中,对楼房进行拉伸设置,即可实现快速三维建模。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

本次实验初次学习了建立DEM,TIN, 由采样点数据建立表面,由点、线数据生成TIN转为GRID,其中,在设置好等值线差距后,在插值分析中选择反距离权重法之后才可以进行重分类,这一步在操作中极易出错,实际操作中要设置好等值线差距,否则结果中便可能找不到几条等值线,在ArcSence中,一定要定义在自定义表面浮动,否则图形在图层的下方,不会起伏,本次实验细节部分还是较多的,因此,课下要多加练习以熟练操作。

上机前准备:充分

不充分

未准备 上机考勤:

全到

次 上机操作:

认真

不认真

实验计划: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全部按时完成,部分完成,基本未提交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 好 较好

差 其它:

综合评分:优

及格

不及格

实验七 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4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的地理学意义,掌握使用ArcGIS完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的操作方法。

1.加深对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熟练掌握ARCMAP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的技术方法。

3.掌握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软件及系统:

ArcGIS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1.加深对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熟练掌握ARCMAP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的技术方法。

3.掌握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步骤 1)、点数据的缓冲区分析

1、打开ArcMap

2、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图层:point, StudyArea

3、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Spatial Analyst Tools”→“Distance”→“Euclidean Distance”,设置“Output distance raster”从而设置缓冲区栅格存放位置,并命名为“EDP”。

4、设置“Environment Settings”中“General Settings”中的“Extent”为“Same As layer StudyArea”。点击“OK”。2)、线数据的缓冲区分析

1、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line图层,将地图适当缩小。

2、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Spatial Analyst Tools”→“Distance”→“ Euclidean Distance”;

3、设置“Output distance raster”从而设置缓冲区栅格存放位置,并命名为“EDL”。

4、设置“Environment Settings”中“General Settings”中的“Extent”为“Same As Display”。

5、取消选定,对整个line层面进行缓冲区分析。3)、面数据的缓冲区分析

1、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添加图层:polygon,进行缓冲区分析。

2、与创建线的缓冲区相同,先将地图适当缩小。

3、将设置“Environment Settings”中“General Settings”中的“Extent”设为“Same As Display”。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

本次实验主要进行缓冲区分析,在ArcMap中的众多分析工具中,缓冲区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实验还是平常的练习中,经常会用到缓冲区分析,例如,做一些水源污染防治,城市化影响范围,就需要用到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又分为三大类,点数据缓冲区分析,线数据缓冲区分析与面数据缓冲区分析,三者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区别,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三者叠加使用,因此,课下要熟练掌握三种操作方法,切不可只了解其中一二。

上机前准备:充分

不充分

未准备 上机考勤:

全到

次 上机操作:

认真

不认真

实验计划: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全部按时完成,部分完成,基本未提交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 好 较好

差 其它:

综合评分:优

及格

不及格

篇2:gis原理实习报告

传承

超越

团结

奋进

GIS的组成及原理教案

组织单位:变电站

授课老师:李正云

联系方式:610689 培训对象:运行乙班、丙班 培训时间:2012年2月17日 培训地点:220kV变电站会议室 培训方式:面授

培训内容:GIS的组成及原理(总第二期)

培训提纲:

1.GIS组合电器简介 2.GIS组合电器的结构 3.GIS设备的优越性 4.我站主接线方式介绍: 5.SF6气体监控装臵

7.GIS设备的巡视检查内容

8.220kV GIS组合电器操作注意事项 9.有关GIS设备的技术探讨

凡是有人的地方

就有全通的产品 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

传承

超越

团结

奋进

培训内容

1.GIS组合电器简介

SF6全封闭式组合电器,简称GIS(Gas Insulater Switchgean)它是由断路器、母线、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套管等七种电器元件组合而成,进出线除外其余完全被接地金属外壳封闭。

本站GIS一次设备采用山东泰安泰山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的ZF34-252型六氟化硫封闭组合电器,220kV GIS所有电气设备均集中组合,封闭在接地的金属外壳内,里面充以高压SF6气体,起着绝缘和灭弧的作用,并用盆式绝缘子将六氟化硫气体分为若干个隔室。为了准确监测六氟化硫气体密度,每个隔室均装有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继电器,并直接和罐体相连,每间隔设备分为断路器隔室、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组合隔室、主母线隔室及套管隔室、电压互感器隔室等。

ZF34-252型封闭式组合电器各标准元件按照电气主接线要求组装成一整体,全部带电部分封闭在接地金属外壳内,带电体用SF6气体和绝缘子对地绝缘,并通过环氧树脂浇注的绝缘子固定在外壳上。

各标准元件内充SF6气体之间根据工作要求有些是相通的,有些是隔离的,在设备接头处外壳采用色带区分,红色色带表示两元件间SF6气体是隔离的,绿色色带表示两元件间SF6气体是相通的。元件内SF6气体压力通过外设压力表监视。2.GIS组合电器的结构 2.1断路器:

断路器的布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立式的,一种是卧式的,220kV站CIS用的是卧式断路器,110kV站CIS用的是立式断路器,是由于断路器其高度或介于室内占地面积考虑、而选择用什么布臵方式的断路器。立式及卧式断路器的两种布臵虽然不同,但断路器的结构则是一样的。

2.2隔离开关:

GIS设备的电场是稍不均匀电场,两极要做成同轴圆柱体。为此GIS隔离开关不能和常规式隔离开关一样,做成刀闸式的,而要做成动、静触头部是圆柱体,能互相插入式的结构;GIS隔离开关根据用途不向有两种型式。一种是只切断主回路,使主回路有一断开点;第二种是接地隔离开关,将主回路通过这种隔离开关直接接地,也就是直接接在母线管的外壳;我站的6字刀闸及8字地刀组合成一个整体元件,隔离开关与凡是有人的地方

就有全通的产品 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

传承

超越

团结

奋进

接地开关组合成一个元件,接地开关的静触头装在隔离开关上,而动触杆则安装在与接地外壳等电位的壳体内。2.3母线:

母线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三相母线封闭在一个筒内,导电杆采用盆形绝缘子固定,它的优点是外壳涡流损耗小,相应地载流容量大。但是,三相母线布臵在一个筒内,不仅电动力大,而且存在三相短路的可能性。另一种是单相母线筒,即每相母线封闭在一个筒内。它的主要优点是杜绝三相短路的可能性,圆筒直径较同电压等级的三相母线的小。但是,存在着占地面积较大、加工量大、外壳涡流损耗大等缺点。220kV站母线封闭结构为单相母线筒结构。110kV站母线封闭结构为为三相共筒式结构。2.4避雷器:

我站采用的是氧化锌(ZnO)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具有残压低,尺寸及质量小,伏安特性好,保护性能稳定等优点。2.5 SF6充气绝缘套管:

是GIS与高压架空线路的连接部分,套管内充有SF6气体。2.6电流互感器:

GIS中的电流互感器单独组成一个元件,或与套管、电缆头联合组成一个元件。单独的电流互感器放在一个直径较大的筒内,或者放在母线筒外面,它可以根据需要放臵单独的环形铁芯,并选择不同的变比。2.7电压互感器:

363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一般采用环氧树脂浇注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5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普遍采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我站电压互感器采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3.GIS设备的优越性:

(1)结构小型化:采用性能卓越的气体作绝缘和灭弧介质,大幅度缩小变电站的容积,实现变电

靠性。此外还具有优良的抗地震能力。

(3)安全性好:带电部分密封于接地的金属壳内,因而无触电危险;SF6气体为惰性气体,所以无火灾危险。

(4)杜绝了对外部的不利影响:因带电部分全封闭在金属壳体内,对电磁和静电实现屏蔽,不会产生噪音和无线电干扰等问题。

(5)安装周期短:由于结构小型化,可以在制造厂实现整机装配,试验合格后,以单元或整个间隔的形式运达现场,因此可以缩短现场安装凡是有人的地方

就有全通的产品 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

传承

超越

团结

奋进 的工期。

(6)维护方便,检修周期长:因结构布臵合理,灭弧系统先进,延长了检修周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又由于其结构的小型化,安装位臵距地面近,使维护更方便。4.我站主接线方式介绍:

为双母接线主接线方式:每一回路是通过一台断路器和两台(组)隔离开关分别与两组母线相连,且两组母线之间有母联断路器连接的接线。该接线方式优点: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扩建方便。检修任一回路的母线隔离开关,只需停该回路及对应母线。

该接线方式缺点:使用设备多(特别是隔离开关),配电装臵复杂,投资较大;隔离开关作为操作电器,容易发生误操作。

5.SF6气体监控装臵:GIS采用分散控制后,SF6监控装臵直接安装在每个气隔单元上.即SF6密度计。气体监控装臵正常显示20-22%之间,设定参数为21%。当氧气含量低于18%时,现场及远传到操作室的综自后台机立即报警,作为防护中毒的措施风机应自动启动臵换室内空气。

6、SF6气体防范措施:

(1)装有SF6设备的配电装臵室必须装设强力通风装臵,风口应设臵在室内底部,排风口不应朝向居民住宅或行人。

(2)SF6配电装臵室、电缆层(隧道)的排风机电源开关应设臵在门外。(3)在SF6配电装臵室低位区应安装能报警的氧量仪或SF6气体泄漏报警仪,在工作人员入口处也要装设显示器。这些仪器应定期试验,保证完好。

(4)工作人员进入SF6配电装臵室,入口处若无SF6气体含量显示器,必须先通风15min,并用检漏仪测量SF6气体含量合格。尽量避免一人进入SF6配电装臵室进行巡视,不准一人进入从事检修工作。

(5)进入SF6配电装臵低位区或电缆沟进行工作应先检测含氧量(不低于18%)和SF6气体含量是否合格。7.GIS设备的巡视检查内容有哪些? 7.1GIS设备的巡视检查项目:

(1)SF6气体泄漏监控报警系统无报警信号发出,通风装臵启动运行正常;

(2)220kVGIS室内无异常声音或特殊气味;

(3)SF6压力表的指示正常,SF6气体压力无明显变化;

(4)开关、刀闸、接地刀闸的电气指示和机械指示、综自后台机位臵指凡是有人的地方

就有全通的产品 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

传承

超越

团结

奋进

示应一致;

(5)汇控柜上各种信号指示、位臵指示、控制选择开关位臵应正确;(6)外壳、支架、接地引线等无锈蚀、损伤,应接地;

(7)汇控柜、机构箱箱门关闭严密,封堵良好,箱门锁具应完好,无锈蚀;

(8)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在“已储能”位臵,机构金属部分应无锈蚀;(9)断路器操作机构箱内清洁无潮气,加热装臵工作正常;(10)220kVGIS室的门窗是否正常关闭。

7.2GIS设备的特巡

(1)大负荷或过负荷时,用红外测温设备检查内部、引线接头发热情况。(2)大风扬尘、雾天、雨天外绝缘有无闪络。(3)冰雪、冰雹外绝缘有无损伤。(4)雷雨过后检查避雷器的动作情况。7.3特殊天气下应做下列检查:

(1)大风时检查室外架空线无剧烈摆动,上面无搭挂落物;

(2)雨天和雾天时,检查GIS室外架空线无电晕放电及闪络现象;(3)下雪时,GIS室外架空线接头处积雪有无明显溶化过快及放电闪络现象;

(4)气温骤冷时,检查就地控制柜内加热器的投运情况,检查表计压力,检查有无漏气;检查操作机构油位是否正常。8.220kV GIS组合电器操作注意事项

8.1断路器操作机构的电机适于短时工作制,不允许连续操作,为了防止电机过热,操作机构每小时仅可进行20个分合操作。

8.2 220kV GIS断路器操作机构采用液压弹簧操作机构,采用安装在碟片弹簧装臵上部的三个蓄能活塞储蓄能量。当液压系统中储能活塞高度降至38.5±1.5mm时行程开关动作,发出分闸闭锁报警信号,当储能活塞高度降至38±0.5mm时,发出分闸闭锁信号;当储能活塞高度降至52±1.5mm时,发出合闸闭锁报警信号,当储能活塞高度降至51±0.5mm时,发出合闸闭锁信号;当储能活塞高度降至78±1.5mm时,发出重合闸闭锁报警信号,当储能活塞高度降至77.5±0.5mm时,使断路器处在重合闸闭锁状态。

8.3断路器就地汇控柜内控制电源、信号电源、刀闸操作电源、位臵指示电源、加热器电源等空气开关正常运行时均应保持合上。8.4 GIS组合电器的操作规定

凡是有人的地方

就有全通的产品 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

传承

超越

团结

奋进

(1)一般情况下,GIS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线路接地刀闸采用远方遥控操作。平时汇控柜内断路器操作方式选择开关应切至“远方”,仅在事故处理或断路器检修时将选择开关臵于“就地”控制,再通过就地分合闸按钮进行操作。因刀闸没有灭弧装臵,为防治误操作隔离开关的操作方式选择开关除操作时切至“远方”,平时切至“停止”位臵,这些操作必须由运行人员进行。

(2)当操作GIS组合电器时,任何人都必须停止在设备外壳上的工作,并离开设备直到操作结束为止。

(3)GIS组合电器中断路器的分合位臵可以通过操作箱中工作缸的位臵、分合位臵指示器及表计指示等进行综合判断;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位臵可通过分合指示标志及刀闸拐臂的位臵进行判断。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从观察孔可直接看出刀闸触头是处于分闸、合闸位臵。

(4)断路器分合闸操作后,应检查机构箱断路器位臵指示是否正确;断路器SF6压力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告警信号发出;汇控柜内位臵指示及监控系统主接线显示是否变位正确。

(5)操作隔离开关前应检查断路器确在断开位臵方可进行,因机构卡涩或接触过紧而不能拉合时不能强行操作,应及时汇报相关领导。8.5正常情况下隔离开关可以进行下列操作:(1)拉合无故障的电压互感器;

(2)拉合空载母线和电容电流不超过5A的空载线路;(3)拉合空载电流不超过2A的空载变压器。9.有关GIS设备的技术探讨

9.1为什么选用SF6气体而不是液体(油)?

SF6作为一种绝缘气体,具有很多优点,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不可燃的惰性气体,并有优异的冷却电弧特性,特别是在开关设备有电弧高温的作用下产生较高的冷却效应,避免局部高温的可燃性。SF6气体的绝缘性能远远超过传统的油、空气绝缘介质。其用于电气设备中,可以缩小设备的尺寸,提高设备绝缘的可靠性。其缺点是在电弧放电时分解形成硫的低氟化合物,不但有毒,且对某些绝缘材料和金属具有腐蚀作用。

9.2SF6气体的毒性问题:

①SF6气体比重较空气重,特别在室内有可能引起窒息的问题。②新气体出厂生物试验合格不应含有毒杂质。③在电弧高温作用下,SF6分解物与水分等杂质反应可能产生有毒物凡是有人的地方

就有全通的产品 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

传承

超越

团结

奋进

质。

9.3什么是GIS设备的气隔?设臵气隔有什么好处?

GIS内部的各电器元件的气室间设臵的使气体互不相通的密封间隔称为气隔。

设臵气隔有以下好处:可以将不同各电器元件分隔开;特殊要求的元件(如避雷器等)可以单独设立一个气隔;在检修时可以减少停电范围;可以减少检修时SF6气体的回收和充放气工作量;有利于安装和扩建工作。

9.4GIS中断路器与其他电器元件为什么必须分为不同的气室?

(1)由于断路器气室内SF6气体压力的选择要满足灭弧和绝缘两方面的要求,而其他电器元件内SF6气体压力只需要考虑绝缘性能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能连为一体。

(2)断路器气室内SF6气体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可能分解成多种有腐蚀性和毒性的物质,在结构上不连通就不会影响其他气室的电器元件。

(3)断路器检修的机率比较高,气室分开后,要检修断路器时就不会影响到其它电气元件的气室,因而可缩小检修范围。9.5GIS外壳接地问题:

GIS系密集型结构方式,对其接地问题要求很高,一般要采取下列措施:

(1)接地网应采用铜质材料,以保证接地装臵的可靠和稳定,而且所有接地引线端都必须采用铜排,以减少总的接地电阻。

(2)由于GIS各气室外壳之间的对接地均设有盆式绝缘子或者橡胶密封垫,两个筒体之间均需另跨接铜排,切其截面需按主接地网截面考虑。

(3)正常运行时,特别是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接地故障时,外壳上会产生较高的感应电势。为此要求所有金属筒体之间要用铜排连接,并应有多点与主接地网相连,以使感应电势不危及人身和设备(特别是控制保护回路设备)的安全。

一套GIS外壳需要几个点与主接地网相连接,要有制造厂根据订货单位所提供的接地网技术参数来确定。

凡是有人的地方

篇3:基于GIS的配电网分析原理

配电管理的对象, 如变电站、开闭所、配电线路、杆塔、配电变压器、连接在配电网络上的所有用户单位等, 在地理上的分布具有典型的点、线、面的地理分布特征。

1.1 基本的GIS技术

配电网GIS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专业GIS系统, 要求其具有强大的功能, 比如需要优秀的海量图库管理功能, 对各种地图投影的支持, 支持各种输出方式、支持数据存储在大型的关系数据库中, 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等。所以它最好是在一个成熟的GIS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而得到的, 本文采用Geo Star5.0作为GIS二次开发平台。

1.2 数据库结构的设计技术

由于不同的配电网其设备也各不相同, 因此配电GIS平台要选用一个通用的平台, 并且建立设备库时必须独立于GIS平台, 即不受设备的数量、类型、属性的影响。各类数据间又有交叉复杂的拓扑关系, 因此, 在系统分析和数据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数据结构的合理性、完整性、共享性, 这是系统高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1.3 按设备分层的拓扑关系模型的实现技术

在配电网中, 设备之间有各种拓扑关系, 实际情况就是一个复杂的“网”。对于配电自动化的一些应用, 必须进行快速处理, 即要考虑效率优化的问题。因此, 应建立一种按设备分层的拓扑模型, 如杆塔、变压器放在不同的图层中, 而像架空线、电缆等线状设备也放在不同的图层中, 有利于维护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处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1.4 网络跟踪技术

在配电系统中经常进行线路或变配电站开关操作, 故障隔离、故障恢复、负荷转移、SCADA的开关变位信号处理、停电范围分析等, 相需要采用网络跟踪技术和拓扑连通性分析。因此, 在配电网GIS系统中提高跟踪速度非常重要。

1.5 与其它系统的接口技术

配电网GIS系统的目标是将SCADA、MIS、负荷管理系统 (LMS) 等统一在GIS平台上, 因此要求GIS系统能与这些系统进行接口, 实现与这些系统的图形和数据的交换。特别是与SCADA系统接口时, 要满足实时性、可靠性要求, 可以综合采用实时数据库技术、双缓冲技术、过滤传送等技术来解决。

1.6 专家系统与智能技术

配电网的专家系统中包括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 而知识库建立的质量直接影响判据结果的正确性, 特别要重视知识库的结构和内存;同时,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某些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因此, 采用专家系统与智能技术可以提高配电网GIS系统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GIS的空间拓扑分析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空间检索, 包括从空间位置检索空间物体及其属性和从属性条件检索空间物体;第二则是空间拓扑叠加分析, 空间拓扑叠加实现了输入特征的属性的合并以及特征属性在空间上的连接;第三是空间模型分析, 空间模型分析刚刚起步。空间模型分析目前有三类:第一类是地理信息系统外部的空间模型分析, 将地理信息当作一个通用的空间数据库, 而空间模型分析功能则借助于其它软件;第二类是地理信息系统内部的空间模型分析, 试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提供空间分析模块;第三类是混合型的空间模型分析, 其宗旨在于尽可能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功能, 同时也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使用者的能动性。目前GIS平台比如Geo Star等都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分析功能:

2.1 图层的叠加

指将各类单因素的空间分布数据分别描绘于透明的薄膜上, 然后将这些薄膜进行空间位置对准, 在进行拓扑分析时实质是在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处理。由于GIS平台所提供的拓扑分析是基于点、线所构成的拓扑图进行分析, 正如前面所描述的, 开关、配变等都是用点表示的, 如果要明显的看出它们的类别, 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GIS平台中的符号库或自己制作在变压器层, 用变压器的符号表示, 开关用开关的符号表示, 在进行拓扑分析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拓扑图层叠加在相应的开关层、配变层等, 这样就能清楚的区别各个节点所代表的设备。

2.2 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 (Buffer) 是根据指定的距离在点、线和多边形实体周围自动建立一定宽度的区域范围的分析方法。例如, 配电网架空线路规划中, 常在线路的周围划出一定宽度的范围表示线路走廊的安全距离;又如供电半径统计, 常根据电源点到分段开关的距离做出的缓冲区当作供电区域等等。

2.3 网络分析

网络系统是指由许多相互连接的线段构成的网状系统, 其中线段称为网络连接, 而线段与线段的交点称为网络节点。在网络模型中, 资源和信息能够从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网络分析是在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分析, 只有网络数据集才能进行网络分析, 一般的GIS平台提供的拓扑分析方法有:搜索比邻的所有节点、连接的所有边、连接的所有节点、关键边、关键点、路径分析、以及距离追踪等。

2.4 电气状态着色

在GIS配网分析中是根据GIS构建的拓扑图来实现的, 该拓扑图实际上包含了所有线路以及所有的开关、变压器等元件, 考虑到界面颜色的鲜明与简洁性, 在电气着色的时候一般只需在开关图层和拓扑层进行, 如果用户要查看电压等级着色可以查看线路层。如果每一个元器件都定义了一个STATUS字段, 经过配网分析过后, STATUS为“1”表示带电, STATUS为“0”表示停电。因此可以通过GIS平台的专题图制作功能对元器件进行着色。

2.5 供电区域及各种跟踪功能的着色

供电区域一般是就变电站和供电台区而言。根据深度搜索算法可以找到它的供电半径, 然后根据供电半径作出缓冲图, 其颜色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己指定, 在GIS平台中, 一般把这个区域加载到跟踪层进行显示, 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制成专题图并打印输出。

3 结语

GIS系统中一般包含两类数据:空间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基于GIS的配电网分析的原理就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把配电网中电力设备的空间定位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一对应联系起来, 综合分析与检索空间定位数据, 结合生产应用的MIS系统和SCADA系统, 根据一定的算法实现生产信息与反映地理的图形信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配电网结构复杂, 线路分布广泛, 设备数量众多, 改造更新也比较频繁。因此, 基于GIS的配电网分析方法的研究就很有必要。网络拓扑分析是把用电气设备描述的物理模型转换为用节点和支路描述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基于GIS的配电网分析就是把从AM/FM/GIS中提取的数据 (含网络结构信息) 看做一种物理模型, 网络拓扑分析是把配电网的物理模型转换为可供计算分析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篇4:gis原理实习报告

关键词:农林院校;GIS原理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33-0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地理数据以一定的格式输入、编辑、存储、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处理空间数据的能力,如图形数字化、地理数据的空间分析、地形数据的三维模拟、虚拟场景、地图输出等[1]。自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 Tomlinson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地理数据的编辑、存储及传输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从简单的基础信息管理转向更复杂城乡规划与管理及城市交通、水力水电等的实际应用,逐渐成为人们解决复杂空间辅助决策的工具,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GIS向产业化方向深入和发展,GIS技术已经渗透到包括农业在内的许多领域。在县域的资源环境的管理和调查中,地籍管理、城市的管网建设与维护、自然资源调查、流域管理、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IS技术发展的起源就是要解决林业资源清查、农业土地调查等任务而提出的,这就需要了解或掌握农业领域的相差知识与理论,高等农业院校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GI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也反映出该地区农业管理与发展的水平,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农业知识或理论的GIS应用型人才来实现。近年来随着GIS技术发展和应用,其在解决农业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很强的优势。农业院校许多专业的研究领域都与地理空间有关,如:农作物估产、精确农业、景观生态学、水土流失治理、土地管理、地籍调查与管理、环境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农业区划等,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因此GIS技术作为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在农业及林业领域将得到普遍应用和迅猛发展。

一、农林院校GIS课程内容体系

1.GIS理论教学体系。由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地理数据结构及文件组织、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8部分构成。①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GIS技术的应用。②地理数据结构及文件组织:包括空间信息的概念及描述方法,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栅格和矢量数据编码方法及其相互转换和空间数据库的特点、结构以及数据库模型。以ArcGIS10.0软件为例,利用coverage数据格式与shape数据格式的农业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如土壤数据、土地数据以及农作物信息数据等,剖析数据结构及文件的组织形式。③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包括空间数据的采集方式,空间数据的压缩处理方法,空间数据质量及元数据。以农业领域中的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特点与方法为例,如土壤信息,作物信息等加以详细介绍与举例。重点讲述已有图形的录入和CAD、MAPGIS及MAPINFO等数据的转入。④空间数据库的建立:重点介绍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常用平台软件采用的数据模型。⑤空间分析:包括GIS中模型的概念,空间查询与量算的方法,空间分析原理及方法。⑥GIS产品输出:包括空间决策支持与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电子地图的特点及制作过程。主要以作物施肥专家系统、耕地评价信息系统等为例加以介绍。⑦GIS设计与建立:GIS系统定义、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及维护等的方法、步骤、工具以及GIS设计项目管理与质量保证的相关理论方法。⑧GIS应用:GIS在区域规划管理、农业信息管理、环境监测、道路交通管理、地震灾害和损失估计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应用。

2.GIS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GIS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理论和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学习,培养自己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做技术上的准备。从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规律出发,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设备操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进行空间数据的输入、处理,设计空间查询、分析量算及统计程序,掌握各种空间分析的原理、步骤、插值处理及空间信息分类的方法,空间数据的输出等。

二、GIS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手段现在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需求,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认知和学习,需要实地感性的认识,但限于条件难于实现,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中对地理事物加以认识和理解。②现代的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应用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教科书的理论与技术很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实时更新。

1.教学实践改革,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加强GIS实践教学是提高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2,3]。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通过学实践教学,达到:①理解GIS的基本原理。②掌握1种以上流行GIS软件的使用方法。③掌握针对应用的地理数据收集、输入、编辑处理和建库过程。④能够解决和处理资源、环境信息化管理中的一般性应用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以GIS基本概念为基础,不仅介绍各软件的基本知识,并且深入浅出地介绍软件的基本操作及简单的二次开发技术,为了配合学习者的深入学习,给出了完整的实验数据,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习课教学方面,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与技术,结合研究课题,从数据的采集、处理、拓扑查错、运用现有的数据进行系列的空间分析和成果的输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耐心示范、讲解,并严格要求,不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专业的应用范围和自己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能熟练运用现代GIS技术仪器和设备,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虽然在课堂上运用了许多实例,但讲授的内容还是比较抽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IS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管理以及生产、科学研究和国防等行业部门。如果教学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或者实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再做几个实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完成科研课题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素材与资料,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和了解数据的录入,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拓扑,空间数据精度的评价,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联,数据输出等过程,使学生对GIS原理及方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目前GIS正经历着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变和“以基础平台开发为核心”向“以GIS应用为目的”的方向转变。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后,积极主动地参加科学研究项目,才能在工作与科学研究中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开阔视野,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3.丰富GIS教学素材,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中,收集与购买了大量的图形、图像以及统计资料,制作了具有典型实例的多媒体课件,建立GIS教学素材数据库,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际相联系的目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GIS是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这对GIS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也是实现现代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全面的知识和信息,与板书相比,减少了粉尘的污染,节约了时间。我校GIS原理课程已经制作了多媒体网络课件,建成了相关的教学网站。

在新的历史时期,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获得和处理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具有科技的竞争能力的人才是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4]。人才培养尤其是如何培养好掌握农林相关知识的GIS人才,是高等农林院校适应信息高度发达社会的迫切需求。21世纪GIS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型,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因此GIS原理课程要根据如今社会发展特点,建立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反映现代GIS技术的新发展,使学生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易于接受,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后讨论、实习与实验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7-41.

[2]王淑晴.“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05,(3):99-101.

[3]刘琳,张正勇,王玲.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20(6):72-74.

[4]刘国栋,王政霞.案例教学法在GIS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矿山测量,2011,(3):90-93.

基金项目: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篇5:GIS实习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对空间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模拟分析和显示,并且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包括位置、地物属性等重要信息,为地理研究乃至人类生活工作管理和决策而建立的一类计算机应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区别于其它系统的三个重要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具备其他系统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按照GIS的内容可以分为专题和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两大类,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五个核心问题,正因如此,才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得诸多功能得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多学科交互科学,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并且广泛运用到各方面,所以作为该专业的我们具有实践应用能力是很重要的,实习是对我们所学课程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一个整体检验。通过实习,要求我们对目前社会的前沿知识或技术有所了解,明确在未来工作中的学习方向,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自己的能力和软件应用水平在实践中也会得到全面提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到信息化建设中。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本次实习主要是把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习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做铺垫,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学会实践与理论结合。

通过这次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和运用GIS软件, 通过运用ArcGIS绘制一幅数字地图,从而对我们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数据库以及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显示输出等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本次实习,要求我们了解ArcGIS10.0和MapGIS6.7的基本组成,会使用并且熟悉一些常用的功能。例如:MapGIS6.7中的整图变换、

区编辑、图像分析、图像转换;ArcGIS10.0中的属性连接、图形裁剪、空间校正,矢量化等。

2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分为三部分MapGIS6.7影像裁图、ArcGIS10.0数据建库、数据处理。

MapGIS6.7影像裁图是使用的是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分析,使用区文件影像裁剪功能进行裁剪。

ArcGIS数据建库及空间分析是将所建立的地理数据库文件,使用所学ArcGIS的属性查询、属性编辑、空间查询、数据输入、数据编辑、空间分析,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3实习过程

一、遥感影像的判读

遥感图像解译分为两种: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结合专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影像主要解译方法

1)先图外后图内:先了解影像图框外提供的各种信息。

2)先整体后局部:先整体观察,综合分析目标地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勤对比,多分析:多个波段对比;不同时相对比;不同地物对比。

二、影像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地理配准工具

所有影像图都必须经过地理配准,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1.打开ArcMap,添加“地理配准”工具栏。

2.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图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地理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3.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制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4.在”地理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5.使用该工具在影像图上精确的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

6.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4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值,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7、在“地理配准”工具栏中单击“更新地理配准”,这样坐标就变成了真实的坐标了。

注意:我们这次实习用的方法是用正确的图框去矫正影像图。

三、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

1、打开Arcmap在指定目录下,鼠标右击,在“新建”中,选择“个人地理数据库。自己命名数据库的名称。

2、新建“要素数据集”,也是自己命名。

3、新建“要素类”,我新建了“DLTB、XZDW、DLJX、XZQJX、XZQ”等几个图层,并且在每个图层里创建了不同的字段。并且要进行坐标系的匹配,我们这次实习用的是西安1980,35度带的坐标系。

四、影像图的矢量化:

矢量化时要分层进行。矢量化的内容有:地类界线、现状地物等。

五、影像图的属性录入:

录入数据前,我们要清楚各种数据录入的命名规则,和软件当中那些数据是需要填写的。把所有数据的属性都录入完整。例如:XZQMC、XZQDM、YSDM,地类名称,权属单位等等。

六、接边:

把和自己的图相邻的四幅图拼接在一起,把现状地物、地类界线、地类图斑接在一起,并且把属性录入完整。

七、图面整饰:

把图面整饰完美

八、出图:

把矢量化好的图转换成jpg格式的,并且把它打印出来

4总结与体会

通过本次为期两周的实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熟悉了MAPGIS6.7、ArcGIS10.0软件的基本操作,还掌握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方法、数据编辑方法;掌握了影像匹配、坐标变换的基本方法;掌握了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了数据显示的基本方法以及布局地图的制作和输出方法。另外,我还学会了用 GIS 软件设计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通过本次实习,我还认识到了很多问题。这次综合性实习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刚拿到图时都不知道怎么动手,但后来通过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和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完成了这次实训,并且也对 GIS 软件有了更好的掌握与了解。如今,理论联系实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课堂里学习到的知识如何才可以很好的联系到实际生活,如何才可以将课堂里的知识带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些都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更好的将课堂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很多大学生都纷纷走出校门,参加到各行各业的实践当中去,用自己在课堂里学习到的知识为地方服务,让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我们只有在学校把知识真正的学好了,这样以后走出学校后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短短两周的实训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用软件进行了矢量化,包括了对公路、铁路、河流等的矢量化。而且,还进行了建库、建要素类等的内容。在两周里,我基本完成了任务,并且加深了对ArcGIS10.0的认识。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数据库、要素类、要素集的创建,在ArcMap10中进行的创建,选择给定的坐标系统,并根据图上的地物要素创建要素,比如河流、公路、铁路等。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影像的地理配准,根据已知的图框来矫正影像图。

接着就是矢量化,在这个的过程当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对现状地物要素的属性进行了完善。接下来,我还进行了其他地物要素的矢量化,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会的东西,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度过了难关,基本上完成了任务。

两周的实训虽然很短,但是,这对我来说是来之不易的一次体验,它不仅使我对ArcGIS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亲身实践,也基本学会了图像矢量化的基本步骤;而且,让我体会到了内业工作的艰辛与繁琐 ,更清楚的知道了所选专业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等。最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耐心的重要性,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有耐心,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这次的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很珍惜,虽然自己的任务完成的不是特别的好,但是这次实训让我把课本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更好的灵活运用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要继续努力的学习,往更高的方向发展。

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我认真尽责、仔细观察、综合分析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注重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实习质量。不断提升实习效率、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实习的规章制度,踏实肯干,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实习期间的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交流融洽,能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精神。此次实习受益匪浅,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至少对MAPGIS和ArcGIS的功能有了更深的领会,对GIS与其他领域知识的结合进行相关分析有了很好的体会。同时,也懂得了一些在社会工作中为人处事的道理。

通过这段实习时间使我深刻的了解到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坚实基础。在学校课堂学习专业知识时,可能感觉枯燥无味,但当我们实习以后,才会发现专业知识是多么的重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团结协作,善于沟通,是我们从事工作的基本。

篇6:GIS实习报告

实验名称:利用R2V与ARCGIS制作中国政区图 专 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 级:0902班 姓 名:吕婷婷 学 号:0910010214

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1.重要概念

矢量数据模型:(网络查询得到)它是利用欧里几得几何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这种数据组织方式能最好的逼近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高,数据存储冗余低,便于进行网络分析,但对于多层数据的叠合分析比较困难。(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用点及其x,y坐标构造空间要素的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在GIS中也称格网,栅格地图,表面覆盖或影像。它由行,列,格网组成。行,列由格网左上角起始。在二维坐标系统中,行作为y坐标,列作为x坐标。网格单元由其行,列定义。地理坐标:是指用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地图:是指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综合概括,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空间信息。

地图投影:是指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体上的经纬网转化到平面上,使地面点的地理坐标与图上相应点的直角坐标建立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并研究其变形问题。

投影变换:是指当系统使用来自不同的地球投影的图形数据时,需要将该投影的数据转换为所需要的坐标数据。

投影变形:是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拓扑:研究在拉伸或弯曲等适当变换下仍维持不变的几何对象性质的数学分支。2.实验目的 掌握R2V地图矢量化方法,掌握.shp格式数据的创建,掌握利用ARCGIS进行定义投影及投影变化,掌握利用ARCGIS进行拓扑关系的建立,掌握对属性表的相关操作(添加字段,按属性值查询,计算面积等),掌握地图的编制、整饰及输出。3.数据来源

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jpg格式、含地理坐标),如图1所示。4.要求

(1)利用R2V矢量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分别建立国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界、首都、省会(首府)、岛屿、主要河流6个图层,分别进行矢量化。

(2)在图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分别添加4个控制点,并将屏幕坐标改为地理坐标。

(3)利用R2V的矢量输出功能输出矢量,生成.shp格式数据。(4)在ARCMAP中添加.shp格式数据,进行定义投影、投影转换(转换成ALBERS等面积投影);建立拓扑关系,添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首府)名称及河流名称,添加面积字段并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

(5)在ARCMAP中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的编制、整饰(自动标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首府)名称,手动标注主要河流,地图需包含图名、图例、指北针、经纬网、比例尺、制图人、姓名、班级、学号、专业)及输出。5.步骤

(1)打开R2V并添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2)在R2V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行政图进行矢量化,添加guojie,shengshijie,shoudu,shengjishi,daoyu,heliu,6个图层,在相应的图层对各要素进行绘制(注:guojie,shengshijie,daoyu,heliu为线性要素;shoudu,shengjishi为点状要素)

(3)对矢量图添加4个控制点

(4)对绘制好的图形进行矢量输出,分别记作:城市.shp,边界.shp,河流.shp(注:输出文件格式为.shp;guojie,shengshijie,daoyu,heliu为线性要素;shoudu,shengjishi为点状要素)输出线状要素的时候:

输出点状要素的时候:

(5)在ArcGIS中添加图层:城市.shp,边界.shp,河流.shp

(6)对图形进行投影变换

第一步定义投影:打开ArcToolbox→单击数据管理工具→单击投影 和变换→选择定义投影(分别对边界,河流,城市进行定义投影,选择合适的地理坐标系)

第二步投影:打开ArcToolbox→单击数据管理工具→单击投影变换→单击要素→选择投影(分别对边界,河流,城市进行投影)

第三步要素转面:打开ArcToolbox→单击数据管理工具→单击要素→选择要素转面(对边界进行要素转面操作,保存文件名为bianjie1),得到投影图形如下:

(7)对要素属性表进行编辑

第一步:(计算ID值)添加图层bianjie1→打开图层bianjie1的属性表→选择ID字段计算器→选择FID进行计算得到ID值

(name字段添加)打开图层bianjie1的属性表→在属性表的菜单栏中选择添加字段(添加字段name,文本型)→选择name计算器→选择name=“ ”(将对应的省市名称输入双引号中)

(面积计算)在属性表的菜单栏中选择添加字段(添加字段area,文本型)→选择计算几何(对面积进行计算,单位为平方千米)

第二步:再打开bianjie1的属性→选择符号系统→选择唯一值(值字段为ID,选择添加所有值)

第三步:对城市进行要素标记(同上)(在chengshi图层点击右键点击标注要素就可以显示在地图上,如果显示的不是名称,则在chengshi图层点击右键→选择属性打开标注→将标注此图层中的要素选中并将标注字段选择为name→最后再标注要素)得到如下图

(8)河流的合并:选择图层heliu编辑要素→开始编辑→使用Ctrl+Shift键选中同一段河流→在编辑器菜单栏中选择合并(注:合并结束后停止编辑)

(9)河流的标注:右键单击右上角空白处→选择自定义中的绘图→在绘图菜单栏里选择新建文本中的样条化文本→沿河流绘制曲线并添加文本(长江,黄河)

(10)对地图进行布局标注

第一步添加标注:在ArcMap的菜单栏中选择插入菜单→插入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例的修改:鼠标放在图例上,点击右键,选择转换为图形→再点击右键选择取消分组,然后分别对每一个图例进行属性修改→最后将图例全部选中,点击右键选择组,将其合并)及文本(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再插入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行政图)

第二步添加经纬网:右键单击图层→选择属性→选择格网→新建一个格网(经纬网)(根据需要对网格的属性进行修改)

(11)导出地图:在ArcMap的菜单栏中选择文件菜单→选择导出地图(注:保存输出格式为.JPEG)

6.附图

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行政图

图2:白水县DEM

图3:白水县等值线分布图

图4:白水县坡度等级图

图5:白水县坡向等级图

图6:西安市住房等级分布图

上一篇:企业施工定额编制应用下一篇:宿舍安全检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