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 教学反思

2024-06-09

鞋匠的儿子 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鞋匠的儿子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的公开课一推再推,终于在临近期末结束。本次我选择讲一节富有挑战性的课——《鞋匠的儿子》。

首先说一说我设计时的考虑:现在郑州市语文优质课一般都是一课时完成一课书的教学,为了向这个标准看齐,我也是这样考虑的。生字的处理,现在生字的教学偏向于在学生能读、会写、理解的基础上,讲清生字的起源、演变,在讲本课的生字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内容。文章的品读处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默读、批注、交流、朗读,在处理文章重点内容的时候,我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了设计。总结提升的处理,由于感觉教参上的要求对于这些孩子过于容易,所以在总结提升阶段,将林肯的做人准则拿出来,提升文章的中心。

整节课下来,有三个方面感受很深:

一、老师导的意思较浓

这一点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这里边还有这么一段插曲:为了能够上好这节课,我在大致设计了教案后在六三班试讲了一节,效果不好。因为,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没有什么顺序,前边拉一句后边拽一句,把文章抓的支离破碎,没有体系,再加上我的教案也不熟悉,引导跟不上,评价跟不上,整节课也没说好,也没读好。这个教案的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但是我真的驾驭不住,课堂机制不行,随机应变跟不上。这个还需要平时工作中多修炼,提高自身素质,积累足够的语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二、文本解读深度不够

《鞋匠的儿子》这课书看似很简单,重点就林肯演讲的三句话。但是仔细品读,每句话都不简单,每句话都含有丰富的意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以至于一直到公开课当天我都在苦苦思索每句话的用意和侧重点,但是仍然没有理解的很透彻。这就给课堂评价,对学生的疏导、下个环节的过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每句话中我到底想要什么,学生给了我什么,我怎样引导他们达成我的预期目标,这些都成了问题。

三、资料补充方面

这个问题最为纠结,在讲课前一晚上,我决定删掉林肯和南北战争的资料,因为课堂容量较大。这也成为这节课最大的缺憾,造成学生对林肯形象认识不够丰满。课时安排还是两节课好点。

无论怎样,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我会从发现的问题中努力提高自己,把随堂课作为公开课,把公开课讲成随堂课,追求自己更大的进步。

篇2:鞋匠的儿子 教学反思

我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参议员的“傲慢”、羞辱、讥讽、嘲笑。懂得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林肯下不了台,是想让林肯从此抬不起头,是想致林肯于死地,在这样的气氛中,林肯应该怎么做呢?要知道参加这一行动的不仅仅是一个参议员,所有的参议员都参与了这个羞辱新总统的行动。他们个个大笑起来,开怀不已,这笑声充满了快意,听着这样的笑声,林肯应该怎么样才能完成自己的演讲任务呢?我让学生大胆假设,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然后联系课文中林肯的三段话,从林肯的话中体会林肯伟大的心灵。学生在读与议中体验感悟了林肯化敌为友,用自己的真诚和幽默来感化听众的演讲技巧,感受林肯的伟大人格魅力。

二、品读感悟了解人物。

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辞进行研读感悟,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感悟人物形象。看似平淡普通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朴实的话语,只有从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才能读出人物的神来,真正读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在教学林肯说的第一段话时,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永远”,用比较句式的形式,体会三个永远所饱含的情感。在教学林肯说的第二段话时,我抓住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篇3:《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 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

3.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 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 感受林肯其人及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感知人物

1.课件出示 (头像) , 师深情描述:鞋匠的儿子。

二、借助隐线, 感受处境

1.同学们, 林肯出生于贫民家庭, 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却成为了一位美国总统。对此, 你有什么话想说?

2.“林肯先生, 在你开始演讲之前……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从这段话中, 你感受到什么?你还听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交流, 让学生领悟到参议员话中的言外之意, 深切感受林肯当时的处境, 为学生学习演讲辞式的文章建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4.在他们的眼中,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总统?

交流: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 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 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5.而如今面前的林肯总统却是一位鞋匠的儿子, 这让所有的参议员感到丢脸, 觉得难堪, 不知如何面对。这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尴尬。

6.因为感到丢脸, 觉得难堪, 这位参议员在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 态度傲慢地说:“林肯……鞋匠的儿子。”

三、自读课文, 小组讨论

1.如果你是站在演讲台前, 面对众人的林肯, 听着这段羞辱的话语, 你会怎么做?

2.林肯是如何表现的呢?指名回答并相机出示:林肯首次演讲的三段话。

3.这三段话都是描写了林肯的语言。人们说“言为心声”, 读着这几段话,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林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其中的一段话, 认真阅读、思考并讨论, 将相应的内容记在“小组讨论记录”上。

4.小组讨论, 教师行间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 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个性化感悟的机会, 有益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独特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四、紧抓主线, 感悟林肯

小组交流要求:一人板书关键词语, 一人主要发言, 其他组员或小组补充。

1.课件出示:我非常……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1) 宽容:交流怎么读出来的并相机朗读。

(2) 自豪:身为鞋匠的儿子, 不必感到卑微, 只要努力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谁来读?

(3) 怀念:好一个深深爱着父亲的林肯。请你读———

(4) 听了大家的发言, 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位宽容、真诚、谦逊的总统。让我们一起读这段文字, 再次感受林肯的宽容、真诚与谦逊。

2.在一片静默声中, 林肯又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了这样一段话 (课件出示:就我所知……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指名读。

从中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林肯?哪个小组来交流。

(1) 贵为名门望族, 但同样要穿出自一位鞋匠之手的鞋子, 平民百姓要穿, 达官贵人也不例外;因为父亲已过世, 如鞋不合脚, 自己乐意效劳, 即使贵为总统, 仍愿为他人服务;勤劳, 是林肯跟父亲相处时得到的最大财富。

“艺术”, 这仅仅是一种做鞋子的艺术吗?林肯还从父亲做鞋的艺术中学到了什么? (更应该理解为勤劳俭朴、自食其力的做人准则。)

小结:如果说, 林肯的第一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宽容和谦逊, 那么这段话则让我们感受到他愿像父亲做鞋一样———做事、做人。

(2) 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读这段话。

3.这是林肯说的第三段话。 (课件出示)

(1) 你们组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林肯?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2) 听了这番话, 你又是怎样想的?

(3) 说到这里, 林肯流下了眼泪。让我们默默地凝视林肯演讲时的画面, 看着他的动作, 想着他的神情, 来读一读这段话吧。生小声练读, 指名读, 齐读。

五、内外联系, 升华情感

1.听着林肯一句句的肺腑之言, 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是呀, 林肯总统正是凭借自己宽广的胸怀、谦逊和朴实、真诚和平等的人格魅力打动了在场所有的议员们。参议员们心中感慨万千!他们将感慨化成了一阵阵赞叹的掌声!

3.掌声之后留下了六个点, 师板书省略号。你认为这六个点中包含了什么?

设计意图:想象除了可以丰富文本的内容, 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之外, 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交流, 让学生真正设身处地去想人物之所想, 感人物之所感, 言人物之所言。

4.林肯由一位鞋匠的儿子成为了一名总统, 在一阵令人尴尬的嘲笑声之后, 他用一段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 用爱和宽容征服了所有人, 让自己变得崇高, 变得伟大!正如斯宾诺所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 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5.本文的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清玄,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贫穷家庭。他曾连续三年创造了台湾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在写完这个故事后, 他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 曾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这些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就像一块块石头, 挡住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联系课文说说林肯是怎样将这些困难变成一级一级台阶, 从而使他更自信、更从容地走向人生顶峰的?

设计意图:这里安排关于文章作者的相关拓展, 有助于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 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从而更进一步走进文中角色的内心深处。

篇4:《鞋匠的儿子》教学谈

一、 紧扣主线,引领阅读探究,于碰撞中理解文本

《鞋匠的儿子》一文中,参议员前后态度的变化是一根隐线,也是文章叙述的主线。在课后习题中,编者也用两个问题,点出了这一点。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林肯当选为总统的那一刻,参议员们的态度是怎样的?林肯说过三段话后,参议员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引领学生在品读和思考中感悟林肯自信、宽容、仁爱的人物形象。

二、 朗读体会,感受人物形象,于品读中走进文本

课文用了三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容大度的胸襟,以及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其实,每一个“永远”都有很深的意味。教学中,我首先引领学生去自主地读,想一想读出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从哪些关键词中读出来的?并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抓住了这些词句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到父亲虽然是个鞋匠,但他的品格、他的行为是那么高尚,那么伟大。他的儿子,虽然没有父亲做的那样好,但也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去努力。林肯通过他的演讲在回击那个议员,也在感动那些傲慢议员,同时告诉他们,他会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总统,受人尊敬的总统。学生在林肯的熏陶下,也一定能明白宽容的重要性。

三、 详略得当,突出人物特点,于揣摩中领会方法

《鞋匠的儿子》这一课的写作有两大特色:第一是以小见大,展示人格力量;第二是详略得当,既见深度又见广度。当品读完文本,整体把握了人物形象之后,教者就引领学生体会文本中写的两件事,其中一件事详写,一件事略写,体会文本的详略得当,在揣摩中领会写作方法。

四、 补充拓展,丰富人物形象,于交流中碰撞心灵

在学生把握了林肯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课后去读一读有关林肯的书籍,在班级里开展一次“我心中的林肯”的读书交流会,我们相信学生必将会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让自己心中的林肯形象更加丰满起来,在阅读和交流中产生令人震撼的心灵碰撞。从课前的资料搜集到课堂的阅读探究、品读文本,再到课后的拓展阅读、读书交流,能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情趣。

篇5: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十分钟后,我们开始交流,学生发言的不多,能说到点子上的更少,但是最基本的“诚实、尊敬父亲”,学生还是能体会出来的。经过我的引导,学生又认识到林肯的“胸怀宽广,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本就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态度,一个人修炼一生也未必能时时处处都做到,如果说我们面对的是千里之行,那我们今天就算是迈开了第一步吧。

篇6: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此课时,像大多数老师一样,我把着眼点放在了林肯的宽容大度、襟怀坦荡、真情真性上,而忽略了这三段话的内在联系。诚如高林生老师所说,《课程标准》中对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有“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的要求;课文中这三段话也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那怕是暂时还不到位,也没有关系,学习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但如果只是地说诚恳、宽容大度、平等,而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探究,那就太可惜这份资源了。我个人总是觉得,老师的重要作用是引领,而引领的重点是哪些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领域或问题,重点不是那些学生自己能够读懂和明白的问题。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在教学此课时,我采用了阅读感悟写批注的方法。学生都能体会出林肯对父亲深深的爱、尊敬和感激,体会出林肯的宽容大度,襟怀坦荡。对于三段话的逻辑联系上,我却并未多加关注,想来也是失败的课堂。唯一能让我满意的是我抓住了第二段话中的“做鞋子的艺术”,我问学生“做鞋子的艺术”指的是什么?有名学生并未思考,一下子站起来说会修鞋子了。我说,联系上文来看,有这层意思。但我又提醒他们这里用的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学生再读课文,我稍加点拨。学生明白这里并不仅仅是指做鞋子的技术,而且还指为人服务的思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思想;人人平等的思想(在鞋子的面前,人与人都是一样的);勤劳的工作态度等等。

事实上,听了大家的讨论,回头再读课文,我发现第一段话是林肯以退为进,表达对父亲的爱戴、尊敬,强调“我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第二段话是说,我可以帮你(那个参议员)修鞋,因为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就是人人平等,那是为人服务的思想。在这里,做鞋子跟治理国家是一样的道理啊。第三段话是说对所有参议员说的同样的道理,再次强调我做总统无法像父亲那么伟大,父亲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篇7:《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在语文课程诸多的矛盾关系中,最突出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或者说,在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多种教育功能中,哪一种才是它所特有的、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功能?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成功从事人际交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或“言语”能力)。教课文,就要扣紧字词句。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比如:“记住”一词,议员和林肯“记住”的是不一样的。“尴尬”:学生能懂多少?它的本义是下不了台,两难境地,情态不自然。他为什么尴尬?什么事让他尴尬?尴尬的是否有道理?究竟是什么使他尴尬?(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原因是出身?出身有什么尴尬的?总之,语文的“思想”、“人文”之魂,必须附于言语实践之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特征所在。语文教学的关注重点本来就当是语言文字,重视精神感染,也要由文字来引发,由文字来贯穿,最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语文老师首先应是语言文字之师。他们应当有本事让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能在孩子的心灵中活起来、具体起来、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在于要关注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是:关注学习对象——学生,关注言语现象,关注语文事实。《鞋匠的儿子》的语文事实(事件)是要宣讲一个名人轶事,从名人轶事中汲取怎样对待人生、树立信仰和担当责任。它的语文手段就是借名人轶事对人产生喻示。学语文,究竟学什么?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这一语文成品。要抓住两个核心:(1)课文写什么故事?写什么人?(2)这个角色是怎样言说的?言语行为是什么?由说什么转到怎样说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飞跃。既要把握文中人物是怎样言说的?也要关注作者是怎样言说的?这才是与语文有关的东西。

篇8:鞋匠的儿子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带有浓郁辩论色彩的文章, 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 虽然出身贫寒, 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持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 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 捍卫了尊严, 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课文语言平实真挚, 多处采用对比, 极富感染力。纵观全文, 故事情节简单, 内容通俗易懂, 教学时不必拘泥于情节内容, 更应着眼于林肯朴实真诚、富有张力的语言表达特色, 引导学生在品读中赏析语言、构建语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 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 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林肯的演讲词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 感受林肯宽容、智慧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林肯演讲前后, 参议员对他态度的变化, 反衬出林肯高大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1.听写词语

师:请两人在黑板上听写, 其余同学听写在本子上。集体订正, 齐读一遍词语:“傲慢、开怀不已、静默、赞叹”。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落实新课标中对指导书写的要求)

2.按要求自学第3~5自然段

师:同学们一定发现了这4个词是描写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 是什么让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呢?林肯的演讲究竟有多大的魔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体会。

(1) 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 用画出林肯的话;认真读一读勾画的句子, 思考: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样的人物特点?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简单的批注。

(2) 点名汇报:你勾画了哪些句子?

生: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 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 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生:就我所知, 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 我可以帮你改正。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 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生:对参议院里任何人都一样, 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 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 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 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师:你们真会读书, 找得非常正确!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潜心读书, 勾画重点句子, 学习做批注)

3.全班交流

师 (课件出示第3~5自然段) :我们来看第一段话, 从带点词中你读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林肯?请你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段话?

(根据学生的理解, 教师借机点拨:宽容对方的无礼;为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而自豪;永远怀念父亲、尊敬父亲)

师:你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林肯的品质?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请大家根据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并有感情地朗读林肯的话。

师:谁来说一说我们学习的第一段话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句段)

师: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第2~3段话, 并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师:谁来交流交流你的看法, 从哪些词感受到了林肯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相应的词语)

师:从“伟大、艺术、无人能比”等词语, 你们能体会到什么?林肯之所以称自己的鞋匠父亲是伟大的, 和他对待像父亲一样的劳动人民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在1776年7月4日美国颁布的《独立宣言》中第一句话写到“人人生而平等”, 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林肯, 在他看来总统和鞋匠只是职位的不同, 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师:在林肯看来, 总统还和什么人是平等的?

生:参议员、花匠、工人、农民……

师:这就是《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 (师板书) , 林肯的风度和真诚的演讲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使所有的嘲笑声都化为了赞叹的掌声。让我们起立, 一起读一读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吧。

(设计意图:分三段话来学习, 以第一段话为范例指导学生抓重点词, 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 让学生自学第2~3段话, 体会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再通过层层递进式的朗读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情境表演, 补充文白

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 感受到了林肯的人格魅力, 而这是林肯的一次即兴演讲, 谁来说说演讲和朗读有什么不同?要面对观众, 和观众有眼神的交流, 有手势, 语气要清晰有力, 饱含真情。

师:我们就来表演林肯这次精彩的演讲 (课件出示美国参议院的图片) , 我们现在来到了美国的参议院, 一人演林肯, 一人演参议员, 其余同学演其他参议员。

(学生表演结束, 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 (顺势发问) :在场的参议员们, 听了林肯的演讲, 你想说什么呢?

师 (小结) :林肯不以自己是个总统而妄自尊大, 也不因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妄自菲薄。因为林肯一直都倡导人人平等的思想, 所以他才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境中, 请学生扮演林肯, 进行一次演讲, 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感受林肯演讲带给人身心的震撼。教师再顺势追问“参议员们”的感受, 让学生直接表达出对林肯的敬佩之情)

5.学习第6自然段

师:就在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不久, 南方的一些州竟然发生了分裂国家的战争, 是怎样一回事呢?

(师补充南北战争的资料:当时美国南方实行奴隶制度, 380万黑人奴隶遭受奴隶主残酷的折磨和压迫, 过着悲惨的生活。1861年,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倡导人人平等, 触动了南方奴隶主的利益, 于是南方一些州发动了分裂国家的战争)

师:林肯在演讲中是如何阐述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师:“毫不犹豫”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毫不犹豫地做什么?“毫不犹豫”在这句话中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南北战争的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林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感受林肯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他高超的治国才能)

[方法探究]

1.小组讨论

作者在文中写了两件事, 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作者是怎样安排的?讨论好以后全班交流。

2.总结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是写人的文章, 课文通过记叙一详一略两个事例, 在事例中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细节的描写, 从小事中折射出人物的伟大品质, 这就是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课件出示:详略得当、语言描写、以小见大) 建议大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此方法来写人。

(设计意图: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把课文当作学习写作的范文来教学, 阅读和作文教学紧密相连)

[课堂延伸]

师:在美国林肯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林肯的名言, 让我们高声朗诵这段话, 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和体会。

生: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 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师:推荐大家课外阅读《林肯传》, 进一步了解林肯。

篇9:《鞋匠的儿子》教学例谈

[关键词]解读 简约 简便 简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2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写人课文,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曾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是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参议员的嘲讽,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宽容,成功地将嘲弄的笑声化为赞叹的掌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全文以朴实的语言充分展现了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林肯的敬佩。对本课的教学,该如何做到简约、简便、简化呢?

一、解读演讲,感悟形象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林肯的三段演讲来表现其人格魅力,对林肯演讲的解读成了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些语句表面上平淡普通,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通过品读,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真正体会人物的魅力。该如何引领,才能使学生在文字间自由驰骋又不会漫无边际呢?教学中,我紧扣林肯的三段演讲,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揣摩文字背后的深意,感悟人物的形象。

教学片段:

1.默读全文,请你画出林肯的三段演讲,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2.交流展示。

第一段演讲:

(1)男生读。

(2)哪句话你感受最深?从中体会到什么?

(3)去掉“非常”“一定”“永远”,比较朗读。

(4)三个“永远”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宽容对方的无礼;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永远怀念和尊敬父亲。)

第二段演讲:

(1)女生读。

(2)这段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同桌讨论交流。

(3)创设情境:我仿佛看到了 ,林肯是多么 。

第三段演讲:

(1)引读:“然后,林肯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学生齐读第三段)

(2)“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林肯在说这句话时,心情怎样?“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这是怎样的眼泪?

(3)当林肯流下眼泪时,(齐读)“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4)省略号的背后省略了什么?

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学习,没有任何花样,内容朴实简约,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二、设身处地,走进内心

学生对林肯的形象的认识相对容易,但如果要内心受到震撼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教学中,我根据文本的特点,从文中参议员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强烈的对比入手。

参议员羞辱林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你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你们为什么笑得如此开怀?

生1:你出身卑微,就是做了总统,我也看不起你。

生2:你做了总统也永远改变不了你卑微的出身。

林肯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完之后,“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省略号的背后省略了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生1:林肯先生,我为我刚才对您的冒犯说声“对不起”。

生2:林肯先生,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我真诚地请求您的原谅。

生3:林肯先生,我万分惭愧,请原谅我的出言不逊。

教师找准切入点,抛砖引玉,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各抒己见,答案精彩纷呈,方法简便易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

三、恰当取舍,丰满人物

文中叙述了两个事例,一详一略,第一个事例可知林肯的品质和为人,第二个事例介绍了林肯的成就。课文重点介绍了第一个事例,对第二个事例略写,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化了第一个事例,而简化了第二个事例。

学生在充分阅读第一个事例后,理解林肯:“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林肯用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表达他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在此基础上,拓展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并拓展了林肯遇刺后万人瞻仰的相关资料,从而使林肯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篇10:《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鞋匠的儿子》一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生平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展现了林肯宽容、诚实、谦虚、自信、真情的人格魅力。因此,在设计时,我力图抓住参议员们态度变化的一条线和林肯从三段话中所表现出人格魅力展开教学。

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羞辱——大笑——静默——掌声,学习过程中,我紧紧扣住为什么最后参议员会从羞辱林肯转变为发出赞叹的掌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说,从而体会这三段话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其他老师给我提出的教学建议,我反思了以下的不足:缺乏灵活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能充分的体现一位老师自身的能力,也是教师个人风格的体现。在最后一段的教学,我过多考虑教学的完整性,至于教学的效果,让人觉得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些机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积累,从其他老师身上学习,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案例。用心去体会,去揣摩,去实践。细节处引导处理不足。细节的处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能力,又是师生沟通的平台。本课的重点就是分析感悟林肯的第一段话,在此段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林肯所处的时代和体会林肯当时的处境,学生对于其话中的深刻含义不能很好地理解,问题与问题的衔接显的很突兀,缺乏层次性和自然的过渡,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开课时的生平简介应该多花些时间让学生作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将努力改进以上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反思不白思。

篇11:鞋匠的儿子反思

张莉

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具体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让人物的人格魅力展示在我们的面前。第一个事例抓住一个特定的场面,写了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卑微,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以精彩的演讲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第二个事例写了林肯就任总统后不久南方发动分裂战争,林肯号召人民结束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让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小学生在刚刚开始了解人生的时候,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提供学习的榜样。同时,通过学生独立阅读,进一步练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检测自己的阅读能力。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充满情感,观点明确,事迹感人,叙述清楚、明快、生动。学生阅读理解不会有多大困难。所以,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体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课后思考题: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在设计时就抓住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展开教学。

对这节课的感受我还想谈以下几点:

1、引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教师正是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用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在十九世纪,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总统,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这着这样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是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2、结合课内课外,拓展知识领域。

新课程一个很新的理念是综合性学习,而综合性学习表征之一强调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也就是受益于课内,发展于课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局限于文本中知识,而是借助文本联系到课外,让学生自己查阅林肯的资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课外的知识的拓展,又很好地服务了本课的教学,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3、挖掘文本内涵,生成独特感受。

文本的意义在于价值性的解读,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生成独特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力地抓住林肯说的三段话为主线,重点理解,逐步提升,让学生体会出林肯的伟大人格魅力,让学生反复的阅读、思考、辨析,例如,他对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那样做得那么好。”

4、抓住朗读训练,读出真实体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涵,但读不是泛泛的读,要读的有层次,读的有重点,读的有针对。所以,在朗读的训练中,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着教学过程,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主导。

篇12:《鞋匠的儿子》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

品质。

2.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

3.习作选材指导:

(1)写人物要言行一致,注意题目与文章选材的关系。

(2)学习就人物事迹发表相应的感想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难点:习作选材指导。

【教学准备】

1.搜集林肯的资料及林肯当选总统时的背景资料。

2.了解美国的南北战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了解人物

(师板书课题后,生齐读。)

师:鞋匠是干什么的?这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生:修鞋的。

生:卑微的职业。

师:就是这么一个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却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这位了不起的伟人就是――

生:林肯。

(师板书:林肯)

二、测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林肯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他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师:让我们记住这位――

(生读课题《鞋匠的儿子》)

(师课件出示文字,生填空)

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这些出身()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的鞋匠的儿子,决定在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

()他。

师:“尴尬”在字典中的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尴尬的经历。理解“羞辱”“毫不犹豫”的意思。

(生开火车读课文)

三、导,理清条理

1.明确学习目标。

师:一位鞋匠的儿子靠什么成为国家总统?

(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参议员对林肯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表示变化的词语。)

(师板书: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师:参议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师:为什么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1自然段。

生1:当时美国的参议员们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而林肯只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生2:参议员们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新总统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

师:当时的美国,种族歧视、等级歧视异常严重,人与人之间是极其不平等的,在这种严重的歧视面前,鞋匠是――

生:卑微的。

师:总统是――

生:高贵的。

师:平民是――

生:卑微的。

师:上流社会贵族是――

生:高高在上的。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四、延

(师课件出示:林肯家境贫寒,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钱竟追赶十几里路。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他夜读的灯火总要闪烁到很晚很晚。两年后,他成了一名优秀的律师,坚持为正义的一方辩护。)

师:默读小故事,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林肯。

生:我看到了一个勤劳的林肯。

生:我看到了一个诚实的林肯。

生:我看到了一个热爱读书的林肯。

生:我看到了一个坚持正义的林肯。

……

师:假如你是一位支持林肯的参议员,你会怎么说?怎

么做?

五、写

师:(课件出示小练笔)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位支持林肯的参议员,你会――

第二课时

一、测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鞋匠的儿子》。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首次到参议院演说前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请同学们读这段填空(出示课件),回忆他即兴演讲的原因,将缺省的词语默写在本子上。我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写。

师:在参议员的眼里,当总统的应该是――(生:上流社会的名门望族。)而不应该是――(生: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师:有个傲慢的参议员当场就羞辱起了林肯。(课件出示并引读参议员的话)

生:一个鞋匠的儿子,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师:林肯新官上任,迎接他的不是恭喜,不是支持,而是――

生:羞辱。

二、导

师:他是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羞辱的?在他演讲前后,参议员们的态度有何变化?从这些话中,你感受到了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上节课同学们已在书上作了批注,也圈画了关键词。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3~5自然段,梳理一下思路,准备与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师:我请三个同学合作读一读林肯的三段话。

(生合作读)

师:听了这番演讲,参议员们的态度有何变化?

(师板书:静默、赞叹)

师:参议员们的态度为何会有180度的变化?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一下他的语言。

(师出示林肯说的第一段话,指名读。)

师:听出来了,这段话的大意是――

生:感激参议员的忠告。

师:两者比较,后一段少了点什么?

生:非常、一定、那么。

师: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生1:明明是羞辱,林肯却说是“忠告”,而且要永远记住,中国人说“以德报怨”,林肯就是在这么做。

生2:他从参议员的话中读出的不是羞辱,而是参议员语言背后的思想――参议员出身名门望族,生活优越,高高在上;而鞋匠是――卑微的,像鞋匠一样的普通劳动者在贵族眼里都是卑微的。

生3: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美国的南北分裂将继续。新上任的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人为的等级观念,让“人人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他非常感激参议员的忠告,还要永远记住。

生4:林肯是鞋匠的儿子,这个身份不会改变,他也不想改变。

生5:参议员眼中的“卑微”,在林肯眼中却是自豪。他引以为荣。

生6:父亲在林肯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林肯尊敬他,怀念他。

(师指导朗读,生齐读。)

师:此言一出,刚刚还开怀不已的参议员们一下子――

生:静默了。

师:林肯又转向那个参议员。(出示林肯的第二段话)

师:理解“艺术”。我们一般认为什么才能称之为“艺术”?

生:像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

师:我们脚下的鞋子称得上是艺术吗?流水线的产品只能叫技术,但是手工制作、量脚定做、独一无二才可以称得上是――

生:艺术。

生:林肯父亲无论是制鞋还是修鞋,都精心、用心,参议员家人脚上的鞋就是最好的例子。

(师指导朗读,生齐读。)

师:读到这样的话,你赞叹了吗?你赞叹的是――

生1:我赞叹的是林肯的宽容大度。

生2:我赞叹的是林肯的演讲艺术。

生3:我赞叹的是林肯的孝敬父母。

师:林肯不愧是律师出身的演说家,即兴演讲感人肺腑。谁愿意像林肯一样上台来说一说呢?

(生上台展示)

师:当你们这么说的时候,我们也像林肯一样把“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化成了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生齐读)

师:这句话是人教版教材的这个故事的结尾,而西师大版课文里的这个故事到“赞叹的掌声”就结束了。为什么我们苏教版的课文里还有个第6自然段呢?有存在的必

要吗?

师:第6自然段写了什么?请自读、思考。

师:在这段话里,“房子”指的是――

生:美国。

师:不希望房子塌下去,意思是――

生:不希望美国分裂。

师:这句话表达了林肯的执政理念:反对――

生:战争。

师:支持――

生:和平。

师:林肯有鲜明的理念,有高明的演说才能,更有坚决的行动。真不愧是――(课件出示句子)

生: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师课件出示资料)

师:在美国民众评选历届总统排名时,林肯得票最高,超过了――

生: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师:超过了――

生:美国的新政总统罗斯福。

师:现在你感到这最后一段有存在价值了吗?

师:那么,能不能把林肯的丰功伟绩写具体点呢?甚至比他的即兴演讲还长?

生1:若是这样,那课题就该是《林肯传》。

生2:若是这样,那课题就该是《伟大的总统》了。本课以《鞋匠的儿子》为题,告诉我们课文只是讲了一件名人轶事,只是想从侧面表现林肯的伟大。

三、延

师:我们来看一下林肯的名言和马克思对林肯的评价。

(课件出示)

1.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绝不能成为敌人。

――林肯

2.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

――林肯

3.在整个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从每一个战场,每一个爱国志士的坟墓延伸到每一颗跳动的心和每一个家庭,它们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的合唱曲。

――林肯

4.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林肯

5.这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的人……这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见的人物……是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马克思

四、写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感触很多,就请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选择一个角色,写一段话吧!(出示小练笔:

假如,你是一位支持林肯的参议员……

假如你曾是一位嘲笑过林肯的参议员……)

(生写话,交流分享。)

五、总结

师:虽然出身卑微,但林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他是――

生:伟大的。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一些林肯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小故事。并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在班队课上开展一个小型演讲会:《我眼中的林肯》。

2.推荐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从而了解林肯当总统时的社会背景。

板书设计

鞋匠的儿子

卑微 鞋匠的儿子

伟大 林肯 宽容大度 自信从容 真诚友善 ……

名门望族 参议员 尴尬 羞辱 大笑 静默 赞叹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南湖小学)

篇13:鞋匠的儿子 教学反思

一、解读课题,积累“匠”字词语

解读好题目,是教学切入的关键。《鞋匠的儿子》从文题结构来看是以职业和身份构成的短语;从文本内容来看,语言对话是表达的核心。因此,以“你从课文中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林肯为人处世的匠心”导入,直指文本内容的核心———演说词。从“匠”的演变了解其本义“筐里背着刀斧工具的木工”,并引申出“靠手工技能谋生的人”。了解“匠”的职业:木匠、工匠、铁匠、教书匠……了解职业技能,积累“匠心独运”“能工巧匠”“独具匠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词句。在词语的理解、品读、积累中初识“匠”的魅力。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字眼,却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涵。文中“鞋匠”与“参议员”的职业身份对比,参议员在林肯答辩前后的情感对比,文中林肯为己、为国两件事“刚柔相济”的叙述对比,无不彰显着作者的匠心独运。

二、盘点词语,关注作者谋篇架构的表达思维,感悟“匠””的力量

从内容与意义之间的关联来看,本文呈现出两条主线:一是参议员对林肯的态度发生戏剧性变化的线索“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这是一条隐线;二是林肯演说事件::以演说来维护“鞋匠”的尊严,,是对“匠”的尊重,是明线。两条线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既有林肯宽容大度的“柔”性美,又有林肯坚守原则、、捍卫正义的“刚”性美,可谓是“刚柔并济”。

如何将作者的表达思维对接顺应读者(学生)的思维?从词语入手,在词语的运用中构建文本图像,编织阅读的结构网。引导学生分别画出描写参议员和林肯的词语“名门望族””“尴尬”“傲慢”“羞辱”“嘲笑”“静默”“赞叹”“开怀不已”“卑微””“伟大”“无人能比”“维护”等,再结合“鞋匠的儿子”这一主题,运用这些词语说完整的句子。这样对“鞋匠的儿子”进行反复运用,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了林肯的“匠心”,鞋匠的“匠艺”。

三、聚焦演说,探究作者局部表达思维,揣摩表达的“匠心”

从写作的过程来看,其内容的选择、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无不蕴含着作者内在的表达思维。林肯的人格魅力是学生难以体会的,全文两处描写林肯的演说,其演说词背后的意蕴、演说词之间的逻辑是体会林肯人格魅力的关键。细读林肯第一次的演说,三段话带有浓浓的辩论色彩。首先,面对那个傲慢参议员对自己的“羞辱”,以“非常感谢”的宽容、大度与大气,将“恶意”转化为“善意”,这样“顺藤摸瓜”式的接招,展现出了林肯的言语智慧和坦诚、大度、谦虚、坚定的人格修养,让所有的参议员感到了震撼。以“已经过世了”的补充,不露痕迹地将“卑微”和“高贵”的身份转变成了良心和灵魂的卑微和高贵的较量。以三个“永远”进行跟进,可谓是重拳出击。第一个“永远”看似是对参议员的感谢,实则是有力的回击;第二个“永远”表现出林肯作为一个鞋匠儿子的坦诚、自豪和坚定;第三个“永远”充满着自己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怀念。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去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是教师设计学习活动的重心。

篇14:《鞋匠的儿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讲述故事)

师: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这个小男孩很聪明。

师: 想认识他吗?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林肯。(出示图片)对于林肯,你有哪些了解?

(出示资料)

师:用心读读,你对他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他倡导人人平等,废除黑奴制度。

(板书课题)

师: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课文为什么以鞋匠的儿子为题,而不用林肯或美国总统林肯呢?

生:鞋匠的儿子怎么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

生:课文主要写林肯的什么事情?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1.出示学习提示,自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林肯的哪两件事。

2.反馈交流,整体感知。

(生概括回答)

师:两件事是一样写的吗?

生:第一件事是详写的,第二件事是略写,有详有略。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默读课文,圈画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

交流:“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归纳板书:尴尬 羞辱 赞叹)

师:“尴尬”这个词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外面不是“九”)羞辱的“辱”呢?(上面辰字的一撇不能太长,字形略扁些)

2.体会羞辱。

师:“羞辱”什么意思?参议员们为什么要羞辱林肯?

生:他是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师:如果你是那个参议员,会怎样来说这段话?(指名读)为什么这样读?

师:读出了参议员的内心感受。最体现羞辱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生:“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出身名门望族的参议员们瞧不起出身卑微的林肯。

师:读书不光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标点符号。看看短短一句话用了几个标点?想象一下怎样的神情?什么样的语气?(参议员慢条斯理,态度傲慢)

齐读,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在就职演讲的庄重场合,这样的羞辱犹如刀剑直刺人心啊,然而鞋匠的儿子——林肯却让这种羞辱在静默中消释,并化为赞叹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

3.品读语言,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

(1)出示学习提示:仔细品读林肯的三段话,圈画关键词语,感受其人格魅力,做上批注。

学生自学做批注。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

生:面对羞辱,林肯不但没有发怒,还说感激。我从“感激”“忠告”等词体会到他的宽容大度。

师:把别人的羞辱当作忠告来感谢,多么博大的胸怀。

生:我从“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体会到林肯对父亲的尊重。

生:我体会到林肯作为鞋匠儿子很自豪,充满了对父亲的尊重和爱。

生:我从几个“永远”看出林肯尊敬、爱戴父亲。在他心中,父亲是个伟大的人。

师:身为总统,却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亲,饱含着对父亲深深的爱。同时,也体现出他怎样的思想?

生: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生: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师:在参议员眼里,鞋匠是卑微的;而在林肯心中,鞋匠是伟大的。父亲是他的楷模、他的榜样。

师:还从哪里体会出他人人平等的思想?

生:我从“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对参议院里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他当上了总统,却还愿意为参议员去修鞋子,体会到人人平等的思想。

师:即使身为总统,也愿意用鞋匠的手艺为别人服务。人人都是平等的。

(3)感情朗读。

师:这三段话,林肯事先准备了发言稿吗?他是怎样通过演讲,来打动参议员的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

生:面对羞辱,林肯表现得宽容、真诚,用自己对父亲的爱化解了尴尬。

师:林肯的演讲字字发自肺腑,正是这份真情打动了所有的人,使所有的嘲笑声都化成了赞叹的掌声。

(4)想象写话。

师:参议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会想些什么?在省略号处写一写。

指名反馈,相机点评。

四、以题为眼,提升人物

师:课文学到这,你知道课题为什么用“鞋匠的儿子”了吗?

生:故事的起因是参议员羞辱林肯出身卑微,嘲笑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而林肯抓住“鞋匠的儿子”这个话题,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打动了他们,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师:让我们记住这位出身卑微但伟大的鞋匠的儿子——林肯。

上一篇:桂林之旅400字作文下一篇:《马克思靠谱》读后感-亲其师,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