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

2024-06-19

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共9篇)

篇1: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的审计策略和具体的审计计划之间的关系

一、总体的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

(一)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

(二)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

(三)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还应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

二、具体的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各具体审计项目的以下基本内容: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程序;

(三)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五)其他有关内容。

对具体审计计划,应审核以下主要事项:

(一)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

(二)审计程序是否适合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

(三)重点审计领域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是否恰当;

(四)重点审计程序的制定是否恰当。[1]

篇2: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

1.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

(1)审计范围

(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

(3)审计方向

注意:

①重要性方面。具体包括:

为计划目的确定重要性;

为组成部分确定重要性且与组成部分的注册会计师沟通;

在审计过程中重新考虑重要性;

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

②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初步业务活动就可以知道重大错报领域

(4)审计资源

2.具体审计计划

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执行程序

3.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之间的关系

总体审计策略是具体审计计划的指导,具体审计计划是总体审计策略的延伸。

4.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5.指导、监督与复核

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计划,确定对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以及对其工作进行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以及对其工作进行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②审计领域;

③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篇3: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世界,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 中国则推出了一系列“拉动内需, 改善经济”的经济政策, 这些经济政策的出台, 较大地刺激了国内需求市场, 尤其是建设市场, 十一五末期, 国内建设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建设工程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量大, 如此规模庞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也带来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都出台了工程施工项目领域监管的措施, 强调了存在的六大突出问题和监管重点, 并且根据审计发展背景推广了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 但是, 工程施工项目的资金使用问题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2012年1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惩防并举, 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专题, 报道了自2009年7月2011年11月份,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建设领域贪腐举报案件4.23万件的严峻态势。工程领域的弊病远没有至此为止, “房子建起来, 干部倒下去”比比皆是。一方面, 是因为建设领域现行的管理体制造成工程施工项目资金使用不当, 在现行的建筑市场管理体制下, 给工程施工项目业主提供了制度的漏洞, 另一方面, 工程施工项目利益主体较多, 管控难度加大, 内部交易的存在导致了市场的混乱进而造成了资金管理的难度。因此, 急需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 加强对工程施工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 尤其是利用审计加强对工程施工项目的全面管控。基于此, 本文从审计学的视角, 基于跟踪审计这一热点, 对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展开具体研究, 试图为规范工程施工项目资金使用提供对策建议。

二、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的总体架构

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总体架构是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审计体系。全寿命周期指的是工程施工项目策划到终止全过程的时期, 中间包括策划、开发、设计、建设、营销、弃止。工程施工项目作为一个广义概念的特殊产品, 也有其全寿命周期。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根据其具体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可以将工程施工项目的若干环节进行划分, 整合为便利于管理的若干阶段。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相应地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并划分为不同阶段。根据项目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对审计目标进行设立, 对不同阶段分别进行重点审计监督, 这样, 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体系便可以构建为时间、空间结构、功能行为全方位结构进行。

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是针对工程施工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项目概念阶段、计划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竣工交结运行各阶段管理内容进行的过程审计, 全寿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 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审计重点内容, 通过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审计评价, 来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标。

从项目生命周期来看, 工程施工项目在开始时, 投入的资金量少, 在建设过程中, 即生命周期中期, 投资资金最大, 之后逐渐递减。

从整个项目周期来说, 跟踪审计的重点是招投标审计、合同审计和造价审计。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是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内容, 一般从建设初期即开始进行, 招投标后方能确定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重要设备材料供应商, 对工程施工项目的造价、质量、进度起到决定作用, 因此招投标审计在整个跟踪审计中举足轻重。在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中, 各类合同如施工、监理、材料设备供应合同占着工程施工项目十分重要的地位, 合同审计为跟踪审计重中之重。工程施工项目前期, 要加强工程项目标底的审计, 以保证标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对项目变更进行审定, 项目结算竣工以后要对其造价进行最终审定。

根据工程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 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可划分为三阶段的审计, 即前期阶段审计, 中期建设实施阶段审计, 后期竣工交结运行后评估审计。

三、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

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应结合合同的订立、执行及变更相关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工程结算和财务竣工决算。主要包括工程施工项目整个过程人员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建筑项目决策控制、建筑项目各项费用的概预算控制、工程施工项目各项采购用品的价款支付控制、工程施工项目竣工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方面。

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 应改变传统的以事后审计为主的理念, 跟踪审计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如工程施工项目设计和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项目竣工阶段。因此跟踪审计过程中要从工程施工项目的总投资概算着手, 确定投资来源渠道, 并对施工图设计、建筑安装施工、设备材料采购等一系列工作进行跟踪审计, 提高这些关键性环节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程施工项目建成投产后, 要对投资、财务、管理等各项活动进行审查, 真正让审计服务于工程施工项目的全过程, 真正实现审计的目的, 因而工程施工项目审计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 是对工程施工项目审计改进的关键所在, 必须做好每一步的工作, 切实用好各项资源。

四、工程施工项目审计改进的指标具体设计

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的指标体系包括工程施工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的相互联系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通常是有机的整体, 既是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计量器, 也是工程施工项目审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评价标准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前期阶段审计的指标主要是定性评价指标, 主要是审计评价项目决策程序的合规性, 是否科学地得出论证结果, 是否属于决策失误的情况,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估批复, 对项目勘察设计、征地拆迁、开工准备、招投标、资金筹集、内控建设等进行总结评价等。

进入项目建设施工期的主要审计评价指标则侧重于定量评价指标。建设期的主要审计指标为相关合同的执行和管理情况, 项目变更情况, 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控制、投资控制情况, 工程监理的竣工验收情况进行的评价。具有如建设工期、完工程度、事故率、质量合格率、损失率、投资完成金额、超概金额、资金占用金额、结算审减率等。

营运期的主要审计评价指标主要对工程施工项目的实际营运效果情况, 营运成本财务情况, 设计产能实现情况, 产品结构适销对路情况, 市场占有程度情况等进行审计评价。具体如投资回收期、内含收益率、投资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产品市场占有率等。

五、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的实施策略探讨

(一) 充分调研, 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机

受工程工程施工项目庞大、程序复杂、建设周期长等因素影响, 审计力量不足, 审计成本有限等困难的制约, 只有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关键环节”的重点跟踪,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大程度扩大审计成果。审计人员应该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从宏观层面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和可能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 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要素后, 研究确定审计介入时间和介入环节。

(二) 准确定位, 合理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审计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 本身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 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如果在跟踪审计实践中不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 而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 甚至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等, 不仅违背绩效审计提高效率、效益的初衷, 更损害审计的独立性, 造成审计职能越位。审计人员应该恪守《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 切实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 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三) 统一规范, 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法律法规

我国跟踪审计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 在审计实务的具体操作上存在较大差异, 规范化程度不高。一些共性问题的实施标准不一, 弹性较大、缺乏统一做法, 导致审计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虽然部分地方制定出台了一些跟踪审计的规范, 如江苏省在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开展相对较早, 但相关规范都仅限于本省甚至某市县地区。全国性法律法规的真空使得跟踪审计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为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 更好地为工程施工项目服务, 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 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 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等。以此为审计人员提供具体指导, 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发展轨道。

摘要:文章分析了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实施的现实背景, 同时就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的总体架构提出了设计, 并提出了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和关键考核指标, 而且指出了实施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总体架构,重点与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和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审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陈丽.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 2010, 29 (30) .

[3]时现.工程施工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J].审计经济与研究, 2006 (05) .

篇4: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

摘 要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信息系统规模庞大、功能繁多、操作人员众多,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了信息系统审计人员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其审计能力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审计人员 审计能力 提升 策略

信息系统审计是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地使用资源。信息系统审计是控制内部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信息系统构成复杂,操作人员众多,对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审计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信息化是有风险的,信息系统规模越大,功能越复杂,风险也就越大。信息系统审计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审计方法,从项目计划开始介入信息系统建设的每个环节,从项目的初始阶段一直到运营阶段的全过程,给予项目投资者风险控制的评价和建议,提高信息系统的投资效益。

优秀的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可以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并建行实施、总结。通过高水平的信息系统审计可以查出各种错误和舞弊,合理地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及其处理、产生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靠性;可以促进企业更有效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可以促进企业改进内部控制,加强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也是对信息系统的诊断过程。通过诊断提出整改意见可以帮助企业调整现有的管理框架和流程或修改软件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管理的需要。

因此,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可以说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提升审计能力策略分析

1.了解信息系统中关键环节

信息系统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两项关键技术,即:信息系统技术与审计技术。对于大多数审计人员来说,审计技术是本行,而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则有所欠缺。因此,要抓住一切机会了解本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积极参与信息系统的实施,至少应了解本企业信息系统的环境、熟悉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业务流程、以及信息系统内在结构、关键控制点等。对信息系统环境下的经营管理风险进行分析,有助于将来制定审计计划和程序,为顺利地开展内审工作,向信息系统系统全面审计发展奠定基础。

2.明确信息系统中审计切入点

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信息系统审计的难度也随之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系统和审计环境,要求审计师可以根据审计组织及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结合审计目标、成本效益等明解审计切入点。

由于集成化系统中原始凭证大量减少、数据之间直接对应关系模糊、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高度集成,使得系统中存储数据与输出数据可能不—致。比如,有关人员通过在系统中嵌入非法程序块转移了数据,而打印出虚假数据提供给审计人员,这种行为必然加大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要想了解系统提供的数据的可信赖程度,必须对信息系统系统本身进行审计,这是内部审计必须控制的风险。因此,对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完整性的抽查、非集成数据记录的准确性检查、非直接生成报表的核对、利用信息系统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功能,查阅相关修改记录并进行追查、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

3.提高信息系统审计技术

常规的审计方法包括面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但面对高度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中,只采用常規审计法显然是不够的,要提高针对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可以采用系统评审会、流程图检查、程序代码检查、程序代码比较和测试等方法,进行信息系统的评审。当然,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4.灵活运用信息系统审计工具

信息系统被普遍应用与企业生产、管理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审计师为达到审计目的,必须要收集大量储存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并借助于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审计的结论。因此审计师在收集证据并分析证据时,必需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简称CAAT)越来越成为审计师不可或缺的手段。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使信息系统审计师独立收集审计信息,按照预定审计目标访问和分析数据、报告系统产生和维护的记录的可靠性等审计发现。所用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为得出审计结论提供了再保证。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与技术:共用软件、测试数据、应用程序检查、审计专家系统、整体测试、快照、系统控制审计审核文档、其他特殊的审计软件等。

以运维安全审计系统(HAC)为例。它能够对Unix和Windows主机、服务器以及网络、安全设备上的数据访问进行安全、有效的操作审计,支持实时监控和事后回放。HAC补了传统审计系统的不足,将运维审计由事件审计提升为内容审计,集身份认证、授权、审计为一体,有效地实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审计。

对于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来说,能够灵活运用信息系统审技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全面性、客观性。

三、总结

总之,信息系统审计是审计技术与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来说提升审计能力一定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李昱奇.信息系统环境下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借鉴信息系统审计之处.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

[2]曹建新,朱宝忠,华峰.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文献综述.科技创业月刊.2007(10).

[3]张琪,崔巍.IT审计师将成为计算机审计的主要“生力军”.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08).

篇5:审计局工作总体计划

20XX年, 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按照省、市审计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民生资金审计”四大主题,积极探索领导干部“一观三化一廉”量化评价体系建设的新路子,大力推进乡镇财政和住房公积金计算机联网审计建设步伐,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加快机关作风的转变,牢固树立审计服务理念,提高审计公信力和威慑力,为北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审计服务保障。

一、继续深化财政审计,当好公共财政“卫士”

按照“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资金绩效、维护安全”的思路,突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预算审批程序的合规性;财政支出的真实性,评价是否符合公共财政支出方向以及预算外资金是否纳入预算管理以及财政存量资金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等;围绕建设“透明财政”、“阳光财政”,正确评价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点揭露乱开口子,挤占挪用、铺张浪费等现象,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确保财政资金合理、规范、高效使用和安全运行。开展XX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开发区20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XX区(开发区)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梅山保税港区建设局、区评审中心、区安监局、区国土分局、区环保局、区工商联财政收支审计,公务支出公款消费审计,财政存量资金审计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审计等。通过审计,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行为,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二、加大经责审计力度,增强领导正确履职意识

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注重审计的深度和质量,区分不同的领导干部。积极探索有侧重的审计内容、方法,突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加大任中审计比例,按照省审计厅的要求,大力推进领导干部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将领导干部在工程招标、发包、施工管理、货物和服务采购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权力行使作为监督的重点,防止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现象发生,把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对人、财物的管理使用情况结合起来,并将“三公”经费、会议庆典等作为审计重点,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开展大�街道、戚家山街道和白峰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对区卫生局、水利局、建工局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更好地强化领导干部财经意识、廉政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权力运行。

三、加大投资审计力度,提高投资资金效益

坚持以“建设依法规范、投资有效控制、资金合规使用、质量达到标准、效益全面实现”为审计目标,努力实现政府投资资金的规范、高效、安全和廉洁使用。重点关注工程建设管理和投资资金使用绩效,加大对概(预)算执行、征地拆迁、工程招标、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以及监理不到位等问题,从源头上堵塞漏洞,确保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安全。特别要关注项目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有无因决策失误和重复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注重揭示和查处工程建设领域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线索,以及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提高政府投资质量。开展XX区人民医院、滨海新城一期安置工程、太河路南延工程、宁波梅山岛保税物流中心仓储二期工程等14项竣工决算审计和太河路公租房工程、梅山水道、东泰家园北地块公共租赁房工程等9项跟踪审计项目。通过审计,有效地防止工程建设项目“三超”现象的发生,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四、强化民生资金审计,确保惠民政策落实

关注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深化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大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力度。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财政资金损失及效益低下等问题,促进勤俭节约,把钱用在刀刃上。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仅要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要深入分析环境和生态效益,促进实现有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开展区人民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全区学校食堂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住房公积金审计、涉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等。通过审计,进一步掌握和了解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树立“民本审计观”,为构建和谐北仑创造条件。

五、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廉政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审计机关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责任分解、廉政监督考核机制;注重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审计组执行“八不准”纪律情况、“正风肃纪”落实的监督检查,坚持审前廉政谈话、审中廉政监察、审后廉政回访的管理监督机制,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审计党员干部对照中央关于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的22种突出问题和市关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20种突出问题,不断夯实了审计人员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增强审计服务意识,确保审计人员做到了为民、务实、清廉、高效。

六、注重抓好审计整改,促进成果有效转化

按照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的具体要求,审计中将坚持“审、帮、促”相结合,善于在解剖“麻雀” 中分析和归纳具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在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提出标本兼治的审计建议。坚持把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推动整改有机结合起来,把审计成果更多地运用到整改落实上来,使审计成果可用、好用、管用。把审计成果运用与反腐倡廉结合起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力度,努力把审计监督的过程变为推动单位、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权力制约和遏制腐败的过程。 认真抓好被审计单位(对象)存在问题的跟踪督查,对未整改落实或整改不认真、不彻底的,查明原因,及时督促落实,确保审计成果有效转化。

七、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计算机审计能力

篇6:2010年审计局工作总体计划

2010年审计局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继续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加大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分量,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的效能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根据自治区审计厅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委托积极开展党工委书记、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事求是进行责任评价,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促进规范权力运行,为组织部门考察、使用和管理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2、加大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力度。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切实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力度,提高审计执行力,加强对审计结果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回访和检查,保障审计效果、维护审计权威。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真抓实干的审计干部队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执著的奋斗精神,教育干部用心想事、激情干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工作落实上。进一步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倡导严谨、文明、务实、清廉、进取的工作作风,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为全面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4、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支出审计为主,关注预算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延伸检查重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审计,促进地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维护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计划对财政局、地税局进行审计,同时对区水务局、农牧局等预算单位进行延伸审计。

5、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按照《***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公路、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拆迁等重点项目进行审计,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程审计监督。揭露项目报批中的舞弊行为、项目发包招标不规范、多计工程造价、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效益。

6、强化民生资金审计。加大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保及“三农”等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重点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救济救灾资金、就业解困资金、新农合资金等涉及民生的资金(基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拟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人事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劳动就业局、残联等单位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篇7:审计审计项目计划

一、*年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继续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加大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分量,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讲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使审计工作在规范财政经济秩序,推动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年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的特点

一是大力推进效益审计。审计署统一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共25项,其中效益审计项目有18项。从工作量安排看,效益审计的工作量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比重将在80%以上。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将继续揭示和查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同时重点关注质量效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问题,积极探索对一些项目和资金开展绩效评估。

二是注重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善民生、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着眼于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了多项专项审计调查,从宏观层面和全局的角度揭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讲审计意见和建议,从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的作用。

三是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推动科学发展。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出台的各项重要政策措施,对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这些部署和政策的情况开展专项调查,保障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促进科学发展观得到有效贯彻。安排的项目主要涉及预算制度改革、加强和规范投资管理、支农惠农、节能减排、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方面。

四是把维护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促进社会和谐。安排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社会保障、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点资金和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年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具体任务

(一)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审计财政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发展改革委管理分配中央政府性投资情况和55个左右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安排对部分省(区、市)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规范地方预算管理,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对部分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国税部门组织预算收入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税务部门加快职能转变,规范税收征管,推动税制改革,加强预算管理。

(二)专项资金审计。

----对部分省(区、市)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维护资金的安全完整,促进有关政府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有效履行职责。

----对部分城市基础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推动强化政府对基础教育的保障责任,建立规范、有效、公开的收费管理制度,促进教育公正、协调发展。

----对部分省(区、市)各类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全面的专项审计调查,推动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制度。

----对“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滇池、巢湖、太湖)水污染防治效益和环渤海13个市水污染防治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完善防治政策和管理措施,提高环境治理成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审计部分重点电力建设项目,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加强投资宏观调控和环境保护,提高电力建设项目能源资源利用和运营管理水平。对在建的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探索开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路子。

----继续对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建设项目进行审计,促进规范和保障奥运资金的有效使用,服务“廉洁办奥运、节俭办奥运”。

----对部分省(区、市)电力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推动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管理政策,提高投资效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有效使用。

----对部分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加强建设管理,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部署,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四)金融审计。

----审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信集团公司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五)企业审计。

----审计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财务收支,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原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对部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保障“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篇8:浅析从总体上把握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更多的是来源于未能揭露的重大差错与舞弊,审计准则中审计风险被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要认识一个复杂的体系,人们总是从初步对整体把握,进而具体分析解剖其内部的关联,发现内部的问题,然后再综合评判形成新的更明确的总体概念,如此反复直到能清楚地把握并描述该体系。审计工作亦是如此,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审计风险。

一、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类型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其自身利益可能与社会利益不一致;同时企业经营者作为独自利益的个体,也可能与企业利益不一致;利益的冲突是形成虚假财务信息的根源。管理当局的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报表的公允表达,但由于管理当局有自身的利益诉求,我们不能因为经营者和财务人员以往的品行可靠而判定其财务信息合理、合法。审计人员应持执业怀疑态度,通过对企业性质、所属行业、外部环境、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状况及被审报表的用途等各方面的信息, 分析、评价该企业所受的内、外部压力, 充分考虑在各种利益因素挤压下其诚信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及会计报表可能偏离实际的方向。

通常对一些国有(集体)企业、上市公司或某些有特殊用途的其他企业报表审计时,因受业绩考核、工资福利、融资扩股等压力的影响,常出现虚增收益、虚计资产、少估负债、少转成本费用等来粉饰报表的现象;而某些民营企业或效益较好的其他企业在出于税务或后续效益等考虑时又往往以少计收益、少估资产、虚转成本费用(多估负债)来调节损益。由此分析企业类型,确定风险重点防范方向和区域,对于指导计划编制、防范重大错报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二、比较非财务经济信息与会计报表所反映信息的差别

会计是以货币为量度连续地、系统地、完整地记录、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其反映的数据本不应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相悖离,对一些虚假财务报表我们往往可通过其报表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发现明显的矛盾。如:年销售收入折算销售量远大于企业生产能力;存货的账面存量远超出企业的仓储能力;产成品年增量与统计部门的实物变动统计量明显相悖;账面收入与企业经营活动繁忙程度明显不相称;再比如,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企业存在大额投资(如股票)或在建项目等资产而账面未见反映……。这些矛盾往往提示了企业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陷阱,若注重对企业整体的把握,注意搜集其概况资料是不难发现的。但若被账户数据所局限,忽视了报表数据与其他信息的相互印证,往往会导致审计失败。

三、分析企业建章建制及内控情况

通过对企业资产流动及信息传递过程的了解,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过程的初步测试,分析、评价是否拟信赖该企业的内控制度并继续进行符合性测试。再按业务循环进行符合性测试,评价、判断审计过程对内控的依赖程度并确定实质性测试所应控制的抽样量,从而使漏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些现代审计的基本要求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已是常识,笔者认为这些常识要变为审计的常规行动尚须努力。

四、对会计报表实施分析性复核

通过会计报表纵向、横向趋势分析,比较报表各项目金额和权重在年度间的变化,发现异常变动,对于确定审计重点领域的作用是明显的,尤其是对损益类项目的趋势分析,往往指引了具体审计的方向。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须重视对报表的逻辑性分析。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循环中报表各项目间的关系,结合对企业概况及所在行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结合对通常舞弊发生的经验积累,判断某一项目异常变化可能在哪些环节存在虚假,进而深入查证。这对引入风险导向,指导审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质性测试阶段仍需把握总体风险,切忌一叶障目、就事论事

审计实质性测试阶段需要对资产、负债、权益各明细账户的账实情况进行逐项验证,即便此时审计人员仍应有总体观念,不能割裂、单一地看问题:首先,要用系统的、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把握各明细项目间的内在联系,从账户借贷对应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勾稽的其他账户的相应变化来理解企业经济业务,判断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合法性。避免因审计分工范围的局限(当未按业务循环进行分工时这种局限显得更大)而忽略了对重大错、弊的发现。其次,审计抽样量在定时要从账户总体出发判断样本量的充分性;在取证时要把握已证实的数量和金额对于账户总体及报表整体证实程度的充分性;对所取的内、外部证据还应结合已了解的企业状况综合评价其可靠程度,比如,对应收款项的函证,往往关联方的回函是最易取得,当这些回函金额占应收款项总额比例足够大时,我们是否就能确认该总额呢?显然只有了解了总体情况,把握了被审方与被询证方的关系后才能做出判断。再次,实质性测试阶段进行分析性复核,从明细账这一层次分析各账户余额及发生额之间的趋势变化和逻辑关系要比计划阶段在报表项目间分析更具体、更便于发现问题并查证或排除这些问题。此时逻辑性分析还相对更容易从账面反映的疑点去发现账外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追查大额往来款的原因去发现未入账的收入、虚构的采购等等;根据管理费用中发生的诉讼费等去发现是否存在或有事项……。

六、分析评价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成立与否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执行的合理性、一贯性

评价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会计核算前提条件是否成立,评价会计政策与重大会计估计是否得到一贯执行,这是发表审计意见时必需明确把握的。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资金链会不会断裂,这是审计的核心,亦即持续经营假设是否成立,判断持续经营订单是关键。此外尤为关心的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短板问题,在经济景气时,多元经营可能相得益彰,但经济不景气会导致只有一个产业陷入困境有可能导致其它产业也一起受累,美国此次一些金融巨头倒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多元化的协同效应也是连锁效应,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审计师要高度关注多元化经营存在互保问题,实际上,担保是关注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主题,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就在担保上。除此之外,也要关注账外的资金运作形成的资产及负债,如今中国上市公司冶理仍很不规范,不但要关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还要关注可能存在的账外的负债及资产,因为账外、账内本是一家人,只是作账时作了区分,如果账外资产大幅缩水,也要直接影响到账内的资产安全,这些方面的风险不可低估。若这些前提发生了动摇,报表的合理性与公允性无从谈起。对会计核算截止期限的重视与否亦关系到审计成败,因为在会计期限上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成本费用恰恰是企业人为调节当年损益的主要手段之一。

七、分析、评价会计报表整体可信度, 确定报告类型和意见, 并从使用者角度检验报告及附件能否给其做出判断和决策带来重大误解

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分析、评价经核实的审计证据后,注册会计师当可综合形成审计意见。但因为审计报告的使用人是各类股东、经济管理机关、金融机构及其他债权人, 要使他们不发生重大误解, 报告人就应选择恰当的报告类型来表述意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审计委托方与报告使用人的立场客观存在着差异及委托方与审计者实际上存在的利益关系,往往影响报告意见的客观独立表达。因此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增强风险意识的前提下应充分重视报告的整体表达, 要换位思考, 站在报告使用者的角度将拟出具的报告内容与附表、附注等综合起来阅读评价,看所披露的信息能给其形成什么印象,是否会引起重大误解,影响使用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是否存在需要提醒使用人注意到的重大情况。

综上所述,无论是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还是总结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都应牢牢把握审计风险的整体情况。特别关注公司的资产缩水及持续经营问题,谨防在金融危机中少数上市公司猝死,注册会计师也成替死鬼。

参考文献

[1]央企前三季度利润下滑14.3%47家利润出现下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08 (11) .

篇9: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全覆盖是基于我国经济新常态及审计工作所出现的新问题而实施的,审计质量是審计全覆盖工作的“生命”,近些年审计机关高度重视审计质量,并且采取了系列举措以此保证审计全覆盖的顺利实施。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全覆盖的概述

审计全覆盖就是审计机关在一定周期内对属于审计范围对象进行全面审计,审计全覆盖必须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审计范围要涵盖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等,严格履行审计职责;二是审计要有深度,审计机关要对每个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的审计,做到审深审透;三是审计要有重点。根据社会关注的项目进行重点审计,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审计频次,关注重点问题。当然对于审计要关注审计的成效,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问题并且提出切实的解决问题,落实审计整改。审计全覆盖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审计质量,结合我国相关审计法规等审计质量控制目标就是通过运用各种审计力量,通过创新与丰富审计方法和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及时发现国家重大部署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此维护国家资产的安全、总结经济运行中的经验,以此促进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制约审计质量的因素

审计全覆盖,实现“无死角”审计是当前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重点,也是保证国有资产、公共资金、资源以及党政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体现,但是审计全覆盖实施时间还不长,审计质量没有得到全面的保障,具体体现在:

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满足不了审计全覆盖工作要求。审计全覆盖相比传统的审计工作不仅在范围上有了较大的拓展,而且在深度以及广度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审计行业的拓宽使得审计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要求审计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之外,还需要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我国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满足不了审计全覆盖工作要求,例如目前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无法满足大数据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审计工作效率满足不了审计全覆盖工作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现审计问题并且完成审计取证等工作。并且保证审计质量是审计全覆盖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审计工作效率与审计全覆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审计全覆盖的对象不仅是国有资产,而且还包括公共资产、国有资源等等,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审计对象之间的业务交往越来越多,以此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堆积如山的资料很难发现问题,导致审计结果的质量不高;其次审计取证工作效率低。长期以来审计取证一直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全覆盖由于审计对象较多,因此被审计单位为了私利,他们之间会相互串通,以此增加审计取证的难度。

审计技术满足不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系统越来越完善,而审计部门所使用的“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已经不能及时有效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等进行查询审计,影响审计质量。另外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存在重复性,造成有限的人力资源没有被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提升审计质量的策略

基于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基于我国审计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工作实践提示审计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提升审计工作的综合素质。基于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审计全覆盖工作中存在的素养缺陷,审计机关必须要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以此提升其综合素质:首先审计机关要加强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定期聘请高校审计方面的教授、学者到审计机关一线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全覆盖知识的正确认知;其次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素养应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腐败等问题,以此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公平。

创新审计形式,大力开展审计外包。基于现有的政府资源限制着审计全覆盖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面对审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国要创新审计形式,大力发展审计外包业务:首先在审计机关在确定审计外包前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不能做“甩手掌柜”而是应该主导外部审计机构,做好审计工作的组织者,规范审计标准。例如在审计机关与外包机构在某问题不一致时,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决策职能;其次审计机关在外包审计时要侧重审计质量,而不能以成本为导向。具体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外包的考虑因素见图1:

提高审计技术,建立大数据审计全覆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抓手:一是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平台。审计机关要结合实践情况,以计算机审计攻关组为基础,组建数据分析、案件分析突破等团队,加大业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对比和关联分析力度;二是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全覆盖。审计机关要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数据采集等,通过运用大数据系统实现对财务工作的自动审计,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创新审计思路,整合审计资源。首先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机构。以审计工作人员为例,虽然大数据技术解放了人力资源,但是审计全覆盖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而目前审计机关审计工作人员数量少、待遇低的问题是影响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其次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应该在了解了审计范围里的关于审计对象的前提下,以党和政府的工作为重点,全面考虑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后,分别落实审计对象应有的审计次数,合理地安排审计,以此提升审计质量。

上一篇:我的梦中国梦学生书信下一篇:会务与接待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