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2024-06-1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通用14篇)

篇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 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六、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七、走近学生,改变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许多合作学习由于教师没有有效的调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往往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时候操作的效果总是不理想,教师虽然在操作前进行了指导,但这是不够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差异也就更加明显,或许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或是根本没有听明白,这时候除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也要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他们操作的引导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有效调控整个学习,有的小组在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不和谐的地方,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有的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提醒;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没有事情可做,教师要走近学生,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回想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篇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虽然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知道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教学措施,但在具体操作中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很苦恼。通过这次研究学习后,我真正弄懂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从表面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深层次地去研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

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的教学手段强化了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和学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能娴熟地使用计算机,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真正实现打造高效课堂。

篇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数学学习,就是认知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发现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产生全新的数学认识。教师要将学生已学数学知识作为教学起点,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把握好小学生的逻辑起点,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通过通览教学内容,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减法时,小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教师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实施教学。先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像“3+5=8”,然后实施推导,“3+____=8”,利用加法知识让学生填空。再提出“所以,8-5=____”,让小学生理解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从小学生的逻辑起点出发,引出减法的概念,促进小学生理解减法。

二、关注现实起点,促进知识体系建构

认清教学现实,才能让教学活动更有效率。学习的现实起点,对于课堂教学顺利程度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促进教学方案的合理化。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并进行有效预设。在课前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才能让课堂预设变得科学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小小的检测了解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通过聊天了解学生头脑中所掌握的知识点。在掌握了学生的现实起点后,教师要分析小学生具备的学习条件对新知识讲授是否有利,会在哪些问题上出现错误。其次,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教学开始环节摸清学生现实起点。在每一次授课的前几分钟学生进行小小调查,比如,在讲解分数前,教师可以提出“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对分数了解多少?生活中见过哪些分数?”去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再进一步调整教学的脚步。

三、关注普遍起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关注学生的普遍起点,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目前,大多数学生讲究班级授课制度,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面对的一个集体,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普遍起点。教师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学生的普遍起点出发,将教学内容分成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自学获取、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讨的等几种类型。从普遍起点出发,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详讲,哪些内容可以略讲,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时间的知识时,钟表的识读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略讲,通过几个钟表的读数一带而过。而时、分、秒之间的转变则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关注一个班级的普遍起点,有利于让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关注个人起点,促进差异教学实施

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的一种教学思想。在同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新知识接受能力强,可以在课堂中快速反应,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一些学生的反应较慢,不能跟上大家步伐。关注学生的个人起点,尽全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在满足全体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要让优秀的学生多表现自己,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比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十五分钟时间去阅读学习内容,并划出重点与疑问之处。考虑到学困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像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等。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去解决问题,并分享学习方法。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各司其职,共同参与,有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浓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学习起点,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明确,更能让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学习起点,就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跳板,决定了学生起跳的高度。作为教学改革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水平,实施最适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周佩青.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J].大学教育,2012,(09):109-110.

[2]何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51.

篇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关键词】关注;学习起点;高效;小学数学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很好地把握,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基础与目标,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手段。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的小学数学课堂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课堂。无论是哪个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当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基础出发。

一、关注学习起点,加强数学知识迁移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认知的一种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会有所联系,并且还会有一些碰撞,在新旧的有效交替下,学生对新的数学结构进行认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与基础出发,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小学数学知识迁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逻辑起点对于知识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先从小学数学教材入手,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体系。在研究教材时,教师需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再对不同的单元与小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逻辑起点,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建设很有必要。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时候,教师则要从些单元的教学内容出发,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只有教师明确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以及其中的关系的时候,才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需要先了解小学生对于10内数字的敏感度,再了解学生对于加法与减法的认知,利用学生的数学学习知识,进行旧知识的迁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这样的课堂,不仅考虑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更明确了教学目标,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关注学习起点,加强数学体系构建

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起点,对于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与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了解,明确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内部条件以及学习态度,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很好的依据,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可行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了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前,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起点进行切实把握,是进行良好课堂设计的基础。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交流或者小调查的方法来对学生关于已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以此为依据来明确自己的教学起点。比如在讲解《分数》之前,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分数有哪些了解,对于新的学习知识有哪些看法等等。教师更要利用课堂开始的一段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摸清。课前的调查科学性较低,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利用“你对于分数有哪些了解”等直接性问题深入到教学内容中,从学生的回答中对课堂进行及时的调整。关注学生的起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知识体系构建,使小学生在提问与回答中自主发现分数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三、关注学习起点,加强数学学习参与

在我国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班级依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班级制的小学数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整体水平更加关注。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起点的关注,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飞跃式提高。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与没有掌握的数学学习内容。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看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同学的帮助。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来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讲解《用计算机计算》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不同形式的运算。教师在课堂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出几道不同形式的计算题,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在学生计算的同时,教师走入学生中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进行了解,明确学生的整体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活动,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为学生设计好的互动主题。如果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其使用方法开展小小的讨论会。如果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较好,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比赛的形式来加强对计算机使用方法的优化,提高计算机使用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关注学习起点是加强小学数学针对性的重要方法。笔者对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小学数学教师关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利用学习起点正确指导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岳成.例谈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2:48-50.

[2]陈秋华.立足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160-161.

[3]黄建芳.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起点[J].教育科研论坛,2010,02:15-16.

篇5: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20xx年4月21~23日我有幸参加了Z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收获颇多,感受颇深。

参加工作7年多来,从事语文教学五年之久,从事数学教学刚刚两年,也算刚刚起步吧!虽工作了两年,但对于数学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的还不够深入。近三天学习了这些老师的课,茅塞顿开。无论是骨干教师的精彩课堂还是各位领导幽默风趣而又饱含哲理的总结,都深深触动了我。

像读书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能从不同角度发现每一位老师的闪光点,正如吕主任说的“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堂课,每一堂课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思考,我们又何愁上不好每节课呢?在这十几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吕老师的课,她的语言始终如一,无论孩子们怎么表现,她总有独到的评价,声音那么甜,那么美,听得让人陶醉;还有尤梅老师的充满着阳刚之气,语言刚劲有力又不乏和蔼亲切的生动课堂,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数学课堂,该怎样组织进行数学教育教学;再有王永胜老师的课,极富幽默感。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为营,题题渗透,每一个环节都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参与的信心。

这些老师不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极具特色的课,也为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展现了一节最原生态的生动课堂。但在大会即将结束的一刻,有一位老师的讲话深深触动了我,那就是张伟老师。年轻漂亮而又不乏青春的激情。她流泪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是20xx年的4月,我参加了我们县(z县)组织的作文讲评课比赛,我让孩子们写的是《那一次,我・・・》,在讲评的过程中,我原本的预设只用到了开头,整个过程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了,还好的.是老师吹哨时,我顺利的结束了这一课。但县教研室李老师在评课时,先肯定了我的闪光点,开头极具特色,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导入作文的讲评。在接下来的评课中,我真的想找个缝钻进去,我当时的心里真的是这样。但我没有流泪,我只是默默地低着头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回来的路上我的眼前始终浮现着当时的画面,到了学校,回到宿舍,我哭了,很伤心。不是因为老师的评课流泪,而是在那里自责,为什么没有讲好呢?这件事深深影响着我,那也是我第一次

走出去,第一次到一个大地方去讲课,至今那次讲课我仍记忆犹新,现在想来失败怕什么,不是有句话说吗,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但愿我们还有机会走出去,展示自己的精彩。但愿这样的活动能像花儿一样常开,给我们搭建一个同台竞技的舞台。

最后,愿我们能从今天的活动中收获未来,共创数学教学新时代。

篇6: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10月17-1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本市举行的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研讨会,倾听了三位名师的观摩课和讲座。这次学习使我对数学和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作为一名新教师,这次学习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重视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

张爱平老师的课我印象特别深刻,他的课题是《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我印象里的这节课是按照定义-图像-性质的流程来的,而张老师没有。他从一次函数入手,回忆一次函数图像和函数性质的关系,之后通过两道例题给出了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自己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之后对其性质的探究没有直接画图像,而是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类比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与其图像性质的关系猜想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给出了很精彩的答案。比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因为正比例函数Y与X的比值是定值,而反比例函数X与Y的乘积是定值;因为反比例函数中X≠0,Y≠0,所以图像与X轴,Y轴没有交点;图像不过原点等等。在学生充分发言后,师生一起列表、描点、连线,利用几何画板通过不断加密点的方式完成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

整节课下来,水到渠成,行云流水,完成了“有数想形”和“借形推数”的完美结合,学生在本节课积累的知识经验,基本可以独立学习函数,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数学课上“活”,上简单

这三位老师在上课导入时都是运用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简单自然,老师幽默简洁的讲解,使得课堂上笑声不断;适时的点评与鼓励,让学生信心满满;简明扼要的规律总结,使得复杂的数学变得简单。虽然是南京的老师,青岛的学生,但丝毫看不出师生间的陌生。何老师在讲“龟兔赛跑”时,一句“跑了50米的乌龟在A点遇到了正在挖萝卜的兔子”让学生开心的同时牢牢记住了A点的意义;张老师的“课后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引发了学生更深的数学思考。老师们精辟,幽默的语言是多年的沉淀,更是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体现。呆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成了孩子们乐于探索的知识花园,上好数学课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这门科值得我终身学习。

三、恰到好处的课件运用

老师们的课件简洁明了,使用时又恰到好处,将抽象变具体,将具体的步骤细化,将整个过程完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全面。反过来想想自己的课件确实有不少问题,还有张老师几何画板的漂亮运用,真让我自愧不如。以后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四、做好老师,上好课,必须有热情,有激情

老师们上课不仅认真,而且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老师们的热情,这种热情很快很直接的感染了学生,所以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另外,虽然通知我们开会时八点,但各位老师在7点半就已经就位了,老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更值得我学习。

篇7: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南街小学 常晶晶

本学期,数学组在组织开展“三课”活动时,王召亮副校长和邓东主任曾提出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根据提出的要求,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查找资料,网络学习,使我认识到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谈谈自己的学习后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一、备课“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课,分四步。

第一步是在备课前泛读,我们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广泛深入地阅读,随时充电充实自己,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作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比如课中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老师先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给学生去上课,否则你不可能让学生透彻地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自己如果都是迷迷糊糊的,那学生肯定更是云里雾里的。这哪谈得上高效呢?只会令学生生厌而已,久而久之就是误人子弟了。所以,我每次备课前都进行大量的阅读。翻阅各种资料,上网查询各种疑难问题。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了。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做到这两点,就会把备课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第二步是备课时自读,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完全是自读自思自解。

第三步是针对自读时的难点疑点,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四步是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我觉得写教学反思与教学后记或教学日记绝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事情,而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同时也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因为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我们要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但无论事先如何备,都不会与事实上的发生的一模一样,必然有很多出入。这就需要课后进行反思,进行整理,小结得失,及时进行调理,扬长避短,以求下节课上得更好。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小结,还是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小结。

2、备学生

于漪老师说“教学,教学,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学习是第一要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作为一名教师,手中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二是学生的实际。这正如‘矢’和‘的’一般”。显然,备学生就要解读学生,而解读学生是尊重客观实际的体现,是尊重学习者的体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备学生首先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新课程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 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备课 要在传统的关注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去关注学生“怎么学”,即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何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 并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采取措施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备学生还要解读学生个性差异,解读学生的个性品质差异,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解读都是为备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再次,根据学习规律,学生们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就20分钟,因此,我们在40分钟的时间安排上,要重点突出,把重难点内容尽量安排在前20分钟里,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最好。剩下的时间里,可以安排讨论、练习、拓展思维等等,当堂检测,当堂反馈。要想使高新课堂落到实处,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落实好作业,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真正的高效课堂,需要师生一起共同努力。将我们的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有魅力的、焕发生命活力的学堂和舞台。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难忘的课堂,出彩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四、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五、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条件。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

1.导入更吸引人。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兴趣更易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七、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形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

篇8: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一、创设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反应不强,举手的寥寥无几.究竟是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其实合作学习的情境是很关键的,而且要适当、及时地采用这种形式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当学生对所研究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仅凭个人的力量恐怕难以完成,但孩子的求知欲很强,当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时,学生的合作愿望就非常强烈,此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才是最佳的时机,也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功效.比如,在我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时,要让学生先独立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当学生自己折好后,就会有一种好奇心,学生想知道自己折得对不对呢?也很想知道其他同学是怎样折的?折出来的形状以及大小是怎么样的?这种种的想法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袋里,这时,适当地、及时地让学生“讨论”,让他们向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么折的,自己有什么发现,再听听同伴的做法和意见,与自己的又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在充分感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他们的合作将不再盲目,学生的个人力量也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会和别人合作.

二、自主探究,为合作作铺垫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学生的思路在教师限定的框架里处于被动的状态,因而课堂上未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更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更为后面的合作交流作好铺垫.

“讨论”能为学生创造互相传递信息的机会,课堂上以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交流想法、体会,让他们实实在在地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完善自我的好形式.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小组讨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这就要求:1.确保小组讨论的时间.问题讨论的时间一般在3~4分钟,引导发表意见,得出正确结论5~6分钟.2.让全体参与讨论.分组讨论注意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面向全体”.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不合作讨论就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长期有意识地反复训练,增强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培养,让他们领略到参与学习的成就时,学习主动性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三、培养倾听习惯,学会要点整合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站起来直接打断别人的话,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中,尤其要让学生懂得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听出别人的主要观点,听听别人哪些地方有道理,哪些地方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学会倾听就是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嘴,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要听完别人意见以后再发言;学会倾听,就是边思考边吸纳,使别人的财富变成自己的本领.同时,教师要让孩子们知道倾听其实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打击发言者的积极性.高效的课堂不但要倡导学生“多思”,鼓励学生“爱讲”,更要引导学生“会听”.

四、角色转换,师生合作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让他们“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讲授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时,如:每包饼干3元,小熊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这道题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会觉得较难,有的学生会列出这样的式子:20-3=17(元),很明显这是错的,错的原因在于他们还没有理清小熊所要买的东西是多少元.这时,可引导学生,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小组合作来解决.然后,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给予一定的启发和点拨.比如说提示学生先计算出3包饼干共需要多少元?

篇9: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关键词:学习起点 小学数学课堂 逻辑能力

一、关注逻辑起点,发挥知识迁移作用

数学学习,就是认知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发现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产生全新的数学认识。教师要将学生已学数学知识作为教学起点,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把握好小学生的逻辑起点,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通过通览教学内容,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减法时,小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教师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实施教学。先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像“3+5=8”,然后实施推导,“3+____=8”,利用加法知识让学生填空。再提出“所以,8-5=____”,让小学生理解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从小学生的逻辑起点出发,引出减法的概念,促进小学生理解减法。

二、关注现实起点,促进知识体系建构

认清教学现实,才能让教学活动更有效率。学习的现实起点,对于课堂教学顺利程度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促进教学方案的合理化。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并进行有效预设。在课前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才能让课堂预设变得科学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小小的检测了解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通过聊天了解学生头脑中所掌握的知识点。在掌握了学生的现实起点后,教师要分析小学生具备的学习条件对新知识讲授是否有利,会在哪些问题上出现错误。其次,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教学开始环节摸清学生现实起点。在每一次授课的前几分钟学生进行小小调查,比如,在讲解分数前,教师可以提出“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对分数了解多少?生活中见过哪些分数?”去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再进一步调整教学的脚步。

三、关注普遍起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关注学生的普遍起点,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目前,大多数学生讲究班级授课制度,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面对的一个集体,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普遍起点。教师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学生的普遍起点出发,将教学内容分成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自学获取、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讨的等几种类型。从普遍起点出发,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详讲,哪些内容可以略讲,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时间的知识时,钟表的识读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略讲,通过几个钟表的读数一带而过。而时、分、秒之间的转变则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关注一个班级的普遍起点,有利于让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关注个人起点,促进差异教学实施

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的一种教学思想。在同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新知识接受能力强,可以在课堂中快速反应,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一些学生的反应较慢,不能跟上大家步伐。关注学生的个人起点,尽全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在满足全体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要让优秀的学生多表现自己,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比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十五分钟时间去阅读学习内容,并划出重点与疑问之处。考虑到学困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像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等。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去解决问题,并分享学习方法。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各司其职,共同参与,有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浓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学习起点,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明确,更能让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学习起点,就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跳板,决定了学生起跳的高度。作为教学改革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水平,实施最适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周佩青.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J].大学教育,2012,(09):109-110.

[2]何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51.

篇10: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

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我的体会是: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 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我们班有六个学习小组,每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质疑,纪律,其它等环节评出每节课的优胜组,评出这节课表现优秀的个人奖。这样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三角形的特性》 这一课中,我就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入手,并课件出示了生活中一些设施和物体中的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并提出质疑: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在猜测说的过程中兴趣高涨,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望。

二、要树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设计中,将教学目标列为首位,认真地加以研究。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同样可以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三、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 及时的反馈。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我所教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张弘毅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字写得好,我及时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更加积极。有好几个学生如祝文俊同学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现在他上数学课也能积极回答问题了,成绩也提高了。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事实证明,小组互助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交流,而且对于差生的转化,尖子生的培养都是一种有利的形式。

篇1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西华县逍遥回民中学

杜俊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余节课,一名小学生有90.48%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渡过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我们必须掌握下述三条主要的课堂教学规律: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的个体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两者是一个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遵循这条规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最优化就在于

教师能否紧紧地把握住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中始终朝着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会中掌握会学的本领。二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目前广大教师之所以极为反感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表演课”、“假课”课堂教学所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能遵循“动态发展”的这条规律造成的。为此,我们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必须要遵循这条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上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在能力方面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工作。由于在最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坚持了这条规律,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更为扎实、具体了。

三、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改革实践。

(一)不要把知识讲死。

教师自身的知识、智力水平,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讲都是显著相关的。根据目前师资队伍教学业务素质的现状,确实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还应着重解决知识水平问题。既便是骨干教师也有一个对所教知识内容的深透性的进一步钻研问题。“不要把知识讲错或讲死”这是进行最优化研究中最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做为一名教师必须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上狠下功夫。只有自觉从严、珍惜时间、勤学苦练切实解决好教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储备一缸水的实际问题后,优化课堂教学才具有可能性。

(二)要树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应该说是分层次的,有总目标、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小节目标、每堂课的目标等等。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多层次系统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在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统一的情况下,总目标是具体目标的动力,具体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保证。这里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课堂教学目标”平时所讲的“教学目的、主攻方向、指导思想”都属于这个范畴。它是指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数学科总的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名数学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地围绕这一目的进行有效的

教学,自觉地达到所确定的教学要求。为此,在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设计中,将它列为首位,认真地加以研究。

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同样可以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经过这些年的实际教学,我认为数学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实际。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第二,注重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讲究实用。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

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第四、追求实效。

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同志曾经也说过:不管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管理方法,只要能发展我国的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都是好方法。教学也一样,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篇12: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白马实验小学----高成平

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已不是简单的要求教师完成教学内容,随着课改的到来,它对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拓展学生文化、培养应用能力、形成学习技巧,保持终生学习欲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最近,通过高效课堂的学习,感受颇深。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想法。

在课堂热身活动中,利用唱英语歌曲,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让学生融入英语课堂环境中,并打开学生学习的知识库,然后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对于语篇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⑴新单词的学习;⑵新句型的学习;⑶整体语篇的理解及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新单词的学习。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上汇报、展示。小学生还是好表现自己的。因此,他们在预习中会认认真真地去看小字典,去读单词,遇到不会读的他们还会相互请教,甚至去问老师,并记忆相关的短语、句子等。这比起老师在课堂上一遍一遍地教,老师教得累、学生听得烦的效果更佳。

2、新句型的学习。我们则是把它在课堂,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关于某一方面和某一个人的问题,学生找出的问题如果是以前学过的,就让学生相互间帮助解决,没有学过的问题往往就是本节课中的新授句型。老师确认了学生的问题后,并没有直接去讲授如何理解、如何回答,而是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主动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并不是凭空想象,不着边际的讨论,而是在课前经过了认真的预习,相信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理解并结合课文内容,学会回答。(当然答案课文中原先就存在,学生在理解之后的回答,就让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让英语学习成为“我要学”。

3、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注重了学生的整体感知。

A、先设计几个对课文整体理解有帮助的问题,通过听录音或看课文卡通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情景。

B、让学生通篇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

C、在解决了问题之后,让学生读课文(跟读、分角色读、自由读等方式)在读中感知语法,在读中领悟新句型的运用,从而明白所学内容它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D、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再次整体呈现课文,帮助学生多方位,不同角度审视课文,理解课文。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阅读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篇1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 利用电子设备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今, 电子设备在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老师们学会了运用电子设备来备课,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在课堂上, 还能够让学生对电子授课产生兴趣, 对知识也就产生了兴趣.

(二) 倡导精讲多练教学

作为教师, 不能一味地教学, 还要教学生如何通过一道题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题. 对于高年级实行先学后教, 低年级实行先教后学. 还要运用老师们的教育创新意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另外, 这还要求教师每堂课之前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 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 这样才能够驾驭课堂, 解决每名学生的问题, 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

(三) 精选课堂练习内容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 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偏低呆滞. 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减少很多自由活动时间, 阻碍他们思维正常的发展. 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准备好练习题, 让学生可以从练习题中得到锻炼,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课例

例如, 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 老师领学生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 形成一个活动角, 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根木条旋转, 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一些关于角的问题, 例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是不是边越长, 角越大? 这样的问题, 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 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争着回答.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两条边的张口, 张口越大, 角就会越大.由此可以得出: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 能够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深刻的认识, 不仅巩固了角的知识, 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如,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 然后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 并且记录每次平均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 然后让学生观察做比较, 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不能分完和正好分完. 不能完全分完时就是有余数,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法, 让学生动用眼、脑、口来学习数学.

另外, 在学习“年、月、日”时, 作为小学生, 刚刚接触年、月、日的学习, 他们很可能会混淆概念, 搞不懂计算方法, 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年、月、日习题.例如:请大家看2004年和2005年2月份的天数,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好了, 老师还可以扩充别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呢? 那么2005年和2006年的2月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 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 第一个季度是1~3月, 依次排下去. 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 2013年每个季度分别有多少天呢? 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填好的表格中, 你又得到了哪些结论?

这道题老师运用了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对题产生新鲜感, 对这道题充满兴趣, 让学生有动力做下去, 表格的方式使练习题不再单一、乏味. 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尽量将题做得生动, 且容易被接受,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所学知识, 也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构建一个高效课堂, 必须强化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例题的内在因素, 在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的同时, 老师再进行引导, 让学生发展多向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比较、判断、分析的能力, 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 这样做能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数学在科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效课堂的浪潮滚滚而来, 成为了所有老师都重视的问题.要打造一个有效的课堂, 作为老师要科学地借助一些有趣的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 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9 (5) .

[2]刘书玉.孩子, 数学就在你身边: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2) .

篇1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生合作氛围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良好的情境是开展合作教学的前提,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合作,给每个学生提升的机会,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搭配规律时,教师在大屏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3个小朋友,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多少次手?如果他们在儿童节互相赠送一个礼物,一共要准备多少个礼物?这道题目一出示,学生觉得很简单,不一会儿便有了答案,有的学生说握手的次数应该少于赠送礼物的个数,也有的学生说握手的次数应该多于赠送礼物的个数,当然也有学生认为握手的次数等于赠送礼物的个数,大家一时争执不下,谁都不服输,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学生提议,可以当场找同学演示,这个建议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可。于是教师让学生自由结成三人小组,进行合作,模拟3人握手的情景,学生很快发现,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3次手,而每两人互相赠送一个礼物时,却需要6个礼物。通过情境化合作,学生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合作意识。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思维能力较弱,很多新知构建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新知生成的情境,这样他们才会自然顺畅地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实现知识系统的完整构建。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了合作的有效氛围,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产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既推动学生相互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又在这样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

二、设计任务,促进学生展开合作

当前,很多数学老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显然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也是无趣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扭转这一局面,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小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合作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展开合作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实现认知结构的创建。

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大大小小的圆柱形、圆锥形容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猜想圆柱与圆锥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体积的关系,有的学生猜想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两倍多一些,有的学生猜想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有的学生猜想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4倍少一些……有了猜想,还得进行验证,教师让学生自由结组,引导学生合作、验证。小组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成员听,然后探讨、交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是将圆柱形容器里面加满水,然后往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里面倒,看可以倒几次;有的采用的是将圆锥形容器里面装满沙子,然后往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里面倒,看要几次装满。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

学生学习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尤其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低,更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一些契合学生兴趣的任务,更容易激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让他们兴味盎然地投身数学探究,自发参与数学学习。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让他们成为探究者,引导他们主动发现知识的奥秘。教师巧妙设计验证猜想的任务,让学生合作验证,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三、注重引导,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疏于引导,是导致学生合作学习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教学现状,做好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一个带有商标纸的圆柱形罐头,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会是什么图形?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形学具,很多学生受包装纸接缝的影响,沿着接缝将包装纸剪开,只能说出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并认为只有这一种情况。教师进行引导:“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是沿着圆柱的高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教师的话让学生变得很兴奋,纷纷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与小组内同学进行合作。学生很快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式,得出多种展开图形:如果沿着高剪开,侧面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如果任意剪一刀,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合作,总结出完整的结论。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合作者,在学生学习发展进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不可或缺,教师唯有在课前巧妙设计,特别针对学生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善于点拨,开启学生的心扉,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让他们有豁然开朗之感。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陷入思维困惑,使学生少走弯路,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下一篇:苏教版语文5上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