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水稻插秧机的注意事项

2024-06-10

使用水稻插秧机的注意事项(共8篇)

篇1: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

1.1 下田作业前的检查

(1)停机检查。将插秧机放在平坦的场地,发动机熄火,进行以下检查:

检查油箱燃油是否充足,不足应添加。加注汽油时严禁烟火。

拔出发动机机油尺,擦拭干净后重新放入,再拿出确认机油量。机油应在上下刻线之间。

打开齿轮箱的检油螺栓,检查齿轮油,不足时补充到检油口溢出为止。

打开驱动轮传动箱检油螺塞,检查润滑油。

打开插秧箱检油孔,检查齿轮油。

打开插植传动箱检油孔,检查润滑油。

补充插植臂与苗箱导轨的润滑油,一般使用机油与黄油的混合油,作业中每天要进行多次。

对各个活动支点,运动部件进行润滑。

检查各传动件和联接件的螺钉是否松动,栽插臂和其他运动部件是否有阻滞和损坏现象。

检查秧爪、苗箱、导轨、秧门等是否有变形和损坏,栽插臂的位置是否正确一致。

1.2 作业前的调整

首先要根据所栽插秧苗品种的农艺要求确定每亩大田的基本苗数量, 即每亩多少穴, 每穴多少株, 再根据秧苗状况和大田整地情况确定插秧机的主要调整项目, 包括:横向取苗量、纵向取苗量、株距、插秧深度、软硬度和取苗口间隙调整等。不同机型不同品牌的插秧机调整方法各不相同, 插秧机上一般都设有专门的调节手柄或备用齿轮, 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直接调节即可。

1.3 空机试运转

将插秧机变速杆放在“中立”位置,主离合器和插植离合器断开,燃油阀开启,主开关打开,油门加到一半程度,冷机时风门手柄拉出,热机不动,正确启动发动机。

操纵液压控制手柄将机器抬起和下降,检查液压系统是否灵敏可靠。

将插植离合器手柄打到“栽插”位置,检查插植臂运转是否正常一致,苗箱运动有无阻滞。

将主变速杆打到“路上行走”挡,检查转向机构是否灵活可靠。

1.4 田间作业

(1)过埂下田。为了保证插秧机进出大田时的安全,要将液压控制手柄打到“升”的位置,抬起机器,变速手柄放在插秧位置低速行驶;过田埂时,要低速垂直通过,绝不能使用转向离合器,田埂过高和经过水沟时应使用跳板。

(2)装秧。插秧机进入田中,要给空秧箱装秧,务必把秧箱移到最左边或最右边,否则会造成秧门堵塞,漏插,甚至损坏机器。装秧时把压秧杆掀起,装入秧苗,要让秧苗自由滑下,不要用手推压秧苗,防止影响秧爪取秧的均匀性。秧片要紧贴秧箱,不要使秧苗翘出和拱起。

(3)确定插秧行走路线。作业前要根据具体田块的形状和作业行程的安排综合考虑机器进出的位置和行走路线,以减少空行程和人工补苗面积。

首先在田块的两边地头要预留2个行程的空地,便于插秧机作业来回转移;第一趟栽插应选择与田块的长边田埂平行的方向下趟;如果田块两头的田埂弯曲,应先从内侧开始插秧;如田块两头弯曲,呈三角形,要从弯曲少的一侧开始插秧。当插到田埂边时,应提前调整栽插幅宽,最后一趟必须留出恰好一个工作幅宽。

(4)试插调整。插秧机进入田中第一次插秧,要根据所栽插品种秧苗的农艺要求和秧苗情况,确定株距,调整好相应的纵向取苗量和横向取苗量,以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插秧深度一般控制在1.5厘米左右,不漂不倒越浅越好。尤其是小苗栽插,更要注意插深,否则秧芯淹没在泥水中会因缺氧而不发棵,甚至死苗。作业中应首先试插一段距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直到符合要求才进行正常作业。

要保持插秧机行驶作业的直线性,每个行程要相互平行,行间距保持一致。第一趟行程是第二趟行程的基准,因此十分重要。可以使用绳索拉线作标志,也可以使用中心标杆、划印器或侧对行器。

插秧机作业到地头需转弯时,要将机器抬起,待插秧机转到与前一趟秧苗平齐位置后再继续插秧。

2 插秧机的维护保养

对插秧机进行按时的维护保养,是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减少故障,使机器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的重要保障。

2.1 每天的维护工作

每天作业结束,应对整机进行冲洗、清除泥土和杂物,擦干水分并上油,防止锈蚀。

补充燃油箱中燃油,检查发动机机油,检查齿轮变速箱、行走传动箱、插植传动箱和插秧箱的齿轮油。

新机器首次作业20小时之后,要更换发动机机油,以后每50小时更换一次;首次工作50小时后,要更换齿轮油,以后每200小时更换一次。发动机机油要使用SAE10W-30号纯正机油,齿轮油要使用SAE75W-80号纯正齿轮油。

对于插植臂、苗箱导轨、送秧传导机构等运动部件,每天应加注黄油和黄油与机油的混合油多次。

2.2 换季保养

插秧机换季停放,应进行全面的清洗,然后启动发动机运转2~3分钟后停机。

对各注油处充分注油。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插秧机,应完全放出燃油箱和汽化器内的汽油,防止长期不用,汽油胶质堵塞燃油系统。

为防止汽缸内壁生锈,往火花塞孔注入新鲜机油20毫升,将启动器转动10转左右。

缓慢拉动反冲式启动器,在有压缩感觉的位置停下来,这时活塞处在压缩上止点,气缸完全密封。

为延长插植臂弹簧的使用寿命,应将插植臂转到取秧前的位置时保管。

主离合器手柄分离,插植离合器手柄在“固定”位置,总开关关闭。将插秧机罩上布罩,放在通风、干燥的场所保存。

3 插秧机使用中注意事项

3.1 插秧机对秧苗的要求

机插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尺寸标准为58×28×2 (2.5)厘米,一般使用中小苗。秧龄15~20天;叶龄3.5~4叶期;苗高12~15厘米,要求根系发达,盘根力强,土壤不散裂,能整体装入苗箱。

3.2 插秧机对大田的要求

要求田面平整,全田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软硬适中,田中无杂草。插秧前要视土质情况进行沉淀。砂壤土1天左右,壤土1~2天,黏土3天左右。栽插时水深1~2厘米为宜。达不到要求会影响栽插质量和秧苗返青的速度,甚至造成减产。

3.3 作业中注意

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机器,减少误操作对插秧机的损坏。操作人员要注意服装整齐,不穿过于肥大的衣服,以免衣服勾挂发生意外。严禁酒后和患病时操作插秧机。

田间作业应尽量少用倒档,插秧机不能长距离倒退,否则会引起驱动轮裹泥,造成打滑,影响栽插质量。插秧时应随时注意秧苗的供给情况,当苗箱秧苗到达补给位时应及时补充秧苗,补给秧苗时,要将剩余秧苗与补给秧块对齐,接合处不留空隙。补给秧苗时不必把苗箱移到两端,而在空秧箱装秧时一定要把秧箱移到两端进行。

安全离合器是插秧机的插植部件过载保护装置,如果作业中有一组插植臂不转并发出响声,说明安全离合器正在起作用,可能是取苗口与秧爪间夹有异物,或秧针变形,阻力过大,应立即切断主离合器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篇2: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和调整

1.要精整大田 用机械插秧的水田最好要干旋耕、干平整,使泥块上细下实,无浮茬,放水后刮平,田内留薄水(即水深5~20mm),然后机械再进田插秧。

2.准备好秧盘 在育好壮秧的畦面上,用锋利的刀按58×28mm的规格切成盘状。装入插秧机箱苗盘底部的土,湿度以用手指能稍微按进去为宜。若太干,秧苗散落,易浮秧,若太湿,秧苗移送量如果过大,会造成每穴株数超标。

3.做好插秧机的准备工作 加足汽油,并给各转动、传动部件加注润滑油(机油、齿轮油、黄油),向秧臂盖板上的注油口内注1:1黄油和齿轮油,紧固各连接处的螺母、插销等。

4.做好五个调整 要调整转向、插秧、液压、秧架的四根钢丝,使其达到说明书要求的尺寸和位置;调整液压皮带的张紧度,将汽油机的4个固定螺栓松开,移动汽油机,把液压皮带的张紧度调至手按住两轮中间的皮带,其能下压10~15mm为宜;调整秧针與取苗口及导轨插口的间隙,松开固定夹调至秧针前端与取苗口两侧的间隙相等(1.5~2.5mm)。当秧针与导轨插口两侧的间隙不在1.3~1.7mm范围内时应微松导轨调节收柄,左右移动导轨,调至两侧间隙相等;调整秧叉的压出长度,其标准长度为16.7mm,若超出20mm就应更换缓冲垫;调整好穴距和栽秧深度,要根据田块肥力和农户要求调好穴距,一般将穴距调节手柄放在中间位置,并根据苗土的湿度和播种密度调节取苗量(一般每穴4株),手柄的位置每调一个档次就改变取苗量1mm。

5.精心驾驶 精心驾驶插秧机是提高插秧质量,保证作物夺高产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加秧和机械进出的方便性,选择进出口路线。要注意匀速前行,插秧行驶中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车,并要注意行驶的直线性,行走中尽量不用捏转向手把或猛烈扳动扶手架等方法来纠正插秧机前行的直线性,以防急弯造成漏插或重插;要注意送苗辊在苗箱槽口的运行情况,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黏土,要及时停机清理,以防影响插秧质量。

篇3: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调整

1 田块准备

田块的质量要求:一是田面要保持平整, 没有明显的凹凸不平, 耕耙后的田块高低相差不超过3 cm, 插秧后达到“寸水棵棵到”;二是软硬程度要适宜;三是田面积水深浅要适度;四是稻草、废秸秆等杂物不要过多。标准的机插田块, 一般在旋耕后沉淀24~48 h最佳, 沉淀时间主要视田块软硬程度而定。田面水过多、过深, 会引起浮秧、漂秧, 造成株距不规则、风吹偏一边、生长速度慢等[1]。

2 秧苗准备

培育整齐、直立的壮苗, 最好苗深20~35 cm, 根长4 cm, 秧根不纠集结块, 秧头整齐。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0 cm、宽28.3 cm、厚2.8 cm。秧苗根系发达, 盘根力强, 盘土不散裂。必须提前1~2 d进行排水 (大田育秧) , 对过于干燥的应人工补水, 机插前取一小块秧土抓在手里, 以放开不松散、不变形为标准。在育好壮秧的田面上, 用锋利的刀按58 cm×28 cm的规格切成盘状。注意装入插秧机秧箱的苗盘底部土的湿度, 以用手指能稍微按进去为宜, 若太干, 秧苗散落, 易浮秧;若太湿, 秧苗移送量过大, 每穴株数超标[2]。

3 插秧机准备

各部件技术状态完好, 紧固部件无松动, 相对运动的表面润滑良好, 各调节、操作部分灵活、好用。并下田试插, 检查工作是否正常[3]。

4 技术调整

4.1 插秧工作部分的调整

4.1.1 调整好穴距 (株距) 。

PF455S型插秧机的行距“30”是固定的。穴距的调整要根据田块肥力、水稻品种和栽插时间来进行。一般将穴距调节手柄放在中间位置, 穴距应控制在120~140 mm。

4.1.2 插秧株距的调整。

株距的调整是通过调整株距调节手柄的位置来完成的。株距调节手柄有3个档位可以调整, 即70、80、90这3个档位, 表示每3.3 m2面积上有70、80、90穴, 株距分别是16、14、12 cm, 总穴数分别为21万、24万、27万穴/hm2。发动机在怠速运转的情况下, 将株距调节手柄推进或拉到相应位置即可。这时应注意, 调节手柄必须完全结合, 否则插植机构部分将无法正常工作。

4.1.3 插秧深度的调整。

插秧机栽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 越浅越好。可通过改变调节手柄的位置来选择4个档位。每档改变插秧深度6 mm, 还可通过改变浮板与机器连接的插孔, 选择6个档位。在调整浮板与机器连接的插孔位置时, 主浮板和辅助浮板的插孔位置必须同时相应调整。

4.1.4 每穴株数的调整。

水稻品种不同, 每穴秧苗株数也不同。一般每穴5株左右。如穴插秧苗数不对, 则应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 从而改变机插时每穴株数。调节手柄位置每调整一档, 就改变取苗量1mm, 向左调, 取秧量增多, 向右调, 取秧量减少。一般先固定横向送秧的档位位置后, 再用手柄改变调整纵向取秧量, 以保证机插后每穴合理的秧苗数[4]。

4.2 插秧机整机性能的调整

4.2.1 发动机皮带的调整。

先将发动机的4个底座螺栓拧松, 发动机向前移动到皮带张紧度符合要求, 即用手指压下10~15 mm, 再拧紧4个底座螺丝。

4.2.2 火花塞的调整。

检查火花塞电极间隙。电极间隙为0.6~0.7 mm, 电极干燥清洁, 无油污垢, 否则应调整间隙并清除干净。

4.2.3 汽化器的调整。

用手拉动风门, 油门拉线、风门、油门开关应正常。油门关闭时, 主喷口全闭, 怠速口全开。怠速螺丝向内拧, 怠速降低直到关闭;怠速螺丝向外拧, 怠速变高。调整时, 怠速螺丝拧紧后, 再退出1/2圈,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4.2.4 插植链条的调整。

将主齿轮箱的张紧机构松开, 先调整插植齿轮箱处张紧螺杆, 使链条预张紧, 再将前面的主齿轮箱张紧机构逆时针旋转, 使链条张紧。

4.2.5 秧针与取苗口间隙的调整。

将插植总成的曲柄固定销和摇杆固定螺母拧松, 左右移动插植臂, 使间隙符合1.3~1.7 mm要求后, 将插植臂曲柄固定, 摇杆与轴承座之间增减垫片后将摇杆固定。

4.2.6 秧针与苗箱间隙的调整。

秧针与苗箱左右的间隙为1.5~2.5 mm, 并且对称分布。调整时, 将苗箱与光杠固定螺丝松开, 左右移动苗箱, 使间隙符合要求。

5 掌握操作技术, 精心驾驶

准确的操作技术是提高机械插秧质量、保证高产的重要环节。机手要根据秧苗添加量和机械进出的方便性, 选择进出田间作业的路线。在插秧作业时:一是插秧机要保持匀速前进, 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机。同时作业行走路线要保持直线性, 行走中尽量不用捏转向手把或猛烈扳动扶手架方法来纠正插秧机前进作业的直线性, 以防急弯造成漏插或重插。二是注意送苗辊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况, 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粘土, 要及时停机清理, 以免影响插秧质量。三是初装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 必须把插秧机苗箱移到最左侧或最右侧, 以保证插秧质量。

摘要:从田块准备、秧苗准备、插秧机准备、技术调整、操作技术等方面介绍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调整, 以为水稻插秧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使用,调整

参考文献

[1]刘开顺.水稻插秧机的使用调整技术要领[J].南方农机, 2006 (2) :38.

[2]任世虎, 李太山.2ZZA—6型机动水稻插秧机的调整[J].现代化农业, 1997 (2) :28.

[3]任世虎, 柳春柱, 赵文生.2ZK-630型水稻快速插秧机性能特点及使用调整[J].现代化农业, 2005 (2) :34-35.

篇4:水稻插秧机的安装使用及技术保养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安装使用;保养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田机械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近几年国内外水稻机械实践看,大力发展水田机械化,特别是采用新技术进行合理组装、配套,提高各环节机械化程度和作业质量是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下面仅就水稻插秧机的安装使用及技术保养做一简要介绍。

1.械插秧的技术要求

第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首先机插秧田要根据农时和土质提早整地、耙地。整地要平,耙地要细、泥烂、无杂物,泥脚深度不超过30厘米,不得有4平方米以上的田面露出水面;耙田后要视土质情况沉淀一段时间,-再插秧;一般砂土需沉淀 0.5~1天,粘土3~4天,有的泥浆田要沉淀7天左右;插秧时水深保持在2厘米左右,插秧后立即灌水保苗,防止秧苗生理失水。

第二,插秧机用的秧苗只能是大棚培育的中苗和小苗,且要符合机插用秧苗的壮秧标准。

第三,保证每穴株数达到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并应有较高的均匀度,一般为每穴3~5株。

第四,符合栽植规格。包括行距、株距和插深,应因地制宜选用。

第五,作业质量指标应达到标准。插秧机的插秧质量指标是插秧机选型和推广使用的主要依据之一。

2.插秧机的安装

2.1整机安装

插秧机的基本构造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变速箱),行走机构(转向离合器、驱动轮)、液压仿形系统、操纵和调节机构、取秧量调节机构、移箱器等组成。出厂时,将这些总成部件包装运到各地,购机户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插秧机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

2.2安装技术要求、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插秧机的工作质量

因此,安装后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①各运动件安装后,转动应灵活,无碰撞、卡阻现象,对运动件应加注润滑油。

②操纵手柄(杆)转动灵敏,转向离合器转向自如,发动机油门操纵机构应轻便,并能准确控制发动机转速。

③所有紧固的地方,都应按规定拧紧。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

④各传动部件不允许有漏油现象,工作运转应正常。

⑤各间隙调整正确。如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3~1.7mm,秧针和苗箱侧面的标准间隙为 1.5-2.5mm。

3.插秧机的试运转

插秧机安装调整后,要进行试运转,在运转中检验安装质量。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使插秧机处于最佳技术状态投入作业。

(1)按插秧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给发动机加足燃油,对各部位加注机油或黄油。

(2)启动发动机,待发动机运转平稳后,让插秧工作部件空运转10~15min,观察是否运转灵活。

(3)按操作要求,驾驶插秧机在平整的道路上行走,观察发动机的运转情况,插秧机传动机构、行走系统是否正常,转向离合器是否转向自如等。

4.插秧机作业前的检查

(1)各部零件是否完整,螺栓是否紧固。主要紧固部位是:栽植臂曲柄夹紧螺栓;发动机与机架固定螺栓;方向盘盖板与变速箱连接螺栓;牵引架连接螺栓;工作传动连接螺栓。

(2)各部加注润滑油:发动机油底壳加注柴油机油,加到标尺刻度范围内;地轮减速箱加注齿轮油到油面孔处:移箱器加注柴油机油到油面孔处;左、右链,轮箱加注柴油机油200-300毫升;栽植臂加注机械油30毫升;送秧棘轮及小滚轮、秧箱支承轮、分离销,万向节、深浅调节螺杆等处滴注柴油机油。

(3)检查分离针与秧门两侧间隙是否均匀(为 1.25~1.75毫米)。

(4)检查分离针与秧门两侧壁间隙是否均匀(为 1-1.5毫米)。

(5)秧箱安装是否正确。

(6)压秧杆是否与秧箱底平行。

5.插秧机的田间操作技术

下田插秧前,还要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并要根据大田的肥力,水稻品种等,对插秧的株距、插秧的深度,每穴的秧苗株数进行检查和调整。

5.1插秧的株距、深度、株数的调整

①插秧的株距调整。应根据水稻品种,秧苗大小,大田肥质,确定插秧的株距。株距通过株距调节手柄进行调整。

②插秧深度的调整。根据农艺生产要求,机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早稻的插秧深度一般为10cm,插秧深度调节是通过插秧深度调节手柄来调整,共有四个挡位,往上为浅,往下为深。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6个插孔来调节插深。

③每穴秧苗株数的调整。水稻品种不同,每穴秧苗株数也不同。一般每穴秧苗为3-5株,如不对,应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从而改变机插时每穴株数。调节手柄位置,每调整一挡,就改变取苗量0.1cm。手柄向左調,取秧量增多;向右调,取秧量减少。一般先固定横向送秧的挡位,再用手柄调整纵向取秧量,以保证机插后每穴合理的秧苗数。

5.2掌握操作技术,精心驾驶

这是提高机插秧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插秧作业时,一是插秧机要保持匀速前进,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机。作业行走路线要保持直线性,行走中尽量不用捏转向手把或猛烈扳动扶手架的方法来纠正插秧机前进作业的直线性,以防急弯造成漏插或重插。二是边插秧边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同时注意送苗辊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况,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黏土,要及时停机清理,以防止影响插秧质量。三是初装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必须把插秧机苗箱移到最左或最右侧,以保证栽插质量。

6.插秧机的每班技术保养

(1)检查发动机机油油尺,若发现缺油立即添加;清洗插秧机各部泥污;检查并向栽植臂注润滑油;检查各部螺栓,特别是栽植臂夹紧螺栓;检查取秧量。

(2)要做每班保养的全部项目:检查链轮箱、移箱器的油面,必要时向箱内加注机油;检查各部是否漏油,并紧固螺栓;检查分离针与推秧器间隙,必要时校正或更换分离针:检查栽植臂内是否渗入泥水,如发现进泥,必须清洗并更换推秧器油封。

一天作业后,要清洗机器表面,进行保养,最后用塑料布将发动机盖好。

7.作业结束的保养和保管

按柴油机说明书有关封存的要求保养发动机,并卸下入库;拆下秧箱,彻底清洗插秧机各部分;停机1~2天后,检查各部分有无进水,放出沉淀油,并加注润滑油;各部润滑部位充分注油;紧固各部螺栓并在螺栓上涂油防锈;在定位分离钢丝或软线间滴油防锈;为防止栽植臂推秧弹簧疲劳,栽植臂应处于推出状态;定位分离手柄放在分离位置;插秧机不要露天停放,最好停放在室内;插秧机不要与化肥等腐蚀性物质存放在一起,不允许在插秧机上堆放重物。

篇5: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及检查保养

一、插秧机的正确使用

1、插秧机在正式插秧前,机组人员事先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认真阅读<安全使用插秧机须知>。充分了解插秧机的性能和调整使用方法,熟悉驾驶和装秧技术。

2、插秧机在正式插秧前,必须试插,认定符合农艺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插秧工作。

3、起动发动机必须按如下顺序进行:检查柴油机的柴油及机油是否充足;打开油路开关,开启油门;检查总离合器是否在分离位置,变速杆是否在空挡位置;减压、起动发动机。

4、在路面行走要按如下先后顺序进行:观察前后、左右是否安全,检查栽植臂是否升起;根据路面情况选择挡位,慢慢加油并接合总离合器;严禁不停车换挡,齿轮不对牙时不要强行挂挡;路面不好不允许使用高速挡,特别注意不要碰坏秧门,过水渠或超过500毫米的大田埂时应搭上木板,不许强行通过;到达作业地点后,选择好进地路线,拆下尾轮,换上叶轮用慢挡进地。

二、春耕前的检查保养

首先是、更换发动机机油。对已经使用一季或50小时的插秧机应更换发动机机油,可在摩托车配件店购买四冲程汽油机机油使用。更换时,只需将发动机放油螺塞拧出,放尽原有机油。然后旋起量油尺,在尺孔口加入500毫升机油,再旋回量油尺。

其次是、清洗化油器,在摩托车配件店购买清洗剂清洗。同时拆洗沉淀杯。加入燃油,起动发动机试运转机具。

3、检查秧针和插植叉是否变形撮拢,如果变形可用平起子校正。将插植叉橇开张口,秧针橇直且平行,插植叉口与秧针间隙在1毫米左右。

4、检查和调整主离合器手柄拉线、插秧手柄拉线、升降手柄拉线和转向离合器拉线间隙以及灵敏度,如不灵敏或间隙过大,将对调节螺母进行调整。同时在这些拉线孔内滴上几点机油,增加灵活性。

三、插秧机作业班次保养

作业班次保养是指每天作业收工的检查保养,作业班次保养有以下几点:

1、主要是将机器移到岸上,先用水冲洗干净插秧机上的泥巴杂物,开回车库。

2、检查校正秧针和插植叉的形状和间隙并涂上黄油,同时,在上下轨道上和各运动件上涂抹黄油。

3、检查发动机机油面;燃油箱油面;液压油面,不足添加。

4、在插植部支架和插植臂橡皮塞孔中,加入适量的黄油与机油1:1比例的混合油。

四、插秧机入库前的检查保养

插秧机入库前的检查保养是指当每年水稻栽植完毕,要将插秧机清洗、保养、入库。以备来年投入使用。

1、按照作业班次保养要求进行清洗保养,将插秧机开入机库。

冲洗整机,检查各活动部件是否锈蚀,各调整螺栓是否能调节自如,并更换各个损坏部件,检查外部零件是否冲洗干净,各损坏部件是否更换;。给各注油处注油(黄油、机油等),同时给各拉线钢丝注油。检查各活动部件是否锈蚀所有运动件和螺钉,金属件涂抹黄油防锈;各操作手柄处于断开和下降位置。拉线滴上几滴机油。

2、将发动机起动,关闭油箱开关,让其自行熄灭,趁发动机运转时可将秧箱移至中间位置。放尽燃油箱燃油。拉动起动绳,将发动机活塞处于上止点位置,打开机罩,拧开火花塞,滴上几滴机油在汽缸内,再旋进火花塞。

3、发动机保养检查。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通畅,海绵是否干净;汽油是否放净,油旋扭关闭;曲轴箱齿轮油是否更换,齿轮油是否清洁;缓慢拉动反冲启动器拉绳几下,是否转动正常,有无压缩感。

4、做好液压部分保养检查。检查液压皮带(一级皮带)磨损程度;液压油是否充足。清洁;液压部分活动件是否灵活,注油处是否注油;液压仿形的中浮板动作是否灵敏。

5、做好行驶部分保养检查。检查变速杆调节是否可靠;行走轮运转是否正常;左右转向拉线是否注油。

6、调整插植部分。给插植传动箱、插植臂、侧边链条箱加注黄油、机油。检查插植臂是否正常运转,秧针与秧门间隙是否正确,纵向取苗量调整是否正常,纵向送秧是否活动正常,送秧星轮转动是否正常。给导轨加注黄油,并检查秧箱滑块是否磨损严重。检查株距、横向取苗量、插深调整手柄调整是否正常并注油;

篇6:水稻插秧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关键字】水稻;插秧;技术

1、适时进行早插秧

适时早插秧是在插秧适期范围内早插秧。适时早插可以促进旱生快发,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特别是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可以充分的生长发育,在壮秧稀植的条件下,也能取得足够的分蘖,利用较长的光照时间,干物质积累多,叶鞘生长充实,出现的分蘖大,茎秆粗壮,为幼穗分化创造良好条件。适期早插秧,出穗期能够提前,使灌浆成熟期延長,确保安全成熟,并穗大粒多,籽饱满,千粒重高,可以高产。适时进行早插要与适时导播稀播培育壮秧及合理稀植等措施结合,以获得高产高效。

2、坚持“四插、四不插”

“四插”是浅插、稀插、直插、匀插;“四不插”是不插脚窝秧、不插拳头秧、不插隔夜秧、不插窝脖秧。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插”中最重要的是浅插,特别是北方早稻要浅插。

其次是要插稳、插均。稳即不漂苗,插直则叶子不披在水中,根系舒展,不出现钩头秧。

3、“肥田靠发、瘦田靠插”

这是栽培水稻高产的成功经验,是确定栽培密度的重要措施。这是充分发挥分蘖在水稻生产上的核心作用问题。

水稻栽培应主蘖并重。肥力差的田块要多发挥主穗的作用,靠适当增加基本苗数。肥田和瘦田是相对的。土壤的肥力除营养成分含量外,还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地和地下水位等。除土壤条件外,秧苗素质、施肥水平等,与插秧密度的关系也较大。施肥量的增加、施肥方法的改变也与水稻插秧密度有较大的相关性。

随着育种工作的进展,水稻株形有紧凑型和繁茂型之分;有直立穗型与散穗型之别;植株有高的,也有矮的;更有穗数型和穗重型的不同,因此,应按品种特征特性考虑靠发还是靠插。

4、影响插秧质量的因素

水稻插秧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在按不同土壤肥力和品种确定合理密度的条件下,提高插秧质量是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提高插秧质量的措施主要有:(1)提高整地质量,搞好封闭灭草。(2)在有水层条件下作业,带水插秧,浅水护秧;插秧时坚持做到“四插四不插”,行穴距一致,合理密植。以浅插为主,插牢、插匀,不漂苗,不缺苗断条;插后要进行查田补苗。

适当的插秧密度是水稻高产的关键环节。要建立高光效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和养分等环境条件,实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

稀植是针对行、株距的,稀插是每穴的基本苗数。要减少插秧的苗数,而这种减少必须合理,符合客观实际。

目前,施肥量的增加,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高产、优质、耐肥、抗倒新品种的应用;育苗技术改革后秧苗素质的提高等;为合理稀植创造了条件,成为可能。推广稀植要合理,不可仅追求稀植而不顾其他。提倡合理稀植时定要因地制宜。合理稀植应注意本田肥水条件好;要有旱育壮秧;要在适期内早插;技术还要过硬。

要加强灌溉和改进施肥管理,重施底肥,控制蘖肥,适当增加穗肥或粒肥。实行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稀植应旱育壮秧,适时早插。旱育苗培育出的壮秧生光合和呼吸作用强,体内积累的干物质多,百株干鲜重大,叶鞘发达,充实度高;旱壮秧碳氮含量高,碳氮比适中,根系发达,根多根毛多,发根力强;旱壮秧叶片束缚水含量高,抗逆性强。因此,旱壮秧插秧后发根力强,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力强,生产力高。

为充分发挥旱育壮秧的优势,一定要进行稀植少插,适期早插,延长它的营养生长时间,促进其蘖多、蘖大、秆壮。提高成穗率,为达到穗多、穗大、粒多,获得高产打下基础。

要以中早熟品种为主,通过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田间叶面积指数以获得高产的栽培方法,即超稀植。它是良种良法相结合的新配套技术。

超稀植是以选用抗冷性强的早中熟人穗高产品种为条件的,以旱育壮秧早插为基础,以超稀植培育小群体、壮个体为中心,以前后并重的氮肥分施法为保证,发挥分蘖的作用以获得高产。

插秧基本苗数:确定水稻插秧的基本苗数是在特定条件下,确定单位面积上插多少苗。通过调整行株距和每穴插秧棵数进行。其原则是:品种分蘖能力强的少插,分蘖能力弱的多插;肥田少插,瘦田多插;低纬度稻区少插,高纬度稻区多插;早插秧的基本苗要少些,晚插秧的要适度多些;壮苗适度少插,弱苗适度多些。

在通常栽培条件下,每穴插秧3-4苗。高产栽培每穴2-3苗,而低产田块每穴插4-5苗或更多。每穴插秧苗数要遵循从少的要求。增加单位面积基本苗数,要以缩垄增穴为主。水稻插秧也不是越稀越好。

(1)水稻产量是靠群体增产的。插得过稀,不能构成较大的群体,尽管个体发育好,但穗数不足,也不能获得高产。

(2)插得过稀,必然依靠大量分蘖,容易延长营养生长期,消耗大量的养料。增加追肥量,成本增高了,无效分蘖增多,穗小不齐,成熟度差,可能降低产量和品质。

(3)肥力不高的地插秧过稀,可能由于分蘖晚、分蘖少而不能构成高产群体,浪费生育前期光、热、肥、水等资源,不能高产。所以,稀植要有先决条件,即“合理稀植”。只顾稀植,不顾其他因素也难以获得高产。

水稻高产靠“插”还是靠“发”,回答是两者都靠,只是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偏重。关键是怎样调整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通常“薄田靠‘插’,肥田靠‘发’”。分蘖力、抗性等品种因素也都是前提条件。不能离开实际生产条件而主观臆断,应按具体条件灵活掌握。

5、秧苗延迟移栽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7:水稻插秧机使用与维修的故障分析

但在水稻插秧机推广的同时, 却产生了一个大问题, 是所用人忽略的问题, 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只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 完全没有考虑水稻插秧机在使用与维修时以及用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农民对于有关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技术不是很了解, 在加上农民的身份只是种地, 根本不会在农机的使用与维修方面下功夫, 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对于一些农机使用与维修的说明书以及有关书籍看不懂, 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机功能的发挥, 对农机的使用与维修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总是忽略, 这样会影响农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 本文主要对水稻插秧机在使用与维修中常见的故障作分析, 并且针对这些故障做出相应的解决, 以供农民参考。

一、水稻插秧机在使用与维修中出现的故障

1.栽植臂轴承出现松动

水稻插秧机在作业时, 由于使用不当或使用的时间过长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其中, 栽植臂的轴承松动就是一个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机手在作业前没有检查到, 或是没有将轴承拧紧, 这些原因都会造成轴承的松动。如果轴承松动, 会引起很多问题, 使插秧机不能正常工作, 轴承出现松动情况, 栽植臂的运转就会不稳定, 从而也就使分离针与秧门之间的间隙过大, 出现以上故障, 因此造成取秧量上的错误, 这样机器不但不能正常工作, 还会造成其它机器零部件的损坏, 从而损坏机器。因此, 农机手在使用插秧机前, 一定要做好对各方面的检查工作, 如果有零件出现问题, 要及时进行修理, 不能马虎大意, 随其发展, 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很难解决, 还会造成其它的故障。在检查栽植臂的轴承出现故障后, 如果分离针尖的双向自由摆动量小于3 mm, 就应进行维修, 如果其间的距离大于3 mm, 就要及时更换轴承, 以免造成其它零部件的损坏。

2.插秧机的秧爪带秧

插秧机在插秧时, 也会出现插秧机的秧爪带苗现象, 插秧时, 会出现很长一段没有秧苗, 有时也会见到田地上漂秧、漏秧等现象, 而秧爪上却挂满了秧苗, 推秧器没有发挥原有的作用, 将秧苗推入土中。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秧块出现问题;二是机器本身的调节方面出现了问题。不管是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 农机手都要及时的找到并加以解决, 以实现插秧机的正常工作。

3.对插秧机的错误操作

插秧机在作业时, 很多小细节都不能忽视, 农机手在操作插秧机时, 如果将这些小细节忽视掉, 不但会影响插秧质量, 还有可能对机器造成损坏, 因此, 农机手在进行作业时, 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如插秧机在插秧时, 要保证插秧机的路线是直的, 不能出现弯曲, 否则会造成秧苗的路线弯曲, 但是在操作时, 由于农民本身的操作技术有限或是忽视了这一点, 常常会出现路线弯曲, 使秧苗株距不一致。插秧机在转弯时, 要停止插秧, 如果继续在进行插秧, 就有可能造成其他零件的损坏。另外, 装秧和加秧时的动作不应过快, 应注意速度的掌握, 而且动作要轻, 这样就不会弄碎秧片和折断秧苗, 在以往的插秧中, 农机手一般会忽视这一点, 并且发现秧片易碎, 秧苗易断, 不知道问题所在, 一般情况都是由于农机手在操作时动作过重, 导致上述问题, 因此, 农机手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

二、解决故障的措施

1.设置培训机构, 提高农机手与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

插秧机之所以在使用中会出现以上这些问题, 主要就是因为农机手对插秧机不是很了解, 掌握的操作与维修的技术有限, 在使用时常常忽略了一些小细节导致的。因此, 有关的农机部门要设置专职培训机构, 要求农民在农忙之前参加定期的培训, 并且要定期的考核, 要求农机手与维修人员掌握操作与维修技术, 从而降低插秧机出现故障的概率。

2.要注重插秧机的用后保养

由于插秧机工作的时间相对集中, 主要集中在农忙的几个月里, 而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闲置在家中的, 因此, 对于插秧机的用后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后要严格按照插秧机的说明书进行保养, 要做到插秧机的全面清洗, 需要润滑的部位要及时加注润滑油, 需要卸掉的零部件要卸掉, 并用器具将其保存, 以供下一年继续使用, 这样可以延长水稻插秧机的使用寿命。

三、结束语

篇8:水稻机械插秧应注意的问题

调查发现,在水稻插秧机调整准确无误的前提下,由于秧纸盘和田块质量存在问题,致使机械插秧作业质量下降,甚至使水稻插秧机无法作业。这些问题应充分注意并彻底解决,才能保证水稻机械插秧作业顺利进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促进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机械插秧时秧纸盘存在的主要问题:秧纸盘厚度(秧纸盘床土部分)控制不符合机插要求;秧纸盘上稻苗密度不均匀甚至有空白秧苗存在,严重影响了插秧的作业质量。水稻机插作业要求秧纸盘厚度为2.5~3cm,秧纸盘上稻苗密度应保证机插时每次秧爪取秧量为3~5株苗。如果秧纸盘厚度小于2cm则造成倒秧,甚至漂秧;如果秧纸盘厚度大于3.3cm则造成秧抓土取不下秧,形成空穴。要求机插苗床播种湿籽量为0.75kg/m2。

要解决好秧纸盘质量问题,应在育苗时做到盘育苗,苗床播种机播种,即使是地平面育苗也要实现机播种,严格控制秧纸盘厚度。

田面技术条件也应符合机械插秧作业的要求。要求机插作业时,水田耕层深度为12~l8cm,最好不超过l5cm,耕层底部为土质密实的犁底层。这样,插秧机下田后才能避免发生机械严重下陷,影响机械插秧顺利作业。对水稻田块应采取合理的耕(翻地)旋(旋耕)轮作制,即对田块实行机耕一年,再机械旋耕2~3年的轮耕制。耕深应严格控制到l5cm,旋耕的深度应为12~15cm。水田耕地后,保证田面高低差不超过2~3cm,插秧前田面应保持水深0~3cm,保证 80%以上的田面有水层。水田田面水深超过3cm以上,機插作业时深水部分会产生涌水,造成相邻已插过田面稻苗漂秧。另外,田块面积越大,则水稻插秧机直线行走距离越长,水田田面适宜的长宽比例为4:3,会进一步提高机插工效。

水稻机械插秧和人工插秧比,还能节省大量费用。一台插秧机机插作业需驾驶员、起运秧员和供插秧机苗各一人,机插1ha除了人工费,还需油料费、修理费、折旧费共需600元,而人工插秧1800元/ha。机插每ha地比人工插节约资金1200元。人工10个人一天能插1ha,而机械作业顺利每天可机插1.5ha。

上一篇:述职报告 - 太原科技大学下一篇:基层医生论坛用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