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中央银行

2024-06-19

财政与金融中央银行(通用8篇)

篇1:财政与金融中央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财政金融工作总结

***农村合作银行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经营宗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大力组织存款资金,增加支农实力,同时在地方政策支持下,积极发放涉农贷款,有效地支持了“三农”经济发展,真正发挥了“***自己的***农村合作银行”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改革成效显著

**行***年初开始着手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年***月实行统一法人社,****年***月***日挂牌成立***农村合作银行,是广西第*家成功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县级法人社。通过组建***农村合作银行,**行建立健全了以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即“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制订和完善了“三会一层”制度,明确了“三会一层”的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在股东代表大会的授权下,形成了董事会、监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运作机制,对重大经营、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都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债务清理,颇有成效

相比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合作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转。截至2011年12月末,按四级分类口径统计,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占比为***%,与**年末比分别下降***万元、***%;通过改革,**行得到专项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万元,在上级联社的帮助下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协助突击清收不良贷款***多万元。多年来,**行一直将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列入经营目标综合考评,同时将不良贷 款清收列入分支机构负责人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2003-2011年***行共核销不良贷款***万元。

三、支农惠农实力增强

***农村合作银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行业务经营的宗旨,把支持个体工商户、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行业务的主攻方向,不断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投放,积极投身当地建设,以小额农贷为主,在总体规模控制下,优先满足“三农”资金需求,切实解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及加工流通的资金需求。在支持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产业化涉农龙头企业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如支持了**林业有限公司、**农牧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县**农产品加工、**制品加工、***种植、**养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种养殖业项目,较大程度地满足了“三农”信贷资金的需求,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了***农村合作银行金融主力军及联系农民金融纽带的作用。截止2011年12月31日,***农村合作银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 ***万元。

四、政府政策大力扶持、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不断强化 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政府给予很大的政策扶持,2003年至今获得税收减免****万元,减免土地出让金等办证费用***多万元,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资产***万元,获得1992-1996年期间保值贴补息***万元,2005年地方政府出台措施协助清收不良贷款**多万元;***年开始,对小额农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给予专项扶持补偿资金。

作为地方农村金融的生力军,***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响应各项惠 2 农政策,落实国家扶持青年创业、妇女就业(创业)等有关精神,积极筹措专项信贷资金,推出“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就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信贷品种,先后发放青年创业贷款**亿元、妇女就业贷款***万元,中小企业贷款***万元。

在上级联社的统一指导、协调下,**行进一步发挥代理资金统筹统付平台作用,积极代理国家重要资金、国计民生资金、支柱产业资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千家万户。***行与财政部门合作,为全县50多万户农户建立了中国农民补贴网—“一折(卡)通”平台,国家和地方各项惠农支农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户,同时还代理发放退耕还林、生态林、复退军人、农村低保、计生、库区移民等补贴资金。每年代理财政、民政、移民、计生、社保等部门发放各种补贴资金月**万笔,金额***亿多元。

篇2:财政与金融中央银行

6日,财政部表示,下一步中央财政将按照中小企业和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思路,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建设。

据财政部介绍,近年来,中央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研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着力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初步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绩效考核、业务规范、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为主要内容的财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

目前,财政部已就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营业税方面,一是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含2年)的,可按照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二是将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以及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及县(市)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4年至2015年底。

篇3:经济形势与财政金融

一、人民币币值问题

我们研究表明, 保持人民币不升值的政策也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一国的货币政策首先是关系民族利益, 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但国际社会中一国的货币政策不能只考虑自己, 而要对大家有利。现在的政策只能说可能说好处更多一点, 但也有代价。比如说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央行就要把市场上多余的美元都买到手。如果上海外汇市场上, 卖出美元的人连续好几天比买的人多, 那么人民银行就要把多余的外汇头寸, 按现在官方的买入汇率无条件的买入。因为出口企业有了美元, 要在国内购买商品继续生产再出口, 就必须把美元卖掉, 卖给银行, 银行不能把美元贷给他, 而只能把人民币贷给他。卖出美元的人连续好几天比买的人多, 那么就会出现等人民币用的人得不到人民币, 如果人民银行不进行干预的话, 要卖出美元的人价格自然就会下降, 这样的话, 人民币不想升值也要升上去了, 因为汇率实际上就是人民币的价格, 所以人民银行要全买下来。结果是, 人民银行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成了一种被动的货币政策。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形”, 稳定的汇率, 独立的货币政策, 货币的可兑换三者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今年以来, 人民币投放得越来越多, 第一个代价就是使得经济过热, 银行头寸过多, 必须贷出去, 不然银行就会亏损;第二个代价就是, 人民银行要进行人民币的对冲业务, 抛售票据, 就要按一定的利率收回。相当于人民银行为了稳定汇率, 要付出利率的代价, 最后表现为人民银行对中央财政节余的减少。第三个, 就是贸易摩擦的产生, 如大家所看到的中美之间钢铁大战, 纺织品大战, 最近彩电争端。所以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要承受贸易摩擦的风险。我们顶住了这么长时间的压力, 但还没完, 货币政策不是这么简单的, 要付出一定代价。那么如果若干个月后人民币的汇率出现变动, 这是一把双刃剑, 也就是说值的决定并不是我们屈服于压力, 而是我们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如果人民币升值以后, 他们再用手头的人民币套取美元, 中国国内将会余留大量人民币。那样, 国人乃至世界将会对中国失去信心, 不再储备和使用甚至抛售手中储备的人民币, 使中国的外贸活动受挫, 最终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 对外导致信誉危机从而导致金融危机。最近, 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 客观的讲, 形式是不容乐观的。按理说, 人民币升值了, 也就是说钱值钱了, 应该是以前1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要9毛甚至是8毛就可以买到了, 可是现在的国内形式, 除了工资没有涨外其余的都涨了。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前两年我们就搞农民的税费改革, 中央对这个改革非常重视, 定位很高, 称它是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 前两次是土地改革, 联产承包。为什么这次放到这么突出的地位呢?因为这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百分之三点几, 只达到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百分之七点几的一半。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2年底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3倍多。今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可能会多一点, 因为农产品、棉花、油料涨价, 但城乡的差距还是3.29比1。这表明社会分配不公道到了一定的零界点了, 所以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其实农村每年也有三点几的增长, 但感觉不到, 因为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200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 有56.4%的农村居民收入是增长的, 1.6%是基本持平的, 42%是下降的。其中沿海地区增长得越快, 平均数拉得也越大。我国官方公布的数据, 我国的贫困人口是2000到3000万, 但我国的标准比较低。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1美元的标准, 我国的贫困人口至少有1亿多。我本人曾经增加了关于农村问题的一些研究, 前几年研究社会保障中农村医疗改革这一块, 农村人均1年只有300多块钱。但实际上, 可能连300块钱都没有。今年到了一些贫困地区, 在一些人的家里, 看到价值100元的单件都没有。而且我们到得了的地方还不是最穷的, 走不到的地方才是最穷的。因此, 我们对农村问题应该高度重视, 这几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1978年到1984年农民收入增长是超过城市的, 达到了百分之八点几。但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转到了城市, 很多政策农民实际上都没有得到好处, 包括引进外资、债转股等等, 因此研究经济的人一定要多关注农村。纵观这两年, 为农民减负增收的各种措施的相继出台, 如政策性负担基本减下来了, 对种粮户实行政策补贴, 政府最大限度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等等。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农民难以增收。农民能否快速增收,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这成了各级人民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的粮食总的来讲还没有问题, 但有的省在新粮上市的时候出现了价格上涨, 油价也涨了。这是一种恢复性的涨价, 是合理的, 也是健康的。粮食靠国家补贴的效率非常低, 国家财力也不能承受, 补不起。而市场涨两毛钱, 种粮的农民就得到了好处。而且现在的粮价也只达到最高年份的84%, 因此不能过度反应, 避免再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政府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 如对城市低保的人进行补贴, 一个月补10块钱, 中央财力一个月只需支出20到30亿就可以让农民的收入有一定的提高。目前是中国历史上农产品最充足的时期, 也是农民收入增长最缓慢的地区, 农村市场拉动不起来, 工业产品就卖不出去, 整个经济就会受影响。只有农民富起来了, 中国才能富起来;只有农民的小康, 才有全国的小康。因此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 保护基本粮田, 遏制住乱占耕地的现象, 从长远来说中国的土地是宝贵的。

四、金融改革和金融监管

金融方面的改革, 从十年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到这次提出的条件成熟的时候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但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 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是有威胁的。但这是世界潮流, 大势所趋, 中国不能不往这方面发展;在金融监管方面, 要处理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资本市场是重发展还是重规范一直存在着争论, 国际上金融创新日新月异, 如果我们国家抱残守缺, 在这方面只强调监管, 不强调创新, 那么开放以后无法在国际上竞争。

篇4:财政压力与金融抑制

摘要:当前,中国将金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的出发点是解决各地区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运用中国1996—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压力的角度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结果显示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地区所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其金融抑制程度则越高,证实了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因此,在推进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协调,进一步理顺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程度。

关键词:财政压力;金融抑制;财政分权;金融改革;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区金融;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1-0086-04

十八大以来,中国把金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提速,如先后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推行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民营银行试点等多项改革措施。可以说,当前的金融改革为中国未来经济更加侧重效率驱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金融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与之相关的问题是中国金融改革有没有优先序?金融改革是否必须与财政改革相协调才能使金融改革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利于理论界深化对金融改革的认识,更是在实践上对中国金融深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事实上,当前大力推进的金融改革,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解决中国各地区都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这就意味着,要判断金融改革是否必须有财政改革与之相配套,则必须分析出金融抑制背后是否有财政成因。

当前,关于金融抑制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主要有“政府收益假说”“国有企业补贴假说”和“发展战略假说”,本文则从财政压力的角度来探讨中国金融抑制背后的产生原因。反映在政策实践上,则意味着在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进程中,必须对金融部门之外的“财政改革”给予充分重视,加强金融改革与财政改革之间的协调。

一、理论分析

大量研究显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往往处于“被抑制”状态。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经济仍然呈现出强烈的“金融抑制”形态。金融抑制不仅直接阻碍了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周业安,1999;刘瑞明,2011),而且还导致了投资和对外经济结构的扭曲以及使收入不平等现象趋于恶化(黄桂田和何石军,2011;陈斌开和林毅夫,2012)。

既然金融抑制具有诸多弊端,那政府为什么还会实施金融抑制政策呢?目前,学术界关于金融抑制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解释:“政府收益假说”“国有企业补贴假说”和“发展战略假说”。“政府收益假说”认为,金融抑制能使政府获得大量的隐性收益。李广众(2001)的研究指出,金融抑制使中国政府获得的隐性收益大约为GDP的0.71%以及各项税收收入总和的6%。“国有企业补贴假说”认为:之所以实施金融抑制政策,主要缘由在于中国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国有企业的支持不再像过去一样给予直接补贴,而是改为依靠银行信贷(刘瑞明,2011)。通过政府的金融干预,国有企业能相较于其他所有制企业而言,更易于获得银行信贷。考虑到官方利率和市场均衡利率的巨大差别,金融抑制实际使国有企业获得大量的变相补贴。而“发展战略假说”则认为:金融抑制的历史原因在于中国政府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陈斌开和林毅夫,2012)。通过金融抑制政策,能有效地压低资金成本,从而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提供支持。

笔者认为,三种假说都对金融抑制的成因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解释,但都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抑制,无不与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金融干预行为有关。那么,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什么会干预金融?事实上,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财政分权制改革,为地方政府注入了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但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一个重要方面是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巴曙松等,2005)。财政分权改革后地方政府承担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重新分配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功能的重大责任。在既有财力无法支撑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时,地方不得不想方设法寻找财政收入的替代品,而对金融资源进行干预则是其重要选择。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对商业银行体制进行改革,上收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分行的信贷审批权,地方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的干预大为下降。但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基本面没有改观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进行干预的行为不会消失。如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实际上沦为了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而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实际上意味着地方政府面临着持续的财政压力。因此,上文的分析也反映出分权改革后,一个地区的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金融干预行为紧密相关,财政压力是各地区金融抑制产生的重要原因。

现有不少研究分析了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后,各地区之间的财政压力与金融发展差异,以及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如张憬和沈坤荣(2008)分析了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影响,冯涛等(2007)分析了财政分权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母宇(2010)分析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财政因素。但这些研究都没有聚焦于金融抑制,特别是没有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金融抑制的财政成因。正如上文所述,金融抑制虽然对经济发展产生诸多弊端,但地方政府却仍然存在较强的金融干预行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因素。为此,笔者在下文将从实证的角度对上述分析进行论证。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本文的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lnJRYZit=β0+β1lnCZYLit+?覬Xit+ηi+μt+εit,

上式中,JRYZ为各地区的金融抑制程度。中国的金融抑制不仅表现为官方利率长期远远低于市场利率,而且还表现在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方面(刘瑞明,2011)。因此,本文的金融抑制程度用各地区四大国有银行贷款所占市场份额来表示。CZYL为各地区的财政压力,用“(预算内财政支出-预算内财政收入)/预算内财政收入”来表示。

X为模型中控制的其他变量,主要包括:人均实际GDP(PGDP)用各地区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非国有化程度(FGYH)用各地区非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表示;经济开放度(TRADE)用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来表示。

模型中的变量β1代表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影响的弹性系数。i为地区,t为时间,ηi表示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效应,μt表示不随地区变化的时间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财政压力的系数β1,前文的理论分析意味着1大于0,如果实证结果显示β1显著大于0,则证实了本文的假说。从各地区金融抑制程度与财政压力的散点(见图1)可以看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财政压力较高的地区,金融抑制程度也较高。但图1还不能充分说明二者的因果关系,下文将对上述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数据说明

本文中各地区财政压力的原始数据、进出口总额数据、人均实际GDP数据、非国有化原始数据均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其中进出口总额数据用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价(中间价)进行换算;人均实际GDP数据平减为1991年不变价。金融抑制1996—2004年原始数据来自各年《中国金融年鉴》,由于自2005年后《中国金融年鉴》基本上不再按行政区域来统计各省(区市)四大国有银行的存贷款数据,因此参照齐兰和王业斌(2013)的做法,笔者以时间变量和地区虚拟变量为解释变量,用面板数据的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出2005—2013年中国各省(区市)的四大国有银行贷款的市场份额。

考虑到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将实证分析的时间段定为1996—2013年,因西藏的金融数据缺失值较多,分析中将西藏从样本中予以剔除,并将重庆市的数据合并到四川省中,这样本文共选择了29个省(区市)18年的数据。

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如表1和表2所示。

三、回归估计结果与讨论

(一)基本回归结果与讨论

对上述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基本的回归结果见表3。表3中列(3.1)为单独以财政压力为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列(3.2)为加入了其他控制变量,利用全部样本数据得到的估计结果。回归过程中,对于面板模型的选择,采用的是Hausman检验方法。Hausman检验显示,列(3.1)(3.2)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由表3中的估计结果来看,没有加入其他控制变量时,列(3.1)显示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地区的财政压力越大,地区金融受到抑制的程度则越高。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列(3.2)显示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的影响仍然显著,具体来说,一个地区的财政压力每增加1%,其金融抑制程度则提高0.073%。从列(3.2)还可以看出,人均实际GDP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负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更多,因而金融受到抑制的程度则越低,非国有化程度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地区的非国有化程度越低,其金融抑制程度则越高;相反,非国有化程度越高,金融抑制程度则越低。这与现有的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既有的大量研究表明,为支撑地方国有经济,地方政府不得以对金融资源进行控制。而列(3.2)也显示出,经济开放对金融抑制的影响并不显著。

为进一步考察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的影响,笔者还将全部样本数据进一步分解为东部地区子样本和中西部地区子样本并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中列(3.3)(3.4)所示,其中列(3.3)为对东部地区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列(3.4)为对中西部地区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Hausman检验显示,列(3.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列(3.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不论是对于东部地区还是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财政压力依然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这进一步证实了上文的结论。列(3.3)(3.4)还显示,人均实际GDP仍然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负的影响;非国有化的系数依然为负,但在东部地区子样本回归中不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子样本回归中则显著,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东部地区的国有化程度较低。

(二)工具变量估计回归结果与讨论

上述分析过程中,虽然控制了地区的人均实际GDP、非国有化程度、经济开放等因素,但仍然可能遗漏了某些导致金融抑制产生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也与财政压力相关。此外,一个地区的金融抑制程度越高,可能也会由于不利于经济增长从而对财政压力产生影响,因而财政压力与金融抑制可能也还存在反向因果关系。因此,上述回归过程可能存在模型内生性问题。

为了消除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进一步以财政压力的滞后一期作为其工具变量,利用工具变量回归方法对上述计量模型重新进行估计。现有理论研究表明,工具变量估计能较好地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列(4.1)-(4.4)分别对应表3中的列(3.1)-(3.4)。在表4回归结果中,工具变量估计列(4.1)(4.4)的Hausman检验显示,在不控制其他变量和对中西部地区子样本进行估计时,进行工具变量估计与不进行工具变量估计的回归结果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工具变量估计列(4.2)(4.3)的Hausman检验显示,对全部样本数据和对东部地区子样本数据进行估计时,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比不进行工具变量估计的回归结果更有效(Hausman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4和0.065)。

从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来看,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列(4.2)(4.3)中各变量前的系数都较表3中有所增加。此外,表4中各列回归结果还显示,各变量前的系数符号与表3中基本一致,显示出各解释变量对金融抑制具有稳定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财政压力依然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显示出一个地区的财政压力越大,其确实具有干预金融的动机,进而金融抑制程度越高。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开始了新一轮金融深化改革,并将金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各地区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状态。不同于现有的“政府收益假说”“国有企业补贴假说”和“发展战略假说”,本文关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各地区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压力因素,进而探讨金融抑制的财政成因。通过利用中国1996—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一个地区的财政压力越大,其金融抑制程度越高。这显示出,分权改革后,出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确实会产生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这进而使各地区金融发展处于被压抑状态,从而带来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推进金融改革,不可忽视对金融背后的财政因素的考虑。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财政分权背景下,考虑到自身面临的财政压力,即使进行金融改革,也仍然会有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行为。因此,为使金融改革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应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强财政改革与金融改革之间的协调。具体来说,为降低中国各地区的金融抑制程度,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应该进一步理顺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程度。

参考文献:

[1]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2):13-20.

[2]刘瑞明.金融压抑、所有制歧视与增长拖累——国有企业效率损失再考察[J].经济学(季刊),2011,(2):603-618.

[3]黄桂田,何石军.结构扭曲与中国货币之谜——基于转型经济金融抑制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1,(7):1-13.

[4]陈斌开.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12,(1):3-23.

[5]李广众.金融抑制过程中政府收益的经验研究及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2001,(7):16-19.

[6]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J].金融研究,2005,(5):25-37.

[7]张璟,沈坤荣.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基于财政分权背景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6):122-141.

[8]冯涛,宋艳伟,路燕.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0-27.

[9]母宇.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财政因素研究——基于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干预视的分析[J].海南金融,2010,(9):4-8.

[10]齐兰,王业斌.国有银行垄断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工业技术创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3,(7):69-80.

[11]马雪彬,等.区域金融发展、财政支出与经济福利——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经纬,2012,(1):37-41.

篇5:财政与金融中央银行

又到一年毕业季,看到朋友们分享的一些资料,整理了一下,希望对今年即将找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国资委管辖的117家中央企业

财政部管辖的23家中央金融机构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9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4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17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18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19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20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2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8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30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31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33 鞍钢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三大政策性银行 3 4 5

五大国有银行 7 8 9 三大保险集团 11

一家政策性保险公司

中再由于股权结构特殊性暂

不是副部级单位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16 17 两家综合金融集团 19 20 其他中央金融机构 22 23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公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中信集团公司

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公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

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破产重组中)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丝集团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5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108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10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110 彩虹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112 华侨城集团公司 113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114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115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116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17 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

备注:

1,以上名单的排列顺序与当前企业效益、员工待遇没有必然联系,只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约定的排序罢了~ 2,由于知识面有限,此名单可能没能包括全部的中央企业,如:中国邮政集团是由财政部管辖的非金融性中央企业,但由于其特殊性,没在以上两类名单中。朋友们如果有更新的信息,欢迎随时补充,给其他XDJM提供参考。

3,以上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总部及其下属的部分一级子公司,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户口指标貌似是直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取,而不受北京市人保局的限制,所以一般都是能够解决北京户口的;二级、三级子公司就不好说了。(只是个人的了解,不一定完全准确)

4,至于这些企业的薪酬待遇问题,网上已经有很多信息,不过建议朋友们拿到offer之后,在比较筛选时,还是联系一下在这些企业的师兄师姐们再具体了解。(因为偶尔看到一些网上所谓的薪酬比较信息,发现和自己所知道的部分企业真实情况差别还是挺大的,容易被误导)

篇6:财政与金融中央银行

【发布文号】财驻甘监[2009]67号 【发布日期】2009-08-21 【生效日期】2009-08-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在甘中央直管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通知

(财驻甘监[2009]67号)

在甘中央直管金融类企业: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金[2006]82号)要求,我办自2006年对在甘中央直管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实施产权登记和年检工作以来,多数企业单位能够按照要求认真清理登记,积极予以配合。但经我办调查了解,目前仍有一些单位的国有资产未到我办办理产权登记管理,存在漏报瞒报情况。为了进一步做好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加强在甘中央直管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全面、及时掌握其资产分布和变动情况,防止国有金融资产流失,现要求在甘中央直管金融类企业根据《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将未纳入我办产权登记管理的国有资产全部纳入我办产权登记管理,并配合我办搞好每年的年检工作:

一、认真进行国有资产自查清理和产权登记报送工作

在甘中央管理的金融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提高对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认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国有资产产权包括已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投资实体产权,尽快进行全面清查,清理结果2009年11月30日前报送我办。同时对应办理而未办理产权登记的国有资产,办理产权登记。

我办将视各企业单位清查补报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对符合产权登记管理而隐瞒不报,应作产权登记而不登记的企业和投资实体,我办将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以及《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同时追究企业领导责任。

二、积极配合我办作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

根据《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在甘中央直管的金融类企业应当于每年4月30日前,完成对上一企业本级及其各级子公司产权登记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向我办提交以下资料:

(一)上一财务报告;

(二)产权登记证副本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上一国有资产产权变动报告书;

(四)主管财政部门认定须提交的其他文件或资料。

在甘中央直管的金融类企业提交的反映上一国有资产产权变动情况的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国有资本金实际到位和增减变动情况;

2、国有资本的分布及结构变化,包括企业对外投资和投资收益情况;

3、企业本级及子公司发生产权变动以及办理相应产权变动登记情况;

4、企业本级及子公司提供担保及资产被司法机关冻结等产权或有变动事项;

5、主管财政部门认定须说明的其他问题。

根据上述资料,我办在年检工作将采取资料审核与实地抽检,产权登记与监督检查以及产权登记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确保金融类资产登记能落到实处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产权登记及年检我办工作人员:程新民

联系电话:0931-8465129、***

财政部驻甘肃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二○○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篇7:财政与 金融

财政的职能?

答:第一、资源配置只能;第二、收入分配职能;第三、经济稳定职能。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答:第一、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第二、加强管理、堵塞漏洞;第三、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第四、重视对滥收费行为的治理。

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答:第一、性质不同;第二、持有人权利不同;第三、权益和风险不同。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答:第一、中央银行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第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第三、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中央银行的职能?

答: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四)中央银行是调节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银行

8、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答:第一、不以盈利为目的;第二、不从事一般银行的业务活动;第三、不付存款利息;第四、保持资产最大的流动性;第五、业务活动的公开化。财政的定义: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体现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进行的政府理财活动。

公共产品的概念及特征?

答: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他性的产品。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外部性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答:

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这是我国财政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

答:

一、提供公共秩序产品

二、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四、提供社会保障 财政支出的原则?

答:

一、支出总量适度原则坚持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2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

3、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为调控目标

二、优化结构支出的原则

1、正确处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2、正确处理投资性支出与公共消费性支出的关系

13、财政投资和农业发展的关系? 答:(1)农业部门的社会效益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2)农业对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而这些条件具有工艺性特点,花钱多,涉及面广,个别单位和地区往往不愿意承担或无力承担这就需要政府来承担其相应的投入职责(3)农业是风险行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生产难免有周期性波动,需要不断提高其投资和物资装备水平,因此也需要政府的挟持。(4)生产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加上农业需要固定资产多但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期而资金周转较慢,从而使农业在市场贸易中处于不利位置,需要政府采用一定方式进行挟持。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哪些?

答:税收;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公债;公共收费;其他收费:国有土地出让金,彩票公益金,发没收入基本建设收入利息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处事服务收入等。公债与财政的关系? 答:

一、公债与财政的收入,公债市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公债在财政收入形势中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二、公债与财政支出。①财政支出规模直接影响公债发行的规模 ②现有的公债规模将影响将来的财政支出规模 ③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公债的结构。

三、公债与财政的赤字。①财政赤字是发行公债的原因 ②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理想方式 ③平衡国际收支 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 答:

一、首要因素是国家需要资金的多少。

二、该国奉行公债政策。

篇8:财政与金融中央银行

《财政与金融》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较枯燥难学的专业基础课, 常给人以抽象空洞的感觉, 本课程许多财政金融内容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 涵盖了财政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保险、税务、国际金融学等多门学科, 概括性、政策性强。

学习《财政与金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生能认识到财政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更好地发挥财政金融在改革发展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弄清财政金融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 具备分析、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并熟悉财政税收、货币金融的一些基本业务知识及相关方法技能, 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因此, 面对现今《财政与金融》教学中存在的例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现象, 笔者以为, 必需对《财政与金融》课程进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等教学改革。

一、当前《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材种类繁多, 标准不一, 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要教好《财政与金融》, 教材是基础。目前《财政与金融》可用教材繁多, 各有侧重, 各版本教材根据不同的编写目的, 或偏重于财政知识, 或偏重于金融知识, 二者相关联程度不高。再者, 教材多样化, 虽然满足了教学方式和内容多样的需求, 让教师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 但也导致《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缺乏统一大纲, 教材难以通用, 教学无章可循, 质量缺乏统一标准。此外有的还出现部分教材内容陈旧, 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距;教材内容理论性强, 而实际操作性小等问题。

(二)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 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目前《财政与金融》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众所周知, 《财政与金融》相关理论知识都与社会实例联系紧密, 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 学生就只能抽象地死记硬背, 而不能活学活用所学知识。

(三) 教师教学水平不能满足课程要求

财政与金融各有体系课程构建, 例如财政学有《财政学》《会计基础》等课程, 金融学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教师因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同, 在财政与金融知识体系上各有侧重, 无法整体把握, 导致学生不能全面贯通教学内容。此外, 因各部分都有其相似的课程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重复教学的可能, 那么对于教师在教授此门课程时如何选择切入点则会产生更高要求。

(四) 缺乏实践练习影响学生能力培养

由于该课程侧重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授, 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用能力。进而学生普遍认为《财政与金融》课理论枯燥、深奥、难学、难懂, 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二、改进《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措施

(一) 遵循职教规律, 规范教材体系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 教材的选用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 理论实际相结合, 突出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时调整, 将最新的理论知识、政策导向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以弥补教材滞后性带来的不足。另一方面, 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 应选择国家教育部组织全国知名的专家和学者编写的《财政与金融》基础教材, 对于教材的内容也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修订与规范。同时还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对讲授的内容适当调整, 有所侧重。

(二) 提高教师素质, 满足教学要求

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条件对教师进行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授课教师应同时具有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避免讲授时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所偏颇,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为了加强《财政与金融》课程的实际运用, 教师可以再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 积极深入财政税务、银行等实际工作部门, 掌握相关业务操作程序和技巧, 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

(三)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案例源于真实情景,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 选择典型案例,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便于增加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

2.启发式教学。《财政与金融》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不要照本宣科, 而要讲究课堂艺术, 把理论与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采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挖掘他们自身的活力和潜能, 帮助他们提高积极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有机会获得、发展和运用认知工具和职业技能。

3.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可以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分组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 你一言我一语地接受新知识, 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引导学生学习, 发挥教育对象的特长, 活跃了课堂气氛, 训练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Internet、投影、幻灯、影视和动漫等电化多媒体形式, 图文音声, 动态交映, 生动直观。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实践性教学法。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实践环节, 导致其成为一门纯理论课程, 因而必须进行改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可以建立财政金融实验室。教师在讲授理论后, 让学生在实验训室通过相关软件进行模拟练习,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财政和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实验基地。通过学校与财政税务、银行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选送学生到这些单位实习, 帮助学生熟悉财政、税收和银行系统的基本流程以及业务, 使学生能够在职业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工作岗位, 更加直观深入地掌握财政与金融知识。三是进行社会调研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企业, 对当前的财政与金融热点问题进行调研, 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国家的财政与金融政策走向。

三、结语

上一篇:让我在跑道上歇息片刻作文下一篇:品质保证协议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