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的教学设计

2024-06-17

《林海》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1:《林海》的教学设计

课文中三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只有联系课文内容,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才能随作者一路同行,身临大兴安岭,体会文章和作者老舍的思想感情。/我越读越觉得老舍与大兴安岭的这次约会,让老舍一见钟情,情意绵绵,恩情似海,梦回情绕……

一、老舍对大兴安岭一见如故

作者老舍游历名山大川,总以为大兴安岭如黄山般奇峰怪石,如泰山般高不可攀。这回终于有机会亲眼看到它,“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暂时远离了城市的喧哗,与大兴安岭亲密接触,曾经遥不可及的大兴安岭并不给人陌生感,这悦耳的名字,这质朴的森林,都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让老舍觉得对大兴安岭一见如故。

二、老舍对大兴安岭一见钟情

老舍与大兴安岭这位朋友亲切交往着,领略了她延绵、温柔的岭,碧绿、如海的林。“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article/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这裙,还穿着绣花鞋。” 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老舍对大兴安岭这位初识的朋友的赞颂与多情,大兴安岭如同一位温柔、迷人的少女,深深地吸引着老舍。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大兴安岭这位令老舍喜爱的.少女,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她的美丽与祖国的建设结为一体!如“落花生”般好看又有用,内在美与外在美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她因可爱而变得越发美丽、迷人,叫老舍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对大兴安岭一见钟情,相见恨晚。

二、老舍对大兴安岭恩情似海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老舍看到人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人们与大兴安岭这位美丽又善良的少女关系日益密切,老舍怎忍心独自拥有?人们与大兴安岭和谐相处,人们与自然和睦相待,美不胜收。大兴安岭,/soft/这位伟大的女性,为祖国建设,为振兴中华,无私地、慷慨地给祖国贡献力量,不正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吗?这位母亲之所以叫做“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此时的老舍,必定热泪盈眶,怎能不由衷地感到这位慈母般的兴安岭的亲切、舒服?老舍已对大兴安岭恩情似海,难舍难分!多少年来,人们爱护着兴安岭这位母亲,也一次次地破坏过她,甚至于毁坏过她,让她饱经风霜。当初,老舍就俯身兴安岭这位母亲脚下,他必定能想起人们对这位母亲的万般恩情与感激,又是否能想到多少年后人们对这位母亲的万般无奈与痛楚?

篇2:《林海》的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保护资源的责任心。

二、教材分析:

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北国风光”主要利用图片、文字的提示及问题引领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体会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然后以材料为依据探究人们的生活与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了解当地人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种种方法,初步明确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道理。在对东北地区民风民俗的了解方面,教科书设计的层次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使他们能够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体会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自己搜集资料,电脑。教师搜集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教师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国家最北最东的的地方。

2、中国领土四极歌

东极:黑熊岛上乌苏镇,

北极:黑龙江心主航道,

西极:葱岭中峰号屋脊,

南极:南沙群岛沙排礁

二、活动一:

1、学生根据地图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位置和气候特点。去过东

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眼中的东北。或者是通过电视电影的镜头来学习东北

2、教师引导结论:“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南方已是繁花似锦的时候,这里依然是大雪漫天,人们还身着厚厚的冬衣。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和了解这里人们的生活。”

三、活动二:

感受北国风光认识那里的人如何生活:

1、说说自己对东北平原的印象

2、投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图片通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对北国风光形成感性认识。

3、小组合作交流:东北平原的冬天特点,为什么这样,人们是怎样适应这里的寒冷的环境的。

四.活动三:

探究东北平原人们的生活

1、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东北民俗的资料。

2、全体展示小组交流的结果。

3、探究、分析东北平原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4、交流探究收获。

五、教学后反思:

学生学了这课后,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投影:当时污染的现场图片认识东北的工业

二、活动:资源宝库大发现

1、学生介绍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大豆、玉米、高粱等)。结合“黑土地”了解这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体会这里祖祖辈辈人的努力。

2、利用收集的资料了解这里的主要林区和盛产的树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森林宝库。

3、教师和学生共同介绍著名的“东北三宝”,帮助学生体会这里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投影东北的动植物资源。

4、寻找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根据发现让学生探讨在这里进行哪种工业生产最方便。认识大庆油田的建设。得出结论:任何工业的生产活动都要依据实地的资源情况进行,因地制宜。

5、根据学生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对旅游等其他资源的了解,有机会去东北旅游加深对东北的了解。

三、课后探究:

东北的风俗特点:了解东北二人转的产生以及发展。

四、板书设计:1林海雪原

中国领土四极:东极:黑熊岛上乌苏镇,

北极:黑龙江心主航道

东北平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东北三宝”大庆油田东北旅游

五、教后反思

篇3:《林海》的教学设计

《林海》中,有这样一句:“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在指名朗读这部分时,一个学生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我指出她的错误后范读了一次,可让她再读时,她仍然读成了“不大一样”。我的范读和她错误的朗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能明显体会出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顺序颠倒,但语意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立刻捕捉到这一细节,引领学生细细咀嚼文本语言的魅力。

我装糊涂地问:“她还是和我读得不一样,难道是我读错了?”听我这么一说,学生一脸疑惑地看着我,片刻后立即低头看书。大部分学生发现了,个个抢着说:“她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了。”

师:“大不一样”和“不大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我觉得这两种不同的读法,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老师读“大不一样”时我听出来了,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区别很大。而她读成“不大一样”,让人感觉两个岭不一样,但区别不太大。

师:那你们说说看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区别大在哪儿?

生:大兴安岭的“岭”和秦岭的“岭”不同。大兴安岭的“岭”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秦岭的“岭”是“云横秦岭”,这样对比,可以反衬出大兴安岭的岭的温柔。

生:温柔和盛气凌人是形容人的,作者为什么用来写岭呢?

师:你们再读读课文这段文字,用简笔画勾出自己心中的大兴安岭和秦岭。

这样一来,我带领学生从字的世界走向了画的世界,接下来我又引领学生从画的世界回到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围中,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揣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请大家再读读看作者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岭温柔。(随后,学生认真投入地读起书来。)

生:作者用“云横秦岭”来突出大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

生:我从“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这些词语体会出了岭的千姿百态,数量众多。

生:这一段中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岭多而温柔。

师:你们能联系上下文,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大兴安岭的岭温柔,很好!

我出示幻灯片:“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让学生对比品读,从而明白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的差别不大,山势平缓,线条柔美,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读好“点儿”,读出岭的“柔”,读出作者的“爱”。通过感情朗读,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情感因素,沟通了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

篇4:林海音:不是设计出来的纽约范儿

林海音跨界做过不少事情,

她的秘诀是:

努力跨向更大的平台,机遇就在身边。

“到现在,我拍过最大牌的是——张曼玉。”林海音轻轻地一笑,“挺好玩的。”当时,林海音受国内某杂志所托,为专访人物张曼玉做拍摄。原本以为安排有专访,拍摄的时间会很充裕。没想到,张曼玉是应瑞士某手表厂商所邀来参加剪彩活动的,厂商请了当地的美国摄影团队。当张曼玉在一间小办公室里接受采访时,林海音一个人在一边忙着架灯光,她琢磨着在这个四壁雪白的房间里怎么能拍出好看的人像。这时,张曼玉的经纪人跟她说,不用拍了,刚刚有专业摄影师全程跟拍,采访需要的图片会由这边提供。林海音听了,没有说什么,仍旧架起了相机。其实她有点伤心也有点沮丧,心里更多的是着急,“我特意从纽约飞到迈阿密,你不让我拍照,那我来干啥?”

记者采访结束时希望跟张曼玉照合影,一直等候在一旁的林海音连声说好,她把张曼玉请到布好光的区域说:“先单独拍几张好不好?”张曼玉同意了。于是林海音狂按相机,一气儿拍了二三十张,直到经纪人不满地质问:“不是要拍合影吗?”林海音笑说:“好好好,拍合影。”之后,颇有怒气的经纪人把林海音叫到一边,要求看照片,并直言要是拍的不好当场删掉。经纪人看了相机里的图,让林海音等下,他要跟团队讨论讨论。一会儿,经纪人找到林海音,有点尴尬地表示,他们一致觉得她拍得比美国人的好,请她把图片发给他们,作为官方图片。

大一改变最多

“我的个性是一旦决定要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它。”林海音说。看起来瘦弱的她,做起事情来很汉子。

两年前在哥大念书,林海音没有想过自己毕业后会做一名自由职业者,会是一个摄影师;再往前看,林海音在复旦大学读社会学,她一直想念心理系,没想过自己会出国念经济专业。她没有刻意让自己的经历变得跳跃,但是,林海音意识到,无论身处上海还是纽约,这里都是充满机遇的地方,时刻面临众多选择,在某一刻遇到让你心动的机遇,你要做的就是下决心做好。

对于林海音来说,到复旦上学是一次重大的转变,这是她争取来的。

林海音3岁开始学小提琴,老师就住在自家楼下,所以她一刻也偷懒不得。“小提琴学得很苦很苦,童年的记忆就是一直在拉琴。”打小参加比赛,有次,林海音担心地问爸爸:“我要是拿不了第一名怎么办?”爸爸告诉她,只要是付出了最大努力,拿不到第一没关系。但是,如果因为是自己之前练得不够多,一定会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更努力一点?不让自己事后后悔的想法深深影响了林海音。事实上,从小学组到中学组,一年年的比赛里,林海音一直是福州市、福建省的第一名。

高三时,妈妈带着林海音去了趟上海,让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看看她的水平,她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高兴之余妈妈带林海音逛了逛复旦大学。中午在学校旁边的重庆鸡公煲店吃饭,林海音非常憧憬地跟妈妈说:“我明年这个时候可不可以在这里吃饭?”

回到福州,林海音拿定主意考复旦大学的艺术特长生,只要能上复旦念什么专业都行。在复旦大学的艺术特长生考试中,林海音凭借出色的小提琴水平,获得了全国第一的专业成绩。复旦与她签约,只要文化课够当地的重点线就优先录取。准备高考期间,她每天学到凌晨三四点,早上七八点去上课。看到她如此发奋,妈妈没有再提考上音。“现在想来,那时候念得很辛苦。很多时候,不是一定要做成一件事情,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交代。”林海音说。

到复旦大学报到那天,林海音开心地和妈妈再次跑到重庆鸡公煲店吃饭。安顿下来后,妈妈特意带着林海音找到了老乡的宿舍,恳切地说:“你以后一定要带我家海音玩!不然她会很孤单的。”

妈妈的担心是有缘故的,也许是从小埋头学琴,林海音一直非常不爱说话。她进了复旦的交响乐团,拿到练习的谱子,遇到不会的地方,她都不好意思问老师和同学,宁愿私底下自己琢磨。几周以后,林海音意识到这样不行,在复旦,靠自己闷头做一件事情是不可能做成的。在交响乐团,不单是排练、演出,大家还要参与组织活动,帮忙联系人、联系场地,这是她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林海音发现,上海的同学能力强,特别擅长解决各种问题。于是虽然很怕跟人接触,林海音开始强迫自己在排练休息时参与大家的聊天,多说话。她还参加了更多与音乐相关的社团,如古典音乐者协会、爱乐者音乐协会等。“大一,我的变化特别大,逼自己接触很多人,参加很多活动。”林海音说,“比如老师说下堂课需要一个志愿者做presentation,我就逼自己去做。”她发现自己的英语不够好,学校有很多美国来的交流学生,有的会参加社团活动,林海音就主动跟美国学生说:“我需要一个语伴。”就这样,当初请教音乐问题都开不了口的林海音,在自我逼迫下敢于当众演讲,能跟留学生打成一片,相互帮助。

谁的大学不迷茫

林海音的大一在忙碌中度过,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她跟很多人一样对未来感到困惑:“我不知道毕业能干嘛,我就想着先提高自己的能力,大二大三我尝试了很多事情,想找到自己喜欢的。”在林海音看来,大学里有很多机遇。她牢牢抓住每一次感兴趣的机遇,并全力以赴投入时间和精力。

林海音在音乐方面有专长,她在东方早报的文化专栏当了实习记者,每周被派去听音乐会,回来写乐评和音乐会的新闻。因为有媒体实习经验,林海音成功获得了欧莱雅集团的实习,在公关部实习了半年。半年里,林海音学习到了身为一个职场人要做到的专业、尽职。有次她跟着负责人加班到凌晨3点,整栋办公楼就只有她们两人在工作。“走出大楼的时候觉得,工作真辛苦啊!但我觉得做好一件事需要付出辛苦,我不会因为辛苦而半途而废。”早上8点,她们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活动会场。

结束欧莱雅的实习时,一直严厉的负责人在送别时落泪,让林海音意外而感动。之后,经同学推荐,有公关经验的林海音到汇丰银行的市场部实习,写中英文的报告。“其实,每做一份工作开始都是两眼一摸黑。像我这样从小个性内向的人,其实是很怕丢脸。在实习中,很快我就知道,很多时候不丢脸是没办法学到东西的。要去问,去犯错。”林海音说。

转眼到了大三,因为玩音乐林海音认识一个在新东方教书的朋友,于是去应聘,顺利成为一名老师。对于林海音来说,进新东方之前的实践都是在寻找方向,学到了很多东西,提升了能力,进入新东方后,她觉得当老师会是自己喜欢的职业之一,跟别人分享知识,去影响一些人。大四一整年都在新东方兼职,毕业后林海音就在新东方工作了。“要做个好老师不容易,新东方是学生打分制,我的评分一直在部门前三。我特别喜欢我讲一些东西时,他们听进去了,眼神开始闪光,好有成就感!”

在新东方工作强度很大,林海音意识到除非自己想做管理工作,不然就不适合长久做下去。于是,她准备申请出国。“我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但是,我想要去更大的平台看看。我选的是美国的大城市,波士顿、纽约等地的大学。”林海音笑说,“申了8所大学,入了7所,被哈佛拒了。”她申请的专业一半是心理学,一半是经济方面的专业。

如愿留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念经济和教育的研究生,林海音没有想到遭遇了更强烈的迷茫冲击。她解释:“之前一直目标明确,要考很高的GRE,要找好的推荐信。到了大学除了每天好好上课,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为对未来很焦虑。”林海音面临的选择是继续读PhD还是毕业后找工作。她说,在国外读研究生院拿A很容易,但是要念博士,要做的比拿A多得多;要找工作,那么就得拼命实习。林海音根本不知道怎么选,又想好好上课又想去实习。

林海音在哥大的第一个学期是满满的压抑,她和同学每天在图书馆泡到凌晨两三点,好像回到了高三,却不知自己为之奋斗的是什么,很空虚。林海音和德国室友聊天,有几次因为课业压力大聊着聊着就哭了,把德国人吓得够呛,觉得AsianSpirit是一种伊永远无法理解的学霸精神。太压抑了,林海音就去跑步。

看不清方向,并没有其他选择时,林海音的习惯是老老实实把手头上的事做好,疯狂学习。第二个学期,林海音明确自己不做学霸了,不念PhD就不用看那么多论文,她不愿意闲下来,于是同时做两份实习,一周上四天班,剩下一天排得满满的都是课,周末和平日晚上就不停熬夜看论文。这一年下来,她说不清过得开不开心,只知道体重骤降了很多。

期末,林海音暂时抛开迷茫、焦虑和不开心,买了台佳能5DII,买完机身没钱了,于是挂了一个50 F1.8的二手定焦到处拍。她在Facebook上看到一个在哈佛念书的美国学生暑假要到中国西安做社会调查,需要个摄影师,没有钱,机票、食宿自理。准备回国过暑假的林海音觉得很好玩,就回复自己愿意去。

笃定,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状态

林海音跟着美国学生做社会调查的时候,遇到了农村妇女李红芳。由于脸上长了7个肿瘤,李红芳的左眼视力几乎为零,她的脸部完全变形,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吃饭。她没钱医治,家中两个本在学龄年纪的孩子为了给母亲挣手术费相继不辞而别,外出打工。李红芳的前夫去世,现任丈夫靠打零工挣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林海音跟着李红芳回到老家,用相机记录她的日常生活。

回到福州老家,林海音想要帮助李红芳筹手术费用,就整理了照片,配上文字,发到了人人网上。这是林海音的第一组纪实摄影作品,照片引起了巨大反响,浏览量有十几万,吸引了凤凰网等众多媒体的跟进报道。李红芳最后得到当地政府的救助,完成了一期手术。

“我很震惊,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影像传递的力量。”林海音说,她不由得对拍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之后的假期,林海音心心念念就是拍照,她每天都在拍,然后上网看教程,看大师的作品,泡摄影论坛,把自己的照片扔上去,乐呵呵地面对各种拍砖和批评。“我是野路子,没有系统训练,真是看到什么学什么。”林海音所有的注意力都被摄影占据,她真心感受到这是自己第一次遇到这么喜欢的事。她形容自己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情是:我要看大师的作品。于是躺在床上,用手机刷崇拜的大师们昨天又发了什么新图。每天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在想拍摄。把哥大的朋友拉出来拍了一圈后,为了找模特拍摄,林海音干脆扛着相机到街上拉人。

“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状态。”确认到这一点,林海音在开学后辞去了新浪财经驻纽约记者的实习,狂热地沉浸到钻研摄影的学习中。几天后,驻站记者告诉林海音,他们需要人去拍纽约时装周,尤其是她这样身居纽约能拍出“纽约范儿”的,于是转攻摄影三四个月的她有了实战的机会。虽然心里打鼓,但做好了多方面的功课,林海音的职业摄影就此开启。时装周现场混乱,膀大腰圆的摄影师们为了占到好机位自然是不讲绅士风度的,林海音跟他们挤在一起拍,因为瘦,她会站到箱子上面拍,反而有优势。“第一场是拍得最不好的,从第二场开始就没有问题了。感觉挺好的,之后每年的时装周他们都找我拍,我已经拍了三届了。”林海音明白地知道做摄影师这个职业自己会喜欢。为了更好地学习,她在纽约找到一位华人摄影师,去当免费的助手。纽约的冬天很冷,12月,冻得瑟瑟发抖的林海音在时代广场的夜景中举着很重的闪光灯,看瑟瑟发抖的摄影师给瑟瑟发抖的模特拍照。对于未知的摄影领域,林海音充满了探索的欣喜,她看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她觉得坚持做下去一点都不难。“我有热情,有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我没有道理做不好。”就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林海音已经决定毕业后做人像摄影师。迷茫了这么长时间,碰到摄影以后,她像打了鸡血一样,因此格外笃定。

林海音一直把拍摄的图片放在网上,没多久她收到邮件,有个在纽约的师兄出钱请她拍婚纱照。林海音的第一单付费婚纱照拍了十几个小时,拿到了600美元的支票,让她很有成就感。此后,越来越多人找到她,毕业前林海音已经很忙了,常常累得不行。经过严肃的考虑,林海音决心创业,成立工作室,专攻人像摄影,拍摄婚纱、婚礼现场,商业模特摄影等。大半年下来,工作室运行顺利,春秋季最忙的时候,让林海音苦恼要修图的片子怎么这么多。

篇5:《林海》教学设计

《林海》是老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林海》是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落实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并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温故求新

开课就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体会到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用导语过渡到本课时内容:眼前的景物证实了兴安岭这个名字悦耳,让人感到亲切舒服。现在老舍置身与兴安岭,看到了山岭、树林、野花,他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请看课后思考·练习1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相信学生,扶持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景物,根据课后思考·练习1的要求自学,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勾画批注。然后在六人小组里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说说自己读的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听的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进行补充。还用你既然那么喜欢大兴安岭的山岭,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出对它的喜爱来。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等话语鼓励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3、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通过分男女生读、自由朗读、齐读、变序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要求中,逐步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用导语通过学习,你收获一定不小,现在很想让大家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那么请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作者笔下的岭、林、花特点明显,是采用了比较、比喻、拟人等多种描写手法,才使景物显得生动形象,感情表达真实的。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我把课后出现的两个句子用小黑板抄写下来,并将与之比较的句子同时出示,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比,体会到比喻、拟人等写法可以是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5、鼓励探索,培养求知

课文中有一些空白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填补空白,我在课前要求预习时就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课文的知识空白点,并通过上网、查找工具书等收集有关资料。如云横秦岭中关于秦岭,大兴安岭林场的综合利用的方式等的资料。在课堂上学习到相关内容时就让学生补充。

五、精设板书

为了体现《林海》这一课的特点,我在板书的设计上颇费心思。我设计了引导学生先抓住作者三个亲切舒服这条思路,贯穿全文,构成体系。再引导学生把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思路凝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上线条表现出来。使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显而易见,作者的真情实感凸现出来。

篇6:林海教学设计

——白泥小学 刘玉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

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画、感情朗读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欣赏林海的美,使他们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参与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篇7:林海教学设计

1、以“亲切舒服”串起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特色和修辞手法。

2、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而不空洞,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写批注的习惯。

3、渗透“与时俱进”观,关注大兴安岭的今日发展,唤起时代的责任感。

预设流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最近朋友圈里都在晒林城的菊花展,看了这些图,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2.大兴安岭的秋天也很美,观看大兴安岭视频。

3.揭题: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参观游览了大兴安岭,并且写下了《林海》这篇文章,今天,让我们走进《林海》,一起来感受大兴安岭的独特风光。(出示课题)

一、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亲切舒服 1.在地图上找一找大兴安岭的图片。2.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与文本进行了独立对话,并完成了预习作业,谁能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作者简介

(2)积累的好词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在同学们交流了积累的好词以后,老师出示词语请同学们齐读:

千山一碧 万古长青 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 兴国安邦 椽柱(chuán)4.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教师板书。

二、从美景中感受亲切舒服

1.初入大兴安岭,那美丽的风景让老舍先生感觉亲切舒服,翻开语文课本,他朴实的语言也让我感觉亲切舒服,于是我写下了这样一段批注„„

2.好的文字需要我们慢慢品味,下面请你也拿出手中的笔,去

划一划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且在边上写上批注。3.交流有特色的句子: 语言特点一:朴实无华

.岭: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儿点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请同学们找一找类似的一句: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只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语言特色二:巧用联想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语言特色三:善用修辞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2.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反问)3.大兴安岭的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对比)

三、美丽与建设结合,亲切舒服

1.讨论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并不空洞?

讨论1: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讨论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2.资料链接:1961年社会大背景

四、展望未来,倍感“亲切、舒服”

仿写:大兴安岭很美,她应该是一种豁达的美,立体的美,由内而外的美,近几年,旅游业的开发,让更多的人来到她的怀抱,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看人们给她的点赞,你也能给她写几句话吗?

篇8:《林海》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课文, 为学生捕捉教科书中的信息广泛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林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此前,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向学生布置了如下预习作业。

(1) 熟读课文, 对文中质疑之处做好标记。

(2) 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释理解课文。

(3) 阅读课后习题, 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如上作业的布置, 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主动捕捉课文中关于林海的信息, 初步感受大兴安岭中“岭、林、花”的美丽景色, 并通过课后习题的解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寻求答案, 从中获得满足需要的信息,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课上集成信息, 为学生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

(一) 学生在熟读课文中获得“林海”的信息, 并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向大家汇报, “林海”是这篇课文的标题, 这篇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主要写的就是林海的美丽景色。还有的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大兴安岭中的林海, 为什么不以“大兴安岭的林海”为标题?紧接着学生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议论, 并在交流中得到共识:“林海”作为标题更加简单明了, 也容易引起读者展开想象, 为什么叫林海?哪里有林海?由此可知, “林海”为题更有助于学生从题目展开想象, 披文入境。

(二) 阅读书下注释, 全面了解作者老舍的信息, 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了解作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书下注释, “本文作者老舍”的信息提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翻阅书集和上网查寻找到了关于老舍的具体信息资料, 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这位当代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 为他一生撰写800万字的作品感叹。同时, 也了解了作者的主要著作。尤其是他的取材于市民生活的作品, 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其中,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 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 语言质朴且优美是老舍作品的显著特点。

通过查阅作者的资料, 学生们对老舍的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特别是老舍文章“语言质朴而优美”的特点, 为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进一步阅读《林海》, 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思考与交流, 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课后习题的“思考与交流”部分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点, 在学生交流前, 为了促进学生们进一步思考, 笔者用大屏幕出示了“思考与交流”的部分习题。

(1)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林海的?

(2) 这篇课文在表达顺序上很有特点, 想一想,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林海的?

(3) 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下面的句子描写得好不好?如果好, 好在哪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 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 谁也不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

■的确是林海, 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那是些俏丽的白桦, 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 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 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 白桦为裙, 还穿着绣花鞋。

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如上问题已经尝试解答, 对课文中的有关信息进行了采集与加工, 所以, 学生们交流得很踊跃。

1.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学生要回答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林海的, 就要在通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再抓住主要方面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而领会作者从“岭、林、花”三个方面描写林海的美丽景色, 培养学生理解文字信息, 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培养学生表达信息的能力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是《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的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借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了解先总写了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总体感受———亲切与舒服, 再按照作者观察顺序写了“岭、林、花”的美丽景色, 最后写作者由看到的景物产生了联想。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运用文字有顺序表达的方法, 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 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言质朴且优美是老舍文章的显著特点。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感悟语言的内在美, 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并为学生创造读一读、说一说的机会。尤其是在反复读中品味语言的魅力, 再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与碰撞产生共鸣, 即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充满了无比热爱的情感,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抓住重点句子反复阅读, 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出“青松作衫, 白桦为裙, 还穿着绣花鞋”的美丽画卷。闭上眼睛, 仿佛一个温柔、美丽的姑娘就在眼前。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温柔、俏丽”等词语进一步感受作者语言的平实和细腻。在品读与交流中师生共同感受语言文字的质朴与优美。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也为学生积累运用优美语言进行表达和习作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四) 拓展与运用,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体悟能力

“读一读课文第4、5段, 边读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林海》课后习题“拓展与运用”部分的要求, 课文第4、5段是作者由景物产生联想的段落, 学生阅读这部分文字,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 使学生借助朗读对文字描述的内容展开想象, 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兴安岭真挚的情感。因为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融为一体, 美得不空洞, 也正因如此作者对大兴安岭才越看越可爱, 由衷地感到亲切与舒服。由此, 使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美不仅在于传达信息, 表达丰富的内容, 还在于传递真切的情感。

(五) 积累词句, 培养学生运用词句的能力

“俏丽、疾驶、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是《林海》课后习题“积累”中提出的用工具书理解词意的重点词语。运用工具书是学生获取词语信息的主要途径,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熟练地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工具书获得了信息, 理解了词意。课上, 笔者主要引导学生解释和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相互之间进行评改, 促进学生对词语的运用与表达能力的提高。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 抄写下来, 并试着在练笔中运用这些句子, 全面培养学生运用词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 为学生总结概括学法创造条件, 提高学生优化运用信息的技能

在学习了《林海》这篇课文之后, 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写一篇“学后心得”, 谈谈你对本篇课文学法上的收获。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通过阅读课文和查找资料以及借助工具书理解了《林海》这篇课文, 我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丽, 也感受到这篇文章语言文字的质朴和优美, 今后我还要加强自主阅读。”另一位学生写到:“我没有很好利用网络查阅作者及大兴安岭的有关信息资料, 使我没有更广泛地体会文字内容的情感, 以后我要加强。”总之, 通过课后的反思随笔, 提高了学生优化运用信息的技能。

与此同时, 笔者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在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一是在学生讨论与交流之后应及时评价学生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 以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引导学生恰当运用各种途径获得信息, 以服务于语文的学习, 正确认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是课上品味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以免舍本逐末;三是教师应对学生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 具体说说哪些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 通过师生的课后反思, 为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进一步优化运用信息, 提高信息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 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将不断加强实践指导, 力求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认知工具、网络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 全面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林海:清除忧伤的音乐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喜悦和忧伤无时无刻不伴随我们左右,如何度过这些时光?听一曲《琵琶语》,闭上眼,心随弦动,细细品味,便可以化解忧伤。

初次听到《琵琶语》这首曲子,是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上,康震教授讲苏轼,讲到纪念亡妻王弗,朗诵起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话音一起,这首《琵琶语》跟着响起,顿时叫人潸然泪下。

这首曲子出自著名音乐人林海与琵琶演奏家蒋彦合作的《琵琶相》专辑,林海用现代手法诠释了琵琶这种古老乐器的神韵。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似乎已经让丝竹之声渐渐远离了我们,没有了安静与温柔的心,我们便无法体会那种委婉与深遂。

不过这张专辑与众不同。以往我们说到琵琶曲,脑海里就联想出楚汉垓下之战的十面埋伏,或者是别长安、过潼关的昭君出塞。而《琵琶相》中并没有大篇章的史诗巨著,而是一首首小品组成的人间百态。音乐形式上,这张专辑也一改传统琵琶的演奏技法,用现代音乐的结构,将琵琶旋律巧妙融入其中,再加上竹笛、萧、钢琴、小提琴等各色乐器,复古与现代就这样完美地结合。

如果你的内心还保留了一块安静的空间,不妨将这些动人的乐曲填入其中,作为你心灵的装饰,在需要的时刻为你排解忧伤。个人觉得林海就是这样一位音乐人,听他的音乐,你也许会感觉到那种一气呵成的大气,但又不乏细腻。究其原因,他有着深厚的音乐积淀与功底,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作为听众,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成为音乐家,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成为生活的主人,在音乐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体味音乐。林海的音乐都有着这样一种看似忧郁的色彩,其实这只是音乐视角的不同,有人喜欢由表及里,有人则喜欢自内向外。

他的其他一些音乐专辑也很值得一听,这里再向大家推荐《爱情风华》和《流动的城市》,他善于用钢琴讲故事,纯真自然。这也是他能够连续四年入围台湾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专辑奖的原因,他赋予了乐器新的使命。他的音乐中不会有排山倒海的激荡与煽情,而是像素描画家一样,简单的勾勒,理性而又直白。正是这样非常“口语化”的音乐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林海的音乐能够使人安静,让人短暂地忘记忧伤,甚至进入你从未真正进入的梦境。梦醒了,头顶的乌云散去,继续快乐地面对生活。

篇10:林海教学设计

《林海》教学设计

单 位:平谷区峪口第二学区 姓 名:高 小 华 电 话:61911484 邮 编:101205

《林海》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林海》这篇课文,老舍先生以游记的方式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由此展开的联想。文章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情感线索,那就是赞美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情感、在启发中激发情感、在朗读中诵读体会、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抓住文章重点字、词、句、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方式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得到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林海》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美丽多姿,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感到骄傲与自豪。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展开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

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常见的景物描写。在这之前学习过许多类似的文章,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在分析方法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学生不会陌生,这为此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时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读、画、批注,从字里行间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并通过作者的感悟激发起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此类课文的表达方法。

3、教学方式手段说明

读读、想想、说说、议议、写写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主线。(1)自读感悟,感受情感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分析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读、画、批注的学习方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自读自悟课文。教师加以巧妙点拨,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

(2)诵读体会,激发情感

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此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感受文章语句的优美,体会老舍先生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练习发散,升华情感

通过由大兴安岭展开的联想填补文本的空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反复诵读,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用心朗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4、技术准备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能力

学会本课19个生字及11个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体会、合作交流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会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想象、练习等欣赏课文中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由此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一)回忆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知道了作者老舍进入林中总的感觉是怎样的?板书:亲切舒服

2、那作者围绕这种感受,描写了大兴安岭哪几方面的景物呢? 板书:岭、林、花。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把自然景色与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让学生带着美好的心境走进文本,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寻找美

林海的确很美,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小片段,画直线。

估计:

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花: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批注文本,落实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有自己的眼光看问题,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三)品味美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深入林中去细细体味大兴安岭美景。

(一)我们先看“岭”这一部分。(自读2段,按要求在书上做批注。)

出示思考:

1、“岭”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板书:多而柔

1、读“岭”“多”的句子。(2自然段)

师: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儿的“岭”很多呢?

估计: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高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岭”的式样十分多。在疾驰的火车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2、指导读“岭”温柔的句子。

(1)通过你的读,我确实感受到这儿的岭很多,这个“点”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这些山的差距并不大)

对比:如果删掉“点”,你再读一读,就不同了。

(2)有这个“点”我们不仅感受到这儿的岭非常多,还能感受——温柔。

师:还从哪能感受到温柔? 估计:

疾驰的火车也看不厌

虽然下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指生理解:

疾驰、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指的是什么岭?从文中找一个描写秦岭的词。云横秦岭:云横在秦岭的半山腰,说明秦岭很高,很险。(图片,介绍秦岭)对比:兴安岭是这样吗?

那里的岭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图片,介绍兴安岭)(3)请你把岭的温柔试着读出来。

老师读,请你们注意老师的语气一些简单的动作。生谈后自己练读,体会。小结:看似松散而随意的表述,长短参差,三字一停,两字一顿,读来却琅琅上口,韵味悠长。

3、小结:

(1)作者为什么能把“岭”写得那么生动、那么具体呢?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和秦岭对比,把多而温柔的岭写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

(2)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段我们学习的过程:

(出示)

一、找出特点。

二、品读句子。

三、体会感情。

过渡:下面,就照这样的方法,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我们来学习3自然段“林”这一部分。

(二)出示:“林”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学后小组交流)板书:绿如海

1、作者是怎样描写绿颜色多的?

目之所及:及,到。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师引领: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绿的,这就说明这儿的树非常——多。多得就像——海洋。

2、那作者是怎样描写“林”像大海的呢?

(1)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师小结:这就照应了课题——林海。(2)句式练习:你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吗? 比较哪种句子的感情更强烈?

(3)请你带着喜爱与赞美的感情读3、4自然段。

过渡:我们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时,都是老师带领大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就同学们仿照前两部分学习的过程,自学“花”这一部分,看你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并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想法。

(三)默读第5自然段,自学

1、“花”的特点。板书:多而美。

(1)作者把兴安岭当作亭亭玉立的少女来写,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呢?作者为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拟人、比喻]

小结:山上青松,山下白桦,林中野花,作者从上到下把大兴安岭景色写得很有层次。

2、理解: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恍若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真是太美啦,太让人喜爱了。

(2)运用这样的写法,试着写一写我们常见的景物。(师及时做出评价)

3、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呢。

小结:正因为作者把一花一草一豆都观察到了。所以才能把林海写得如此脱俗不凡。

4、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了解了“花”多而美的特点。现在,我们就进入林中去看看美丽的兴安岭。(图片,配乐,解说)

师小结: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写出兴安岭温柔的“岭”,如海的“林”,还有美丽的“花”,由兴安岭外表的美。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

四、赞赏美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7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理解:

空洞,指没有内容。不空洞,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美。

师小结:大兴安岭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们的国家兴盛安定——兴国安邦。(板书:兴国安邦)

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兴国安邦呢?

师小结:我们伐木取材,也要造林护树,一手砍,一手栽,就能保护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林海能够万古长青。

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观赏了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你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师引导:谁还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说。

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吗?

小结:作者用多姿的彩笔抓住岭、林、花的特点,描绘了大兴安岭迷人的景色。细心的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写得那么生动,那么传神。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读、思、议品味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抓住重点句体会景物特点,渗透写作方法。在感悟意境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内心感受。)

(四)赞赏美

自己练读喜欢的段落

指生读(配乐)

齐读(会背诵的可以背诵)

过渡:在兴安岭美丽景色的背后,听着劳动人民愉快的歌声,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感 受?

估计:

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兴安岭的景美,人更美。

思考:为什么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1、生讨论

2、全班交流,揭示文章内涵。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作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设计意图: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明白作者的表达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用思维与文本、作者对话,转向用心与文本、作者交心。在学生的心被触动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的骄傲与自豪。)

板书设计:

多而柔

13、林海

绿如海

兴国安邦

亲切舒服

多而美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从朗读、积累、理解与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观察后,做指导性和肯定性评价,提升情感认识。

2、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上一篇:外事办下一篇:17安全储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