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后感作文

2024-06-10

第一次读后感作文(精选14篇)

篇1:第一次读后感作文

《奋斗,在新时代的春天》读后感心得体会:

春天,给人以清新的气息。沐浴在春风里,让我们感觉温暖、惬意,充满了希望与朝气,伸伸懒腰,抖擞精神,开始新的奋斗!

这已经是兵器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尹家绪连续第五年发表“春”系列署名文章。与以往不同,的春天是新时代的第一个春天,是十九大后的第一个春天,《奋斗,在新时代的春天》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新时代的气息,在当前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十九大的背景下,更让我们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董事长向全集团发出号召:在新时代的春天里,让我们鼓足干劲儿,撸起袖子踏实奋斗!

文中,尹董事长让大家明确了新时代我们兵器工业的愿景定位,就是打造世界一流,成为世界一流防务集团,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虽然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我们还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但我们有信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坚持走下去。尹董事长对集团公司如何“做强做优做大”有着深刻的理解,曾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反复提到并详细解答,且在此文中进一步进行了阐述,即,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批示,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集团公司这个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成就世界一流。

篇2:第一次读后感作文

马尔克斯说这本书是写给女人的。细细回忆一下,发现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深刻的主人公,都是那些个性分明,美如天仙,骨子里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女性形象,而那些叱咤风云的男性主人公,在小说里就如过眼云烟。作者在痛惜中为这些美丽的芳魂树碑。

第一代,令人敬重、爱戴的老祖母乌尔苏拉。

马孔多的创始人老祖母乌尔苏拉,她是家族中LD级的人物,俨然母系氏族社会中的女酋长,掌管着家族中的生计大权,她的一生勤勉、务实、自律、充满活力,像一部开足马力的马达,无休止的、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劳作着。丈夫在不着边际的幻想中忘记了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她就独自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每天带领孩子们在地里忙活着。她对丈夫所追求的事物,并不认同,但也不抵制,她可以拿出自己珍藏的金币让丈夫去实践炼金术。她并不愚昧,看到姨母与叔父近亲结婚生出长尾巴孩子的后果,就努力避免和表兄的丈夫同房。她也会因不满闹情绪,曾跟着吉普赛人失踪了一段时间,但在责任的驱使下,又主动回归马孔多。她靠做小饼干生意敛取财产,扩张基业,终于让家族走向辉煌。她有自己的操守,别人寄存在家里的巨额财富,绝不让自己的子孙挥霍。直到失明后,她还依靠“诡异的直觉”继续料理家务。她头脑清醒、是非分明,不断纠正家族后代的劣行。她是布恩迪亚家族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个人,她因长寿也见证了家族六代的兴衰、存亡。临死前,她躺在床上,身上布满水蛭,百岁高龄的她萎缩成像胎儿一样小,即便如此,她倾尽一生对这个家族无穷无尽的奉献,足以让她赢得所有人的敬畏,她是母爱坚毅的代表。

第二代,野性、恣意、固执的养女丽贝卡。

丽贝卡,据说是养母乌尔苏拉的表侄女。被收养之初,她胆小、自闭,有吃泥土的癖好,是一位病态、倔强的孤女,幼年时她只对印第安语有反应,种.种迹象表明,她有印第安人的血统。长大后出落成一个绝代美人,吸引了意大利琴师皮埃特罗的目光。文静、优雅的琴师展开了追求她的攻势,因此,她也引来了好姐妹阿玛兰妲的记恨。当她的大哥何塞·阿尔卡蒂奥返乡后,大哥身上与生俱来的野性、阳刚、粗鲁唤醒了丽贝卡骨子里埋藏了多年的野蛮热情,她那被压抑的病态嗜好也释放了出来,促使她果断抛弃意大利人的追求而选择和自己的大哥结婚。抛弃意大利琴师意味着她将放弃的是欧洲文明世界里贵族一样的优雅生活,母亲乌尔苏拉一气之下把这兄妹俩赶出了家门。丽贝卡的丈夫离奇死亡之后,她在欢愉和喧闹中重归寂静,开始与世隔绝,独居在自己的小屋里,直到死去。晚年的丽贝卡曾收到奥雷里亚诺第二让她回归家族的邀请,却被她断然拒绝了,理由是:辛苦多年,忍受折磨,好不容易赢得的孤独特权,绝不肯用来换取一个被虚假迷人的怜悯所打扰的晚年。她的一生极具反抗意识,拥有不甘寂寞的热情,要么极度抑郁、要么爆发得不可收拾。

第二代,温婉、善良、博爱的童妻蕾梅黛丝

蕾梅黛丝是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妻子,也是马孔多镇长最小的女儿。她美如天使,皮肤细嫩,眼睛如绿宝石,但在小说中出现的篇幅却非常少,当她还是幼女玩布娃娃的时候,就被成年的奥雷里亚诺一眼相中,惊为天人,一直耐心等待她有了第一次生理期后,就把她娶进了家门。当她嫁给奥雷里亚诺后,虽然还是个孩子,却以异乎寻常的成熟、温婉、善良赢得了全家人的喜爱。她主动照顾因发疯被绑在栗树上的公公布恩迪亚,给他婚礼蛋糕吃,开始用简短的拉丁语与他交谈;她接受并抚养丈夫和占卜女生的私生子;直到她意外的被一心想杀死丽贝卡的阿玛兰妲用鸦片酊害死,同时一对双胞胎横死在她腹中。她身上拥有的这些美好的特质,注定了她在这个家族里的地位,虽然夭折,可她的娃娃照却一直供奉在家族的祠堂里,被后人祭奠。她与生俱来的母性使她成为“爱”的化身,因过于美好,而被毁灭。

第二代,狂妒、报复、自悔、自戕的女儿阿玛兰妲

阿玛兰妲是布恩迪亚的女儿,她是一位温柔的女子,和丽贝卡一起长大,都出落成当地的美人,但是却由于意大利琴师皮埃特罗·克列斯皮的出现,使之从前的好姐妹变成了情敌。阿玛兰妲自此妒恨中烧,多次设法阻止意大利琴师和丽贝卡的婚姻,她甚至在咖啡里放鸦片酊,要毒死丽贝卡,却意外地杀死了小嫂子蕾梅黛丝,她后因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开始接替蕾梅黛丝抚养二哥的私生子。在丽贝卡放弃意大利琴师与大哥结婚后,她开始与意大利琴师交往,当意大利琴师爱上她时,她却又拒绝了意大利琴师的求婚,意大利琴师为此自杀,她又因此悔恨不已,故意烧伤自己的一只手,落得终生残疾,她以自残的方式惩罚自己,并发誓永不嫁人。即便如此,她还是获得了二哥奥雷里亚诺上校的下属赫里索多·马尔克斯的青睐,战争的间隙就来陪伴她,并向她求婚,但同样遭到她的拒绝。不得不承认马尔克斯的温情陪伴,对她来说是一剂渴望已久的良药,于是当马尔克斯身陷囹圄时,她为他亲手做蛋糕、陪他聊天,幻想着等他恢复自由就嫁给他。她抚养的二哥和占卜女的私生子,刚刚成年就不顾一切地追求她,她和亲侄儿的厮混、逃避,是想以此作为“治疗孤独病的临时药剂”。她的内心异常苦闷,终日将自己关在房中为自己缝制殓衣,并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缝制殓衣,是面对死亡的一种选择,拆掉殓衣是发泄内心的强烈不甘,她在暴风雨般及其矛盾的内心世界里折磨自己,外表上看却温柔可人,庭院中、海棠花下、美丽沉静的女孩子在编制衣物。乌尔苏拉妈妈后来评价女儿阿玛兰妲时说,她是对待爱情最温柔的一个人,这种“温柔”源自于她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并勇于追求的执着。

阿玛兰妲和丽贝卡对待爱情的选择截然相反,丽贝卡是她的闺蜜,一个大胆遵循自己的内心要求,爱我所爱;一个爱而不得,拼死报复。对待意大利琴师皮埃特罗·克列斯皮的态度,可能是闺蜜要我也要,闺蜜不要我也不要吧,是嫉妒,很微妙,是报复,很自责。她是为爱而生的人,在选择与放弃的殊死较量中,煎熬一生,心灵饱受折磨,她没办法跨越自己背负的种.种伤痕和愧疚,只能用自戕来自惩,最后将一切感情禁锢在心中,独自承受。她的行为,让我想起《荷马史诗》中希腊神话中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他在命运的悲剧中,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无法摆脱巨石的沉重压力,挣扎在命运的桎梏中无法脱身,阿玛兰妲何尝不是如此哪?!

第二代,先知、见证、启蒙、占卜女庇拉尔·特尔内拉

妓女庇拉尔·特尔内拉是第二代老大和老二的性启蒙者,她懂得占卜术,了解这个家族过去和未来的命运,俨然处于一个先知的角色。她和两个亲兄弟都发生过性关系,并且延续了这个家族的第三代血脉。她亲生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都企图和她发生性关系,她于是拿出自己的血汗钱给儿子们买来了妻子。她的存在对于布恩迪亚家族的意义非同一般,她从侧面见证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她渴望和这个家族发生联系。她是一个长寿的女人,当所有的人都淡忘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时,在她那里得以求证。她一百多岁后最终死在妓院的藤摇椅上,死后没有墓志铭,仿佛没有存在过。她作为一个妓女,为布恩迪亚家族延续了血脉;作为一个占卜者,又时时矫正着布恩迪亚家族的航向;作为一个母亲,暗中安慰着,指引着自己的孩子,她是不求回报,奉献型母爱的代表

第四代,矫情、刻板、无能的正妻费尔南达。德尔。卡皮

费尔南达。德尔。卡皮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的正牌、漂亮、女王范儿的老婆。这是一个异常悲催的角色,她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贵族身上所有的毛病,怀旧、讲究、刻板、愚昧、无能等她都具备。她是在封建枷锁里长大的畸形儿,她恪守着父辈的生活方式,疏远朋友,脱节社会,毫无生存能力。她习惯于贵族拐弯抹角的表达方式,有病不敢直说;她把女儿送去学习一无所用的古钢琴、反对女儿和爱人的交往;到哪里都要带着那个象征身份的泌金盆,她的种.种滑稽行为遭到丈夫及其家人的反感,甚至她的隐身医生最终也厌弃了她。她默许丈夫情人的存在,只求丈夫不要死在情人的床上。丈夫死后她被丈夫的情人匿名养活着,这是对她的无能绝妙的讽刺。作者对费尔南达。德尔。卡皮的态度无疑是鄙视的,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想表达出自己对没落贵族的否定和批判。

第四代,仗义、笃定、精力旺盛的情人佩特拉·科特斯

佩特拉·科特斯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的情人,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这个家族里的一份子,应该更适合做奥雷里亚诺第二的妻子,她用自己的身体和青春疯狂的回应着奥雷里亚诺第二,每当他们亲热时,家畜就会疯狂的繁殖,来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佩特拉·斯科特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她对于情人的笃定,以及对情敌的态度。她就像是大洪水过后,以不可思议的东西进食而活下来的那匹老骡马,在她的身上依稀可以看见乌尔苏拉式的坚定和执着。大洪水淹死所有牲畜的灾难没有击倒她,她决意要恢复财富,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以更加旺盛的斗志开始贩卖彩票;奥雷里亚诺第二死后,她卑微的请求让他穿上自己带来的鞋子下葬;她甚至把养活费尔南达(死去情人的正妻)当成自己的一种责任,她始终没有把自己排除在这个家族之外,虽然没有子嗣,但她的身上具有母性的执着。

第四代,美飞了的人儿蕾梅黛丝

蕾梅黛丝是小说中最楚楚动人的美人。尼采说:孤独者大抵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那么美人儿蕾梅黛丝属于纯粹神性的孤独者,她和之前童稚的蕾梅黛丝不同,在她身上闪现着人性美的光辉,她从灵魂到肉体都一尘不染,既不墨守成规又洞明人世,超然于世俗之外,她的美在她的周围形成天然的屏障,对有所企图的人具有杀伤力。她就像是骑士送给她的那朵黄玫瑰,带着朝露永远停留在自己的青春岁月中。然而这个浑浊不堪的现世,如何能理解和接纳如此美丽而真诚的灵魂,于是她最后一搏,神奇地抓住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永远消失在空中。她是女性美的化身,作者对这个女孩子如此怜爱,不忍心她在俗世被玷污,更不忍心让她死去,于是倾尽所能、想尽办法,终于给她安排了一个理想、浪漫的归宿。

第五代,反抗、挣扎、沉寂的女儿梅梅

梅梅是小说里最后一个叫蕾梅黛丝的女孩,她演绎了一段无比凄美的、飞满黄蝴蝶的爱情故事。黄色在南美印第安文化中是不祥的预兆,梅梅与情人马乌里肖·巴比伦之间的爱情在黄色蝴蝶的簇拥下,显得那么纯美而又不安,他们为追求自由的爱情,而采取的反抗行为如此的脆弱,当情人死在费尔南达保镖的枪下后,梅梅万念俱灰,如果不是因为身体里已经怀有情人的骨肉,很可能会殉情。保守的母亲把她送进修道院,多年后,她给家族送回第六代唯一的男丁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从此就销声匿迹了,也许她去往了那个蝴蝶翩然飞舞的国度,生死未卜。

第五代,魅力四射、活力四射的女儿阿玛兰妲·乌尔苏拉

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拥有和曾曾祖母乌尔苏拉一样的名字,注定了她也和曾曾祖母一样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她早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上学,在那里与飞行员加斯通结婚,婚后二人回到马孔多。见到一片凋敝的家园后,她决心重整旗鼓,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使家园焕然一新。她的回归,使马孔多多了一个另类的人,她的情商和智商都极高,一心想改变陈规陋习,但是在她的名字里,同样也有阿玛兰妲的成分,于是注定了她将抛弃自己唯命是从的丈夫,和自己的亲侄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演出乱伦这一幕。即便去欧洲留学,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便嫁给富有并听命于她的丈夫,她的人生轨迹却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可怕的循环魔咒。尽管她对侄子的情欲出于真爱,尽管她用付出生命的代价为家族生出第七代后人,无论她如何努力,也拯救不了这个濒临灭绝的家族。

篇3:第一次读后感作文

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语文特级教师都非常重视第一课时的初读环节。特级教师上课, 都会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时间很充分, 还少不了指名让学生逐段逐段地朗读, 检查读到位了没有, 然后才开始课文的讲解。于永正老师就主张教学首先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所以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 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 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黄燕老师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就很有代表性地向我们展示了第一课时可以上什么, 要上到什么程度。

一、兴趣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

只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 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 感知更敏锐, 想象更丰富, 记忆更牢固。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 更应体现一个“趣”字,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趣”, 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性, 让学生愿意学, 乐此不疲。

黄燕老师很巧妙地运用她的姓“黄”, 以及特意准备的黄色裙子, 让学生立即对她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的谈话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 因此在整节课堂上孩子愿意说, 抢着说, 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小脸通红, 小眼发光, 小手直举, 小嘴常开”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也是对教师情感的最好回馈。这种状态, 是最真实的感受, 是来自于心底的自然流露。这种情感教学, 让学生与文本, 与教师, 与同学通过交流感受对方的情感, 受到熏陶, 从而内化思想感情。

二、情意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必要保证

积极的情意参与是指学生对学习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伴随较强的意志努力。只有认知与情感意志的整体参与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黄燕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情意参与, 通过角色体验, 让学生走进文本。一上课, 她就让学生们化身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带着这样的情感, 学生们开始了愉快的学习,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闻其声、观其景、临其境, 把学生的认识欲、积极性完全激活了, 也为下面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为难得的是黄老师始终把学生们看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用“这只美丽的白蝴蝶, 你来回答。”“红蝴蝶, 你来试试。”“这只粉蝴蝶读得可真美啊!”等一系列生动的语言, 让学生们完全融入课堂的氛围中, 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 久久不愿离去。第四自然段通过写中外游客, 侧面描写蝴蝶谷的美景。黄燕老师主要采用引读的方法把学生引入这一段,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蝴蝶谷中的一只蝴蝶, 该怎样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呢?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表演, 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 而且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情感得到了熏陶, 达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行动参与是有效学习的直接体现

有效的行为参与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行为投入度高, 学习效果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提倡“以读促悟, 以悟带读”, 读是“思”的凭借, 是“悟”的前提, 是“说”的准备, 是“写”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真正接触文本、深入文本, 引导学生进行品味, 才能品出味、读出形。把静态朗读和动态朗读结合起来, 把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结合起来, 利用多种形式让朗读更富有层次性和变化性, 使之立体化。在注意朗读的流畅性的基础上, 又强调朗读中的心领神会, 潜移默化。这样, 朗读教学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堂教学的实效就会得到提高。黄燕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是以读贯穿始终的, 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那么多的蝴蝶飞来, 这时的蝴蝶谷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想: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你认为写得迷人的句子, 仔细读一读, 想一想:蝴蝶谷哪些地方迷人?

“繁华落尽见真淳, 铅华洗却见本真”。不同的课文, 不同的老师, 不同的学生, 第一课时完全可以因课制宜, 有一些变式。但不变的是我们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让学生在兴趣参与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情意与行动参与, 使第一课时真正有效率、有质量, 让学生的阅读在扎实的语文活动中起航。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 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在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断总结经验, 探寻思路, 以使教学工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第一课时到底上些什么, 为什么上, 怎样上, 如何才能取得高效率?黄燕老师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高效的第一课时。兴趣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 情意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必要保证, 行动参与是有效学习的直接体现。

篇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看完了《开学第一课》,我对“美”有了更新的认识。我知道了美是一个巨大的花园,里面收藏着人世间的种种美。那里有宇航员心中的“探索美”,动物身上“奇特的美”,奥运冠军“合作的美”,还有许多“自然之美”。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最美司机——吴斌叔叔。吴斌叔叔开着一辆满载着26个人的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一块铁板砸破玻璃,砸到吴斌叔叔的腹部上。那一刻,我流下了眼泪,仿佛那块铁块也同时砸到了我的身上,我的心真痛!别的司机可能会因为疼痛无法控制,立即转弯,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而吴斌叔叔不是,他忍着巨痛安全停车后,才让乘客把他送去医院,不幸的是最后他还是去世了……这“帮助美”是多么的感人啊!爱会创造奇迹啊!像这样的人还有白方礼,孟佩杰等,他们各自有一种高尚的美!我再次知道,美的里面有信念,有道德。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别人,也是一种美。

美是爸爸妈妈给孩子的爱,美是帮助你的双手,美是一轮辉煌的太阳,美是一汪清澈的泉水。我们心中要有光明,让自己的光照亮别人吧!让我们一起点亮世界!

《开学第一课》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美,我要向那些“美”的人学习!

【点评】

观后感该怎么写?本文的小作者抓住《开学第一课》里的其中一个事例谈感想,把自己融到事情中去,比如“那一刻,我流下了眼泪,仿佛那块铁块也同时砸到了我的身上,我的心真痛”。联系了自己之前对美的认识,再通过吴斌叔叔的这件事情,写出了自己现在对美的理解。原来,写好观后感关键是把“感”写具体,而不是重点写“观”。

篇5:第一次出门读后感500字作文

在我出门前,妈妈给我准备好衣服、食物,将我送到学校,用目光远送走了我乘的公共旅行车才动身回家。

在香港,我过着一天天的快乐生活,还在全世界著名的迪士尼乐园玩呢!可晚上我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不禁想起远在奉化的妈妈、爸爸了!想起这里酒店的不干净,我就开始皱眉头了,脑海里便浮现出往日自己家的温馨、美丽、和谐的景象,才知道哪儿都比不上自己的家好,俗话说得一点也不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鼻子一酸,咸咸的泪水从脸上滚落,打湿了我的衣服。

在六天欢乐的日子里,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增长了不少见闻,知道了香港的历史、总面积和总人口,还知道了香港的经济等各种我曾经不知道的知识。

时间过得飞快,我要告别美丽的香港回到家乡了,在火车上,最令人惊险的一幕发生了。我一不小心滑了一下,从上铺掉下来了(我们乘坐的火车是上下铺的),手疼痛不止,我的同学董科宏关心地问我,我怕她担心,就装作一点都不疼的样子。躺在床上,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妈妈慈祥的目光,每当我跌倒时,妈妈总会来关心我,咸咸的泪水再次流了下来。当我拿起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听到电话那边妈妈关切而又熟悉的声音时,我早已泪流满面了,但我还是故作镇定地告诉妈妈,“我很好,就是有点想爸爸妈妈了!”

这次出远门,我学会了独立,妈妈说我真的长大了。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第一次出门读后感500字作文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篇6: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作文

今天,我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讲的是:“我”的母亲病拉,住在医院里,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我”我抱起母亲,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仰面摔倒,还好有护士在我身后扶了我一把,护士责怪我使劲太大,我当时也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轻,这时母亲说:“我这一生也就87斤。”护士责怪我眼里这么差,跟了母亲这么久,也看不出来。

我说:“如果你跟着我妈也会看不准的。”,“为什么?”,“因为,在我印相中,妈妈手里牵着我,背上背着妹妹,在挑100多斤的担子,你说,能看准吗?”

读到这,我就觉的母亲真伟大,我真想大喊一声:“妈妈!我爱您!”

篇7:第一次的离别电影观后感作文

任熙,一个普通的女人,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或许这是我认知当中大多数女人的缩影。在妍秀知道母亲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去找父亲的好友询问,自己能做些什么的时候,子欲养而亲不待,正是描述的这种心里吧!我想作为活着的人,或许比去世的人更加难过与煎熬吧?

任熙和郑博士之间的相处让我思考什么是爱情。我,除去小学过家家似的“恋爱”,已经单身。甚至在年底时,我仍然认为我没有“喜欢”的感觉,我不知道什么叫喜欢上一个人,我不知道什么叫心动,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很可悲的人。在第四集快要结束的时候,郑博士读起了他买的那本书,“白昼开始变长之时,我想在那黄昏之中与她赖在床上,便久久的看着书,她依偎在我的身旁入眠,院子里拉锯的声音渐渐平复……”我可以想象到这幅画面,说这或许就是我期待的爱情吧!然而这种爱情又是咋样的呢?是不是和友情一样?只不过对象是异性而已?或许曾经,把爱情想象的太过于遥远,太过难以接近,或许这就是我一直拒绝恋爱,拒绝追求的原因?

篇8:我的第一篇作文

是啊, 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绝不是偶然的, 除了他的天赋 (fù) , 一定也和他的成长环境分不开。

客观地说, 我的家庭并没有给我提供成为作家的环境。我的父亲是知识分子, 他的同辈亲戚虽然大多也是知识分子, 但他们从事的几乎都是技术性工作, 比如高级工程师一类。父亲受过高等教育, 至今还能讲一口标准的英文, 建国后曾参与过国家对工程概预算的制定。当年他到下面检查工作, 站在一栋楼前, 可以一目了然地说出这栋楼的造价, 甚至连一颗螺丝钉多少钱都一清二楚。但父亲的精明仅限于他的专业领域, 在社会学方面, 我经常开他的玩笑, 认为他“很天真”。我的母亲生长在农村, 后来能读书看报全靠解放后的成人扫盲班。

这样的家庭背景似乎和我爱好文学并成为作家毫不沾边, 我也真的成了整个家族中的另类。到现在为止, 我是家族中唯一以写作为生的人。

我是五岁开始上学的。三年级时, 我转入百万庄的建工部子弟小学, 直到毕业。对小学生活的记忆几乎都在这所学校, 我也一直把它当成我的母校。

在这里, 我遇到了一位可以称得上“启蒙”的小学老师。

到了新的学校后才知道, 同年级的同学们已经上了半年作文课, 而我, 还不知道作文是怎么一回事。一天课后, 老师把我单独留下来。老师先问:你学过造句吗? 我点头:学过。老师说:那现在老师要考考你, 看你造句造得好不好。我有点紧张, 也有一点兴奋, 因为我知道自己很会“造句”。老师说:就造“因为……所以……”吧, 老师先造一句。老师说: 因为我是人民教师, 所以我有责任带好全班的孩子。我马上说:因为我是小学生, 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很高兴, 说我用词准确, 反应快。接下来她又出了一道题:用“虽然……但是……”造句。我想了一会儿, 说:“虽然我没有写过作文, 但是我有信心学好这门课。”老师一下子笑了, 连夸我“很聪明”, 说我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接下来她领着我在校园内走, 指着天上的云问我想用什么样的句子形容, 我看了一会儿, 说云彩很白, 像棉花。她说对。又问, 云还像什么? 我说像堆在天上的雪堆。

老师接着就讲到作文。老师说, 造句是将一个或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 用这句话说明一个意思, 而作文呢, 也并不难, 就是将很多有意思的句子组合在一起, 来说明一个有中心意思的故事。那天老师指着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跟我说了很多话, 我也大着胆子把我看到的东西一一“形容”了一番。老师高兴, 我更高兴。

第二天, 我上了平生的第一堂作文课, 作文题是“一件好事”。又一周的作文课上, 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 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是我的第一篇作文。它不仅得 到了老师的夸奖, 而且作为范文张挂在学校的走廊里, 整整挂了一个学期。

老师的鼓励培养了我对写作的兴趣, 也培养了我对写作的自信。自此我喜欢上了作文。 而我的作文不仅在小学, 后来到中学, 也经常成为学校里的范文。

现在想来, 我后来能成为作家, 大概和小学的第一节作文课有关。

多年后, 我在长篇小说《蒙昧》中写了一个女教师的故事, 其中一些地方多少融会了我对这位小学老师的感念。

“那天, 阳光带着闷热的湿气照进小学二年级的教室, 还算明亮的讲台上又出现了白兰老师, 她穿着白衬衫蓝裤子, 干净明亮地站在黑板前。那个时代那个年龄的男孩远不懂得如何评价女性的相貌, 他只知道这个二十来岁的女老师很漂亮, 她的脸十分白净, 大眼睛十分明亮, 当她站在讲台后面讲语文算术时, 声音也十分清爽。刚刚迈进学校的小男孩小女孩都仰着小脸, 用近乎崇敬的目光看着干净明亮的女老师在高高的讲台上……”

篇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一共有四节课,其中我对开场中侯勇朗诵的《七律·长征》印象最为深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听妈妈说,这是毛主席对长征的概括。通过妈妈的讲解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取得长征的胜利,是因为他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是突出这首词对自己印象很深刻,二是表達自己对红军精神的由衷赞美。)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第二节课“勇往直前”中贺捷生讲述的自己与父亲贺龙的长征故事。贺捷生被称为“长征中最小的红军”,因为她出生仅18天就跟着爸爸妈妈踏上了长征路。有一天,妈妈病了,贺龙把贺捷生裹在怀里指挥战斗,结果贺捷生被摔到了草丛里,贺龙却没有发觉,后来被后面的伤病员捡到。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战斗是多么的激烈啊!(“激烈”写出了当时的战斗场面,也表现出了贺龙在战场上的勇猛,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他忘记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女儿)长征途中常常一粒黄豆就是一天的食物,在这样艰苦又危险的环境里,贺捷生在爸爸妈妈和战士们的保护下顽强地活了下来,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女将军,真是太了不起了!(千言万语汇成一个“了不起”,表达出了小作者对贺捷生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回想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家家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这样美好的生活都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两个词语写出了现在我们生活的美好,与前面激烈的战斗和缺衣少食的恶劣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诫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担,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时我们一定不能灰心丧气,想一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只要做到不怕苦,不怕累,就一定会像红军叔叔一样“三军过后尽开颜”。(用诗句结尾,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与心情,简洁有力。)

篇10:《开学第一课》初中读后感作文

在我看过所有的电视节目中,有搞笑的《笑笑笑小电影》,有惊险刺激的《开心大比拼》,有感动人心的《真实故事》……但看了后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那就是《开学第一课》了。

这一学期的主题是“幸福”。节目分为几个班会,每个班会都有不同的内容,而且每一节课里面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看了这个故事,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最打动我的`心的那就得数《同龄人马鹏飞的故事》。

鹏飞哥哥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从小父母双亡,由奶奶带大。开始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但后来奶奶生病,把大部分的钱都投入到了药费里了。奶奶为了让鹏飞过得好一点,就节省药费。因长期不服药,导致行动不方便。鹏飞发誓要照顾好奶奶!从那以后,鹏飞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学会了做家务活,照顾双眼失明的奶奶起居。在艰苦的环境下,鹏飞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更加的努力了。现在他在班里还考到十几名,他真了不起!他的孝心和进取之心令人佩服。

篇11:《学生第一》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

北京十一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了孩子们的潜能,孩子们的各种能力都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推动着孩子们能够慢慢地脱离家长和老师去自己做事情,让孩子们的作为不断地超越自己。

在李希贵校长的眼里,在他的学校管理中,教师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教师第一,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第一。他的心里,装的是学校的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

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淡淡的粉棕色和一句无比温馨的话: “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同事们”,而在整个扉页中,除了这句话字体略大,剩下的是满满一页老师的名字!

看过不少学校的专辑(专著),有全国很有名的学校,也有名气不大的乡村学校,但这样隆重的把所有老师的名字印在书的扉页,这是第一次看到。我感受到了老师在李希贵心中的地位。

“标注所有人的名字”,这是李希贵重视每位老师的一项举措。因为“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合影照片文字说明,通常只标注主要领导、重要人物的名字,对一般人往往忽略”,李希贵就要求,无论什么场合的合影中都应该把所有人的名字加以标注。无论是媒体发表的活动照片还是校内报纸、宣传栏上的展览的照片,哪怕四五十人的合影,照片下面一定是密密麻麻所有人的名字。而凡是有校长参加的合影中,李希贵所站的位置总是在边边角角的地方,他说要善于让出“重要位置”,让每个老师(或学生)都感到自己站在重要的位置上……

我想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教育者”,这在十一学校是真正做到了。当我们还在为没有师资而不能开设相关活动(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专业人员)而苦恼的时候,李希贵却把所有老师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让老师们感受到:我就是学校的主人,学生的成长就是我的责任!

篇12:第一次读后感作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只记得小学时,读着、背着这一个个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感情的句子,看着老师在讲台高声讲解着这文章的中心思想,说着这文章中红军的坚持与百折不挠,可什么苦也没受过的我们,又怎能感受到那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呢?

带着柳枝跨越80年的红军战士侯德明从十来岁的小孩变为耄耋的老人,青青的柳条变为茂盛的柳树,“红军柳”因而得名柳树,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如当年的`红军,告别家乡经受了战斗饥饿寒冷各种的生死考验,却从未想过放弃,《开学第一课》读后感。最后用自己的双腿走完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看着那红军一步步走完了半个中国,好像觉得世间也没什么比红军们更苦的了。我们现在的所有的生活的条件都是那些红军曾经一步一步踩出来的。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以现在好好珍惜才是最大的真理。

长征之路,是我们现在任何一人应该都很难挺下来的吧?可开国元帅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出生后18天便跟着自己的父母踏上了长征之路,对于那时的情形贺捷生能活下来简直是奇迹!被放在马背的摇篮中马儿受惊差点从摇篮中甩出;中途战争被丢草丛险些丧命!如果我们的年龄是在长征路上无法挺下来的理由,那么这18天的婴儿都挺下来了我们对现在身边的困难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从一九七零年的长征一号发射,再慢慢的到长征二号、三号……至今研造了17个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年8月底已进行发射235次,发射成功率超过95%,位居国际领先水平!这背后也有航天员们承受着身体重量的八倍,眼泪不自觉向下流的艰辛,每次做完这训练他们的脸部会因为巨大的外力造成严重变形,可手中的要求暂停的按钮却一直没有人按下去过,这该有多大的意志,才能坚持下来啊!

末了,看看窗外,一个小孩穿着溜冰鞋刚刚摔倒,没哭没闹,爬起来接着向前滑去。那时的红军也是这样的吧?摔倒了再爬起,累了休息一下,接着向前。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若没有那红军80年前的坚持,又怎会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呢?48天不吃不喝,是故意么?不,而是条件已经差到没有食物;截肢没有麻药成为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一个兵。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就像当年贺龙元帅不顾带着婴儿会在路途中因婴儿的哭声引来危险;不顾婴儿会受不住路途的艰辛。带着自己的女儿走上长征之路。这长征路上有苦有甜。现在自己去想象,都能想到那些红军走完了长征之路时喜悦的表情,就好像成绩一般的自己突然拿了全科满分一般。但过去是过去毕竟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未来,谁也不知道,就如古人也不知道未来的今天会发展成如此的繁华。所以,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可能,只要有一颗锲而不舍的心,肯去尝试,何必在乎那些障碍呢?

篇13:对一次统考作文的阅卷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湖北省孝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作文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的名句, 原只是用来说明“读书穷理”的重要性。今天有人说可理解为人读书后心灵纯美, 胸怀博大;有人说可理解为作者的创造力来自于对现实营养的汲取;还有人说可理解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来自于不断吸收新知……

大家都读过许许多多的名句, 也记得许许多多的名句, 不同的名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另选名句, 自选角度, 以《从名句中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 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写作范围比较宽泛, “名句”可选范围广, “感悟”的内容也很多。在审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名句”的界定要明确。文题明确要求“另选名句”, 意即除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外, 其他的名句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 可以是诗词名句, 可以是名人名言、箴言俗语, 也可以是散文、小说作品中的经典警句等。二是对“感悟”的理解要透。这里的“感悟”不是对原句含义的解说, 而应是借题发挥, 联系现实生活写自己的切身感受, 可知古鉴今, 可畅想未来, 可体味情趣哲理, 可涵养道德品行等。当然, 如果能对所选的名句作出富有新意而又言之成理的“别解”, 那就更好了。这一点可参看文题中的材料部分。构思时, 可在心里对文题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 (实际写作时标题不应变动) , 便于确定写作的方向。可以一句一悟, 也可以多句一悟, 无论是哪种形式, 主题一定要集中。

从文体角度看, 本题可写成记叙文, 如从“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悟到无私博大的母爱;从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的距离, 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人与人之间挖下的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想到自己与父亲的隔阂等;可以写成议论文, 如从“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从“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谈文章感情的真实性, 从“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谈爱国, 从“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谈立志等;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散文, 如从“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哲理性的诗词名句中进行深入的思考, 联系现实, 启迪人生。

[问题探究]

本次阅卷, 从整体看, 高分作文不多, 较少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考场佳作。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命题形式明辩不清。文题是则命题作文, 命题者还特地用了一个书名号 (从标点符号用法的角度讲, 此处当用引号为佳) 以警示, 但考生却将其当作了半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 为数相当多。这应该是审题上的一个失误。

2.名句展示得多, 主旨却不集中。一部分考生在文中提到了多句名句, 如果感悟其共同的某一点, 还能成就佳作。但考生在处理时, 多写成了多句多悟, 主旨过于分散。

3.名句与感悟的关系没处理好。一种情况是有名句无感悟, 绝大部分文字是对名句的解读、赏析, 对名句作者的介绍, 没有让“我”的思想入文;另一种情况是有名句亦有感悟, 但感悟不是从名句中来, 如名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感悟却是“坚强”, 二者牵强在一起;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感悟无名句, 通篇找不出名句是哪句话, 感悟没有依据。

4.名句识记有误。一是误记作者, 如将“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成是李白的或杜甫的, 把“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误作是鲁迅的等等;二是名句中的个别字识记有误,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误记成“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误写作“才”等等;三是捏造名句, 随便一句话拉过来就是名句, 有的考生甚至干脆用自己的话作名句。

5.感悟的切入点过大。有的考生写感悟, 一落笔就是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孰不知“生活”“人生”的范围过于宽泛, 虽不易跑题, 但易使文章显得大而空洞。

6.无话可说, 拼凑成文。有的考生将语言表达题中“史铁生”的文字材料整段地引入文章, 有的则将现代文阅读《寒冷的味道》中的文字大段的抄袭入文。

7.思考不够深入。绝大数考生只限于在对名句文本解读基础上的一种感悟, 而且感悟也是点到为止, 挖掘不深, 少有富有新意而又言之成理的作文。

8.文体特征不鲜明。如在议论文中, 却花大量的篇幅叙述“我”的父亲如何教导“我”以此作为论据, 有“四不象”之嫌。

除以上几点之外, 也较普遍地存在结构混乱, 想到哪写到哪的问题, 还出现了极少数的以往高考优秀习作的套作, 如从“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引入我爱秋季, 有套07年高考福建卷作文的痕迹。总而言之, 本次作文四平八稳的文章多, 有出彩点的作文少。

[备考建议]

针对以上考生作文出现的问题, 笔者以为后期的作文复习备考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强化审题意识, 勤练写作基本功。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 审题的过程, 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 还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很多考生在作文时对此关注不够, 往往草率行事, 考虑不周。如文题中已明确规定“另选名句”, 在阅卷时还是发现有的考生用的名句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没有审好要求;再如前面提到的对文题中省略号进行补充, 形成新的标题, 这是没有审清命题形式等。考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主题零散、结构混乱、语言啰嗦、文体特征不明等问题, 都说明了考生的写作基本功还很差。因此, 后期的备考还是应立足于写作基础, 反复训练, 不能急于求成。在考场作文命题角度越来越难于猜测的今天, 我们的高考复习备考更要显得理性, 少一些投机取巧。

2.强化本我意识, 彰显个性色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点正突出了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写作导向。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 许多试题也都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表达性灵, 这种导向的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考生不应把写作当成一种高考的应考题型, 而应该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深入地关注内心, 体悟身边的一切事物, 写真情, 抒真性, 表真意, 塑真我。在高考阅卷场上, 老师们更希望读到那些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不愿意读到东施效颦、故弄玄虚、无病呻吟、东拉西扯的文章。所以, 加强本我意识, 努力写出真实的生活和心得, 我们在遇到一些所谓的“偏怪难”的考场作文题的时候, 也能够应付自如, 不至于乱了阵脚。

3.加强思维训练, 注重作文技巧。在备考中加强思维训练, 对考生审题立意帮助很大。作文思维实际上就是考生对事物的理解方式, 怎样对事物进行辩证的思维、全面的思维、主流思维、系统的思维、宏观与微观的思维分析, 都显得十分必要, 其中前三者尤为重要。本次作文中, 有很多考生用的名句是唐代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但作文中的“感悟”却很牵强或很肤浅, 究其原因, 是对名句没有进行辩证、全面的思维分析。此句的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 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稍加思考, 我们也可从该句提炼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 永远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这样的立意点。此外, 注重一定的作文技巧也是必要的, 它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传情达意。作文技巧包括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 形式上的技巧可以让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别具一格, 内容上的技巧可以让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入木三分。这方面, 我们可以从以往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学习、借鉴。

篇14:致青春的第一课——支教后感

关键词:音乐 教学方法

对于第一节音乐课我是十分重视的,毕竟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和第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教师的形象不一定非要漂亮、帅气,但一定要大方得体。对于音乐课来说,所讲内容不仅要与专业挂钩,还要“接地气”。在支教的第一课,我的主要目的有三:第一,让学生认识这位初出茅庐的“乡村女教师”;第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音乐的起源又是如何;第三,和学生一同探讨什么样的才是我们认为的“好”音乐,也就是我们今后的课程应如何开展。

我讲授的是高一年级和八年级共16个班的音乐课,我的开篇之讲经过的十六遍的打磨之后,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用藏语向大家问好(支教地为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主动和学生拉近距离,从自身入手,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乡(美食、风土人情)等。通常学生对美食都是没有抗拒力的,从而学生的注意力都投向我这里。

其次,我介绍了小时候最难以忘怀的叫卖调:“磨剪子嘞~镪菜刀~”“辣椒~咸菜嘞~”,并鼓励学生也说了当地的叫卖调“收~羊皮子嘞~”,从而导出音乐的起源说——劳动说、爱情说、巫术说等,并从字的解剖学角度来分析音乐二字,从古至今来介绍音乐。

我亲自演唱《血色浪漫》的插曲《走西口》,并邀请学生演唱当地的《花儿》。在讲到劳动说的时候,我播放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等视频,发现学生对其他省市地方的音乐知之甚少,这也促使我在之后的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听一些中国民族的曲目,从音乐的语言、节奏特点、地理区域、历史背景等方面了解中国文化。

当然,我也和学生一起谈到了什么是“好”的音乐。不论怎样的音乐,其实质都离不开“生活”二字,学生的总结也很到位,他们用了“真”“善”“美”三个字,这源于“真”,行于“善”,现于“美”的表述使我折服,教学相长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第一节课的最后,我们是以游戏结束的,模仿下雨之前后的声音,学生又一次体会到了来自生活的音乐,从而能重新审视身边无处不在的音乐和无处不在的美。街道的叫卖、狂风的怒吼、鸟儿的婉歌、举手投足,都可以成为令我们感动的音乐,进而怀着一颗美丽的心来更加热爱生活。

记得曾经在邯郸一所农村中学顶岗实习,第一节课堂我问学生想唱什么歌的时候,他们不假思索,《小三》《伤不起》等一些歌曲脱口而出。我当时很惊讶。《论语》里提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这强调了音乐能教化人,可是当前大背景下的歌曲又是什么样的呢?走在大街上,不只是学生受“教化”,我们也经常被一些劲爆的舞曲抢占清净的耳朵。想到这些,我感到了作为一位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在当前这个大社会下,正确地引导学生的音乐价值取向是极为重要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年的支教下来,我切身感受到教师是育德育文,移风易俗之将臣。现在想想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指正批评。下文是我的八年级学生牛长红在兰州一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节选,我看后很受感动,和大家分享一下。

“奥特曼”

……

李老师上课也非常幽默,这使我们班的全体同学都喜欢上音乐课。在课堂中,李老师不但教我们唱歌,还教会了我们孝顺父母、关爱同学、热爱祖国。

在一次课堂中,李老师神秘地说给要我们布置一个作业,同学们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也蒙了,心想:“音乐课还要留什么作业啊?李老师这葫芦里到底买的啥药啊?”结果李老师留的作业让全班同学大吃一惊:给爸爸或妈妈洗脚。当李老师布置完作业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心想:“天哪,这个作业嘛,做起来确实有点困难啊!”可谁知老师用自己的真实事例来教导我们。教师说得对啊,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都不求回报,我们偶尔为爸爸妈妈洗洗脚,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叛逆的孩子,我们很爱爸爸妈妈,这一点都不困难啊。我被教师说得动心了。

雅安地震了,大家都很心痛,希望灾区人民能早日恢复以前的生活,李老师主动申请要去雅安当志愿者,却被拒绝了,因为中央领导下达命令,不让志愿者进入灾区。但她每天都从网上或电视上听取灾区的消息,她告诉我们关注也是对灾区人民的爱。

前几天,我发现她的空间里面有许多乡村学校的照片,我好奇地问了问,才得知这些学校是我们甘肃的贫困学校,为了帮助那些孩子们,她和她的室友宋老师决定,发动网络的力量来帮助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我得知后越来越敬佩这位只有二十几岁的老师了,怪不得同学们都叫她“奥特曼”老师,原来真正的原因是她和动画片中的“奥特曼”一样富有正义感啊……

上一篇:主持词:公司开业主持词下一篇:wps表格信息技术教案